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2024-08-24

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总结(14篇)

1.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篇一

为确保秋收期间环境整治不放松、问题不反弹,xx社区一手抓秸秆禁烧,一手抓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农忙期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擦亮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

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社区将秸秆清运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确保实效。

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入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动员党员干部、群众主动投身到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氛围。

突出党建引领,以“党旗红”促进“环境美”

充分发挥支部堡垒旗帜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对路边、沟边、田间地头的垃圾和秸秆进行集中清理,带领社区居民共同为创建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立长效机制,助力社区“颜值”再提升

社区实行24小时常态化管理,组织人居环境考核小组开展不定期检查,及时清运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垃圾,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2.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大气环保,空气污染,治理工作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对自然界所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加强,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也对自然产生一定的破坏与压力, 在现代社会中, 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国际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由此可见, 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为人们的正常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1大气污染的成因

大气污染主要是在自然界或者人们生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各类有害物质, 其排放量严重超过了大气所能承受的范围,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气的承受能力。通过2015年全国污染调查研究表明, 大气环境质量在治理工作不断进行的基础上有所改善, 但雾霾现象相对较为严重, 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如2015年受到雾霾的影响, 多个高速公路采取封闭措施, 机场的客运航班也因此延误甚至取消;工地停工与学校停课等等现象都体现了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导致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很多, 城市自身地势、地质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建设受到广泛的重视, 部分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使用错误的建设方式, 这也影响到大气环境, 对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根据我国大气环境公报的数据统计研究表明, 我国城市所出现的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的影响。

(1) 城市工业生产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与悬浮颗粒, 我国工业发展的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缺乏科学性等特点, 所运用的能源大多数是烧煤、燃油两种, 受到发展方式的影响, 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 这一现象导致大气气压相对较低, 空气不流动, 所以空气中所包含的小颗粒悬浮物逐渐的聚集, 并在空中呈现漂浮的状态。同时地面的灰尘比较大, 空气湿度有限, 但在大量人流与车流的背景下, 导致灰尘不断被搅动, 这一系列因素都是造成现代雾霾的重要因素; (2)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 私家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其虽然为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大气环境,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不仅带有悬浮颗粒物, 还具有大量的有害气体, 对人们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大气环境治理工作

近几年, 我国大气污染现象尤为严重, 据统计表明, 2015年大气污染最严重的为邢台, 该城市全年空气质量仅有38天达到相应的标准, 在雾霾天气的影响下, 市民晨练被迫取消, 出门必须要带上口罩。虽然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有很多, 但主要是受到人类社会活动影响较大, 所以想要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 就应该从人类的角度来进行, 有效解决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大气污染, 还给人们生活一个健康的空间。同时, 还应该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 在这一基础上来进行污染治理的工作, 做好大气的管理与城市的绿化。

2.1调节现有能源结构

现有的能源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 这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所以应该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 并在这一基础上积极开发新能源, 加强对清洁能源的使用, 有计划的来加强水能、 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的开发, 并将其融入现有的能源结构中国。就现阶段我国清洁能源的开发状况来讲, 其开发的潜力是很大的, 国家应该加大对能源开发的扶持力度, 对现有的高消耗、高污染现象有效改善。同时, 传统的粗放型工艺生产方式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 这就需要改善这一方式, 将生产与现代化的技术结合起来, 实现清洁工业生产, 进而降低生产环节中所造成的污染现象, 减轻我国大气污染的效果。

2.2加强监管工作

按照相关法律来加强城市建设中对大气环境的监管, 制定明确的城市大气环境标准, 使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的工作有法可依。 在对城市污染物的总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 还需要对城市进行规划, 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控制, 尤其是市中心区域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应该逐渐减少。同时, 还应该加强对城市建设所造成的扬尘现象监管, 不断推动绿色施工, 严格禁止敞开式的建筑作业。

2.3综合治理

加强对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与其发展的方向来制定相应的规划, 根据城市的功能性、环境排放标准等来制定最终的大气治理方案。城市大气污染进行治理的主要环节就是明确城市能源结构与工业发展状况所产生的影响, 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 加快加气站的建设, 对车辆污染现象严格控制。对于燃煤、燃气为主的工业生产应该不断的督促与监督, 以此来加大天然气等燃料的使用。此外, 在建筑方面, 也应该优化现有的降尘工具, 例如2014年5月, 西安新城区市容园林局话费百万购置多功能的抑尘车, 其喷洒可达到120m远、70m高, 对建筑降尘有着明显的效果, 可以在短时间内减少空气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浓度。

3结语

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 近几年, 大气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对人们的生活、工作诸多方面都产生不便, 尤其是雾霾现象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就要求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帆.诌议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J].资源与环境, 2015 (03) .

3.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矿山 地质 环境 治理

矿山开采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发生一系列改变,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提高到非常重要的程度。作者通过实践,对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以看法。

一、立足于地质条件,分析客观环境

1. 收集矿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资料,调查、阐明矿体赋存特征,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破坏,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等问题。

2. 分析矿区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程度、表现特征和成因。各种环境问题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及效果;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进行分析。

二、评估论证,提出综合治理内容、技术方法和措施

1. 结合评估区域地质环境条件,预测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防治难度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估。

2.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结果,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提出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内容、技术方法和措施。

三、明确治理目标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防治的总体目标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有力的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地表景观。

四、确定治理任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对矿山开发建设的生态实施地质环境保护,恢复矿山植被、区域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及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

1. 原废旧竖井治理区

矿山规划在采矿阶段可利用于水位、水循环、水动态观测点,但应分期分类进行治理,采用回填平整,在采矿闭坑后达到稳定原始地貌,恢复植被,回归生态地质环境,达到可持续再利用程度。

2. 预测地面塌陷区

在上部,对以往开采遗留的露采坑,要就利用废石堆铲高填低进行回填、后期覆土并恢复植被。

在下部要密切观察采空区与引发地面塌陷的隐患,如发生地面塌陷(沉陷)要利用干选废石进行以回填为主的综合治理。

3. 采矿废石场治理区

采矿废石要集中堆放,预期存量较少,这些废石将分期回填到废旧坑井内。采矿结束后,应将废石纳入全矿区整体治理的规划中,达到恢复自然生态的程度。

4. 综合治理

封堵矿井拆除临建、平整土地,统筹规划地貌可利用景观。恢复全矿区范围地形地貌,统筹规划地质环境。

五、治理方法具体

1. 方案重在落实,切实改善采矿活动所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审批后的方案由矿山企业组织实施,并受当地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为保证全面完成各项治理措施,必须重视并完成以下工作:

(1)矿山企业应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项目的领导、管理和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组织学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矿山管理人员和采矿人员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2)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治理措施、进度安排、技术标准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各项措施;当地国土部门定期对方案进度、质量、资金落实等情况进行实地监检查。在监督方法上采用矿山企业定期汇报与实施检查相结合,必要时采取行政、经济、司法等多种手段促使方案的完全落实。

2. 技术保障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工程,技术性强,为达到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矿山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积极与设计单位联系,沟通,按照要求实施,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恢复的目的。治理方案所应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技术和植被恢复等各项技术在我国属于比较成熟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技术,在我国许多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中都有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方案编制的过程中广泛吸取各地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面的经验,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在崩塌、滑坡灾害治理、挖损区治理、压占区治理、植物物种的选择、种植管护技术等方面提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方案措施,为本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实施奠定技术基础。

3. 管理保障措施

在本方案实施过程中,矿山企业要自觉接受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后期管护工作,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实效。

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深入开展我国矿山环境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復的政策、法规教育,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台阁牧乡富兴砂石料场建筑用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2010.4,p52-53.

[2] 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凯拓金矿前湾兔采区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2009,7,p41-42.

[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4]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4.环境集中治理总结 篇四

2011年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及县委、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中江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迎接考核验收整治工作方案》的精神,今年以来,我局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卫生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城乡环境治理集中整治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专项治理工作领导,调整了领导小组成员 在2009年和2010年成立中江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卫生监督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调整了卫生系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局长赖晓东任组长,分管局长唐伟、钟名亮、何世懿、林宁、周荐中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由爱卫办主任冷时春兼任,加强对该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各项工作的落实。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关工作,并通报工作情况。

二、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

按照《中江县2011年目标绩效考核管理实施方案》,卫生系统承担五小行业的清洁卫生、门前五包责任的落实工作。我局要求全县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做到本单位内部环境卫生清洁,单位车辆停放规范有序。特别是县卫生监督执法大队进一步加强对五小行

业的卫生执法监管,整治室内外清洁卫生,做到门前无垃圾清扫。

1、做到责任到人,全面遏制县城小吃店乱扔纸抬头现象。采取划片监督,责任到人的措施,对县城小餐饮店乱扔纸抬头现象,开展专项治理。针对目前部分县城所在地—凯江镇及周边的南华镇、东北镇的小吃店、小餐馆、烧菜馆等小餐饮店乱扔纸的现象有抬头的趋势。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组织卫生执法监督一中队的6名卫生执法人员,对县城主干道和次干道进行整治的基础上,将县城及周边区域划分为6个责任片区,每一个片区由一名执法人员负责,对县城及周边的小吃店、小餐馆、烧菜馆等小餐饮经营单位的垃圾篓的设置、顾客用纸的管理和使用、废纸的收集存放、厨房经营垃圾的清除、店堂卫生、调料壶和筷筒的整洁状况等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对存在乱扔纸、乱丢垃圾的餐饮单位的业主进行了教育,并依照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法规的有关规定对其进一步宣传,督促各经营业主对店内用纸强化管理,限期改正乱扔纸行为。至12月7日,中江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共计检查的小餐饮店1894户次,督促整改137户次。

执法人员通过集中治理行动和小餐饮经营业主的积极配合,县城及周边小餐饮店乱扔纸抬头现象已得到了基本遏制。

2、以五小行业为重点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进一步推进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2011年7月—11月,我大队分别对辖区内住宿、沐浴场所、宾馆及招待所、美容美发等涉及五小行业密集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执法人员重点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从业人员健康合栺证、卫生设施配备、环境主要卫生指标合栺情况、对病媒的控制措施等进行了检查。今年出动卫生执法人员436人次,监督检查378户次。对基本符合卫生要求的176户办发了卫生许可证。

在2010年我县开展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卫生部《关于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大队进一步提高住宿业量化分级工作,并向沐浴业、美容美发行业扩展。截止11月底,我大队已按照公共场所的量化分级相关标准评定出了旅店业54 家、美容美发187家。其中B级36 家、C级205家。

通过今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中行动,我局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开展了工作,已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并将进一步总结前两年的治理工作,创造条件,把今后阶段的环境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5.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篇五

(一)积极推进食药体制改革到位

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于4月中旬基本到位,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目前我市已在10个乡镇(街道)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基层监管执法人员达到48人,人员分别来自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覆盖全市范围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已基本形成。目前各所的办公用房、执法装备均已配备到位,各所均已步入正轨开展日常监管执法。随着机构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市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也得到充分理清和落实,实现了责任明确、权责清晰。

(二)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食药安全责任体系。年初筹划召开了全市食药安全工作会议,将食药安全及创建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以下简称“建最佳”)纳入各级党政工作的重点内容,并明确了市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市食安委市直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状,以及各乡镇政府与村、企业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了企业主体责任体系。强化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建立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出台了《市学校幼儿园食堂-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量化分级管理等级提升方案》,与35家幼儿园、100多家中型及以上餐饮单位负责人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强化了药品经营单位和个体诊所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通过召开经营单位和个体诊所负责人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落实安全责任。三是建立健全了监管责任体系。制发了《市食品药品监管事权划分意见(试行)》,明确了市局、分局、科室、监管所的事权和监管责任。制定了监管所的六项工作纪律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监管所的责任。

(三)全面开展建设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年初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就建设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以下简称“建最佳”)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组建了以市委书记庄光明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到各成员单位,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和分工。我局印发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设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具体目标和责任专班,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二是深入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在市电视台开设专栏,介绍食品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实时报道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经验做法;二是在电视台资信频道固定时段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和健康公益广告宣传;三是在城区交通枢纽处制作了12块大型公益宣传海报,在城镇社区、乡村等人口集中场所开设133处食品药品宣传专栏;四是印制宣传小手册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等,直接发放到百姓手中进行面对面宣传,累计发放手册近万份。

三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积极配合食安办各成员单位构建检验检测、溯源监管、网格化管理服务和信用管理四大监管平台,并与全市智慧城市、信息惠民、政务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对接。目前,我市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已建立,我市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超市、商场自检室建设率达到100%,检测结果均实行经营场所内公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已初步建立,食品索证索票制度、问题食品召回和下架退市制度已实现城乡全覆盖。

(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扎实开展餐饮业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餐饮服务单位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我局制定专项整改方案,组建专班开展专项整治。一是明确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重点围绕陆城街道办事处辖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餐馆为此次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二是组建专班,分片错时开展工作。组成16人的整治专班分四个片区开展工作,各专班由局班子成员分别挂点指导。采取早上提前一小时、下午延后两小时的工作时间开展专项行动。三是目标细化,重在落实。要求各餐饮单位达到有证经营、持证上岗、炊具消毒、服装整洁、碗筷消毒、抽纸达标、选用桶装食用油、配备带盖垃圾桶、三防设施齐备、量化分级公示。

(五)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安全

一是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整治。根据省、市局统一部署和领导,结合我市实际,对冷冻肉、熟肉制品、桶装水、茶叶、粮食、散装食用油、婴幼儿配方乳粉、儿童食品、农村市场食品等开展了全覆盖集中大型专项整治,查处了一批重要案件,进一步规范了食品市场。二是认真开展食品抽检工作。采取靶向抽检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对全市食品市场进行监督抽验,目前已送检131批次,其中生产流通环节93批次,餐饮环节送检38批次,通过抽检结果公示对市场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三是部门联合加强全市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由市政府制发《市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我局与市教育局联合行动,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摸底和专题培训,对全市130余家学生“小饭桌”进行规范建档、统一监管。

四是强化食品经营主体培训。8月份组织全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流通经营户、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等责任主体开展专题培训并纳入市委党校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湖北省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食品流通环节经营者主体责任与义务》等。培训分为7期,为期10天,参加培训人数达900余人。五是做好重大活动餐饮服务保障。按照前期介入、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组织专班对我市两会、高考、中考、省巡视组驻点、土老憨农商农超对接等工作进行了7次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确保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保障活动顺利举行。

(六)依法治药,确保市民用药用械安全

一是强化日常市场监管。认真履行职责,依法严格监管,加强药化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检查和指导,以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为手段,抓住节点,严控风险。全年全市共出动药品执法人员1260人次,共检查涉药涉械单位498家次。药品产、供、用单位执法检查履盖率达100%,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案件线索及时移交处理,确保了市民用药用械安全。二是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药化械监管领域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了个体诊所用药、“病毒灵”及儿童用药、中药生产、美容美发用品及医疗器械“五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开展会议安排部署、单位自查自纠、专项执法检查等,共集中召开大型会议4次,宣传动员培训相关人员430余人次,分散召开培训会议10余次,培训280余人次。出动检查人员800余人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余起,通过上述整治活动,有力的打击和震慑了药化械监管领域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继续推行药品电子监管,提升科学监管水平。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是药监部门有效推进药品监管信息化水平,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提升科学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手段和效率的一项新的举措。截止目前,全市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全部实现了药品购、销、存及许可证照、药品有效期等全过程电子监管,在全省各县(市)中走在前列,工作接受了上级部门检查和兄弟县市区的参观,受到一致好评。四是提升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严把药械质量关。在加强对药化械市场日常监管的同时,狠抓药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的建设工作,把好药品质量关。做好药品监督抽验,按照XX市局下达的72批次的抽验计划已经按时完成,加大抽验检出不合格率。加大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力度,截止目前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322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90例。

(七)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重拳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

年,全局共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62件,比改革前的增长9.8倍,处罚金额94万元,比改革前的13年增长3.7倍。其中立案数10件以上处罚金额2万元以上的基层所分局达8家,占基层所分局总数的73%。5月份以来,我局集中精干力量,组织专班对全市销售的冷冻肉制品进行了拉网式专项检查,共立案查办非法销售冷冻肉案件17件,查扣各类冷冻肉食品2700多公斤,涉及货值金额近8万元,处罚款40余万元。8月底,针对我市部分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食用糖的违法行为,我局开展了2个月的集中专项整治,共检查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98家,联合公安部门协助对全市11家经营规模较大的精制茶厂进行了现场检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查扣食用糖1607.5公斤,立案查处非法添加食用糖案件11起。在医疗器械“五整治”工作中,我局共查获无注册证、过期失效等医疗器械违法案件4起。

(八)优化行政审批,切实服务食品药品产业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指导协调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冻干粉针剂车间通过国家级gmp认证1次,4类23个品种通过湖北省级gmp认证,化学3类新药拉呋替丁原料药、片剂通过国家级现场注册检查,5个品种通过注册核查,2家药品批发企业通过新版药品gsp认证,34家药品零售企业通过新版gsp认证。二是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依照“便民、高效”的原则,全局在及时承接食品生产、流通行政审批的基础上,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再次进行梳理,下放四类行政审批事项到基层所办理,通过“一对一”的业务培训,目前各所可自行开展受理、审查、审批、制证等工作,极大方便了群众。

6.农村环境治理总结 篇六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林区成立并调整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也分别成立调整相应工作专班,村两委干部分片负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精心组建保洁队伍。各村选聘有责任心、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做为村级保洁员,同时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口、部分生态护林员、乡村振兴公益岗位人员一并纳入保洁队伍。20xx年林区共选聘保洁人员xx名,林区还统筹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将xx名乡村振兴光伏电站公益性保洁员、xx名生态护林员纳入保洁队伍,积极参与本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会议、宣传册、宣传栏、入户宣讲等方式大力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讲究卫生的行为自觉,主动搞好庭院环境卫生,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20xx年林区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xx次,悬挂宣传横幅xx幅,张贴宣传标语xx条,发放宣传单xx册。

四是完善考核制度,强化督办检查。按照《xx林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制定检查考核和奖惩办法,对各村、保洁员和农户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对各村进行综合排名并奖励,对保洁员的考核结果与工资和奖惩挂钩,对农户的考核以积分的形式进行奖励,农户凭积分卡到爱心超市兑换相应价值的日用品。20xx年林区农治办对各村开展督办检查xx次,检查结果对全区通报xx次,其中发现问题xx余条,已整改xx余条,根据林区及各村月评比检查情况,林区共兑现各村环境治理奖励资金xx万元,兑现农户奖券积分累计xx元。

二、取得的成效

xx林区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生活垃圾治理,以“擦亮小城镇”为契机,利用“村庄清洁日”全区干部群众齐动手,抓重点,攻难点,加大对辖区道路、游园、广场、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组织开展清扫保洁、消毒消杀,彻底清除积存垃圾、杂物、积尘等,确保道路畅通,路面干净整洁,无杂草,公共服务区域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杂草,无乱摆乱放现象。20xx年开展村庄清洁行动xx次,开展环境治理志愿者活动xx余次,累计发动群众xx人次,共清理卫生死角xx余处,清理有漂浮物堰塘xx个,清理游园xx个,清理公厕xx个,清理沟渠xx米,清理道路沿线野广告xx米,清除违建柴火棚xx座,清除乱搭乱建xx座,清理乱堆乱放xx处,清运生活垃圾总量xx余吨,全区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垃圾分类收集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居民分类投放习惯需要再宣传、再提高;二是因为簸箩岩村、马鞍山村道路不便,地处偏远,每次垃圾清运车来回一趟,成本太高,急需建立垃圾中转站进行中转清运。三是部分村组干部、广大群众认识不够。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公共卫生意识淡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7.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篇七

1.政府缺乏长远的农村环保规划

在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 尽管政府重视编制总体建设规划, 但忽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结合。农村聚居点往往沿公路带状规划发展, 或与工业区混杂。许多新镇、新村没有涉及饮用水源的选址, 没有很好地考虑生活废弃物处理、居住区与养殖区分离等环保问题。

2.生活废弃物的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大部分村落缺乏分类收集生活废弃物的环保基础设施, 更缺乏变废为宝的环保设施, 许多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或丢弃于水塘沟渠中。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受到污染, 使得以井水为饮用水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污染物的排放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环境卫生, 并造成传染病的易发性。

3.养殖业废弃物污染缺乏环保处理

由于畜禽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 但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 大量粪便、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湖, 这在浙西地区较为严重。养殖业的污染, 不仅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 还引发养殖户与非养殖户之间的纷争。

4.平原湖泊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突出

农药、化肥和农膜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 农药、化肥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已使地下水无法达到饮用标准, 靠井水饮用的农村急需开辟自来水水源。

5.城郊接合部乡镇工业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三废”排放直接威胁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 这在绍兴和嘉兴的纺织产业区、温州皮革产业区和台州制药产业区特别严重。近郊农村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堆放地, 占用毁损大量农田。多数乡镇企业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 “三废”偷排、漏排现象严重。

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生态循环模式

1.“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 (以金华市金东区农村为代表)

“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的生态环保意义:

(1) 畜禽粪便、渔场淤泥变废为宝。畜禽粪便成为沼气的好原料, 既清洁了空气和水源, 还大大缓解了养殖户与非养殖户之间的矛盾;渔场淤泥的发掘, 有利于改善种植园和稻田土壤, 也使渔场的养殖条件大为改善 (如蓄水量增加) ;鱼塘水富含鱼排泄物, 肥分很足, 是用于农田灌溉和果蔬浇水的上佳水源。

(2) 种养业实现生态循环。稻田、果蔬园、经济林园利用沼液、沼渣、淤泥施肥, 可以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而且肥效很高;用沼液、沼渣、鱼塘淤泥种植水果、蔬菜, 不仅成本减低、产量增加, 而且果蔬品质、外观、味道得到提升。

2.“养殖、种植-工业”循环模式 (以嘉兴南湖区余新镇为代表)

“养殖、种植-工业”循环模式的生态环保意义:

(1) 对生态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有利于提升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实现生态农村建设中农业和工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2) 有利于实现农村乡镇工业的生态化转型, 使乡镇工业成为农村生态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3) 生态工业具有变废为宝的自净功能 (如废渣制砖和污水处理) 。

3.“生活-沼气-养殖种植”循环模式 (以桐乡市养殖合作社为代表)

“生活-沼气-养殖种植”循环模式的生态环保意义在于:

(1) 沼气使废弃的生物能变成有用的热能, 如使发酵秸秆、畜禽粪便变为沼气池原料, 沼肥残渣又作为稻田和果蔬大棚的肥料。

(2) 沼气的使用, 改变了许多村民以柴火为主的生活习惯, 不仅保护了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 而且没有了柴草, 农民屋前屋后干干净净。

(3) 沼气代替烧柴以及使人粪及时清洁, 改善了农村空气质量。

(4) 环境的改善及生态农产品的消费, 会大大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生态循环模式的扶持政策建议

1.沼气工程扶持政策

沼气工程技术性很强, 需要政府建立健全沼气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服务相关制度, 并应充分发挥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和大型秸秆工程原料充足、接近农户、易于就近供气的优势, 以集中供气为重点,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大型养殖场及种植业基地, 应以高值利用为目标, 充分利用粪便、秸秆、生物垃圾等多种原料, 围绕沼气提纯罐装、车用燃料、发电上网, 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 建立可持续的商业化运作模式, 实现效益拉动。

2.生态农产品加工扶持政策

政府应加大资助生态农产品加工的产学研研究项目, 完善产学研模式。根据杭州、宁波、衢州等地的经验, 条件成熟地区应帮助农民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针对产业发展的资金困难问题, 应加大对生态农产品加工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这方面浙西 (丽水、衢州等地) 做得比较好, 问题是要加强信贷管理。针对许多地方农产品仍达不到生态标准问题, 应加强生态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指导, 实现农产品加工技术与生产的有效对接。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扶持政策

逐步推广生活垃圾滚筒筛技术。该技术是生活垃圾转化为沼气原料最先进的技术, 可以大大提高垃圾利用率, 减少垃圾运输成本, 政府应在沼气发达地区支持推广该技术。当然, 在条件不成熟时, 还是对生活垃圾按无机物和有机物进行分类收集与处理 (无机物填埋, 有机物进入堆肥场作为沼气原料) 最为实际, 但需要村民的配合。垃圾收集设施的建设应启动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对此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每个县应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保洁员实行浮动工资制以调动其积极性;定期给村民上环境卫生课;进行村落、农户环境卫生评比。

4.种植、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扶持政策

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在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选取典型区进行治理示范, 然后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在自然条件良好地区建立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基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进行监测。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建立畜禽养殖环境标准;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治理。

结论:生态循环模式实施前后农村环保效应对比

8.从环境管理到环境治理 篇八

一、从环境管理到环境治理

1.治理与管理的区别

虽然很多文章并未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但管理和治理两个词的不同,恰恰反映了一种理念的改变。两者存在如下显著区别:一是主体不同,管理的主体只是政府,而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社会组织乃至个人。二是权源不同,政府的管理权来自权力机关的授权,而治理权中的相当一部分由人民直接行使,这便是所谓的自治、共治。三是运作不同,管理的运作模式是单向的、强制的、刚性的,因而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常受质疑,其有效性常难保证;治理的运作模式是复合的、合作的、包容的,治理行为的合理性受到更多重视,其有效性大大增加。

2.环境治理概念的界定

罗西瑙认为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只有被多数人接受(或者至少被它所影响的那些最有权势的人接受)才会生效的规则体系,既包括政府机制,也包含非正式、非政府的机制,随着治理范围的扩大,各色人等和各类组织得以借助这些机制满足各自需要,实现各自愿望。在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中,“治理”被界定为“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民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们同意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理”概念反映这样一种观念,即“各国政府并不完全垄断一切合法的权力,政府而外,社会上还有一些其它机构和单位负责维持秩序,参加经济和社会调节”。何兴贵(2011)认为治理理论包含以下核心思想:主体多元化、手段多样化、过程互动化、目标共赢化。

在以上理解“治理”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将环境治理界定如下:政府、企业、公众等社会多元主体,为解决各种既有或预期的环境问题,通过法律赋予的程序和途径对环境进行治理,从而维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治理包括参与环境活动的所有利害相关的利益主体及各种类型的组织和机构,是一种多元组织或网络的互动模式,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分权和授权,更加强调自下而上的参与过程。

3.环境治理理念的革新

从环境管理到环境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有的单一治理主体已经无法应对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不但需要企业和公众的配合,更需要他们的积极参与。然而由于环境仍然具有公共事务的特点,需要政府从自身开始转变职能,以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理念,引导多元的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到环境治理中,从而构建一套多主体多维度的协同治理合作体系,对环境进行全方位、低成本、高质量的治理。

二、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

政府仍然是环境治理的主体,在环境治理中应有以下几方面的作为:首先是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应当建立环境保护的基本框架,约束各种参与主体的行为;其次是经济手段的辅助使用,运用价格、成本、利润、信贷、税收、收费、罚款等经济杠杆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以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最后是政府投资环保产业,根据中国环科院认为:要使中国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环保投资需占GNP的2%以上,环境问题基本解决,环保投资需占GNP的1.5%,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环保投资也需占GNP的1%。企业投资固然应当是投资主体,但当前阶段尤其是中国,政府投资不可或缺。

企业作为环境治理的主要承接方,在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下,需要更好地将环境诉求与利益诉求相结合。企业这一主体与当前中国的环境治理密切相关,如何转型为环境友好型企业也是我国大范围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怎样将外在的环境治理诉求与内在的利益诉求相结合,甚至利用日益增加的环境关注度,形成企业环境治理的收益,是当前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环境治理理论中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

公众作为最广泛的环境利益相关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理论和实践中都应积极将这一主体纳入环境治理体系中。政治权力下放,促进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进而建立完整的政府、企业、公众的环境治理多元参与主体,是以后中国环境治理改革的方向。

三、以环境权为核心的制度重塑

1.企业参与的制度重塑

本文认为,针对企业主体的环境权,主要指企业具有“破坏”环境的权利,以便维持基本的生产活动。承认企业的“环境破坏权”,并不是纵容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而是改变既有的政府管制方式,运用更加合理有效的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平衡生产与环保,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以控制企业的碳排放为例,既有的政府管制模式简单粗暴,根本原因是不认可企业具有“环境破坏权”;而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的碳税和碳排放交易的方法,通过累进税制和控制总量的手段,使企业自主衡量“破坏环境”的成本,来选择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这种方式的逻辑前提就是认可企业的“环境破坏权”。后一种方式就是典型的政府与企业间的协同治理——政府成为掌舵人而非划桨者,只是在宏观上对碳排放总量进行控制,而在微观领域让企业按照市场的方式来进行资源的配置与优化。此种方式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增加了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激励,并引导企业低碳发展。

2.公众参与的制度重塑

针对公众主体的环境权,主要指公众具有“享受”环境的权利,进而保障健康的生活状态,以“环境收益权”为核心的针对公众主体的制度重塑,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维护法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构成应当包括环境信息知情制度、环境立法参与制度、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环境司法参与制度,以及出于保障上述制度实施的程序保障制度等。

融入实践。近年来全国各地意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积极创新公民参与环保的形式,如圆桌会、陪审员、道歉书、点单式、联动化等形式,其目的在于吸引公众积极地参与到环境管理和公共决策中来。

投身组织。环境 NGO 作为新生事物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民众根基,是公众参与最活跃、最有效和最具生命力的组织形式,它培养了公民自我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能力与热情,加强了公民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这种沟通和交流促进了公民间新的人际纽带的形成和良性互动,产生新的公共空间。

参与激励。首先,应当重视对环境意识的教育宣传;其次,应当进行奖励机制的相应设计;最后,应当构建低成本的参与制度。

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长远性,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往往面临着环境信息不足和有限理性的问题,而数量多、分布广的公众由于最贴近也最了解周围的生态环境,只要渠道畅通,公众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提供给政府大量的环境信息,为科学的环境决策提供信息依据。除此之外,公众监督作用的发挥也至关重要。

四、职能转变的逻辑起点

9.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篇九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一、积极开展工作,坚持做到常抓不懈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是社会的示范窗口。孩子是明天的太阳,校园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优雅、整洁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给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生动的、持久的,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全面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检查、整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认真执行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制度和创安工作的落实,狠抓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围绕“责任、规范、教育、排查、平安”这些关键词,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严密防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有效维护了师生安全和教育教学活动秩序,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进步。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二、健全组织机构,领导严格管理有方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全面整治校园环境列入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和制定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建立了以校长、党支部、工会、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团支部、教研组为一体的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彭福雄为组长,副校长龚继泽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做到责任到人、职责明确、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使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成效。发放了关于整治中小学校周边环境的通告,知识手册等。领导小组成员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有力地促进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定期的对校园周边及校内进行检查暗访,巩固了集中整治的成果。

三、加强舆论宣传,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1、以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和墙报、板报、小报、校园网络、班队会、学校集会等为窗口,宣传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养成优良教风、班风、学风、校风,坚持每周一总结,发扬校风建设中新取得的成绩,并不断赋予、充实新的内容,宣传工作深入人心。

2、坚持“以人为本,活动育人,寓教于乐”原则,以团队活动为主线,贯彻落实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理解、参与到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中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自觉守纪,文明说话,礼貌待人,不乱扔乱丢,不乱刻乱画,不乱攀折花草树木,增强了学生对校园环境绿化的保护,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使校园环境整洁优雅,树木葱茏,有效的保护了师生的人身安全,为教书育人提供了好的治安环境。

3、家庭是一座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首任教师,孩子的身心能否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教育,为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形成教育合力,本学期我校组织了两次学生家长会,告诉家长学校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教育孩子的要求、安全等工作,并向家长宣传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让家长了解孩子,提高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自觉性,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主动配合。

4、围绕中心,综合治理

(1)整治了学校周边治安秩序及文化环境。

(2)整治了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

(3)加强了学校的住校生安全管理。

(4)保障了学校的饮食、饮用水卫生安全。

(5)全面排查和深入整改了学校及周边建筑设施安全隐患。

四、加强环境治理,认真抓好“五个创建”

1、创建洁净卫生校园。做好师生个人卫生和校园公共场所及设施卫生,彻底治理脏、乱、差现象,彻底治理“乱扔垃圾、乱丢烟头、乱吐口痰”三乱现象。个人卫生做到“七勤”,即勤洗脸、勤洗头、勤洗手、勤洗脚、勤洗澡、勤洗衣被、勤擦洗用具;公共卫生做到“七无”,即无垃圾、无尘、无污水积水、无痰迹、无蛛网、无异味、无四害。重点加强对食堂、学生宿舍、厕所的卫生管理,做到学生食堂环境整洁卫生、生产加工流程规范有序,学生宿舍干净明亮,物品摆放整齐,厕所干净卫生无异味。

2、创建整齐规范校园。以整治“五乱”为重点,杜绝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等现象;从教师办公室、多功能室、音乐室、美术室、会议室、教室里学生的课桌椅、寄宿部床铺、生活用品摆放整齐规范做起,做到学校有制度,师生有行动。

3、创建绿化、美化校园。各点校根据实际,制定绿化美化计划,加大园林绿化投入,提高绿化专业水平和绿化档次,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一步到位,成为理想的工作、学习、休息场所。

4、创建节约环保校园。学校指导师生树立节约观念,养成节约习惯;要推广节能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加强节约管理,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增强环保意识,使用环保材料,减少污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净化学习、生活空间。

5、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学校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普及法律常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开展防灾救灾自救疏散演练,建立教育风险管理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树立文明新风,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文明、环境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满意为目标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10.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篇十

学校按照《xx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区、镇有关综治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了我校《关于2012年校园“综治、“安全”工作》等规章文件,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工作部署,认真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学校行政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方针,把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分析,切实加强领导。坚持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贯彻上级工作意见,部署防范工作,落实治安安全工作方案,强化校园治安工作措施,督导校内各部门认真加强治安防范,及时整改隐患,落实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安全保卫巡查制度,确保校园治安安全和稳定。在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中,学校领导认真实践“xxxx”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努力增强维护师生财产、人身安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思想,学校领导多次带队检查校园安全和召开现场办公会,督导“综治”、“安全”检查,切实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和治安防范工作。签订治安安全责任书,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进一步促进了校园治安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二、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工作制度。

学校根据工作的要求,及时成立了“平安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结合学校综治、安全工作的实际,及时制定了《安全工作职责与管理办法》,《“综治”、“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校综治工作、安全工作、治安消防工作的有序进行。同使工作任务更加明确,工作措施更加具体,工作责任更加落实,工作要求更加提高,为进一步实现建设校园治安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维护校园稳定和治安安全。

1、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维护校园政治稳定。

始终强化“政治无小事”的责任意识,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把维护校园政治稳定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大维稳工作力度,全力维护校园稳定。一是认真做好对师生员工思想动态、校园团组织情况和有关基础情况的调查,及时收集和掌握师生员工对重大事件的反映,开展信息收集和汇报工作,除坚持做好春秋两季开学情况的调查和信息收集工作外,还结合重大事件和敏感时期开展专项调查,准确了解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好稳定工作。二是围绕热点敏感问题,利用班队和晨会对我校学生进行了教育。加强教师课间执勤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学校和班主任都签定了安全责任书。

2、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综合治理,切实作好安全防范。

1严格部门管理,对进出校园的闲杂人员盘查,严格有关人员进出校园;

2继续坚持对校内治安情况,对重点部位和场所实行昼夜24小时监控,提高了防范和打击犯罪的能力;

3认真组织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治理,重点做好校园周边交通、食品卫生、危房、等方面的安全检查和消除隐患工作,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各方面共同协力,维护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四、严格管理责任目标,促进校园治安工作健康发展。

11.环境治理的社会力量 篇十一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等的大背景下,强调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已远远不够,需要强化环境社会治理,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搞好环境保护,并有效化解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2014年11月5至6日,第一届中国环境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上,环境保护部政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名誉会长王华的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本届研讨会由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和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联合主办、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协办。

据介绍,环境社会治理是环境治理体系中有关社会要素的总和,同环境保护中政府行政管理以及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相对应,是环境治理和社会治理的交叉领域,其主要内容是综合运用社会力量和社会手段来治理环境问题,并积极预防和化解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环境社会治理体系需改进、待完善

作为新形势下创新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产物——环境社会治理,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某种程度上也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环境社会治理体系体制制度、方式方法机制平台和社区、NGO、智库、媒体等环境社会主体的参与下,我国环境社会治理目前处于多元共治的局面。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认识不到位、法治不完善、社会组织薄弱、缺乏专门机构”是王华对当前我国环境社会治理面临问题的总结。

对于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与会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他们的建议。王华认为改进我国环境社会治理工作,需要加快环境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负责环境社会治理事务、出台指导文件推动地方环境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开展环境社会治理的试点示范、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提高社会主体的环境治理能力。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原环保部总工程师、原政法司司长杨朝飞认为,“社会治理的关键是推行依法行政和简政放权,但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章少民看来,环境文化价值观、信用体系的缺失是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环境文化建设,是解决环境治理问题的基础,也是环境治理体系的基石。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凌江则认为,环境社会治理关键因素是在立法过程中清晰界定各方职责和权利,尤其是政府和公众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权利。

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是重点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进步显著,但关键性环境信息的公开仍存在不足。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到及时准确更新环境信息,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成为环境信息公开主体参与构建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尤其是信用体系的基础。

但目前,由于地方政府对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推动和执行力度不够、能力不足,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公开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公开考核体系还没建立,公众整体维权意识不强、监督力度不够,环境信息公开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完善等因素,使得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仍普遍存在公开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

依据凌江的建议,环境社会治理应有民意基础和法律基础。据他了解,目前,我国环境社会治理的法律基础比较薄弱,但是法律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不断进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都强调公众参与。例如《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批前,要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就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设立了专章,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设立了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

在提倡公众参与的情况下,环境社会治理的方法本不应拘泥于理论或制度框架,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环境社会治理的方式更应多种多样。“只要是促使社会力量发挥作用进行环境治理的手段均属于环境社会治理手段”,环境保护部政策研究中心郭红燕归纳出了现有的九种环境社会治理手段,比如环境信息公开和服务、环境宣传教育、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等。

期待更多担责主体加入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如王华所言,仅仅强调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已远远不够,这需要更多主体的加入。“企业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责任,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应该有明确和具体的实现方式,司法机构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凌江依据自己的经验,指出了在环境社会治理中容易被忽略的力量。

按照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的总结,当前公众参与意义上的治理模式是“政府直控型的环境治理模式”,而社会治理意义上的环境治理模式应该是“社会制衡型的环境治理模式”。这意味着环境社会治理的核心是“社会行动”,应在政府主导的背景下,通过建设“社会责任义务体系”和“社会权利利益体系”两大体系促进环境社会治理。

其中,政府的“还权赋能”和环境教育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环境社会责任应成为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讨论重点。与会者特别强调,在所有的责任错位当中,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责任错位最具危险性,一旦出现重大环境事件,首先被追究的往往是环境执法人员,一些法律规定让环境违法企业有可乘之机,逃避应有的惩处。这很难形成有效的环境治理局面,环境执法也会软弱无力。

“如果把环境保护责任全部赋予政府,环境治理的形式只能是纯粹的政府治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环境保护负全部责任的方式是低效的甚至是做不到的;绝大部分政府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时候,往往优先发展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凌江说,如果政府替公众担责有一定的合理性,政府替污染企业担责则完全没有道理。目前一些环境法律制度确实存在让政府承担太多,让企业承担太少的问题。

本刊社长于志宏的发言则针对以上问题给出建议,他认为,环境社会治理体系最终应以人为本;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企业在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时,让环境保护与企业竞争力和商业利益互动起来;倡导企业发挥自身业务、专业优势,在履行社会责任并取得社会和环境绩效的同时,其经济效益同时得以提升;从而为创造一个积极主动、充满活力并可持续的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做出贡献。

12.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思考 篇十二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对环境背景的调查、监测方案的确定、监测点的布设优化、现场监测采样、样品保存运输、数据搜集和试验分析、综合总结等等内容, 这种通过计划、采样、分析和结果的信息过程最早实际上是污染源监测, 其最早应用于50年代的污染物的分析, 当时环境污染物含量低, 主要采取分析化学方法来辅助监测, 随后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复杂多样性, 70年代到现在, 环境监测技术开始与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并行发展, 国家也逐步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自动化环境监测体系, 这个自动监测阶段不仅运用了各种化学、物理方法, 还运用了生物手段, 其监测也包括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污染源监测, 其主要目的就是本着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为改善我国酸雨、臭氧层空洞、沙尘天气、全球变暖等状况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这对我国环境治理有着莫大的好处。

1环境监测内涵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就是间断性或持续测量某目标环境中相关污染物或者某种物质的浓度变化, 通过观察该物质及其变化对整体环境造成的影响的工作, 通过这项工作就能够本着科学可持续发展原则, 来为环境保护治理提供科学有效依据。环境监测内容比较广泛, 有水体监测、大气监测、土体监测、噪声监测、自然灾害变化监测等等。

在环境治理工作中, 有效进行环境监测就能够掌握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了解监视环境治理实施效果、评级环境质量健康状况, 综合采取针对性环境防治对策, 判断环境治理是否达标, 掌握环境污染程度、污染物分布及污染原因, 以便于制定相应政策来减少相关污染物的排放, 有助于提升环境质量改善效率。此外, 环境监测还能够直观显示污染物给人们带去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效益损失, 环境治理团队就能够合理划分环境污染重难点来提出合理治理政策, 还能够根据其监测数据的变化来判断该政策措施的有效性, 以便后期改进完善。

2 目前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当前环境监测还缺乏资金和技术人员的配备, 尤其是当前环境监测任务众多, 不少基层监测站都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经常几个人开展数十个环境监测项目, 这直接影响了其环境监测任务完成效率和质量, 也无法更快适应实现日益突出的各种水污染、噪音污染和环境空气质量低下等问题。

2.2 伴随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环保力度和环境治理力度也日益极大, 然而新增污染物的增多就必须要借助的大量新型环境监测设备仪器来辅助检查治理, 然而因多方面原因导致其仪器设备配备不足, 也缺乏先进性和紧密性, 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环境监测水平和环境治理进程。

3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工作的促进

环境治理业内人士或者相关专家介绍, 其治理首要工作就是进行环境监测, 不讳言的说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工作的基础、必要、核心手段, 其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地位日渐提高。总结以往环境监测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状况, 其对环境治理工作的促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环境监测工作中会对某检测对象进行采样, 收集数据处理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这种获取信息过程和所得科学结果有利于业内人士科学评价了解所测地域环境状况和质量等级, 从而更科学、更针对性开展环境治理。比如在日常生活饮用水源、水体污染的防控工作中, 工业废水的排放治理中、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中、热污染、电磁污染、放射性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的有效控制中国、大气污染的治理中等等都需要准确、真实的大气、水体、污染物、污染源等等信息, 这就依赖于环境监测工作, 通过环境监测的高新技术和遍布全国的环境监测站的全方位实时监测网络, 城市建设管理人员和环境治理人员就更能够得到其所在区域内污染指数、污染物分布及含量, 通过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就能够查找这些诶污染物形成过程和原因, 从而在源头和根本进行有害物质的治理, 大大提高其环境治理措施的稳定性、质量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例如, 在2014年山东省迎接全国淮河流域检查中, 我们沂南县莪庄河的水治理工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莪庄河虽然水量不大, 但超标较严重, 河水质量COD、总氮、氨氮超标有时到几十倍, 数家治理企业提供了各种方案都不能彻底解决河流污染问题, 后来我们沂南县环境监测站对该河流进行了分段, 设置多个监测断面, 每天对河流断面和入河口、污染源排口进行定点监视监测, 分析了污染物特征及各污染点的影响贡献, 找出了污染原因, 为后期治理方案提供了可靠有效的科学理论依据, 降低了治理投资, 也大大加快了污染治理进程, 目前该河流水质治理工作已经取得良好效果, 水质也已稳定达标。由此可见, 环境质量监测中大多数据和环境指标都能够用于环境管理中, 如果缺乏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 环境问题和其他相应指标的科学管理就无法实现, 也就不能进行系统、全方位科学有效环境治理。

3.2 环境监测工作不仅要确保采集样本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靠性, 还要对样本处理结果进行严密分析, 这一方面能够提高环境管理工作的严谨性, 使得环境管理和治理工程每个环节细节都做到位, 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杜绝了环境治理工程干扰因素, 有利于环境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比如城市环境改造工程、城市地区绿色建设, 就可以利用环境监测开展地区气候环境信息的调查, 能够指导施工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的营造;如不同环境工程选择更合适的植物景观, 高速公路隔音带选取更好的高杆植物来防护。

3.3 众所周知, 环境监测工作涉及诸多领域知识, 已经运用多种先进高超检测分析技术, 例如运用水污染检测、生物传感器检测到环境管理中, BOD生物传感器就能检测某物质初始氧化速率等, 这种实验研究和应用案例不胜枚举。一方面这些高新环境检测技术能够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全面具体认识, 另一方面综合这些检测数据信息, 就能够从全局出发理性分析制定具备战略大局观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这种行业趋势也充分证明了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和环境保护行业对该技术广泛而深入应用的认可和推广, 也代表了环境监测对环境管理应用中可行性、必要性和促进性。这同样能够大幅度提高促进环境管理工作的升级优化, 促进环境保护治理工程上升到全新层面。

3.4 通过环境监测, 就能够及时有效察觉和反馈环境问题, 也有利于当地保护组织和城市建设人员更好的制定颁布环境保护制度和法律条文, 从而有效督促环境管理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此外, 进行环境管理具体工作和业务操作也离不开环境监测提供的各项数据, 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和高危险的工业行业和石化能源行业, 通过具体分析不同各行业污水废弃排放状况和不可理污染物排放, 能够帮助相关治理人员更深入具体掌握污染程度, 也有助于监督工业行业污染治理整改效果, 这也是我国环境治理首要核心任务, 对我国未来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促进效益。

4 结语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环境监测不仅对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数据支撑, 还能够通过动态监测数据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 有助于我国其他经济行业的大力发展, 如农业、生态畜牧业等等, 这些绿化健康生态经济行业大力发展能够有效实现我国环境优化目标。除此之外, 环境监测还对我国环境管理有着极大的促进性作用, 其不仅能够分析企业对环境改造工程中所发挥的影响力, 还能够进一步以环境监测督促环境治理工作, 使得我国环境管理和治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也能够给其他环境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

摘要:现代社会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然而城市雾霾天气、水环境和空气污染指数还是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首要头疼问题, 在万众瞩目的大环境下, 加强环境治理, 改善生态自然环境就成为与经济并重的重要课题, 尤其是城市文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开始利用环境监测技术手段来分析城市环境污染现状, 从而提出科学性、针对性强的改善方案和治理措施。换句话说就是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性作用和影响, 下面本文就以此为话题进行思考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促进作用,思考分析

参考文献

[1]甘毅.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探讨[J].农业与技术, 2013 (12) .

1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主要工作

1、扎实推进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

每月开展一次业务技能和文

明礼仪知识培训,有效提高了执法队员能力水平。制定了《城管队员目标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和纪律,做到执法过程以理服人、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进亲民式执法,积极解决城市管理实际问题,加深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关心城市管理、注重文明习惯养成,营造和谐城市管理氛围。

2、落实“门前三包”及“责任书”管理制度。

切实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提升工作落实和服务发展能力,分别与各临街企业、商家店铺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与各村(社区)、农集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地及各商家店铺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累计签订协议书6800余份。同时,城管执法人员加大日常巡查管理,督促其认真落实责任区制度,营造了“人人讲卫生、家家重保洁”的良好氛围。

3、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组织6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共整治农集区杂物堆放62处,楼道内杂物清理135处,清运垃圾30多车;对居民占用绿化带晾衣服、养宠物、打麻将等进行了集中整治,对绿化植物进行补种和补植面积880多平方米;开展了占道摊点、门外经营等的规范治理,使人居环境更加整洁、优美。

4、加大了对出摊占道、流动摊贩的管理。

先后组织人员对老大面场镇、洪河半边街、川师成龙校区周边、万卷山临时市场、西博苑临时市场等长期流动摊贩进行了依法清理,专项整治47次,共出动2000余人次,车辆180余台次,取缔流动摊点680个。针对夏季夜间露天烧烤造成的环境卫生污染和扰民的现象,城管办先后开展了13次夜间联合执法行动,共出动800余人次、车辆50余台次,对辖区20余家夜间露天烧烤店(摊)进行排查整治。

5、加大了机动车乱停乱放的治理。

协调交警大队每天派出2名交通警察与街道派出所、城管队员一起组成机动车治理小组,每天加强对乱停乱放的规范和整治,截至目前,已开出机动车乱停乱放罚单582份,依法拖违规停放机动车824辆,有效的治理了机动车乱停乱放的问题。

6、加强运渣车和非法倒场管理。

协同区城管局开展了13次运渣车辆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50人/次,执法车辆85辆/次,分别在青台山村、天鹅湖村、龙安村、龙华等对过往运渣车辆和非法设置倒场行为进行突击检查,共停车检查运渣车辆254辆,查处违规运渣车83辆,督导整治34辆,强行关停非法倒场21个,有效遏制了运渣车辆泄漏、遗撒污染路面和非法弃倒渣土的现象。

7、狠抓违规广告和“牛皮癣”治理。

配合区城管局对成渝路沿线野广告、违规标语、违规广告进行了集中清理,累计拆除大型广告牌87幅。街道城管执法人员对辖区各街道公交车站牌、电线杆、玻璃、路面、墙体野广告进行集中整治,累计清理野广告13300余处、5.5万余张,清理率达到99%以上。

8、认真处理投诉案件。

公布24小时投诉电话,及时接听市民投诉和加强城市管理的宝贵意见,真诚动员全社会力量对我办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为确保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奠定坚实基础。全年共计接受各类投诉245起,现已全部办结,投诉处结率达100%。

9、强力拆除违章乱搭乱建工作

切实抓好违章乱搭乱建专项执法大检查,今年,我办组织全体执法队员重点对青台山村和龙安村、龙华社区的乱搭乱建进行了拆除。至目前共拆除乱搭乱建80余处,拆除面积15000平方米。

10、继续推进农垃 “三化”体系建设工作。

根据区城管局**年农垃建设体系建设“三化”工作会议及文件的要求,我办继续推进农垃体系建设“三化”工作。一是宣传到位。由城市管理办公室人员配合村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院坝会等形式,宣传教育群众广泛参与到解决农村垃圾面源污染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工作中来,搞好包组包户宣传,用浅显易懂话给老面姓讲解“三化”处理的几点要求,让农户知道做好“三化“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是为自己身体健康,为子孙后代造福,并制作宣传标语张贴于醒目处。二是设施、人员到位。为每位农户配备了可回收垃圾桶及可降解垃圾桶,对农垃点位重新规划修缮,并为每垃圾点位配备垃圾分类人员1名。

14.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篇十四

一、党委重视,网格管理,全员参与,保障工作落实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镇党委高度重视。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镇党委日常议事日程和年度目标工作开展。由镇长魏德芹亲自抓,分管领导王富林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综合管理大队、城市管理科、各村(社区)、交警中队、派出所等单位和部门,履职尽职,通力协作,打好总体战。在“生态文明论坛、第五届马术节等重大活动上,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建立了分管领导主要抓,综合管理大队具体抓,各村(社区)干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日常巡查、定期巡查、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重点巡查相结合的综合巡查机制,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同时,镇政府与各村(社区)、辖区企事业单位、商家店铺签订了《金马镇20xx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金马镇治理违法建设目标责任书》、《金马镇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实施层层压实各级责任,有效地促进了工作推进。

二、加强宣传动员,广泛发动群众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进商铺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持续推进“门前三包”,持续开展环境治理群众性活动。我镇共开展宣传活动3次,发放《金马镇“四乱”专项治理宣传资料》、《金马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单》共计5000余份。同时,镇纪委深入各村(社区)、深入企事业单位、商家店铺、社区群众中,采取现场访问、情况交流等方式,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查。

三、我镇突出重点,狠抓“五大专项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显成效

1)着力“治污”:

搞好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提高清扫保洁质量,垃圾清运及时不拖延时间,使环境卫生和垃圾清运明显改善。同时,按市场化运作,加强督查,保持街面、路面整洁。大力治理镇域内在建工地的扬尘污染,加强对运输沙石、建渣车辆的管理力度,杜绝运输过程中的抛洒、滴漏现象,防治扬尘污染道路。并安排洒水车每天对镇域道路,乡道出入口进行洒水降尘。

2)着力“治堵”:

镇城市管理综合大队每天坚持对出入城通道进行不定期不定时的巡查、监管、整治。规范车辆和行人的通行秩序,设点划线规范车辆停放,严格查处乱停乱放车辆。并对非法营运的三轮车进行集中整治,截止目前,已对16辆非法营运三轮车、33个充电电瓶进行暂暂扣处理,宣传教育68人次。进一步提升我镇出入城通道品质。

3)着力“治乱”

为加强治违工作的宣传力度,镇政府设立了固定治违宣传栏,各村(社区)利用村务公开栏设立治违专栏,对发现的违建进行曝光,让群众参与对违建者批评。利用组织宣传车,深入到村(社区)、场镇等广泛进行治违宣传,并印发宣传资料18200余份,使整治违法建设工作知晓率得到100%,营造全民治违氛围,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每天对辖区进行治违巡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并做好巡查记录,做到有案可查,及时按照区治违办要求,对有安全隐患的违建进行排查登记、造册,确保治违专项行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今年我镇截止目前已拆除违法建设2530平方米存量违建。在镇域范围内全面清理整治违法户外广告,针对辖区内商家店招店牌设置不规范、随意摆放、违规挂设等现象,采取自愿清理、定点清除、强行拆除等强力措施对不符合规范的店招进行依法取缔,加快推进出入城通道品质提升项目和“烂象”问题的整改落实,在生态文明论坛前,已对骑士大道(杨柳河大桥——太极大道)沿线建筑立面外墙管线进行规整处理,对该沿线所有农家乐、花木园林损毁和不符合规范的商招店招进行修补提升改造,共改造农家乐招牌9个。

4)着力改善空气质量

我镇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配合,重点对我镇域范围内的家具、印刷等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对有机污染物和粉尘污染进行集中整治,截止目前,已依法取缔“三无”企业14家。

5)着力治差,提升我镇农村面貌

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强化我镇各村(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切实改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安排清理居民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堆积杂物,清理小广告、牛皮癣、涂抹乱写乱画的不文明行为,确保美观、整洁。

四、分类管理,便民服务

1)解决夜间场镇摆摊的问题由于金马镇场镇菜市每晚20:00点前关闭,市民夜间出门买东西很不方便,夜间流动摊贩较多,为了方便周边居民夜间购物。

我镇采取在不影响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设置临时摊点。做到合理布局,制定在固定时间、地点摆设摊点,以便居民夜间出行购物。

2)加强我镇基础设施,推进道路改造升级为大力改善通行条件,加强道路隐患治理,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20xx年5月至8月期间,镇政府投资18。5万元,投入施工人力75人。针对事故多发路段(刘柑路、新华路)、场镇、鱼凫家苑、蓉西新城人口聚集处的道路增设和修护路口减速带共28处,123米,修护太极大道破损道路约62m2,在金马中学、兴元小学设置相关道路警示标志6处,在刘家濠、兴元社区的村道桥梁设置限载限重标识8处。对镇域范围内的道路存在安全隐患的进行维护整修。

五、强化生态建设

为推进我镇城乡生态绿化工程建设,我镇在大郎河边打造10000㎡的绿化,努力建设绿意盎然的生态城市,对14000㎡裸土进行植被补栽,全面优化城乡环境品质。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金马镇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镇始终把群众是否参与、群众是否满意、群众是否得到实惠作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评判标准,不断深化和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我镇将继续发扬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居民的参与自觉性。

(二)加强综合管理大队队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倡导文明执法、规范执法队伍,提高综合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进一步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四)大力查处违规行为,确保无乱建、乱占、乱写、乱贴、乱污。规范市场、街道秩序,严禁占道经营和无序经营行为,切实做到行商归市、座商归店。

(五)加大扬尘巡查整治力度。

(六)进一步加大治违宣传和整治力度。

上一篇:勇气的较量作文下一篇:记人作文名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