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7》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2024-09-08

《练习7》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精选20篇)

1.《练习7》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一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 第11课时

总第74课时

主备人:曾先进 课 题:练习7 教学内容:练习7(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2.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教学重点:观察钢笔字帖的行款,注意整体布局。教学难点: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读题,明确要求。(2)诵读古诗

(3)看清字型,结构。2.描红

3.仿写练习,要求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老师随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姿势。

4.交流。展示写得好的。

二、教学第三题(诵读与积累)1.指导。

(1)自己读题,明确要求(2)老师范读生字后,学生自由读(3)学生大体说说词意。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已经理解的词语,有不懂的词语学生质疑,其他学生可以提供帮助,教师做好补充说明的工作。

哀鸿遍野:悲鸣的大雁遍布原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逆来顺受:对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的遭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逼上梁山:原指《水浒传》种林冲等人因遭遇官府的迫害不得已上梁山造反。后来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采取某种行动。

劫富济贫: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人来了,就派将官摔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来筑堤拦截。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

志存高远:形容志向远大。

这些成语和什么内容有关?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 2.练习。

(1)学生自由读,同座互背(2)自选一两个成语说句子。3.反馈。(1)指名背诵。(2)集体齐背。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课前准备

(1)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传》。

(2)学生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的精彩或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自己有表情地练说故事。

2.审题

(1)自读要求,明白题意。(2)复习《林冲棒打洪教头》。(3)教师简介《水浒传》,引出故事。

(4)老师讲清步骤:同座互讲故事,代表上讲台讲故事,大家评议 要求:声音洪亮,举止大方,感情丰富,可适当做些动作。3.学生按以上步骤练讲故事,4.反馈

(1)老师对学生所讲故事进行评议。

(2)鼓励课后给同学、朋友、家人讲“水浒”的故事。

四、教学第五题

1.认识所写的偏旁及字。2.指导(1)读帖

(2)老师范写,讲解“北、戏”的结构特点和写法。3.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的,进一步纠正。作 业:

抄写成语两遍。

教学反思:

2.《练习7》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二

1.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爬山》。 (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拿起笔, 跟老师听写词语, 看谁能笔下生辉, 既写得正确, 又写得漂亮。 (又弯又窄、山路崎岖、沉静;慢条斯理、洞穿人心、智慧;似懂非懂、自以为是、逞强)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是描写青山的, 第二组是描写父亲的, 第三组是描写我的。) (相机板书:青山父亲我) 谁能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 说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青山那里, 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 我学到了智慧。)

二、围绕主线, 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情预设: (1) “沉静”和“智慧”是什么意思? (2) 为什么说我从青山那里学到了沉静? (3) 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怎样的智慧?)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我”和父亲有几次对话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认真读读“我”和父亲三次对话的内容, 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品词析句, 解疑明理

过渡:为什么说“我”从青山那里学到了沉静?“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怎样的智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和父亲的三次对话。

(一) 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 谁来读一下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指名读)

2. 为什么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去掉“格外”行不行?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来说说你的理解。

3. 你还有疑问吗? (学情预设:“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征服自己?)

4. 面对父亲的教导, 儿子的表现是怎样的? (似懂非懂) “似懂非懂”是什么意思?

5. 我们刚才采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呢? (出示:联系上下文) 我们理解句子还有哪些方法呢?

6. 小结:“我”和父亲满怀信心,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爬山, 终于登上了山顶, 最终征服了自己。 (板书:征服自己) 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

(二) 我和父亲第二次对话。

过渡:父亲身上还有什么智慧?“我”又是如何感悟青山的沉静呢?让我们走进“我”和父亲的第二次对话。 (课件出示5、6、7自然段)

1. 同学们想象一下, “我”和父亲登上山顶后心情怎样?可以用你搜集到的诗句或名言来说说。

2. 父亲说这些话时是怎样的语气?什么是“慢条斯理”?

3. 同学们想想, 这一次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父亲强调的是爬山的过程。我明白了爸爸告诉我做事要尽心尽力。)

4. 那作者认为自己尽力了吗?从哪里看出来?“自以为是”什么意思?

5.小结:做任何事, 都要尽心尽力。 (板书:尽心尽力) 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

(三) “我”和父亲第三次对话。

1.“我”又是如何感悟青山的沉静, 父亲的智慧呢?“我”和父亲的第三次对话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出示8、9自然段)

2.“逞强”什么意思?“逞强”也是一个十岁孩子做事的态度, 这时最需要静下心来, 踏踏实实, 用心体会。所以父亲要“我”和他一同躺在树林的草地上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3. 你想不想跟文中的孩子一起去听听山林的声音? (播放音乐)

4.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

5. 多美的景象啊!谁来读这段话?

四、朗读感悟, 总结全文

1.在爬山回来途中, 作者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3.《学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要把学法的指导与语文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个思考的过程,学与思是相互融合的,让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受语言的精妙,在有趣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韵味。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让孩子喜欢的。

教学目的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默读课文,了解默读的方法,初步掌握默读的技巧,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背诵课文,学会把心中的感受通过声音、表情形象地表达出来;积累句式和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一、精读头尾,制造悬念

1.昨天,老师带大家学习了《学棋》这篇课文,谁能给大家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可稍做提醒:开始怎样,那后来呢?)

边交流边板书:

一个学生 另一个学生

出色的棋手 没有多大长进

2.老师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了出来(出示第一段和最后段),大家读读。老师有个要求:边读边想,读出你的感受。

自由读。

指名读第一段,有不懂之处吗?

“能手”是什么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多了!(出示表格)

秋是下围棋的能手,所以远近闻名,这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来,再读读这一段,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

3.正因为如此,(引读第二段的第一句)

4.可结果呢?(引读第三段)

出色的棋手,也叫________,成了这样的人,心里________。

再读一读。

那另一个学生呢?成了这样的人,心里________。

再读读这句。

就这样边读边想,读书就成了享受,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故事的大意。这次没有老师提醒,相信这次会读得更好!

5.读到这儿,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酝酿问题、交流问题并归纳问题:为什么两位学生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设计意图:学始于疑,同样的学习产生不同的效果,孩子心中的疑问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时,这些问题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设计,就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材本身上来,对孩子学好语文的信心起了很大的帮助。】

二、重点突破,掌握学法

1.这问题第二段已告诉我们了。打开书本,自读第二段,不过,老师提个要求:

出示:默读课文

什么叫默读?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关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2.默读后交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边板书:

专心致志也叫

走神________也叫________

3.我们先来看看专心致志学下棋的学生吧!学生把书合拢,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要求默读:边读边在脑中想象,想想这位学生学棋的样子,好吗?

想好了吗?谁愿意读一读,读出你的想象!

指名读。

我看见了,多认真的孩子呀!

他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

他还可能:他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多啦!

走路时,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多舒服啊!

________,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是呀!你看他不明白的地方,还有问上几句。

来,一起来在脑中记一记,记住这位认真的好孩子。

面对这样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4.那另一个孩子呢?这一次小朋友还是默读,边读边在脑中想想,行吗?

(巡视时,相机提示:瞧,他的表情在告诉别人,他看到了________!他的眼睛会说话)

大家一起读,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声音告诉大家吧!

对不起,打断一下:你看到美丽的天鹅飞来,会是怎样的心情?再试一试。

人总犯错,错了就改才有进步,可那人——这种人你对他有什么看法?来,再试试!

就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就把不认真孩子的形象记下来。咱们再来想一遍,这次老师不提醒,有信心读好吗?

如果你是那位老师,想对他说什么吗?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这个要求是第一次出现,因此,既要让孩子明白默读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技巧。技巧只能在应用中学会,通过两种画面的想象、体会,孩子就能初步掌握默读这一技巧。】

三、扩展延伸,积累句子

1.来!吸取他的教训,记住他的优点,边读边想,把文章美美地享受一次吧!

2.后来,那位没有多大长进的孩子长大了,也有了一个儿子。一天,他送他的儿子去学校了,他反复地叮嘱孩子:儿子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也想送他几句话。(即练习六中的“读读背背”)

出示: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读读、背背。

4.《练习1》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三字经、写字、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字经》的片断,并能理解其意思。

2、学会正确美观地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3、正确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进程:

一、教学三字经。

1、自读《三字经》片断。

2、讨论交流片断的意思。

3、指说意思。

4、用各种方式练习读片断。

5、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6、指导背诵。

二、教学写好钢笔字。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羽、弱、器”。

2、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3、学生说,师总结:右边比左边上头稍高,下头略低。

4、师范写,生观察。

5、生描红、仿写,及时评价。

三、口语交际。

1、审题,明确交际要求。

2、指导。

⑴班级公约制定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⑵讨论、交流,各抒己见。⑶师总结,班干纪录。

3、把班级公约用笔抄写纸上,贴在墙上。

5.练习8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练习第三题和第四题 课时目标:

1、熟四条成语和两副春联。

2、分组讨论“我打算怎样过好寒假”,并推荐代表介绍。教学重难点:

1、背熟四条成语和两副春联。

2、分组讨论“我打算怎样过好寒假”,并推荐代表介绍。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熟记成语。

a)审题。

b)指导。

学生自由读四条成语。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学生说出大致上的意思即可,对一些难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火树银花:形容灯光和焰火绚丽多彩。

观者如堵:观看的人四周都站满了,像围了一堵墙。形容有很多人围观。

c)练习。

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d)反馈。

集体背诵。指名背。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让学生说说该项目练习的要求是什么?(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出示春联,让学生认读。

老师结合插图讲解:春联是春节时门上帖的对联。对联是写纸上、布上或刻在竹上、木头上、柱子上、石碑上的对偶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第一自读第一副春联。

指名试读。

老师讲解这副春联的意思。新年开始,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人间充满了幸福。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第二副春联。指名试读。

老师讲解这讲解这副春联的意思:苍松、翠竹、蜡梅是隆冬时分傲霜斗雪的三种植物——所以称它们为三位朋友;桃花、李花、杏花都在初春时节吐芳争艳,所以说它们是一家人。

3、练习。

a)学生自由练习读两副春联。指名读。

b)练习背诵。

4、反馈。

a)学生自由练读两副春联。

b)指名读。

板书设计 : 练习8 火树银花

数不胜数 灯火通明

6.《练习7》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中的“观”、“际”、“沿”,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3.角色朗读,以读促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理解寓意。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2.他们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机板书)

3.你们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对话)

(二)找一找,说一说:

青蛙和小鸟之间有哪些对话?分别用和﹏标出来。

四、分角色读一读。

1.小组读。

2.指名表演读。

五、思考、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青蛙和小鸟它们认为天有多大?

2.它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3.你认为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4.你觉得天有多大呢?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会全面看问题。联系已学古诗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5.总结寓意:(略)

六、选做练习,拓展思维,练习写话

亲爱的小朋友,青蛙在井底已经住了上百年上千年了,狭窄的井口阻碍了它的视野,使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你能帮助青蛙设计一个新的“家”吗?

【在孩子们的画笔下,青蛙未来的家真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其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这样的一个设计:

青蛙在井口安装了全玻璃活动式太阳能天窗,利用太阳能井底冬暖夏凉,青蛙再也不用冬眠。井底到井外设有专门的观光电梯,电梯两旁安装了隐蔽的捕虫器,青蛙们在观光的同时享受昆虫的美味。

这种实践性练习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还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假如你来到青蛙的井底之家,看到青蛙的亲戚朋友们,你将怎样向青蛙家族介绍外面精彩的世界呢?

【学生们搜集了大量资料在班级中交流,有的向青蛙家族介绍世界奇闻,有的讲自己身边发生的有趣事情。这种拓展式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悟、所感、所获。】

亲爱的朋友们:

今天,我遇到了一位来自远方的朋友,它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着它,我去了田野山洼,去了________,去了________。我看到了天,天原来是________,________。我多么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全世界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只()的青蛙

()月()日

【以这封信的内容作铺垫,加上对文本的解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孩子们成功换位,把自己当作那个因客观条件限制长年以来受困于井底、总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青蛙。用平实无华的语言表露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学生在“我多么希望”后的空白之处填写了各自的想法----

想法1.多么希望我的青蛙弟弟、青蛙妹妹、青蛙朋友„„所有的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啊!

想法2.多么希望我们家的井口也是无边无际的,那样青蛙们就不会犯和我一样的错误----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想法3.多么希望在井底装上一架望远镜,这样我的爷爷奶奶不出家门也能见到无边无际的天!

想法4.多么希望我的家在广阔的草地上,在美丽的池塘边,在风景优美的大公园里。】

7.《一路花香》(第二课时)教学 篇七

苏教版第七册第14课

设计理念

《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意是: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 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 也不能妄自菲薄。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比较抽象、难懂的, 但此文对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是非常有意义的。于是, 我以破水罐的心理变化为切入点, 以其“惭愧→一丝快乐→伤心”的心路历程为教学线索展开这一课, 使学生入情入境, 真正与文本、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教师生动描述并板画) 在印度, 有这样一条小路, 一边只有杂草碎石, 一边却百花争艳, 芳香四溢。人们走过这条小路, 都不禁会赞叹:真是一路花香! (板书课题)

2.过渡:昨天, 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 重点强调带点字的读音。)

过渡:这一路花香和谁有关系? (两只水罐)

二、了解两只水罐的不同特点及其运水的不同结果

1. (出示两只水罐图片) 一只水罐 (有条裂缝) , 一只水罐 (完好无损) 。

2.理解“完好无损”, 说出其反义词:残缺不全、破烂不堪、千疮百孔。

3.那么我们就不难想象, 它们在运水时, 好水罐——— (生: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 破水罐——— (生:只剩下一半的水。)

4.我们想象的和课文中的一样吗?把书翻到76页, 读一读, 找一找, 用横线画出最能表现两只水罐不同特点的词语。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读好“总能、满满的、只剩下”这几个重点词语。

三、学习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一次对话

过渡:同学们想一想, 破水罐残缺不全, 只能运半罐水, 它的心情怎样?

1.默读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一次对话, 找出描写破水罐心情的词语。

2.找出“惭愧”一词并理解其意思。 (做错了事, 心里感到不好受。)

3.想象:好水罐和破水罐各自会怎么想?

(好水罐可能想:你看我多了不起, 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 我多骄傲呀!破水罐可能想:我真是个没用的东西。)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教材, 分析两只水罐的内在心理活动, 为以后体会文章的寓意作好铺垫。】

4.指导朗读破水罐 (不好意思) 与挑水工 (大度) 的心理状态。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使学生入文入境, 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进而由读文过渡到说文, 写文。】

四、学习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二次对话

1.引读课文第3自然段开头第一句。

2.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一路花香的美景到底是什么样的?

3.谁来用我们学过的成语或诗赞美这一路的鲜花? (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五彩缤纷、姹紫嫣红、五颜六色、万紫千红总是春、满园春色关不住……)

【设计意图:对于一路花香的美景, 文中只是只言片语, 一带而过, 此处是学生补白文本、拓展思维的绝好机会。首先, 请学生想象一路花香的美景, 然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四字成语或诗句形容美景, 以此对其进行读写的整合训练, 从而达到以画促读, 以说促读, 由读到写, 运用积累语文素材, 内化语言文字的目的。】

4.想象:如果你走过这条小路, 你会有什么感觉? (这花儿真美呀, 真是百花争艳, 芬芳扑鼻。)

当行人走过这条小路, 他们会怎么说? (这么美的花儿是谁种的?是谁浇灌的?)

5.继续引读“这美好的景象使破水罐感到一丝快乐”。 (板书:一丝快乐)

问:为什么破水罐只感到“一丝快乐”? (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 仍然感到伤心。)

(板书:伤心)

6.齐读挑水工说的话。

(1) 找出反问句, 换一种肯定的说法, 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a.难道你没有注意吗?

b.如果没有你, 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儿呢?

(2) 默读挑水工的话。同桌讨论: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写下你的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感悟自然也是多元的, 教师不应该告诉学生统一的寓意, 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静心品文, 用三言两语记下感受。只要学生能结合实际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无论深浅, 都是有价值的。】

以下是学生感悟到的:

一路花香, 表面看是破水罐浇灌出来的, 而实际上是挑水工的功劳。

挑水工有智慧, 聪明大度, 心地善良, 能换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好水罐这么骄傲,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换成破水罐? (好水罐的骄傲, 不是得意忘形, 而是自豪, 所以没有必要把它换成破水罐。每个人都各有长处, 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板书:要正确认识自己)

【设计意图:教师注重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准确把握课文寓意。】

(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在班里, 你可能是个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 学了这篇课文后, 你会想……

在以后的日子里, 你可能是个不太出色的人, 想想小学时学过的这篇课文, 你会想……

7. (课件出示) 欣赏美景, 听老师范读, 再度回味挑水工的话。

五、

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

齐读全文, 说说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夫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 (屈原)

恢宏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

八、小练笔:破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 它会怎样?

8.《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鸟岛,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海西皮小岛是个闻名中外的鸟岛。每年春天,天气温暖,湖水解冻,鱼虾成群。到了六月,这里更热闹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积极的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用一个词来说说岛上的情景。(板书:热闹)

3.具体说说哪几个词中感受到鸟岛很热闹?(点击: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词语变色)

(1)你从哪里看出这是鸟的世界?(出示幻灯片,练习说话)

(2)鸟儿来这里会干些什么?(多媒体播放鸟岛录像片段,进行说话练习)

填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3)学生自由练说。

(4)指名说第一句话。

【设计意图:出示夏天鸟岛热闹的情景,利用媒体,借助 “视频”这一手段,给学生对鸟岛的认识带来了感性体验。播放了群鸟在鸟岛上的场面,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紧紧抓住“热闹”一词做文章,抓住文中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通过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

4.指导朗读。

岛上的鸟多,这么热闹,怎样读才能读出鸟儿多,鸟岛很热闹?(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1)指名讲 (鸟窝多、鸟蛋多),你从个词感受到鸟窝多、鸟蛋多的?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2)指名读,请一个学生上台画鸟窝,其他同学评价(突出“密密麻麻、挨”),不足之处再请人补充。

(3)“挨”可以换哪个词?(靠)

6.板书:鸟蛋多

请多人上台画鸟蛋,还要涂上颜色,(突出“窝里窝外、到处”)

齐读第三句话。

7.小结:其实“窝多、蛋多”也反映了岛上的“鸟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鸟多吧!

8.齐读。

9.练习背诵:鸟多( ),鸟窝多(),鸟蛋多( )。

【设计意图:用画鸟窝,画鸟蛋的方法使台上台下的交流更为活跃,互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形象性的长处一一展现,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起到主体的作用。】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课文。

师:鸟岛上真热闹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来岛上游玩的人( ),他们(),随手( ),可是(),因为()。

2.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3.你从那些地方看出游人爱鸟?为什么游人会这么爱鸟?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爱鸟护鸟。

4.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

小结:游客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鸟蛋和幼鸟,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人们是多么爱护这些可爱的小鸟呀!因为——(引读)

5.有感情地读描写人们爱鸟的句子。

6.看图:如果我们也在鸟岛上游玩,这时看到有人去捉鸟,或去拿鸟蛋,你该怎么做?(板书:护鸟)

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自由自在,多么快乐!

爱鸟、护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呀!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学生爱鸟、护鸟意识。】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总结:只有人们把鸟当作自己的朋友,相互之间没有侵犯,没有伤害,和睦相处,人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神奇的鸟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当小导游,介绍青海湖鸟岛。

板书设计:

鸟多

鸟窝多

19.鸟岛(热闹)(爱鸟护鸟)

鸟蛋多

9.第7课时 质数和合数练习 篇九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根据质数和合数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概念的辨别和指导练习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练习提高的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探究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会运用质数和合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硬币、转盘、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2.20以内有哪些质数?

3.下列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23,47,52,33,71,85, 97,98   回顾

在练习本上写出20以内的质数,再汇报交流

学生判断

二、指导练习

1、理解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展台出示下面问题:

什么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多少?它是偶数还是奇数?最小的合数是多少?

2.练习四第3题

3.第4题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小猴遇到了什么问题? 1.学生讨论交流,并举例说明

自主探讨这三个问题,汇报说一说这些数是几?并说明理由

观察图,理解图意,独立帮助小猴解决问题,交流

三、巩固应用

练习四第5题(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先由老师说一个大于2的偶数,同学们找出和为这个数的两个质数,看谁找的又对又快

8,12,14,20,24

2.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其中一个人说大于2的偶数,另一个人来找和等于这个数的质数。找出后一起讨论是否正确,然后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3.引导学生学习第26页“你知道吗”,适时进行爱国主义和探索精神的渗透 学生听清规则后游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好?哪些方面还要继续努力?

10.练习1第二课时 篇十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学写毛笔字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写毛笔字的资料

审题,明确本次学写得部首:反文旁、折文旁指导学生读贴,小结两个偏旁的方法

教师范写,学生联系,教师指导。

练习

学生在练习,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引导学生注意笔划的位置

3、反馈

11.《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试验的过程以及作者是如何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了解试验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作者怎么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的。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生物学家法布尔继续观察、研究《蜜蜂》,板书课题。你们跟这可爱的小动物打声招呼吧。生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

第一組:好像、几乎、大概、推测

第二组:证实、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3.学生反馈写词情况。指名读读,你发现这两组词有什么区别了吗?初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我知道了本文主要讲了( ),为了验证( ),做了一个试验,得出了( )的结论。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做实验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2.生反馈,出示“听说”一词,理解“听说”的意思,感受法布尔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不肯轻信、盲从的态度。

3.练习用“无论……总是”说话。

学习第二自然段:理清法布尔实验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拿出笔做好标记看看法布尔试验过程可以分为哪几步。

2.生汇报,用“先( ),接着( ),然后( ),最后( )”句式说,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看到这个试验经过你有什么疑惑?这些环节能少一个吗?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做事的严谨、认真、求实的态度。

4.出示句子: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理解“推测”一词,法布尔为什么会这样推测呢?

5.生汇报,师出示句子:第二段最后一句。指导理解“几乎、大概”,再次感受作者用词准确、实事求是的态度。练习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受作者不仅认真、严谨,还善于观察和思考。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蜜蜂找到家了吗?它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吗?默读三四五自然段,找找看。

2.生汇报。

预设:

(1)第三自然段: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指导学生带着激动的语气读句子。我从这个结果当中思考了些什么?请读读句子,认真思考: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

(2)第五自然段:有17只蜜蜂回来了。出示句子,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完成照样子写词语的练习,体会叠词的妙用。作者得出试验结果: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的。

三、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法布尔通过试验最终发现________,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个结论让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课件出示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四、积累好词佳句,引入广阔阅读

1.把你喜欢的本课词语、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里。

2.课余时间,请阅读下列老师推荐的好看的书:法布尔的《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12.《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二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 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2.通过听、说、读、写、思的语言实践,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树立“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研读“论水”以及“论志”两个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上节课, 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来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 跟随着我国古代圣人孔子一起去泗水河畔踏青。同学们能不能概括这一天主要发生了什么事?

二、自读自悟

1.“子曰: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孔子凝望着欢快活泼的泗水, 在想些什么呢?

2.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看看这一段中的哪一点能够触动你的情思, 引发你的感慨, 就请你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悟与理解。

4.我看大家都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了许多闪烁着智慧的文字。我们来交流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好吗?

(1) “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让你想到了谁?

(2) “万物入水, 必能荡涤污垢, 它好像善施教化”, 让你想到了谁?

(3)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 和顺温柔, 它好像有情义。”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水穿山岩, 凿石壁, 从无惧色, 它好像有志向。”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什么?由水的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 你想到了关于水的什么成语?

5.小练笔:水若满则溢, 它好像____;水清澈透明, 它好像_____;水____, 它好像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仿写表达训练, 一是对文本末尾处省略的内容进行补白;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文本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组成结构, 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融,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孔子仅仅是在赞美这泗水河里的水吗?

7.是啊!这段短短的话中, 包含着多少内容!

什么叫“意味深长”?这段话中除了有孔子的“赞叹”, 还有什么?

8.同学们, 喜欢孔子的这段话吗?指导背书方法。

【设计意图:首先鼓励激发学生通过自读,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并进行讨论。而后将问题归纳、整理,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这样, 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三、师生言志

1.颜回和子路有什么志向?和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同是孔子的弟子, 你喜欢谁呢?

2.子路也问过孔子的志向, 孔子当时回答了这样一句话:“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3.孔子的志向和弟子的志向不同在哪里? (孔子胸怀天下)

4.“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老师虽不能像孔子一样, 但也想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如果你是孔子的贤弟子, 你有什么志向?

5.简介“孔子学院”。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 语文教育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见解。】

四、课外延伸

1.摘抄、背诵孔子的名言。

2. (出示:《论语》) 课后读一读孔子的著作, 更多更深地了解孔子。

13.第二课时 找次品练习 篇十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6-13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掌握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找次品”原理,掌握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我会用天平找次品。

2、我会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二、自主学习

环节一:解决9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小黑板出示问题: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环节二: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小黑板出示问题: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

三、合作探究

1、教师检查自主学习环节一。

归纳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用学具摆一摆,或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

(2)小组合作交流,用天平找出次品,得出结论。

(3)小组代表展示方法。

提问: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①9(4、4、1)-4(2、2)-2(1、1)3次

②9(1、1、1、1、1、1、1、1、1)4次

③9(3、3、3)-3(1、1、1)2次

④9(2、2、2、2、1)-2(1、1)3次

⑤9(2、2、2、3)-3(1、1、1)3次

(4)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归纳最优方法。

小结:把9个零件分成3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教师检查自主学习环节二。

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1)提出猜测: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12个、13个„„)

(3)小组合作,验证猜想:12个零件找次品。

(4)小组交流: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5)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小结:利用天平找次品,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3、看看小精灵的介绍。(P137页)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表格你们知道了什么?

四、展示提升

现有8瓶酸奶,编号是①至⑧号,其中有6瓶一样重,是合格产品,另外两瓶都轻3克,是次品。用天平称三次,结果如下:第一次①+②比③+④重;第二次⑤+⑥比⑦+⑧轻;第三次①+③+⑤与②+④+⑧一样重,你能判断出次品分别是几号

吗?

14.《练习7》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提出目标

1、看卡片说得数

9+3    9+4    9+6    8+5    7+4    8+7    7+9

9+9    8+4    7+6    8+9    7+5    6+5    6+7

6+8    7+4    9+9    7+9    8+5    0+9    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 )里填“+”或“—”。

9( )6=15  11( )1=10   7( )5=12   15( )3=12

7( )8=15  8( )0=8    9( )9=0    0( )10=10

3、提出提出目标

(1)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二、乐于练习,展示成果

(一)、小组协作,组内展示。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

(2)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

有( )条鱼,游走( )条。还有几条?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讨论解决方法。

3、练习二十第5题

先独立做,做完后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全班展示,解决冲突。

1、全班交流,探讨途径。选择自己最想表现的题目来展示。

2、其它小组补充、交流,取得共识。

3、师生收集、小结方法,解决冲突。

三、数学游戏,寓学于乐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拓展提升,总结反思

1、拓展题:一本书有18页,小华第一天看了7页,第二天看的和第一天同样多,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15.《云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五

以培养阅读兴趣为取向, 运用多媒体, 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上蓝天, 感受“云房子”的千姿百态。抓住关键词句, 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积累,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感受雨过天晴后天空云彩的千姿百态和小鸟的活泼可爱,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指导写两个生字“客”和“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促使学生养成爱观察、爱想象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学会生字“造、样、耍、客”,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 以读感悟, 感受雨过天晴后天空云彩的千姿百态和小鸟的活泼可爱,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 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 (多媒体出示在云朵上的词语) 。

指名开火车读, 分男女生读, 齐读。

(2) 同学们读得真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云房子》, 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1. 品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们, 刚刚下了一场雨, 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 有一些就留在了天上。请看:

(1) 多媒体演示雨过后天空飘浮着的云朵。你们猜, 这时候, 谁赶来凑热闹了? (小鸟)

(2) 可是小鸟在哪儿呢?有人愿意做小鸟吗? (呼啦啦举手一大片)

(3) 呀!这下, 天空可热闹啦!亲爱的小鸟们, 见到这么多的白云, 你们的心情如何?

(4) 小鸟们, 见到那么多漂亮的白云, 你最想说什么呀?指名说。

多媒体出示句子:“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瞧, 这些小鸟多快乐呀!你们也是快乐的小鸟, 谁想读这句话?

同学们太棒了,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

过渡:小鸟们迫不及待地衔来一片片云彩, 它们都造出了什么样的云房子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并用波浪线把段中描写云房子的句子划出来 (生边读边画) 。

(5) 指名读描写云房子的句子。

课件随机出示句子。

(6) 多媒体出示小鸟们造的漂亮的五幢房子, 你最喜欢哪一幢?书上是怎样描写的?挑一幢你喜欢的云房子好好读一读。

(7) 指名朗读。

“有很高的大楼房。” (老师听出来了, 这楼房真高, 真大啊!)

“有很宽的大礼堂。” (知道“礼堂”是干什么用的呢?可以让很多很多人一起开会、举行典礼的地方。这礼堂真宽、真大, 可以让很多人在里面开会呢!)

“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 (你觉得大冬瓜可爱吗?听出来了, 这大冬瓜傻傻地横着, 真的挺可爱的。)

……

(8) 这些云房子真可爱、真漂亮、真有趣呀!谁能用四个字的成语来形容? (千姿百态、各种各样、多姿多彩、奇形怪状……) 谁能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房子连起来加上动作读读?

自由加动作练读。

男女生比赛读。

(9) 指导背诵:云房子多有意思呀, 我们能不能把它们记住呢?

再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想着云房子的样子一边轻声地背一背!

齐声有感情地背诵。

(10) 画云房子, 说云房子:小朋友, 看到小鸟们在开心地造云房子, 我们同学们也忍不住要来造房子了, 你们想造什么样的房子呢?动手画一画吧。

2. 品读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美丽的云房子, 小鸟的心情怎样?它们在干什么?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2) 谁来说说小鸟的心情怎样? (开心极了)

谁能读出小鸟的开心?指名朗读。 (表扬:你读出了小鸟的开心!)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小鸟为什么开心吗?

句式练习。

(3) 请大家再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想想, 小鸟们都在干什么? (玩耍)

出示:玩耍。指名读, 学习“耍”, 引导学生将“耍”与“要”进行对比, 认真比较异同点, 加深识记, 教师范写, 生跟着数笔顺。

你看, 小鸟除了飞来飞去地玩耍, 他们还互相去对方的家, 去干什么呀?生齐答。

播放多媒体:小鸟们开心极了, 在云房子里飞来飞去, 互相说着, 说说它们说的是什么?

说话练习。

(4) 现在老师请两组的小鸟先来示范一下, 边飞边去请客人来自己家玩, 其他小鸟先看, 想想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好吗?

(5) 其他的小鸟你也想邀请好朋友到你家去吗?好, 那现在请小鸟们飞起来吧, 去邀请你的好朋友吧!

(6) 小鸟们开心吗?那请男女生比赛朗读这两段, 听一听谁读得最高兴?

过渡:这些小鸟真是好客呀, 有了这么美的东西还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忽然, 呼啦啦吹来了一阵风, 云变小、不见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巩固延伸

(1) 美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云房子的千姿百态和小鸟的活泼可爱, 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不想留住云房子?让我们再一次捧起课本, 美美地读课文吧!

(2) 欣赏《火烧云》。多媒体出示《火烧云》录像, 学生边看边听课文配乐朗读。

四、作业超市

(1) 仔细观察我们淮安城市上空的云彩, 可以画一画, 可以写一写。

(2) 演一演《云房子》。

(3) 赏读《火烧云》。

16.《最佳路径》(第二课时教学) 篇十六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教学方法

1.没有直接采用课后练习中的两个问题,以“倒推式”引导学生阅读,而是采取了“顺叙”的方式。一是考虑到“文路”,故事本身是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二是格罗培斯的设计过程是思考问题——受到启发——解决问题。三是从学生的思维过程考虑,如果没有先感受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那种自由、随意,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格罗培斯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2.关于读的训练。小学阅读课应重视读的训练,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课教学基于以下两点侧重于默读、思考性的读:一是第一课时已发现学生普遍读得正确、流利。二是这篇课文不大适宜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最佳路径的由来,明白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体悟格罗培斯严谨认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的品质。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懂得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原因,明白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体悟格罗培斯严谨认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词语:

微不足道大伤脑筋

焦躁吆喝

无人看管深受启发

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有宽有窄幽雅自然

1.指名读词语。

2.选用词语简要说说故事内容,能全部用上最棒。

【既复习了重点生字词语,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习1~2节

1.理解“微不足道”:“微不足道”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前面加了一个“最”字,说明

什么?

2.默读1-2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格罗培斯“大伤脑筋”?有些地方不能一眼就看出来,需要用心去读,细细体会。

3.最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却让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难题的世界建筑大师“大伤脑筋”,说说你的体会。

【抓住词语“微不足道”和“大伤脑筋”引导学生触摸文本,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感受格罗培斯的“大伤脑筋”。同时懂得这样写的好处:对比突出格罗培斯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在此过程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表面,一只眼睛看到文字的背后。】

三、学习3~4节

1.带着日复一日的苦苦思索,格罗培斯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在法国南部著名的葡萄产区,他发现了两种大不相同的现象。默读3~4节,找到描写这两种现象的语句,你能发现有哪些不同吗?

2.假如是你,你愿意买谁的葡萄?说出理由。

格罗培斯对这两种现象不仅作了比较,还进一步思考,他发现了老太太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的秘诀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理解“人”、“其”指谁。

3.出示说话练习:这时,格罗培斯豁然开朗,灵感突发:“路径设计的方案有了……”

【抓住两种不同的现象,比较、体验,感受老太太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的原因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体会格罗培斯从中受到的启发。在此过程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比较读,抓关键词体会。说话练习的设计让学生还原“设计方案”口头表述,是一个综合性的思维训练:一要理解,二要转化,三要表述。既使学生具体理解了“深受启发”,同时又引导学生注意了上下文之间的关联。】

四、学习5~6两节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方案变成现实的情景。听范读,想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样子。

五、学习第7节

1.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评委,请说出投它一票的理由。

2.出示:“那并不是我的设计,而是游客的智慧。”你认为呢?

3.小结:智慧的火花不是凭空闪现的,它需要你永不满足、敏于发现、善于思索和借鉴。

【引入链接资料,以格罗培斯说的一句话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明白最佳路径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学生也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个会思考的头脑,善于向别人学习等等。】

六、学习写法

本文是写最佳路径,还是想让我们认识格罗培斯这个人?他在全世界留下了70多处著名的建筑设计,作者为

什么选择最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来写?

17.《练习7》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十七

(1)能认读四种食物类单词:pie cake hamburger hot dog;

(2)会熟练用句型:here you are . thank you. 进行对话交流。

(3)能熟读rhyme 《at a snack bar》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读四种食物类单词:pie cake hamburger hot dog;

(2)会熟练用句型:here you are . thank you. 进行对话交流。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图片、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a、free talk:

1、(示图)t: what`s this ?

s: it`s a pie.

t: here you are.

s: thank you.

t: what`s this ?

s: it`s a cake / hamburger / hot dog.

t: here you are.

s: thank you.

2、学生自己练习,可以让他们用身边的东西进行操练。

b、learn to say

1、示情境图

t: what do you see ?

s: i can see cakes, hot dogs,……

s: i can see yangling … .

2、教学:cheese , snack ,bar .

学生能了解意思,会说就可以了。

3、师先结全rhyme 中的情境,模仿教学

t:a pie , for ,

s: thank you , miss qi.

c.say a rhyme

1、师先一词一句教读。

2、listen to the tape.(先听熟几遍)

3、read after the tape.分小组练,有节奏的朗读。

d、practise

(1)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图片,了解图片大意。

(2)听录音完成练习。

e、assign homework

(1)听录音,朗读a部分对话,尝试和家长进行角色对话。

(2)听录音,朗读c部分歌谣。

(3)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其他的打招呼用语。

授后小记:本节课主要是复习了上节课所教授的四个点心类单词,并且教授了课文a pie please. here you are. thank you.由于是在商店中进行的对话,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场景:在食品店铺中买东西,营业员和顾客之间的对话,运用所学的单词以及句子进行交谈。其中穿插一首儿歌,既活跃了气氛,又可以复习已学过的单词。总体效果还不错,但部分学生需要课后单独进行辅导。

授后小记: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购物”。在教授句型---,please. here you are. thank you.的过程中,我扮演一位营业员,并借助实物,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知道该句型应运用于哪种场合,如何应用等。之后,让同桌之间相互操练句型,以达到人人说英语、生生互动的效果,让每位学生都能听懂、会说该句型。在此期间,同学们勇于说英语、勇于用英语来表演。但有的学生thank you的发音还不够到位,下节课需再次强调。

授后小记:

18.练习7第一课时 篇十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3)小结。2.教学第二部分。(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2)学生读词。(3)交流。(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3.教学第三部分。(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2)集体交流,评议。(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4.练习。(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2)同桌练习背诵。(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1.指导。

19.《跳水》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篇十九

《跳水》是北师大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舟船”的第一篇课文,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 孩子为了追回帽子, 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 船长急中生智, 命令儿子跳水, 使孩子转危为安。

【设计理念】

本文的教学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通过抓住课文的明线 (故事情节) 和暗线 (情绪变化) 来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 从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走进课文情境, 获取真实感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朗读体会, 感受孩子心情的变化。

2.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 继续培养学生创新、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 体会孩子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带领学生入境

谈话激趣, 问题导入新课

这一天, 海上风平浪静, 船上的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显然知道大家在拿它取乐, 在甲板上非常放肆。那么, 放肆的猴子会有怎样的举动呢?

二、读———批注课文要点

精读课文, 按要求自主合作学习

1.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2~4 自然段, 边读边做批注笔记。

(1)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2) 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三、析—感知事件的发展

(一) 品词析句, 感受孩子心情的变化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水手们都笑起来, 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光着头站在那里。猴子坐到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把帽子摘下来, 用牙齿和爪子撕。” (猴子逗孩子, 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 孩子“哭笑不得”, 很尴尬)

师点拨:此时此刻, 孩子心里想写什么? (我要是拿不回帽子, 也太丢面子了) (……)

2.“孩子气极了, 他丢开桅杆, 走上横木。” (气愤到了极点, 失去了理智, 走上横木, 陷入了绝境)

师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 体会孩子“气极了”时的心情, 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二) 以读促思, 体会孩子陷入绝境

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 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人群里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请学生读, 要求读出“危险”)

(2) 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 他就会跌到甲板上, 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 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请学生读, 要求读出“危险”)

2.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从图片上体会) 。

出示课件:让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 理解孩子的危险———难以转身, 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请学生再读, 要求读出“危险”)

3.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来形容孩子当时处境的危险。

4.齐读, 再次感受孩子处境的危险。

(三) 以说促思, 齐动脑想办法

师引:孩子的脚底摇晃起来了, 我们得想办法救他才行。如果当时你在场, 你会用什么办法救他呢?

1.讨论交流:分析学生提出的办法, 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 又有把握。

2.小结过渡:其实, 这些办法实际上都行不通, 那么在这危急时刻, 作为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

四、悟———领会故事的精髓

1.指名读课文第7 自然段。说说船长是怎样做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引导读, 感受船长的机智、冷静、果断。

3.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 水手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从哪里体会到的?

五、品———感受船长对儿子深深的爱

1.“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 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孩子得救了吗?齐读第8 自然段。

2.质疑:“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你觉得怎样?那为什么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为什么?

3.展开讨论:如果当时孩子不跳水, 作为父亲的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呢?船长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 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4.创设情境, 引读, 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

六、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

1.学习课文后, 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2.齐读第7 自然段, 再一次感受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的人格魅力。

3.船长的儿子醒过来了,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对水手们说些什么?

4.请你选择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 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做批注笔记。

七、作业

20.《练习7》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二十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这节课让我们再次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这农家的篱笆小院,重温孩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那份温馨、甜蜜和幸福,回味母亲为我吟唱的歌谣、童谣。

二、 品味歌谣,重温亲情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尽情吟诵歌谣吧!

2. 看着同学们满脸的甜蜜、温馨和憧憬,老师知道,你们用心读了,读到心里去了。

(1) (出示)“月亮出来亮堂堂……”

a. 想想吧,在这月光如水的夜晚,妈妈一边轻轻地拍着儿子,一边柔柔地吟唱着歌谣,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呀!

b. 这风清月朗的夜晚,万物都浸染在柔和的月光里,妈妈忍心打破这份宁静吗?妈妈凝视着天上的月亮,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呀?(楼房、白衣、太阳)是啊,心里可美呢!

c. 忙碌了一天的妈妈,晚上还为我吟唱歌谣,可见她是多么的——(勤劳、辛苦、爱我呀!)

d. 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用心去享受这宁静的夏夜、这温馨的歌谣、这深沉的母爱。

(2) (出示)“月儿弯弯像小船……”他们读得怎样?让我们看看怎样读才好听?

a. 听出来了吗?这歌谣里有妈妈的梦啊!那是什么?

b. 这也是那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梦啊,有梦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c. 这梦,可以装在心里,可以深情吟诵,还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哪位同学想唱给我们大家听?(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两首童谣,通过读、背、唱等教学手段品味童谣中散发的泥土的芳香、生活的情趣和民俗文化的魅力,体会在淡淡的月光下,母亲对儿子那浓浓的爱,对劳动的爱,对生活的爱。]

3. 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母亲的吟唱真是太美了。童年的孙友田感受到了,长大后他是这样回忆的:“她用……音韵。”(指一女生读)

4.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两首歌谣。啊,教室里立即飘满了你们这优美的音韵。

[设计意图:“音韵”一词的理解,如果单独解释词义为声音的节奏旋律,很枯燥,这里让学生通过女生读、齐读,去感悟品味,从而理解音韵就是美美的说话声、读书声,让词语的意思在朗读中轻松的体现。]

5. 在这迷人的夏夜里,妈妈还为我唱了许多童谣呢。谁记住了就站起来背诵一首,好吗?

[设计意图:这里根据歌谣的特点,赋予音乐的元素,让学生和着节拍背诵童谣,又一次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意境,让学生的心灵浸润在诗歌的“明快、流畅、含蓄、风趣”中,获得与作者心灵相融的快乐,在快乐中得到启蒙。]

6. 在这些童谣里有着妈妈那辈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啊。请用这样的句式说出来:如果——,那该多好啊!

三、 品悟课文,融入亲情

1. (播放录像)简介黄河故道。

2.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同学们,歌谣真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吗?那是怎么来的?

3. 贫瘠的土地、清苦的生活没有磨灭黄河儿女的意志和信念,他们用淳朴的歌谣表达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生生不息的歌谣是从他们心里“长”出来的。

4. 虽然母亲不能给我富裕的物质生活,但她“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她使我懂得,什么是幸福生活,怎么创造幸福的生活,使我从此有了自己的梦想。这就是启蒙!这就是——“月光启蒙”!

[设计意图:通过“长”字的理解,让学生想到黄河岸边的祖祖辈辈,想到了黄河儿女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既感受了文字的魅力,又感受了黄河儿女的乐观向上。]

5. 母亲不是歌唱家,却唱出了动听的歌谣;母亲不是诗人,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启迪着我幼小的心田;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母亲的恩情“我”无以回报,只能用点点墨迹表达“我”的心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孙友田的一首小诗:

《同写一首歌》(节选)

问您要一缕春风,

您给我一个春天。

问您要一方基石,

您给我一座大山。

问您要一朵茉莉,

您给我一座花园。

问您要一句名言,

您给我一群圣贤……

四、 作业布置

1. 收集几首家乡的民歌、民谣。

2. 走进孙友田,读读他的诗歌。

上一篇:十篇英语文章读后感和重点单词下一篇:军人戍边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