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过程知识产权管理

2024-08-01

研发过程知识产权管理(9篇)

1.研发过程知识产权管理 篇一

前面两篇文章已经展示了Data Solution的设计目标和为达到此目标而设计的应用程序,这一篇继续细化对它的介绍,讲解Data Solution如何对文件进行扫描,转换,存储,检索,知识管理系统Data Solution研发日记之三 文档解决方案。

本机磁盘的文件格式通常是doc/docx,pdf,pst/ost/eml,htm/mht,txt/rtf,这几种格式是电脑中常用的格式。要达到在同一个编辑器Editor中可以对它们进行编辑,再整理,需要选择一种通用的格式,把其它的格式转化为这种通用格式,对这种格式进行编辑。DOC/DOCX格式功能强大,有很多开源类型库对它进行读写,RTF格式也包含了丰富数据资料,重要的一点是RTF格式,是一种开放的格式。可以到微软的网站上下载《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Rich Text Format(RTF)Specification》,以熟悉这种文件格式。开放格式的好处之一是,在后续的进一步开发中,可以找到很多现有的功能和代码,包括开放的源码。所以,Data Solution选择RTF格式作为文件存储的标准格式。

下一个目标就是要找到RTF格式的编辑工具,通过Google可以找到很多RTF格式的编辑器,对RTF格式进行直接编辑,存储和转换。因为是开放格式,微软的.NET Framework自带了RichTextBox,可用于RTF格式的编辑。不过,这个控件还需要强化,可以到Codeproject.com上找到一些工具和文章。

这两个关键的步骤解决了,下面就是设计数据库和设计数据读写代码。创建Document数据库,文档表的脚本如下 CREATETABLE.(IDENTITY(1,1)NOTNULL,(2000)NULL,(50)NULL,(max)NULL, NULL,(50)NULL, NULL,(50)NULL, NULL,(200)NULL,(2000)NULL, CONSTRAINT pRIMARYKEYCLUSTERED(ASC)WITH(pAD_INDEX = OFF, STATISTICS_NORECOMpUTE = OFF, IGNORE_DUp_KEY = OFF, ALLOW_ROW_LOCKS = ON, ALLOW_pAGE_LOCKS = ON)ON)ON

Body就是存储文档的表字段,设计它为NVARCHAR(MAX)类型,CATEGORY用于文档的分类查找,SUBJECT可存放关键字或是标题,BODY_TYpE用于全文搜索,存储文档类型扩展名。COMpUTER和pATH用于在本机扫描中,指定原始文档的路径,可用于追踪。

Data Solution系统选择LLBL Gen Framework作为数据库访问层的代码生成器,生成解决方案的代码如下图

来看一下,对文档进行保存的一段代码,它是标准的LLBL Gen Framework的routine代码 public DocumentEntity SaveDocument(DocumentEntity doc){ using(DataAccessAdapter adapter = GetDataAccessAdapter()){ try { adapter.StartTransaction(IsolationLevel.ReadCommit ted, “SaveDocument”);adapter.SaveEntity(doc, true, false);adapter.Commit();} catch { adapter.Rollback();throw;} } return doc;}

所谓routine代码,就是代码可以由模板生成的,就好比上下班打卡一样,是很平常的简单的行为。

注意这里的throw代码,它没有写成这样 catch(Exception ex){ adapter.Rollback();throw ex;}

在《.NET框架程序设计》一书中,解释了这两个throw的区别,它们会产生不同的stack trace,异常的起始点不同。

基础层面的问题解决了,下面的应用程序就水到渠成,以不同的方式导入文档到数据库中。

Batch Import 批次导入指定目录的文件到数据库中

Doc Scanner 批次导入指定格式的文件到数据库中

pDF Watcher 专用于pDF文件格式的转换,导入,因为是Watcher,所以你肯定会想到是个FileSystemWatcher

Doc Loader 适用于单个文档的转换,导入,一次只处理一个文档

再来看数据库中的文档的展示,Document Explorer会展现导入进数据库的原始文件,在这里可以进行预览,删除,分类,规划方案《知识管理系统Data Solution研发日记之三 文档解决方案》。分类之后,这个文档就好比打上了合格的标签一样,可以在以后的程序中进一步使用。否则,不分类的文件都会只停留在这里,后继的步骤无法处理。这是个文档流程上的的policy,如果不喜欢这个步骤,可以去掉。

Document Browser 分类查看文档

左边是树型结构,右边是从属于这个分类的文档。如果要对扫描进数据库中的文件进行分类,可以这样操作

在Document Explorer中选中一个或多个文件,点击右键Category Document

在Document Browser的左边的树中,右键paste Document

之后就看到了效果,在.NET结点下面,展示了所paste的文档及其属性

Document Browser左边的树是文档的分类,可对它对进新增子节点,新增加一个分类的效果如下图

Category是取自数据库中的类别表,它的脚本定义如下 CREATETABLE.(IDENTITY(1,1)NOTNULL,(200)NULL, CONSTRAINT pRIMARYKEYCLUSTERED(ASC)WITH(pAD_INDEX = OFF, STATISTICS_NORECOMpUTE = OFF, IGNORE_DUp_KEY = OFF, ALLOW_ROW_LOCKS = ON, ALLOW_pAGE_LOCKS = ON)ON)ON

这颗文档分类树,它的结构定义是放到本地的XML文件中,上图中所看到的树的格式定义如下

如上图所示,tag就是从数据库中获取的分类定义,依据这个标识,以检索分类的文档。在Document Browser窗体的打开与关闭时,它会持久化树的结构定义,代码如下 protectedoverridevoid OnClosed(EventArgs e){ base.OnClosed(e);TreeViewSerializer serializer = new TreeViewSerializer();serializer.SerializeTreeView(this.treeView, treeFile);} protectedoverridevoid OnLoad(EventArgs e){ treeView.ImageList = this.imageList;TreeNode root=treeView.Nodes;if(File.Exists(treeFile)){ treeView.Nodes.Clear();TreeViewSerializer serializer = new TreeViewSerializer();serializer.DeserializeTreeView(this.treeView, treeFile);treeView.ExpandAll();} }

如果你对如何把树节点定义保存到文件系统中感兴趣,可以用关键字TreeViewSerializer在Codeproject中查找,这里的代码就是取自其中一篇文章的代码。

还有另一个地方,会用到树型结构分类,在Editor编辑器的打开文件对话框中,如下图所示

这里的效果,与Document Browser的效果是完全一样的。原来以为是可以用Custom Open File Dialog来解决Open File对话框的place Bar的问题,也就是上图中看到的左边的树的分类,也是如下图中红色边框包围的地方

要达到重写红色区域,Windows有规定的路径,并且会验证这个路径,这个办法没有通过,无奈之下才用的自定义对话框。之前见到过的软件,Sharepoint Designer重写过这个place Bar区域,可惜没有领悟它的实现原理。

写到这里,还没有完成,这里还需要一点OFFICE 二次开发的知识,在OFFICE软件中,写入一个插件,可以把正在浏览的文档,直接导入到我的文档数据库中,如下图所示

这里已经安装了两个插件,Nitro pDF professional和Acrobat,用于把当前DOC/DOCX文档转换为pDF文件。所以,还需要写一个把当前的DOC/DOCX文档转存到文档数据库中的插件。

在把pDF转化为可以编辑的RTF格式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麻烦。把DOC/DOCX转换成pDF,这个行为,有很多开源代码可以借用,但是,倒过来,把pDF转换成DOC/DOCX,这个组件却不好找。有一种方案是把pDF转化为TIFF,然后再用OCR软件系统(ABBYY FineReader 9)来转成DOC/DOCX文件。我们做程序员的穷,没有那么多银子买昂贵的SDK License,转向寻找Crack或是patch之类的,也没有结果。这些业界领先的技术,连Trial版本都不会出现在网上,根本没有机会Trial一把,或是把它放到虚拟机里面,永远以Trial的方式来使用。有的组件,比如pDF Focus.NET,可以试用一把,可是转换出来的文件,要么加上了Trial的水印,要么只能转换前三页,后面的都不能转换。或者有的是ActiveX版本的控件,OCX方式注册到系统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杯具,想想以后要离开对Microsoft.NET Framework的依赖,离开对SQL Server的依赖,以这次的经验来看,这日子是没法过了。尽管我已经解决了这里的所有问题,仍然不愿意面对,在非数据库开发的领域,技术和知识是很值钱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数据库领域的开发,技术和知识是一文不值的,只有做出的产品才值钱,悲剧。

2.研发过程知识产权管理 篇二

关键词:软件研发,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 各行业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浪潮的兴起,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产业的核心。计算机软件技术含量高、经济价值大, 通常能给软件权利人带来丰厚的利润, 由于其极易复制, 并且侵权行为惩罚力度不大, 使得软件侵权现象十分严重。因此, 各国高度重视软件的法律保护, 不断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打击侵权行为, 以促进本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也应积极采取措施, 有效地保护、管理和运用知识产权, 加强软件研发过程中的成果管理, 强化并保持自身软件的竞争力。

1 软件知识产权内涵解析

1.1 知识产权理论概述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产业变革持续进步, 人们逐步认识到对于知识产品的拥有与使用能够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然而, 技术的转移与公开势必会使原先的发明创造者丧失竞争优势, 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机制, 以确保既能维持新技术发明人的技术优势, 又能满足社会对该技术的需要, 防止技术垄断。因此, 知识产权制度中的专利制度应运而生。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 是专利制度产生的催化剂;随后, 在西方国家又产生了著作权制度和商标权制度。迄今为止, 经过数百年的洗礼, 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保护智力成果和工商业信誉的法律制度。

1.2 软件产品特性约束

1978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发表了《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条款》, 该条款对计算机软件的定义是:计算机软件包括程序、程序说明和程序使用指导3项内容。软件的开发与使用过程使其具有特殊的产品性质。首先, 软件具有高成果性。软件产品是开发人员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而形成的产品, 蕴含了软件人员的设计思想与逻辑算法, 是一种脑力劳动的智慧成果;其次, 软件具有高价值性。软件产品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并采用高新技术工具而获得, 故而开发成本较高;同时, 软件产品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能够提升经济效益, 在促进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再次, 软件具有易复制性。软件运行结果并不展示该软件的技术特征, 具体的软件设计思路、程序编译方法等技术要素均体现在程序运行过程中, 加上很多技术方法属于开放共享资源,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软件侵权过程简单而隐蔽。

1.3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20世纪60年代初, 软件产业开始逐步发展, 直至今日, 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软件研发一般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 但是软件盗版比起研发投入的开发与管理成本, 花费不仅低, 过程也较为简单。正因如此, 一些软件盗版的不法分子便投机取巧, 直接盗取他人的设计思路与软件程序, 改头换面之后变成自己的软件, 以谋取高额利润。盗版者不劳而获的行为损害了软件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也危害了整个软件产品的出版市场, 不仅不利于软件研发的创新, 也不利于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本身作为高价值且易侵犯的作品, 迫切需要一种法律制度来保护其智力成果与经济价值不受侵犯, 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制度保护手段, 可以充分保护软件人员的技术创新, 促进软件企业的产品开发。软件通过知识产权予以保护, 从开放性的角度来看, 软件企业将通过合法渠道公开自己的软件产品, 社会财富将持续累积;从竞争性的角度来看, 市场上将会诞生更多有价值的软件, 社会财富将加速累积。

2 软件研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剖析

知识产权是软件企业的保护手段与重要资产, 纵观软件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其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仍然与软件产业的发展要求不同步, 造成软件知识产权始终是软件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盗版制约企业发展

软件盗版主要包括以下4种情况:1 复制发行软件。未经软件著作权人同意, 直接复制或者发行其所拥有的软件;2抄袭仿制软件。稍加修改著作权人的软件, 本质上未明显变化, 即作为自产软件发行;3 捆绑嵌入软件。自产软件与著作权人的软件一同发行, 程序运行无法分离, 且未经过著作权人同意;4终端用户商业性使用软件。软件终端用户自行安装著作权人软件, 但是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并且用于经营活动。

2.2 商业秘密流失形成企业困境

软件商业秘密流失包括以下3个方面:1关键人员流动。软件企业的关键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一般拥有企业的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客户资源、管理策略等, 一旦这些人员更换企业, 将造成此类商业秘密信息的流失, 直接影响企业竞争与发展;2企业合作失信。软件企业与其它公司合作开发时, 提供了一些技术或商业秘密资料, 但是其它公司未履行相关保密约定, 便将这些信息公开或者使用;3他方非法盗用。其它公司在商业竞争中, 采取了盗窃、贿赂、要挟等非法手段, 盗取并且使用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及商业秘密资料。

2.3 合同漏洞导致企业纠纷

合同已经成为解决企业间纠纷的关键依据, 合同条款的规范准确将直接影响判断合同当事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软件企业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 但是企业在合同签订与执行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造成各种知识产权合同纠纷不断出现。软件企业在合同签订时依然存在合同评审流于形式的现象, 导致软件开发合同中的保密条款、验收过程、验收准则、风险规避、权利归属、权利使用、收益分配等内容约定不清晰, 无法操作, 进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 出现合同理解不一致、无法履行合同等情况。

2.4 新变化给企业带来新问题

网络与软件在信息技术领域互为促进, 共同发展, 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通过网络, 利用病毒、木马等非法手段, 不法分子盗取账户信息、用户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 网络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软件和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阻力。同样需要关注的是, 软件资源也出现了不合理、不均衡的发展。比如某些软件企业在其它公司的同类产品进入市场时设置种种障碍, 或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联合老企业打压新对手等。这种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越演越烈, 造成了市场竞争的不良发展, 产生了恶劣的市场效应。

3 软件研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优化策略

3.1 规范研发体系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国外众多实践证明, 知识产权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不竭之源,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 综合考虑业务覆盖范围, 分析自身存在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明确与业务流程相匹配的知识产权管理要求, 形成知识产权管理的奖励与惩罚机制, 从源头避免知识产权风险的发生, 做到预防、执行、评价的闭环管理机制, 最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体系。软件研发尤为如此, 需要基于软件生命周期过程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根据GB/T 8566-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软件生命周期包括获取过程、供应过程、开发过程、运作过程、维护过程等基本过程。软件研发与维护过程不同, 所采取的知识产权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企业应将知识产权理论与软件开发实践相结合, 根据软件生命周期各过程进行知识产权管理, 做到软件各阶段成果均有相应的制度保护。在制度体系建立的基础上, 各个层级贯彻执行, 能够严格管理知识产权的相关资料, 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与技术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此构成的全方位保护体系, 不仅保护了企业的利益, 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2 强化研发部门知识产权管理职能

企业知识产权专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知识产权制度的执行效果。首先, 企业应安排高层直接管理知识产权等法律事务工作, 重大事宜进行集体决策, 避免出现管理失误的情况;其次, 企业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积极参与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 包括项目预研、立项、研发与维护等重要阶段, 全方位为软件项目提供知识产权法律的咨询与指导;再者, 企业还应聘请知识产权领域的权威专家或者专业律师, 对于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获取专业咨询服务, 对于实际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 也可获取专业的调研、取证、诉讼服务。例如, 一些企业认为在没有最终软件产品的时候配备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为时尚早, 且管理成本太大;一些企业在知识产权专业分工、岗位设置上仍然存在短视现象, 造成一些知识产权问题没有经过专业指导并真正解决。诸如此类, 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将最终形成 “蝴蝶效应”, 造成问题波及范围、影响程度越来越大。企业应强化部门的知识产权职能,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共同避免发生重大损失。

3.3 加强研发环境知识产权管理功能

规范安全的软件研发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软件的阶段性成果, 对于保护软件知识产权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必须加强软件研发过程的软件配置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针对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实施、维护等阶段, 对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源代码、测试文档、实时记录、维护文档等技术资料严格管理, 做到技术资料标识的唯一机制, 建立技术资料访问的人员权限机制, 形成技术资料修改的追溯机制, 按照企业的质量体系管理要求定期开展配置审计工作, 保证技术资料的完备性、一致性与可追溯性。规范的技术资料是企业的重要价值所在。例如, 在规避人员流动风险方面, 即使研发人员出现流动的情况, 后备人员也能够较快地根据齐备的技术资料, 理解软件研发的设计架构, 掌握软件研发的管理过程, 保证软件开发过程与最初设计方案一致。所以, 企业要不断规范软件研发环境, 确保技术资料的安全、完整, 保障软件知识产权的阶段成果。

3.4 提升研发人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宣贯与执行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企业合作研发的各种新型模式不断涌现, 这使得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现代化全球研发网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涉及到多国、多地区的各种复杂利益。在此背景下, 知识产权管理专责人员不仅要具有基本的法律知识, 更要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 并且能够积极稳妥地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事务。软件企业应该配备专职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的人员, 这些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我国法律知识, 也要对外国法律知识有所涉猎, 而且要了解软件行业的技术知识。企业应定期对专责人员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培养, 组织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参加专利局或其它机构组织的培训;另外, 还应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邀请专利审查员、专利代理人到企业开展专题讲座。

参考文献

[1]陈敏.以知识产权为镜探视软件行业的发展[N].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2-08-01.

3.研发过程知识产权管理 篇三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成为了汽车的消费大国,但是我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自主品牌的研发上。本文旨在通过对汽车仪表企业产品的研发和项目管理的研究,为我国汽车品牌的自主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汽车仪表;企业产品;项目管理

我国的汽车行业近年来有着较好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汽车行业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汽车零配件的开发和研究依然處在起步阶段,加强我国自主品牌的研发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整体质量的提升,发展出我国自主的汽车品牌和相关产业,我国的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努力。

一、组织管理和项目管理理论基础

1.职能型和项目型组织管理结构

职能型和项目型组织管理结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也是应用效果最好的两种组织管理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和汽车整体研发和项目有关,职能型组织管理模式中职能经理是项目的中心和重点,职能经理需要对整个项目负责,同时也需要对项目中的团队成员进行管理和指导。同时项目的成员在完成项目内容之后,仍然会为整个公司或者团队效力,对项目进行后期的维护工作,同时研发并着手开展新的项目。项目型组织结构的重点和中心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整个项目负责,这种组织结构的项目和团队成员在完成项目之后,不会对项目的后期进行维护,也不会开展新的项目,在项目结束后项目团队会解散,再有新的项目的时候再召集成员开展活动。

2.项目组织结构在汽车行业的实际运用

项目组织结构在汽车行业中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因为汽车行业的整体特点非常适合用项目组织管理结构进行管理工作,通过组织结构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汽车零部件由于专业性比较强,单件零部件价值低,大多数汽车零部件公司采用复合型的项目组织结构。目前我国汽车行业主要采用的是平台化的设计和项目组织结构,在这种平台和组织者管理结构中进行具体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在每一个生产和研发平台都会有一个平台的经理和管理人员。汽车行业较多采用的是专门性负责的组织结构,同时联合负责制的职能组织结构,这主要是因为汽车行业整体的特点是成本高、项目的风险大、涉及的管理面多等原因。

二、汽车仪表企业产品的整体研发和管理过程

1.汽车仪表行业简介

汽车的仪表是汽车整体操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仪表能够反映汽车的整体速度、油耗等多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操作人员在对汽车进行操纵的时候主要依据汽车仪表进行操作。汽车仪表的工作原理包括三部分: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及信息显示。信息采集是指通过各类传感器将汽车机械或电子信号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电子信息,仪表计算机收到信号后,对各类信息实时进行处理,并将其同步显示出来。信息显示是指直接通过汽车仪表将数据显示给操作人员,这主要是通过汽车的表盘,和相应的指针和指示灯进行显示。

2.项目的整体管理过程

产品质量前期策划是世界上著名的汽车公司开发出来的汽车零部件开发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为了指导相应的机构进行产品的开发工作,同时整个汽车项目的处理过程在整个系统之内,并受整个系统的监督。这能够保证整个项目过程的有效进行。这个系统能够规范供应商的行为,防止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这些影响到项目的整体运行过程会导致项目的质量下降或者失败。项目整体管理的过程共有5个步骤,每个步骤对于项目的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五个项目步骤和过程分别是:计划项目和确定项目、设计产品开发产品、项目过程的设计和开发、产品生产和过程的规范、产品反馈评定和修改。这五个过程从项目的报价团队遴选项目制定,概念产品和正式产品的设计,概念过程和正式过程的设计,产品的检验和生产过程的检验,对产品的验证和设计的改进等等。可以说,项目的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而且相互的联系都十分紧密,因此,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性的调整和分析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3.企业产品过程开发分析

根据项目需要,产品、过程开发都可以分为概念设计和正式设计两个阶段。设计是利用现有的技术,将人们的想法变为现实产品的过程,由于所设计的产品和过程是以前没有的,很多不利因素可能不会考虑到,这会导致整个设计和生产过程没有办法顺利地进行。在进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当先设计出试验方案,按照试验方案生产出样品,对样品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改革,根据改革的方案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修改,最后设计出产品的成品,这样能够大大减少损失,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整体项目的审核工作

整体项目的审核工作对于项目的整体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防止项目的整体过程出现问题,同时也能够及时地修正项目出现的问题,消除隐患,减少项目整体的损失。项目审核一共包括6个阶段,这6个阶段分别是:项目报价的审核、项目启动的审核、项目产品阶段的审核、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审核、小批量生产过程中的审核、项目整体结束和结尾的审核。对于项目的审核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因此需要审核人员认真细致地进行审核工作才能够保证项目的实施。

四、结语

汽车仪表企业产品及过程研发项目管理和所有的管理活动一样,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在项目的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和团队的功能,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同时不断创新研发项目的管理,充分发挥团队的研发能力。汽车行业项目管理已经在我国出具规模,但是要想促进我国整体汽车项目能力的提升,需要不同的研发项目团队进行相互学习与合作,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促进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同时也要向国外先进的经验学习,推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兵.A汽车仪表企业产品及过程研发项目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产品研发过程中文档的重要性 篇四

你认为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文档重要吗?当然重要。总结一下大家认为文档重要的原因: 1.文档向来是整个组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必须的;2.很多项目因为没有好的文档而最终失败;3.文档是之前项目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是这些知识和经验传承的载体,不论项目团队如何变化,项目成果却可以保留;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人说生命在于过程,对一个人来说如何出生的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高质量的度过这一生。其实对一个一个产品来说也一样,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就是给用户使用和维护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将永远超过产品开发的时间。而在用户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完整详细的文档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了详细的文档,产品维护和升级的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查看文档来了解产品的各方面的信息。如果没有文档,那结果就不一样了,工作势必就会一团糟。

目前技术中心的文档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生产指导类文档:结构加工类、壳体装配图、连线图、材料消耗定额类(含BOM)、作业指导书、调试说明及线路板单元图纸等;

2、会议纪要;

3、出差报告;

4、试验记录;

5、技术平台建设;

6、外出培训资料的文档资料。在上面的这些文档中1类是必不可少的,它的作用是有目共睹,不可或缺的,所以其重要性不用再说;2—6也是项目管理及部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其实大家也知道文档是管理者跟踪和控制项目的一个重要工具。管理者跟踪和控制项目主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文档两种方式,交流具有随机性、即时性与局限性的特点,而文档具有延续性、长期性与全面性的特点,特别是报告与进度文档能让管理者对项目的整体情况了如指掌。

再者文档在产品开发项目各角色之间起多种桥梁作用。研发人员在各个阶段中以文档作为前阶段工作成果的体现和后阶段工作的依据,这个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我们技术中心在2012年新年初始就对部门和项目工作强调文档输出和人员培训的一个原因。我们经历了无文档输出的年代,也为没有文档输出付出过代价,今天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要补上这一课。诚然编写和维护文档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好是要配备相应的资料整理人员,这必然会增加部门或者项目的工作量和劳动成本,从短期来说确实是这样,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部门建设还是项目进展都会带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等好处。因为一个部门或者一个项目如果有明确而且完整的流程、规范和经验,那么这一套就很容易的应用到另一个新项目中。

当然,文档不是越多越好,要恰到好处,要主次分明。还有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需制定一些工作计划或工作报告,这些计划和报告都要提供给管理人员,并得到必要的支持。管理人员则可通过这些文档了解项目安排、进度、资源使用和成果等。

5.研发过程知识产权管理 篇五

YN公司新型照明母线项目的研发阶段, 公司详细制定了新产品索要达到的技术指标, 整个研发过程除了要满足这一系列技术指标外, 项目研发团队需要确保全员参与新产品的研发过程;对于形成的质量记录, 确保客观性和真实性,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研发新产品的受控性;在合理质量成本的前提下, 进一步提高新产品的研发效率, 不断巩固和强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各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合作, 对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和处理;采取措施, 进一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 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公司的市场地位;建立企业持续改善机制等。

2管理流程改进具体方案

在产品研发流程方面, 调整原来的研发流程, 由原来的12步增加到16步,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细化研发流程。通过总结近几年的实践经验, 同时吸收借鉴先进的项目质量管理经验, 在统一各方的意见后, 对每一个步骤要达成的要求进行汇总, 并且进行规范化处理,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YN公司新型照明母线研发项目的产品质量。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启动项目。该步由市场部负责。市场部作为产品研发的领导者, 通常情况下, 在对产品项目进行启动前, 需要收集相应的资料, 同时需要提供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市场上已存在的参考样品、新产品预期毛利等相关信息, 在选择原物料时, 可以为工艺技术部门、供应链部门实施进行成本控制。在本步需要填写相应的《产品开发状态表》。

第二步:新产品开发策划。该步通常情况下由工艺技术部进行负责。工艺技术部门需要制定新产品研发的项目规划表, 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在本步需要填写相应的《新产品开发状态表》。

第三步:收集信息-设计输入。通常情况下, 该步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工艺技术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整理和提炼市场部门的原始数据信息, 同时辅以“质量标杆法”获取质量参数, 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产品所参照的国家法律法规, 确认产品的输入信息。

第四步:配方工艺设计。对于该步来说, 一般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工艺技术部需要设计工艺配方, 同时确认工艺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将其记录到《产品描述表》中。在此过程中, 研发人员需要与供应链部门沟通新产品开发中使用的原料、包装材料等信息, 同时提出原材料的采购要求。

第五步:准备实验室样品。准备实验室样品通常情况下由实验室负责。研发人员在研发试验室中, 需要对产品的基本形态, 尺寸, 规格等, 通过研发确定产品的雏形。通常情况下, 产品雏形包括多个供应商原料小样的测试, 并且至少需要3个以上的样品供市场部门的确认。在试验时, 考虑到某些新产品研发项目可能无法完成, 在实际研发过程中, 试验室样品阶段可以跳过, 直接进入第七步。

第六步:样品和配方评审。该步由实验室负责。对于样品和配方, 需要研发人员进行评估, 同时将样品及评估结果提交给市场部, 经过评估后, 市场部门给出样品接受度的评价结果。在该阶段需要填写相应的《试验报告》。

第七步:工业测试。在工业测试阶段, 通常情况下, 由市场部牵头, 各部门配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 这一步是改进的关键。

在日常工作中, 工艺技术部研发团队需要填写相应的《工业测试申请》, 安排相应的工业测试, 同时通知供应链采购团队, 进一步确定关键原料的使用量。

在整个工业测试过程中, 需要工艺技术部与质检部积极参与, 同时作为第三方审核部门, 对产品质量和设备运行参数等进行监控。在此过程中, 通过QC常用工具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参数进行数据分析, 对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原因进行确定。

收到《工业测试申请》后, 生产部门需要根据生产线的产能, 以及劳动力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对工业测试时间进行确认, 在新产品实验中, 需要安排生产部门熟练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 在工艺技术部的指导下, 对工业测试的相关生产进行安排, 在工业测试过程中, 需要收集实际的原料消耗和人工消耗等数据, 经工艺技术部确认后, 在SAP系统中录入上述数据。

第八步:评审配方、工艺和样品。该步由市场部负责。在评价样品的形态、性能、外观、可操作性等方面, 市场部门作为主要的部门, 通常情况下, 在确认接收所有上述项目后, 工艺技术部才能进行产品验证, 对于产品如果市场部门存在异议, 这是需要工艺技术部重新安排实验室进行工业测试。

第九步:产品验证。该步通常情况下由工艺技术部、质检部共同负责。样品经过评审后, 作为工艺技术部门需要组织安排一系列的产品测试, 对产品进行相应的理化分析, YN公司在研发新型照明母线产品的过程中, 在传统的流程中, 由工艺技术部研发人员独立完成此环节的性能测试, 新产品研发流程改进后, 根据要求, 需要由工艺技术部门与质检部门共同参与产品的测试。对于之前的经验, 质检部人员可以与研发团队人员进行分享,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发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

第十步:确认。对于该步, 通常情况下由市场部负责。在获得工艺技术部门的质量回馈后, 市场部门需要对新产品进行书面确认。

第十一步:是否需要试生产?该步由市场部负责。在管理流程中, 此步也是更新的关键。如果确认不需要试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进入第十四步。

在评估过程中, 一旦确认新产品存在影响产能或需要改造,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考虑试生产, 同时需要全面评估新产品的上线能力, 进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直接进入生产阶段, 进一步造成浪费。

第十二步:试生产。在试生产阶段, 通常情况下, 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在整个试生产阶段, 工艺技术部门研发团队依然是项目的领导人, 在进行试运行前, 将预期试生产周期通知供应链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在此过程中, 通过统计过程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参数进行控制,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找出异常和异常原因。

第十三步:试生产评审。在试生产评审阶段, 通常情况下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对于试生产产品和工艺, 一般由工艺技术部新产品研发团队牵头进行评估;对于产品质量标准的适用性, 由质检部进行评估, 提供依据临时产品标准实施的检测报告;生产部门评估新产品生产能力;对于生产设备的适用性, 由工程部门进行评估。以上所有评估结论必须填写于《试生产评估报告》。

第十四步:设计输出。负责部门:工艺技术部。工艺技术部完成并发放所有相关设计输出文件, 这些文件包括:《产品组成》、《原材料清单》、《配料表》、《生产工艺》、《产品描述表》等。

第十五步:首次生产。负责部门:生产部。生产部门安排正常生产, 工艺技术部配合, 并在此评审配方和生产工艺。

第十六部:正式生产。在正式生产阶段, 通常由生产部进行负责。以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为宗旨, 在后续两个月内继续评估所有相关的技术文件, 同时根据实际运行结果对其进行调整。

3项目研发阶段流程改进核心

(1) 明确各部门职责。项目研发阶段因抛弃单纯的实验室管理思想, 要将研发过程融入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 必须由市场部牵头, 工艺、质检、生产、供应链全面配合, 才能大大提高研发的成功率。 (2) 严格执行研发流程记录制度。过程管理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一环,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也必须建立完整记录, 要摒弃以往那种只要结果, 不管过程的错误导向。只有如此, 才能找出项目失败的原因, 提高成功率。 (3) 增加关键流程。在一般项目研发中, 对于试生产本身一般不进行评估, 而YN公司的流程改进特别加入这一流程, 主要在于再一次对样品做整体评审, 以确保产品符合技术要求的同时又能适应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裴春海.“西地数字化变电站”项目研发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09.

[2]黄维.ST公司新产品研发项目质量改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6.研发过程知识产权管理 篇六

关键词:知识;知识管理;技术创新过程

企业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始终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知识及知识管理

知识是通过学习或经验获得的事实、选择、思想、理论、原理和模型等,知识所构成的框架可以不断的吸收新的经验和信息。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并且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源于个人信仰,洞察力和价值观的长期经验积累或难以言传的技能的提升。知识管理是确定、收集、传播和共享组织中的知识,包括知识的管理和运用知识的管理,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以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活动。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

(一)技术创新过程

技术创新是把研发技术、研发成果用于商业化的过程,是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过程。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经历了技术推动型、需求拉动型和联接模型,分别从研究开发、市场需求及其二者的结合来研究技术创新过程推动力。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

无论哪一种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都是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成顾客满意的產品或服务的过程,也是知识的产生、交流和应用的进化过程。技术创新的思路形成、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知识的投入和应用,要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管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

1.获取知识形成具有创意的技术创新思路

技术创新源于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思路是获取了新的市场需求知识和新的技术知识,对刺激技术创新的知识进行识别,提出对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有益的创新观点。获取实用的知识不是广而泛的搜集来自市场和技术的数据,而是要在企业的一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才能获取到有意义的知识。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创新成果商业化,企业根据已有的关于客户消费倾向,潜在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等基础知识上有目标、有选择的获取知识。知识获取的途径知识学习和知识创新。

(1)激发技术创新思路的知识学习

学习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企业技术知识的转移、交流和使用,以及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提高具有较大价值。创新思路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性的学习活动,是以一种开放式的思维在企业内外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对市场潜在需求的观察和感知,对顾客消费倾向的预测,以及判断技术发展的速度和影响范围等。

(2)激发技术创新思路的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对企业中积累的、流动的知识进行整合产生原创性知识的过程。企业技术创新思路除了来自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学习之外,还可能是来自企业内部的知识碰撞--知识整合。知识整合是把企业已积累的知识加以规划、整理和重构,创造出满足技术创新要求的新知识。

2.开发与创造的知识激活

企业拥有了技术创新思路之后,需要进行产品技术开发或工艺技术改进,这一环节是把获取的知识进行激活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第一阶段获取的知识不经过知识激活对企业的创新是毫无意义的。知识的激活是通过调整组织内部机制,最大程度的活化附着在员工身上和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源,使其知识资源通过创新活动转化为外在的技术竞争优势,知识的激活包括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重构两个方面。

(1)知识的应用

Demsetz(1991)认为:知识应用就是把各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以获得产品和服务。知识联合包括知识收集和知识转化。知识联合的过程包含了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综合化两个模式的知识转化。隐性知识是存在一员工身上的经验、技能等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的知识,也存在于组织中的程序和惯例,在开发制造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员工的隐性知识并使其显性化为组织的知识。显性知识综合化是研发人员和制造人员把企业已有的显性知识进行联合,解决创新的知识缺陷问题。

(2)知识的重构

知识的重构是建立在知识应用的基础上的,是一个内部升华过程。知识的重构包括知识的变异、知识的选择和知识的保持。为解决开发制造过程知识缺乏问题,企业个人或群体产生了一系列处于萌芽状态的想法,这是新知识的变异阶段。知识选择是为正确研发和制造出有巨大市场需求的产品,客观、公平、公正对新知识进行筛选。知识的保持方便企业对知识进行评价、分析和处理,否则知识无法应用到技术创新中。

3.客户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这一环节的关键是要做好客户知识管理,为企业下一次创新积累客户知识,客户知识管理包括客户对产品或服务存在缺陷的反馈信息,客户对未来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把客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反馈意见进行分类、归纳,构建企业客户管理的知识库,方便员工查询,也为企业未来的创新作好知识积累。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如图一所示(附后):

参考文献:

[1]柯平.知识管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7.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白璐,陈红,秦宇.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4).

7.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及其方法 篇七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计研发;方法

一、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

(一)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1)需求申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2)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10)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11)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2)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13)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二、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方法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8.研发过程知识产权管理 篇八

1 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

知识管理最初是应用于企业,后来被各行各业采用,因而,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本研究采用了美国学者维娜·艾莉以及中国台湾的刘常勇先生的观点。

维娜·艾莉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进行知识交流。”

台湾学者刘常勇认为:“知识管理的诠释可以从内容和过程两个方面入手,有关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交流、整合、创新等活动,且凡是能有效增进组织资产价值的活动均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结合个体与团体,将个人知识团体化,将内隐知识外显化,将外部知识内部化、组织知识产品化,则属于知识管理的过程。”

2 知识管理的过程和要素

知识管理过程包括知识的收集、存储、应用、分享和创新等过程,并且在这些过程中离不开先进的知识管理工具和技术的支持,一般的知识管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知识收集。

知识收集是知识管理的第一个阶段,信息检索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知识的收集过程远比信息收集复杂,首先,过滤不必要的冗余信息,快速对信息的相关性、有效性和真实性进行判断,丢弃无关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处理。

第二步:知识的组织。

知识的组织包括对已收集的知识的分类、整理、维护的过程,是个人知识体系形成的重要过程,也是知识交流和应用的基础。

第三步:知识的交流。

用于知识的主体通过对知识的交流、写作和通信实现知识在分类、整理、存储管理中满足不同主体对各类知识的需求,最终促进知识的应用。

第四步: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知识的应用就是在前三个阶段基础上实现知识价值的过程,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原有知识的改造以及新想法新思维的生成,这种在知识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和新思维可以看成是对知识的创新。

3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模式

备课或者说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和基础,舒尔曼认为,备课的过程就是教师知识转化的过程,是教师个人将自己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可以有效交给学生的形式,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过程。融入了教育知识管理理论的教学设计通过关注教师知识管理的过程,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自身隐性知识的挖掘,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知识管理过程模式如图1。

4 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

网络课程是教育资源的重要形式之一,也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资源。知识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网络课程内容设计是融入了教师优秀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课堂技巧等个人隐性教育知识的课程内容设计方法,而不仅仅是教学材料的搬家。图2显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模式。

5 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课程设计

本文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门课程的网络课程设计为例,根据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模式,选择几个具体的模块进行分析。

5.1 显性、隐性教学资源收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的收集包括教师对教学材料、对学习者基本信息的收集以及教师各种隐性知识的收集。

与教学材料相关的资源主要指以一定媒体形式存在的素材资源;与学习者的基本信息相关的资源包括学习者的兴趣、动机、认知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与教师主体相关的隐性知识:指教师积累的经验、方法、教学策略类隐性知识,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在实施网络课程教学之前,如何将这些隐性知识转化成一定的显性知识供学生参考并使用。

在资源收集过程中,有利于挖掘教师隐性知识资源的途径有:

1)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

2)参加优质课观摩;

3)有组织的教研活动;

4)向老师学习、和同事的日常交流;

5)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职前专业教育;

6)自己阅读专业书刊、在职继续教育。

5.2 教学内容分析和组织

5.2.1 课程学习目标分析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课程的内容分析和组织采用学习对象的方法,

首先确定本门课程的所有课程学习目标,以确定组成课程的学习对象,然后对每个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形成单元、课时学习对象,并确定其组织结构和内容项,如图3所示。

5.2.2 知识点分析

在课程学习目标分析的基础上将每个课程学习目标细分成若干子学习目标,并确定其学习对象。其中,知识点是网络课程中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单元,是重用性最高的学习对象,因此是网络课程内容分析和设计的重点。按照知识点的类型,知识点可以分为呈现类知识点和建构类知识点,分别对应于显性知识的学习和隐性知识的学习,呈现类知识点主要包括概念、事实、原理、程序、过程;建构类知识点主要包括网络探究、问题解决、实时讨论、实验活动、案例研习、协作学习等。对“知识点”的分类以及设计如表1所示。

6 知识转化工具的应用设计

在知识转化工具的应用过程中,以Blog为例,教师可以利用Blog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首先,Blog可以用来做教学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日志、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学反思等有用的信息及时记录下来,并且通过Blog与其他人共享、交流和讨论;其次,Blog有助于教师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交流。教师不仅可以自己书写Blog,而且可以通过其链接功能,链接其他教师的博客,从而使个人博客发展成教师博客群,使得不同教师的知识得以在最大范围内交流和共享。再次,利用Blog可以实现教师个人知识资源的管理。教师可以将个人文件档案、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然后在Blog中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安排,从而形成个人知识库。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师不断总结出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隐性知识并将其通过博客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个人知识库,知识库按照类别分为教学类(教案、观点整理、教学问题集)、科研类(工作总结、计划书、申请表等)、交流类(教学日志、教学反思、个人日记)等不同类别。(下转第7577页)(上接第7574页)

7 结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知识管理理论以及在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设计了教师知识管理的过程模式以及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门课程为例,选择了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点分析等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本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门网络课程进行完整的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储节旺.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主要成就及未来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 2006 (5) .

[2]教育中的知识管理峰会2002冬季议程[EB/OL].http://www.chinakm.com/share/list.aspid=2007.

[3]刘省权.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6) .

[4]储节旺.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发展与流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7 (4) .

[5]常淑娟.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7 (7) .

[6]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8) .

[7]张屹.知识管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3) .

9.研发过程知识产权管理 篇九

关键词机械;研发工程师;知识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TH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96-01

0引言

我国机械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机械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企业,尤其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企业,希望通过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满足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和引导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加大了对研发能力的投入,扩充了研发部门的力量,有的国企、甚至民营企业创建了自己的技术研究院。

机械研发工程师在企业研发部门、研究机构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其工作涉及到产品的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到试制等整个研发流程,要求机械研发的工程师具有广博的知识体系。对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进行相对系统化的整理,对于立志成为优秀的研发人才的工程师来讲,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知识体系的基础: 数学、力学、材料学

1.1数学

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伦琴在回答“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修养”时说,“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还是数学”。机械研发工程师在工作过程中离不开识别、分析、计算、模拟仿真及数据处理分析等基本能力,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另外,新知识的获取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具有很好的数学背景。

1.2力学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而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力学和机械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机械结构是机械承受载荷而起作用的部分,其中蕴含着很多力学概念和力学问题。例如,转子的临界转速问题,动平衡问题,高速切削的振动控制问题,结构疲劳失效问题等。机械研发工程师必须具有善于思索的“力学头脑”。

1.3材料学

所有机器都是由许多性能各异的材料加工或各种零件组装而成,对于一种机械产品,人们总是力求其功能优异,结构紧凑,质量稳定,安全可靠,价格低廉,这就需要高水平设计、合理加工和正确使用,三者密切配合。这三个环节都要涉及许多材料问题。工程师应该掌握有关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工程材料成分-组织-性能-应用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生产工艺过程;具有根据机械零件的服役条件和失效形式,合理选用工程材料、正确设计热处理方案的初步能力。

2知识体系的核心: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方法理论

产品研发活动是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产品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以及试制等。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是机械研发工程师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的核心。

2.1机械设计方法学

与一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都需要正确的方法一样,在产品开发工作中,也离不开科学的设计方法。机械设计方法学,是研究产品设计规律、产品设计程序以及产品设计各阶段具体方法的一门综合学科。通过对设计方法学的学习,工程师重点要了解以下内容:

1)原理结构方案设计和总体设计的步骤、思维方法和基本原则,方案评价方法。

2)以系统工程方法为基础,综合考虑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确立市场-设计-制造一体化的设计思想。

3)机械设计领域的新的方法、技术和概念,例如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稳健设计、并行设计、虚拟设计、绿色设计、创新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

2.2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机械原理主要是探讨机构的设计方法,用于产品原理方案设计,决定了产品的整体设计水平,是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环节。机械设计工程师需要熟悉各种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对其进行运动及动力学的工作特性分析,并能够在具体机械手设计时能够合理的对机构进行选型、组合、变异等应用,设计出满足给定工程设计任务要求,结构和尺寸都最佳的实用机构。

机械设计则主要是在产品的详细设计阶段,对整部机器以及机械零部件设计需要的基本知识。在此阶段,产品设计产品的结构关系和参数逐步的清晰并不断完善。通过对一些通用零件,例如连接件、传动系统、轴系等的设计原理、方法的掌握,综合运用力学、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有效利用标准、规范、手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就能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又经济环保的产品。

2.3机械制造技术

产品从设计成为现实是必须通过加工才能完成的,设计师需要了解制造工艺,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时刻考虑工艺的可行性以及工艺所需的成本。研发中心往往会有效组合利用各类资源,在自己已有的配套产品生产厂家或者具有灵活优秀加工经验和条件的企业进行各个零部件的试制,而相关研发工程师仍然需要密切配合、跟踪并检查各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装配过程。因此研发工程师需要学习制造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和装配方面的基本理论,加工精度理论、影响加工质量的各项因素等基础知识,并要时刻学习当前先进的制造模式和方法。

3知识体系的发动机: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

现代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采用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CAD/CAE/CAM一体化产品开发方法,在概念设计阶段就直接采用计算机实体造型和曲面造型技术,当零件在计算机上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后,设计人员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很方便地进行后续环节的设计工作,例如结构分析与仿真、部件的模拟装配、总体布置、管路铺设、运动模拟、干涉检查、数控加工编程等,这种数字化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与制造方式,大幅度提高了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作为机械研发的工程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CAD/CAE/CAM一体化知识,无疑会将自己的研发水平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这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工程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发动机。

4结论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工业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机械制造业体系。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整体上大而不强,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国际竞争力不强。做机械企业研发工作的工程师,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有效的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树森.现代制造企业信息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违纪事件剖析材料下一篇:下元节的常识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