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答辩的流程(共15篇)
1.毕业设计答辩的流程 篇一
最新会计自考毕业论文答辩流程论文答辩
会计自考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市场中介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培养从事财会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资产营运、统计、审计等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复合型、外向型专业人才优先。以下是会计自考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开场白。
这时主要介绍一下你是谁,是什么专业,你的指导老师是谁,你论文的题目是什么。
2.介绍一下你论文的概要。
本部分可讲一下自己的写作的目的和原因,论文的写作方向,研究的范围, 自己的理解。
总之要详细地介绍自己的论点及论据,以及自己的写作体会。
但是 要注意把握时间,15 分钟左右最好。
3.结束语。
这部分可以说一下自己论文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以及自己在论文写作及修改 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比如感觉到自己知识的缺乏呀,如此相关的。
最后,请给位 老师多批评指正,自己以后会继续学习,等等。
4.评委提问。
提问应该是论文答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当老师提问时,如果手边有纸和 笔,可以对关键词进行一下记录,这样有助于我们记录和减压。
如果对问题不太 清楚,可以请老师做一个解释,不能不懂装懂,东拉西扯。
5.评委点评。
在老师点评时,要认真听取老师的点评,深思老师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和教训。
2.毕业设计答辩的流程 篇二
通过学生在设计院实习结束时回校进行的答辩工作,建筑学专业的教师们(特殊“产品”的制造者)则得到了一个机会———来自于学生(作为具有能动性的特殊产品)和设计院(作为使用者)的有效反馈。同时,这也是教师们面对反馈进行反思的良好契机。
1 问答之间,记录反馈信息
通常在学期末进行的设计院实习答辩经常被忙于教学收尾工作的教师们忽视。甚至于一些院校的设计院实习答辩仅仅是走个过场、给定成绩而已。实际上,设计院实习答辩过程应该是个严肃的过程,它是对于学生在校外近半年时间的设计院实习进行确认和检验的过程,与校内学习课程的考查原则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是采取答辩的形式而已。
正是答辩这一具有互动性和灵活性的考查方式,使得教师们有了获得反馈的机会。这里所说的反馈主要指两方面:1)学生通过设计院实习工作认识到个人在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2)用人单位,主要是设计院,对于学生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评价。
应当尽量在答辩过程中增加互动性。在要求学生介绍设计院实习期间所做的工作和自己的切身感受之外,还应当通过问答方式,尽量获取更多的对教育教学有益的反馈信息。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设计院实习不仅是检验学生自己在过去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良好机会,同时也是检验我们的专业教学体系结构以及教学方法的良好机会。
应该相信,学生们通过半年的具有社会实践性质的设计院实习,是能够对自己和自己所接受的在校教育有一些客观认识的,相信学生们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在不同的设计院所或公司工作的意见反馈,也可以了解到个体间具有较大差异的学生对于本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反馈。对这些反馈信息加以翔实并认真的记录,有利于下一步信息整理工作的进行。考虑到这些反馈意见的非典型性、多样性和主观性,不能直接用于指导教学改进,对其进行信息整理十分必要。
2 信息整理,具有针对性的反思
2.1 分类筛选,比较分辨
一般在对信息进行整理的初期,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信息加以分类筛选,对于用语含混的表达加以分辨。整理归类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有助于我们对于大量信息的有效把握。大致可以按照教学方法、教学范围、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分类,对于学生方面不同能力的欠缺也可以分类整理。初步整理分类不必过细,有些涉及多方面的建议可以复印后分别纳入相应分类,以免遗漏。在此过程中应该剔除一些非建设性的建议,但要注意把握其语言表述的实质内容,以免错失好的建议。
2.2 辨别轻重,集中归纳
在进一步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应该重视比较集中的问题,努力抓住主要的问题,分清主次。对于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反映的问题,要引起重视,甚至可以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再次深入调查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意图,以求准确把握问题。相对地,对于那些比较分散的建议,也不能轻易忽视,很多学生的观察力敏锐,建筑学的学生尤其如此。有一些建议尽管只有一两个人提及,但却可能是很重要的问题,往往被大家忽视的问题正是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身在其中的教师往往不易察觉。这些建议应该被认真关注,例如,有学生提及现有的教学环节中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讲解有限,没有设置课程进行系统讲授,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对于很多新理论都闻所未闻。这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检视现有大纲,发现该项不足,及时加以弥补。
2.3 富有远见,探讨收益
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归纳,并对这些建议和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最后一步至关重要,否则将前功尽弃。可以选择教学研究时段,发动教研室的全体同事参与其中,进行头脑风暴式的集思广议,把建议和问题的实质搞清,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讨论落实的可能性。建议的可实施性需要富有远见地思考,实施后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都要加以考虑,更要讨论其可以预期的总体目标和收益,用于实施效果对比,避免匆忙决策,而致朝令夕改。
3 采取行动,探索反思的意义
3.1 面向日后教学,进行整改工作
整改面向以后的教学工作,对于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和意见,经过反思,形成具有可实施性的措施,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加以尝试,进而总结效果,对于切实有效的应持续贯彻,这有利于后续的教学工作获得良好效果。
例如,在2006年的设计院实习答辩中,多名学生都提到了类似的问题,即设计院的师傅认为他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把握主次的能力不足。我们意识到这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
3.2 严格要求学生,弥补知识欠缺
经过设计院实习的学生,一般还有半年在校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的知识缺欠加以弥补,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良好机会,有利于将来把更好的产品推向社会。当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采取的态度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回顾自己在设计院实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或技能的欠缺。这个环节要求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能够承续刚刚进行完的设计院实习,意识到两者的连续性,在毕业设计环节加以完善。这个环节应该被看做是产品出厂之前的最后一次调整检验,笔者认为这对于产品的品质提高有重要意义。
3.3 参考反思结果,调整教学大纲
通过反馈结果,进行反思研究,通常我们总结出很多对于教学有建设性的条目,其中有些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借鉴参考,引入新一轮教学大纲修改的。反馈和反思的结果为新一轮教学大纲的修改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依据,使得新教学大纲能够紧跟教学与实践,与时俱进,为创造更加良好的教学体系提供契机。
4 结语
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备受重视的今天,很多一线教师都以其敏锐的感知力,洞察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建筑学专业教学方面,我们同样期待着更加高效的革新。而革新的动因并非来自于一时的心血来潮,它往往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真实有效的信息反馈。真切地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敏锐地把握每一次信息反馈,客观地反思每一种建议提议,是对教学进行有效整改和弥补的前提,更是引发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原始动力。善于发现教学中传来的反馈信号,善于发现和思索这些反馈信息中隐藏的问题,我们才有机会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通过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设计院实习后的答辩工作,以使建筑学专业教师获得机会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水平的评价与反馈,从获得的反馈信息中反思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设计院实习,反馈,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张芮,杨本昭.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构造教学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08(20):56-57.
[2]周访滨.土木类测量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测绘,2008(8):102-103.
[3]洪杰.加强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0):11-12.
[4]孙晓鹏,罗朝阳,殷勇.传统建筑设计课基础上的超越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8,34(29):225-226.
3.毕业设计答辩的流程 篇三
环节一:表格的发放及开题准备
给学生三周左右的时间,作开题准备。详细准确地传达具体任务及陈述的基本内容。
基本的陈述内容:①标题;②背景;③目的意义;④小组成员及分工;⑤指导老师;⑥主导课程及相关课程;⑦研究方法;⑧活动步骤及阶段目标;⑨研究所需的条件;⑩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
教学理念:开结题环节陈述的内容给学生提最低要求,不划定上限,但是陈述时间为15分钟内,激励学生自我发挥。
环节二:开、结题活动相关人员的选拔及思考
主持人:在主持人选拔的过程中,我经历一男一女、两男生、两女生、主持人团等多种组合形式。经过两年多的观察,我最终推荐主持人团这种形式。
在主持人选拔时,我采取了激励机制——参与主持活动为自己小组挣分。所以,每个小组只要有这方面能力的同学大部分都会参与进来。
主持人由教师首轮筛选,初步控制主持人的质量,然后召集选中的所有主持人布置任务,提出最低要求。在主持过程中,能力欠佳的注意沟通、及时淘汰,避免过多地影响开题和结题的质量。优胜者在这个过程中能力不断地得到肯定和锻炼,他们会更努力、更认真地投入这项活动中。
教育理念:我认为高中教育不是培养精英,而是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评委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一是学生。教师评委对于班内开结题活动就一个科任教师或班主任。学生评委,我是这么设计的:一个班有几个小组,就有“几个评委”,这里的几个评委不是数字上的几个,也不是传统的从学生中选出评委,而是每个小组发了一份评委评价表,由小组内部协商:“怎么干?由谁干?”我看到:“有的小组是商量着打分;有的小组是轮流打分;有的是一个人打分。”不管怎样,我看到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教学活动中,而我同样收到合理的评分结果。而更多的权力、合作、协调与锻炼交予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分员:统分员也是班内公开、各组推荐上来的,统分员由于能力要求不高,所以人数较多,人数多时,每组限定一人,并将之分为几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连任两期,并负责培训下一个工作组。并在工作过程中引入竞争,最终把那些愿意干、认真干、干得好、干得快的留下。少了就再培养,多了就编组轮流工作。
统分员的职责和任务:在各组汇报完毕后,迅速地将分到的小组的评分登记在表格中,并回到原位,与别的统分员交换、补足信息。然后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平均分,并与别的统分员核对,取众数,最后将结果传递给主持人。
统分员的位置设在第一排中央,方便与教师、主持及全班范围内互动。
黑板背景设计员:全班范围内推荐,把那些字写得好、画画得好的登记在册。任由他们自由组合,或一人一期、或一组一期、或两人搭档、或三人配合。总之,不拘一格由学生自主,而我要求的就是上课之前把这节课的主题以大字形式或写或绘在黑板上。
思考:班内开题报告、结题答辩一般由老师布置教学场景,有的老师不擅长书法,大多数老师也不愿意花费太多心思在这上面,
所以我看到的一般都是几个大字在黑板上,谈不上艺术与美感。
但当我将这个舞台和机会交予学生并引入组间竞争时,学生给了我许多惊喜。虽然都是粉笔,但漂亮的艺术字、书画、平面字体设计等都出现了。
环节三:开结题活动相关人员实习
虽然教师交代,但对学生而言,真正实施起来,各类人员之间的配合,以及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非常重视开题的第一次课的各个环节,该提醒的提醒,该干涉的干涉,该交代的交代,该纠正的纠正。这样第一节课只安排一个组做开题,便于所有人员都能清楚熟悉自己的任务和流程,第二节课开始,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了。
班内纪律的调控:纪律控制,我采取了以组为单位的组牌管理制度,将组牌放于小组中间,只要有违纪行为,就扣小组分,全组成员存在连带关系,迫使成员间相互提醒督促。个别屡教不改
的,可开除组籍——遭受小组甚至全班的排挤,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拖累,被一个小组开除的学生一般没有第二个小组收留。这样一来,对于爱违纪的学生会承受一定的压力,便于提高他们的自控力。这种管理方法,从小组建好后就可以开始使用。
我推荐“以组为单位的组牌管理制度”,使用起来感觉效果不错,这也是多年教学所悟。被开除的组员,形成“特别小组”,教师重点教育帮扶,一个学期后,又获得新生的机会。
4.毕业论文答辩流程详解 篇四
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答辩人陈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
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总结: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致谢: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注意事项
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
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
5.毕业设计答辩的流程 篇五
经济与贸易学院
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
一、答辩安排:
1、答辩时间:2016年5月21日
具体时间为:上午8:40—12:00,下午14:30—18:00,晚上19:00—22:00 原则上要求全体学生全程参与。
2、答辩地点:待定
3、答辩参与人员:
(1)答辩老师:徐老师、姚老师、殷老师
(2)答辩学生:2014级经济学(金融学)专业学生21名,2014级经济学(金融学)专业1—5班学生18名,2014级经济学(注册会计师)专业6—10班学生20名。
二、学生答辩前准备:
1、学生提前准备好至少三份纸质版论文定稿(注意:不需要精装,简单装订即可),在答辩时间开始之前分别交给三位答辩老师(其中一位是自己的指导老师);
2、学生提前准备好答辩记录表第二页(手写提问和回答的那一页),方便本人答辩完成之后及时誊写;
3、找一个同组同学为自己做答辩记录,记录内容主要包括自我阐述时的表现,老师的提问和答辩学生的回答情况(注意老师的提问也包括追问)。
4、答辩一般按学号顺序进行,三个老师的学生穿插着轮流答辩。
三、答辩具体流程:
1、学生走上讲台,做自我阐述。阐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介绍、论文选题原因和论文的主要内容等,时间大约2—3分钟。
注意:
自我介绍不要太长,介绍自己的姓名,年级专业即可; 阐述论文选题原因一般要先介绍自己的论文题目是什么,选题原因一般包括感兴趣,题目有意义等,注意不能只说因为感兴趣才选题,也不能说因为觉得有意义才选题,要说清楚为什么这个题目有意义,到底有什么意义等;
阐述论文主要内容必须说清楚论文的主要结构、核心观点和论据以及主要结论,这里主要是说明论文写作的思考过程。还要说明论文的研究方法,如通过什么途径查阅了多少书籍文献,做了什么调查研究、从什么途径搜集了什么数据等,这里主要是说明学生为写论文做了哪些工作。如果论文有亮点(亮点主要是指创新,如观点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和领域的创新等),一定要说明。如果实在没有亮点,就选择不说,切忌无中生有,胡说八道。
2、答辩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一般对每个学生提三个问题,指导老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只能提一个问题,对其他学生可提两个问题。如果老师对学生回答不满意,可以追问,追问与之前提的问题合并算一个问题。
老师提问之后,学生可以下去准备,其他同学继续上台做自我阐述,大约三个同学做自我阐述(大约十分钟)之后,之前被提问的同学可上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可以选择立即回答。帮忙做答辩记录的同学请做好问答记录。
3、注意答辩礼仪,答辩前后都要记得向答辩老师和在场的同学致意和表示感谢。
三、答辩后续工作: 答辩结束之后,参与答辩的全体学生需要在一周内,完成以下事情:
1、根据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对论文内容作最后的修改和完善,并将修改后的论文交由指导老师查看指导,敲定论文的最终定稿;
2、以小组为单位,对论文的格式问题进行地毯式搜索,彻底消灭格式问题;
3、提交论文相关材料:
(1)定稿纸质两份(包括封面等表格部分,单面打印,按照要求装订好,并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序),定稿纸质版在内容和格式上要与电子版一致,绝对不能有格式问题,否则无法完成提交。
(2)论文定稿电子版(表格、正文分开存放),发送到指导老师的邮箱。定稿电子版在内容和格式上要与纸质版一致,绝对不能有格式问题,否则无法完成提交。
正文部分以“学生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命名; 表格部分以“学生学号+姓名+表格”命名。
6.毕业设计答辩的流程 篇六
一.答辩时间和地点:2014年12月7日
上午8:30开始
具体地点详见答辩分组情况表
二、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条件:
1.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其参加答辩; 2.论文通过相关专业老师盲审; 3.论文通过答辩委员会的预审。
4.论文必须符合以下要求:论文选题必须符合专业方向;论文标题与内容相符;论文格式与字数符合学院毕业论文的要求;论文内容无政治性错误;论文必须是由作者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而不是由他人代写。
5.论文相似度检测符合要求。学院规定相似度知网检测,不超过30%。
(注:因个人账户无法用知网检测,建议同学可以参照paperpass的检测,重复高的部分进行修改,相似度在15%左右作为参考。但因知网和PAPERPASS数据库有偏差,也不一定准确。有同学上淘宝买知网的检测,不论价格多少,和知网数据库还是有差异,不建议同学花重金购买)
以下是学院毕业论文安排中关于论文质量的规定,请认真对待:
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今年学院启用了“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对2014届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辅助抽检,2015届学院将适当增加抽检比例,该系统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毕业论文(设计)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但无法保证其整体质量,各系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加大指导和自查力度,严把教学质量关。
该系统抽检结果认定和处理方式如下:
“全文文字复制比”在30%以下(含30%)者,结果类别定为A类,视为通过检测;“全文文字复制比”在30-50%之间者,结果类别定为B类,“全文文字复制比”在50%及以上(含50%)者,结果类别定为C类。
对于检测结果为“B”类和“C”类的论文,由所在教学单位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类型与性质进行复核,经确认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行为的,按《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学生纪律处分办法》规定分别给予严重警告和留校察看处分,前者毕业论文(设计)须进行整改,合格后方可毕业,后者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零分计,当年不予毕业。对于上述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按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修订)》有关规定追究其教学事故责任。
各教学单位推荐参评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全文文字复制比”应不超过15%(含15%),高于15%者取消其评优资格。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如确需引用大量政策法规、文献资料、数据代码的,相关专业可另行界定比例并报教务部备案。
三.毕业论文全套表格填写注意事项。
各个表格填写时间要注意,按照规定论文必须要在大四下完成并答辩,我们现在只是提前,因此各个表格填写时间需要注意。
(一)需要提交表格及其时间
1、一般的同学需要交纳9个表格:所有表格指导老师的评语不低于150字
(1)题目审核表:2014年9月15日(2)开题报告:2014年10月5日(3)中期检查表:2014年12月16日 答辩时间统一为2015年5月9日
(4)指导老师评分表:答辩前1周左右,(5)评阅老师评分表:答辩前2-3天
(6)承诺保证书:2015年5月8日
(7)答辩记录表:答辩时间统一为2015年5月9日(8)答辩成绩表:2015年5月9日
(9)指导记录表:记录不少于8次,指导时间在论文开题和最终答辩期间即可,指导内容要尽量写详细。参加优秀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还需同时提交:(10)、优秀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2015年5月13日(11)优秀毕业论文推荐审批表:2015年5月10日
(12)优秀论文答辩时的毕业论文成绩表:时间2015年5月13日。
(二)表格填写注意事项
1.所有表格指导老师的批注不低于150字
2、表格尽量不分页,打印注意美观
3、所有表格除答辩时间必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填写外,其它表格时间可误差1-2天。
4、学生填写的栏目尽量写满
5、提前答辩的申请表不用填,没人申请提前的
6、题目没有变更或变动比较小的,题目变更申请表不用填,所有表格题目一致即可,题目变更表如要填写的话时间要在开题2014年10月5日至中期检查2014年12月16日这个区间内。
7、所有的学生及老师的签名、所有日期必须手写。
四、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标准
根据学院对本科毕业论文评阅标准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了与本系相关专业适用的本科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其具体要求如下:
●优秀90-100分(同时具备以下各条件者)(1)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工作刻苦努力,态度认真,遵守各项纪律,表现出色。
(2)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情当,结论正确,能采用模型、定量分析等方法,并且有一定的创新性,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实用价值。
(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栏目齐全,论文格式工整。
(5)论文中的有关的图和表,设计科学规范,标识正确,严格符合学院对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6)原始数据搜集得当,所得结论准确可靠。
(7)论文答辩时,能够简明和正确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深入地回答主要问题,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良好80-89分(同时具备以下各条件者)(1)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工作努力,态度认真,遵守各项纪律,表现良好。
(2)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所得当,解决问题方案实用,结论正确。
(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言表达淮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栏目齐全,论文格式工整。
(5)论文中的有关的图和表,设计比较科学规范,标识正确,能够符合学院对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6)原始数据搜集得当,所得结论比较准确。
(7)论文答辩时,能够简明和正确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地回答主要问题,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等70-79分(同时具备以下各条件者)
(1)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工作努力,态度比较认真,遵守各项纪律,表现一般。
(2)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
(3)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方案比较实用,结论正确。
(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比较清楚,栏目齐全,论文格式比较工整。
(5)论文中的有关的图和表,设计基本科学规范,标识基本正确,能够符合学院对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
(6)原始数据搜集得当,所得结论基本准确。
(7)论文答辩时,能够简明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比较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及格60-69分(同时具备以下各条者)(1)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基本遵守各项纪律,表现一般。
(2)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按时和全面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
(3)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方案对相关组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基本正确。
(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基本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比较清楚,栏目齐全,论文格式比较工整。
(5)论文中的有关的图和表,设计基本规范,标识基本正确,基本上能够符合学院对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
(6)原始数据搜集得当,所得结论基本准确。
(7)论文答辩时,能够阐述出论文的主要内容,经答辩教师启发,能够比较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不及格0-59分(具备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者,情节严重的具备以下—条者)论文写作态度方面:
(1)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态度不够认真,有违反纪律的行为。
(2)在教师指导和督促下,仍不能按时和全面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3)论文不是有本人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由别人代写。论文写作质量方面:
(4)论文选题不符合金融学专业方向。(5)论文题目、标题与内容不符。
(6)论文中使用的概念、理论分析或模型实证有原则性错误,与经济事实相悖。论文结论不正确或存在政治性错误。
(7)论文的正文、图表、注释、参考文献等格式不符合学院对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字数未达到学院毕业论文要求。
(8)引用参考文献、原始数据陈旧或搜集错误,所得结论不准确。论文答辩方面:
(9)论文答辩时,不能正确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经答辩教师启发,仍不能正确地回答各种问题。
五、答辩流程、评分标准与注意事项
1.11月29日前提交论文终稿和评阅老师评分表到答辩学生组长邮箱。文件以学号 姓名命名,做成压缩文件。再由学生组长统一打包给对应的评阅老师
2、答辩流程:
每组28位同学参加答辩,一般按照学号顺序再分为4-5个小组。第一小组的同学先依次上去进行论文阐述,阐述内容主要是论文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写作过程和创新点等。每位同学阐述完论文后答辩老师会简要点评一下,并提2-3个问题,此时不需当场回答只需认真记录好问题,记录好问题后下台查阅资料,组织语言准备应答。等第一组同学都陈述完毕后,该组第1个同学上来回答问题,第一组的同学依次回到完问题后,第二组同学依次上来陈述论文,依此类推。(具体答辩流程每个大组可能略有不同,按照答辩老师的具体要求执行)
3、答辩评分标准
论文答辩成绩,以答辩小组的各位老师所给成绩的平均分数。答辩过程中,评阅老师和答辩老师根据上述要求,判定论文通过、修改后通过、修改后参加二辩
4、注意事项:
(1)参加答辩的同学至少提前20分钟到达答辩地点,到达后将三份毕业论文正文、指导老师评分表,评阅老师评分表,答辩成绩表(事先填好个人信息、论文摘要、指导老师评分和评阅老师评分等内容)提交给大三的学生助理。
(2)学生助理按照学号将论文整理后分别交给三位答辩老师,并保留同学们的指导老师评分表,评阅老师评分表,答辩成绩表,在答辩过程中根据答辩老师的评分,计算并登记答辩成绩表。学生助理在答辩结束后要将本组所有同学的答辩成绩表统一交给教学秘书。
(3)每位同学阐述论文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开场白、致谢等客套话不要讲。
(4)答辩老师在点评时同学们要做好记录,把老师提出的意见收集好,答辩后和指导老师联系对论文进一步的完善。
(5)回答问题时要尽量简单扼要,不要绕圈子,每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
(6)回答完问题下台后,尽快将问题及简要答案进行整理,认真填写在自己的答辩记录表上,填完后上交给学生助理。(答辩记录人位置上不要签字)
(7)答辩分为上下午进行,同学们在等待答辩或者答辩完成后都必须在教室里,不能无故缺席或早退,不能大声喧哗和随意走动。(8)答辩结束后,将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和指导老师进行进一步交流,对论文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指导老师同意定稿后才能完成终稿。
(9)同学们答辩当天填写好所有表格,并给相应老师签字后,务必妥善保存好除指导老师评分表,评阅老师评分表,答辩成绩表外的其他所有表格,于12月17日和论文终稿纸质版、电子版一并提交。
学生提交最终论文之前,先由论文小组组长检查论文格式和表格,然后再提交给论文答辩小组组长进行检查。最后每组28份论文由答辩小组组长提交到系里,交由系里老师检查。
(10)12月17日系里会组织专业老师再次对论文正文及所有表格的格式问题进行审查(具体时间、地点答辩后再另行通知),每位老师负责28名左右同学,请各位同学将论文及表格的电子版保存在U盘里随时待命,不符合规范的地方马上修改后重新提交,负责老师检查通过后才能离校。
六、答辩小组学生组长工作安排
1.11月29日前收集好同组学生论文和评阅老师评分表表格,按照评阅老师分组打包学生论文,连同评阅老师须知发送给对应评阅老师。
2.如若评阅老师在12月6日前没有发送写好评语的评阅老师评分表,需要联系评阅老师。评阅老师评分表也可以在答辩当天评分。
3.论文答辩好后,12月17日检查同组28个同学的论文格式和表格是否齐全,督促同学改正。并在12月17日提交全组答辩同学论文和表格。
各位组长辛苦啦,所有同学需要全力配合和支持组长们的工作。
七、学生助理工作安排
1.12月7日提前8点20分前到答辩教室。按照答辩老师要求,把答辩学生名字按照顺序写在黑板上。
2.收集好三份论文,按照答辩顺序整理好,交给答辩老师。同时收好三张表:一份指导老师评分表,评阅老师评分表,和答辩成绩表。
3.统计三位老师的答辩成绩,平均分作为答辩成绩表上的答辩小组评分
4.把指导老师评分表、评阅老师评分表上的成绩登记到成绩表。按指导教师评分*50%+评阅教师评分*20%+答辩小组评分*30%,计算出综合评分,并折算成五级制记分:90分以上为,优80-89为良、10-79
为中、60-69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7.毕业设计答辩的流程 篇七
一、文不对题
某学生的论文题目是“xxx开发研究”, 但里面的所有内容都是“xxx规划研究”。笔者当时是这样点评的:“在经济学界对搞计量经济学的人有这样一个评价:说世界上本来没有老鼠, 而搞计量经济学的经过一番折腾, 然后告诉我们他逮到了一只老鼠, 一只好大的老鼠。而你的这篇论文逮到的不是老鼠, 而是一只小鸟, 然后你告诉我们说你逮到了一只老鼠, 而且这只老鼠还会飞。我想你应该知道开发与规划的差别, 开发是针对产品、针对功能实现的, 而规划只是告诉了我们你将要做什么, 要怎么做。”
二、把学术论文写成散文
某学生在论文中写道:“这里的山, 平地拔起, 千姿百态;漓江的水, 蜿蜒曲折, 明洁如镜;山多有洞, 洞幽景奇, 桂林壮观;洞中怪石, 鬼斧神工, ……”笔者当时给他的建议是:“你提交给我们的是学术论文, 老师们到这里来也都不是欣赏散文的, 而且你的这部分带有散文性质的描述还不是你自己的语言, 既不会增加论文的美感, 也不会对你要论述的内容有实质贡献。”
三、把学术论文写成领导讲话稿
一个学生在论文中写道:“xx县各级政府应积极学习《国务院关于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推动桂林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提升自身对旅游业的了解认识……”, “政府要把旅游合理规划和有序开发摆在重要的位置, 实行统筹规划, 全方位、分层次的开发”, “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应建立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等。这些内容, 如果不是出现在硕士学位论文中, 一般人都以为是某位领导的讲话稿。所以笔者提醒该同学:“请把你想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用学术性的语言来重新叙述, 不要把你的学术论文写成政府工作报告或领导讲话稿。”
四、整段摘抄无意义的内容, 实质问题论述太少
在某学生的论文中, 针对桂林旅游生态贫困化地区问题的论述总共有800字, 但却摘抄了三段大致700字有关桂林的地理位置、景区、历史和旅游发展历程的网上现有文本, 真正论及主题的只有50字, 这就冲淡了该段原本要表明的桂林生态贫困化地区问题的论述。这样的摘抄不仅毫无意义, 而且极大地增加了不通过防抄袭检测的危险。尽管该生实际上通过了防抄袭检测, 但一方面如果没有通过的话, 很可能把这些内容去掉后就通过检测了。另一方面, 这种抄袭让别人看起来实在是显得技术含量不高。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 让论文答辩者在废话中寻找论文的实质内容, 不仅增加了答辩老师的工作量, 而且增加了通不过答辩的可能性。
五、计量和统计学基本知识的缺乏
现阶段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通过增加计量或统计模型至少从表面上提高了论文的质量。但在一次论文答辩中, 有一个学生在论文中采集了某县2007~2009年的十几个指标的数据, 然后就在那里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各指标相互间的相关系数。实际上, 计量或统计模型描述的是统计概率事件, 一般要求大样本即样本容量超过30个才会具有统计概率, 即使不满足大样本容量的要求, 小样本容量也需要15个, 最不济的笔者看到过用10个样本容量在做分析的, 但分析结果的参考性已经很低了, 只能说在数据可获得的前提条件下, 用10个样本做了这样的分析, 其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用3个样本就做统计分析还是第一次看到, 而且这种分析的结果, 实际上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六、不求事物经济价值而讨论事务的解决对策
某个学生在论文中分析了桂林的游憩商业区开发问题, 在阐述了桂林市RBD规划机制、规划问题之后就进入桂林RBD规划构想了。但对于游憩商业区对桂林旅游业乃至经济发展的意义到底体现在哪里却没有任何论述或者实证分析。那如果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发现桂林市游憩商业区的发展对桂林旅游业或者经济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该怎么办呢?还有意义去规划开发桂林的游憩商业区吗?因此, 论文中的各部分内容都要注意前因后果, 否则就会显得前言不搭后语。同样, 在另外一篇论文中是学生针对桂林旅游购物环境的研究, 在讲了桂林旅游购物环境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之后, 没有对桂林旅游环境作纵向对比, 比如应用桂林15年、10年或者至少近几年的相关对比分析来表明桂林的旅游购物环境恶化了, 而且也没有从横向对比上来表明旅游购物环境比国际国内的某些城市优良的旅游购物环境要更差, 更没有涉及如果不优化桂林的旅游购物环境就会从哪些方面去影响桂林的旅游业进而阻碍桂林的经济发展, 全文只是在讲怎样优化桂林的旅游购物环境, 明显地是在无病呻吟。
七、论文的研究对象不明确
论文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 才能够让人在阅读论文中知道你是要做什么, 并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做这个的意思, 然后对修改完善你的论文提出合理的建议。在一个学生研究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中, 讲了很多旅游开发对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以及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并构建模型作了实证研究, 但却没有针对有关广西到底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值得去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如果缺乏对具体研究对象的界定、缺乏对研究对象价值的论述, 那后面构建的模型和实证研究还有什么意义呢?
八、研究结论与对策之间缺乏关联性
比如一个学生在论文中分析某县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先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把该县的土地划分成了工农业综合发展集约用地区、生态农业和旅游经济用地区、生态农业和果园基地用地区、工矿林果经济用地区、旅游服务和农副产品加工用地区等五个区。然后在下一部分的内容中不去讲该县协调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却转去讲“要发挥土地市场机制, 调控土地价格”、“保护耕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农业结构”、“构架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等内容, 明显的跟前面的分析结果衔接不上。如果在对策部分紧紧围绕前面的五个分区, 讨论在每一个分区内通过哪些方式去实现他在对策部分实际的调控价格、提高效率、可持续性、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就会一方面使论文前后衔接得紧密无缝,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论文对策的实际意义和论文的质量。
九、不注意细节问题
其实细节问题一般不是老师关注论文的焦点, 因为细节的东西从来就不应该是老师所关注的, 而应该是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完善自己的论文格式。论文细节就像穿衣服一样, 如果你穿着长一块短一块的衣服在街上走, 除非你是“犀利哥”, 否则恐怕连你自己都会觉得羞愧。而在论文答辩中, 不少学生就在论文细节方面表现出了“犀利哥”的风采。比如:第一, 目录中下一级目录条目在形式上体现为在该行前的空格比上一级目录条目的行前空格少, 很没层次感。第二, 在论文中涉及到表格尤其是图的时候, 往往在放置不下图的情况下出现半页以上的空白, 让人以为该部分内容已经结束, 但翻页过来后却发现还有后续的该部分内容。第三, 论文各级标题有的很短, 只有2~3个字, 有的却很长, 有2~3行40~50个字, 这种情况在论文文本中虽然无法直观地看到, 但一旦生成目录之后其弊端就会显露无疑。
以上是笔者在参加某学校人文社科类硕士论文答辩之后的体会。这些问题在目前国内高校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有相当的普遍性。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其中有的问题是需要老师配合解决的, 但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的。所以, 正在指导学生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的老师和正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硕士研究生, 如果不注意以上问题, 在答辩的过程中被别人来讲“以鸟代鼠”的话, 虽然能够“赢”得满堂笑语, 但恐怕于老师、于学生的面子上都是挂不住的。
摘要:作者依据其在参加某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亲身经历, 阐述了该校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事实上, 这些问题在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有相当的普遍性。规避这些问题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8.设计流程的三部曲 篇八
流程管理的的核心是从流程角度出发,关注流程是否增值。那如何让流程增值呢?哪些环节是可以增值的呢?这些都需要企业对流程进行一个系统的设计,而企业在进行流程设计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首先,流程类型。不同的流程类型决定了企业所需资源的类型、分配方式等。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流程在企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流程的类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流程与顾客的接触程度。位于企业价值链前后端的流程都有较高的顾客接触度和互动性,顾客可能就是流程的组成部分,这样的流程具有高复杂度和多样性,且流向混杂不固定,此类流程的设计要有充分的灵活性,甚至需要为每一个客户量身订做流程。位于企业价值链中端的流程不需要或者较少与客户接触或互动,他们提供一些标准化的服务,这样的流程具有比较明显的路径,因此,在设计时,要尽量的标准化,减少灵活性,使流程可以周期性重复运转。对于制造业来说,批量大小和客户化程度决定了流程的类型。离散型制造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通常批量小,且客户化程度高,很多情况下,以项目管理的形式组织生产。这种类型的企业流程复杂且多样,需要为每一个产品确定流程的流向,而且这种流程通常时间都比较长。在设计流程时,需要考虑企业所拥有的空闲技能和资源,实现灵活配置。而流水线式制造的企业则恰恰相反,通常批量大、客户化程度较低。这种类型具有固定的线性流向,多样性基本可以忽略。在此情况下的流程设计更倾向于标准化和固定化,便于流程持续的循环运作。无论是服务型企业还是制造型企业,客户化程度越高,流程设计所要求的灵活性越高,反之,则更倾向于标准化。
其次,顾客参与程度。当流程的客户接触程度高或产品的客户化程度高时,顾客的参与程度就成了流程设计的考虑因素之一。而提高顾客参与程度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流程对顾客可见,让顾客了解流程的始末,并积极参与到流程中来。而较高的顾客参与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为顾客的参与意味着企业将提供更高质量、更低成本以及更快交付的产品,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同时,顾客的参与也可以帮助企业不断的创新产品,间接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当然,高的顾客参与度提高流程的运营成本,降低流程的效率,给企业的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第三,纵向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程度。任何企业至少都要从其他供应商手中购买一些服务、原材料或半成品。企业在设计流程时,就需要决定是否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以及整合的水平。一个企业上下游整合的程度越高,其在企业内部完成的流程也就越多。一旦企业决定整合哪些部分,外包或外购哪些部分以后,就需要考虑与外包的协调方式,将企业内的各种流程与相关的供应商流程整合在一起,更多的外包或外购,就意味着更多的外部协调流程。
这些考虑因素仅仅是为企业流程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确定思路和方向,最根本的原则是通过流程设计或再设计将企业所制定的决策,不论是战略战术层面还是基础业务层面的,都得到落地执行。
9.答辩流程 篇九
1.校领导致辞,张卫主任致辞;
2.答辩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秘书及列席人员;
3.答辩委员主席宣布答辩人员名单、次序和答辩要求。要求主要包括:硕士宣读论文不超过20分钟,答辩不少于10分钟;答辩要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
4.指导教师或其他人员介绍答辩人员个人简历;
5.答辩人宣讲论文,主要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内容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创新点、致谢等,要求答辩者必须利用PPT展示; 6.答辩委员会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根据论文和宣读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或建议,并要求研究生直接进行回答,但不得对论文和答辩中的内容进行总结性评价等;
7.问答结束后,答辩人员及旁听人员(如低年级学生)暂时退出会场; 8.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委员们根据答辩情况和评阅人评语,经过认真讨论,对学位论文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一般300-500字;在讨论评语时,答辩人的导师要进行回避),以不记名投票方式对论文成绩和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经过全体委员2/3以上同意,方可通过;
9.答辩人员及旁听人员再进入会场,由答辩委员主席或秘书宣读答辩决议,宣读决议时答辩人要站立在前台,面对委员;
10.答辩会流程 篇十
导师介绍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情况,交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议。答辩会议程为:
(一)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开会;
(二)学位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建议时间:硕士生不超过30分钟,博士生不超过45分钟);
(三)答辩委员会成员和参会人员提问,学位申请人回答问题;
(四)学位申请人答辩结束后,学位申请人的导师可就学位论文及答辩中提出的问题作补充说明;
(五)答辩会休会,学位申请人及参会人员退场;
(六)答辩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教育管理人员可列席。其议程如下:
1.学位申请人导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学位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及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2.答辩委员会结合论文评阅人对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达到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评议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是否达到所申请学位要求的学术水平;
3.答辩委员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可做出建议授予学位申请人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决议;
4.答辩委员会成员填写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建议书,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在学位授予建议书签署姓名。
11.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流程的研究 篇十一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题海战术、以量取胜”的作业观,布置有质量的作业,教师应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和发展。但不少教师潜意识里存在一种认识误区:教学过程就是上课四十分钟,作业的研究应该由专门的研究人员去操作。其实作业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教师对于作业的研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真正做到利用一切因素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整体观念,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而且作为一线工作者,教师又有着比专业人员研究作业的优势,能直接接触到完成作业的主体—学生。毫无疑问,中学化学教师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个性心理、认知心理特点的作业具有启发作用,促使教师能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流程
作业的设计应有个什么样的流程呢?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首先必须确定作业目标。作业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完成作业后达到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由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学习状况所决定,因而作业目标必须在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加以确定。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业设计者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用教材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具体作业中的目标。毫无疑问,作业目标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以学习电解质内容为例,初中酸碱盐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也往往容易遇到一些学习难点。例如:在初中学生观察过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暴露的电线遇水导电的生活经验。而在学习“电解质”这一内容时我们恰好也是用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来让学生观察,因此学生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同物质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根据以上的分析,就可确定该部分内容作业设计的目标:
当确定了作业设计目标后,作业设计者应该确定具体某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和信息量。作业中的信息通常包含概念信息、条件信息和问题信息三类。所谓的概念信息是指作业中涉及的概念。如下题中涉及的概念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以及题中提供了12种物质,共15个概念信息。题中的条件信息是:下列12种物质进行了组合分类,共进行了三类组合,有3个条件信息。而问题信息是要求判断以下组合是否正确。
再如,例2中涉及的概念信息有5个,条件信息是“能使溴水褪色且产生沉淀”,问题信息是要求对下列物质进行判断。
例2.下列物质能使溴水褪色且产生沉淀的是()
A.乙烯 B.甲苯 C.苯酚 D.氢硫酸
根据信息在作业中的表现形式还可将信息分为表面信息和隐含信息。表面信息是指可以通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的显性内容,因此又叫显性信息;隐含信息是指表面信息中概念的内涵、外延和隐含的一系列相关属性,需要被挖掘才能被理解,又叫隐性信息。如例3中表面信息5个,其中条件信息2,问题信息3;隐含信息2(物质溶解状态与融化状态的区别,物质的分类知识)。例4中表面信息8,其中条件信息6,问题信息2;隐含信息2(条件信息中6种物质的存在状态,物质的分类知识,)
例3.在______里或______状态下能够导电的
______ 叫做电解质。
例4.现有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食盐水④氢氧化钾⑤铜⑥蔗糖,在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
在确定了作业中的信息量后要预设作业中的学习要求,作业设计者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境,将某一作业目标细化为具体的作业要求,如例3中认知点为:电解质概念中关键词的识记(内涵)、物质溶解状态与融化状态的区别、物质的分类知识。其目的是通过概念的再现,考察学生记忆的程度,与学生的理解关系不大,但该作业中,将概念中的关键词突显出来,利于学生选择性知觉,注重认知策略的训练。而例4中认知重点在于电解质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概念外延的掌握,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考察学生是否能根据概念的内涵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断定。该题不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较大,同时,要求学生能抓住概念内涵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比较、分类,推断,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确定信息量时一定要在了解学生的作业认知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既不要使信息量过少,达不到提高的目的,也不能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否则会影响学生的作业心理。
然后确定作业的类型,研究作业表征的方式,最后进行作业的评价和优化。题型的改变会对学生的完成作业时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作业完成的正确率;同时,受到前知识和知识间关系建构能力的影响,作业中的信息量、知识节点数的多少对作业的难度有显著的影响。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作业设计的流程图如下(见图1):
总之,化学作业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部分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还要将知识生活化,社会化,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应渗透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站在培养人、发展人的角度,积极开发、及时推广丰富多彩有利于素质教育的作业资源,让学生在学习探究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12.毕业设计答辩的流程 篇十二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流程
说明:本课题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物流管理专业)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高职院校毕业设计 (论文) 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编号分别为GZYB2011035、438) 的成果。
近年来, 高职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下滑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其中, 既有生源质量下滑、科研风气不正等影响, 但流程管理的不规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何在流程方面规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近5年进行了宝贵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高职毕业设计 (论文) 管理的基本流程
1.1 组队
每个人单独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论文) 。
但下列情况可以组队, 但人数不能超过4人。
(1) 不同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在校期间共同组队参赛完成了文本成果的。
(2) 同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在同一公司实习、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在校期间共同组队参赛完成了文本成果的。
组队完成的毕业设计 (论文) , 字数标准与单人完成的一样。
1.2 选题
指导思想:坚持“六业二位”的“八结合”——结合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创业、岗位、职位。
选题机制:学生自选, 但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不再给出选题范围, 而是由学生自己确定后, 与指导老师协商, 由指导老师决定题目是否合格, 如果不合格, 应该如何修改, 直到最终确定选题。
选题原则。
选题必须符合下列原则。
(1) 与专业相关, 与毕业顶岗实习相关。
(2) 内容具体化, 最好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或者结合深圳实际分析, 或者是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3) 体现工学结合。
选题类型:以专题报告型、社会观察型、案例评述和创新实验型为主, 杜绝纯理论型、纯学术性的研究论文。具体形式可以为:产业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企业 (部门) 调查报告、工作分析报告、岗位分析报告、技术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产品分析报告、管理分析报告、业务分析报告、产品 (服务) 营销策划等;或是结合专业、课程、项目, 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创业计划书、项目营销策划报告、项目融资方案等能够密切联系实际、有些实际价值、真正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性文章。
选题难度:尽量选择选择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开发、社会进步以及自己从事工作的性质等紧密结合的小课题、小问题, 既便于掌控, 也有利于写得深入。
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的学生, 应在顶岗实习的第1~2周与老师协商确定题目。题目一经教师确认, 中途不得以任何理由变更。
1.3 定大纲
除最后一学期完成的毕业设计 (论文) 外, 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 (论文) 需要在学生拟订的提纲的基础上, 由指导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并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修改、完善提纲。
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的学生, 应在顶岗实习的第3周, 完成提纲的草拟和修订。大纲一经教师确认, 中途不得以任何理由变更。
提纲确定后, 由指导老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1.4 指导
在1~5学期就开始进行毕业设计 (论文) 的, 由教师全程进行跟踪指导。
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的学生, 教师对其指导的时间是1~15周。
指导途径:面对面集体指导、面对面个别指导、网络指导 (组建QQ群集体指导、QQ或MSN交流指导、电子邮件交流指导) 、电话指导。
指导内容:题目修改与确定;大纲修改与确定;文献检索与应用;论文调研;论文初稿的修改;定稿与排版;答辩PPT的制作;毕业实习与就业。
1.5 中期检查
就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情况进行中期检查。
1.6 评审
第16周周一, 学生应向指导老师提供毕业设计 (论文) 的完整版。指导老师将学生论文汇总后提交专业主任。专业主任在指导教师回避的前提下, 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 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标准, 做出能否通过的结论, 写出评阅意见并打分。
每个专业在专家评审小组推荐1~2篇优秀毕业论文的基础上, 收集优秀毕业论文参评学校展示性优秀毕业论文评比。
1.7 评审意见反馈与修改
专业主任将汇总的评审意见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论文指导老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 并指导学生修改。
1.8 答辩
答辩程序为如下。
(1) 答辩人报告毕业设计 (论文) 主要内容, 时间5~8分钟。对于集体项目, 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式进行答辩。
(1) 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参加答辩时间适当延长予以保证, 项目组的每个成员得到同样的答辩得分。
(2) 现场指定或抽取项目组的其中一个成员参加答辩, 该答辩成绩为项目组每个成员的答辩得分。
(2) 答辩委员提问, 答辩人答辩, 时间5~8分钟。
(3) 答辩委员给答辩人打分 (百分制) 。
(4) 答辩小组根据答辩委员的打分给出平均答辩成绩 (百分制) 。
答辩前应积极创造条件, 邀请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或行业专家、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参加。
1.9 答辩见反馈与修改
答辩小组秘书将专家答辩意见汇总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论文指导老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 并指导学生修改。
1.1 0 展示
优秀毕业论文通过展示性答辩、论文进专门橱窗展览、学院网站和相关课程网站进行展示。
展示性答辩要制度性地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
2 高职毕业设计 (论文) 管理的流程简化
基本流程虽然规范, 但较为烦琐。现实执行中, 也可以有两种简化流程。
2.1 省略掉中期检查、答辩、答辩见反馈与修改、展示三步, 简化为定成员、定选题、定大纲、教师指导、家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六步
(1) 省略掉中期检查环节。
中期检查既不切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 又会增加大量组织、管理的工作量。
(2) 省略掉答辩环节。
之所以省略掉答辩环节, 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1) 根据我国学位相关规定, 答辩是针对研究生层次的, 专科生不应该答辩。
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成绩优良,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 授予学士学位: (一) 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 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 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 成绩合格,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 授予硕士学位: (一)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 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 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 成绩合格,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 授予博士学位。”这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获得者没有提出毕业论文要求, 只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获得者提出了毕业论文要求。而且硕士学位获得者只需要论文答辩, 不一定需要论文评审。
(2) 从多年执行答辩的情况看, 效果不理想甚至是差强人意。
高职的毕业论文答辩逐渐沦落为形式。在答辩现场, 老师一般只能问最简单的诸如“在什么单位工作”“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等问题, 一问到概念哪怕基本概念、论文思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一头雾水。这使教师陷入两难:毕业答辩如果标准过严, 大部分学生难以获得毕业资格, 而且还得安排时间辅导、答辩;毕业答辩如果标准过于宽松, 学生当儿戏, 论文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也等同于虚设。但遗憾的是, 现实让教师们选择了后者。如近3年, 深职院经管学院5000多毕业生中毕业论文一次答辩未通过的仅5人, 比例不到千分之一, 二次答辩未通过的为0, 其把控论文质量的作用已经基本丧失。
(3) 省略掉答辩见反馈与修改环节。
因为学生毕业论文已经通过, 学生已经没有修改的积极性, 而且学生答辩完毕就已经离校上班, 再修改也存在时间上的困难, 所以省略掉答辩见反馈与修改环节也完全可以。
(4) 省略掉展示环节。
因为在现在的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结合后, 一旦优秀的毕业论文网上公示出来, 来年会出现大批抄袭者, 而且学生反驳抄袭的理由还振振有词:“我们在同一个岗位上, 干的工作当然是大同小异啦!”
2.2 省略掉中期检查、答辩、答辩见反馈与修改、专家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展示五步, 简化为定成员、定选题、定大纲、教师指导四步
(1) 省略掉专家评审环节。
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 经审核准予毕业, 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 的成绩, 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 授予学士学位”。对于硕士学位获得者, “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聘请1~2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 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硕士学位论文答辫委员会由3~5人组成。成员中一般应当有外单位的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 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硕士学位论文答辫不合格的, 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 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 重新答辩一次。”这也就意味着, 即使学士学位, 也不以毕业论文成绩为前提, 毕业设计、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都可以替代毕业论文的成绩;如果有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 毕业论文也可以不做, 只要能够证明“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就行;即使学士学位要毕业论文, 也仅仅是要个成绩, 评审、答辩都可以省略。硕士学位的获得者, 才既需要专家评阅, 又需要答辩。
(2) 省略掉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环节。
专家评审的环节已经去掉, 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环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3) 加强对教师指导的管理。
在最简化的流程中, 只剩下“教师指导”这一质量监控环节。如何保证教师指导的质量?可以建立如下的质量监控机制。
(1) 加强主题的把关。
一是选题来源的控制, 从来源上要体现“工学结合”——来源于企业, 来源于项目, 来源于现实问题。
二是选题名称要体现出“工学结合”, 如XX案例分析、深圳XX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 或副标题体现“以深圳XX公司为例”。
(2) 加强内容的把关
一是内容的“工学结合”, 要体现出现状、问题、对策三板块, 体现出对区域的聚焦研究而非全国的泛泛研究, 要有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而非纯粹的文字描述, 要至少创新地揭示三个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且问题、对策要得到企业指导老师的认同;
二是应用的“工学结合”, 要体现出问题、对策或建议能够得到企业指导教师的认可, 能够提供给企业或行业参考或借鉴, 或能够商业化运营或商业化出售, 或直接使社区、社会受益。
(3) 指导过程的把关。
指导教师可以集中指导或分散指导, 可以见面指导或通过网络、短信、电话指导, 可以召集学生到办公室指导或上门指导, 可以建立QQ群遥控指导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要进行全程跟踪、持续指导、进行关键点控制。
(4) 质量保证的改革与创新。
为保证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三种督促教师保证学生论文质量的方法。
交叉检验机制:一是通过软件, 如果某篇毕业设计 (论文) 与网络、期刊库上的文章相似度超过40%或发现大段抄袭, 直接判为零分, 需要推迟一年答辩;二是如果两个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有超过40%以上的文字相似, 如果排除互相抄袭的嫌疑, 直接判为零分, 需要推迟一年答辩, 如果是一位抄袭另外一位的原创作品, 则抄袭者直接判为零分, 需要推迟一年答辩。
倒逼机制保证论文质量的方法:给定评审标准, 只有要下列情况之一, 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判不及格, 需要推迟一年毕业。
13.优秀学生干部答辩流程 篇十三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专业、自我评价及竞优理由。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
2.提问与答辩
答辩小组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答辩小组提问的范围在自我介绍所涉及的领域内,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提问的重点放在自我介绍的核心部分,通常会让答辩人对关键问题作详细、展开性论述,深入阐明。答辩小组也会让答辩人解释清楚自述中未讲明白的地方。自我介绍中没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辩小组主要提问的部分。再有就是对自我介绍中明显的错误进行提问。还有一种判断类题目的提问,即答辩小组故意以错误的观点提问。
当答辩人有问题确实不会回答时,答辩小组可以对答辩人改变提问策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式的问题,降低问题难度。
出现可能有争议的观点时,答辩人可以与答辩小组展开讨论。
14.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流程的研究 篇十四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题海战术、以量取胜”的作业观, 布置有质量的作业, 教师应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和发展。但不少教师潜意识里存在一种认识误区:教学过程就是上课四十分钟, 作业的研究应该由专门的研究人员去操作。其实作业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教师对于作业的研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真正做到利用一切因素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树立整体观念, 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而且作为一线工作者, 教师又有着比专业人员研究作业的优势, 能直接接触到完成作业的主体—学生。毫无疑问, 中学化学教师设计贴近学生实际, 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个性心理、认知心理特点的作业具有启发作用, 促使教师能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功能, 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流程
作业的设计应有个什么样的流程呢?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首先必须确定作业目标。作业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完成作业后达到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由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学习状况所决定, 因而作业目标必须在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加以确定。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 作业设计者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用教材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具体作业中的目标。毫无疑问, 作业目标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以学习电解质内容为例, 初中酸碱盐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也往往容易遇到一些学习难点。例如:在初中学生观察过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暴露的电线遇水导电的生活经验。而在学习“电解质”这一内容时我们恰好也是用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来让学生观察, 因此学生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同物质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 导致学习中的误解。根据以上的分析, 就可确定该部分内容作业设计的目标:
当确定了作业设计目标后, 作业设计者应该确定具体某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和信息量。作业中的信息通常包含概念信息、条件信息和问题信息三类。所谓的概念信息是指作业中涉及的概念。如下题中涉及的概念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以及题中提供了12种物质, 共15个概念信息。题中的条件信息是:下列12种物质进行了组合分类, 共进行了三类组合, 有3个条件信息。而问题信息是要求判断以下组合是否正确。
例1.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再如, 例2中涉及的概念信息有5个, 条件信息是“能使溴水褪色且产生沉淀”, 问题信息是要求对下列物质进行判断。
例2.下列物质能使溴水褪色且产生沉淀的是 ()
A.乙烯B.甲苯C.苯酚D.氢硫酸
根据信息在作业中的表现形式还可将信息分为表面信息和隐含信息。表面信息是指可以通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的显性内容, 因此又叫显性信息;隐含信息是指表面信息中概念的内涵、外延和隐含的一系列相关属性, 需要被挖掘才能被理解, 又叫隐性信息。如例3中表面信息5个, 其中条件信息2, 问题信息3;隐含信息2 (物质溶解状态与融化状态的区别, 物质的分类知识) 。例4中表面信息8, 其中条件信息6, 问题信息2;隐含信息2 (条件信息中6种物质的存在状态, 物质的分类知识, )
例3.在______里或______状态下能够导电的______叫做电解质。
例4.现有下列物质: (1) 空气 (2) 氧气 (3) 食盐水 (4) 氢氧化钾 (5) 铜 (6) 蔗糖, 在以上物质中,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
在确定了作业中的信息量后要预设作业中的学习要求, 作业设计者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境, 将某一作业目标细化为具体的作业要求, 如例3中认知点为:电解质概念中关键词的识记 (内涵) 、物质溶解状态与融化状态的区别、物质的分类知识。其目的是通过概念的再现, 考察学生记忆的程度, 与学生的理解关系不大, 但该作业中, 将概念中的关键词突显出来, 利于学生选择性知觉, 注重认知策略的训练。而例4中认知重点在于电解质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概念外延的掌握, 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 考察学生是否能根据概念的内涵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断定。该题不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较大, 同时, 要求学生能抓住概念内涵中的关键词, 进行分析、比较、分类, 推断, 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确定信息量时一定要在了解学生的作业认知心理的基础上进行, 既不要使信息量过少, 达不到提高的目的, 也不能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 否则会影响学生的作业心理。
然后确定作业的类型, 研究作业表征的方式, 最后进行作业的评价和优化。题型的改变会对学生的完成作业时的心理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作业完成的正确率;同时, 受到前知识和知识间关系建构能力的影响, 作业中的信息量、知识节点数的多少对作业的难度有显著的影响。从以上研究, 我们可以得到作业设计的流程图如下 (见图1) :
15.毕业设计答辩的流程 篇十五
摘 要:随着高校数字校园的快速发展,校内业务系统间共享数据的需求愈发强烈,高校数据共享平台因此成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高校数据共享平台仅仅依靠技术手段实现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业务流程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本文通过对高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目标及当前存在问题的分析,设计了基于业务流程的高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模型。该模型阐释了如何从业务流程的角度,分析和设计信息流、数据流,满足高校不同部门业务信息系统间数据的可靠共享和管理部门的决策支持。该模型能较好地解决高校当前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中数据共享流程不畅、共享数据管理困难、责任主体不清、决策支持难实现等难题,为高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业务流程;高校数据共享平台;数据集成;信息孤岛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1-0093-04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当前各高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软硬件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提升,建成了如OA、人事系统、教务系统、资产系统、一卡通系统等众多业务信息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并在学校管理人员中营建了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的氛围。而在此过程中,数据共享平台由于其基础性、全局性的特点,成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
高校数据共享平台相关的文献很多,虽然名称不同,建设方案各异,但基本目标是一致的。一般而言,数据共享平台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二是实现决策支持。“信息孤岛”是由于各业务系统建设时间不同,架构不同,相互之间缺乏共享机制造成的。决策支持则是希望数据共享平台能提供全局性的信息报表,以利于决策层掌握全校的真实情况,从而科学决策。针对这两个目标,现有文献多从技术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俞春等[1]提出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然后根据用户需求选择数据集成工具。周学理[2]提出建设共享数据库中心,并在共享数据库基础上实现决策支持。于宁等[4]则提出建设基于数据仓库的高校决策支持系统。这些技术上的方案,为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但在实际建设中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2.高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数据共享流程不畅
信息管理部门往往将数据共享看作技术工作,不去设计共享流程,或者只设计数据库之间的共享流程,没有把业务部门考虑进来,无法建立全面的数据共享流程。其结果是共享数据的内容并不是业务部门所想要的内容,进而降低业务部门对共享数据的信任度。
(2)共享数据管理困难
共享数据存储于共享数据库中,其管理不但需要数据库管理知识,而且需要业务知识,这对业务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均有难度;而且由于数据集成不直观,各种集成参数设定后很难更改,不利于后期的运维管理。
(3)责任主体不清
这主要表现在数据共享是业务部门与信息管理部门之间共同完成的工作,但由于业务部门不懂技术,而信息管理部门不懂业务,导致认识不统一。业务部门往往把数据共享看作是信息管理部门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但实际上数据共享主要是业务部门应该解决的业务问题。
(4)决策支持难实现
一般而言,决策支持需要有数据仓库的支持,而数据仓库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又远远高于共享数据库,而且建设周期长,协调部门多。而直接在共享库中实现决策支持功能,会导致业务复杂,增加数据共享难度,不利于决策支持业务的独立性。
3.企业应用集成及其启示
企业应用集成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一般是指将企业内部多个不同数据源和相互分离的应用系统进行协同自动化处理的解决方案, 其功能主要是协调企业现有和将来的应用程序、数据及员工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5]。EAI最初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多个新系统与旧系统的集成问题,一般采用星型集成架构,通过分布式对象中间件技术来实现信息集成。由于传统的EAI技术局限于数据和信息层面的集成,难以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处理、管理和监控,因此,有学者[5]提出了基于业务流程整合的第二代EAI技术。第二代EAI技术采用Web Service技术,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分析管理,满足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需求, 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流程, 顺畅企业内外的数据流、信息流和业务流。
目前的高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侧重于数据层面,相当于第一代EAI,所遇问题也与之相似。因此第二代EAI对数字校园建设中的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高校数据共享平台应从业务流程的角度,通过建立高校数据共享业务,强调业务主体责任,解决目前高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分析
1.高校数据共享业务结构
业务是指管理中必要且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系列相关的活动。业务流程是指为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业务活动的有序集合[6]。一项完整的业务流程要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项数据。对于数据共享业务流程,业务人员、系统开发人员、信息管理人员有着不同的理解。业务人员理解的业务流程是部门间的业务数据传递,是把本部门的一部分可以共享的数据以各种形式传递给其他部门,同时本部门接收其他部门提供的共享数据。系统开发人员理解的是数据处理过程以及两个业务信息系统之间共享数据的导入与导出。信息管理人员理解的是数据库间共享数据的推送或拉取。因此,数据共享业务其实是一种分层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高校数据共享流程在业务层表现为业务部门之间以表格文件为载体传输数据。在信息层,表现为数据共享通过双方业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输入、编码、以表格为载体的数据共享、数据解码、数据使用的过程。在数据层,则表现为业务数据库间的数据集成,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共享流程,只需要明确数据源和目标数据库,即可实现对数据的集成。通过分析共享数据业务结构,有利于从各个角度去设计具体的共享流程,明确各方责任。
2.高校数据共享业务流程
现有高校数据共享的相关文献[1-4]中对于数据共享的实现大多局限于数据集成过程,以数据源开始,以目标数据库结束,这样集成的结果把数据共享业务局限于数据管理部门内部,导致数据共享整体业务不流畅,业务责任主体不清晰等问题。而从业务流程角度来看,数据共享业务应该从业务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供需双方的交流,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建立的步骤可以作如图2所示设计。
第一步:业务部门双方确认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确定中,需要业务部门双方就共享数据的方式进行沟通,形成共享表格,并能在初次共享时提供确认的全部数据,使共享数据能够显性化,使双方对共享数据有直观而清晰的理解。
第二步:业务部门各自确认信息流。一旦数据共享业务建立后,双方应对数据共享信息流进行确认,确认双方信息系统中是否都具有产生相关数据的功能及数据表。
第三步:信息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共享技术支持。信息管理部门根据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在信息流确认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流的设计和实施。
三、基于业务流程的高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模型设计
1.高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模型
高校数据共享业务流程涉及到业务部门、信息管理部门以及系统开发人员,因此设计数据共享平台需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需求,由上及下,逐步确定业务流程中数据共享的业务细节和技术需求。高校数据共享层次可以分为业务层、信息层、数据层,三层之间相互流通,层层对应,信息层是业务层的映射,数据层是信息层的映射。数据共享平台具体建设模型如图3所示。
该模型把高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分为三个层次:业务层、信息层、数据层。每一层对应不同的流程结构,反映不同层次人员的工作视角。
(1)业务层
业务层主要包括业务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决策部门及其相互间的业务流。业务层主要任务是实现业务流程的设计,明确数据共享和决策支持的主体责任。
业务部门是高校管理的具体业务承担者,在日常的工作中相互之间存在各种形式的业务往来,如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而这种业务往来在信息环境下仍然存在。依托数据共享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只是改变了业务往来的形式,但并未改变其业务内容。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共享数据库来管理全校共享数据资源。信息管理部门对数据共享行为进行业务化,使之成为自身的业务范畴,从而为进一步开发共享数据管理系统,以可视化的形式管理共享数据奠定基础。决策部门是数据仓库的直接使用部门和规划部门,决策部门提供数据仓库设计所需要的报表格式,并对数据来源做出安排,决定数据仓库服务的范围,并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界面化操作和管理。业务流则是指业务流程中业务信息的传递,即两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不依赖于信息系统而相互共享数据的方式。例如在人事系统与房产系统的人事数据共享中,资产部门与人事部门应该首先具有共享数据的业务流,有专人负责,有数据的载体。在业务流中,数据载体可以是电子表格、纸质材料、甚至是口头表述。
(2)信息层
信息层包括业务系统、共享数据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相互间的信息流。信息层主要任务是实现信息系统对数据共享业务流程的支持,在业务管理系统中具有明确的功能模块,并建设共享数据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业务系统实现业务数据的处理,提供需要共享的数据格式,同时接收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的共享数据。共享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共享数据的管理,提供可视化的手段和监督。决策支持系统在数据仓库的支持下,完成决策模型设计、决策数据分析、决策信息展现。决策支持系统是对数据仓库的可视化展现,并能够支持以不同的角度审视数据,以支持决策。信息流是指信息的传播与流动,是业务流程在信息系统中的实现,并将业务流程以功能形式呈现出来。在具体表现上,信息流表现为能产生共享数据列表的功能。例如在人事系统中,能够将人员数据导出为EXCEL文件的功能,在其数据层有相应的视图或表。
(3)数据层
数据层是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部分:共享数据库、数据集成工具集、数据仓库。数据层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共享数据库、数据仓库,选择适当集成工具,实现数据集成。
共享数据库用于存储基础性数据,如人事、学生信息。这些数据的需求关系是1对多关系,一般由一个部门提供,多个部门使用,因此必须按照信息标准存放于共享数据库。数据仓库用于存储按决策需求而专门设计的决策类数据,例如年度教工统计数据、学生统计数据、办学条件等,这些数据主要服务于决策支持。数据集成工具集则为业务数据库、共享数据库、数据仓库三者之间的数据抽取、转换、装载提供技术支持。
2.关键业务系统
(1)共享数据管理系统
目前共享数据管理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数据的可视化不足,只有数据库管理人员在数据库中查看,而不能在界面化的操作方式下为业务人员所见。这样就导致共享数据的黑盒化,业务人员看不到共享数据,就不能理解业务数据如何被共享的一个过程,从而难以做到对数据的责任。而共享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将共享数据以界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且可以通过授权,使业务人员能够看到共享数据的情况,了解数据共享的进度,从而增强数据共享的信心和责任感。
(2)决策支持系统
高校决策支持系统相关研究很多,但由于业务和技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直难以有效应用。在业务方面,决策支持需要管理人员认可,而目前的决策技术过于抽象化,直观性不足,缺少知识库的支持。在技术上,主要是决策系统所依赖的技术,如数据挖掘、OLAP等,在应用于具体的业务时千差万别,难以有效地对建模结果进行有效解释,不利于管理人员理解。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就是要综合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使用决策展示更明确、指标更明晰、结果更易懂、效果更明显。
3.模型特点
(1)突出业务部门的主体地位
该模型明确业务责任,确定业务活动流程,将不可见的数据共享活动外化为可见的数据共享业务,更能为业务人员所接受和理解,有利于推进数据共享业务建立,从而解决了业务流程不畅、责任主体不清的问题。
(2)共享数据库与数据仓库分离
该模型将共享数据库与数据仓库分离,有利于厘清信息管理部门与决策部门的责任,而且有利于实现各自的功能。共享数据库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而数据仓库解决决策支持的问题。决策部门负责对学校全局数据的分析处理根据决策需求制定,推进数据仓库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中的应用。信息管理部门承担共享数据库的管理和建设。这样就能解决共享管理困难、决策支持难实现的问题。
(3)构建数据集成工具集
数据集成工具集为不同的数据集成需求提供了多种选择手段。数据集成是业务流程的体现,是数据共享平台设计的核心。数据集成工具集随着技术的进步,需求的变化,业务流程的改变,应能够不断地改进和扩充。
四、结束语
高校数据共享平台,首要目的是实现数据共享,其次实现决策支持,核心是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数据共享业务流程的集中体现。数据共享流程受到需求部门对源数据的理解程度的影响,从业务的角度设计数据集成非常重要。数据共享业务的建立需要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清晰的业务流程。总之,基于业务流程的高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模型,有利于数据共享过程业务化,厘清部门责任,增强数据共享过程的可管理性,夯实决策支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春,袁芳,刘乃嘉,王茜.高校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109-112.
[2]周学理.高校数字化校园共享数据库中心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东北大学,2008.
[3]丁智君.高校数据化校园的数据中心平台建设[D].上海:复旦大学,2009.
[4]于宁,王行言,罗念龙.高校教学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20):3853-3857.
[5]黄向平,吴春旭,张兮.基于业务流程整合的企业应用集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6,15(7):45-48.
[6]史俊.业务流程的共性与可变性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
[7]谢小轩,张浩,夏敬华,王坚,李琦.企业应用集成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22):1-5.
[8](美)William A. Ruh, Francis X. Maginnis, William J. Brown著.张博,杨丽君等译.企业应用集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毕业设计答辩的流程】推荐阅读:
土木毕业设计答辩题库10-31
工业设计毕业答辩自述08-22
毕业设计答辩演讲稿11-01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操作规程10-02
机械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程序12-26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主持人...11-09
会计毕业的答辩开场白08-02
毕业论文的答辩演讲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