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练习(精选8篇)
1.乡下人家练习 篇一
同步练习题;乡下人家
【字词荟萃】
1.读拼音,写词语。
fēnɡqùzhuānɡshìtǎnɡruòdǎoyī
ɡuīcháohéxiédútèwūyán
2.形近字组词。
棚耸眠辛
绷聋眼幸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独特——朴素——华丽——和谐——
【句段集锦】
改写句子。
1、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题《乡下人家》: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雄鸡走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链接】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乡下人家练习 篇二
这篇课文选自新课标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属于阅读课文, 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通过对乡下人家的景色, 即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描写, 生动描述了农家小园的景色独特、迷人, 让读者读后, 不由地、发自内心地赞美乡下人家的生活是和谐的、美好的。
二、说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学习的情况,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自主认识生字5个并会写课文中14个生字, 扫清文本中的文字障碍。
2.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富有感情地自主阅读课文, 感受到农家小园的美好,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和谐;了解文本写作特点及对景色描写的顺序。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 我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文, 划出或圈出文本中的重难点, 思考初读课文后一些的感受。上课之前, 我简单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对认真预习的学生进行表扬, 并提醒学生预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激趣导入
一开课, 我就播放课件, 在学生观看图片后提问他们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速带学生进入文本, 并点出课题)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 结合实际说说你们的乡下生活如何? (因为班里大部分住在市区, 因此, 我要先提问住在农村的学生, 让他们讲给其他学生听。)
3. 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 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随即教师板书:独特迷人) 。
课件展示并让学生读出:“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师就关键词或本文中的生词“独特、迷人”的意思进行解释。)
(三) 品味文本中的语言
自主阅读课文, 让学生把文本中感兴趣的乡村风景画出来, 和同学们说说为什么画它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观上有所刺激, 并能深刻体会乡下人家春夏秋三个季节不同的美)
课件展示文本中句子:
句一:“几场春雨过后, 到那里走走, 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解读:春天的雨后, 看, 园后的竹笋长的多快啊, 这不就是一幅“雨后春笋”图吗?请同学们注意“探”字, 是否感觉到:春笋如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 在欣赏春天的风景?
句二:月明人静的夜里, 它们便唱起歌来:“织, 织, 织, 织呀!织, 织, 织, 织呀!”那歌声真好听, 赛过催眠曲, 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 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解读:句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把纺织娘的叫声写得比催眠曲还优美, 以此渲染了乡下人家睡梦的甜美和秋夜的祥和、美丽。 (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多元化解读文本, 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 感情朗读是学生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同时也是反馈学生是否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有效方法)
(四) 拓展练习
出示冬天的几幅乡村图片, 请学生说一说冬天又有哪些迷人的独特的风景? (设计意图:课文涉及春夏秋三季, 唯独没有冬天的乡下风景, 出示图片进行补充, 让学生的口语得到训练)
(五) 资料链接的朗读
课件展示: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并播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朗读再次调动学生的情感, 在甜美的乐曲中用心感受乡村之美, 乡下人家的和谐和闲适。)
(六) 小练笔
把自己心目中的乡下人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七)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读读书中的提示, 可以小组合作, 也可以自我行动收集身边的各种花卉生长的资料, 如市区的郁金香、一串红、万寿菊等等, 然后进行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我班学生大部分住在市区, 很少见到农村的田园风光或乡下风景, 也很少接触农村植物生长的状态, 因此, 我指导学生把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情况开展运用, 将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
四、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 在课堂中让学生去品读的时间给的较充足, 使学生能在读中悟, 悟中读。
如果在链接阅读的时候稍微缓和点, 课堂气氛或许能更激情一些, 可以将学生的情感带动起来。
3.最美“乡下人家” 篇三
[关键词]校本研修 准备 实践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22
在一次校本研修活动中,我校苏老师上的一节研修课《乡下人家》引发了大家的反思。这节研修课有教学的成功之处与不足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一、精心准备
根据授课进度,我们四年级组的校本研修课是《乡下人家》。定好上课内容后,我们年级组的三位成员就开始了第一次的集体备课。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呈现出青瓜绿藤、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六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这篇美文时,我们主要抓住两点来展开: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教学时,我们运用“批注式阅读法”,以读代(带)讲,通过想象画面、体味情感、自由交流等步骤展开教学。
二、大胆实践
1.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现乡下人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上课一开始,苏老师就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谈话导入:“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几张图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春天,我们来到田间,秧苗刚刚栽下,一片苍翠;到了秋天,稻田已是一片金黄,我们来到乡间的小路上,处处是祥和的景象。这些都是乡下人家常见的景色,美吗?”苏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和美轮美奂的田园风景图,牢牢吸引了学生和听课老师。接着苏老师趁热打铁,播放与课文情景同步的画面,苏老师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再次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去领略乡下的美景。
学生们陶醉在美景中。于是,苏老师因势利导,课件出示文章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
2.批注式阅读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品读课文
这篇课文可谓段段是风景,句句是画面。苏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的“独特、迷人”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学法指导。例如,在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法来学习。最后,教师出示幻灯片,直观演示批注式阅读法的运用:“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横线画出了优美的句子,用三角形标出了精彩的词语,并写上了自己的体会,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种学习方法就叫做批注式阅读。”
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的阅读法,这是以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批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个性化阅读活动。
3.运用以读代(带)讲的方式——感受乡下人家的美
在接下来的三到六自然段的学习中,苏老师采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用批注式阅读法来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学生边读、边画、边写体会,进一步培养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鸡鸭觅食、院落晚霞、月夜睡梦等画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还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品读感悟环节中,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抓住重点词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是欣赏读、配乐读。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了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中,苏老师用课件出示一首小诗,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总结全文:“是的,无论是秋冬,还是春夏,无论是屋檐,还是绿荫树下,都有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看,长藤绿叶瓜架,雨后竹笋鲜花,鸡群悠闲觅食,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虫鸣人入梦乡。最美乡下人家!”
三、反思提升
经过精心备课,认真耕耘的《乡下人家》成功了。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呢?我们进行了课后评价。
1. 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现乡下人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在学习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霞等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乡下风光的美景图,不仅让学生对乡下生活有了初步印象,而且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课件中配以优美的音乐,对学生朗读和进入情境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批注式阅读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品读课文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注重学法指导。教师通过在大屏幕上示范,直观演示批注式阅读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种学习方法。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比较会读书,关键词语都找到了,许多学生还在重点句子和词语旁边写下了旁注,这说明学生已领悟了批注式阅读这种学习方法。
3.运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代(带)讲
在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自己感悟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可以说,以读代讲、以读带讲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读出情来,读出味来,读出意境来,读出语感来,整节语文课,书声琅琅,就这一点来说,教学成功了。
4.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有一个学习要求,即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如“青瓜绿藤”的画面中,学生在石狮子和瓜藤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的对比中,感受到“别有风趣”一词的含义;“雨后春笋”一段,教师抓住一个“探”字,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使学生体会到拟人化手法运用的巧妙。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总体氛围比较好,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当然,在这节课上也看到了一些不足。其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和多样性,说明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有些欠缺。其二,学生的读后感悟能力比较弱,今后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4.《乡下人家》导学 篇四
学习目标
1、能给生字正确注音、组词,能辨别相关形近字,能用生字造句。注意文中的多音字。(小组内合作完成)。
2、弄清楚课文描写了哪些与乡下人家相关联的景和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6、进行片段仿写。
第一课时
一、给生字注音,写出相关生字的形近字或者音近字,并组词。
棚饰冠菊瞧率觅耸捣搬巢谐眠辛檐
二、自由读课文,想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三、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再读课文,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名义在班上汇报,其他小 组评价补充。(注意抓住关键词)
例如房前风趣的瓜棚、瓜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风趣”是一个关键词)门前的房屋后的房前屋后
小河里夏天的傍晚
秋天
不论(),不论(),都有一道()。
四、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请具体说说自己的理由或者体会。
格式:
1、请大家跟我读 第自然段第几句。这是我喜欢的地方,因为
2、我喜欢的风景是,因为。请大家跟我读第自然段的这几句话。(提示:你可以选择说画面、说美感、说修辞方法,作者的写作特色,以及体会到的其他方面)
五、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文解词,探究写法。
1、阅读第一自然段。
2、仿写片段。
乡下人家,总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上一些树,或树,或树,或树.....3、阅读第二自然段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5.乡下人家说课 篇五
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田园风光的诗意画卷,展现了乡下人家的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2、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培养语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情感目标:在读文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获得美的享受。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说教法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我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味语言,感受乡村之美
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课文。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5、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诵读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读出自己的感悟来,在诵读实践中进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四)总结全文,领会作者表达方法
回顾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交流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全班交流。
2、收集有关乡村的诗、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说特色
(一)抓住一条主线,使教学结构清晰。
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段,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二)在“读”中感知、感悟。
6.乡下人家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通过细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理解、品味语言的实践中,学习作者描写和乡下人家景物的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能够通过细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理解、品味语言的实践中,学习作者描写和乡下人家景物的方法。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陈醉云的散文《乡下人家》,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美丽的画面,都有哪些画面呢?
指生说。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来深入学习这一课。
二、默读课文,梳理中心。
1、默读课文,思考:乡下人家的风景有什么特点?找出书中的词语或句子概括。(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指导读。
3、用“不论„„不论„„都„„”说话。
4、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总结作用,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5、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和我们以往学习的一样吗?
过渡: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你快速地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一找,用横线画一画,并在旁边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理解写法。
学生汇报,适时点拨。
(一)第一自然段。
1、什么是“别有风趣”?说到这个词的时候,作者心中会想些什么?
2、看图: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给人什么感觉?门前竖着两根大旗杆给人什么感觉?对比:门前翠绿的瓜藤上结满了青、红的瓜,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3、引导朗读:拿瓜藤和石狮子比较,并和门前竖着大旗杆比较。此时,瓜藤给你一种什么什么样的感觉?(特别有趣、可爱)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屋前墙上爬满了青青的瓜藤,长满了绿绿的叶子,上面还挂着许多青色的、红色的瓜,仿佛那是一块红绿相间的花布披了满墙。从春天到秋天,乡下人家门前墙上的景物发生着变化,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乡下人家的风景真是别有风趣,可爱。)
4、点拨:对屋前瓜架的描写作者运用的是什么写法?(作比较)
(二)第二自然段。
过渡:乡下人家不光屋前的风景奇特、迷人,房前屋后的风光也十分诱人。在第二自然段中你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能够看出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
1、理解花的句子,体会花的独特。
①什么是时令?什么是顺序开放?
看图理解。
②理解“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
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这里的“朴素”与“华丽”是一对反义词,它们矛盾吗?作者为什么要这
么写?
在门前的空地上,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开放,每一个季节里,屋前都弥
漫着淡淡的幽香,在城市里有这样的风景吗?这就是乡村人家的花,她与别处的花不同,它有着小家碧玉的淡雅的美,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
③朗读:表现出乡村人家花的独特。
2、理解笋的句子,体会笋的生命力。
过渡:乡下人家的花是独特的、迷人的,乡下人家屋后的笋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①看图,说。
几场春雨过后,这里一簇,那里一群鲜嫩的笋从土里探出头来,看图片,请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理解“探”,换词理解。
句子中的“探”是一个动词,如果现在我把它换成另一个动词“长”,你们觉得合适吗?为什么?人们什么时候探出头来?探的速度怎样?
③想象:把自己当成刚刚探出头得笋:
假如现在你就是一只刚刚探出头的鲜嫩的笋,你看见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④体会:笋生命力的顽强。
那么多小小的娇嫩的笋,但是他们的生命力是那样地顽强,他们借着少量春雨的滋润,顶着重重阻碍从土里探出头来,此时,你想说什么?
⑤朗读。
⑥点拨:写法。
在这里作者看到眼前的笋简直就是一个个小娃娃,所以他就用上了一种什么很特别的描写方法?在文章中其它地方你们还见过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吗?找来读一读。
学生找,师指导朗读:
a、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他们也从不吃惊。”
b、“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c、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四、小练笔。
过渡:乡下人家屋前的瓜藤颜色鲜艳,可爱至极;乡下人家房前的花顺序开放;乡下人家屋后的笋成群地探出头来。作者为什么要拿起笔把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记录下来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校园,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努力去发现它的美丽、迷人!请看大屏幕。
1、欣赏校园图和音乐。
2、根据要求写作。
3、指名读,评。师指明努力方向。
五、课后作业:
1、自学
仿照着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本课中的三到六自然段。
2、积累。
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写到摘抄本上,并记住。
3、阅读。
找一些描写风景的文章仔细地读一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屋前瓜藤图对比写法
鲜花轮绽图拟人写法
屋后春笋图乡下人家(独特、迷人)
鸡鸭觅食图分------总
门前晚饭图
7.乡下人家练习 篇七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走进田园, 热爱家乡”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下人家屋檐瓜棚、场地花园、雨后竹笋、鸡鸭活动、共进晚餐、蝈蝈鸣蝉等独特、迷人的风景, 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抒发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课文插图整合了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 从近到远, 从点到面展示出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独特、迷人的风景和悠闲、快乐的田园生活, 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文看图, 感知田园风景的特点
1. 紧扣题眼, 把握中心。
(1) 齐读课题, 回答问题。课文围绕“乡下”会写些什么呢?请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 齐读课文, 回答问题。读了这个自然段, 你觉得文本是紧扣哪些词语来写的? (时候、季节、独特、迷人)
2. 初读课文, 初步领悟表达顺序。
课文描写了什么时候, 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白天、傍晚、夜间;春、夏、秋)
3. 观看插图, 感知田园风光特点。
请对照插图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前6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一道什么样的风景, (屋前种瓜、场地栽花、雨后竹笋、鸡群觅食、群鸭戏水、向晚用餐、秋月鸣蝉) 这些风景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独特、迷人)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 整体把握文本中心, 采用扣词语、扣文本、扣插图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读一读、看一看、悟一悟、说一说的过程中, 初步感知出乡下人家田园风光的特点, 为理解文本内容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图文对照, 感悟田园风景的独特
1. 读文知景, 了解田园风景独特。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七道风景, 每道风景所描写的景物名称、特点及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仿照提示完成下列表格的填空 (读文填空, 交流汇报) 。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的形式,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填空练习, 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 初步把握乡下人家的7道风景及每道风景所描写的景物名称、特点及作者的感受。
2. 联系生活, 比较田园风光独特。
(1) 描述周围风光, 感悟田园风光独特。同学们, 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不同的风光, 你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风光描述出来, 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2) 比较城市风光, 领悟田园风光独特。同学们通过对周围风光的描述, 觉得乡下人家的风光确实独特。那么, 城市风光与乡下风光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看完视频后, 对照表格说一说 (看视频、对照表格评议) 。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周围风光和观看城市风光的视频, 让学生从直觉和心理方面感知乡下人家的田园风光很独特。
三、品悟语言, 赏析田园风光的迷人
1. 赏析修辞语句, 体会田园风光迷人。
作者描写田园风光的独特, 主要用了两种修辞方法, 请一边浏览课文, 一边在文中勾画出来, 并在旁边写出修辞种类 (学生浏览、勾画、批注、交流) 。 (1) 出示对比修辞句, 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出示:“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 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 (1) “装饰”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的装饰”具体指什么? (打扮、美化;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 把乡下人家的屋前美化得自然、有趣。) (2) 乡下人家和高楼大厦屋前的装饰有什么不同? (从景物的名称、色彩等角度进行比较) (3) 作者喜爱乡下人家的装饰还是喜爱高楼大厦门前的装饰, 为什么? (乡下人家的装饰是自然有趣的, 高楼大厦的装饰是人为选择和雕琢的;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生活自然的喜爱之情) 。 (2) 出示拟人修辞句, 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赞美。出示“雨后竹笋”课件:“几场春雨过后, 到那里走走, 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 你从这一段文字中体会出什么? (竹笋生长离不开春雨的滋润, 说明雨水是万物生长之源。) (2) 你觉得文中“探”字能不能换成“冒、长”之类的字, 为什么? (不能换。“探”具体描写了竹笋破土而出的羞涩和活力。) (3) 你从这个拟人句中, 体会到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这是一幅春雨过后, 竹笋勃勃生长的图画, 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润物, 万物长势迅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品悟优美词句, 体会田园风光迷人。
出示“场地栽花”课件:“有些人家, 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 芍药, 凤仙, 鸡冠花, 大丽菊, 它们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 交流这些花开放的季节, 想象各种花开放的颜色、姿态。 (2) 联系句子的意思, 说说“朴素、华丽”分别指什么? (“朴素”指乡村的各种花, 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的颜色和姿态各不相同, 显得自然、朴素;“华丽”是指乡村的各种花, 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的颜色和姿态显得优美、漂亮。) (3) 你从场地栽花的这道风景中, 体会到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这是乡下人家姹紫嫣红的花景图, 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观看特定场景, 欣赏田园迷人风光。
出示“向晚用餐”课件:“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 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 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 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 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 读完这段话, 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 (这是一幅情景交融的田园生活画面, 描绘出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和谐, 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和向往乡下人家人与人之间生活和谐、愉悦的赞美之情。) (2) 从“若是”一词, 我不仅体会到作者_______, 还激起了我对_______。 (作者见证了乡下人家向晚共餐的情景:一边赏景, 一边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地享受生活;激起了读者对乡下人家向晚共餐的向往之情。)
设计意图: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修辞手法、场景描写的优美语言进行品字析句, 不仅使学生对乡下人家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迷人知其所以然, 还能把学生带进身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的境界。
四、回归整体, 延伸田园风光的美景
1. 总结全文, 领悟表达方法。
课文采用由分到总的结构特点,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 描写了乡下人家春天鲜花轮放, 竹笋探头;夏天举行露天晚餐;秋天月明星稀, 秋虫啾啾等独特、迷人的画卷。课文用优美的语言, 描写了清新、自然、优美的画卷, 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在你们脑海里留下了印象。课后, 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道风景, 把描写它的句段抄在积累本上并配上图画。
2. 延伸拓展, 衔接阅读文本。
乡下人家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是多么地自然、清新、优美!有一首《在天晴了的时候》的诗, 从另外一个角度描写了田园风光的清新与生气。课后, 自由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 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感受?
8.破译《乡下人家》的表达密码 篇八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
【教学预设】
细读文本,感受乡下人家独特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探究课文表达上的特色,进而开展语言实践尝试。
【教学过程】
一、梳理脉络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
生:《乡下人家》。
师:如何读好这篇文章,老师给大家提三点建议:首先,要知道课文写什么;其次,要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之后,还要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板书: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三个要求,一个比一个难,要做到可不容易,同学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评:课的开始,老师就告诉学生读好一篇文章的方法,其中“写什么”是关于内容理解上的,“怎么写”是关于表达上的,“为什么写”是关于情感上的。使得本课的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并以“敢不敢接受挑战”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用一句话概括《乡下人家》这课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生:《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写的是乡下人家的生活。
生:《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写的是乡下人家的风景。
师:谁能综合起来说?
生:乡下人家写的就是乡下人家的风景与生活。
师:是的,这就是精炼的概括。(板书:乡下风景、生活)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就需要学会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老师要你们具体地说一说,你在乡下人家看到了哪些风景?你能说吗?
生:我看到了乡下人家的瓜儿攀上架。
师:如果能用几个字概括就更好了。
生:瓜儿攀上架。
师:好,很简洁,继续说。
生:鲜花正开放,竹笋探出头
生:鸡鸭在觅食
生:纺织娘歌唱,庭院中晚餐
(评: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课时就已经完成的教学,所以老师在本环节中提升了训练要求:一是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二是用小标题概括每一道风景。通过这个环节,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与梳理,还对学生的精确概括能力进行了训练,教学有层次,效果好。)
二、片段细读,体会表达特色
师:说的好,请看——(大屏幕中出示课文内容小标题:瓜儿上架 鲜花盛开 竹笋成林 鸡鸭嬉戏 织娘歌唱 院里晚饭 鸡鸭嬉戏 织娘歌唱 院里晚饭),同学们发现了作者写的这些景物的特点了吗?别急,认真观察一下。
生:黄老师,我发现了这些景物中,瓜儿上架、鲜花盛开、竹笋成林都是写植物的。
生:对对对,老师,我也发现了, 鸡鸭嬉戏、织娘歌唱写的是动物的,院里晚饭写的是人物的。
师:同学们有一双慧眼,发现了作者在写作上的第一个秘密——从多方面来写乡下人家。(板书:多方面写)
师:课文哪儿写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总体评价?请大家拿笔把它划出来,齐声把它读出来——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这段在课文的结尾,同学们能发现课文写法上的另一个特点吗?
生:老师,我知道,这是先总后分的写法。
师:说具体点。
生:就是先分开写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再总的概括写。
师:大家说是这样吗?如果,老师把这一段话移到课文开头中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就就了先总后分的写法。
师:文章的写法,我们常见的还有一种,你知道吗?
生:总分总的写法。
师:对,如果让你给文章开头写一句总写的,你会不会?
生:乡下人家的生活好美啊!
师:这是一句赞美。
生:乡下人家的景色迷人、风景如画。
师:这句话中景色迷人、风景如画两词点出了乡下人家的景物的特点,真好。
(评:以上教学,先是感受从材料的选择上:从植物、动物、人物多方面选材,再是先分述后总述的写法。特别是能由此生发开去,让学生体会写景文章常用的三种表达方法:先分写后总写、先总写后分写、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指向的是“体会表达方法”。)
师:看,这是乡下人家的一道风景,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读完后请后一个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醤)。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生:我用“美丽”来概括。
师:能用文中的一个词吗?
生:可爱。
生:别有风趣。
师:请大家再一次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生读完后)此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乡下人家房屋边上的瓜架上结满了瓜。有青的,有红的,好可爱。
生:我仿佛看到了乡下的人正在摘瓜。
生:我还看到了瓜儿在一天天长大,蜜蜂蝴蝶正围着它们嬉戏。
……
师:说的太好了,有形、有声、有色。我们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学会边读边想象其中描写的画面,这样会让我们对描写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师:如何学好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它写什么,更重要的是要体会作者是如何写的。请大家细读这个片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把它的独特与迷人写具体的。
生:作者抓住了瓜儿上架的动作来写,用上了好几个动作词。如攀、爬、落、结、挂等。
师:请大家把这几个词圈出来,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还用了对比的写法,把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拿来对比。写出了景物的可爱。
生:作者还抓住了景物的颜色来写。
(课件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请大家再看看这一道景物。请大家读一读,你眼前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我仿佛看到了秋天到了,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
生:我仿佛听到了纺织娘的叫声,就像在唱歌一样。……
师:作者又是怎么写这道景的呢?
生: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纺织娘的歌声与催眠曲进行对比,写出了它的歌声很好听。
生:作者还抓住了纺织娘的声音来写。
生:这是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方法。
师:是的,刚才我们细读了课文中写到的两道风景,正是由于作者从多方面观察、描写,才让这两道景物这么的迷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美好的语言最能打动人了,就让我们在音乐中美美地读一读乡下人家的这两道分景吧。
(师生合作,在音乐声中美美地读以上两节课文)
(评:以上两个片段是课文中写得最美的,语句浅显易懂,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对教学内容做过多的分析,而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它写美的,这是教学中由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形式的转变。)
师:课文中作者是不是把每一道风景都写得这么细致生动呢?同学们请看这段描写——
(课件出示)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sh醥)药、风仙、鸡冠(gu"Dn)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指名一生读后)这句话写得具体、生动吗?
生:不具体,这是概括写。
师:先请大家看看(课件出示图):这是芍药、这是风仙、这是鸡冠花,这又是大丽菊,如果你来写,你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出它们的美呢?
生:可以写一写颜色,还可以写一写样子。
生:我觉得还可以写一写它的香味。
生:我觉得还可以把它与别的花对比着写一写……
师:请大家再看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
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师:是不是还可以写得更好一点呢?大家想想后再举手告诉我。
生:可以细细地写一写鸭子是如何游戏的。
生:可以写一写它个觅食的样子,比如吃到什么,把它的动作写具体一些。
生:我觉得也要写一写鸭子的样子,还有它们的叫声等。……
师:想写一写吗?好,下面就让大家来写。你可以选一段话来写,也可以选一种花来写。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写。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时间到,请大家停下笔,没写完的也没关系。下面我们来交流。写花的请举手,请你读出你写得最生动的一个片段就行。
生:芍药像一只只美丽的小精灵,随风舞动着,散花出淡淡的幽芳,让人禁不住想去亲吻她……
师:谁来评?
生:她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芍药像一只只美丽的小精灵,散花出淡淡的幽芳。
师:评得好。还有谁想读你认为自己写得精彩的一句?
生:大丽像女王头上带着的金光闪闪的皇冠,美丽极了……
师:你觉得自己写得好在哪里?
生:我用了比喻的写法,写出了大丽菊的美丽,更生动了一些……
师:写鸭子戏水的同学,谁来读一读你的作品?
生:从远处传来几声嘎嘎的叫声,是谁在叫呢?哦,原来了几只羽毛雪白的鸭子。瞧,它们要吃食了,就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吃饱后,就在水中嬉戏起来,用翅膀拍打着水面,把小溪弄得浑浊不清。把过路人的衣服都打湿了,但他们也不生气。
师:写得好吗?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尤其是这一句:把过路人的衣服都打湿了,但他们也不生气。更是写出人们对鸭子的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经过我们这样一写,文章是不是生动多了,是不是具体多了?可是作者是位大作家,他为什么不这么写呢?想一想后回答我。
生:因为这样写才能有详写有略写。
生:因为这样写是为了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师:说的太好了,把掌声送给他们。是的,有详有略地写,会使文章表达上有变化,也可以可以给读者展开想象的空间。
(评:这是本课教学中最精彩的一个环节。文本就是最好训练资源。教学中教师巧借文本中的训练资源,在上一环节的悟写法的基础上,由说怎么写到动手尝试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如何把一处景物写具体的训练。一句独具匠心的设问:可是作者是位大作家,他为什么不这么写呢?又把学生由练写拉回到体会表达中来,不留痕迹。)
三、体会“为什么写”
师:在作者眼里,不管是生动的描写,还是简洁的描述——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师引读)
乡下人家,(就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乡下人家,(就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乡下人家,(就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学到这,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作者为什么写乡下人家吧?
生:是为了表达乡下人家的美。
生:是为了赞美乡下人家。
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热爱。
(评:有了前面的学习,老师在此自然教学时化繁为简,抽取文章中几句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在老师的引读中,学生对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用意不表自知。)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学一篇课文,不仅要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以及为什么这么写。
生:我知道了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有详有略地写。
生:写作文时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而且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
师:古往今来,人们无不向往着乡下那如诗如画般的生活,请看,这是古人写下的一些诗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依次出示诗句,学生深情朗读)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一句诗就是一道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就是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画。
师:同学们,老师做个调查,老家在乡下或者在乡下住过的请举手,哟,这么多呀。你们喜欢乡下吗?
生:喜欢。
师:在你们老家,一定也有一幅幅独特、迷人的风景吧?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本课中学到的写法,写下你眼中的乡下人家吧。
(评:虽然是总结,因为有了古代诗人写乡下生活诗句的介入而显得富有韵味。)
总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课的教学,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过度的分析与理解,而是让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也就是作家是如何选择材料、谋篇布局、造句行文的,进而通过练笔尝试的方式,学习表达。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经历了一次感受、体会、实践、领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习与运用语言”。
【乡下人家练习】推荐阅读:
《乡下人家》导学08-09
乡下人家 说课11-07
《乡下人家》续写12-20
21乡下人家教案07-03
乡下人家 教学反思09-19
乡下人家作文400字06-14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优质版06-17
乡下人家作文400字四年级08-17
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反思09-05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