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活动计划方案

2024-10-11

混龄活动计划方案(12篇)

1.混龄活动计划方案 篇一

幼儿园 “大带小”中秋联谊混龄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12年9月29日下午2:30 活动地点:内操场 活动主持:xxx

xxx

设计意图: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总是会勾起离家的每一位中国人对家的思念之情。在这一天,大家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愿望,如:挂灯笼猜灯谜,赏月,吃月饼聚餐等等。

《指南》中提到:欣赏、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有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了解一些接触到的多元文化。如:民间习俗、参与民间节日活动等。幼儿园的孩子对于过节是非常开心的,他们已经从纯粹的玩,逐渐意识到节日的不同含义和人们不同的庆祝方式。同时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单元式住宅使邻里幼儿很少有与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和条件,致使许多幼儿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为使孩子在情感上和社会交往上得到发展。弥补独生子女家庭的不足,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特以“中秋节“为切入点设计了本次“大带小”联谊活动。我们想通过本次活动,使每一位孩子在看看、说说、唱唱、讲讲、吃吃的过程中了解节日的由来,体验过中秋节的快乐。活动目标:

1、通过“大带小”活动,让大班幼儿体验长大了的自豪感和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的责任感;让小班幼儿体验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愉悦和来自哥哥姐姐的关爱,愿意参加活动。

2、了解 “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民俗,体验过节的快乐。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帮助幼儿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幼儿自备月饼或水果一个

3、提前准备好幼儿的表演节目

4、做好幼儿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及作为哥哥姐姐在活动时担负的责任

5、活动前通过张贴海报、制作邀请函的形式,邀请父母来园参加庆祝活动。

6、背景音乐准备:《爷爷为我打月饼》、《明月几时有》、《静夜思》等。活动过程:

一、哥哥姐姐帮弟弟妹妹穿衣服

二、找一找

教师带班上孩子到操场集合,引导大班孩子主动找个小班弟弟妹妹做朋友,相互介绍,认一认、聊一聊。鼓励小班幼儿大方地与哥哥姐姐交谈。

三、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鼓励大班幼儿向同伴介绍中秋节的来历。(教师小结)

四、节目表演

幼儿分别表演节目

1、大班组儿歌《中秋节》

2、大一班舞蹈《吉祥》

3、小一班古诗串烧《静夜诗》等

4、大二班律动《开学第一课》

5、大四歌曲《我有一双小手》

6、小二班儿歌串烧《拉大锯》等

7、小三班音乐律动《大拇哥》

8、大三班歌曲《拉拉勾》

9、小四班歌曲串烧《猴子与鳄鱼》

10、大三班手语《让爱传出去》

11、大一班歌曲表演《礼貌歌》

12、大二班歌舞表演《蓝蓝的天》

五、分享活动

1、由保育老师和家委会成员事先将月饼、水果洗、切好,完成桌面消毒工作。

2、品尝切好的月饼和水果:请哥哥姐姐带好自己的弟弟妹妹并邀请家长手拉手一起去品尝好吃的月饼和水果。

3、提醒幼儿整理好吃剩的瓜皮果壳,保持幼儿园环境整洁。(月饼、水果如有剩余,请家长带回。)

附:安全预案

1、活动前教师事先给幼儿讲活动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幼儿安全意识。

2、活动前做好其他安全准备工作,例:场地安全隐患的排查、活动环节过渡时的安全组织等。

3、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老师视线范围内,教师对本班幼儿进行观察、指导,及时提醒、阻止幼儿不安全行为。

4、幼儿洗手、入厕等活动必须在老师陪伴下进行。

2012年9月25日

2.混龄活动计划方案 篇二

挑战一:向胆怯挑战,战胜自我

萧萧、燕玲来自小班和大班,萧萧的个子特别小,才到燕玲的肩膀, 是一对顽皮机灵与文静内向极其明显的组合。活动一开始,萧萧全然不顾燕玲是个“盲人”拖着就跑,燕玲很害怕,拽住他不敢迈步,小声嘀咕“我看不见”,他这才停下来慢慢地搀扶着她。燕玲每走一步都用脚试探着、摸索着,萧萧变得很贴心:“姐姐跟着我,慢点……”燕玲的脚步坚定了许多,也快了些。

好不容易到梯子前,萧萧特别开心:“姐姐爬楼梯喽”,燕玲摸着梯子犹豫着不敢爬……萧萧看了一眼其他组的人,急了“姐姐快点!他们都爬完了!我帮你……”一边说一边不停地帮助燕玲的手、脚找位置,渐渐地燕玲胆大了些,越爬越高终于坐上了顶部,梯子有点晃,她不敢动了。萧萧急忙跑到梯子对面,使劲踮着脚,终于够着燕玲的一只脚。“姐姐踩这里!”他引导着燕玲很顺利地完成任务。“成功喽!”俩人高兴地又蹦又跳。

反思:“大带小”的混龄情景游戏,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极好途径。在活动中,萧萧一改调皮、好动的性格,学会很贴心地照顾同伴,及时为同伴提供帮助,社会性行为发展得特别好。而燕玲在同伴的帮助下克服了胆怯,战胜了自我,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挑战二:向年龄挑战,展现自我

互换角色后萧萧成了“盲人”,一幅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样子。哨声一响,他就只顾自己大步往前冲,燕玲却还沉浸在自己刚才的经验里被拖着走,“姐姐快点呀!”燕玲这才反应过来,加快了速度,俩人很快来到梯子旁。

萧萧摸到梯子,直往上蹿,燕玲紧紧扶住梯子,紧紧盯住他的脚焦急地说“慢点,小心……我帮你!”萧萧非常坚定表示不用,不一会儿就爬到顶部,一个翻身就往下爬,由于个子小,小脚朝下乱探……早就跑到梯子对面的燕玲接住他的脚放在落脚的位置,萧萧顺势敏捷地爬下梯子。俩人抱在一起,燕玲夸奖萧萧:“弟弟,你真厉害!”

反思:翻爬人字梯对小班幼儿而言很有难度,蒙眼攀爬则更难。但老师敢创新,孩子敢尝试,在榜样的影响下、同伴的互助下,他们挑战了自我,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挑战三:向极限挑战,超越自我

孩子们是否愿意接受更难的挑战呢?老师现场又增加了两组梯子,一组比一组高。

燕玲选择了最高的,有了之前的经验,她没有犹豫很快就爬至第四级。梯子晃动了一下,她双手紧紧抓住,不动了,看似不想爬了,下面的小朋友不停地喊:“加油,加油……”她停了会儿,又哆哆嗦嗦往上爬了三级,小手摸到了顶部,紧绷的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站上最后一级时,小脚有些发抖,嘴里不时发出“啊……啊……”的声音,梯子晃动更大了,她趴在上面不敢动,显然是特别害怕,小朋友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她深吸了口气,准备往下爬,她的小搭档萧萧急得爬上了梯子,帮她的脚找到往下踩的位置,周围的小伙伴都帮忙扶梯子。就这样,他俩一个向后退、一个往下爬,很快就下来了。全场响起掌声,燕玲牵着萧萧开怀大笑。

反思:可供自主选择、难度不同的游戏活动,更具挑战性,幼儿才有机会超越自我。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最需要同伴间的鼓励和帮助,这是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最好的原动力,也是其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佳表现。

3.混龄活动计划方案 篇三

【关键词】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合作方式

混龄区域活动属于混龄教育的一种延伸概念,也就是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同一个区域内活动,属于公共区域,能够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在这种混龄的状态下,年龄不同的幼儿进行合作,有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关心其他人,与同伴进行交往,从对方的身上去学习到相关的社会认知与技能,在相互合作中去完成任务,帮助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获得较好的发展。

一、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方式的影响因素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合作主要通过语言的方式进行,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与比自己年龄高或低的伙伴合作过程中,都会将语言作为主要的合作方式,随着年龄的增加,运用语言方式来开展合作的现象也会增加。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的幼儿在合作中通过语言这一方式进行交往的次数就越多,而使用动作与语言的方式来开展合作的次数和使用动作的方式进行的合作的次数没有差异。另外,幼儿的合作方式还会受到年龄差异的影响,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表现出的合作方式的不同,在小班、中班阶段幼儿的合作方式都比较一致,语言与动作的应用频率也相差不大,没有合作方式上的倾向。而大班的幼儿其语言的合作方式明显的占据主导地位,而动作以及动作+语言的合作方式应用的则相对较少。这也表明在幼儿年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其合作过程中运用动作+语言的方式就会逐渐减少,而语言的合作方式的应用则会逐渐增加。

二、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方式的性别差异

在对一个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幼儿的合作行为中女孩比男孩的合作行为要多,在语言合作方式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女孩使用语言的比例要比男孩高,这主要是因为幼儿阶段,女孩在言语上的发展水平高于男孩形成的。而通常在混龄合作中,女孩会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进行合作行为的积极性也要高于男孩,并且女孩更加愿意与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合作交流,女孩更加容易去效仿母亲,一般会体现出更多的关心、同情等的亲社会行为。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合作方式是在自身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开展的,合作的发起、采用策略等过程,都需要借助已有经验的帮助。

三、如何创设科学的混龄区域活动

(1)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合的混龄区域活动环境。要想让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进行较好的合作,就需要先为其创设一个适宜的活动环境,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环境中就会自然的增加与其他幼儿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幼儿一起去布置这一环境,比如在美工区域教师与幼儿进行合作剪纸,让幼儿去决定剪裁的内容,比如剪花朵、剪动物等,这样可以增加环境对幼儿的吸引力。要想增强幼儿的活动兴趣,就需要对幼儿的喜好进行观察,了解其年龄需要,同时与相应的教育目标与主题进行结合。对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突然出现的行为、兴趣变化等进行观察与记录,然后结合幼儿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需要,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在环境中游戏与学习,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更加的积极有效,使其能够维持较为长久的兴趣状态。成功的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可以帮助幼儿增进交往、迁移等社会性的进步,让幼儿可以在新的环境中进行新旧知识的连接。

(2)通过合作促进幼儿积极交往。异龄交往理论表明,在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时,即使是年幼的儿童也表现出惊人的调适能力,幼儿在与更多的与不同年龄的同伴进行接触的过程中,会对其社会交往技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混龄区域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够从混龄合作的经验中受益,对幼儿自尊与自信心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从社会性的层面来看。合作交往不仅增加了幼儿之间交往实践的机会,还能促进幼儿与不同年龄幼儿的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帮助幼儿摆脱原有的自我中心的意识。在情感发展层面,混龄合作交往可以帮助幼儿去更多的体验积极的情感,引导幼儿去更好的控制自身的情感上的冲动,产生更加高级的情感。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应该增加相关的合作性操作材料,帮助幼儿进行积极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混龄区域活动能够突破年龄与班级间的界限,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载区域内共同互动,在亲社会行为中合作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语言开展的,而且还存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通过混龄合作能够帮助幼儿养成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良好品质,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乔芳芳.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方式的研究[J].学园,2014,15:155-156.

4.混龄班学期计划上 篇四

一.本班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28名,分别是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教育,所以幼儿的自理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不同。我们班为混龄班,也有年龄较小的幼儿从未上过幼儿园,所以说对幼儿、老师、家长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本学期我们要继续组织好计划活动中的每一个过渡环节,进一步加强班级的生活和学习常规,在培养幼儿独立、协调、专注的同时还会继续加强幼儿在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方面做出努力。本学期班上人员任课安排如下:于蕾负责大组阶段的幼儿及音乐课,李伟负责中组阶段的幼儿及语言课,王玉那负责小组阶段的幼儿及美术课。

通过“混龄”的集体生活,让他们的各项能力都有所提高,体质也有所增强。全班孩子都喜欢上幼儿园,能适应混龄集生活,能比较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有较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大部分的孩子上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基本能手眼协调、安静、有序的上课。

二.各领域教学目标 常规方面:

1.一日生活常规教育 每位老师要清楚常规建立容易持续难,老师之间要坚持常规的持续性;要对个别孩建立常规,我们的做法是:老师先做示范,告诉他们应如何做。通过介绍使幼儿发展出集中注意于现实事物及控制动作的能力。

包括“桌椅排列,轻声行走,轻声传递口令,排队,有秩序性,做完工作、用完东西要放回原位和进门礼仪等”。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中的操作,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方式,培养班级幼儿的常规秩序。

孩子们拥有的应该是有限度的自由,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任意妄为。教师要制止不礼貌的行为,纠正干扰或冒犯他人的行为,其余一切有利于孩子自身发展的行为,我想都是允许的,只有这样我们的

常规才能真正的建立好,才能帮助幼儿真正的融入混龄班 2.礼仪教育

教师要把文明礼貌行为课程一一介绍给幼儿,教育幼儿有礼貌的称呼周围的人,有礼貌的对待别人,问候别人。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三.教育教学方面: 1.日常生活教育

包括基本动作训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社交行为。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信心。幼儿处于对动作的精密、正确、顺序敏感的时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通过基本动作、自我服务等生活化的操作发展孩子个方面的能力。

2.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

3.数学教育

以感官教育为基础,积累经验,使幼儿初步形成数量概念、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通过工作的操作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语言教育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表达自我想法的渠道。通过小组活动的组织培养幼儿听、说、认、读和书写能力。,使幼儿能理解别人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并能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词汇,能有效的沟通。5.科学文化教育 包括自然、地理、历史、科学、音乐、美术等知识。通过让幼儿学习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并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制作适合幼儿的工作,让幼儿对植物、动物、时间等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艺术教育

通过音乐活动、美术活动、舞蹈活动来陶冶孩子的情操,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及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四.教学工作具体实施计划

在生活中加强混龄班的常规培养,教师要言传身教,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让幼儿明白物归原处、轮流与等待,自由与纪律的原则,并能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幼儿的自理能力,从小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独立的能力,合理安排日常教学活动,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工作材料,按时备课,备好课。每天必须有充分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能够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准备丰富多彩的户外器械及大型玩具,促进其身心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发展。陪养幼儿走、跑、跳、爬、投掷等等基本动作的能力。能热爱体育活动,敢于克服困难;懂得要合作、宽容、谦让及遵守规则教学活动之间要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全方位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培养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

5.幼儿园混龄活动随笔 篇五

幼儿交往能力:如“找朋友”、“我会做哥哥姐姐胡(弟弟妹妹)、“我是大班(小班)小朋友”等。在这些游戏中,幼儿通过介绍自己的姓名、班级、喜好,大胆地去找朋友玩。“开餐会”游戏,幼儿邀请朋友共同品尝自制食品,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找朋友”游戏,幼儿互邀朋友进行游戏,在选择朋友、游戏过程中都表现出自己的意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创设良好的交往氛围,使幼儿产生交往的愿望。这种初次的认知游戏,使幼儿更加地熟悉彼此,分享玩具与食物,消除大小年龄差异带来的不安和恐惧,使孩子产生与大哥哥、姐姐、小弟弟、妹妹游戏的愿望。

幼儿合作能力:如“合作画画”、“故事表演”等。这种操作的游戏,幼儿大与小合作中,大孩子往往处于游戏组织策划者地位,他们往往会指导小的孩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而小的孩子也很愿意听从大孩子的安排,合作进行游戏。做好面具或手偶后,又商量如何使用面具和手偶进行讲故事或表演游戏。在这些动手游戏活动中,大孩子可以向小孩子讲解游戏规则与需要,增加了自信心,而小孩子也能遵守规则,得到大孩子的尊重,潜移默化地学到了较好的动手操作技能和语言的交往能力,从而遵守相互约定的规则。这种异龄之间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也有别于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年长的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教年幼的孩子知识和技能,但在游戏中年长的孩子会讲“三只小猪中,猪老大盖的草房被大灰狼吹倒了,猪老三盖的砖房怎么样呢?”“大灰狼是怎样吹房子的?”年幼的孩子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请教年长的孩子,但他们会模仿年长的孩子的动作和语言,甚至有疑问提出来“大灰狼要是把小猪捉住了怎么办?”“大灰狼不是这样吹的,是这样吹的?……”这种不经意的教和学,使异龄之间在相互挑战,当大孩子在解释说明的时候,当小孩子提出疑问时,都使他们超越了自己原有的水平,又反映出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

6.混龄班活动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篇六

2004心理教育

目录:

1.混龄活动的必要性 2.混龄活动带来的积极效果

2.1混龄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2.1.1 年龄大的幼儿为小班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2.1.2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

2.2 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创造合作、交往的机会 2.3 混龄活动有利于提升孩子们的合作、分享行为 2.4 混龄交往、合作带来的愉快、成功感受 3.在混龄活动中教师的策略和角色 3.1在混龄活动中教师的策略 3.1.1要作为孩子的玩伴。3.1.2教师要注意低龄的幼儿。3.1.3每次活动后教师要及时总结。3.2在混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3.2.1行为的引导者

3.2.2创设良好活动环境的人

摘要:改变幼儿性格中的不良成分,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是当今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我们抓住了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敏感期,提供孩子适当的环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混龄活动让幼儿可以在宽容、和谐、弹性的大家庭式的环境中学会分享、助人、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促进社会性主动和谐地发展。在幼儿园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采取混龄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成果,在混龄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养成了负责、合作、尊重、自信、谦让的良好品质,促进了社会性主动和谐地发展,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实践证明,采取混龄班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 混龄活动 幼儿 社会化

1.混龄活动的必要性

幼儿社会性发展就是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使幼儿初步了解社会,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及行为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技能,成为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健康个体。简而言之:社会性发展就是“做人”的教育。

我国现在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的教育也就成为了普遍的社会问题。我们在独生子女诸多优点的同时,也不难发现独生子女由于得到家人过多的溺爱,缺少与异龄儿童的交往而养成了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性格。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身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就缺少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缺少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经历,不利于其社会性发展。同时,幼儿在幼儿园中一般按同龄编班,把年龄相同、发展水平相仿的幼儿编在一班这是幼儿园编班的传统方式。同龄编班的方式能对同一层次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统一的教育,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教育资源,加速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幼儿在同龄班中和自己相近的同伴一起交往,增强了竞争的意识,也有利于相互的学习和模仿。但是在家庭“独子化”和幼儿园同龄编班的情况下,许多孩子很少有与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和条件。以往“兄弟姐妹”式的亲密的伙伴关系在现在的幼儿中甚为少见。

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秩序性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关键期,5岁是幼儿由生理性需要向社会性需要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我们抓住了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敏感期,提供孩子适当的环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心理学家哈杜朴(Hartup,1983)研究认为:“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儿童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非常重要。”一些研究也证实让大班、中班、小班异龄幼儿集结在一起,在一个友爱、互助、充满情趣和温暖的环境中,构成一个类似兄弟姐妹的儿童社会团体,进行一系列(社会、学习、游戏、劳动、郊游)的活动能促进幼儿认知、人格、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

混龄活动就是将不同年龄的幼儿组合在一起进行的各种生活、学习、游戏活动,采用这种方式的教育,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帮助是巨大的。幼儿可以在宽

容、和谐、弹性的大家庭式的环境中学会分享、助人、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促进社会性主动和谐地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同伴交往或互动能够促进其去除自我中心或观点采择的发展,因为在同伴互动中,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他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之间的差异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有机会了解自己和他人在活动过程中对活动内容和相关问题的观点的差异。同时,在游戏中发生冲突时,为了使游戏继续进行,儿童必须对自己的观点和同伴的观点进行整合,作出妥协。因此这些具有相同地位的同伴间的互动会加快儿童去自我中心化的进程,推动和促进其观点采择和人际理解的发展。

因此,要改变幼儿性格中的不良成分,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是当今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采取混龄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成果。实践证明,采取混龄班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大多比较任性,而混龄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一个互动的机会,补偿独生子女在社会化方面的缺憾。在这些活动中扩大了孩子们的接触面,使他们学习了与不同年龄儿童的交往,在一个活动中有不同年龄的儿童,彼此之间如兄弟姐妹一般,孩子们通过帮助弟弟妹妹,获得快乐的体验。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从最小的弟弟妹妹成为最大的哥哥姐姐。在这期间,年龄小的孩子学会服从、合作;年龄大的孩子学会领导和照顾。因此,我们感到混龄活动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了一个较大的促进作用。

2.混龄活动带来的积极效果

2.1混龄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只有学会了交往才能更好地生活。但是现在高层公寓式的家庭住房、父母繁重的工作迫使孩子经常呆在家中,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开展混龄活动不仅能提供给孩子相互交往的机会,而且还能解决幼儿间的冲突,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孩子们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经过将近两年的实验证明,一个幼儿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如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发展并成为“强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他们的心理、社会角色等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混龄活动为幼儿的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只有

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你会发现混龄班中的孩子能更多的体现出团结友爱、友善乐群、分享助人的精神。因为混龄的特殊性,孩子们的品德、情感发展乃至个性发展都是比较完善的。

曾记得我们在未实施混龄活动前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孩子们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娃娃家的“妈妈”会很大方地把“饼干”、“点心”,一一分给各个人吃,她可以把“好的”给“爷爷”、“奶奶”、“孩子”,而自己吃那份“不好的”或者是“少的”。然而,在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中,当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孩子们的行为就和游戏时不一致了。因为,这只是游戏;其次,在游戏中有些孩子的行为往往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

在混龄活动中,我们不仅仅鼓励孩子们相互交往,更多的是鼓励孩子们与不同年龄的孩子相互交往。有人做过研究,结果显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水平有显著差异,孩子们的分享、合作、助人等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于是,我们利用这一特点有组织地开展了一些混龄游戏。如:两人三足走,运西瓜的游戏等。在刚开始此类游戏时,孩子们由于只想到了自己快点走,两个孩子就出现了配合不默契而摔交以及争吵的现象。经验者说:有了矛盾才会进步。确实,孩子们在矛盾的激化下,他们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强了,孩子们有了合作的意愿。在两人三足走的游戏中,孩子们说可以中间的两只脚一起走,再外面两只脚一起走。这样有节奏地走就不会摔交了。

2.1.1 年龄大的幼儿为小班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混龄活动中,经常能看到年龄大的孩子帮助和影响着比他小的弟弟妹妹。如:新生刚入园时,都有一段适应时期,小班来的都是新生,孩子们在离开父母的伤感情绪中相互影响,在开学的前一两周,常常是哭声一片。我们在刚开学时开展了混龄系列的活动,让班上的小朋友在小班弟弟妹妹中找到一个同伴,结成固定的“对子”。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已经适应了幼儿园全托生活的“老生”,新生们每次哭的时候只要哥哥姐姐抱一抱、亲一亲,情绪很快的就安定下来了。新生常被老生愉快的情绪所感染,而且得到他们的照顾,很快就适应了园内的生活。每次看到自己的哥哥姐就亲切地叫道“哥哥„„、姐姐„„”,相互之间的感情非常融洽。

在混龄活动中,幼小的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经常会较积极地

关注他们的生活,并教育大孩子要照顾他们,照顾面对比自己小的孩子。大孩子通过教师的引导、强化等也则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食物了,更愿意在有冲突的时候谦让他们了。逐渐地孩子们通过在榜样示范法、移情训练法、情景法等作用下,孩子们的观点采择能力逐渐增强了,孩子们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为他人着想了。

2.1.2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

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也会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是一种好方法。

2.2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创造合作、交往的机会

在幼儿园幼儿们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他们也有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愿望。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合作。比如,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活动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组画。

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会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混龄班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混龄班活动恰似个大家庭,不同年龄的儿童如同兄弟姐妹在一起活动、游戏。混龄班活动对幼儿社会伦理情操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混龄活动有利于提升孩子们的合作、分享行为

共处分享是幼儿重要的社会品质,这一品质的获得不是成人教的结果,而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尤其是与同伴交往)体验、模仿来的。“自我中心”本是个体发展在婴幼阶段的一种自然的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一心理特征会逐渐减弱或消失。然而,现在的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

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成人对孩子只求奉献不索回报。这种单向的爱使孩子只知享受,逐渐形成了众人为我的“自我中心”心理定势。加之高层单元建筑的日益增多,幼儿缺少同伴往来,“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更像一种顽疾驻扎在幼儿心里,成为严重阻碍其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自我中心”反映在幼儿行为上的表现是自私、独霸、骄纵、不合作、不分享,这些是幼儿社会化过程的极大障碍。而同伴交往需要的恰恰是合作、共享、谦让、同情、助人、宽容等亲社会行为,是治疗“自我中心”这一顽疾的良药。

大班的幼儿有渴望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但是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事情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者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协助等等。幼儿体验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感到与人交往是快乐的。孩子们通过在交往中与他人分享,并为此得到积极强化(即鼓励、夸奖和愉悦的体验),或者由于强化,而逐渐模仿形成的。混龄活动的模式就是提供了一种让孩子能和不同年龄的孩子共处、分享、交往的环境。

在混龄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逐渐孩子们从被动地交往变成了主动的交往,孩子们交往的范围也从自己的班级跨向了其他的班级。这天诗诗小朋友带来了一大包积木,顿时在自由活动中小朋友们都“噔、噔、噔”地一下子围到了她的身边。诗诗一边打开包一边神气地眩耀着,“这是我妈妈昨天买来的,这些玩具能搭飞机,很好玩的。”被诗诗这么一宣扬,孩子们更加羡慕极了。“诗诗,你给我玩好吗?”“姐姐,你给我玩吗?”只见诗诗有条理地在分配着:“李瀚哲,你玩吧!棋棋你给我玩过玩具的,你也来玩吧!黄晨晖,你来玩吧!圆圆,你也来玩„„” 诗诗一一点着名(棋棋和圆圆分别是其他两个小班的孩子)。可见,孩子们的分享行为已逐渐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提高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也就看出孩子们的分享意识高了。因此,通过混龄活动,孩子们的交往范围广了,孩子们的分享行为多了。

如我们班有个小男孩他的自理能力和学习的能力都很好。但是却不会关心、同情别人。看到有小朋友摔跤了,他就哈哈大笑;看到别人不会做的事情他就嘲笑着说“真笨”。但经过了混龄班的活动后慢慢地从老师的教育和与小班弟弟妹妹的交往中学会了应该关心、帮助别人,并掌握了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在混龄班的活动中可以经常看到年龄大的幼儿为自己能够照顾弟弟妹妹自豪,认为照顾弟弟妹妹是自己的一种责任,并且乐此不疲。并且能看到年龄大的孩子帮助和影响着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帮助幼儿逐渐学习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我们看到,大部分幼儿从开始时独占自己喜欢的玩具到以后愿意和他人分享他的玩具、食物了,而且更愿意在有冲突的时候谦让他们了。随着一次次活动的深入,大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带领着弟弟、妹妹,照顾他们玩好,走好。同时也使得小的孩子体验到了被人照顾的情感,看到了较大孩子所做的榜样。孩子们共处分享的意识提升了,他们的亲社会性得到了发展。

2.4混龄交往、合作带来的愉快、成功感受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影响人的整个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具有自信心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体力还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的支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所以说:幼儿教育的工作就是要让孩子有成功的经验。在混龄活动中,孩子们就是通过互相的交往、互相体验。使得高年级的低水平孩子在与低年级的孩子比较后逐步产生了积极愉快地情感体验,从而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的合作行为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很重要的。

年龄大的幼儿喜欢与年龄小的幼儿交往,在他们的心中有被肯定、被承认的需求,这种需求仅仅通过成人的评价并不能够满足,他们更喜欢同伴间的赞扬、肯定、追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心理和行为上的承认。同年龄小的幼儿交往,可以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如:芹芹是个好学聪明的孩子,可惜不爱表现自己,显得比较腼腆。平时就是问一句答一句,在上课是总是信心不足,从不主动举手

回答问题,就算老师提问,也是不敢回答。分析她的情况是因为班中,有好多其他比她出色的同龄人,所以她就算很努力,也只能到班级的中游,周围的人的期望使她承受的压力很大,越发不敢表现。但在经过一系列的混龄活动后,芹芹整个人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因为在混龄活动当中,有比她更小的孩子,有的孩子的能力更弱,在面对比自己更弱的群体里,整个人的状态就大不一样了,人变的开朗和和松弛,压力减少了,兴趣反而大增,范围也更广。变得越来越乐于表现自己,越来越相信自己的能力了。她在照顾弟弟妹妹的同时也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到成为“强者”。而且,这样变化的孩子在我们班上不止她一人。孩子们的自信心通过混龄活动都大有提高了。

从混龄班活动中幼儿通过接触更多不同的人、不同年龄和能力的伙伴,学会了彼此观察,互相学习,充分表现自己能力特点。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合作、共同活动,学习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在混龄活动中教师的策略和角色

在混龄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老师的策略。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教师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通过两年来混龄班的探索研究,我认识到: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性质与水平。

作为幼儿在家庭之外的主要成人交往者和教育者,教师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譬如我,不仅要教给幼儿社会规范知识,培养其良好的社会性情感,还随时教给孩子正确的人际交往行为、态度,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社会技能的加强、提高,指导其解决社交矛盾和冲突等。

3.1在混龄活动中教师的策略 3.1.1要作为孩子的玩伴。

教师要作为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们一起交往,一起游戏,只是这个玩伴不同于孩子间的玩伴,教师在交往的过程中要以“特殊”的身份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起到一个协调者的作用。幼儿在行为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一旦看见幼儿间产生了问题,应当避免自己包办处理,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让他们尽力的解决。例如:在小朋友争抢时,教师可以把问题摆到大家面前,让

孩子尝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讨论、商量解决,而非利用自己的权威和指令来处理。

在教导幼儿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自身的情绪情感的投入,还要善于对幼儿进行情感激发。如果离开了老师和孩子二者间积极的情感互动,是不可能有良好有效的教育效果出现的。要真正地对幼儿持有温暖、关爱、支持、接受和尊重的情感态度,努力与幼儿建立相互接纳、爱与关心的情感联系。这正是影响孩子接受教师教导及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实施过程中,无论孩子是否聪明、伶俐、活泼、漂亮,都要积极地接纳,给幼儿以发自内心的微笑,通过自身的点头、鼓励性话语、肯定性手势使幼儿有受尊重感,并以此来感染带动幼儿,对其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3.1.2教师要注意低龄的幼儿。

在混龄活动中,由于年龄差距大,低龄的幼儿分辨能力低,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也极易在班上传播。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能力,避免一些不良因素的发展。

3.1.3每次活动后教师要及时总结。

教师对于每次的混龄活动都要总结,同时要和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更多适合混龄活动的内容、方法及手段,从而发扬优势得到比较大的收益,引导孩子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2在混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3.2.1行为的引导者

在生活中,由于幼儿受到教师示范性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每一日常行为都可能对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作为教师,应在幼儿生病时适时的关切、询问;在孩子难过时同情、抚慰;当他人处于困境中,能急人之所急,为他人着想;当感到高兴时,可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都会对幼儿的情感与行为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当一位孩子招惹、攻击其他孩子时,用生气、威严的目光注视该孩子,同时坚决地摇摇头,并表示伤心,或用手势制止幼儿的招惹、攻击行为,这比大叫大嚷、拉扯幼儿更有效的多;当孩子做出友好、分享行为时,我们可向该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手轻轻抚其肩、头等。这样一来,可使幼儿因得到教师的赞赏及因此带来的愉快更愿发自类似的行为。在我的个案跟踪记

录中,有一位孩子胆小、内向。为了改变这些,我就多留心、多观察。当她默默做出好的行为举动时,我总是把她搂到怀里,摸摸头表扬一番。时间久了,孩子们也都渐渐学会注意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了,有效地促使了大家发出更多积极的社会性行为。

3.2.2创设良好活动环境的人

许多研究表明,我们应充分注意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可通过塑造环境来更好地塑造人。但也不可盲目创设环境,不可把孩子周围的环境弄的过于五彩斑斓,花花绿绿。这不仅不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更大地积极作用,反而容易引起孩子注意的分散,有时还会引起幼儿烦躁、不安的情绪以及其他不适行为。我认为,幼儿园室内外的布置和摆设应以美观、简单、和谐为原则。而对于活动材料可按其经常的功能、用途分为音乐类、美工类、语言类、游戏类、操作类等。尤其游戏及操作类的材料,幼儿可开展更多的交流、合作、模仿、协商、指导、互学等交往,且不同的材料还能引发幼儿不同的行为。经过两年来的观察发现:幼儿表现出来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都低于活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产生的类似行为。

如果把班级作为一个小舞台,那么混龄活动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就是让孩子在我们可以控制的小范围内更多地去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在混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接触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小朋友,并且与他们进行交往,使孩子们初步学会了调整自己的行为,并逐渐将社会要求和社会模式转为个人的价值观,纳为自我概念中。孩子们通过互相交流、交往,孩子们观点采择能力强了,孩子们的分享行为多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强了。孩子们的分享意识逐渐地能够从角色游戏中及故事表演中迁移到一个真实的生活中了。混龄教育为儿童的这种角色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使得儿童的身心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综上所述,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创设了一个社会角色体验的机会,幼儿通过与异龄儿童一起活动,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养成了负责、合作、尊重、自信、谦让的良好品质,促进了社会性主动和谐地发展,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7.混龄活动计划方案 篇七

曹老师是一个有6年工作经验的外聘教师, 第一学历为学前中专,第二学历为在职学前大专,于2014年4月底应聘到我园工作。在此之前,她曾工作于几所小型民办幼儿园,在职期间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

一、教研过程

9月下旬 ,我园的平衡区中提供了高低不同 (20~40cm) 的碳化木桩 , 厚薄 (2~4cm)、长短不同 (1~2m) 的碳化木板和许多大小不一的轮胎, 希望幼儿能充分利用这些低结构材料开展平衡练习活动。这些材料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以碳化木桩为桥墩,以碳化木板为桥面,搭建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小桥,开展了走小桥的活动。

第一次研讨(10月14日)

我:新材料投放了两个多星期,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度如何?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多吗?主要是哪个年龄班的孩子? 有什么玩法?

曹:刚开始时,各年龄班的幼儿都非常感兴趣,来玩的人很多。但从上个周末开始,人数少些了,来玩的主要是中大班的孩子,玩法主要就是搭建小桥走小桥。

我:你是否考虑增加新的玩法呢?

曹:我上网查过,但资料很少。

我:能不能请两个大班的孩子试试搭跷跷板?

曹老师请大班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取来了轮胎和木板,问:“你们会搭跷跷板吗?想不想试试?”两个孩子把轮胎平放在地上,再将木板平铺在轮胎上,试着玩了几下,说:“不行,木板翘不起来,没办法玩。”曹老师把轮胎竖立起来,让幼儿把木板从轮胎中间穿过去,搭建成一个低矮的跷跷板,她对幼儿说:“再试试,这样可以玩吗? ”男孩先将左脚踩在木板上,再将右脚踩了上去。女孩刚试着踩上去,跷跷板晃动了,她赶紧把脚收了回来。曹老师想过去扶女孩,我悄悄地对她说:“先别扶,看看他们怎么办。”只见男孩双手扶着轮胎,说:“别怕! 上来吧。”女孩手扶着轮胎,尝试着往木板上踩,反复3~4次后,他们终于成功了,开心地玩起跷跷板。这时,又陆续有几个大班幼儿参与其中。中班的几个幼儿看到后,动手搭建了一个完全用碳化木做成的跷跷板,还有一些幼儿也在尝试跷跷板的不同搭法。

分析:研讨一开始,我提出的问题旨在引导曹老师关注幼儿在平衡区活动的情况, 特别是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特点,并尝试推进幼儿的活动。在谈到开发新玩法时,可以发现曹老师是考虑过,但是比较依赖查阅网络或参考资料,而缺乏自己的探索。在幼儿搭建跷跷板时,能尝试着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但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 就沉不住气, 想采取直接指导的方式介入。在我的提示下,她才终止了自己行为。结果,曹老师发现,虽然没有教师的介入,但是,材料不仅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性学习, 还引发了中班幼儿的模仿性学习,使得幼儿成功地搭建了多种跷跷板。

第二次研讨(10月21日)

我:上次我们引导幼儿自主搭建跷跷板,一周时间过去了,孩子们玩的情况怎么样?

曹:玩跷跷板的幼儿不是很多,玩小桥的幼儿要多些。

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曹:是不是玩跷跷板太难了?

我:幼儿站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是不容易的,这会影响他们参与这个活动的积极性。但对大班幼儿来说,走小桥练习平衡的难度有点低, 你想用什么方法增加练习的难度?

曹:是不是让小桥高一点,但不知道用什么材料比较合适。

我:你可以考虑材料的综合运用,轮胎应该是很好的叠高材料。

曹老师请几个大班幼儿把平衡区旁边的轮胎滚了过来。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要请你们用轮胎和木板搭一座高高的桥,谁愿意试一试?”他们个个举手。孩子们开始叠放轮胎,叠到第三个轮胎的时候,他们觉得差不多了,就把这三层高的轮胎作为桥墩,在桥墩上架上两条木板的一端,做成一个梯形高架桥。几个幼儿轮着尝试踩着木板往上走,开始走得挺快,但越靠近桥墩速度越慢,未走到顶端就害怕得跳了下来,嘴里还说着:“太高了! ”曹老师悄悄地对我说:“是不是太高了,孩子掉下来怎么办? ”我说:“别担心,让他们多试试,我们在旁边保护。你注意到孩子们走高架桥的动作了吗?”“是侧身横着往上走。”孩子们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胆子越来越大,走得也越来越稳,终于,有一个幼儿成功地走到轮胎上,并顺利地踩着另一条木板走下了桥。很快又出来了第二个、第三个成功的幼儿,他们欢庆成功的呼声,令在场的教师和幼儿都露出了笑脸。在旁边,另一架轮胎高架桥出现了。

分析:通过活动现场的考察以及与曹老师的对话,可以看出她对充分利用材料, 推进幼儿的平衡活动缺乏有效的方法。为此,我具体示范了怎样借助提问、激励等方法,引导幼儿自主利用轮胎和木板搭建高架桥。我还注意引导曹老师关注幼儿应对困难的态度和方式,了解适当难度的活动能激发幼儿挑战的兴趣,支持他们一次次地尝试直至成功。挑战的成功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并吸引更多幼儿的参与。

第三次研讨(10月28日)

曹:上周搭建的高架桥,幼儿都很爱玩,他们还用轮胎做了不同的组合。

我:中班幼儿有没有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曹:好像很少。

我: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曹:幼儿好像是喜欢和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玩。

我:对,这可能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走高架桥对中班幼儿来说难度较大。你认为中班幼儿能挑战高架桥吗? 有没有办法让中班幼儿也参与进来?

曹: 是不是可以鼓励大班幼儿带中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

我: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有没有更加自然的办法呢?你看小桥的场地和高架桥的场地,你有没有发现问题?

曹:啊,这两个场地是分开的,并且不互通,我们可以把它们连接起来。

接着,我俩和幼儿一起,在高架桥的四周搭建了一些小桥。现在,高架桥和小桥共用了一个场地。大班幼儿自信地走高架桥,一会,中班幼儿也陆陆续续地尝试走高架桥,有的走上桥面后,看着下桥的木板,觉得自己难以走下去,就从桥上跳下来;有的是蹲下身,爬上了高架桥;还有的是侧着身子,蹲着挪动上桥。大班的幼儿说:“没什么好怕的,我们都成功了! ”我对曹老师说:“你看中班的幼儿走高架桥和大班幼儿初学走高架桥的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好像幼儿都会蹲下来走和从桥面上跳下来。不过,中班幼儿蹲着走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有的幼儿是爬着上桥。”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中班幼儿开始直起身走,有的还露出了微笑,非常开心。我又对曹老师说:“你发现了吗? 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走高架桥。”

分析:在这次研讨中,曹老师主动向我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幼儿的活动情况,这说明曹老师已经能关注幼儿的活动了。曹老师还能根据场地的现实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运用曹老师的方法,使小桥和高架桥共处同一场地。这样,中班幼儿自然地参与了走高架桥的活动,并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成功。我适时地提问和解释,帮助曹老师理解了开放式活动场地的价值——使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都能参与活动,还有助于幼儿进行模仿性学习、探究性学学习、挑战性学习。

二、教研感悟

现场一对一式研讨是适合我园新教师较多状况的重要教研举措,可以有针对性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开展现场一对一式教研时,我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1.教师的专业特点,对症下药。由于年龄、教龄、学历、个性、职业经历等不同,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如曹老师有一定的带班工作经验,但学历水平不高,工作后没有参与过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她的专业特点是缺乏幼教新理念、策略和方法,并且,缺乏自信心。因此,在研讨过程中,我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她了解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她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示范、解释等策略,使她了解具体教育行为背后的专业理念、知识。

2.现场研讨的实践性,即时引领。现场研讨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具体教育问题, 结合这些现实问题向曹老师讲解理念, 示范教育方法和技能具有很高的实效性。我还指导她即时实践相关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提升她的教学实践能力。

8.混龄活动计划方案 篇八

关键词: 幼儿 户外混龄活动 材料投放 因素

孩子的教育是每一个家庭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从孩子的幼年时期开始,绝大部分家庭就会选择将孩子交给幼儿园,由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压力很大。目前,幼儿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采用户外活动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好地参与户外运动,在此过程中,幼儿园可以采用混龄活动模式,将不同年龄的孩子组织在一起进行共同的户外活动,以此培养孩子的交往意识与沟通意识等。

一、幼儿户外混龄活动中进行材料投放的意义

幼儿的户外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游戏场所,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园能够有效地把握混龄教育蕴含的教育特征,切实实现自身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混龄教育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活动的设计方案,孩子对活动的参与程度等,在这其中,材料环节是整个活动开展的基础,因此,活动材料的投放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活动所选材料的趣味性、启发性及多变性需要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适应其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在组织孩子种植花草的过程中,将孩子合理分组,每组成员的年龄不同,在进行材料的投放时,要选择有趣味的工具,从色彩、形状等多角度入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使孩子更好地在合作形式下进行活动。

活动进行材料的投放,能够有效地对孩子的想象力、活动力及掌控力进行培养,使得孩子能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对自身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能,以便服务于未来发展。

二、掌控幼儿户外混龄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客观因素

(一)材料的准备过程中,要掌控好材料的来源。

客观上,材料来源的可靠性是保障孩子户外混龄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性条件,只有投放来源可靠的材料,才能使得孩子在令家长与老师放心的环境下进行相关户外活动。因此,活动材料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孩子的参与制作,家长的收集,老师的制作,在可靠的机构购买等方式获得。例如在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发挥家长、老师与孩子的能动性,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混龄活动,例如由家长或老师提供与活动有关的卡片、纸张及其他相关材料,切实保障活动的进行。

(二)材料在进行投放的过程中,要注重层次的划分。

在教育目标的要求下,需要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教育要求,在材料的投放上,也需要考虑该种因素,对活动中运用的材料进行难度层次的划分,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操作能力,对材料进行有层次的分配。例如在进行“清洗并处理水果游戏”的过程中,依照操作的难易,对材料进行层次的划分,难度较高的材料分配给大班孩子,难度较小的材料分配给中小班的孩子,中小班的孩子在进行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大班孩子的协助,从而完成整个活动任务。

三、关注幼儿户外混龄活动中材料投放的主观因素

在组织孩子进行户外混龄活动时,材料的投放还需要考虑主观性因素,教师在进行材料的投放时要充分考虑孩子对材料的接受程度,将适合孩子且孩子感兴趣的材料发放给孩子,使其能够在兴趣的推动下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老师在活动中也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孩子的活动进行适当引导,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与监督。例如在组织“投篮高手”的游戏过程中,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选择的篮筐高度不同,球的大小也不同,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适当改变活动难度,从而以新的挑战形式提升孩子的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采取适当方式能够将教育效果进一步放大,幼儿园可以且应该采用幼儿户外混龄活动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且在该户外混龄活动中,合理有效地进行材料的投放工作,综合考虑进行材料投放能够为孩子带来的益处,并把握其中蕴含的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切实把握该项活动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相关技能培养,使得孩子在该项活动中,收获有关方面能力,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雪.幼儿户外混龄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85):195.

[2]丁丽娟.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5(84):192.

[3]龚群.幼儿园户外分区混龄活动初探[J].新校园(中旬刊),2015(7):149.

9.混龄活动计划方案 篇九

一、工作目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们将围绕我园园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及个体差异等在全面开展以“蒙氏教育”为特色的基础上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加强“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培养幼儿在不同区域活动中学会思考,不断创新。注重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从培养最基础的游戏常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努力把幼儿培养成“乐于交往,友好相处,礼貌谦让的好孩子。

二、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们国际蒙一班是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组成的班集体,现有幼儿24名,除了原有蒙一班的5个老生加从识字班转来的3个老生,其余是新生,大部分的都是上中班;他们的之间年龄最多就相差几个月而已。开学一周已结束了,老生的情绪相对很稳定,自理能力还不错,礼仪方面也表现的很有礼貌;但在常规方面还不够理想,一些行为习惯需进一步加强;而新生大多都是初入幼儿园闹哭的情况非常多,有三个产生的“分离焦虑”较严重比如哭闹不安,闷闷不乐,不愿老师,小朋友交往等现象。各种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需开始培养。我们两位老师要依据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不同要求的培养和提高,相对难度也增加了许多。

三、以蒙氏教育理念为基础,开展好蒙氏活动。

(一)工作间常规

1.走线活动:练习专注地、动作协调、平衡地走线 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也可渗透童话故事形式和儿歌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2.学会正确铺工作毯:熟练掌握铺工作毯要横着放与蒙氏线平行不可铺在蒙氏线上或蒙氏线以外。

3.教具放在工作上操作:注意操作教具时一定要放在工作毯上操作,不可把教具放在地板上操作。

4.懂得把教具归位:教具从哪里取来就放回哪里去不可随意放置。

5.安静操作教具:操作教具时引导幼儿安静进行不要大声交流随意走动。

(二)日常生活常规

1.教师要求要一致,坚持不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得体,语言规范,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给幼儿树立榜样。

2.在规则的制定和培养中要讲究方式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提出。可以设立班级“值日生”“礼仪小标兵”“好孩子”等的职务、称号,利用表扬法,榜样学习法,代币奖励法等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安全工作

(一)教师做到: 1.坚持每天做好晨午检。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是否有任何异常情况,午睡前检查幼儿口袋,手里是否要东西做到:一摸二看三叮嘱(一摸额头是否有发烧,二看幼儿脸,身上是否有受伤,三叮嘱幼儿睡觉不能玩具带到床上玩不可把细小的东西塞进鼻子或耳朵里。

2.保证教师通风,干净,保证区域角材料的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及时预防转染病的发生,及时把感冒的小朋友隔离分开睡午觉,做到不要交叉感染,保证每个幼儿一巾一杯。

3.严格写好考勤表,药物登记表,幼儿如有带药的要与班里的交代清楚。

4.户外活动时,教师认真检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幼儿安全,活动后不遗忘幼儿物品。5.利用集体教育活动,背诵安全儿歌,认识常见交通安全标志,增强幼儿安全意识。

6.每天提醒幼儿切勿在教室里追赶,有拐角处请慢慢步行不可奔跑防止撞伤事情发生.四、家长工作

1.利用每天接送园及时与家长沟通反应孩子在园表现情况 2.利用家园联系栏丰富家长对蒙氏教育的认识及了解每一周的课程内容。

3.认真做好每次的家长会和家园互动活动。4.在生活能力、卫生习惯、行为习惯,自强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家长给以积极配合,更好的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五、结束语

10.混龄活动计划方案 篇十

一、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混龄教育活动为儿童的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于是,我们想通过区域活动中的混龄教育,使得孩子能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认知,从而使每个孩子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各方面能力都得以提高、发展。然而这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各自的发展特点,怎么样才能使他们能更好地进行混龄活动,老师在这其中该怎么样指导和把握呢?于是,我们为了能更好地搞好这混龄教育,更好地掌握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归纳出了要调查的几点内容,对他们进行的前期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天宁区实验幼儿园的小三班、中三班、大三班,各班任选30名幼儿。

2、调查内容与形式:采用问卷调查法。

如表: 测试内容 好 较好 一般 不能 1 资料

对周围事物的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具有合群、开朗的性格,能礼貌主动与他人打招呼。

能愉快参加多种活动,有自信心。

能爱护玩具、图书及生活、学习用品。

资料

乐意与别人交谈,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能关心弱小同伴和有困难的人。

愿意并能够为自己、家人及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资料

能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并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具有初步的责任意识,能有始有终地做完每件事。

遇到困难、挫折不害怕,能在成人帮助下自己尝试解决。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资料

1、小班调查结果显示,如表1(%): 测试内容 好 较好 一般 不能 1 对周围事物的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6.7 30 63.3 0 2 具有合群、开朗的性格,能礼貌主动与他人打招呼。0 43.3 43.3 13.3 3 能愉快参加多种活动,有自信心。0 50 资料

0 4 能爱护玩具、图书及生活、学习用品。0 26.7 46.7 26.7 5 乐意与别人交谈,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0 10 66.7 23.3 6 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能关心弱小同伴和有困难的人。0 13.3 33.3 53.3 7 愿意并能够为自己、家人及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资料

0 16.7 76.7 6.7 8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0 10 50 40 9 能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并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0 0 30 70 10 具有初步的责任意识,能有始有终地做完每件事。0 10 50 40 资料

遇到困难、挫折不害怕,能在成人帮助下自己尝试解决。0 10 83.3 6.7

2、中班调查结果显示,如表2(%): 测试内容 好 较好 一般 不能 1 对周围事物的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16.7 46.7 33.3 3.3 2 具有合群、开朗的性格,能礼貌主动与他人打招呼。46.7 46.7 资料

6.6 0 3 能愉快参加多种活动,有自信心。10 40 50 0 4 能爱护玩具、图书及生活、学习用品。3.3 40 46.7 10 5 乐意与别人交谈,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13.3 50 26.7 10 6 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能关心弱小同伴和有困难的人。

资料

0 6.7 83.3 10 7 愿意并能够为自己、家人及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13.3 36.7 50 0 8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3 16.7 73.3 6.7 9 能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并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0 6.7 93.3 0 资料

具有初步的责任意识,能有始有终地做完每件事。3.3 56.7 40 0 11 遇到困难、挫折不害怕,能在成人帮助下自己尝试解决。0 43.4 53.3 3.3

3、大班调查结果显示,如表3(%): 测试内容 好 较好 一般 不能 1 对周围事物的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0 20 资料

53.3 6.7 2 具有合群、开朗的性格,能礼貌主动与他人打招呼。13.3 36.7 50 0 3 能愉快参加多种活动,有自信心。6.7 30 63.3 0 4 能爱护玩具、图书及生活、学习用品。3.3 30 63.4 3.3 5 乐意与别人交谈,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资料

3.3 46.7 50 0 6 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能关心弱小同伴和有困难的人。6.7 36.6 50 6.7 7 愿意并能够为自己、家人及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6.7 20 73.3 0 8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6.7 33.3 60 0 资料

能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并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6.7 23.3 63.3 6.7 10 具有初步的责任意识,能有始有终地做完每件事。3.3 30 66.7 0 11 遇到困难、挫折不害怕,能在成人帮助下自己尝试解决。6.7 13.3 66.7 13.3 比较上面三表的情况,总的来说,三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是比较强,以自我为中心,在主动与他人交谈、合作、互助、创造性游戏等方面还是比较弱的。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在创造性方面相当弱,一般都是以模仿为主,而中大班孩子则是一般,但也有待提高;小班幼儿在主动与他人资料

交往方面也是相当弱的,相比之下,大班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得还是比较好的;还有,普遍地发现,当今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都是会向大人求救,不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依恋的现象有些严重,自我解决的能力弱、自信心不强。

四、混龄教育有效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混龄活动下的幼儿能更多的体现出团结友爱、友善乐群的精神。因为混龄的特殊性,幼儿的品德、情感发展乃至个性发展都是比较完善的。

(一)混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混龄教育中,我们利用幼儿间同龄互动、异龄互动,共同促进的方法来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混龄教育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这种自发的、内在的学习会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希望幼儿能成为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大量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机会,让他们自己来理解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混龄教育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具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温馨的混龄活动里,每个幼儿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这些幼儿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在这一时期,若进行有效的混龄教育,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确实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混龄教育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资料

实践证明,混龄教育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混龄幼儿直接的互动对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混龄教育确实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混龄班的幼儿大多性格乐观,善于与周围人交往,他们独立性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良好品质。这也离不开混龄班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能力,采用适合混龄教学的方法,内容及手段,以引导幼儿朝积极健康的方向成长,为推广混龄教育的研究作出的努力!

11.混龄活动计划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混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21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4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根据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创设若干运动区域,投放不同的运动器具,幼儿打破年龄、班级界限在各个区域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自主地参与活动,发展基本动作。同时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不断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在幼儿园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中遵循着以下策略来实施。

一、制定明确计划目标

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首先依据各活动区教育功能与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总目标,确立阶段性的目标和重点。

其次,充分体现计划和目标的渐进性和发展性,在月、周的游戏目标中逐步提高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切实的针对性。

计划的制定还要充分考虑到季节特点,选择要有针对性,一般冬季应多选择一些奔跑或跳跃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感到寒冷;夏季的活动量要适当减少,可多选择一些钻、投掷、平衡的活动,有条件的可在树荫下开展游戏。根据活动的开展及幼儿活动中的表现教师也要随时修改计划,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户外体育活动。

二、巧妙创设适合的活动环境

(一)积极创设适宜、丰富的物质环境

根据各实验园的实际情况,针对策划方案的内容和体育区域的需要,我们对幼儿园的活动场地进行了全面的规划,使活动场地的开发利用做到最大化,体现因地制宜。

例如,利用幼儿园塑胶软化地面、瓷砖硬化地面等不同质地的户外活动场地,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区域,充分挖掘各种场地的优势,如塑胶场地上相对稳定的跳跃区、投掷区、平衡区、钻爬区;硬化地面设置的骑行区、滚动区等等。在创设区域时,我们考虑了多种因素:以基本动作作为划分区域的标准,分别创设了走、骑、钻爬区、平衡区、跳跃区、投掷区、攀爬区等多个区域;根据幼儿使用运动器械的特点,创设了车类区、上肢锻炼区和球类区、定向运动区。

(二)营造健康、自主的心理环境

依据各户外区域的教育功能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创设了富有情境的游戏活动,使游戏进一步精细化、情景化。

钻爬区的“小蜗牛学本领”、平衡区的“羊肠小路”、投掷区的“投物接力”等一系列游戏情境,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很多器材,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能力水平,设置了难易不同层次的游戏环节,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感受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创新的游戏设计,情景化的游戏环节,使得活动受到了幼儿的喜爱。

(三)多层投放材料,物化活动目标

由于是混龄活动,幼儿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凸显其中。为此,我们在各个活动区创设了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游戏情境和活动材料。在投放材料中,教师们还考虑到:所提供的材料是否能够为幼儿的大带小创造条件,如在走跑区中设计了“拉小车”的游戏,一人坐在“小车”上,一人边走边拉,便可以使大小不同年龄的幼儿非常自然地共同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并且体验到了混龄交往的快乐。

三、建立常规培养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由于打破了年龄班的界限,造成幼幼之间、师幼之间都不熟悉,这给活动区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研究中设计了以不同班级佩带不同颜色胸卡牌的方法来进行组织:幼儿挂上班级的胸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教师根据不同颜色胸卡判断是哪个年龄段幼儿,从而引导幼儿选择适合本年龄段的游戏活动。在混龄活动中教师还引导幼儿建立取放器械的常规;参加混龄体育活动的文明礼仪;进区时向该区教师问好,离区时主动和教师道别。

四、科学合理地安排调节幼儿的活动量。

我们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既能愉快地玩,又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在活动中,教师会根据幼儿佩戴的胸卡向幼儿做出相应的建议和提醒。同时允许幼儿从周一到周五轮流交换不同的区域体育活动。由于一周中每天没有重复锻炼的内容,幼儿不仅能发展各项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素质,而且也提高了活动兴趣、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五、教师有效评价指导提升幼儿相关运动经验

在区域混龄体育活动中教师及时、合理地评价幼儿参加的体育活动,以保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善于敏锐地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对幼儿的危险动作及时地加以组织和引导;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位幼儿,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能力弱的幼儿要给予鼓励与帮助。例如,幼儿在玩“木梯”时,对攀爬梯子失去兴趣,会把一架架的梯子排成山洞,幼儿自己会逐一攀爬、翻越,这是对幼儿胆量与自信心的考验。当幼儿成功完成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肯定,都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也有利于幼儿相关运动经验的提升。

幼儿园开展区域体育活动,对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加强社交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为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具有深入探索研究的理论价值。

12.12月混龄角色游戏:医院 篇十二

游戏活动主题由来

福新幼儿园不远处就是鼓楼医院,而宝贝们从小到大经常接触医院,对医生看病、护士打针、药房取药展开了讨论。在生活中幼儿和父母一起参观了医院,了解了医院的的布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对于医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幼儿就产生了玩“医院”游戏的意愿。且我们班15#、29#小朋友的父母在医院工作,在活动中能和小朋友互动,介绍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医院”的角色游戏就由此产生了。游戏活动总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开药人员和病人角色等,体验“医院”游戏的乐趣。

2、能在游戏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了解医院一些用语,积极反映医院的内容。

3、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友好合作,用多种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4、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核心发展目标

1、小班

(1)在成人鼓励下勇敢地参与看病的游戏,情绪愉快。(2)在游戏中能够自由想象与模仿病人角色。(3)能认真倾听医生角色说的话,并给予回应。(4)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你好、谢谢、再见“等。

2、中班

(1)游戏中,能按医患角色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2)尝试和同伴分配医护角色,在成人提示下友好协商。(3)遵守游戏规则,能按标记收放玩具材料。(4)能将。小医院”的相关经验与同伴们分享交流。

3、大班

(1)能理解和体验自己所扮的医患角色,以角色的身份调控情绪和行为。(2)能主动、友好地与其他角色合作游戏,懂得尊重病人或医生的意愿。(3)借助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丰富看病游戏情节。(4)有一定的健康知识,愿意与他人分享。

二、合理角色扮演

小班可扮演角色病人、制药员。中班可扮演角色病人、制药员、医生、护士、药剂师。

大班可扮演角色病人、制药员、医生、护士、药剂师、医生助理、引导员、收费员。

角色游戏:医院

(一)(12月5日)

活动目标:

1、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将中药分类摆放到药柜上的小抽屉里,能共同协商、分工合作,布置医院的环境。

2、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开展到医院看病的游戏。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活动中讨论药品的分类,药柜摆放的方法等。知识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医生看病的方式。材料准备:标志牌、收银机、购物袋、小药柜等医院需要的材料。环境创设:创设演医院的环境。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都去医院参观过了,医院里分成几个部分?医院里要有哪些工作人员?你想当什么,要怎么当?

二、提出游戏要求。

(一)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二)游戏前要选择好各种代替物,创设医院的环境。

三、幼儿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开药人员和病人角色等。

四、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运用对医院原有的经验。

2、观察幼儿是否会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3、观察幼儿能否运用替代物创设医院的环境。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观察与反思:

对于新增的“医院”游戏,幼儿很感兴趣,玩得较好。游戏前期准备的较充分,幼儿已经简单的了解要怎么安排角色,到医院看病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有的这些经验的准备,活动开展起来,一点都不会费力。在游戏中,我发现医生的桌子上怎么还有钱,原来有的小朋友是直接把钱给医生,并没有到收银台去算钱,还有许多小朋友直接带着药就回家去了,也没有到收银台去算钱,下次活动的时候,要重点强调最后这个部分。并把收银和挂号分开,让收银站在突出的地方。

角色游戏:医院

(二)(12月12日)

活动目标:

1、能迁移所参观的医院中物品摆放的感性经验,根据班级情况布置医院环境。

2、学习使用协商、合作等友好交流的策略与技巧,分配角色和开展游戏。活动准备:

各种文字标识及箭头标识。标志牌、收银机、购物袋、小药柜等医院需要的材料。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情境表演“看病”,进一步明确医生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人员是怎么工作的。

1、幼儿观看情境表演“看病”的片段。

2、师:医院里都有谁?医生做什么?他是怎么给病人看病的?药房的工作人员做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二、提出游戏要求。

1、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不要随便离开。

2、要根据药名拿药。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观察病人太多时“医生”怎么解决。

2、观察游戏中各角色的角色意识和履行职责的情况。

四、整理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布置。

2、交流游戏情况。

师:今天的医院的病人多不多?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你们解决了吗?

观察与反思:

针对上次游戏出现的问题,教师再次组织幼儿观看了医院的相关视频,幼儿对医院的经验更加丰富了。游戏中,幼儿能和教师一起创设医院的环境,如收银台、药房、挂号处等,也能较好的开展“医院”的游戏。病人能遵守规则,先挂号,在看病,然后付钱、取药。在游戏过程中发现有些工作人员在没有顾客的时候,开始找小朋友讲话,然后忘记自己的工作,所以在下次的活动中,我准备评选做一个“医院”最佳员工评选。

角色游戏:医院

(三)(12月19日)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扮演工作人员等角色,病人能明确讲述自己的症状合理的开展游戏,主动地使用礼貌语与病人进行交往沟通。

2、加强“娃娃家”和“银行”主题间的联系。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围绕“你去医院看病时,医院里的医生是怎么样给你看病的,他都说了些了什么?取药人员拿药的动作时什么样的?给你们时他说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幼儿回顾相关情形,进一步了解、熟悉现实医院中看病的情况,积累相关经验,为接下来的游戏做铺垫。材料准备:各种文字标识及箭头标识。标志牌、收银机、购物袋、小药柜等医院需要的材料。活动过程:

一、以“小礼物“导入游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神秘东西,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是送给最有礼貌,最认真负责的好员工。)

二、幼儿自选角色开展游戏,教师以店长和顾客的身份介入,进行观察指导。

1、提醒工作人员使用礼貌用语接待病人。

2、重点观察幼儿能否比较生动地扮演角色,是否使用礼貌用语增进角色间的交往。

三、以“医院要下班了”的口令结束游戏,指导幼儿整理游戏场地,与幼儿交流游戏中的情况。

观察与反思:

本次活动由于有了“最佳员工”的评选活动,扮演医生和取药员的幼儿游戏的水平大大提高了。工作意识和岗位意识增强了许多,病人对他们的服务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医生和病人的语言交流也丰富了许多。幼儿在游戏中能主动的使用礼貌用语意识增强了,会说:“请慢走,回家多喝点开水”......不过在活动中还是会发现有个别的幼儿不能坚守岗位随意离开自己的工作,去超市买东西,下次活动中,在这个方面需要在加强一点。

角色游戏:医院

(四)(12月26日)

活动目标:

1、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责任,加强与病人的交流。

2、坚守工作岗位,不随意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活动准备:

各种文字标识及箭头标识。标志牌、收银机、购物袋、小药柜等医院需要的材料。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医院按照小朋友的建议增开了拔火罐、推拿、刮痧等医疗方法。

师:上次游戏中通过评选“最佳员工”的活动,医院里的员工的工作都进步许多。那么,当医院里没有病人的时候,我们的员工可以做什么呢?

二、幼儿自由选择、协商角色,装扮自己,开始游戏。

三、幼儿游戏,教师以医院的经理的身份介入观察指导。指导要点:

1、启发幼儿在没有病人的时候整理药堂的环境、药柜等。

2、引导病人主动向医生询问病情。

四、以“医院下班了”的口令结束游戏,指导幼儿整理游戏场地,与幼儿交流游戏中的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你在医院中扮演什么角色?你是怎么为病人服务的?你取药后付钱了吗?你认为今天的游戏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怎样改进? 观察与反思:

这次的游戏,由于有了“最佳员工”的评比,小朋友在游戏中基本都能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个别幼儿出现没有客人或者病人的时候,跑到外面寻找,因此希望在下次的活动中能知道协调。护士打针出现了程序出现问题。因此在分享谈话的过程中再次复习打针的程序。由于是中大班同时游戏,为了促进中大班的游戏交流,我们不遗余力。如每个游戏穿插不同年龄班的幼儿,鼓励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游戏,弟弟妹妹向哥哥姐姐学习游戏玩法和规则。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大多都是在班上娃娃家游戏,下次游戏要多多鼓励小班幼儿走出来游戏。

角色游戏:医院

(五)(1月26日)

活动目标:

1、知道护士的打针过程,并把经验融合其中进行游戏。

2、多邀请小班幼儿与中大班幼儿共同游戏。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护士的打针过程。

材料准备:各种文字标识及箭头标识。标志牌、收银机、购物袋、小药柜等医院需要的材料。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回忆上次游戏情况。

师:在上次游戏中个别护士没有给病人好好打针,怎么调整?

二、提出游戏要求。

1、护士要按程序给病人打针。

2、多多邀请小班幼儿与中大班幼儿共同游戏。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有大家推选一名能力强的幼儿当医院的副经理,教师仍以经理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重点指导护士要按程序给病人打针。

2、鼓励小班幼儿与中大班幼儿共同游戏。

3、能协商轮流游戏。

四、教师以“医院下班了”结束游戏,指导幼儿整理游戏场地,交流游戏的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你在医院当什么?你是怎么给病人打针的?你们的“手拉手,心连心”的爱心活动举办的怎么样?有没有吸引到顾客?你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吗?怎样解决的?

观察与反思:

本次的游戏中的“医院”主题内容几乎反映了幼儿游戏的最高水平。首先,幼儿会协商分配角色。其实,幼儿角色意识增强。所扮演的医院的员工已经能比较娴熟地摆放工作区、称中药的工作等游戏材料。他们还结合元旦活动开展了“手拉手,心迎新”促销活动,将游戏推向最高潮。再次,幼儿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会主动解决,合作得较好。最后,顾客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也更加丰富、有礼貌了。游戏总反思:

上一篇:比较教育学期末预测试题下一篇:八一建军节慰问演讲稿范本与2018年八一建军节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