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作文优秀

2024-06-16

自然的作文优秀(精选15篇)

1.自然的作文优秀 篇一

我的一切,都来自这自然的馈赠。 静 清晨,轻轻地踏出门外,头顶上,一轮朦胧的月还懒懒散散地挂着。冬青叶上蒙着一层雾汽。 使劲吸了口略带潮湿的空气,清凉舒爽,不禁闭上了双眼,似乎也变为了这隆冬中的一株顽强的野草。缓缓地生长着,宁静地聆听着云朵孤风的细声耳语。 自然,她馈赠给了我一份平静。 悦 周五,推车出校门,长长舒了一口气。一阵微风拂来,抚起了枝桠上一簇簇金黄色的叶。

沙沙沙,一阵清脆的沙槌之歌。 就像是为我轻松的心情伴奏般,天上的云卷儿随着沙沙声变化不停。时而像海浪上翻涌起的白沫,时而似团团香甜可口的棉花糖,时而又为成群结队的慵懒的肥羊。 云卷云舒,望得我乐从心出。 自然,她馈赠给了我一份愉悦。 收获 自然给予的馈赠不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改变多少。 暑假种下的小番茄到现在已是硕果累累,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望着小番茄那绕满支架的藤,藤上依旧翠绿的叶,叶下一颗颗红彤彤、黄澄澄、粉嘟嘟的小灯笼般的小番茄,心中的得意与满足,不言而喻。 自然,她馈赠给了我一份收获。 自然,她让我懂得了静心宁神,平和感受身边的每一事物,体会到那别有一番风味的愉悦,收获劳动的成果。 自然,毫不保留。 她馈赠给了我一切。

2.自然的作文优秀 篇二

说话和写作都是人类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表情达意”的工具, 都是言为心声的产物, 所以, 说和写, 只是形式上有声和无声的区别, 应同属“作文”范畴。作文教学, 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培养, 也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二者不可截然分开, 且应同步训练。

基础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 目的是经过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 让孩子逐渐知道什么是作文, 为什么要作文, 什么是好作文,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同时, 借助作文教学, 使孩子掌握交际交往和继续学习的语文工具;使孩子学会观察和思考, 积累思想和情感, 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学会做人做事, 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品质, 而不是为了培养写作天才和小作家, 更不是教会孩子如何成就高分满分作文而没有真正的语文能力。孩子说写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是有规律可循的, 要循序渐进, 贴近生活, 符合孩子的现有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 需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和说写能力培养的规律, 更要辅以阅读和思维开发等, 进行综合训练, 实现思维开发与说、写训练同步;思维开发与阅读理解、积累情感与思想、学习写作技巧同步;巩固、丰富语文基础知识与说写能力提高同步;作文与做人、教书与育人同步;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与文学性并重。违背规律, 将葬送教育, 毁掉孩子。

鉴于以上分析, 笔者针对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呈现出来的种种弊端, 在借鉴前人和广大同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多年的思考以及中小学作文教学 (业余辅导) 的实践经验, 设计了一套“自然说写”作文法。在这里, 将其相关概念和基本理念提出来, 以求教方家。

一、“自然说写”的定义

所谓“自然说写”, 就是自然捕捉视听, 自然产生联想、想象和感悟, 受表达欲望的驱使, 或依据一定的目的, 自然、流畅、清晰、准确、生动地表达和抒发内心思想和情感。

以培养和提高孩子“自然说写”能力为目的的说写训练法, 就是“自然说写”作文法。这种训练法强调说写同步训练。

“说”和“写”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 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人的思维应该是一种自觉行为。说写都是我们思维的一种外现形式, 想到什么就说写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写, 那么, 它就应该是一种自然的行为。说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就是在这不断的自然、自觉的行为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二、关于“自然”

1.说写行为自然

在平时, 通过训练, 要让孩子在能够自然捕捉视听, 自然展开联想与想象, 自然产生感悟, (基于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自然生发说写欲望, 自然表情达意。也就是自觉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 自然产生“我想写 (说) ”的冲动, 并在这种冲动的作用下自然去表达;在有意说写或目的说写情况下, 孩子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和一定的目的, 自然得体、准确精当地去表达。

2.说写内容的自然

指训练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着眼现实, 孩子说写才有“生活”, 说写熟悉的人、事、物、象, 孩子才会有感受、有认识, 才会觉得有意义、有兴趣。根据现实的某种需要或自己的内心意愿, 即“我想写 (说) ”, 如实地反映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反映真实的生活和生活的真实, 说出自然真实的我, 写出自然个性的我, 即“写 (说) 我想”。基于现实, 孩子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拓宽思维, 走向深刻。这样, 才能收到培养和提高说写能力的训练效果。

自然是真实, 真实的就是自然的。教育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关于写作, 叶圣陶曾说过:“要写出诚实的话, 非由衷之言不发, 非真情实感不写。”教育引导孩子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思想和情感, 不仅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欲望, 促进孩子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更在于它影响孩子的成长。“作文如做人”, 做真人, 才能有真文, 做真文, 才能做真人, 这也正是作文教学的另一重要目的——育人。教会孩子说真话, 才能使孩子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写作欲望, 写自己想写的喜、怒、哀、乐, 爱与憎, 是与非等, 这样, 老师才能掌握孩子的心理, 有效地实施教育, 同时, 通过说、写真话、实事, 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 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是“自然说写”的教育功能之体现。

3.训练过程要自然

拔苗不能助长, 那是摧残, 因为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说、写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也有其“自然”规律。教师在指导说、写的过程中, 要注意把握几个规律。

一是技巧不要先行。训练初期, 不要强调技巧。在说写过程中, 孩子自然对写作方法有所感悟, 这种感悟来得自然、真实。加之老师“润物细无声”的适时、适度地点拨, 结合具体的文本, 孩子在不知不觉中, 轻松地就掌握了。注意, 点拨一定不要“煞有介事”。

二是说写要求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年龄特征。说写素材自然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和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可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和评判孩子的作文。孩童的话语, 孩子的童真、童趣, 孩子的奇思异想, 孩子可笑的认识……恰是孩子所独有的, 也正是孩子表达欲望的促发因素和主要内容, 万万不可随意否定、斥责, 应鼓励才是。说写内容要切近生活, 自然地由己及他, 由家庭到学校到社会, 由近及远, 由表及里, 由浅及深、由熟到生、由实到虚……

三是符合孩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要刻意追求主题深刻, 孩子的认识到位了, 自然会反映出深刻主题, 不断地说、写, 孩子自然知道如何去表现主题, 反之, 不合实际地过高要求, 只能为孩子的说、写设置障碍, 该做的是如何丰富孩子的知识, 提高孩子的认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 更要忌讳主题先行, 甚至淡化主题, 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主题, 一切都是随机的、自然的。他们尚处于起步阶段, 如同小孩子学步, 只要走, 往哪走, 怎么走, 走得成不成样子, 都不重要。说写既是工具, 又是提高运用这个工具能力的途径和手段, 只要孩子坚持说写, 他的说写能力自然会由无到有, 由低到高;主题自然会由分散到集中, 由肤浅到深刻;涉猎范围自然由窄到宽, 由现实到未来;技巧自然由糙到精, 由生疏到熟练, 由刻意追求完美终不妥到无意雕琢而尽美善。

说写训练必须遵循这些原则或规律, 否则, 就会走弯路或死路, 传统的作文教学就是明证。遵循规律即是自然, 自然方能健康发展, 万事万物皆一理。自然说写即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说写能力发展的规律,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使学生顺利而愉快地度过说写关。

4.说写评价要自然

评价是为了让师生了解学生某阶段说写能力达到的程度, 不是终极评价。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应该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无论是老师训练过程中的评价, 还是考试这种阶段性的总体评价, 都要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 保护孩子的自然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这样的评价才是正确的, 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的。因为, 学校教育不是终极教育, 学校的说写训练也不是在培养作家、文学评论家, 让孩子一直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说写的训练中去, 就是学校教育的成功。

自然是习惯, 自然是主动, 自然是乐趣, 自然是真实, 自然是符合规律, 自然是无意雕琢而尽善, 有意雕琢而无痕。自然生发于自觉、奠基于积累、服务于需要。

三、关于“说写”

1.无意说写

生活中, 不是所有的说写行为都是有准备的, 除了因工作等特殊需要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准备说写材料外, 可以说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意的、随意的、自由的说写, 如打招呼、网络聊天、即兴演说、现场主持或答问等。又比如因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读书有感等而自然抒发感受, 传递情感。孩子正是在这些无意说写过程中逐渐培养并提高了说写能力的。在说写训练的初级或中级阶段, 指导教师应该多安排一些这样的说写训练内容, 多制造这样的训练机会, 对孩子进行随机无意说写训练, 以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 自觉强化说写训练。

2.有意说写

是指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而发生的说写行为。这种训练有一定的难度, 多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或训练的高级阶段进行。考试时的说写、文学创作和生活、工作中带有一定目的说写多属于这种有意说写。有意说写行为既是应用, 也是训练。

3.从自然说写到说写自然

综上, “自然说写”, 应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即自然说写和说写自然。

前者重在“自然”, 后者重在“说写”;前者侧重训练, 后者侧重应用;前者是基础和过程, 后者是提高和效果;前者是手段, 后者是目的。

自然说写, 是无意的自由说写。看到什么说写什么, 想到什么说写什么, 也就是自然捕捉视听, 自然表情达意。基本特点是:感官刺激——产生表达欲望——自然表达, 或者是见闻和感受——我想说写——说我想说, 写我想写。这种说写多数是出于个人的表达欲望。

说写自然, 即有意的目的说写。在无意的自然说写的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目的或要求, 在内容、形式和思维框架上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说写。在表达上做到流畅自然、雕琢而无痕。这种说写, 除了出于个人的表达欲望而说写, 也包括命题式说写等强制性说写。

在无意自然说写阶段, 首先要解决孩子的说写兴趣问题和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问题, 进而解决语词的积累和运用, 表达方法、技巧的触摸和尝试 (包括句式和修辞手法的选择、标点及语气的正确使用、形象生动表达等) 、思想和情感的积累, 思维的广度、深度开发问题、听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养成等。

有意目的说写, 在无意自然说写的基础上, 主要是解决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认识问题和表达情感的深度, 表现手法的恰到好处与独具匠心, 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撰写文学赏析与评论性文章等。从而, 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说写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在说写训练过程中成长、成才、成人。

四、关于“说写同步”

“自然说写”作文法采取说写同步训练的理念和模式。所谓说写同步, 是指说、写训练密切结合, 以说带 (代) 写, 先说后写, 课上说, 课后写, 说写内容相同, 说什么就写什么。课上的说, 意在理清思路、开发思维、实验语词、锤炼语句、仿用修辞、学习表达技巧、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课后的写, 是对课上的说的进一步整理、加工和提高。由于课后的加工整理, 书面作文在各个方面都比口头作文完善得多, 进而, 为以后说得更好打下了基础。这样, 课上与课后、说与写一脉相承, 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共同提高。

“自然说写”虽然强调说写同步, 其核心是训练说写培养说写能力, 但说写训练离不开思维开发和听、读训练。“自然说写”训练法实际上是“听”、“说”、“读”、“写”、“思”五位一体的综合训练。

就身边的一件小事或某一现象、书籍中的小哲理故事或是一条新闻等引发话题, 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认识等;读完一则材料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发表感想;针对某一观点展开辩论等等, 这就是“说”。“说”的过程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说”的形式包括, 课前的自由谈。如“课前3分钟演说”, 说说自己一周来的见闻和感受及课上的陈述、讨论和争辩, 课后的自我训练, 要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训练。“说”, 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更能促进思维的活跃和深入;“写”, 以“说”为基础, 是“说”的书面形式, 但不是“说”的简单翻版, 是对“说”的进一步完善, 从而促进“说”的能力的再提高。“写”, 既是对思维的结果固化和完善, 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说写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或手段, 首先得有“情”可表, 有“意”可达, 而这“情”和“意”主要来自孩子的生活, 来源于孩子平时对生活的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观察是广义“观察”, 包括看、听、读等。看和听属于直接观察, 而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通过间接经验得来的, 也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得来的。所以, 孩子在积累“情”和“意”的时候, 要博览群书。作文教学不仅是交给孩子写作知识、技巧, 更主要的是培养、积累孩子的“意”和“情”, 即通过说写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 积累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否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写训练将无法深入进行, 说写能力也不会提高到什么程度。同时, 脑中空空, 孩子也不会有写作的冲动和欲望, 等到需要运用这一手段来表情达意的时候, 孩子会无从开口、无从下笔的。所以, 在指导学生说写的时候, 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多读书, 有效地读书。通过大量的阅读, 引导孩子广泛而深刻地关注社会, 感受生活, 反映生活, 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习惯成自然, 自然生主动, 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觉、自由地去说、写听到的、见到的、想到的、感兴趣的、发自内心的东西, 才能对说写的价值和意义有所体会, 才会对作文感兴趣, 在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 知识水平和说写能力自然随之提高。

说写和思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首先, 思维是说写的先导, 想不到, 就说不出写不来。同时, 说写的同时无不伴随着思维, 谁也无法做到嘴里正说着一件事, 可大脑却想着另一件事。说写的内容除了感官直接获得的信息, 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受。听、看、读不是一个简单的录制过程, 而是一个伴随着思考的复杂过程。所以, 要想说写有深度、有广度、有力、有效, 思维必须敏捷、开阔。说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需要开发孩子的思维, 思维能力的发展, 又会为孩子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进而促进说写能力的飞跃提高。

五、结语

“自然说写”, 从什么是作文, 为什么要作文, 怎样才能作好文等根本问题入手, 掀掉了作文的神秘面纱, 还作文以本真面目, 把指导学生练技能、学知识、学做人的作文教学从“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束缚、困扰的窘境中解放出来, 对引导中小学作文教学回归正确的训练轨道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取法自然、崇尚真实、符合规律的基本理念, 不仅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中学真知、叙真情、写真文、做真人, 还会教育孩子关注自我、关注社会、感悟人生, 自觉塑造品德高尚, 个性鲜明的自我, 孩子的说写能力和人的全面素质都得以提高, 为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播下希望的种子。这是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

摘要:正确认识作文及作文教学的本质、目的、原则,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说写能力形成的规律, 取法自然, 循序渐进, 实现说、写训练与思维开发、阅读理解、积累情感与思想、学习写作技巧同步;巩固、丰富语文基础知识与说写能力提高同步;作文与做人、教书与育人同步;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与文学性并重, 这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引导学生自然捕捉视听, 自然产生联想、想象和感悟, 受表达欲望的驱使或依据一定的目的, 自然、流畅、清晰、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 实现自然说写, 这是作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3.写大自然的优秀作文:亲近大自然 篇三

大自然,一个让人感到亲切与美好的词,花草树木、蓝天白云、鸟兽虫鱼。我爱大自然,它绚丽多彩,千变万化,它是那么充实,那么富有生机。我爱大自然,爱

两三周后,新年迎来了第一场大雪。赖在被窝不肯起床的我,听到了这样的一阵声音:“外面下雪了!”我一骨碌地爬起来,急匆匆的穿上衣服,拉开窗帘一看:哟,可不是吗!路边干枯的树枝上落满了晶莹透亮的雪花,为那已枯萎的树木添上了几分光彩;各家的窗户上布满了洁白无暇的雪,像镶上了银白色的外衣,这一切都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洁白。瞧!行人的头上,身上也都沾满了美丽的小雪花。我似乎在白色的

大自然是美好的。我们应该善待大自然,这样,她也会带给人们许多好处和

4.初中优秀作文自然的声音 篇四

“都市是属于‘人’的世界,是属于‘机器’的世界。”人们是多么惯用二元论,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情撕裂开来,人与自然,情感与理智。在众人的印象中,都市总是与自然背道而驰的。

我居住在一个小岛的中心主干道旁,而这里是人们从港口到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我的居所是一幢很老的房子,带着一个夏季繁花、冬季白雪的小花园。纵然这是个安静的城市,我在这居留一年从来没有听过任何人鸣笛,可磨灭不掉的是车辆引擎的声音和呼啸碾压过马路的声音,而这也是每天早上伴我醒来的声音——机器的声音。直到有一天早上,我从梦中醒来,房间回荡的不是冰冷的机械回声,而是清脆的`乌鸣,那些鸟儿就在屋檐上,扎稳脚跟,你一声我一声地高歌,而房子太老了,那些声音毫无阻碍地穿过缝隙,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那些鸟儿仿佛就站在我的枕边,轻叫着。然而,在这一瞬,脑海中产生的感觉不是久违的愉悦与舒适,而是一种莫名的恐慌,我在我的房间里醒来,却听到了不属于这里的声音。直到5秒后,一辆汽车经过,轮胎碾压石子与柏油马路,产生了我所熟悉的轻微的噪音,直到那一刻我才放松下来,轻吐一口气,回到自己的世界。

自然的声音本应让我放松,而因为我本能地割裂自然与城市,让这“嘈杂、吵闹、拘束、紧张、虚伪、造作”成为人生的常态,舒泰的自然却成了我紧张的触发点。不知这是都市之痛,还是我之悲哀?然而,都市与自然又不是完全割裂的,有时它们能够带来绝妙的组合。

在意大利小镇托尔托拉游玩时,我的居所就在火车终点站背后,每天都有很多火车从阳台下经过,可不知怎的,车轮与铁轨撞击的规律声竟让我安心,在那咔嚓咔嚓的声音中,我安然睡去,在梦里,绿皮火车载我去向远方,很远很远的地方。而在清晨,我则在渺远的鸡鸣中醒来。在大城市生活,我几乎有很多年没有听过原始的鸡鸣声了,就是这打破晨曦、带点倔强的鸡鸣,一下子就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沉浸在过去的洪流中——在那里,鲜少有关于城市与钢筋水泥的记忆,更多的是自然,是值得珍藏的记忆,就像作者的山上流泉,泉水从枕上淌过;楼中听海,海潮带着远古的荒凉与寂寥……而对我来说,自然的记忆更多与村庄牵连。每天清晨中总有鸡鸣,小时觉得烦扰,如今想来却有剪不断的怀念,因为每日使我从梦中醒来的总是自然的、千差万别的啼叫,而如今让我惊醒的却是千篇 一律的机械铃音;夏曰里最让我追怀的是蝉鸣,绿得发亮的树叶,潺潺的溪流,我蹲在岸边把衣服摊开在大石头上,拿着木槌一遍遍地敲打,声音和图景完美契合,构成一个又一个难以忘怀的夏日。

5.感恩大自然的优秀作文 篇五

晴天的时候,温柔慈祥。

阳光璨璀,明媚可爱的早晨总是让人精神无比。出去走走,温柔而慈祥的阳光像母亲一样,叫着在沉睡的小花小草们,眨眨眼、伸伸腰、打打哈欠,又开始迎接新的一天。花儿的色彩迷人夺目—既不是大方艳丽的玫瑰红,也不是金灿灿的金黄,而是淡红的奶油色。她的枝叶是米黄与绿色,花儿的颜色与形状怎么看都像一只色彩迷人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所以人们都叫她蝴蝶花。

微风的时候,幽默与安慰。

“呼……呼……呼……”一阵阵微风吹来,真让人觉得舒适。瞧!她正在用一句句幽默的语句对着沙说,沙不停地滚动着,同时也发出一阵“沙、沙、沙、”的笑声,像一个个怕捉痒痒的孩子一样,逃跑着;看!那边的草丛里的小草都低下了头、弯下了腰,像一个个遇到伤心事的孩子一样,在母亲〔自然〕摸摸头的安慰下,勇敢的抬起了头。

6.自然的作文优秀 篇六

作文入门起始阶段, 因为孩子的能力有限, 我们还不能将他们写出的文字称为文章, 所以统一都叫做“写话”。一年级下学期伊始, 面对稍有识字量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引入写话教学是最合适的时机。低年级孩子有对文字的特殊情感, 也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需求, 更有创作的欲望。但是, 刚刚蹒跚学步的他们如果空有写话的热情, 没有新颖活泼的形式作为创作的动力, 那么随着年岁的增长, 那些曾经对写话充满憧憬的孩子, 定会走上失真无味的老路。

如何抓住合适的时机, 为孩子打开文学创作之门, 我在整个年级内推行了绘本周记的教学方法。“绘本”+“周记”的形式在初次接触写话的孩子们身上体现出了无限的生命力。低年级孩子的形象记忆占优势, 对图形、色彩十分感兴趣。因此, 我们在年级中让孩子自己买来喜欢的速写本, 将每页的上半部分绘图, 下半部分写话。绘本重在“绘”, 即我手画我心, 将每周公布的话题主旨用自己的绘笔描绘出来。周记侧重“话”, 即我书写我口, 将图画中的内容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绘图时孩子边画边说, 这是帮助其第一次在头脑中进行写话草稿;写话时孩子边写边赏, 将图中景物一一变成文字, 这是形象至抽象的过程。“绘”与“话”的自然结合, 让孩子心灵的泉水自然地流淌。

一、统筹规划, 使万千溪流汇聚

低年级写话的内容可谓丰富而庞杂, 似乎主题很多却散乱无章。常规的看图写话、续写故事、创编童话之外教师没有一个统筹规划的理念, 往往各自为政, 写话要求显得很随性。有的老师把要求定得太高, 一年级孩子写出的内容不像一年级, 成人指导的痕迹太明显, 有揠苗助长之态势;有的老师则将写话要求定得太低, 认为低年级不需要动笔, 写作文是中年级的事, 所以每到中年级孩子的学习落差会很大, 这也是许多家长感叹三年级是个转折点的原因:还有的老师有意识地在低年级进行写话训练, 但独木难成林, 目标方向不清晰, 操作起来没有梯度, 往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使学生迈好第一步, 我带领一年级全体语文备课组老师, 坚持以课文拓展延伸为基础, 补充随机话题的方式, 把课堂内的写话训练点和课堂外的补充增长点相结合, 让万千写话内容如细流汇聚, 统筹安排每周一次“绘本周记”的内容。具体操作如下: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词串形式的识字课文, 词串间有许多语言训练的空白点, 因此在课堂上就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能用课文中的两到三个词语练习说话, 一个单元四篇课文下来, 孩子们运用词串说话的能力大大增强。但低年级孩子有个特点, 就是“说得比写得好”, 只有通过及时的写话练习趁热打铁予以巩固说话练习的成果, 才能让孩子的习作迈出扎实的第一步。因此, 我们第一次提出的写话要求是:请你用上课文中两到三个词语写一写你所喜爱的春天, 如果能用上课堂补充的成语就更好了。初次写话的要求不能太高, 所以我们统一规定孩子只要能写出一句话就是成功的, 要给予鼓励。到了第二周, 课内的训练点学生完成得不错, 我们就要拓展课外的增长点了。全组老师制定第二周的写话内容为“看图写话:春天”, 别看又是春天, 这次的要求有所提升:请同学们按顺序观察图片, 再将图上的景物按顺序写下来。很明显, 如果说第一次的训练点是把话说出来, 那第二次的增长点就是有序说话。这样课内外结合的训练效果十分明显, 在第一次课堂练习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一幅学生春天放风筝的看图写话放入试题, 全年级600多个同学都能识别图意, 完整地写出一两句话, 这说明前期的绘本周记尝试是十分有效的。

课内的八次写话练习只是构建在基础学习之上的练笔, 我还在八次之外增加了课堂之外的补充话题练笔和看图写话练习, 以此作为写话的增长点为学有余力的孩子搭建展示舞台。话题一:我与爸妈捉迷藏。这一话题源于一位老师和自己孩子的游戏感悟, 那些被成人遗忘的游戏孩子们玩起来感受颇深;话题二:运动会一幕。学校的大活动学生每人参与, 是描写加抒情很好的题材;话题三:春游一景。春游是孩子们心驰神往的活动, 我们不要流水账, 不要孩子们有负担, 写一景, 抒一情, 言之有物即可;话题四:啊, 二年级。随着学期的结束孩子们渐渐长大, 对于升级的喜悦与责任, 用自己的文字记录成长的心情, 有感而发, 不受羁绊。四个话题之外, 我安排了四次看题写话, 有春景描绘, 有植树护绿, 有课间活动, 有创编童话。

一学期十六次的写话练笔, 课内+课外, 基础+提高, 构建梯度的同时考虑到孩子的不同水平, 可以说半学期尝试下来, 整个一年级的写话水平与以往相比, 有了显著提升。首先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消失了, 一提到每周的绘本周记, 都是笑嘻嘻的, 周一上交的作品常常令教师惊喜。其次, 孩子们对这种“绘”“话”形式十分喜爱, 看着自己的一幅幅精美绘图, 读者亲手书写的一串串文字, 十六次的累积成了小小的“著作”, 每每翻阅都是成果的展示。第三, 在写话中提升了识字量, 巩固了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写话中我们提倡学过的汉字不用拼音, 简单的汉字尝试自学的原则, 因此许多孩子在练笔中把能够全文字表述当做一种荣耀, 大大增强了汉字的识字量与阅读兴趣。此外, 课内的大量汉字在写话练笔中反复运用, 许多同音字、形近字在课堂练习上的错误率也大大下降。

二、方法指引, 让汩汩清泉流出

在刚开始教学低年级孩子的习作时, 老师写话方法的指引尤为重要。我们一年级每周有八节语文课, 组内老师商定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作为学生写话练笔的指导课, 先导而后写, 明确写话要求, 理清写话思路, 打开创作之门, 这是教师课堂上要做的事情。写话起步要低, 要顾及能力最差的孩子可以跳一跳摘到桃子。因此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刚开始就对孩子们说, 写话重在真, 而不在长, 写成文章是中年级时的要求, 我们可以慢慢来, 一两句话把事情、景物、感受说清楚就可以了。实在写不出, 在你的画儿旁边写词语也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就是写文章应该是心灵的自然表露。因此, 我们对孩子的写话要求是坚持“三真”, 即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只要真实、健康, 孩子的文字一定会受到老师的称赞, 获得班内传阅、发表的机会。

说真话, 是文学创作的生命, 一切虚假的积极比真实的消极更令人恐惧。一个孩子在绘本周记中写道:妈妈, 我想对你说, 请你少买些衣服吧。这就是童眼看成人的真实写照。比起“妈妈, 我想对你说, 我长大后会报答你的”要真实可贵得多。还有一个学生在《我的爸爸》中写道:我的爸爸爱抽烟, 牙齿上有许多斑点。我最讨厌他来亲我, 一股香味, 难闻死了。这样具体真实的感受是老师们最欣赏的, 也是大力推广的典范。

三、发表激励, 令浪推浪涌沸腾

作文是拿起笔来说话, 要凸显对话的本质, 就必须发表出来。文字只有发表出来, 才能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人, 也只有在这样的对话中才能得到文字的滋养和浸润。纸黑白字的作品是“死”的, 只有当作品和读者见面, 读者给作品注入了生机, 同时也给作者注入了生机。传统作文教学中“发表”学生的习作, 大致有这几种做法:1.班上朗读;2.上黑板报;3.贴“学习园地”;4.同学传阅。在交际的力度或深度上, 往往只能暂时鼓励作者本人, 很难由此影响、波及班上的其他学生, 出不了“最大成效”。科技发展到今天, 办班级作文小报成为现实, 于是我们学习了管建刚老师作文周报的形式, 在班级内办起了《半月刊》。把孩子们的优秀绘本周记发表在半月刊上, 让孩子们进行多元对话, 班上的每个孩子都是小作者的读者, 每个孩子背后的每个家庭也都是小作者的读者。“发表”刺激着孩子们的写作, “对话”也会刺激孩子们的写作。

每周一当孩子们将绘本周记上交时, 我就会选用15份左右的优秀习作下发“用稿通知单”, 请他们回家修改, 修改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7.大自然的倾诉优秀作文 篇七

痛苦哇!悲哀啊!无奈啊!听,这是大自然的倾诉。为什么呢?因为它正经历着一段不幸的遭遇。它的遭遇说不完、道不尽,而我在倾听。啊,原来这是一段多么悲惨的遭遇。

溪流妹妹说:“我本来是一条多么开朗、多么可爱的小溪流。我总爱穿着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一边唱歌。一边奔跑。抬头可以看见鸟儿高高地飞翔,低头可以看见鱼儿快乐地游泳。可是这几年,人们总是往我身上扔脏东西,使我变得又脏又臭,鸟儿和鱼儿都不来和我玩了。从此,我变得沉默。”

熊猫弟弟说:“我本来是一只多么幸福、多么快乐的小熊猫。我和我的爸爸妈妈、朋友伙伴一起生活在大森林里。饿了,满山的新鲜竹子吃个饱;渴了,清清的溪水任我们喝个够;寂寞了,到处都有朋友来和我做伴、陪我玩。但是现在,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寂寞、痛苦是什么滋味。从此,我变得沉默”

空气姐姐说:“我本来是一片多么纯洁、多么美丽的空气,清新、透明。我每天在树林中、在田野上、在房间里穿行。我总会为大家带去新鲜的空气,带去美好的心情。但是,我这样勤勤恳恳地工作,换来的却是一身抹不掉的灰尘,我渐渐混浊不堪。从此,我变得沉默。”

大树哥哥说:“我本来是一棵多么高大、多么强壮的`大树。茂密的树林是我的家乡。我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碧绿的树叶能为人们遮阳、制造氧气,香甜的果子能供人们解渴……可不知为什么,我的家乡沦陷了,被那一望无际的荒漠所占领,我无家可归。从此,我变得沉默。”

啊,我懂了,我全都懂了!为什么向来可爱的溪流变得又脏又臭,为什么向来幸福的熊猫变得痛苦无助,为什么向来纯洁的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为什么向来高大的树木变得无家可归,造成这一悲剧的幕后主使者正是我们绝情的人类。

8.美丽大自然的优秀作文 篇八

我和几个小伙伴顺着这条小水沟边玩边走,看见在清澈的水流中间,有几条快活的小鱼儿顺水而上,游来摆去,十分悠闲,煞是有趣。几个小伙伴纷纷拥上去,叫董震的小朋友分明是想捉几条带回去,他指挥着其他几个小伙伴堵住了小沟的两头,他自己很快就抓住了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看到这里,我立刻想起去年发生的类似的事,连忙出言制止:“喂,董震,你还记得去年我们在这里抓鱼的事吗?我们也抓了好多可爱的小鱼,可是回家没养几天,小鱼儿就全死了,你还挺伤心了一段时间呢。小鱼儿这么可爱,我们如果把它们抓回去,不等于害了它们,放了它们吧!”还好,听了我的话,他们就把小鱼给放了。于是,我们继续玩耍。在小沟的上头,我们捡到了许多好看的石头,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圆的、方的、长的、短的、像各种玩具的、像各种动物的、黄的、白的、黑的、花的、真是应有尽有。

捡到这么多可爱的宝贝,环顾四周美丽的景色,再低头看看快乐的小鱼,我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流连忘返了。

9.自然的作文优秀 篇九

( 一) 知识与技能方面

通过现场观察与采风,培养孩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孩子的艺术创作能力,包括再现展示、创作与表现技能。

(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陶冶精神情操,进一步增强孩子对绘画创作的热爱,学会发现身边的“美”,提高自主创作能力。

二、参与人员

1. 儿童主要以校外美术培训的学员为主,年龄在 9 ~ 13 岁之间。

2. 教师3人含活动策划、美术专业教师及生活道德教师。

三、活动的设计与准备

( 一) 活动创意的由来

“美”源于自然,美术创作更要来源于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而当今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升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越来越少。中心利用自身的校外教育平台,为孩子们创造实践教育活动,让孩子们真正走出课堂,亲身体验与参与,用艺术的眼睛观察自然。

( 二) 儿童的招募、动员方式

广泛宣传动员,发放了活动简介,并通过中心网站、宣传海报、教师对家长的活动介绍及参加过写生活动的学员的现身说法,确保该项活动的为大众周知。提供预约报名,确定参加学员的大体年龄和人数等基本信息,并提出相关要求。

( 三) 活动场所、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工具的思考与准备

活动场所定在与我们“美丽的泉城”有很大差异的、江南三大名湖之一的西湖,与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和“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的西递。教学内容和方法主要采用自然生态环境西湖与徽派代表建筑宏村和西递两个古老自然村落进行深入采风,融入环境,进行人文道德教育与实践写生。

( 四) 评价方法

教师点评、作品评比、作品展示、活动心得与家长反馈。

( 五) 社会支持和宣传

活动得到了展览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机构的支持,并在齐鲁网、中心网站及作品展览区进行了活动新闻报道与生态写生作品展,获得了学员、家长、社会及同行的高度认可。

四、活动步骤记录

( 一) 活动步骤

1. 考察与方案策划。每年上半年进行活动方案策划、考察自然生态环境基地并协调沟通活动细节,进行我的自然生活主题性教育实践写生活动策划。

2. 开展教研与设计备课: 组织参加活动的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合理安排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体现我的自然生活———自然生态采风实践写生与道德教育。

3. 宣传动员与学员发动。首先,摸清学员的基本情况,各班的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其次,要求教师对符合条件的班级进行动员,并通过中心网站、宣传海报及参加过实践生态写生经验的学员代表进行宣传,广泛动员,发放活动简介等方式进行发动。

4. 方案实施与时间安排:

( 二) 效果

1. 此次活动将自然教学活动融入课程,自然教育成为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注重自然教育活动与常规性教学的不同之处,重视儿童参与,引导儿童体验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 通过观察和感受当地文化,增强对环境的关注,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 集体生活也锻炼了孩子与人合作和相处的能力。

此次活动得到了家长及学员们的高度认可,短短几天就让家长感到孩子在生活、学习、团队协作、道德、环境保护及绘画创造上的进步。家长们表示,这样的活动使孩子们得到了锻炼,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 三) 问题与建议

孩子们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需要得到提高。活动前两天有个别孩子明显表现出自理能力差,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纪律性,随意请强,甚至有的孩子“想家”闹起了“脾气”。最终,经过团队共同的努力顺利完成了活动,更是让孩子在自然生活中由不适应变为喜爱。

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应多为孩子们创建类似的实践活动平台。更应当将自然学校活动融入课程,把自然教育作为教学的必要组成,打造自然学校基地。注重自然学校活动与常规性教学的不同之处,突出儿童参与的理念,引导儿童体验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活动评价和反思

1. 孩子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自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校外及家庭教育中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提升。

以前学员及家长即使知道有这样的活动,也会认为与学习无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近年来我们开展的“我的自然生活”系列实践活动,更多的儿童和家长参加到自然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员亲自感受到人文自然环境,敢于、勇于表现,树立了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价值观。孩子及家长更愿意参加实践活动,孩子对自然生活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2. 教师策划组织活动以及在行动中思考的能力提高。教学与实践的相辅相成,课堂与活动的结合,活动中教师需要参与策划组织,并对活动本身的设计、目标、方法、步骤和效果等进行反思。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不仅只是教学的引导者,更是道德教育的示范者。

3. 项目活动的影响力扩大。孩子们的写生作品展受到了众多小朋友及家长的参观,并得到了同行及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还被以新闻的形式分别发布到了齐鲁网和中心网站。

10.大自然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十

虽然这些报道对各种不同的吃人植物的形态、习性和地点方面作了详细的描述,但十分遗憾的是,在所有的报道中,谁也没有拿出关于吃人植物的直接证据——照片或标本,也没有确切地指出它是哪一个科,或哪一个属的植物。为此,许多植物学家对吃人植物是否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怀疑。

追踪有关吃人植物的最早消息是来自于19世纪后半叶的一些探险家们,其中有一位名叫卡尔?李奇的德国人在探险归来后说:“我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亲眼见到过一种能够吃人的树木,当地居民把它奉为神树,曾经有一位土着妇女因为违反了部族的戒律,被驱赶着爬上神树,结果树上8片带有硬刺的叶子把她紧紧包裹起来,几天后,树叶重新打开时只剩下一堆白骨。”于是,世界上存在吃人植物的骇人传闻便四下传开了。

11.大自然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十一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讨论了大自然给人类的启发,同学们讨论的很精彩,我也感触颇深。首先,老师介绍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与大自然是互为依存的整体,大自然养育了人类,而我们人类也在不停地改造大自然,使得大自然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人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进程中,很好地借鉴了大自然,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启发。

老师列举了许多人们从大自然获得的启发,同学们也积极开始讨论起来。一位同学介绍了人们从水母身上得到的启发,发明了风暴探测仪;另一位同学介绍说,人们从蛇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一种机器,用来地震过后搜救被困人员;还有一位同学介绍说,北京鸟巢体育馆是人们利用真的鸟巢原理建成的,之所以鸟巢体育馆结构结实而不易倒塌,是因为鸟巢的特殊构造所决定的。看到同学们纷纷发言,我也不甘示弱,介绍了防毒面具的发明,是人们利用了猪的鼻子钻到土里,由土净化了空气的原理而受到启发而发明的。

这时,一个同学问,难道防毒面具里装的是土?我回答说,当然不是,里面装的是过滤性能好的活性炭。紧接着,又陆续有人发言,船是由鱼的原理发明;飞机在高空快速飞行而两边机翼仍然完好无损是从蜻蜓的翅膀上得到的启示;现在轮船航速较快是从鲸鱼身上得到的启示;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这么多的启示,这么多的发明,都是大自然,都是大自然给与人类的恩赐!正是因为有了大自然这个优秀的老师,正是因为人们善于发现和学习,才发明了如此多的东西,我们人类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幸福!

12.自然的作文优秀 篇十二

小说中的呼啸山庄处在山上, 条件相对恶劣, 常年经受狂风暴雨, 可以看作自然原始的象征。 画眉田庄处在山脚, 气候适宜, 加上主人的细心布置, 可以看作文明世界的象征。 前人对此研究颇多, 此处便不赘述。 表面上看来, 小说中的主人公希克厉、 卡瑟琳遭受了来自代表文明的画眉田庄的冲击, 伴随着主人公的离世, 画眉田庄也覆灭了, 好像是在表达复归自然。 但是, 小说结局颇为耐人寻味:一是牧童看到卡瑟琳与希克厉的灵魂在一起了, 但是他们生活在象征文明的画眉田庄, 而不是符合他们天性的呼啸山庄;二是卡茜 (卡瑟琳之女, 以下均称之为卡茜, 以区别于母亲卡瑟琳) 和哈里顿结合之后也生活在画眉田庄。 如果作者是想表达复归自然的主题, 为何不安排他们生活在呼啸山庄呢? 尤其是为何不安排摆脱了文明环境束缚的卡瑟琳与希克厉的灵魂生活在呼啸山庄呢?

笔者从卡瑟琳, 希克厉, 埃德加, 哈里顿, 卡茜, 小林敦等主要人物性格以及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展开分析。 在逐个地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为、命运进行分析的同时, 加以比较对照, 笔者发现了三组人物关系, 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1.希克厉与林敦

希克厉与林敦是小说中自然与文明属性最鲜明的两个人物。 希克厉接受了纯粹的自然影响, 林敦接受了纯粹的文明的影响。

希克厉在呼啸山庄长大, 是一个充满原始野性的人物。在他身上几乎是找不到文明的影子的。 他热爱自由, 不拘打扮, 尤其是他与亨德莱的对决更显野性。 起初他也向往文明, 如趴在画眉田庄窗口往里面望, 在奈莉的鼓励下把自己打扮干净, 但是他克服自卑鼓起勇气却一再受到文明社会的排斥。 他与卡瑟琳一起去画眉田庄, 田庄的主人热情款待了卡瑟琳, 而将孤儿希克厉拒之门外。 又由于遭到林敦等人的鄙夷嘲弄, 他与文明才彻底决裂了。 他有着强烈的爱恨, 他只爱卡瑟琳, 恨其他人。 这才有了他后来对呼啸山庄, 尤其是对画眉田庄的复仇。 最终他大仇得报, 却失去所爱, 孤独地死去。 在自然环境中长大的, 充斥着原始野性的希克厉的悲剧告诉我们, 过于放任原始天性会导致悲剧。 这就表明, 作者并不赞同保留完整的自然的原始野性。

与希克厉完全相反, 林敦是一个只具有文明属性的人。他在象征着文明的画眉田庄长大, 仪表堂堂, 但是他的个性偏于温和, 身体也不好。 他既不叛逆, 也不勇敢, 他对他所受的教育颇为认同。 作为丈夫, 他爱并且尊重自己的妻子。 作为哥哥, 他疼爱关心自己的妹妹, 但是当伊莎蓓拉与希克厉私奔后, 深受教化影响的他难以忍受妹妹的行为, 与之断绝关系。 作为父亲, 他是慈爱的, 他悉心教导卡茜。 文明的教化让他成为一个合乎规范的丈夫、哥哥、父亲, 但是面对希克厉的复仇, 他却不能保护他们, 这就显出他的软弱。 在文明环境中成长的林敦的悲剧, 说明了割除了原始自然天性的文明是脆弱的, 不健全的。

单一的自然野性会产生极端与暴力, 单一的文明又脆弱得不堪一击。 由此可见, 作者对于单一的自然和单一的文明都没有偏袒。

2.卡瑟琳与哈里顿

小说中有两个人物在代表着自然的呼啸山庄长大, 而后接受到来自代表文明的画眉田庄的影响, 他们就是卡瑟琳和哈里顿。 卡瑟琳和哈里顿都生长在呼啸山庄, 他们性格中属于自然的东西都比较多, 热爱自由, 情感热烈。 他们都憧憬着文明世界, 各自有着不同结局。

卡瑟琳自幼生活在呼啸山庄, 她的天性热爱自由, 不受拘束。 十二、三岁时, 她进入画眉田庄, 第一次接触到文明世界, 而后一生都渴望得到文明世界的认同。 老林敦夫妇对待她体贴周到, 对待希克厉粗暴, 使她意识到自己与希克厉的不同。 亨德莱与法兰茜丝的有意引导, 使得她开始注重自己的美貌、衣着。 显然画眉田庄精致温柔的环境, 以及人们的赞美, 都对她产生了影响。 她再不愿意把衣服弄脏, 会为了保持干净而与希克厉保持距离, 甚至会觉得与希克厉在一起会丢脸。 她向往画眉田庄, 常常去画眉田庄拜访, 并且与林敦交往密切。 她隐瞒甚至违背自己的天性, 去获得文明世界的人们的认同与赞美。 她希望自己也成为文明中的一部分, 一心要嫁给林敦, 尽管她对他的爱不过像一片树叶一样。

哈里顿也是自幼生长在呼啸山庄, 除了呼啸山庄的自然环境在塑造他的性格时的影响外, 希克厉对他的有意识的引导———拒绝文明———也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在哈里顿的身上, 原始野性表现得更加鲜明, 。他无父无母, 外表邋遢, 希克厉又教他野蛮凶狠才讨人喜欢, 于是他成了一个浑浑噩噩、满口脏话、粗暴无力的人, 可他毕竟本性善良。 当爱情降临后, 他也尝试接触文明———主动学习, 看书。 起初他的积极性被小林顿的嘲笑打击, 于是他暴躁地烧掉了书。 后来在卡茜的帮助下, 才真正走向文明, 并且收获了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

同样是在自然环境长大的两个人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 细心比较就会发现, 两个人接受文明的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 卡茜接触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文明, 而是浮于社会表层的金钱、身份、地位等。 在试图进入文明社会时, 她把自己的天性隐藏, 甚至压抑起来, 这种内在心灵与外在行为的矛盾给她带来极大痛苦, 甚至导致了后来的悲剧。 哈里顿则不同, 他并不是从衣着、身份等方面来接受文明的。 通过卡茜, 他学习读书识字, 接受知识, 他才是真正学习到了文明的内核。 真正的文明不是身份、金钱、地位, 而是精神的富足。 并且, 在哈里顿接受文明教化时, 并没有隐藏或抛弃自己的天性, 他就是展示真实的自己。 文明教化更多是起到去愚昧的作用。

这两个人物分别代表了生长在自然社会, 富有原始天性的人, 在接触文明社会时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并且这两种不同的方式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结局。 作者正是由这两个人物探索自然接受文明影响时的不同方式与结局, 揭露了什么是真正的文明, 以及自然接受文明的教化而不导致自然本身覆灭的可能性。

3.小林敦与卡茜

小林敦在呼啸山庄外成长, 十二岁进入呼啸山庄后, 希克厉为了复仇的计谋, 也安排了他的教育。 卡茜从小生活在画眉田庄, 接受父亲为她安排的文明教育, 一次偶然进入呼啸山庄。 小林敦和卡茜都可以被视为被放入自然社会的具有文明属性的人。 从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命运可以看到小说在探索文明如何接触自然方面的尝试。

小林敦在文明世界长大, 他的身体不好, 对饮食极为挑剔, 不适应呼啸山庄粗犷凌冽的环境。 他的性格怯懦, 对父亲希克厉极为畏惧。 在呼啸山庄生活的几年里, 他的性格并没有受到自然原始野性的影响, 反而变得越发怯懦, 极度自私。 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安危而出卖卡茜。 最终, 他因身体越发孱弱而去世。 小林敦的早逝说明了不加改造的脆弱的文明是无法在自然中生存下来的。

作为小林敦的参照, 卡茜的经历截然不同。 她在画眉田庄长大, 文明教化已经内化为她性格中的一部分了。 她很了解自己在身份上的优越。 第一次见到哈里顿时她是有好感的, 一旦得知哈里顿的身份后, 她便立刻瞧不起他了。 由于父亲对他的宠爱与宽松的管教, 她保留着热爱自由的天性。在被希克厉设计与小林敦结婚留在呼啸山庄后, 她敢于反抗, 而不是像小林敦一样懦弱。 当她意识到自己的爱情后, 也敢于挑战希克厉。 最终, 她收获了幸福。

由此可见, 具有文明属性的人在自然中生存是可能的, 但是要勇于摒弃对自然原始天性的偏见, 并且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

从以上三组对照, 我们对何为自然, 何为文明, 以及它们各自的属性都有了一定认识, 对文明与自然互相接触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式也有所了解。 除了从相似或相反人物的性格、命运的对照进行分析, 笔者还发现了小说中融合自然与文明的三次直观的尝试。

1.卡瑟琳与林敦

小说中自然与文明的第一次尝试是卡瑟琳与林敦的结合。 卡瑟琳向往文明, 她为了和林敦结婚, 不惜掩盖了自己的天性。 尽管她在画眉田庄久久凝视呼啸山庄, 她向往自由, 但她最终还是自愿地束缚自我。 林敦性格温和, 甚至有些怯懦。 夫妻之间表面上是卡瑟琳强势, 林敦对她百依百顺。 实质上, 卡瑟琳却下意识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 而让于林敦, 以符合她的身份。 在这里, 自然放弃了自己的天性, 几乎完全屈从文明。 于是就形成了内在与外在的剧烈冲突。 他们不幸福的婚姻关系正说明了这种融合方式的破裂。

2.希克厉与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倾慕希克厉, 希克厉为了复仇就诱拐了她, 二人私奔了。 伊莎贝拉希望通过依从于希克厉来化解恨与获得爱。 很快就证明她错了。 伊莎贝拉并没有得到她渴望的生活, 他遭受丈夫的虐待, 而且失去了兄长的爱与支持。最终, 伊莎贝拉又逃到文明社会里来了, 并且生下病弱的儿子。 第二次尝试无疑也是失败的。 , 这次文明顺从于自然, 而由于文明本身较脆弱, 又缺乏反抗能力, 也就只能以悲剧告终。

3.哈里顿与卡茜

第三次尝试是哈里顿与卡茜的结合。 卡茜由于文明教化的影响, 便因哈里顿低下的身份和粗俗的举止而对他产生偏见, 甚至嘲笑哈里顿渴望习得知识的愿望, 导致哈里顿放弃。 这似乎是希克厉被文明拒绝的重演了。 小说在这里有转折。 当卡茜被希克厉囚禁在呼啸山庄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 她透过哈里顿粗俗的举止看到他善良的内在, 便渐渐放下了自己的偏见, 真诚地向哈里顿道歉, 并且教哈里顿识字读书。 而哈里顿本身也心地善良 (始终保持了善良) , 他克制了他暴躁的脾气, 原谅了卡茜。 二人这次最终走到一起。在这次尝试中, 文明抛弃了对自然的偏见, 也敢于反抗, 同时也承担起教化的责任。 正如卡茜发现了哈里顿自然天性中的美好品质, 教他读书写字一样。 自然则摈弃了自身暴躁易怒的特质, 勇于向文明靠近。 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 实现了自然与文明的和谐。

以上三次尝试可以看出无论自然还是文明, 单方面的示弱, 甚至摒弃自身都是不当的。 只有在保持自身优势, 去除自身缺陷的基础上, 二者才能实现融合。

现在, 对于本文开始的问题也就可以作出解答了。 小说最后让他们二人以及希克厉与卡瑟琳一起生活在画眉山庄其实就可以看作一种暗示———自然最终还是要向文明过渡的。 首先作者对单一的文明和单一的自然都不是全然肯定的, 因为无论是单一的文明还是单一的自然都存在缺陷, 而且文明并不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这些身份等级, 也不是物质、金钱的代言, 真正的文明是知识精神的崇高。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几乎不可能出现倒退的可能性。 作者身处在一个工业革命、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 自然社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在此过程中, 出现种种困惑是必然的。 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及情节发展可以看出, 因为文明过于脆弱而难于抵抗侵袭, 而自然有时又过于狂野而不理智, 所以无论是自然迁就文明, 还是文明迁就自然, 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既然自然注定要走向文明, 那么只有双方互相配合———由文明对自然施以恰当的教化, 而自然要帮助文明解放部分的天性, 才能实现顺当的过渡。 在此过程中, 二者都不必摒弃自身, 而应实现有保留的进化。

此外, 有人依据艾米莉一生几乎生活在荒原而认为她倾向于自然, 笔者并不十分赞同。 诚然, 在霍沃斯的生活形成了她的荒原特质。 但是从心理上看, 一个因身体不适应外界而只能生活在荒原的人真的不向往外面的世界吗? 鄙陋之见, 仅供参考。

摘要:从小说《呼啸山庄》中可以看出自然与文明二者的对比, 在自然与文明二者中, 小说并不是倾向于返回自然, 而是在探讨从自然向文明过渡的时候应该到达怎样的文明和怎样到达文明的问题。

关键词:自然,文明

参考文献

[1]艾米莉·勃朗特.方平译.呼啸山庄.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11 (第1版) .

[2]高万隆, 孙靖, 刘富丽, 赵学峰.艾米莉·勃朗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12, 第1版.

13.大自然的神奇优秀作文 篇十三

金秋时节,当然少不了我们喜爱的秋游!

这次我们的目的地,就是充满生机的自然博物馆。我们坐上大巴车,直达自然博物馆,开始了我们的自然之旅。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鲸鱼的大骨架,边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一边听着讲解员讲述着动物们的特点,一边好奇地看着,几乎每个同学的眼里,都闪烁着探寻知识的光芒。游览完一楼,我们乘着电梯上了二楼。这里是地球和宇宙的世界。听着导游姐姐讲了一些关于地球的简介,我有些走神。突然一个巨大的火球出现在我眼前,使我大吃一惊。我立刻竖起耳朵,听导游姐姐讲关于宇宙和太阳系的由来:宇宙是在大约137亿年前形成的,太阳系是在距今约46亿年前,由于宇宙加速膨胀而形成的,这不由地使我对天地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楼是恐龙的乐园,只见一边栖土上一只庞大的机械龙,把头转来转去,吓得有些胆小的同学大叫救命。我们继续向前走,导游姐姐的话又让我得到了新的知识:原来翼龙并不是恐龙,它只是一种很奇特的爬行动物,虽然它号称“”翼龙,但并不是龙哦。

这次的自然博物馆之旅让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也让我对神奇的大自然充满了探索的向往,有机会我还要再去好好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

14.大自然的音乐作文「优秀篇」 篇十四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传来—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的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街上的行人争先恐后地去屋檐下面躲雨,有伞的人纷纷打起伞,往家里赶。沙啦啦,沙啦啦……

雨声中,街上的每一块地砖、每一片树叶、每一把雨伞,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像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听!“啪,啪,啪”,那是雨拍打在玻璃窗户上的歌声。“沙啦啦,沙啦啦”,这是雨与树木的一部二重唱。真是一曲曲美妙的、动听的歌谣啊!“轰隆隆”雷,姗姗来迟。我仿佛听见旷野用木槌敲打巨鼓的声音,却有一点不同,雷的怒吼粗犷而豪迈。它似乎很杂乱无章,但你只要用心去聆听,便会发现这是最和谐的节奏。“滴—答—滴—答”雨,渐渐停了,街上也恢复了平静,街上的行人已经所剩无几。回想起那优美的声音,美妙的旋律,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这是只有在神奇的大自然里才能听到的。

大自然是一首曲子,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物都是一个音符,每一个音符所发出的声音都是这首曲子中的音节。它的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表达了它们不同的思想和心情。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大自然美妙的音乐使我们心旷神怡,忘记烦恼,忘记痛苦,忘记过去种种的不愉快!

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你就会感到亲切随和,娓娓道来。

鸟的叫声清脆动听,如果你用心去听,就会发现原来鸟的叫声不单单表示它与其它鸟的对话。当你在一片广阔的草原上,有一群鸟在碧蓝的天空中鸣叫,那它们一定是在歌唱。优美动听的乐曲顿时使人心旷神怡。当你走进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有一群鸟在碧绿的树枝上鸣叫,那它们一定是在欢迎你的到来。当你看到痛苦是,望向窗外,有一群鸟在你的窗前鸣叫,那它们一定是在安慰、鼓励你,那鼓励的话语是你顿时信心加倍。鸟无处不在,在诗句中,歌曲中,画中你都可以找到鸟的身影。

懂得听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样才能在“听”的过程中寻找到快乐,寻找到知识,寻找到朋友。声音充实你的生活,带给你无限的乐趣。

而不懂得听的人,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无动于衷,这也正意味这人的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已经没有了知觉,如同木头人一般的“视而不见”。

15.自然的作文优秀 篇十五

从经济学角度看,自然资源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环境,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折损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因此资源、环境与经济问题的相关性要求人们只有把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推出以来,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在资源科学领域,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力的研究使得人类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日益觉醒,其价值趋向已经逐步扩展为人与自然的生态秩序,并由代内公平向代际公平迈进,由发展经济的绝对自由向相对自由推移,对个人价值的承认向对其他生命物种、种群价值的承认拓展。然而在将可持续发展从理念逐步推向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定量评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定量评估离不开核算信息支持系统,而会计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重要的资料来源。但就目前所形成的资源类学科中,“较多均是从自然科学及宏观管理层次的角度所进行的侧重于环境与生态方面的定性性政策的研究,较少从管理学角度进行微观管理层次的定量性方法研究。”尽管在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所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21世纪议程》中,已经提出了“建立综合的环境经济会计制度,将自然资源核算制度纳入会计体制”的规划,但事实上,近几年探讨较多的绿色核算体系,也主要着眼于宏观上资源总量在变量上的国民经济核算,很少从微观经济角度关注某个企业在经营环节上如何核算自然资源成本、效益以及价值披露等方面的问题。按照现代会计理论的观点,“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过程的反映,甚至直接通过会计信息的反馈控制,可以不断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会计核算,以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并且进行公正的报告,是会计的首要职能。随着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资源与环境信息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企业的资源与环境影响逐渐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无论是从对外提供信息的角度还是从加强内部管理的角度,如何对自然资源存量和增量的价值变化、开发、利用效益进行正确的核算和考核,以有助于资源循环的顺利运行,并建立完备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微观基础,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二、对自然资源会计构架现实取向的分析

自然资源会计既属于资源环境科学理论与会计科学理论相互融合的一种交叉性科学,也属于基础性会计理论问题的一种开创性探索,因此,在使用自然资源密集的企业中选取大型或有代表性的企业试点自然资源会计,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推广,形成自然资源会计的一般模式,最终建立可持续管理自然资源的微观信息支持系统,应是我国自然资源会计的现实选择。

1. 关于自然资源会计的理论支持。

尽管阎达五、谷树忠、许家林等也分别就建立资源会计的构想、资源会计概念、资源会计理论框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但国内外会计领域在自然资源核算上明显存在基础理论落后于运用的问题。自然资源会计应包括自然资源成本会计和自然资源管理会计两个方面。它们的建立首先要运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会计学和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对资源会计基本假设、资源性资产产权、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耗费、资源成本、资源价值、资源价格、资源收益、资源会计信息、资源会计核算体系的结构等主要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公认会计原则,以确保使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并尽可能为社会提供有关企业自然资源的有关信息。比如,企业及企业的经营者在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负有“受托责任”,它具有双重性质,即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受托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受托责任, 为此,在自然资源会计基本假设中,应增设“受托责任”假设。

2.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的确认。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只有既稀缺同时又具有明确所有者的自然资源才能转化和确认为自然资源资产。而根据会计学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确认为企业的自然资源资产应具备如下条件:(1)资源的稀缺性和产权主体的明晰性,这是经济资源的社会属性;(2)存在的现实性,即自然资源是现实存在的,而且是已经发生经济活动的结果;(3)未来效用的可能性,即自然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通过对它的运用可能在未来获得经济利益;(4)计量的可靠性,即会计资料没有重大的差错和偏向,能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自然资源情况而能供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决策的依据;(5)范围的地域性,即只对本会计主体内的资源性资产进行核算。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使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环境因素的参与,所以,企业花费在环境上的投资,如环境保护支出,包括三废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美化社会环境的各项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增加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如果企业在自然资源资产上投入了研究与开发费用,也应予以资本化,而不能仅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随着自然资源资产的重新确认,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也必须重新界定。

3.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计量。

对不可再生资源资产,常用的价值衡量方法有三种:底价法、收益现值法和市价法。底价法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资料容易收集,尤其在缺乏完善资源资产市场情况下,更显其优越性,但它没有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只考虑投入而未考虑自然资源的产出。收益现值法体现了资源性资产的特点,考虑了资源的状况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容易被接受,但一些数据需要预测,主观性强。市价法考虑了供求关系和资源状况,比较客观公正,但比较难于找到相似的资源,且容易受到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可再生资源资产,常通过收获收益现值法、种植轮作最优法和成本法来估计。但无论是可再生自然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其价值应既包含有形的资源资产价值又包含无形的生态价值。而生态价值的鉴别、量化和货币计量比较困难。本文认为,可以采用沈振宇、王秀芹等人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下的自然资源价值计量模型:

其中,V为某处自然资源的总价值;Vi是每年投入到该处自然资源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m为从开始投资到确定自然资源价值时的时间间隔,一般以年为单位;Vj是该处自然资源每年取得的总收益(包括级差收益和绝对收益);n为该出自然资源从确定价值时开始预计可使用年限,其确定要根据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耗竭速度或可再生资源开发的最优时间来确定;r为贴现率。

4.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的折补。

自然资源的折补不同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表)。在自然资源的折补应是有形的资源资产价值和无形的生态价值折补之和。

对于有形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折补比较简单,可以仿照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来进行。比如用直线法、加速折旧法。但对于无形的资源资产生态价值折补则较难确定,要根据不同自然资源资产采用不同的方法。

5.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的记录。

自然资源价值确认以后,主要有五种入账方式:依法认定的自然资源资产,按照评估价值入账;有人工投入形成的自然资源资产,按照各年投入的、按生产成本逐年结转累计形成的成本入账;由于产权变动所取得的自然资源资产,按实际购入或评估的价格入账;已入账的自然资源资产,如有后期投入,应按实际成本入账;自然资源资产消耗、转让、非常损失及其他损失,应按实际数额或平均成本数额削减自然资源资产存量。在账户设置上,自然资源资产经营企业可以设置“自然资源资产”一级科目,并按照资源类型开设明细账;同时,在“实收资本”一级科目下,对应增加“自然资源资本”二级科目。自然资源资本同企业的其他资本一样,要参与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

此外,增设“自然资源资产折补”账户用来核算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转移;增设“自然资源资产成本”账户用来核算自然资源的资本性支出;增设“自然资源资产费用”账户用来核算自然资源资产的收益性支出及应与本期收益相配比而摊销的资本性支出等等。

6.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的报告。

在自然资源成本会计中,自然资源资产的报告仍然应体现在三大报表中,但应单独列示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资本、自然资源成本等项目,使财务报表能真实反映出企业使用的资源状况。另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可揭示由于使用自然资源而采取的环保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内容。而在自然资源管理会计中,自然资源资产的报告不必拘泥于传统会计的货币价值形式,可以通过货币和非货币指标的结合并配合企业有关环境状况的报告书,实现对企业运用自然资源资产的全面反映和环保义务履行的监督。

7. 关于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的衔接。

会计核算资料简单的加总不能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需的全部资料,因此,应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二层次表式的基础上,再设计一套第三层次的基层单位核算表式,以达到微观核算和中观核算同宏观核算的紧密衔接,从而使会计核算资料科学地转换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资料,同时实现会计、统计、业务核算的相互衔接和统一。

具体来说,可以在基层单位设计以下四个基本核算账户:(1)增加值账户,该账户围绕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反映增加值的形成与初次分配,以核算生产成果;(2)收入支出账户,该账户同增加值账户联结,反映基层单位增加值的内部与外部再分配状况,该账户通过“增加值”指标与增加值账户联系起来,通过“储蓄”指标与资金筹集账户衔接;(3)资金筹集账户,该账户以收入支出账户为基础核算储蓄的使用去向,反映储蓄与投资的关系;(4)资产负债账户,该账户是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类要求,对现行会计核算的资产负债表进行重新组合来编制,反映基层单位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的规模。

摘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但目前大部分的探讨主要侧重于宏观管理和自然科学层次。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构建自然资源会计体系, 以期为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有效的信息系统支持。

关键词:微观信息支持系统,自然资源会计

参考文献

[1]王荣:自然资源会计探索[J].事业财会, 1997 (2) 19~21

上一篇:报社材料下一篇:十大经典风险管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