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必背考点

2024-10-20

中考历史必背考点(精选7篇)

1.中考历史必背考点 篇一

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有效沟通:前提是彼此了解,关键是尊重理解,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结果是求同存异。

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道德和法律,是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

竞争中应体现双赢的原则;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

换位思考的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换位思考的要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考点梳理]

2.中考数词考点揭秘 篇二

一、 对基数词的考查

【考点说明】 1. 1~12的基数词是独立的单词;13~19的基数词以

-teen结尾;20~90的八个整十的数字均以-ty结尾;表示大于20的整十位以外的两位数时,十位数与个位数之间要加连字符号“-”;101~999要在百位与十位之间加上and; 若是四位或四位以上的数则要从后面往前数,每三位作为一段,用逗号分开,所用的数词依次为thousand, million, billion(由于英语中没有“万”这个词,所以用“几十个千”表示“几万”,“几百个千”表示“几十万”。);读三位数及以上的数字时,在十位数和百位数之间加and, 当十位数缺位,在百位数和个位数之间加and。 例如:6,456,783 读作 six million, four hundred and fifty-six thousand, seven hundred and eighty-three。

2. 基数词表示编号或顺序时,应放在名词之后,且不和定冠词连用。例如: Room 308(308房间), Grade 8(八年级), Page 93(93页)。

特别提示:“单数名词 + 基数词”可以转换为“the + 序数词 + 单数名词”,此时,名词的第一个字母不大写。例如: Lesson Ten = the tenth lesson(第十课), Class Four = the fourth class(四班)。

3. 基数词与名词可以构成复合形容词,中间要用连字符“-”,且名词只能用单数形式。例如:

We will have a one-month winter holiday after the exam. 考试之后我们将放一个月的寒假。

The little girl wrote a four-hundred-word letter to her mother. 小女孩给她妈妈写了一封400字的信。

4. other, more置于数词之后, another置于数词之前,都表示“还、再”之意。例如:

I have to write two more letters today. 今天我得再写两封信。

5. “基数词 + 名词单数或复数 + and + a half”和“基数词 + and + a half + 名词复数”,都表示“……个半”。例如: one apple and a half = one and a half apples一个半苹果, three days and a half = three and a half days三天半时间。

【考题精选】

1. (2010,聊城市) —Which class won the match in the end?

—I'm not quite sure. Perhaps____did.

A. Class Third B. Third Class

C. Class Three D. Three Class

2. (2010,黄冈市) —Good news. We will have a____holiday.

—I've heard of it. But it's coming in .

A. three days; three days' timeB. three days; three days'

C. three-day; three days D. three days; three-day time

3. (2006,烟台市) —Do you have enough students to carry the boxes?

—No, I think we need .

A. another B. two others

C. more two D. two more

4. (2007,济南市) The road is over____metres long.

A. six hundred and fifty-two B. six hundreds and fifty-two

C. six hundred, fifty-two D. six hundred, fifty and two

5. (2006,山西省) It took me____to finish my homework.

A. a half and two hour B. two hour and a half

C. two and a half hour D. two and a half hours

二、 对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billion等词后加-s用法的考查

【考点说明】 当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billion与基数词连用,表示具体的“几百、几千、几百万、几十亿”时,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billion要用单数形式,其后也不带of短语;当hundred, thousand, million用复数形式修饰名词时,其后要用“of + 复数名词”短语,表示“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以百万计”等意思。例如:

There are millions of stars in the sky. 天空中有无数的星星。

Thousands of trees are cut down in the forest every year. 在森林中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树被砍倒。

特别提示: “hundreds of/thousands of/millions of + 复数名词”的前面不能加具体的数词,但可加several或many等表示不定数目的词。例如:

Several hundreds of American soldiers died in the Iraq war. 好几百个美国士兵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了。

【考题精选】

6. (2010,莱芜市) There are____people in the supermarket. It's so crowded.

A. hundred B. hundreds

C. hundred of D. hundreds of

7. (2010,定西市)____girls took part in the Happy Girl Competition but only few of them succeeded.

A. Million of B. Many million of

C. One million of D. Millions of

8. (2010,天津市) Because of Project Hope,____children have better lives.

A. thousand B. thousands

C. thousand of D. thousands of

三、 对序数词的考查

【考点说明】 基数词变为序数词的规则一般是在基数词后加-th。 但是,第一(first), 第二(second), 第三(third), 第五(fifth), 第八(eighth), 第九(ninth), 第十二(twelfth)拼写特殊;以-ty结尾的基数词变为序数词时,要先变y为i, 再加词尾-th; 20以上的个位数不为0的基数词变为序数词时,只需变基数词的个位数为序数词,其十位、百位、千位等数字仍用基数词表示。如: one hundredth第一百, one hundred and twenty-seventh第一百二十七。

August is the eighth month of the year. 八月是一年中的第八个月。

I think the twentieth lesson (= Lesson Twenty) is the most difficult in Book II. 我认为第二十课是第二册中最难的。

特别提示:序数词常和定冠词the或其他限定词(如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等)连用,但若其前为不定冠词时,表示“又一、再一”的意思。例如:

Tomorrow is my father's seventy-third birthday. 明天是我父亲73岁生日。

I've tried twice, but I'll try a third time. 我已经试过两次了,我还将要再试一次。

【考题精选】

9. (2010,咸宁市) The____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began____the morning of May 25, 2010____Moscow, Russia.

A. Fifty; in; in B. Fiftieth; on; in

C. Fiftieth; in; on D. Fifty; on; in

10. (2010,眉山市) —Do you know the boy____is sitting next to Peter?

—Yes. He is Peter's friend. They are celebrating his____birthday.

A. who; ninth B. that; nineth

C. ×; nineth D. which; ninth

11. (2007,天津市) Both of the two rulers are broken. I want to buy a____one.

A. three B. third C. fourth D. ×

12. (2007,衢州市) —Which floor does Mr Hu live on?

—He lives on____floor.

A. tenth B. the tenth C. ten D. the ten

四、 对日期、时刻、分数的考查

【考点说明】 1. 日期的表达: ① 表示某月某日,其书写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某日不论书写成基数词还是序数词,都按序数词来读。年份的表达则用基数词。 ② 用英语表示“年、月、日”时,先说月、日(或日、月),后说年份,同时年份前应加逗号。例如:2008年10月3日 读作 October the 3rd, two thousand and eight。

2. 时刻的表达除了用基数词外,还可用o'clock(点钟), half(半), a quarter(一刻钟), past(过), to(差)等词来帮助表达。例如:7: 00 读作 seven o'clock,3:20 读作twenty past three, 8:50 读作ten to nine, 6:30 读作thirty past six或half past six, 7:15读作fifteen past seven或a quarter past seven。

特别提示:不论几点过几分或差几分到几点都可直接用“钟点数 + 分钟数”表达。例如:3:10 读作three ten或ten past three, 6:50读作six fifty或ten to seven。

3. 分数的表达,分子用基数词表示,分母用序数词表示。除分子为“1”外,其余情况下,分母均用序数词的复数形式来表示。例如:1/3 读作 one third,4/7 读作 four sevenths, 1/2 读作one half或a half, 1/4 读作one quarter或 a quarter。

特别提示:当分数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取决于of后面的名词的数。例如:

One third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are League members. 我们班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团员。

Three fourths of the work has just been finished. 刚刚完成了四分之三的工作。

【考题精选】

13. (2010,无锡市) Nearly____of the earth____covered by sea.

A. three fourth; is B. three fourths; is

C. three fourth; are D. three fourths; are

14. (2010,兰州市) I think____of the materials I listened to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am____easy.

A. three fourths; is B. third four; are

C. three fourths; are D. three fourth; are

15. (2006,长沙市) It happened .

A. on December of 29th, 1998 B. on December 29, 1998

C. on 29, 1998, December D. in December, 29, 1998

16. (2008,淄博市)____is Teachers' Day in China.

A. Tenth September B. September the tenth

C. Ten of September D. The September tenth

17. (2007,哈尔滨市) —It's 7:45.

—Yes, it's .

A. a quarter past seven B. a quarter to eight

C. fifteen past seven o'clock D. seven fifteen o'clock

五、 对基数词的副词形式的考查

【考点说明】 由基数词变副词,最常见的就只有两个,即one→once(一次); two→twice(两次、两倍)。例如:

I have been to Shanghai twice. 我去过上海两次。

He has seen the film only once. 这部影片他只看过一次。

【考题精选】

18. (2007,泰州市)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been to Hong Kong?

—(two).

3.中考历史必背知识 篇三

1.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____五世赐予“____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额尔德尼”的封号。

2.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____、**共同管理西藏事务。____和**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3.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5.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清朝成为亚洲的国家。

第二十课明朝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清朝的闭关锁国:

原因:清朝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政策,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当时西方的殖民统治者正向东方扩张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表现: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评价: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朝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2018中考历史考点梳理 篇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年 2.原因: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经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开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条件支持: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劳动力;

(4)阶级矛盾:靠圈地起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与资产阶级在经济利益上是一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结成联盟,利用议会与国王进行斗争;

(5)思想基础:文艺复兴运动中莎士比亚的作品极大地解放了英国人的思想,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3.领导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和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中小贵族)。4.革命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5.导火索:

苏格兰人民起义。6.经过:

(1)序幕: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筹集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的军费,召开议会。议员们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发展:查理一世公开挑起内战,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

(3)高潮: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 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4)挫折:克伦威尔去世后不久,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复辟。查理二世及其继承者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

(5)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国王的专制统治,另立新国王,史称“光荣革命”。7.结果: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8.历史影响:

(1)国内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2)国际影响:对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 欧洲范围的革命”。9.文献:《权利法案》

(1)制定时间:1689年;(2)制定机构:英国议会;(3)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4)主要内容: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不能随意废除法律和停止法律的执行;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议会必须定期召开等。

(5)意义: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使英国从“ 人治”走向“ 法治”,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75~1783年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代表:华盛顿)。3.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矛盾:英国殖民者对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高压政策,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3)民族意识:新兴的美利坚名族的形成;(4)思想基础:启蒙运动的影响。

4.革命任务: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5.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6.经过:

(1)准备:1774年9月,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团结起来;

(2)开始:1775年4月,北美民兵在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顿同英军交火。从此,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战争开始了;(3)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4)建国:177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大陆会议通过并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5)转折: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迫使英军五千多人投降,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此后,法国等国家开始对美国提供军事援助;

(6)胜利:1781年,美法联军取得约克镇战役的胜利,至此,北美独立战争中的军事对抗阶段结束;

(7)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7.性质: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8.历史影响:

(1)国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际: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启蒙思想由理论变成了现实;(3)局限性: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南北战争的爆发。9.胜利原因:

(1)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美国人民积极参加,英勇斗争;(3)法、荷等国的军事援助;(4)华盛顿的英明领导。10.文献: 《独立宣言》

(1)颁布时间:1776年7月4日(2)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3)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4)主要内容:

① 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彻底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② 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③ 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指出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④ 对美国建国以后的国家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5)意义:

①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

② 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也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成为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范本;

③ 是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1787年宪法》

(1)颁布时间:1787年

(2)颁布机构:费城制宪会议(3)内容:

① 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② 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③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4)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即“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5)特点:体现了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6)意义:

① 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② 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与美国的现实相结合,在美国建立起联邦制总统共和制; ③ 对当今世界其他很多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法国大革命

1.开始时间:1789年7月14日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代表:罗伯斯庇尔)3.原因:

(1)根本原因:18世纪末,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阶级矛盾:等级制度森严,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国家面临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3)经济原因:为解决财政危机,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4)思想基础: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传播了启蒙思想,起到思想解放作用;(5)国际因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4.革命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5.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6.导火索:三级会议召开。7.经过:

(1)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7月14日后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2)制宪:1789年8 月26日,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3)发展: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处死国王路易十六;(4)高潮:1793年,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权,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革命达到高潮;

(5)结束:1794年,国内发生“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8.历史影响:

(1)对法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一般民主原则,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对欧洲:它是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宣告了欧洲范围内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对世界:是世界历史上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范围内的反封建斗争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4)局限性:这场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有,全体人民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和目标。9.文献: 《人权宣言》

(1)时间:1789年8月26日;(2)颁布机构:制宪议会(3)内容:

①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②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⑤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 ⑥ 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4)意义: ① 《人权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明确地提出人权和公民权,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② 是反抗封建专制的旗帜,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

③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④ 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基本原则。《拿破仑法典》(1)内容: ① 又称《民法典》,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

② 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等。

(2)意义:它是拿破仑帝国的一座丰碑,是资产阶级国家中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它用法律形式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为其他国家制定法典提供了范本。

对比: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比较。

5.中考历史必背考点 篇五

国家统一。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但是,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13、3月18日——巴黎公社革命140周年。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巴黎的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成立。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5月28日,巴黎公社失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14、2月21日——凡尔登战役爆发95周年。1916年2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开始了,法德激战数月,结果法军成功的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是一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之后,德军的进攻被遏止,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15、10月18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逝世80周年。1931年10月18日,84岁的爱迪生离开了人世。爱迪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电影放映机等1093种发明专利权,被誉为“发明大王”和把电的福音带到人间的天使。16、5月——苏俄政府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90周年。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标志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17、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召开90周年。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会议的继续,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1922年2月6日,出席会议的9国代表签订《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8、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了。19、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70周年。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苏联军民经过近4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天下无敌”的神话,德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标志德国闪击战的破产,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20、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70周年。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次日,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21、3月5日——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65周年。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题为“和平砥柱”,标志着“冷战”拉开了序幕。22、4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署60周年。1951 年4 月18 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该条约生效,宣告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23、4月12日——人类首次飞入太空50周年。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24、12月——《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20周年。1991年12月9-10日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举行。通过并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25、12月25日——苏联解体20周年。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

史宣告终结。

26、10月——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谈判桌前20周年。1991年10月,中东和平会议召开,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并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1年11月,以色列分别与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巴勒斯坦在马德里进行首轮直接谈判。

27、1月~2月——海湾战争爆发20周年。1991年1月——2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在此期间,联合国起到了重要作用,地位得到提高。28、7月5日——“多利”羊诞生20周年。1996年7月,“多利”的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来临。在培育多利羊的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体细胞克隆技术。29、9月11日——“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10周年。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这次恐怖袭击对美国及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本土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这次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2011年中考历史热点、考点专题复习

一、热点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

(1)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3)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4)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

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5)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6)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8)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9)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3)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

(4)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5)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6)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7)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经中央政府批准)。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4、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2)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民生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

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和世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近代:

(1)新文化运动。(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

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

(2)重走长征路(课本八上地图)。

(3)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导游、北京(故宫、长城)第一个在北京定都的统一王朝:元朝。还有明、清。

(4)红色旅游、党的生活重要地点: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瑞金(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地)——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国、首都)。

(5)考察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年《南京条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1924年广州黄埔军校。

北京:元都城,明(故宫),清都城,二次侵华战争入侵过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接受和改编。

14、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奥运精神:团结拼搏、为国争光。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5、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16、“人权”问题

(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

(4)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成果——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7、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8、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

政治:联合国(UN)(1945年,雅尔塔会议)。

经济:欧盟(EN)(1993年)。

亚太经合组织(APEC)。

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峙的集团:一战时(19世纪—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二战时: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的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

19、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19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

《拿破仑法典》。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0、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解决问题:第一次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第二次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2)完成途径过程相同处: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过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一度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经过艰苦斗争扭转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3)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两次革命都是正义的事业,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4)看法: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只要采取坚定果断的政治、军事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21、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

(8)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苏、美、英三国首脑),加速反法西斯胜利步伐。

(9)二战结束:欧洲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二、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23、理想中的世界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唯一方法;人类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

6.中考宾语从句考点聚焦 篇六

【考点之一】 考查引导宾语从句的连接词

【考点点拨】 引导宾语从句的连接词有连词that, that本身无词义,在从句中不作任何句子成分,只起连接作用。连词if, whether意为“是否”,在从句中不作任何句子成分。注意:① 介词之后的宾语从句,只能用whether引导,而不用if。 ② 宾语从句中的whether可与or not直接连用,不能换成if; 如果不直接连用,可以互换。 ③ 宾语从句是否定句时,只能用if, 不用whether。 引导宾语从句的连接代词有who, whom, whose, what, which等,它们有各自的含义,在从句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等。连接副词有when, where, why, how等,它们也有自己的含义,在从句中可以作状语。

【中考真题】

1. (江苏盐城市)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____I can get to the Space Museum?

—Of course. You can take bus No.1.

A. where B. how C. if D. why

2. (山东聊城市) —Do you know____the man with glasses is?

—A reporter, I think.

A. what B. that C. who D. where

3. (湖北襄樊市) —Will Liu Ying come to school today?

—I don't know. But I also want to know______.

A. that she will come to school today

B. whether will she come to school today

C. how will she come to school today

D. if she will come to school today

4. (山东泰安市) Miss Liu said____she would leave the message on the headmaster's desk.

A. that B. where C. which D. what

【考点之二】 考查宾语从句的语序

【考点点拨】 宾语从句都应用陈述语序。即:连接词 + 主语 + 谓语 + 其他。根据连接词在从句中所担任的不同成分,可分为: (1) 连接词在从句中作主语或修饰主语时,其语序为:连接词/连接词 + 名词 + 谓语 + 其他; (2) 当连接词在从句中充当宾语、状语或表语时,其语序为:连接词 + 主语 + 谓语 + 其他。

【中考真题】

5. (河北省) Your T-shirt is so cool. Could you tell me______?

A. where you buy it B. where do you buy it

C. where you bought it D. where did you buy it

6. (上海市) I want to know______.

A. when we should arrive at the airport

B. when should we arrive at the airport

C. when the airport we should arrive at

D. when the airport should we arrive at

7. (吉林通化市) —Do you know____the new mobile phone last week?

—Maybe 900 yuan. I'm not quite sure.

A. how much she paid for B. how much will she pay for

C. how much did she pay for D. how much she will pay for

8. (广西梧州市) —Do you know____last night?

—Some school things.

A. what does she buy B. what she buys

C. what did she buy D. what she bought

【中考误区】 对于该考点,中考中最易出“思维定势”类的题目。例如:

Can you tell me______?

A. what's wrong with the bike B. what wrong is with the bike

C. what the bike is wrong with D. what wrong is the bike with

【答案与简析】 “What's wrong with ...?”是一个特殊疑问句。同学们在学习宾语从句时,老师反复强调从句部分要用陈述语序,所以许多同学在阅题后,常常迅速排除A项。殊不知, what在从句中充当主语, what's wrong with the bike正是陈述语序,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之三】 考查宾语从句的时态

【考点点拨】 在宾语从句中,从句的动词时态,要与主句的动词时态相呼应,其主要考点包括以下三点: (1)如果主句的谓语动词是一般现在时,从句的谓语动词可根据需要,选用相应的任何时态; (2) 如果主句的谓语动词是一般过去时,从句的谓语动词应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过去时态; (3) 如果宾语从句所表示的是客观事实、普遍真理、自然现象或习惯性动作等,不管主句谓语动词是什么时态,从句的谓语动词都用一般现在时。

【中考真题】

9. (北京市) —Do you know____the Capital Museum?

—Next Friday.

A. when will they visit B. when they will visit

C. when did they visit D. when they visited

10. (新疆阜康市) The boy asked his father______?

A. where it happens B. when did it happen

C. what was it happen D. how it happened

11. (天津市) He wanted to know____the English party.

A. when will we have B. when we will have

C. when would we have D. when we would have

12. (江苏南通市) When I was young, my grandfather told me that the moon____around the earth.

A. goes B. to go C. went D. had gone

13. (贵州贵阳市) 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light____much faster than sound.

A. travels B. traveled

C. would travel D. had traveled

【考点之四】 考查两种易混的从句

【考点点拨】 在复合句中, when和if不但可以引导宾语从句,也可以引导状语从句,因此要分析整句话所表达的意义,确定它们引导的是宾语从句还是状语从句。 (1) if引导宾语从句时,意为“是否”,其时态和主句时态相呼应;当它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时,意为“如果”,如果主句谓语动词是一般将来时,从句谓语动词应用一般现在时来代替一般将来时。 (2) when引导宾语从句时,意为“何时”,其时态和主句时态相呼应;当它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意为“当……时候”,如果主句谓语动词是一般将来时,从句谓语动词应用一般现在时来代替一般将来时。

【中考真题】

14. (甘肃兰州市) —Tommy, do you know if Frank____to the theatre with us this Sunday if it______?

—Sorry, I have no idea.

A. will go; is fine B. goes; is fine

C. goes; will be fine D. will go; is going to be fine

15. (江苏无锡市) —Do you know when he____back?

—Sorry, I don't. When he____back, I'll tell you.

A. comes; comes B. comes; will come

C. will come; comes D. will come; will come

【考点之五】 带宾语从句的反意疑问句

【考点点拨】 一般带宾语从句的复合句,其反意疑问句中简短问句部分的主、谓语要与主句的主、谓语保持一致。但在I think/believe/guess等表示主观看法的主句的反意疑问中,其后简短问句部分的主、谓语要与宾语从句的主、谓语保持一致,用肯定还是用否定则根据主句来确定。

【中考真题】

16. (湖北黄石市) —I guess she taught herself Japanese,______?

—Yes.

A. don't IB. did she C. do I D. didn't she

7.中考历史必背考点 篇七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2年 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失败】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瑷珲条约》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1894年 新中会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5-1898年 戊戌变法【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百日维新】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签订《辛丑条约》

十九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 1905年 废除科举制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1 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1919年 五四爱国运动 1921年7月 中共一大召开

1924年 创建黄埔军校【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7年 南昌起义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4 10-193610红军长征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 台儿庄战役 1940年8月 百团大战

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8月 重庆谈判 1946年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1947年 挺近大别山 1948年9月-11月 辽沈战役 1948-1949 淮海战役 1949.4 渡江战役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9-1952年底 土地改革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农业 手工业 轻工业】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日内瓦会议 1955年 万隆会议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1971年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6届联合国大会】 1972年 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3年 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1980年 建立经济特区【汕头 深圳 珠海 福州】 1986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2年 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邓小平的指导地位】 1993年 汪辜会谈

1997年 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邓小平的指导思想】 民族区域自治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2001年 亚太济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世界历史

14世纪-16世纪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 15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1688年 宫廷政变

1689年 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 18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 1776年7月4日 独立宣言的发表 1777年 萨拉托加战役【美国独立战争转折】 1799年 拿破仑政变夺权 1783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1804年 建立资产阶级军事帝国【颁布法典】 1807年 富尔顿发明轮船 1812年 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败 1814年 拿破仑被迫下台 1825年 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1840年 工业革命完成

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1年 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1861年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2年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1868年 倒幕运动【明治维新】 19世纪七十年代 电气进入生产领域 1885年 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飞机成功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1914年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6年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1918.11 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2年 新经济政策 1917年 十月革命 1919年 签订凡尔赛条约 1922年 苏联成立

1922年 签订《九国公约》

1928年-1937年 苏联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 1933年 罗斯福新政 1933年 希特勒上台 1936年 斯大林模式形成

1936年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8年 慕尼黑阴谋

1939年9.1 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41年6 苏德战争

1941年12.7 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 1942年1.1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 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争转折点】 1944年6 诺曼底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2 雅尔塔会议

1945年5.8 苏军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9.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0世纪50年代 日本崛起【二战后】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国经济持续繁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东欧走上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60年代 欧共体成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20世纪八十年代 东欧剧变

20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20世纪60年代 欧共体成立 1933年 成立欧盟 1947年 印度独立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成立北大西洋组织 1950年 印度共和国成立 1953年 赫鲁晓夫改革

1959年 卡斯特罗领导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85年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91年 苏联解体 1956年 埃及独立 1960年 非洲独立年

上一篇:职场三招让你迅速适应新上司下一篇:公司信息安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