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2024-11-06

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16篇)

1.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篇一

关于印发《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文资[2012]15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和《国有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4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财 政 部

2012年12月22日

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行为,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合法权益,促进中央文化企业国有产权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结合文化企业特点,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和《国有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4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涉及的资产评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国务院批准经济行为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财政部负责核准。其他资产评估项目实行备案制。

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实行分级管理。中央文化企业及其子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由财政部负责备案,子企业以下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由中央文化企业负责备案。各级中央文化企业涉及拟上市项目的资产评估由财政部负责备案。

第四条 中央文化企业应当建立内部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制度,实施资产评估项目的档案管理,于每终了30个工作日内,将其备案的资产评估项目统计分析资料报送财政部。

第二章 资产评估

第五条 中央文化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一)整体或者部分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二)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

(三)合并、分立、破产、解散;

(四)非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股权比例变动;

(五)产权转让;

(六)资产转让、置换、拍卖、抵押、质押;

(七)整体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八)以非货币资产偿还债务;

(九)确定涉讼资产价值;

(十)收购非国有单位的资产;

(十一)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出资、抵债;

(十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中央文化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不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一)经国务院及其授权部门批准,对企业整体或者部分资产实施无偿划转,且资产有关凭证完整有效;

(二)国有独资企业与其下属独资企业之间或者其下属独资企业之间合并、资产(产权)划转、置换和转让,且资产有关凭证完整有效。

第七条 中央文化企业发生第五条所列经济行为的,涉及的评估对象属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资产评估由中央文化企业委托;属于企业出资人权利的,由出资人委托;属于接受非国有资产的,一般由接受方委托。

第八条 中央文化企业应当加强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完善权属证明材料,配合资产评估机构对纳入评估范围的无形资产进行全面、合理评估。

第九条 中央文化企业应当向资产评估机构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对所提供情况和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其正常执业行为。

第十条 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严格履行法定职责,近3年内没有违法、违规记录;

(二)具有与评估对象相适应的资质条件;

(三)具有与评估对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特长;

(四)与企业负责人无经济利益关系;

(五)未向同一经济行为提供审计业务服务。

第十一条 资产评估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资产评估准则和执业规范,对评估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评估结论的合理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章 资产评估核准

第十二条 中央文化企业对需要核准的资产评估项目,在确定评估基准日前,应当向财政部书面报告下列有关事项:

(一)经济行为的批准依据;

(二)评估基准日的选择理由;

(三)资产评估范围;

(四)资产评估机构的选聘条件和程序;

(五)资产评估的时间进度安排。

第十三条 中央文化企业应当及时报告资产评估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财政部认为必要时,可以对该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和现场检查。

第十四条 申请办理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应当报送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

(二)《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表》或者《接受非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表》;

(三)经济行为决策或者批准文件;

(四)资产评估报告及其主要引用报告;

(五)产权变动文件;

(六)与经济行为相对应的审计报告;

(七)上一会计和本截至评估基准日的审计报告,拟上市项目或已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置换与收购项目,需提供最近三个会计和本截至评估基准日的审计报告;

(八)资产评估各当事方按照评估准则出具的相关承诺函;

(九)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五条 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程序如下:

(一)企业自评估基准日起8个月内向财政部提出核准申请,并将有关文件和材料逐级审核上报;

(二)财政部对申请资料合规的,及时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议,经两名以上专家独立审核提出意见,被审核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应当予以解释和说明,或者对评估报告进行修改、补充;

(三)财政部对符合核准要求的项目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准,对不符合核准要求的,予以退回。

第十六条 中央文化企业应当组织中介机构向专家评审会议报告下列事项:

(一)企业有关工作情况。经营及财务状况,涉及项目经济行为基本情况,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赢利模式,企业股权架构及产权变动情况。

(二)资产评估工作情况。资产评估的组织及质量控制情况,著作权等主要无形资产情况,重要资产的运行或者使用情况,评估结论及增减值原因分析,评估报告的假设和特别事项说明。

(三)拟上市项目或已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置换与收购项目有关情况。相关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对同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就同类评估对象不同价值类型的估值差异分析。

(四)核准需要报告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七条 专家评审重点审核下列事项:

(一)经济行为是否获得批准;

(二)评估基准日、价值类型的选择是否适当,评估报告的使用 有效期是否明示;

(三)资产评估范围与经济行为批准文件是否一致;

(四)资产评估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评估资质,评估人员是否具备相应执业资格;

(五)企业是否就所提供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及生产经营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作出承诺;

(六)评估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评估准则的规定;

(七)评估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考虑了文化企业的经营和资产特点;

(八)评估依据是否适当;

(九)评估说明中是否分析了文化企业的经营特点、赢利模式,是否关注了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等,收益法说明是否分析参数、依据及测算过程;

(十)评估报告是否符合评估准则的规定。

第四章 资产评估备案

第十八条 申请办理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应当报送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或者《接受非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

(二)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三)项至第(八)项规定的有关文件和材料;

(三)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九条 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程序如下:

(一)企业自评估基准日起9个月内将备案文件和材料逐级审核上报备案管理部门。资产和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的中央文化企业及其子企业直接报财政部备案,其他中央文化企业及其子企业通过主管部门报财政部备案,子企业以下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逐级审核报中央文化企业备案。

(二)备案管理部门对备案资料进行审核,审核要求参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项至第(六)项的规定,必要时可以组织有关专家参与审核。涉及拟上市项目的资产评估由财政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审核要求参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三)备案管理部门对符合要求的,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条 资产评估项目核准文件和备案表是中央文化企业办理产权登记、股权设置和产权转让等相关手续的必备文件。

第二十一条 由两个(含两个)以上国有资本出资人共同出资的中央文化企业发生资产评估事项,按照国有资本出资额最大的出资人产权归属关系办理核准或者备案手续;国有资本出资额最大的出资人存在多个的,由各出资人推举一个出资人办理核准或者备案手续,其余出资人出具资产评估事项委托书。

第二十二条 经核准或者备案的资产评估报告使用有效期为自评估基准日起1年。评估结论的使用必须与所对应的经济行为保持一致。中央文化企业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评估结论仅适用于其工商 注册登记,不得用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和首次公开发行上市。

第二十三条 中央文化企业发生与资产评估相应的经济行为时,应当以经核准或者备案的资产评估结论为作价参考依据;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论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原经济行为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

中央文化企业发生本办法第五条所称同类型经济行为需要再次使用评估结论时,在资产评估报告使用有效期内,且与评估基准日时相比,未出现因资产状态、使用方式、市场环境以及评估假设等发生显著变化,导致资产价值发生重大变化的,可不再申请备案。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应当加强对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工作的监督检查。有关主管部门和中央文化企业,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开展对相关企业资产评估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五条 财政部汇总资产评估项目的检查结果及总体情况,并通报相关部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中央文化企业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必要时可依法确认其相应的经济行为无效:

(一)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而未进行评估;

(二)聘请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国有资产评估;

(三)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资产评估机 构串通作弊导致评估结论失实;

(四)应当办理核准或者备案而未办理。

第二十七条 中央文化企业在国有资产评估中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不正当使用评估报告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八条 受托资产评估机构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违规执业或者对资产评估项目检查工作不予配合的,由财政部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建议给予相应处理。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有关主管部门和中央文化企业在资产评估核准或者备案管理工作中,有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篇二

企业风险评估工作“三步走”

风险评估流程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大部分。其中风险辨识工作是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 在广泛收集企业风险信息的基础上, 确定风险事件评价维度和评价标准, 以设计风险辨识工具。目前, 较为通用的风险辨识工具和方法有三种:数据分析和资料研究法、专家意见评估法以及行业标杆对照法。辨识工作围绕企业风险框架展开, 由战略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五大类构成, 辨识工作的成果整理成风险列表。

企业获得了对各类风险事件的直观认识和描述后, 需要对风险事件这一风险发生的载体进行转化分析。因此, 在风险分析阶段, 评估小组需要运用一系列专业方法深入剖析风险的动因、路径, 从而掌握风险的来龙去脉, 为最终的评估做准备。风险评估的分析结果也填入风险列表, 并要求形成风险分析报告。在这一阶段, 企业风险评估需要借助计量和统计等工具方法, 常用的主要有统计分析如线性回归、系统模型、标杆比较、结合直觉判断的半定量法、合规性分析、计算机模拟、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跟因素分析、自我评价、专家意见法、集体讨论、风险评估问卷等。同时, 企业还需要有专业的风险建模和数量分析人才。

在风险辨识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再完成风险评价工作。其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对前两者信息的综合归纳, 以形成企业风险事件库、重大风险分布地图和重大风险关系模型。

风险评估要求企业各层次人员的直接参与, 其工作的基础是全面及时的信息。为此, 进行风险评估工作方法的第一步是覆盖整个企业或者整个评估项目的访谈。一般都采用自顶向下访谈的方法, 即从高级管理层到一线职工。以便在对企业的决策、管理、内控、生产、运营、销售、财务等方面全面了解的同时, 识别企业风险的人员认知程度。初步访谈一般采用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方法, 结构化即事先设计出信息框架和要问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进行访谈, 以得到翔实的访谈记录。

在综合信息框架和访谈纪要的基础上, 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风险辨识与评估问卷”至企业每一层级手中, 保证受调查者的样本量和覆盖面。每位受访者应根据自身的业务和理解选择企业面临的基本风险。企业风险评估小组整理问卷结果, 得出风险事件列表、初步风险图谱和初步风险评估结果。

在综合信息框架和问卷分析结果的基础上, 评估小组需要遴选出初步重大风险, 作出重大风险初步列表和初步重大风险模型, 风险评估小组依据分析结果与企业高层和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反复沟通和讨论, 并吸取关键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确定修正后的重要风险列表。

确定风险列表后, 风险评估小组要对重大风险进行深入分析, 确定重大风险模型, 在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基本维度以及其他必要的维度下, 完成对重大风险的重要性排序和建立重大风险关系模型, 并得出重大风险图谱, 再撰写完整的风险评估报告, 提交企业董事会、股东会和高级管理层进行最后的审查和讨论通过。

得到通过“两会一层”确认的重大风险列表与模型之后, 风险评估小组需要最后制定风险管理的行动计划, 并促进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

企业风险的量化评分

通过上文所述回归分析、计算机模拟等风险评估技术, 可以对企业风险进行深入分析, 得出详尽精确的风险评估报告。在不具备风险建模和数量分析人才的企业, 则可以集中专家意见通过“评分法”对辨识阶段得出的潜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专家意见法, 就是组织者邀请风险管理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长性人才, 通过专家会议法或专家小组法的形式, 对评价意见进行综合, 一般需要12-20位相关领域专家根据风险辨析成果得出的风险列表和风险评分标准分别进行评估。风险评分标准由两个维度组成, 一是风险发生可能性 (X1) , 按可能性的高低分为10个层级;二是风险影响程度 (X2) , 按影响程度分为10个层级, 综合评分是X1与X2的乘积, 取值在1~100之间。

如果企业某一风险的综合评分为1-5分之间, 则这一风险的综合影响极度轻微,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企业可以不予考虑。而如果企业的某一风险的综合评分为20-25分之间, 那么这一风险是属于企业应当转移的风险, 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已经无法在现有的形式下继续运行。由此风险管理计划与实施应主要针对的是中间段风险开展。

根据风险地图制定对策

根据风险评分标准得出的风险值, 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企业可以利用坐标图法, 将风险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发生后“对经营目标的影响”两个维度, 绘制成风险坐标, 并将单项风险在坐标图中清晰地标识出来。这一方法便于直观地展示各类风险重要性的分布情况, 找到管理的重点, 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风险分析的前提是, 风险的特征及影响是不断变化的, 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不断调整的, 因此任何分析都具有一定时效性, 需要定期及不定期进行更新。不同的风险其应对的风险管理策略也不同, 具体分述如下:

1.风险发生概率不高的区域, 或即使发生, 危害程度也不大的区间, 宜采用“风险接受”的策略, 如员工重大疾病风险属于这一类型。

2.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均属于中等的区间, 可以采用“风险缓解”的策略, 比方说通过改善内部控制及流程来减少现有的风险, 多数企业的外汇风险便属于这一类型。

3.风险发生可能性较高, 危害程度也较大的区间, 应该采取“风险规避”的应对策略, 如通过关闭一些业务部门或退出一些主要的市场来规避风险。通常而言, 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欺诈风险、采购风险属于这一类型。

4.风险发生可能性很高, 或危害程度很大的区间, 是对企业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风险, 如财务风险、竞争风险、产品开发风险、客户信用风险、系统故障风险、政治风险和投资风险, 企业应当尽可能地通过购买保险、进行合资/合作或实行外包等“风险转移”策略, 把风险适当转移给第三方。

风险管理的计划与实施

基于以上的这些风险评估流程、方法和技术, 我们得出风险的级别, 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风险接受、风险缓解、风险规避或风险转移。然后, 企业需要制定管理风险的行动计划, 这一行动计划详细地描述行动计划的内容、起止日期以及负责实施的单位和人员, 并要求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对行动的进展进行实时的监控。风险管理行动计划表的结构有风险事件、根本原因、行动计划内容、开始日期、预计完成日期、优先等级、业务单位、风险责任人等项目组成。

其中行动计划内容部分分为三个层面。其中硬件层面一般包括风险监管架构、企业政策与业务流程、风险界限、风险识别与评估守则、风险度量与分析报告、内审程序和相关的IT系统;软件层面一般包括人员的风险认知、企业文化与价值、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诚信与技能、道德操守、信任与沟通以及绩效管理;行动层面则是上述硬件层面贯彻到软件层面的活动与过程。

3.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篇三

[关键词] 风险评估 通信企业工程建设 效能监察 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77-01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企业都在倡导和实践风险评估,大力开展效能监察工作。风险评估是企业效能监察的一个重要环节。通信企业在工程建设投资领域方面是具有一定风险的,通信工程投资前期的预测、预报、预警项目的潜在风险尤为重要。如何加强风险评估在通信工程建设领域效能监察工作中的应用(下文中将通信工程项目简称为项目),是通信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风险评估在通信企业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1 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及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项目风险管理属于项目高层次管理,具有严密的理论和体系,相对于项目管理的其他知识领域,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项目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五个基本过程。项目风险规划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风险规划是规划和设计如何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通常在项目早期规划阶段完成,它对于项目能否完成既定的目标至关重要。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事件可能影响项目,并将这些风险特征整理成文档,包括三个主要因素:风险来源(时间、费用、技术及法律),风险事件(给项目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事件),风险征兆(触发器、实际风险事件的间接表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使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和估计,以确定风险对于项目的影响。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为降低风险对项目的负面影响而采取应对措施。风险监控指跟踪已识别出的风险、监控残余风险、识别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及评估风险管理效果的过程。

风险评估是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它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运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以确定风险规律、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信息。所涉及到的技术和理论也是项目风险管理所有技术中最复杂的,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成功的项目风险评估是项目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对项目风险评估进行探讨对于实际项目风险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下面以某项目为例,具体介绍风险评估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 案例项目风险评估

本项目是某通信公司,为了满足移动营业厅扩容BOSS系统管理需要而实施的项目,主要内容是建立具有先进水平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提供覆盖整个地区范围的无线宽带接入网络。

2.1 主观评分法的定性评估

主观评分法由多名专家对已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打分。打分时,首先将风险分为费用风险、关系风险等若干类;然后,对于各类风险,项目风险管理人员根据专家的专业领域分别赋予专家一定权值;最后,将相同风险项目的专家评分乘以相应的权值后相加,再将相加的结果除以权值和,即得到了该风险项目的风险评分。

2.2 层次分析法的定量分析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对每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AHP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基本思路:首先找出解决问題所牵连的主要因素,将这些因素按其管理隶属关系构造成阶梯层次模型,通过对层次结构中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判断及简单的排序计算解决问题。根据风险层次框架图,对风险层次结构进行进一步整理,建立AHP风险矩阵。由于AHP风险矩阵的计算比较复杂,建议采用yaahp软件。经过AHP分析,将项目分为四个阶段,利用软件计算出每个阶段最主要的前3项风险源。

2.3 两种方法的融合

在市场及销售阶段,最重要的风险是关系风险,分解包是对甲方需求进行跟踪,风险源是无法满足关键人员特殊需求;其次是费用风险,分解包是甲方关系处理,风险源是公关费用超标。在售前支持阶段,主要风险是技术风险,分解包是根据甲方需求制订初步交流技术方案,风险源是技术交流人员水平无法得到用户认可;次要风险是关系风险,分解包是进行二次技术交流提出最后解决方案,风险源是因公司某些人员造成的客户关系风险。在工程技术阶段,主要风险是技术风险,分解包是设备安装调试,风险源是甲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现有设备无法满足的技术变更;次要风险是气候风险,分解包是设备安装调试,风险源是阴雨天不利于现场施工。在内部管理阶段,主要风险是性能及质量风险,分解包是确定采购方案,风险源是采购设备无法满足项目性能和质量需求;次要分险是进度风险,分解包是采购,风险源是内部管理部门无法按时完成项目设备采购。在风险的评估阶段,两种方法有一定重合,两种方法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所以项目管理人员在应用这两种方法时,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才能正确地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

将上述两种方法融合后,对于项目风险管理起到了以下作用:主观评分法对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由于专家主观性等因素存在,专家侧重点不同,所以只能给出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层次分析法正好弥补了专家调查法的不足,将主观评分法给出的定性的比较结果与层次分析法的定量分析相结合,从数学分析的角度给出了各风险比较的数量关系,对提高项目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案例项目结合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有效的风险评估,特别是对工程技术和销售环节的风险进行了准确的评估,并制订了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最终取得了用户和公司的双赢。

3 结语

4.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篇四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发电企业安全

风险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控制安全风险管,推动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在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规范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必须遵循“贵在真实,重在整改”的原则,客观真实地辨识评估风险,采取措施对已知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上市公司、分公司、省发电公司、专业公司和基层各发电企业。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四条 集团公司职责

(一)组织、指导公司系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开展专家培训、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体系;

(二)负责“安全风险评估手册”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制定集团公司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计划;

(四)监督安全风险评估重大问题的整改工作,组织对全系统存在趋势性、共性问题的专题、专业、专项攻关;

(五)准确把握公司系统发电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第五条 分子公司职责

(一)组织、指导所属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自评估工作,做好分子公司评估的组织工作;

(二)组织审查所属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发现问题的整改计划,并监督计划执行情况;

(三)研究所属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四)对“安全风险评估手册”的改进和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组织技术监控单位参加分子公司、集团公司的评估工作。

第六条 基层发电企业职责

(一)组织实施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做好安全风险评估的动态管理;

(二)积极配合分子公司和集团公司评估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举一反三”,按照“五确认、一兑现”的方法制定整改计划,确保整改效果;

(三)对安全风险评估手册的改进和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 评估方式

第七条 安全风险评估分为企业自评估、分子公司评估、集团公司评估三种方式。基层企业的自评估每年至少全面开展一次,分子公司每年组织对所属发电企业全面评估一次,集团公司每年组织对每个分子公司至少抽查一个发电企业。

第八条 企业自评估是由基层企业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按照“安全风险评估手册”开展的评估。企业自评估的风险度,用于指导基层企业加强日常安全风险管控。

第九条 分子公司评估是由分子公司组织有关基层企业人员和技术监控服务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分子公司评估的风险度,用于日常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水平的指标管理。

第十条 集团公司评估是由集团公司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集团公司评估的结论,用于指导分子公司的安全风险管控,检验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建设水平,集团公司将依据抽查结论修正分子公司上报基层安全风险度指标。

第四章 风险评估的组织

第十一条 企业自评估

(一)基层企业要组织全体生产人员认真学习“安全风险评估手册”,掌握安全风险辨识和控制方法。

(二)基层企业自评估工作,由分管生产的副职牵头,按专业分为管理单元、人员单元、设备单元、环境单元等四个自评估工作组。

火力发电企业的设备单元评估组要下设汽机专业、锅炉专业、电气一次专业、电气二次专业、热工专业、化学专业、燃料专业、环保专业等8个专业组。

风力发电企业的设备单元评估组要下设风机专业、电气一次专业、电气二次专业等3个专业组。

水力发电企业的设备单元评估组要下设水轮机专业、电气一次专业、电气二次专业、热工专业、水工专业等5个专业组。

(三)基层企业自评估结束后要整理出重大问题和管理问题,把管理因素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分析,找出管理和责任制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条 分子公司评估

(一)分子公司的评估,应在基层企业自评估工作结束后组织进行。

(二)分子公司评估工作,由分管生产的副职牵头,按专业组成若干评估组,要邀请技术监控服务单位专家参加。

(三)分子公司评估前,基层企业应当向评估组提供自评估报告。

(四)分子公司评估过程中,要注重对基层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要注重不断提高基层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不断提高分子公司安全生产管控能力,发现影响安全生产的共性和趋势性问题。

第十三条 集团公司评估

(一)集团公司的评估,采取抽查方式,一般在分子公司评估工作结束后组织进行。

(二)集团公司评估前,待抽查发电企业要向评估专家组提供自评估和分子公司评估报告。

第十四条 安全风险评估后要计算风险度,其计算公式表述为:

单元风险度=(1-单元实际得分/单元标准分值)×100% 企业风险度=(1-∑单元实际得分/∑单元标准分值)×100%

第五章 动态管理

第十五条 基层企业要加强日常的动态评估和管理,在每年全面评估一次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有关要素、单元的评估周期。

第十六条 在分子公司评估和集团公司评估过程中,基层企业相关人员要做好配合和服务,及时向专家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十七条 基层企业要在集团公司、分子公司评估完成后20个工作日内,由分管生产的副职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按评估提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制定整改计划,经分子公司审查后下发,并上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第十八条 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重点是问题整改,对评估中提出的问题整改建议,要全部列入整改计划,做到确认目标、确认问题、确认对策、确认效果、确认责任,兑现奖惩。

第十九条 整改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整改期内要求安全风险评估问题中的管理问题及重大问题的整改全部完成,分子公司对未完成整改的项目“挂牌督办”。

第二十条 安全风险评估项目及专家建议中,如涉及到设计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了改变,除已明确必须淘汰或改进的设备、设施外,其他设备、设施的整改按以下原则执行:

(一)消除设备缺陷后,能够满足原设备、设施设计安全水平的,以消除缺陷为主。不能满足原设计安全水平的,必须进行整改。

(二)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经发电企业及评估专家共同认定,则必须按现有标准进行整改。

(三)现有设备、设施基本满足原设计安全水平,按现有标准改进后安全水平可显著提高,有条件的发电企业应按现有标准进行改进,不具备条件的应制定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第二十一条 需要在机组检修中解决的问题,如整改期内没有机组检修,就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制定落实防止问题引发事故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且相关人员熟悉并掌握。

(二)制定备品、备件、材料的采购计划,且费用落实。第二十二条 对于在评估和整改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查实,在集团公司给予通报批评。

第六章 附 则

5.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篇五

设与学校管理”的评估意见

一、关于干部队伍建设

某某高中十分重视干部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个5名校级干部和12名中层干部组成的,老中青结合,文、理、外、体、管专业兼有,政治思想好,学历、职称高,业务精、善管理的领导班子和干部群体。他们能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团结协作,优势互补;联系群众,优势互补;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求真务实,开创进取,深受全校教职工的拥戴,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某某高中的建设、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成绩。

某某高中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可概括为以下“五抓”

第一,抓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建设。学校党政一把手深深懂得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政治的领导和教育思想的领导,因此,他们把

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建设放在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他们在干部中深入开展“五讲”活动,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奉献,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方针、政策水

平。他们带头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为学生一生奠基,对祖国未来负责”,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带领

全校教职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

高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第二,抓党的建设。某某高中127名教职工中有中共党员40人,占

20%,其中党员干部14人。学校党总支按照“党组织是一个

坚强的战斗堡垒,党员人人是一面旗帜”的要求,狠抓党建

工作,坚持理论学习和党课制度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坚持党的生活会制度,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

脑,保持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

用。

第三,抓作风建设。一是抓工作作风建设。校领导班子制定了《干

部联系点制度》,每个校级干部“抓一条线,管一个片,蹲一

个组”,深入基层,联系群众;17名校级和中层干部中有12

人代课,教学管理双肩挑,成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和带头

人。二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党总支制定了《廉政建设公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和《廉政勤政自律制度》。党员

干部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学校

未买小车,校级干部不报销手机、电话费,和因公乘车的“的士”费。

第四,抓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学校廉政工作坚持执行民主集中

制原则,重大校务一律经过“四会”,即行政会、校务会、党

政联席会、教代会,坚持做到集体领导,科学、民主决策,从而保证了正确有效的行使决策和指挥权力。

第五,抓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学校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使优秀的后备干部从中教师脱颖而出。学校在全区首次民主推荐选举

副校长,两位年轻的教师进入校领导班子,增添了新鲜血液

和工作活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关于教师队伍建设

某某高中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构建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键因素来抓,几年来,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学历达标,师德优良,敬业爱生,具有较强的创业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为某某高中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某某高中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第一,实施“师德教育工程”,铸造师魂和师表。学校从1999年到

2002年先后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定》、《师德建设和若干

规定》、《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规定实施细则》,开展“师

德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建立目标管理制,一票否决制

和民主评议制,制订《教师课堂形象常规要求》,要求教师有

良好的讲台形象,交际形象和社会形象,不仅要当好“任师”,而且要成为“人师”,充分发挥良好的师表作用。目前,学校

已涌现出以省名师傅孝溪、区名师季小俊、温家柏为代表一

批师德先进群体。

第二,实施“校本培训工程”,提高师智和师能。学校制订了《校本

教师培训规划》,开展了“新理念、新课标、新课堂”的“三

新”培训、计算机全员培训、科研方法和能力培训、外语教

师专业培训和非外语教师的外语培训和“五项基本技能”竞

赛活动和讲“五课”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目前,全校能独立制作课件的教师占45%,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占85%,能担任多门学科教学的教师占17%,教科研成绩突出的占40%,这次评估听评了30节,优良率占96.6%。

第三,实施“名师工程”,建设骨干队伍。学校一方面把好教师进入

关,从全省各地引进优秀教师数十人,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把好教师培养关,制订和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制”,“骨干教师制”和“特级教师举荐制”,为教师成长、发展、展示才华搭建舞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再一方面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促使教师向事业型、育人型、综合型的方向转化和发展。目前,学校已有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6人,占专业教师的24.5%,一支骨干教师队伍正在成长中。

6.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篇六

铁路建设项目环评水保评价、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工作重点

摘要:1 2009年环评水保工作回顾 2009年是全面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重要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一年,年初共安排6 000亿元的基建投资计划,安排新开工项目70项,开展前期工作项目70项,需要完成的环评、水保报告书的编制、审查、批复任务异常繁重.各设计院和评估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按照铁道部总体部署和具体进度安排狠抓落实,并协助铁路局、铁路公司(筹备组)办理各类环境敏感区行政许可手续,全面加快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查、催批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铁路建设项目环评水保评价、评估工作.作 者:张大为 作者单位: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北京,100844期 刊: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Journal:RAILWAY OCCUPATIONAL SAFETY HEALTH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2010,37(3)分类号:X322关键词:铁路 建设项目 环评水保

7.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篇七

关键词: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人力资源管理是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 对其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分析, 对于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在对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必要性

账目的虚报、假报、公司商业机密的泄露、黑单等都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 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 会给施工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制度没有严格实施、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及道德水准不高等很容易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使相关的施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为了有效的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使施工企业陷入巨大的风险当中, 对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类别

按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过程, 来对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类型进行分类, 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员工管理风险、薪资管理风险、绩效考核风险、招聘风险等几种不同的类型, 同时根据其出现的特点, 也可以将其划分为已知风险与可预知风险两种类型。

三、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步骤

要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首先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识别,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识别过程, 其本质就是一个主动寻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的过程, 例如,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常见的一个风险就是企业中的技术骨干的离职, 这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对这种风险进行识别时, 就应该对以下的角度进行考虑, 如:员工对于企业中的待遇是否满意;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时, 是否具有一定的成就感;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是是否具有较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员工在企业中是否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待遇;员工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是否能够与其对企业的贡献相符;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时, 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企业是否给予了员工足够的关心与认同;员工短期内是否具有深造、结婚等计划等等, 都是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应该考虑的内容。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评估, 实质的内容就是对相关的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的损害进行分析、评估, 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为:首先依据风险识别中的风险内容来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其次, 根据调查结果, 对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将其发生的可能性程度应用百分比进行直观的表示;最后要将评估的结果按照优先队列的形式进行排序, 就能够直观的看出, 造成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 这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

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驾驭

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驾驭指的是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估中显示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 从而起到有效的风险防范作用, 其主要的步骤为: (1) 对预知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调查; (2) 依据相关的调查结果, 制定出消除风险的方案; (3) 将相关的方案与专业的人员及上级人员进行讨论、审核; (4) 实施相关的风险控制方案。举一个简单的风险控制的例子,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 一个重要的促使员工离职的原因就是公平公正的问题, 很多员工都是因为在企业中感觉没有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而选择离职, 这就需要人事经理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加强与各部门、各个级别的员工之间的沟通工作, 了解员工的真正所需, 在进行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时, 广泛的采取各部门员工的意见, 并要有效的促进晋升、绩效考核的透明化操作, 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驾驭是非常必要的。

(二)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监控

在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工作中, 对相关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在进行风险识别时, 需要充分的调动风险管理小组及相关的项目小组的成员共同参与来完成, 尽可能多的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识别, 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归类, 这有利于风险识别工作的高效进行。

在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时, 需要进行风险的分析, 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有效的评估, 在这个过程中, 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有效性, 可以应用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的分析方法, 并要根据其影响的大小及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对其进行排序, 以便于找出其中的关键风险, 在风险控制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在对整个施工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价时, 可以应用风险指数的概念来对其风险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价, 这对于不同项目风险程度的比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

在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的过程中, 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在风险管理体系中应该做好事前风险的防范、事中风险的预防监控及事后风险的危机处理工作, 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树立起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 并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监督体系, 及时的做好风险识别工作, 将可预知的风险予以有效的消除, 事中预防监控机制是事前防范机制的补充及延伸, 施工企业应该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相关施工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培训, 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并要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心理测试与相关的业务考核, 使员工能够清楚的看到其在企业中的进步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保证企业具有良好的危机处理能力, 企业内部应该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 并对相关的制度不断完善, 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是其管理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多的风险, 本文就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必要性及实施步骤进行了简答介绍, 并提出了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巩少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3 (9) .

8.企业文化建设之难点:评估 篇八

为什么说企业文化评估是企业文化之难点?

首先,因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各异,难以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

其次,企业的类型很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使评估难以操作;

第三,企业文化是非经营性和功利性的,难以用投入产出评估;

第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观念和精神指向上,难以用有形的或物质上的状态和效果进行评估。

由于企业文化难以评估,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更使得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成为两张皮,甚至被当成花瓶、摆设,脱离企业、脱离实际,最终背离建设企业文化的初衷。

目前,企业非常需要一种能正确有效地评估企业文化建设的办法,以简明准确地判断其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是好还是差,作用于企业的文化力是强还是弱。但遗憾的是还没有,虽然许多人做过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尝试。现在,有的企业虽然看不出有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的道道,但发展强势;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搞的轰轰烈烈,但企业却每况愈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和判断?

试想,如果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企业文化而不知其结果,如果都知道企业文化重要而找不到重要之所在,企业文化该如何推行、如何发展?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对企业文化评估进行探讨。

关于企业文化评估所依据的根本标准

企业是企业文化赖以存在和生长的“土壤”。企业的发展历史、行业特点、经营状况、组织管理、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形象、企业的整体素质等,都可以作为评估的依据。但是,这些因素只能从一个方面来进行评估,且互相难以平衡把握,无法作为最根本的评判标准。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评估的根本标准呢?那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企业与企业之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核心力的竞争,而企业核心力的形成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以优秀的价值观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高企业对外竞争力,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即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还是企业文化成功与否的标志。大家想,如果再好的企业文化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获胜,那还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因此,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应作为评估企业文化的根本标准。

关于企业文化进行评估的“参照表”

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评估也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在以核心竞争力为根本标准的基础上,还应有一套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估的参照系,即:

1.企业学习能力(很强、强、一般、弱、很弱)。

2.企业创新能力(很强、强、一般、弱、很弱)。

3.企业赢利能力(很强、强、一般、弱、很弱)。

4.企业信用能力(很强、强、一般、弱、很弱)。

5.企业品牌形象能力(很强、强、一般、弱、很弱)。

6.企业创造产品附加值能力(很强、强、一般、弱、很弱)。

7.企业经济文化一体化能力(很强、强、一般、弱、很弱)。

8.企业适应国际通行规则能力(很强、强、一般、弱、很弱)。

9.企业吸纳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能力(很强、强、一般、弱、很弱)。

10.企业预警能力(很强、强、一般、弱、很弱)。

以上十点主要是围绕着企业核心竞争力设计的一个评估参考指标体系,每一项里含五个评判标准,每项10分,10项共100分。其中:很强为10分,强为8分,一般为6分,弱为4分,很弱为2分。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打分。本评估参考指标体系不是为了评企业整体状况的优秀、良好,而是通过调查、分析和判断,找出问题和吸取教训,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关于企业文化评估的方法

第一步,要搞好企业文化调查,以保证评估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之上。调查要从企业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存在;要尽可能全面详尽,不能以偏概全;要及时迅速,不能拖拖拉拉;要讲科学,讲方法,不能不作准备,随意进行;要公平、公正,不能违法乱纪。调查要有提纲,选好题,搞好组织分工,协调一致,综合审定,科学取舍,最终形成调查成果。

第二步,在企业文化调查的基础上,要搞好分析。企业文化分析是企业文化调查的继续,是企业文化评估的前提。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抓住主要特点和规律,为企业文化评估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企业文化分析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现场观察、个人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

第三步,在进行了企业文化的调查和分析以后,就可以进行企业文化的评估了。评估要依据调查和分析材料,坚持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标准,围绕“十个参照系”,具体进行评定。企业文化评估的方法很多,一般说来,根据范围和规模来分,有宏观评估和微观评估;根据形式来分,有科学评估和经验评估。此外,根据评估主体来分,有集体评估和个人评估,还有规范性评估和非规范性评估。企业文化评估要有明确评估对象和目的,要遵循系统性原则,信息要准确和全面,确保企业文化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编后:

《企业文化建设之难点:评估》一文选自华锐先生新著《点击企业文化》一书。该书对企业文化建设之看点、特点、强点、起点、要点、重点、基点、支点、燃点、沸点、难点、焦点、盲点、热点、亮点、节点和极点共17条问题作了探讨和研究,即将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此书。

9.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篇九

宁建科字〔2009〕599 号

驻宁工程设计企业、各有关单位、各审图中心:

为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本市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抗震设防要求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执行宁发改投资字〔2006〕892号文(附件1)。

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应当执行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按不低于重点设防类标准执行。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流程

凡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委托建设工程设计前,应到市地震局办理登记手续(附件2),市地震局核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等级并出具指导意见书,建设单位按指导意见书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三、建设单位全程负责制

建设单位对抗震设计、施工、监理、选材等全过程负责,不得明示或暗示降低抗震设防标准或不进行抗震设防。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不进行抗震设防或降低设防标准的行为。

四、设计终身负责制

依据“谁设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终身追究,设计人员应依法进行抗震设计。凡须进行而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需告知建设单位按规定程序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凡已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应按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设计单位应对抗震设计质量以及设计文件的准确性负责。

五、抗震设防信息交流制

对应进行而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项目,建设部门在初步设计审查、抗震设计审查等环节需将有关信息(附件2)告知同级地震管理部门,地震管理部门应依法要求建设单位整改并进行跟踪管理,设计部门及相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六、法律责任追究制

应进行而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已进行而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防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七、本文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正式实施。

附件:1.《南京市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试行)》宁发改投资字〔2006〕892号文

2.建设工程基本情况登记表

南京市建设委员会南京市地震局

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意见 工程 安全 抗震设防 管理

抄送: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市科技局。

南京市建设委员会2009年9 月3 日印发

(共印200份)

附件1:

《南京市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试行)》

宁发改投资字〔2006〕892号

为进一步完善本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城市安全隐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地震局、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江苏省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的通知》(苏震发[2001]248号)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对南京市范围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调整细化如下:

一、市政公用工程

1、投资超过5亿元以上的隧道工程;

2、城市轨道快速交通(地铁及轻轨工程);

3、多孔跨径大于等于100米或者单孔跨径大于等于40米的城市桥梁;

4、施工面积大于等于10万平方米的城市道路工程;

5、20万吨/日的供水工程和10万吨/日以上污水处理工程;

6、总存储容积1000立方米以上液化气贮存罐站、供气规模15万立方米/日以上的燃气工程;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

1、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划归为甲类抗震设防等级的建筑工程;

2、200千瓦以上广播发射台、省级广播电视中心、200米以上的电视发射塔;

3、省、市中心电信枢纽建筑;邮政枢纽;

4、县级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和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建筑;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下关区和雨花台区范围内总床位500张以上医院的住院楼、医技楼、门诊楼,其它区、县范围内总床位200张以上医院的住院楼、医技楼、门诊楼;

5、6000座以上(含6000座)体育馆(中心)、40000座以上(含40000座)体育场、设计容纳人数5000人以上的展览馆、1200座以上(含1200座)的影剧院及娱乐中心、存放国家一、二级重要珍贵文物博物馆;

6、高度100米以上(含100米)的建筑;

7、铁路干线上大型站的候车室和枢纽的主要用房。

三、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1、易燃、易爆、易腐蚀、易污染物质的大中型实验、检验、生产和贮存、仓储等工程,以及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生物制品和天然人工细菌与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等)建筑;

2、大中型炼油、化工及石油化工、化纤等工程。

四、工程交通运输1、500米以上隧道、高速公路、公路干线上的特大桥;

2、铁路干线上的特大桥梁;

3、干线机场及其主要建筑;

4、2万吨级以上的港口、码头;

五、能源水利

1、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或规划容量80万千瓦以上的火力发电厂和装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300千伏以上的变电站;

2、省、市电力调度中心大楼;

3、区域性输油、输气管道;

4、大型水利枢纽,位于市区内或上游的I级挡水坝(堤防),重要泄洪闸、节制闸(I级);

5、城区大型供热主体工程。

六、核工程及军事工程

1、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核废料处理工程;

2、重要军事工程、各级人防指挥中心。

七、其他工程

1、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分区界线附近两侧各4公里内的下列建设工程:

(1)高度达到或者超过80米的;

(2)建筑面积达到或者超过2万平方米的;

(3)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到或者超过3000万元的。

10.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篇十

先与后取的经营模式

一个企业要成功,就要付出某种经营代价来换企业的效益。先与之、后取之是一种成功的经营之道。

日本企业的公益经营就是先与后取的典型经营模式。他们跳出了纯商业思维定式,在公益服务中求得新的生机。公益经营是在提供公众服务过程中扩大企业影响、吸引消费者的,比单纯产品宣传与推销的效果更佳。企业能把服务扩大化,把为公众服务作为己任,从而会带来更加的经营效益。

从投入产出的规律看,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支付、给与是收入、取之的必然代价。不过,在许多情况下,支付与投入、给与和取之有着时间上的距离,更有一定比例的内在联系,一般支付与收入成正比。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先与后取的经营思想。

与之和取之使企业经营的辩证法。有人认为,企业除了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外,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事谋取最大利润。为此,不少企业采取多种方法,唯利是图,结果效益不佳。而成功的企业采用利益循环的辩证经营模式,有效的指导了企业的经营活动。

从市场大系统看,把消费者、经销商和企业生产者看成是一个整体,建立起相互依存与发展的动态关系,使企业发展及利益良性循环,不仅源源不断的产生效益,还使企业利益真正最大化。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

(一)日本传统文化的许多东西,是直接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儒家、释家和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伦理文化,至今是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因素,它形成了日本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不同于西方个人至上而强调群体意识,强调把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

日本的管理类书籍把人事的管理列为企业管理分类之首,他们从“企业即人”出发,认定“人事管理是极为重要的项目”。在日本企业管理学家近藤次郎看来,人本管理就是一种依靠互相交心的方法,使每个人正确认识他在组织中应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同时必须使他们能最大的发挥他们的能力,使在组织中劳动的个人感到满意,体会到生活的意义。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发挥所有人的干劲。人管理人取得成功的状态是引导组织中所有的人都鼓足干劲,这方能说是高明的管理;被管理者不觉得自己是被人管理,每人都向自己的喜爱的方面奋发努力,这时自然能达到集体或组织的目标。

人本管理要把对人的管理分成两个层次理解:

1、“自我管理”。应重视企业中的每个员工的个人自尊心,它可分为“健康的自我管理”和“作业(工作)的自我管理”。

“健康的自我管理”是指自我管理身体健康和自我管理精神健康,可通过读书以学习前人的教诲,或接受信仰(宗教)以改变心境,求得精神的宁静。它要求既把自己作为对象,又把自己当作管理者。

“工作的自我管理”主要指在企业中推行的“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它系车间的作业集体,为提高作业效率,防止次品和提高质量,自己用特性因果分析图等方法,通过讨论,自己进行改进的运动。这样就超越了组织和职务上的等级差别,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行控制全体成员的集体行为。

2、“集体管理”。即以集体为对象的管理。这里强调等级职务和服从,资本主义社会通常是给管理者以高薪,组织中的成员也就为有朝一日成为管理者而刻苦努力,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依靠竞争和上进心来维系这个组织以达到目标。在“集体管理”模式中,采取的方法首先是提高成员的自觉性,其中首先是自我批评。在集体管理中,如果害怕一部分成员管理其他成员的做法会恶化关系,那么,进行自我批评就不用担心这种情况。

人本管理相当集体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应用。事实上,这是集体管理的一种巧妙的方法。日本的有些企业废除了部、科长制,分成不同的功能集团,作为小组住家推行自我管理,还有因采用了这种模式参与经营活动而实现了劳资关系的协调,取得了成功。这种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不急于求成,平时进行充分的教育和思想交流,最终实现这种关系。人本管理文化模式

(二)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人本管理,在人力调配最优化、工作效能最优化、产品和销售最优化、人的积极性激励、参与管理最优化这5个方面贯穿人本管理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1、人力调配的最优化。日本的大企业近年来为获得富有新思想、具有开拓性的人才,以便进可“抢人”,退可“留人”,对原来刻板的人事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以职位的平等竞争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利用竞争机制促使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选拔的创新。日本许多大公司对于内部的职缺,或开拓新事业所需的人才,除照常录用大学生外,开市场是内部公开招考制,层次从中层干部一直到新事业的负责人。

为了防止业务分类过于繁杂、组织机构过于庞大的“大企业病”,许多大企业相继撤出了组织间的壁垒,以使人员流动更为流动,这可使每个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工作效能最优化。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智能科学的运用,为适应人类劳动结构及工作机能的重大变化,企业劳动工作制度正在发生变革。劳动工作管理正向着灵活机动、宽松宜人的管理模式转变。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认为,人的个性机能决定了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如果规定统一的工作时间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如够规定统一的工作时间,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最佳工作效能。因此,许多企业家都着手在企业内部开发部门试行自由时间制和谈性工作时间制。智能型的管理部门及其岗位上的一部分职员,可根据工作需要和生活习惯,完全自由的安排工作时间,使一部分“宝贵人才”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在最佳时间内发挥最佳创造效能和工作效能。

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潜能永无止境,高智能的技术人才更是如此。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可分为两种,即主动性发挥和被动性发挥。前者是自觉自愿的,后者是被动的,受外部意志支配驱动的,非自觉的。显然,改革工作制度能使人们主动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尤其是当自己的权益、义务、与其所从事的职业的变化、兼顾等途径相联系,并获得理想效果时,这种发挥往往能达到最佳境地和最大限度。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时间的充分、合理的利用及其人生价值的发现。实现这种改革的管理制度,可给劳动者适当的空间调节,既可使劳动者科学安排劳动时间,提高岗位劳动效率,又可适量增加社会劳动时间,根据需要协调劳动过程,以提高综合劳动效能,也有益于劳动者心理和生理的保护。它有利于推动社会各种产业的发展,多方位的实现人的价值。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价值是无限量的。人的才能只有在多方位的施展中才能得以释放。而传统的固守一岗一位,老死于一家单位一个岗位的工作制度,只能禁锢人的思维,抑制人的才能。许多才华横溢、足智多谋的人才便是这种传统工作制度禁锢下的牺牲者。改革工作制度,允许人们兼职服务、交叉任职等,不仅有利于人才发挥多种智能优势,施展多方面的才华,而且也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多方位实现人的价值。

3、产品和销售最优化。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需求,世界上许多大公司采取满足各种人需求的产品和销售最优化策略,以反映各种人的需求。

4、人的积极性激励。世界许多大企业十分强调对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激励。法人持股大于私人持股是日本股份制企业区别于欧美企业的一大特点。企业的股票在法人手里,就是说,日本大部分股份制企业是企业间相互持股的,对此,日本采取了限制私人持股率、提高法人持股率的做法。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为法人持股的目的不是买卖股票以获利或分享高额的股息和红利,而是为了加强企业间的利益联系。因此,法人股东虽也参与和监督企业决策,但一般不干预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此外,法人持股还能促进企业集团和系列企业的合作关系。相互持股使企业集团和系列企业达到松散的联合,既能将企业之间的利益捆在一起,又不至于削弱某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淡化所有权后,企业的命运掌握在经营者手中,而企业经营者又通过诸如从职工中提拔经营管理人员等方法,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共同分担经营风险;在员工中宣传“企业是大家”的思想,这样就形成了经营者、员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5、参与管理最优化。人本管理文化模式强调让员工共同参与管理,强调企业发展与员工的关系,以命运共同体的形式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企业鼓励员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全员参加管理,不是简单的运动,而是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与特长,从而形成企业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点的个性。这种全员参加的管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质量管理小组的选题也是广泛多样的,如效率、安全、质量、设备、节能等。重要的是企业家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讲求实效。目标规定要十分明确具体,措施也要得力,这样才会有成效。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代表了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它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企业界也受到普遍的重视。三种有效的经营模式

日本的走动式、欧美的和拢式、东南亚的抽屉式是80年代风靡世界的三种管理模式,它们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来说仍然是值得借鉴的。

走动式是指企业家身先士卒,深入到企业员工之中,体察民意,了解真情,沟通意见,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佳绩。这种模式在东方文化背景中更显其卓越性。走动式还意味着一种看得见的管理。企业主管经常走动于生产第一线,与工人见面、交谈,希望员工能够对他提意见,能够认识他,甚至与他争辩是非,是一种现场的管理。优秀的企业家总是深入员工之中,了解真情,多听一些“不对”,而不是听一些好话,不仅关心员工的工作,叫得出它们的名字,而且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员工们就觉得企业主管重视他们,工作自然十分卖力。一个企业有了员工同心同德的努力和支持,自然就会兴旺发达。

和拢式是欧美盛行的管理模式。和拢是希腊语的“整体”和“个体”合成的词,用来表示一种新观念,即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性。它的具体特征是: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企业的每个员工对企业有使命感,“我就是企业”是和拢管理中一句响亮的口号。这种管理模式孕育了企业员工的自我组织性。企业是由每个人支撑着的,而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作用更大。因此而放手让下属作决策,自己管理自己,尽情为企业贡献力量。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学识水平各不相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使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

和拢式发挥个体分散和整体协调相统一的优势。按和拢管理的特点,一个组织中的单位、小组、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都有分散性、独创性,通过协调性树立整体的形象。和拢管理促使整个企业与个人之间形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激发人们的内驱力和自豪感。

抽屉式管理模式流行于东南亚,它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室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对于他们每个人的职、责、权、利相统一。在管理中,既不能有职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结合。矢志称强——一种风险经营管理的文化模式

现代世界知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始终贯穿着一种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它的思想精髓就是称强和风险经营。这些企业善于将这种思想精髓演化成自己企业的一种管理文化模式,贯彻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风险经营的管理文化模式,使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化风险为战胜困难的具体措施和力量,最终化险为夷。

彼得·德鲁克认为,在富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风险经营。在风险经营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注意力集中到市场上。对于一家新风险企业未能达到它指望要达到的目标,或者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的一个通常的解释是:在别人出来夺走我们的市场之前,我们干得不错。但这些人开始向我们从未听说过的顾客出售产品,突然间,他们便夺走了市场。凡是真正的新东西都能创造出人们以前从未想到过的市场。

新的风险企业必须一开始就假定,它的产品或服务可能在设计这种产品或服务时根本就没有想到的市场上找顾客,用于根本没有设想到的地方,并由新风险企业没有想到的、甚至根本不知道的顾客来购买。

如果新的风险企业不从一开始就这样把眼光盯着市场,它就可能为竞争者创造市场。创办新风险企业的人必须把时间花在外面,花在是厂长,同顾客和自己的推销人员呆在一起,研究情况和听取意见。新的风险企业必须制定一些日常条例来不断提醒自己,一种产品和服务要由顾客而不是生产者来确定。在生产或服务给顾客带来的用途和价值方面,它必须不断的向自己提出挑战。

对新的风险企业来说,最大的危险就在于自认为自己比顾客更了解产品或服务是什么样的或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去购置和有什么用途。首先,新的风险企业必须愿意把出乎意料的成功看作是机会,而不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冒犯。它必须接受营销术的一个基本原理,即企业的任务不是去改造顾客,而是使顾客得到满足。

2、金融上的远见。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上是刚创业的新风险企业的通病。这是新风险企业初创时期的最严重的病症,即使对那些生存下来的新风险企业来说,这种病症也可能成为妨碍企业发展的长期因素。

在新风险企业发展的狭义阶段,最大的威胁则是对金融方面注意不够和缺乏正确的金融政策。这首先是对迅速发展的新风险企业的威胁。新风险企业取得的成功越大,缺乏金融上的远见带来的危险也就越大。一旦发生了金融危机,克服起来极为困难,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这种危险显然是可以防止的。创办新风险企业的企业家是很不考虑金钱的,因此,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利润上。

3、建立一个高级管理班子。企业营业额上不去,盈利、质量或其他任何重要的方面都不起作用,其原因是缺乏一个高级管理班子。企业的发展已经超出一两个人管理的规模。它现在需要一个高级管理班子。班子要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这种关系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建立起来。企业文化模式的选择

为了研究分析不同文化制度下不同企业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有必要对不同形态的企业文化模式进行分析和选择。

1、选择企业文化模式的依据。企业的性质决定企业文化的性质。而企业文化模式则是社会和企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企业经营活动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都会直接、间接的通过企业文化反映出来。在通常情况下,企业选择文化模式的一般依据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的性质、国情和企业个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依据。劳动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或知识密集型企业,其文化模式各不相同。生产关系的性质规定了企业文化模式的社会经济性质。

2、现阶段中国企业文化的模式。现阶段,我国企业文化模式可分为单一型和混合型两大类。单一型包括经营目标类、团结创新类、质量技术开发类、市场竞争类、文明服务类。经营目标类就是浓缩了企业的经营宗旨,“概略的反映出企业追求的精神境界或经营战略目标。”团结创新类就是凝结了企业团结奋斗等传统价值观和拚搏创新的群体意识。质量技术开发类就是立足于某一优质名牌,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开发新技术。市场竞争类就是注重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强调拓宽市场销路,争创第一流效益。文明服务类就是优化为顾客、用户和社会服务的意识,做到服务上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更多俄企业采用的是混合的企业文化模式,即把经营宗旨、经营战略、价值取向融合在一起。

11.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5-0040-02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为技术、管理、思想、文化等全方位的竞争,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1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企业有目地的来对员工施加的意识形态的影响,用以改变员工思想、指导员工行动。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现,两者具有很多共同之处。

目前,国内外著名企业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鲜明的企业文化,以此来统一企业发展和员工思想进步的步调。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调动员工积极性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认为,企业的管理集中于对人、事、思想三个方面的管理。而对思想的管理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我党执政为民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管理艺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企业的价值观塑造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离不开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只有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活力,才能建设出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例如,我国著名的家电企业海尔,在发展早期面临亏损,为了扭亏为盈,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将查出的76台具有缺陷的冰箱交由责任者亲自用大锤砸毁,以此来警醒员工提升质量意识,通过安全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来逐步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从而带动企业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1.2 塑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企业环境体现在企业的产品、服务、信誉、员工的素质和精神面貌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等多个方面,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企业环境,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行为标准和精神追求,进而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例如,我国著名的通信企业华为在发展中,就关注于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塑造企业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华为的“狼性”文化就具有鲜明的创新、开放、合作、奉献等特征,并通过“树立员工的自豪感”、“不让雷锋吃亏,奉献应当得到合理的回报”等企业价值观的宣扬和实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塑造了良好的企业环境,使得华为成为民族企业的骄傲。

2 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日益明显,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更加深刻的影响着企业发展,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形态也随之改变,员工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现代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途径不断多样化。其次,现代企业发展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思想,近年来,国家提倡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并进一步强调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人文关怀,这对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导向。此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也更加关注共同发展,营造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不仅强调企业进步,也注重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进步,增强员工的职业自豪感。

在此背景下,结合企业自身工作实践,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了有效实现企业和谐、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工具,建设新时期独特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下文中,将就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3.1 擅用网络资源,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宽广的途径。互联网媒介的兴起,使得网络信息覆盖率更大,现代企业的发展可供学习和吸纳的知识更加丰富。此外,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空间拓宽。

现代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中,应该擅用网络资源,使学习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纳、变思想灌输为自由浏览、变单向学习为双向交流、变单调介绍为图文并茂,不断的学习和创新企业的发展之路,吸纳其他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结合网络热点问题,建设企业先进文化,用思想政治工作来助力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先进的现代企业。

3.2 体现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技术创新的重要时期,企业发展的环境都一直处于剧烈的改革的变化之处,在此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尤为重要。

企业文化的进步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有效载体,现代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应该将职工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爱岗敬业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弹性管理,是对现代企业刚性制度的有效补充,趋向于人本化的现代企业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创造性和凝聚力。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注重对员工在潜移默化中的引领和疏导,并注重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例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认为:“企业即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为此,他领导下的松下公司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和价值体现,

3.3 关注共同发展,推动企业进步

思想政治工作在关注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关注新时期下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变化,注重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和发展。企业应及时向员工传达运营成果、解答员工关心的问题、纠正员工的思想偏差、切实了解员工的思想现状,并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激励机制。使得员工体会到他们是企业未来的主人,对企业发展规划和发展进步具有的重要作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获得“多劳多得”的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

例如,可以通过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通过课堂讲授、双向交流、拓展训练、案例分析、主体探讨、游戏探讨、素质拓展、头脑风暴等形式,来提升员工素质。通过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表彰团队中的优秀员工、开展各项技能大赛等方式,来帮助员工提升成长平台,与企业共同发展,进而推动企业的进步和经营水平提升。

4 结 语

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宽泛,安全生产、服务提升、员工生活、党风廉政等均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只有积极创新和优化现代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出成效,进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进而起到正面的激励、推动和引领作用,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周云虎.以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经济师,2012,(2).

[2] 李鹏.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改革与开放,2011,(14).

12.空管工作的安全评估与安全管理 篇十二

一、空管安全评估的步骤

1.1系统描述

一般情况下, 安全评估的范畴看成了某个大系统的分系统。就算包含了整个分析程序, 也可以当成是一个比较大的具有区域性系统的子系统, 区域性系统也属于全球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子系统。1危害识别只能发现在评估范畴内的危害。2系统的描述阶段要根据系统的危害来进行分析。3系统的安全性降低的关键是系统的运行环境。4系统的描述还要包括突发事件和不正常事件。

1.2安全危害的识别

1危害识别系统应该处于整个系统的最高阶段。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系统来说, 系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都要有不同的危害识别方法。2潜在危害识别过程中, 要考虑导致系统出现安全问题的全部可能性, 包括系统的性质和大小、硬件方面、软件、操作环境、人工操作等。3全都系统组成部分都要计算在内。4在危害识别中涉及到的人或者事, 要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工作情况或者运行情况和以往相比有何不同之处。5要保障能有效的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就要有一套完成的方案。6安全评估的人员或者策划者要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 但是全部参加讨论者都要有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机会。7要有专家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工程技术评估, 保证系统全方面都被考虑。8危害评估要包括所有的可能性, 给予最坏的情况留有充足的可控性。总之, 要能识别出所有未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危险, 还要考虑到在飞行中的情况, 航空器的失效问题就没有必要去假设其他问题。要能识别出可能发生的单独事件所引起的连锁失效情况, 对于一些潜在的问题分析也是比较关键[2]。在危害识别上要有相应的标记, 并且记录下来, 所记录下来的安全信息要对每一个危害进行详细描述, 包括危害所造成的影响, 可能性及严重性。

1.3安全危害的严重性评估

整个步骤关系到了对所有安全危害的严重性评估。在整个步骤还没有开始之前, 要把有可能被识别的安全隐患进行记录。对于一些风险分析量较大的运用, 风险分析工作要进行分类, 然而, 对于一些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安全评估, 要由专业的危害识别人来进行分析讨论, 对于这一类安全严重性比较严重的问题评估, 要有主观的判断, 每一为参加评估者都在自己专业领域都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能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做出相应的标准指导, 这样讨论的结果比起其他形式更加可靠[3]。全部的安全危害评估完成之后, 所分析出来的结果和所得到的问题严重性分类要根据问题进行分别记录。

二、空管安全管理体系构成

2.1安全管理机构

在安全管理方面要有统一的领导和严格的分级管理, 现代化的安全管理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使用专业的管理人员, 使用“一把手”责任制, 确定主管的领导任务, 落实每一个部门的责任, 主要的内容有每一级的结构建立;每级的管理机构职能、权限划分;人员岗位、数量、责任。

2.2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空中交通的基础, 在一些方面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保障每一位空管人员都能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来实施, 减少因为制度所造成的事故、差错等。

2.3安全管理技术

使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对空管系统进行安全管理要体现出空管系统的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规范化, 安全管理制度要能通过安全管理技术得到实施。

2.4安全教育培训

从以往的经验要看, 由于空管指挥不当所造成的飞行冲突来分析, 违反了安全制度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占有较大比例, 为了解决这一类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强化安全教育与培训。

三、结束语

空管的安全评估主要是对民航空管系统中发生的事故和潜在的威胁进行全面分析, 找出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然后制定相关措施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人的因素和管理上的疏忽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空管管理运行要结合各个方面, 提高航空安全质量, 进一步提高我国安全运行管理, 减少航空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民用航空属于高风险行业, 在飞行中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一位乘客与机组的生命安危, 尤其在MH370事件以后, 民航安全依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对空管工作的安全评估与安全管理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安全评估,安全管理,航空

参考文献

[1]张建新, 于海田, 熊建波.民航运输企业实施安全文化战略的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10 (15) :239-240.

[2]于海田, 王华伟.航空发动机健康综合评估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3, 12 (6) :996-997.

13.试论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十三

摘要:作为企业文化积累之一的企业档案,因其所具有的真实性、多元性和潜在的创造性,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企业形象起积极的作用,因而,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促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档案作为企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资料,它一方面记录和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历史,可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另一方面,对企业档案加强管理的本身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已经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了。本文作者将立足实际,对企业档案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1 企业文化与企业档案的内在联系

1.1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文秘部落。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定义文化:“文化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企

业文化则是所有团队成员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价值观、共同愿景、使命及思维方式。它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1.2 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合法权益,记录企业文化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企业文化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影响

2.1 从核心的精神层次分析,许多企业缺乏服务社会和公众并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削弱了档案工作发展的基础。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仍较为滞后,企业文化的层级和企业发展的速度存在着不相协调的现象。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反映了企业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规定着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引导着员工的行为选择。因而,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狭隘的价值观念的支配和引导下,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精神、作风及其他方面的行为,都受到消极的影响和制约。管理者和员工根据价值关系去选择规范和引导自己的行为,致使许多企业的运行长期处于一种“唯我”状态,缺乏共同信念和崇高目标的设定,以追求利润和财富为根本目标,处处以眼前的得失为重,很少从企业的长期利益或企业员工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把责任感远远“抛在身后”,不顾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良好形象的塑造。这种功利色彩浓厚的价值观念危害严重,左右了许多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方向,在他们的观念里,档案工作至多只

是一种资料整理工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创造过程,也没有直接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资源,纯粹是只投入不产出的赔本买卖。因此,很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基本的档案意识,本能地排斥档案工作,没有建档的自觉性和动力。即使在外界的宣传和推动下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是流于形式,仍坚持认为档案工作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不应包含在企业的管理流程之内,属于可有可无的附属行为。概而言之,我国企业档案工作先天基础薄弱,缺乏原动力和主体积极性,极大地制约和束缚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发展。

2.2 从中间行为层分析,由于长期缺乏积极稳定的企业价值观,许多企业制度层的建设难以达到规范和统一,使得管理结构不堪一击,最终殃及档案机构的生存。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只注重财务目标和企业的赢利能力,要求任何企业行为都能跟企业的利润直接挂钩。而企业生存空间的艰险往往使企业疲于应对内部纠纷和外部挑战,发展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无法形成积极稳定的企业价值观。因而,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屈从于外部压力,频繁改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构,导致企业的管理结构缺乏稳定性和规范化。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工作由于它的投入与产出倾向于一种隐性和长时段的状态,效益的产生又具有潜在性,难以具体量化,更难以进入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容易被忽视,本能地被剔除于企业的管理框架之外。有的企业即使配备了档案人员,也还是属于兼职性质,在企业的管理架构中处于边缘位臵,缺乏足够的权力和资源,无稳定性

可言。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档案机构,但一旦面临所谓的组织结构设计优化和管理体制重新安排,在利润杠杆面前,档案机构也经常成为重组的牺牲品,不是被裁撤就是被合并到其他部门。在这种环境当中,企业档案工作难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缺乏包容的企业文化和稳定的组织基础,档案机构也自然无法在企业的管理架构中稳固立足和强化发展。

2.3 从表面的物质层分析,许多企业过于强调物质层建设,忽视精神层建设,未能深入理解档案工作的本质要求目前,许多企业偏于强调物质层建设,追求表面效应,企业文化培育度肤浅,内容单一,往往陷入各种误区,将企业文化口号化、文体化和表象化。企业文化最常见的培育方式就是宣讲和培训:喊几句口号,挂几幅标语,开几次晨会,编几本手册,谱一首企业歌曲和统一员工制服,或者举行几次员工素质拓展活动等,而不是认真落实企业的日常行为。至于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等更是无人问津,结果只是形式上热闹,内涵上空洞,根本达不到实际效果,忽视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体现。即使有的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培育和发展,但也多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缺乏个性,“拿来主义”现象明显。同时,企业“伪文化”的现象也广泛存在,即企业所宣讲的企业文化与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相去很远,往往只是嘴上说一套而实际工作中又是另外一套。一旦遇到利益权衡,更是将所标榜的企业文化远远抛之脑后。

因此,看起来好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搞得轰轰烈烈,有

模有样,但其实很多都是徒有其表。企业的这种“实用主义”作风和浮躁的心态对档案工作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譬如,有些企业虽然意识到企业档案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有必要开展档案工作,依样画葫芦地建立了档案室,购臵了设备,安排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但结果却往往走形变样,蜻蜓点水走个形式,档案工作并没有制度化、经常化地开展起来,仅仅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道具和装饰品。企业管理者没有真正理解档案工作的本质要求,也缺乏落实和完善档案工作的诚意和决心,导致企业员工也错误地理解档案工作,以为档案工作只是“作秀”而已,纯粹是应景之事,没有必要真抓实干。可见,在许多企业里,上至决策层,下层普通员工,一开始就没能深入理解开展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纯粹是一种功用和应付的心态,致使企业档案工作处于一种尴尬的位臵。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档案管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表现在真实地记录着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企业的企业文化从企业的创建就开始产生,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主要在于我们是否用心去发现、收集并进行整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就是要善于去发现企业每个方面的每一个瞬间及点点滴滴。通过真实的记录,精心的保存,把企业文化这种无形的东西归化为有形,把平常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以文字、图片、影音资料、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直观而明了。

企业档案管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用还表现在对

14.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绩效评估 篇十四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绩效评估的概念和意义

一、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绩效评估的概念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劳动消耗(包括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和一定 的劳动占用,来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包括产品成果和劳务成果)。这种劳动消耗和劳 动占用就是经济活动的投入,而劳动成果就是经济活动的产出。经济活动效益的高低则 表现为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即努力提高产出与投入的比值。要达到改善物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的领导者和物资工作者必须 清楚地了解社会的需要,了解企业物资流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它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 响;了解要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正常地进行需要多少资金,这些资金由哪些渠道取得,资金的运用效果如何等。为此,要求电力企业物资部门,加强经济管理,定期地或经常 地对其所从事的生产资料的购进、销售(供应)、调运、储存、加工、服务和租赁等经 济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以占用最少的物化劳动,消耗最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完成尽量多的物资流转额,取得尽量多的盈利。

经济活动分析是利用会计、统计、业务核算、计划等有关资料,对经济活动过程及 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促使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手段。物 资经济活动分析则是把经济活动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物资经济活动的分析、比较 和研究,它既是加强物资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具体地 讲就是利用计划资料、业务核算资料(包括会计核算资料、统计核算资料和业务核算资 料)、历史资料以及同行业先进水平资料等,结合调查研究,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 经营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对经营过程进行控制分析,对经营成果进行检查分析,从而总 结经验和成绩,发现问题,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挖掘潜力,促 进目标的制定和计划的完成,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绩效评估的意义

在物资经济活动中,只有通过加速物资流转,节约流通费用,降低库存量,做到周 转快、消费低、费用省,才能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

物资经济活动分析,就是运用经济的方法,对物资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分析、比较,使企业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完成物资供应任务。通过物资经济活动分析,能够促使节约使用资金,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剩余积压物 资的发生,杜绝不应有的损失和浪费,克服物资经济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物资工作 人员关心物资经济工作成果的自觉性。

15.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篇十五

一、空管安全评估的步骤

1、系统描述。

安全评估从宏观上看,只是一个大系统中的分系统,就算其兼备了整个系统的分析程序,它也只是某个区域性系统的子系统,而区域性系统也属于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范畴。因此,安全评估中的危害识别对象只限于评估范畴内,同时系统的描述阶段要依照系统的危害来进行具体分析,描述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和不正常事件。其中,系统的运行环境是影响系统安全的最关键因素。

2、安全危害的识别。

危害识别系统是整个航空系统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在一些大规模的系统发展阶段中,不同的时段要有不同的危害识别方法。在潜在的危害识别阶段,要充分考虑可能导致航空活动出现安全事故的所有可能性,例如系统的性质、软件和硬件的设备以及人工、环境等因素。一旦危害识别涉及到人或事,就要进行及时地处理,发现他们的工作情况或者运行情况有何异常。当然,若要有效地完成危害识别工作,则要提出一套科学系统的识别方案,从而保障识别出潜在安全隐患的精确度。因此,从事安全评估的工作人员要制定出一个大家都能够接纳的方法,并且给参加讨论会的成员提供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在整套评价系统形成后,要请相关专家对系统进行技术评估,确保系统全方位都被考虑,同时在危害评估系统中还要给最坏的情况做出足够的可控性。总之,若想要识别出全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源,不仅要参考飞行的具体情况,还要去分析一些潜在的问题,从而识别出单独事件可能衍生的连锁反应。所以,在危害识别工作中,工作人员要认真严肃地对待,将危害识别因素标记并且记录下来,还要将每一个危害的详细情况进行描述,例如可能性,严重性和后果影响[1]。

3、安全危害的严重性评估。

这个步骤关系到整个系统安全的严重性评估,因此,在这个步骤开始之前,要将所有即将被识别的危险因素进行记录,对于一些风险较大的安全隐患,风险分析工作则要进行分类,而对于具有严重性危害的安全评估,则需要专业的危险评估师来进行分析讨论。这不仅需要主观的判断力,还要参评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能对风险分类和风险预防做出标准指导,当所有的安全危害评估结束之后,得到的分析结果和问题严重性分类也要分别进行记录。

二、空管安全体系构成

1、安全管理机构。

在安全管理体系中一定要形成统一的领导和严格的分级管理模式,从而建立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机构。首先,通过“一把手”的责任制来制定组织领导人的基本任务,分配好每个部门的责任,再对每个阶级的结构进行重新划分,包括管理机构职能,人员数量,岗位以及责任等[2]。

2、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空中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所有空管人员的行为和操作,确保空管人员都能够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来调控空中交通,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管理技术。

为了确保空管系统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则要利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对空管系统进行安全指导,同时安全管理制度也要通过安全管理技术才能得到实施,因此,安全管理技术的引进显得至关重要[3]。

4、安全教育培训。

每当航空事故发生后,在分析引起安全事故的原因时,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因为空管指挥不当所引起的飞行冲突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违反了安全制度,因此,若想要有效地杜绝此类问题,应该加强对空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三、结束语

空管的安全评估就是对引起安全事故的潜在威胁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人为或者管理失误造成的空难事件,进一步提高我国民航公司的安全管理。

摘要:安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保障,航空属于高危行业,在MH370事件后,民航的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空管工作的安全评估就是指对已经发生的空难事件或者潜在的威胁进行具体分析,探索引起安全事故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本文主要简要分析空管工作的安全评估和安全管理。

关键词:空管工作,安全评估,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铁良.空管工作的安全评估与安全管理[J].新观察,2014,(5):163-164.

[2]谭艾宇.空管工作的安全评估与安全管理[J].管理咨询,2013,(22):152-153.

16.企业文化建设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 篇十六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能促进企业长期的经营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已成为企业管理者永葆企业长久、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管理内容,这也是企业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资产。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当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信息网络化得到快速发展,这也引领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全新的知识经济让企业思想工作在遇到一些机遇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在新形势的发展中遇到很多现实问题:由于人们价值观及信仰等不同导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思想、目标、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没有进一步创新,以致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此外,一些思想及歪理严重威胁着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思想政治工作由于缺乏素质较高的继承人,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企业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但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企业领导及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得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较低层次的培养及发展时期;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企业虽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但工作内容比较片面、工作方式较僵化,以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有效实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新途径,以便企业走出目前困境,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区别和关系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区别

(1)基本属性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政治社会化,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学习政治技能及知识的过程,并将此过程与传播政治文化、教育政治成员进行统一。政治社会化是为了让人们接受和学习政治体制、塑造政治人格、提高其政治生活能力而进行的政治态度、思想体系、政治信念及社会制度的确定。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为企业员工共享而形成的企业本质特征、价值观及思想,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人本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以此确保企业发展和人员需要的平衡共存。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基本属性上不同。

(2)实施主体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企业的工青妇组织或者党组织为主体进行实施的,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主体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简单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在思想政治素质领域实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在经营管理领域实施的,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主体不同。

(3)历史渊源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自建党至今用来提高人们思想政治觉悟及理论水平的主要途径,而企业文化建设是来自西方国家的融合组织管理与社会文化的产物。不管是从世系,还是从出身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一目了然。

(4)合法性的来源不同。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几乎都是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干预下展开的,其合法性渊源来自政治上层建筑。不同的是,企业文化建设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由企业本身行使其决策权,它是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礎上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其合法性渊源来自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需要。

(5)约束力和实践性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虽需结合实践,但与实践没有直接的关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渗透力也不多,而且,对于接受思想政治思想的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也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但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强制制度实施执行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性。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1)指导思想相同。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的,以此提高企业及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2)目标相对一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使得企业成为责任心较强的市场主体,但企业文化建设在注重社会认同及文化形象的前提下,更注重企业品牌和坚持社会主义的走向。虽然如此,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都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此外,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得以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企业文化职能。

(3)内容有同构性。从文化方面来讲,企业文化及思想政治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都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及外国先进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而来的,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也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被倡导和学习的方面。

(4)途径作用一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都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理解及潜能的发掘,反映了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认同力量,通过对企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感染,凝聚企业力量,推动着企业快速发展。

(5)部分方法手段相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都需要大力宣传,其思想文化的接受方式都属于互动式的灌输,思想文化在传播时的实践性都比较强。此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都是在利益的支撑下将思想教育和企业管理相互结合来展开的。

除此以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还有几点不同及联系: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而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二者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不能相互替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可利用思想政治资源,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可将文化建设作为载体和途径以便其更好地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推动企业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在遵循相关规律的同时,推动两者独立发展,这样才能在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企业发展。

结语

上一篇:文学社“新社员”代表发言稿下一篇:《金陵图》唐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