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2024-08-01

《杜甫诗》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精选11篇)

1.《杜甫诗》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篇一

《杜甫诗三首》同步大纲的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岱宗( ) 决眦( ) 石壕( ) 幽咽( )

② y( )城 sh( )守 y( )越 老y( )

③ 溅( ) 搔( ) 簪( ) 矣(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 齐鲁青未了( )

② 造化钟神秀( )

③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

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⑤ 暮投石壕村( )

⑥ 老翁逾墙走( )

⑦ 吏呼一何怒( )

⑧ 三男邺城戍( )

⑨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

⑩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

⑾ 夜久语声绝( )

⑿ 天明登前途( )( )

3、下列句子中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下列句子和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简答:

《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______这一历史事件之中,诗中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

① 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② 诗人此时的感想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石壕吏》的主要人物是老妇,诗人用吏呼一何怒引出老妇的话,并把她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

【参考答案】

1、① di z ho y  ② 邺 戍 逾 妪  ③ jin sāo zān yǐ

2、① 不尽 ② 聚集 ③ 通层 眼角 ④ 简直

⑤ 投宿 ⑥ 越过 ⑦ 多么 ⑧ 防守 ⑨ 苟且活着 完结

⑩ 应征 还能够 ⑾ 消失 ⑿ 登程 路途

3、D

4、B

5、C

6、安史之乱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① 恨战乱带来的灾难,疼死去的儿子,忧被捉走的老妇,怜未成年的孙子;② 痛恨石壕吏的凶暴无情,忧虑国家的命运,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7、D

2.本期练习及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篇二

1.同定点 动力作用线 阻力作用线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费力 80

3.①④ ⑤4. 3:5 省 5.A C B 6.竖直向下 80 竖直向上 80

7.40 费力

8.D 9.B 10.A 11.C 12.C 13.C 14.C15.B 16.C

17.如图1. 18.如图2.

19.刀口(或支点) 水平 ι1/ι2m

20. 80N. 21.哥哥负担200N的力,弟弟负担100N的力.22. 80N.

《“滑轮”练习》参考答案

1.定滑轮 动滑轮

2.滑轮组 方向 3. 1604.等臂 F=G 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 省力 F=1/2G 5.轮轴 省力 6.不能 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 定 7.6 0

8.左 动 定

9.A

10.B 11.D 12.B 13.B 14.C 15.B16.D 17.C

18.(1)如图3甲. 4 (2)如图3乙. 5

19.(1)绕线如图4所示.3 0.7(2)20 (3)22 20.如图5.

21. F=20 N.如图6.

22.(1)1.6m/s. (2)由题意可得动滑轮重200N,则F'=(2800N+20 N)÷4=750N.

《“机械效率”练习》参考答案

1.额外 有用 有用 额外 2.Gh 动滑轮重 摩擦 物重3.有用功 总功 小于 小于4. 9000 75% 5.1000 80% 250 6.480 1207. 80%

40 8.62.5%

9.1500 0 80%

10. 2.590% 克服杠杆的自重做功

11.D 12.D 13.B 14.A 15.C 16.D

17. (1)17 80% 物体上升高度h (2)力的方向 相同有用功、额外功均相同

18.(1)0.5 66.7%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做功 (2)不能 两次实验时钩码没有挂在同一位置 仅根据一次实验所得结论具有偶然性

19. 80%.机械效率将变大,因为物体所受的的重力增大,对地面的压力增大,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增大,滑轮组克服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所做的有用功增大,同一滑轮组的额外功基本不变.所以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增大,即机械效率变大.

《“简单机械”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

1.B(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不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原图中以o2为支点的杠杆,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杠杆o2是费力杠杆)

2.D(易错选B,错选的原因是没能理解扳手的实质也是省力杠杆,其中轴是支点,轴到手的距离是动力臂,大小大于阻力臂)

3.B(易错选A或D,错选A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动滑轮的重:错选D的原因是没有分清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是两段而不是三段)

4.B(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没能掌握动滑轮的特点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能根据对物体A、B的受力分析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

5.D(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不理解使用杠杆有的是为了省距离,省力一定费距离,省距离一定费力)

6.D(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机械效率公式n=G物/G物﹢G动分别进行求解、判断)

7. 80%(易错填“120%”,错填的原因是没有止确判断出拉动滑轮组的绳子为三段而不是两段.因此总功求错)

8.省力(易错填“费力”,错填的原因是没有判断出盒盖上翻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9.如图7所示.(易错画成图8,错画的原因是没有理解动力应作用在杠杆上,因此应以左侧绳对桥的拉力为动力)

《“简单机械”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省力 远离 2.CB3.省 20 4.505. 0.2m/s 12W 83.3%

6.2 120 7.2 增大

8.A 9.A 10.C 11.B 12.C 13.D 14.B15.A

16.如图9所示. 17.如图10所示.

18.(1)右力臂 (2)把OA的长度当成了拉力的力臂 (3)拉力方向与杠杆垂直 (4)竖直向上3

19.(1)缓慢提起相同重物,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相同重物时,动滑轮的所受重力越小.所用的拉力越小

20.A、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21. (1)3000J. (2)180W. (3)83.3%.(4)250N.

22. (1)30W. (2)90J. (3)70%.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1.压强 2. 10 0 铁球 3.30 120 0 4.托里拆利 下降 5. 600

83.3% 6.0.9xl03 7.B.C A

8.D 9.C10.A 11.D 12.C 13.B 14.C15.B

16.如图11所示.17.如图12所示.

18.(1)0.2 20 (2)A、C、D 利用针压法使木块浸没在液体中,再读取液面的位置

19.(1)匀速 (2)71% (3)等于 (4)0.17(5)0.4 (6)增大

20.(1)钢球速度 (2)s 转换 (3)下滑的高度 (4)牛顿第一定律 一直运动下去 理想推理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1.(1)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增大摩擦(2)p=5xl03Pa. (3) W=6xl05J.

3.《老王》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篇三

一、基础知识

1.指出下列句子中“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⑴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⑵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第二句好在哪里。

⑴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立在门框里。

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指出下列各句对人物描绘所采用的手法。

⑴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⑵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便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⑶他一手拿着布,的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句中“强”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本文作者。

6、(武汉试题)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③眼前的湖面刚才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二、同步解读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6.概括选文的内容。

7.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老王的什么?

8.老王送油和鸡蛋的目的.是什么?“我”给他钱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我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9.请你想像一些老王接过“我”给他钱的心理是怎样的?

10.文中对老王的死运用的是什么描写?从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11.当我得知老王死后,总觉得心上不安,为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12.文章选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3.选文中“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的“攥”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情?这里运用什么描写?

三、美文赏读

永厚老兄

我觉得我的人生是幸运的,因为我有永厚老兄。

他生于1929年,我生于1954年,掰着指头算一算,他狠狠大我25岁,但我依旧叫他老兄:永厚老兄——永厚老兄——我总是这样大声叫他,他也居然满口答应,在信里。

有时,我也感到讶异,从相交到现在,与他仅仅见过一面。真的只见过一面吗?摸着自己的脑壳自问,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回答:真的只见过那么一面。

那是在去年,也就是,7月份,他到长沙来上电视,搞捐助,献爱心。他是画画的,当然很有名,不然,人家不会请他。人家请的是大画家,请的是黄永厚先生,就像我请他为《书屋》画画。

遗憾,我却不懂画。我只是觉得他画得怪,画得和其他人不一样。我喜欢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我觉得与其他人不一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他的字,每次都看出我一身汗,连猜测带蒙,好久好久,才算大致弄个明白。我还曾把他的字,掩去落款,复印了,让一些书界的朋友看,他们竟也和我一样,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最后大都这般结论:这个人,不得了,行草篆糅在一起了,不是个疯子,就是位大家!

到底是疯子还是大家,不知道,也不好说。不管是什么,他是我的永厚老兄。我喜欢我的永厚老兄。

永厚老兄是关爱我的。他对我的这种关爱,除了写信,就是画画。画画支持《书屋》,画画给我鼓励,画画逗我哈哈一笑,使我不觉人生寂寞,并对前路再添信心。最近,他又寄我一画,画很窄且很长。画面上除了一首诗,几个印,只有一只大鹏展翅,背负苍天,俯视人间。整个画面的80%,都被那巨大的翅膀盖住。翅膀下的那首诗,是谭嗣同的《晨登衡岳祝融峰》。那字,自然又让我连猜带蒙地琢磨了好久,结果只看.出后两句,前两句终归蒙不出来,只好打电话请教于他。诗是从大鹏的角度看的:“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我为这构图而叫绝,更为这画意所震撼。我在画前站了很久,心里竟涌出许多图像,热血也跟着沸腾起来。我想我也应写几句,记下自己看画的心情。我当时是这样写的:

升起来了

那只鸟

像遮天盖地的滚滚雪霆

每扇一下

一阵飓风

天地万物都为之动容

翅尖撩起的江河之水

铺成化雨积雪的飞云

转眼,又突然无影无踪

好似消失的某个梦

真的飞过了一只鸟吗

有人在揉着眼睛问

很明显,我和永厚老兄不同。永厚老兄是开朗的、豁达的,无论是人还是笔。而我总免不了一点忧郁。我知道这样不太好,想改也一下改不掉。这就是性格使然吧。

14.文章开篇即说:“我觉得我的人生是幸运的,因为我有永厚老兄”,为什么?

15.请分别概括出黄永厚先生字和画的特点。

字:

画:

16.第二段中有两个词:“狠狠”和“居然”。请问将这两个词删去后,文章的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7.文中有两首诗,一为古体诗,一为现代诗,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选一个角度简述之。

18.读完这篇文章,你对文人间的友谊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⑴规矩,不惹事的意思。⑵为不忠厚诚信的意思。

2.形象逼真,将老王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⑴语言描写⑵外貌描写⑶动作描写

4.表现了“我”当时不了解老王心思情况下的为难。

5.杨绛

6.老王给我送油和鸡蛋以得知老王去世后的愧疚之情。

7.外貌(神态);写出老王病得十分严重。

8、老王是为了感谢我对他的帮助。“我”是为了帮助他。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后两问合理成文即可。

9.能想象出老王的心理活动,准确细腻即可。

10.侧面描写,写出老王是一个不被人重视的人。

11.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疚。

12.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意近即可)

13.表达老王矛盾的心情:即又不好意思,又很难过。用的是动作描写。

14、尽管年龄相差很远,尽管只见过一面,但作者因有永厚老兄而觉得幸运。在作者看来,永厚老兄是关爱他的,写信问候他,画画给他支持和鼓励,使他不觉人生寂寞,并对前路再添信心。

15.字:行草篆糅在一起;难辨。画:和其他人不一样;怪。

16.“狠狠”表现了两人年岁相差很大;“居然”表现出人意料。这两个词不能删去,因为删去了不足以表现两人深厚的友情,特别是永厚老兄对“我”的关爱。

17.这两首诗同为一幅画所题。古诗从大鹏的角度写,表现大鹏展翅的雄伟气势,现代诗照应了古诗的诗意,但诗中多了一份忧郁和不自信。

4.《杜甫诗》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篇四

【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

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C.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结构。

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应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解析】

试题分析:A文中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B散文集《朝花夕拾》C新闻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这五结构。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5分)看 叶 宋·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1)第一句描绘了春天怎样的景物特点?(2分)(2)这首诗歌含蓄而富有哲理,请就此作赏析。(3分)

【答案】(1)百花凋零,芳草枯萎(2分。各1分答“春光不再”的得1分)(2)繁花似锦却容易凋谢,而绿叶繁茂活力长存,诗歌借景寓理(1分),表达了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短暂,平凡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的哲理(2分)。(或者答“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平淡而长久的人生)(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诗中景物的特点来理解,“红紫飘零草不芳”,红紫,指万紫千红的百花。百花凋零、芳草枯萎,呈娇斗艳的春天已经逝去。“始宜携杖向池塘”,此刻,眼前已无缤纷的美景可供观赏,最适宜的去处,则是俯视池塘中的落影。表达诗人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考点:诗歌欣赏

点评:本题不难,诗词短小,略加分析便可作答。诗词短章,文字精练,一字一词皆有丰富的内涵,学点品析的方法,对欣赏诗歌很有帮助。

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和小思的散文《贝壳》,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B.《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表达了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

D.《在山的那边》和《理想》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A中《贝壳》的作者应是席慕容。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

B.《背影》《信客》都是记人的散文,作者分别是朱自清和余秋雨。

C.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仙”。D.《大道之行也》一文中所描绘的“大同世界”与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相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相同。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C中杜甫号为“诗圣“。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小题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小题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答案】

【小题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小题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诗歌中“一位女子在荷塘中采莲”来分析“采莲女”的形象特点。【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先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衬托),然后分析运用衬托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突出采莲女的采莲情景特点)。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雨后池上(4分)(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①明镜照檐楹②。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③万点声。

【注释】:① 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②檐楹:池塘边房屋的瓦檐和楹柱。③荷心:荷叶。

【小题1】诗歌前两句用哪些词语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的静态美?(2分)【小题2】作者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欣赏这雨后池上的景致?(2分)

【答案】

【小题1】水面平淡磨 明镜 照檐楹评分标准:共2分,任选两个即可给分。

【小题1】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评分标准:共2分,写出恬淡、怡然自得即可给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小题2】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所以作者是带着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去欣赏这雨后池上的景致的。

7.诗歌赏析 闻蝉 朱熹①

悄悄山廓暗,故园应掩扉。蝉声深树起,林外夕阳稀。

注释:朱熹:南宋徽州府婺源县人。此诗是他绍兴二十四年任同安县主簿之时所作。请找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A.诗中抓住夕阳西下,山廓灰暗,深林蝉噪等典型事物,生动地描绘了故园黄昏的寂寥凄清景象。

B.诗中写对故园的思念着墨极少,只有寥寥的“应掩扉”三字,胜过千言万语,蕴含着对亲人家乡的深切怀念,C.第三句以耳边不时传来蝉鸣声,达到了“以声衬静”的效果,并与第一句中的“悄悄”相照应。

D.第四句运用了白描手法,以一个“稀”字,勾勒出夕阳稀薄昏黄的光辉,暗含了诗人当时思乡的悲伤凄楚的心情。

【答案】(3分)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中抓住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山郭灰暗,深林蝉噪等典型事物,生动地描绘了异地黄昏的寂寥凄清景象及因蝉声而触发的乡恋。

8.名著阅读。(6分)

《西游记》和《水浒传》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请从下列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其内容。(80字左右)

①吃人参果 ②收服红孩儿 ③杨志卖刀 ④武松醉打蒋门神

【答案】①“偷吃人生果”示例:唐僧师徒借宿五庄观。猪八戒听到镇元大仙的弟子在谈论唐僧不肯吃人参果的事情,便央求孙悟空去偷人参果来尝尝。孙悟空偷来人参果,他和沙僧细细品尝,而猪八戒心急,回圈吞咽,竟没尝出滋味。

②“收服红孩儿”示例:红孩儿掳走唐僧。孙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帮忙。观音设计让红孩儿坐上莲花台,后又给他套上金箍儿,勒得他疼痛难忍。红孩儿愿人法门受戒,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

③“杨志卖刀”示例:为筹措盘缠,杨志在汁京街头售卖祖传宝刀。泼皮牛二前来纠缠,要杨志验证宝刀杀人不见血,还要夺杨志的宝刀。两人扭打起来,杨志一时性起杀了牛二,投开封府自首,那把宝刀也被官府没收。

④“武松醉打蒋门神”示例:为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武松带着醉意大闹蒋门神的酒店。蒋门神闻讯赶来,与武松打斗,结果被武松打得跪地求饶,只好答应武松把快活林还给施恩。【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此题为名著的阅读考查,考查较上题更为深入。不仅要知道大概,还要对其中的细节部分有所了解。做题的技巧是,选择较为熟悉的部分来写,避难就易。当然,真正用心读名著才是解决这类题目的最根本的方法。

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小题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小题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答案】

【小题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小题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中精妙字的能力。奖赏这个字时,先要弄明白“斗”这个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表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可。(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小题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1)理解诗句的内容。(2)抓住诗句中的“景物”的特点。(3)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10.阅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一诗,完成后面的题。(6 分)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该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小题1】此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3分)【小题2】这首诗后两句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怎么表现的?(3分)

【答案】

【小题1】 画面: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作用:以凄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 【小题2】 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比喻,以冰心、玉壶比喻自己的高尚品格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描述画面需要注意,不能翻译一下诗句的意思就行了。考生需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要求描绘出烟雨迷蒙、寒意沁心头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由文章的题目可知,这是借景抒发内心情感的。考点: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小题2】

试题分析:末写自己对洛阳亲友的关心,而转写洛阳亲友对自己的询问。四句出人意外,不说彼此的思念之情,不说客居的感慨,单用“一片冰心在玉壶”作结,意在告诉友人,自己是决不会被功名、宝贵所诱惑。“冰心”、“玉壶”,纯洁高尚,是清廉自守的。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名著阅读(2分)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 》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 ”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答案】《飞鸟集》 零碎的思想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近代文学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名著阅读

【小题1】保尔•柯察全是《 》书中的主人公,他具有有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是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小题2】《水浒传》中,一些极富个性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及时雨”指的是()

【答案】

【小题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题2】宋江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填空。

(1)祥子知道偷懒、敷衍、占便宜,甚至打架,这是在(填人名)死后。(2)汤姆·索亚认为当“海盗”比当“印第安大酋长”更有前途。后来他和乔、哈克一起到(填地名)当“海盗”。

【答案】(1)小福子(2)杰克逊岛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第(1)题考查的名著是《骆驼祥子》,第(2)题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解答时联系具体情节,记住相关的人名和地名即可。【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诗中的流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现了春天的活力。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句作赏析。

【答案】(1)燕飞、桃花(2)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这是一道诗歌赏析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提炼能力。仔细阅读诗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进行提炼即可。结合诗歌中体现春天景色的意象来解读,“流莺”“燕飞”“桃花”等都显示出了春天的活力。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是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的了解。“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一句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虚实结合,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⑴ 怀旧空吟闻笛赋。⑵ 少小离家老大回。

⑶《木兰诗》中写木兰在北方艰苦生活的句子是:

⑷ 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是:。

【答案】(1)到乡翻似烂柯人(2)乡音无改鬓毛衰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杜甫《春夜喜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五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 。(2分)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

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技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答案:

10.(2分)律诗(五言律诗)

6.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杜甫诗 篇六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2),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4),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6),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化石吟》同步练习及答案 篇七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4.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

5.略 6.略 7.C

8.六十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生命有危险,我们不心疼吗?

9.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10.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思接近即可

11.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

12.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写真。

13.四;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14.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15.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16.⑴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岩石受到外力的破坏作用,形象生动

。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岩石被许多外力的共同作用而遭到破坏。

17.风吹日晒雨淋、空气和水、地面和地下的生物、人

18.不能换,前者比喻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后者比喻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符合事物的特点。

19.而 并且 也 不但 而且 根据

20.介绍天上的星和云,并说明如何来破译它们。

21.因为水手们认识天上的星座,知道北极星的方位;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砧状云里面的风刮得很有力,能把飞机毁掉。说明认识大自然的一些现象能给人带来帮助。

22.指夏季时天空中耸立着的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一样的云山,是雷雨的预兆。

23.⑴⑵⑶⑷/⑸⑹⑺

8.《灯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篇八

一、比一比,组词语

歼( ) 倚( ) 憧( ) 扭( )

纤( ) 椅( ) 撞( ) 钮( )

微( ) 漆( ) 振( ) 爆( )

徽( ) 膝( ) 震( ) 暴(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 ) 暴露──( ) 挺进──( )

璀璨──( ) 黑暗──( ) 漆黑──( )

三、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

四、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作业

我打开门,雾便窜了出来。我站在门口,好像从天空降下了一个既厚又宽的大布帘。我的视线被雾挡住了,好像空间只有眼前这么大。大雾在天地间弥漫着,我如同置身于茫茫的雾海中,又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雾越来越浓了,真像一位仙女披着洁白的纱裙。雾在我周围缭绕,浸润着我的脸。啊!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舒服。这茫茫的`大雾,真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啊!

1、画出作者描写的具体事物。

2、画出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参考答案】

一、比一比,组词语

歼灭、纤维;倚靠、椅子;憧憬、撞击;扭动、钮扣;微笑、徽章;漆黑、膝盖;振奋、地震;爆炸、暴雨。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 隐藏 退却 暗淡 光明 明亮、

三、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言自语

2、千钧一发

3、聚精会神

4、震天动地

四、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作业

9.土地资源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篇九

1.从利用上看,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___资源。

思路解析:土地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因此,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从利用上看,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答案:可再生

2.说一说土地资源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什么。

思路解析与答案: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条件。我们吃的稻米和小麦等粮食,都是利用土地资源收获的农产品。土地资源还可以提供放牧的条件,提供肉类和奶类食品;林地可以为森林的`培育提供条件,间接为人类提供木材、纸张等物资;土地资源中的城市建筑用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住房和生活所需的娱乐场所、超市等。

3.说一说你所在的地区土地利用有哪些类型。

思路解析:对于城市学生而言,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多为城市建筑用地;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

10.张衡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篇十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A.属( )文 邓骘( ) B.逾侈( ) 璇( )玑

C.驿( )站 河间相( ) D.骸( )骨 蟾( )蜍( )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同( )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 )同( )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 ( )同( )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 ( )同( )

(5)府吏见丁宁 ( )同( )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 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 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 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8.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 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 情。

【参考译文】

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严格地坚守清廉。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父路上的开销。胡威这才接受这匹绢,辞别父亲回京。胡威每到一处客站,就自己放驴,取柴做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道上 路,前往途中、回京路上都是如此。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为旅伴,事事都帮助胡威,而且少食少喝,一起行走几百里。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说话得到实情,即知他是父亲帐下的都督,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向他道谢后与他分手。后经别的使者,详细地把这件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了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如此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历位宰牧。晋武帝召见胡威,同他谈论边事,谈话涉及到日常生活。晋武帝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凭什么认为不如你 父亲?”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不如我父亲。”胡威做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去世,被追赠镇东将军。

参考答案

1.A.zhǔ ;zhì B.chǐ ;xuán C.yì ;xiàng D.hái ;chán chú

2.(1)禽通擒(2)尊通樽(3)衰通缞(4)乡通向(5)丁通叮;宁通咛

3.C.

4.(1)状语后置(2)否定句 宾语前置(3)省略句(4)判断句(5)定语后置(6)疑问句宾语前置(7)被动句(8)定语后置(9)省略句(10)主谓倒装句

5.D.

6.C.解释:樵:柴,名词。

7.A.解释:A前句中的“故”为“特地”之义,副词;后句中的“故”为“故意”之义,副词。B句中的两个“每”都为“每当……时候”之义,副词。C句中的两个“因”都为“经、有”之义,介词。D句中的两个“及”都为“到”之义, 介词。

8.A.解释:A项中句①“大人清白”与句②“名誉著闻”,从句式上看均为一般性的形容词谓语句,“清白”“著闻”分别充任“大人”“名誉”的谓语,二者没有不同。句③句④则不同。句③中加点的“其都督”以判断句的身份充任“知”这一动词的宾语,这个判断句与现代汉语不同,没有使用“是”字 一类的判断词。句④中的“其都督”是指胡质帐下的都督,“其”指称“胡质”。

9.B.解释:A项中“随旅进道”是难点,“旅”指旅客,“进”字的基本意义是“前进”,文中与“道”相联系,应该理 解为“上路”。因此,A项是正确的。B项中的难点在“先其将归”。在阅读材料上下文中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前”,指胡质帐下都督想赶在胡威回家之前去预先迎候他。C项中的难点一是“阴”表示暗中;二是“资装”表示“准备盘缠”;三是“要”字,原义是“中途拦截”,指半道上截住某人。本题则选用了更能表示帐下都督心理的“迎候”一词。这一选项是本题中最难的选项。D项中“因”当“于是,就”讲,“向”当“先前”讲,“遣”当“送走”讲。

10.A.解释:题干中点明本题所需筛选信息的共同点——“其父子清慎如此”(概括性论断)。“清:公正廉洁;慎:谨慎,慎重”。第1句“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是在胡威询问绢的由来时胡质做的回答,表明这是正当所得,所以能表现胡质的清慎。第2句“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灶”,其内容是写胡威在归家途中辛劳地自行打理生活,也可以看做是清慎的表现。第3 句是胡质帐下都督的行为,所以无关。第4种承接的内容是胡质不愿无功接受帐下都督的照顾,于是拿出自己的路资即绢,送给对方并把他打发走了,因此,这句符合题干的要求。第5句“质其都督一百,除吏名”,胡质因不喜欢帐下都督的阿谀奉承 ,于是将其痛责并开除官职,也符合“清慎”的要。第6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是作者的评价,指的是胡质父子二人声誉好, 做到很大的官,并非“清慎”的内容。由此可见,只有A项是完全符合题意的。

11.《木兰诗》习题内容及参考答案 篇十一

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符诗集》。《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初读文章

1.自读课文,掌握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

机杼( zhù ) 可汗( kahán ) 鞍鞯(jiān )

辔头( pai ) 燕山( yān ) 鸣溅溅 ( jiān )

鸣啾啾(jiū ) 胡骑( jì ) 戎机(róng )

金柝( tu ) 著( zhuó ) 傍地走( bàng )

军贴( ) 朔气( ) 红妆( )

2.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

3、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三、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 思念 ) 愿为市鞍马( 买 ) 北市买长鞭(集市 )

胡骑( 战马 ) 万里赴戎机( 战争 ) 关山度若飞( 过 )

朔气传金柝( 北方 ) 策勋十二转( 记功 ) 赏赐百千强( 有余 )

著我旧时裳( 穿 )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的声音,清泠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铁甲战袍。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了,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四、深入探究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能使文章简洁。

2. “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漏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 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3、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5、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6、第6段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7、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8、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9、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10、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略写英雄气慨

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作者着力表现的是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承担重任,追求幸福和平生活的思想性格,因此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样安排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达标检测

1.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5)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警的语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B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上一篇:行政组织理论整理下一篇:班主任履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