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运用与教学

2024-11-15

多媒体运用与教学(共10篇)

1.多媒体运用与教学 篇一

[推荐]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的探索与实践

对于多媒体,大家都已不再陌生,它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在教育、教学这个领域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多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教育界。在发展过程中,对此概念虽有异议,但近几年来人们对多媒体的含义有了新的界定。学术界认为,多媒体是具有同时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

媒体信息的技术。也就是说,多媒体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来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综合在一起组成多媒体系统,最终形成网络,进行优化教学。我们现在所用的教学媒体,如书本、模型、挂图、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微机等及其与其配套的软件资料、在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进行多媒体优化组合,使教学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多媒体教学是根据信息传播理论和教学过程的规律而设计、实施、评价教育过程的系统方法,它通过形声媒体、软件的运用和调控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不单要求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传授书本知识过程中把学生智力的开发、思维能力的培训、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多媒体教学的自身价值取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同样的体会,那就是学习活动是一种在情感参与下理智的思维活动,理智的思维活动是与情感体验相伴而行的。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这是消化吸收知识的最佳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情感与思维交融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循环往复,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媒体教学所引发的心理效应和情感效应。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型”变成主动的“需要型”。我们知道,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是这两种学习状态交织在一起,有意活动是基于学生本人学习意志的努力;无意的活动是基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多媒体教学以它特有的魅力诱导、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将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单一的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从而大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无意活动向积极主动的有意活动方向转化。把多媒体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优势在于:

1、增大信息量。教师甚至只用一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避免多次交换使用录音机、录相机、幻灯机、实物投影仪、挂图等等,即节约了保贵的时间,又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

2、界面友好,操作简捷,菜单指示方便。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把繁琐的操作规程可以预先设计在面板上,令操作者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节奏。

3、资源、信息管理形象、方便、高效、提高了管理档次。

4、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利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和视频技术使抽象、深奥的信息的知识简单代、直观化,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5、课件携带方便,保存持久,制作的课件可以刻录到光盘上,实现永不磨损。

6、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

7、具有交互性,这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最突出特性,它能使信息发送和接收两者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换,而不像电视、广播那样,人们只是被动接收节目内容。教学的整体改革必须以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突破口。“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也是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一个新挑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不单纯是教育技术的引进,而且还是教学艺术的发挥,它必然会引发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学生参与等一系列的思考与探索。所谓“多媒体教学”,具体地说,是指在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会理成分,恰当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各展其长,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反馈调节的优化以及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如:《初冬》识词学句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识词学句紧扣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文章描绘了北方乡村初冬早晨的景色。作者以准确优美的文笔描写雾气逐渐消失,景物由模糊变得清晰的动态过程也是文章的重点。这样一幅动态的优美自然画面,对住在南方的小学生来说,由于

没有具体的自然景观,学生不能观察到,也没有这样的表象,因而在理解课文和展开思维想象中受到影响,这又是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的光盘形象的影像,先出现雾中的景象,让学生观看景物,然后突出“望不见”、“看不清”的词语;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雾中的景物像什么?找出“像隔了一层纱”一句,利用鼠标的功能,屏幕的一半出现一块纱巾,另一

面是雾景,相互对比,这样形象的对比,学生很快就理解句子的意思;接着又展示晨雾渐渐消失,景物慢慢变清晰的情景。让南方学生眼看屏幕犹如亲临其景,再通过阅读的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明白不同地方有不同气候和不同的自然现象景观。又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看图学文中,“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到底“叶子上有虫跟我要的是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容易弄清楚其中的道理,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屏幕上演示,“叶子吸收养份供给小葫芦,小葫芦才慢慢长大;如果叶子被蚜虫咬了就吸收不了养份供给不了小葫芦,小葫芦就会变黄、落下来。”的景象,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明白植物生长所需的必须条件。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使没有观察过的或很少观察的现象在学生脑海中有具体的表象,重点、难点不仅易于突出,更易于突破。由此,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儿童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以上是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的例子,下面来看两个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其他课程的例子:“大气压强”这堂课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和重点。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一节课内就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原来需要两课时的内容,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的牢固程度以及运用的灵活性,都远远超过了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效果。测试表明,教学质量比用传统方法授课提高了一倍以上。一般来说,教师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一个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体,可以在课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了现场实验情景,所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往教师做测量大气压强量值的托里拆利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强,只能凭嘴讲: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运用多媒体后,就能模拟这一过程。运用大气压强原理制成的活塞式抽水机及离心式抽水机,不少教师因为这部分不作考试内容,往往就略去不讲,即使讲,也只能在挂图上讲解,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无法看到抽水机的动态工作过程。而多媒体却方便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以讲解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为例,当活塞提起时,圆桶内形成一个低压区,下边大气压强将阀门冲开,使整个圆桶内形成低压区,外面的大气压就把水压入桶内。这一动态过程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即可视学生理解程度,随时停顿或放慢速度,以便讲解清楚。这样,就化难为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一目了然地掌握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24时记时法”是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然而,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配以动画、录像、声音、文字、计算机随机出题,12时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算,时钟转动与线段计时同步延伸运动等等,将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一道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计算坐火车从上海出发,途经苏州、南京、泰安等地到达北京所花的时间,计算机屏幕上同时展示了火车运行的动态过程以及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苏州虎丘山、南京长江大桥、泰山南天门和北京天安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课堂气氛进入高潮。这是几个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的成功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教学领域中,除了针对学生的课程内容的教学以外,还存在一些针对教师在合理安排方面的难点,如:如何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怎样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怎样组织实施多媒体教学等。解决这些难点我们要做到:

1、在不忽视其他媒体教学的情况下,把多媒体当作一种教育技术,适当地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课堂教学是世界教育范围内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了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其作用,我们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组织形式,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制作应立足于课堂教学,编制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课件;另一方面,应该让广大的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是多媒体教学价值取向的构成部分。两者关系处理得正确与否,关系到两者的健康发展,影响电教人员与教师的互相配合,影响软件的制作及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相当多的教师仍在沿用的教学方式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进行教学,他们都深知现代教学手段的先进和优越,但为什么不行动起来呢?①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其中有的部分居于合理因素。经教学实践验证,多媒体教学并非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内容。也就是说,所有的教学课程和内容并非都适合用画面来表现(投影画面、幻灯画面、电视画面、计算机演示画面等)。如那些抽象的概念、演绎推理等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方面语言来论述的问题,用视觉形象语言表达相当困难。课堂常用的口头表达方式,它是人类交际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行为之一,是人类特有的生物本能,所以口头传授始终保持者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它具有合理性。无论传播媒体怎样先进,它们的功能如何完善。都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②由于设备不完善,观念守旧,经济困难,领导不够重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电教教材的制作过程中深有“樱桃好吃树难栽”之感。多数人都愿意接受并运用电教手段去传输信息,但电教教材制作是非常艰辛的,在制作过程中牵涉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很多环节难以“打通”,几乎举步艰难。因此,有的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轻车熟路,运用起来方便省时省事(备课时省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各个相对孤立或互相排斥的关系,也不是从一种手段去取代或否定另一种手段的关系。在现实教学最优化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显示了它的先进性,因为它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教学。两者在运用过程中应互相补充,兼容并进,择优而从,方能相得益彰,最终将融于一个体系之中。

3、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反馈环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教学过程的操作步骤规划:规划课件使用的操作步骤,是多媒体课堂教学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授课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教学需要,合理分配课件的使用时间、理清思路、认真规划课件的使用步骤,仔细考虑课件的运行、重复、结束等在哪个环节手稿为最佳;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防止为使用而使用、追求表面的华丽。②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会因多媒体手段而被削弱: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还应进一步加强,否则,就会出现学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却不知要学什么的事与愿违的现象。教师要切忌整修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演示”你的课件。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应以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如此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经常听到一些人讲出“我的课件能‘放’多少多少分钟”,这种拿课件当录像“放”给学生看的意识不就是要有课件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吗?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但它仅仅是你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教师者教学活动的主导。③要适应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多媒体教学不仅要求授课教师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现代教育的本质,致敬使用多媒体手段,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评价、监督控制、师生情感交流方面的优势,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将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美的结合。对于多媒体教学,这里有几点建议:

1、“多媒体教学”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那么需要有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作指导。如果用原来的一套,即使设备再先进,教师准备得再好,也不能算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习是让学生弄懂和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媒体的应用目的自然是促进“教”。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的过程。多媒体计算机能很好地创设情景,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思想束缚,围绕学生如何学做文章,在写教案前必须先进行教学设计。

2、多媒体教学离不开计算机。所以提高各学科教师的计算机意识和应用水平已成为最为紧迫的问题,应当让计算机像我们上课用的粉笔、课本一样,融会于教学之中。

3、多媒体教学不能在教学中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使用不当,会减少学生运用所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会给新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伴随着新世纪曙光的冉冉升起,经济竞争成为残酷的现实,知识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作为知识经济的铺路石,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日被瞩目。多媒体教学的未来也是一片光明:

1、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大批求知若渴的孩子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教育,而作为这一差距弥补的教学书籍和软件,自身存在着陈旧不变、信息可靠性差等缺陷。同时,由于INTERNET传输的教育信息,其配置要求高,费用昂贵,传输速度慢的缺点,短期内又无法避免。因此发展采用国际上最新的多媒体数字卫星传送技术,发展传送范围广,传输速度快、接收费用低、具有声像动感的多媒体远程卫星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就此,根据国务院发展远程教育的精神,教育部已开始实施该项工程。北京京鸿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广播教育信息服务网市场推广实施单位。中国广播教育信息服务网利用卫星数据广播以点对面的形式向广大用户提供内容详尽、图文声并茂、查找方便的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卫星数字传送技术,将计算机数据通过卫星数字通道以点对面传送,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用户上网不需另交用话费和INTERNET服务费。同时,它是由全国多所重点名校一线教师授课的、实效性强的同步教学网,撰写信息的都是特级、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主管高考命题的专职教研员。这些资料传到网员的计算机上,可存储、打印,投影及网络共享,资料取自各学校实际教学,紧扣现行教学大纲,紧跟教学进度。中国广播教育信息服务网使用十分方便,只需在计算机内安装教育信息接收系统,接上通过架设地面卫星接收站连接的信号线,即可自动接收。随着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打破围墙办教育”已成为现实,而且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必将是教育的又一次革命!

2、多媒体教学课件要走向智能化。根据学生认知模型提供的信息,通过智能系统的搜索与推理,动态生成适合个别化教学的内容与策略;通过智能诊断机制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改建议,以及下一步学习内容的建议,通过对全体学生出现的错误分布统计,智能诊断机制将向教师提供教学重点、方式,测试重点、题型的建议等。

3、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向网络化发展。它的优点在于不受地域的限制,能够方便地做到资源共享,更方便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维护。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它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而我国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远远不够,迫切需要国家的主管部门进行组织和引导,改变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使多媒体教学有长足的发展。这既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又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愿我国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得到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引自《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0期《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陆天池《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何淑玲《对多媒体教学的冷静思考》摘自《中国电化教育》1999年第6期

2.多媒体运用与教学 篇二

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把多种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去,按照课堂教学中心目的要求展示相应的教学材料。它打破了历来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动态的、开放的、交互的新思维方式,有力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特别是在丰富学生的感观材料,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诱发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独特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笔者现就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一些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与教学

1.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

教学的决定因素在于教师和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填鸭式地接受知识,这往往抑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更不用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因其内容丰富、图片美观、运作快捷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真正创造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形象思维,即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件,再现情境的画面、声音等,那么,富有创意的画面设计、丰富的影视资料等就可使其学习兴趣盎然,从而在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高年级的学生则具有独立的思维,不但需要形象生动的资料,而且从对表象的感知深入到对内涵的重视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我们在课件设计中要多角度展示材料,实现课堂教学中诸多媒体的系统组合,充分展现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突破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和能力的认知理解整合得更加有序、合理。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的说教获取知识,缺乏直观感,而且教师的举例、板画也过于抽象、简单。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使学生在直观演示中获得知识,同时也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在生物部分“动物的血液循环”知识讲解中,仅凭挂图及教师的口述讲解,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借助多媒体教学,血液循环过程一目了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又如在物理部分“光学知识”讲解中,平面镜成像光凭讲解,学生感觉既抽象又难懂,而利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使用多媒体后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但并不是说传统教学方式就一无是处了。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场面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而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节课下来一点板书都没有,这也是不对的。我们主张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使用课件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能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内容,切不可由于过多使用,使课件变得杂乱而冲淡教学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多媒体有鲜明的教学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和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使教学材料的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得到加强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如果能结合传统媒体———黑板的作用,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变得更好。

2. 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利弊

多媒体实验仿真能力强,使许多实验演示操作容易成功,省时省力,受到教师们的欢迎。例如在“动物心脏解剖”实验中,真正的心脏因其是血淋淋的,学生大多感到恶心、反感,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兴趣;解剖后,因心脏壁软,成型较难,学生也很难了解心脏的真正结构。而采用多媒体实验仿真,则减少了许多很难操作的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这毕竟只是仿真实验,缺少实验的真实性,用它完全替代实验是不对的,而应该是实验的有力辅助手段。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很多情况仅靠多媒体仿真,很难令人信服,如果采用演示或学生实验则效果更好,而且采用演示或学生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些实验在做了以后,再配上多媒体仿真演示,往往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多媒体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多媒体增强了真实性和直观感,使一些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有利于难点的突破。例如“电学中电流的形成,生物中的被子植物传粉、受精以及果实的形成”,采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难点变成了易点,学生学起来就很轻松。多媒体由于信息量大、图文并茂使学生兴趣大增,但使用过多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重点知识的学习。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离开教学目标,若一味追求“精彩、丰富”的画面,而且盲目引用过多的材料易扩散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就会使多媒体课偏离教学重心。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要围绕重点,重点知识应用异色字或特形字标出,一节课的最后还应有总结性画面,帮助学生回忆、巩固,加深印象。

二、多媒体与课堂结构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知识传授时间短、速度快,教学更具形象感和生动感,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使课堂结构更合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知识,较大地提高效率。但这样也易产生副作用,容量太大学生接受不了,密度太高学生消化不了,易“煮”成“夹生饭”。因此,运用多媒体一定要考虑大容量与高效率相适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难易程度,确定适当的容量,内容编排要由浅入深,保持梯度。例如,在地理知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功效是不容置疑的,如它可动态地模拟水循环、大气运动、岩浆喷发等地理过程,也可把宏观的星球、天体系统展示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不少教师的认识走向了一个极端,每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用多媒体来辅助地理教学,如在学习有关地球仪、地轴、赤道、两极点等知识点时,只用一个地球仪就足可解决,而无需滥用多媒体来模拟显示。美国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说得好:“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如果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采用多媒体,而放弃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另外,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在课前,因此,教师上课的思路已经全都建构完毕,课堂上教师基本按照课件在教学。但是学生是有自己的独特思考的,因此,往往存在因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没有按教师的思路走,而教师为了按课件上课,强行打断学生的思路,强迫学生回到课件中的现象。这使教师的教学机智无处可用,也使课堂少了许多精彩。这不仅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存在,还在很多优质课、展示课中出现。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3.多媒体的运用与英语教学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育 兴趣 主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94-01

多媒体是一种以多种媒体信息和计算机技术集成的数字环境,它可以拓展许多能利用这种组合技术的新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当前计算机领域的热门话题,并正在为人们展示着美好的应用前景。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以其非凡的表现力,跨越时空的能力,为教育注入了无穷的活力.英语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根据我国教育实际和学生心理特征,建立新的英语教学模式至关重要.由教师主宰教学活动而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现象已成为传统教学结构的习惯与常规,因此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更多地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师则应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现在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多媒体教学的介入,使春意盎然的教改园圃,更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然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重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它需要我们潜心地去探索与研究. 下面谈一下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的生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当今关于学习机理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与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所提供的外部教学活动与学习者的个体内部心理相吻合,就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课件在设计时不仅仅是将教材内容按原顺序、原结构,简单直接地植入课件,搬进课堂,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英语教学中听说领先和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真正体现到课件的设计思想中去,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计算机这一新科技的成果正适应了学生好奇、动手性强、乐于参与的这个特点,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不再是以前所经历的学英语时的那种枯燥和乏味。不断变化的屏幕形式、新颖的图片、动画和有趣的话题等在很大程度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如在教The Olympic Games一课时,我在屏幕上设置“飞入”的动画效果呈现了鸟巢、水立方时,学生自然讨论起有关奥运会的事情。当“Swifter,Higher,Stronger.”以不同的颜色呈现时,有的学生马上说:“the Olympic motto”,于是我向学生提问:“What does the motto mean?”同学们都争着回答。在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时候播放27届悉尼奥运会中运动员参加开幕式、比赛及领奖仪式的剪接片断,由此导入新课the Olympic Games,他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想了解更多奥运会情况的强烈欲望,纷纷打开课本,主动寻找答案。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热情也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

二、使用多媒体软件,实行因材施教,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学中的基本矛盾是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所提出的认知目标和实践目标与学生知识能力的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当学生的学习能力超过客观教育的要求,就会出现学习优秀生;反之,就会出现困难学生。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因教学信息承载手段的局限,难以适应不同个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教师很难有效地实行因材施教。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水平、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帮助优秀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进取,改变“吃不饱”的现象;同时,也为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自由宽松的空间。在实践中,他们在这种学习方式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学习负担逐步变为一种兴趣,最终使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转变了学习态度,由厌学变为好学。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的软件包含有各种层次的相应的教学内容---包含文字、语言、课文配套的单选、完型填空、阅读以及扩展知识阅读等信息。如在教授“an adventure in Africa”一课时,我先放映了非洲的影像资料,然后在屏幕上设置“飞入”的动画效果,边呈现卓别林在不同时期主演的电影片断并插入相关的课文内容,边提问:“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并给出提示。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做这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较好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再做课文内容的完型填空;优秀的学生则要求再用英语介绍一下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对非洲的印象。这样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每个人都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他们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也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是主体,处于中心位置。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甚至兴趣和爱好来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够因材施教。

三、多媒体的运用增加信息量将烦琐化为简洁

现代传播学之父施拉姆对传播学中传者与授者关系的概括也能应用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中。一方面,多媒体英语教学能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这种通过计算机、幻灯、实物投影等手段代替传统的板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单位时间的授课信息。从实际情况来看,多媒体英语教学不仅能保证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而且带动了教育思想的改革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互动性体现出来了,上面的找工作事例也反馈给教师就是应当将日常生活中学生反映强烈的、适合在课堂上表达的社会热点进行相关的成组分析。调动声音文字图象影象等一切手段为课程服务。这样,在传播的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良好互动让学生兴趣提高,自我认知的意识逐渐提高。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结构、充分体会知识的内容,学生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因此,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符合现代英语教育理念与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值得肯定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彦福.备课说课观课议课与教学反思[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5).

[2]谭家善.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教育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6,(1)

[3]应丽君.新课标与高等英语师范生专业化发展与培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4]罗晓杰.高师英语教学法课程与教学改革探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3(2).

4.多媒体运用与教学 篇四

萍乡二中 马跃萍

内容摘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室内课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组织形式,教师成了“舞台”上的主角,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限制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室内体育课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接受能力;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关键词:多媒本教学

教学质量

体育精神

人格教育

前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正逐步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发展体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技能与习惯的层面上。传统的体育教学范式受到质疑?多视角、多维度的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教学设计受到了学生喜欢。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极大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原来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室内体育课变得生动而有趣。

在学校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能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像、动画景象、声音来吸引学生的听觉、视角,诱发学生去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用直观逼真方式反映各项技术动作的动态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对动作概念的理解,这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在室内体育教学中尝试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探索研究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室内课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组织形式,教师成了“舞台”上的主角,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教师只注意自己的尽情表演,学生成了室内课忠实的观众。这种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忽视了体育教育的三元素——参与、快乐、创新,这种教学形式学生思维单一,缺乏激情,忽视了学生听课兴趣和求知欲望,而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甚至有时被智育学科课所挤占。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进行室内体育教学,不仅图文并茂、声象并举、并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例:教师讲解篮球规则中侵人犯规。在屏幕上采取录象与动画镜头和音乐结合讲解,让学生对易犯规定动作进行重复的观察、分析,可以使侵人犯规动作定格,学生一看,达到易懂易学,增强他们对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并使他们深深体会到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各项本领,练好一技之长,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综上所述,充分说明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需要改革,利用多媒体技术去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优越性,使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新的师生关系 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浪潮冲击了我们现有的教育观念,使我认识到过去的师生关系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本人通过多媒体室内体育课就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行了探索并得到一些粗浅的体会和设想。

(1)摆正位置,调整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去提高室内体育课教学效果,如屏幕展示出精心设计的课堂内容,首页以轻音乐萨克斯独奏《回家》和阿尔菲斯山岩上文字,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舒畅轻松,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师生的关系随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逐渐融合在教与学的氛围之中。

(2)探究发现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记忆它,如讲解篮球主要规则,一般是由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参与性方面考虑欠缺,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为标准。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只注重比赛的结果及其观赏价值,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和启迪,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本次课的主教材学习篮球主要规则,通过观看姚明与奥尼尔篮球场上角逐,由教师提出问题,姚明在篮球场上表演了什么动作?谁知道犯规包括哪些?(侵人犯规、故意犯规、技术犯规、比赛资格犯规、累计4次犯规)国际通用篮球规则,美国篮球规则累计6次犯规等。学生积极地举手用自己的话解释或回答问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师不失时机地给全班男女同学两组回答正确的给予掌声和加分,看谁的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组,最后,教师重点提出,学生学习篮球积极性很高,要想打好篮球,除了球场意识和个人基本技术以外,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

(3)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教育 ①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是看待了解自然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人体进行行为调节和控制的参照系。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辩证公正的观察分析问题,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靠智慧、靠技巧、靠实力、靠人格的魅力,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体育教学要求参加者身体力行,全身心的投入。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向姚明叔叔学习,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在困难时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失败坏时不所馁,顽强拼博;胜利时戒骄戒躁,冷静待之。

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用自身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用自身的示范作用,去完善学生的人格教育,用丰富与发展的体育精神去完善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二、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信息容量大、生动形象,调用方便自如,且图文并茂,使原来枯燥无味的室内体育课变得生动而有趣,并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注意力。本次室内体育课内容:(1)篮球的起源及发展趋势;(2)观看姚明比赛录象;(3)学习篮球主要规则;(4)体育游戏常识。如讲解篮球的起源及发展趋势后插入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在参加美国NBA篮球职业联赛录象片断,并由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思考:(1)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有哪些特点?(2)姚明得分的手段有哪些?(3)姚明怎样去传接球?(4)姚明在被人犯规时他的态度怎样了?当姚明娴熟的篮球技术展示在同学面前时,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学生在下面模仿动作,此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为国争光、勤学苦练、勇于拼博的精神,做遵纪守法、文明比赛的运动员。这堂课既传授了理论知识和技巧又渗透了德育教育,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室内体育教学课堂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由浅入深地展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人机对话帮助学生对体育知识理解和记忆,调动多种感官,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形式上采取了体育常识游戏和对应联线,音乐与健康理念相结全的形式。如体育常识游戏:本届奥运会中获得110米栏冠军的第一个亚洲人是谁?本省运动员获奥运冠军是谁?以抢答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金牌的优秀运动员,如刘翔、彭勃(江西籍)、杨文军(江西籍)等。通过游戏教育启发学生从小要热爱祖国、奋勇拼博。以上教学内容说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是本次课的重点,同时在课堂内容的首页展示阿尔菲斯山岩上的文字:你想聪明吗?请跑步吧!你想健康吗?请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请跑步吧!在课件尾页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的一句话: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丧失了健康就丧失了一切。本次课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重点突出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克服了以往的体育常识,教学中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培养学生的大脑思维反应能力,学生被动记忆为主动接受,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

四、对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

多媒体技术做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如何,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服务于教学目的。

(1)充分准备。使用多媒体技术不应理解为教师的工作强度减轻了,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精心制作课件外还要备课,对课件的画面顺序了如指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随着即刻转换的画面流畅自如地讲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何时详细的讲解,何时板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绝不能照“机”宣科,因此看似教师带着光盘上课好轻松,实际上课前的准备还是需要倍下功夫的。

(2)重视教育学的互动性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

(3)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不应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环境的温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体育教学是一个高层的战略目标,所有的体育教师都要在体育精神上的挖掘、提炼,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狠下功夫。

(4)有条件的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因为它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样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教学中重点、难点易学易懂易用。

(5)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已成为一种学习工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适应21世纪的需要。主要参考文献:

(1)《体育教育展望——学科教育展望丛书》季浏、胡增荦主编2003年(2)《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编2003年(3)《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1期

5.多媒体运用与教学 篇五

小学音乐教育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在教学中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是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成熟的。它是指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的综合。在这里可理解成在计算机平台上对信息载体,包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再现,使信息表达更具综合性和表现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兴趣集中并偏向于MIDI音乐、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电影、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又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由上可见: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并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传统的音乐教学虽已注重反复练习:如基础知识以练“视”为主、视唱练耳以练“口”为主、音乐欣赏以练“耳”为主等等,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艺术教育必须坚持动手导向,练习比上课更重要。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欣赏某首经典乐曲,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讲解、“欣赏全曲”和“分段听、反复听”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计算机技术则可以把主旋律、和弦、以及打击乐等每个部分分割开来进行形象的欣赏和讲解(当然,教师必须事先将乐谱输入到计算机的程序之中),还可以通过有关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直观完美地完成欣赏课的教学任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要点

一个优秀的CAI课件应充分地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应注重视听教学的特征,突出启发教学,还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做到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流畅,真实感强,解说、音乐清晰动听,功能丰富,演播运行安全可靠。在制作多媒体CAI课件时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应有较好的软件脚本

软件脚本的设计非常重要,它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方式的基础上,针对性很强地对教学方式进行描述,决定内容的取舍与组织,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并注重于启发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脚本的创作一定要由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支持完成。

二、应选一个合适的制作工具

为了创作出一个成功的多媒体CAI课件,工具选择得好可以大大地加快开发进程,节省开发人力和资金,有利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脚本和软件的设计中去。选择多媒体制作工具,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编程环境、超级链接能力、媒体集成能力、动画创作能力、易学习性、易使用性、文档是否丰富等。工具问题我们在下文中将有所介绍。

三、应充分发挥交互作用

与其他教学媒体相比,CAI的最大优点莫过于课件的交互性,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多种输入输出功能,使多媒体CAI课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四、应使用超文本结构

将超文本结构引入到课件中来,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使学生更容易得到他所想要学习的信息。这种超文本的结构给学生从一部分跳转到另一部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允许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其中感兴趣的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允许学生挂起正在阅读的部分而去读一些辅助内容,然后再返回来继续阅读。

五、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好的CAI课件要有最佳的视听综合效果,应当尽量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课件图文并茂,叫人过目不忘。课件应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图象,丰富多彩、生动多变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讲解,悦耳动听的音乐等,使其达到百看不厌、常看常新的学习效果。

六、应有良好的用户界面

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从学生使用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一看就能灵活自如地使用,而无须去学习专门的操作方法。因此,设计一个人机交互的友好界面也非常重要,这样能使软件得以很好地推广和普及,否则软件本身使用上的困难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障碍也会大大地降低课件本身的教学效果。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

七、在设计上以学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首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参与;其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开发多媒体CAI课件的基本步骤

1、脚本写作

根据教材内容写作脚本,是创建多媒体CAI课件的第一步工作。脚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开发效率,保证开发过程流畅进行。其基本做法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逻辑划分和组织,使其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类似“章节”);对教材内容需要的各种媒材作必要的指定或描述等。

2、页面设计

在CAI系统中,页面的设计应体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清晰的条理性和易学易用性,并能有效地进行个别化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以钢琴课CAI为例,它将乐曲选择、乐曲分析、乐曲示范、弹奏要求、资料查询等等,以按纽方式(或热点、图标方式)分布于不同的页面上,形成树状或网状分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路径。如:选择乐曲示范-->确定乐曲示范-->确定示范速度等等。

3、素材准备

对脚本指定的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素材内容,应借助于专门的素材制作工具制作。这些工作可由课件开发成员分别进行。对视频素材的制作,建议使用Adobe Premiere工具。该工具使用比较简单,但功能非常先进,能将采集于录像机、扫描仪、数字照相机上的素材任意编辑,并进行特技处理;图像素材制作,可使用Adobe Photoshop等工具;动画素材制作,可以使用3D Studio MAX等工具;而声音素材中的音乐部分,可通过Cakewalk Pro Audio等工具来制作,或通过录音、CD去采集;语音部分对音质的要求并不高,可在windows 或Sound Blaster中的“录音机”上直接录制。由于音频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故应对其按6:1或3:1的比例进行压缩。

4、模块制作

为了充分提高开发效率,利用Authorware的模块功能,可将CAI课件中的内容分支、交互类型等,以模块方式由开发成员分头制作,从而实现软件开发工程化。

5、模块组装

按照总体设计,在流程线上将模块组装在一起。其过程主要通过组合图标来完成。

6、运行调试

利用Authorware中Try It菜单中的Run命令,运行基本编制好的程序,如运行不畅或不合要求,可使用Start和Stop旗帜将程序分段运行后,再作必要的调试。

7、编译打包

完成上述步骤后将文件以扩展名.APW存盘,然后选取Package(打包)命令将存盘后的*.APW文件编译为.EXE,这时,开发好的课件即可脱离Authorware环境独立运行。

6.多媒体运用与教学 篇六

宋霞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是教学的三个环节。在教学中,着重抓好这三个环节,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导入教学有很多方式方法,现择要介绍如下:

1.音乐激趣导入

《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此时,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道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发了学生欣赏音乐时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也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创设情境导入

小学课文中,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乡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动的多彩的画面。我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设计了三张投影片。讲课开始,先出示投影片,加之配乐朗读,这时在学生面前分别看到的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等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在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以及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情景交融,展现给学生的是具有乡土气息的美的感受,使他们赏心悦目。此时,教师激励学生:“读书吧,它会使你得到新的知识。”学生满怀情趣,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体验中。

二、讲授

1.设疑启思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读、划、思、议。这些词句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主题、提示中心的作用。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些词句,重点设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是课文最后通过周瑜的话出现的,这是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光理解“神机妙算”一词,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性格,悟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必须放在借箭过程中去理解。故此应围绕“神机妙算”启发思考:在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同时配合使用复合投影

7.多媒体运用与教学 篇七

数学是初中阶段最难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数学的枯燥性和抽象性, 学生都有惧怕学习数学的心理. 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就要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 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与有力的学习工具.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可以制造成动画来模拟事物的发展过程, 实现了情景再现, 而且可以重复使用来增强感知认识, 这就是为什么多媒体教学能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的原因. 在学习七年级的“3. 1字母表示数”时, 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情况遇到过很多次, 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兴趣; 而且这节内容用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想, 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会感觉到枯燥无味. 我是用课件展示一个游戏活动引入学习情境的: 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 四条腿, “噗通”一声跳下水; ( 幻灯片演示动画效果: 一只青蛙跳一下, “咕呱”叫一声, 再“噗通”一声跳到水里. ) . 幻灯片刚一演示, 就有学生跟着唱, 接着全班学生都唱起来了. 我赶紧提出问题: 这首儿歌能唱得完吗? 能用一句话唱完吗? 学生的兴趣、学习情绪被调动了, 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在教学九年级“6. 3二次函数的应用”的第二课时, 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个战争的场面, 让学生观察炮弹的运行轨迹, 顺势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你们知道炮弹的射程是怎么计算的, 炮弹的最高能飞到多少千米? 下面就让我们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学生知道原来函数在军事还有应用, 这时强烈学习的欲望取代了对枯燥问题的厌恶感. 总之, 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来创设情景, 使我们有个有趣的、快乐的学习开始.

二、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形象化

中学生的思维是具体的和形象的, 他们只对具体、形象、简单的知识感兴趣, 然而许多数学知识则是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 因此许多学生学不好数学. 如何把抽象的知识教得具体形象呢? 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和功能把数字、图形、图象、声音和动画相融合起来, 就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形象化. 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内容的教学时, 先用几何画板使直线转动, 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相离R < d, 相切R = d, 相交d < R.

在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形的变换、定格、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结合起来制作了一个课件, 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 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过程, 形象生动描述出图形全等的内涵. 经过多次演示, 在以后的做题时学生就会很清楚地回忆起这些形象鲜活的画面. 笔者在讲授“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时, 运用多媒体教学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抽象性是数学的一大特点, 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 就应该多推广多媒体教学.

三、多媒体让数学问题直观化

在学习七年级“5. 4从三个方向看”这一节内容时, 以往笔者是利用观察实物来组织教学, 由于观察的方向、角度、光线强度等原因, 造成教学效果很差. 后来, 我通过互联网收集了详实的资料, 先用幻灯片展示三组从三个方向拍的照片———阅兵时的方阵、一架F4战斗机、一辆宝马轿车,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形成基础的印象和认识. 接着, 笔者拿出教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 然后把它正面朝上放在实物展示台上, 投影到电子白板上, 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图形与实物的关系, 再分别换成另两种面朝上来操作, 效果非常好.

借助多媒体教学还能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 如, “一只小虫子从圆锥侧面上的一点爬一周后又回到这一点, 求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呢?”; 再如, “无盖子的长方体盒子中, 求能放入的木棍最长是多少?”运用多媒体演示可以把这类图形问题直观化, 而且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初中数学课中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是改变教学方式的一种抓手, 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虽然,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明显的优势, 但也有缺陷, 关键是教育者要充分地扬长避短, 把它的“三化”功能最大化, 只有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创设问题的途径有很多,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 要熟悉教材, 掌握知识结构, 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及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要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只要教师全面把握创设教学的目的, 在关键处加工、创造, 就能创设出形式多样的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而且生动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

参考文献

[1]黄少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 2004 (24) .

[2]王晖, 杨国华.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3) .

[3]王彦.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J].快乐阅读, 2012 (18) .

[4]陈婵英.活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9) .

8.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运用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多媒体课件  设计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33-01

语文学习的中心任务是对祖国语言的学习,语文教师的主要使命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富有学科特色的思维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笔者深入一些老师的课堂也常常发现,媒体的设计、应用与语文的学科特点有时候是相悖的,一些教师无视语文学科特点,媒体设计应用理念不清、目标模糊,游离于语言实践之外。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进行媒体设计时务必要遵循语文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一原则,以真正发挥教学媒体的辅助作用。

一、立足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进行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以“学”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任务,也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徐州市教育局推行的“学讲计划”所倡导的“自主先学”“先学后教”等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真正发展。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国古语云:“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点石成金”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积极主动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如,教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为了摒弃“灌输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赏析式批注,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最精妙的句子圈点出来,再用简要的语句点评,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句式的角度、写作手法的角度来进行欣赏、玩味、分析,写下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在屏幕上呈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一句,并将“珮环”圈出来,在旁边作了批注:“这个词语让我联想到了水声的清脆悦耳,极其动听,也反衬出当时环境的幽静。”学生仿照呈现的范例,阅读课文,进行批注;接着,运用媒体展示学生阅读时留在字里行间的感悟与心得,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进而完善学生的认识,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此案例中,教师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实时呈现的功能,适时地将批注阅读的范例快捷地呈现于学生眼前,给予了学生较为感性的认识。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指导得更加具体、快捷,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感悟与赏析在自主阅读、相互评价中走向准确、深入、全面,进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与欣赏水准。

二、锁定文本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运用时,心中要想着文本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分析学生当前的学情,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来优化教学设计,切实发挥媒体的辅助作用,进而突破重点,攻克难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比如,《奇妙的克隆》一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克隆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中,在分析“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相关段落时,执教者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再用视频展示了“多利”绵羊诞生的纪录短片,然后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①对照课文,你能归纳出两项试验的异同点吗?②请用简图标出实验的步骤。克隆实验虽然在文章中被提到了很多次,但所做的动物种类并不一样,而且试验步骤复杂,程序较为烦琐,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重点。在此案例中,短片的作用不仅是向学生直观展示实验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和文本的对照中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体会文本在说明时语言逻辑严密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短片也是一个依托和凭借,目的是通过跟文本的对比,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归纳克隆实验最本质的原则和方法,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谓“一举多得”。由此可见,有效的媒体应用能够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出发,充分发挥其显性和隐性等方面的功能。

三、遵循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进行有效多媒体课件设计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该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是一门是语言的实践课,因此,课堂教学环节设计都务必要开展有效的语言训练和实践,包括语言的理解、吸收、运用和表达。语文课堂上不管运用何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课件,最终都必须回到“语言”这一原点上来;阅读教学活动中,媒体的设计与运用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金量”,要能够让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高,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与审美体验能够“落地生根”。比如,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该老师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出示图画,让学生对照图画思考“百草园”这一语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等相关问题,其做法仅仅让学生知道了百草园里的景物之繁多和色彩之绚丽,但鲁迅先生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从中可以洞察出幼年的鲁迅有着怎样的心理特点等一些深层次问题,运用这样的设计是不大可能解读这些问题的。尽管教师在所提的一系列问题中也涉及到了“作者的情感”,但由于之前没有做好有效的铺垫工作,即使有学生回答出来,也很有可能是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照搬教辅书上的答案,只是一些空话、套话而已,不是经过和文本情感产生“共振”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

9.多媒体运用与教学 篇九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思维能力 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教学,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解决学生好动爱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使得课堂教学既活跃又充实,既轻松又愉快,既提高了课堂四十分钟效率,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成绩年年位居榜首。

电教多媒体教学让我尝到了甜头,感到了课堂教学的轻松。例如:在圆面积教学中,我提出能不能运用转化的思路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学生一时很难想出。此时我及时进行点拨,并利用课件出示思考题:(1)圆可以转化成什么样的图形?(2)比较转化后的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圆分别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兴趣很浓,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圆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圆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学习兴趣更浓,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逐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s=πr2。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认识某一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在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识图都离不开观察。教学中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也十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为了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利用电脑演示一组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学生区分哪些是平移或旋转。在教学平移时,可以在电脑中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7格理解成两个房子中间的空格是7格。而这样利用计算机“动”的优势,辅之以“顿”的功能,给了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原来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电脑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所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是调用各种感官,通过创设情境,依靠思维去认识新知识。因此,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把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的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为了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出示一条光亮的线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端点有两个;再使一个光亮的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具体生动地表现射线及它与线段的关系,看到射线的端点只有一个;最后使光亮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又使学生看到直线的形象,认识到直线无端点。这种动感的演示,形象地展示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及异同,突破现实的局限,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又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只有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想象出新的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易为学生所接纳。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通过电脑演示,运行圆被切割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过程的画面,再逐步演示圆被切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通过形象的手段画龙点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很快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多媒体技术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几何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学生“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节时,在实物投影仪上引入一些实物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圆柱、圆锥的现实原型,使其建立直观表象,感性认识。在具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其相关概念,这种通过原型进入有关概念的教学比直接运用模型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形成和理解准确的有关立体图形的概念。继而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展开、旋转、分解等动作,使学生能够形象清晰地将各概念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对于“侧面的长、弧长等于底面圆周长”这一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看清楚了,自然也能想明白,能够充分理解这一转化过程。通过电脑直观、生动的演变,学生进一步理解以上几种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10.多媒体运用与教学 篇十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快速性显出了独特的魅力。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课堂,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格局,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 课堂教学 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快速性显出了独特的魅力。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课堂,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格局,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它可以使大量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带来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将多媒体教学运用于语文教学,对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一点实践和探索。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伊始,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兴趣可以使人的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人的学习、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19世纪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曾经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答案只能是:促进儿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并且为未来活动做准备。

传统的语文教学因为教学手法的局限性和教学设施的局限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因为其特有的直观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将教材中静态的文字变化成美丽的画面,生动的视频,或者动听的乐曲,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感官直观感受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索溪峪的美丽照片,将他们做成了动画,并且配上了美妙的音乐,学生刚上课便被索溪峪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立刻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伟人周总理的一张生活照片,然后再出示诗歌《你是这样的人》让学生对照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会为了突破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解决一些非常抽象的问题,多媒体因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方便地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者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能够快速找到本课中的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通过这些重点语段的展示、研究,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理解,对于重难点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如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中“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通过红色的字呈现量词,让学生体会总理办公室的简陋程度,但是学生对于对于总理住的“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不理解,我在上课时,出示了总理办公室的外部景象,让学生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建筑物的雄伟,通过内外图片的对照,进而进一步感知总理简朴的生活作风;在教学《唱脸谱》这一篇课文时,我给学生出示了《唱脸谱》的京剧视频,让学生跟唱,让学生仔细去欣赏那美丽的京剧脸谱,在学唱和欣赏的过程中,京剧脸谱这个离大家现实生活很远的事物仿佛就在学生的眼前。

三、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

传统的语文教学,因为教学设备的落后,往往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如果教师想出示一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进行抄写,这样费事费力。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快将自己所要出示的内容显示出来,同时,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将自己所出示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意图进行二次加工。我们可以把这一个重点段落改为填空的方式呈现,让学生进行练习,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入课文内容中相关的内容。如在教学《东施效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东施效颦》的动画故事,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既学习了这篇古代文言文的读法,同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于课文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多了,但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在学习了“漓江的水”这一自然段后,我让学生边欣赏漓江的水的视频,边让学生解说,学生兴趣浓厚,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同时对漓江的水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与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关。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得语文教学整体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多媒体丰富了课文的内容,引起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容易被激起的,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起来,能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同学们,一个大国的总理,从政治到军事从经济到文化,从国家大事到平民百姓,想一想,他有多少问题要思索,有多少疑难要解决。今天晚上,总理在想些什么?把它写下来。”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在练笔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总理伟大人格的感悟与理解;在教学《幸福在哪里》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问题“请你写一写自己的幸福时刻。”学生伴随的美妙的音乐,书写着自己的幸福时刻。

五、利用多媒体,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使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赢得潜移墨化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在教学快要结束时,我出示了周总理的遗像,黑底白字的一副对联“留下一生正气,带走两袖清风。”在美妙的音乐中我们又一起欣赏了《你是这样的人》的视频,学生看着昔日周总理的情景,有些同学忍不住低声哭泣了起来;在教学《长江之歌》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课快要结束时,学唱《长江之歌》,学生通过学唱这首歌,深深地被长江母亲河的风采所感染。

总之,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追求课堂效率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更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合理使用多媒体,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情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质量问题质量事故下一篇:乡镇校园学雷锋志愿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