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

2024-09-29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共11篇)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 篇一

由于有了上一步解决问题的经验,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在集体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在观察与讨论中对计算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完成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概括的过渡。

这两步教学中分别讨论加减法计算方法有些费时费力,如教学时将综合起来概括,这样会更加科学有效。

第三步:探索1减几分之几。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难点,梅老师设计了如下的环节:

1、独立思考。 1-5/8这个算式,让学生说一说1代表什么?再利用图形来探索如何计算。接着出示两个带有图形的算式,1-2/5= 1-5/6= 让学生计算,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将整体1化成分母是几的分数,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2、讨论概括出1-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没完成)

以上这三大步教学,采用了“数形结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有效地数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通过学生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探究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总之,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猴和机灵狗吃西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 篇二

学生计算错误多固然和他们的能力差异、做题习惯等有关,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很多时候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没有带领学生深入理解算理,设计练习时没有做精做透,导致学生运算能力薄弱,计算兴趣不浓。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运能力与兴趣呢,笔者认为要从“吃透算理”和“做精练习”两方面着力,唱响计算教学两部曲。下面就结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教学来谈谈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指导学生吃透算理,精心设计练习。

一、层层递进,吃透算理

1. 运用几何直观,初识算理。几何直观是数学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研究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而算理往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及掌握仍有一定困难。在计算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能将原本抽象的算理形象的展示出来,清晰地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借用图示说明(图1),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借用图(图1),学生就能清楚出“2/8+3/8就是3个1/8+ 2个1/8= 5个1/8”,从而直观地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所以要分母不观地感分数加减法之所以要分变,分子相加减,是因为分数单位相同。因此,尽管三年级学生就已经有了充分的借助图计算分母是1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经验,五下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仍然要让学生去画,这是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媒介,如果舍弃这个媒介只在脑子里想,有些学生就会想不明白。

2. 勾连多种方法,理解算理。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考方式与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如果只是原生态的反馈,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发现与新知的生成,所以需要教师注重反馈顺序,进行方法间的沟通、比较提升。

【片断一】

反馈组成的方法 :3个1/8+ 2个1/8= 5个1/8

反馈画图方法 :让学生结合图说明想法。

师 :这些不同的图相同的是什么?

生 :都是3个1/8+ 2个1/8= 5个1/8。

反馈举例子的方法 :

生 :有8颗糖,小明吃了这些糖的2/8,小红吃了这些糖的3/8,他们一共吃了5颗,也就是5/8。

师 :也就是几个几?

生 :3/8是3个1/8,2/8是2个1/8,5/8就是5个1/8

师 :看来虽然验证的方法不通,但是都是因为 3 个1/8+ 2个1/8= 5个1/8,所以3/8+2/8=5/8。

师 :3/7+2/7呢?请你用简洁的方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 :3/11+2/11呢?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在这一片断里笔者进行了两次沟通,第一次是不同图的沟通,通过沟通让学生抽象出这些图的本质都是“3个1/8+ 2个1/8= 5个1/8”,也就是与抽象的算理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不进行比较沟通,那么很多同学仍只能用画图来验证,显然还仍停留在三年级的认知上。第二次沟通是对不同方法的沟通,通过算理、图、举例子这些不同方法的比较、沟通,让学生的认知从具体到抽象,头脑里也就建立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初步认识。

3. 捕捉追问契机,内化算理。计算教学,一般教师得出算理后就会进入练习,校对答案的模式,这种得出算理便停止脚步的教学方式,就不能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的理解,时间一长就会淡忘。那么,如何真正深刻地理解算理?笔者认为追问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知识理解的关键处追问,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使理解更到位。反馈并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后老师追问“为什么分母不变”,得出“3/8+ 2/8、3/7+ 2/7、3/11+2/11这三个算式82727311311283的共同点是它们的分子都是2和3,2+3=5”,追问“为什么可以2+3”,这就将思维引向了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子相加,因为分数单位相同这一算理上。在反馈“1-2/3”一题时,32追问“为什么要将1变成3/3,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将1转化成3/3”,多次进行类似追问,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分母相同就表示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分母不用变,从而让学生对于算法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

4. 构建知识体系,做透算理。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课标要求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联结,数学知识的联结可以丰富知识模块,加深知识的理解,使得知识节点具有“繁殖力”,不断追寻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建立模型,就能构建出越来越丰富的知识体系,这是认知的提升,也是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种新知与旧知的建构不仅要让学生体会而且要力求让学生形成主动建构的意识。得出算法后很多教师只是依照教材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显然,只比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本质挖掘出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本质应是“相同单位相加减”,怎样才能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本质的探索呢,初次尝试时笔者提供了“400+300、0.04+0.03、4/9+3/9”这一题组,然后让学生比较,再通过“为什么可以4+3”来引出相同单位相加减,尝试之后感觉这样的方式老师扶的太多,重新思考后进行了如下修改。

【片断二】

师 :3/8+2/8、3/7+2/7、3/11+2/11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 :都是同分母的。

(引向让学生举例子,得出算法。)

生2 :分子都是3和2,3+2=5。

师 :为什么可以3+2。

生 :因为分数单位相同。

师 :还可以3 ( )+2 ( )=5 ( ),括号可以填什么?

(生独立解决后反馈)

生 :3个苹果+2个苹果=5个苹果

生 :30+20=50

师 :那你是3个( )+2个( )?

生 :3 个 10+2 个 10=5 个 10

生 :3 个1/39 + 2 个1/39=5 个1/39

生 :3千克+2千克=5千克

生 :3厘米+2厘米=5厘米

……

师 :括号里填的有什么要求?

生 :要填一样的。

师 :为什么要填一样的?

生 :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

师 :看来不论是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还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道理是一样的,都要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

通过“还可以3 ( )+2 ( )=5 ( ),括号可以填什么”充分地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兴趣,不仅有数的计算还有量的计算,学生们自觉地沟通了所学知识,将计算法则建立了模型,将算理的理解深入到了本质。

二、步步为营,做精练习

有效的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的各种数学思维得到发展。然而,不少教师在练习的选择上通常只局限于课后练习与作业本练习,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对课本习题进行合理的拆拼、组合、增减,所以常常出现问题才补课,事倍功半。做精练习就要紧紧抓住知识的本质,知识的要害,做到题题有用,练一得三,要拓展习题的本质点,让习题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与运用,还应该是认知的提升,思维的发展,要拓展习题的发展点,与已学知识建立联系,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1. 明重点——设计针对性练习。老师们在设计练习时常常会看题选题,觉得题目好就拿来用,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所以常常造成题目的简单堆砌,已经会的知识重复练,还没掌握的却没有练。因此,教师在设计时要借助对往届学生的错误了解,与学生之前学习的经验,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计练习,针对学生理解的难点设计练习,针对学生理解的盲点设计练习,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理解掌握知识。比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约分是学生容易遗忘的,从前测中发现只有18%的学生能够主动的将结果约分或化成整数,因此笔者设计了“11/12-9/12”与“6/14+5/14+ 3/14”。约分这个知识点教材是通过例1“1/8+3/8”来达成的,考虑到约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83在实际运算中常常被学生忽略,因此我将其改为例1改为“3/8+2/8”,让例题主要就承载算理的理解这一目标,而在习题练习中重点讨论,学生更容易记忆深刻。

2. 谋全面——设计全面性练习。课本练习是广大教育研究者紧扣教学大纲精心编写而成的,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蓝本,但是由于教材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体现的是教学中的共同要求,难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教师需要通过补充练习,使得习题内容既覆盖面全,又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避免知识上的断层与出现问题后的反复补课,既花时间又收效甚微。

课本上有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缺少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题目,这将是学生六年级学生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基础,同时学生在之前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将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时,也常常出现将分数直接乘以一个数,考虑到此,我们需要在教学时补充此题。而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中,问题情境都是求“一共”或“还剩”,只需要学生加起来或减去,没有设计一些需要同学考虑分数加法的结果大于1时可否这种结合实际情况的题,题目形式单调,思维含量较低。根据学生情况及之前的教学经验设计了如下练习题组。

3. 分层次——设计层次性练习。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条件不同,发展的水平也不相同,要为学生设计有层次的练习,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练习的层次既指习题与习题之间要有层次,比如“— + —、—-—、—-—、— + —+ —、— + —、1-—、— + —”这一题组就是从易到难。练习的层次也指同道习题的问题要层层深1211129515454545232717453146145143入。

图2这一题的3个问题对应着三个层次,第一个问题的猜一猜,让每个学生都能想出一个数,第2个问题的选择既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补充与提高,又为解决第三个问题作了铺垫,通过1/4与9/20的比较,学生知道了如果其他类占每天播出时间的1/5 ,计算教育类节目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就要将1/5变成4/20。

4. 巧反馈——计算练习更有效。有了精心设计的习题,再加上智慧的呈现方式与反馈方式,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做题兴趣,从而让重难点的突破更加有效,也会让课堂有更多有意义的生成。

(1)精设问题,凸显重点。计算练习的反馈普遍采用较对答案的方式,比如“1/5+3/5、4/7-1/7、11/12-9/12、6/14+5/14+3/14、4/5+ 2/5、1-2/3、4/5+4/5”这一题的反馈通常就是让学生报答案,哪里出现问题了,其他同学纠正,老师强调。这样的反馈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于重点留下深刻印象。有时教师只要改变一下反馈要求,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如反馈上述题组时笔者问学生“你觉得这些题哪道最与众不同,为什么 ,”这样的提问就让学生去关注每道题的特点,也就更加容易达成目标。

(2)互动反馈,加深理解。报答案评对错的反馈方式太过直线化,这样的反馈既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甚少有新的生长点,在反馈的过程中加入生生辨论,教师追问可以将学生的思考更深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反馈4/5+2/5时,通过课件演示从圆形图和数轴两种媒介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解决了有些同学觉得和是假分数是不可能的或无法用图表示出来的困惑。对于“1-2/3”,教师追问“那是不是我们以后碰到的所有计算中的1都把它看成是3/3,应该怎么来解决计算中的这个1的问题”进一步认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质就是相同单位才能运算。而“图2”一题教师也一改往日的用笔答题,让学生在猜一猜、辩一辩的过程中不仅复习了本节课的内容,还复习了估算,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建立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初步认识。

由此,计算练习的反馈我们要创设更多的反馈方式,猜一猜、选一选、说一说原因、当医生找错误,方式的改变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将会彰显出练习题更大的价值。

以上种种实施策略深得学生喜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在完成作业本的相应作业时只有6%的同学忘记约分,92%的学生全对,在六下学习《分数乘分数》时全班学生都能主动地借助图研究分数乘分数的算理,课后只有4%的学生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会受影响。

算理理解是计算教学的核心,只有让学生经历算法形成的过程,了解算法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运算能力。只有让学生不断地重构认知结构,将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比较、整理、合并、建立模型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建立清晰而又深刻的认识,也只有精心选择习题才能让学生的练习更为有效而有价值。这一堂课的锤炼让笔者对计算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尽管不同的计算内容有不一样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但相信吃透算理,做精练习应该是我们不变追求的目标。让计算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定会让学生享受到更多计算的乐趣,提高计算的能力。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技能,也是解决众多数学问题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计算教学。在现实中,学生计算兴趣不浓,运算能力薄弱,这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学重算法轻算理、练习量大欠精”的现象有关。本文力图结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从“吃透算理”、“做精练习”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兴趣。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 篇三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

1.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那什么叫分数呢?

2.完成下列填空. 的分数单位是()里面有()个

里面有4个()3个 的和是()

3.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怎样?

教师概括:同学们已经理解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那么分母相同的分数能不能相加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1.

王老师拿来一张硬纸,做数字卡片用了这张纸的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分析过程(师生共同完成例1示意图)

,做式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 .一共

教师提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计算?

学生说出:要求一共用了几分之几,就是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算.

2.整理方法.

①教师提问:应该怎样计算呢?

②学生分组讨论.

③学生汇报.

和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 和2个 直接加起来,是5个 也就是 .

教师板书:

④教师提示:观察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相加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没有变化,也就是分母没有变化,只是把分子加起来.

3.比较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的异同.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4.反馈练习.

(二)出示例2.

王老师拿来一张硬纸,做数字卡片和式题卡片一共用去了这张纸的,做数字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做式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并画出示意图.

2.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反馈练习.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反馈练习:

(三)出示例3.

计算

1.思考:得到 以后应该怎么办?得到 怎么办?

2.教师强调:计算结果,能够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随堂练习.

(一)判断题.

1.分数减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4.(二)计算.

()

(三)先口算,再根据口算结果把各式填在右面的方框里.

五、课后作业.

1.2.

六、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法 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例3 计算

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四

但在这次的备课上课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听了我们备课组老师的建议后,使我更深深地体会到:其实计算教学更肩负着计算的意义和算理的理解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从整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入手,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分数的加减法同整数的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思考方法、计算步骤基本一致,就是计算的方法不同。使学生在初次接触分数的运算的时候就建立了良好的运算意识,为将来接触分数应用题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证明1/8+3/8=4/8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证明,是本着通过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使学生对列式计算说明道理,逐步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使学生通过整数的加减运算的意义,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从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作延伸。在比较过程中得出:图示法直观明了,但分母较大时比较麻烦;分数组成法要用文字叙述,也比较麻烦;转化法不能适用于任意的分数。唯有第四种方法既简便,又适用,易于操作,由此揭示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

通过这次教学,使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要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人,应该会把复杂的东西教得简单,会把简单的东西教得有厚度。今天这堂课的厚度我想就要体现在当学生针对性的对这道题进行分析、运算时,学生明确了计算的道理、方法,学生就能够结合这一道理很快的解决其他问题,从而从众多的普遍中总结出具有概括意义的方法。

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案例 篇五

一、唤起与生成

1、复习加法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块?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还剩多少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是把两个数或几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2、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单位

师:一起来看看我们上周学过的知识。那位同学来说一说。师:同学们这一家正在赶什么呀? 看看妈妈是怎么分的饼? 师:爸爸、妈妈和小红吃的披萨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二、探究与解决

1、根据妈妈吃了()个披萨,爸爸吃了()个披萨,能提什么数学问题。(1)一共吃了多少个?(2)爸爸比妈妈多吃几个?

2、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余的问题等我们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余的问题你们自己就能解决了。

师:出示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说说怎么列式? 教师板书。

同学们看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这的算式的特点是分母相同,今天我们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板书课题.3、我们先重点研究3/8+1/8=?等于多少呢?

(1)生可能: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3/8块,就是吃了8份中的3份,妈妈吃了1块,就是吃了8份中的1份,合起来就吃了8份中的4份就是4/8。也有可能:分母是一样的,只需要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师:确认真确(课件出示)

引导: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只需要把什么相加就可以了?(生答)

师:小结: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分数的加法意义和整数的加法意义相同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4、师:那我们来看看你们提的第二个问题,出示第二个问题,哪位同学说说怎么列式? 教师板书。

师:我们继续研究3/8-1/8=?等于多少呢?(小组讨论,自行解决)师:提问

(1)生可能: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3/8块,就是吃了8份中的3份,妈妈吃了1块,就是吃了8份中的1份,那爸爸吃的3块比妈妈吃的1块多出了两块。也有可能:分母是一样的,只需要把分子相减就可以了。(点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要求写出规范的格式)师:确认真确(课件出示)

引导: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只需要把什么相减就可以了?(生答)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整数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减法的含义是什么吗? 师:其实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家减法的含义是一样,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只不过一个是整数,一个是分数而已。

5、出示课件两题的算式。师: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

师:那位同学试着总结一下同分母的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生:总结(思考、小组讨论)

三、训练与应用

1、做一做

最后一题7/7是不是最简分数?为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 发现了什么?

2、考考自己,3、判断对错。

4、战胜难题我能行

6.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六

陬市镇中心小学

肖美芳

教材内容:104页例题1,105页例题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鼓励算法的多样化,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合理、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3、继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4、继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习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学习难点: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开放式提问:(板书13),看到这两个分数,你都想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如分数的55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比较、分数与除法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简分数、通分、约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

2、根据这两个分数,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板书整理,指出本节课着重研究分数加减的问题,其中列式的根据可以是加减法的意义,也可以是学过的关系式。)

二、探究新知

1、+15331 -

应该怎样计算?提出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想想看,555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实在想不出方法的,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信封。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

134312+= - =,小结:图示法 5555551114方法二:1个加上3个等于4个,也就是,(减法同),小结:分数组成法

5555方法一: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

方法三:134=0、2 =0、6,0、2+0、6=0、8,也就是,小结:转化法 555方法四:在前面某一方法的基础上,观察得出: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3、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改13313131+为,改- 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551201205577并由此得出:图示法直观明了,但分母较大时比较麻烦,分数组成法要用文字叙述,也比较麻烦,转化法不适用于任意的分数,唯有第四种方法既简便,又适用,易于操作。由此揭示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法则。

5、谁能出几道类似的题来考考你的同学?

6、同桌互相出题考对方。

三、小结

1、阅读课本对照。

2、让学生小结收获。

3、由教师点睛。

四、质疑

五、竞赛(以小组为单位,仿照“幸运52”方式进行闯关。)

1、第一关:必答题,由每组派代表上台演算同分母分数加减式题。

2、第二关:抢答题,主要为判断和选择题。

3、第三关:智力陷阱:张玲一天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外传》的淘气3000问》的六、作业

七、拓展:如果分母不相同,又应当如何解决?

教学反思:

这节课属于人教版修订教材的一个典型课例,其基本模式是“复习铺垫——知识迁移解决问题——比较归纳——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后练习”,要求教师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学生对分数单位、分数组成的回顾、练习,导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从而帮助学生沟通知识联系,快速得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1,陈静一天看了《蓝猫21112,两人一天共看了+==1(本)。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222

这样的编排对学生快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很有帮助的,但对于新课标理念的落实则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首先,铺垫过于明显。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新课前的铺垫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暗示,铺垫指向越强,与新知识越接近,学生的建构能力也就越低。依赖性也就越强,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就越窄,创新意识也就越不能得到体现。

其次,算理的理解形式化。教材的编排只是通过直观图的形式,让学生从中理解X个A分之一加减Y个A分之一,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对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编排暗示性过强,没有难度,学生思维受到极大限制,只能亦步亦趋,没能达到“最近发展区”的要求,缺乏挑战性。

我在本节课的引入环节设计了开放式的提问,①“看到这两个分数,你都想到了哪些相关的数学知识?”避免了学生单一地为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既达到复习分数相关知识的目的,又沟通了分数间知识的联系,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②“根据这两个分数,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应该怎样列式?”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而且,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探究的环节,我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想出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实在想不出方法的,我还给他们准备了信封。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需要解决时,一般不会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需要我们调动自身的经验或选择合适的途径(如:找人请教,尝试摸索等)去探究,因此,从寻找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同时这也符合课标中提出的“人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另外,考虑到学生原有掌握知识程度的差异,特别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准备了信封。在学生通过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以后,我引导学生对几种算法进行了比较,找出了最优的方法,并由此揭示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我们还应明确肯定思维优化的必要性,不能只停留在对不同方法的数量的追求上,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最优化。

7.《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七

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使计算教学体现“生活味”的同时,更关注教学的本质来设计教学。本节课从课堂实践上看,大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时,能清楚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想法,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而达成共识。

一、我认为本节课上,我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有效:

1.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沟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分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一原理。因此,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分数单位,以这个切入点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

2.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入手,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睛”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我尽量做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能回答老师的绝不包办代替。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自己探索,充分让学生去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三维目标”也得到了落实。

二、我认为本节课上,我有以下不足之处:

1. 缺少必要的教学机智

上完课,自己感受最深的是面对活生生的学生,面对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反馈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我深深感到自己驾御课堂的能力有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评价方法单调,未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后半部分课堂气氛显得不够活跃;对于学困生精彩发完未能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学生的听课效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设计的`教学意图不到位

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在习题的设计中就更应该体现层次与高度。尽管有 =以及 ()= 这样的练习题,但却没有考虑到带分数这样的练习题,导致练习深度不够,未能把“简单的知识复杂化”。

3.对学生关注不够

对课堂上学生多次出现预设外的生成的教学资源,没能充分的利用。其实错误或者偏离预设的回答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说。比如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的分母有什么不同的时候,学生说分母缩小了2倍,我首选应该肯定的回答她的答案,然后在积极正确的引导她。这样做,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重点探究为什么这样算,理解在学生说出了运用“分数单位”这一知识点进行运算后,没有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其他的算法,其中的算理方法多样性,未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应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重要过程。

5.未能及时规范计算过程

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在学生汇报发言后,应该及时给予正确规范的答案。比如 = = 。

6.未能关注全体学生

“达标展示”环节,我认为题目较简单,所以让学生思考后齐读题目与答案,其实尽管简单,但还是有个别同学不能完全的理解与掌握。当时时间充裕,该有12分钟时间,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有教师关注个别同学的答题情况,进行讲评、指导、归纳与精炼,而我所选择的方式可谓“大错特错”。

三、改进措施

1.组织好课堂教学,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题尽量让学生说,一些例子让学生举,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努力使自己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欣赏者。

2.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学情,注意引发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

8.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一、导入

1、互动游戏:请学生举起双手,问举起双手都可以表示什么意思?(投降、支持、赞成等)双手合十用力向上做伸懒腰状。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费奥多罗夫九岁时有了自己童年的发现,老师希望同学们这节课也能放松心情,认真观察、努力思考,去寻找自己童年的发现。好吗?

3、三年级时我们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编两道题。一道是同分母分数加法,一道是同分母分数减法,然后大胆猜测他们的结果。现在开始。

(设计意图:使学生不受书中固有例题的限制,大胆想象,不拘泥于模式,有利于思维拓展)

2、指名4位同学们把写好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四道加法四道减法,如果同学们写的算式都是分母较大的,老师就在写两道分母小的;如果学生写的分母都是较小的,老师就在写两道分母较大的)问:这些都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吗?这些题的结果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他吧!以其中分母小的算式为例,画一画写一写分一分说一说。可以一个人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既有利于学优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利于学困生的合作意识,并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汇报。(如果学生都用画图的方式来回答,教师再以分母大算式为例问:这道题的分母这样大如果用画图的方法就很麻烦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用数分数单位的方法;如果学生回答的两种情况都有就比较那种更简便)

4、用数分数单位的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其他算式。然后点名说。(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说一说的练习,增强对算理的记忆)

5、观察算式你能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规律吗?(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并板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6、再看算式问:那些算式的结果可以做进一步处理?(化简)

三、练习

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呢?(习题略)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知识很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我按照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操作验证——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设计。

优点:我班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在课堂上能一改之前不爱回答问题的毛病,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互动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我很满意,我想这可能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很放松没有压力所以敢想敢做这与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游戏互动分不开。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猜想去验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从中体验到自我的价值。从练习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不错。

不足:在探求新知环节中只有个别人能独立思考顺利解决问题,而一大部分学困生既不能独立思考也不与人合作反复的重复着自己完不成的任务导致课堂有效时间被浪费。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情况,这次我备课时考虑得不周全,备学生这一环节欠妥,我应该直接就让他们小组合作。学生是以五分之几的例子来操作的,这个例子学生在画图操作时很难平均分,也是之前没料到的。我的驾驭课堂能力灵活应变机智不灵活。我应该及时给学生一道分母是4的式子就容易多了。今后要吸取教训。

争议:

1、我没有按照教科书上给出的例题和习题来讲解,而是用学生随意写出的算式来学习新知,有不遵循教材文本之嫌疑。教材是专家们用尽心血编排出来的,是有一定道理的是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师不能随意超越。

9.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 篇九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大家能不能具体地说说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回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等知识。

二、师生互动

1.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三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结果的表达式应是最简分数。(2)全班反馈。

2.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三第2—4题

(1)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2)全班反馈。

3.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三第5.11题。

(1)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2)全班反馈。

4.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三第6题。

(1)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2)全班反馈。

5.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三第7题。

(1)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1)和(2)。

(2)全班反馈。学生汇报后,教学可适当归纳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三、拓展延伸

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三第十题。(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2)进行算式接龙游戏。(3)组织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体会吗?

10.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 篇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2页例3以及练习二十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苯岷暇咛迩榫常能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蓖ü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好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吃什么蔬菜,能告诉老师吗?(让学生回答)

你们喜欢吃的蔬菜种类还真多,那你们见过种菜的菜地吗?让学生描述一下菜地的样子。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小芳家的菜地中,都种了什么菜?好吗?

(2)出示小芳家的菜地(根据教科书104页例3)

我们先来看看小芳家种了什么菜?(出示蔬菜名称,让学生回答)

再让学生看每种菜占菜地的几分之几?(指名回答)

三、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1)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2)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审题、分析题意。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

(4)指名口答,并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四、练习

1蓖卣沽废

(1)在生活中还遇见过类似的问题吗?谁能举例说一说?

(2)出示教科书108页思考题。

按题目要求先让学生做题,再分小组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算式的分子与分母有什么联系以及每道算式结果的分子与分母有什么关系。

2惫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5,6,7,8题,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年、月、日(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109页例1和第112页课堂活动第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蓖ü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

3.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年、月、日的关系及大小月的记法。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不同年份的年历并收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109页有关年、月、日的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信息都与年、月、日有关。

揭示并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弊橹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课前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苯萄Ю1(认识年、月、日)

(1)观察、思考、统计。

课前同学们还收集了各种不同年份的年历,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现在请你们观察手中的年历,解决以下问题:

②把各月的天数填入下表:

月份(月)123456789101112合计

天数(天)

③有31天的月份是(),有30天的月份是(),2月有()天。

(2)小组交流。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认识大月、小月。

指名口答下列问题,教师适时板书:

①1年中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

②1年中有30天的是哪几个月?

③请你猜一猜:31天的月份叫什么?30天的月份叫什么?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并板书。

④还有一个月份,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天,你们知道是哪个月吗?追问:2月有多少天?(为什么有28天和29天的区别呢?我们下节课来研究)

(4)巧记年、月、日

大月和小月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我们怎样来记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呢?

①指名交流。

②介绍“拳头记忆法”: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③教师还可以提供以下儿歌让学生选择记忆。

如:“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三、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114页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交流,指名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科书115页第1题。

24时计时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6~117页例1及第118页课堂活动,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苯岷暇咛宓那榫常体会认识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计时法。

2苯岷仙活实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相应时刻,并感受不同计时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蓖ü24时计时法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相应时刻。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相互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钟面。

学具:每小组准备一个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备惺苋鲜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

出示:教科书118页的情境图。

(1)引导学生了解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到小王和小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小王为什么出错了?那怎样来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

(3)指名交流后教师小结:除了同学们说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更加简明的并被广泛应用的方法--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合作探究

1苯樯24时计时法

2碧骄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那么,怎样具体使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呢?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观察下表找到规律后填写完整。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表略)。

(2)小组合作完成此表格,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教科书119页的“议一议”。

三、拓展应用

教学例1:

(1)用24时计时法说说:下午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什么时候放学?晚上什么时候睡觉?

(2)再用24时计时法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周末主要活动的时间,并用钟面拨出来,全班交流。

(3)比一比谁快:用钟面拨出15时、21时、20时40分、23时17分。

四、课堂活动

(1)教科书12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找朋友。

(2)教科书120页课堂活动。

对口令:一个学生说上午或下午的时刻,另一个学生用24时计时法把它表示出来。

五、课堂总结

说说今天学习的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关于24时计时法的知识还有哪些?

六、布置作业

1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三 篇十一

教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一)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三)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算理。教学用具

投影片、硬纸板、条形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口算128+72,97+103,加法的意义?

这样的分数单位?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投影片)

4.把下面各分数约分,是假分数的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投影片)

5.先说出下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然后再指出哪些分数的单位是相同的。(投影片)

6.直接说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教师: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指上面第6题)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相加、这样相减。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分数加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教师用条形小黑板贴出例1。

教师:请说一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贴出硬纸板图,问:图中黄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各表示什么?分数单位各是多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教学设计 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教师:怎样列式?学校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教师:观察和的分子分母与加数的分子分母,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

(2)教师: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就可以得出答案呢?

也就是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没有变,所以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表

(3)说出下面各题的算法和结果。(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教师:请说一说分数加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2.分数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相减的方法。(1)教师:谁能把例1改编成一道减法题? 学生口述出两道题。教师用小黑板贴出例2

教师:请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分数减法的意义。如何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2)教师:根据例1的条件和答案,还可以编出另一道减法题。(学生

做数字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学生直接口答列式和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教学设计

口答练习:(要求说出算法。)

(3)教师:请观察板书例1,例2和同分母分数相加、相减的法则,有什么共同处?能不能把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的法则统一起来?

学生讨论、口答后,教师板书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3.分数加,减计算的结果要化简。

教师:分数加、减计算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计算下面各题。(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

用学生投影片订正。(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投影片)

2.直接说出结果。(投影片)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投影片)

4.填空。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分数加法、减法的意义。

2.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3.作业:课本124页,练习二十七,1,2,3。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了,本节课一开始的复习中,安排了一组题帮助学生复习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把注意力集中在“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上。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和分数加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了直观图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同分母分数相加,实际上是若干个分数单位相加的实质,使学生能从较深层次上去理解计算法则及算理。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教学设计 数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按分数加法的学习过程去自学,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本节课设计了较多形式的练习题。目的是要让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口算和计算能力。

本节新课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分数加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第二部分学习分数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统一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上一篇:移交案件立案法律条款下一篇:外国情诗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