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训练的试题(精选4篇)
1.六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训练的试题 篇一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求未知数.
×=-=÷=
1-=÷=1-=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格式是什么?
2.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3.
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读题,学生试做.
2.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1)(90+75)×
4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2)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求的是什么问题?
(3)÷4=90+7
5提问: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对不对?为什么?
(4)÷4-75=90
提问: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对不对?为什么?
(5)÷4-90=75
提问: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对不对?为什么?
3.讨论思考.
(1)用方程解这道应用题,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三种方法都正确?
(等号的左右表示含义相同)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
两点:
变未知条件为已知条件,同时参加运算;
列出的式子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且左右表示的数量关系一致
(3)怎样判定用方程解一道应用题是否正确?(方程的左右是否为等量关系)
4.小结.
(1)小组讨论:用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有什么不同点?
(2)小组汇报:
①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未知数为特殊地位,不参加运算;用方程解应用题时,未知数与已知数处于平等地位,可以参加列式.
②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需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用已知条件表示求未知数的量;用方程解应用题时,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的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二)变式反馈: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辆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辆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
53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元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师傅加工零件80个,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2倍少10个.徒弟加工零件多少个?
2.徒弟加工零件45,比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多5个.师傅加工零
2.六年级数学解方程试题 篇二
一、填空:18分每空1分
1、一筐黄瓜的质量是一篮土豆的5倍。如果土豆重X千克,黄瓜重( )千克,黄瓜和土豆一共重( )千克,土豆比黄瓜轻( )千克。
2、某电脑专卖店卖出35台电脑,销售总额达b元,每台电脑卖了( )元。
3、一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厘米,高是X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李老师买了8支钢笔奖励给学生,每支X元,付出50元,应找回( )元。
5、王老师买钢多笔和圆珠笔各X支,圆珠笔每支1.5元,钢笔每支5.6元,一共要付( )元,钢笔比圆珠笔贵( )元。
6、小刚今年X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还多2岁。爸爸今年( )岁。
7、商店里有300千克苹果,每筐苹果有a千克,卖出8筐后,还剩( )筐。
8、在( )里填上“>”“<”或“=”。
(1)当X=6时,2X+5X( )40 (2)当 X=2.1时,5X-2.5( )8
(3)当Y=3时,1.3Y-0.9( )3 (4)当X=5时,6X-X( )30
9、( )比36的2倍多4。 36比( )的2倍多4。
10、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那么长方形的宽是( )厘米。
11、今年爸爸比小林大a岁,5年后,爸爸比小林大( )岁。
二、选择:4分每题1分
1、方程0.5X-0.5=1.5的x的值是( )
A、X=0.5 B、X=1.5 C=3.5 D、X=4
2、下列式子是方程的有( )
A、5X+1.8=3.6 B、4.9-3×1.6=0.1 C、7.8×4-0.3X D、9.2X+0.8X>3.6
3、甲数a,比乙数的3倍少b,表示乙数的式子是( )
A、3a-b B、a÷3-b C、(a-b)÷3 D、(a+b)÷3
4、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a千米,第一天行驶了b小时,第二天行驶了c小时,两天共行驶( )千米。
A、(2a+c)×2 B、(b+c)×a C、(b-c)×a D、(2b-c)×a
三、解方程:18分每题3分
8.8+4X=40 12X÷3=16 6X+2X=56
3X-0.5X=5 0.24X-1.8=4.2 3X+5×0.3=4.5
四、操作:6分
1、请你画一条长10cm的线段,再把这条线段分成两段,使其中的一段是另一段的4倍。
2、右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先在图中画一个周长是1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内的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黑色,使红色方格的面积是黑色方格面积的2倍。
五、用方程解下面的问题:每题6分
1、一个小区,今年植树38棵,今年植树的棵数比去年的3倍还少7棵。去年植树多少棵?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如果它的底是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3、公园里菊花和月季花一共560盆,菊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1.8倍,菊花和月季花各有多少盆?
4、星光小学二年级人数是一年级的1.5倍,二年级比一年级多30人,一、二年级各有多少人?
5、校园里有4行树,每行15棵,今年春季又种了一些树,现在共有105棵树。春季种了多少棵树?
6、师徒两人加工一批零件共357个,师傅每小时加工65个,徒弟每小时加工54个,几小时可以完成加工任务?
7、两地间的路程是21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5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驶2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8、下面是东郊动物园一周内售出门票张数统计表。
星期三比星期二少收入900元。每张门票多少元?
9、一辆汽车第一天行驶了3小时,第二天行驶了5小时,第一天比第二天少行驶9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六、附加题。
1、有两块布料,第一块长148米,第二块长100米。两块布各剪去同样长的一段后,第一块剩下的长度是第二块的3倍。两块布料各剩下多少米?
3.六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训练的试题 篇三
这节课是在五年级学生刚刚经历了等式的性质的学习和解简单的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的重点是:如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综合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找到题目中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掌握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人民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不仅能熟练地解决已学的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而且,根据课堂上练习时的观察,一半的学生在新授之前已经掌握了ax+b=c,ax-b=c的解法。从课堂发言看,这些学生并不是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有的班级学生学会了移项的方法解题,有的是根据等式中各个量间的关系来解方程,比如2x-22=64,部分学生把2x看作被减数,运用被减数=减数+差的关系式得出2x=64+22后,轻松解答方程。可见不少班级老师已经在教学时拓展了更复杂的方程的解法。再经过共同学习后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但找到题目中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许多学生能顺利列出方程但是对等量关系式却表达不清,这种现象在历年的教学中均有体现。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在例1教学时,学生找等量关系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究其原因,大多是直接把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比较,而没有和小雁塔高度的2倍去比较。等量关系犹如解题的拐杖,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分析。这就需要教师恰当地引导。我认为教学中要做到:
一、抓住关键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的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如:例1中的关键句:“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根据这句话学生的思维就会直觉的写出这样的相等关系:“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22”。(学生的表现也验证了这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再引导学生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通过学习和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直觉思考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几”这种相等关系。因此学生如果学会抓住关键句分析与思考,能很快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学生的直觉顿悟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重视互动交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在分析关键句的同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解答实际问题的层面上,要通过找出关键句、分析关键句、交流关键句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他人的方法和过程,理解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交流与学习相互补充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通过互帮互学,在交流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组织与思考,便于学生很好的组织自己的语言,理清自己的思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教学本课后,我还有一个想法:在例2的教学中将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那能否在例1教学中也灵活运用这样的方法呢?我想一定能促进对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今后将在教学实践中试行。)
4.六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训练的试题 篇四
解一元二次方程
同步测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27分,)
1.若3(x+1)2-48=0,则x的值等于()
A.±4
B.3或-5
C.-3或5
D.3或5
2.若x2-6x+9=16,则x=()
A.7
B.-1
C.7或-1
D.无法确定
3.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6=0的两根,则α2+β2=()
A.-8
B.32
C.16
D.40
4.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经过配方,得到()
A.(x+2)2=5
B.C.D.5.用配方法将二次三项式2x2-42x+4变形,结果为()
A.(x-2)2
B.2(x-2)2
C.2(x-2)2=0
D.(x-2)2=0
6.方程x2-|2x-1|-4=0的实根的个数是()
A.4
B.2
C.3
D.0
7.关于方程x2+2x-4=0的根的情况,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两实数根的和为2
C.两实数根的差为
D.两实数根的积为-4
8.一元二次方程2x2+4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实数c的取值为()
A.c>2
B.c≥2
C.c=2
D.c=
9.关于x的二次方程2x2-3x+1=0的解是()
A.1
B.0.5
C.1,0.5
D.-1,-0.5
二、填空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24分,)
10.已知(x2+y2)2+2(x2+y2)=15,则x2+y2=________.
11.若x2-3xy-4y2=0,则xy=________.
12.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时,可转化为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请写出其中的一个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
1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0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是11,则k=________.
14.已知方程3x2-x-1=0的两根分别是x1和x2,则3x12-2x1-x2的值________.15.若x2-2px+q=(x+12)2-34,则p=________,q=________.
16.把方程x2-2x-4=0用配方法化为(x+m)2=n的形式,则m=________,n=________.
17.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本题共计
小题,共计69分,)
18.解方程:(x-3)2=2x(x-3)
19.解下列方程:
2x2-6x-1=0
20.解方程:
(1)2(x-1)+x(x-1)=0;
(2)2x2-5x+1=0.
21.关于x的方程x2+2x-m2=0.
(1)求证:不论m为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有一个根是1,求另一个根及m的值.
2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2)当k=5时,解这个方程.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解方程(x2-1)2-5(x2-1)+4=0,可设x2-1=y,即(x2-1)2=y2,原方程可化为y2-5y+4=0,又化为(y-1)(y-4)=0解得y1=1,y2=4.
当y=1即x2-1=1时,x2=2,x=±2;x1=2,x2=-2
当y=4即x2-1=4时,x2=5,x=±5;x3=5,x4=-5
请你依据此解法解方程(x2-2x)2-2(x2-2x)-3=0
24.选取二次三项式ax2+bx+c(a≠0)中的两项,配成完全平方式的过程叫配方.
例如:①选取二次项和一次项配方:x2-4x+2=(x-2)2-2;
②选取二次项和常数项配方:x2-4x+2=(x-2)2+(22-4)x,或x2-4x+2=(x+2)2+(4+22)x
③选取一次项和常数项配方:x2-4x+2=(2x-2)2-x2
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面问题:
(1)写出x2-4x+4的两种不同形式的配方;
(2)已知x2++y2+xy-3y+3=0,求xy的值.
【六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训练的试题】推荐阅读:
七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09-27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上期列方程组解应用题———鸡兔同笼教案及练习08-14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率的应用》教案01-22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应用题训练01-04
解方程练习题六年级11-06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训练11-19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试卷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