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

2024-11-09

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精选13篇)

1.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 篇一

小班美术:漂亮的餐盘

小班美术:漂亮的餐盘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餐盘装饰作品的欣赏,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装饰画的装饰类型与方法。

2.引导幼儿对不同内容作品的欣赏,了解餐盘装饰画的有趣,激发对装饰画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展示四个在造型和装饰方面比较独特的餐盘,激发幼儿欣赏兴趣。

师:“这是什么?”“这些餐盘美吗?”

2.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表述。

师:“你喜欢哪一个餐盘?为什么?”

“你觉得这个餐盘哪里最美?”

让幼儿畅所欲言的表述,在幼儿需要帮助时进行启发:“哦,你喜欢它的造型呀,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姿态吗?”

“你觉得这样的造型像什么?”

“这个餐盘上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用在一起好看吗?给你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

3.出示其他餐盘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丰富幼儿欣赏经验。

师:“这个餐盘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这节欣赏活动中,虽然幼儿没有动手操作,但是当我出示各种各样美丽的餐盘装饰画时,幼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他们看来,平时普通的一次性餐盘居然还可以这样“玩”,觉得很漂亮、很神奇。幼儿有了活动积极性,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比如,在问他们喜欢的原因时,个个都积极思维,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活动氛围很好。

2.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 篇二

一、选择活动内容要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美术活动也是如此。小班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熟悉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场景。如果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生搬硬套或远离幼儿生活,幼儿没有生活的观察、感知,那么何谈表现与创造?这样只能使幼儿在无所适从、空洞表现的同时丧失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选择美术活动的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做到“生活化”。例如以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为主题,可以设计添画“小兔吃草”、“小鱼吹泡泡”、“小鸡出壳”、“小鸭子”、“毛毛虫”、“勤劳的小蚯蚓”等内容;以幼儿熟悉的玩具、食物为主题,可以设计画图活动,如“气球的一家”、“妈妈的项链”、“漂亮妈妈的花裙子”、“棒棒糖”、“小猫吃面条”、“爱吃水果的牛”等;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场景开展美术活动,如“打电话”,“乘汽车”、“送妈妈一束花”,“吃火锅”、“晒太阳”、“洗澡”等。这些内容来源于幼儿身边所熟悉的生活,能更好地激发起幼儿表现、创造的欲望和兴趣,使幼儿自如表现、自由发挥。

二、提供活动材料要多样化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另一方面取决于活动环境提供的有利条件和机会。幼儿美术活动离不开材料的投放。在小班美术活动中,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时,幼儿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被材料吸引,自然、主动地去操作材料,参与到活动中来。很难想象,幼儿会对一成不变的材料与活动模式保持高涨的热情。如在美术活动中,除了幼儿常用的油画棒、彩笔外,还可以尝试用毛笔、棉签、手指、手掌甚至毛线、瓶盖、吸管、印章,蔬菜瓜果等作画;可以用废纸团印画、用面巾纸进行染色游戏、用喷壶进行喷画、用珠子进行滚画等;可以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纸上画,还可以在布上、石头上、树叶上、瓷砖上、木板上、瓶子上作画。在美工活动中,除了幼儿常用的彩泥、彩纸外,还可以利用旧报纸、糖果包装纸甚至豆类、铅笔屑、葵花籽、叶子等进行折纸、撕贴、拼帖等活动(要注意做好材料的卫生消毒)。总之,要鼓励幼儿积极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不同的美术表现活动。同时,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群发展不完善,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较差,教师在注意材料“多样化”时还应考虑到选用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使幼儿能够充分感受到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这些五花八门的材料,会使幼儿迫不及待地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性。当幼儿看到不同的材料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幅幅好看的作品时,他们会为自己的创造成果激动不已,在体验到创造乐趣的同时,更热切期盼下一次活动的到来。

三、组织活动要整合化

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整合,是指在美术活动中,在侧重于美术教学目的的同时,有机整合其他领域的内容、信息,适当体现所整合领域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这样的整合并不是把各领域的内容简单堆砌,那样只能是缺乏重点与主题的杂乱无章的拼凑。相反,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的整合要求教师要筛选并重新组合与美术活动这一主题最为契合,最能凸显、深化主题,又能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拓展活动主题,强化活动意义,使美术活动不仅仅是涂涂画画、折折贴贴,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尤其小班幼儿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整合化的美术活动有利于吸引、保持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兴趣始终围绕活动进行。例如在绘画一种小动物的活动中,在以“画”为重点的同时,可以整合语言领域的内容,引导幼儿在画之前和画完之后讨论“你喜欢这种小动物吗?”、“你打算怎样画呢?”、“你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等话题,进而延伸出“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我们如何爱护小动物”、“我喜欢的小动物”等内容。这样就很好地把艺术领域与语言领域的内容整合在了一起。这样的整合,既是知识的整合,更是能力的整合,既实现了美术活动的教学目标,又打破了美术活动观察范例———讲解示范———幼儿绘画(制作)的套路,对幼儿能力的全面培养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活动过程的情景化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他们把美术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来实践。只有在这种美术的游戏中,孩子才会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对美术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尽情表达出来。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情境等形式引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美术活动“气球的一家”的开始部分,我先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气球吗?气球是什么样子的?”再给幼儿边画气球边讲故事:“今天的天气真好,气球宝宝们跟着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到天上玩,它们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真开心。宝宝们真淘气离开了妈妈,有的往下飞,有的往上飞,有的被风一吹,翻起了跟头,差点摔到地上。爸爸妈妈真着急,可他们却觉得真好玩,一点也不害怕。”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画气球的兴趣,孩子们个个都能边讲故事边画画,画出各种形态的气球,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画了。因此,在美术过程中,需要运用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例如:在“小猫吃面条”活动中,西西小朋友画一半,就不画了,坐在一边玩笔,我说:“小猫不高兴了,它说面条太少了,我还没吃饱呢?西西小朋友请你帮帮忙,再多画些面条,我好吃个饱,好吗?”西西小朋友听了,高兴地说:“好的!”说完,马上拿起水彩笔画了起来。我赶紧说:“小猫谢谢西西小朋友。”西西小朋友高兴地说:“不用谢。”说完继续认真地画面条。有了教师游戏化语言的提示与鼓励,让幼儿感觉美术是在做游戏,从而激发幼儿美术的兴趣。再如:在进行“小鸡出壳”活动中,先组织幼儿了解了母鸡下蛋到小鸡出壳这么一个过程,并且观看小鸡出壳的录像。然后在活动中,我分别设计了母鸡下蛋—孵小鸡—小鸡出壳—小鸡捉虫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感知小鸡的生活习性,并能画出小鸡的各种形态。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美术技能。

四、教师指导讲评注重“个性化”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讲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小班幼儿同样如此。幼儿需要从教师的讲评中得到认可、肯定或鼓励,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教师讲评幼儿作品时,往往存在两种现象。

1. 讲评时“一个标准一刀切”。

这个标准就是和老师的范例像不像或是看起来美不美,这样做恰恰扼杀了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为了和平》中指出:“我们不仅是培养少数有艺术才华的孩子成为艺术家,而且要引导大多数孩子进行正常的创造活动,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维护他们的创造才能。”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幼儿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力依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可见,幼儿美术活动实际是幼儿内部言语的表达与内心情感的释放。无论幼儿作品在教师看来像不像、美不美,它都是幼儿内心情感、思想、感受的真实表达,是幼儿的一次创造活动的成果。对于这样的创造过程,幼儿投入了情感、付出了劳动,教师不应以一个划一的标准去评定所有幼儿的作品。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幼儿把所观察到的、所想、所感轻松、愉悦、大胆地表现出来,还要真正深入幼儿的内心,以一颗童心去感悟、去理解幼儿作品,使讲评体现“个性化”。

2. 讲评时表扬少数,忽略或否定大多数。

教师在讲评时,往往对那些构图较好、画面完整、色彩和谐的作品提出表扬,而剩下的大部分作品似乎都“表现平平”,教师只是一语带过或不做点评。这样做无疑失去了美术教育应有的价值。幼儿的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美术活动也不例外。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差别,最大限度地找到幼儿作品的闪光点、进步之处,激发幼儿自我表现的兴趣与信心。例如当面对一幅无论从画面布局、线条还是色彩都不出色的作品,教师可以从幼儿参与活动时的认真、积极的态度、作品表现出的情感、主题等方面予以点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幼小心灵独特体验和感受的成果,都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师不能仅从作品本身来评价,而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主观体验和内心感受,力求讲评个性化,以一颗童心去感悟和理解作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与独特创意,以激发创造力、保护自信心为原则,给予幼儿正确、恰当的评价,促进幼儿能力整体提高。

小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美术技能较差,教师更应不拘一格地讲评,让幼儿感受到别人对自己创造成果的理解、认同、赞扬,从而激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热情与信心。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鼓励幼儿同伴之间进行作品的互相参观、讨论、讲评,在增进幼儿互相交流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提高幼儿的鉴赏力。

3.小班美术教案:漂亮的帽子 篇三

授课时间:第十九周 授课班级:小 班 主题名称:冬天里 授课教师: 活动内容:漂亮的帽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皱纹纸装饰“帽子”,练习粘贴到技能; 2.体验装饰的乐趣,锻炼小手的灵活性。活动准备:

1.兔子舞音乐 2.各种颜色的皱纹纸

3.在一张蓝色背景的长方形纸上均匀画上各种各样的“帽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幼儿戴帽子跳舞、游戏,体验跳舞的乐趣,激起幼儿对帽子的兴趣。师:“孩子们,跟我一起跳舞,好吗?我们戴着帽子跳舞热不热?请小朋友把帽子摘下来!看一看你戴的帽子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戴帽子吗?

教师小结:冬天戴上帽子可以保暖。”

师:“我带来了更好玩的帽子你们想不想看?请你们把帽子轻轻地挂在黑板上。刚才大家带来了这么多好看的帽子,我也带来了一个好看的帽子,你们想不想看?好看吗?怎么样就变得很好看呢?你打算怎样装饰呢?现在,我来变一变,看看能不能变出更好看的帽子来?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看看,好看吗?”

二、欣赏观察范例帽子,激起幼儿装饰的乐趣。展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观察、比较、讨论。

1.欣赏范例帽子:师:“这个帽子和刚才的帽子有什么不一样?帽子上这些小圆点都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先拿一张皱纹纸,用手捏一捏,咦!变出来了,然后把小圆点在浆糊里蘸一下,再贴到“帽子”上就可以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2.尝试用皱纹纸装饰“帽子”,体验装饰的乐趣。

师:“今天有很多帽子要参加聚会,可是想请大家帮忙做一件漂亮的衣服,咱们一起去帮帮它们吧!”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欣赏与讲评。

4.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 篇四

设计意图:

对幼儿来说,一个个泡泡又美丽又可爱.有大的,有小的,很能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表现美的愿望。特别是这个活动在材料的运用上有别于其他传统的美术课。首先,它采用油画棒来画泡泡,然后再准备颜料来请小朋友涂刷底色。“油水分离”这一科学现象加强了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毫无顾忌地涂抹挥洒,充分体验在美术活动中的成功。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画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2.能大胆选择色彩涂刷,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新《纲要》中强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第2是难点,第3是情感目标。主要是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为下次的活动做一个精神铺垫,让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准备:

在活动中我准备了大大小小的小鱼,水粉颜料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谈话法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幼儿的学法 ”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说过程在本活动中我们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整合,使师幼能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小金鱼》进场。

1.小鱼们,今天鱼妈妈带你们到大海里去玩吧!游啊游,游啊游,摇摇尾巴点点头,游啊游,游啊游,小鱼游的真开心。

2.小鱼们,游累了吧!我们来休息一会吧!(坐下来)

二、引出课题。

1.刚才我们玩的真开心,鱼妈妈高兴的想来吹泡泡了,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呀?(圆形的)教师出示范画画泡泡。2.小蜡笔,转呀转,这头那头手拉手,吹成一个大泡泡(小泡泡、红泡泡)你们想吹什么颜色的泡泡呀?哦!红泡泡和黄泡泡还会亲亲嘴呢!看!这个泡泡还会躲在大泡泡的怀里呢!

3.鱼妈妈吹了这么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有的泡泡还会亲亲嘴,有的泡泡还会捉迷藏,真漂亮,我们来帮泡泡拍个照吧!教师出示排刷和颜料。

4.我们请排刷姐姐和颜料哥哥来帮泡泡拍照吧!你们想帮泡泡拍个什么颜色的照片?

小排刷,手中拿,红色水里走一走,舔舔干,走到纸上来拍照,这边刷到那一边。瞧!照片拍好了,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吹泡泡,帮泡泡拍照呀?

师:那我们一起去吹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会亲亲嘴和捉迷藏的泡泡吧!吹好了就请排刷姐姐和颜料哥哥来帮泡泡拍照。

三、幼儿操作。

幼儿作画时,教师指导并用语言提醒幼儿:这个小朋友画了个大泡泡,这个小朋友还会画亲亲嘴和捉迷藏的泡泡,真棒!

四、相互欣赏幼儿作品。

小鱼们,跟着鱼妈妈一起来看看小鱼们吹的泡泡吧!跟鱼妈妈说说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五、结束部分。

5.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 篇五

【活动目标】

1、观察高楼大厦的形状、特征,尝试简单的线条画。

2、乐意参与绘画活动,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蜡笔、画纸、楼房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楼房的图片,请幼儿观察。

(1)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高楼?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一说楼房的特点,引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引导幼儿观察窗户的形状。

提问:你们家楼房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你还见到过什么形状的窗户?

2、请幼儿观察用各种形状构成的楼房图片。

(1)师: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2)师:你想设计一座什么样的楼房?窗户是什么形状的?

(3)教师示范画各种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等,组成一座漂亮的楼房,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3、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并创作绘画。

(1)指导个别幼儿正确地绘画简单的线条。(直直的)

(2)鼓励幼儿给楼房涂上漂亮的颜色。

(3)引导幼儿适当的在周围进行简单的装饰。如:太阳、小草等,使画面的内容更加丰富。

6.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 篇六

一、创造和谐环境, 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幼儿美术教学需要创设良好和谐的环境, 让幼儿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 好的、美的作品, 能够给孩子美的享受和启迪。小班幼儿入园后, 首先, 带领他们参观美术活动室, 让幼儿观看和抚摸其他幼儿的美术作品, 能够将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激发出来。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去大班中参观, 让幼儿感受作品做出的过程, 激发其创作的积极性。这样幼儿就有了动手操作的欲望。最后在幼儿开始下笔作画时, 他们往往会信心不足, 不敢轻易落笔, 这时老师要及时进行鼓励以及引导, 可以夸幼儿画得漂亮, 并将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同时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借由绘画, 让幼儿自由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绘画是幼儿表现美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儿童能够通过画笔比较直观的进行外界事物感知, 通过笔头, 教师可以了解幼儿活泼的思维, 感受纯洁的心灵。幼儿大都喜欢画画, 教师就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 尽量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 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自觉自主地投入其中。通过练习, 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动手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

三、引导幼儿参与手工活动,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一) 在折纸活动中促进幼儿动作灵活性的发展

折纸这项活动充满了智慧, 幼儿在折纸时, 为了做好某个图形, 便必须反复的实践、开动自己的脑筋, 并进行思考, 这样才可能让自己折的物体符合自己需要。每一次进行折纸都是尝试新的方法。尝试的过程中, 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动作准确性也能够得到提高。

(二) 在剪纸活动中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剪纸可以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使幼儿安静下来, 专注地做一件事;使幼儿的双手变得更加灵活。基于这些好处,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手工活动中穿插剪纸的内容。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 在家中基本没有使用过剪刀, 在剪纸时无法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小孩子都比较喜欢游戏, 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 在游戏中进行手工操作教学。为了帮助幼儿更快的掌握正确使用见到的办法, 笔者还进行了顺口溜的编写。

(三) 在泥工活动中增强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幼儿园泥工活动是运用黏土、橡皮泥、面团、纸黏土等进行物体造型, 在幼儿手工操作活动中, 泥工深受幼儿喜爱。当他获得一块橡皮泥的时候, 他会很高兴地反复揉搓、捏弄着, 这时幼儿的手指和肌肉便参与了锻炼。色彩鲜艳的橡皮泥激发了幼儿操作的兴趣, 同时教师为幼儿选择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立体的物体形象, 幼儿在做做玩玩、认识感知中增强了手部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增强了幼儿双手动作的协调性的发展。

四、在美工区域游戏活动中, 不断强化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是需要反复尝试、锻炼、操作的活动, 而美工区域游戏活动给他们的动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于是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我会结合主题, 或根据季节和教学主题的延伸, 尽可能地多投入一些能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材料, 比如:旧纽扣、大小不等的瓶盖、瓶子、纸盘、纸杯、纸盒等, 还投放了各种彩笔、白纸、油画棒等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操作材料, 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在游戏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从而推动幼儿精细动作向熟练性发展。

通过以上活动, 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较快, 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本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速度也较快。并且,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 能够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此外, 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个性也会比较的活泼和健康, 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摘要: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 在活动中, 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 使美术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而幼儿的绘画、折纸、剪纸、泥工、手编以及废旧物利用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都是在手协调下开展的。所以, 在幼儿园中, 美术教学的进行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本身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美术活动,小班,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7.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 篇七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漂亮的帽子,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

2、在装饰帽子的活动中,巩固幼儿对三原色的认识,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自由涂色、添画花纹。

3、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搜集有特点的帽子布置成超市。

2、美工活动用的剪刀、纸、彩笔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小雪花》进入活动室。

“冬天到了,我们应该怎样过冬呢”引导幼儿讲述,可我们现在还没有帽子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买帽子好不好?

二、带幼儿参观帽子店,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欣赏各种漂亮的帽子。

“小朋友,你们看这里的帽子好多呀,都有些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帽子的特征,有意识的让幼儿看帽子的颜色,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让幼儿欣赏帽子上的图案及帽子的样式,使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

三、帮售货员摆柜台。

这真是一个粗心的售货员,帽子摆的太乱了,小朋友买帽子很不方便,要到处乱找,如果将同一种的帽子放在一起就整齐多了,下面请你们帮帮我将帽子摆好,好吗?

引导幼儿按照帽子的一种特征分类(颜色或质地)

四、幼儿买帽子,要求能基本正确的说出帽子的特征。

教师小结:帽子店的帽子真是多种多样呀,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兰色的;有毛线做的,还有布做的;有带帽檐的还有不带帽檐的;有冬天戴的,还有夏天戴的太阳帽,你们都买到喜欢的帽子了吗?你们的帽子都有些什么用处呢?(幼儿讲述)对呀,帽子能遮挡阳光,还能保暖,冬天就要到了,我们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戴好帽子,要不会感冒的。我们都买到称心的帽子了,应该对售货员阿姨说什么呀?

售货员:哎呀,我的帽子都卖完了,明天我要卖什么呀?小朋友们,你们帮帮我吧?

五、帮帽子店做帽子。

将已经做好的帽子模型分发给幼儿,让幼儿进行装饰,老师已经帮它做好了一些,可是这些帽子好看吗?

“对了,小朋友都觉的有花纹才会漂亮,其实这些帽子是有花纹的,只是它在和小朋友捉迷藏,如果小朋友将好看的颜色涂上去,花纹自然就出来了”。

幼儿作业,教师指导,重点帮助幼儿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鼓励幼儿大胆添画。

作业讲评,可用幼儿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你的帽子好看吗?为什么?你看还有谁的帽子好看?为什么?

我们的帽子都很漂亮,今天老师打算举办一个帽子展览会,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看看我们制作的帽子。

六、听音乐进行帽子表演。

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三种材料供幼儿选择。一种是为卡纸帽子添画图案;一种是用彩色卡纸、皱纹纸进行剪贴装饰帽子;第三种是利用蔬菜、废旧材料装饰草帽。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先请幼儿欣赏了一些有不同装饰的帽子图片,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孩子们对装饰帽子有了很好的了解,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接下来,我出示了几顶我设计的帽子,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了以上三种形式。在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装饰时,孩子们都能很积极的选择不同的材料,大胆的尝试装饰帽子,很好的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在孩子们精心的操作下,装饰出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活动结束部分,孩子们以走模特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帽子,孩子们很有成就感。整节教学活动达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活动难点。在活动结束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有待改善,例如:开始部分可以请孩子们带一些帽子先进性展示,这样孩子们会更有兴趣;另外,在图片的选择上对于影响教学的图片要进行删减等。如果再次进行本节教学,我会对活动中的上述内容进行调整,使本节活动更加吸引幼儿,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8.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 篇八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欣赏伞的各种色彩及造型美。

2.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二、活动准备:

各种伞(单色、双色间隔、动物造型)、各种伞的图片PPT。

三、活动过程:

1.感知欣赏伞的色彩美。

(1)欣赏各种不同的雨伞。

①师:宝宝们,你们看,这儿有许多什么?看到这么多伞,你觉得怎么样?这么多伞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上面还有什么呢?请你们自己先去看一看,找一找,讲一讲。

②幼儿自由欣赏观察。

③幼儿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分享交流。

提问:刚才你看到的伞是什么颜色的?上面还有些什么?“屈,老师.教,案,网”除了这些伞,你还看到过什么颜色的伞?这些伞真漂亮啊。

(2)欣赏各种不同颜色的伞的图片①播放制作的PPT,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伞的图片,并提问幼儿喜欢上面的哪些伞,它们是什么图案的?颜色有哪些?请你们自己先去看一看,找一找,讲一讲。

②幼儿自由欣赏观察。

③幼儿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分享交流。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种颜色加上一些图案和花纹的单色伞,两种颜色有规律间隔排列的双色伞,还有可爱的动物造型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伞,他们都很美,宝宝请你们回去后再去找找看看,下次我们再一起来欣赏。

2.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师:奖励你们,我知道你们最喜欢玩游戏,我们每天早上做操的时候都要玩“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游戏,早操场上红红的方格地砖是小白兔的家,那么在这儿我们可以把什么当成小白兔的家呢?对了,一把把伞,就像小白兔的蘑菇房,它就是小兔子的家。听好音乐,开始玩游戏了,记住,听到大灰狼出来了要赶紧躲到蘑菇房里。

(2)幼儿游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很感兴趣,回答问题特别的积极,小雨伞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他们都比较了解,但是没有特意的去观察过伞上的花纹,在我的带领下,孩子们可以认真的去发现,雨伞上面的花纹,注意雨伞的颜色,活动进行得很顺利。

9.论小班幼儿情境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篇九

关键词: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情境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美术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依然是教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游戏法、操作法等教育方法和策略虽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受传统教育教学观的影响,幼儿园美术活动仍然存在沿袭传统方法按部就班地呈现教学内容,注重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等弊端。从而促使美术活动或远离幼儿的生活,或偏离幼儿的真情实感,或使幼儿学习的乐趣淹没在枯燥的技能训练中。因此,怎样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运用良好的策略设计和组织美术活动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情境通常指对人发生作用、产生意义的环境,这种作用与意义源于人与周围人、事、物的“交往”和“对话”。相对于中大班,小班幼儿的思维更具具体形象性,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交往、持续对话中建构着关于这个世界的意义从而获得发展。从此出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从情境教育入手,以各种环境事物为主题,通过运用和创设各种情境,努力将美术活动还原为幼儿自主体验的意义过程。

一、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

自然而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小班幼儿自在生活的场所,也是他们形成经验、获得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受能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小班幼儿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和情节有创作的兴趣。因此“发掘生活情境在美术活动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好真实的生活情境,首先要求教师从幼儿生活环境中取材,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社区里的飞鸟鱼虫、爸爸妈妈、老师同伴……这些贴近生活的各种人、事、物都打动着幼儿,吸引着幼儿,都可以适宜地设计为美术活动的内容。这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使艺术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过程。例如,在三八节“漂亮的妈妈”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妈妈在家劳动时喜欢穿围裙,于是有些幼儿就选择了折纸,折成了很多小花粘贴在围裙上,认为妈妈穿围裙很漂亮;有些幼儿还选择了在围裙上画五颜六色的线条,说妈妈喜欢穿有彩色条条的围裙。通过教师的引导,有些幼儿说“妈妈的头发最漂亮,弯弯的,长长的。”于是就生成了“给妈妈设计发型”这个美术活动,幼儿在活动中为妈妈设计了很多种发型,有弯弯的长发,还有短发,还有的把妈妈的头发画成了红色,告诉老师“这是妈妈新染的颜色”。幼儿沉浸在为妈妈设计发型的愉悦中。通过不同内容的美术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而且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提升。

利用好真实的生活情境还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与生活情境充分互动,以使其对事物加深理解、丰富表象,便于创作。其有效途径是指导性的观察,通过指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帮助他们获得更深的情感体验,扩展美术创作经验。由于“3岁左右的幼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平衡,他们容易激动,抑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表面或明显的特征,其观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事物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学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等有序观察技巧,并通过启发、迁移等方式引导幼儿关注事物的主要特征并展开想象。此外,教师还要减少约束,尊重幼儿的观察体验,允许幼儿对观察事物做出自己的解释,在提高他们观察思维力的同时,关注幼儿审美感受能力的获得。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给树叶宝宝穿衣服”的涂色活动时,幼儿都将树叶的颜色说成是绿色的,通过教师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落叶,并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落叶的颜色和形状,萌萌说:“老师,我捡到的叶子是黄色的。”琪琪说:“老师,我捡到的叶子有绿色还有红色。”还有些幼儿说:“我捡到的叶子是长长的。”还有些幼儿说:“我捡到的叶子像手。”回到教室再组织幼儿进行涂色的时候,有些幼儿在一片叶子上涂上了红色、绿色,还有黄色……每一幅作品都非常漂亮,颜色各异。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不仅感受到了周围生活中的颜色变化,而且还学会了观察,对事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

二、构建支持性的人际情境,激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创造性

人际情境指的是由人际交往所构成的心理环境。虽然从表面上看,模仿在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必不可少,但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宣泄情绪的方式方法之一,美术也是幼儿运用多种方式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思维和自由创造的活动过程,这种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幼儿所处的心理环境。一个开放、包容、互动,能给予幼儿支持的人际情境能促进幼儿自然流露情感,从活动中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在获得美的陶冶和愉悦时独立思考、主动实践。因此,教师首先要给予幼儿情感支持,通过语言、肢体语言等,表达自己的鼓励和肯定,接纳他们各种形式的标新立异和奇思妙想,并且不以作品是否客观、真实为原则评判幼儿,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的喜悦。例如,在玩色活动中,亮亮用板刷将画纸上的太阳刷成了深蓝色,同桌的小朋友看到后说:“太阳不是红色的吗?怎么变蓝了?不好看。”亮亮说:“那是因为要下雨了,乌云挡住了太阳。”说完,亮亮感觉自己的作品得不到认可,顿时有些失落。教师见到了这种情景,并没有从客观的角度去评价作品,而是表扬了亮亮的想法,并且在全班这小朋友面前讲评了亮亮的作品,表扬了亮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教师为幼儿创设的自由、宽松、和谐的人际情境有助于激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创造性。

除去情感支持,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和灵活的策略支持,使幼儿随时都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维持创作动机。在区域活动中,几名幼儿在美工区在画“毛毛虫”,幼儿在画毛毛虫的身体时遇到了困难,乔乔着急地说:“老师毛毛虫的身体我画不圆?”教师及时将准备好的一个个毛毛虫身体的圆形卡片给了乔乔,告诉乔乔可以借助小卡片,把圆形小卡片拓印在纸上连起来就变成了一条可爱的毛毛虫了。乔乔高兴地画了一条可爱的毛毛虫,觉得特别满意。教师也参与其中和幼儿一起画,其他幼儿也拿起了老师提供的材料大胆地画了起来。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自己的毛毛虫画的都很棒。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投放活动材料,以平行绘画的形式介入活动中来巧妙应对幼儿的需求。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及时针对活动的难点进行引导,如:毛毛虫的身体是由一个个圆形连接起来的,不要把圆形分开,要不毛毛虫的身体就会断了。孩子们在绘画时就将圆形一个个连起来,并且体会到了活动的乐趣。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帮助幼儿迁移、整合已有经验,进一步启发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

支持性的人际情境不仅取决于教师,也源于同伴。儿童与同伴间的关系和与成人间的关系是儿童世界中两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同伴关系作为其中的水平关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比与成人间的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广泛(Hartup,1989)。虽然美术活动强调个人创作,但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多种途径与同伴进行积极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大胆表现自我,通过积极的同伴互动,促进幼儿同伴间灵感的激发与启迪。例如,在“帮助大树妈妈找树叶宝宝”剪纸活动中,有些幼儿将叶子剪成了直线,有些幼儿叶子边剪的不是很光滑,教师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对于剪得比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并且让这名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叶子,怎样剪才能将叶子的边剪成弧线,这名幼儿边说儿歌边演示:“爬呀爬,爬山坡,爬到山顶下山坡……”幼儿通过借鉴同伴的经验来学习,更能激发参与活动的欲望,促进幼儿同伴间灵感的启迪。

三、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幼儿美术创作过程的兴趣性

随着人们对美术活动本质认识的深入,幼儿美术活动与游戏的联系就愈加紧密。“幼儿美术活动,特别是幼儿早期的美术活动,仅仅是一种自发自为的涂鸦行为。幼儿最初并非出于塑造形象而使用工具,更不是利用材质、机理等表达式表现自己内心和客观世界,而是将工具材料视为可操作的有‘意思’的‘玩具’”“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意识和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原始、本能的一种存在方式,是自然状态下自由发生的,是幼儿生命进程不可缺失的游戏活动、简约的审美活动。”美术活动的游戏本质使美术活动游戏化变得顺理成章,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拉近了美术活动与幼儿现实生活的距离,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创作,在创作中享受快乐。

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首先表现为活动任务游戏化。教师结合活动特点和所需材料等客观要素将教育意图融进一个个幼儿能够扮演或担当的角色活动中。受形象思维的影响,这样的活动总能激发起小班幼儿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成为活动的主体,主动想象、主动操作,从而有效增强了幼儿美术创作过程的情趣性。例如色彩活动“秋天的果实”中,教师利用涂鸦墙为幼儿设计了一个大果园的情境,幼儿化身为魔术师,拿着板刷自由自在的为果园里的水果宝宝涂颜色,给果树妈妈和树叶宝宝换衣服;在绘画活动“好大的毛毛虫”中,教师先请幼儿扮演毛毛虫,引导幼儿发现毛毛虫的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圆圆的,并且每个圆都连在一起,在之后的绘画中幼儿从“让毛毛虫快长大”的想法出发,反复画圆的枯燥无味荡然无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美术活动中往往过于注重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幼儿美感和初步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是,美术技能也是顺利进行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美术活动中,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还表现为技能传授游戏化。教师在引出技能知识点、强调常规要求等各环节,以及细节指导时都要注意使用符合游戏情境和角色身份的言语表达方式,此外,还要根据创设的游戏的特征和教学本身的需要,尽量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充分运用感官进行操作、训练和体验。例如,在线条画“喜欢水的鱼宝宝”活动中,教师设计了情境——鱼妈妈带鱼宝宝在水里游,鱼宝宝喜欢很多很多的水,引导幼儿为鱼宝宝添画水波纹。教师将波浪线的技巧编进儿歌“小鱼小鱼水中游,向上游,抬抬头,向下游,快加油!”在儿歌的引导下,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画出一条条波浪线,在学习的同时又体验了成功感。

四、总结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构建支持性的人际情境、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教育者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还能在满足幼儿生理、安全、表达等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激活思维,唤起情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这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孔起英.试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J].学前教育研究,1997(03).

[2]赵玲.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几点探讨[J].学前教育研究,1998(01).

10.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 篇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在纸上进行印画,培养幼儿对印章画的兴趣。

2、体验美术活动中的美感和快乐感。

活动准备:

1、胡萝卜印章、盘子各36个,红、黄、蓝颜料若干,2、范画一张,幼儿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怎样使整个图形完整的印在纸上,把握好所蘸颜料的量和印时的力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以洋娃娃在哭”引出漂亮的花布(出示范画)

2、引起幼儿兴趣“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引导幼儿学习印章画,师生共同参与作画

1、教师示范讲解(重点强调所蘸颜料的量和印画的方法、力度)

2、请个别幼儿选印章进行操作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让幼儿乘“快乐大转盘”进行印画,提出要求

2、重点提醒幼儿在蘸颜料时要适度,"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不要太多或太少,用力、方法到位

3、注意卫生,强调一个印章印过一种颜料后,不可以再去蘸其它颜色。

4、尽量多印,使画面色彩丰富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以“洋娃娃口吻”说:“今天我们小朋友为我设计了那么多漂亮的花布,我太高兴了,这些花布我都收下了谢谢你们。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活动性的原则。首先,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创作,探索设计花布,让幼儿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印出不同的花布;其次,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手段。

11.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 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拍打的技能进行颜料撒画。

2、体验玩色活动的乐趣,感受撒画的美感。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作画纸每人一张、手帕和范画、水粉颜料、抹布、筷子、水粉笔。

【活动过程】

1、欣赏手帕和范画。

(1)教师以丢手绢歌来引题。

师: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丢手绢)那我们要用什么来玩?(手帕)

(2)教师出示各式手帕,使幼儿感受画面的美感,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提问:这些手帕一样么?上面都有怎么样的图案?

(3)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这手帕上面的图案是用什么印上去的。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去装饰你的手帕。(请个别幼儿来说)

2、教师作画,幼儿观看。

教师示范作画,并讲解作画的要领。

师:桌子上有各种颜色的颜料,我们先挑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去蘸一下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把它重重得按在纸头上

师:在印积木的时候为了让我们的手帕更漂亮,我们不能东印一块西印一块,而是要给他们排排队,让他们遵守秩序,要有规律的横得一排或者竖的一排,每一块格子里印一种积木的形状。

3、幼儿感知作画。

(1)正确使用积木作画,引导幼儿布局有条理性。

(2)教师再幼儿作画时,给与适当的帮助。

4、欣赏完成的作品。

(1)请幼儿自评自己的画,哪里拓印的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同伴评价。

(3)教师评价进行总结,鼓励幼儿下次画得更好。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美术活动,主要是想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简单的美术活动。

12.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 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学习尝试用粘贴、拓印的方法装饰帽子,养成良好的美术操作习惯。

2、萌发喜爱妈妈,关心妈妈的美好情感。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塑料浴帽、彩色纸条(一端贴有双面胶)、彩色贴画、颜料、形状各异的积木、抹布、画有帽子轮廓的卡纸等。

活动过程:

1.唱歌“我是妈妈的好娃娃”,引出活动。

2.出示范例(教师戴上帽子出示),引起孩子的参与兴趣。

3.交待操作任务:做一顶漂亮的帽子送给妈妈,“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让妈妈更加漂亮。

4.教师示范装饰帽子: 用彩色纸条贴在浴帽上;用彩色贴画贴在帽子上;用拓印法装饰帽子。

(儿歌:小玩具,真听话,蘸一蘸,印一印,蘸一蘸,印一印,我做的帽子真美丽。)

5.孩子任选一种材料装饰帽子。

6.作品展示:孩子戴上自己做的帽子表演“我是妈妈的好娃娃”。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美术活动,主要是想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简单的印染活动;其次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13.小班美术漂亮的桌布 篇十三

1、引导幼儿学习在纸上进行印画,培养幼儿对印章画的兴趣。

2、体验美术活动中的美感和快乐感。准备:

1、胡萝卜印章、盘子各36个,红、黄、蓝颜料若干,2、范画一张,幼儿操作纸人手一份

重难点:怎样使整个图形完整的印在纸上,把握好所蘸颜料的量和印时的力度。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以洋娃娃在哭”引出漂亮的花布(出示范画)

2、引起幼儿兴趣“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引导幼儿学习印章画,师生共同参与作画

1、教师示范讲解(重点强调所蘸颜料的量和印画的方法、力度)

2、请个别幼儿选印章进行操作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让幼儿乘“快乐大转盘”进行印画,提出要求

2、重点提醒幼儿在蘸颜料时要适度,不要太多或太少,用力、方法到位

3、注意卫生,强调一个印章印过一种颜料后,不可以再去蘸其它颜色。

4、尽量多印,使画面色彩丰富

上一篇:调研报告写作步骤下一篇:国贸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