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观后感

2024-09-15

《陈云》观后感(共8篇)(共8篇)

1.《陈云》观后感 篇一

今年是陈云诞辰110周年,他经历了中国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陈云逝世后,在许多人的要求下,建设了陈云纪念馆。号召全党同志向陈云同志学习五种精神,三严三实精神也深深地体现在陈云同志的一生中。

我们要坚守信仰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陈云同志1905年出生于艰苦的农民家庭中,年幼时父母双亡,被送到舅舅家生活。陈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读书非常刻苦,从小就形成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坚定信仰。19,14岁的陈云离开家乡,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做学徒,此后的八年时间里,完成了从学徒到店员到一名革命家的转变。在商务印书馆取得一番成就后,陈云认为应当让所有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20岁时,陈云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在他70年党员生涯中,从未动摇过这一理想信念,为共产党人的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要学习陈云同志实事求是的精神。陈云同志在担任国家领袖期间,每逢节假日一定会出门观察民情,十分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在生活中,陈云非常节俭,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非常苛刻。陈云同志的两套中山装伴随了他一生,毛巾要用出四个洞才能扔。警卫员说陈云同志用户一杯水洗头,菜谱朴素简朴,住所只有两处。唐山大地震时,陈云在北京的住处受损,他用一支钢架支撑住了横梁继续居住。除了对自己,陈云对家人的要求也十分严格。陈云家中有两辆红旗车——一辆公务车从不允许家人乘坐,一辆自行车给夫人上班使用。陈云同志对自己的五个子女要求也很严格,从小教导他们多读书,做好人。他不允许女儿穿皮鞋,不允许子女透漏自己的身份,80年代没人愿意做老师的时候,陈云把自己整在担任处长的女儿叫回家里来当老师。

参观陈云故居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把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传承下去,我们要努力践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宗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争做良好的先锋模范,为周围的人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增强自己的政治觉悟,坚守理想信念,把三严三实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上,贯彻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这样的标准模范来实现个人的升华。

参观陈云故居,使我领略到伟人风骨,接受了一次实实在在的思想,精神洗礼。从此,我将用更高更严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修炼自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前进的道路上,我会不畏挑战,继续前进。

陈云故居观后感的相关文章推荐:

1.陈云的个人事迹材料

 

2.参观陈云故居有感 篇二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思政部老师带领我们各班代表一行人参观了陈云同志故居。天,虽是阴的,但我们每个人的心情却是那么的激动,和太阳一样炽热。我终于有机会亲身感受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不朽风范了!坐着校车向目的地驶去,大约40分钟,我们来到了陈云故居。

一进入陈云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云同志的黑色雕像,在那里,刘老师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陈云同志的基本情况: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他于1905年6月13日出生,从小就十分贫苦,深知社会上穷人的痛苦,幼年丧父丧母,由裁缝出身的舅父抚养。由于贫穷无法继续升学,去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后又接触并接受革命的民主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陈云同志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一生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还有两个同学向陈云同志献了花,随后,我们集体合了影。

在参观故居时,我们看到了很多陈云同志的物品、图片,脑中浮现出了陈云同志为党和国家事业呕心沥血的身影。陈云同志的一生为了党、国家和人民,始终任劳任怨,战斗在最前线,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尤其是他那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刘老师说“不唯上,不唯

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同志在延安学习马克思主义时的心得体会,也是他革命一生的信条。正是这种执著和追求,塑造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我感到,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需要时刻注重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地履行自己的党员责任,提高自身对党对群众的责任意识,才能真正从作为整体细胞的个人身上展现党的先进性。这就需要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自身做起,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团结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进步。我们曾经对陈云同志并不像对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那样熟悉,但是通过了今天的参观和学习,我深受启发,对陈云同志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实在不愧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卓越领导人之一。同时他廉正又伟大光辉的一生给我很大触动。他的一生感动了几代人,也将会继续为后人所感动并发扬光大。

3.陈云同志事迹范文 篇三

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过48所,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每见到这些孤寡老人,就像见到我远在家乡的老母亲,照顾好这些老人,也就是为我的老母亲尽孝了”。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三个失去亲人和家园的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     一个人孤身在外,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晚上工作了一天的孔繁森回到家里,先要给孩子们做好可口的饭菜,然后再教他们读书识字。节假日,只要空闲,他总是同孩子们一起娱乐,上街给他们购买衣物和书籍。     收养孤儿后,孔繁森在生活上更加拮据,1993年的一天,他悄悄地来到~军分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其实他是为了孩子们来卖血,就这样孔繁森三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鲜血蕴含了孔繁森对这三个藏族孤儿深深的爱啊。     孔繁森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却从不利用职权搞特殊,谋取个人私利。 1986年孔繁森担任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用车本来很方便,可元宵佳节,他却借来地板车推着年迈的老母亲上街观灯赏景。1991年已是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新盖的专员住房本来有他的一套,他却让给了其他住房困难的同志,自己仍然住在简陋的房舍里。在~孔繁森吸烟只吸几毛钱的低档烟,一次孔繁森到阿里党校讲课,党校的同志在桌子上放了两和红塔山香烟,孔繁森却批评道:在阿里一斤羊毛四块八毛钱,一盒红塔山却二十元钱,吸一盒红塔山,四五斤羊毛就烧掉了!     孔繁森殉职以后,在他的遗物中还有数千元的各种发票,这些发票在他任职期间完全可以签字报销,然而他却严格地把握了公与私的界限,其中有一张5元钱的用车发票,就是孔繁森在担任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期间,因私事用车按每公里1元钱,交纳的用车费。     1994年7月,孔繁森带领阿里的同志到北京跑项目,一连数日,他和同志们都在街头的小摊上吃面条,随行的同志觉得一个地委书记吃小摊不雅观,可孔繁森却郑重的说:“咱阿里太穷,想想咱们那里还不富裕的群众,大鱼大肉咱能吃的下吗?”     孔繁森一生生活极为简朴,几十年来,无论是当工人、当部长、当书记,身上的内衣大都是带补丁的,他身边还常备着一个针线包,衣服破了就自己缝补……。 孔繁森同志遇难后,阿里地委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除了一个袖珍收音机外,再就是几件简单的换洗衣服,还有仅剩下的8块6毛钱。谁会相信,这竟是一个地委书记的全部家当。     1994年11月29日,一场车祸无情的夺去了孔繁森宝贵的生命。12月10日在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他的骨灰分别被安放在他所工作过的~高原和他的家乡山东聊城。     12月14日,在山东聊城,两千多名干部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来到革命烈士陵园,为孔繁森同志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场的干部群众面对着孔繁森同志的遗像和骨灰,都禁不住失声痛哭。当孔繁森的儿子孔杰怀抱着父亲的骨灰送往灵堂时,来自他老家五里墩村的父老乡亲们都纷纷跪倒在地,连声哭喊着“繁森” 的名字泣不成声。     12月15日在~自治区首府拉萨,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遗像前花圈似海、哈达如云、哭声如潮。孔繁森当年在~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曲印和贡桑,怀抱着爷爷的骨灰和遗像,为他们敬爱的孔爷爷送葬。     噩耗传到阿里地委所在地狮泉河镇,人们纷纷朝着孔繁森殉职的方向哭泣默哀,12月5日,阿里地委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追悼仪式,这个不足五千人的边疆小镇赶来参加追悼仪式的竟有两千多人。那一天,一幅挽联十分醒目,上面写着“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充分表达了阿里人民对孔繁森同志的深切缅怀。    孔繁森同志殉职后,中央领导、山东省的领导以及~自治区的领导都专程赶到聊城看望孔繁森同志的亲属。     4月10日,新任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由江西南昌抵达聊城,参观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并郑重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全心全意为齐鲁人民服务”。 孔繁森殉职以后,、李鹏、~、李瑞环分别为他题了词。撰写了署名文章,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1995年4月29日,、李鹏、~、李瑞环、朱鎔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亲切接见了孔繁森同志的爱人王庆芝及其子女以及孔繁森事迹报告团的全体成员。     1995年9月10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正式开馆,~委员长作为首批观众参观了纪念馆。     4月28日,5月26日,中组部、中宣部分别在北京召开学习孔繁森座谈会,聊城地委书记张敬涛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     孔繁森同志的事迹催人泪下、激人奋进,在孔繁森同志事迹报告会上,当~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把孔繁森还没来的及领取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的奖章,转交给他的爱人王庆芝时,台上、台下都泣不成声。     孔繁森同志事迹展览在全国巡回展出,历时近两年,观众近千万,展览所到之处,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在他们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国掀起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热潮。     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批准在聊城建立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建成,为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教育基地。

 

4.陈云秀生日主持词(修改) 篇四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中午好:

又是一个万物争荣的盛夏,也到了五月花季盛开的时候。今天,是公元2013年农历4月初1,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名品酒楼,带着温情,带着祝福,为我奶奶庆祝这个难忘的70岁生日。在此,我代表晚辈,向奶奶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祝愿我奶奶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同时,我代表奶奶及全家人,向在座的各位亲朋好友的光临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七十年的风雨中,奶奶寒心茹苦地将我的爸爸、姑姑抚养成人,等到儿女成家立业后,又开始为我们孙辈操心。岁月的泪痕,在不知不觉中消消地爬上了奶奶的额头,将奶奶的双鬓染成白霜。敬爱的奶奶,你辛苦了!感谢你的养育之恩,我们永远爱你!

尊敬的各位亲朋好友,让我们举起双手,共同祝福我奶奶身体健康!生日快乐!同时,祝愿各位嘉宾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我的大爸和二爸把今天的寿星,我的奶奶扶上寿堂。

百合代表合家欢乐,长命百岁。粉玫瑰,代表晚辈对老人的敬爱,再配上几枝康乃馨,更表示对老人健康的祝福。

看,我的妹妹税秋萍手捧着她对外婆满满的祝福走上台来了,她要亲手将这束花送给她的外婆,祝愿外婆的晚年如鲜花般灿烂。秋萍,你想对外婆说什么?

秋萍:我要祝外婆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笑口常开,永远幸福!

对于奶奶的养育之恩,晚辈们都有很多的感激之词想借此机会表达。下面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奶奶的儿子、我的爸爸李兴华献祝寿词。

爸爸的祝寿词,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作为儿子对母亲的祝福与孝顺,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天下所有的母亲,祝愿她们健康、快乐、幸福!

七十年的风雨历程,七十年的酸甜苦辣,七十年前呱呱坠地,给这世界带来了一片欢乐,七十年来开花结果,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奶奶的儿子-我的爸爸已是单位上的工作骨干,大爸已是一名高级教师,二爸经营的门市生意兴隆,作为孙辈的我和税春梅、王迪都走上了工作

岗位,活泼可爱的税秋萍正在上小学,成绩已特别优异;还有奶奶的干儿子、干女儿都成家立业,并且都是不同工作岗位上的皎皎者。今天,奶奶的晚辈们都来了,下面,有请奶奶的晚辈们上堂拜寿。

一拜,祝老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二拜,祝老寿星万事如意、晚年幸福;三拜,祝老寿星生日快乐、后福无疆!各位佳宾,各位亲朋好友,我奶奶今天特别高兴,她前很多天前就为我们准备了小红包,她说,红包虽小,但这是老人家的一点点心意,现在请奶奶为儿孙们发放红包。

感谢奶奶的红包。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今天宴会最为温馨的时刻—切蛋糕!许心愿!(请我的爸爸和妈妈点上生日蜡烛)

(放《生日快乐》歌),主持人朗诵:这是多么温馨的时刻!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这是多么感人的时刻!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刻!这个时刻,让我们清晰地感受,人老了,真好!能够感觉到昨天的青春在燃烧!人老了,真好!离晚霞近了,就能知道今天儿孙环绕,是多么地妖娆!回首往事,梦会在岁月里慢慢地环绕!打量今天,天伦之乐能够让我们依稀听得到儿时的歌谣!走在阳光下,彼此品味着最甜美的生活味道!走在霞光里,搀扶着思念难忘的亲朋至交!只有人老了,才能如此地放歌自豪!只有人老了,才能知道,江山不老人难老!

让我们真情祝福!为今天幸福的老人、为普天下所有的妈妈,祝你们长命百岁、健康幸福!

请摄像师为我们全家照张全家福。

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共创美好未来!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亲朋好友的光临,也要感谢餐厅的厨师为我们提供美味的饭菜,服务员提供周全的服务,感谢大家!

宴会正式开始!谢谢各位!

5.《陈云》观后感 篇五

分享

创新

上海人民永远怀念陈云同志先进事迹

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入学习他的光辉思想。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上海是陈云同志的故乡,上海人民对陈云同志有着深切的怀念之情。

1905年6月13日,陈云同志诞生于青浦县练塘镇。14岁那年,他离家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开始接触并接受革命的民主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1925年,他在上海参加了“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

陈云同志一生热爱家乡,十分关心上海的建设和发展。上海解放后,他先后近30次来上海视察工作。上海成为陈云同志推动经济工作全局、调查了解情况的重要区域。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同志担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他在领导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为上海的经济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受中央委托,在上海主持召开了有关财经工作会议,专门研究整治“两白一黑”,打击金融投机,有效地平抑了物价,稳定了市场,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这一胜利,指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陈云同志深入上海调查研究,向民族资本家阐明党的政策,为顺利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陈云同志先后四次回家乡青浦开展农村调查,体察农民生活。他在调查后指出,要迅速恢复和发展养猪事业,要留足农民自留地。这些意见为中央实行调整方针和农村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赞扬陈云同志实事求是,称赞他坚持真理是很勇敢的。

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发展更是牵动着陈云同志的心。当围绕宝钢建设进行可行性论证时,他专程来上海召集冶金专家座谈,之后在国务院有关会议上发表了宝钢建设要“干到底”、要“做出榜样来”等结论性意见。陈云同志自幼酷爱评弹艺术,当上海的评弹艺术一度陷入困境的时候,是他勉励上海评弹界要“出人、出书、走正路”,保存和发展评弹艺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他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并始终关注着浦东开发开放和上海的

免费

分享

创新

改革开放。

陈云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上海工作的亲切关怀,激励着上海人民。今天,可以告慰陈云同志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这些年来,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饮水思源,家乡人民永远怀念陈云同志。

今天我们对陈云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要更好地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遗志和光荣传统,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陈云同志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6.《陈云》观后感 篇六

摘要:本文对佛山市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对策。文章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托自身优势,整合内外资源,坚持保护开发,加快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步伐,才能促进文化产业快速有序的发展。关键词:文化产业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形成了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同时商业意识浓厚,商品经济发达,清代时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文化产业发展根基扎实。近年来,佛山立足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优势,紧扣城市发展新定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形成了一定规模,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人均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全国相应平均指标,对提升佛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起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政策引领,立足资源优势,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

(一)因势利导,加强规划,营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佛山市根据佛山阶段性发展特征和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明确以“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为城市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文化产业作为城市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山城市发展定位中得到重要彰显,取得了较大发展。

2009年5月,佛山市出台了《佛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明确了佛山城市文化产业要实现“岭南文化传承重镇,创意经济集聚高地,现代产业服务中心,休闲娱乐魅力家园”的战略目标。根据规划,佛山市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将从建设广府文化旅游之城和国际家居文化之城,以及岭南文化创新基地、科技型文化产品和用品制造基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国际贸易基地等“两城三基地”入手,力争在2020年建设成为“辐射泛珠三角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具有创新活力、优势规模、品牌集群和‘增长极’效应的文化产业特色城市”。

为营造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佛山市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岭南文化名城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的重点项目包括:整合现有文化艺术创作研究资源,对佛山陶艺、剪纸、木版年画、灯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研发,发掘传统民间工艺的产业价值,发展一批既有传统特色、又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品,带动相关城市文化产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佛山陶艺、剪纸、灯色、龙狮等特色民间艺术的名家、名作的对外宣传;鼓励和支持在佛山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创新、市场化和产业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机构、个人和项目发展等。目前,这些项目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方位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佛山市紧紧抓住重点环节、重点领域,以点带面,整体、全方位推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1.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社会文化市场一直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而在传媒领域,则由分散的多家国营经营单位组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步伐,2005年,佛山市以转换体制、壮大实力、面向市场、自我发展为重点,将平面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了佛山传媒集团,下辖佛山报业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和佛山珠江传媒网络有限公司。除横向整合之外,旗下媒体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还分别进行了市、区、镇(街道)三级的纵向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大扩张了市场份额,增强了影响力和竞争力。此后,佛山市对经营性文化单位市电影发行放映中心和红星影剧院实行转企改制,划转并移交市国资委管理。至此,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为城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扫清了体制壁垒和障碍。

2.以地方特色提升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发展工艺美术业。近年来,佛山市经常组织舞龙、醒狮、灯色、陶艺、龙舟等民间艺术参加对外文化交流和国内外各类展览展示活动,推动佛山文化“走出去”,增强影响力,扩大生存空间;成立了佛山市文化交流协会,成为佛山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2009年启动了“佛山工艺美术走出去”系列活动,大力推动陶艺、剪纸、灯色、龙狮等特色民间艺术名家、名作的对外交流,展示了佛山工艺美术的实力和魅力。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区位优势明显,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地区和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别适合发展文化旅游业。如利用祖庙、南风古灶和高灶等影响较大的国家、省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开设的文化旅游项目,已引起海内外关注。广东粤剧博物馆、黄飞鸿纪念馆、鸿胜纪念馆、叶问堂、李小龙纪念馆相继建成,不仅弘扬了粤剧和南派武术文化,也提升了佛山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祥地的吸引力和知名度。目前,佛山市正在抓紧进行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打造“岭南天地”,最终将其建设成为融合岭南民俗文化、佛山时代特色和现代商业文明的综合旅游基地。三是扶持示范基地和重点园区创新发展。佛山市采取“政府扶持和引导、企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重点园区发展,成效显著。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孔雀廊娱乐唱片有限公司等两家全国城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行业内占据独特优势,由民间资本运营的佛山创意产业园、1506创意城已颇具规模,对全市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此外,还着力引导各区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城市文化产业的错位发展,形成区区有重点、市区联动的城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如禅城区和顺德区分别依托各自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创意产业。

3.积极培育城市的各种文化消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客观上不仅需要一定的整体经济实力和购买力,还与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和个人文化素质关系密切。从2003年起,在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佛山市采取政府指导与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大大激发了企业和社会参与建设文化、享受文化的热情。2009年,佛山市通过财政专项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以市场运作方式,全年引进了《云南的响声》、《雷雨》、《天鹅湖》等15场高雅艺术展演活动,并实行了20%半价票政策,使更多市民能够低价享受到高雅艺术,从已经上演的剧目看,上座率较高,观众反响强烈。同时,国内外、港澳台演员来佛山举办的各类演出和现场演唱会达40余场(次),演艺业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辐射力日渐增强。

4.充分发挥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的引领作用。能够体现城市风貌精髓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公共设施,是引领市民文化生活、塑造城市文化品格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城市凝聚力、创造力和文化品位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位于佛山市东平新城的“佛山市公共文化综合体”(又称文化“Mall”)开工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新馆等悉数被纳入首期工程项目,这是佛山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其他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南海区博物馆新馆建设工作正在推进;高明区启动了新城文化活动中心概念性规划工作;三水区新建的白坭文化中心、西南文化中心也相继投入使用。早在2005年建成的世纪莲体育中心、岭南明珠体育馆,近年来成为佛山重要的演艺场所。

5.大力开展各类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城市文化产业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讲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近几年来佛山市承办和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有

声有色,地域文化特色得到了彰显。2004年琼花粤剧艺术节、2005年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2006年第十二届广东省运动会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2009年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会以及佛山秋色大巡游等等,各类大型活动精彩纷呈。此外,依托“魅力佛山”文化艺术工程及“一区一品牌”的模式,整合粤剧、武术、陶瓷、民俗、民间工艺、饮食等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行通济、美食节等活动,佛山市人文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获得文化享受、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得到满足和保障,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二、抓好文化开发,顺应发展趋势,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可靠保证

(一)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必须注重提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妥善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同时,充分做好开发利用工作,既是佛山市建设“岭南文化名城”的要求,也是佛山市城市文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其中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陶瓷业。陶瓷业既是佛山市重要的工业产业,也是佛山市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整合资源,发展新型创意产业,重新擦亮陶瓷文化品牌、重新焕发陶瓷产业活力,是佛山市调整和优化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风古灶为核心资源建立的1506创意城,就是因应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而诞生的,目前已成为佛山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园区。二是文化旅游业。早在2005年,佛山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就提出“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理念的旅游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使旅游业成为佛山市第三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近几年佛山市文化旅游业稳步增长,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必须发挥文化形态的多元化优势。佛山市为适应人口结构变化,聚集精英人才,顺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渐多样化、分层次的趋势,在大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扶持各种现代艺术形态的发展,增添佛山文化的时代气息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丰富多元的城市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增强了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三)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必须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持续稳定增长,2008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660美元。而国际上通常认为,当一国或地区的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以上时,该国或地区的城市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①。实践经验证明,佛山市城市文化产业已基本具备率先发展的基础条件:首先,国家层面上的三个城市文化产业行业主管部门——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在佛山市已于2005年完成了行政资源的整合,城市文化产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其次,政府与市场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关系明确,基本不存在历史包袱和体制障碍。再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培育市场消费的能力日益提高,公共、准公共、市场化文化产品的提供手段和渠道也相对明晰,城市文化产业的市场环境发育较为成熟。这些也是佛山市近年来城市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且能奏效的根本原因。

三、抓好文化开发,顺应发展趋势,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可靠保证

城市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从世界看,城市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有资料显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文化商品的国际贸易额呈几何级数增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文化产业产值甚至占到GDP的约1/5②。从国内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城市文化产业或已成为其支柱产业,或成为支柱产业的态势初见端倪③。佛山市应以国内乃至国际城市文化产业为参照,紧抓经济全球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广佛同城化发展等机遇,全面实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城市文化产业尤其是优势、特色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城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的城市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佛山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

(一)加紧实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配套政策。在佛山市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制订出台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鼓励产业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扶持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多元文化投入、培育文化市场、城市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等多方面,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设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合理安排资金投入,用于扶持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的重大城市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重点文化创意项目开发和优秀作品创作。建立和完善城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二)推动城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鼓励和引导各区加快优势城市文化产业门类集聚,壮大发展规模。继续加强对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等特色城市文化产业集群的培育,加大对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石湾美术陶瓷厂、佛山创意产业园等重点企业(园区)以及各区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大力发展属于城市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文化用品、文化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制造行业的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拓宽城市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完善产品流通机制,建立完整的城市文化产业链,确保产业链产值、利润的最大化。

(三)促进广佛城市文化产业同城化的发展。通过向广佛都市圈这一大市场提供文化服务,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如充分利用广佛轨道交通网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品的现代物流,使佛山市成为珠三角连接全国和海内外的文化产品贸易港。利用南海区毗邻广州的区位优势,大力促进数字化内容、工艺美术、民俗节庆、会展交易等现代文化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千灯湖金融高新服务区、桂城玉器艺术品交易市场等区域,打造佛山市城市文化产业领域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和在岸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此外,以两地城市文化产业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合作交流。

(四)进一步发挥本土文化资源的竞争优势。继续深化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价值认识,拓宽历史文化资源利用途径,将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与产业开发紧密结合,探索符合佛山实际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形成城市文化产业竞争优势。重点加大对陶塑、剪纸、狮头、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产业发展空间较大的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鼓励传承人或相关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持行业优势,争取市场份额。

(五)营造更加良好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管理、执法与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丰富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供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培养成熟有序的市场体系,为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秩序。加强文化产品的内容监管,加大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净化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开展版权创新登记和保护工作,提升城市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在政府和相关城市文化产业组织、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业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引导、沟通协调和交流合作,促进行业自律,搭建整合优化产业资源、完善城市文化产业链的服务平台。

注释:

7.《陈云》观后感 篇七

尊敬的江丙坤董事长及其夫人,各位好朋友,各位乡亲:

应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炳坤先生的邀请,今天我率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协商代表团,来到了台湾。谢谢高孔廉率领海基会的朋友们到机场热情地欢迎我们,江炳坤和各位朋友、各位乡亲在这里迎候欢迎代表团一行,我们的心中感到十分地感动。首先让我代表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向江董事长及其海基会各位朋友以及在这里迎候我们的各位朋友、各位乡亲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也请允许我转达大陆十三亿人民向海峡彼岸2300万我们的骨肉同胞,表示真诚地祝福和真心地感谢。

我这次率团到台湾,主要的任务有两项:一是和江丙坤董事长就两岸的空中直航、海上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等四项议题协商并签署协议;二是就如何应对世界金融风暴给两岸带来的冲击交换意见,同时就如何尽快改进双方旅游方面的措施,增加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人数充分地交换意见,同时就两岸的金融议题以及明年两会要商讨的议题作出安排。总之,我们的这次两会商谈,任务非常明确,也非常单纯,都是有利于两岸同胞的好事情,不会涉及两岸的政治问题,更不会涉及岛内的任何政治议题。

我们深知,两岸能够在今年6恢复两会中断近九年的协商,又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两会的第二次会谈能够在台湾举行,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这次两会商谈在台北举行,这是两岸制度化协商走出了新的里程,它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重要的历史性的一步。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两岸的朋友,特别是很多台湾的朋友,奔波于两岸,他们付出了辛劳付出了心力,作出了贡献;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汪道涵会长、辜振甫董事长两位前辈,他们孜孜以求,不懈地努力,几经相许,终未成愿,如今两位老人已经乘鹤西去,但是他们在九泉之下,如果能够知道我们今天这种场景,一定会非常欣慰。两岸和平发展是我们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沟通才能够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够达成双赢,两岸同胞的福祉系于两岸的和平发展,两会的协商是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唯一的必由之路。

这次两会协商在台北举行,它肩负着两岸同胞的殷切期望,这使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我个人,我第一次踏上台湾这片可爱的土地,能够如此近距离地接触那么多可敬的台湾乡亲,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将满怀豪情和热情,尽我的绵薄之力和我的丙坤兄共同努力,争取我们两会能够达成让两岸同胞都更为满意的成果,为两岸更加紧密地交流合作,为两岸的和平发展,做出我们两会新的贡献。

今天我在北京登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晴空万里,中午我们到达桃园机场的时候,到达圆山饭店的时候,外面是细雨绵绵,和风宜人,它预兆着我们两会的商谈会圆满成功。

胡锦涛与连战会见两岸经贸论坛代表是的讲话

胡锦涛: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即将开幕之际,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首先,我谨向前来共襄盛举的海峡两岸各位贵宾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于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两年前,我和连主席也是在这里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谈,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年来,国共两党的有关方面共同举办了两届论坛,围绕着两岸同胞共同关心的两岸关系当中的热点问题展开了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积极影响。本届论坛以两岸直航、旅游观光、教育交流为主题,反应了两岸同胞扩大交往,加强合作的迫切愿望,符合两岸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体现了国共两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需要。我衷心的祝愿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各位贵宾,各位朋友,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证明,两岸分则两害,合则共赢。当前大陆的经济发展强劲,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强劲的动力和更优越的条件。加强两岸经贸文化的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衷心地希望两岸同胞更紧密的携起手来,促进两岸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制止“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把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维护好,建设好。最后我衷心的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万事如意,谢谢。

连战: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马上就要开始,胡总书记在百忙之中能够给我们这样热诚的接待,非常的感谢!回忆两年之前应邀到北京来做第一次和平之旅,当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本于政治现实,开创未来的这种体认,坚持“九二公识”、反对“台独”的主张,我们达成了五点共同的愿望,也就是五点的愿景。几年以来,可以说受到两岸人民普遍的肯定和欢迎。我们依据这种精神,前后举办了两次论坛以及多次的研讨。为两岸的人民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尤其是对台湾的人民,无论是工商企业、无论是农民、学生、基层的民众都大幅度的促进了他们的权益和福祉。

今天,在两年之后,也可以说是在辜汪两位老先生会谈之后的14年,我们此时此刻举行第三届的论坛,意义非常的重大。尤其在当前,对于两岸关系拉扯的力量仍然非常的强大,经验告诉我们,要把两岸的关系勇敢不懈地向前推进,我们必须秉持我们既有的几个理念和坚持。

第一,我们觉得,我们一定要加强我们彼此的交流,交流才是硬道理,才是主动力。今天大陆已经向全世界开放,但是,两岸的关系由于大家所熟悉的原因,仍然踟躇不前。所以,如何能够来坚持两岸快速的接轨,广泛地开交流,这是我们非常强调的一个重点。

另外就是,当前的这种形式,我们非常的重视“协商”的功能,由协商来当桥梁,由协商来代替对抗,我们乐见任何有助于两岸协商的努力,乐观其成。中国国民党也将一秉初衷,继续本着搭桥铺路的这种理念,透过对话,来把我们两岸关系推向一个更新的里程。

第三,我觉得,我们必须坚持双赢的目标,互惠互利,是当前全球的主旋律,我们一定要在大家和解互助、和谐相处、和平共荣的双赢理念之下,快马加鞭全力以赴。这个方向所获至的成果可以说已经相当的丰硕,大家同蒙其利,我们愿意再做努力。总书记、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这次论坛我们提出两岸直航以及观光旅游、还有文化教育交流的事情,就是根据这些理念所提出来的一些重要的议题,我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可以实现共创和平、共处稳定、共谋发展、共享繁荣!这是我向胡主席以及各位简单的做一个我们这一次的一个心愿的表白。祝大家身体健康、大会成功!胡先生、总书记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连战在会见胡锦涛时的讲话

各位贵宾、各位好朋友,大家早安。今天我们非常的高兴,能够再次来到北京,面见总书记和各位好朋友。我首先要在这里代表所有来自台湾的团员,包括我们很多的民意代表,工商企业界的领袖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向总书记来表达感谢之意。总书记在百忙之中能够拨冗来跟我们见面,尤其是在过去一年以来,总书记在两岸和平发展、经贸交流各项事务非常关心,也非常支持。所以过去一年,虽然面对很多的阻挠和困难,但是两岸在交流以及贸易各方面都有,可以说是长足的发展。这两天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两岸经贸论坛,尤其昨天,大会结束,宣布了15项重大的结论政策,可以说影响非常的深远,也代表着当前两岸主流民意的期盼,这些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在这里直接的、热情的向胡总书记来表达我们的谢意。今天来到这里,我刚才也提到,有170多位一起到北京来访问,我们大家念兹在兹的就是怎么样在一个和平的大环境之下,能够尽我们一己之力,来推动两岸经贸的发展,达到互惠、互利,乃至于共存共荣、双赢的目标。我想和平和繁荣,应该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没有和平,绝对没有繁荣。有了和平,才给我们机会,能够来铺路搭桥,来追求繁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过去这一年以来,经过去年的“和平之旅”,到今年的经贸论坛,我们为两岸的经贸交流各项事业,已经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也可以说活化了交流的条件。我在这里也要借这个机会再一次的来强调,从人类的经济发展史上来看,许多的学者专家都指出来,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个人口13亿的国家,长达27年以接近10%的经济增长率在那里昂首阔步向前迈进,这是空前的,这是大家共认的,今天的大陆正在创造奇迹。来自于台湾的朋友,我相信也很熟悉,在过去50年来,台湾从一个百业凋蔽,民生非常疾苦的环境里面,我们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用的也就是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奋斗,我们的专心,我们的信心。50年来,台湾的经济成长用台币来算,成长了220倍,所以也被称为是一个“台湾的奇迹”。

今天两岸的中国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面,我们都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我们觉得非常的骄傲。但是更让我们骄傲的,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双方都认为,这是我们整个民族百年所罕有的一个机会,也可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两岸同胞在此时此刻,怎么样能够运用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机会来加紧彼此的合作,达到刚才所报告的“共荣双赢”的目标 我们看到也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在过去这一段时间里边,大家可以看到,除了经贸来往之外,包括文化、教育、社会,每一个领域,我们彼此的交流和来往都是空前的。所以在这种方式、这种方向之下,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不断的、锲而不舍的来努力,我们一定会创造一个更亮丽的未来。谈到这里,总书记,我稍微做一点点的回忆。今天能够有这样一个大好的环境,我们必须感谢当年双方的领导人,高瞻远瞩,不以意识形态为依归,开放了、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机会之窗。其次,我觉得在长久的过程以来,双方面的领导人实在是鞠躬阙伟,因为都能够跟随依循以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呼吁人民的一种期盼,就是大家要合作、要互惠、要双赢。当然,两岸在基本上有一着一种优势互补条件的存在,所以再扩大以后,让我们今天两岸这种关系日益密切,这都是我们感到非常珍惜、宝贵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愿意借这个机会来向各位做一个报告,我们必须非常坦诚的指出来,今天两岸在一个形势大好的环境之下,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同方向的一种拉扯和力量。换言之,今天我们一方面有和平,但是另一方面有冲突的事例。和平和冲突之间互相拉扯,互相消长。在一方面有开放的力量,但是也有关闭紧缩的拉扯,反方向的事例。所以怎么样在和平、开放的领域里面,我们能够在今天尽一己之力,今后更为团结、和平以及开放的力量,我想这是我们大家应该共同努力的一个总的方向。非常感谢的就是在总书记关心支持之下,我们不但去年一年有了相当的成绩。昨天,15项的政策决定之后,可以说更开启了一个新的机会,开启了更亮丽的未来。在去年,我个人和总书记曾经提出来两岸发展的一个愿景,中间也特别提到在经济贸易领域,我们很希望能够通过“共同市场”这种理念,怎么样排除很多贸易上的阻碍,怎么样能够鼓励生产要素自由的流通等等的事情,尤其台湾在过去几年自我的封锁、自我的封闭,已经产生严重的所谓“边缘化”的危机,我们怎么样能够通过这些努力,来让台湾的人民可以享受到一个蓬勃发展的经济成果,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另外,我们也谈到,和平是一切的基础。和平是繁荣的基础,是发展的基础,也是生存的基础。去年和总书记谈到两岸必须向前看、向远看,我们无论是在和平的机制、安全的机制,乃至于国际上的参与,各方面我们希望在这次非常成功的两岸经贸会谈之后,我们能够再接再厉,来面对更严肃的一些挑战。我相信,我们都是有心之人,这个“心”,我讲过,就是以人民之心为心。今天两岸的同胞都希望能够紧紧的拉住手足之情,共同努力,开创一个光明、灿烂的经济中华、中华经济的时代。不但为我们的历史来写下光荣的一页,我相信也可以成为新世纪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乃至于政治发展一个主要的动力。

连战答谢辞

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的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56年来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最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我也很坦诚地来跟各位提到,那就是这一趟来的并不容易。我一再讲台北、北京,台北、南京距离不远,但是因为历史的辛酸,让我们曲曲折折,一直到今天才能够见面。所以我说,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当然,国民党、共产党,我们过去曾经有过冲突,我们都知道这些历史的过程。但是历史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在此时此刻再来改变历史,但是未来却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当然,历史的进程不会是很平坦的,但是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不确定的未来,尤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多的机会,假如我们都能够以正面的态度勇敢地来面对,以迎接未来这种主导的理念,来追求未来,我相信“逝者已矣,来者可追”。这是今天我们怀抱着非常殷切的期望,能够来到这个地方,亲自跟总书记,交换意见。我个人觉得,两岸今天形势的发展,实在是让我们非常的遗憾,因为在1992年,各位都知道,经过双方的努力,不眠不休,日以继夜的努力,当时参与的很多位都在场,我们终于能够建立一个基本的共识。在那个基础之上,我们在1993年进行了辜振甫先生和汪道涵先生的会谈,打破了40多年来的一个僵局。两岸的人民同声叫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那个时候主持行政的工作,也是全力地在配合,表达我个人以及国民党坚定的一个意向,辜汪两位先生会谈之后,事实上带来两岸大概有八年之久的非常稳定的、发展的、密切交流的时间,非常正面的发展。但是遗憾的是,过去这十多年来所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很了解。离开我们这样一个共同塑造愿景的进程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但是,我也感到一个非常令我们欣慰的事情,那就是胡总书记在一两个月前所提到的对和平的一个呼吁,和平的一个愿景,可以说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正面的思考方向。今天,我个人虽然是国民党的主席,也是带着一份人文的情怀,一种和平的期盼,同时也是身为民族的一份子,来到这个地方。我觉得我们来到这里,有几项意义,可以跟各位做一个报告:

第一,今天有人还只在从五十年前甚至于六十年前国共之间的关系、思维、格局来思考这个问题,来评断我们的访问,但是我觉得,我们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个格局。今天诚如刚才总书记讲的,我们是以善意为出发,以信任为基础,以两岸人民的福祉做依归,以民族长远的利益做目标。我相信,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绝对应该避免继续对峙、对抗,甚至于对撞,要的是和解,要的是对话。所以,我们也相信,这样的做法有民意的基础,有民意的力量,我在这里不必再麻烦大家举很多的数据。

第二,和平都是大家所希望的,但是和平必须要沟通,沟通必须要有架构。什么是架构?国民党跟中国共产党,我们在1992年是经过了非常辛苦的一个沟通的过程,提到了“一中各表”的基础,当然不幸的是这几年来这样的一个基础被曲解、被扭曲,成为其他的意义,这个我们大家也都很了解。但是我们本身国民党从来就没有任何的改变,我们也希望能够继续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建构两岸共同亮丽的未来和远景。

第三,我想借这个机会特别指出,我们很希望,这次国民党可以说是来得不易,既然有这样良好的契机,现在是我们可以总结过去历史的一个契机,让我们把握当前,让我们共同来开创未来。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理念之下,我非常盼望,过去那种恶性的循环不要让它再出现,我们尽我们的力量能够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从点到面,累积善意,累积互信,我相信这种面的扩充会建立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而不是像这种恶性的循环,怨怨相报,由点而线而面,其结果互信完全崩盘,善意不在,结果是我们大家都受到损害。

所以,今天我以这些心情很坦诚地跟总书记和各位女士先生提到我个人亲历的一个历程。这次56年以来头一次国民党主席能够到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向中山先生致敬,心情感伤、复杂,但是我们也非常的感谢。中山先生弥留的时候一再要大家和平奋斗来救中国,和平奋斗事实上不是那个时候的一个专利,而是大家要共同努力,一直到今天,我都信奉不渝。秉持这样的精神,我都相信双方假如继续加强我们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我相信一定会给我们两岸所有的人民带来更好的、更多的安定,更好的、更多的繁荣,同时更重要的是给两岸带来亮丽光明的希望和未来。

连战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时间过得很快,自从第一次到北京来访问,转眼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中间,我们推动了两次大型的论坛,以及无数次的研讨,对我们两岸和平发展,可以说做了重大的贡献。我首先要向各位先进、各位好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因为各位积极的支持,让我们能够做到这个方面的贡献。值得一提的,今天的大会仍然只能在北京召开,台北仍然是迟迟不能成为我们大会主办的地方,我感到非常的遗憾。

今天要特别借这个机会,来向各位报告有关两岸开放、合作的想法。当前两岸的关系,各位都非常清楚,无论是在经贸、在投资、在文化、在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是非常热络的、是频繁的、是快速成长的。这个不同于大陆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关系。因为两岸之间经贸投资的关系,含有文化的因素,还有血缘的因素。我们文化相通、血脉相连,自自然然、水到渠成。所以,两岸快速的发展是显而易见,同时是非常自然的。尤其在大陆改革开放之后,两岸各方面的关系可以说陆续地展开。今天,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伙伴、第三大的进口伙伴,台湾也成为大陆第七大的贸易伙伴,第七大出口伙伴,第五大的进口伙伴。这是很自然的事。

所以,在这种情势之下,中国国民党事实上很早以前就开始关注这个历史的趋势。改革开放之后没有几年,经国先生首先放弃了所谓“三不”的政策,开放了民众探亲。1992年,双方在香港会谈,提出了“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1993年,辜汪两位先生开始了一系列协商。本人在1993年负责行政工作,提出两岸以经贸为主轴,把台湾建成亚太营运中心,一切都非常顺利也很周严地进行。但是不幸在1997、1998年的时候,突然之间冒出来一个所谓“戒急用忍”,让两岸以经贸为主轴的关系刹了车。更不幸的是在2000年民进党“执政”以后,不但“刹车”,同时开始开“倒车”,这个“倒车”一直开到今天,好象还越开越快。什么东西叫“开倒车”?简单地来讲,就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提出来的“台湾的倒车”。

今天正在台湾从事一项文化的“大革命”,要用“台独”的意识形态牢牢地捆绑住两岸关系发展。在内政方面,就是要尽其所能,将台湾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做一个切割,因此产生了所谓“去中国化”、“去国有化”的一系列做法。

在两岸关系方面,各位也晓得,基于这种意识形态的思考,采取了政治封闭、经济封闭,甚至于采取了军事竞赛,其结果是造成台湾社会的失意,朝野的对立,认同的混淆,而经济上快速被边缘化。这种政策的趋向,不但无助于台湾提升应有的经济竞争力,同时也无助于提升台湾人民的福祉,而更加严重的是,让台湾成为一个国际上非常不确定的地方。

所以我们面对今天这样的环境,必须要有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来观察和思考。什么是我们新的思维?简单地来讲,我们为什么不能以人民的福祉来取代意识形态的格局,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和平发展来取代军事竞赛?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以功能上的整合,来取代政治上的对立?尤其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以历史的眼光,来取代任何私人的野心和企图?我的答案是可以,因此我今天特别提出来,我们要快速、全面推动两岸更快、更广的交流。

我们要开放,要用我们宽敞的心胸影响世界,让人民发挥他们无限的生命力;我们要合作,因为只有截长补短、优势互补才是我们必须的选择;我们要强调发展的最高价值,因为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力争上游,共存共亡。用英文来讲,开放就是OPEN,交换就是Exchange,合作就是Cooperation,发展就是Development。台湾必须强调OECD,促进两岸的这种互助互惠互补,我们才有前程。两年前,感谢胡总书记的邀请,我们共同推动了五大愿景、两大论坛等一系列工作,我们今天不能够一一加以列举,但是,这些工作都为台湾人民做了重大的贡献,15项农产品免关税,滞销水果的紧急采购,青年人免除学杂费,设立奖学金,开放观光客,民航机可以飞越大陆领空,新闻记者可以进行长达3个月的驻大陆采访,专业人士可以在大陆从事专业工作,台商权益受到重视和保护,信息产业标准化大幅度向前推进,这种种的工作,我要用最诚挚的心情来感谢。

因为你们的关心、你们的付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产生了这么多辉煌的效果。但是,两岸关系绝对不仅是刚才所讲的这些。这次大会,我们根据OECD的理念,把文化、直航和开放大陆人士到台湾观光等重要议题作为我们会议的主题。

直航,不但是在时间上,在效率上、在能源上、在成本上、在战略地位上,都可以大幅度提升台湾的利益。不但是人民期盼,不但是两岸期盼,国际上何尝不是如此。“美国在台协会”代表已经很明确地讲,鼓励双方继续合作,因为假如不这样,台湾在世界经济供应链上的地位就会受到影响,就会被这个区域经济整合排除在外。欧洲商会的代表更直接了当地表示,假如再不“三通”,下一个阶段,起码有15家欧洲大型的工商企业将要从台湾撤资。旅游直接影响刺激上百亿的产业,香港、澳门前后几年的经济表现因为旅游业开放,变化非常显著。

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一方面要面对这些问题,一方面更要注重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联系,因为这是交流、合作、发展和未来的基本做法,得到了两岸同胞和外国人的认同,就连今天执政的民进党,他们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些问题。

2001年8月召开的“经发会”,我相信在座很多朋友都参加了。会议最重要的共识,就是开放大陆人士到台湾观光,同时推动两岸的直航。这是民进党当局凝聚的政策共识。但是事到如今已经近七年,不是会而不议,议而不决,而是决但是没有收获。这是什么责任?这是什么想法?所以,我相信这一次大陆之行有它历史的重要性,让我们大家凝聚共识,在大家共同的致力之下,为两岸人民,尤其是为台湾人民的福祉来请命。

两年已经过去,今天在这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相信我个人也好,今天来自于台湾的所有朋友也好,我们仍然有很多未尽之业,套用中山先生的一句话:“同志仍需努力”。第一,我们非常希望在不久,两岸可以依据“九二共识”,相互尊重、平等的来协商。我们共同为两岸人民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加快两岸交流的脚步。大陆今天已经向全世界开放,我刚才也讲了。但是台湾对大陆踯躅不前,自我的封闭,对台湾造成了强大的损害。如今如何能够快马加鞭加速脚步,广泛的开展交流合作,让台湾借助大陆腾飞的经济动力,使自己发展。当然也希望大陆能够最大范围地利用台湾的资源,来加速大陆各方面经济的发展。

第三,双赢一直是我们最高的目标,而它的效果非常的显著,大家同谋其利。我曾经讲了,我们相信,这种和谐相处、和解相处、和平共赢的双赢理念,一定会在我们大家努力之下逐步的来实现,甚至逐步的来推广、交流。

8.《陈云》观后感 篇八

2010年高考政治热点:

陈云林访问台湾,“两会”领导人第四次会谈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一中教研室

罗石文

校对:钱文柳

背景资料:

材料一:2009年12月21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海协会协商代表团抵达台中市,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代表团下榻的台中裕元花园酒店举行欢迎仪式。陈云林致辞时表示,历经北京、台北、南京三次会谈,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已走上行稳致远的轨道,两岸通过平等协商发展两岸关系的理念深入人心。只要我们坚定走下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陈云林首先代表海协会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向在19日花莲外海强烈地震中受灾的台湾同胞表示慰问,向遇难同胞表示哀悼。他还代表大陆人民向2300万台湾同胞表达诚挚的问候和最良好的祝愿,祝愿他们“人人幸福,岁岁平安”。他说,一年多来,海协会和海基会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累积共识,务实进取,达成一系列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繁荣和民生福祉的协议。这些协议所衍生出来的无数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使两岸同胞互蒙其利。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两岸关系今天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

材料二:2009年12月22日,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据悉了第四次两会领导人会谈,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等三项协议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这将有利于促进台湾渔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台湾农产品对大陆的贸易,有利于千千万万工商业者的切身利益,有利于为两岸同胞双向投资创造宽松、优惠的税收环境。这说明,两岸协商正让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直接受益。材料三:2009年12月21日,“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这是大陆首次举办比较全面、系统介绍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大型主题展览。台湾少数民族十四个族群的长老头目等同时亮相开幕式,这也是台湾少数民族代表首次成规模地来大陆参访。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在宝岛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知识精析:(一)经济生活

1、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等三项协议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两岸签署“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两岸避免双重课税”、“两岸渔业劳务合作”与“两岸标准检测及认证合作”等四项协议,有利于促进台湾渔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台湾农产品对大陆的贸易,有利于千千万万工商业者的切身利益,有利于为两岸同胞双向投资创造宽松、优惠的税收环境。有利于两岸经贸往来,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两岸优势互补,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繁荣和民生福祉,实现共赢。

2、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国家财政部、交通部、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推出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等三项协议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加强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将极大地推动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两岸的社会生产力。

4、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等三项协议达成共识并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签署协议,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繁荣和民生福祉,有利于满足两岸人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5、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和地区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当前大陆和台湾都面对全球化、区域经济整合、知识经济来临的客观事实,台湾经济发展的最佳策略是走向彻底国际化与自由化,并且善用大陆广大的土地、廉价的劳动力及丰富的天然资源,成为自身经济发展的助力,这已是台湾经济永续发展必走的道路,而这样的经济发展策略需要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关系并建立制度化的协商管道。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环境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多,世界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两岸金融合作和经济合作更为重要、更为迫切。以互利双赢的精神致力于促进两岸交流,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二)政治生活

1、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等三项协议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我国的国家职能。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体现了国家履行政治、经济等国家职能。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两岸统一后,台湾保留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将得到保障,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4、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两岸关系问题的正确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也要坚决抵制一切“台独”分裂势力妄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行径。

5、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作为中国公民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一切分裂活动作坚决的斗争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

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发展需要和平,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顺利实现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陈江会”签订的几项协议,是在两岸“三通”上的重大突破,两岸交流将会更加便利,给台湾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文化生活

1、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第四次陈江会的实现将会大大促进两岸的文化和信息往来,增强两岸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坚实基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体现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缔造的,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喜好和共同的民俗等,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历经北京、台北、南京三次会谈,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已走上行稳致远的轨道,两岸通过平等协商发展两岸关系的理念深入人心。体现了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涵之一。

(四)生活与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顺应时代潮流,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等三项协议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是符合两岸人民的意愿,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在两岸和平发展的政策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正确意识的推动作用和正确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科学正确价值观对社会实践的导向作用。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台独”分子割裂联系、分裂祖国的行径注定是会失败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两岸“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两岸避免双重课税”、“两岸渔业劳务合作”与“两岸标准检测及认证合作”等四项协议,必将对两岸经贸关系乃至两岸关系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给两岸民众带来实际利益。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签署的“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两岸避免双重课税”、“两岸渔业劳务合作”与“两岸标准检测及认证合作”等四项协议,是致力于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两岸之间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达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5、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一国两制”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确立的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等三项协议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社会规律,有益于两岸人民。“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社会规律,注定会失败。

6、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重视量的积累。只要我们深入解决攸关人民利益的经济议题和民生问题,累积成果,增进互信,本着以协商化解分歧,以合作取代对抗的精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两岸关系今天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

7、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两岸加强经济贸易合作,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民意,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过程中,必须同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台独”势力和“台独”分子进行坚决斗争。

8、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祖国统一要努力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落到实处。要广泛团结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争取世界上更多国家、更多的人是理解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方针政策,努力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局面。创新精练:

1、陈云林在致辞时表示,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已走上行稳致远的轨道,两岸通过平等协商发展两岸关系的理念深入人心。只要我们坚定走下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2、一年多来,海协会和海基会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累积共识,务实进取,达成一系列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繁荣和民生福祉的协议。这段话体现了

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原因和结果的对立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等三项协议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与期盼,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②有利于促进台湾渔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台湾农产品对大陆的贸易 ③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④有利于为两岸同胞双向投资创造宽松、优惠的环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在海峡两岸经贸、劳务、农产品合作交流中,大陆的主要优势是 ①资金 ②技术 ③市场 ④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陈云林在致辞时表示,方才沿路上我看到有很多的乡亲们反对我来,不欢迎我来,我也看到了很多的乡亲希望我来,希望我们两会坐下来商谈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寻求我们两岸的互利双赢,对乡亲们表达不同意见,我们会绝对的尊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意味着我们反对“台独”的态度和决心有所改变

B.意味着我们对两岸和平发展及和平统一比以前更理性 C.意味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有所变化

D.意味着两会商谈是两岸关系的唯一平台

6、在欢迎仪式上,陈云林首先代表海协会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向在19日花莲外海强烈地震中受灾的台湾同胞表示慰问,向遇难同胞表示哀悼。而四川大地震后,不少台资企业、台湾学生、台商个人以及台湾岛内各界人士纷纷向大陆遇难同胞表示哀悼并积极为四川灾区募捐。两岸人民深深感受到了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主要体现了民族具有

①共同的宗教信仰 ②共同的地域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我党对台政策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采取单纯诉诸武力的解决方式;第二个时期以武力方式为主,同时又辅以和平争取的策略;第三个时期则以和平方式为主,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党对台政策的演变与各个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有着复杂深刻的联系。回答7—8题:

7、以和平方式为主,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表明

A.促进两岸平等协商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目标 B.促进两岸平等协商是处理两岸关系的最佳方式 C.我国致力于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和平统一 D.祖国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8、我党对台政策的演变与各个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有着复杂深刻的联系。这启示我们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②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④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9、2009年12月21日,“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台湾少数民族十四个族群的长老头目等同时亮相开幕式,这也是台湾少数民族代表首次成规模地来大陆参访。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在宝岛台湾的开发和建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设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台湾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表现出来 B.台湾文化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存在于台湾文化之中 D.中华文化可以分为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

10、陈云林致辞时表示,历经北京、台北、南京三次会谈,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已走上行稳致远的轨道,两岸通过平等协商发展两岸关系的理念深入人心。只要我们坚定走下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其哲学寓意与下列诗句一致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 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2009年12月22日,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据悉了第四次两会领导人会谈,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等三项协议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这必将有利于 ①祖国的和平统一

②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两岸的和平与发展

④遏止“台独”的分裂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09年12月,海峡两岸(厦门)农渔业论坛暨产业对接会透露,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投资大陆的台资农业企业已有5900余家,投资大陆的农业台资达到69亿美元,台资农业企业已成为大陆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投资大陆的台资农业企业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具有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属于外资经济,我们应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3、材料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并决定着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

(1)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

材料二:2009年12月22日,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据悉了第四次两会领导人会谈,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等三项协议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两岸为什么要加强两岸渔船船员劳务、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等方面的合作?

材料三: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郑剑说:“2009年,两岸关系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影响两岸关系顺利前进的各类问题和障碍也有所暴露,各种思想观念出现新的交锋,统一与反统一矛盾上升,‘台独’与反‘台独’斗争犹存,岛内各类政治势力内部围绕两岸关系发展方向、路线、策略的争论、角力也如火如荼。”

(3)为维护祖国统一,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只要我们坚定走下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直接体现了发展观点。

2、B

材料没有直接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排除④。

3、D

两岸不是国家间的合作,排除③,4、D

大陆的主要优势是市场和劳动力。

5、B

A、C、D说法都不科学。

6、D

7、C

A、B错误;D材料没有体现。

8、B

①的说法违背了联系的条件性和客观性。④“客观与主观”位置颠倒,说法不科学。

9、C

A、B、D都表述不科学。

10、A

材料直接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只有A符合。

11、D 材料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②。

12、D

投资大陆的台资农业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不选。

13、(1)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②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存在。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

(2)①两岸加强两岸渔船船员劳务、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等方面的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两岸加强两岸渔船船员劳务、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等方面的合作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③两岸加强两岸渔船船员劳务、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等方面的合作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④两岸加强两岸渔船船员劳务、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等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调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台湾渔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台湾农产品对大陆的贸易,有利于千千万万工商业者的切身利益,有利于为两岸同胞双向投资创造宽松、优惠的经贸环境。

(3)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作为中国公民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一切分裂活动作坚决的斗争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要维护民族的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持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要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上一篇:经营联营合同三下一篇:第二期社团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