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精选10篇)
1.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识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题目是—— 生:桂花雨。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想象画面。
师:都说散文如诗、散文如花。善于阅读的人,都能从文字里读出画面来,当你读到桂花雨这三个字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3、生回答,师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桂花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种感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情况。(指生读,齐读。)
(2)桂花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你想用哪一个字来概括?指生交流,师板书:香 美 乐
三、品读感悟
师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品读,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美好的感受表达出来的。
1、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简单的批注。(生默读,勾画,写批注,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要求先读勾画的句子,再谈感受。)
预设一: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浓郁。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给句子换一种方法来表达。)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句子。
预设二:
全年,整个村子都尽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感受桂花不仅是香在味道里 ,还香在人们的心里。)
预设三: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桂花的香。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
预设四: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联系课文,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感受母亲的思乡之情。
2、仿写句子:有朝一日,你远离了自己的家乡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你能像文中这样写下这种句子吗?
这里的.( )再( ),也比不上家乡( )。
3、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
师过渡:家乡的桂花芬芳迷人,令我难以忘怀,我更难忘的还是给我带来乐趣的摇桂花。
1、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边读边想象,摇桂花的快乐和桂花飘落的美。
四、升华主题
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浓。每当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又想起了——生读:在故乡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五、作业
课下搜集描写关于桂花的诗句。
2.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二
1.师:第一次见面, 送大家一件礼物:
(课件出示)
2.师:这是四个字, 不过都是同一个字。知道是什么字吗?
生:雨。
师:对, 这就是甲骨文的———雨。看, 老师还搜索了“雨”字的系列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
3.师:在现实生活中, 你见过哪种雨?
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小雨……
师:有一种雨, 你们肯定没有见过——— (板书:桂花雨)
4.师:这节课, 我们就随着作者琦君, 一起走进她童年的桂花雨。请同学们打开书, 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多拼读几次, 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 感受花香
1.自由读文, 了解课文大意。
2.师:请告诉同学, 刚才, 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作者小时候很喜欢桂花, 尤其喜欢摇桂花。
生:我读懂了被风雨浇下来的桂花不如摇下来的桂花香。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读书, 第一次就读懂了这么多。不过, 有一句话不知你们有没有读懂?
3. (课件出示) 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齐读这句话。
师:“这里的桂花”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桂花?
生: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生: (齐读) 杭州有一处小山, 全是桂花树, 花开时, 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有多香?
生:香飘十里。
师: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就在这一处小山上。知道杭州这一处小山叫什么吗?
生:桂花园。
师:是的, 完全可以把这处小山叫做桂花园。这座小山, 名叫———满觉陇。 (出示课件:满觉陇的桂花)
师:满觉陇的桂花太有名了, 每到花开季节, 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清朝有一位诗人叫张云敖, 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扬此处的桂花。
品桂
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生齐读此诗)
师:杭州满觉陇的桂花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到底有多香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找出描写家乡院子里桂花香的句子。
4.学生交流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 可是桂花的香气, 太迷人了。
(2) 桂花盛开的时候,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4) 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师:认真读一读这四句话, 你觉得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香?说出理由。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能让我感受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因为句子中说“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那一定很香很香了。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第四句最能说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你看, “全年”、“整个村子”、“浸”, 最能体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了。
师:知道抓住词语来品读句子, 你真会读书!
师:多数孩子都赞成第四句, 那我们就好好地研究研究第四句, 看看是不是最能体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6. (课件出示) 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当你读这句话时, 你首先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为什么?
生:我首先会把目光锁定在“全年”这个词上。全年就是整年, 一年四季都有花香。
师:去掉“全年”, 可以换上哪些词?
生: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日日夜夜、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
师:哇!桂花香气散发的时间竟然这么久!让我们一起用朗朗书声来表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气散发之久吧!
师生合作朗读:
(每一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个月)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时每刻, 每分每秒)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你还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
生:我会把目光锁定在“浸”字上。因为这个“浸”字更能体现桂花的香。
师:“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
生:泡、迷、醉、飘、凝聚、笼罩。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原句, 想想用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生:还是“浸”字最好, 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师:你还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
生:整个村子。因为整个村子的人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里。
师:除了整个村子的人, 还有———
生:还有村子里的每一种小动物, 鸡、鸭、鹅等家禽, 马、牛、羊等家畜, 还有村里的一草一木, 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每一块土地。
师:同学们都知道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句子, 真了不起!可是, 读着读着, 我就有问题了:按理说,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年只开一次, 每次在中秋节前后开放, 闻到花香的时候也只是花开的日子, 可为什么说“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谁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生:晒干的桂花可以泡茶, 每天喝茶时, 就可以浸在桂花香里。
生:桂花摇落以后, 挑去小枝小叶, 晒上几天太阳, 收在铁盒子里, 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 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你知道找读原文中的句子来解决问题, 真聪明!
生:桂花除了泡茶, 做糕饼, 还可以做其它食品, 比如烧稀饭时, 放几朵桂花, 桂花粥吃在嘴里, 香在心里。
师:哦!听同学们这么一说, 我知道了:
泡上一杯桂花茶, 花香沁人心脾, 令人难忘。把这种感受放到句子中, 再读一读———“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逢年过节时, 尝一口糯糯、香香、甜甜的桂花糕时, 花香唇齿留芳, 弥久不散。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样的香———“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当桂花盛开时, 花香随风飘逸, 整个村子都被陶醉了。让我们一起来陶醉一下———“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那四句描写家乡院子里桂花香的句子。此时此刻, 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呢?
生: (异口同声) 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7.老师有幸读了《桂花雨》的原文, 在原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桂花, 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儿, 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吗?
生:桂花的香令作者魂牵梦萦。
三、品摇花乐, 赏花雨美
1.师:在作者的记忆深处, 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
生:还有摇花乐和桂花雨令作者难忘。
(课件出示:于是, 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2.师: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请到文中找出读一读。
(生交流后出示课件:这下, 我可乐了,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摇啊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师:在摇花之前, 作者充满了期待与渴望。“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 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生:妈, 怎么还不摇花呢?
师:“缠”的味不够浓, 摇花的愿望不够迫切, 再来一次, 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生:妈, 怎么还不摇花呢?
师:母亲说———
生:还早呢, 花开得时间太短, 摇不下来的。
师: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 就知道要来台风了, 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日盼夜盼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我该是怎样的兴奋与激动呀!同学们, 现在, 你就是作者, 快点去摇花, 尽情地享受那一份摇花乐吧!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品读描写摇花乐和桂花雨的句子。)
师:现在, 让我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闭上眼睛。
(师范读:这下, 我可乐了,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摇啊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3.师:能告诉大家, 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在空中翩翩起舞。
师:是呀, 这纷纷摇落的桂花承载着你的欢乐和童年的梦想。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落叶一样, 从树上飘落下来, 落在了我的头上、脖子上、身上, 还有草地上。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雪花一样, 从空中纷纷扬扬、飘然而下。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小雨点似的, 调皮地从空中跳下来。
生:我仿佛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心也醉了。
师:同学们, 请和你的同桌一起分享这难忘的瞬间,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摇花的乐趣和桂花雨的美丽吧!
师生合作说话:我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 摇啊摇, 摇啊摇。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春天的———小雨点似的、像夏天里翩然起舞的———蝴蝶、像秋天的———落叶、像冬天的精灵———小雪花似的, 从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桂花落到我的头上, 像戴了一顶———金色的帽子, 像披了一条———金色的头巾, 又像———无数金黄色的———小发卡;桂花落到我的脖子里, 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 在给我———挠痒痒;桂花落到我的身上, 就像披上一件金色的———披风;桂花落到脚下的席子上, 就像给席子铺上一条厚厚的———金丝毯。
师:此情此景, 真是令人兴奋、激动、沉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感受那份独特的摇花乐和花雨美。 (学生有感情地齐声诵读。)
4.师:沐浴着这场桂花雨, 呼吸着桂花醉人的香气, 感受着这种快乐的还有谁?
生:作者的哥哥, 父亲, 母亲, 乡亲们, 还有院子里的家禽 (孩子们很善于观察) 。
师:是呀, 感受着这份快乐的还有作者的母亲, 只见她洗净双手, 撮一点桂花放进水晶盘中, 父亲则点上檀香, 桂花香夹杂着炉香, 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 父亲诗兴大发, 作诗一首, 想读吗?
课件出示: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摇桂花是童年最快乐的事, 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 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四、透过花雨, 感悟思乡
1.师:我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 摇出了什么?
生:摇出了童年的乐趣。
生:摇出了欢乐的心情。
生:摇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生:摇出了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食品。
生:摇出了对桂花的眷恋。
生:摇出了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2.师:每年中秋前后, 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这桂花飘香的季节, 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还有母亲的那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难道, 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桂花盛开的时候,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有一处小山, 全是桂花树, 花开时, 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盛开时, 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母亲为什么还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或许是因为母亲没有亲眼看到满觉陇的桂花, 因为每次作者带回的是一大袋桂花。
生:或许是长在树上的桂花比摘下来的香。
生:或许是家乡的桂花树与母亲如此的亲近, 可以摇, 可以抱, 可以攀爬, 可以触摸, 而杭州满觉陇的桂花只可远观欣赏却不可亲近。
生:因为家乡的桂花寄托着母亲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师: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 收获着桂花, 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 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的桂花, 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 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 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 母亲深情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也轻轻地对自己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师:一生漂泊的琦君, 这辈子最喜欢写的就是故乡的人和事。她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写道: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 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 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 象花木草树似的, 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 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 忘掉童年, 忘掉故乡, 我若能不再哭, 我宁愿搁下笔, 此生永不再写, 然而, 这怎么可能呢?
3.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三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品读重点句段,发挥想象,读懂课文描述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乡思亲等的情感。
3.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诗歌。
4.理解作家以“乐”写“思”的表达精妙。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读懂“桂花雨”
1.板书课题。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课题)。桂花雨?多么特别的“雨”呀!它是怎么一回事?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引导学生直奔文本中心句段,指名朗读并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3.师:现在你能说说这“雨”是怎么回事了吗?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纷纷”“满头满身”等处品读体会摇下的桂花就像下雨一样。
4.指导朗读,读出桂花雨的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桂花雨”是作者对桂花纷纷扬扬下落样子的形象表达,也是课文中的核心句段之一。教学伊始,通过课题引出这一片段,直奔文本核心内容,减少枝蔓,对于课文整体学习也将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
二、质疑,理解“摇桂花”
1.教师质疑:这雨是怎么“下”起来的呢?你知道吗?
引导学生理解桂花是“摇”落下来的,补充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2.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桂花为什么要“摇”下来呢?
3.过渡:是的,通常花儿在开花时节格外需要人们去呵护,为什么桂花却要把它摇落下来呢?——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探究其中原因。
4.组织交流,引导学生从“摇下来的桂花完整、新鲜”和“自然谢落或被风雨吹打下来的香味差”两方面回答,并要求学生把两方面原因说完整。
【设计意图: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只强调个性化阅读,忽视理解的准确性,以致于到了做练习或考试的时候不得不再跟学生反复强调“标准答案”,形成课堂、考试两张皮。其实,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强调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为什么要摇桂花”,文中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表达完整、准确。平时这样扎扎实实的“阅读训练”,比起考试前一味强调标准答案要有效得多。】
师:谁来用朗读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指名朗读相关内容,用书声音解决疑问。
三、品读,感受“摇花乐”
1.过渡:看来,成熟了的桂花就应当“摇”,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摇一摇吧!
集体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帮着……帮着……”“抱”“使劲”“喊”等字词体会“我”在摇桂花时的兴奋、快乐。
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兴奋、快乐之情。
3.教师质疑:为什么“摇桂花”能给作者的童年岁月带来这样无比的快乐呢?再读第三、四自然段,潜心思考,品味文字。
组织交流,结合学生回答,重点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理解:
l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乐事”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看来“摇桂花”是我期盼已久的事了。你注意到了哪些字眼?引导学生抓住“缠”字。
(2)教师启发:想象一下,“我”缠着母亲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组织学生练习表演,教师抓住“老是”“缠”等字眼以及“我”和母亲的话进行互动表演。
(3)通过刚才的表演,你体会到“我”在摇桂花前是什么样的心情?
指导学生朗读,表达“我”期待之久和喜出望外之情。
l这是全家人的“乐事”
(1)师:这份快乐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还是全家人的快乐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摇桂花给带全家人带来的“乐”?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于桂花的虔诚、父亲的诗兴。
(2)教师引导:其实,桂花给全家人带来的快乐全藏在父亲的这首诗中了!(出示小诗)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讲讲自己的对诗句的理解。
组织交流:讲讲自己读懂的诗句意思,主要体会诗中表达的丰收之乐、全家欢聚之乐。
(3)小结:是的,桂花的芳香、丰收的喜悦、全家团聚时的天伦之乐全都融化在这首诗中了!该怎么读好这首诗呢?
指导朗读小诗,感受丰收的喜悦、这是收获的快乐。
l这是全村人全年的“乐事”
师:不止于此,桂花还在全年里给全村人带来了快乐!你读出来了吗?
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了解全村人收桂花的忙碌,以及桂花在一年中带给人们的芳香和喜悦。在些基础上练习朗读表达快乐之情。
4.摇桂花给“我”、全家人和全村人带来这么多快乐,让我们使出全身的力去摇一摇桂花吧!
出示并集体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设计意图:“乐”课文的主旋律。围绕课文“摇花乐”这一核心句段,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从“我的期待之乐”到“全家之乐”,再到“全村人全年之乐”,字里行间把“摇花之乐”演绎得淋漓尽致,再来读这“摇花乐”自然水到渠成。】
桂花雨教学设计2一、文本解读:
《桂花雨》是作家琦君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首先回忆了儿时家乡桂花树的样子与迷人的花香,接下来详细写了摇桂花的乐趣,最后写在杭州赏桂花却仍然时时想起家乡的桂花。文章语言质朴,但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之情。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运用木兰、梅花反衬出对桂花的喜欢,第四、六自然段的一个“浸”字使人感受到那浓郁、沁人心脾的花香,第五自然段的摇花乐更是使人感受到那纯真的童趣,第七自然段母亲的一句话道出了作者与母亲那浓浓的思乡情。桂花就是故乡的象征。
二、教材解读:
本篇课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本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作者用《桂花雨》做题目,就可以看出故乡留在琦君心中的就是那迷人的桂花香与摇桂花的乐趣。“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这是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同时也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语“浸”字与体会摇花时的乐趣,感受作者对桂花喜欢的感情。理解母亲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体会那浓浓的思乡情。
三、学习目标:
A类
1.认识“箩、杭”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语气合宜地朗读课文。
B类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C类
4.学习借具体事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预习作业
1.给带点字注音。箩筐 杭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为自己朗读水平打星。
☆☆☆☆☆
3.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儿时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吗?
4.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认为母亲说的对吗?谈谈你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激情导入【目标A1.2,5分钟】
1.导课。都说散文如诗,散文如画,善于阅读的人能从文字里读出画面来。当读到“桂花雨”三个字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2.简介作者。
3.预习检测。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箩筐 杭州 看插图指认“箩筐”。
第二板块——逐层品读。【目标B3C4,23分钟】
(一)初识“香”。
1、请你静静地读课文,试着用一个字概括这一场又一场的桂花雨给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找一找,哪几处写到了“桂花香”,请你用心读一读,画出来并做批注。
3、全班交流。
重点品读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浸”字与“飘”对比.(3)出示对比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飘满了桂花的香气。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体会“浸”字用法的精妙,感受花香的浓郁。
(4)指导朗读。
(二)品味“乐”。
1、桂花是香的,循着这份“香”,我们读到了作者儿时“摇桂花”的“乐”。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画出并想象摇桂花的情景。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你通过哪个词语读懂了什么。
(3)全班表演读。
(4)想象说话。
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瞧,桂花纷纷落下来,它落在了你的头上,小辫儿黄灿灿的,戴花的小姑娘多漂亮。它落在你的脖颈里,有什么感觉?
它落在了你的头上——
它落在了你的脚边——
桂花纷纷落呀落,落在头上、脖颈里、身上、脚边,落得我满头满身。我张开双手,接呀接;我仰起头,望呀望;我耸起鼻子,嗅呀嗅,我禁不住要快乐地大声喊——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享受这摇花乐的只有小琦君一人吗?桂花摇落以后,她们的快乐还在吗?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谈谈桂花摇落以后的快乐:晒桂花、收桂花、食桂花......(三)感悟“情”
1、你还能从“香”字读出萦绕在作者心头的别样情思吗?用心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理解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3、指导朗读。
4、简介作者写作背景,体会“月是故乡明,桂是家乡香”的怀念家乡的情意。
5、想象说话:
当你有一天离开了故乡,你会说些什么?
模仿句子填空:_______还是故乡的______________。
6、师生深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三板块——整合全文。【目标B3C4,10分钟】
1.体会母亲对桂花的感情。
故乡的桂花伴随着母亲的年年月月,已经成了母亲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
出示句子,读: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体会“我”与桂花的感情。
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出示句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好香的雨啊!
3.感悟作者的思乡情结,总结全文。
琦君在《桂花雨》原文中写道:“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桂花、桂花雨,就是琦君思念的故乡、热爱的亲人,就是琦君留恋、无法忘怀的美好童年。作者爱桂花,爱的正是桂花的香!因为爱得真切,爱得深沉,爱得魂牵梦萦,所以在一闻到桂花飘香,她就响起了家乡,想起来亲人,想起了童年时那阵阵的——桂花雨。那香的雨,给人带来乐,给人带来淡淡的乡愁的桂花雨。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目标C4,2分钟】
1.琦君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作品,大家可以深入阅读,从中品悟琦君的乡愁。
出示琦君作品。
这阵阵飘落的不仅是桂花,还是思乡之情,是浓浓的愁绪。故乡水养育了故乡人。等你们长大了,如果离开了故乡,离开了亲人,乡愁就浓了。到那个时候,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连同你们快乐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时时入梦入文,化作浓浓的乡愁。请记住课文的题目——桂花雨。
教学反思
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感情,自我感觉效果还是可以的,学生能体会到这种感情,并知道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桂花雨教学设计3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自学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围绕自学提纲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3、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桂花图朗读录音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观看桂花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7、桂花雨)
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听录音朗读全文,感受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段,然后再仔细读一读。
③精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重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体会是什么?
2、出示屏幕插图,配音朗读
提问: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喜欢的段
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哪些语句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定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生:他读的没感情。
师: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要学会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作者:迫不及待盼望
一起摇
妈妈:沉着赶紧
师:同学们自己感情朗读这一段,再演读。再全班演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啊!”生闭目感“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满头满身都是”。
5、屏幕出示重点句
体会“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
师:你怎样理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却望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句话中有“可是”一词,你注意到了吗?从“可是”这一词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细细读读有这个词语的整段课文,看谁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了,作者赏完花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他本来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用了这个词。
生:对,作者以为杭州的桂花很香了,母亲却不这样认为,所以用了“可是”这个词。
师: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浏览全文,找一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确很香,“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些句子,都说明桂花很香。
师:这些句子里,哪个字突出地说明了桂花的香气呢?
生:我认为是“浸”字。这说明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之中,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香气里。
师:看来,家乡的桂花的确比杭州的桂花香啊!
生:我不这样认为。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是写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我们只要仔细品味,就能感觉出来杭州的桂花树要比家乡院子里的乡。
生:我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另外,你看,家乡院子里只有一棵桂花树,而杭州小山全是桂花树,香气当然要胜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了。
师:你们读书时注意到了有关的词语,并且认真品味,很好!那么,看来,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母亲是用什么来分辨香气的呢?
生:母亲其实是喜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她才这么说的。
生: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说“这里的花香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母亲不是用鼻子去分辨的,而是用感情来判断的。就像俗话说的,东西是自己的好。
师:一个“自己的”,道出了真正的原因。母亲因为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三、展示学习成果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情绪很高,收获一定很不少,请把你们背会的句段背给大家听一听。
四、全课小结
4.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识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题目是—— 生:桂花雨。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想象画面。
师:都说散文如诗、散文如花。善于阅读的人,都能从文字里读出画面来,当你读到桂花雨这三个字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3、生回答,师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桂花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种感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情况。(指生读,齐读。)
(2)桂花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你想用哪一个字来概括?指生交流,师板书:香 美 乐
三、品读感悟
师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品读,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美好的感受表达出来的。
1、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简单的批注。(生默读,勾画,写批注,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要求先读勾画的句子,再谈感受。)
预设一: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浓郁。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给句子换一种方法来表达。)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句子。
预设二:
全年,整个村子都尽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感受桂花不仅是香在味道里,还香在人们的心里。)
预设三: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桂花的香。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
预设四: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联系课文,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感受母亲的思乡之情。
2、仿写句子:有朝一日,你远离了自己的家乡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你能像文中这样写下这种句子吗?
这里的()再(),也比不上家乡()。
3、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
师过渡:家乡的桂花芬芳迷人,令我难以忘怀,我更难忘的还是给我带来乐趣的摇桂花。
1、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边读边想象,摇桂花的快乐和桂花飘落的美。
四、升华主题
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浓。每当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又想起了——生读:在故乡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五、作业
5.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五
一.课前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琦君()木樨()笨拙()淡雅()袅袅()
2、【补充】字音及词义: 魂牵梦萦ying:形容思念情切。袅niao袅:烟气缭绕升腾的样子。才高八斗:比喻才智很高。
沉浸jin: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笨笨拙zhuo拙:很笨,不聪明,不灵巧。诗兴:做诗的兴致。缤纷:繁多而凌乱。
极乐世界: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国土。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获得光明、清净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琦君(1917-),台湾著名女作家。本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浙江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是著名词学专家夏承焘先生的得意门生。1949年去台湾,曾任台湾中大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新泽西州。曾出版小说集和儿童文学集多种,还著有文学评介集《词人之舟》。琦君以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已在台湾结集出版的有《烟愁》等近20种散文集。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散文选集《琦君散文》,代表作大多在内。本篇课文选自《长沟流月去无声》(云南人民出版社)。
2、相关知识:
谈琦君和她的散文
(台湾散文发展的)第二代作家,在大陆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并业已受过高等教育,到台湾以后才真正登上文坛;其散文文风基本上承接“五四”现代散文的流风余绪„„
如果拿所写的题材来说,琦君在许多主面与五四时期的冰心相似,多半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是琦君却写出了新水平。她在一个新的散文水准线上营造了一个只属
于她的艺术世界。(美国)著名学者夏志清则认为琦君的一些名篇,如《看戏》、《一对金手镯》,即使列人世界名作之林也无愧色。笔者赞同这个意见。琦君堪称以真善美的视角写童年故家的圣手。在她的笔下,童年不是一般意义上人类个体生存史上的童蒙期,而是“蓦然回首,不复存在的心灵伊甸园”。她是用儿童圣洁的心灵,把对童年的一次回忆,当成是涤滤心灵的一次巡礼。
三、阅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一闻到桂花香就会引起作者的乡愁?
2、“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本文的题目是“故乡的桂花雨”,“桂花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杭州的桂花香飘千里。但母亲却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院子里的金桂。”这是为什么?
【课中导学】
一、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感情
1、指导:主要读好2个地方,“摇花乐”和课文最后一句。
2、探寻文章的优美之处,圈点勾画及批注。
①以第一段做示范,如: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②学生自由寻找美点,边读边批注。
③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做批注。
批注:
④全班交流各自探寻的美点及批注,并有表情的朗读
3、同步解读
故乡是近海县,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⑴、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摇桂花”是作者记忆深处的童年趣事,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是因为有趣和快乐。
B、本文为我们介绍了桂花的特点、生长情况和用途。
C、作者详写“摇桂花”不仅仅因为有趣和快乐,而且寄予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D、在作者的心目中,杭州满觉垅的桂花是难以忘怀的。
⑵、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⑶、文章最后写到:“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课后导学】 【类文品读】
①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②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墙,花便密密麻麻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③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蓝。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④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了小凳,凑到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⑤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⑥小院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最恰当的词是。
2、第2段写出,“小院”怎样的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来。
3、第2段中,画线的“望着这新鲜的世界”一句,写出了谁的感受?请具体说明。
4、文中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
5、说说第3段中画线的两句话不能前后调换的原因。
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文首尾两面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7、从内容上看,本文以写
为主;从写作意图上看,本文重在。
8、读完本文后,你不什么感受或想法?请把它写在下面。
【美文赏读】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火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垄,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我是12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巳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旧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到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那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树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协调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子,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1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含义。
(1)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桑梓:
(2)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萦绕:
13.第一段引用两句诗的作用是
;作者写他最近做的梦的特点是
;造成这种梦境的原因是
,其不变的中心内容是。
14.本文运用了
的叙述方法,第三、四段的内容具体写了
,其心境是不好,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是
,这样写的作用是:
。15.文章后半部分,作者表达对老家的深情所采取的两个举动是
、,这样做说明了
。1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A.本文情节变化快,段落转换多,有利于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老屋的深情。B.老支书对“我”家老屋的态度是最好拆掉,因为它影响了村里的建设和时代的发展。C.本文记事点到为止,写人虽然也很多,但着墨不多,它们都是为“我”恋家之情服务的。
D.本文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现在,虚写过去.使内容充实丰富,真切感人。
【练习解答】
一、朗读课文,体会感情(略)。“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句话是全文的文眼,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文章的内容因这句话而铺展开来。结构上,它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关于作者一闻到桂花的香味“就会引起乡愁”——(在相应的文字旁边写上体会)因为中秋节后,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独在异乡的“我”自然会产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此时此地闻到桂花的香味,就会联想到故乡盛开的桂花以及摇桂花、吃桂花的乐趣,并由此联想到母亲的敦厚仁慈,父亲的儒雅诗兴,联想到故乡的人情世事。然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怎么能不引起乡愁呢?
二、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除了因为这是童年趣事之外,还因为“桂花飘落如雨”形成“金沙铺地”的景象,烘托出故乡“人和年丰’’的生活,表现了母亲温柔宽厚的心胸和父亲儒雅、和乐的性格。
三、本文与《故乡的芦苇》的比较:相同点:在内容上,都回忆故乡的生活以及童年的乐趣,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托物抒情的方法。
不同点:《故乡的芦苇》主要描写故乡儿童吹芦笛、折芦叶船,在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的乐趣。《故乡的桂花雨》主要描写自己家庭收获桂花时的乐趣。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拿、提、搬、挪均可
2、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等。
3、写出母亲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喜悦;写母亲的付出带给“我”的赏心悦目的喜悦。
4、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
5、“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一句主要是为引出下文的,因此不能调换。
6、采用首尾照应和侧面描写手法,通过“大伙”写出“母亲”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
7、景;情
8、略)
1.略 2.略
3.桂花是家乡的特产,桂花香是家乡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气息,因而桂花及其香气实际上浓缩着家乡的情思。(意近即可)
4.内容上是文章的主旨,结构上起引起下文的作用。
5.既再现了桂花落如雨的情景,烘托了人和年丰的生活,又如一场甘霖滋润了作者永生难忘的童年。
6.杭州的桂花固然名闻天下,但在母亲心目中故乡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意近即可)
9.C 10.记叙故乡桂花丰收及人和年丰的景象。
11.思念家乡及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12.(1)桑梓:借指故乡。(2)萦绕:萦回,缠绕。
13.既说明作者对老家的感情深,又为下文写梦作准备;曲折变化,引人人胜;对老家思念之切;回老家
14.顺叙;两次回老家的情况;一是与女人不睦,二是“文革”导致故园荒废;拓展了文章的宽度,增加了对老屋思恋的程度。
15.给青年作家写信、给支书回信;作者对故乡的人和物的感情之深。
6.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 篇六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事例及景物,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2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自主学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带着要求读课文边读边想
3、我能给课文中的形近字组词
茁()捧()吩()栋()
拙()棒()纷()拣()
4、我能快速地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家乡()观赏()认真()担忧()赶忙()时期()
5、我能将课文中的句子写完整
桂花树的样子,不像 不开花时,;开花时,6、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 比喻 拟人
⑴.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⑵.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⑶.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合作探究】
问题一: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问题二: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练练测测】
1、归类写词语(至少5个)
花类:梅花、桂花、鸟类:大雁、麻雀、树木类:松树、榆树、2、句段推敲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在句中“浸”的意思是:,你觉得“浸”在这里用得好是因为()A.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到处弥漫。B.整个村子全年都泡在香气的水中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的场景 ◆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表现这个场景?把动词写在下面
【拓展延伸】
7.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桂花使“我”回忆起八月台风季节,母亲总担心台风会吹落桂花;桂花盛开时,香飘四溢;“我”抱着桂花树摇桂花;用桂花泡茶、做糕饼等。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第一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的浓郁,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第二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儿时的“我”摇桂花的情景,表现了“我”欢乐与兴奋的心情。
3、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8.语文——《桂花雨》 篇八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重点学写“拣、谢”两个生字;认会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并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难点)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桂花雨是什么样子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桂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拓展读写:
余光中的《乡愁》,鲁迅《朝花夕拾》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小组内进行认读、检查。
3、思考并笔答:桂花雨是什么样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见过雨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生读课题。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桂花雨是什么样的?(预设: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3、作者笔下的桂花雨是否和同学们想像的一样,赶紧打开课本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全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的音,读好课文中的长句。(2)根据上下文,试着理解词语意思。
(3)读通课文,并能大致地讲讲课文写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
左右 新鲜 感谢 尤其 吩咐 帮忙
仔细 姿态 沉浸 即时 拣去 糕饼 ① 指名读,正音。
②哪些词语你已经理解了? ③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质疑问难
(师介绍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日年生,浙江永嘉人,现当代女作家。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1949年到了台湾,曾在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后来定居美国。出版的散文集、小说集和儿童文学作品有30余种。)
4、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预设: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四、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指名交流:同学们,在今天所学的词语中,有没有什么地方要特别提醒一下你的伙伴的?(预设:全班交流“尤”最后不要多加一撇,“拣”右边不要写成“东”)
五、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中关于本课的内容
2、推荐阅读:余光中的《乡愁》、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朝花夕拾》,林海音《城南旧事》,去感受不同作者对故乡同样的怀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桂花雨》,感受到了桂花的香。正是这迷人的香气吸引了作者,使作者深深地喜欢上了桂花。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齐读有关句子)
3、桂花的香味让作者久久沉醉,但摇花更给她带来了无穷乐趣。
4、这一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桂花雨》,去品味作者童年时的摇花乐。
二、整体感知,学会抓内容
1、体会桂花之香。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2)交流,师相机出示语句。
A、“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桂花香的特点?(预设:“太”是非常的意思,说明桂花的香气很浓郁,非常迷人。)
谁还勾画的有关桂花香气的句子?
B、“桂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理解“香飘十里”的意思。体会“浸”的表达效果,引出第四节中的句子“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学生理解“全年”的意思: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浸”是泡、沉浸的意思,说明了桂花的香气真的是无处不在的。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时香,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3)指导学生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把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把邻里之间的和睦,整个村子幸福的生活读出来。
2、感受作者摇花之乐。
桂花的确很香,作者很喜欢它。其实最让作者高兴的事是──帮妈妈摇桂花
1)小组合作,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具体写我“摇花乐”的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用“——”画出。(2)交流,师相机出示语句。
A、出示作者想摇花的句子:“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体会作者想摇桂花的急切心情。① 请同学分别扮演“我”和母亲,抓住“大事”,读出“我”的快乐。
② “老是缠着”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生活中有没有缠着父母的事情?联系生活实际讲一下。③ 那作者是怎么缠着母亲问的呢?
B、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①“我”抱着桂花树使劲摇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
② 这句话中,哪里让你感受到了我摇桂花的快乐?(从“铺”、“抱”、“摇”等动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摇花乐”。两个“帮着”:体会小作者非常西画摇桂花,忙的不亦乐乎。“铺竹席”:怕花脏了,突出对桂花的喜爱;“使劲”:想多摇些桂花,那份高兴劲。)③ 指名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C、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 读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学生可能有过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
③ 作者在文中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明这句话是喊出来的,这是在怎样的喊啊?(高兴、激动、兴高采烈、拍着手、蹦着跳着„„)
④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朗读要求:语速较快,读出兴奋和快乐,以体会出作者的情感。⑤ 沐浴着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气,享受着摇花乐的仅我一人吗?(父母亲及整个村庄)
A、“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从这些句子中你能读出什么呢?(母亲对待摇桂花很慎重,对待摇下来的桂花更是倍加珍惜。从“没开足,摇不下来”“赶紧”“洗净双手”“撮”“水晶盘”可以感觉到。)
B、“父亲点上„„缤纷入入梦甜” 人在高兴时都会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父亲高兴了就吟诗作对,出示父亲的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请同学们品读父亲的大作,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竞:赶紧,忙着 解:明白,体会)说说你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父亲心中掩抑不住的喜悦?(庆丰年 摇花乐 入梦甜)
过渡:从父亲的诗中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摇落了桂花都有了各自的收获,我收获了童年的欢乐,母亲收获了对一家人爱的表达,而父亲则收获的爱女的欢乐和浪漫的诗意。这桂花仅仅是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欢乐吗?(整个村庄,“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4.桂花真是香,我不禁又想起了作者在树下的赞叹。出示:好香的雨呀,它香了(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那水晶盘子、父亲的诗意、整个老宅院、整个村庄、我的记忆、我的童年、我们手中的课本、我们的心扉)
3、感悟母亲的思乡之情。
1、师:母亲喜爱桂花,作者深知这一点,每次回家,他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每到这时,母亲总会说:(齐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院子里的金桂”)
2、为什么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引导学生品读句子,让学生明白并不是花不如故乡的香,而是感情不如对故乡的亲;进而感受到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母亲眼里,月是故乡的明,人是故乡的亲,花也是故乡的香。
3、是的,假如这时候有人对母亲说:这里的水真甜,母亲会说:这里的 再,也比不上 ;这里的蔬菜真新鲜,母亲会说:这里的 再,也比不上 ;这里的人真亲,母亲会说:这里的 再
,也比不上。假如作者旅居美国后,打电话给母亲,告诉母亲这里的生活很好,母亲会怎么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4、是啊,“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还有什么能超越这种思想的情感呢?读(语气舒缓,读出其中的怀念之情)。
5、总结:当我们长大以后,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远离家乡,在外学习工作;也许会远离国土,在异国漂泊。但我相信,你们会与琦君一样,把家乡、祖国深深地藏在心里。在回忆中品味我们的美丽人生!
三、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让我们感受着她的情思。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要求:语速应该舒缓一些,以体现对童年、故乡的无限遐想和怀念。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查阅有关回忆童年或思乡内容的诗文读一读。
9.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九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摇桂花树?用铅笔画一画,圈一圈。
生1:我从“我可乐了”看出来的,而且她是使劲地要,很用力,一定对这件事情很赶兴趣,很喜欢做这件事情。
师:你能边读边做动作吗?(生做动作)
生:我从“是件大事”看出作者把要桂花树当做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师:是啊,摇桂花是她的大事,那我们觉得什么是大事?
生1:读书
生2:做作业
师:我们每天用绝大多数的时间去做的就是大事,作者做的是什么?
生3:摇桂花,他一定每天都想着摇。
生4:我从“缠着”看出来她喜欢摇,感觉她一定要她妈妈带她去摇。
师:缠着,你什么时候也会缠着爸爸妈妈做一些事?
生5:我要买一本好看的书时,就缠着妈妈买。
师:那你能来演一下吗?我来当妈妈。
一学生缠着我的手一边摇一边撒娇到:“妈妈,我要买书嘛!”
生6:我要妈妈买好吃的时候,就缠着她。
也上来演了。
生7:我从“啊”看出来的,作者很快乐,对这桂花雨很陶醉。
师:对,很陶醉,你能来读一读吗?读出陶醉的样子。
生读。
教学反思:从文字入手,引导感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增加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积累,当感情增加到至高点时,让学生直接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专著重点字词,通过表演感悟,作者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共鸣,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师:我是那么爱摇桂花,母亲也是很爱家乡桂花,一起读一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前后连起来看,前面写“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后面说“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里可以看出杭州桂花肯定要香,而且,家乡只有一棵,这里有一座小山。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你还能联系上下文读,真好,我们也感受到了杭州的桂花可能比家乡的更香,那为什么母亲要说家乡的香呢?
生1:热爱家乡
生2:对家乡的桂花印象太深了。
师:是啊,母亲觉得自己的东西要好,所谓“月是故乡明”啊。
10.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十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花的图片,你认识它们吗?(出示桂花图片)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花?(指名回答)
生:桂花。
师:很好,这是桂花。(板书:桂花)老师很佩服同学们的眼力。下面就让我们去看一下桂花的资料。(出示桂花资料),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
师:好,通过这一段资料,相信同学们对桂花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近桂花,去进一步了解桂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12、桂花雨)
(生齐读课题)
2、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指名回答)
生:桂花雨是什么?
生:为什么会有桂花雨?
生:桂花雨是什么样子的?
师:同学们都有一个聪明的小脑袋,你们的脑袋里装着很多的为什么。老师想告诉大家,提出问题才是第一步,关键是怎样解决问题,老师相信,随着我们走近桂花,我们的问题都会一一解决的。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3、师:再走近桂花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出示作者资料)本文的作者是(多媒体出示作者的资料,让学生读一读)
(生读)
二、认识作者,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桂花雨,走进作者琦君的故乡,一起去欣赏那美妙的花雨。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回家预习了课文,并且画出了生字词,并自学了生字词。不知道同学们学的怎么样了,下面我们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
师:字正腔圆,而且非常准确。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把它们记住?可以提出来分享一下。生:十个工人就是左。
师:非常巧妙。
生:尤,一只犬,左腿撇,右腿弯。
生:小羊羔吃米不吃草。
师:这只小羊真奇怪,只吃米来,不吃草。
生:吃一口鱼,喝一口羊汤。
师:啊,味道真鲜美!这就是结合我们的生活实例来记住生字,结合生活实例来记住生字,是一种很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生:都,左边一个者,右边一个双耳刀。
师:我发现有一个生字被冷落了,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我。就是“拣”我们要怎么记忆呢?
生:“练”去掉绞丝旁换上提手旁。
师:加一加,减一减也是我们识字的好方法。小小的生字里面有大学问我们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结合生活的实例来记忆它们,真是非常的奇妙。
2、师:同学们再看看这些生字,还有两个生字的读音与众不同,你发现了没有?
生:鲜,第一个读音是xiān,第二个读音是xiǎn。
师:你能把它组成词语吗?
生:鲜xiān(新鲜),鲜xiǎn(鲜见)。
师:这是一个多音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生:都,dāu(都有),dū(首都)。
师:很好,这也是一个多音字,我们应该重视它。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多音字,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老师已经布置了让你找出来了吗?
生:找出来了。
师:请同位交流一下你找出来的多音字,看看它有几种读音,应该读什么?交流完毕请做好。
(同位交流)
师:很多同学已经坐好了,看来这些多音字已经被同学们消灭掉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为我们准备的多音字,看看是不是和你的不谋而合呢?(出示多音字)自由的读一读,哪一个有问题你就读读那一个。
(生自由读)
师:老师还要告诉大家,课文中还有一些字只需要你知道它的读音就行了,那就是二类字,是不是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容易忽视它呢?(出示二类字)对照课文,来读准它。
(生自由读、齐读)
3、师: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么短短的时间我们就消灭了学习中的拦路虎,而且学习了这么多好的学习方法,相信再读课文的时候,你就能读得更准确,更流利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回想老师之前讲过的“六要素归纳法”,想一想课文中主要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课文)
师:找出来的同学请举手。你的每一次举手都让老师心花怒放,看谁能给老师带来这种幸福。
(指名回答)
生:写了作者小时候摇花乐的一件事情。
师:非常的简练概括。还有谁想说?能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你已经进步了一大步。
生:文章主要说了“我”小时候摇桂花“乐”的事情。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呀!这么短短的时间,就把这么长长的一篇课文读的这么明白,而且概括的这么简练,相信随着我们深入的学习课文,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的。
三、精读感悟,以读悟情。
1、师:是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桂花给我带来的乐趣——摇花乐。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的、小声的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句子写了“摇花乐”?
(学生自读课文)
师:你找到的关于“摇花乐”的句子有哪些?
生:“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凉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
生:“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凉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看来同学们真是心有灵犀啊,找到的句子都是一样的。老师也找到一处:(大屏幕出示课本中图和段落)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凉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生自由读。
2、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很轻松的读完这一段,其实啊,不是那么简单,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现句子和问题)
学生读一读
师: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帮着”用的是红颜色,两个“帮着”你体会出什么?
生:我很喜欢摇花。
生:还体会出作者焦急的心情。
师:是啊,正因为喜欢所以才感到焦急。你读懂了作者的真心。从两个“帮着”体会出了作者很喜欢摇花,而且还很焦急。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从使劲你体会出什么?
生:作者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没有一丝的保留。
师:他是把所有的热情都放在了摇桂花这件事情上。
师板书。
师: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你在什么活动中也使劲了全身的力气?
生:我在拔河的过程中也使劲了全身的力气。
师:你使劲的时候都有哪些表现呢?
生:咬着牙,脸憋得通红。
师:是啊,他是在使劲啊。小作者摇桂花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这样啊?就是因为喜欢所以使劲的摇。摇桂花这件事情你累不累啊?
生:累。
师:对啊,累并快乐着!是啊,因为喜欢,所以累也要去尝试,就是因为使劲的摇,所以桂花纷纷地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读一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大声使劲的读。
(生再读)
3、师:正是因为之前我们使劲的摇,所以桂花纷纷的落下来了。落下来的桂花就像,就像,落在哪里?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大屏幕出示拓展练习)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像雨点,像雪花,落在我们头上。
师:好,很会想象。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像棉花糖,像雨点,落在我们头上。
师:恩,从她的回答中我感受到这场桂花雨非常的甜,非常的香,非常的大,来势汹汹,就是因为我们使劲的摇呀。还有谁想说?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说一说。
生:我看到桂花纷纷落下来,像蝴蝶,像秋叶,落在我的肩上。
4、师:同学脑中想到的画面真的很美,老师也想给随小作者和同学们一块到桂花树下摇一摇。下面,请同学们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在这样的花雨里,你有什么话想说?
师:从同学们的喊中,我感觉到很多同学意犹未尽,我们再来喊一喊。
(生大声喊出来)
师:“摇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头。请同学们自由的再喊一喊,把你的欢乐与你的激情留在此时此刻。
(生自由“喊”)
5、师:是啊,摇啊摇,摇桂花,桂花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其中,我们分明闻到了浓浓的花香味,孩子们,你们闻到了吗?
生:闻到了。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桂花香”。
(师板书:桂花香)
6、师: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桂花香”的语句。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都非常认真、非常仔细。“三分文章,七分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读书收获。谁来说一下,文中哪些语句说了“桂花香”?
(生朗读自己找到的相关语句)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下面就让我们来集中的交流一下同学们刚从读书的所得。
(出示2句“桂花香”的语句,生自由读)
师:从第一句话中,你想研究什么?我们知道,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可以就某一个词语来理解。还可以针对它所描绘的情境来理解。仔细看,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为什么是“香飘十里“?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桂花实在太香了。
师:实在太香了,十里啊。“十里”在你头脑中有没有这个概念?我们有许多同学都坐校车远道而来是不是?可以说“香飘十里”可以看出桂花的香气确实是很迷人。大范围之内都是它的香气。你还从哪里看出桂花香的范围很广?
生: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步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对啊。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步浸在桂花香里的。我们都在农村住十几家应该知道是什么概念吧。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里面有一个词“浸”。我们在生活中一定帮妈妈洗衣服,我们洗衣服要把衣服全都浸在水里。那我们联系一下生活实际,没有不浸在桂花乡里的也是说?
生:范围很广。
师:对,范围很广,也就是说方圆十里之内全都是桂花的香味。香不香啊? 生:香。
7、师:香的还在后头呢!请同学们读第二句话。
生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没有什么疑问?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师想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同学。
生:为什么整个村子全年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为什么是全年?
师:老师也有这样的问题,桂花花开一季,为什么全年都有它的香气呢?它不开花的时候,为什么也有它的香气呢?人们是如何保存这种香,储存这种香的呢?其实文中自有答案。很多同学非常聪明,已经浏览课文,快速的找出了答案,真会学习。
生找出人们保留桂花香气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
师:自己先读一读。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生回答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保留桂花香气时要有很多的工序。
师:这样一来,没有桂花的时候自然也能保存到桂花香。人们真是非常聪明,而且利用桂花可以做很多的美食。比如,做桂花糕,泡茶,喝一口桂花茶香气扑鼻,吃一口桂花糕唇齿留香。我看到同学们都垂涎欲滴了,下面我们就让学生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读。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到家里去保留桂花了。桂花非常香,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更香甜了我们的口福。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桂花做成的美食。(大屏幕出示桂花糕)这就是桂花糕。所以我们说全年我们的村子都浸在桂花香里。不仅是它的香气,还有它做的美食。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课件桂花香的歌)
师:好了,我们就让桂花的余香萦绕在我们的周围。下面让我们齐读这一句。生读。
师:真的是别处的桂花都比不上家乡旧宅子的金桂吗?我们知道文中作者在杭州求学曾经采过杭州的桂花带给母亲,可母亲总是说别处的桂花比不上家乡旧宅子的金桂?
生:因为母亲思念家乡。
因为家乡旧宅子的桂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句话呢?现在你就是母亲,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
生读。
8、师:因为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深深的思念。这句话里面显示出了母亲浓浓的思乡情意。(板书:思乡情)难怪母亲会说:生齐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金桂树。
师:那么此时此刻,母亲再次看到这颗桂花树心里有什么感受?她会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帮她填完整。
课件出示:拓展练习题
生口头填写。
师:(评价)这是一位怀旧的母亲。
生:外地的水再好喝也比不上自家的水好喝,外地的花再香,也比不上自家的花香,师:好一句外地的花再香,也比不上自家的花香,无论走到哪里,母亲思念家乡的情结是不会变的。这个小练笔请同学们课后写下来进一步体会母亲思念家乡的情感。(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
总结拓展
师:家乡的桂花给我们带来了摇花乐,桂花香。让我们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再一次齐读课题。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出课文,走近摇花人。这是作者琦君在《烟愁》里面的一段请同学们读一读,进一步对学生加深了解。(大屏幕出示《烟愁》的片段)
生读
师:从诗歌里我们知道作者从小就到了台湾,他对家乡非常的思念。作者曾在文中这样写道:(配乐朗读作者的诗歌片段)
师: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欣赏琦君的作品。(大屏幕出示作者的作品)
课文已经接近尾声,下面就让我们用父亲写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齐读这首诗。
【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推荐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反思07-03
五年级公开课《桂花雨》说课稿07-18
小学语文《桂花雨》优秀教案07-07
五年级上语文试卷分析10-29
苏教语文五年级上反思06-25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五教案08-25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06-17
五年级语文上期末模拟试卷07-09
六年级上语文七色光五09-21
五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