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解读

2024-06-15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解读(14篇)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解读 篇一

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增加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措施一:设计相关专题,利用每组教材整合的优势,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如,在“走进西部”这组里,编者精心选择四篇有代表性的课文,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还可以从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绵绵不绝的民族情、爱国情。在“他们让我感动”这组里,学生可以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国际主义情谊;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还能体会到一个普通的孩子爱他人的那颗金子般的心。

措施二:新选一批课文,落实上述教育内容。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丝绸之路》《桥》,这些课文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引导他们做热爱祖国、有公德、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措施三:在课文之外,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如,在《丝绸之路》课文之后,安排“资料袋”,对丝绸之路历史地位和作用作简单介绍;利用“课外书屋”栏目,推荐阅读高尔基的《童年》;依凭“日积月累”栏目,读背优秀古诗词,立志、惜时、勤学等方面的名言警句,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

3蓖乜砜挝牡奈奶搴陀锾澹如,将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体裁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

(1)文言文。在第三组“语言的艺术”里,本册安排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适宜学生积累背诵。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书面语。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册安排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第四学段的学习搭一个梯子,使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的文言文学习作一个铺垫。

(2)近代白话文。在第五组和第七组,教材安排了《景阳冈》《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四篇近代白话文的课文,有的只节选了一个片段。这些课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的差异,一些字、词语的用法、意思与现在不一样。如,“已后”就是“以后”,“登时”就是“顿时”,“哥子”是指小男孩。老师应当相应地进行一些解释。

(3)剧本。剧本是戏剧演出的脚本。本册教材在第三组选入了剧本《半截蜡烛》。剧本的基本特征是由戏剧的综合性和舞台性所决定的,人物、剧情、场景要高度集中,要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剧本的特点是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用叙述描写的方法去塑造人物,它只能依靠剧中人的语言和舞台说明(包括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剧中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半截蜡烛》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情报,与德国军官巧妙斗争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物勇敢机智,而且能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2.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解读 篇二

一教材的再解读

1. 吃透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 新课标的实施的确给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主导下,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新课标, 吃透精神, 积极探索, 才能找出一条正确的教学之路。首先, 新课程突出了四个理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语文教师理性和感性统一, 师生和文本的互动统一,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统一。以学生为本,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贯穿在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 在教学实践中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及时转变角色, 成为知识的呈现者, 对话的引导者, 学习的指导者, 知识的构建者, 信息的重组者, 课堂的管理者, 学业的评价者;提高自我专业素养, 力求教学方式的创新, 切实以新的视野来认识语文教育的价值, 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让学生有能力充分展现生命的价值。其次, 新课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作为宏观目标。即教师的教育教学要通过恰当的“过程和方法”,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参与态度、价值形成, 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目的。最后, 新课程确定了“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运用拓展”“发现创新”五大能力目标, 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要求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学生潜能的唤醒者, 教育内容的研究者, 教育艺术的探索者, 学生知识结构的促进者和校本课程的研发者。

2. 吃透新教材的文本价值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 又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教师对教材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高度, 吃透新教材的文本价值是教师把握教材的基础。新教材的文本价值充分体现了学习语文的目的, 即认知价值、思想价值、思维价值、艺术价值 (审美价值) 、文化价值、语言开发价值、写作模仿价值。这七个方面的价值定位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征, 既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保障, 又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新教材要求教师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 以新的视野认识新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 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 使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语文特有的规律, 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 尊重学生的需要, 尊重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营造语文教学的生态环境。

3. 吃透新教材的编排体例与意图

新教材的最大亮点在于让学生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的机会多了。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 必修、选修各5册。其中必修在不到一个半学期的时间内学完, 其他时间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来选修。这样的编排体例既强调了必修内容的基础性、均衡性和对学生学习目标要求的共同性, 又兼顾了选修内容对学生个性多样的发展, 同时也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作用。

必修教材紧紧根据新课程标准来设计结构, 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模块。前三个模块纳入课内学习计划, “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四个模块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体现出鲜明的综合性:读中有写, 写中有读, 文章、文学、文化多方面兼顾, 形成立体有序的知识能力网络系统。各模块又根据阶段性目标的不同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 同时各模块可进行灵活拼接, 如将读写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将表达交流整合在阅读鉴赏中进行, 将阅读鉴赏整合到名著导读中进行等, 根据模块内容引出课外内容, 从而使模块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教材每个模块由不同的单元或专题组成, 每个单元或专题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来设计。单元或专题之间重视知识点的衔接、突出文体特征、体现文化生成规律、展现文学史发展轨迹。单元或专题内部又根据学习重点不同来选择作品或内容。

二教材使用中的几个基本策略

使用新教材, 教师普遍反映内容多、时间紧、课时不够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教材灵活高效的整合使用。

1. 可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高中语文新教材各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当明确, 如第一册前三单元的教学重点分别是:揣摩语言、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教学时, 在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本单元所有课文的基础上, 以单元教学为突破口, 重点课文集中时间研读赏析, 其余可一带而过或由学生自学, 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弄清异同, 从而辐射单元内所有课文, 这样既省时又高效。

2. 单篇课文的处理, 应注重方法和技巧

新教材教学重点明确, 而且每一课只突破一个重点, 不要求面面俱到。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一定要围绕重点展开教学, 不让教学目标“膨胀”而超过课标, 要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 提升教学艺术, 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3. 可对单元进行梳理整合,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由于单元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开放灵活性, 并且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 提示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 每篇课文后的探究性练习都有提示, 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提示中梳理单元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教学情况适度打通, 灵活地进行模块整合, 如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可以和“梳理探究”板块的“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进行整合,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有三个内容: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前两个内容知识性较强, 后一个涉及语句的理解和表达的得体, 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价值很突出, 《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中人物的语言有不少体现了委婉语的特点,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例子很多。教师在处理委婉语时, 可以让学生到小说的人物语言交际中找例子。唐诗单元所选的作品历来有不同的理解, 在赏析语言和写法方面个性化阅读的空间很大, 可以把“梳理探究”中的“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放在唐诗单元。上文所述将读写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将表达交流整合在阅读鉴赏中进行, 将阅读鉴赏整合到名著导读中进行。

4.“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的处理与使用

3.比较分析人教版初中高中教材 篇三

【关键词】人教版 初中高中教材 文艺复兴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17-02

“文艺复兴”是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之一,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本文以同一出版社(人教版),初高中教材的同一课“文艺复兴”为例进行比较,以期在中学教育阶段为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对“文艺复兴”的整体认知

1.新课标的解读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内容标准要求如下:“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标准为: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很明显初高中使用的课标不同,使得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初中课标对本课的要求主要可以从几个关键词体现:知道、复述和初步认识这三个词,非常清晰地表明教材在初中这个层次还是以了解为主。而高中的课标则是“知道”和“认识”这个层面,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要求要更深一些。

2.课程所在单元的比较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文艺复兴”作为世界通史的内容放在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开篇(实际第10课),单元主题是“步入近代”。内容涉及7各方面,包括政治革命、经济变革和思想文化运动。高中历史教材由于是板块结构,体现中西历史的横向比较,“文艺复兴”放在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实际第6课),单元主题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导言还设计了“学习建议”,可见高中教材强调对一个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解,不过这也造成了对历史一定程度的切割,在授课过程中无疑加大了教师和学生的难度。

3.课程的标题比较

初中教材将该单元命名为“步入近代”。高中教材的单元名称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在课文标题上,初中的由于是通史性质的编纂模式,因此标题较为概括,实际上这一单元名称的命名非常重要,它体现出人类在从古代跨入近代的重要分水岭。

在这一课的课程小标题上,初高中教材的着眼点也不尽相同。初中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两大内容合为一课。高中版则是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设为一课来叙述则体现了紧扣“人文主义”这一核心内容的编写要求。

二、课程内容比较

1.导入部分的比较

初高中教材都设置了导入部分,并配有插图,这也是人教版的传统。初中教材是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为开篇的介绍。并非常直观地介绍了这幅图使用的是“微笑”、“温柔”“宁静”“期待”“生命力”等几个体现的人文精神的词汇。让初中学生一下子就能对课文内容充满好奇和阅读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高中版的导入框采用的图片是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应该说它比《蒙拉丽莎》所体现的信息量更大,也更为准确地体现了文艺复兴的基本内涵。所以高中教材无论是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的都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

2.人物举例比较

人教版初高中教材的人物列举人数都一样,为7人次。但是很明显,初中版的人物涵盖面更广。涉及了文艺复兴成就最突出的几个方面:文学、艺术、科学。应该说是对文艺复兴成果的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

初中的新课标没有对“文艺复兴”这一课的人物进行规定和限制。第一位介绍的人物是但丁,对他的评价教材抓住了但丁的历史地位。高中教材因为新课标的原因,主要对薄伽丘和《十日谈》进行了介绍,并引述了《十日谈》中的一个故事,以此来说明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怎么都绕不开的人物,所以两版教材都作了说明,但初中版的内容较详细。教材详尽分析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作,并配有插图和一段话。高中教材用一个段落对他的成就作了评价。

三、插图和问题设置比较

1.插图比较

初中版在选图上与高中有较大区别。初中版选择了达芬奇的两幅作品,高中版的选图面较广。两版插图有两处雷同之处,一是都使用了相同一幅莎士比亚的肖像画,只是初中版为彩色图,高中版为黑白画。二是对佛罗伦萨的介绍图也一样,初中版用了全景图,高中版则是局部图。新课标并没有具体规定使用插图的情况,这就给教材的编著者较大的空间。不过,作为普及性的基础教材,应该在插图的说明上有所考虑。两版教材在涉及到大师们的作品建议署名和标上创作时间。

2.问题的设置比较

初中教材在特别强调了问题的设置。就这一课一共出现了三个问题。其中两个在文中,以设问形式出现;另一个是连线练习题,放在课文正文之后。两个问题是需要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平时阅读才能回答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高中教材同样对学生的课堂听课情况进行了考察。在文中一共设置了3个问题插入了一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学思之窗”插入的问题,让学生消化本节课的内容外,更强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另外两个问题是课后习题,以“探究学习总结”的形式出现:分为“本课测评”和“学习延伸”,针对本课的内容有都所涉及。“本课测评”的问题是“14~16世纪,欧洲有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这道题很明显是一个跨度性较高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教学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既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也要求学生拓展知识面,理解所学内容。

总体而言,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都体现了对问题的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地空间维度,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课本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内容的选择上初中教材更贴近现实,设置的师生互动环节更多。

参考文献:

[1][美]丹尼斯·谢尔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从古代城邦到现代都市》,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439页。

4.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解读 篇四

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但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一是毛泽东的故事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在平时的学习中与之接触少之又少;二是毛泽东生活的时代与现在有较大差距,当时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的一些做法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情出发,借助本组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和整体安排,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

一、通过综合实践,走近伟人

在梳理单元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时候,建议开展一次“走近伟人”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毛泽东的生平、毛泽东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所作的贡献、毛泽东在诗词和书法上的造诣等,为在教学中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人做好铺垫。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有:名人眼中的毛泽东、影片欣赏、知伟人事迹、诵伟人诗词、开展“走近伟人”读书周、我眼中的毛泽东。这些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2—3项完成。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与伟人的距离逐步拉近,在自我的探索实践中领略伟人的风采,有效地突破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依托文本感悟,走近伟人

依托文本,引导学生感悟伟人的品质,让学生真正走近伟人的心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一)在揣摩细节描写中感悟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细节的方法,而恰恰是这些细节表现了伟人的精神品质。那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揣摩细节感受品质,如何掌握描写人物细节的方法呢?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的描写主要是抓住主席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神态进行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悲痛”“矛盾”“坚决”几个方面体会主席的内心感受,可按以下板块组织教学: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3)交流主席内心世界完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4)从“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一句展开想象,主席这一夜在床上还会想些什么?连起来写一段话。(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学生通过诵读、交流、想象、仿写等方式走进了文本,也走进了主席的内心世界,将语言的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

(二)在视频欣赏中感悟

《长征》诗中一个“寒”字表现了毛泽东和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艰难,从而也从侧面表现出他们的革命精神,那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个“寒”呢?凭学生现有的知识根本无法想象,也无法用语言去描述,所以,我借助视频组织教学:

师:(出示图片)你看,这就是泸定桥,看着它,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寒”?

生:感觉寒气逼人、心惊胆寒。

……

师:这冰冷的铁索和滔滔的江水就足以让我们心惊胆寒。带着这种感受读这句诗,读到你感觉到害怕,感觉到冰冷再停下来。(生反复诵读。)

师:这里的“寒”仅仅是地形之寒吗?当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场惨烈的战斗画面时,你也许对“寒”字有更深的体会。(视频播放。)

师:现在你对“寒”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吗?

生:这画面让人感到悲壮。

师:这是悲壮之寒。

生:这次战斗真是惊心动魄啊!

师:这是惊心动魄之寒。

……

师:让我们再次诵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像这样借助视频帮助感悟文本的方法在其他几课的教学中也可适当引用,如《开国大典》中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和检阅部队的情景,《青山处处埋忠骨》中主席听到噩耗时的那神态和动作展现等。

(三)在拓展阅读中感悟

从本单元教材的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适度拓展阅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让学生阅读《特殊的毕业证书》了解毛泽东与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深情;教学《长征》时选择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中的一段话: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远征,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甚至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课堂上学生通过不断地吟诵这段文字感受长征的伟大。在教学完《开国大典》后提供以下网址让学生课后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开国大典的故事:

中华颂-开国大典:http://l

开国大典秘闻录:http://extend.hk.hi.cn/personal/daikang/junshi/wz121.htm

开国大典之夜的毛泽东:http://

三、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学习伟人

本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为讲述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而学生恰恰对这些内容知道得较少,所以,我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之前安排同学们去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参观。在活动中同学们亲身感受了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还亲耳倾听了一位老党员讲述自己的革命故事,同学们深受教育。回来后开展了一次以“讲革命故事学革命英雄”为主题的故事会。在这次故事会上,不仅仅要求学生讲故事,更注重引导学生谈听了故事后的体会。将活动与口语交际结合,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思想的启迪。

对于习作教学,本单元的单元学习提示与本组内容似乎联系不够紧密。因为教材安排的课文更多是人物细节的刻画,所以,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刻画的方法,故对习作要求进行了适当调整。将场面描写的要求改为:选择一个场面,具体抓住一个人物进行刻画,重点从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做到点面结合。而对于写故事梗概的要求,在课文教学中不断进行渗透,使之在学文中就掌握要求,不必进行特意的习作训练,具体做法是: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时,学生学完课文后进行这样的填空练习:全文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关于_________的电报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________;再写彭司令要求_________而金日成首相要求__________,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__________,最后做出___________的决定;最后写毛泽东____________。这样的练习就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为写故事梗概打下基础。而学了《毛主席在花山》一文后要求学生分别用几句话说说主席让警卫员请回到别处碾米的群众;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这三件事,再将这三件事连起来写下来。这个环节,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写故事梗概,只不过与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写好梗概,也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如让学生看了电影后介绍大概内容,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先介绍书的内容„„学生在活动的同时学会了写梗概,也从电影、书本中认识了一位位坚强的革命者。

四、在回顾拓展中歌颂伟人

5.初中物理人教版最新教材目录 篇五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

物变态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5节

光的色散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第2节

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1节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2节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内能的利用

第2节

热机 第3节

热机效率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电荷 摩擦起电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第4节

电流的强弱

第5节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1节 电压

第2节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第3节

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第2节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 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4节 电动机

第5节 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能源家族

第2节 核能

第3节 太阳能

6.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解读 篇六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说明: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3 *短文两篇 蝉(小思)贝壳(席慕容)4 紫藤萝瀑布(宗璞)5 童趣(沈复)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理想(流水河)

*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第一次真好(周素珊)8 *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

落难的王子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10 《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春(朱自清)12 济南的冬天(老舍)13 *夏感(梁衡)*秋天(何其芳)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 化石吟(张锋)看云识天气 18 *绿色蝈蝈(法布尔)19 *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山市(蒲松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 第五单元 风筝(鲁迅)

羚羊木雕(张之路)*散步(莫怀戚)24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荷叶 母亲(冰心)25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第六单元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女娲造人(袁珂)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追寻人类起源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名著导读:《繁星》《春水》 《伊索寓言》 附录: 硬笔书法 写好硬笔行楷字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3 *丑小鸭(安徒生)*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5 伤仲永(王安石)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 *黄河颂(光未然)

最后一课(都德)*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9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10 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邓稼先(杨振宁)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13 *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1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第四单元 社戏(鲁迅)安塞腰鼓(刘成章)18 *竹影(丰子恺)19 *观舞记(冰心)20 口技(林嗣环)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在沙漠中心(圣埃克絮佩里)23 *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24 *真正的英雄(里根)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第六单元 猫(郑振铎)27 斑羚飞渡(沈石溪)28 *华南虎(牛汉)*马(布封)*狼(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

论诗(赵翼)名著导读:

《童年》 《昆虫记》 附录:

临摹 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新闻两则(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 芦花荡(孙犁)

3* 蜡烛(西蒙诺夫)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5* 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芩)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7 背影(朱自清)8 *台阶(李森祥)9 老王(杨绛)10 信客(余秋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 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桥之美(吴冠中)13 苏州园林(叶圣陶)

故宫博物院(黄传惕)15* 说“屏”(陈从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 第四单元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奇妙的克隆(谈家桢)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生物入侵者(梅涛)

20* 落日的幻觉(黄天详)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 桃花源记(陶渊明)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23 *核舟记(魏学洢)24 大道之行也(《礼记》)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三峡(郦道元)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8 观潮(周密)

湖心亭看雪(张岱)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怎样搜集资料 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汉乐府)

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

秋词(刘禹锡)

鲁山山行(梅尧臣)浣溪沙(苏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附录: 欣赏王羲之书法 汉语词类表(虚词)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藤野先生(鲁迅)2 我的母亲(胡适)3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4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5 *再塑生命(海伦·凯勒)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6 雪(鲁迅)7 雷电颂(郭沫若)8 *短文两篇(巴金)日 月 9 海燕(高尔基)10 *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 雨之歌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 敬畏自然(严春友)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13* 旅鼠之谜(位梦华)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15 喂——出来(星新一)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 16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17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8 吆喝(萧乾)19 *春酒(琦君)20 *俗世奇人(冯骥才)泥人张 好嘴扬巴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到民间采风去

第五单元 与朱元思书(吴均)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3 *马说(韩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5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小石潭记(柳宗元)27 岳阳楼记(范仲淹)28 醉翁亭记(欧阳修)29* 满井游记(袁宏道)30 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背诵 赠从弟(其二)(刘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终南别业(王维)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无题(李商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登飞来峰(王安石)

苏幕遮(碧云天、黄花地)(范仲淹)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名人传》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沁园春·雪(毛泽东)

雨说(郑愁予)3 *星星变奏曲(江河)*外国诗两首蛔蛔(济慈)与蛐蛐夜(叶赛宁)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7 《傅雷家书》两则

8* 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 故乡(鲁迅)

10* 孤独之旅(曹文轩)11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12* 心声(黄蓓佳)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15 *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不求甚解》(马南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好读书 读好书

第五单元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杨修之死(罗冠中)19 范进中举(吴敬梓)

*香菱学诗(曹雪芹)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 陈涉世家(司马迁)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23 *隆中对(陈寿)

*出师表(诸葛亮)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渔家傲(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武陵春(李清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白居易)

《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温庭筠)

《卜算子 咏梅》(陆游)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名著导读

《水浒》 《傅雷家书》

《培根随笔》 附录

怎样读诗

怎样读小说

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常用修辞格简表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2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外国诗两首 祖国(莱蒙托夫)黑人谈河流(休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 孔乙己(鲁迅)*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7 变色龙(契诃夫)

*热爱生命(节选)(杰克·伦敦)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冰心)10 那树(王鼎钧)11 *地下森林断想(张抗抗)12 *人生(勃兰兑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 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14 变脸(节选)(魏明伦)15 *枣儿(孙鸿)

*音乐之声(节选)(勒曼)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乘着音乐的翅膀

第五单元 公输 《墨子》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 鱼我所欲也 《孟子》20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曹刿论战 《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 *愚公移山 《列子》 24 《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文背诵 《从军行》(杨炯)

《月下独酌》(李白)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登楼》(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李贺)《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别云间》(夏完淳)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剌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7.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解读 篇七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一种样式,不同于现行的白话文。古代人们进行交流,把这些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语言,不同时代语言表达形式也有所不同,文言文通常比较简洁,一个字、词拥有不同的含义。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文学、文化,可以通过文学了解到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历史,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使其经久不衰,永远被后代人所传诵,这也是时代所倡导的。

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1]12002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后,教材作为教学意志的体现,在编写中注重了关于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教材中的文言文部分也有特别要求,这些都说明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人教版的语文文言文力图体现新课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选文都是浅显的文言文,是便于理解和诵读的古代诗词。“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阶段要选取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1]3。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一个积累过程而实现。因此,在教科书中文言文的排版设计也具有特色,七年级的文言文是和一些白话文共同组成一个单元,而八、九年级是文言文篇目自行组成一个单元。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轻松进入文言文学习,没有太多的压力,如果刚开始就设计一个单元专门进行文言文学习,容易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改变了原有的机械学习模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由于文言文远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诸多的生僻词语阻碍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鉴赏。所以如果只是依靠单纯的死记硬背词语的意思,很难达到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容易记住。在文言文教学中主张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小组进行讨论对文言文进行翻译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记忆,便于理解和背诵。

二、人教版初中7—9年级文言文选篇数量对比分析[2]

通过表1可以发现,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选篇一共44篇,占初中所有课文的26.04%,超过语文课文的四分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横向来看,阅读课文的篇幅在七年级和八年级都是30篇,九年级上册和下册少于30篇,分别为25篇和24篇。按照文言文篇幅的多少分类,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篇数最多,次之是八年级上册,篇幅最少的是九年级上册,只有4篇。按照比例划分,超过平均比例的有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下册。比例最少的是九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的比重也不大。主要原因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已经对文言文不排斥了,并产生了兴趣,在此基础上,八年级则增加了文言文的比例,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熏陶和积累。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关于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积累了许多文言词汇,对文言文学习有了基本方向和感觉。九年级上册的文言文篇幅数量减少,这也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一直把文言文居于一个高频单元,势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九年级上册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缓冲期。在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文言文的篇幅比重又增多了,学习难度也加大了,这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提升期,有利于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能力方面的提高。

从纵向来看,八年级上册、下册的语文文言文阅读篇数最多,占比重最大,为60%,七年级和九年级的篇数数量是一致的,九年级篇目比重比七年级大一些。精读和略读的的比重差距不大,七年级上册总篇目少,精读和略读也比较均匀,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积累和鉴赏。而后的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九年级精读和略读的差距变为两篇,这时学生已经对文言文学习慢慢熟悉,教材的难度和篇幅也就随之加大了一些,这些都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螺旋式上升,文言文知识一点一点地积累,层层递进,最后达到了量的积累。7—9年级上册中的精读和略读的比重差距不大,下册则比重加大,精读比重大概是略读的两倍,说明在初中上学期进行积累、下学期进行鉴赏的安排合理,有张有弛。8—9年级的文言文难度加大,每篇文言文的阅读字数也在增加,通过这样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学习文言文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延伸性的过程,在具有了一般文言基础知识后,学生掌握了基本字词和语义知识,为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语言文字打下了坚实基础,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选篇的优缺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在7—9年级从易到难,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无论从文言文中的注释、课后练习题、内容理解,还是思想感情,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文言文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能够使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古代文化。如《论语》的修身之道,《桃花源记》理想社会的境界,《花木兰》替父从军、爱国主义,《夸父逐日》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狼》中对狼性格特点的刻画等都选自不同的类型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古代的基本字词、修辞知识,而且能够在能力培养的同时,对现代文阅读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也有一定的提高,所以学习文言文是一举两得的事。学习文言文一方面将语言文字和教学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和规范性,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修订。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1]3。因此编排在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是相对浅显的,易于学生理解的,能够通过阅读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的文章。课标的要求看似简单,但是付诸实践并不容易初中生平时接触的都是现代文,一涉及到古代文学、古典文化阅读时便望而却步,更别说去理顺文章的大意了。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隆中对》《口技》《醉翁亭记》这些比较难理解的文言文,都加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学生原本对于文言文学习就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些文言文阅读的加入,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吃力、头疼,使学生和文言文文本之间又多了距离,不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在初中教学中,学习文言文应使学生在轻松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鉴赏,但对一些文言文,由于生僻词和语义词都比较难理解,也就没办法去赏析文言文的主旨和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标并没有针对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水平进行具体规定,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学生应掌握的语言能力的程度也没有提出明确界定。所以,反映到初中语文教材设计上也没有明确表明学生到底要对文言文阅读掌握到何种程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和探究,长久下去可能会造成文学常识和文学情感掌握的失衡,不利于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四、结束语

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选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以语文学科为主的多边知识体系,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但在落实课程标准和实际的教学中,初中文言文选篇仍存在不同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些问题应有清晰认识,才能够在理论指导下不断进行探索,使语文教材体系更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人文性,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过常宝.古文素养培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8,39.

[3]叶圣陶.阅读与讲解[M].北京:三联书店,2012.

[4]李福灼,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高凌飚,张廷凯.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服饰描写举隅 篇八

一、服饰显尊卑

古代服饰始终遵守“分等级、定尊卑”的原则,质地明贵贱、长短显身份、服色分地位。服饰是社会政治伦理秩序的表现,对各阶层服装穿着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即使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看到这些影子的存在。如“天使”的白衣,军营中的迷彩服,警察穿警服,和尚披袈裟等等。

《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是“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劝打范进嘴巴前“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横披”“油晃晃”活画出他是个“杀猪”的角,非常符合胡屠户的身份。

再来看一看鲁迅笔下对孔乙己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区区十三字,便点明孔乙己的尴尬处境。这件长衫成为孔乙己形象的标志符号,透露出他那被异化被扭曲的灵魂。孔乙己虽然具有“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双重身份,但是他既“进不了学”,不能进入上层社会而成为老爷,也不愿脱下长衫重返“短衣帮”,他实际上成了“短衣帮”的叛逆者、“长衫”的进犯者,同时成为人们所嘲笑和攻击的对象,因此,他成了社会的“零余者”,为社会所不容,他的出场,只不过成为咸亨酒店里酒客的一道“下酒菜”,为酒店徒增几声笑声而已,“没有他,人们也便这么过”。

小说《范进中举》中对张乡绅描写:“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这一身打扮一看就知道张乡绅是个封建地方官僚形象。

《送东阳马生序》中“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华丽衣饰与作者“缊袍敝衣”的寒酸作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家境贫寒,与学习条件的艰苦,强调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成功并不起决定作用,暗含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从服饰描写的分析中,我们感受到阶级社会地位的差异与无情,感受到小小的服饰背后一个又一个发人深省的人物命运以及社会状态。

二、服饰现精神

郭沫若说过:“服装是文化的表征,服装是思想的形象。”人的性格、风度、气质、修养等是内在美的表征,这些特征与着装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蒲柳人家(节选)》中何满子的描写:“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农村孩子展现在我们面前,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情趣盎然,别具乡土风味。

《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中年闰土是“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表现了少年闰土的天真、健康、勇敢和活泼,中年闰土的憨厚、邋遢,生活的辛苦与无奈,活生生的一个农村老农民形象。

《云南的歌会》中对歌的年轻女子“穿了身毛蓝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对她的衣着描写,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位聪明、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家女子。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可以看出福楼拜性格热情奔放,容易激动。

服饰审美是一种整体的美,不但展现出外部形态的美,而且还展现出了人物内在的精神美,还展现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三、服饰凸性格

服饰与文学一直有着无法割裂的紧密关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服饰写人,以服饰画人,他们以形式各异的服饰包装出一个个鲜活淋漓的人物形象。

《范进中举》中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了头替他扯了好几回” ,“扯皱后襟”这一细节形象地刻画了胡屠户看风使舵、前倨后恭、看人下菜碟的货色,是市井小人的一个缩影。

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糊,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即使在冬天也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还被人疑心是“扒手”。这样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在生活上是极其简朴的,甚至是不修边幅的。

《孔乙己》中“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虽有夸张的成分,但“长衫”作为读书人身份的标志,可以看出孔乙己信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取向。虽然“不会营生”,但也不愿脱下这一身又脏又破的臭长衫,重返“短衣帮”,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可以看出他的贫困与懒惰,以及他追求功名利禄、好吃懒做、自命清高、穷酸迂腐的性格特征。鲁迅先生简洁的白描,内涵如此丰富,这是通过服饰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典型。

《变色龙》一文多次写到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生动地传达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与思想起伏。写他“穿着新的军大衣”,这“军大衣”就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恫吓人的工具;第二次写军大衣是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话来交代的:“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揭示了他因“判”错了狗的狼狈相,借此摆脱自己的窘境;得知狗不是将军家的,他立即又神气起来,说了要法办狗主人的话。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巡警判断这狗可能是将军家的,他又为方才的得意忘形而恐惧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借大衣来掩饰刚才自己对将军的辱骂,掩饰他内心的恐慌。第四次写他“裹紧大衣”走了,反映出他要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又不无难堪的感觉,所以只好裹紧大衣灰溜溜地走了。作者就一件大衣的处理,将奥楚蔑洛夫惯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专横霸道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对服饰的描写与其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对服饰的描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服饰造气氛

在特定环境下,服饰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比较注重“红喜白丧”,新娘红盖头,孝男、孝女“披麻戴白”。但在当今的婚礼中,新娘多身着白色婚纱,以示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神圣、完美;在丧礼中,经常采用黑色服饰,如佩戴黑纱,以示对逝者的深深悼念,渲染出一种特定的气氛。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绉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从此就要结束教学生涯,内心是万分悲痛的,他的这身穿戴烘托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背影》一文中,父亲戴着的“那顶黑布小帽”,穿着的“那身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我”见到父亲那一身黑色装束的背影,触到“我”那根伤感的神经末梢,“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也折射出了“我”家境的惨淡,“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父亲的老境又如此颓唐,全文笼罩着忧伤的气氛。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时常会发现特定的穿着,营造出特别的气氛,暖色调营造出喜庆氛围,冷色调营造出悲凉氛围,淡色以示轻松,深色以示凝重,黑色以示庄重。

五、服饰助情节

文学作品中的服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不单是为了显示某一群体的身份、兴趣、爱好,而且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而存在。

《刷子李》以黑衣服的描写为线索,从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展开: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同时穿插进曹小三的心理变化过程描写。

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为人物预设一个不同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徒弟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但大半天下来,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师傅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一部喜剧、闹剧,更是一部丑剧,根据“(皇帝)爱新装——(皇帝让骗子)做新装——(皇帝)穿新装——(皇帝)展新装”等展开情节。文章一开始就写到皇帝嗜爱新装成癖,为骗子行骗埋下伏笔,骗子抓住人们的自私、虚伪的弱点成功行骗,由于皇帝的愚蠢以及大臣的愚弄,致使出现皇帝光着身子在大街游行的丑剧,最后不懂世故、无所顾忌的小孩一语道破“天机”,石破天惊。作者用“新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丰满人物形象,骗子的狡猾,大臣的奉承,皇帝的昏庸,百姓的无知,人们都颠倒是非黑白,都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闹剧该收场了,涉世未深的小孩无畏地直面现实,寄寓作者对社会的希望。

综上所述,文章中的服饰描写,虽然看似平常,实际上对刻画人物形象、推进情节、表现主题等方面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神来之笔,读者不要轻易放过服饰描写所蕴含的信息,应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渠广喜.巧写服饰,略见一斑——浅谈服饰描写的作用[J].考试(教研版),2007,(8).

[2]胡涛海.着装见性格 服饰显命运——初中教材衣饰描写透视[J].语文教学通讯,2003,(8).

[3]谢镜鹂.服饰文化初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

[4]袁燕.服饰文化的语言解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4).

9.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解读 篇九

宣恩县椒园镇初级中学参训教师

张令

7月20日至21日,在县教育局的组织下,全县初中全体道德与法治课教师50余人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

培训学习中,我们先后收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统一思想,抓细抓实,确保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顺利使用》的讲话,聆听了县教研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龙爱斌同志的《教育部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整体思路介绍》、田兴无老师的《道德滋润心灵,法律保护成长----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教材介绍》、姚中文老师的《在新课程改革中追求教学的解放与快乐——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堂教学建议》的专题讲座。刚才,又欣赏了三个课例。时间虽短,但我获益匪浅,感悟颇深。现就我参加本次培训学习所获感悟以及今后怎样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谈一点体会。

一、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认识到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仅对我们原使用教材的修编与完善,而是在框架结构、编排立意上进行了整体重新设计。

新教材具有浓厚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优秀文化渗透于教材每一框节中,真正培养有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华民族血脉的自信中国人。新教材注重学生已有经验,注重活动设计,注重拓展延伸,注重情景再现,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倡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注重课堂上学生 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在问题设计上,新教材问题设计开放,有梯度、有深度,富有思维含量,注重培养健康人格、法治精神和公民的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材以栏目来精心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每一框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做为学习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识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二、今后怎样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符合青少年发展的需求,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合。面对新教材,我们如何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主导作用,将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讲得更加透彻和明了,引导初中生在思考和探索中学习,丰富初中生的精神世界,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觉得在以后教学中我要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深入钻研新教材,创新教学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善于及时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深 入钻研教材,按照实际学情进行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增加了法治教育。那么,如何向初中生讲解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呢?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多与学生沟通,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逐步的向初中生渗透法律知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双向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拓宽初中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初中生对法治的重视程度,使初中生能够形成基本的法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紧贴学生的生活,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课堂的开放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将德育教育、心理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适当选取生活中的案例,结合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激发初中生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三)、围绕新课标教学,注重互动探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彻底改变了传统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为学生应付考试的工具的现状,更加注重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为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服务。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围绕新课程标准开展 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积极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将我国的法治更加鲜活地表述出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领初中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我在教学时会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对学习技巧的指导,设计有思维含量的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乐于上道德与法治课。

10.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解读 篇十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十九中学物理组 闫丽

每本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可能让它适合所有老师的口味,老师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认识和不同的处理方法。我教过三个版本的教材,分别是老人教版、北师大版和现在的新人教版。虽然我刚毕业四年,可是,我觉得也可能正是因为我没有来回反复的教授老人教版的教材,才不会在思维上受到一些限制,处理课的时候会比较灵活,我觉得怎样好就怎样进行。所以,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老教材有些地方比较合适。

八年级上册让我领悟了人教社编者的意图,编者设计的很好,使我们的学生特别喜欢物理,因为他们觉得很像小学的自然课(其实孩子的本质是很热爱自然科学的)。我在上课时比较随意,准备的教案和上课有时候是两回事,因为课堂上发生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教案也只是个很简单的框架而已。上课时我总是精心设计实验,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兴趣作为第一位,课堂上让他们动起来,允许他们大声的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许有的老师会觉得那不是乱了么,可是真实的情况是乱中有序,只要老师拿出足以吸引他们的问题,那么一切都会很顺利。一节课下来他们觉得时间过的很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掌握了知识,甚至可能他们自己都没觉得学会了很多。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他们自己的发明创造,例如引导他们发明出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等等。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能利用知识去创造,最后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所以一些物理中出现的元件、设备等等都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去进行创造,我觉得这比知识更重要,而且,学生们发明出来后都特别的有成就感。同时,面对自己发明出来的东西,孩子们怎么能不懂得原理和使用方法呢?就像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等等,这样一来不但使他们更喜欢物理而且该学会的知识他们都能学会,根本用不着去死记硬背什么,一切都已经在他们的心中。他们没有了负担又怎么会讨厌物理呢,于是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一整年来,我课后不留一点的书面作业,因为我不想让那些题使他们不喜欢物理,我始终本着一个思想,我要让他们“玩”好,在玩中潜移默化的得到知识。我在课堂上很少让他们翻书,上公开课的时候根本不用学生带书。所以,书中对于每一节课具体内容写的是什么、课后习题怎么样我都不关心,我也不觉得书中哪里有不合适的地方、哪个问题太难或者怎样的不适合。我觉得这些问题,看老师怎样去看待,我们老师也可以安排自己的课后习题,只要有利于学生进步就是好的。

我关注的是教材大章节的内容,由于地方考试的原因,我必须想办法适应教材的大顺序,对于八年级这一整年的教材安排来看,我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刚进入欧姆定律那部分,有的老师告诉我说是因为给学生做的题太难了,可是,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别的教材到这里学生根本不觉得困难呢,反倒觉得简单?我也认真的在新课的引导下,下了不少的功夫,新课知识的教学他们都行,可是一遇到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不行了。我分析有以下两个原因:

1.八年级上太生动有趣了,很像小学的自然课,他们学的很轻松,没有经历过分析、计算的锻炼。而在八年级下马上就遇到了需要综合分析、计算能力比较强的地方,于是他们就不太适应了。因此,不是说欧姆定律不能放在这里,只是比较危险,很可能使学生失去兴趣,因为我们不可能不给学生讲习题。就算我们初中阶段在新课程中不要求太多的计算,可是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步到位,中考的方向没有大的变动,老师们就不可能放弃给学生做练习题。况且,我个人认为练习题和素质教育并不相矛盾,只要问题循序渐进反倒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欧姆定律这部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的很强,一旦分析起来就很枯燥、耗费时间,学生就很容易溜号,这样慢慢的也就落下了、跟不上了,当然也就没兴趣了,影响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

2.也许初二的学生生理上的智力发育不够。当然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心理医生无法做这方面的测试,如果能测试一下是最好的。

在教学中实际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是硬挺着往前上的,熬了有一阵子,因为他们的思维确实需要锻炼。我上课还是很精心的准备,每堂课时时刻刻都不忘记他们的兴趣,从调动学生上、自己的语言上甚至是动作上。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生活中只要是和本节课有关的实物我都搬进课堂,让他们觉得熟悉亲近有趣。这是在进行新课时的准备。

对于那些需要分析的地方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不断的训练,可是这其中也有小小的方法。例如,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电流本身,电流如何流动往哪里走,就像他们每一个人在走路一样,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该怎么走(教师轻松、幽默、鼓励的语言也很重要)。电压比较难理解、抽象,那就设计形象的实验,例如,把电流用水流打比方,有的老师会说学生没学过压强没办法讲,可是我拿一个大的注射器里面充满水,我会问学生你怎样让水流动起来,他们会说用力压活塞,这样就给水一个压力(虽然没真正接触过我们物理中的压力可是他们有生活经验),水才会流动。就这样过渡到电也需要压力那就是电压。这一段日子很浪费时间,而且必须小心翼翼。训练之后进行的就很好了,算是度过了这一危险时期。所以我觉得与其这样的危险还不如在进行电学这部分之前先进行一些相应的过度会比较好。况且,全中国的教师水平不一样,处理不当真的要有好多的学生掉队呀!

我觉得教材这样的设计真的是很危险,处理起来真的要下功夫、小心翼翼才行。教材中每一节的具体内容不是最重要的,老师可以适当的增减。可我觉得整体章节的顺序很重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很重要,一些物理中基本的东西就是应该在开始时逐渐接触。例如,九年级才出现误差、测量。出现在九年级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学生早就用过了。综合性的分析、计算也是这样的,要慢慢的深入,学生们就不会有任何困难了,不会像欧姆定律这样觉得有些突然。

总之,我进行了整个八年级的教学,还算顺利,就是从上册到下册过度比较困难,因为觉得有些两种风格的感觉,学生和老师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过去那段困难时期之后,一切又都恢复正常了,学生们又开始很喜欢物理、很轻松的学物理了。

1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解读 篇十一

【关键词】人教版 教材 评价 分析

一、《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根据《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初中生应该达到语言技能的三级目标,下面我将结合新课标中的语言技能的三级目标,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分析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1 My names Gina。

1.听。先让学生听图片中所画物品的单词,然后听录音材料。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写出图片中物品的英语单词,并把对话进行编号。再听录音圈出所听到的名字,完成每项任务。总体来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先听单词再到完成对话,然后过渡到写出名字。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便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在2a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number the pictures,2b Listen again. Circle the names you hear,这两项指令符合新课标中听力的第四条要求:识别句子之间的联系。

2.说。在1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ve. Then greet other students in your class.和2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中,这两个活动能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利用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交流。4Name game 中,Practice introducing yourself and others. How many names can you remember?达到了新课标要求的提供学生个人信息的目标。

3.读。在3a Read the list of names. Write F for the first name and L for the last name.中使学生正确的朗读英文姓名,并区别姓和名。教师可以增加相关的阅读材料,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4.写。2c Ask four classmates for their phone numbers and fill in the address book.和3a Look at the picture. Find the last names and write them below.和3b Look at the ID car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3c Fill in your own ID card,4Write your phone number on a piece of paper and put it in a bag. Then take out a piece of paper and find the owner. 紧扣主题,先询问号码,并填写电话号码簿,写出姓名,看身份证回答问题,填写自己的身份证,然后进行游戏,找出身份证上的号码都是谁的。这样的环节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们之间的了解,而且还学到了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课文内容与结构的分析与评价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七年级上册由三个预备单元和12个正式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在话题、语言知识、技能、功能等方面的设计上都具有连贯性和发展性。在学习话题方面,与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密切相关;在语言知识方面,以字母、语音、词汇和基本句型为主,语法知识主要围绕一般现在时态、现在进行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展开;在语言技能方面,突出培养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1.内容结构的分析。

(1)文化主题结构。七年级上册教材围绕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展开,具体又分为交友、家庭、学校等11个子话题。第一单元 My name is Gina 围绕着结识新朋友的话题展开,这是前3个预备单元话题的延伸,同时又是后面11个单元话题展开的基础。新课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第一单元的话题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在交友的任务中完成语言学习,掌握好本单元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意识,有助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后面单元中的话题。

(2)语言知识结构。从词汇数量看,第一单元要求掌握的词汇和短语有50个。从词汇类型看,主要以名词、代词、数词为主,没有较高难度的词汇。通过学习和掌握本单元的词汇有助于开展以后的话题交际,为学习高级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奠定基础。同时作为教材的第一个正式单元,词汇量和难度都不是很高,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符合初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从语法角度看,涉及的语法项目是一般现在时态、what 特殊疑问句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从语言技能看,以模仿语音为主,通过“听”和“说”训练语言技能,主要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兴趣。

2.结构设计分析。

(1)从“话题—功能—结构”分析。从表1可以了解到本单元内容是按照“话题、功能、结构”这三个维度进行编排的,其中又以话题贯穿单元内容始终。第一单元分别以 section A、section B、self-check 三个部分构成了单元内容,而这三部分又各自以“话题、功能、结构”这三个维度展开编排。三个部分即可以看成相互独立的个体,又可以通过一条主线(交友)使得三个部分联系起来。在 Section A 中,话题是交友;功能是使用目标语介绍自己、问候他人;结构是以 My name is xx/I m xx/Whats xx name?/Nice to meet you. 等句型。其中1a是导入,1b提供了一段相互介绍和问候的对话,这是为1c活动的展开做准备。2a,2b都是听力练习,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从2c到3c,都是在围绕基本结构展开,通过前面几个部分的铺垫,在交友话题的真实背景下,学生体验了话题表达和应用的学习过程。在Section B中,话题仍然是交友,但是在这一部分中,话题发生的场景转为电话交谈,这就引出了新语言功能的表达: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而句型结构新增“What ‘s your telephone number?”。1a 到1b通过听力练习引入话题,让学生熟悉电话号码,给予学习情境。再通过 1c的 Group Work 方式将结构用于话题的功能表达。2a、2b和2c的话题没有变化,功能和结构是将 Section A 与Section B 中的1a到1c的内容结合起来,提供阅读材料以供学生学习和掌握。

(2)从“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分析。从语言输入的角度看,教材提供了词汇、句型、阅读、听力等输入方式,其中 Section A 中的 1b、2a、2b、2c,Section B 中的1a、1b、2a、2b 都是在进行语言输入,从听觉和视觉进行输入。从语言输出的角度看,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填空、填表、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等方式进行语言输出,以求熟练掌握单元目标。其中,Section A 中的 1a、2a、3a、3b 和Section B中的2a、2c是填空输出,Section A中的1c、2c、4和Section B中的1c、2c是口语表达输出,Section B中的3b是阅读输出,3a和3c是写作输出。从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过程来看,教材设置了方式多样的语言输入形式,并在教材的各个部分给予语言输出。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孙晓慧.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12.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解读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英语,河北版教材,修订

2011年, 国家教育部公布了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 强调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升整体国民素质, 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的人才培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英语》教材 (七至九年级, 以下简称本教材) 于2002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 在河北和其他实验市、区广泛使用, 得到好评, 形成了良好的课程影响。根据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实验情况, 本套教材于2010年起启动进一步的修订工作, 截至2013年, 整套教材修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现从该套教材修订依据、修订原则、修订目标、修订内容等方面做些解读。

一、修订依据

(一)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遵循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 更加凸显英语课程人文和工具的双重属性, 更全面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升整体素质, 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的人才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 教材的实验情况

根据教材的实验情况, 分析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 听取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教材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切实增强教材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继续保持教材内容活泼有趣、知识丰富、语言地道等特色。

二、修订指导思想

《英语》七至九年级的修订, 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 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一) 重视以人为本, 强调素质教育

注重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宗旨, 引导学生创新, 培养学习合作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风俗、饮食习惯、禁忌、幽默等, 使学生在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的同时, 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发展健全的人格。

(二) 注重语言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材内容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并用, 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内容和目标要求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三) 坚持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

倡导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开阔视野, 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举一反三, 有利于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发现语言规律。

(四) 坚持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语言学习规律, 选取适合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 设计多种形式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五) 注重体现时代特色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 教材的内容要反映时代的变化。本教材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 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 呈现中外社会生活。

三、修订目标

(一) 全面贯彻《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习过程对学生知识积累、学法形成以及性格培养的影响, 彰显英语教材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二) 保持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地道活泼的语言特色, 并保持教材浓厚的生活气息, 突出故事性和趣味性。

(三) 提高教材的适宜性, 适当调整教材的容量和难度, 修改后的教材方便教与学, 增强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修订内容

教材仍以系列化的交际活动方式展开, 注重多种学习方式和手段的运用, 注重生活情趣和情境化教学, 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生活英语, 在熟悉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 使陌生的语言生活化、通俗化。

(一) 适当减少教材的容量:每单元新授课由原来的7个改为6个。

(二) 调整单元内容:调整教材部分单元和内容, 使其与小学英语内容更好地衔接, 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明确学习目标:在单元首页和目录中, 明确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以达到便教利学之目的。

(四) 增加板块:增加Let’s Do It, Culture Tip, Dig In, Learning Tip等板块, 补充活动或练习, 以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用英语做事能力, 拓宽有关文化差异的知识面, 并优化其学习策略。

(五) 充实复习课, 引导学生对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及时进行自我评价。

五、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套教材仍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 以单元话题形式编排, 各单元、各册之间内容相互联系, 相互衔接。教材的内容始终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活动等情景, 题材广泛, 涉及自然、科学、人文、地理等各个领域;体裁多样, 展现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

本教材的修订继续采用教案式编排, 共分为5册。其中, 七年级分为上下册, 每册8个单元;八年级分上下册, 每册8个单元;九年级全一册, 10个单元。每个单元设置6个新授课和1个单元复习课。每课的内容分为课文和练习两部分, 课文占1页, 在一节课 (45分钟) 内完成。教材中继续使用图片和卡通插图, 尽量多地使用与课文主题有关的真实图像资料, 展示中西方文化, 以文字信息为主, 以图为辅, 另配有教师用书及教学磁带等。

本套教材在词汇、语法、语言知识的修订方面进行了合理的编排, 注意在学习语言时介绍语言规律。从七年级上册开始, 教授国际音标和读音规则, 使学生能按国际音标正确读出单词, 并在每单元复习课中补充了语言练习。语法教学从七年级上册开始系统介绍, 采用归纳法展示语法规则, 并对语法项目进行小结。

六、修订后教材的主要变化

(一) 适当减少、降低教材容量和难度

修订后, 九年级上下册合并为全一册, 全套教材从原有44个单元改为42个单元;新授课时由原来的308个减为252个, 减少了教材容量。

在具体修订中改写或替换了部分课文内容, 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对语法、词汇、功能意念的呈现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安排, 删除部分超标词汇和超标语法项目。在同一单元话题下, 做到重点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出现得相对集中, 在全套书的呈现中做到螺旋式上升, 便于教师安排教学计划。

(二) 话题进一步丰富

参照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的24个话题项目表, 重新调整本套教材的话题。七年级下册将原有第1~4单元的“旅行”浓缩到第1~2单元, 北京之旅改成了围绕丝绸之路的中国之旅, 使得故事发展的节奏加快, 并扩展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增加了学校生活、课外生活、英语学习三个单元, 就饮食、音乐、服装、学校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使话题更为丰富。八年级上第6单元话题改为Go with Transportation!八年级下册将第4~6单元话题整合为The Internet Connects Us, Buying and Selling, Be a Champion!九年级全一册在原教材基础上做了较大整合, 并补充了有关电影、人际交流方面的话题。

教材中进一步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 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如调整教材部分单元和内容, 使其和小学内容衔接得更自然, 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对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 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英语听说读写等活动融入教科书中。以话题为单位、采用教案式编排。新授课每课内容遵循“新授+活动”的形式, 两页对开, 左页为新授课文部分, 右页为选择练习部分 (Let’s Do It)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循序渐进, 为教与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灵活多样的选择。

新授课文后面Let’s Do It项目中设计了与新授课相结合的活动, 便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活动数量控制在3~5个, 分别从课文理解、听力训练、基础知识、小组对话活动及课堂任务等几个方面着手, 每个单元各有侧重并保持整体平衡。

每个单元中的项目 (Project) 活动中, 学生需要使用英语合作完成项目, 并可将成果向全班展示。通过这种项目式设计, 引导学生用英语自然地交流思想、比较异同、体会意图并得出结论。这些活动不是单纯的练习题, 而是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 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语言学习。

每单元复习课引导学生对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横向复习, 并归纳、总结。其听说部分中补充了对语音知识 (读音、重音、语调、连读等) 的学习和归纳;拓展欣赏部分与单元主题紧密结合, 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单元知识作适当拓展。

另外, 设置了知识小板块, 增加教材弹性。根据单元具体内容, 适时增加了Dig In, Culture Tip, Learning Tip, Hands on Activities等板块, 和教材内容自然穿插。其中, Dig In引导学生就课文中关键内容做进一步思考;Culture Tip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或文化差异给出必要的说明, 渗透跨文化意识;Learning Tip是对课文中知识点的解释和说明,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Hands on Activities则强调学生在动手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中, 实现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四) 更新体裁, 增强时代感

本套教材以故事的发展为主线,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提供了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在编写过程中, 语言素材由加拿大方作者执笔, 保证了语言的自然性和地道性, 保证了教材高质量的语言输入。

教材内容紧扣时代脉搏, 生活气息浓厚,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材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话题素材, 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境支持, 便于学生用语言思考并做事情, 对同一话题可进行多方面、深入地探讨, 以此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材呈现方式以对话和故事为主, 结合海报、问卷、报刊电子邮件、网络视频、论坛、博客及微博等多项内容。如:第一册第30课, 詹妮的奶奶过生日, 詹妮用微博的方式写祝贺语;第二册第11课, 詹妮从丝绸之旅回国后, 用论坛的形式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第二册第13课王梅和詹妮用网络聊天工具交流学校生活, 第二册第26课Alicia和老师用网络视频电话交流英语学习。这些更现代化的交流手段, 丰富了体裁, 紧扣时代的脉搏, 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 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本套教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主体地位, 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有意识地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创新、合作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1.

明确学习目标, 补充图画等非语言信息, 帮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 将单元页的You Will Learn改为We Will Learn,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主体地位。在每个单元页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图片, 并将本单元的主要功能、语法和句子结构列到单元页, 使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一目了然, 便于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2. 引导合作学习。

在安排每课的活动练习时, 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 有的侧重于合作学习, 有的侧重于个体思考。二者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 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

3. 自我评价更加科学。

评价部分由原有的Do You Know?改为Self-Evaluation, 采用发现式的方法呈现, 不再采用对学习目标的陈列, 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反思学习过程。单元学习之后, 教材不再罗列单元的主要内容, 而是提纲挈领, 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 同时评估自己的完成情况。

4. 学习策略指导更为细致。

教材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发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意识地呈现学习英语的多种手段和方法, 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查找相关学习资料, 丰富学习资源, 收获成功的喜悦;根据课文, 适时对比和总结英语语言的规律, 如:英、美词汇的差异, 合成词的示例, 帮助学生借助联想和归纳来记忆词汇,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或求助于老师、家长甚至同学来使问题获得解决。

5. 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内涵。

在英语国家文化基础上适当补充了其他国家文化的介绍, 并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比重, 渗透了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风俗、饮食习惯、禁忌、幽默等, 使学生开拓视野, 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 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发展健全的人格, 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后记

作为全国优秀英语教材之一, 本套教材伴随着国家英语课程的发展和研究, 历经十多年的成长。同时锻造了一支优秀的编写团队, 其中既有中外英语语言和教学界博士生导师、教授, 也有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研究的优秀教师和教研人员。编写团队一直坚持研究课程改革和发展, 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做跟踪调查, 通过教师座谈、学生访谈、专家研讨、问卷调查、网络互动等手段收集教材的使用反馈意见, 对英语教育的发展与中学教学实践有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保证了教材最大程度地契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13.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目录 篇十三

第1课 神奇的口袋 第2课 大家都来做 第3课 彩线连彩点 第4课 淅沥的小雨 第5课 闪光的烟花 第6课 美丽的印纹 第7课 纸风铃 第8课 鱼儿游戏 第9课 我在空中飞 第10课 我的新朋友 第11课 鲜花送老师 第12课 我做的文具 第13课 会动的小纸人 第14课 繁忙的交通 第15课 乘上列车去画画 第16课 童话的小屋 第17课 会滚的玩具 第18课 动物王国 第19课 办年货

第20课 动物、植物欣赏

一年级下册

第1课 影子的游戏 第2课 走近大自然 第3课 花地毯 第4课 分蛋糕

第5课 有趣的半圆形 第6课 摸一摸、画一画 第7课 小挂饰

第8课 瓢虫的花衣裳 第9课 生活中的趣事 第10课 泡泡飞呀飞 第11课 太空里的植物 第12课 妈妈的节日 第13课 香甜的水果 第14课 运动场上

第15课 乘上大船游世界 第16课 打开的冰箱 第17课 会摇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第19课 化装晚会 第20课 有趣的汉字

二年级上册

第1课 流动的颜色 第2课 变化无穷的线条 第3课 闪光的名字 第4课 有趣的彩泥 第5课 喂,你好!第6课 花花衣 第7课 金钥匙 第8课 对印的花纹 第9课 蜻蜓飞飞

第10课 我也是艺术大师 第11课 用画来写信 第12课 有趣的瓶盖 第13课 回家的路上 第14课 今日的菜单 第15课 乘着大象 第16课 风来了 第17课 会转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第19课 指偶剧院

第20课 形形色色的世界

二年级下册

第1课 纸片插接 第2课 点、线、面 第3课 重叠的形状 第4课 鲜艳的包装纸 第5课 五味瓶 第6课 得奖了 第7课 孔雀翩翩

第8课 叶子上的“小血管” 第9课 漂亮的花边 第10课 奇妙的脚印 第11课 蔬果变变 第12课 小鸟的家 第13课 故事画

第14课 我们班级的标志 第15课 变了样

第16课 我心中的老师 第17课 会爬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第19课 娃娃的家 第20课 认识图形标志

三年级上册

第1课 魔幻的颜色 第2课 万花筒

第3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4课 前前后后 第5课 天然的斑纹 第6课 校园里的花 第7课 最受尊敬的人 第8课 今天我值日 第9课 有趣的鞋 第10课 团包手工 第11课 巧巧手 第12课 变废为宝 第13课 梦幻中的城堡 第14课 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15课 星空的联想 第16课 新颖的电脑 第17课 电脑美术 第18课 会响的玩具 第19课 美术小记者 第20课 迷人的动画片

三年级下册

第1课 水墨游戏 第2课 重重复复 第3课 曲曲直直 第4课平平稳稳 第5课 感受声音 第6课 迷彩服 第7课 彩色玻璃窗 第8课 我的同学页 第9课 家乡的桥和塔 第10课 我设计的一本书 第11课 绒绒绕绕 第12课 甜蜜的梦 第13课 金色的浮雕 第14课 变幻无穷的形象 第15课 我们的节日 第16课 二十二世纪建筑 第17课 电脑美术 第18课 会飞的玩具

第19课 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第20课 民间玩具

四年级上册

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 第2课 线条的动与静 第3课 美术的节奏 第4课 变一变 第5课 色彩的对比 第6课 快乐的回忆 第7课 登山游戏 第8课 校徽设计 第9课 精美的邮票 第10课 做年历 第11课 星座的联想 第12课 窗外的景色 第13课 我心中的未来

第14课 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15课 梦幻之国 第16课 纸带穿编 第17课 电脑美术 第18课 会走的玩具 第19课 我们的生日聚会

第20课 漫画与动漫欣赏

四年级下册

第1课 聚聚散散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第3课 黑与白 第4课 主题与背景 第5课 冰川与晚霞 第6课 画嗅觉 第7课 卡通画 第8课 双胞胎 第9课 藏书票

第10课 我和我的小伙伴 第11课 那一刻的我 第12课 愉快的春游 第13课 哪些是相同的 第14课 千变万化的帽子 第15课 漂来漂去的小岛 第16课 迷宫 第17课 电脑美术 第18课 会游的玩具 第19课 光的魅力

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五年级上册

第1课 万绿从中一点红 第2课 色彩的和谐 第3课 美丽的纹样 第4课 礼物的外套 第5课 趣味文字 第6课 地球的新生 第7课 古朴精美的华表 第8课 鸟语花香 第9课 陶泥的世界 第10课 诗情画意

第11课 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 第12课 会跳的玩具 第13课 电脑美术

第14课 美术学习记录袋 第15课 元宵节里挂彩灯

第16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五年级下册

第1课 形的魅力 第2课 形体的组合 第3课 抽象雕塑 第4课 多样与统一 第5课 静物写生 第6课 喜怒哀乐 第7课 夸张的脸 第8课 十二生肖 第9课 学画山水画 第10课 风的魅力 第11课 微观世界 第12课 会亮的玩具 第13课 电脑美术 第14课 旅游节 第15课 舞台布置

第16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六年级上册

第1课 远近的奥秘 第2课 风景写生 第3课 心中的风景 第4课 会动的剪影 第5课 水墨画——动物 第6课 形体切挖 第7课 我们做乐器 第8课 宇宙之旅 第9课 保护文物 第10课 爱护古建筑 第11课 电脑美术 第12课 中国画与油画

六年级下册 第1课 明与暗

第2课 寻找美的踪迹 第3课 泥浮雕 第4课 画扇面

第5课 我设计的服装 第6课 图文并茂 第7课 奇思妙想

第8课 世界奥林匹克日 第9课 二十年后的学校 第10课 我即将毕业 第11课 电脑美术

14.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篇十四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材优化;教学质量

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目的的基础。而小学科学教材对于发挥科学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依据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实现教材的优化处理,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把握教材是教材优化处理的重要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就题将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住教材。

把握教材首先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一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第三,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教学的认知结构,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住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例如,研究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关键是掌握地球的公转。因此,首先应该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公转,而学生对于地球的公转的认识,是在四季星象不同的现象启发下逐步形成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验能力。教学目的则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除了自转外还有公转,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发生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四季形成的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二、突出重点是教材优化处理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经加工处理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成份上去,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本课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质效率。例如,在教学《走进池塘》一课以前,学生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已初步掌握,现在学习池塘和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的基础,教这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看书和插图,研究这些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之间有何其它联系?”等方面。科学教材中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学中应把新授课的新知识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但是突出重点不是只抓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学时必须注意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识和已初步掌握的新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发生点、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教材。

三、适当补充教材是教材优化处理的必要形式

大自然中的现象纷繁复杂,小学科学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将所有的自然现象罗列起来,只能选择少量而且有较强典型性的内容。教学中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往往会因为新旧知识之间缺少必要的过度知识,形成知识空白点,造成新知识学习的跨度大、难度高;或者因感性知识积累不足造成对理性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困难等等。因此,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教材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教学《谁的蒸发和沸腾》一课,教材中有两幅游泳插图,要求学生说出身上的水蒸发时有什么感觉,进而得出水蒸发的规律。一般认为会游泳的学生都有这种体会,其实学生在游泳时对上岸后身上水蒸发的这种无意感觉没有太深的印象,而对缺乏感性知识的学生直接让他们说出对蒸发的体会和规律当然有一点的困难。因此,教学时可以相应增加一个实验,让学生用水擦在手臂上(气温低时最好用75%的酒精代替,效果更好),体会一下蒸发时蒸发后的感觉,在回忆一下夏天游泳出游泳池时和身上晒太阳干以后的感觉,进而得出水的蒸发规律。小学科学教材中需要补充教学内容的地方很多,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补充适当数量、贴近教学、针对性强的内容。但应注意,补充的内容不应拓宽教学范围,拔高教学要求。

四、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教材优化处理的重点

教学中的智力因素是很丰富的,实验中有、课后练习中也有,高年级教材中有,低年级教材中也有。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并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个学生都在智力和能力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教材中每个自然现象都要求学生思考,这里就包含着智力因素。例如在教材中《空气》一课是这样编排的:小林在帮助妈妈把灶火扇旺时,看到烟囱中冒出的烟气和水锅中的“白气”消散到空中的情形,于是心里产生了问题:“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你能帮助小林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针对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一个实验:蜡烛在水槽内钟罩里燃烧。实验时让学生分析一下现象:①蜡烛线燃着,不一会儿就熄灭了,这说明了什么?②蜡烛熄灭后,玻璃钟罩里的水面上升的水只占据一小部分空间,其余大部分空间还有气体占据着。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这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分析思考,便能顺利归纳类推出“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五、优化结构、探究目标则是非常必要的因素

在科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多动脑筋,优化结构,确定好探究目标,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尝试和思考,充分调到学生的各种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推理、概括能力。

上一篇:说说我的妈妈提纲下一篇:创意小学生假期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