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精选7篇)
1.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 篇一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
第一课《画自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信。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强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任务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表现,教学时启发学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教具准备:
师:实物投影,自画象,5张方形铅画纸 生:作业纸,小镜子,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二)导入
第二课《长呀长》
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展开回忆与想象,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生长的情景。
(2)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感受植物生命的美丽与独特,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3)通过课堂学习与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绿色生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的重点在与启发学生观察与想象植物生长的生动情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从环境、生长过程展开联想活动,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表现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具准备:
学生:水彩笔、纸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第三课《太阳》
教学内容与目标:
(1)熟悉工具和材料,进行感官体验。
(2)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3)通过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设计和表现,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教前准备:橡皮泥,水彩笔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一)布臵学生欣赏《后羿射日》的故事并讲叙。
(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引发兴趣
内容:为太阳设计眼睛、鼻子——等五官,进行太阳形象设计。
小组汇报设计结果。设计太阳光芒形象
(二)结合课文欣赏泥塑作品,了解泥塑基本技法。
(三)布臵学生制作浮雕、泥塑太阳
(四)小结、讲评 教学反思:
什么样子的瓶子?
(从瓶口、颈、底等各部分的形状与大小比例方面引导学生创作)
引导学生观察瓶子:
同学们一定很想看看老师布袋里的瓶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现在老师打开袋子,请同学们看看。漂亮吗?
A.补充课题:漂亮的
B.提问:你觉得这些瓶子漂亮在什么地方? C.提问:瓶子上画了哪些好看的花纹?它们主要画在瓶子的哪些地方?你准备在瓶子上装饰什么花纹的图案?
D.你觉得瓶子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出这些特点?小组观察讨论后,集体汇报交流,并进行折剪尝试,分析要点。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欣赏几件学生作业,并鼓励:比一比,谁设计的瓶子最美?谁的瓶子最新奇、富有创意?(从瓶子的外形、色彩、花纹和图案几方面思考。)
(2)及时表扬并展示构思好、有创意的作业。(3)鼓励学生尝试用剪贴、油画棒、水彩笔等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进行表现,并作针对性的指导。
(四)课堂作业:
请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评出: 1。外形美的瓶子;2。有创意的瓶子。
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用各种方法与材料创作的瓶子,请同学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创作出来的?回去试一试,下次交给老师来欣赏好吗? 教学反思:
第五课《洗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2、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3、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4、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想象。教学难点:用各种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教学准备:彩色笔、油画棒、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一)动作谜语:让一生做动作问:这是在干吗? 说一说你洗澡时的乐趣?
引导学生会回忆洗澡的情节,出示课题。
(二)学生上来表演不同的动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体验洗澡时的特定环境中的动作。
(三)欣赏教材中的范画,还有那些东西可以洗澡,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的情节。
(六)明确作业要求:先体验洗澡时的情绪,选择表现方式。
(七)自由组合,完成作品。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可以根据大家的特长选择表现方式。
(八)作品展示。教学反思:
第六课《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感知和对信息的捕捉,实践研究性的学习过程。
2、会用有特性的形构成不同用途、不同特点运动状态的船,表达个性。
3、在探究性学习和儿童艺术表现过程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在了解、认知船的过程中,潜在地,启示学生劳动创造文明、智慧的意识,拓宽知识面。
5、在创造中启迪智慧,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在感知中用有特征的形构成某种船。
教学难点:在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地画出船的状态。
学习材料:欣赏、参考资料,绘画用纸、彩笔。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寻找有关船的图片、画刊插图或影视盘等图象资料。
(一)由折纸大赛引起造型的兴致。开展折纸船航行游戏,启发构思。
(二)展示图片,进行艺术欣赏。
(三)观察折纸船航行游戏后,任意摆放各种船。想象这些大小各异的船是生活中的哪中船?这些船能改变成理想中的什么船?
(四)选彩纸,折成有特征的形,再剪去折掉的部分,趁给设想中的船型.在用不同的彩纸剪花纹装饰船身,形成有功能的船.(五)在利用剪贴船剩下的彩纸,剪纸条降?分别以平贴和浮贴的形式表现水域状态.(六)给自己的船命令,讲一讲船的功能 教学反思:
(1)试一试,能否用手形做一个跟生活中相似的物体?(在投影仪下观察影子)说说看到了什么?像什么?想到了什么?还能变成什么?
(2)结合观察,想一想,这些形状像什么?小组探讨这些形状和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相同?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欣赏感受:
(1)欣赏手形装饰:手形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
(2)欣赏手形绘画:这里有手吗?谁能将手变成什么?
(四)。愉快表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与联想,并画成一幅画
(1)用自己的手画成你认为像的形象。
(2)对手进行想象,画到纸上,或画在你的手上。(3)将这些形象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发生的事情画下来。
(五)成功展示:自评、互评,表演展示 教学反思:
112
(二)观察、赏析、感受
1.播放各种动物的活动的录象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2.浏览各种动物活动场面的视频及图片
3.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最喜欢那种动物?为什么?你知道哪种动物的故事?
4.赏析画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
(三)思考、探索、创作。
1.引导学生制作动物作品的美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引导),探索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的方法。
2.师生总结制作“动物”的方法
3.小组合作分工,开始进行制作“动物”的活动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动物的故事”童话剧表演。
2.思考总结: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介绍我喜欢的玩具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44、探究
这些玩具好美啊!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是设计师根据小朋友的喜好,设计样稿,工人叔叔生产出来的。)让学生潜意识中认识到设计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初步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
设计理念:让学生潜意识中认识到设计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初步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
一、小组互动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的玩具的来历或有关它的故事。
2,你能用故事的形式把自己和同学的玩具编出一个故事表演吗?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倡“我的玩具大家玩,我的快乐齐分享”理念,以及爱护物品的好习惯。
三、了解民俗文化
1,看一看:课件播放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民间玩具的文化特色。
2,玩一玩:学生尝试操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玩具。3,说一说:展示介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儿时的玩具。
设计理念: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玩具欣赏,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民间玩具的文化特色
四、德育渗透
1、“我的玩具大家玩,我的快乐齐分享”,以组为单位,互换玩具玩。
2、想一想:在玩耍玩具时要注意什么?(相互谦让;爱护玩具,引伸到爱护学习用品、爱护生活用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倡“我的玩具大家玩,我的快乐齐分享”理念,以及爱护物品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中欣赏,在评价中学习,通过评价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内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五、课后拓展
教学反思:
6新啊!真让人心旷神怡。
师:穿过了树林,小熊又来到了? 生:小溪边
师:在小溪边它看到了一大片美丽的花朵。在花丛中,你们猜小熊遇见谁了?
生:蝴蝶
师:对了,美丽的蝴蝶,还有呢? 生:蜜蜂
师:勤劳的蜜蜂也赶在春天出来采花蜜了。
师:小熊看了这么多美景以后啊,回去把它们给画了下来。(出示白描稿)可是这张画有点问题,发现了没有?
生:没有颜色,师:对了,因为小熊刚刚学会画画,还不知道该怎么填色。我们可以来帮帮它!
拿出你的图稿,想象一下如果你来涂,你会怎么涂!想好的小朋友趴下。
师:在小朋友们认真思考的时候,老师也帮小熊涂好了一幅,(出示教师范画)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色彩变化]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到春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等等,那么在涂这些颜色的时候,老师发现一个问题,这些颜色都可以有变化的来涂。比如说绿色的叶子,在阳光照射下的叶子啊,它的颜色就有点黄黄的,没有被阳光照到的叶子就是绿色的?(课件展示)
师:还有的呢,因为是刚刚长出来的叶子,嫩嫩的,所以我们在画的时候也要用浅浅的嫩嫩的颜色来画。
师:叶子是这样画的,花也是这样来画的。(课件)花蕾的地方用深一点的红色来涂,花瓣的地方就要用浅一点的红颜色了。
[设计意图:加入填色技法的讲解:色彩应该有变化的来涂] 教学反思:
8(让学生讨论,怎样利用现在课桌上的材料来表现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想到的方法。(教师给予随机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三、愉快表现,合作做画。(画一画)
1.教师:今天,我们4人小组共同合作,根据你们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随机展示有闪光点,有创新的作业,对能共同参与,愉快表现的小组进行表扬)
四、成功展示,教学评价。(评一评)
1.学生展示作业,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以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为主。)
2.教师说: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的画面最美丽。
(1)你认为他们的画哪里最有意思,为什么?(2)你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吗?(3)你们喜欢自己的作品吗?
(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成功展示自我,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五、课堂延伸,集体参与。(动一动)
1.教师说: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这张绘有春天颜色的纸做什么呢?
(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师并用绘有春天颜色的纸剪成漂亮的拉画,装扮自己。)
2.学生共同合作用春天的色彩来装扮同学,并展示给大家看!
(体会个人和集体力量,享受成功的喜悦。)
3.教师放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学生伴随着音乐自由律动。
4.教师:大自然给予我们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她呢? 教学反思:
03、画家能用不同种类的线能表现不同的情感,表达对生活、对自然的一种感受,请同学们带着下面问题,再次欣赏、体验
①画中的线给了你怎样的联想。②这些线搭配在一起妙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4、欣赏学生作品
①这张画给你什么印象?
②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么?
③你能根据你的理解把画面讲给别的小朋友听吗? ④观察了大师的作品与小画家们的作品你觉得两种画在表现上有什么不一样?
四、引导创作,分组实践
1、选择画派
1)波洛克学派(由于波洛克很喜欢在音乐的伴奏下作画,所以喜欢这种风格的小朋友的创作内容如下:)
①选择合适自己所表现的内容的材料(纸、笔、颜料),边听音乐边画。
②用线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2)吴冠中学派(创造内容如下:)①以“春天的童话”、“春日时光”为主题。
②用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以不同粗细,疏密变化的线条来表现心中的春天。
2、学生自由学择画派,自由组合。
3、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表现什么样的情感,创作什么样的画?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1)巡视作业的构图情况及线的组织。2)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
1、组内交流评价(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互相说说谁的画最有趣,你最喜欢谁的。)
2、参观讨论其他画派的作品(互赏互评)
六、拓展延伸
其实,不仅我们身边的线有这么大的本领,生活中的点也同样能创造出许多优秀作品,点线结合更是如此 教学反思:
22324课件出示。
(四)、想一想。
师:除了用各种形组成城堡,你还能想出用别的来组成城堡吗?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朋友的设计。
(五)、表现手法。
师:刚才小朋友很会动脑筋,下面看看这两座城堡的画法有什么不一样?
课件出示。指名回答。(板书:
1、色块;
2、各种线)课件出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线?(直线、曲线、虚线、弧线、折线)
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可以利用各种线画出许多有意思的城堡。
(六)、作品欣赏。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小朋友带来的城堡。课件出示。书本中的作品。
(七)、学生构思。
师:你准备为哪里设计新城堡?它什么样?你设计的城堡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八)、学生作业。
按步骤有序地进行创作:
1、整体构成:表现特征。
2、分辨层次:城堡的前后关系,在前的城堡先画,在后的城堡后画。
3、刻画局部:用线和色。
4、有情节地画背景。
(九)、展示评价。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钓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有目的选择、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性制作活动。
2、情感目标:体验创作的乐趣,与父母一起活动的乐趣和享受制作成果的乐趣。
3、能力目标:善于观察习惯的培养,寻找和利用各种材料再设计与制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反思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与人合作习惯的养成。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利用各种材料的能力,在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动手、反思、耐心、合作等能力。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一)激趣 引导范作
1、告知学生玩“钓鱼游戏”。
学生听老师说下节课玩“钓鱼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学生看到教师显示的图和听到教师说要玩钓鱼游戏,参与的激情被激活。
2、学生随教师欣赏范作,同时,分析钓鱼玩具的制作及材料的运用。制作的钓鱼玩具。
教师展示对材料选用有创意的玩具,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这对有抱怨难找材料的学生来说可以起到启示的作用。教师可做强调式的谈话说:看到同学对材料的运用你受到了启发吗?如,有的学生用纸卷制成钓鱼杆,有学生把卷束的跳绳当做章鱼……同学的那些优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其实,学生的观察、创造能力潜力无穷。(那种为学生准备好材料让学生选用的方法,使学生失去了一个很好和训练机会)
1、教师请学生说说作品需再修改的地方。
学生自己介绍制作过程中的体会。特别是选材和材
728上开个小门小窗,能天天住在里面,多好啊……
b.多样性:艺术作品的面貌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在形式上可以启发学生以多种手段、风格进行个性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活动。发问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与学生同游戏、同感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游戏的过程中强化对水果外形特点的认识与回忆。
直观了解水果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
通过分析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通过赏析,使学生乐于并敢于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
(3)学生完成作业 ①讨论:你想表现什么水果?是以水果为主还是以人物神态为主? ②如何表现出好吃的水果?“好吃的水果”,重在“好吃”两字,怎样表现“好吃”,表现出作者对某种事物的独特真实的感受.是本课教与学的重点。
(4)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想法,帮助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对于创作及制作能力不太强的同学,采取同学及老师共同激发、共同帮助的方法进行辅导。
(5)展示评议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相结合。(6)总结。教学反思:
03132 以角色游戏形式进行训练,加深对花的品格内在美的理解。
师生共同以图文连线或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进行对花的品格的判断。
教师小结各组的汇报及表现,对各组进行鼓励。
赏析探讨以“花”为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分层进行学生的感知、想象、审美、探索、创作、评价能力训练。
赏析探讨艺术家李嵩(宋)的《花篮图》、凡〃高(荷兰)的《向日葵》、关山月(现代)的《雪梅》平面作品,教师逐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组发表讨论:
这些画中的花盛开在什么季节?给了你们什么感觉?花儿像什么?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画家们用了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把花表现得那么美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来创作美丽的花呢? 你们知道这些花是用什么材料来做的吗?小朋友用了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把花表现得那么美呢?花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简要介绍用皱纸、卡纸、橡皮泥、毛线制作花的方法,重点示范启发立体花卉的制作及变化方法。
引导小组讨论汇报:你们想用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来创作美丽的花呢? 小组合作选择不同的材料方法制作成各种各样盛开的花,完成后共同用作品布臵一个“花展”(小组内每人自由创作一朵花,完成后放在小组的展位里,由小组长指挥调控)。
课后延伸: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关于花的更多知识吗?我国各省市及本地区有哪些出名的花?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四、相关资料 艺术家介绍
李嵩(1166--1243年),浙江杭州人,南宋画家。木工出身,后从李从训学画。历任光宗赵悖、宁宗赵扩、理宗赵昀三朝画院待诏。他擅画人物、佛道像,擅界画,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作风写实,笔法精细。曾作《服田图》l2段和《观潮图》。传世作品有《货郎图》卷,绢本辑于《故宫名画三百种》;《西湖图》卷,藏上海博物馆;《花篮图》册页,现藏故 宫博物院。
435-
2.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 篇二
母语教学本该因得天独厚的语境优势而生机勃勃,语文课堂本该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花园。但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令人无奈的现状:为数不少的语文课堂气氛沉闷,课堂节奏不鲜明,师生的情绪几乎没什么起伏,语文课堂精神疲软,呈现“温吞水”状况。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语文学习的感情和趣味严重缺失,教学效益可想而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深感痛心:这样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何以让孩子们热爱母语?何以丰润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温吞水”状况是因为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失了一种重要的支撑:我们灵性精神的元素,这个元素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把目光投入到了自己的课堂,以教研组集体的观察和思考聚焦课堂,寻找能充分调动师生动力系统的元素。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内容:词语教学“孤零零”。
[初案片段]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2.汇报:(1)孤零零的小熊。指导朗读: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到和很多朋友在一起玩。
说话:今天,我过生日,可是——
今天,我生病了,可是——
今天是春节,可是——
小朋友,这样的感觉就是——孤零零。
(2)着急的小熊。你从哪里看出了小熊的着急?(连忙)你还看到哪些“连忙”的现象?练习说话“小熊也很急,他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学生接读)
小熊,你为什么着急?(指导朗读)
3.这儿真让人失望,小熊的痛苦都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一荒岛。
[磨课片段]
1.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第97页,请一名小朋友读第一节,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找答案。
2.学生交流,引出“荒岛”,教师引导:荒岛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们看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练习说话“这儿没有——也没有——只有——”总结:这样的地方就是荒岛。
3.过渡:在这一片荒芜中,只有一只——小熊。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呢?学生回答:这是一只孤零零的小熊。
孤零零是什么意思呢?你有过孤零零的时候吗?情境说话练习:你孤零零的时候最想做什么呢?是呀!我们的小熊每天睡觉都——(引读)
观察分析:“教什么”和“怎么教”永远是教学的两大主题。我们在观察研究中发现,初案教学时,围绕“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这个问题,引出对“孤零零”这个词语的理解感悟。教师试图面面俱到,既引导学生理解小熊的“孤零零”,又感悟小熊的“着急”,结果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似的面面俱不到。同时,以角色说话的形式理解“孤零零”,学生却难以体会“身处孤岛的小熊”的心境,说话干巴巴的,失去了兴趣。
诊断“药方”:化“碎”为“整”,联系生活。其实,教材中总存在着最能够激活情感、最能调动兴趣的“点”,如果摈弃面面俱到的琐碎操作,将重要的“点”进行开发、强化并加以突出处理,那么教学内容便具备了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中进行语文训练,不就高效益了吗?
磨课观察:磨课教学片断重点抓住“孤零零”辐射开去,先以形象化的插图感受“孤零零”的外在环境——孤岛,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交流“你有过孤零零的时候吗?你孤零零的时候最想做什么?”来深化“孤零零”的内在心理体验,最后通过朗读外化“孤零零”。因为目标明确指向“孤零零”,整体感强,节奏紧凑,学生有更多时间在朗读实践中体会。有了这样弹性的课堂空间,课堂结构简约,问题精要,内涵丰富,学生的学习伸缩自如。在整体集中的“情绪场”里,学习内容产生的情绪感染力不容易消退,学生学习的状态高昂,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说话训练改成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交流,因而学生乐说善说,真实生动,有独特的感悟,触动学生交流表达的欲望,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二)教学内容:句子教学“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初案片段]
1.心动不如行动,那我们就开始动手吧!
出示: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齐读)
点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揭开这两个词语神秘的面纱,你仿佛在小岛上看到了什么?
2.过渡:看来,现在大家都喜爱上了这里,可是这些美丽来得可不容易,这都是小熊努力的结果。
再出示: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种呀种”点红)指导朗读。
3.我们一起来见证小熊的努力没有白费,齐读。
[磨课片段]
1.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种呀种”变红)小熊是怎样种树的呢?练习说话“早晨,天还没亮,小熊——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晚上,月亮出来了,小熊还在——”总结:小熊一直在不停地种树,多不容易呀!谁来读好这个“种呀种”?开火车读。
2.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荒岛变了样。(图片)练习说话“这儿有——有——还有——”点评:放眼望去,柔嫩的小草像一张绿油油的大地毯,铺满了山坡;青翠的树叶一片片地连在一起,成了一把绿色的大伞。这就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积累成语:鸟语花香、蜂飞蝶舞、莺啼燕语。
3.这里还是荒岛吗?那你给它取个名字吧!(板书:荒岛~绿岛)你们喜欢现在的绿岛吗?请小朋友一起读好这两句话(小熊明白了——绿叶成阴。)
观察分析:我们的教学模式常常不能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初案教学时,问题的设计从教师解读的角度出发,缺少必要的儿童立场,机械地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种呀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孩子说大人话”“课堂发言像标准答案一样规范”的不正常话语现象,失去了童声童语流露的真性情。没有思维的提问是乏味的,没有情感的心灵是灰暗的,没有趣味的课堂是呆板的。
诊断“药方”:浮想联翩,情感饱满。语文老师要善于从文字中捕捉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与意义,通过想象的运用把学生带入唯美的言语学习意境中,教师以饱满的情感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这是语文课充满动力的密码。
磨课观察:这句话中“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种呀种”,很容易让学生浮想联翩,触发想象的乐趣。教师采用“语言生动描绘”的方式动情描绘,激发学生想象“放眼望去,柔嫩的小草像一张绿油油的大地毯,铺满了山坡;青翠的树叶一片片地连在一起,成了一把绿色的大伞。”把学生带入“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美好画境,并以“鸟语花香、蜂飞蝶舞、莺啼燕语”的拓展积累使画境更加丰满。采用“想象还原文境”的方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生动活泼的说话训练中具体形象地感悟到“种呀种”背后蕴含的辛苦,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课文整体回顾,总结升华。
[初案片段]
1.终于一天,小岛上来了客人——(相继贴出图片“小鸟”“小鹿,小象,小猴”)他们都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这儿吧!
2.这里有满山的绿树,有很多的好朋友,你看小熊可高兴啦,你觉得小熊为什么会成功?(努力,有梦想,不怕辛苦,热情)
3.是呀,谁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有时候困难就像一座荒岛,我们想要什么没什么。不过无论如何,都要记住,只要有双手和大脑,困难总是能够被打倒的。
[磨课片段]
1.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欢乐的场面吧!老师演小熊,小朋友们演小动物。学生相继由座位来到“小熊”跟前,情景表演:“这儿真好!这里有……有……还有……。”老师扮演小熊,小熊高兴极了,不停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2.小结:小熊那么努力,把荒岛变成了绿岛,(指板书)还交到了这么多好朋友,真开心啊!原来劳动能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呀!原来美好的环境能带来那么多的朋友呀!
观察分析:在我们的课堂,常常过多关注“文以载道”,一次教学最后的落点往往在思想教育,体现人文性,但我们似乎忽视了生硬的说教往往会成为教师的一厢情愿,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初案教学中关于主旨的挖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拔高之嫌,给生动的故事冠上了一个说教的“大帽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文本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被人为地堵上了“一座大山”,学生会知难而退,丢失学习的动力。
诊断“药方”:情景表演,“触摸”主旨。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动力的课堂应该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课堂,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海洋中畅快游弋,突破学习障碍,进入角色,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这样,老师就不应该挖掘课文中学生理解不了的深刻的含义,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人为的障碍。课文主旨的挖掘也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可而止。
磨课观察:情景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师生合作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将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走进人物内心,近距触摸人物心灵,理解人物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感情。老师们和孩子们的肢体舒展起来了,他们随着教学情景的转换或悲或喜,喜怒完全形之于色,既回顾课文内容,又实现了文本语言的内化和实践运用。更重要的是,课文的主旨完全从学生的立场和年龄特点出发,并在表演中自然而然地揭示,这种“润物无声”达到的效果远胜于生硬的说教。
3.第二册杂文单元知识概说 篇三
但是,杂文正是凭借着其形象化说理,为多姿多彩的文学苑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只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它的体裁特征,理清作者的思路,联系时代背景,揣摩语言,就能够正确分析文章的思想内涵。学习杂文,要学会品味其形象性的妙处,品味其形象化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在高中语文第二册杂文单元的第一轮复习中需 要着重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解读杂文独特的文体特点
杂文“古已有之”,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就有不少“议论而兼叙述”的“杂说”文字。如《战国策》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荀子的《劝学》、韩非的《说难》等都是杂文的先驱。此后历代作家的专集和笔记中,这类文章也很多。但是无论古今杂文,它们都有如下共同特征:
1.战斗性与愉悦性和谐统一
杂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象化说理。鲁迅先生曾说:杂文是匕首,是投枪,但杂文也可以给人以愉快和休息。正因如此,杂文才被喻为“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体。在不同作家笔下,杂文的形象性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就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形象生动;《剃光头发微》运用丰富的联想,作者在道古论今中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问题。
2.论辩性与形象性有机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 辨正误、揭真理。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砭锢弊常取类型”。
例如《庄周买水》,就是针对在八十年代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官员、文人下海的社会现象,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借古喻今。
3.幽默、讽刺与文采巧妙运用
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例如鲁迅先生针对当时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以及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的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写了《拿来主义》这篇杂文。
杂文笔法,饱含幽默与讽刺,杂文语言也是精练、别致、有文采,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一粒沙子看世界,半爿花瓣说人情”,体现了杂文于平凡的事物中蕴蓄着无穷哲理的特征。如《剃光头发微》,就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引发了大道理。
二、把握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1.《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1)了解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在这种形势之下,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也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下杂文《拿来主义》。
(2)整体感知课文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是,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呢?“拿来主义”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好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照。这样论证,“立”中有“破”,“破”在“立”中。
2.《我若为王》论证说明“王权”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之上的,而“奴才”正是王权思想赖以生长存在的温床,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作者为什么以假设为题?在文中,作者首先由一部电影片的名字作引子,假设“我若为王”以后的种种情景,指出“我”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没有任何过错,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然而接着“我”却突然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所以“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这就隐藏着这样一个观点——皇权和奴才是一对双胞胎,后者是前者生存的基础。正如“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
这里,由对皇权意识的形象化批判转入对奴才思想的抨击,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指出世界上没有了奴才,“我”终于不能为奴才们的首领,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了“真的人们”了。因此,文章先假设条件,构成了对“王权”不可辩驳的批判力量。这样使文章逻辑性更强,思想性更显得尖锐、深刻。
本文运用“欲擒故纵”的论证方法,文章先描写“我若为王”的假定事实:从妻子到儿子到女儿,再到自身,把“势”蓄得很足。作者在文中先把“我”推向虚幻的顶峰,然后一把拉下来,示其本相,加以批判,所谓“抬得越高,摔得越重。”
3.《庄周买水》通过虚构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揭示了下海经商的大潮冲击下倒买倒卖的“官倒”弊端 。
文章写拥有售水权的东海管理人员将水倒卖给河伯,河伯又倒手将“水”权“下放”到濠梁。两次倒水将水价倒成原来的十倍、五十倍。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史记》上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倒买倒卖的背后,不就是一个“利”字吗?作品也正是着眼于这种“弄权有道”与“谋私有方”的现实,用“故事新编”的方式,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何作用呢?其一,革命的风暴到来,腐败分子将受到惩罚。其二,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笔法,表现出庄周在经历一段腐败、黑暗现实的磨难后,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欢呼。其三, 渴望人与人之间少欺骗,多诚信的社会到来。针砭时弊,露出亮点。
4.《剃光头发微》的作者由 “剃光头”这件小事而“发微”“弄权”,这就是本文的文眼。抓住理发师不给“乡下佬”剃平头的小事,挖掘了国人“有权就要为所欲为”“恃强欺弱”的劣根性。
4.小学语文第二册:看浪花教案 篇四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教具准备
大海的图片和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6)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大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特点。3.指名反馈:看了这些图片,再次说说对大海的印象。4.如果你有机会到大海边,你最想干的是什么呢?
5.教师导入课文:有三个小朋友也到了海边,他们干什么也呢? 6.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5)1.教师范读课文。2.你们想读好课文吗?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学生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考察生字的认读情况。5.反馈认读生字的情况。6.朗读课文。
三、指导读文,理解内容(17)1.小朋友看到的浪花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读文后,教师指名反馈,出示相关的句子。
3.出示浪花的衅片,让学生说一说小朋友为什么说浪花像问号? 4.学生动笔画一画浪花。5.指导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6.是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它在问三个小朋友在想什么呢?小朋友想什么呢、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7.指名反馈,教师出示课文相关的句子。8.诵读句子,理解内容。9.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提问题。10.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7)1.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2.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继续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5)1.开火车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办法帮助我们记住这些生字。3.学生自读生字并组词。
4.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看到浪花时有许多的想法,一起来读一读。5.从这三个小朋友所想的内容中,你们知道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节(10)
1.教师小结:是呀,三个小朋友热爱自然,喜爱探索,他们爱浪花,浪花也爱他们。请同学们读诗歌最后一节。
2.读了这节诗歌,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说浪花也爱这三个孩子了吗?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节。4.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
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10)1.学生自由地感情朗读。2.分角色读一读。
3.学生自由读,试着背一背。4.指名背诵。
5.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背诵。6.集体背诵。
四、指导写字(10)
1.明确本课要写的生字,学生读生字卡。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如何写好这些字,并说说书写时的注意点。3.集体反馈,教师强调,适当范写。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5.教师选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8)1.抄写生字。2.朗读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11.看浪花
5.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小猫钓鱼 篇五
详细介绍:
小猫钓鱼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l.交待本课训练重点:学习写一句通顺的话。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3.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和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序号。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5.质疑。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2.从课文中学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意思。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课文中学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意思。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字词。
2.自由读全文,回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二、新授:
(一)根据质疑情况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写了谁?他们在做什么?你是从哪知道的?读一读。
(2)提示:这句话写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随学生回答,贴图、板画)
(3)看图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运用语言)(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句式)。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小花猫开始钓着鱼了吗?为什么呢?自由读二、三自段。
(2)看图理解小花猫是怎样钓鱼的。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小花猫为什么钓不着鱼。(4)小花猫的心情怎样?(板书:没钓着)3.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导有语气地朗读。4.学习第五自然段(1)自读。想:猫妈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2)你理解这两句话吗?(再次质疑)
(3)根据学生质疑情况,结合第二、三自然段,理解“怎么能钓着鱼呢?”、“钓鱼就钓鱼”、“三心二意”等词句。(板书:三心二意)
(4)指导朗读,体会猫妈妈的话的含义。5.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小花猫听了猫妈妈的话,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自由读六、七自然段,分组讨论。
(2)看投影,理解怎样做是一心一意钓鱼。(板书:一心一意)
(3)看图,理解“钓着了一条大鱼”(师板书:钓着了。板画:一条大鱼)
(4)指导有语气的读这两个自然段。
(二)总结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想:小花猫开始为什么钓不着鱼?后来为什么又钓着鱼了?
(三)学习按要求说一句话:
1.看黑板上的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出示例句。
2.按要求说句子。()在河边钓鱼。()在河边()。()在()()。
3.判断句子的正误,理解什么是通顺的句子。我在河边划船。(X)4.同桌交流造句。
三、总结全课:
你喜欢这节语文课吗?为什么?(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10.小猫钓鱼
三心二意钓不着 一心一意钓着了
图片板画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
1.读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有重点的指导书写。3.写句练习。
6.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 篇六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在日常生活中有主动识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识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难点在于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量词小卡片.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9个生字,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认生字。
2、学习数量词的使用,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
3、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拓展识字的途径。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想不想现在就去?(生答)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开起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吧。
二、第一部分生字识记:
1、师:到站啰!同学们,谁能说说第一站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展示第一幅图,背景是大海边,有沙滩、海鸥、军舰、帆船)
(学生自由说话,练习口语表达)
(学生说到一处,将对应的词语卡片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说。那就请你当当小导游,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2、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景物,海边才会那么美。你能美美地把这几个词语读一读吗?(请学生个别读)
师:刚才几个小朋友读得非常好,我们也像他们一样读一读吧。(齐读,开小火车读)
师:读得真美。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就像站在了大海边一样。
3、师:看这些词语当中,有几位新朋友穿着红衣服要跟我们小朋友来交朋友。你来当当小老师,带我们认识它们一下。
(学生当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尽快记住这些新朋友呢?(学生自由讲述认字方法,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能干,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
师:接下去老师考考你们,指着一字,请你为它组个词。(师指着某字,请小朋友组词读。)
三、学习数量词搭配。
1、师:远方来了几位小朋友,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找好朋友。
(将四组数量词贴到黑板上。)
师: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吧。(齐读)
(请四位小朋友们上台将数量词与事物搭配)(齐读)
2、师: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这还有几幅图片想让小朋友们看看。
(出示有关海鸥、军舰、帆船的图片)
师:你能不能用上数量词来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学生讲述:一排军舰、一队军舰、几条帆船、一群海鸥……)
师: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数量词来形容。
3、(出示鱼这个词语)
师:请小朋友用上不同的数量词形容它。
(鱼:一条鱼 一群鱼 一缸鱼 一盘鱼 一种鱼……)
(出示书、粉笔、水三个词语)
师: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用不同数量词来说说。
(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4、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老朋友。(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小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反复朗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里面有数量词)
师:如果把这个数量词去掉,可以吗?(不可以,学生说理由)
5、练习数量词搭配。
(四人小组发一个小纸包,内装数量词若干)
师:请你们帮个忙,帮数量词找到好朋友。找到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这些词。
7.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 篇七
一传统日语教学法
外语教学法经过很长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各国在外语教学法方面都有自己的探究, 教学法也层出不穷。日语专业的主要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问答法、结构法, 这些教学法是在外语教学情境下, 培养学习者把外语直接于语义达到掌握的目的。
二日语传统教学的弊端
1. 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 日语传统教学一直保持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 黑板板书讲解, 学生翻译, 用母语解释外语, 理解段落, 学生做笔记做作业的教学反馈, 对外语教学来说是一种滞后的教学模式, 它需要进一步的改变和发展。在这种模式下, 我们都能很明显感觉到学生仿佛变成了“吃现成饭”的角色, 直接吸收老师讲的内容, 被动接受, 教学的主体变成老师, 学生则是客体。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未通过他们表达后得到倾听, 这对于激发学生语言学习主动性是不利的, 学生只会觉得语言学习是枯燥的。
2. 教学内容
学习日语的学生会在中高年级参加国际日语能力测试, 大部分老师也是看准目标, 在课堂上会穿插词汇语法的学习, 虽在考级中学生在分数上占了优势, 但一旦考试通过, 部分学生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
3. 教学对象
现在大部分的中高等院校的日语专业班级人数大多在30人及以上, 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和交流, 课堂仅有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种条件下, 授课老师必须要有更好的交流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以日语精读第二册「大学とは」为例, 探索日语课堂教学新的模式
1. 以日语精读第二册「大学とは」为例, 运用各教学法进行教学
本课主要是讲一位大学日语老师引用他学生的一篇文章, 将大学定义为三:「充电器であること」、「模拟社会であること」、「第二のふるさとであること」。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这三个比喻的同时, 分享自己对大学的定义和理解。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认同这三个比喻的同时, 给出自己相同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对象是高职院校四年级的学生, 课堂上是课文理解阶段。授课第一部分是将最后一点「大学とは第二のふるさとであること」提前讲解, 本部分主要采用认知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比对故乡和第二故乡的概念, 以日文故乡的诗来激发学生对故乡的认知, 让学生在诗的情境下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并进一步理解母校给予学生的成长和历练, 让学生用日语说出对大学的感情。通过这部分学习, 一些学生给到了比课文更好的诠释:「大学は卒業しても帰りたいところです」、「大学は母のように、第二の生命を与えた」等。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第一点「充电器であること」, 给学生的是几张图片, 大学图书馆和各种社团活动, 让学生自己通过已有知识理解图书馆、各种社团存在的意义「そこに大学の存在が、役割を果たすのである」, 再得到新的认知, 即这都是学习充电过程。对于文章的第三部分「模拟社会であること」, 采用两种知识导入形式, 一是对此社会与模拟社会的区别, 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这个大学中的人际关系, 给学生这四年内大家一起参加的活动的影像, 学生通过这些说出自己的回忆, 对比出与社会的不同:「ここでできた友達が一生忘れない友です」、「社会が複雑で、学校よりそういう甘いものじゃない」、「学校、この小さな社会を通して、大きいな社会に出るのはもうそんなにこわくないよ」等。
此课教授之后, 笔者还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对全班37位学生进行匿名的问卷调查, 对于这篇课文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有34%的学生对第一部分印象最深, 20%的学生对第二部分印象最深, 46%的学生对第三部分印象最深, 分析这三部分所用的教学法可知, 第一部分认知用的是情境教学法, 第二部分为直接法、问答法, 第三部分运用的是认知法和提问法, 然后再分析学生情感得知, 学生在大学里印象最深的是周围的同学, 情感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共鸣, 是学生对此内容印象深的原因之一。
2. 探索日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 每种教学法的侧重都有所不同。应将各种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 而不是一味地使用单一教法, 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其要学的内容进行输入, 让学生以适当的形式输出, 及时有效地内化知识。当然也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法,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目的、手段和对象, 运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才能在课堂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治英.外语教学法的优化选择与综合运用[J].外语教学, 2000 (1)
【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推荐阅读:
冀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全教案11-18
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教案12-08
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教案12-14
小学语文第二册生字词汇总10-10
小学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12-02
适合小学的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师的教案06-18
小学优秀美术教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