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2024-11-09

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共16篇)

1.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一

大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记录

能力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其中,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要重点培养的基本能力。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大班幼儿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观察的兴趣和主动观察的欲望,幼儿会用简单的图画、数字、图表或其他表征符号来记录。但是受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还存在着盲目性或浅层性,记录内容缺乏目的性;记录形式比较单一;交流和分享的意识比较薄弱,这些问题折射出大班幼儿有效记录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一定要重视培养幼儿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

中国论文网 /9/view-13005293.htm

一、培养大班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主要途径

1.自主创设班级和区域中的科学观察的环境氛围。

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大班幼儿能主动的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能自发的生成问题,因此科学观察的环境应该立足在幼儿的发现、关注点上。多问一问幼儿,了解幼儿的记录,在此基础上抓住契机启发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一些有价值的现象。

在科学区域设置上,我们可以留有幼儿自发形成的观察区,让幼儿觉得有趣、奇怪的物品都可以放置在这个区域中进行观察。例如在“看谁吸的多”科学活动区,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吸水材料并贴上编号,放在材料架上,幼儿操作可随时取放与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让幼儿在自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科学观察的乐趣。

2.开展自然角、种植区、饲养区的种植活动。

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在班级外可设立自然角,投放观察记录表或观察记录本,如:“植物生长记录本”、“蚕宝宝成长记”等,这样幼儿一旦有了发现,就能够立刻进行记录。在我们的“开心小农场”中,幼儿们自己种下蔬菜种子,并亲自为它们浇水、拔草,然后每天在记录表里记录为蔬菜宝宝所做的工作,还记录蔬菜宝宝的生长高度。孩子们通过记录纸上的展示,对蔬菜生长的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幼儿园的饲养区中,小兔子、鸡、小鱼、乌龟都成为了孩子们的开心观察区,他们结合网上查到的资料,为小动物们准备食物,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这些都能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更喜欢科学观察带来的乐趣,并在兴趣中通过记录了解植物或动物的生长过程,这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认识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天气预报的观察记录活动。

“天气预报”是幼儿园常见性墙饰。大班幼儿已经学会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每一天天气情况,感受天气变化;自己学着并提示同伴根据天气的变化选择适当的衣着和进行适宜的户外活动。我们班将天气预报设立在班级门口,由值日生轮流负责记录。科学活动中还围绕着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培养他们观察天气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天气变化及常见的自然现象,从中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态度。

4.开展季节性特征的观察活动。

大自然丰富的物种给予了幼儿观察一年四季自然环境特征的良好自然条件。观察的对象就在身边,幼儿可以随时随地观察探究和进行记录。看到孩子们边捡树叶边互相比较着,因此就生成了科学活动《叶子》,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叶子的外形与色彩特征,触摸叶子的表面,闻闻叶子的味道,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各种叶子的不同,从中激发幼儿喜欢探索叶子的秘密,并学习运用语言

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这一活动激发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不但激活了孩子在探索活动中思维,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充实丰富了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还让孩子们学习了观察记录的方法,拓展了学习的立体空间。

二、拓展幼儿观察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大班幼儿的记录可以采用各类粘贴、照片及实物呈现、绘画、符号等方式进行表征,还可以配上简单的文字及表格。但具体用哪种形式,还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记录的内容来确定。教师选择的记录素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水平,从幼儿熟悉方式入手,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从中习得记录方法。

1.观察记录中的表征记录。

图画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和熟悉的形式,每个孩子的图画都表现了他们不同的内心感受。因而我们可以选择运用

简单的图画进行记录,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自己的图画来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与现象,让孩子在感知和了解什么是记录基础上,初步了解记录些什么,怎么记录。如在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树》中,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线条、色彩记录不同树的外形、触感以及高度等。这些都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感觉自己进行观察记录,然后介绍给身边的同伴。教师将幼儿的观察结果整理后与其他的幼儿分享,让幼儿了解更多的自己不熟悉的树木。

2.表格的记录。

表格记录是教师经常使用到的记录方法,在两种或三种物体进行观察比较时,表格的直观性更为明显,幼儿在一项一项进行动手操作,然后将每一次的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进行整体的比较,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记录方法能帮助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使得幼儿在交流记录中的新发现成为促进幼儿持续观察活动的新“动力”。

3.设置观察记录本。

这在班级的自然角观察活动中最为常见,以小组或值日生的形式轮流进行记录,每个记录的幼儿将自己今天为蔬菜宝宝所做的工作(如浇水、除草、捡石子)用自己会画的图形,色彩画出来,然后测量蔬菜宝宝的高度以及多长了几片叶子,这可以用数字的方式写出来,别的小朋友想知道自己这组的蔬菜宝宝的生长情况时,只需打开观察记录本就能一目了然。

另外还可以进行亲子观察记录,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记录,家长了解幼儿记录的同时,也让幼儿了解成人的简单记录方法,增进了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交流,也学习了更多的记录方式。

三、提供幼儿观察记录分享的多种平台

1.幼幼互动。

幼儿间常常出现与众不同的记录方法,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出现的新的记录方式,并将有价值的记录方式及时

与其他幼儿进行分享,引发幼儿与幼儿之间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幼�豪斫馔�伴的记录内容,使幼儿的记录方式能成为他们共同的语言,在相互理解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记录方式。

2.师幼互动。

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教师要选择运用不同的记录方式,应及时组织幼儿讨论记录的内容与方式,分享参与科学探索的快乐。引导幼儿用准确、连贯的话语去讲述自己记录的成果,提高他们总结、概括科学现象的能力。随后,教师要将他们零散的发现进行梳理小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如幼儿用数字表示观察的次数,用箭头表示事物发展的步骤,同样的符号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同样都是记录声音可以用不同的符号等。在读懂、理解他人的记录方式时,为自己的记录活动积累更多经验。

在大班实施科学教育活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不同记录方法,引导幼儿从

探究发展到发现,发挥记录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的最大效应,促进幼儿的科学学习与发展,使孩子在快乐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能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注入无穷动力。

2.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二

关键词:探索区域,探索性行为,教育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动脑, 探究问题。”它的价值在于:使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使幼儿获得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目前幼儿园的探索区域中, 教师预设的痕迹较为明显, 留给儿童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多, 探索的程度较浅, 幼儿的探索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在大班探索区域设置多个探索项目, 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及这些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上海市宛南实验幼儿园, 大二班探索区活动开展的情况。

(二) 研究时间

2013 年6 月-2014 年10 月。

(三) 研究方法

自然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 教师提供的活动内容留给幼儿的探索机会不多

对大班探索区域活动内容和幼儿活动情况进行三周观察。共有11 项内容, 如下:磁铁可以吸什么、摩擦起电、电路大闯关、羽毛飞飞、FI赛道、装配电筒、神奇的吸管、水的沉浮、玩磁针、神奇的管道、配对开锁。

在上面提到的11 个活动项目中, 多数材料是高结构的, 层次性不足, 趣味性不够。如开锁、装配电筒、水的沉浮。教师提供的记录表, 探索仅停留在表面。三周后, 孩子对材料没有兴趣。可见, 当前幼儿园探索区域教师提供的活动内容留给幼儿的探索机会不多。

(二) 幼儿低水平探索行为多于高水平的探索行为

低水平的探索行为表现为, 漫无目的地摆弄材料或者简单的摆弄材料, 能关注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但探索还停留在表面。例如, 装配电筒、配对开锁、电路大闯关。开始阶段, 孩子们尝试根据图纸的提示进行拼装, 操作存在目的, 且注意力集中。几天后完成拼装, 对材料失去新鲜感, 以摆弄材料为主, 失去挑战性。

高水平的探索性行为表现为:有目的地操作材料,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积极探索的过程, 即在动手的同时有一个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不断关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高水平的探索性行为需要经历, 猜测行为结果→发现矛盾→反复实验→产生新问题→解决问题。如:神奇的吸管。在材料的提供上, 有不同粗细的吸管、三角形、圆形、星形的自制泡泡器。“咦, 怎么吹出来的泡泡不是三角形的?”当实验的结果和孩子的预期结果不同, 便对实验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反复尝试最终得到结论:任何形状的泡泡器, 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综上所述, 教师提供的11 个探索活动项目中, 幼儿较低水平的探索性行为占64%, 较高水平的探索性行为占36%。因此发现, 该组幼儿探索性行为在较低水平, 探索性行为还停留在表面, 有待提高。

(三) 同一活动内容, 不同的探索结果, 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 孩子的探索欲望就产生了。所以,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不同, 孩子的探索机会就会更多。如:神奇的管道。球从同一入口出发, 滚落的出口却是不同的, 这就给幼儿带来不断地猜测, 同时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 探索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同, 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据观察, 幼儿探索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同, 容易引起幼儿对材料的关注, 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 神奇的管道、指南针。

四、建议

(一) 多提供低结构活动材料, 顺应幼儿“尝试错误”的探索规律

观察发现, 幼儿进行探索活动时直接操作先于仔细观察, 以尝试错误法为主。面对同类型的不同材料, 多数幼儿会将材料视为新类型, 重新探索, 最后找到最适合的答案。这是幼儿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之一, 多提供低结构的材料, “低结构”材料是一些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 能顺应幼儿的探索规律, 提供给幼儿“尝试错误”的机会。

(二) 将问题隐含于材料中, 鼓励幼儿在操作中关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该具有层次性、目的性、多样性、趣味性, 并在活动开展中不断进行调整。活动材料的单一性是导致幼儿活动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 然后随着孩子游戏水平的发展, 将问题隐含在材料中, 鼓励幼儿在操作中感受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现象, 并进而关注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三)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探索行为

1.教师要观察幼儿需求, 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提供适宜的活动内容

通过观察幼儿接触所投放材料的频率和活动方式, 来了解所投放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观察幼儿的兴趣、观察幼儿活动参与情况、关注幼儿争执的起因。如空间的狭小、材料的不充分、规则的隐性控制又不强等。作为老师, 若是客观环境造成, 则首先要对环境进行改造, 若其他原因引发, 老师要与幼儿一起分析、协商解决, 提供真正探索的乐园。

2.教师以玩伴的身份介入活动过程, 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探索行为

相信孩子, 他们是一群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 关注他们的活动, 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 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如:摩擦起电中进一步追问:你知道怎么能够吸起更多的纸屑吗?需要哪些材料呢?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上进行引导, 引发新的讨论和探索行为。

3.教师通过言行鼓励, 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

探索性区域活动氛围宽松, 形式多样, 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 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摩擦起电, 进行新的实验, 通过实验探索哪种材料的静电最强, 幼儿可以通过不断实验, 了解化纤类的材料静电最强这一科学事实。

(四) 探索区域的创设跟随主题活动的热点话题,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孩子的探索是从兴趣出发的, 幼儿的热点话题常常是孩子当前探索的对象。如:大班主题“我们的城市”围绕“车”进行探索。可见, 探索区域内容的选择可以伴随着主题活动中的热点话题进行设置, 并与主题活动内容相辅相成,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五) 幼儿的探索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 即在动手的同时有一个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学习的经验可以延续到生活中, 为生活服务。如:检验铁制品的方法可以用吸铁石、在家用钥匙开锁、秋冬季节怎样防止衣服上的静电等。孩子在真实情境中产生新的探索兴趣, 探索性行为在生活中进一步展开。

五、讨论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同伴间的交流、教师的指导都是影响探索儿童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与之进行调整, 可观察是否对幼儿自主探索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3.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创意手工活动;教师指导;策略探讨

创意手工活动中,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并不是任由幼儿盲目完成,而是有一定目标引导的。因为在幼儿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对一些材料进行加工创作,创作中,幼儿则会遇到一些障碍。这时,教师的指导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能有效完成指导,就需要在各个阶段有效“互动”。

一、教师要制定符合幼儿发展的手工制作活动的目标

在幼儿园的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首先,创意手工活动的目标必须适应幼儿现阶段已拥有的发展水平,与他们美术的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相适应;其次,创意手工活动必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目标,为幼儿提供动手能力与創造能力提升的平台;再次,创意手工活动目标要考虑到幼儿实际身心发展水平,将幼儿实际的认知能力、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大班创意手工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试着接触手工操作内容,从而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升。.

二、手工制作的创意与计划

这一过程,是幼儿在头脑中通过想象与思考,对手工制作的作品的造型、色彩等各方面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早期幼儿脑中还不能具备“统筹全局”的情况,他们很多具有“随意性”,在制作过程中容易改变目标,以制作的结果来作为自己的作品。还有一些幼儿能够有目的地选材,在活动中不断地尝试,经过尝试失败后,通过新的材料的刺激而产生新的创意与构思。①对手工任务的说明,明确制作意图。在制作活动时教师应有效地设置创意手工活动的任务要求,并引导幼儿明确制作目的。例如幼儿拿起制作材料任意玩耍时,教师可以启发其制作幼儿喜爱的玩具,并提问:“你想不想做你最喜欢的玩具?”“你想用什么材料做呢?”教师应沿着幼儿的思路去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完善他们的创作意图。并且在发现幼儿有了创作动机的时候,给幼儿提供机会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达出来,这既是意图转化为构思的一种途径,也是指导幼儿手工意图渐渐地明朗,从无目的转向有目的的一种手段。②教师介入互动,引导幼儿联想。这一阶段,幼儿已经产生了手工制作活动的目的了,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比如:请幼儿思考,如果要制作一艘飞机可以使用哪些材料(可用纸,铁皮,木头……),或者拿出一块橡皮泥,请幼儿想象它可以制作出什么形状……)。当幼儿提出可以用橡皮泥制作飞机的想法时,教师可以连续提问,刺激幼儿想象。③.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通过欣赏,幼儿可以了解艺术形象的造型、色彩、结构等完成形象,刺激幼儿的创新制作。如:向幼儿战士橡皮泥制作出来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多种手工作品,或者木头拼接成的简易房屋等形象。

三、在演示制作方法、步骤时要清晰、完整

演示时,老师要讲清楚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有哪些步骤,每一个步骤的方法是什么,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作品的难易程度,可以是老师示范后幼儿练习,也可以是引导幼儿跟老师逐步练习,还可以是引导幼儿在完整看示范后按步骤图提示进行练习。 ...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我常常确定一个主题,教给制作的方法,而让幼儿自己去设计内容,创造画面。如在小班进行撕贴教学,示范时我只讲解了撕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拼贴成小朋友形象及其动态,其他的由孩子自己去发挥,而不是单一的只教《幼儿趣味手工》中的教材。中班时在设计小纸偶活动,用硬纸板、毛线等材料制作最初的提线纸偶,但纸偶的胳膊和腿不能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多次探索和尝试,最后总结出不用钉子之类的材料,用软一些的毛线系住,用正、反两头打结的方法,果然纸偶的关节轻松动了起来。

四、提供充分的材料和练习的机会

材料是幼儿手工制作的前提和保障,材料的提供量一定要足,在创造性的造型等创意手工活动中还要注意材料的不同,以便让幼儿在接触过程中渐渐了解材料的特点,积累使用的经验,有选择性地运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进行手工教学时,我并不急于给幼儿讲解制作的方法步骤,而是先让幼儿观察制作好的范例,看看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再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这个材料成为作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比如教小班幼儿“长颈鹿”时,先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长颈鹿”是怎样做的,得出是“撕出来又贴上去”的结论后,再让幼儿思考怎样让一张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又是怎样贴到长颈鹿身上的。通过这样的共同探讨,幼儿就顺利掌握撕贴的要领了。到大班后期教立体纸工时,我改变了以往由老师准备材料的做法,让幼儿带来很大的挂历纸,学着裁下长方形、扇形、圆形,制作一只只可爱的动物,一座座别致的房子。尽管有的孩子做出的“老鼠”比“猫”还大。有的裁了一次又一次,把张很大的纸弄得支离破碎。但经过一次次的启发、思考、尝试后,大部分的孩子看到范例就知道锥形的帽子要裁成扇形,圆筒的身体裁成长方形,有的还能注意到挂历图案的巧妙利用。这其中,有空间知觉的发展,有知识经验的运用,还有解决问题能力等锻炼。

善于模仿是幼儿的特点。在创意手工活动中,幼儿要通过模仿才能学会操作性的技能。因此,教育者就应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直接做给孩子看,使幼儿从直观的体验中获得造型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技巧。还应给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启发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制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性造型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畅.幼儿园创意手工活动中教师指导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刘春花.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增近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种子的旅行》

2、音乐《亲亲我的宝贝》、钢琴曲《风的色彩》、《命运》、《海的宁静》、《乒乓之恋》

3、素描纸、白纸

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2、难点是了解感受亲情,增进幼儿与妈妈之间的感情。

活动过程:

一、游戏:“超级大变身”。

师:孩子们,你们瞧,这是一颗种子,它想和我们玩一个游戏——超级大变身!让我们一起玩吧!

(一)、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蒲公英)

(2)、它像什么呢?(小伞……)

师:哦,蒲公英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3)、你知道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风儿一吹,它飘呀飘呀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蒲公英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风的色彩》)

幼儿扮演蒲公英飞呀飞呀……

(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苍耳)

(2)、它像什么呢?(太阳、刺猬……)

师:哦,苍耳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3)、你知道苍耳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粘在小动物和小朋友的身上,到处玩耍。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苍耳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命运》)

幼儿扮演苍耳……

(三)、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椰树)

师:哦,椰子也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2)、你知道椰子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飘在水中,像小船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椰子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海的宁静》)

幼儿扮演椰子……

(四)、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豌豆)

师:哦,豌豆也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2)、你知道豌豆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太阳一晒,裂开了,蹦了出来。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豌豆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乒乓之恋》)

幼儿扮演豌豆……

二、你还知道其他的种子是怎样旅行的吗? 幼儿自由讲述。

(孩子们,这样多的植物种子他们的旅行办法都不一样,我们的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三、我的想象:假如我是种子……

1、幼儿想象画作:假如我是种子……

(孩子们,假如你是种子,你想变成什么样的种子呢?)

2、游戏:种子的旅行

来吧,让我们一同玩游戏吧!(音乐《命运》)

四、邀请小朋友的妈妈做最后总结。

妈妈:孩子们,你们都会长大,都会独自离开我们的妈妈勇敢的去完成自己人生的旅行。我代表所有的妈妈对你们说:宝贝,我们会永远爱你!

宝宝说:妈妈,妈妈我们也爱你!

音乐《亲亲我的宝贝》

教学反思:

一、用心的设计,用心的收获。在设计活动课时,我就想:怎样才能设计出一节别出心裁的课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学到本领呢?怎样才能上一节有趣的好的课呢? 我反复的斟酌,反复的修改,最后终于完成了课的设计。

在音乐的选择上,我选择了钢琴曲《风的色彩》、《海的宁静》、《命运》、《乒乓之恋》。为的是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更好的发挥想象力,更好的学习本领。

在课的最后环节,我打算邀请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参与活动,为的是使孩子们更好的感受亲情,从而能够深化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情。

二、用心的上课,用心的收获。

在上课时,我更觉的我是一位妈妈,我所要做的是带领我的孩子学习本领。我感受着孩子们的感受,体会着孩子们的任何感情上的变化。总体上,孩子们在快乐和笑声中学到了本领。我的活动目标也达到了。

三、用心的反思,用心的收获。

我觉得,我的这节活动课是成功的,因为孩子们都非常的快乐,他们身心愉悦的学到了本领。

另外,我认为我这节课是有欠缺的。在活动中,孩子们们表演的时间过长。此时的音乐长度把握不好。

5.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五

活动背景:

随着天气的变冷及幼儿外出活动发现的落叶,使幼儿对冬天的到来有了初步的感知,对他们来说寒冷的冬天太奇妙、太神奇了,他们想揭开冬天的面纱,他们对冬天渴望探索更多的知识。如:他们会问:“为什么树叶会在冬天落下来”、“冬天为什么会很冷”、“冬天为什么会下雪”、“门窗上为什么有冰花”,还有的幼儿说:“冬天冷水会结冰,我们可以滑冰玩、冬天下雪我们可以堆雪人、冬天冷就不会有蚊子不会被蚊子咬了”等等。结合幼儿对冬天所产生的神秘感和已了解的知识内容,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冬天的秘密,借此,让幼儿对冬天有更全面的认识,揭开冬天的秘密。

首先,我们在幼儿中开展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对冬天的“冷”都感到可怕,这对他们来说可能对四季交替不够了解,这需要我们的引导讲解,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幼儿对冬天的万物变化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下雪、动物的冬眠,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我们决定以“冬天的变化”为着眼点,进行主题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目的:

1.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冬天的各种变化、动植物的过冬方式及不同地方的不同过冬方式。

2.冬天的活动及冬天的节日,使幼儿对冬天由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对冬天有更深的认识。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主题活动网络图:

昼长夜短 寒冷 雪花、冰雹

变化 的冬季 冬眠、南迁、躲

天气 现象 不同地方 储备食物、冬眠、圣诞节、元旦、春节 冬天的景色

过冬方式

冬天的节日 冬天的秘密 动物

动物趣闻

冬天的活动 植物人类的变化 衣服的变化

蔬菜、庄稼

跳绳、堆雪人 制作漂亮 树、花 食物 疾病 取暖 天冷我不怕

踢毽子 的冬装

常绿树、落叶树 预防感冒

树叶找家

注: 为教师预设内容、师生共同生成、为幼儿生成活动内容与目的:

1.冬天的景色变化

目的:(1)冬天来临,天气的变化及不同地方的冬季有何不同?

(2)冬天各种事物的变化

内容:(1)谈话活动:(集体)

冬天到了,天气有什么变化(寒冷、雪花、冰雹、昼长夜短等)。

(2).欣赏各地冬天有何不同?你们看到的冬天是什么样的?(集体谈话形势展开)

(3)..根据冬天的景色结合你们看到的冬天画一幅有关冬天的景色(发挥幼儿想象力、自由绘画)。

(4).语言《冬天到》

(5).歌曲:集体活动《雪花飞》、《滑冰歌》。

(6).手工活动:《五彩雪花》

让幼儿用自己的作品装饰教室、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冻冰花》。

2.动物的变化:

目的:让幼儿了解动物怎样过冬及过冬的方式

内容:(1)谈话:动物到哪里去了?(集体活动)

知道冬天到了很多动物去冬眠了

(2)科学:《动物怎样过冬》

了解动物怎样过冬及过冬的不同方式。

(3)绘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寻找它的过冬方式

(4)动物的趣闻及故事《两只棉手套》

总结所学动物的过冬方式讲述动物过冬方式的趣闻,通过故事了解松鼠的过冬

方式及松鼠爸爸的伟大。

3.人类的变化:

目的:1。了解采取怎样的措施预防寒冷的冬天。

2.。在冬天预防感冒及采取的措施。

内容:(1)谈话活动:冬天到了人们是怎样取暖的?(集体活动)

(2)社会活动:《取暖用具多》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冬天人们通过什么途径取暖及取暖的方法。

(3)冬天到了,各种食物有什么变化?小朋友应怎样预防感冒(集体讨论)

总结谈话内容,提高幼儿预防疾病的知识。

(4)语言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不怕冷的红气球》

使幼儿懂得天冷并不可怕。

4.植物:

目的:1。让幼儿观察冬天到了各种植物的变化。

2.了解哪些是落叶树哪些是常绿树?

内容:(1)常绿树与落叶树(集体谈话)

总结幼儿谈话内容,让幼儿了解常绿树与落叶树得异同

(2)游戏活动:《树叶找家》

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常绿树与落叶树的认识

(3)科学活动:《认识球体》、《认识圆柱体》

让幼儿找出圆柱体与球体的异同及我们身边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巩固幼儿所学知识。

5.冬天的活动:

目的:1。冬天有哪些节日?

2.天冷不可怕,可以从事很多游戏。

内容:(1)语言故事:《冬天的童话》

(2)谈话活动:冬天你喜欢玩什么游戏及活动?

通过谈话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幼儿更乐意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3)健康活动:《花样跳绳》

了解跳绳的几种跳法,增强幼儿体质

(4)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

(5)冬天有哪些节日?(集体谈话活动)

知道冬天的节日:圣诞节、元旦、春节

(6)手工活动:《漂亮的冬装》

让幼儿设计自己冬天喜欢的衣服。

6.年级组活动——冬游

目的:1。结伴出游欣赏冬天景色的变化,观察各种事物的变化。

2.互项探讨、研究冬季来临人们的衣装有哪些变化?增强幼儿探讨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关于冬天的童话,选取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用动物童话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娓娓道来,富有童趣。画面色彩丰富、生动写实,将小朋友带到大自然中,探究冬的秘密:雪花飘舞、哈气的形成、冰花的出现,感受季节和物的变化。

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来说说冬天的景象特点。再由提问引出“冬天到了,你觉得小鸟、小树、小猫、小狗会怎么样,会说些什么?”通过出示插入式图片的帮助幼儿,更能够使幼儿了解他们各自发出的声音和“冷” 的特点。幼儿很喜欢模仿三种不同的喊“冷”的声音。到了表演环节,幼儿纷纷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上来表演的幼儿人手一个头饰,学诗歌中的角色。表演环节过于拖沓,改进后应该幼儿人手一个胸饰,既缩短幼儿等待时间,又能在最佳时间内让幼儿体验表演的乐趣。

6.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六

教学目标:

1、培养小朋友对幼儿园活动安排的认知。

2、给以后上小学时积累经验,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学校的活动。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教学准备:

1、幼儿园生活的各种照片

2、活动的时间工示班板

教学过程:

一、喜欢幼儿园师:“我们上幼儿园有几年了。你们喜欢幼儿园的生活吗。为什么。

二、幼儿园的活动

1、师;既然幼儿园那么的好玩,我们都有那些活动呢,我这里有一些你们平时活动的照片你们传过去看一看吧。

2、讨论: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会在什么时候做这件事的呢。

3、出示时间板,师: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这是我们一日活动的时间表,老师把你们从上午到下午的活动都记录在这张图上了,上午有些什么活动呢,这些活动都是从几点到几点的。中午有些什么活动呢,这些活动都是从几点到几点的。下午有些什么活动呢,这些活动都是从几点到几点的刚才我们了解了这张时间表也看了这张照片,你们想仪想你们手中的照片贴在哪个时间段后面是最合适的。

请幼儿自己核对检查,并说一说原因。教师再次检查。

4、师:我们这张公式板终于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些都是我们幼儿园一天的活动,你最喜欢什么活动,(请三四名幼儿回答)现在请你们将手中的小花贴在你最喜欢的活动的后面。

哪个活动后面贴的小花最多,有多少,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哪个活动后面贴的小花最多说明这个活动最受小朋友的欢迎,为什么你们最喜欢这个活动。

哪个活动后面贴的小花最少,有多少,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哪个活动后面贴的小花最少说明这个活动喜欢的人少,为什么。

虽然有些活动喜欢的人多一些,那能不能老是进行这个活动,有些活动喜欢的少一些能不能取消这些活动,为什么。

三、你们喜欢幼儿园再为我们增添些什么活动。

四、活动总结。

教学反思:

在认识时钟的活动中,以往我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这样的:教师拿出一面钟,让幼儿看看上面有什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然后让幼儿看一个整点,观察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告诉幼儿这是几点钟。最后请幼儿拨整点钟。这样的教学活动,老师的主体地位是很明显的,幼儿是机械地学习。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幼儿园的一天》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742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竹》》:大班教案《竹》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引导幼儿探索竹对我们生活所起的贡献,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竹,了解竹的生长过程和用途,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竹》教案吧。

7.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七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英国女画家佩特·哈群斯 (有译作“佩特·哈金丝”) 创作的一部经典图画书, 其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 而图画则讲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这是一本绝对会让幼儿笑得前仰后合的书。喜剧效果来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半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母鸡萝丝;一个是紧跟其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贪婪狐狸。

阅读目标:

1.在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中, 获得乐趣, 能开心地笑, 能大胆地想。

2.掌握故事情节,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一个场景。

3.感受画面的美。

阅读重点:

能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充分享受想象与阅读的乐趣。

阅读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一个场景, 用准动词“走、绕、越、穿、钻”等。

阅读准备:幼儿人手一本书、多媒体课件。

阅读过程:

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 重点想象与讲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 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观察扉页, 引发兴趣

“小朋友们看, 这是一个农场, 哇, 好大好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播放课件)

“有房子、池塘、草堆、磨坊、篱笆、蜂房、手推车……”

“有母鸡, 有山羊。”

“这只母鸡还有一个名字呢, 叫萝丝。我们就叫它母鸡萝丝。”

【反思】巧设情景, 导入活动,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幼儿年龄小,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要想在短短的时间里引导他们学习语言是比较困难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 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在活动前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 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靠简单的挂图和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兴趣, 显然是很不够的。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更易激发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巧妙地引出新的活动。教师轻点鼠标, 大屏幕呈现给幼儿农场的全貌, 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点击画面的同时, 也点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他们情不自禁地说着农场里的一切。橘黄、橄榄绿以及朱红等颜色都被完美和谐地统一在偏黄的夕阳光的暖色调中, 画面色彩更加逼真。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 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倾听故事, 享受乐趣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想知道母鸡萝丝散步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看一看。”

播放课件, 把幼儿带进既紧张又搞笑的故事情节之中。

“这天,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它没发现, 一只狐狸在后面悄悄跟了上来。

萝丝走过院子, 身后的狐狸扑了上来。可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 钉耙一个反弹, 狠很地打到了它的脸上。

萝丝绕过池塘, 狐狸扑了上来, 可它扑了个空, 栽倒在池塘里。

萝丝越过干草堆, 狐狸扑了上来, 可它一头扎进了干草堆。

萝丝经过磨坊时脚钩住了一根线, 狐狸扑了上来, 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 浇在狐狸的身上。

萝丝穿过篱笆, 狐狸扑了上来, 可跌倒在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

萝丝钻过蜜蜂房, 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 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

母鸡萝丝按时回到家, 吃晚饭。”

幼儿听得不时发出笑声。

“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一想, 母鸡萝丝都去过哪些地方?它是怎么去的?”

幼儿回答。每说出一个地方, 课件就出示这个地方, 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体态语言展示一下去的方式及动作。

【反思】化静为动, 突破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天性好动, 对动画较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想尽办法让静止的教材动起来, 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轻点鼠标, 画面出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一个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半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母鸡萝丝;一个是紧跟其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贪婪狐狸。喜剧效果来自鲜明的对比, 幼儿笑得前仰后合, 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幼儿年龄特点等决定了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教师就轻点鼠标, 带领幼儿回到情节中, 幼儿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 争先恐后发表意见, 积极地模仿动作、学习词语、理解动词, 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 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以喜闻乐见的形式,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 使幼儿群体的语言水平向着强势发展, 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阅读, 沉醉有趣

“这本书, 真有趣, 请你们自己一页一页地轻轻翻, 细细看。想笑就笑, 放松心情。”

教师请幼儿拿起事先放在每组桌上的绘本。幼儿各自翻页阅读。教师到幼儿身边倾听、引导幼儿阅读。

“哇!”“哦!”“哈哈!”“好险呀!”幼儿的喜悦与陶醉一阵漫过一阵, 漫出书页, 涌进教室。

“有趣、开心的画面在哪儿, 谁来说说。”

指名个别幼儿讲述他们心中有趣的、开心的画面, 讲到哪里, 教师把课件画面展示到哪里, 并且校正幼儿的语言, 特别注意个别动词表述的准确性。

(幼儿回答略)

“母鸡萝丝和狐狸之间发生的事情真有趣。下面再把这个有趣的故事两人一组说一说, 你说给我听, 我说给你听。”

幼儿互相讲述、交流。

【反思】阅读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轻轻翻, 细细看, 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 所以我倡导“想笑就笑, 放松心情”。播放课件, 让幼儿一起欣赏有趣的画面, 充分理解故事, 展开想象。个别讲述及指导是为各自讲述作示范, 两个人一组互相讲述、倾听是为落实一个理念:阅读是个人的行为, 人人都要有“被动的能动性”。

●再读扉页, 培养情趣

“这本书的扉页就是母鸡萝丝的一张散步地图。对照地图, 可以一一找出那只狐狸在哪里踩到了钉耙, 在哪里栽进了池塘……你能来找找看吗?”

(幼儿回答略)

“这本书太有趣了。不仅故事有趣, 而且画面的色彩是偏黄的暖色调的, 很亮很温馨。我们再从头至尾欣赏一遍。”

慢慢地播放课件, 幼儿边看边听边欣赏。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女画家佩特·哈群斯 (课件出示作者的头像及名字) , 她还创作了《蒂奇》、《金老爷买钟》等作品, 我们还可以去阅读她的其他绘本。”

【反思】互动活动,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通过与多媒体互动, 再次展示的农场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场所, 让幼儿找出狐狸受挫的地点, 实际上就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为此, 在教学的结尾部分播放课件并进行整体欣赏。推荐了作者的其他作品, 拓展了幼儿阅读的空间。

《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 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 儿童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 幼儿期又是形象思维、直接兴趣等心理现象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 幼儿教育要突出准确、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 即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 这与幼儿的认知需要非常吻合。

8.浅谈大班幼儿折纸活动 篇八

关键词:幼儿;折纸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36-01

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加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项有意活动。幼儿不仅能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并能促进动脑、动手以及各种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幼儿园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尤其是大班幼儿,教师因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劝和成功的乐趣。今年我班在折纸教育活动中进行了系列的尝试,也因此我有了几点新想法,下面我想结合折纸活动《胖嘟嘟的小金鱼》一课来谈三点:

一、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

大班幼儿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而此时此刻,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还没有进行自己的教学程序,怎么会放心让幼儿自己尝试呢?教学才刚开始,孩子们和老师的想法就不能达成-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鱼》一课中,因为考虑到已折过同系列的作品,一开始我就采用了自然习得的方法,我对孩子们说:“勇敢的试一试,看谁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们很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看见大部分孩子已经在边看边试了,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是-种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很喜欢老师这么相信他们,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们之中,虽然我只讲了一句话,但他们接纳了我,他们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纸过积中,幼儿-改以前的"我不会,我小行--"的懒惰思想,认真的尝试起来。

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求知欲望,儿童的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更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由此我想: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儿童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儿童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的。那么,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

二、促进互动,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你不会,老师就是要促进互动,包括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帮助孩子展开讨论,实际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鱼》一活动中,在发现有幼儿遇到困难时,我鼓励他“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想找谁帮你呢?”过一会儿,我会问:“你在哪一步遇到了困难,后来怎么解决的?”在评价过程中,我没有武断的评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励他们:“你觉的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进一步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

幼儿在尝试中发现了问题,在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这一切都蕴涵着老师的精心设计。

三、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几次

幼儿对折纸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行的,特别对于那些能力较弱,动手少的幼儿来说,一次根本不够,我总是发现:活动评价后幼儿总还想问老师要材料,希望再折一个。如果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老师能作到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次或几次,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亭受成功的乐趣,一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鱼》活动评价后,我特意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彩纸,还配备了磁铁钓竿,和回形针,并对孩子们说:“桌上还有有趣的材料,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再来一次,并可以尝试钓鱼游戏……”孩子们谁都不愿意就此停止,都兴致盎然的继续折了,连平时最不爱动手的闻闻也问这问那的,兴趣很高。有些聪明的孩子很快尝试了钓鱼游戏乐得在一旁哈哈大笑--善于等待,让孩子们在再来一次中,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折纸的技能并能在老师提供的材料的刺激下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充分体验了折纸活动中的乐趣,并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9.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别人的新衣服、装饰很感兴趣、然而,就在快到穆世林小朋友快要过古尔邦节时,我班的一名哈萨克族小朋友穿这一件很有民族特色的衣服,这件衣服吸引起了小朋友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对衣服上的花纹、衣服的样式都很感兴趣不时的问:这是什么?这件衣服怎么穿?你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这一现象让我萌发了要上主题教育课程《我身边的少数民族》这一节《好看的民族服饰》是主题教育中的艺术领域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的民族服饰,提高审美能力,感受绘画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学习运用点、线、面色彩等不同手段装饰服装,表达出不同民族服装的特点。

3、通过绘画萌发对少数民族的兴趣,增强民族情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点、线、面、色彩装饰服装。

难点:表达出不同民族的特点。

活动准备

三种少数民族的服装课件,服装样板人手一份,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教师提问:

1、明天是什么节日?(古尔邦节)

2、少数民族是怎么过年的?

3、今天我们欣赏一下美丽的民族服饰。

(二)播放幻灯片,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提问:

(1)、你见过这些服装吗?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服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它和我们平时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三个民族的服装特点。

(3)、这件衣服上有什么样子的花边和图案?

2、出示花边图案,供幼儿参考。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根据不同少数民族的特点进行绘画。

指导幼儿用多种鲜艳的色彩进行搭配、组合图案装饰服装。

(四)作品展示。

幼儿观察一下同伴的作品,找出自己喜欢的,!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并说一说画的是哪个民族的,你喜欢它哪部分。

(五)结束部分

1、送礼物:明天是古尔邦节请小朋友们,把最好的绘画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班的哈萨克族、回族小朋友。

2、播放民族歌曲

请少数民族的幼儿带着大家跳一只舞。

教学反思

在教学目标制定以后备课环节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能不能达到它的目标、能否能使幼儿感兴趣并且教师能否上好正堂课这些都与备课环节息息相关,所以我在备课是选择了备教案、备幼儿两个环节充分的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发展情况进行课程环节设计,活动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直观法通过让幼儿观看教学课件、图片使幼儿直接的看到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花纹、样式等.活动中幼儿对这些好看的民族服装很感兴趣,看的自己就找出了特点如:这些衣服的领口有花纹、袖口有花纹...提问法通过这一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表扬鼓励法这一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长用到的方法,教师的鼓励增加了幼儿的信心使他们能充分的展现自己;行动操练法这一方法是让幼儿能充分体现幼儿各项能力的方法。活动围绕目标展开:欣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的民族服饰,提高审美能力,感受绘画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学习运用点、线、面色彩等不同手段装饰服装,表达出不同民族服装的特点。通过绘画萌发对少数民族的兴趣,增强民族情感。活动中加入了对幼儿认知的教育,通过教学活动我发现本班幼儿初步的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服装特点;掌握了运用点、线、面色彩等不同手段装饰服装;在幼儿的创作过程中我及时的对幼儿进行指导,使幼儿能更好的掌握少数民族服装特点并用所学到的方法设计服装;活动中我采用了让幼儿自己评价同伴的作品,这样能够激发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并且从互相评价中找到自信。活动最后,我设计的先是为民族小朋友送礼物;有而将自己的作品送出增进友谊,之后播放民族歌曲让少数民族幼儿带领大家一起跳一段民族舞蹈充分的调动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本次教学活动能够很好的使幼儿的各项能力得到体现与锻炼但是,在活动的组织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是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导致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继续努力加强不足。

10.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十

大三班主题册

《不同的爱好》

执行时间:2015 年 年 3 月 月 9 日 日— —2015 年 年 3 月 月 27 日

《不同的爱好》主题网络图

图例:教师预设

幼儿生成 师生共同生成 已完成0 执行时间:2015、3、9、、—— 2015、3、27、不同的爱好

喜 欢养 的小 宠物 物 喜欢收集的东西

鸭妈妈 瘦身 音符 七仙女 洗手 七步法 给小猫咪刮胡子 看谁数 得快 挂满星星的小白鸽 喜欢做的事 事 画妈妈 小兔快去吃个饱 给宠物 喂食 收集东,收集西 邮票的 秘密 花瓶真漂亮 有趣的明信片 哪个宽,哪个窄 保卫小瓶

柳南区十幼 大三 班 三 月主题活动计划

教师:傅柳燕

苏玲 主题名称 《不同的爱好》 执行时间 2015 年 3 月 9 日-------2015 年 3 月 27 日 主题 来源 随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常看到他们几个或一群的聊天,他们各抒己见、聊得火热朝天。“我最喜欢„„”这是他们聊天中频繁出现的一个内容,可见,孩子们喜欢着许多不同的行为或事物。但不少发现,他们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能力比较差。主题“不同的爱好”能充分让孩子感受到别人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与众不同的爱好。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足够的时间展现他们不同的爱好吧!

预设 目标 1、知道帮助别人实现愿望也能让自己快乐。2、了解猫的胡子有测量鼠洞的用处。3、知道音乐都是由 7 个小音符组成的。4、初步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5、尝试利用各种物品进行自然测量,并能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6、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瓶,感受它的美,并尝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花瓶。

资料的 收集 教师收集的资料 1、收集有关人们工作的图片,信息等。2、制作主题墙。

幼儿收集的资料 与活动相关的图片。

家长提供的资料 与活动相关的图片及照片。

环 境 创 设 心理环境 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空间环境 制作主题墙,幼儿手工与绘画。

生活渗透 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愿意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收集的快乐。

家园同步 复习10 以内的数数以及序数、单双数和相邻数。帮助幼儿了解明信片的用途,懂得明信片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

柳南区十幼第 二 周 大三 班活动安排表

教师:

傅柳燕

苏玲

主题名称 《喜欢养的小宠物》 执行时间 2015、3、9——2015、3、13 预设目标 1、知道帮助别人实现愿望也能让自己快乐。

2、了解猫的胡子有测量鼠洞的用处。

环境创设 1、增加资料库的内容。

2、制作幼儿手工与绘画。

生活渗透 了解肥胖的危害和保持健康体形的好方法。

家园同步 复习10 以内的数数以及序数、单双数和相邻数。

活动

名称 时间 活 动 内 容 晨间活动 共同性活动 选择性活动 户外活动 星期一

拉力器(自制)

语言、科学 领域:

给小猫咪 刮胡子 建筑工地 奇妙世界 1.游戏:拍手接力

2.自选器械:拍球

星期二

拍球 科学、语言 领域:

给宠物喂食 七彩空间 妞妞休闲吧 1.游戏:小汽车

2.自选器械:小熊过桥(平衡木)

星期三 蘑菇滑梯 社会、语言 领域:

挂满星星 的小白鸽 美味烧烤 奇妙世界 1.游戏:转转 2.自选器械:运货忙(小推车)

星期四 大型玩具 健康、社会 领域:

小兔快去 吃个饱 建筑工地 妞妞休闲吧 1.游戏:大与小 2.自选器械:滚球(自制)

星期五 舞蹈室旁滑滑梯 艺术、健康 领域:

鸭妈妈瘦身 七彩空间 美味屋 1.游戏:小猫钓鱼 2.自选器械:门卫旁小型滑梯

柳南区十幼第 三 周 大三 班活动安排表

教师:傅柳燕

苏玲

主题名称 《喜欢做的事》 执行时间 2015、3、16——2015、3、20 预设目标 1、知道音乐都是由 7 个小音符组成的。

2、初步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

环境创设 1、增加资料库的内容。

2、制作幼儿手工与绘画。

生活渗透 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

家园同步 初步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

活动

名称 时间 活 动 内 容 晨间活动 共同性活动 选择性活动 户外活动 星期一 跳圈 语言、艺术 领域:

音符七仙女 妞妞休闲吧建筑工地 1.游戏:吹泡泡 2.自选器械:猎手打狐狸(沙包)

星期二 滚球(自制)

科学、语言 领域:

看谁数得快 美味烧烤 奇妙世界 1.游戏:扯尾巴 2.自选器械:小兔跳(圆圈)

星期三 蘑菇滑梯 社会、艺术 领域:

邮票的秘密 妞妞休闲吧 七彩空间 1.游戏:雷公公 2.自选器械:小熊过桥(平衡木)

星期四 大型玩具 健康、社会 领域:

洗手七步法 美味烧烤 奇妙世界 1.游戏:转转 2.自选器械:双人拉力器(自制)

星期五 舞蹈室 旁滑梯 艺术、语言 领域:

画妈妈 七彩空间 建筑工地 1.游戏:切西瓜 2.自选器械:门卫旁小型滑梯

柳南区十幼第四 周大三 班活动安排表

教师:

傅柳燕

苏玲

主题名称 《喜欢收集的东西》 执行时间 2015、3、23——2015、3、27 预设目标 1、尝试利用各种物品进行自然测量,并能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瓶,感受它的美,并尝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花瓶。

环境创设 1、增加资料库的内容。

2、制作幼儿手工与绘画。

生活渗透 愿意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收集的快乐。

家园同步 了解明信片的用途,懂得明信片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

活动

名称 时间 活 动 内 容 晨间活动 共同性活动 选择性活动 户外活动 星期一 踩高跷(自制)

语言、社会 领域:

收集东,收集西 奇妙世界 七彩空间 1.游戏:拍小鼓 2.自选器械:运西瓜(球)

星期二 拍球 科学、社会 领域:

哪个宽,哪个窄 美味烧烤 妞妞休闲吧 1.游戏:小汽车 2.自选器械:小蜗牛(地垫)

星期三 蘑菇滑梯 社会、语言 领域:

有趣的明信片 建筑工地 七彩空间 1.游戏:大与小 2.自选器械:双人拉力器(自制)

星期四 大型玩具 健康、社会 领域:

保卫小瓶 奇妙世界 建筑工地 1.游戏:扯尾巴 2.自选器械:乌龟送信(拱门)

星期五 舞蹈室 旁滑梯 艺术、语言 领域:

花瓶真漂亮 美味烧烤 妞妞休闲吧 1.游戏:吹泡泡 2.自选器械:门卫旁小型滑梯

柳南十幼第二

周大 三 班共同性活动记录 教师:

苏玲

主题名称 《喜欢养的小宠物》

活动名称 给宠物喂食 活动时间 2015、3、10 涉及领域 科学、语言、预期目标 1、复习10 以内的数数以及序数、单双数和相邻数。

2、能够区分上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磁性教具若干。

一、看看说说 (一)、教师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 1、教师:图上都有那些小动物?他们分别住在哪层楼哪间房?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第几层第几间房的序数。

3、教师:这些小动物各有几只?他们都是什么数?(单数)

4、教师:这些小动物分别喜欢吃什么?食物分别有多少?(双数)

5、教师:你觉得小动物分的食物够吗?有多的吗?多多少? (二)、数与数的对应 教师:食物的数量要比小动物多,请你们圈出相应数量的食物。

二、游戏:给小动物分食物

1、有一栋三层楼的房子,每层有两间房,每间住着一个小动物,大象伯伯的农场大丰收了,要分给这些小动物相应数量的食物,大象伯伯想请小朋友根据楼层房间号来分相数量的食物。

2、教师引导幼儿完成第一遍游戏。

3、幼儿独立完成游戏。

三、活动小结

柳南十幼第二 周 大 三 班教师观察与反思 教师:苏玲

活动时间 2015、3、10 活动名称 给宠物喂食 幼儿在 活动中 的表现 实

录 教师:“这些小动物各有几只?他们都是什么数?” 嘉轩:“有的是一只,有的是三只。” 达轩:“他们都是单数,有一个是找不到朋友的。” 教师:“这些小动物分别喜欢吃什么?食物分别有多少?” 士尚:“小兔喜欢吃萝卜。” 睿睿:“小猫喜欢吃鱼。” 雯欣:“小狗喜欢吃骨头,有好多根骨头。” 月献:“有四根骨头,有八条小鱼。” 讨论:“你觉得小动物分的食物够吗?有多的吗?多多少?” 炜翔:“够呀!有好多的。” 文浩:“萝卜比小兔多一个。” 达轩:“骨头比小狗多一个。” 振翔:“好像吃的都比小动物多一个也!” 宏林:“是的,吃的要比小动物多一个。”

教师的 反思与 回

应 幼儿能很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大胆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大部分幼儿能理解 10 以内的数数以及序数,但对单双数还是比较模糊,所以他们的理解是两个两个全部能找到朋友的是双数,不能找到就是单数,还处于量的理解,没有转换到数的理解(1、3、5 是单数,2、4、6 是双数),在这方面老师还需要多加指导。幼儿在游戏环节操作的非常好,能根据楼层房间号来分相数量的食物,对数数和相邻的认知掌握的很好。我在活动中给与幼儿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大胆的去表达、操作,基本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

教师讲解游戏《给小动物分食物》怎么操作。

幼儿帮助大象伯伯分相应数量的食物给这些小动物。

柳南十幼第二 周大三

班共同性活动记录 教师:

傅柳燕

主题名称 《喜欢养的小宠物》

活动名称 鸭妈妈瘦身 活动时间 2015、3、13、涉及领域 艺术、健康 预期目标 1、感受音乐三段的变化,能根据乐曲变化想象并创编健身动作。

2、了解肥胖的危害和保持健康体形的好办法。

活动准备 乐曲《瑞典狂想曲》、胖瘦鸭妈妈的图片各一张。

一、说一说 1、出示胖鸭妈妈的图片问:你们看看这是谁呀? 2、教师:鸭妈妈长得怎么样?(胖胖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引导幼儿想象、表现胖鸭妈妈的姿态和动作。

二、分段欣赏《瑞典狂想曲》 1、教师:这位鸭妈妈过得很舒服,它每天吃很多的东西,也不运动,结果越来越胖,你们听,它来了。

2、播放《瑞典狂想曲》A 段,幼儿边听音乐,边想象模仿、表现胖鸭妈妈摇摇摆摆的动作 3、播放 B 段,教师:鸭妈妈胖得路都走不动了,怎么办呢?帮它想想办法吧!

4、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由随音乐节奏表现鸭妈妈可能做的各种健身动作。5、出示鸭妈妈图片,告诉幼儿:通过运动,现在胖鸭妈妈变瘦了,她变瘦后走路会变得怎么样呢?播放 C 段。

6、幼儿根据音乐表示瘦鸭妈妈轻快的动作。

三、交流讨论:肥胖有那些危害?怎样保持健康体形?

柳南十幼第四

周 大 三 班教师观察与反思 教师:傅柳燕

活动时间 2015、3、13、活动名称 鸭妈妈瘦身 幼儿在 活动中 的表现 实

录 教师:“鸭妈妈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东东:“肥肥的。” 婉婷:“鸭妈妈太胖了,走路都走不快。” 教师:“鸭妈妈胖得路都走不动了,怎么办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小高:“我妈妈也胖胖的,要减肥了。” 妍雅:“要少吃点饭。” 文浩:“要多做运动,像我妈妈一样去爬山。” 小帅:“要跑步。” 教师:“通过运动,现在胖鸭妈妈变瘦了,她变瘦后走路会变得怎么样呢?” 诗音:“现在走路快了。” 轩航:“走路越来越好看了。” 教师的 反思与 回

应 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并且在活动韵律节凑中大胆表现自己,已经达到了本次教学的目的。活动中我主要扮演的是引导和参与者,和他们一起伴着有节奏的韵律在开心的玩。对于这次活动孩子们都非常的感兴趣,只是在创编的过程中确实有点难道孩子们了,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若有类似的课程,就该让孩子们多听几次音乐,鼓励他们勇敢表现。“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幼儿非常感兴趣,也是出乎于我的意料。通过这节活动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环境真的能改变一切,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用更好的方法来激励孩子的兴趣,尊重他们点滴的成功,对于他们的失败不批评多鼓励,让幼儿敢于在失败中探究。

教师在教“鸭妈妈”做减肥操。

小朋友在学鸭妈妈走路。

柳南十幼第三

周大 三 班共同性活动记录 教师:

苏玲

主题名称 《喜欢做的事》

活动名称 画妈妈 活动时间 2015、3、20 涉及领域 艺术、语言、预期目标 1、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愿意通过绘画、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画纸、歌曲录音。

一、听一听 1、教师:有个下小朋友很喜欢画自己的妈妈,她还边画边唱起歌来。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幼儿欣赏。

二、说一说 1、教师:你们猜猜看,这个小朋友为什么爱画妈妈? 2、教师:妈妈爱你吗?妈妈都为你做了些什么?妈妈做什么事情最能干? 3、教师:你们的妈妈都长什么样呀?长头发还是短头发?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裤子,还是喜欢穿裙子? 三、画一画 1、教师:妈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都爱自己的好妈妈,我们今天一起来画画自己的妈妈好吗。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

4、活动小结。

柳南十幼第三 周 大 三 班教师观察与反思 教师:苏玲

活动时间 2015、3、20 活动名称 画妈妈 幼儿在 活动中 的表现 实

录 教师:“你们猜猜看,这个小朋友为什么爱画妈妈?” 婉婷:“因为他的妈妈好漂亮。” 月献:“他喜欢他的妈妈。” 睿睿:“他妈妈有一朵好大的大红花。” 任新:“他爱他的妈妈。” 教师:“妈妈爱你?妈妈都为你做了些什么?妈妈做什么事最能干?” 盺梦:“爱呀!妈妈会带我去公园玩。” 小虎:“妈妈会煮好多好好吃的给我吃。” 文浩:“妈妈睡觉前会给我讲好多故事。” 达轩:“妈妈带我跟妹妹去买好多漂亮的衣服。” 振翔:“妈妈会开车,好棒的!” 教师:“你们的妈妈都长什么样呀?长头发还是短头发?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裤子,还是喜欢穿裙子?” 宏林:“我妈妈脸圆圆的,头发长长的。” 妞妞:“我妈妈是短头发,妈妈喜欢穿裙子。”

教师的 反思与 回

应 幼儿在活动中能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自己的妈妈是最好最棒的。幼儿毕竟对自己的妈妈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能很清晰讲述妈妈的一些明显特征,一些行为习惯。在绘画过程中幼儿色彩运用的非常好,有些小朋友的妈妈是染头发的,他们就会用相近的颜色来画妈妈的头发,衣服、裤子、裙子用上了很多鲜艳的色彩;观察也很仔细,妈妈头发是卷的还会用螺旋线画头发,带耳环和项链的就画上。这节活动幼儿表现的非常好,非常棒!

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的作品。

柳南十幼第四 周大三

班共同性活动记录 教师:

傅柳燕

主题名称 《喜欢收集的东西》

活动名称 有趣的明信片 活动时间 2015、3、25、涉及领域 社会、语言、预期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浣熊对朋友的真挚的友谊。

2、了解明信片的用途,懂得明信片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事先收集各种明信片。

一、看看、说说:有趣的明信片 1、出示各种明信片,请幼儿欣赏。

2、幼儿说说自己拿到的明信片。

3、教师:你们知道明信片有什么用处? 4、小结明信片的用途:可以保留风景,可以寄给同伴传递友谊。

二、听讲故事《小浣熊的明信片》 1、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听教师讲故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浣熊对朋友的真挚友 谊:

(1)

教师:新年快到了,小浣熊做了一件什么事?(2)

教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张最美丽的贺卡?(3)

教师:为什么大家在明信片上画好看的东西? 3、教师:你们都有好朋友吗?你和谁是好朋友?我们为什么要交好朋友? 4、小结:朋友之间一张小小的卡片,都可以传递友谊。

三、幼儿再次欣赏故事《小浣熊的明信片》

柳南十幼第四

周 大 三 班教师观察与反思 教师:傅柳燕

活动时间 2015、3、25、活动名称 有趣的明信片 幼儿在 活动中 的表现 实

录 教师:“你们知道明信片有什么用处?”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欣梦:“可以看好多漂亮画。” 雅淇:“可以送给我的好朋友。” 教师:“新年快到了,小浣熊做了一件什么事?”

妍雅:“想送一张明信片给小猴子。” 教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张最美丽的贺卡?” 子涵:“因为上面有绿绿的小草。” 文浩:“还有鲜花和树叶。” 达轩:“还有小花瓣和彩带。” 诗音:“还洒上香香的香水。” 教师:“为什么大家在明信片上画好看的东西?” 华杰:“这样漂亮。” 东雅:“这样明信片会非常漂亮,小猴子收到了会很开心的。” 智淋:“大家都喜欢小猴子。” 教师的 反思与 回

应 在组织这个活动之前,我在担心孩子们会不明白故事表达的情感,不懂得明信片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完全体验到小浣熊对朋友的真挚的友谊。从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完全融入了这个故事,许多孩子在说自己在明信片上写什么、画什么时,答案让我感受到他们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孩子们的回应是积极的,在活动结束前我忍不住将他们的语言记录下来,并展示出来,这是他们美好的愿望,也是我作为教师所希望看到的!

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听教师讲故事。

小朋友用小猴子高兴的语气和表情,复述小猴子的话。

柳南十幼 三 月 大 三 班主题活动总结 教师:傅柳燕 苏玲

主题名称 不同的爱好 活动时间 2015、3、9、——2015、3、27、主 题 活 动 总 结

随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常看到他们几个或一群的聊天,他们各抒己见、聊得火热朝天。“我最喜欢„„”这是他们聊天中频繁出现的一个内容,可见,孩子们喜欢着许多不同的行为或事物。但不少发现,他们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能力比较差。主题“不同的爱好”能充分让孩子感受到别人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与众不同的爱好。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足够的时间展现他们不同的爱好吧!幼儿能通过剪、折、画等形式的手工作品将主题墙装点得很有特色。通过这个主题,幼儿自身喜欢的东西细化至喜欢收集的东西、喜欢养的小宠物、喜欢做的事,让幼儿明确自己的喜欢;懂得去爱护小动物,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会用语言、绘画、舞蹈去表达自己喜欢做的事。

但是,在主题过程的实施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幼儿积极回应不够,许 多孩子在说出自己的想法时都是照搬前面孩子的说法,想象力和创造性较少,这需要教师在平时多拓宽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多给他们语言表达的机会,这样,孩子会更出色!

幼儿绘画作品:《花瓶真漂亮》

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有趣的明信片》

幼儿歌曲与绘画:《画妈妈》

11.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晨间体育活动;材料投放;大班幼儿

一、幼儿晨间体育活动材料投放的重要性

晨间体育活动是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它在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所以,对幼儿而言晨间体育活动是自由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对教师而言,区角的布置也好,材料的投入也罢都应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教育要求,一系列的创设和投入都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习探索。

而在晨间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各项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材料是开展晨间体育活动的物质媒介,是幼儿建构知识的托,它起到的就是一个桥梁的作用。只有通过它才能达成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晨间体育活动的兴致。如表演区中的时装秀,娱乐区中的棋类游戏等,凡是所提供的材料既是幼儿所不陌生,而且容易操作,也是幼儿百玩不厌的。

二、大班幼儿晨间体育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1.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发展水平不符

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活动中投放一些材料,但通常是刚一投放,幼儿很兴奋,常常是争先恐后地去玩,过不了多久就玩腻了,不玩了。观察后发现,教师在投放上存在一些与幼儿年龄特点不相符的材料。如大班的幼儿其小肌肉的运功并不发达,但有时教师也为他们投放一些常见但却不易操作的材料。

2.投放的材料内容单一

据观察,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多为成品材料,如图书、壁画、积木、汽车、剪刀、胶水等,幼儿可以在晨间体育活动中自由的选择这些材料,但都只能在教室中操作,可利用的资源太少。另一方面,一些半成品或是属于原材料的材料,教师们却很少,甚至是不予投放。

3.材料的教育价值不明显

每一个体育活动中的材料都具有内在的教育价值,从而可在不同的晨间体育活动中达到应有的效果。但是目前幼儿园的一些教育人员,没有很好地认清材料所具有的价值,只是根据其他幼儿园和教师的经验来硬性地配合晨间体育活动来选择材料,这样虽然也能初步利用材料,但是却不能保证所用的晨间体育活动材料完全适合本班幼儿,从而不能充分的发挥材料的教育价值。不仅如此,一些教师在晨间体育活动中,对于材料蕴含的内在价值不重视,不能把材料、图片等资源进行良好的组合,进而使材料的教育价值流失。

4.教师对晨间体育活动的关注不够

晨间体育活动的创设是一个集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为一体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做很多丰富的前期准备,如选定主题,观察环境,进行创设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觉得投入的精力很多,事后又收不到明显的成效;有的老师就直接把晨间体育活动等同于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了,所以不管不问。还有一些老师知道晨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但在指导时又常常无从下手,也是收效颇微。

三、大班幼儿晨间体育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1.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策略

晨间体育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应是具有目的性的,并不是随意投放,教师应充分考虑材料要能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对各年龄的幼儿提出了相应的材料投放的要求。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比较注重材料的情趣性。例如在“操作区”我们设计的“纸条变变变”活动,让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颜色、长短、宽窄各异的纸条,通过丰富的想象,拼贴出他们心中最美好的形象。到了大班,在材料投放上,我们更注重的是综合性,孩子到了大班年龄,各种能力已经形成,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操作活动,这时候为他们提供综合功能的材料,就更能激发他们创造挑战的欲望。

2.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策略

晨间体育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哪怕是平时最不善于交流、沉默寡言的幼儿,在晨间体育活动中也可以自信地操作、自主地交往。能充分调动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也是晨间体育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例如同为生活区,教师投放到小班、中班、大班的材料就要有明显的差异。为了让小班孩子获得基本的生活操作技能,教师提供了大小各异的勺子和五颜六色的珠子,让幼儿练习使用勺子,使之与进餐要求相对应;提供小水壶和杯子,让幼儿学习倒水,增强手眼协调能力;提供各种塑料夹子和动物图片,锻炼手部机肉的力量。中班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需要进行一些较为精细的动作练习,于是教师加入了用镊子夹豆子、别回形针、串“糖葫芦”、剥瓜子等内容。大班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进一步发展,教师就提供材料让他们进行打结、系鞋带、编辫子、扣别针、用筷子夹物等更为精细而复杂的活动,以提高其自我服务能力。

3.材料投放的多样性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我们根据不同晨间体育活动的不同教育功能,投放不同的材料,使投放的材料丰富多样,把材料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匹配,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我们投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有动作技能练习类的材料,有可供幼儿探索发现类的材料,有表现表达类的材料等,在各种体育活动材料数量与种类的准备上比较充足。这样不仅能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晨间体育活动良好秩序的维护。

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材料的同时,我们也比较注重材料的功能多样性,使同一材料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点心区”我们提供了各种小豆子,这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豆子,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点心”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根据这些豆子的形状、大小、颜色来进行排序和分类。因此,提供丰富而多样功能的材料,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同时也使幼儿在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通过看看、听听、试试、比比、想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

4.材料投放的动态性策略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晨间体育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角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我们就在园内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分享。同时,根据近期主题目标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科技书籍。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并时常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晨间体育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云.区角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3,06:95-96.

12.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十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要“帮助他们 (幼儿) 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过程就是学习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幼儿受认知水平影响, 往往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自我评价, 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 其中教师的评价对幼儿自我评价的影响最大。大班幼儿随着认知的丰富, 能力的提高, 活动中会表现出更多、更强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在与教师、同伴、环境和材料的多向互动中, 开始形成更为正确的自我意识, 学会初步的自我评价, 依赖成人评价的成分逐步减少;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理解能力仍或多或少有依赖于成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内容侧重于自己的行为, 有片面性, 评价语言总体较笼统单一, 还带有极大的主观情绪在内, 因而会过高评价自己, 要纠正这一偏差, 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对大班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的培养十分重要, 这也为幼儿进入小学后正确对待自己打下基础。

一、创设能鼓励幼儿自我评价的环境氛围

1. 心理氛围的创设

幼儿的自我评价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氛围支持, 尤其是需要温馨、热情、宽松、安全的心理氛围的支持, 他们才敢于表达, 敢于自我评价。因此教师平时要爱护、尊重每个孩子, 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在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时要给予积极肯定, 给幼儿以亲切感、信任感, 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 从而重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与形象, 敢于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还应当引导家长为幼儿的自我评价营造积极、宽松的氛围。教师应在家园互动中, 将引导幼儿自我评价的方法传授给家长, 让幼儿在家在园都能畅所欲言, 积极、正确地评价自我。如家长在带幼儿做客前, 提出一些简单要求:讲礼貌, 不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等, 回家请幼儿对照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然后给予奖励。幼儿还可通过及时的、经常的练习, 规范自己的行为, 促进社会性发展。

2. 物质环境的创设

班级环境中有意识进行自我评价的物化环境创设, 能使大班幼儿自我评价时有针对性, 准确性, 在进行表述时有依据。如在教室墙上布置一些简单的贴纸、表格, 形成专栏, 将幼儿自我评价项目表征具体化, 而后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将自我评价呈现在专栏上。如生活能力自评表格, 包括喝水、洗手、搬椅子、睡觉等内容, 运用简单的表征符号进行表示, 然后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表现情况在相应内容表格上用星星的颗数进行自我评价。

二、讲究指导幼儿自我评价的原则

1. 及时性原则

教师在活动中要正确把握幼儿自我评价的时机, 是在活动环节的中期还是结束部分开展, 都要进行判断。教师还应及时回应幼儿的自我评价。幼儿在评价自我时, 即使只说一句“我很好”。教师也应给予肯定, 使幼儿对自我评价产生兴趣, 建立自信心。

2. 具体性原则

教师指导幼儿自我评价的内容要具体, 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具体细致的自我评价。如“我会自己洗手了”“我会把手洗得很干净”“我洗手不玩水”“我洗手时会排队, 不推挤小朋友”等。又如开展“故事大王”比赛后, 请幼儿自我评价讲得怎样, 可以包括“故事讲得很完整”“讲故事声音很响亮”“讲故事很有表情”“故事讲得很连贯”等。

3. 公正性原则

指导幼儿自我评价时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 并会说出评价的理由。如进餐后教师问:“龙龙, 你今天午饭吃得好吗?”“他又是最后一个, ”小朋友说。“那你为什么给自己画‘小碗’表扬呀?”龙龙正色说:“我今天全吃完了, 而且桌面很干净。”教师摸了摸他的头, 赞赏地笑了, 龙龙也自信地笑了, “我明天会吃得快一点。”教师作了肯定, 而后向大家说:“我们小朋友有的地方进步了, 有的地方不够好, 没关系, 我们可以努力。”这样有利于幼儿主动去克服自己的不足, 并主动找差距, 使幼儿明确了继续努力的方向。

三、把握幼儿自我评价的基本类型

1. 单项性自我评价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 活动结束时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某一项目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然后再进行集体的互动交流。例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活动结束后, 请幼儿专门评价自己的操作能力, 或专门评价自己的操作结果, 也可以是幼儿间的两两自我评价。

2. 阶段性自我评价

幼儿园一周总会围绕一些具体的目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阶段性的自我评价能让幼儿对自己一个小阶段的表现进行回忆, 形成初步的全面评价意识。例如,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 小旗手会提出一周的要求, 一般5~6条, 包括生活、学习、运动、游戏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就定期在周五进行评选“国旗下的好宝宝”活动, 先由幼儿在本组内自我评价在这几个方面的表现, 然后由每组推选出好宝宝, 让他进行较为完整的自我评价, 教师与幼儿集体肯定后, 用表征符号进行记录, 展示在“国旗下的好宝宝”的专栏里, 并在下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戴上大红花受到全园性的表扬。这种阶段性的自我评价, 幼儿十分喜爱, 易于掌握, 也乐于表现。

3. 综合性自我评价

在阶段性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可以在更长一段时间内开展综合性的自我评价, 进一步提高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 使评价更具全面性。如在新年、六一节或期末时开展评选“好宝宝”活动, 请幼儿作自我评价, 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梳理、小结, 并参与竞选活动;在“故事大王”“小小画家”等比赛活动中说说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特长、优势。这种综合性的自我评价有时还是需要在教师、家长的指导、帮助下进行, 难度相对高一些, 可为幼小衔接打下基础。

4. 平时性自我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给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捕捉时机让幼儿进行训练和表达。如在上下楼梯时, 可以问问幼儿:“你今天是怎么走楼梯的?遵守行走规则了吗?”在美工区绘画时, 可以问问“你今天画的画好在哪?和其他小伙伴的有什么不同?”等。

四、掌握幼儿自我评价的指导方法

1. 指导幼儿进行表征性自我评价

学习自我评价初期,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直观形象的小图片和各种表征符号进行价值判断, 来激发幼儿对自我评价的兴趣, 提高其参与的主动性。如用表情贴纸, 笑脸表征“好”, 哭脸表征“不好”;用星星数量的多少表征优秀等级等。

2. 指导幼儿将表征符号与语言评价相结合

大班幼儿已能运用简单的表征符号设计评价项目,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边看表征符号边用语言进行表述, 使自我评价既有直接的价值判断, 又有具体的状态描述, 从而丰富幼儿自我评价的内容。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 用“O”表示讲述的完整性, 用“”表示声音是否响亮, 用“”表示是否用了好听的词语, 幼儿在进行自我评价时, 先根据表情贴纸说“我今天讲得很好”, 然后说“我讲得很完整连贯, 声音很响亮, 还用了好听的词‘五颜六色’”。

3. 指导幼儿独立运用语言进行自我评价

幼儿在大班下期, 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在教师指导下积累了不少描述性语言和生活经验, 为独立进行自我评价奠定基础。此时, 可鼓励幼儿脱离表征符号的帮助, 大胆发表意见, 并经常运用一些“我觉得……”“我喜欢……”“我发现……”“我学会……”等语句, 独立运用语言进行自我评价。

4. 注意特殊的自我评价语言

艺术活动中, 通常可根据该领域的特征、基本因素引导幼儿学习评价语言, 绘画活动中, 可以从色彩、构图、想象内容等方面进行具体评价, 可全面评价, 也可针对某一项展开具体评价, 在歌唱表演活动中, 可以从歌曲旋律、节奏、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在绘画《美丽的桥》中, 幼儿的自我评价比较具体生动, 有的孩子说:“我画的桥很大很高, 不信你看桥下的轮船那么多那么大!”有的说:“我画的桥很美, 颜色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 而且我涂色涂得很整齐干净。”有的说:“我觉得我画的桥最美, 因为它是在天上的, 从我家直接连到幼儿园的。”特殊的评价语言能使幼儿对相应领域的认识更为具体准确。

13.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实践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幼儿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要上幼儿学会分享玩具,分享快乐。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与协调性的培养以及锻炼

2、培养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懂得用分享和合作来探索气球的玩法。

活动准备

1、带毛线绳的红、黄、蓝、紫四色气球若干。(至少要每个小朋友一个,要有一些备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出示气球,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想玩气球吗?老师这里有几种颜色不同的气球,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教师一边提问题一边发气球给每位幼儿,要把红色的气球发给那些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幼儿,把黄色的气球发给平礼貌用语用的不好的小朋友。这里要一边发气玩一边复习幼儿学过的颜色。)

二、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体会分享和合作带来的快乐。

1、教师:小朋友气球的玩法有那些?你会怎样的玩法?(教师要鼓励、引导、启发幼儿多动脑多思考。)

2、还有那些新玩法?大家都来玩一玩吧,看看谁的玩法最多!(教师观察幼儿,对遇到问题的幼儿给予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

3、教师:你会玩几种?那位小朋友能来演示一下你的玩法(幼儿会说出许多种气球的玩法,我在其中选几位玩法多样的幼儿做演示,激发幼儿大胆的创造玩法­。留意一下有那些小朋友是互相合作的。)

4、教师:现在请手拿红色气球和黄色气球的小朋友把气球放到箱子里,然后站到我这里来。小朋友说没有气球的小朋友现在玩什么?和谁玩?对了,小朋友要有玩具,有快乐大家一起分享。那么谁愿意和我这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呢?请举手。现在老师就让没有气球的小朋友去找寻找伙伴,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气球好不好?(在这里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分享,要和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自己的快乐。由其是那些平时不喜欢分享的小朋友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5、教师:现在我们没有气球的小朋友找到了伙伴,那么你们就玩一玩吧,看看那一组的小朋友玩的花样最多,我要请他表演给大家看。(如果找到伙伴的小朋友没有合作玩,老师可以找一位幼儿合作玩一次,让其他幼儿观看,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然后鼓励幼儿合作游戏。)

6、教师:老师找一组玩法多的来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他和伙伴合作玩的好吗小朋友想一想气球除了两个人玩还可以几个人玩呢?全班小朋友可不可以一起玩一个气球?怎样玩?有那些玩法?现在小朋友就试一试吧!(教师观察幼儿,适当的给在游戏中有困难的幼儿以帮助和启发,教师可以和幼儿合作激发幼儿创造新玩法。)

7、教师:谁能说一说多人合作玩可以怎样玩?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下面我们就要试一试小朋友说的多人合作的玩法。(鼓励幼儿大胆回答问题,只要能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都要给奖励。只要是小朋友说出的玩法都要试一试。)

8、教师:气球好玩吗?小朋友想一想气球最少可以几个人玩?最多可以几个人玩?那在玩的过程中是一个人玩有意思还是多个人玩有意思?对,多人合作最有意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多。(教师要引导幼儿说说合作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要让不喜欢合作游戏的幼儿感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气球的很多种玩法,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表现最棒的是当有人没有玩具时小朋友能和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这样的小朋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还有就是小朋友能互相合作想出的很多新玩法。老师希望下次活动小朋友能更好的互相合作,那么小朋友回去要思考一下气球除了能给我们做玩具在日常生活中还会有那些用处。

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选了常见的气球,小朋友会很喜欢同时小朋友也会有玩气球的经验和方法。这样互相交流起来容易些。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给幼儿自由想象和发展的空间。气球的一次减少使幼儿有了分享玩具的体验并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多人合作玩气球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气球是易爆的这点要向幼儿说明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在这里幼儿可能不太理解分享和合作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幼儿提供分享和合作的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其意义。

14.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十四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天性就是玩,在我们农村幼儿园里缺少更多好玩的玩具和教具。我看到许多孩子喜欢玩毛线绳,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主题。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观察绳子的用途。

2、通过游戏,学习不同绳子的玩法。如:荡秋千、拴气球、跳绳、翻绳等。

3、通过游戏翻绳,能使幼儿的小手变得更灵活,能够按顺序翻好每个形状。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教学重点、难点

翻绳的方法和过程。

活动准备

小跳绳、气球、小翻绳、毛线绳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

1、那一根两头系在一起的毛线绳,展示给幼儿看,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能用这个绳子变成降落伞。

2、教师拿一个气球吹大,问用什么系上呢?

3、教师拿一个跳绳在跳,观察老师的动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二、幼儿尝试游戏:

1、集体活动跳绳。

2、两人合作吹气球。

3、两人合作玩翻绳游戏。

三、幼儿自己做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师指导。

四、延伸环节:

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玩翻绳游戏,向爸爸妈妈请教翻绳还有哪些种玩法。

教学反思:

通过游戏,大多数孩子能掌握翻绳的方法和要领,能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完成游戏。个别孩子需在教师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个游戏。

15.浅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学的探索论文 篇十五

一、利用故事讲读诱导教化礼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经常根据班上最近出现的问题, 在社会教学中选择针对性强、生动形象的故事,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大班的《七彩虾》教育幼儿尊老、爱老。在学习这个故事时, 孩子们异常的安静, 个个积极说出自己要为爷爷奶奶做的事情, 有的说为让爷爷奶奶开心为他们表演节目, 唱《给爷爷奶奶捶捶背》给他们听;有的要为爷爷奶奶扫地;有的要陪爷爷奶奶看戏曲等。还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幼儿都非常感兴趣, 利用这些故事讲解、表演, 幼儿一点也不会觉得单调、枯燥, 很容易理解内容, 接受教育。

二、利用环境创设引导暗示礼仪

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 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我们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 把正确的礼仪行为图片、幼儿活动典型照片及幼儿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粘贴在相应的活动区中, 为幼儿的日常活动提供诱导和暗示。如:大班幼儿活动室的盥洗室可以贴上“宝宝洗手请排队”“请节约每一滴水”;在图书角贴上“你爱我, 我爱你, 千万别忘, 我爱我家, 谢谢你”等;在上下楼梯的地方贴上小脚丫, 上的脚印在右边, 脚尖朝上, 下的脚印在左边, 脚尖朝下;在休息室贴上安静休息的画面等, 让礼仪教育浸润幼儿心田,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三、利用日常生活引导渗透礼仪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也有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教育关键在于抓住孩子的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点。晨间活动时, 幼儿互相争抢玩具, 我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得好的, 晨间小结时表扬;解决得不好的, 老师再出面调解。开学初, 孩子们礼仪及礼貌用语有所退步, 我就采用教师亲自有礼有节接待幼儿及家长的方式进行身教;过段时间孩子们都能有礼有节地做好入园礼仪了, 我就请礼仪之星轮流做早、晚接待员;再过段时间我就请还没形成礼仪习惯的幼儿担任接待员。又如:吃午点, 拿水果、饼干时, 请主动谦让的幼儿分发食物并要求他们会说“你先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对做得好的幼儿及时表扬, 从正面鼓励引导幼儿理解礼貌、谦让的含义, 主动做到有礼有节的谦让。再比如起床时、离园整理时, 让幼儿跟好朋友互相合作, 经过老师示范、讲解, 幼儿很快掌握了“请你帮帮我”“我也帮帮你”等互相请求帮助、互相合作的用语, 发展了幼儿互相合作能力和礼仪交往能力。

四、利用游戏活动巩固养成礼仪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通过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 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而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 幼儿可自愿参加, 自主选择, 自由活动。如:扮演“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各种角色, 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情境演练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 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 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对于大班孩子, 老师可在集体中开展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表演活动。如:“打电话游戏”。在观看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表演后, 组织幼儿进行情境表演, 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 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 礼貌问候, 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又如:“帮助别人真快乐”。用以大带小的社会教学活动形式, 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 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 使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情感倾向, 从而自觉产生行为需求。我通过情境表演、讲故事、讨论等形式, 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如在《大家一起玩玩具》活动中, 我在孩子们看完情境表演后, 组织孩子展开讨论:“明明这样做, 玲玲会怎么想?”“有了好玩的玩具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让孩子把玲玲、明明的情绪与自己以往在类似情况下的感受联系起来, 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情绪。在此基础上, 教给孩子具体的分享玩具的方法、规则。为了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我请分享者真诚地向分享行为发出者道谢, 说出自己的愉悦体验, 使分享行为发出者真切地感受到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从而产生乐意与他人分享的愿望。这样的社会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 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 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通过活动中的角色任务的游戏, 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行为, 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6.大班探索活动:转动的陀螺 篇十六

1在自主探究中感知陀螺转动的不同现象,能较清楚完整地介绍自己的探索过程及感受。

2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

3学习用符号等方法记录探索的过程和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对生活中能转动的物体及其转动现象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记录经验和表述能力。

2物质准备:①幼儿每人一根棉签、一张圆形图卡(已在圆心、圆心外扎洞),每人一支笔和一张记录纸。②每组备有三角形、正方形、心形等不同形状的网卡(已扎洞);各类轴材料,如小棍子、小吸管、竹签等。⑧瓶盖、树籽、白色图卡等区角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利用汉字卡片“转动”,引出“什么东西会转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字宝宝”,谁认识它们?

2找找看,教室里都有什么东两会转动?你还知道什么东两会转动?(请幼儿个别回答)

二、自主探索,制作会转动的陀螺。

1交代任务: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许多东西都会转动。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每人尝试做一个陀螺,并想办法让它转动起来。

2提出要求:请你用一种自己能看得懂的方法,把做陀螺的过程记录下来,比如“选择了什么材料,陀螺会不会转动,你发现了什么”等。

3动手探究: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主尝试制作陀螺:老师随时观察孩子的制作情况,并引导个别幼儿作好记录。

4分享交流: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请孩子们根据记录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再次制作不同材料的陀螺,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不同的现象并进行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1交代任务:老师又准备了一些新的材料,请你们自己来选择、搭配,每人再做两个“更会转”的陀螺,并想办法让它们成为转得最快的陀螺,还要观察一下不同图卡转动的观象。

2提出要求:要把你“选择什么形状的图卡,搭配什么棍子,结果怎样,你发现了什么”等都记录下来。

3分享交流:你是怎样选择、搭配材料的?你的陀螺转得快吗?为什么?在做陀螺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各种图卡转动起来时,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

四、评选“陀螺高手”,进行分享学习。

1讨论交流: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陀螺转得快且时间长?

2小组初赛:请你在地上试一试、玩一玩,并比比看谁的陀螺转得快而且时间长,每组还要推选出一名“陀螺高手”来。

3评选活动:请各组的“陀螺高手”再来比赛一下,我们要评选出两名班级“陀螺高于”(分两批进行,第一批3人)。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他们做的陀螺、转动陀螺的疗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4总结经验:你为什么能成为陀螺高手?你是怎样选择、搭配材料的?转动时有什么诀窍吗?(请“高手”介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转动时力度的把握等方法)

五、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大家都玩得很高兴,都能自己做出会转动的陀螺,又发现了许多种制作陀螺的材料。这里还有一些材料,如瓶盖、树籽等,老师把它投放在科学区,你们可以继续去试一试,玩一玩,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老帅还准备了一些白色图卡投放在美工区,你们也可以去给这些图卡装饰、打扮,让它们变成漂亮的陀螺转盘,这样转动起来就更好看了。

活动反思

1目标达成情况:此次探索活动的目标共有=三个。第一个目标完成得最好,全班36个幼儿都对探索“会转动的陀螺”很感兴趣,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并体验到做、玩陀螺的成功喜悦。第二个目标基本达成,通过自选材料、自制陀螺、尝试转动等活动,每个孩子或多或少积累了“怎样使物体转动”的有益经验。第三个目标完成得较好,孩子们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记录,并清楚介绍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感受,大部分幼儿能主动与同伴分享与交流,但个别幼儿还没有养成与同伴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2活动设计情况:该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喜欢摆弄会转动的物体,陀螺是孩子很感兴趣的一种玩具。活动中我提供了不同形状的图卡和长短与粗细不一的棍子、吸管、竹签等材料,让孩子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自主探索和发现,使孩子有机会去尝试并发现“怎样让陀螺转动起来”的秘密。这是操作性和探索性都很强的探索活动,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诱发了已有的经验,积累了新的有益经验。如:知道怎样去选择、搭配材料;知道怎样使陀螺转动起来:发现了不同形状的图卡转动时的一些现象:推选出了一批“陀螺高手”;初步感知了平衡、力度、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上一篇:关于民族团结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形容堕落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