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导学方案设计(精选14篇)
1.小学导学方案设计 篇一
浅谈小学教学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就是在课前由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教研组尝试针对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运用“导学案”模式进行教学,收效良好,对这一教学模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导学案”的设计应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探究,课前就初步了解教材、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在课堂上分析问题、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完成第二次学习。
二、“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回顾旧知。复习与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内容,解决本节课或者本单元本章学习当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
探究新知。让学生明确需要研究解决的目标,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构建对知识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自我检测。自我检测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供学生课堂上检测学习效果,突出“学案”的检测反馈功能。
应用拓展。课堂学习除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外,还要适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应用拓展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总结反思。这个环节是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一是在学习目标的提示下,由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的线索及体系。二是引导学生对学科思想、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三、“导学案”的使用
对学生的要求: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回顾旧知部分,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第二天加以解决。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及时补充、修改学案,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写好“学后记”。定时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作为复习资料。
对教师的要求: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上课前抽查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预习情况,检查交流;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及时评价,点拨提升;典型题目,巩固训练;达标测评,拓展延伸。突出“导”字。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要指导学法,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强化“研”字。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教研组集中攻关,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
2.小学导学方案设计 篇二
一、走进生活,走进数学
数学的根基是生活,这门学科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课教学的大背景,如果脱离了现实中的背景,教学就成了纸上谈兵,只有将这门课融入生活中,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在本地区的教学改革中,结合学生和地区的特点,通过探索实践得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教学设计“导学案”,即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两案合一,在“导学案”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授课内容,通过学生的三维目标制订出本节课的“导学案”。
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探讨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发展。在制作导学案时,首先我们要让一道题是一个“活”题,那就要教师设计导学案时提一些相应的问题,比如有几种圈法,通过这些物体我们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等等,再比如让小朋友把小动物身上的算式与相应房子上的得数连一连,其中会碰到有一两道是没有数可以连的,细心的小朋友发现问题对老师说, 老师有一道不能连,这时如果教师说不能连就别连,那也就过去了。相反,如果这时教师能把自己当做与学生共同的探讨者,问一问那该怎么办,小兔子不是没有家了吗?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这时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改一下房子上的得数,有的说可以改一下房子身上的算式,还有的想出给小兔子重建一座新房,写上正确的得数,这样不仅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能解决问题。
二、“导学案”设计分层次,关注到每位学生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也是实施高效数学课教学的根本。一节课教学设计得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课堂。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而学生的认知是有差别的,有的学生认知高,有的学生认知低,那么我们的“导学案”设计是不是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这就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和制作教学设计时的最大难题,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有更多的关注,更多地关心这个集体,对他们要多些谅解、多些宽容、多些偏爱、多些帮助,时常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信心,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哪怕是与这门课程无关的东西,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我们就要把它全部发掘出来。
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吃多饱吃多饱”,教师设计时一定要做到在“导学案”中巧用开放性习题,实行弹性作业,增强练习的层次性,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情况,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有坡度也有一定跨度,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要使“后进生吃得消”,又要使学习好的学生“吃得饱”,要让全体学生通过做“导学案”获得更多知识和需要。
三、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言堂,学生充当“听众”的角色,一堂课下来就像看电影一样看教师表演,所学知识不知道如何用于生活中,是 “死”知识。优质的高效课堂不仅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更让他们动起来,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当中,所以我们在制作“导学案”时有 “课堂实践”这一栏,来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和实践的训练,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训练,有助于把教师从“语文要念,数学靠算”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单项活动”为师生教与学互动的“双边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平台, 把课堂延伸到室外、校外,使课堂丰富生动,使学生能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在生活中学习,避免数学课产生枯燥乏味、学而生厌的学习情绪,让学生轻松学习。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更好地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评价学生,学生课堂上不同的想法,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应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算法,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即“条条大道通罗马”。
3.小学导学方案设计 篇三
“导学案”承载着教学改革
“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而“导学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导学案”集中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因此,对“导学案”设计模块的研究无疑将会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探索出新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合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导学案”是实践积累的结晶
“导学案”是一种新的尝试。面对这一新模式,笔者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借鉴了有限的范本,但更多的是,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导学案”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左右臂,通过一节节探讨课,笔者由最初的迷惑,到现在已经有一些成绩,经历了很多个日日夜夜的思考。
笔者以《一夜的工作》为例,先后有三四位老师以阶梯式的无私,传递着交接棒,笔者站在前一位老师的肩膀上,将“导学案”的研究和运用进行下去——
第一节课告诉笔者,“导学案”不同于前置性作业,不是简单的预习;第二节课,笔者知道了“导学案”,导在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路人,更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同伴,是学生学有所得的呈现;第三节课,笔者又知道了,“导学案”诸多问题和环节模块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点,结合过程的可操作性,完成的实际有效性,要求更加务实,去掉那些繁琐的、华丽的雕琢,呈现一个本色的语文课堂……随后便又有了《猴王出世》《和田的维吾尔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日渐成熟的“导学案”设计。
可以说“导学案”的试用,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条理,更加有效,用最短的时间,促成学生最大程度知识的积累,能力的锻炼和形成,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作用的获得肯定离不开一份好的“导学案”的设计,这需要设计者仔细钻研教材,积极扩充课外知识储备,观察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明确当堂的学习重点,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这些才是后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笔者力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适宜,既不能过简,也不能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通过一节节研究课的实施开展,我们不断地从课堂中发现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易稿、改稿再改稿的反复实践,我们最终确立了以“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当堂反馈——课后拓展”四环节为主的导学模块,同时辅以“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问题我解答”“学习成效我知道” “我的积累齐分享”的个性化副标题,使学生由被动的“我听”,变为积极的“我学”。
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还尝试在“导学案”中设计“方法小贴士”“温馨提示”“特别推荐”等栏目,以帮助学生产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效能,体现“主体张扬”“兴趣持续”“交往真实”“思考质量”“生成能力”。
“导学案”为语文教学带来活力
有了这样的“导学案”模块编写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它能被学生接受以及提高语文学习素养吗?为了科学地把握学生在这一实验期间变化,我们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选取了实验对象,并设计了用来检测实验结果的检测项目:兴趣、储存量,“导学案”展评,学科成绩等,其检测的工具有调查问卷、检测表,测试题,“导学案”展评,形成性试题。检测的方法包括调查记录和阶段测试。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导学案”,需要的是老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不怕苦,不怕累的钻研精神,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已广泛实施和运用,它独有的优势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活力,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语文教学为我们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师”与“生”的交互作用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导”与“学”,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爱学、想学的课堂。一切都在发展,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教学的领域是广阔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去探索,使学生们为它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地魅力所吸引,诱发其说与写的热情,培养其感知美的能力,才能使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不断更新。
4.小学导学方案设计 篇四
学案设计
课题 分数与除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复习铺垫,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掌握新知的重要基础。通过复习除法,让学生初步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顺利迁移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建立知识的表象,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教学中以学生的操作体验为主,组织学生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分一分,帮助学生理解把多个物体作为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时,可以用分数表示所得的商,加深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认识。图形的拼剪,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圆形纸片 学生准备 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第 1 页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5分钟)1.课件出示复习题。
(1)把40棵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到多少棵树苗?
(2)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 2.导入新课。1.口答完成复习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2.填空。
(1)3个是()。(2)5个是()。(3)里面有()个。
二、探究新知。(20分钟)1.组织学生讨论例1: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计算?结果是多少? 2.教学例2。
(1)引导学生读例2,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第 2 页(2)指导操作: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分一分,明确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3)比较:哪种分法比较简单?
3.观察1÷3=(个)和3÷4=(个)这两个算式,讨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质疑: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 5.课件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讨论:例3中“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2)求“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应怎样计算?
(3)组织学生根据题意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式并计算。(4)集体总结。
1.小组讨论明确: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就是把1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求其中的一份,列式为1÷3=(个)。
2.(1)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3÷4。(2)操作展示。
方法一 可以把每个月饼都平均分成4份,3个月饼就有12份,每人分得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
方法二 可以先把3个月饼摞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3)比较得出,方法二比较简单。
第 3 页 3.总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示为a÷b=(b≠0)。
4.思考后回答: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5.(1)讨论后回答:就是求7是10的几分之几。(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用除法计算。
(3)根据题意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式并计算:7÷10=,20÷10=2。
(4)集体交流,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3.想一想,填一填。(1)1 m的与3 m的()。
(2)把2 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m。4.填空。7÷13=()()÷24= N÷M=()(M≠0)
5.把一个面积是4 m2的圆形花坛平均分成5块,每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6.商店运来15箱苹果,7箱橘子,11箱梨,橘子的箱数是梨的几分之几?是苹果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12分钟)
第 4 页 1.完成教材50页1、2题,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完成教材51页1、2、3、4题。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7.有5个桃,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1.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教师批注
5.小学语文导学案 篇五
“导学案导学”不应当定位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当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最大的价值或者说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在课堂中需要寻找一个抓手,那便是“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成为了“导学案导学”研究和实施的关键。
1、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导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3、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什么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能做到课内明确任务,课后复习有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推理、归纳、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4、开展导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是:
(1)出示导学案,学生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导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知道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导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导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
(1)拿到导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老师提高。在完成导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
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6、导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师的导?
(1)指导学生的自学。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2)指导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
(3)引导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4)引导学生的小结。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5)辅导个别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7、导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1)凡是有导导学案的课节,教师一般要提前一天将导导学案发给学生,并可布置学生预习。
(2)教师不仅要使用导导学案,更要创造性地使用导导学案。教师在使用导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导导学案,可以变化其中的某些环节,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
易于操作,不可一味地照搬照用。
(3)导导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教师要及时批改。
(4)指导学生整理和保存好导学案。
小提示:
1、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2、导导学案问题的来源。(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
(1)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2)用日常检测中发现的知识缺陷与漏洞;
(3)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4)教师自己最想讲的知识;
(5)课堂互动中生成的问题。
3、课前预习
(1).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少部分学生能够预习但没有习得方法,不能突出学科的特点。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想学什么,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等待。导导学案的预习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抓住语文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急于想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检查预习的环节:学生小组交流导学案上的预习题目,教师了
6.小学语文如何激趣导学 篇六
教学中学习目的性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热情与自觉性。
1、利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间接认识学习目的如运用《三味书屋》、《一定要争气》中鲁迅、童第周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学习意志与求知欲的教育;利用《李时珍》、《爱迪生》中李时珍、爱迪生的形象,进行生活目标的树立与真理追求方面的教育;引用《为人民服务》等课的中心进行远大理想和人生观的启蒙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学习知识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从而产生学习要求。
2、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活动的直接意义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掌握词义对造句的作用,明确背诵课文、写好片段、日记、广泛的课外阅读等对习作的作用。这样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的用处,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内趋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归因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与解释的过程。它对一个人的学习进取心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一般说来,学生如果认为是由于自己的努力、学习能力强、学习任务较容易才取得较好成绩,或者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才导致学习的失败,那么他无论成败,对待学习总能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成则受到更大激励,败则促使更加努力。反之,则可能导致学生的自卑与退缩心理,降低对学习的成就动机水平。
1、进行正面的归因引导
教学应力求避免给学生以“你无能”的暗示,而应从正面鼓励入手,对学生作归因引导。正如新课改倡导“拇指教育”,抓住学生回答后的时机,寓夸奖于评价之中,对学生学习有进步竖起大拇指鼓励:“你答得不错,进步真快呀!”“不是背得挺流畅么!只要有信心,多朗读几遍,谁都能背出来!”“有进步!再努力一把,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这些语言指导与暗示,就有利于启发学生消除对自己智力和能力发生怀疑的消极倾向,认识学习成功的关键在自己的态度与行动,从而激起努力进取的信心。
2、提供现实的归因动力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想取得好的成绩,都想赢得老师和父母的称赞。因为,只有好的成绩才是提高学生归因水平的最现实的动力,所以,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帮助学习困难者查漏补缺以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
消除被老师“遗忘的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回答愿望;因材施教,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使他们都有可能“跳一跳”而摘到“桃子”,从而激发起求知欲望。要善于与学生“心理换位”,正像新课改提倡教师要当“学生型的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上来给学评定成绩。诸如把低分者列出“示众”,随意提高及格分数线,作文不评高分等做法都应力求去除。
三、重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的好奇有与生俱来的一面,一经诱导,便会转化为成就动机。所以教学活动中的新异因素总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进而接近并去了解“这是什么”和尝试解决“为什么”。诱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主要有:
1、形成教学互动“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直接交往,相互影响和相互促动,从而改变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为师生反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鼓励个性发展新课改理念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富有独特、个体性地来把握这个世界的真谛和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策略。
3、引导情感迁移积极性情感是人的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教学中可有目的地将课文中某种思想感情迁移到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中。
四、促使学生产生“心理失衡”
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失衡,是指学对自己知识与技能的不满足或不满意的体验。由于内心体验失去平衡,学生会产生探索和理解知识的需要,并通过努力学习去满足这种需要,以实现心理平衡。譬如规定完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对其中的生字新词必须查字典、作记录;按一定要求给自己的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阅读与习作的情况,并要求父母对所写的信提出意见;把总体上写得不错而又有些某些缺点与小错误的习作,公布出来供集体评议;组织“小记者”采访活动;组织学生为集体办报,推荐图书。
这样,即把可内的教学有机地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践作用,同时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遇到一定困难,而感到自己知识、技能的某些不足,感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有需要改进的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需要进一步的加以培养与发展,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的需要。
五、利用课外活动动机的迁移
活动动机的迁移指的是: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利用他对课外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学习的需求。
六、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竞赛
心理学研究发现,只要有比较对象存在,人们就会自然地产生好胜的意识,不管有意无意总想分个高低,于是便激发出力求超过对方成绩的竞赛行为。特别是小学学生,在竞赛的条件下比在默默无闻的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与工作。
1、即时竞赛
就是课堂教学中组织的竞赛,可以是个体性的,也可以是集体性的。个体性的竞赛有:看谁背得又快又好,看谁问题提得好、答得好等。这样能使学生在有“观众、听众”的情景里为获得自尊与荣誉而努力思考,并能即时获得学习结果的反映,以利及时校正。集体性的竞赛如问题共答,由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答题,组内其他成员补充发言。
2、延时竞赛
7.小学导学方案设计 篇七
一、想一想
这里所说的想一想, 也就是让学生多加以思考。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材中通常会出现很长的语篇, 而这些语篇教学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在教学时, 应让学生在整体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 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线索或以问题的提示让学生进行整体复述及改写,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有助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牛津小学英语》中的A部分要求是read and say, 笔者认为这里的say并不是照着文章进行朗读, 而是对文章的一种概括。如5Bunit8 at the weekends的A部分, 这里面涉及的人物很多,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动, 如何让学生40分钟下来能清晰地了解每个人的活动, 这是一个教学难点, 又由于学生的个体特征不同、基础不一, 理解接受能力等方面均有差别, 如何有效地设置分层作业,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力争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此, 执教本课时, 在学生整体理解文章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Read choose and fill in the blanks.并给予一些动作的词组以及一些没有表述完的句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 去完成相应的练习。学困生就让他们直接看答案选择, 而中等生就把这些选择答案去除, 让他们根据所学的文章, 填上相关的词;对于那些优等生则什么信息都不给, 让他们自己尝试复述文章。
二、练一练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具有实践性的英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英语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应试教学, 而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教学。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把语言实践的真实感充分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常见的实践性作业有对话表演、课外组织学生一对一的用英语打电话谈论周末活动, 一起出游等。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看英语的动画片, 因为那些都是给外国小孩子看的, 所以比较通俗易懂。看的时候打开英语字幕, 没听懂的话, 倒回去再看。里面的发音比较准确, 没有俚语。
在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 还可以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作业, 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扩充词汇, 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另一方面还能拓宽视野, 感受一下外国文化的熏陶。推荐的书籍:书虫。
三、比一比
一词联想, 群体记忆, 以已学的词汇为基础, 横向联系、扩展, 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使之在一词联想中展开。如:学动词时就要由动词原形联想到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联想到现在分词和过去式, 过去分词;在学习国家、语言名称时就要将人民、首都等联系在一起, 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阔视野, 符合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 语法教学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化整为零, 分散在各课, 但设计练习时应该把它们聚零为整, 把几种动词时态放在一起比较, 表示相近意义的结构放在一起进行识别, 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发现问题, 巩固所学内容。如在小学五年级所学的语法结构主要是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时态的区别, 我们可以让他们比较这两种时态的不同来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We do our homework everyevening.
We are doing our homework now.
这两个句子的时间状语不同, “everyevening”表示一般现在时, “now”意为现在, 则用现在进行时, 因此所用的时态不同, 再由两种不同时态决定动词的形式不同。这里还可以加入这样的练习“Let’s do our homework now.”让学生加以区分。学生在练习时可能这么想:这里不是也含有now吗?为什么没有用doing, 这就需要教学时重点强调和有效地练习。
这些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系列问题和操作要求, 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找结论, 发现新知识的规律, 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 发展了学生智力。
四、写一写
这里所说的写一写, 并不是不经过学生思维的抄写训练, 而是指学生写作。写作既是英语运用的一种体现, 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小学高年级英语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话题, 一篇课文学下来, 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及口、笔头表达等全都包括了。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当然, 小学阶段在写作上的要求不能太高, 每次的写作任务只需要能正确书写5个以上的句子即可。只要学生们能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没有严重的语法错误就行了。但毕竟小学生接触的英语知识还不是太多, 一写起来总是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错误。在教学中应鼓励优等生尝试写一些复杂句, 尝试用一些and, but…写句子。
英语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 是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 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能一蹴而就, 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一环扣一环。
总之, “读书学习贵在思索探究, 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反复递进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 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其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也应担负起这项重要任务, 而作业训练无疑是个很好的平台。因此, 文章就小学高年级英语作业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作一些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自主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盛艳萍.改革课外作业, 延伸任务型课堂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 (6) .
8.浅析小学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导学案设计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06
导学案设计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程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进行有效的导学案设计,将导学案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能够丰富学科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去,更好的配合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同时小学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今后的语文学习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导学案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导学案设计,使导学案更好的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更加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辅助教学成为该门学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希望对正在探索这个问题的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首先,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时,应该及时发现和反思自身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认识和理解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对于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加深自身对于导学案设计和应用的认识,并且将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导学案的设计和有效应用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导学案不仅是课程教学的起始,同时还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指南针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划的重要体现。
通过简单而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这堂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涉及和包含的教学内容,所要达到和实现的学习目标,从而在心中对课程的进程和整体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为课程的展开进行一个必要而合理的铺垫,这种对于学习心理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这节课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而更加自然的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课程教学的实际部分,更好的融入课堂氛围之中,更好的进行课程学习,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不仅如此,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还可以在课堂伊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和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应有的学习状态,更好的进行课程学习。
由此可见,导学案在课程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积极的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约束,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习惯于将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上上,有些教师甚至直接省略了导学案部分,直接进入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体部分。这种对导学案设计和应用的忽视,往往是来自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而使得小学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和理解,认为进行导学案设计和在课堂上进行导学案引入,完全就是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一种浪费和无效的运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和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没有任何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导学案设计和应用中所存在的误区和缺陷,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约束和影响,将导学案设计和应用纳入到小学语文课程课堂教学的范围中去,使导学案能够发乎它自身所担负的教学使命和教学功能,更好的辅助小学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小学语文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起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心智发育和理解能力都还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阶段,无法很好的认识和理解较为复杂的文字和语言。因此,面对小学生的这种语文课程学习实际以及认知实际,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和语言认知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者和领导者,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规划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带领着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忽视了学生作为重要的学习者对于教师教学的重要影响和反作用力,如果教师继续采用这种模式来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导学案的设计的话,不仅无法设计出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导学案,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逐步丧失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对小学语文课程的一种排斥和厌恶心理,对于学生现阶段和以后的语文课程学习都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和伤害。
面对这种导学案设计的现状,小学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反思,更加深入而全面的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语言理解能力进行分析和认识,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真实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進行小学语文导学案的设计,选择适合学生、便于学生去进行理解的语言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和实际应用,拉近学生和导学案之间的距离,使导学案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更好地辅助教师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内容之外,小学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还可以将导学案设计的主动权和实施权交还给学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导学案的设计。这种导学案设计方法,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掌握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切实参与到小学语文课程导学案设计和导学案的应用中来,使学生在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同时,给予教师以一定的启发,使教师能够更加明晰学生所需要的导学案内容和式样,丰富小学语文课程导学案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小学语文课程导学案设计。
9.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导学 篇九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这门课是建立在数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并综合运用心理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于数学教育的实践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数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数学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独立性很强的跨学科课程,它需要应用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思想去思考并解决一系列教学上的问题。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特别需要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当前所遇到的一些教学实际问题。
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发展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不断充实新鲜的素材和原理。所以要使学生学会利用资料,善于总结。
4、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
5、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等概念的内容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原理和原则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以远程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各教学点应以“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教学,教学形式以“自学、课堂辅导、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
五、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师范类“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员应有专科水平的数学知识,考虑到学员在专科阶段已经学过《小学数学教育学》等课程,因此,本课程从素质教育出发,结合当前中外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教材和教学的改革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本课程着力于理论联系实际,为方便教学,建议安排在第五学期。
六、课程学习模式
本课程是师范类“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员应有专科水平的数学知识,学员在专科阶段已经学过的《高等数学》课程、《数学思想方法》课程以及本专业《科学与技术》课程等都是本课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本课程将着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教学与研究,旨在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此外,建议学生课外增加阅读量,比如,看一些数学史、数学教育刊物等一类著作与论文。
本课程的学习模式即学习实践模式,它强调的是从学生学习的内在程序来描述学习过程,是学习过程模式的内化和具体实践。学习模式更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以自主学习法为核心学习各种学习材料(文字教材、录像教材、期末复习提要等);(2)以合作学习法为核心参加小组协同学习;
(3)以刺激学习法为核心参加教师的集中面授辅导;(4)以教育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各种教学服务(如信函、电话答疑、电子语音信箱、直播课堂、IP、电子邮件等);(5)以实践学习法为核心参加集中实践环节的各种活动。
七、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强调的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描述教学的一般过程,它是学习本课程的外在程序。教学过程模式更侧重于教学管理的指导。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注册登记,领取学习材料(文字教材、录像教材);(2)接受学习指导(如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明确学习目标;(3)接受支持服务,实践学习过程:(自学→小组协同学习→面授辅导)(平时成绩考核)+实践环节(平时成绩考核)→期末复习→参加期末考试。
七、面授教学建议
1、本课程是一门教育理论课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树立正确的小学数学思想,着眼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能力。为此,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提供适量的典型实例分析。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领会所学的理论,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并鼓励认真总结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成功做法。
2、本课程以“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员应重视自学,以自学为主,努力提高自学能力。边远地区的学员,也要在认真自学文字教材的基础上参加面授辅导。面授辅导要从学员已有的基础(已有的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出发,采用适合“成人、在职”特点的方式,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解决学员的疑难问题。
3、本课程每章后均附有思考、练习和做一做等实践环节,独立完成这些练习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辅导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适时提出作业要求,并对作业情况作出适当评价。对课后实践环节要指导学生认真完成。
4、面授辅导教师要指导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搜集、整理本课程有关资料,要求学员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写出本课程的学习体会,及时归纳、整理学习卷宗,辅导教师要认真根据学员的学习卷宗对学员进行恰当的学习评价。
5、关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面授辅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注意结合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帮助学员正确理解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思路,以提高学员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也可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要求编制一份单元数学测验试卷。教学时要引导学员重视教师自我评价和注意学生评价,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这种“自我加压”,也有利于促进自己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鼓励学员这样做,可提倡并指导学员写“教后感”。
6、关于“教学方法”的教学,可以选择恰当的素材,组织学员探究如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比较研究,使学员真正体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培养学员灵活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
7、关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要让学员充分了解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兴起的意义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电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关键在于“恰当”,即是否在可能的条件下发挥了它的优势,促进了教学。如有条件,面授教学时可选定适当的教材片段,让学员事先设计准备使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内进行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0.《推敲》导学案设计 篇十
年级:五年级 主备人: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能简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课件:PPT 【课前预习学案】
1.自学生字词语。我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我还不认识、读不准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⑴我会读:读一读下面的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贾岛
和尚
韩愈
仪仗队
簇拥
避让
莽撞
宽恕
斟酌
推敲
妥帖
恰当 ..............⑵我会写:我要把课文中难记难写的字认真地写在下面。
2.朗读课文。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至少朗读3遍课文。3.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理解课文。我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还能按要求在课本上做批注,把重点语句的理解,质疑的问题,读书的感悟等用笔标画记录下来。
【课中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第9课《推敲》。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①快速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找出贾岛推敲的语句。
②思考:你觉得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单的语句写下来。
③韩愈认为用哪个字好?理由是什么?请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三、合作探究
1、小组汇报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2、贾岛冲撞了韩语的仪仗队,韩愈为什么没有责怪他,反而和帮他推敲诗句呢?
四、精讲点拨: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五、当堂检测
1、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是斟酌文字叫做“ ”。这一典故出自我国 朝诗人 的诗《 》中“ ”一句。
2、本课讲的是唐朝诗人与韩愈一起 的故事,表现了贾岛 的创作态度和 的钻研精神。
3根据课文内容,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为了一字,斟酌推敲。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六、主题阅读: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经典故事屋》,从51页《咬文嚼字》和60页《名人故事》这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来读,并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课后训练学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ǎo jié zhēn zhuó bì ràng tuǒ tiē lǐ miào máo lǘ()()()()()()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即兴 即时 访问 拜访 犹豫不决 不知不觉
1、贝多芬()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如痴如醉。
2、星期六,爸爸()了他的小学老师。
3、老朋友见面,()我们聊了将近半天。
4、明明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办事总是(),一点儿不果断。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用“推”好,()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友人家门没有闩,()不能莽撞推门,敲们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贾岛犹豫不决是因为,韩愈为什么认为用“敲”比“推”好?用“﹋”画出来。
11.小学导学方案设计 篇十一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得以顺利地生成和发展,这其实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全过程,而达成这一内化的重要桥梁便是有效的作业。
一、“预习导学”的作业设计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學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然而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便已没有了兴趣,学生学得被动,读得无力、乏味,整个预习似乎“不留痕迹”,而“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则为学生的预习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我要求学生每课预习案从以下五个板块做起:
1.朗读课文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预先设计的第一个板块就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这为后面的预习练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搜集资料
由于新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学生对有些课文中的作者、主人公、时代背景等不甚了解,因此,针对每篇课文,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作者、主人公、时代背景等资料,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这样的资料搜集练习,学生乐此不疲,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满足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愿望。
3.语言积累
抄写生词、四字词、成语并理解词、形近字组词是关于词语方面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有助于让学生在词语的运用中达到语言的积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使“预习导学”与“课堂研讨”达到了有机的整合。
4.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当然,在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从课文题目质疑、从重点词句质疑、从矛盾处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等等。
5.家长参与
让学生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家长评分,则努力让学生的预习与家长进行互动,在家长的评读中,让家长先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课堂研讨”的作业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实践,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在“课堂研讨”的作业设计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利用空白点,设计练习
为了表达的需要,好多文章留有“空白”的余地,我们就要抓住这些空白点,设计一些“说一说、想一想、演一演、写一写”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从而促进情感的升华,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在五年级新教材中有这样一篇课文《桥》,课文最后洪水退了,村民得救了,但老汉和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在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后,我设计一个写话,老汉牺牲后,村民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不同的身份写一个片段。
2.读写结合,设计练习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主要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中年轻的父亲和儿子彼此的信赖,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我想,凡阅读它的人,都会为那种人伟大的父爱、亲情所动容。
在本课结尾处,也就是学生感情达到高潮时,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子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周围的人,想象一下周围的人会说些什么?。在交流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从多个角度挖掘了写话练习。
3.利用延伸点,设计练习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在感受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会以自己新的创意去发展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地展开想象,去发展课文情节、超越文本,产生新的效果。《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主要讲述季羡林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而且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
三、“延伸拓展”的作业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要将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与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语文课程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学习方式。每篇课文的“延伸拓展”,一般由课后巩固性练习、针对这篇课文涉及的拓展型练习、短文阅读练习、学后记组成,多样性的“延伸拓展”中的作业让学生趣味十足。
1.课后巩固型练习:
这类练习是基础题,体现每篇课文重点内容的巩固性练习,有时还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这是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练习的主要形式有:听写词语、巩固性填空练习、按要求改写句子、摘抄好词佳句等等。
2.拓展型练习:
针对课文内容,涉及相关的练习,这类题目学生可以选择来完成,可以是课文的续写,可以是拓展阅读,可以是查找资料,可以是剪贴小报,可以是考察访问等等。
3.短文阅读练习:
一般有两篇阅读练习,一篇为课内阅读,一篇为与本课文相关的阅读练习。如,学习了《威尼斯的小艇》后,学生领略了那种异国风情的美,又让学生再阅读另一篇相似散文《威尼斯之夜》。学习了《刷子李》后,当学生都被“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所折服时,又让学生阅读《俗世奇人》,感受书中之人物奇特,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4.学后记:
学生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写上自己的学习心得、收获、 体会等,这样的小练笔最具语文学科特点了,所以当“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学校其他学科在取消写学后记的同时,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坚持保留学后记。如在学习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后,学生体会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懂得了要有为别人着想的大局意识。学后记中,学生可以写学课文后的感受,可以写自己收获的一天,可以写打算一天怎么过才是精彩的,也可以写自己是否有和佩佳同样的经历等等。心有所感,手写所想,字数不限,自然没有压力,学生在真情流露中奠定了写作的基石。
12.小学数学“学案导学”研究 篇十二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案导学”主要是由“学案”和“导学”两部分组成。同以前的教案不同, “学案”主要包括教师的导学以及学生的探究。它主要是以教师的学案为载体, 配合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该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能力, 该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体现出“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
该模式注重给予学生学习思路, 然后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解题, 从中发现知识的运用规律, 使学生由传统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 并在探究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双主动的模式
通过该模式的教学, 可以将传统教学活动中的重心从“教”转变为“教”与“学”相结合, 学生通过学案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索性学习, 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这使学生主体地位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
3.教学中凸显差异化的教学理念
“学案导学”可以按照课程内容的重点进行依次的划分, 主要分为基础性知识、巩固强化知识以及拓展创新知识。对学生采用梯度化、层次化的教学,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选择不同的知识进行教学, 这样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 能力不断地提高, 减少了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4.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
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体现的是教师的“教”, 尤其是对于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设定, 缺少思考“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结构, 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激发欲望、鼓励自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突破重点以及总结升华。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能够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教师的导学形成融洽的发展, 打破传统的教学局面, 使双向交流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学案导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1.教师设计学案, 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对于学案的设计需要严格按照“一课时一学案”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对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以及重点难点进行提前预习, 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对于每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方向得以明确, 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在课堂中对于学习更有目标性。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授课为例, 该内容是学生在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学习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可以举实际情况中的例子使学生生动地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在对知识以及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理解知识的意义, 同时学会判断两种比例的关联性。教师可以先教正比例的知识, 然后再教反比例的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探索两种量在变化中所存在的规律, 并将规律利用关系式表现出来, 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地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本质。教师还可以将含有正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的量的两个例题整合起来, 在课堂中进行教学, 让学生能够在同一个例子中去感悟和体会, 充分地掌握两种比例的应用。
2. 根据学案自学, 探究、思考学案的知识
教师设基础学案后, 学生可以通过对学过知识结构进行探究, 从而自学出新知识, 尽量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对教材的学习中, 对于教材中的思考题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解答,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及解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 教师也需适时地发挥出教学主导的作用, 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例如以“公倍数以及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为例, 对于学案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课前尝试, 掌握基本知识。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 认识到公倍数以及最小公倍数, 能够在集合图中, 正确地表示出两个数的倍数以及它们的公倍数。
(2) 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出基础性的练习题, 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以及探究性的学习, 充分、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时就能够很快找到疑难点以及重点, 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够快速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3) 探究合作, 解答问题。在学案的自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在预习和思考的基础上, 成立不同的学习小组,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 对于没有解决或者结论模糊的问题小组内能够形成一个初步的结论, 不但能够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3. 教师进行精讲和总结, 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得以完善
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要放开手, 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 但是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就放弃对学生的教学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的探究和讨论的过程, 教师需要进行引导, 同时对于学生在探究中的争议以及错漏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剖析, 给学生讲清讲透, 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以及修正, 这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脉络才会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得到完善。
4.梯度设置练习题, 巩固练习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 在“学案导学”的课后巩固过程中,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 采取不同的巩固方式, 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实施因材施教, 实现“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要求。教师应该设置基础巩固、能力拓展以及拓展探索三个层次的课后练习题, 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练习题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 使学生实现自查自纠以及巩固练习的效果。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率, 教师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性因素, 从而有效地规划组织课堂教学。不管是从自身方面还是从学生方面, 教师都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这样才能够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精髓主要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精髓, 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 才能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变得更加高效。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对于教学的要求和目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当前新课改教学的重要理念。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转变为以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进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得到有效的改善,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就“学案导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案导学,新课改
参考文献
[1]莫清瑶.体验式学习理论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与反思[J].基础教育参考, 2010 (2) .
[2]陈占奎.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1 (4) .
[3]刘友红.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2 (5) .
13.《赤壁》导学教案设计 篇十三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赤壁》。
四、词义解释
折戟: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将:把,拿。
东风:春风。
五、课文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六、齐读并背诵这首诗。
七、布置作业
14.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初论 篇十四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根据内容设计问题,有序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一般以问题为载体,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拓展,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二、创设导学案的三个基本内容
1.依标扣本,语言通俗,明确学习目标是基础。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它并非过去的教学目标,也不是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而是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节课内容,通俗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等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
2.依据学情,狠抓基础,创设导学提纲是关键。导学提纲重在对课标的分解,依据学情做到具体化、问题化、图表化和启发化。导学提纲的创设要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出发,结合任课年级学生实际,合理处理教材,达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梯度,启发开拓思路的目的。提纲的创设,特别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和思考的空间。导学提纲要围绕本课知识要点,以习题或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难度设置要小一点,由书本能找到的基础题要达到九成以上。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挑导疑案例是核心。教师把预设的问题和学生自学中生成的倾向性问题,作为导疑案例,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它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通过生学习小组,利用此方法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利用学习小组,广泛开展活动,进行导疑,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巧设导语时运用。巧设导语激兴趣,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导语,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实物、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创设意境,激发想象,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原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导入,更要善于课中的引导,引导学生深刻周密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具有创造力。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好胜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能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出示《题西林壁》诗或课件让学生质疑――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设计问题时运用。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考虑其价值、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能启迪学生的思维,问题要有层次,为引申而置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直角、锐角、钝角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1)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拼一拼看,这一层让学生随意拼,拼出的图形可能有两类,一类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一类是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第一层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按照下面的做法试一试。这一层次教学生旋转平移的方法。引导想一想: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进一步使学生发现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表来拼,会怎样?让学生按照第二层次的方法独立拼。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推导出来了。
由于问题的设计有层次,设在关键处,因此学生能抓住要害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弄清道理,这样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就记忆深刻。
3.在课堂小测时运用。小检测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如何精选练习也是导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在实践中发现,由于使用了导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A、B、C档,C档为基础训练题,B档为综合练习题,A档为拓展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小检测的设置及使用要做到: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8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练习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小学导学方案设计】推荐阅读:
学案导学实施方案07-16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模式08-18
小学体育活动方案实施方案08-21
小学英语六年级导学案06-24
小学书香活动方案07-01
国庆活动方案小学07-08
小学卫生管理方案07-27
小学防空演练方案08-02
小学后勤保障方案08-04
小学开学典礼方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