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做教学设计

2024-09-08

我们一起做教学设计(精选16篇)

1.我们一起做教学设计 篇一

在上完秋叶飘这个主题后,孩子们对菊花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而且,孩子们一直提到自己去公园看到了许多菊花,它们特别漂亮。所以,我特意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一次课题活动“美丽的菊花”。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出示各种各样美丽的菊花,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美丽菊花,,兴趣非常高。然后,我推出了一朵菊花,请孩子们细细地观察,看一看菊花的结构,慢慢地认识到菊花是由花瓣、花蕊、花杆、叶子组成的。这一步帮助幼儿认识菊花,为后面的操作做好铺垫。 然后,我出示了自己做的菊花。孩子们看了后,非常喜欢。大家一个个都说,我也要做。于是,我给他们示范了怎么撕贴菊花,很多孩子都睁大眼睛看着我,看我用手指捏住黄色的纸,慢慢的撕下来一条条细细地花瓣,然后围着花心粘上花瓣。在这里,我特别提示了所有宝宝:花瓣宝宝最喜欢花心这个好朋友,所以,脑袋碰脑袋,长在一起,不分开。再用胶水把花瓣都粘好。看完了整个操作后,孩子们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尝试一下。 我请孩子们搬椅子,去操作时。我听到有一个孩子,跟我说:“老师,这个太难了,怎么贴啊?”我走到他边上,告诉他:“这个呀,不难的,我们一起做,好吗?来,先请你的大拇指和食指帮帮忙,捏住纸,直直地往下撕。”然后撕好后,用胶水粘住,记得要找花心做好朋友哦!他在我的鼓励之下,慢慢地开始尝试,和我一起撕花瓣,粘花瓣。当我把他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的时候,他特别自豪的说:“这是我和老师一起做的!” 我想,当我们有时候耐心多一点,少一点脾气,也许收获的不只是一幅简单的作品,更是孩子对自己满满的爱。

2.我们一起做教学设计 篇二

如何改变这一低效高耗现象呢?笔者在阅读沙龙实践研究活动中, 改变传统的课外阅读教学方式, 做了以下尝试:将学生的阅读以小团队的形式进行, 克服了集体阅读粗放、低效的弊端;将教师真正放在引导者的位置上, 提出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去读、去感受。

一、改变阅读集体, 引入小团队的合作

传统的课外阅读也强调合作, 但在大多数教师的心里不相信合作, 甚至排斥合作, 认为孩子的认知程度有限, 不会合作。我们常常看到课堂上的小组合作都是热热闹闹一大片, 迷迷糊糊看不见。小组合作, 即集体讨论。大多数情况下成了一种形式, 一种不可或缺的过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角色模糊, 在“大锅饭”中一混而过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消除课堂上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 在此我们要引入一个管理学的概念———团队。即改变以往全班性阅读, 将班级划分为3~5个成员组成的目标共同体 (成员人数一般为单数, 具有人员少、容易决策的优点) 。这里所说的团队不同于集体, 集体是个体简单的聚合。哈佛心理学家J.Richard Hackman曾表示, “集体一般不靠谱, 最终只是浪费个人时间罢了”。平时所说的集体, 就是大家趋同于同一个目标, 强调的是趋同性, “趋同”就会造成有些人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这部分人常常会想反正有能人, 不用我出力;或是存在妒忌心理:你不是很行吗?看你怎样出丑等等。德国心理学家Ringelmann也指出:“群体中多名成员一起完成某事时, 个人所付出的努力往往少于其单独工作时的努力, 这种群体中个人表现会逐渐减色, 单个成员在项目中的参与度也逐渐降低, 称为社会惰性 (Social Loafing) 。”实际上, 团队的工作效率普遍更高。因为团队首先是集约的组织, 其次是有共同的目标, 强调的是在差异中的互补, 是同中求异。团体的介入能真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有事可做, 而不是充当南郭先生;同时还克服了一些不良的心理现象的发生。

二、改变合作方式, 形成班级文化机制

团队有了, 就让她发挥作用吧。团队要有力, 机制就要给力。以往所说的集体团结合作经常被人们戏称为:就是合着一圈, 坐在一起, 凑成一团, 一起纠结。而笔者在实践中提出的团队, 则是在班级中建立互动、互助、分享、共享的学生阅读交流机制。其好处就是通力合作, 缺一不可。团队中的3~5个成员, 有一个不够努力, 势必成为短板, 影响团队效率。若真出现这种情况, 其他成员也会尽力补救, 令团队正常运行。克服以往集体中一言堂、一人独大, 只顾自身发展, 不管成员进步的问题。在团队凝聚力的作用下, 每位成员便像汽车各个部件一般, 团在一起, 摒弃伪合作, 变为真协作, 确保团队这部汽车高速运行。

团队协作得好不好, 检验的标准其实很简单, 就是是否“愿意”。在实践过程中, 学生愿意协作布置图书角、选择书目、制订阅读目标、书写阅读计划、制作阅读卡、写读书笔记、开班级读书交流会、制作读书成果展板……书是自己选的, 内容是自己喜欢的, 阅读也是自愿的, 那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呢?以此形式, 从而一改以往你读你的, 我读我的, 缺乏选择、缺乏交流, 如同踩瓜皮, 滑到哪算哪的应付式阅读方式。大家聚在一起, 总结交流阅读的经验, 有智慧的碰撞, 有快乐的分享, 有为说服别人认同的辩论……这些都会使每个学生得到帮助和提升, 形成了齿轮式环环相扣, 以“读”促“读”的良性循环。不断营造这样的包容互助团结共进的共同体, 班级文化就会得以提升。班级文化的力量就像催化剂一样, 提高“团队”这一化学反应的速度, 推进“协作”反应的进程, 将阅读团队的效率最大化。

三、改变教师地位, 有效加以阅读引导

当然在团队协作下, 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 还应发挥其综合活动探索方法引导者的作用。好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授之以鱼”, 更应“授之以渔”。

阅读是实践性的习得过程。如同在游泳中学游泳一样, 学生好的阅读行为, 首先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老师对学生的一些要求, 要具有可操作性, 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如老师们经常会说, 要多读书, 要读好书, 但对怎么多读书、读好书这些笼统的指令性语言来说, 有些学生可能并不知道该怎样做, 哪些行为代表着多读书、读好书———是量上的增加?还是质上的飞跃?学生并不清楚。于是课堂上充满了打乒乓球似的问题, 以及相应的“正确答案”。师生的问答你来我往, 好不热闹。但这样的课堂交流形式, 多数情况下学生在积极不假思索的用“是”与“不是”来回应教师的提问。这些回答都是直接说出结果, 没有交流怎样思考, 因缺乏挑战性的提示和情感性的调动, 学生也就没有机会从中反思过去学习的方法, 这样的课堂哪里能吸引那些原本爱学习却有些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呢?要知道阅读教学中最难的部分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思维。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 在多数阅读指导课上, 教师习惯用“我们来谈谈为什么喜欢这本书?”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素不知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如紧箍咒一般的禁锢。如此宽泛的提问, 让学生感到很茫然, 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把喜欢和不喜欢一本书的理由表达清楚, 对于书的喜欢和不喜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可能喜欢其中的大多数人物, 也可能只喜欢某一个人物, 对于情节的感悟也是如此。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 有货倒不出, 取而代之的是以很无聊、很刺激、很乏味、很有趣等等笼统的回答来应付。

通过对教学设计的修改, 笔者与研究小组试图使用具体的指令性语言, 在指导学生交流时, 让学生有法可循。比如很想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特别想和学生分享时, 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1) 最近我读的这本书真是棒极了, 你看过了吗? (2) 读到故事结尾的时候, 我特别高兴, 你呢? (3) 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段, 你觉得呢? (4) 我爱死故事里的A了, 你喜欢谁? (5)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会想起B, 你呢?

又比如在表达阅读的困惑时, 我们不妨试试这样的表达: (1) 故事的结尾我不喜欢, 作者为什么偏要这样安排呢? (2) 这个角色不招我待见, 我觉得……; (3) 这一段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你能讲给我听听吗? (4) 我不懂为什么你特别喜欢这个故事, 请说说你的想法; (5) 这书我读了一半就读不下去了, 我觉得……

关于提出读书时的新发现时, 我们可以这样交流: (1) 我发现这个不起眼的角色, 其实起着很大的作用; (2) “好书不厌百回读”, 我读第二遍的时候, 开始喜欢这本书了, 我认为…… (3) 我要是作者, 我就这样写……; (4) 我对书里的这一段特别有感觉, 就好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 你觉得呢?

由于有了交流的谈资与交流的模板, 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也变得更加认真。这样的教学指导语言, 因为具体, 使得学习更为有效;因为细化而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简洁高效。

总之, 课外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本好的课外书, 不但能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智慧与成功的窗户, 而且能为学生呈现出一个五彩斑澜的语文乐园, 更能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宝贵财富。但这并不是放任学生盲目为之, 茫无目的地去读, 而是让学生在团体的影响下, 教师充当引领者, 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旧观念, 引入更符合学生需要的新机制, 让课外阅读引领着小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恣意遨游, 扬帆远行!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生的阅读量, 但是, 由于对课外阅读教学长期处于粗放式模式, 并未形成成熟的策略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小组合作的理念, 以团队的方式来建设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 加之教师的具体引导, 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性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谢象贤.语文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4]蔡少军.初中语文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宝贝,我们一起做家务 篇三

于是来场家务总动员。晚餐是我们家一天之中最丰盛最隆重的,以往我和先生烧菜时总是留一个人在厨房,其他人各忙各的,特别是女儿不到饭点不露面,到了饭点千呼万唤才坐到餐桌前。现在我们一家三口分工明确,先生是主厨,我是伙计,女儿是小伙计。饭菜烧好了,我冲客厅招呼一声,女儿会摆好碗筷,拉出椅子。饭后,女儿收拾碗筷,擦桌子,我负责洗碗。偶尔先生不在家的时候,我主厨,女儿就成了标准的小伙计,切葱、剥蒜、择菜。剥蒜辣了眼,择菜不分重点,女儿帮了倒忙我也不恼,就当交了学费学了知识。我手把手教她识别厨房的油盐酱醋,最保险的办法是打开瓶盖尝一尝。女儿调侃道:“笨人有笨法,妈妈教的办法至少不会放错调料。”

女儿上五年级的时候要求学煮饭炒菜,先生心疼地说:“小小年纪就受油烟的熏陶,我可舍不得我的女儿吃这份苦。”女儿眼珠一转,装作不经意地说:“爸爸,我长大了不一定有妈妈的福气,能找到你这样会烧菜的老公。”未雨绸缪,为了避免女儿将来吃苦,不如现在吃苦。先生烧菜时,女儿在一旁饶有兴味地观摩。女儿做的第一道菜是番茄炒蛋,先煎蛋,再炒番茄。说实话,这道菜我都做不好,不是汤多了就是炒得太烂了。女儿的厨艺明显比我好多了,再加上先生这个大厨的指导,第一次做就有模有样。

我平时喜欢煲汤,女儿觉得我这个懒妈妈的煲汤技术还不赖。我告诉她:“煲汤最简单,把食材准备好,把调料放进去就行。”周日,女儿花费了一上午煲了一锅排骨莲藕汤,先生评价欠缺了那么一点味道。女儿回忆了她煲汤的过程:排骨大火烧开一滚后,藕片和调料一并放进锅里,小火煲了两个小时。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葱姜蒜大料没有按先后次序放进去。”女儿吐吐舌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当时忙着上网看电视剧呢!”先生说:“煲汤最严格的就是程序,先放这样后放那样,要不然汤煲好了,味道却没有出来,不是前功尽弃了吗?”“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以后一定不会三心二意。”女儿认真地承诺。

劳动是美丽的。每周日的大扫除都让我这个家庭主妇头疼,往往是我在前面收拾,女儿在后面乱腾,怎样寓劳于乐,让女儿参与进来呢?我设计了寻宝游戏,沙发底下,床底下散落着女儿不小心丢掉的玩具、头花,还有我弄丢的笔、U盘之类,只要她找到一件宝贝,我就给她适当的奖励。比如晚上去看一场电影,周日去儿童乐园游玩。慢慢地,女儿不再乱丢东西,写完作业后会把書桌收拾整齐,起床后会把被子叠放整齐,她还肩负起监督先生乱丢东西的毛病。家是我们3个人的,爱护家美化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女儿像只百灵鸟,喜欢唱歌,大扫除的时候我就打开音响,伴着音乐,我和女儿一起拖地、擦窗。我们家的衣服通常是大件送干洗店,部分进洗衣机,内衣和毛巾之类手洗。平时都是我负责手洗一家三口的内衣和毛巾、袜子之类,现在我主动分一些给女儿。尽管有些衣服,女儿的小手揉搓不干净,我还得二次返工,但只要女儿喜欢洗衣服,将来去外地读大学就不会出现把内衣送干洗店的情况。

女红不过时。虽说现在是电脑时代,女孩子会一点女红有备无患。女儿的学校非常好,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女儿经常带回家一些手工作业,我们一家三口全家上阵。缝沙包是女儿的第一个手工,大人缝起来简单,小孩子缝起来就没那么容易。首先是裁剪4块相同尺寸的花布,女儿裁剪的尺寸不一,其次用针线缝起3块花布,留一个口装花生米,女儿缝的针角有大有小,留的边太窄,装进去的花生米都露了出来。最后用暗线把口缝上,女儿用的是明线,还扎破了手。好在熟能生巧,接连缝坏了几个沙包后,女儿找到了感觉,再缝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

女儿运动量大,袜子经常坏,穿不了几天脚趾头就漏出来了。于是,我教给她补袜子,找出和袜子相同颜色的线,针脚要小而密实。先生嘲笑我们:“你们这娘俩真麻烦,一双袜子值几个钱,还缝来补去。”女儿严肃地说:“爸爸,奶奶说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你忘本了。”先生被将了一军,只好摇着头走开。

孩子就是孩子,做事来得直接。女儿没有把袜子翻过来就直接在漏洞处补,这下好了,丑丑的针线紧锣密鼓地缝在脚趾处。女儿穿了一天回到家,直嚷嚷脚疼。我们娘俩又开始返工,拆下针线,翻过袜子缝补。女儿深有感触地说:“看来做什么事都不能贪快图省事,最后却费了事。”我乐了:“世间万事万物,道理是相通的。”

4.我们一起做教学设计 篇四

已经有许久一段时间,我都忘记了自己喜欢写写东西的习惯了。直到最近又看到了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才决定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

我和他是在大学里面认识的。那年,我大一,他大三。第一次见面是在美丽的校园外的草坪上。他阳光开朗,笑起来特别好看。那时候的我觉得自己很平凡,只是在心里偷偷地埋下一份怦然心动的感觉。我们的相遇是如此的普通,甚至他也没有对我多大的在意,只是在校园遇到的时候会嘴角轻轻上扬。

我有一个比较八卦的舍友,准确地说,她算是小侦探吧。所有在学生会里面比较出名的学长和学姐的八卦,她几乎都知道。当然,也包括他。他的前女友是我的同系学姐,长得高挑美丽,又有工作能力。虽然那时候我不知道那是不是爱情了,但是知道后心里有点小失望。偶尔还会故意观察学姐,看看是什么地方让她这么吸引他。至于他们分手的理由,也是我一直到后面才知道的。

我们在校园里的相遇,都是很有规律的。我每天去食堂吃饭的路上都会经过他的宿舍门口。那时候的他经常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抽着一根烟,看上去有点忧伤。尽管我不喜欢会抽烟的男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他抽烟的样子总是让我有点着迷。

很快地,他离开了校园。他去了广州。我们之间的联系就只剩下偶尔的电话了。那时候移动流行1元999分钟的套餐,我把他悄悄加进来了。因为在学校的交集本来就少得可怜,除了我们是学生会同一部门的偶尔聚会外,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单独的见面机会。每次给他打电话,都要鼓起我很大的勇气,而他只是冷冷的,经常都是聊几句,就没有下文了。渐渐地,我也没有打给他了。

半年过后,我的世界里出现了另外一个他,他是透过朋友认识我的,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很奇妙,是在学校的交流会上认识的。我对他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把他当成好朋友。不过他的追求挺诚恳的,也许是我对于初恋的幻想太美好,一直没下定决心与他在一起。

一直到了学长回到校园参加毕业典礼的那天,那天晚上他请我们部门的人出去聚餐,由于我们人数太多,花费了不少钱,所以我的学姐让我务必把饭钱交还给他,毕竟刚毕业谁都不容易。也是这样的一个契机,我第一次打电话约他。可惜我又太过于胆小了,所以就叫了八卦舍友和我一起。我们一起去了一家叫做木吉他的奶茶店,那家店挺温馨的,我和他坐对面,舍友与他同排。我们聊得话题都是一些很平淡的问候之类的,直到我接了一个电话,那是另一个他打过来的,因为下雨了,他知道我外出,想给我送伞。

我接完电话,抬头看到他的表情,脸一下子就红了起来。舍友在旁边开始煽风点火,说有个男孩子追我挺久了,人也不错啊,什么之类的。我就更不好意思起来了。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害羞吧,很自然地跟我说,要是有个懂你爱你的人,就不要害怕去尝试。也是因为他这一句话,我开始了我的初恋。

初恋是美好的。只不过结束得也很快。感情的事容不下任何的勉强。就这样,在大二结束的时候,我也结束了我的初恋。

福州,是另外一段故事的开始。由于升学的原因,我和舍友两个人一起去了福州考试。福州的天气是有点古怪,我一去就感冒不停。也是因为这次的福州之旅,我的人生有了新的变化。得知他也在同一个城市,于是就打电话约部门聚会。因为我们在大学时候的感情都不错,所以想说很久没见面就大家一同聚聚。那时候对他只是很纯粹的友情,把他当做大哥哥一样看待。我们几个一同吃完饭,去了肯德基。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这次肯德基的见面是关键。由于那几天福州一直下雨,我又怕冷,那天我穿了一件米色的毛衣,扎了一个简单的马尾,围了一条粉红色的围巾。我们在肯德基里并排坐着,我们几个开心地聊天。舍友开始爆料我的一些糗事,我的脸唰一下就红了。后来的他说,那时候我涨红的脸让他有了心动的感觉。

很快地,考试结束,我要离开福州了。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我在宿舍睡觉,那时候傍晚六点多的我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休息。由于头痛的原因,我没有与舍友一起去逛街。突然,我接到了他的电话,休息中的人声音听起来比较脆弱吧,他说他要过来看我。他刚好与舍友一齐到宿舍,他说过来给我们践行一下。他给我带了地瓜粥,还有一些简单的配菜,但是身处异乡的我已经觉得很温暖了。隔天,我背上行蘘回到了原来的城市。

那年的生日,我意外收到了一个礼物。那是一个包装得很精致的香水。第一次收到无名的礼物,除了惊喜还是惊喜哈。我正在思考是谁送来的时候,脑海里突然闪过他的身影,于是我给他打了一通电话。他接电话起来的时候语气听起来是惊喜,我就确定是他了。他说他原本在打瞌睡,看到我的电话,突然感到很有精神。那时候的我,坐在公交车上,除了惊喜,还有感动。

后来的我去了福州读书,我们就这样自然地在一起了。我去的第一天,我们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去吃饭,一起去逛街。他还送我去学校了。也是第一次,我们牵手拥抱。那时候家里人知道一些,一直反对我找外地的。所以去上学前有警告我。但是我这人,骨子里是任性的,我认定的,我就要去追求,就算受伤也无所谓。

他会在下班后搭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来看我,我们在校园里一起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奔跑。我们一起坐在草坪上,慢慢数星星。我们一起在篮球场上,放肆地投篮。我们一起去不知名的小店,享用我们乐此不疲的美食。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一切都很美好。我们刚开始的感情,都以为只是尝试,但是慢慢地,我们越捆越紧。

记得有一次,我半夜发高烧了,舍友们都睡着了。我给他打电话了,就这样他陪我从凌晨讲电话讲到了五点多,后面他骑车过来载我去看医生。我在医院打了三天的点滴,他一步都没有离开。我和他说过,我不用你每时每刻都陪伴着我,但是在我很需要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出现。每次放假回家,不管是来回,他都一定会准时出现在动车站的门口等我。每次回家,他都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跟我说傻瓜,我们很快就会再见面了,不要太想我了哈!然后我就带着红红的眼眶坐车回家了。

因为家里人的极力反对,所以我每次回家顶不住压力了就给他发短信说我们分手吧,然后再自己偷偷地抹眼泪。但是他从来都不会放弃,他跟我说,我们就是同一类的人,注定是分不开的。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在他面前可以肆意任性,像个小孩子又像个小大人一样地围绕着他。

毕业了,他为了我来到了我所在的城市。他说,我是他努力的理由。他会在这个城市给我创造出一个幸福的家。刚开始的`我们一味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却也忽略了生活的考验。

家里人开始严厉要求我要离开他,他们觉得我和他在一起是我吃苦的。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要我离开他。我也开始动摇了,我开始不喜欢接他的电话,不喜欢和他一起出门了。他似乎也意识到了我的变化,但是他从来不在我的面前表现出来。在我面前的他,依旧是开朗阳光的他,即使他压力很大,但是从来不会迁怒到我身上。他总说,我是他微笑的理由。

那时候的我在一所小学教书,他会在他放假的时候,送我上班,给我送午餐,在我下班的时候来我画黑板报。他画画很好,总是可以画出我想要的。下雨了,他就会提前下班给我送雨伞,送外套。

人总是不满足的,我开始对身边条件好的追求者动心了。我在他回老家的时候提出了分手,我说我受不了那么多的压力。我好累,我求他放过我。我还趁他回家之际,去他住所,把自己的东西都收拾走了。然后,一个人在那里静静地哭了一场。

他回来了。那天,他说他回到住处的时候,感觉自己都空了。一直总感觉还欠他一个解释,所以我选择了一天去看他。我敲开他门的时候,感觉他憔悴了好多。心中突然很痛。不过我还是很镇静地跟他说。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流泪的样子,我也终于受不住了,我的眼泪也拼命往下掉。但是我还是把话说得非常坚决,我请求他放开我的手。一直到现在,想起他哭的样子,我还是很揪心。

就这样,我离开了他。我和家里人喜欢的对象在一起了。那时候,我晚上还在一家培训机构兼职,我隐约可以看见对面楼上黑暗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我很确定那是他。

不过,我从不跟他打招呼,甚至是忽视他。我还把现任的男朋友叫来帮我兼职,希望他会知难而退。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没看到他了。那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宿舍翻看以前的照片,看到了照片里的他,我终于忍不住自己的情绪,穿上了外套,跑到了他的住所下面。我给他打电话,说我们一起吃夜宵吧!他本来就不胖,加上那段时间的精神折磨,他更瘦了。

我看到了那个熟悉温暖的笑容了。我说,我们一起喝酒吧!我们买了几个易拉罐,买了一些烧烤,肆无忌惮地吃起来了。我本来酒量就不好,喝了2个易拉罐,我就开始头晕了。也许是酒精的缘故,我开始哇哇大哭起来。他就这样抱着我,那么疼惜地抚摸着我的头,跟我说,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我一定努力赚钱,我一定会给你幸福的。就这样,我也不知道哭了多久。但是,我还是没有回头。

那天,我去参加了同学的婚礼。看到了同学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模样,脑袋里都是他的影子。我写下了心情,爱可不可以不要这么痛。我和朋友们一起去了KTV,刚开始的气氛都很好,我也没有想太多。到了后半夜,朋友剩下几个比较知心的,我开始疯狂点一些伤感的歌。开始喝酒,越喝越多。然后走去厕所给他打了个电话。他问我在哪里,我说我在唱歌,可能是说话的时候已经有点晕乎了,语气和平常时不一样。

他很快就赶到了。后来才知道,他是从住所那里一路跑过来的,因为太晚了,打不到车,他很担心我。他到的时候,我还在一个人在唱歌。眼泪已经流了满面。后来我就趴在沙发上睡觉,其实我没有睡,我只是不想让他看到我泪流满面的样子。他把我的脸放在他的大腿上,轻轻地抚摸我的头,跟我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跑进了卫生间,我在里面贴着墙壁使劲地哭。我真的觉得太痛了。不知道怎么样可以治愈。他在外面拼命敲门,他怕我出事,后来我开门了,他就那样紧紧地抱着我,哭着说我们不要放弃好不好。

后来,他背着我去搭计程车,送我回去住所休息。隔天我醒来的时候,屋子空空的。他去上班了。我终于明白,爱情是不能将就的。

我跟现任的男朋友分手了,我很清楚地告诉他,我很爱他,容不下另一个人了。

就这样在反反复复后,我回到了他的身边。我发誓,我要一辈子爱他。

尽管家里人还是一直反对,但是他用他的努力,他的上进战胜了。他甚至还在我所在的城市中买了房子,实现他给我的诺言。

5.初中美术《我们在一起》教案设计 篇五

课题

第4课 我们在一起

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作品,体会人物画作品中主题的表现,并能把握常见的人物动态表现绘画。

方法与过程目标:理解怎样处理利用人物组合关系和画面构图来加深作品情感的表达,并尝试记录和表现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生活故事。

情感与态度目标:大胆尝试运用人物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人物的面部表情和人物动态的`掌握。

组合人物画的布局和构图空间、人物层次空间和疏密强弱空间等关系。

教法学法

欣赏、归纳、尝试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感受体验

欣赏中国岡《童年》。

教师小结:人物情感的表现可以不需要语言的衬托,利用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姿势动作即可以反映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

二、对比研究

1、欣赏《悄悄话》和《又是一个2分》。

老师提示:两幅画都描绘了得知考试成绩回到家的小学生及其家人。画家通过家庭成员不同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表明人物间的关系,使画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氛。

2、欣赏《祖孙四代》并说说画中四人间的关系,你是从哪些细节知道他们的关系的?

3、欣赏《我们要去捉狗熊》。

小结:画面的人物组合形式,人物与背景的相互衬托,构图的运用都可以丰富和加深画面情感的表达。

三、教师演示

利用线骨架和体块连接描绘动态。

要点提示:重点讲解平衡、重心线、动作和姿态。学生讨论并临摹老师示范的动态形象。

四、活动体验

学习活动一:仔细观察你的家人,试着画面他们在不同姿态下的草图。

五、作品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总结。

学生尝试从表情、姿态来分析作品主题。

请同学们分析并填写下表:作品、人物组合、神情、姿态。

分析从相貌、姿态的处理表现家庭人物的地位和关系。

学生分析画面中不同人物在行走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并上台模仿动作演练。

尝试创作体验。

学生自评互评。

6.我们一起做教学设计 篇六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教学心得体会 本周的这一组课文,所涉及的都是有关战争题材的内容,要想让孩子们真正体会文章的主题,从文章中受到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战争对于我们这些处在**时期的孩子们来说,真的是如同听故事一样,丝毫感受不到战争的可怕之处,也体会不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此时,讲这一类的文章,只靠教师的讲述和分析是起不到更好的作用的,但为了让学生能从这一组课文中有更深刻的收获,我采用了对比、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学习课文《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一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自由想象,想象战争后人们的生活情况,由此,让他们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使同学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战争太残酷,人类需要**。于是我趁机提出问题:产生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这一问题一提出来时,学生们都不知道怎么去答,当时我意识到了,学生是因为对大的国际形式的不理解,而无法回答这一个问题的,所以,我马上适时地举例子,告诉学生,国与国之间就如同我们家与家、人与人之间,因为人与人的性格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等,可以造成人与人的不团结,国与国也是如此,大家和我们的小家是相似的。

7.我们在一起 篇七

缺月疏桐带不来繁星满天的热闹, 滴水细流离不开浩瀚海洋的庇佑。莲的亭亭玉立, 不出于荷的映衬之上吗?我们生活在一起, 你们是海, 保存我的身躯;你们是繁星, 驱除我的寂寥。我找不到一条离开你们的路, 我们在一起, 相依相扶持。

你们教会我坚强。眼因多流泪水而愈加清明, 心因饱经忧患而愈加温厚。前行的路上, 有时我触不到暗夜的尽头, 踯躅着难以前行, 我想放弃。你们给了我支撑, 点亮了前行路上的明灯, 让我看到那片晴朗的黑夜是等待上升的黎明。我学会让阳光洒满心中, 我的心, 因你们的温存而生, 为体贴你们而愈益有力。望着不远处信念的火炬, 我在想:没有你们, 我的人生将是怎样的荒凉!

你们教会我守望。你们划下火柴, 点亮“言行惟谨, 躬行懿范”的不灭灯盏。我不懂得陶渊明为何简慢自尊;我不懂得墨子为何摩肩接踵, 甘愿为天下之利有赴汤蹈火之举;我不懂得庄子为何独来独往, 神游天地之间, 不吝去留。我迷茫于山野的大雾, 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你们告诉我要成长, 我的脚要走向别人, 我的手要帮助别人。渊明笃独善其身之行, 墨子存兼济天下之志, 庄子若垂天之云, 悠悠往来聚散, 在自由中表现洒脱。我开始明白人生要有信仰, 要有为之努力的目标。当我喊出“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志,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时, 我听到了你们的赞许, 一种鼓励的音响。摸着身体左边, 那温热跳动的心脏, 我在想:没有你们, 我怎会懂得为目标守望!

你们教会我“仁者无忧, 智者无虑, 勇者无惧”, 你们教诲我“泪水常洗良心, 像天使一样生活”, 你们叮嘱我“自反而缩, 虽千万人, 吾往矣”。因为你们, 我明白:我的眼睛和耳朵应该去认识别人, 我的存在应该去造福别人。我和你们在一起, 我们生生相依!

我永远都找不到一条离开你们的路, 就像芬芳依恋着花朵, 若即若离, 却又不离不弃。我无法独自行走在广阔无际的人生路上, 你们形影相随, 伴我左右。春风春色中, 我们心相通, 在一起!

学校:安徽砀山中学

导师:陈清华

8.我们一起做教学设计 篇八

2015年6月,长春的气温节节攀升,随着气温一起火爆起来的,还有一个叫做“校服熊”的小熊玩偶。

最初是有个孩子妈妈在东北师大附中的家长群里发了一张身着东北师大附中校服的小熊的照片,紧接着群里就炸开了锅。这些人到中年的妈妈们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一个个语气词不断,惊叹号连连。“哇~这小熊太萌啦!!!”“天啊!太可爱啦!还穿着咱们的校服呢!” “一定要买一个,跟家里那个熊孩子可以凑成一对儿啦!”“买一个不够啊,至少要买两个,孩子一个我一个!”大家纷纷向发布照片的孩子妈妈要卖家的电话,恨不能马上就抱着“校服熊”回家。而这个妈妈却提供给大家一个惊人的消息:“这款小熊是一个小女孩儿设计的,她去年刚从师大附中明珠学校毕业,今年读附中的高一。”

于是,我们新一期《同龄会》栏目的主人公宋俊晓,就这样华丽丽地登场了。

一个文艺女青年的

运动达人岁月

宋俊晓今年16岁。清丽文静的面庞,让你想象不到她曾经是一个运动达人。从4岁起一直到小学五年级,她学了8年舞蹈。尽管在妈妈的眼中她并不是很有舞者的天赋,但她非常刻苦,所有那些高难度的动作,她憋红了脸,扭曲了表情,也要做到位。她身上的那股子韧劲和突出的表现被老师看在眼里,特别欣赏,经常让她走到队伍前面,给同学们做示范。

俊晓就读的长春市树勋小学有一个在省里都很有名气的非常有特色的独轮车项目,在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独轮车队招生,俊晓报了名。凭借着多年学习舞蹈锻炼出来的良好的身体协调性,俊晓不但学得快,而且动作灵活又稳健,每次表演都被老师安排在第一排。体育老师也惊喜地发现了她这个“人才”,拉着她去跳高,结果她在校运动会上跳高得了第一名,一鸣惊人。

在这个课外班流行到泛滥的年代,俊晓的初中三年过得却相对地轻松美好。俊晓的妈妈是一个大学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她主张要给予灵活的、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空间,从没有强迫俊晓去做什么事情。别人家的孩子上了好几个课外班,妈妈从未让俊晓盲从。弹吉他、骑独轮车和跳街舞组成了俊晓的课余活动,这些都是她自己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妈妈对她的唯一要求,就是在上学的时候全神贯注,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天的作业。所以,俊晓的课业从未落下。

给小熊穿上校服,

只为纪念那难忘的初中时光

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只有初一、初二和初三三个年级。平平常常的校服,胸前左侧部分印有几颗小五角星。他们那一届,小星星的颜色是黄色,下一年级的是绿星,再往下是红星。如此循环,并无深意。三年的时光倏忽而过,俊晓脱下了初中的校服,穿上了心仪已久的附中高中的校服。那个时候,她的心里并无太大的波澜。上了高一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她时常想起自己备战中考的场景,想念那些日子里一起学习的同学和耐心陪伴的老师,忽然很怀念母校。看着那被签满老师和同学姓名的校服,想到当时自己就是那身着校服的“熊孩子”,在最懵懂的时期,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监督与陪伴中,度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的挑战。毕业以后半年的时间里,她常常在想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纪念曾经疯狂的青春,纪念与母校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俊晓灵机一动,想到了给小熊穿上校服的主意,用这种方式,纪念那段难忘的初中时光。

俊晓的这个创意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赞同和支持,也得到了从事服装设计和生产工作的舅妈的倾情相助。画图样、买布料、设计裁剪、制作加工,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俊晓亲手给自己买来的小熊穿上了附中的校服。“熊孩子”萌萌的样子让她爱不释手,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赞扬。附高有好多跟她一样毕业于明珠学校的同学,有的同学甚至要花高价买走她的“熊孩子”,俊晓当然不肯放手,但同时,一个想法又萌生出来。“熊孩子”这么受欢迎,为什么不能批量地生产呢?

“我的家人一贯很尊重孩子,这也是我非常幸运的地方。在我有了一些新鲜想法的时候,总会得到长辈的信任与帮助。所以我想,这也是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舅妈的鼎力相助之下,一批身着附中黄星校服的“熊孩子”生产出来了。同学们拿到“熊孩子”时候的笑脸给了俊晓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紧接着,越来越多的附中的同学和家长开始向她购买“熊孩子”,绿星“熊孩子”和红星“熊孩子”也被要求订制了。

一时间,订单多到了让俊晓吃惊的地步,她开始手忙脚乱地接订单,收钱,送货。这中间也会出现丢货的情况,妈妈总会让她放宽心态,仔细认真地核对订单。偶尔她因此发发小脾气,妈妈也会正面开导她。

对俊晓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与顾客沟通。因为顾客中不光有学生,更多的都是家长。如果俊晓说话条理不清楚,或是没有详细地记录好顾客的需求,就无法完全赢得家长们的信任。妈妈手把手地教她如何理货,记账,让她能用一个完美的状态为大家服务。临近期末,学业不能落下,有时候,送货的事情就只能拜托妈妈了。面对困难,家人的陪伴和帮助让她感觉到爱的力量,也让她克服了急躁、粗心大意的缺点。

俊晓做“校服熊”的初衷并不是想要赚钱,只想单纯地想让曾经和她一样努力过的校友们也拥有一份念想。所以关于成本和利润,俊想并没有想太多,也没有计算太多。赚来的钱都由妈妈替她保管,妈妈是教财务的,俊晓相当地信任她。妈妈也不希望她把赚钱这件事看得太重,只希望俊晓能从中获取经验,得到历练,开心快乐就好。

毕竟小小年纪就开始了“校园创业”,我问俊晓赚了钱以后的想法是什么。她说:“现阶段大部分赚来的钱都变成了库存商品,如果说未来赚钱了想做些什么,我认为做慈善是非常好的选择。”

顶风踏雪,只为青春无悔。

我是附中学子,我为自己代言

初中和高中都就读于东北师大附中,俊晓很感谢母校能够给她自由灵活的空间,让她得以全面发展,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保留着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的权利。在青春岁月里,学业毫无疑问是主阵地,然而课余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俊晓在学校里非常活跃,去年高中一入学就参加了话剧表演社团,现在她已经是团长了。因为性格开朗阳光,做事情永远都是那么积极主动,所以老师们也欣赏并信任她。校园话剧团现在有四五十人,俊晓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它发展成一百人以上的大社团,2015年的整个暑假,她一直都在做这个规划。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受到在吉林建筑大学任教的妈妈的影响,俊晓从小就很喜欢跟建筑有关的专业。建筑学的设计专业是理科,却又偏文科一些,于是她在初一初二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素描,作着今后从事建筑行业工作的准备。初三以后,她更加关注建筑学的时尚和美感,渐渐地,对时尚和造型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艺术感觉也越来越好。每两年她都要照一套艺术照,每次拍艺术照时,造型师一边赞扬她对服装的选择和搭配非常有灵感,一边禁不住感慨她的镜头感太好了,“这小姑娘太会摆姿势了,都不用怎么教,她自己往那儿一站,对着镜头就摆出了非常漂亮的姿势。”

俊晓的理想是当一名建筑师,如果有机会的话出国深造。在未来的日子里,她想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也许会一帆风顺,也许会遇到重重阻碍。但是,做“校服熊”的经历一定会让她在未来的挑战里,更有信心和勇气。

9.我们一起做教学设计 篇九

活动目标:

1、听辨音乐的节奏变化,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轻快、低沉不同音乐形象。

2、体验音乐情境--搬新家表演的快乐。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意图:引入主题,唤起搬新家的愿望。)

1、出示图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提问:认识这两个人吗?今天他们遇到了一件高兴的事儿--搬新家了。我们一起到他们新家参观一下吧。

2、播放PPT(出示乱糟糟的家的画面,引发幼儿大扫除的愿望)

●提问:哎呀,他们的家怎么样呀?可是新家具马上要搬来了,那该怎么办呢?

3、练习擦窗、拖地的动作

●及时小结:上上下下擦呀擦,擦起窗户真轻松。

4、播放PPT(出示搬家情景图片,引发幼儿搬家的心情)

●提问:谁来试试搬家具

●及时小结:,嘿哟嘿哟搬家具,搬起家具挺沉重。

二、欣赏音乐、分段表现(意图:感受二段体音乐明显的节奏变化,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轻快低沉音乐形象)

1、听辨两段音乐(播放第一第二段音乐)

●提问:刚才老师把你们打扫卫生和搬家具的两件事情分别用两段音乐记录了下来,你们竖起耳朵听一听,然后猜猜哪一段应该是在大扫除、哪一段是搬家具呢?

●小结:原来擦窗扫地的力气用的小,所以音乐要选轻快的,搬家具时要用很大的力气所以音乐要选沉重的,不同的音乐表现了不同的事情。

2、鼓励幼儿听着音乐表现出大扫除的场景(播放第一段音乐)

1)集体第一遍练习

●提问:你们不仅会听音乐而且还会跟着音乐劳动是吗?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大扫除吧。(要求:边听音乐擦窗扫地动作)

2)个别第二遍练习

●示范重点:不仅会听音乐而且动作很有节奏感,音乐快动作快音乐慢动作慢。

3)集体第三遍练习

●提问:这次不仅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表演,而且我要看看谁擦窗扫地的姿势最有创意(要求:既有节奏感而且动作有创意)

3、鼓励幼儿听着音乐表现出搬家具物品的场景(播放第二段音乐)

1)集体练习第一遍

●提问:想想看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干呢?搬重重的家具应该怎么搬呢。(要求:表现缓慢沉重)

2)小组合作第二遍

●提问:还有几样特别沉重的家具需要我们合作搬,我们一起合作一下吧(要求:大家跟着节奏整齐表演)

三、完整表现(意图:在音乐情境中体验跟同伴一起音乐表演的乐趣。)

1、布置场景

●提问: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在家等着我们帮忙呢?大家各就各位准备好擦窗扫地搬家具吧?

2、幼儿分组合作表演

●记住自己的任务和自己的音乐,现在我们跟着不同的音乐打扫一下,搬动一下,好嘛?看看谁的耳朵一听就听出来该干什么事情。(幼儿跟着音乐完整表演鼓励做出不一样的动作。)

●小结:经过大家的努力,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新家变得既干净又整齐。(出示搬好的新家图片)

3、在快乐、温馨的情感氛围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10.我们一起做教学设计 篇十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大蒜、种植大蒜,使幼儿充分感受大蒜的作用并乐意吃大蒜。

2.教幼儿学会种植大蒜的劳动技能,巩固认识大蒜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种植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丰富幼儿有关大蒜的知识。

2.环境准备:种植前一天组织幼儿观察教师整地、松土、浇水等劳动,准备好种植园地。

3.材料准备:下载整理有关大蒜的资料;每位幼儿两到三粒大蒜头;小铲子、小耙子、水壶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种植好的大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宝贝,你们瞧瞧。(出示花盆)这是什么啊?我的宝贝就种在这个里面的呢教师讲述如何种宝贝,无形中交代如何种植大蒜。

2.观察、讨论大蒜头。

(1)出示大蒜头,幼儿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蒜头的样子。

(2)将大蒜头掰开,让幼儿观察大蒜籽,并自由讨论大蒜籽长的什么样子。

(3)教师小结:大蒜有一头尖尖的,那是它的头,有一头圆圆的,那是它的屁股,我们种大蒜的时候,一定要把大蒜的头朝上,让它的屁股坐在洞里,这样它才能长出来。

3.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什么地方有大蒜。

4.查看资料,了解大蒜的作用。

(1)幼儿自由讨论,大蒜的作用。

(2)教师引导幼儿看资料:看大蒜的医用;看大蒜做成的成品。

(3)现在全世界的人都越来越喜欢大蒜了,他们用大蒜做出了许多有意思的东西呢,你们瞧:美国的大蒜冰淇淋、日本的大蒜葡萄酒等等。

(4)教育幼儿要多吃大蒜,不挑食。

5.激发幼儿种植大蒜的兴趣,大家一起种植大蒜。

(1)教师向幼儿交代如何种大蒜。

(2)带领幼儿一起种植大蒜。

教学反思

《种大蒜》这一活动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贴近幼儿生活。活动能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毫不吝啬地给予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将“认识大蒜”的静态知识还原为动态的过程,将“种大蒜”这样的间接经验还原为直接经验,将理性的概念还原为感性的行动,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脉络中多感官的学习,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我们一起种大蒜》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799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圆圆的东西》含反思》:中班教案《圆圆的东西》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对物体变化形成的圆感兴趣,乐意自己去尝试、探索,发现生活周围到处都有圆,初步了解圆和我们的关系,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圆圆的东西》含反思教案吧。

11.我们一起做教学设计 篇十一

初恋, 一个浸着甜蜜与忧愁、透着阳光与感伤的词汇。无论是谁, 无论在哪, 只要提起初恋, 必会触及心中的柔软与温情。即便结果黯然神伤, 那段有关爱的往事, 也依然让人回味, 也依然永远铭刻在青春的记忆中不曾远去。而电影, 恰恰是承载记忆的最佳模式。

一部电影的成功, 必然具有普世性, 而初恋恰是每个人都难以抵御的情结。这种情结, 不分种族, 不论地域, 也不管你是风华正茂还是年逾古稀。只要人类还繁衍生息, 关于爱的电影就还在, 关于初恋的电影就依然炙手可热。这其中, 《初恋这件小事》和《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无疑是成功的典范, 也无疑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回忆浪潮。

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和台湾电影《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小清新的形式汹涌袭来, 迅速吸引了众多眼球, 就连原先并不看好它们的观众也难以抵挡这股扑面而来的青春热流。

《初恋这件小事》起初其学生气的海报, 直白型的名字, 让看多了你情我爱的观众提不起兴趣, 对此也并不以为然, 以为又

么, “公车上书”中上书的公车究竟一千三还是三千呢?这两种说法究竟孰是孰非?

严格说来, 这两者说法都是没错的, 他们都是有根源的。从根本来讲, 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康、梁在回忆这段历史时的刻意渲染的结果。关于教科书中出现的公车具体人数的差别, 应是其刻意造假给历史教科书编纂带来的混乱。关于这一数字, 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多参考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一书中的说法:“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 为大连署以上书, 与斯会者凡千三百余人。”然而, 根据康、梁后来的描述, 关于“公车上书”的人数却出现了大的变化:梁启超在其《三十自述》中曰:“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 康有为在其《汗漫舫诗集》中“抗章伏阙公车多, 连名三千毂相摩”的诗句, 并指明“东事战败, 联十八省举人三千人上书”。由此可知, 罗香林和罗元鲲文中提出的“公车三千人”并不是空穴来风的, 很可能两者恰好是参考了康梁较为后期的言论。

由此可见, “公车上书”这一历史事件本身存在的争议性给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造成了民国历史教科书的差异性, 使得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变得混乱。

参考文献:

[1]王钟麒.宋云彬编.《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下册) [M].开明函授学

是一部令人咋舌的狗血偶像片。但好电影是不会被埋没太久的, 很快, 《初恋》就凭借其直抵人心的主题和触动心弦的情节让无数正值青春和缅怀青春的人们深陷其中, 和片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阳光, 重温往事。

相比于《初恋》, 《那些年》早在开拍前就已经是风靡台湾的畅销小说了, 其原著作者九把刀更是亲自操刀做起了导演, 这无疑在台湾已是众所期待了。而当《那些年》在台湾叫好又叫座时, 网络上关于电影掀起的初恋风、青春风以及怀旧风早已把内地观众的胃口吊足, 人人都恨不能去影院感受这铺面而来的清新气息。

这两部电影都因自身极佳的口碑在影迷间口耳相传, 使得影片票房持续高涨。从网民到各大电影杂志, 再到层出不穷的影评人, 《初恋》和《那些年》简直是好评如潮。这两部小成本电影, 一时成为千万人关注、讨论与追逐的对象, 我们在佩服编导能力的同时, 也不得不去思考它们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难道只是因为其中俊男靓女的组合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没有快速的剪辑, 没有流行的元素, 也没有绚烂的特技, 《初恋》和《那些年》都是以情节和主题征服了无数观众。无论是镜头, 还是演员, 无论是场景, 还是音乐, 都是为故事本身而服务的。从这点来看, 故事, 仍然是电影的核心, 演绎一个好故事, 才能成就一部好电影。

两部电影都在讲述青春中的初恋, 都散发着浓浓的校园味道, 却各有特点, 各有风格。

纵观《初恋》, 整个故事在几个关键节点上发生改变, 剧情中制造的一系列小波折让观众为主人公小水每一次突破自我的改变而欣喜, 也为她每一次与阿亮学长的错过而遗憾。而《那些年》中人物的转变似乎更大些, 起初柯景腾与沈佳宜互相看不惯, 而随着情节的一步步推进, 在导演一个又一个小细节的安排下, 两人终于在彼此的关心与帮助中暗生情愫。两部电影剧情的

校出版, 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再版.

[2]国立编译馆主编.聂家裕编.《教育部审定-初级中学历史》 (第四册) [M].国定中小学教科书七家联合供应处, 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第一版.

[3]孟世杰编.《初级中学校教本——中国史》 (下册) [M].百城书局, 民国二十年十月出版.

[4]教育部编审会.《初中本国史》[M].新民印书馆, 民国二十八年八月出版.

[5]茅海健.《“公车上书”考证补》[M].近代史研究, 2005年第3期.

[6]欧阳跃锋.《“公车上书”:康梁创造的历史神话》[M].读史札记, 2002年10月.

[7]杨人楩编.《初中本国史》[M].上海北新书局, 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初版.

肖雪 (1993, 1-) , 女, 重庆市 (籍贯) , 学历:历史学2010级本科生, 研究方向:近现代史方向。

发展都是依赖于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的变化, 展现出编导的深厚功力, 也考验着演员自身的素质。在这些一步一步往纵向面更深刻的开掘过程中, 整部电影最终得到了完美的升华。

两部电影的主人公虽然一个是女生一个是男生, 但开篇都惊人相似的以其独白开场。这些回忆式的独白瞬间给观众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一下子让人回到那些懵懂青涩的岁月和似曾相识的环境。当主角的独白响起, 画面次第展现在我们眼前, 无论是那盛夏里明媚得有些刺眼的光阳, 身穿白衬衣一路叽叽喳喳的女孩, 还是骑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男生, 一起说说笑笑恶作剧的伙伴……有多少人, 在电影开篇就被这纯洁的气息所感染, 又有多少人, 在这些透着青春味道的镜头里重返自己的学生时代?影片开头看似简单的背后, 谁又能说这不是导演处心积虑后的结果呢。

电影之所以受人追捧, 之所以被称为好电影, 它必定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能够唤醒观众藏在心底很久的感情。当《初恋》里的小水暗恋着阿亮学长, 满心思的制造着所有跟他不经意的相遇, 在旁人谈论他的时候表面冷静可是内心早已是翻江倒海兴奋不已;当《那些年》里的柯景腾为心中的沈佳宜努力改变着自己, 变强大, 变优秀, 只为能和她站在一条线上而已。荧幕下, 又有多少心如刀割的暗恋, 在一半痛苦一半快乐的年月里, 各自珍藏着属于自己的阿亮学长和沈佳宜。

情感无疑是一株触动心灵的仙草, 就在这光影交织的变幻中, 导演用明媚的镜头语言进行着一段段镜头跟拍, 一次次机位调度, 让观众沉浸在起伏的情节中, 不由地与主人公同悲同喜。再普通不过的白衬衫, 再简单不过的校园, 导演只是用如此生活化的不紧不慢把主人公的青春展现在我们面前, 和这个季节一样, 和暖而温婉。

《初恋》和《那些年》成功的把小小的爱情变成大大的怀念, 两个不同的故事, 在看似舒缓随意的生活里面, 释放着最捉襟见肘的思念。这两部电影如同散文诗一般美好, 不是单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 而是为了抒发某种情绪祭奠某种情感。也许不是电影本身纯净, 而是我们的回忆纯净。那些经历过的片断, 那些已经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 都随着电影的进程而翻涌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无论是微笑或是泪水, 都在诉说着我们手一挥就永别的青春年少。

《初恋》的两位导演普特鹏·普罗萨卡·那·萨克那卡林和华森·波克彭都已步入不惑之年, 却还是第一次执导电影。而九把刀更是超越了作者的身份直接当上了《那些年》的导演。尽管都是首次执导, 缺少经验, 他们却都让影片呈现出一种未经处理过的真实感。其实, 影片的主角并不是小水、阿亮, 也不是柯景腾、沈佳宜, 而是荧幕下的我和你。这才是《初恋》和《那些年》成功的关键。

相比于其他电影中大牌云集明星荟萃的局面, 这两部电影的主要演员都是年龄不大的青年人, 不同于那些演技纯熟的演员们, 这些略显青涩的青年虽然还很稚嫩, 但正是这些发自本真的稚嫩才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也许青春就是有着这样那样傻傻的迷茫的日子, 经历过, 才成长, 长大后, 才懂得。演员们颇具亲和力的表现, 让影片那种真实感人的味道名副其实, 更让观众在他们身上看到年少时的自己。也许, 换过演员的小水便不再是小水, 柯景腾也不再是柯景腾。

毋庸置疑的是, 《初恋》和《那些年》的主要场地都在校园, 而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也是主人公的校园时光。那时候情窦初开, 开始单纯地幻想热烈的爱情, 而校园, 是唯一可以承载这份纯洁感情的地方。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每个人共同记忆中的校园, 这个纤尘不染的地方让观众马上进入到自己的学生时代, 同样的白色衬衫, 同样的干净笑容, 同样的美好初恋。导演把镜头对准校园, 也在整体上奠定了影片纯美的风格。

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色调, 虽然《初恋》难免给人以“异域风情”, 但并不影响其明快鲜亮的整体风格。而《那些年》, 则是一部仿佛一直透着阳光与海风味道的电影。两部电影的基调都在于展现多年前记忆中的初恋与青春, 所以色调的明快无疑为其增色不少。那份从骨子里透出的色彩, 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 与回忆一般, 美好中略带感伤, 感伤里又满是怀念。

《初恋》的结局, 小水终于和阿亮学长在一起, 如童话般完美, 却也是俗套到有些狗血的剧情。不可否认, 这样的故事看了开头, 就能猜到结局, 但这并不妨碍观众情不自禁地被其深深吸引, 也并不影响影片赚取观众大把大把的钞票、口碑, 还有回忆和眼泪。而《那些年》的结尾, 沈佳宜结婚, 新郎却不是柯景腾。我们遗憾他们错过, 却也庆幸他们错过:若是当年, 沈佳宜真的和柯景腾牵手, 这部拥有所有人共同青春印记的电影也就不会出现, 九把刀或许也就不是如今的九把刀了。《初恋》留住的是幸运幸福, 《那些年》带来的是惋惜遗憾, 但不管是什么,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青春, 我们回不去、更无法重新开始的青春。也正因如此, 电影才愈加显得美好, 就像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美梦, 只有在镜头中才能释放与实现。

“你听到吗, 我的心正在说爱你, 但我却不敢敞开心扉表达我的这份爱……”“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好想拥抱你, 拥抱错过的勇气……”同情节一起让观众念念不忘的, 是电影的主题曲。《初恋》和《那些年》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相反却带有很大的必然性, 这从两部影片主题曲的传唱度可见一斑。这两首作为视听艺术元素之一的电影主题曲, 都与各自的电影中心主题相符, 不仅是歌词, 还有旋律、节奏, 既烘托了影片, 又洋溢着青春沉浸着记忆。在影片结束后, 两首主题曲在大街小巷传唱, 几乎人人都熟悉它们的旋律。不得不说, 主题曲的风靡再一次证明了电影的直抵人心。

《初恋》和《那些年》, 尽管都没有刻意在叙事手法上做任何创造, 也没有在演员演技上进行过多的挖掘和突破, 几乎都是平铺直叙的故事, 没有太大的悬念, 也没有强烈的冲突, 只是把一切关于青春的最普通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就带来了一连串的感动与惊喜, 让所有人都在这情境里找到了欲罢不能的自己。或许故事还不够有张力, 或许表演还不够精湛, 或许剪辑还不够流畅, 或许布局还不够完善……但是, 只需要这一个“但是”就注定这两部电影成为最受追捧的影片——它是观众与影人的集体记忆。

没有那些年的甜蜜酸涩, 如何会有日渐成熟后对曾经年少的眷恋和感怀。纵是时光如水一去不返, 难以释怀的依旧是当年的情愫与心思。《初恋》和《那些年》用细腻的美好去涉及、去刺痛每一个观众有关青春的神经。阿亮学长是不变的执著, 沈佳宜是坚守的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是小水或柯景腾, 曾在卑微的尘埃里开出最美的花, 只为接近心中钦慕已久的那个人。

这个世界上, 能动人心弦的永远是那些让人感同身受的故事。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着万水千山的感情, 美丽、哀愁, 却又无法抗拒。没有矫情, 没有做作, 更没有虚伪的刻意逢迎, 《初恋》和《那些年》, 在清爽干净的视听里让观众随画面回到那遥远而又洁白的纯真年代, 将青春风进行到底。

那些年, 我们用最美的年华书写一段斑斓的过往, 我们伤感却留恋, 一笑而过却难以放下。其实, 我们喜欢上电影, 是因为喜欢着青春时的自己, 喜欢着初恋时的你。

摘要:初恋是每个人心中美好的回忆, 电影《初恋这件小事》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两部关于初恋的电影都非常成功, 本文从剧情发展、开场方式、观众共鸣、结局以及演职人员等方面对这两部电影进行了对比赏析, 对当下热门电影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恋,电影,成因

参考文献

[1]龚露.爱·青春的记忆——浅触《初恋这件小事》[J].大众文艺, 2011 (11) .

[2]高慧莹.青春是一首歌, 永不老去——从《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看台湾电影的新形式[J].电影评价, 2012 (13) .

[3]罗薇.浅析新生代台湾青春电影的特色——以《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例[J].当代电影, 2012 (12) .

12.我们做朋友教学设计 篇十二

1.通过口语练习,激发学生结交朋友的兴趣,能在新环境中主动结交朋友.

2.知道与人交往要热情大方,有礼貌.交朋友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

3.学习用普通话说话,消除害羞感,增强交际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会怎样认识,结交朋友.

2.交朋友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

教学难点:

1.消除害羞心理,热情大方,有礼貌地结交朋友.

教学具准备:课件

突破方法:

以亲切的言语鼓励,消除学生害羞感,对胆小给予关爱的动作进行鼓励(抚摩,捧小脸……)

教学过程

(一)接龙游戏,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小朋友们,瞧!蝴蝶欢快地从空中飞来,邀请我们一起来做个好玩的游戏__名字接龙.比比谁认识的朋友最多,好吗?

2.讲游戏规则:选一个学生,当宣布游戏开始时,她立即站起,并大声说出好友的名字,其余的齐说:棒棒!被点到名的学生马上立起并说出其他好友的名字.(并说出一句夸好友的话)

3.师总结:大家玩得真开心,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交朋友.

(二)创编故事,揭示课题

1.过渡:我们玩得很开心,可是隔壁有个可爱的小女孩很孤独,下课了,她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没人和她玩.

她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她一个小朋友都不认识,怎么办呢?大家想想怎么去帮帮她,好吗?(生轻声讨论,自由畅想)

2.揭示课题:我们做朋友

(三)探究图意,互相交流

1.过渡语:小朋友真有爱心,还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我们去看看其他班的小朋友是怎样帮助她的.

2.出示课件,提问:图上画得是什么地方?(学校操场有些什么人?都在干什么?小女孩在哪?

3.引导学生领会图意,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去与别人交朋友?

4.猜猜他们会怎样对小女孩说什么?小女孩会怎么去做?怎样说?

5.创设情境,指导表演

a.(扮孤独小女孩,扮小朋友)

b.师生评议,强调交际时要用普通话,热情友好大方.

(四).创设情境,指导实践

1.过渡:刚才小朋友们都在表演中学会了怎么认识新朋友.那么小朋友们是不是更想和周围的小朋友成为好朋友呢?和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进步,我们的童年会更快乐,更多姿多彩!那么,现在咱们一(5)班的现场交友大会就开始了!

2.小组合作,比赛表演

3.设立"语言最美,表情最美,大大方方,善于倾听等奖.

(五).音乐互动,反复练习

1.交朋友并不难,只要我们以心换心

2.在音乐《找朋友》中,学生下位去结识自己想交的朋友.师巡视,鼓励胆小的.

(六).课外延伸,拓展活动

1.总结:小朋友在这节课里学习了认识朋友和结交新朋友的办法,真好!课后多去交朋友吧.

2.作业:为自己新认识的朋友准备一件自制的小礼物.

板书:

交朋友

月 月

/

13.我们一起做教学设计 篇十三

【成功学之一:我很感激】

当我从每一个黎明中醒来,心里就充满了感激:

我很感激,父母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独一无二的形象;

我很感激,不管生活道路多么崎岖,生存环境多么恶劣,我都勇敢地存在着,努力地奋斗着。

我感激,命运给了我失败与痛苦,也给了我智慧和快乐。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与众不同、无可替代、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我与祖祖辈辈一脉相传,又与子子孙孙息息相关,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肩负着革故鼎新的使命。

我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我会观察,也能思考,懂得悲伤,渴望快乐。

我很庆幸,我看见过五彩缤纷的世界,思考过成败得失的人生,领略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分享过命运的悲欢离合。

我相信生命的价值,感悟了人生的真谛。我知道:人类与身俱来的使命就是追求健康、快乐和财富。每个人都有靠自己的才智成功的权利。我们存在的理由就是穿过无数的失败去赢得成功;在无数的痛苦中提取真实的快乐。

我知道,不管命运多么坎坷,成功就是努力比失败多一次,勇气比懦弱多一点,希望比迷惘高一层,快乐比痛苦强一倍。只要心存渴望,就能创造奇迹。

早晨醒来,我庆幸自己活着,心里充满希望;晚上躺下,我赞美自己充实忙碌的一天,内心满怀欣喜。我从不虚度年华,从不虚掷光阴,随时都心存梦想,随时都牢记方向。我知道,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学习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

我决不抱怨!因为一切牢骚都是无知和懦弱的表现。任何抱怨都无济于事,它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思想偏激、心灰意冷、无所作为。我珍惜命运所赐予我的一切并善加利用,化干戈为玉帛,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

正因为我不屈不挠的毅力,我比许多人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坚持得更久。也正因如此,我对世界看得更明白,对命运把握更准确。因此我的机会更多,道路更宽,收获更大,生命力更旺盛。

我很感激,无数次一筹莫展的时刻我没有放弃,我坚持,所以我成功。

我很感激,无数回痛不欲生的时刻我没有倒下,我反抗,所以我新生。

贫瘠的土地诞生顽强的生命,狭小的空间放飞高远的思想。我苦但是我奋斗,我痛但是我坚强。我感激生命的每一天,从不苟且偷生,从不随波逐流,从不自暴自弃;因而被人赞美,让人羡慕,受人敬重。

我很感激,我不会为昨日的成绩沾沾自喜,更不因明天的挑战畏缩不前。正如我的出生并不是最后的奇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要独树一帜,攀登我生命的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

14.师生一起做作业 篇十四

最近,我看到了一本有趣的作业本,上面崭新的作业形式和教师评价方式深深吸引着我。作业本上的作业是学生自己布置给自己做的,有词语抄写,有摘抄古诗词,还有图画。更与众不同的是作业本上还有学生出给教师做的习题,有学生向教师的提问,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有教师与学生的写字比赛。从这本作业上,我更深层地领悟了上海二期课改的理念。

案例1

学生完成了六个词语的组词、和解释,然后写道:“[小问题]刘老师,‘悲’为什么是‘非’和‘心’组成的?”教师写道:“我想,事非心愿即悲,就是说心愿美好,而事实却不尽人意,特别是灾事的发生,并非人们所愿,就是悲了。[考考你]那么‘您’这个字呢?”

我们总是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可是有的学生当着教师的面不敢提问。而在作业本上,学生可以随意向教师提问,教师耐心地解答,这是对学生探究最有效的激励。在作业中,教师提倡学生提问,鼓励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这也是无形的“作业”。

案例2

学生抄写了两个词语以后给教师出了一道题目:“根据中文写出正确英文:起床()杨桃()茉莉花()木瓜()”。教师用红笔一一写出英文:“起床(get up)杨桃(carambde)茉莉花(jasmin)木瓜(passpaiv)”,学生用铅笔一一批改,在木瓜的英文旁打“×”并且写出正确答案“papay”。教师回答:“谢谢你每天教我几个单词。”

学生又给教师出了一道题:这是一首唐诗《独坐敬亭山》,要求教师先填空,再圈出古诗中的错别字,订正在括号里,结果教师当然都做对了。学生用红笔给教师打分:“很好,100分,继续努力!”

长期以来,布置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学生永远处于被评判的对象,可在以上案例中,学生竟然给教师出了难题,让语文教师做起英语作业来。这位语文教师没有家长式的威严,相反非常乐意地完成了作业,并且真诚地感谢学生的“教学”。这位学生一定会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3

学生在田字格里写一个“搁”,并且画了一个田字格,在旁边写道:“请您也写一个”,教师便在学生画的田字格里写了一个漂亮的“搁”,学生打“√”+“☆”。学生抄写了五个生字以后写道:“敢比一比吗?”教师便同样把这五个生字抄写了一遍,并且问道:“谁的好看呢?”学生答:“甘拜下风”,教师回:“不,应该写‘下次再来’”。

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但多数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案例中的教师与学生成为学习伙伴展开写字竞赛,没有“优”“良”“中”“差”的评价,却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激励。

案例4

学生收集三国资料,摘录了一段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然后在下面画了一块留言板,上面写道:“刘老师,您如果喜欢这首诗就读一读吧!”教师在留言板上回答道:“我烦闷时背一背,就会觉得心胸开阔了许多。”

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作业是一种互动的人文活动。案例中,学生盼望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而教师则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交往的快乐,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

15.《我们做朋友》教学反思(定稿) 篇十五

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动态交流,让学生在喜欢的活动情境中,运用说话方式再次进行训练。我选择让孩子下座位在全班学生中自由选择,找朋友。其实王主任给我提过意见,怕堂纪律很难控制会让这个环节起不到训练说话的目的,流于形式。但我还是仍然保留了下,因为在几次的试上中,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环节,说话氛围最轻松,孩子都动了起变“要我说”到“我要说”。不过前提准备也很重要,前对这个活动要明确要求,选择班级也有一定的讲究,如果纪律太差的班级肯定不能选择最后的活动,再好的活动环节也要果断放弃,因为开展了也不会起到训练效果。在活动时老师一定要多注意全局,注意调控,如果有孩子没找到朋友,老师要帮他们两两组队,落单的,老师和他做朋友,千万不能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好事变成了坏事。

本节上完之后,目标达成度比较高,但是我应该在指导的过程当中引导孩子处处关注,比如说引导听的孩子关注说的孩子是否介绍清楚了自己,这样反复的追问,让孩子能够关注说话的内容,而不仅仅关注的是形式。

本节中,我给了孩子一些句式,帮助孩子说话,孩子们都能很容易的说出,但是好像孩子们在这些句式中被禁锢住了思维,尤其是班上能力强的孩子。句式工具就相当于盖房子用的脚手架,盖房子必须要有脚手架才能够完成,但是房子盖好是目的,盖好了房子脚手架就拆除了,我们不能盖了房子还把脚手架抓着死死不放。我们给孩子一个句式的支撑、支点,可以通过这个工具达到更好的说话的目的,如果已经说的很好的孩子能在这个基础上说的更好,“跳一跳,摘桃子”就让整个目标有了梯度。所以在最后的定稿中,我又加上了一个句式训练“我喜欢______,我是一个________孩子。”给孩子一个提升的空间。

16.我们一起做教学设计 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在做游戏中产生口语交。

2.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做游戏的一般步骤规则。

难点:有秩序。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演中说、说中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师课前带孩子们玩游戏:老鹰捉小鸡。

2.让学生找几个小伙伴去玩一下自己喜欢的游戏。

3.黑板上先画一张小熊的笑脸,准备一个鼻子粘贴,一条蒙眼睛的布。

五、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课间带领孩子们玩一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课铃声响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生:老鹰捉小鸡。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极了!

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板书课题)

二、引导交流,自由表达

师:告诉老师,你觉得刚才“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哪儿最好玩?

生1:老师当老鹰,跑得好快,我差点儿被捉住了。

生2:我当鸡妈妈,保护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紧紧抓住前面的“小鸡”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师,下次再玩,我当老鹰,你当鸡妈妈,好不好?因为你的胳膊比我们的长。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还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生:丢手绢、跳皮筋、贴鼻子„„

师:那我们再来玩个贴鼻子的游戏吧!咱们一边玩游戏,一边观察游戏的过程,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好吗?

生:太好啦!

师:那我先请一位同学来给这只可爱的小熊贴鼻子吧!(把学生的眼睛用布条蒙住。)

生:老师,我们可以给他提示吗?

师:当然可以!

(一个主动报名的学生在大家的指引下和加油声中,给小熊贴上了鼻子,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和欢呼声。)

师:现场采访这位勇敢的小朋友,你是怎样把小熊的鼻子贴到准确的位置的?

生:我被蒙上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凭感觉摸到了大概的位置,多亏同学们提醒我呢!

师:是啊!你第一次就把鼻子贴到耳朵上了!(全班同学哄笑。)

生:我猜小熊鼻子可能和我的眼眉差不多高,可第二次我还是贴高了,就听同学们喊:“往下!再往下点!再往左!”我就一点一点在大家的指挥下慢慢移动,最后才找到合适的位置。

师:看来你真是个有心人啊!还事先判断了一下大概位置呢,这就是成功的关键啊!

生:可是我没有判断准确,还是贴偏了,还是要谢谢同学们提醒呢!

师:刚才听到同学们一阵阵开心的笑声,我想采访现场的同学,说说你在笑什么。

生1:他的动作太滑稽了!

生2:他把鼻子一会儿贴到小熊的耳朵上面,一会儿又贴到脑门儿上,太逗了!

生3:大家看哪!到现在,小熊的鼻子还歪着呢!

师:同学们,这个游戏真有趣!那大家说说刚才游戏的整个过程好吗?咱们要把这个游戏说得既有顺序又完整。想想需要做哪些游戏准备,需要几个人玩,先怎么玩,接下来怎么样,结果赢没赢,哪里最有趣?

生: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没有鼻子的小熊脸,然后找一个同学,蒙住眼睛,拿着鼻子粘贴去贴。要先判断小熊鼻子的位置,比如说大约走几步到小熊的脸,鼻子位置和自己的身体比较,当然,还要认真听大家的提示!如果贴歪了就会引起大家发笑,这个游戏太有趣了!

师:说得很好。你们谁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游戏?

生1:老师,“木头人”就是蒙上一个人的眼睛,别的小朋友在他周围喊:“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他就伸手去摸小朋友们,摸到谁谁就被淘汰了。

生2:我们那次玩“丢手绢”时,小朋友们都蹲下围成一个圈,我就拿着一个手绢在小朋友背后跑圈圈,大家拍手唱“丢手绢”的歌。我悄悄地把手绢丢到一个小朋友的后边,然后使劲儿跑,那个小朋友刚开始没发现,后来发现了捡起手绢跑也来不及了,我把他抓进圈里,他为大家唱了首歌,真开心啊!

生3:亲子游戏也好玩。我去年在幼儿园时,和爸爸参加了钻门洞接力比赛。爸爸先捧着皮球跑,我在门洞前接过球,爸爸把住门洞帮我钻过去。然后我捧着皮球继续跑。我们小组六个人比赛,我是冠军呢!爸爸也非常高兴。

三、合作游戏,人人参与

师:小朋友们说得太棒了!老师奖励你们:给你们10分钟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选择你们喜欢的一种游戏,开心地玩一玩吧!

1.生兴奋不已,迅速组成小组,各自游戏。

2.室内外气氛热烈,每个孩子都兴致勃勃,积极参与到喜爱的游戏之中。

四、分组讨论,交流体会

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

生:太开心了!

师:把你最开心的地方说给小组的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好吗?每一个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在班上交流。

生1:我刚才和我同桌玩的是“反口令”游戏。这个游戏很简单,就是按照口令相反的动作做才对。比如刚才,我让他“摸左耳”,他就得摸右耳,又让他“抬左腿”,他就得抬右腿;

生2:这个游戏真考验人的反应啊!

生3:我们六个人玩的是“蹲蹲游戏”;

生4:刚才我看你们玩“蹲蹲游戏”了,简直太好玩了;

生5:好的好的,欢迎大家参与,人越多越有意思呢!„„

五、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师:还有没有大家都没有玩过的更有趣的游戏?谁能把它介绍给全班的小朋友?

生:我以前还玩过“跳大绳”的游戏。

生:我以前还玩过“右耳,又让他“抬左腿”,他就得抬右腿。当我说道“闭左眼”的时候他就听话了,哈哈!结果他就是这么失败的!

板书设计:

戏的经过

流。

上一篇:偷来的紫藤的生活随笔下一篇:开县镇安初级中学德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