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2024-12-11

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16篇)

1.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篇一

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国富民强,同意商鞅的建议,对各项制度进行改革。商鞅制定了新的法律,为了使新法深入人心,他决定树立朝廷的威信。新法颁布的.第一天,商鞅就让人在都城南门外的空地上,竖起了一根三丈长的直木,并且四处张贴告示说:“移动直木至北门者,赏十金,绝不食言。”

百姓们根本不相信国家的告示,所以围观的人挺多,就是没人去移动直木。他们认为,只不过将直木移动一下,怎么能捞到这么大的好处呢?可能是君王没事干了,拿百姓寻开心吧!商鞅见无人移动直木,就不断提高赏金,直至五十金。

终于,有人将直木移至北门,结果真的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众百姓见朝廷说话算数,从此信任朝廷,觉得朝廷言出必行。

不久,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大怒,让太子的老师替太子受刑,割掉了他的鼻子。众百姓见太子犯法都要受惩罚,对法律越来越敬畏了。由于秦国老百姓遵纪守法,辛勤劳作,秦国很快就富强了。

太子继承王位后,为了报辱师之仇,给商鞅安了一个谋反的罪名。商鞅见势不妙,就逃跑了。他在逃跑途中想住店,可是由于他不能拿出身份证明,因此无法入住。新法是商鞅自己制定的,却想不到把自己给害了。他不由得自怨自艾。

秦王很快把商鞅抓住。按照新法,谋反者必须处死。可怜商鞅,惨死于五马分尸的酷刑之下!

作法自毙,意思是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2.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篇二

1. 合理运用成语故事以丰富历史课程教学

教学实践表明, 要使成语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真正发挥作用, 教师应当在历史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中科学选择相关度更高的成语, 并巧妙衔接。

课前, 教师先结合实际教学搜索和查询相关的成语, 并从初中生实际特点出发, 确定若干个成语, 在教学设计中做好引入记录, 以教学“商鞅变法”为例, 笔者通过“立木为信”这一成语引出本课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西周灭亡》一课我们已经学完, 同学们对‘烽火戏诸侯’的成语是怎么理解的呢?”随后, 同学们围绕这一成语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讨论。

课中, 教师则要注重挖掘所引用成语的具体内涵, 并结合一些典故, 让学生分组讨论。仍以“商鞅变法”一课为例, 笔者先介绍了商鞅变法“立木为信”的历史事实, 然后向学生详细解读了“烽火戏诸侯成语”的历史故事:在与商鞅通过“立木为信”取得变法成功的地方, 生活在商鞅之前的周幽王与宠妃褒姒演绎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当时, 幽王为博得宠妃的一个笑脸, 想到利用点烽火的“妙招”。他下令士兵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点起烽火。大家知道, 在古代, 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 烽火一点燃意味着有外敌入侵, 这时诸侯必须前来救驾。所以, 一开始, 诸侯们见到烽火, 立刻率领兵将迅速赶到。结果, 到了都城, 诸侯们看到事实却非如此, 而是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 就愤然离去了。这招还真起了作用, 褒姒看到诸侯们被戏弄后手足无措、气急败坏的样子后开心地笑了。五年以后, 西夷犬戎大举攻周, 幽王再次下令燃起烽火时, 诸侯们已然对此不会再“上当”, 任凭烽火不断就是不去救援。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于是, 得出结论:商鞅立木为信, 因为百姓们对其建立基本的信任, 对于商鞅的变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群众基础。新法的实施也使秦国渐渐强盛, 最终统一了中国。周幽王不讲信用, 自取其辱, 身死国亡。两者一对比, 学生通过学习成语再学习到历史, 还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君无戏言, 诚信对于国家兴衰存亡十分宝贵。

课后, 教师则在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更多与课堂有关的成语典故, 并安排学生上台讲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例如, 与“诚信”的有关成语, 如一诺千金、抱诚守真、赤诚相待、“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等。

2. 巧用成语故事以提高历史考前复习效果

初中历史课堂本应是欢乐、愉悦的, 但考试总是会使学生们很纠结。成语语言精炼、生动形象, 在考前复习阶段运用成语故事则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串联起各个知识点,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和增强记忆。

例如, 可运用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功败垂成”四个成语帮助学生复习淝水之战的知识点。先看“投鞭断流”。淝水之战前, 前秦皇帝符坚面对兵强马壮的军队说道, “以吾之众旅, 投鞭于江, 足断其流”, 意指前秦人马多、兵力足, 虽有夸张之意, 但也反映出了符坚的骄横狂妄。再说“草木皆兵”。双方对阵时, 符坚登城看到东晋齐整的部队和精良的将士后,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似人形, 以为那是东晋的军队, 便说:“此亦勃敌也, 何谓少乎?”从中又可看出符坚惊慌时刻的疑神疑鬼表现。然后是“风声鹤唳”。秦军在淝水之战中一片溃败, 兵器和盔甲被随意丢弃, 现场一片混乱, 不计其数的士兵因自相践踏而死。而侥幸从晋军追击逃脱的士兵在溃退途中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 都以为是晋军在后头, 于是不顾白天黑夜, 拼命地奔逃, 这一成语表现出来败军的狼狈样。最后看“功败垂成”。晋军取得淝水之战大胜后, 东晋大将谢玄乘胜追击, 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 就快统一北方时, 东晋皇帝听信谗言令其收兵驻守淮阴, 统一北方未遂, 给人以惋惜之意。从这四个成语中, 可以引出“淝水之战的影响”这一知识点:前秦统治瓦解, 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挖掘成语历史典故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学历史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课程。然而, 仅凭简单的说教很难给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好效果, 在历史课堂恰到好处、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成语典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独自用心去体验, 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震撼, 精神得到升华, 从而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例如, 世人广泛传诵的爱国人士成语典故有:勾践的“卧薪尝胆”、蔺相如“怒发冲冠、完璧归赵”、刘琨“枕戈待旦”、岳飞“精忠报国”、辛弃疾“大材小用”、戚继光“驱逐倭寇”……这些爱国者和革命者所处的时代和所属的阶级不同, 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 那就是他们都满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 他们集中体现出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来达到历史学习的目标, 成语故事引入课堂就是其中的方式之一。实践表明, 历史知识教学和成语学习完全可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相得益彰, 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成语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解, 形成自身的历史概念, 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把成语典故教学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从而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灵感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使他们在学习成语典故中喜欢上历史课堂。

摘要:为更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穿插成语故事讲解, 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扎实掌握历史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总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运用成语故事的主要做法, 以期为历史课程教改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成语故事,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华剑.浅谈新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软件 (教育现代化) (电子版) , 2013年7期.

3.源自《庄子》的成语语义演变考察 篇三

关键词:庄子;成语;语义演变

语言不仅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每一个民族文化载体的外在符号形式。对于有着较为简洁的符号形式与丰富文化意蕴的的成语这一类词汇而言,因其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深层内容上,都更为凝练的展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因而更是汉民族语言词汇系统中的瑰宝。成语中蕴含的思想文化通常兼具历史的深度与现实的广度,这就使得它在人民群众的日常交际中被广泛地运用。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庄子》的文本因具有汪洋恣肆的雄伟气势、奇特诡谲的想象并充斥着浓郁的形而上思辨色彩,使得其不论是在语言表层的语音、语法、语义形式上,还是在深层的哲学思辨与人生启示上,都对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作出了较为生动而准确的表达,并深刻反映出中华民族所独具的价值观、思维体系和审美趣味。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庄周的《庄子》一书因在哲学思想、文学语言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使其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与地位。据对《庄子》一书的研究统计表明,目前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有500余条可以说源自这一先秦文献或与这一文献有关,其中绝大多数在今天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交际场合与文学艺术作品中。不过通过相应研究亦表明,一些源自《庄子》的富有开创性与表现力的成语,今天所表达出的意义与《庄子》中的原本意义已大有不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在这些成语中,有的是在形成时便和原文有了词义上的差异,而有的则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生了引申变化。这些构成成语的语词和凝结在成语中的典故,伴随历史语境的演变,在语言形式、句法结构、感情色彩与词义上发生的迁移变化,让我们对成语在《庄子》中的原本意义与现代汉语用例中的意义不能加以等同视之;不仅如此,不少源自《庄子》的成语在现代汉语用例中原本承载的文化意蕴的被遮蔽也使得我们有必要通过探析这些成语语义的演变,对成语的原本意义加以溯源,以求得这些成语的古今语义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并对《庄子》中这些成语的原本意义与承载的文化内涵加以粗略管窥。

一、《庄子》成语的形成和定型方式简述

成语作为一种长期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固定词组,其形成和发展有着相对固定的方式与特点,正是基于这种相对的稳定性,后来人才能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继承和发展。《庄子》作为先秦时期哲学思想与诸子散文的代表性典籍之一,来源于其中的成语可谓非常多见。对这些成语加以分析可见,源自《庄子》的成语产生和定型的方式各种各样,既有直接截取《庄子》原文原句形成的成语,也有在《庄子》原文基础上加以改造加工、提炼概括而成的成语。具体来看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直接运用《庄子》原文原句

直接截取《庄子》中原文原句形成今天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成语,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1.直接截取《庄子》中的原文语句

具体来讲,就是直接运用或截取《庄子》中的原文,不对其进行增加或删减,仅保留原文本来结构。这类源自《庄子》成语约有60多个。 其典型的例子有:

(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2)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庄子·齐物论》)

(3)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庄子·逍遥游》)

(4)善妖善老;善始善终。(《庄子·大宗师》)

以上一类源自《庄子》的成语都是通过截取原文而形成,其形成与定型方式相对简单,即不增减或调整任何构词语素,直接摘取一般为四个字的原文语句。

2.截取《庄子》原文长句或原句语素

前者的典型例子有:

(1)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齐物论》)

后者的典型例子有:

(1)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至乐》)

(2)捉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

以上隶属第二种情形中的这两类源自《庄子》文本的成语形成与定型方式,前者的特点在于字数较多,往往多达8-10个字,通常是截取原文的两句构成,且这类成语相对较少;后者的形成与定型方式则较为多见,在定型方式上为保留成语的特色与使用方便性,通常截取不影响内容核心意义而又适宜形成成语的语素,一般都为四个字,《庄子》中这类成语约有30余个,除以上例句中提及的,尚且包括安之若命、不近人情等。

(二)对《庄子》原文加工整合形成的成语

对源自《庄子》的成语逐一梳理与考察可见,这些成语的外在语言形式从3个字到12个字不等,其中基本以四个字居多,且并非都是對原文语句的直接截取。其中有不少是后人在保持《庄子》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删减、替换、概括、改序、增添、截取、拼置等手段对其加工整合而形成。具体来看这类成语的形成与定型方式,主要可分为:

1.对语素的截取与拼置

这类成语有的是从原文的一句中加以取舍,有的则分别中原文语句的两句中各自截取一部分拼置成一个四字成语。前者有以下例句中的例(1)、(2),后者有如下例中的例(3):

(1)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庄子·齐物论》)

(2)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3)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这类成语的形成与定型方式也是《庄子》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形式,除以上提及的这些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成语,典型的还有屠龙之技、含哺鼓腹、游刃有余等。

2.概括文意并增添语素

这类成语的形成往往就《庄子》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段,通过对其意义的提炼与概括,引申与加工,取其核心词语所表达的精华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若干能够补足《庄子》原意的关键字词,从而形成我们现今广泛运用于各类场合的成语。以下是这类成语的典型例句:

(1)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庄子·大宗师》)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例(1)在概括文意基础上以“莫逆”为关键词,构成“莫逆之交”这一成语;例(2)在“鹏”与“万里”之间通过增补文意添加语素“程”,从而构成“鹏程万里”这一成语。以上分析可见,这类成语的形成与定型方式,关键在于取《庄子》文本中的某句或某个片段的精华大意加以概括提炼,并加以补充完善形成。隶属此类的成语除以上提及的,尚且有“目无全牛”、“探骊得珠”等。

3.变换语素顺序

这类成语通过截取《庄子》中原文相连或者不相連的词语,加以语素上的变换,从而构成现今在使用的成语形式。如:

(1)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庄子·养生主》)

(2)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由以上例(1)形成的成语为“一饮一啄”,源自例(2)的成语为“薪尽火传”。源自《庄子》的这种通过改序的方式形成的成语尚有“傥来之物”、“断鹤续凫”、“捉襟见肘”等。

4.保留核心语素并替换部分语素

这类成语的形成首先保留了《庄子》文本中能表达原意的核心语素,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替换部分虚词或代词,从而使形成的成语在音律上更为和谐协调、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如:

(1)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2)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庄子·逍遥游》)

源于例(1)的成语为“冰肌玉骨”,其定型方式是取原文中的关键部分核心语素并根据文意增补并列的词组,从而形成并列关系的成语。源于例(2)的成语为“大相径庭”,在保留原文核心语素基础上,适当替换其中的部分语素。源自《庄子》的这类成语定型方式尚有“越俎代庖”、“姑妄听之”、“扶摇直上”等等。

5.总结大意与化用典故

在源自《庄子》的成语中,可以划入这类定型方式的成语主要有“沉鱼落雁”、“东施效颦”、“庄周梦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如“沉鱼落雁”这一成语,《庄子》中的原文叙述如下:

(1)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齐物论》)

除以上提及的几类源自《庄子》成语的形成与定型方式外,当然尚有其他一些成语的形成与定型的方式,如常见的一类有一部分语素源自《庄子》,另一部分语素源自其他典籍而形成的成语,典型有“跳梁小丑”、“万变不离其宗”等。前者“跳梁小丑”由《庄子·逍遥游》中的语素“跳梁”与《国语·周语上》中的“小丑”组合而成。而后者“万变不离其宗”则源于《荀子·儒效》与《庄子·天下》的结合而来。

二、 源自《庄子》的成语语义变化例析

通过对源自《庄子》的成语进行考察表明,多数成语在词义上与原文基本一致。诸如此类的成语有“大同小异”、“善始善终”、“鼓盆而歌”等。这类成语因并非笔者在此要阐述的主要方向,因而不再赘述,以下主要列举源自《庄子》的一些语义发生了演变的成语加以探讨,从中窥探这些成语中的词义、感情色彩与文化内涵随着历史语境的变迁而发生的演变现象。

例一:朝三暮四

这一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作为《庄子》中一则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庄子的本意是通过这则寓言阐述一种人生哲理。朝三暮四在《庄子》中的本义是强调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其实只有一种,并没有改变。正如寓言中所言,众猕猴无论是获得哪一种分配方式,其实所得到的食物并没有增加或减少,但猴子却会因为分配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喜怒的区别。寓言发人深省,故事中的猴子好比芸芸众生,往往活在被遮蔽的世事当中,总是在不断尝试着对事物加以区分,看不到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同一性。在《庄子》中,这则寓言故事旨在告诫人们如何面对得与失,阐述的是生死方寸之间,得失之心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是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失不去的哲理。后来在成语形成过程中,后世人们结合《庄子》寓言故事文意开始将朝三暮四的语义表达为用诈术欺骗人,如在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中,便有言:“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这里的朝三暮四便是指用诈术骗人,而更往后来,随着人们对这一成语的长期使用,逐渐将其语义与“朝秦暮楚”混淆,遂将“朝三暮四”这一成语的语义引申为没有原则,常常变卦,反复无常之意。

例二:大而无当

“大而无当”这一成语源自《庄子·逍遥游》,在《庄子》原文中意为“大得没有边际”,其本来的词语意义应为中性,在成语中引申为“大得不切实际、不合用”,这一成语今天不仅语义不同于原文,且词组的感情色彩亦发生了变化,由最初文中的中性变为贬义色彩。

例三:吐故纳新

这一成语源自《庄子·刻意》,这一篇章的内容主要讨论人的修养,成语在原文中本指道家的一种导引养生方法。最初的词义是吐去胸中浑浊之气,吸纳清新之气。后来的成语多用指对旧的加以扬弃,对新的予以吸收与更新,用的是原文的比喻义。

例四:虚与委蛇

这一成语源自《庄子·应帝王》,这一篇章内容主要探讨如何为政,着重阐发了庄子自己无为而治的思想。《庄子》原文: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这里文中本意是指心境空虚寂静,能够随物变化。后来结合先秦其他典籍形成成语的过程中语义逐渐迁移,现多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语义都有所演变。

例五:材大难用

这一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亦作“才大难用”。《庄子》中的本意是指“材大”虽不能满足世俗工匠眼里符合准绳尺度的用法,但却因此可以躲过刀斧之灾祸,可以活得更好,从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这里庄子其实在阐发无用之用的思想。后来成语中演化出的語义既非惠子批评的材大没用之说,亦非《庄子》中的庄子所阐发的无用之用,亦即逍遥无为、远祸避害的道家哲学思想。成语最初演化出的语义指能力出众很多小事难于用到。后引申为怀才不遇,希望有人赏识之意。如在唐诗人杜甫的《古柏行》:“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中,“材大难用”便是指此意。这一成语在后世使用中受儒家思想影响,在很多文辞中的使用往往更凸显出儒家想要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而又无人赏识的心态与价值取向。如宋陈著《祭马观文裕斋文》中的: “才大难用,名高见忌。”便是这一语义与文化内涵的典型用法。

例六:呆若木鸡

语出《庄子·达生》: “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文中的本意讲的是训练好的斗鸡看上去已经没有骄气和盛气,而是精神内守,外在显得有一份呆气,这是斗鸡的最高境界。文中原是褒义,暗含道家大智若愚这种辩证哲学思想,后来在成语的使用中则语义演变为形容人痴傻发愣的样子,多含贬义,这与原来文中的语义已相差甚远。

例七:枯鱼之肆

源自《庄子·外物》篇,文中原意指卖干鱼的店铺。后来的成语结合《庄子》原文语义,多用其比喻义,指陷入无法挽救的困境。在清朝纪昀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中:“使遇他鬼,则纵情冶荡,不出半载,索君于枯鱼之肆矣。”这里的“枯鱼之肆”便用的是其比喻义。

例八:望洋兴叹

源自《庄子·秋水》,原文中“望洋”本为连绵形容词,意为迷惘之貌。“望洋兴叹”这一成语形成时最初的含义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身的渺小,这一内涵基本与《庄子》中的原意一致,后则演变为要做一件事情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如在清代谴责小说家吴趼人的《糊涂世界》卷六中,其用法便如此。以下是具体示例:

“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 (《糊涂世界》卷六)

由以上诸多示例分析可见,脱胎于《庄子》的不少成语作为语言词汇系统中的活化石,在长期的历史语境中伴随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潮流、生活方式以及实际表达需要其所指称与表达的意义已与产生最初以及《庄子》文本中的原文意义有所不同甚或相差很大。为此,在使用这些来自于先秦典籍中的成语时,需要我们对其来源与承载的文化内涵、感情色彩的变迁源流有所了解。唯如此,我们才能更为规范和准确的使用成语,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各种乱套成语的不良现象,为汉语保持持续的生机与活力,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成语大辞典[M].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2] 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3] 辛夷,成志伟.中国典故大辞典[M].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

[4] 黄得莲.源于老庄作品中成语的古今词义差异[J].古汉语研究,2004(3):89-93

[5]王晓东.文化语言学视野下的《庄子》成语研究[J].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篇四

众人都走过的路,往往没有果子留下来,成功需要独辟蹊径,走别人未走过的路。

在一次很权威的生活摄影大赛中,一名年轻人从千千万万摄影爱好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被音乐和掌声簇拥上台,主持人让他谈及获奖感想时,他开口便说:“那不是我最好的作品……”台下一片哗然,以为他狂,谁知他讲的是实情。

半年前,他家中失火,照片底片全部被烧光,参加评比的那幅是相册中夹不下淘汰下来,被妻子拿到丈母娘家去才得以幸存的。

众人便折服于他的才气,想像在大火中化为灰烬的那些“最好的”,不知要好到怎样。

一个金奖让他信心倍增,下一次大赛前,他精选又精选,送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却没有获奖。再下一次,再再下一次,每回他都憋足了劲,却终究没能再获奖。

于是有人想到,获金奖之前他也曾数度参加评奖,均空手而回。他惟一的那个金奖也许正因为“那不是最好的`”,要是没有大火的淘汰,要总是按他自己的那个“最好”的标准,他也许永远与金奖无缘。

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常思维出发,以至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而用一种创新思维来加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新的成功。

高斯是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小时候他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还是上小学时,一次一位老师想整治一下班上的淘气学生,他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学生从1+2+3+……一直加到100为止。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得半天悠闲。

谁知,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老师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确。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斯说,他不是从开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结果当然就是5050了。聪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遇事要开动脑筋是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高斯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能打破常规,跳出旧的思路,仔细观察,细心分析,从而找出一条新的思路。打破旧的思维模式给我们带来的禁锢,我们就会在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掘出新意来。

任何事不是一成不变的,用变化的眼光去把握一切,你才会获得新生!盲目跟随,那样将永远落后于人,永远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

传说公元前23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子。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从何处着手。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庙里。

亚历山大仔细观察着这个结,却始终没有找不到绳头。

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方式来打开这个绳结?”

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立刻行动,用心趋向目标,不墨守成规,遵从自己的行动规则和做事的风格,注定会取得理想成绩。

人生感悟:

5.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篇五

始丰小学 四(3)班 范艺馨

对于成语大家一定很熟悉,但是你有用过成语编故事吗?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

上课时小明喜欢说话,交头接耳。但是老师有三头六臂、火眼金睛将小明“绳之以法”。放学后小明垂头丧气的回到家。妈妈像虎头虎脑,火冒三丈的样子非常可怕。妈妈怒吼道:“我接到电话,老师说你上课讲话,不专心听课,长大怎么可能出人头地!”听完后,小明无精打采地走进房间,趴在床上哭了起来。

妈妈看电视经常看到狗头军师,恨不得咬死他们。但也多次看到讲理的人,听他们说话头头是道,听的津津有味。这两种人对比鲜明。可是,也有看到电视里的孩子多才多艺,自己的孩子却呆头呆脑,笨手笨脚,心中可真是不好受。电视剧演的头晕目眩,头破血流,但又让人连声叫好。

我的成语故事集很有趣吧。带头的成语有九个呢!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呢!下次再讲给你听哦!

老师评语:聪明的小女孩,写出如此精彩的作文,了不起!

6.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篇六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 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7.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篇七

关键词:幼儿园,成语故事教学,实践

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老师不仅要关爱幼儿的成长, 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心, 还要培养幼儿的学习的兴趣,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启发与诱导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使他们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恰当的成语故事教育, 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为他们日后接受学校教育、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打好基础。

在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 成语属于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有三字的, 也有四字的, 四字成语比较多一些,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形象鲜明、生动简洁, 其中, 蕴含着一个个小故事和典故。在幼儿教学过程中, 孩子们由于年龄的成长, 对于成语典故也都颇有兴趣, 当看到一些动画片里的成语故事, 或者听到大人们在谈话的过程中提到一些成语, 孩子们就会不自觉的模仿, 看到孩子们有学习成语的欲望和兴趣, 我们决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为幼儿们开设成语故事教学, 让幼儿在听成语故事的过程中, 更多的了解成语的意义和内涵, 以便于增长知识, 提高各项能力。

一、让幼儿在学习成语中感受快乐

1. 选择成语要注重实用性以及趣味性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因此, 在针对幼儿进行成语故事教学中, 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寻找那些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的成语, 这样, 既方便幼儿的记忆, 也便于幼儿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季节性的成语, 如四季如春、秋色宜人、骄阳似火、春暖花开、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等等, 此外, 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描述心情方面的成语, 如开怀大笑、喜上眉梢、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迫不及待、心急火燎等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智慧启迪以及品德教育方面的成语, 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 在成语教学过程中, 老师先为幼儿讲述成语故事, 让幼儿通过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增进对成语的理解, 然后, 老师再请幼儿们回答这则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让幼儿们各抒己见, 谈一谈自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同时, 幼儿也可以用一两句话, 阐述自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或解释成语意思, 最后, 再将这句成语进行实际应用, 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成语故事讲解过程中, 我们最好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使用频繁、实用性强、趣味性强, 孩子们容易理解, 或者在生活中经常用到, 并且容易掌握的成语。

2. 有计划、有意识的学习成语

有计划、有意识的学习成语故事, 可以让幼儿提高学习兴趣。如:我们根据季节的不同以及环境的不同, 学习一些实用性强的成语故事, 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更深刻的体会成语的意义和内涵, 有助于幼儿通过学习新的成语, 提高对环境以及事物的表达能力, 幼儿们在看、听、学以及实际感受中, 理解成语故事中的意义, 同时, 我们也可以让幼儿们将一些成语, 画成美丽的图画, 通过画成语故事, 促进他们成语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在绘画的过程中, 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促进孩子们想象力的提升。另外, 在成语故事教学过程中, 还要帮助孩子们有意识的记忆成语。大班幼儿在阅读和学习成语故事的过程中, 普遍兴趣很高, 因此, 我们不但要引导幼儿理解成语故事, 应用成语故事, 还要帮助幼儿在阅读中记忆, 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 不断强化成语知识, 促进幼儿记忆能力的提升。如进餐前、起床后, 给幼儿们一些提示, 通过画面、动作或者语言, 让幼儿们温习一下今天学习的成语, 帮助幼儿记忆成语。

二、灵活运用成语, 让孩子们体验学习的快乐

1. 串联数字成语, 增强成语记忆

给孩子们讲成语故事, 目的是让孩子们将成语运用于生活之中, 通过孩子们更好的运用成语, 感受成语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功。为了让幼儿更快的记住成语, 在生活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提高日常生活中幼儿们对成语的使用能力, 我们巧妙的运用数字来提高孩子们对成语的记忆。如我们让孩子们按一到十的顺序各说出一句成语, 这样, 更便于孩子们对于数字成语的记忆。如“一”的成语:一帆风顺、一心一意、一往情深、一望无际, “二”的成语:三心二意, 二龙戏珠;三的成语:三心二意, 三山五岳;四的成语:四季如春, 四面埋伏;五的成语:五谷丰登, 五福临门;六的成语:三头六臂, 五颜六色;七的成语:七上八下, 乱七八糟, 七老八十;八的成语: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九的成语:九霄云外, 九天揽月;十的成语:十全十美、十万火急, 一目十行等等。在春节的时候, 我们将一到十的成语串联起来, 教给孩子们, 让孩子们将吉祥数字成语作为吉祥话在走亲访友的时候说出来, 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 提高了孩子们学习成语的热情, 还普遍受到了家长们的夸赞。

2. 通过十二生肖, 增强对动物成语的记忆

在针对幼儿的成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选择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小动物, 编排成十二生肖动物成语, 这样, 不但有利于孩子们记住十二生肖, 了解十二生肖的的相关知识, 还有利于孩子们记住相关的成语故事, 增添学习兴趣。如关于鼠的成语:鼠目寸光, 胆小如鼠, 关于牛的成语:牛郎织女, 对牛弹琴, 牛毛细雨;关于虎的成语:生龙活虎, 虎头蛇尾, 骑虎难下;关于兔的成语, 狡兔三窟, 守株待兔等等, 还有龙腾虎跃、画蛇添足、龙马精神、亡羊补牢、猴年马月、闻鸡起舞、人模狗样、金猪报喜。我们把十二生肖的成语连接起来, 让一些孩子们秀一下, 进行成语故事表演, 为孩子们增添了不少自信和欢欣。

通过每周一次的成语故事的学习, 孩子们开始有探究的欲望, 他们不仅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还掌握了大量的成语, 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成语, 孩子们还懂得了许多道理, 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思维、记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获得了普遍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妍竹, 李培玉.优化语言教育环境, 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8年05期.

8.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篇八

东汉初期,汉光武帝根据众臣之功进行封赏,唯独遗漏了渔阳太守彭宠。当年,彭宠曾派出大队骑兵,帮助光武帝打败王郎,平定河北,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因此,彭宠觉得光武帝做事不公,心里愤愤不平,怒气不息。

当时渔阳归幽州牧朱浮管辖。朱浮曾向渔阳征收钱粮,但彭宠自以为颇具实力,可以为所欲为,就拒绝了朱浮的要求,并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朱浮为这件事很生气。因此,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没过多久,朱浮就给光武帝写了一封密信,说彭宠对朝廷不满,已经起了反心。光武帝不知真假,就召彭宠进京述职。彭宠吓坏了,怕光武帝会严厉地惩治自己。彭宠的妻子劝他不要去京都,自己割据土地,做一方之主。彭宠耳根很软,竟然听从了妻子的意见,不但拒绝入京朝见,而且出兵两万多人进攻朱浮。

朱浮写信给彭宠说:“现在国家刚刚安定,开国诸臣都在为国努力工作,而你却自暴自弃,反叛朝廷。你要知道,事情做得再出格,也不要让亲人感到痛心,而让敌人感到高兴。”彭宠看完信后,把信放在一旁,对朱浮的劝告置之不理,依旧对朱浮用兵,很快就占领了蓟城。

过了一些时候,彭宠自称燕王,成为割据一方之主。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彭宠不得人心,打不过朝廷的军队。汉朝大军终于占领渔阳,彭宠也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果。

◎成语释义

使亲朋好友痛心、反对,使仇人感到高兴。亲:亲人朋友。仇:敌人。

◎故事出处

《后汉书·朱浮传》:“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出处译文

9.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详解 篇九

成语发音: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成语繁体:鞠躳儘瘁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恭敬谨慎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鞠躬尽力

成语名字:金屋藏娇

成语发音:jīn wū cáng jiāo

成语解释:金屋:富丽华贵的房屋;娇: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作妇。后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

成语出处: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3回:“当时佘老五恋着雁翎,周庸祐也恋着雁翎,各有金屋藏娇之意。”

成语繁体:金屋藏嬌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娶妻或纳妾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藏,不能读作“zànɡ”。

10.幸福,源自“童化”的感动 篇十

也许, 你会说:“这有什么稀奇的?陶行知先生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就写过《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一文。”其实不然!“变个小孩子”往往是小学教师的一个成长目标, 美妙而和谐的境界, 每每可望而不可即, 对于一般的师范生是这样, 对于身处第一线的我们亦然。尽管你可能以各种理由辩驳, 但严峻的事实还是会让你心悦诚服。

读着、读着, 我不禁想起近几年来的一些教育实践。虽说我已经工作了24年, 但是, 感觉自己俨然就是个小孩子也不过是近五年的事。

常有人说, 没当过兵的男子汉, 不能算是真正的男子汉。倘若此言有理, 我也要说, 没教过一年级的小学老师, 似乎不能算是真正的小学老师。这种感觉, 先前不曾有, 但当我有了一年级的教学经历之后, 便油然而生了。

2006年, 我到一所实验小学支教, 担任一年级 (3) 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那是6月下旬的一个中午, 我吃午饭的速度偏慢。班长徐心怡在我快吃完的时候, 来到我的跟前, 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 笑眯眯地。她的模样挺可爱的———扎着个调皮的马尾辫, 皮肤白皙, 一笑, 嘴巴上的两个小酒窝便“蹦”了出来。用罢午餐, 我对她说:“孩子, 谢谢你来陪我!”

可是, 她一声不吭, 还是一个劲儿地在笑。咦, 这个小家伙今天又要耍什么花样了?正在我纳闷之时, 她慢慢挨近我, 忽然说了一句:“于爸爸, 让我按一下门铃。”几乎是与话音同步, 她迅速地伸出右手, 用食指往我右侧的胸前轻轻按了一下, 犹如蜻蜓点水一般轻盈。随后, 她立即转身跑远了, 身后洒下一串银铃似的笑声, 那笑声洋溢着一股得意与自豪。

我先是一愣, 继而也身不由己地嘿嘿笑了起来———哈哈, 这个小机灵鬼, 居然跟我来这一手, 在我猝不及防之时, 她居然轻而易举地“得逞”了!我坚信, 至少在那个下午, 她是全世界最最开心、最最幸福的人!

或许, 在常人的眼里, 徐心怡的举动乃“大不敬”, 而我却不这么看, 恰恰相反, 那一刻, 我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感。“按门铃”———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设计, 一个多么纯真可爱的“壮举”!它折射出师生情感上的零距离, 洋溢着温馨与友好的气息。这种浪漫而美妙的境界, 不正是我们为师者所梦寐以求的吗?

或许, 那一刻, 在她的眼中, 我已不再是老师, 而是她的玩伴吧!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言:“忘了你们的年纪, 变个十足的小孩子, 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吧!您若变成小孩子, 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 学校立刻成为乐园……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 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在陶先生思想的感召下, 我一直努力做名身心“童化”的践行者:课堂上放飞童心, 下课后和谐共处……在每天下课后, 我时常陶醉于自己双手上各种各样的奖品———那是小朋友们从不同的角度夸我表现好而给我粘贴的“画纸”, 什么五角星啊、草莓呀、小动物啦, 可谓应有尽有。为了尊重孩子们, 我有时竟懒得洗手, 每天睡觉前, 总是习惯性地将这些宝贵的奖品小心翼翼地揭下来, 然后重新粘贴在一个专门准备的本子上。孩子们亲切地叫我“于爸爸”———那可不是谁的命令, 而是某个小朋友的创意, 没几日, 大家都学上了这样称呼我。不过, 放学时, 也时常有孩子说“于叔叔再见”、“于哥哥再见”、“于雄健再见”。我呢, 不怎么介意, 依然笑眯眯地向孩子们一一“回礼”。孩子就是孩子, 他乐意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 没什么的。即使直呼其名, 也无所谓, 那大抵是跟我套近乎吧。言语与眉宇间都那样的纯洁、美好……细细回味, 那日我被“按门铃”, 大概也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必然。

11.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篇十一

东汉时期,汉顺帝有一个外戚,姓梁名冀。因为他是皇后的哥哥,又是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所以非常狂妄,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他虽然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是皇亲国戚,因此平步青云,从黄门侍郎、侍中、中郎将、步兵校尉一直做到河南尹。

有一次,一个叫吕放的人,仗着与梁商有些交情,在梁商面前告了梁冀一状,把梁冀的许多恶劣行为都堂而皇之地揭露了出来。梁冀知道后勃然大怒,就派人把吕放给暗杀了。

梁商死后,梁冀子承父职,做了一呼百诺的大将军。

他非常贪婪,州县官吏必须搜刮一些银钱、珍珠财宝进献给他,否则他就给人家扣上一条大罪,将人家逮捕入狱。

有个财主叫士孙奋,家里很有钱,但是比较吝啬。有一回,梁冀想用一匹马作抵押,向他借五千万的巨款,可是士孙奋想了又想,只借给他三千万。梁冀觉得士孙奋胆敢触犯他,就说士孙奋的母亲偷了他家的白珠、紫金,将士孙奋兄弟二人关到监狱里,将他家的财产全部霸占。

汉顺帝死后,年幼的汉质帝登基。质帝虽然年纪小,却非常聪明,他知道梁冀为人狂妄自大,非常厌恶他。有一次接见群臣之时,质帝望着梁冀对大臣们说:“这个人真是一位跋扈将军啊!”

梁冀听了这话,心中就容不下这位少年天子了。没过多久,他就派亲信把质帝毒死了。大臣们虽然觉得质帝死得不明不白,却因为害怕梁冀,不敢派人追查。

◎成语释义

形容专横暴戾、骄傲放肆。

◎故事出处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出处译文

12.寓言故事故事的成语 篇十二

楚汉战争时期,汉王刘邦封部将韩信为齐王,对他非常宠信。韩信的谋士蒯通看到韩信的力量已经很大,就劝韩信背叛刘邦,带领军队与刘邦、项羽共争天下,那时天下三分之势可以实现。可是,韩信觉得刘邦对他不错,不忍心背叛汉王。

刘邦打败项羽后,当上了皇帝。可是,他开始猜忌韩信了。有一次,刘邦带兵出征后,吕后假传圣旨,将韩信抓起来,说韩信想篡夺帝位,准备将他杀死。韩信见到刘邦、吕后这样无情无义,后悔地说道:“我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所以才有今天这个下场!”

刘邦打了胜仗回来后,听别人讲述韩信的遗言,就将蒯通抓来,要治他的罪。蒯通大喊冤枉,说自己无罪。

刘邦问他:“你当初唆使韩信反叛我,我今天准备杀了你,这不是很合理吗?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蒯通一点儿也不害怕,从容不迫地说:“狗都知道对自己的主人要忠诚,我那时是韩信手下的谋士,当然要忠于韩信,为他考虑。再者说,那时候秦朝失去了政权,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谁有本事就能得到它。你的对手因为力量不够才会失败,你要愿意杀就杀吧!反正你是胜利者。”

13.反思:源自语文教学模式的反思 篇十三

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中教师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重塑自己的教育思想,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提高驾驭新课程实践的能力,一整套学习、模仿、实践下来,很多教师有如邯郸学步,课堂教学痛苦不已,困惑多多。

一、充分自主,但不能自流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独特体验,教师不可取而代之。因此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教师的阅读确实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但学生由于学识阅历尚浅,对文本难免出现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解读,所以在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便要雪中送炭般的降临。教不是权威解释的强加,而是点拨渗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创新。

二、有效合作,但不能作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并且似乎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了。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扩大信息交流量,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研讨习惯,有利于激励学生竞争,激活创新意识,增强集体主义感,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展的机会。但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合作的实施需要认真思考。语文课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值得在小组中讨论?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语文课中有的内容是适合问答的,有的内容是适合讲授的,有的是适合朗读的,有的是适合背诵的,不必要千篇一律。2.合作的论题需仔细设计。小组中讨论的问题既不应是学生稍加思考就能给出唯一答案的,也不应是脱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漫无边际无从下手的。教师要营造氛围,确定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需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3.合作成员需明确分工。很多时候小组讨论成了几个精英学生的表演,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小组成员担任的角色就必须定位。4.教师需介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应通过巡视及时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切不可让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形式”。

三、积极探究,但不能舍本

学生真正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于切实发现自己知识有所增进,能力有所提高,情感有所释放。而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把握文本所蕴含的特色;要善于将学生获得的体验运用到具体的场景,以实现审美迁移或审美创造。于是语文课堂教学丰富起来,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讨论;既有唱唱跳跳,又有写写画画;既有图片资料展,又有课本剧、讲故事表演等。倡导综合性探究学习,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它可以提高兴趣,开阔眼界,锻炼能力,但对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才是语文学习确有所获的根本所在。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的色彩,必须要立足并扣住文本。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近、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一旁让学生看“电影”;更不是把课文甩在一旁,凭空的讨论所谓的问题,言不及义,胡扯乱说。去除遮蔽,亲炙课文,才是阅读教学的正途,学生在阅读、听说等语文实践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因文悟道,因道悟文”,最终实现文道统一。

批判是为了建设,反思是为了超越。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激动一阵子”,更要“管用一辈子”。武术中“大师”的最高境界是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我们众多语文教师虽非“名师”、“大师”,但我们是否可以让语文教学真的变得简单———简简单单地教学,扎扎实实地收获。宋人张先有诗云:“以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我以为新的教学模式就是那“添秋色”的雨,可以为语文教学增色,但不能成为肆意长高的芦苇,妨碍我们领略语文的湖光山色。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试行) [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6) .

14.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篇十四

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个人的享乐,竟动用了大批的百姓和钱财,来建设九层琼台。他怕臣子们反对,就下令不准任何人来规劝。荀息知道以后,跑去见灵公。灵公非常厌烦,就叫人准备弓箭,只要他一开口规劝,就立刻把他射死。

这时,荀息明知道情势紧张,仍故作轻松地说:“大王!我学到了一种好玩的小技艺,特地进宫来表演给大王看!”灵公一听,就立刻撤了弓箭。荀息认真地把九颗棋子堆起来,然后再把鸡蛋一个一个地加上去。旁边的人都害怕地屏住呼吸,而灵公自己也惊慌地说:“危险!危险!”

荀息慢条斯理地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个更危险的呢!”灵公禁不住问:“快说给我听听。”这时,荀息直起了身子,沉痛地说:“为了建造高台,弄得国库空虚,邻国将要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跟叠起的鸡蛋一样危险,迟早是要灭亡的。”灵公这才醒悟,立即下令停止造台。

15.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篇十五

一饭千金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乡里有一个恶少,在街上碰到了韩信,就大声对他说:“看你整天舞枪弄棒,像个有胆量的人。来来来,你敢拿剑刺我吗?要是不敢,你就从我这胯下爬过去!”韩信心想:“如果我拿剑刺他,岂不犯了杀人罪?日后还有什么前途呢?不如宁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为好。”于是,他伏在地上,从那个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曾经侮辱过韩信的那个恶少却吓得直打哆嗦,韩信用手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你不必害怕,过去的事算了。”又对左右的将士说:“这位将士从前羞辱过我,其实是激励我上进啊!让他做个中尉吧!”韩信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曾欺负过自己的人,也没有报。 相反,加以原谅和提拔。他这种气度,是值得敬佩的。

虚位以待的故事

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仁爱,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当时,信陵君听说大梁城门的守门官七十岁老人侯嬴是个贤人,家境贫穷,便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但是,侯嬴并不接受。

信陵君知道自己怠慢了高人。于是便让人驾车,亲自前去迎接侯嬴。还把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侯嬴。侯嬴故意穿上破衣服,毫不客气地坐在空位上,一句谦让的话也没说。

马车行到中途,侯嬴又忽然提出要去探访一位屠夫朋友朱亥。他在朋友那里故意拖延时间,要看信陵君的反应,但信陵君一片和颜悦色。

这年,秦国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为此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魏王忙命晋鄙大军留在路上,不再前进。

信陵君多次恳求魏王让晋鄙发兵,魏王终是不肯。侯嬴给信陵君出主意说:“只要派人偷取大王的兵符,便可假传命令,要晋鄙出兵了。”接着,侯嬴又给信陵君出主意,叫他去找大王的宠妃如姬,让她去偷大王的兵符。

信陵君拿到了兵符,便想马上出发。侯嬴提醒他说:“你把我的屠夫朋友朱亥带上,以防万一。”

信陵君带着朱亥来到大军驻扎地。晋鄙见了兵符怀疑说:“大王既叫我暂不前进,又怎会随便叫你替代我呢?”晋鄙的话音刚落,朱亥从袖里拿出四十斤重的大铁锥来,一下就把晋鄙打死了。

信陵君高举兵符,筛选了八万精兵,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

塞翁失马的故事

从前,在边塞有父子俩靠放牧马匹为生。这天有匹骏马忽然逃跑了,儿子怎么追也没追回来。父亲安慰儿子说:“我们养马人,失掉马匹是常有的事。也许它还会回来呢!”过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骏马竟带回来一大群马。儿子高兴极了,父亲倒没有太大的惊喜。他对儿子说:“这件事确实意外。不过,世事祸福无常,很难预料。你要小心乐极生悲啊!”

有一天,儿子在驯马时,一个不小心,竟从马上掉了下来,把一条腿摔断了。父亲又说:“驯马的人,难免会被摔着。如果你能吸取教训,日后会有益处。”

正在这时,其他年轻人全被抓去打仗,全都战死在沙场。儿子因腿骨折,免去了从军,因而保存了性命。对他来说,可算是因祸而得福了。

在汉语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用得比较普遍。

破釜沉舟的故事

项羽是楚国人,少年习武,能将百斤鼎高举过头。长大后跟随叔父参加推翻秦朝的起义。

有一次,秦军攻下了赵国,赵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援。

楚王派项羽带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赵。项羽先派英、蒲两位大将率两万人做先锋,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的饭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他对将士说:“我们‘破釜沉舟’,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退秦军!否则只有饿死在这里!”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一个人抵十个,十个人抵百个,越战越勇,终于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

经过这次战役,项羽名声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统帅。

舍生取义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 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16.源自希腊神话的英语习语赏析 篇十六

习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 是语言中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 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喻义深刻的短语或短句[2]。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 结构简单, 意义深远, 却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影响英语习语的神话传说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 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 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学形式, 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2]。希腊神话的内容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 支脉派系庞杂, 传说故事众多, 并不完全一致, 但主要是关于神鬼的故事和神化或鬼化的英雄传说, 多为表现古代人民对自然力量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二、英语习语的神话背景

神话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及鲜明的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神话, 一个民族的神话是该民族文化发展的土壤, 一个民族的语言也浸透着该民族神话传说的影响, 习语更是这样。下面是一些源于希腊神话的习语及简要神话背景。

1.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 意思是“灾难的根源”。宙斯给了潘多拉一个神秘盒子, 要求潘多拉不可以打开, 但是潘多拉不敌好奇心的诱惑, 还是偷偷地把盒子打开了, 然而, 盒子里面装的是许多不幸的事物, 如疾病、祸害等。潘多拉把盒子打开后, 原本宁静没有任何灾害动乱的世界开始动荡不安起来;慌乱中, 潘多拉赶紧盖住盒子, 结果盒内只剩希望没飞出去。即使人类不断地受苦受难, 生活中遭遇种种挫折和折磨, 希望都不会消失, 于是Pandora’sbox成了“灾难的根源”的代名词。

2.Penelop’s web珀涅罗珀的织物, 意思是“永远做不 完的或无用的工作”, 源自史诗《奥德赛》 (Odyssey) 。泊涅罗珀 (Penelop) 是奥德修斯 (Odysseus) 的妻子, 以忠贞而著称。十年特洛伊苦战结束后, 除奥德修斯外, 希腊将士纷纷凯旋归国。盛传奥德修斯已葬身鱼腹, 或者客死异域, 期间, 有一百多个来自各地的王孙公子向他的妻子求婚。坚贞不渝的泊涅罗珀以帮公公织完一匹做寿衣的布料后就改嫁为借口, 摆脱求婚者的纠缠。于是, 她白天织布, 夜晚拆掉, 就这样拖延时间, 等待丈夫归来。后来, 奥德修斯终于回转家园, 夫妻儿子合力把那些在他家里宴饮作乐、胡作非为的求婚者一个个杀死, 终于夫妻团圆。

3.The sword of Da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 意思是“富贵中隐藏的危险”或形势危急、千钧一发。Damocles是叙拉古王朝的一位大臣, 非常羡慕帝王的荣华富贵。狄奥尼修斯国王请他的大臣达摩克利斯赴宴, 命其坐在用一根马鬃悬挂的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下, 告诉他王权的危险就像那把剑一样, 随时可能降临。因此, the sword of Damocles就成了“富贵中隐藏的危险”的同义语, 或指随时有危机意识, 心中敲起警钟等。

4.Damon and Pythias意思就是 “生死之 交”。Damon和Pythias是好朋友。Pythias出事被判了死刑, 为了使他能够回家探视亲人, Damon留在牢中作人质, 如果Pythias不按时返回, 就处死Damon。当期限满, 临处刑之际, Pythias及时赶回, 国王深受感动, 将二人全部释放, 因此, Damon and Pythias的意思就是“生死之交”。

5.As false as Cressida意思是“负心如克瑞西达”。克瑞西达, 一个特洛伊妇女, 她开始时回报特洛伊罗斯对她的爱, 但后来因为狄俄墨得斯而背弃了他。

6.Fall from Scylla into Charybdis意思是“才出狼口又入虎穴”。希拉, 吞吃水手的女海妖。卡律布迪斯, 一个吞噬船只的海怪, 位于希拉洞穴的对面。

7.Stables of Augeas奥革阿斯的牛圈, 意思是“最肮脏的地方:藏污纳垢之地或长期积累难以解决的问题”。厄利斯国王奥革阿斯把宫殿前面的空地围起来, 将所有的牛圈在里面, 牛圈三十年未扫。他要求这位英雄一天之内必须把牛圈清除干净,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赫拉克勒斯却想到了好办法, 他走到牛圈地势高的一边, 拔掉篱笆, 在地上挖一条沟, 让附近的阿尔甫斯河和珀涅俄斯河的河水从一边流进牛圈, 又从另一边流出, 他就这样完成了这件屈辱性的工作, 既没有弄脏自己的衣服, 又没有损害自己的名声。牛圈是清扫干净了, 但“奥革阿斯的牛圈”却永远地成了藏污纳垢的代名词。

8.Achilles’heel意思是“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特指唯一致命弱点、缺点。Achilles是希腊勇士, 人与神的结晶。Thetis是海中女神, 生下Achilles之后, 抱着他来到Styx河边泡水, 使他刀枪不入。可是因为手捏着他的后脚跟而没泡到水, 因而成了他唯一的弱点, 最终在特洛伊战争中死于Paris箭下。

9.Judgment of Paris意思是“不爱江山爱美人”。Eris不请自来地来到一个众神聚会, 离开时留下了一个金苹果, 上面刻着“献给最美丽的女神”。Hera, Athena和Venus三位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 不分高下之时决定让Zeus决定, Zeus无法在自己的妻子、智慧女神和爱与美的女神之间抉择, 正在为难之际, Zeus拨开云雾向人间看去, 看到了Paris正在牧羊, 于是将决定权交给Paris。三个女神分别以“最大的疆土”、“最智慧的头脑”和“最美丽的女人”作为诱惑, 最终Paris作出了自己的Judgment, 选择了Venus, 获得了最美丽的女人。这个不和的苹果Appleofdiscord, 被用来指不和的根源、发生纠纷的事端、引起争吵或者冲突的导火索。

10.The 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 意思是“用以使敌方或对手上当, 误以为于自己有益的破坏性的事物或人”。在特洛伊战争中, 希腊人为了攻打特洛伊城, 打造一只巨大的木马, 里面躲着伏兵, 并佯装撤退, 让特洛伊人将其当做战利品带回城内, 借此攻入特洛伊。希腊人进入特洛伊城后, 烧杀掳掠, 最后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TheTrojanHorse经过不断引用, 已成为一个广泛流传的习语, 常用来比喻toengageinunderhandactivities:thecovert wreckers (内奸) , the hidden danger (暗藏的危险) 等意义。

学习运用习语时, 如果把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结合起来, 既能掌握英语国家独特的文化现象, 同时又能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三、结语

古希腊神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西方文化的瑰宝。了解神话背景、习语理据及其文化内涵, 可以避免由于缺乏语言解码信息而造成信息理解错误或完全不理解信息等现象, 有助于跨文化交际及文学作品赏析。

摘要:语言受文化的影响, 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习语的理据与文化历史有密切的联系, 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 英语中很多习语有希腊神话的渊源。

关键词:英语习语,希腊神话,习语赏析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 2000:13.

上一篇:读《于漪语文教育论集》有感下一篇:《纸杯变变变变》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