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考复习资料(精选8篇)
1.政治中考复习资料 篇一
2014中考政治复习资料(总括)1)中国的新形象是什么?
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被国际社会所公认2)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为什么?
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算起,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我国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沿着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的原因是什么?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形成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怎样使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6)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8)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9)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10)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
11)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2)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1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是什么?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4)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什么?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15)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16)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7)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19)我们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0)为什么我们要实现祖国统一?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1)什么是一国两制制度?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生活方式不变。
22)一国两制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他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港澳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23)我国政府的对台政策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4)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5)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26)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①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②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
27)我们应该怎样提高我们的对外开放水平?
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8)我国的人口国情是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还有哪些特点?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人口分布不均、男女性别比失衡
30)人口过多过快增长有什么影响?
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1)人口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32)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意义分别是什么?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3)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
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34)我们把保护环境放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意义?
①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②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35)对于加快经济建设,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①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②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③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
④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国情)
②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严重
37)如今,一系列的世界问题是什么?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38)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什么?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9)现代化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意义?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40)科技有什么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1)教育有什么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4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是什么?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43)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什么?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44)我们国家把教育摆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华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45)我们应该怎样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的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46)科教兴国有什么意义?
总之,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47)中华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48)中华文化有哪些内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49)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0)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1)中华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内容?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子其实那个不惜、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52)为什么说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4)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作用?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的源泉。
5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表现是什么?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56)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表现是什么?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57)在新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
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58)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有什么关系?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59)青少年怎样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①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②青少年作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③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6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61)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6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都有哪些权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决定。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和监督权。
6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他报告工作。64)什么是依法治国制度?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
65)依法治国有什么意义?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66)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各有什么地位?
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必要保证
67)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什么意义?
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68)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69)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70)宪法有什么地位?
宪法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7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7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社会主义制度73)宪法包括哪四章?
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四章构成74)宪法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75)宪法规定了哪些内容?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76)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77)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区别?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②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78)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79)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建议权;举报权;批评和建议权;申诉、控告和检举权80)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或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可以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81)公民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能用聚众闹事等方法
82)国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
83)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84)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公民发现危害国家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85)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我们要尽到哪些责任?
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86)我国经济发展分哪三步走?
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87)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是什么?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88)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成分?
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89)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90)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作为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91)为什么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疏通的重要任务
92)什么叫国有经济?什么叫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9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由什么决定?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
94)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成分?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包括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95)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步目标是什么?
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9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共同富裕
97)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因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98)我国的分配制度由什么决定?
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99)分配中的四个尊重是什么?
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00)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要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01)怎样才能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102)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表现是什么?关注国家经济建设;日常的消费和理财103)我们必备的生活技能是什么?理财
104)中学生怎样做到合理消费?
①消费前,我们可以做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担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②消费中,应用环保的眼光选购产品
③生活水平的提高,应有适度的消费,要节俭;应注重自己在精神上的需求,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105)环保消费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106)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107)什么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08)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方向问题
109)为什么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110)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什么?
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1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1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哪些内容?
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13)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是什么?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11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15)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什么精神?以什么为核心?重点与原 则是什么?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16)为什么要发展教育、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11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18)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19)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是什么?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120)我们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共同理想是什么?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1)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有什么关系?
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122)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123)我们目前的小康有什么特点?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124)跨入新世纪,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125)实现小康后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2.政治中考复习资料 篇二
一、多收集, 多了解
近年来, 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 时政性已是不可避免, 并且这种趋势会越发凸显。因而要求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都要对国内外大事格外关注, 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源于各大新闻、媒体、网络等的时政信息, 如人民网、《华尔街日报》、《人民日报》、《半月谈》、《时事》等。并将这类素材凝练成短小的文字, 引导学生对时事进行了解, 并联系教材知识。同时, 教师和学生都应加强对周围的人、事的关注, 思考这些实践的真实意义及价值, 并结合教材, 利用正确的观点对事件进行分析, 从而培养学生的时事意识, 引导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问题, 同时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激发其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学生。
二、多比较, 多筛选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考查, 针对的是大多数学生, 因而偏难偏怪的现象几乎不会出现, 这就给学生、教师备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恰当把握时政的命题重点,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 教师和学生在时政复习的过程中, 要多比较历年考查重点, 筛选出具备极大可能性的考点。
比较近年来的中考时政考题时发现, 在时政考查时间范围上, 大概范围在上次中考结束到本次中考开始之前这一年时间;考查内容上, 一般会以这一年来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 而且当地发生、并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也会作为中考时政的考查点。同时, 在对时政考题的考点筛选上可以发现, 一年的考题中, 不可能出现所有范围的热点, 同时三年之内几乎不会重复考查同一考点。因此, 在时政复习中, 可将三年内未出现或出现较少、并与时政有关的考点作为复习中的重点。但同时, 也应注意热点问题, 将相关考点作为次要重点进行复习。多比较、多筛选, 从而在中考时事政治的复习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多结合, 多联系
中考的时事政治考查是建立在青少年的生活认知之上的, 尽管时事政治在中考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其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但是,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政治, 其难度系数尚处在中低层, 基础性的知识在试题的考查中尚占有重要地位。“万变不离其宗”, 因此, 在时事政治的复习中, 应多结合课本, 多联系实际生活。
时事政治虽然表面上考查的是学生对时事的认知, 实则还是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 对待那些新提法或者是需要深入的观点, 在备考过程中需避免走弯路。如,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对于怎样促进国家安全”等问题, 在备考过程中就应避免, 而应该注重的是与课本的联系, 只要了解到国家安全对国家主权的影响等与课本相关内容即可。同时, 要联系实际生活, 了解实际生活中与国家安全主题有关的事件, 如斯诺登事件等。
时事政治教育具备极强的社会性、现实性, 是引导学生学习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方针路线的教育, 其以社会热点的透视为基点, 牢牢把握时代的发展特征, 正确评估当前社会发展形式, 将政治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的国内外大事, 一方面能增强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理解政治, 另一方面,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剖析能力, 锻炼学生联系根源知识的能力。因此, 在中考时事政治的复习过程中, 应注意做到对时事政治资料多收集、多了解;对历年考点多比较、多筛选;对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多结合、多联系。通过这几种有效的复习方法, 才能高效完成时事政治课程的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的时效, 使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中考时政复习中得心应手, 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孙艳红.如何抓好中考时政复习[J].考试周刊, 2010 (07) .
[2]周小艳.中考时政的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12) .
3.中考政治有效复习探究 篇三
关键词:政治复习;中考;有效性;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32-01
新课程背景下中考政治实行闭卷考试,主要重视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考政治学科强调理论(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注重双基,以闭卷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有效复习已成为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就结合笔者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探索政治学科中考有效复习的五点体会。
一、重视考纲与教材--夯实基础
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特点是“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只要认真读书,熟悉了教材的内容,掌握了知识点,理解了知识点的内涵,那么即便是立意再难,材料再新,设问再活的试题,都能在知识点中找到答案,只是需要按命题的不同要求对知识点适当进行重组和整合就能回答出来了。
第一轮复习期间,要突出对《考试说明》中知识点的熟悉、理解,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整合,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和知识体系。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再加工、再创作,压缩、提炼课文精华,从中把握教材主线。并以此串联各块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整体把握要点。具体将初一、初二、初三的考点在脑海中过一遍以加深对考点的印象。比如初一的自律、意志、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作用;初二的公民权利与义务、消费者权益、未成年人的保护法、遗产法;初三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等是历年来常考的重要知识。第一轮复习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宏观上把握教材的主线、纲目。复习中特别重要,“纲”是课本的“魂”。
高效率复习课本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仔细研读2011年中考纲要,对《考纲》所列的每个知识点,特别是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我们都必须一一对应教材,尤其要找到每个考点与七、八、九年级教材中内容的结合点,多角度思考。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逐点扫描,强化记忆,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
二、关注时政热点
时事的重要性,想必每一位政治老师都强调多时了。“热点问题”了然于心,并能突出其中的重点。近一年来的热点在复习中已经做了认真复习,现在只需对原来的复习内容重新温习,且突出目前仍然炙手可热的问题。
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中考政治题中的热点时事也将作为背景材料在其他的题目中出现。这些必须引起同学们对时事的足够重视。从近几年的中考政治题中,不难发现有关未成年人的时事问题频频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诉同学们要时时关心身边事,尤其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时事。
从学生的角度看,我认为中考政治题型正愈来愈灵活,其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而题目的类型也更加多样。不再是单一的时事问答题—将时事与课文中的内容相结合的题目新颖,同时也使得题目有了一定的深度,所需要的答题更加全面。为了在中考中能够适应并较好地完成这类题目,平时的锻炼必不可少。要阅读报纸或收看新闻,加以汇总、概括梳理成要闻。然后选其中的几条,结合平日做题的经验,自拟一下融合了时事与平日课上所学的题目,然后再循着思路一一解答。这样,在很短时间内不断积累,将会很有效地拓宽我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提高了答题水平。不必费时费力地去总结研究时事,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理论联系实际--“题在课外、理在书内”
重视知识点与时政热点的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多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情境,这就需要政治教师认真分析、筛选与教学重点紧密相连的实际问题,在复习时巧妙地将它们摄入进来。另外,要淡化技巧,杜绝猜题。中考政治的非选择题普遍具有开放性,题目体现开放性思维,题量也大增,重在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四、强化训练--培养答题技能技巧能力
应研究近几年政治真题,适量做题,提高解题速度与正确率。 同时, 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就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同一材料、同一知识点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除了试题本身的设问角度外,还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设问,并自己回答。对重点题和典型题进行练后评析,分析失误之处,进行纠错,完善答案。
2、对往年中考试题进行分析也是必要的,自己先试着作答,然后对照原答案调整自己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
3、学会科学规划考试时间,训练合理的答题速度。
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必须仔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和有效信息,找准答题角度;注意把握解题思路,对于同一材料、同一知识点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答案组织要规范,语言要精当,用词要准确,条理要清晰,这是中考取得高分的保证;审题要准,寻找相关联的知识点;提高书写速度,既可以增加审题思考时间,又可以节约时间进行检查。整理答案要有条理,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五、树立自信,保持良好心态--步入成功殿堂
4.人教版政治中考总复习资料 篇四
四大发明: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都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地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宋朝时,人们制成的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
2.目前我国科技和人才国情(科教兴国战略的国情依据)
我国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民族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在某些科技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行列;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还不够高,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弱,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压力,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国家重奖科学家等做法及科技创新成果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①国家正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重视人才培养;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③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④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某些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⑥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嫦娥一号”成功撞月靠的就是自主创新。请结合国情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此认识、体会。)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④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⑥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还不够高,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弱。
5.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再一次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民族,是自强不息、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民族,是爱好和平、积极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奋斗的民族。
6.“神七”问天,“嫦娥一号”撞月,终圆丢掉梦想,要想实现新跨越,我们青少年学生该怎么做?
树立崇高的理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发扬艰苦创业和开拓创新精神,积极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中华贡献自己青春。
7、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答:(1)说明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骄人成就;
(2)我国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4)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8、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三方面)
(1)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3)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水平得到长足进步;(4)广大航天工作者充分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9、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可根据材料在每方面中任选观点)
(1)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②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3)①科技发展关键在人才;全国人民共同理想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无数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靠创新型人才。②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5.中考政治复习策略 篇五
中考政治复习策略
1、识记基础
中考的政治反对死记硬背,要有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巩固基础理论的考查。在中考考试中,由于考试时间有限,而且答案无固定模式可循,无现成答案可搬。这要求考生进行有效的识记,才能取得好成绩。
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少背多思,注重理解,反复熟练,学会“之其所以然”。再对知识识记的情况,从中发现自己那部分容易丢分,再去弥补这份不足,打好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
2、抓住教材重点与时事热点的联系
中考政治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不少试题都以时事热点为题目,着重考查考生平时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复习的着重点要主意社会热点问题与课本内容的结合点,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平时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还可以将一些热点题进行分类汇总,在中考遇到同类型题时,答题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3、加强审题训练
中考解答好开放性试题,审题很关键,有很多考生在考试失误的一个原因就是审题发生偏差。我们在实际复习中要做到精心编选练习题,并定时进行训练,找出容易做错的题,并进行分析总结。
只有不断积累解题经验,掌握解答不同题型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让我们在中考的时候有效地避免因审题而出现的“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等现象。
中考政治答题的总体思路
第一:读(解题的前提)
注意:可先读设问(定位材料限制的知识范围并明确答题方向),然后读材料。如果先读材料再看提问,可能造成阅读材料时所思考的问题与设问的要求不一致,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第二:找准题眼(解题的关键)
带着知识和问题读材料,抓关键词(有效信息)或中心问题,然后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也就是把审题分析设问和材料得到的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三:答(解题的归宿)
按照材料和知识的逻辑顺序,精心组织答案。
(1)点题切题;观点明确(观点、论点亮在本题或本角度的最前面,不要让阅卷老师去为你一点点地寻找答案)。
(2)每个角度应扣紧材料分析,不要观点和材料两张皮,相互脱节。
(3)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层次性、辨证性)。
(4)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每一个“有效信息”,并且术语要到位,切莫用家常话来答题。
(5)多角度思考,详略得当
政治复习技巧及策略
一、端正思想,明确目标
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可以翻书,查阅资料找答案,很多人认为,政治老师没什么可讲,只要出道题,让学生抄抄答案,中考就能取得好成绩。练习和作业就不需要了,连课堂教学也不必抓得那么紧了。开卷考试就真的不需要老师讲课了吗?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的确,开卷考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少了,相反提高了考查学生能力的要求。例如2005年政治考试中的一道开卷题:
二、讲究学习方法
开卷考试的变化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学生就要适应这种考试模式,调整学习方法。首先该记的内容还是要记,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记忆,没有知识的积累,运用时就难以得心应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所必需的。由于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变“灌”为“导”。即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复习课上得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复习的效果。因此,采取多种形式上活复习课是非常必需的。例如,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来上复习课等,都是一些有效的形式。
第二,指导学生把知识归类、比较,从而理清知识脉络,更好把握教材。例如,在复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矛盾、国情、时间等联系在一起,学生就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了。
第三,抓住热点,释疑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即引导学生关心时政热点,关心天下大事,把课堂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积累感性材料,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班内评比。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四、突破传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6.中考政治复习步骤 篇六
一、 复习范围:七、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下册及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
二、复习步骤:
结合近年思想品德中考的实际情况,九年级在总复习阶段进行三个阶段的复习。
第一阶段:中考考点,基础知识复习。
针对中考考点,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指导将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时间:203月底完成 方案:单元过关 第二轮:整合知识,专题复习。
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时间:年5月中旬完成。 方案:专题复习第三轮:考前模拟,综合复习,提升能力。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
注意的问题有: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这一阶段主要环节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选择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2017年4月中旬完成。 方案:热点专题与考前模拟
(有关月考、期中考试和模拟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
三、复习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1.以中考说明、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中考说明规定了本届中考的内容、范围、题型及分值、试题的难易度、规定了中考的方向。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本知识所要掌握的程度。所以中考复习一定要围绕中考说明、新课标要求,复习才会有针对性,避免走错路、走弯路,浪费时间。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复习时,也只有把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才能进一步理解、巩固课本知识。为此,至少要做到两大联系:
一是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符合中考命题要贴近学生实际的要求。二是课本知识与国家时政热点相联系。要运用课本上的观点分析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本地区的重要举措等。
3.夯实基础与拓展延伸相结合的原则。复习时,要注重双基,要夯实基础,不能走马观花、好高婺远。基础不牢,就无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中考的选拔功能,则有必要在夯实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拓展与延伸。
4.学生自学与老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复习课上,老师一定要少讲、精讲,要把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要让学生编制知识结构网络,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老师要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具体方法与措施:
1、训练学生的答题习惯,力求在网上阅卷中尽量减少失误。
2、培优转差,个别辅导
3、指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念,准确把握答题方法。在平时的小测试、模拟考试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重视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
4、指导学生联系教材,向教材寻找观点。
5、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的答案比较灵活,允许多元化。
6、指导学生在平时练习,测评考试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理顺答题思路,归纳答案要点,运用政治术语,掌握答题方法、格式,注意卷面书写等小节
7.政治中考复习资料 篇七
一、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看时事政治试题的考查目标
一是考查学生知识构建能力。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特征表明,时事政治试题“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以“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二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据对课程标准的能力目标的分析可知,时政试题考察学生“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和“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能力。三是考查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要求,“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四是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事政治试题,“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以“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二、中考时事政治的复习技巧
学生复习科目多,复习时间紧。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复习时事政治,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探究问题等能力。根据时事政治试题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 时政专题化
时事政治多如牛毛,如果一个个复习,则时间不允许,学生不欢迎。比较省时的办法是将有关的时政进行分类,分成一个个有限的专题进行复习。可以分以下两步完成:
一是关注和收集时事政治。平时,教师要有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做个有心人,随时注意和掌握发生的重大时事问题,特别重点关注国内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如果临复习时还没有收集和掌握有关的时政资料,教师就可以走群众路线,将时事政治分成几大类,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搜集一个方面,然后集中,以便获得较完整、系统的时政资料。
二是分析和归类时事政治。时事政治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存在内在联系。所以,要对所掌握的时政进行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把重要的时政综合概括成几个专题,缩短复习战线。例如,2013年中考复习,可以把召开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相关科学技术成果、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部署等实事政治归纳成“实施科教兴国、推动科教发展”的专题进行复习。
2. 结合问题化
时事政治试题不论如何考,试题类型如何变,都要求学生通过思考,找到时政与教材之间的结合点以解决问题。在复习时把教材内容与时政结合起来,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途径和办法。为什么要对时政提出问题呢?主要原因是这个办法符合时政的命题思路。综观各地的中考思想品德时政试题的特点,时政的命题思路大多是:时政—问题—知识(或教材)。由此思路可以看出,问题是时政与教材知识之间的桥梁和枢纽,问题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和运用从属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如果不以问题为中介,直接把时政与教材知识点连接起来,仅让学生知道时政与知识点间有关系,即对时政的分析和解决有可能用到某些知识点,就会让学生抓不住要领,思维混乱,削弱复习效果。所以,对于专题化的时政,师生要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学会对时政提出问题。
针对每个专题,提出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主要是要弄清时政热点的含义、原因、如何对待等,具体而言,就是针对时政问题提出“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发)”、“为什么(原因有哪些)”、“怎么样(有哪些建议和意见)”等问题,然后综合运用思想品德知识进行多方面分析和探究。对时政提出问题,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引导示范,再让学生学习模仿,后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对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培养他们提问的勇气和能力。针对上述“实施科教兴国、推动科教发展”专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解决,主动构建知识体系:(1)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你认为我国教育和科技发展面临哪些问题或挑战?请你为当地教育和科技发展提出建议或意见。(3)你所在地的教育科技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4)你是如何认识教材关于“接受良好的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的论断,你认为应该如何搞好学习?
3. 联系答案化
时政分析说明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对专题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联系教材知识,从多个方面思考和回答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训练学生联系知识、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
4. 答题技能化
要提高学生的中考思想品德成绩,猜题押题都不是好办法,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对热点时政进行专题复习的基础上,还要适当选择适量典型的时政材料,编制体现考试要求的训练题,加强解题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答题能力。在训练中,特别突出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并适当总结归纳, 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如果试题材料都读不懂,则何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解答时政试题的第一步是读懂材料。试题材料有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图表材料、漫画等。要训练学生掌握不同形式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方法。阅读材料后,既要分析单个材料,提取个别信息,又要分析多个材料,提取共同信息。二是联系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三是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的能力。学生在表达时,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而且书写规范,层次分明。
总而言之,中考思想品德时事政治的复习办法:以专题为引领,以问题为主导,以知识的运用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归宿。
摘要:遵义市思想品德与历史组成文科综合, 实行开卷考试, 成绩以等级形式出现, 不计入学生总分。开卷考试下时事政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卷考试下时政的复习策略以专题为引领, 以问题为主导, 以知识的运用为手段, 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归宿。
8.政治中考复习资料 篇八
【关键词】开卷考试;复习策略;强化基础;关注热点
2000年开始苏州地区中考政治实行了开卷考试,这一改革措施的出台对所有的初中政治老师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复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原来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老师的复习重点就是抓学生背书,学生背得出就能考好,背不出就考不好。而实行开卷考试后就不再是简单的抓学生备书,那么在开卷考试的要求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就成了每一位政治教师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以下便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复习策略和思考。
一、研究课标 复习有据
《课程标准》和《能力自测》是命题的依据,因此教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作要求的可不复习或不作重点复习。《能力自测》对考试范围、知识要点及其能级要求都有明确的说明,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围绕《能力自测》中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使复习内容覆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还要将《能力自测》要求达到的“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渗透其中,在培养学生基本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强化基础 突出重点
1.熟背基础要点 熟悉教材内容
开卷考试较大地提高了政治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加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识记再认的题量和分值,于是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掌握基础知识不太重要了,只要考试时翻一翻书和资料就可以找到答案,重要的是提高能力。其实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两者是统一的。只有在充分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能力的提高。可见,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背诵和识记,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还是必须抓住背诵这个环节。不仅如此学生还必须熟悉书本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注重让学生读熟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为考试时翻阅教材作好准备。
2.练习中巩固基础 纠错中强化落实
对于基础知识,学生背出来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掌握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特别是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你要求他背诵他也认真背了,而且默写也默出来了,可就是遇到题目又会做错。因此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背过即忘,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背诵的知识点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把知识点放到具体的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我想肯定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一道同样的题目讲了很多遍,可学生还是要做错,为此老师会非常生气,想想我都讲了这么多遍居然还要做错。其实,学生反复出错也是正常的,说明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老师反复强调时学生并没有真正听进去。所以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纠错卷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纠错训练,对纠错中仍然出错的题目我们教师不要着急给他们讲解,而是让他们自己思考和分析,独立订正,对不理解的、自己不会订正的题目主动向老师提出来,这时老师再给他们讲解。我相信这个时候老师的讲解学生就自然听进去了,因为这时是他要求你老师讲给他听,而不是老师要讲给他听。
3.构建知识框架 整体把握教材
在复习完一册教材、一个单元、一个课题的内容后,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掌握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形象地说他们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教师在复习完一个课题、一个单元、一册教材的内容后就必须利用一定时间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个知识网络是政治学科概念、原理、观点、基础知识等内在统一的知识之网,考生要达到总体的迎考目标,必须依据考点积极主动地编织知识网络。通过对考点的纵横联系、图表梳理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归纳,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最后将所学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这样,学生所学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一团乱麻,而是一个相互间逻辑关系清晰、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的知识整体。
三、知识归类 专题复习
由于书本知识的编排不是类别进行的,同一方面的相关内容涉及到不同年级、不同单元。比如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就涉及到七上、八下、九年级,因此一轮基础复习结束后,我们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梳理,按知识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进行专题复习。我在复习过程中就把七、八、九年级的所有内容分成了以下几个专题:心理品德专题、法治德治专题、权利义务专题、未成年人保护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专题。我把这些专题内容设计成表格或框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在书本中寻找各个具体的知识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书本知识点。
四、关注时政 点击热点
1.了解热点时政 捕捉与教材的结合点
研究近几年来的苏州市中考政治试卷不难发现,时政热点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试题中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注重以最新的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生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相同的问题,而是要自己先弄清楚时事材料所设计的问题,再联系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时事政治,积累时政资料,捕捉时政内容中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2.运用时政材料 设计相应的习题训练
在积累时政资料的基础上,教师要设计一些时事背景为材料的材料分析题进行训练,训练学生全面、准确、迅速寻找材料与书本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的答题能力。对于各个热点问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尽可能多地联系与教材相结合的知识点,并根据开卷考试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多元性特点,指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
【政治中考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武汉中考政治复习12-08
一带一路政治中考复习01-11
有哪些不错的中考政治复习计划12-18
2023年中考政治复习经验交流材料11-02
2024中考政治总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01-01
中考政治答题07-03
中考政治热点09-12
中考政治试卷12-17
中考时事政治08-08
中考政治分类汇编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