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色彩

2025-01-09

动画电影色彩(精选8篇)

1.动画电影色彩 篇一

浅谈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对动画色彩语言的影响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摘要:色彩是动画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它赋予了动画画面丰富的视觉感受,也是动画中情感信息最直接的传递者。本文着眼于《大闹天宫》与《山水情》中的动画色彩语言,深入挖掘其独特的色彩表达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渊源,探索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动画色彩语言体系。

关键词:动画色彩;借鉴传承;民族文化

色彩是观众对于动画作品最直接的体验,它能够使内在的精神世界外化成为可视的形象语言。从最初的黑白无声动画片到现在的3D立体彩色动画片,动画色彩经历了不断探索、累积、发展和变迁的过程,形成了如今千千万万、形形色色不同的色彩风格。而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是根植于我们血脉中的民族基因,它在无形之中引导着中国人民的色彩审美倾向,对当代中国动画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从黑白的《铁扇公主》到彩色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从装饰风格的《骄傲的将军》到水墨风格的《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色彩一直都在从民间传统艺术中吸取养分,并创造出数不胜数的动画艺术精品。本文试图以经典动画《大闹天宫》与《山水情》两种不同的画面色彩风格为例,探求隐藏在中国动画用色背后的文化基因。

一、《大闹天宫》中儒家思想对动画色彩的主导

动画《大闹天宫》的色彩风格来自于中国画工笔重彩色彩体系所演变而成的装饰风格。其色彩的特点是鲜艳明快、浓郁厚重,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画面喜爱使用高纯度原色,追求强烈的色彩视觉观感。《大闹天宫》中常用蓝、白、红、黑、黄这五种颜色,使用这些颜色为画面的主色调其根源来自中国儒家思想的“五色”学说。

“五色”最早指的是青、白、赤、黑、黄这五种颜色,它来自“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人对天地万物随四季变迁的过程进行总结而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体系。而后经过代代传承,于儒家思想中“五色”被确立成为了“正五色”,寓意为高贵正统的颜色。同时儒家思想也把不纯净的颜色归为间色,意为地位比较低的色彩。一般认知的五间色是绿、红、碧、紫、骝黄。

“五正色”的儒家学说本意是在于强化三纲五常、人伦教化,以期从侧面在思想上影响和约束中国人的阶级观念,然而这套色彩理论却意想不到地对古人的日常生活用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礼记》卷二十九有记载“士不织衣、无君者不贰采。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公门。”这句话记载的是当时文人志士在日常穿着上的规定,具体是上衣要用正色、下裳要用间色,以此举表示上尊下卑的阶级关系。《论语》中也有记载,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履邦家者。”这句话主要表达了孔子对于阶级属性的`看法,他认为人要做到长幼有序、尊卑有别,间色不能抢夺正色锋芒,民间音乐不能扰乱宫廷音乐。这些儒家的伦理纲常在约束着人们生活作息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色彩观念。“五色”的色彩文化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审美中的本源之色。

二、《山水情》中道家思想对动画色彩的颠覆

动画《山水情》中色彩以黑白为主、辅以少量淡色彩,是一种不为物役、不被法拘、清新自然的色彩风格。这种用色风格受到中国文人画的影响,是一种不以完整真实再现对象为目的,追求领悟绘画对象内在精髓的设色风格。在《山水情》的动画语言中,我们很难感受到传统意义上的色彩信息。它既不像早期黑白动画利用光影的效果来组织画面,也不像现在流行的全彩动画通过五彩斑斓的配色产生视觉刺激。它的用色质朴凝练、洒脱豪迈,更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在娓娓地叙述晦涩难懂的诗句。这种气势恢宏、天马行空的色彩观念其根源来自中国道家思想的“色彩取消论”。

道家的这种“色彩取消论”可以说对中国色彩文化有着颠覆性的意义,它和儒家拘束性的色彩理念不同,道家讲究的是不为浮表现象所蒙蔽,把色彩从感官刺激的层次回归到精神养颐的境界。中国许多经典的动画也借鉴了这种黑白色彩风格。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影片,在色彩上选择了水墨这种最简洁的色彩语言。相对于色彩缤纷的动画色彩,单纯的水墨色彩组成,更易营造出自然和谐的画面美感。整个画面色彩虽然只是寥寥几笔,却勾勒出了描绘对象的精气神,充分展现了道家色彩理念中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色彩主张。

三、《大闹天宫》与《山水情》的色彩语言比较

《大闹天宫》与《山水情》都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施色浓重艳丽,色彩风格追求“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写实主义。《山水情》的色彩表现则与之截然相反,它主观地抛弃了世间万物原本固有的色彩和形态,以简单纯朴的色彩观念唯心地阐释大千世界的精神本质,让整个画面显得缥缈而诗意。

从色彩发展学的角度来看,《大闹天宫》中的色彩来自于人类先天对色彩自发的认识――即人类通过对于日常生活中色彩的观察而发自本能地试图真实再现对象的用色行为。而《山水情》中的色彩则来自于人类后天对色彩的自觉思考――即人们在描摹目标对象时不再是单纯对目标色彩的照搬照抄,而是对自然界的色彩进行主观加工和创造,将色彩作为一种创作者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行为。这两种色彩的阐释方式各有特点:一种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让人有亲切感;一种意趣高远、富有诗意,让人叹为观止。这种一动一静、一实一虚的艺术风格向我们展示出了传统色彩文化对于当今动画色彩语言的重要指导意义,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背景在当代动画创作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2.动画电影色彩 篇二

动画作为众多艺术领域的一份子, 在动画的表现形式中, 其本身的背景并不被人所注意, 大部分人主要关注故事的整体内容和趋势发展和其中所隐含的深层意义, 而承接这种情感因素的就是动画背景, 在动画中所有背景的布置当中, 都是通过不同因素来对人们进行合情宜景的影响。

二、动画中色彩的应用

形体是单一存在的, 与声音和语言的关系一样, 色彩为形体注入了精髓。色彩的冷暖感觉, 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 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 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它与人的内心世界紧紧相连, 可以准确的判断人的心理状态。

色彩在动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此, 合理的挑选并运用色彩, 在整个动画背景的构建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注重细节的刻画形成潜移默化可接受的内容, 对突出主题有很大帮助。总而言之, 要使背景中的色彩可以清晰表明角色外部和内部的改变, 突出主旨, 为作者传递情感, 构建作者与观众的默契点。

三、动画场景设计

(一) 场景设计。在一般情况下根据剧本的主要思想, 对指定的动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的背景进行清晰有条理的规划和设计。场景设计十分重要, 对整个作品的形象风格和定位起到重要作用。

(二) 场景里的色彩。我们已经知道色彩对场景的重要意义, 因此, 要对色彩运用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容。内容中涵盖场景中具体色彩运用的各项细节中。色彩与色彩之间也要有准确的联系。在制定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其中的完整性以提高效率, 对颜色的具体搭配和运用要清晰和细致, 以此来配合场景中具体内容的不同需求。并通过比较进行不断完善。

四、动画色彩在场景中的应用

(一) 动画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异同。动画与绘画无论在外部显现的状态和内部所承载的对象都具备很大的差别性。动画结合了许多领域的内容, 感官性极强。绘画则不然, 与前者相比, 绘画的表现方式和所承载的艺术内容比较简单。通俗来说, 灵动的绘画就是画面, 而动画则是由许许多多的画面所构成, 画面是动画的组成部分, 但是绘画的作品则是完全的艺术作品, 是一个完整的形态。

在绘画领域里, 专业的创作者们往往在所取素材众多元素中的有典型特点的方面加以刻画并作为情感载体。而动画是截然不同的, 为了突出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构建的需要, 它需要进行持续变化来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一个流动的整体。因此二者在色彩上的要求也是截然不同的。仔细来讲, 绘画的色彩结构是很固定的, 动画在运动中对色彩进行不断的排列组合和搭配, 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错落的调整从而形成整体的风格与特色。动画中各个元素的不断变换。通过后期加工技术会形成一种记录某一物质变换状态的表现形式, 不仅如此, 动画在镜头先后组合或改变中都可以使色彩进行重新的组合, 赋予色彩更有活力的生命。

(二) 动画片色彩与电影中色彩的区别。基于动画作品题材的多样性, 它的色彩应用也非常的开放, 允许任何形式的创新。动画作为一种交流手段, 有它特有的表现形式。动画片的色彩因此十分灵活, 在每一个镜头的每一幅画面全部着色完成之后, 拍摄之前, 动画设计师需要对每一场景中的各个动作进行详细的检查。

(三) 主观色彩——动画场景中的重要性。动画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 即使人们常常被剧情的梗概或其中的某一点触动, 但是影像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最初的剧情讲解中, 尽管描述的多么感动, 人们都很难被其中的情绪所感染。而当它通过声影来与人们见面时, 却可以与其感同身受。尽管如此, 对动画的全面审美都不应仅仅停留在结构、声影中, 而应对色彩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动画场景的设计中, 色彩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愿。从审美的角度来说, 优美的动画角色操行, 鲜明的色彩、生动变化的构图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效果, 给了观众们视觉的无限美感享受。优秀动画作品斑斓的色彩会吸引观众的视线, 调动受众的情绪, 丰富观众的视觉感知。设计者在动画影片中除角色造型以外的随着时间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造型进行设计。对色彩加以运用和填充, 随着故事的展开, 围绕在角色周围, 与角色发生关系的所有景物进行色彩的组合创造。能够使色彩增添十分神秘的魔力, 设计师将色彩进行充分分析加入自己的想法。正是由于这种主观色彩的存在, 才使动画场景的设置更具魅力, 这种独特色彩审美模式需要一步步的琢磨。极大的扩大了每位设计师的想象空间。

摘要:动画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 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在创作空间中用这种表现形式对外部世界开展一个全面记录、概括和呈现。而在场景设计当中, 最基础的就是色彩对描述对象的选择的能力, 它可以提升场景设计的整体布局, 而这种主观色彩在实际的具体操作中, 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内容。它为整个整体场景设计的创作工作中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为作品注入更多优秀新鲜的元素。

3.动画电影色彩的视觉审美体验 篇三

一、 动画电影中色彩的视觉审美特征

(一)色彩具有运动性特征

电影艺术具有运动性,所以相比其他与绘画相关的一些艺术,电影制作中包含的色彩元素在审美方面的最大差别便是其具有运动性这一特征。对于动画电影而言,其色彩表现是伴随时间运动而产生的,这一特征和音乐表现形式十分相似,在结构上也具有快慢特征、强弱特征及高低特征,恰恰由于这些特征使观众在欣赏影片时可以随着电影色彩的变换而浮想联翩,而动画电影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来凸显自己的主题、渲染气氛、烘托情绪。[1]但是,就动画电影而言,色彩元素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电影其他组成元素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例如影片《大闹天宫》,这部电影色彩具有的运动性特征就极为突出。这部动画电影根据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改编而成,不论是色彩表现还是影片人物动作都融入了许多京剧元素,影片中关于孙悟空与哪吒打斗的情节,影片以黑红两色进行渲染,营造出紧张的气氛,而打斗场面则用红色融合金色来表现当时激烈的气氛,再配上京剧中常用的锣鼓声,通过强烈的色彩与高昂的音乐使得观众情绪高涨,激动万分。且从中不难看出,这段情节的色彩是伴随画面的不断变化而进行运动的,虽然组成电影的每一个画面是静止的,但是影片播放却让色彩具有了运动性,并起到凸显电影主题、烘托电影内容的作用,使其艺术性得到表现。

(二)色彩具有强化角色造型的特征

对绘画艺术而言,色彩所担负的主要作用便是传递信息、表达情绪和表现造型。所谓表现造型即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色彩对艺术形象进行塑造,并渲染气氛,使艺术作品更具感染力,从而表现其内涵。在此过程中,影片创作者应对色彩在形成规律方面及可能性方面进行重点掌控,以心理学视角及表现力方面对各种色彩具有的情感意义进行准确把握,结合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故事内容,对色调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2]对于动画电影而言,影片中任何画面在色调上都是统一的,对于不同色调还有主次之分、层次之分以及虚实之分,从而使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例如,近来比较受欢迎的影片《功夫熊猫》,其中电影主角熊猫阿宝的形象便采用黑色和白色进行塑造,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此部影片主要是针对中国市场而拍摄的,自然是通过好莱坞动画电影模式的色彩表现形式来展示中国文化。此影片选用只有黑白两色的熊猫作为电影主角,关键原因在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与黑色分别代表着善良与邪恶,惩恶扬善是武侠剧的宗旨,这部《功夫熊猫》自然亦是如此,黑白两色既是对熊猫外形的客观塑造,也是为凸显影片中具有武侠风格的角色形象。

二、 动画电影色彩的视觉审美体验

(一)色彩在视觉上带来无限的美的感受力

色彩给观众呈现的视觉感受极具直观性。而且,人们在审美方面的意识是建立在直观感受方面同心理机能方面共同作用的基础上的。动画电影所具有的色彩美感是以多种形式传达给广大观众的。例如以下几种比较突出的类型:其一为利用纯色进行呈现。电影中的常用手法之一便是通过单一色调展现画面的和谐感,将色彩与影片内容进行完美结合,虽然就个体单位而言色调比较单一,但是将之与影片人物、相关内容进行融合以后,便产生了和谐美。而且单一色调对刻画人物命运和内心活动极具表现力。例如在电影《小熊维尼》中几乎所有人物形象都采用单一色调,维尼的形象是金黄色,还有小猪的形象是粉色,而作为背景的森林则是绿色,但这些具有单一色调的个体在组合以后便成为一幅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美好画面。其二为通过色彩方面的强对比。对于现代动画电影而言对比手法是最为常见的表现方式,强烈的色彩对比可以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人带来视觉美的享受。[3]例如影片《千与千寻》便采用此手法,利用红色、黄色、绿色等亮色来刻画美好的事物;利用黑色等暗色来刻画邪恶的事物。其三为利用夸张色彩。在动画电影中,夸张色彩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使影片更加具有张力。因此夸张色彩虽然表面夸张,但实际上却有着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魔力。

(二)色彩通过视觉揭示的深刻情感意蕴

动画电影所具有的色彩和影片中的叙事、蕴含的情感及剧中人物产生的情绪、气氛等一样对观众具有心理暗示的作用。对于现代电影而言,其色彩具有的意义已不再仅限于重现现实,而更为关键的在于表达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揭露其精神世界,由于电影色彩不但从外部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活动,也是电影制作者自身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透过影片观众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影片色彩与其精神世界的相互碰撞。日本电影《未麻的部屋》是由日本著名导演今敏所执导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动画影片对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过程刻画得极为细腻与深刻,影片讲诉了处于事业巅峰的组合成员中的一名叫未麻的美少女在脱离组合进行单飞以后,在事业中屡受挫折,不仅被迫拍摄各种裸体写真,还要担任色情戏中的无名小卒等,她终日郁郁寡欢,艰难的忍受着每一天。[4]在此期间,未麻一直被一个名为“未麻的部屋”的网站所骚扰,网络虚拟世界中不堪入耳的谩骂声导致了未麻与之合作的人走向死亡,进而事态演变为对未麻本人的攻击。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下,未麻不堪重负,每天都在恐惧和痛苦中度过,在外界的压力下未麻渐渐变得神志不清,她已分不出现实和虚拟,不断地迷失自我,其精神已濒临崩溃。每次她在出演有辱人格的角色时,未麻的精神状态便会由于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强烈的刺激而出现静止,这时原本为紫色强烈的灯光便会渐渐开始变白将黑色的背景逐渐撕裂然后充斥整个电影银幕,用冷色调来表现现实世界。电影中色调从原来的暖色调渐渐转换为蓝紫色调来表现现实世界,令人感到昏暗压抑,未麻原本的房间色调充满了温暖,有暖色调的各种家具和装饰,影片逐渐将这些充满暖色的场景转换为冰冷压抑的白色墙面以及凌乱不堪的房间、充满冷色基调的摄影台、以蓝色为主的走廊等,电影制作人将影片色彩饱和度降低,使电影中的冷色调极为突出,在配上深远悠长的音乐声,将未麻内心深处的痛苦之情、悲伤之情、孤寂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当未麻的那位变态影迷跳出来刺杀摄影师的时候,影片色彩转为非常强烈的红色与绿色,当镜头进行快速闪回的时候,导演特意安插了原本绝对不可能存在于房间内部的交通灯,交通信号灯散发出的蓝色、红色和绿色的光芒配上镜头的快速转换以及节奏急促、扣人心弦的音乐,将整部电影带入高潮,此刻未麻满腔的恨意得到了尽情的宣泄,与此同时,观众的情绪也随之高涨,伴随影迷的杀人动作,观众的情绪和未麻的情绪都得以彻底释放。除了色彩实在找不出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宣泄人们的情感、释放人们的情绪,因此,色彩可以说是动画类型电影语言中最为生动、最为形象的视觉表达方式。

三、 动画电影色彩的视觉审美价值

对动画电影而言,其色彩并非指某一单一色彩,而是指电影作品中所有的色彩,是相关制作者对该作品在色彩方面的思维方式及创作过程,是对其色彩语言的整体掌控,也是对各个道具在色彩方面的细微把握,同时也是影片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审美体验。所谓动画电影包含的色彩指的是应用于动画电影之中,以其视觉语言形式所呈现出的色彩。然而,对于色彩方面所具有的审美价值通常是与其艺术特征所共同表现出来的。例如,传统戏剧中便会用极为艳丽强烈的色彩来装饰舞台。而对于我们国家传统绘画艺术而言,所讲求的便是“随类赋彩”,注重色彩间的统一与变化,通常将墨作为主要而色作为辅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别有一番情趣。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尤其是动画电影。如影片《大闹天宫》这部国产动画佳作,便极具传统美术风格。在色彩表现上主要采用平面形式,简洁、干练且极具装饰效果。其中色彩灵感源自壁画艺术、皮影艺术、京剧脸谱艺术、剪纸艺术等许多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色彩以红色、绿色、黄色、紫色、蓝色、桃红色、金色、银色等为主。整部影片色彩对比强烈,极具表现力。从我国民间传统的彩塑、年画、传统戏剧表演中的人物造型等方面进行借鉴,不论是舞台背景的布置,还是道具的选择和剧中人物服饰都选用色彩强烈的颜色,以具有装饰性特征的色彩来处理剧中人物形象,配上色相饱和度高的颜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使整部影片更加绚丽夺目,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色彩美的享受。

结语

伴随人们在审美方面的需求日益扩大,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也日益提升,色彩所具有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之中,而是渐渐在当代动画电影相关制作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色彩不但给观众带来视觉美的享受,还肩负着向观众传递电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重任。动画电影制作中的色彩元素极富生命表现力,相信其日后的发展必定不可限量,也势必走向新的艺术高度。

参考文献:

[1]徐婷.绚烂的童真——动画中色彩视觉语言的情感表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9-121.

[2]张宁,吴军伟.动画电影《驯龙高手》的色彩与构图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2):125-126.

[3]田明星.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动画影片《木兰》叙事过程中的视觉呈现[J].艺术教育,2014(3):121.

4.浅谈动画电影 篇四

论述中、日、美三国的动画电影

姓名:陈伸

所在学院:文法学院

专业班级:1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4班 学号:201008020167

指导教师:孙雯

【摘要】动画电影,是电影的一种,相对其他电影而言,动画电影将许多摄影机无法满足的东西带到荧幕前,运用动画制作技术,将电影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银幕上。动画电影是技术的产物,在未来,数字化技术融入电影,3D技术的发展,都在为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契机。

【关键词】动画电影好莱坞宫崎骏新海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动画,是“给儿童看的,是儿童的课外辅助教学读物”。说以,我首先要纠正这一观念,著名导演徐克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动画是一个电影类型,不是儿童片(当然在目前的中国是没戏)。”

其实,早期中国动漫是完完全全以电影的形式出现的,或者说,无论中国,美国,而或现在的动漫大国日本,都是以电影的形式开始了他们各自的动漫产业。或者说,动画,动漫的本质,其实就是电影,只不过在发展中进行了分化,分化为电视剧与电影两个分支,而且目前,电视剧的形式,相当占优势。

【一】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复兴

美国动画电影的巨头,众所周知,乃是家喻户晓的迪斯尼,在中国观众的心中,提到美国的动画,首先想到的,是类似于《白雪公主》、《猫和老鼠》、《米老鼠唐老鸭》等经典迪斯尼动画。作为美国影视艺术文化核心的好莱坞,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在好莱坞电影的版图上,动画电影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动画电影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繁荣,近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年来的表现甚至比动画片的“黄金时代”更加耀眼。

在标题上,我用了复兴这个字眼,所以,有关于好莱坞动画电影的诞生,辉煌以及衰落,我且不再提。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复兴,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动画电影的盈利能力越来越高。1989年之前,动画世界的巨头迪斯尼,沉静了十余年,在这之间,动画世界的其他参与者飞速发展,1989年至今,动画电影的圈钱能力,一路飙升,又以好莱坞为代表。学习影视艺术的人都知道,好莱坞最出名的,是他的类型电影,而正是如此,2001至2004年间,好莱坞动画电影一跃成为好莱坞类型电影中,最为盈利的类型之一,平均每部影片盈利达1.945亿美元。1而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三年间上映的动画电影占据了动画电影总票房排行榜前二十部中的九部。

其二,大量资金进入动漫电影世界。首先下手的,正是动画世界第一巨头,迪斯尼。2006年1月24日,迪斯尼宣布,以74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其长期合作伙伴,皮克斯动画公司,该次交易,在同年5月5日正式完成。此外,著名20世纪福克斯收购了著名制作公司,蓝天工作室。以及梦工厂的崛起,梦工厂几乎靠着动画电影才能在好莱坞立足。而这些,都标志着,动画电影将成为日后最能盈利的影视类型之一。

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复兴,使之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市场,就拿2008年的一部《功夫熊猫》来说,这部影片,仅在中国,就获得了两亿人民币的票房成就。

复兴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下资本的策动,资本的“嗅觉”对“类型”的判断,乃是投资第一步,它框定了范围,也成就了一种类型片的辉煌。其复兴的根本原因,从商业美学的机制上来看,无非三个维度。其一是观众之维,“作品-观众”关系的密切性决定了观众在商业美学中扮演了“至高无上”的角色。“在美国电影发展的历史上,只有三个关键词,即:制作、发行、放映。而这三个词的核心都是‘观众’。可以说,美国电影在这三方面的所有变化都是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争取更多的观众、获得更大的利益。”

2其二,是艺术之维。技术主义动画电影《最终幻想》在票房上的惨败,证明了技术,是动画电影至关重要的因素,但不能构成影视美学上的独立元素。而皮克斯的成功则被公认为是“迪斯尼式的叙事艺术”与“先进的技术表现”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才带来了美学上的转变。

其三,是产业之维。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产业运作,从“电影产业”到“大电影产业”的演变,“大电影产业”更加看重电影带动下的、跨产业的后续综合性盈利,亦即衍生品开发、授权经营。在这方面,动画电影更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艺术家精心制作的动画电影,用影像构筑了想象的空间,塑造了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以至于喜爱动画电影的观众不仅仅满足于“观看”,而是要“拥有”。这也为授权经营创造了空间。

以《狮子王》为例,该片票房收入7.6亿美元,录像带收入是7.8亿美元,周边商品授权金则有60亿元。周边商品授权项目包括图书音像制品、文具、玩具、家用品、服装、饮料、食品、日化等行业中,至少有2000余项产品可单项授权。每授权一项至少获利300万元,2000项就有至少60个亿授权收入。

好莱坞电影商业美学,核心是从市场和观众需求的角度“反观”创作,是产业层面上,美的创造与评价。这也就意味着,是从观众角度,“寻找艺术与商业的结合点,确立自己的美学惯例,并根据市场和观众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惯例。”

3【二】日本,新海诚与宫崎骏

谈到动漫这个问题,人们最先想到的,还是日本,作为世界动漫大国,日本的动画电影当然,也是十分出色的。如果说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是作为类型片在3D和票房方面出名的话,日本动画电影,那就是真正的影视艺术了,在2D上展现出的天马行空的梦到世界。

日本的动画电影,有一个名字,人们都不会陌生,那就是日本动画电影之王,宫崎骏。但是,我先说的却不是这个动画电影中的王者,而是处于王后地位的新海诚。其实相比美国动画那种以以夸张的手法,写实的画风去塑造英雄主义的角色个性,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或者宫崎骏的那种简单的情节,我更喜欢新海诚那种现实而又梦幻的,诗意的现实主义镜头语言的动画电影。

新海诚导演的代表作有《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星之声》,以及更为人熟悉的《秒速五厘米》。2002年《星之声》在日本悄然问世,却吸引了日本业界的关注,作品不仅以深邃忧郁的意境、炫丽多变的色彩展现出来,看似平凡琐碎的场景物件摆放,却处处透着巧妙的安排,光影也为画面的灵动添色不少。《云之彼端约束之地》完成于2004年获得第59届每日映画Concours最佳动画电影奖,技术实力趋于成熟的星海诚导演,在片子中更加着重于剧本的编写,情感的铺垫。最值得一提的,可称得上其代表作的《秒速五厘米》这部作品在2007年亚洲太平洋电影奖中获得最佳长篇动画电影奖。

对于新海诚,我就拿《秒速五厘米》这部作品来说吧,首先在剧本的编写方面,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

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剧本秉承了新海诚一贯的诗歌散文式的风格,并且,第一次打破以往那种大段的长篇剧情,将整片分为三个断而不断的小段来叙述,三条平行的故事交汇进行。这在动漫电影创作历史上,是很少的,这种形式,最早的出现,就是著名导演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当然,不同的是,《党同伐异》的艺术成就无可比拟,但是在票房上却兵败滑铁卢,而《秒速五厘米》则大获全胜。

在镜头方面,动画镜头语言就是用摄像机像语言一样去表达我们的意思。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如《秒速五厘米》第三个故事的时候,呼应之前的台词“就算你发一千条,一万条短信,心与心的距离也不见得会缩短一厘米。”第三段,镜头运用了大量的快切,以及长镜头来表现“心灵的距离”,这也是新海诚导演贯彻的动画电影的影视语言风格。

然后,我再来说说日本动画电影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宫崎骏。不得不说,宫崎骏已经成为了日本动画电影领域的一面旗帜,简明的故事情节,渐渐的转变为人们心中难以忘记的过往。从1968年宫崎骏的第一次参与动画电影《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的制作开始,那是他还只是其中的美术设计。1972年他成为了动画电影《熊猫家族》的编剧。两年后,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动画电影导演。从《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到《千与千寻的神隐》,从《龙猫》到《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宫崎骏一步步成为了日本动画电影的一座丰碑。

纵观宫崎骏老先生的电影作品,展现的无不是人与大自然相处中所展现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在社会经济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代社会,不顾一切的寻求最大利益已然成为大众生活的价值取向所在,在这样的价值体系的操控之下,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一触即发。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而与之相呼应的便是一片片绿地的消失,我们需要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但是我们更加不能忽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若放弃了这样的立足点,那么灾难必将到来。宫崎骏先生的电影里所展现的灭顶之灾便不再遥远,电影中诠释灾难的意义所在便是提醒当代的人类永远不要忘记大自然对于生命的重大影响意义。

在宫崎骏先生的电影中很少表露出悲天悯人的感伤和怀旧情绪,而是更多地展现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而手法也不是单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更多的是他所创造的奇幻主义世界揭示人性最敏感的一块。手绘动画,不仅以简约淡雅的画面造就了清新自然的美学风格,而且,其做艺术动画的敬业精神更成为动画界的一面旗帜。

【三】中国,逝去的辉煌

中国动画电影我定性为逝去的辉煌,那么,中国动画电影辉煌在哪里呢。可笑的是,中国动画电影的辉煌,要回溯到1936年。没错,二战刚刚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建立,中国电影走上了他最辉煌的一段路程。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漫《骆驼献舞》问世,中国动漫自此有了声音。1941年,受美国动漫电影影响,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电影《铁扇公主》问世,自此中国动漫可真正称之为“动画电影”。在美国,它名列动漫电影榜之四,位于《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它标志中国动漫产业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建国后,六十年代,《大闹天宫》的问世有一次给中国动画电影带来了新的成就,可是好景不长,1965年至1976年,中国动画电影再无发展,甚至于,这段时间中国动画电影倒退回了1936年以前。这段时间,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时期。终于,在中国“儿

童教育论”观念的影响下,2002年中国动漫进入了迷茫的时期。

在中国动漫电影辉煌过后,可以说,也仅有一部1999年的《宝莲灯》值得一提,究其原因,我且从叙事策略方面来看中国动画电影。

首先从选材来看,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形式,在选材上应遵循电影艺术的一般原则,但动画电影由于其媒介、制作方式、制作材料、制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独特性,而有别于其他电影艺术的选材。在选材上我们首先要确定产品的对象是谁,所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动画表现的题材可以更加成人化。动画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以成人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现在比比皆是。这样从商业价值上讲,单纯考虑儿童观众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通常只为儿童制作的动画片仅仅能在电影院的下午和傍晚时间放映,而国家经常出台福利政策限制儿童电影的票价,这样一来票房收入也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动画电影观众扩展至成人范畴,那么就可以进入晚场时段放映并因此有获得更高票房收入的可能。4这样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发展价值上都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在主题方面,动画电影是一种用来表现其特有主题的艺术形式。在动画片中不是说所有的都必须有严格意义上的叙事主题。许多艺术类的动画短片并不需要深刻的叙事主题,其动画可以作为一种纯视觉形象的一种表达方式。一部个性化的艺术动画短片,可能只要有一个绝佳的创意或者奇妙的视觉展现,就能创造出很好的效果,观众乐在其中,得到纯粹视觉感官体验。但是作为动画电影却并不是这样,动画电影通常是以故事情节来传达大众共有的精神状态。在动画电影的学习中不应纯粹追求视觉盛宴,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如果把这类作品打回原形,不过是儿童玩具万花筒罢了。因此动画电影的主题选材尤其重要。

画电影的主题必须突出,如果一部动画片有多种主题而没有主次变化。那么最终这部动画片将失去主题。例如,日本动画《再见,萤火虫》就是一部以旁观者的角度展现战争悲剧的影片。除了在开场展现了空袭后的惨状外,片中并没有过多地描述战争的惨状,而是通过描述两兄妹单纯真挚的情感将战争的残酷性深深地刻入观众的心里,使得全片一直弥漫在悲剧的氛围当中。这就是主题的选择的重要性,好的主题能引人入胜,使整部动画具有意义感。

最后从角色上来说,谈到角色,大家都会想到“米老鼠、唐老鸭”。作为一部商业动画长片来说,当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发展定下来以后,角色的设置无疑就是最重要的了。动画是创造生命、赋予角色生命的一种艺术形式。角色是动画中的视觉核心,很多经典的动画片,在多年以后,故事可能会被观众淡忘,但是观众往往能记住里面的“角色”,能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也一定是那些经久不衰的角色造型。因此从每个角度来说,动画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角色塑造的成功。因为在动画中,对角色的塑造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再现,而是一个虚拟夸张角色的塑造过程。角色造型设计不是纯粹的视觉问题,是抽象再创造的过程,是文学语言的视觉化,好的角色能给观众以遐想,能充分引起观众的兴趣。

动画电影是一种允许和鼓励个人创造的艺术形式,其中的角色设置可以不遵循现实生活中的约束,可以超现实生活,以凌驾于现实之上的能力。在动画里,动物可以开口说话,可以有自己的思维,甚至桌椅板凳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件都可以行走跳跃等。动画中角色的形象不管是什么类型,都是拟人化了的人或物,体现着人类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例如动画片《美女与野兽》中的“烛台先生” “挂钟管家” “茶壶大妈”等。但动画角色的“假定性”也有其自身的限度,不能毫无节制地天马行空。不管动画片中的角色如何离奇,如何荒诞不经,它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内在逻辑,使观众相信并能够接受。如果只一味强调角色的“奇异性”,以至于失去了真实的逻辑基础的话,这样的动画角色必定是不受观众欢迎的、失败的。动画角色在性格上应简洁明了、艺术形象鲜明突出、主要角色的性格定位是循序渐进的。这样做并不是把角色简单平面化,而是为了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商业动画长片中,角色不仅仅是动画中的简单形象,而在后期开发的主要产品上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作用。

中日美三国的动漫电影,美国秉承技术主义电影传统,永远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日本则以新海诚与宫崎骏那种诗意现实主义以及一贯的2D风格存在着,中国的动漫电影则保持了自己那种独具中国特色的风格。随着世界电影技术的发展,动漫电影必将成为电影世界中不可倒塌的丰碑。

【注释】

1、ECONOMICS OF MOTION PICTURES 2006(Kagan Research)

2、尹鸿《电影商业美学》,《电影》2007年第1期

3、尹鸿《电影商业美学》,《电影》2007年第1期

4、薛燕平:《非主流动画电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

【参考文献】

1、新海诚.《云之彼端?约束之地》,2002(2).2、新海诚.《星之声》,2004.3、李默,马欣凡.《动画剧本编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4、朱于芝.中日动画比较分析,英才高职论坛,2006(3)

5.跟动画电影学习英语 篇五

迪斯尼神奇英语学两遍,52个星期,然后是续集 6课 三个月,第一部电影《睡美人》学了四个月,然后是《狮子王》

1、2 每部大概3个月,然后是《小泰山2 》盘有问题没学完,然后是《风中奇缘》盘质量不好又没学完,然后是《亚特兰蒂斯》语言已经开始变难了,还有《小美人鱼》《埃及王子》顺序可能有些不同,我记不大清了。最后五年级开始学《成长的烦恼》第一季,六年级学《成长的烦恼》。其实,学《迪斯尼神奇英语》是为了能够学原版动画,但是原版动画也弊端很多,所以,只要孩子心智发育够成熟,一定要尽早开始学美国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是最最好的美剧教材,可以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一直学到初中毕业。原版动画片也只是个过渡而已。所以最先学习的次序,最好是,睡美人-小泰山2-埃及王子-狮子王1、2-小美人鱼-海底总动员-风中奇缘。

6.日本动画电影市场分析 篇六

日本的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其第三大产业。日本动画产业是以原创为主、外包为辅的产业结构,国际化和市场化并举的市场结构。上世纪70年代,日本承接了美国的动画制作加工转移,8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腾飞,动漫产业原创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了动漫大国强国,世界市场的65%,欧洲动漫产品80%来自于日本,销往美国的动漫产品是其钢铁出口的4倍,广义的动漫产业实际上已超过了汽车产业。但日本仍然是国际上高水平动画外包的承包国。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动漫作品广泛的社会基础、运行良好的产品开发投资模式、拥有顶尖级的动漫大师和制作机构、政府的支持等。

日本第一家动画制作公司、东映动画的总裁OkawaHiroshi早在1956年就说:―不像缺乏国际吸引力的日本电影,我们期望通过动画的‗动‘和‗画‘来抓住观众的心,打进海外市场。‖果然,他的愿望实现了。新加坡学者Wai-ming Ng 指出:―日本动漫真正实现了全球化,它将日本的流行文化输出海外。只有它能够与具有霸权地位的美国的动漫产业相抗衡,向人们展示流行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仅仅意味着美国化。即便是在美国、欧洲这些存在着巨大文化和语言障碍的地方,年轻人也狂热于日本动漫。‖目前,世界人们观看的动漫产品大约有60%是日本制作的,日本占领了欧洲80%。现在的―anime‖一词已经全球通用,专门用来界定日本风格的动画产品。另外,在英语里还衍生出一个新的词汇―Japanimation‖,也是特指日本动漫。

19世纪70年代,日本动画开始羽翼丰满进军国际市场。开路先锋当属手冢治虫(Osamu Tezuka),60年代他的《铁臂阿童木》在美国和亚洲市场上的热播,让世界上开始认识日本动画; 此后,电影《魔神 Z》在欧洲大行其道;90年代的《龙珠》和《宠物小精灵》冲击了美国市场,日本动画的出口大幅度上升。《宠物小精灵》是日本第一部在海外获得商业性成功的动画片。1999年底电影版的《宠物小精灵》在美国上映,创造了票房的第一;电视版的《宠物小精灵》系列剧在世界上60个 以上的国家播放,从海外给日本带来了380亿日元的收入,是日本国内收入的两倍;另外,《宠物小精灵》价值12亿日元的游戏卡遍及世界各地;小精灵动画人物使用授权又分别在日本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上创造了1万亿日元和2万亿日元的收益。

此后,日本动画产业风生水起,在国际舞台上大施拳脚,展露异彩,每年都有非常成功的动画影片输出海外。一般的规律是:当动画产品在日本国内市场上流行起来之后才会被拿到海外开发国际市场,但目前的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动画产品在开发之初,瞄准的就是国际市场。20世纪90年代,在海外市场上获得良好业绩的大多是日本的电视动画,而2001年《千里千寻》的轰动,成功地打造了日本电影动画的声誉,使更多的日本动画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取得辉煌。

2004年到2005年期间日本在海外发行的主要动画电影中有《哈维尔的移动城堡》、《无罪》、《蒸汽男孩》等大手笔制作,它们都是在日本发行成功后转战海外市场,《哈维尔的移动城堡》已经在世界上50个国家发行。日本大部分动画产品的出口地首选是美国,美国是日本动画主要的海外市场,它的电视节目中挤满了日本动画片。

2.1.1 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原因

长期以来,日本动漫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商业成功,日本动漫产业也一直都是中国中国产业从业者学习的目标,通过对日本动漫产业全面、深入的分析,我们认为日本动漫产业取得成功,有如下原因:

(一)动漫作品在日本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

日本国民十分喜爱漫画,漫画文化非常发达。据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漫画在日本超乎寻常的流行,有历史的原因,也与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紧密相关。

漫画艺术在日本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木版印刷技术被发明之后,图画就成为一种大众传媒手段,日本人养成了利用画面来讲故事的习惯,有证据表明这就是动漫在当今的日本社会风行的源头。

日本的社会环境也是动漫艺术极易生存的土壤。日本一个主流漫画杂志的编辑Keizo Inoue指出:―今天的孩子们被沉重的考试系统所淹没和隔绝,很少有机会与他人交往,于是他们在漫画书中寻找自己的朋友。‖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成年人身上。日本人崇尚团队精神,强调在组织中的纪律,不鼓励个人主义,因此,他们只能在动漫作品中去实现他们的冒险、刺激和张扬个性的梦想。所以我们看到,在美国动画作品中的英雄一般都是超人,而日本动漫作品则不然,它里面的英雄大都是凡人,凡人在做不平凡的事情成为了英雄,―凡人英雄‖实际上是普通日本人所寄予的梦想。在空间拥挤、习俗戒律繁琐的日本社会,背负着巨大压力的日本人通过动漫得到了一种宣泄和放松,动漫作品的广阔而奇妙的世界,给了他们躲避现实的最佳场所,使他们能够自由地畅游在梦想中。因此可以说,动漫是在日本人强烈的逃避现实的需要下,催生成的一种精美艺术。

二战后,动画片便成为日本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的人,是看着电视动画成长起来第一代。目前他们已经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他们把对动漫的热爱又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们。对动漫的爱好,在日本社会延续着,它是全民性的爱好,不分年龄和性别。在很多国家,动画片是儿童节目,而在日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都有相对应的具有不同风格的动漫作品,所以动漫作品的社会基础相当广泛。

近些年来,宫崎骏(Hayao Miyazaki)、押井守(Mamoru Oshii)大友克洋(Katsuhiro Otomo)等动漫大师的辉煌崛起,更是在国际市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浪潮。没有他们,日本动漫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另外,日本大量优秀的动漫导演和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动画人才以及动漫制作公司,是打造成功动漫产业的根本保证。目前,全日本有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其中的264家,即61.4%集中在东京,产业群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但关于日本动漫领域的专业人才、动漫企业员工的具体数量不是很清楚。在动漫人才的培养方面,日本有专门的动画制作学校,一些高校比如东京大学也设立有动画专业。Wao公司在1997年的时候建立了日本第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动漫人才,在2006年4月又将投资开办一所动漫研究生学院。

(二)运行良好的产品开发投资模式

产品开发的投资联盟体系是日本动漫走向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在日本,一部动画作品往往是由几个方面来共同投资的,这其中包括:电视台或电影公司、广告公司、玩具商、游戏软件公司、动漫作品原创的出版商等。通过各方的共同投资,一方面分散了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另一方面拓宽了资金的筹集管道。吉卜力工作室的代表作《千里千寻》就是非常好地运用了产品开发的投资联盟体系的一个案例。《千里千寻》是由Tokuma Shoten出版社、Nippon电视网、Dentsu 公司(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Tohokushinsha电影公司和其它一些机构组成的投资联盟共同投资制作的,制作费用将近25亿日元。投资方根据各自的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获取收益。由于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所以强化了各投资机构的共同目标,进而各投资部门的积极参与,又强化了市场。2001年《千里千寻》的票房达到304亿日元,高业绩地回报了各投资机构。

(三)拥有国际顶尖级的动漫大师和大量动漫制作人才和机构

拥有一批国际顶尖级的漫画大师是日本动漫近年来在世界上扬名立腕、牛气冲天的一个主要原因。日本动漫产业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繁荣,动画影片的流行程度在日本迅速反超美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著名漫画艺术家手冢治虫(Osamu Tezuka)中功不可没。这不仅因为他创办了第一家电视动画制作室,或者是他的《铁臂阿童木》让世界认识了日本动画,更重要的是他影响了日本人对动漫画的态度。手冢治虫在日本是非常受欢迎,他的作品涉及各个领域,遍布在各类人群中。他认为漫画这种艺术表达形式可以被各类人群所接受,所以他既为孩子画小儿书、为女性读者画浪漫故事画册、为男性杂志画幽默漫画,也为报纸画政治卡通漫画。手冢治虫的动漫理念有效地传达给了他的读者,使动漫作品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艺术欣赏形式。

(四)政府的支持

伴随着文化娱乐产业的兴起壮大,日本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普遍认识到内容产业的美好前景,加大了对它的支援力度。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最早由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会议‖提出,简单地说,就是―由主要生产内容的信息和娱乐业所提供的新型服务产业‖,具体包括电影、电视、音乐、广播、出版和印刷等产业部门。这一称谓在美国叫做―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y),在欧洲叫做―创造产业‖(creative industry),前者包括计算机软件和信息处理服务,后者还包括设计和艺术领域。2006年全球内容产业的增长预计将达到6.5%,超过GDP的增长,而2003年日本内容产业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仅为3%,远低于美国的17%,所以日本内容产业并不像它表面所看到的那样具有竞争力。于是,日本政府开始推进内容产业。2003年,政府在知识产权战略总部(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tegy Headquarters)组织建立了进行数字内容工作的专门工作组织,并且把内容产业作为一个战略部门,精心策划和打造,从而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性。

作为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产业获得了来自政府的支持。日本每年都有文化勋章,颁予对日本文化有贡献的人,不少漫画家、动画家都获此殊荣。日本动漫大家可以把作品陈设在国立美术馆和博物馆,有时官方甚至出资在海外进行展览。1997年日本国际贸易产业部(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发起组织了一个数字动画研究团体,旨在研究如何推进动漫产业。中央政府的这一举措得到了来自各地方政府的响应。比如在主要的动漫产品发源地东京,在2002年2月举办了21届东京国际动漫节,这是日本商业动漫产品的第一次国际贸易展。来自日本、法国、南韩、美国等国家的104家动漫公司参加了展览,吸引了5万多名参观者。从前,动漫产品被认为是缺乏任何市场保证的,因此它的支持资金很难取得。2004年,由Gonzo、日本数字内容(Japan Digital Contents)、Rakuten 证券(Rakuten Securities)和JET证券(JET Securities)共同发起和建立了日本第一家动漫基金。2005年,日本数字内容(Japan Digital Contents)、中小企业部(Organization for Small & Medium Enterprises)和地区创新部(Regional Innovation,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又各投资5亿日元为内容产品建立了一个投资基金。银行也开始改变原先的相对保守的态度,以积极的、进取性的姿态投入内容产业。

(五)顺应国际市场要求,调整产品品位和风格

日本动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成人动漫,所以在有些动漫产品中张扬着浓厚的血腥、暴力、色情和宗教的色彩,这些不健康或不适宜的内容曾经阻碍着日本的动漫进入国际市场。当日本动漫公司把目光放远国际时,首先就是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品位和风格。于是在日本国内发行的动漫作品被推广到国际市场时,动画片中的暴力、色情、宗教等不适宜的画面被剪掉了。目前,产品输出成为日本动漫产业的战略定位,因此,很多动漫产品在策划和制作之初中,就充分考虑外国观众的习惯和口味,将日本民族风格的外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使日本动漫能够顺利地推进国际市场。

日本动漫能够领跑于国际市场,除了以上原因外,衍生产品的成功开发,电视和网络传媒的普及和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等等,都是日本动漫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动因。

2.1.2 日本动漫特色——强大的漫画产业 日本经过多年的产业经验积累,日本漫画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生产销售产业链:在杂志上连载——选择读者回馈好的发行单行本——改编成动画片——制作衍生产品(根据漫画造型制造玩具、服装、日常用品、食品等)——开发游戏。如《宠物小精灵》就是由漫画而发展到掌上机游戏,并进而制作动画电视片,并且由此衍生出动画电影、玩具等产品,创下近1万亿日元的经济规模。一方面,游戏及其它衍生产品促进了动漫的销售;另一方面,动漫以及其它衍生产品对电子游戏所涉及形象的具象化,极大地促进了新款掌上游戏机的发售。可以看到,漫画是日本动漫强大的重要基础。

日本动漫产业的优势在于它的产销分离,此外,扎实的市场分析和及时的市场应变使其大大降低了亏本的可能性。目前日本动漫产业链最普遍的一种模式是产销分离,即动漫的制作生产和营销推广完全分离,由市场的淘汰筛选机制规避动漫产业的风险。

动漫的制作生产由制作社承担,其中也有大量的自由创作人。首先,他们会将作品雏形以―投稿‖形式发给各个出版社,如果故事得到出版社的初步认可,双方就会签署意向性的合同。

创作者开始以―回‖为单位创作漫画,同时出版社开始在自己的杂志社连载漫画,通常每期杂志连载一―回‖在30页左右。

在连载的过程中,杂志会以调查表、排行榜的形式不断征求市场对该漫画的回馈,这样的好处之一是可以不断告诉创作人目前读者的流行趋势是什么,人物流行怎样的发型,武器风格是怎么样的,如此等等;好处之二是利用市场淘汰反映不佳的作品,中止连载。在这一阶段创作方通常只能收回20%左右的成本,这样杂志社的成本压力就相对减少了。

随后在连载进行到一定时候(通常是1至2年),一些市场反映相当强烈的作品,出版社就会找到创作方,提出发行―单行本‖,这种单行本的包装和印刷相当精美,价格也高得多(通常达五六千日元),因为在连载过程中已经进行了筛选,发行单行本的风险相对就小了许多。此时创作方又可以获利一部分。

如果面世的单行本热卖,产业链进入―动画化‖的阶段,动画公司将同创作人进行版权合作,因为动画的制作成本比漫画高得多(在日本达到十多万美元一分钟),所以经过单行本的市场试验,能够为动画的投资规避部分风险。

同时,与单行本和动画面世一起,该动漫相关的各种周边产业也一起上马,启动铺天盖地的宣传推广。在日本,小到一个钥匙扣,大到汽车,都遭到各式各样的动漫周边产业―侵蚀‖,这些周边产品的价格大多不菲,一个手机链,可以卖到500日元(30多元人民币),而且任何一个超市、地铁站,都能看到销售与动漫相关产品的商店,里面总是人头攒动。

诸如曾在国内外动漫迷中相当流行的―火影忍者‖,就是基本循着上述产业链条流行起来的。所以日本流行的动画漫画经常可以出到成百上千―回‖,比如有名的《柯南》系列,因为市场反映一直很好,到现在还在连载,动画也一直在拍。殊不知当年的《柯南》也是从上千个普通的连载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这种市场化的产业链,帮助动漫业规避掉了大部分的投资风险,并将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需要的巨大营销成本,分摊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单位。

周边产业的立体发展国外动漫业已经进入漫画、动画、电影、网络、手机等媒体的多项互动阶段。就动漫的生产阶段来看已经形成了由―动漫生产——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组成的完整产业循环链。动漫业已不再是一个单独内涵的行业,而是与邻接产业相融合,具有多样化特征、复合价值的全新行业。注重打造周边产品链,与动漫核心产品相结合,就可以创造出倍增的价值。

2.2 2008年-2009年日本动画电影市场分析

动画市场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三大块:电影市场、电视节目和录像带、DVD版的动画市场。二十世纪70年代,日本动画作为文化产业概念迅猛发展。动画市场的规模,包括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电视动画的收入和售卖和出租录像带、DVD的收益,1975年为46亿日元,80年达到了120亿日元,90年代上升至千亿元的规模。90年代,日本动画的市场规模基本保持上升的态势,除去1996年和1999年的些许回调。2001、2002年的市场规模扩张非常快,2002年的总收入达到了2135亿日元,这主要是得益于影片《千与千寻》。2003年日本动画市场因没有具有冲击力的作品出现,规模萎缩到1912亿日元,下降了10.4%。到2004年,日本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画片约为81部,由于《哈维尔的移动城堡》轰动性的成功,电影票房、电视动画和录像带等的总收入又重拾上升趋势。

日本2004年的票房收入前20位的电影中,只有7部是国产片,而其中4部是动画电影,占到了57%以上,并且动画片《哈维尔的移动城堡》以200亿日元的收入力拔票房头筹。另外,2004年日本本土出品的电影中票房收入前20位中,动画影片有10部,也占到了50%,其票房排名分别占据第1位、第4位、第5位、第6位、第11位、第15位、第16位、第17位、第18位和第20位的位置,每部影片的票房均超过10亿日元。

日本人对动画电影热情持续升温。日本经济贸易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在影剧院观看动画片的观众达到了20,649,179人次,比上年的11,533,110人次增加了近80%,占观众总人次的18.7%。日本动漫迷们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的大约13%用在了动漫产品的消费上。

日本电视台动画片的播出数量在逐年上升,2001年是2454集,2002年是2748集,2003年是2850集,2003年比2002年增加播出102集。因为大量动画片安排在孩子们放学以后收看,以及成人动画基本上在晚上11点以后播出,所以大约60%的电视动画片的播出时间集中在晚间(18:00 – 5:00)时段,上午时段(5:00 – 12:00)播出的动画片为30%多,而下午时段(12:00 – 18:00)的比例不足10%。

据日本影像软件协会对会员公司的一项调查,2004年售卖动画录像带、DVD的收入为925.9亿日元。其中,本土动画占28%,进口动画占22%;成人动画占82.1%,儿童动画占17.9%。日本本土动画和成人动画占有了录像带、DVD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 2008年日本动画电影票房

2008年日本诸多电影皆是改编自国内动漫原作,而票房收入突破10亿日元的作品就有28个,其中12个改编自漫画,占了将近4成的份量,仅仅靠这就让它的收入达到了284.8亿日元,占据了全部票房的33%,证明了漫画乃是日本电影的经济支柱之一。

2008年票房收入10亿日元以上的动画电影代表 1.《悬崖上的金鱼公主》155亿日元

2.《剧场版宠物小精灵钻石珍珠:冥王龙与冰空的花束雪米》48亿日元 3.《电影哆啦A梦:大雄与绿巨人传》33.7亿日元 4.《名侦探柯南:战栗的乐谱》24.2亿日元

5.《电影蜡笔小新:呼风唤雨金矛的勇者》12.3亿日元 6.《剧场版火影忍者-疾风传:羁绊》11.6亿日元 共计284.8亿日元(占全部票房33%)

 2009年日本动画电影票房

2009年,日本电影业共上映影片762部,本土影片448部,占59%,进口影片314部,占41%;日本票房总收入是2060亿3500万日元,日本电影票房收入为1173亿,占57%,海外电影票房为887亿日元,占43%。在34部超过10亿日元票房的电影里面有11部来自漫画改编电影,占总体比例的33%,而改编自大热漫画的《菜鸟总动员》更是以85.5亿日元傲视群雄。

7.论色彩在动画场景中的应用 篇七

1.1、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对人的情绪与精神状态的影响色彩的表现是场景设计中另一项重要的构成因素, 大家都知道所有自然物质都是是由形体与颜色组成的, 形体是外在相貌, 颜色是赋予外在相貌生命的特质, 是更加直观的反映。色彩对人的情绪与精神状态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它之所以能影响人的情绪与精神状态, 在于颜色源于大自然的先天的色彩, 蓝色的天空, 鲜红的血液, 金色的太阳……看到这些与大自然先天色彩一样的颜色, 就会使人联想到与这些自然物相关的感觉体验, 这是最原始的影响。

诗人歌德说过:在纯红中看到一种高度的庄严和肃穆。通过一块红玻璃观察明亮的风景, 能看到“最后的审判”那一天弥漫天地的那种求助, 不禁产生敬畏之心。红色由于其庄严而安全的特征而被当做象征王权的颜色。纯黄是欢乐而柔和可爱的。蓝色是空虚, 阴冷的, 表达的是一种兴奋和安全的矛盾……一个场景, 不同的色彩, 给人不同的情绪感受。

1.2、色彩在动画中的地位

色彩是动画画面的重要组成元素, 是传达思想的重要途径, 它让动画影片有了灵魂, 有了血肉。因此, 在我们这次动画影片与动画作品展示创作中, 采用鲜艳的纯度高的简单色彩来表现出活泼可爱的角色。达到利用人眼对色彩的敏感度首先要吸引住观看者的眼球, 让观看者有进一步深入欣赏影片的欲望。色彩又是千变万化的, 对于每个人又极具感觉性, 色彩是人们感觉的结果, 感觉对每个人来讲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 只能说是大同小异。然而不同的色彩又有其自身的功能, 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情绪, 左右人们的思想、感情, 因此一个动画作品需要我们运用好色彩的情感, 使其得以升华, 成为一件不朽的艺术作品。

第二章色彩在动画中的运用

2.1、场景设计的定义

场景设计在动画影片中提供了角色表演的特定时间与空间的舞台。场景的设计对整部动画的设计风格, 镜头画面, 角色塑造, 情绪氛围, 社会空间, 物质空间都有很大的影响。动画影片中场景设计是动画作品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场景设计是指动画游戏中除角色造型以外的随着时间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造型设计。好的场景设计可以提升动画影片的美感、强化渲染主题, 它能够使动画影片的渲染效果更加饱满。如图, 这张宫崎骏的场景使用大量的鲜艳色调, 使画面更有质感, 层次分明。

2.2、场景设计中的色彩

动画场景中色彩的作用在影片中色彩是通过不断运动着的色彩来形成多样统一的运动色彩的和谐、对比与联系, 从而形成电影所特有的色彩形式。色彩作为动画电影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 为刻画角色的情感, 营造环境的氛围、增强剧情的画面的丰富, 创造动画片的欣赏价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影视动画镜头中, 色彩的表现与绘画的色彩大致相同, 但作为影视动画当中的色彩, 它有其专业性的一面, 它更侧重用色彩来表达情绪、心理特征、渲染气氛, 确定风格基调等等。动画场景中色彩的功能色彩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动画片中场景要根据故事情节需要而进行场景色彩设计, 其色彩会更主观一些, 更富有创造力, 不再受真。

《one day》, 故事类型偏悲剧类型, 因此本故事中大量场景使用了偏灰黑的阴暗基调的色彩, 营造环境氛围, 以达到渲染故事情节的目的, 此张场景颜色原本是鲜艳亮丽的色彩, 但是为了渲染孤独冷僻的氛围, 因为, 将整体亮度调暗, 灰度增加。给人一种压抑感, 同时, 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2.3、动面场景设计中自我风格的实现

动画场景的色彩分类动画场景可以概括地分为客观色彩和主观色彩两大类。客观色彩客观色彩是指客观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相对固定的, 符合自然规律及人们日常心理习惯的真实色彩写照, 是在时间与空间的基础上对事物色彩现实的还原。把场景的气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并符合客观自然规律, 是典型的客观色彩处理。

主观色彩意识的艺术规律, 有助于对其他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这种主观色彩能力的培养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它来自人的视感神经及健康的心理因素, 以及灵活机动的组织能力。这种主观色彩意识的成熟应用, 在动画场景设计、场景调度中表现为分割重组构成新的视觉元素来表达动画主题, 其中也包括色彩的分割组合生成新的视觉色彩关系, 达到最大的视觉满足。应该说, 在动画场景设计领域中, 主观色彩的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直接关系到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失败、高雅与低俗, 如此夸张阴沉的云其实就是为了反映本片压抑的基调。

结束语

8.动画方面的色彩研究 篇八

在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而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它发挥着惊人的力量,充分运用到动漫产业中,它充斥着动漫作品的灵魂、影响着人的情感与心灵!

关键词:色彩;动漫;重要性

一、动漫中的色彩

色彩体现着动漫作品的灵魂,它是一份成功的动漫作品中不可获缺的因素。个别漫画家笔下的人物色彩搭构雷同,目光呆滞,表情不生动、不合理,本土漫画还存在着色彩创意贫乏的现象,平庸的画面以及粗糙的色彩造就了人物平庸的脸、衣着和发式。因此,我们需要更为强而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我们想要让自己的漫画能够像日本经典作品那样长久地留在漫迷的心中,那么我们应该本着“不择手段”的决心和毅力,不断学习、不断磨练,并为追求完美而努力。

透视我国动漫发展到现在的历程,我们看到了色彩在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那么,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色彩在未来的动漫创作中也不会消失。它是动漫的元素之一,又是一种必要的表现形式,而且,色彩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创造本质上就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而适宜的装饰正是设计美好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

色彩应用于动漫当中,是为了丰富画面效果,使得画面更加具有真实性,随动漫技术的不断发展,色彩的使用已不再是简单的写实了,画面会随着剧情的需要来用色彩加以渲染,由此可见,色彩的在动漫中的应用如此重要。

二、色彩的一般概念

色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熟悉的现象。从大自然中的天空、大地、山川、河流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可以说色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然而,色彩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科学的问题。这里,首先对色彩的一般概念进行剖析:

色彩的发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因此,人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

科学研究表明,光进入视觉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光源光——光源发出的色光直接进入视觉,像霓虹灯、饰灯、烛灯等的光线都可以直接进入视觉。

透射光——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透射光,透射光的亮度和颜色取决于入射光穿过被透射物体之后所达到的光透射率及波长特征。

反射光——反射光是光进入眼睛的最普遍的形式,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该物体的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

所以,色彩并不是物体天生所固有的,而是自然界中所有物体的本身吸收和反射光波的结果。

色彩具有较强的联想性和情感性,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利用色彩情感规律,可以更好地表达广告主题,使创作者和观赏者产生情感共鸣,引起观赏者对广告内容及广告商品的兴趣,最终直接影响对产品的选择。而在动画影片创作中,色彩的准确运用则会使动画影片的主题情感表达更加到位,对于影片气氛的营造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动漫中色彩的表现及实例分析

《狮子王》中刀疤及其党羽在山洞中密谋篡位,想杀害狮子王穆法莎一段。开始时刀疤的身体掩映在紫灰色的光中,充满阴森和恐怖的气氛。而不断喷涌的黄绿色液体和烟雾,使恐怖气氛加剧,似乎刀疤的谋杀行动一触即发,使人不寒而栗,随着刀疤的野心膨胀到了极点马上就要爆发的时刻,画面的色彩骤然间变成一片火红,像是烈火燃烧般,带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狮子王穆发莎这一战很危险。

《海底总动员》中尼莫在爸爸的陪同下到海底学校的一段镜头组接,当爸爸给尼莫讲述那些美好和快乐的事物时,画面中闪现的颜色都是亮丽的,时而橘红、时而粉紫、大红色,粉红、嫩嫩的草绿色不时变幻着,给人一种兴奋、和谐、轻松、安全的气氛。可是当尼莫发现那艘大铁船并对其产生兴趣的时候,背景上的绚丽光束迅速换成了深蓝色,衬托出尼莫的渺小身躯,在深深的大海里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深蓝的背景中只有那么一点点橘红色,鲜明的对比,极强了紧张的气氛,同时也让人冷静,压制住尼莫的好奇心。

《千与千寻》这部影片无论在场景还是人物造型,特别是色彩的运用与处理上都深受日本传统民族、民间因素的影响。观众可以从剧中角色的服装色彩和场景、道具的色彩上明显地看到日本民间、民族文化的特征。如在汤屋贵宾接待室墙壁上用金色、红色、绿色、紫色、白色等色彩绘制的壁画、屏风。小千等干活的女孩身着的红色传统服装,那些身着花衣的侍女,他们的衣着也都是典型的和服款式和色彩。而汤屋中行行色色的神仙客人,他们的面部特征都借鉴了日本浮世绘的夸张造型特点。影片主要场景汤屋的外观以及色彩也极其的日本民族化,其创作灵感来自宫崎骏工作室对面的一座古老的江户时代的公园,通过细腻色彩表现了汤屋丰富的层次感,将其变化成了崭新的神幻世界,以此暗喻小千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成长,不仅是对人身体的洗练,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灵魂的洗礼。

可见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动画片创作中,其色彩运用都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本民族、本地区与本国度的色彩偏好与特色。

《美丽密语》是导演李成疆也是韩国电影首次尝试的动漫长片。影片极具诗意,用色细腻,交织出一个单纯的爱情幻想世界。

色彩不仅能区分时空,更能勾画梦境。《美丽密语》在色彩的运用方面选择了韩国大自然中常见的含蓄颜色,配合柔和的人物线条变成醉人的海天美景。全片以粉色系作为影片基调,人物、景物呈现出一种简约的风格。就好像千万幅水彩画组成的电影。片中每个人物及背景设计都是匠心独运,天使般美丽纯洁的白色女孩出现在少年的梦境中,一只毛茸茸的白色大狗使每个观众的心都变得柔软。

动漫中色彩的变化也是色彩节奏、结构上的变化,这在多重色彩中更明显。例如动画片《马达加斯加》中,用以表现纽约市的色彩结构就是混乱、眩晕、充满了光污染的,虽然没有刻意突出,但那种凌乱的视觉效果却显而易见。而到了非洲大自然,色彩开始单纯起来。蓝色大海、黄色沙滩、绿色森林,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让人马上就有赏心悦目之感。正是通过这样的色彩结构变化,影片编导们厌恶城市、向往自然的创作意图,表达的十分清晰。

四、结论

基于动漫设计中色彩的特点和色彩元素在动漫中的重要性,创作中的动漫色彩设计绝不能是简单的生活色彩的照搬,而是需要设计者依据剧情发展的变化精心设计出带有揭示主题,渲染气氛的艺术化的色彩。这些色彩具有创造性的视觉与艺术的欣赏价值,并且要服从于整体动漫作品的节奏和基调的连贯、协调。当前动漫作为一门方兴未艾的艺术产业,正需要广大的创作人员和从业者的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动漫中色彩的表现和运用是创作中极重要的课题,需要从业人员进行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P152

[2]李征,论色彩的心理效应,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45

[3]李征,论色彩的心理效应,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46-47

上一篇:公司青年文明号发言稿下一篇: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