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计划

2024-10-08

2022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计划(精选14篇)

1.2022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计划 篇一

某县商务局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和企业获得感,认真做好我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出发点,强优势补短板,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要求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完善制度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为主要内容,把提高群众满意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工作作风明显改进。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理念在局机关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权力就是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要牢固树立。机关中存在的“庸、懒、散”的不良作风得到明显改变。机关干部履行职能的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和步子不断拓展。

(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机关工作运转运转机制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效率更加快捷,工作质量更加高效,工作措施更加完善。

(三)干部素质明显增强。

履职明显增强。机关干部在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等方面上一个新台阶。通过激励、教育、示范、引导和惩诫,提高自身能力,在德能、才能、效能等素质建设方面实现突破,取得新成果。

(四)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

机关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坚持群众路线,强化群众观念,千方百计、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实事、解难题,真正做到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打造机关高效、快捷、务实、廉洁的新形象。

三、主要工作

紧紧抓住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加强监督、强化作风这一主线,大力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一)健全落实制度

1.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贯彻落实“一件事一次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

2.落实行政效能9项制度。

3.贯彻落实《某县国家工作人员“十不准”》。

(二)规范行政行为

1.规范商务执法行为,做到主体合法、程序合法、文书规范。

2.公开办事流程、推进阳光政务,保障基层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实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3.制定涉企检查计划,落实涉企检查审批备案制。

(三)加强监督管理

1.开展专项效能监察、行政审批专项效能监察和重要岗位效能督察工作。

2.监督做好应实施招投标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3.监督做好财务公开工作。

(四)强化工作作风

1.提升业务素质,增强履职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做好轮训、调训工作。

2.整顿作风纪律,治理“庸、懒、散”。加强教育管理,严肃工作纪律。

3.改进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局调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吴怒华同志任组长,关健平、向秋风、龙清德同志任副组

长,郭先军、贺文娟、贺金菊、张莉蓉、武明华、宋明刚等同志为成员。贺文娟同志任专干,局办公室和监察室负责督查指导和检查验收,保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顺利持久开展,并真正收到实效。

2.2022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计划 篇二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以网络为载体, 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 对高校党建工作在信息传播、工作方式和工作领域进行创新、拓展和延伸的一项工程。它与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相互交错、相互渗透并互为补充。 (1) 科技术发展及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使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以迅速发展, 以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短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大量涌现, 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胡锦涛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因此, 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对党建工作的影响, 用好互联网, 为加强党的建设服务, 正确应对网络环境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挑战。

(一) 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文化传播形态

一是信息发布操控权出现了单一主体向多主体的转移。传统体制下, 信息发布是由组织进行的可操控过程, 新媒体环境下, 信息发布操控权, 由单一主体转变为多主体, 政府、媒体、个人、公众等都可以发布信息, 如何保证信息与党执政意愿的一致性, 对党提出了更高能力的要求。二是出现了话语权竞争。话语起着统一思想, 集中意志, 实现共同目标的凝聚作用, 传统媒体环境下, 话语权是非竞争的。新媒体环境下, 微博中众说纷纭, 是积极参与, 还是保持沉默, 主动被边缘化, 这是对党的新考验。三是整合或集聚形成新文化状态。整合是新媒体的一个重要技术术语, 通过整合集聚, 彼此空间分割、并非必然联系的事件, 黏合在一起, 呈现出并非完全真实的新的社会文化状态, 在此状态下, 党的执政公信力反复被考量。

(二) 网络开放环境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念

网络的开放性便利了不同国家、不同制度和信仰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使得多元文化、思想在不断渗透和影响着大学生, 然而正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 导致了信息的良莠不齐。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不稳定时期, 容易被误导, 因此出现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动摇, 集体意识薄弱的现象;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不高, 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大学生人生价值和道德观功利化倾向严重, 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挑战。

(三) 网络环境使党建工作面临新难题

网络对党建工作者的挑战, 即表现为技术层面, 由于地方高校的扩招, 一线的党建工作者却无法满足激增的学生的需要, 导致了党建工作者没有精力适应网络时代发展, 忙于行政事务, 缺乏相关网络知识及网络技术运用能力, 同时, 还表现在对网络环境的正确认识上, 其实际状态是, 一些人因技术储备不足而排斥网络, 一些人则因对技术把握过度依赖于网络, 这都有待于纠正。

二、网络环境下地方高校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地方高校党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有的是因地方高校自身的特点而出现的“个性化”问题;有的则是学生党员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都是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传统问题仍然存在

学生党员发展流程中传统问题继续存在, 而网络新环境使发展工作形势更加严峻。这些传统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前期考察中的问题。生源加剧, 导致递交申请书及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增多, 增加了入党前的培养压力, 包括入党启蒙教育及对申请人谈话指导等。二是办学多元化带来的发展中问题。多层次多类型学生给发展工作带来了诸多新挑战。如合作办学类型的学生, 在国内已列为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 到国外后能否继续考查发展成为预备党员?三是党员后续教育存在不足。由于人手不够, 思想上对党员教育放松, 加之管理者手段单一, 学生学业压力较重, 很难或者不愿意分出更多的时间参与入党后教育等原因造成地方高校党员后续教育的不足甚至缺失。

(二) 对网络环境对党建工作的影响认识不足

由于对网络环境对党建工作的影响重视程度不够、不全面,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表现为:

1. 对网络思想渗透和意识垄断认识不到位。

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 使得任何一种思想意识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渗透到大学生中, 而大学生思想意识不够坚定, 原有的价值观、世界观容易受到冲击。因此, 必须充分认识这种由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带来的思想渗透和意识垄断带来的危害, 正确引导学生党员认识繁杂的资讯,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2. 对网络党建工作重点认识不鲜明。

这里主要指两部分, 一是党建网站的建立, 尽管使用量不少, 但没有形成合力, 而且存在重点不鲜明, 多为党建信息, 新闻、政治和娱乐等板块的简单叠加;二是在网络讨论环境中, 没有能够及时、适时地发挥党的网站应起到的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3. 对创新意识的树立认识不深刻。

有时, 传统观念不再那么有说服力, 以前奏效的办法也不再灵验, 我们需要新的观念和思路, 新的内容和形式、新的方法和手段。继承是创新的前提,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在新的时代, 新的形势, 面对新的问题, 高校党建工作如果没有创新意识, 就无法跟上形式的变化发展, 更不能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

(三) 应对能力不能满足网络环境的要求

1. 人员素质不高。

高校网络党建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既有政治理论水平, 又有一定网络管理和维护技术的党建工作队伍。目前地方高校中同时具备两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因此, 急需系统完善的培训, 以完善这支队伍的人员准备。

2. 设备保障不到位。

网络党建需要硬件投入, 包括办公微机、网络服务器、多媒体、电教设备等, 同时还需要电子化党务管理集成系统等软件的开发。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地方高校由于经费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高校网络党建的发展水平。

3. 经验积累不充分。

网络环境下的党建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对其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无论是在党建模式、党建载体还是党建方法, 都没有很多现成的经验可循, 同时, 很多实践都需要理论的指导。

三、网络环境下的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

网络环境虽然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挑战, 但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载体, 创新解决地方高校党员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 积极利用网络技术

1. 利用网络, 强化党校培训功能。

党校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可以有效扩大接受培训的受众范围, 避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入党热情受到打击, 改变由于地方高校实行学分制, 带来的是同一专业, 甚至同班, 因所选课程不同, 课程表各异, 而产生的党校课程与专业课程编排之间的冲突。网上党校培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行多样化教学, 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点, 吸引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注意力, 使他们在多维度感官感受中接受党的知识熏陶。互联网海量信息为党校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丰富了党校学习的内容, 而互联网的时效性, 则可以在党校培训中将党的知识与最新时事事件相连接, 使培训内容更为生动。

2. 利用网络, 创新党员发展考察手段。

网络为学生党员发展考查工作增加了新手段。如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外学生提交的思想汇报, 由于是电子版, 因此要特别审查, 谨防网上下载, 通过仔细看汇报内容是否符合该同志在国外生活学习实际等方式审查。同时, 通过电话、QQ、E-mail等平台与在国外的党员教师取得联系, 了解学生所写思想汇报的真实性及其他补充考查情况。群众座谈会的材料, 可以由国外的党员教师主持, 向在国外的同学下发纸质版的座谈会记录表, 请学生写下对发展同学的意见, 将座谈会记录寄回或传真回国等。而在常规党员发展工作中, 因为联系人工作繁忙, 难以实现每一次都能与每一位培养对象实现面对面沟通交流和指导, 网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让学生通过网络突破时空界限, 与联系人及时沟通, 让联系人及时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 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 实现考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 利用网络, 加强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监督。

加强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监督, 是保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为保证学生党员发展的公平、公正、公开, 整个发展过程坚持“三公示”原则, 接收群众监督。传统的公示是贴在公告栏上的, 但效果不理想。网上公示作为传统公示方式的有益补充, 已经成为公示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网络还起着很好的监督作用。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传统监督反馈方式、直面式 (面对面向组织反映情况) 和党委信箱书信方式, 因其怕被人看到、怕被打击报复、不好意思、太麻烦等原因, 而使人们放弃对党员发展工作的监督, 使部分党员放弃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 网络可以消除人们不愿意袒露自己真实思想的心理顾忌, 及时反馈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4. 利用网络, 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在新时期, 面对新情况, 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就可以既遵守发展程序, 又有所创新;与时俱进, 就可以在当今网络时代利用网络跨越地域, 高效而符合程序地发展。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发展, 除了在考察期可以完全利用网络平台完成考察任务之外, 笔者也认为, 其发展程序也可以通过网络、跨越时空界限实现。利用网络, 召开网络支部大会, 国内的学生和在国外的学生同时在线, 进行视频会议, 可以视为本人亲自到场, 包括预备党员转正大会, 也同样可以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需要的硬件主要包括电脑、投影仪、网络连接等办公设施, 这是每个地方高校二级学院都基本具备的条件, 学校的局域网则基本可以保证视频传输的正常进行。因此, 网络发展党员有其实现的可能性。

(二) 发挥网络在学生党员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1. 通过建立网上学习机制, 保证党员教育的有效性。

针对学生党员多为大三大四学生, 因实习、就业找工作负担重等原因造成流动性大、难以保证统一授课时间等问题。利用网络建立学习机制, 可以有效地保证党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学时。同时, 除了网上党校的学习外, 还可以建立网上党员之家, 方便学生党员间交流学习讨论;开展网上专题讨论、网上调查, 对热点问题、最新理论成果学习讨论。党务工作者、指导教师只需要通过少量的集中教育学习, 通过检查网络学生党员学习和讨论的结果, 既保证了学时, 又降低了党务人员工作量, 丰富了学习形式。

2. 发挥网络功能, 建立有效考核测评机制。

利用网络对每一名党员进行尤其是学生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考核, 从思想道德修养、自身专业学习、为人民服务、创新能力等方面测评, 并结合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的结果全方位评价党员的表现情况。建立数据库, 将每年党员测评的结果记录在案, 并且与奖学金评定挂钩, 党员测评不合格的党员不得参加奖学金评优;预备党员累计两次及以上测评不合格的不得按期转正;正式党员累计两次及以上测评不合格者将受到党内处分等, 可以起到较好的督促作用。

3. 发挥网络覆盖面广的功能, 完善党发展跟踪反馈工作。

通过了解学生党员离校后, 在新的岗位上是否继续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 更有利于发现学校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完善和改进学校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长期以来, 面对人数较多的毕业生党员, 分散到全国各地工作场所, 进行一一跟踪是一件浩大的工程, 不仅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客观上很难做到。利用网络跟踪调查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通过给已毕业的学生党员建立联系数据库, 就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 开展跟踪反馈工作, 有效弥补当前这项工作存在的不足。

(三) 辩证认识网络在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 网络在党员发展工作中的作用正不断加强, 对此应全面辨证认识。网络的实质是技术层面的变革, 它在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模式, 增强人类自主意识的同时, 掩盖不了技术繁华背后人心的荒凉, 人类也不止一次在突飞猛进的技术面前, 感觉到与之相伴的孤单, 正如马克思说:“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2) 网络把复杂的人类情感交流过程变得直接而浅薄, 价值观的教育与传播被简单的信息提供所代替。党员教育不是单纯的信息传播交流, 而是党的执政理念、价值观的确立, 是信仰教育, 这不是简单的信息交流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 党员教育需要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技术, 但不能过于依赖网络, 否则, 就可能对党的建设造成损失。

总之, 网络为地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载体可以帮助我们创新地解决学生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但对于如何构建网络党建管理体制, 如何保障网络党建的有效开展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地方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近年来在广大党务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要利用好网络, 优化地方高校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开拓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使之更具实效性、针对性。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妍君, 李美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实践与探索[J].湘潮, 2009 (4) :58-59.

[2]晋荔娜.新媒体与党的建设[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研究生论文专刊, 2010 (5) :30-32.

[3]胡娅丽.推进高校“网络党建”的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 2009 (7) :76-79.

[4]张丹.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J].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10) .

[5]金丽馥.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创新研究[J].人民论论坛坛, 2011 (9) :156-157.

[6]邓建军.网络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 (5) :3-4.

[7]聂静.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模式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10 (6) :72-73.

3.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重在环境优化 篇三

有专家指出:教师专业化是国家或社会对教师群体的客观要求,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教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主动适应职业要求,不断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处于主动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赖于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达成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整体专业化的重要保证。而一所学校的科学发展,绝不是仅仅依靠几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是依靠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教师整体专业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当下和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或教师专业化更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这样,它们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才会更有效。

近年来,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采取了诸多措施推进其不断提高。基层学校和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也高极为重视,创造出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课题实验,网络研修、行动研究、终身学习、教师成长记录袋以及教师发展评价”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但总的看,各校之间还不平衡。为了更有效地推进此项工作,就学校来讲,更应该侧重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有了这种环境,造成了这种“势”,让全体教师在专业化上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让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上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在这种环境中,必然是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体实现双赢,学校科学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双丰收。

一、优化物质环境

优化以“温馨适用”为中心的物质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首先,不断优化基础设备设施环境。学校要舍得投资,购买教师专业发展用的学科类、综合类书籍,订阅相关报刊杂志,设立专用的实验室、研讨室、影像录放室、微格教室、图书阅览室以及成果展览室等专用场所,让教师有看书学习、交流探讨、实验操作的地方,或通过了解其他教师专业发展的进展情况、成绩、成果、荣誉等,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动力。

其次,不断优化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学校要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供充盈耐用的信息技术所需的基础设备设施,配备方便的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配齐相关的信息储存软件及其存放设备设施,让教师可以充分地随时随地上网浏览、进修学习、搜集资料、录音录像、存放信息,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共享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可靠平台,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证。

第三,不断优化教研组(室)物质环境。学校要尽全力把教研组(室)打造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在注重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建设的同时,学校集中存放和使用的相关设备要下放到教研组(室),方便教师使用。如教研组常用的电脑、照相机、声像软硬件设备、图书资料、专用报刊、专用橱柜等,并保持不断更新。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需求。

第四,不断优化教师放松身心、休闲健体环境。学校要为教师建设必要的健身房、棋牌室、体育活动室、心语室、茶语室、宣泄室等基础设备设施,里面的用品摆设也应根据实际需要应情应景,或信息技术器材,或办公生活用品,或书籍书画,或鲜花绿草,或咖啡点心,让教师有疏解、宣泄、倾诉、健身、活动的地方,让他们感到温馨舒畅,愉悦欢快,疏解开心。为教师阳光健康地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优化人际环境

优化以“和谐友善”为中心的人际环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在条件。

首先是要优化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人际环境。学校领导要体现出一种关怀、从容、大度和包容,要充分持久的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发展,并以制度和机制等硬性规定加以保障,让教师感到:学校可信,学校领导可亲,我为学校发展而专业发展有价值。

这里,主要做好三点:一是坚持“用脚拍板”,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有事同教师商量,密切与教师的联系,增强与教师的感情,让教师感到我就是学校的主人,我与学校和校长就是命运共同体,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学校科学发展我应专业发展。

二是要把办学目标和理念转化为教师的理念和行动。管理上依靠教师,生活上关心教师,业务上支持教师,激励教师为实现办学目标饱含热情、奋发向上,深入持久的学习研究和追求专业发展;支持教师把办学理念转变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行为。

三是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学校在处理重大事项和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时,都要依法办事,扩大沟通渠道,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坚持公正公平透明,坚持让全体教师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坚持对事不对人,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疏通各种人际关系,消除教师对学校和学校领导的疑虑和猜测。特别注意和杜绝漠视教师,主观腻断、颐指气使,给教师心里添堵添气,造成不良情绪等行为。

其次是优化教研组(室)、同学科、同班任课教师的人际环境。这种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关影响到教师日常工作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情绪,学校必须下大力气做好优化工作。工作重点应当放在教师之间友善互助和合作共赢上。每位教师都要从大局出发,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出发维护好这种人际关系,彻底的摈弃心胸狭窄、同行是冤家、单打独斗的自私做法,杜绝传耳过舌、互相拆台、互相鄙视等风气,建立互帮互学、互助互爱、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工作关系,使教师在这种和谐友爱的氛围中共同获得专业发展。

三、优化心理环境

优化以“宽松健康”为中心的心理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条件。

一是鼓励和支持教师满足自己的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的最高心理需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满足自己的自我实现需求。

首先,学校要切实加强师德工作,通过职业认知帮助或鼓励教师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从心理上和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师德修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立德树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师德教育和修养不玩虚的,要从实际抓起,从实践做起,从切实备好课上好课,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爱学生,团结合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做起。让教师在思想和行为上深切感受到师德修养是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体验通过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专业水平的喜悦。

其次,要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工作进步、专业发展、生活幸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要大张旗鼓的宣传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以及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给教师以正能量,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舆论氛围和心理倾向;要对专业发展好,在教育教学上业绩又突出的教师在名誉、利益、晋职晋级上优先照顾,以增强所有教师的自我实现需求。

第三,教师的自我实现需求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校要诚心诚意的理解、帮助和支持他们,及时的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设计与改进,在时间、空间、物质、精神等方面给予支持,及时的解疑释惑,排忧解难,让教师不但在心理上感到非常托底、极为踏实,而且感到自己应该欣喜的工作,努力的提高专业水平。

二是下大力气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教师的心理负担主要来自于学校工作和家庭生活之中。就学校来说首先是减轻教师的没必要的或是过重的工作负担。在综合分析学校具体情况,分清轻重缓急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安排各项工作,如合理处理好迎接各种检查填写的各种表册,书写的各种材料,这些表册和资料该简化的坚决简化,可写可不写的坚决不写。精简各种会议,可开可不开的坚决不开,该谁开的就谁开。以达到反馈矫正为目的,改革作业批改,采取教师全批或部分批、学生互批、学生自批等方式,减少教师作业批改量。在备课上,教学有一定年限的教师可写简案,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写详案,减少教案的书写量。灵活作息时间,取消那些形式的签到制,不限定坐班,取消强迫教师被动上班的做法。要组织教师工间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和社会活动,组织踏青郊游旅游,开展心理咨询的工作等,疏解教师心情,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宽松的心理环境,心情愉快的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还要通过工会、妇女组织以及教研组关心教师生活,尽力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方便教师生活,解决教师为生活忙忙碌碌而增加心理负担的问题。及时解决教师因家庭关系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不要因为这些问题而影响工作,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给教师平台,让教师在实践锻炼中愉悦心情。学校和教师要树立这样核心理念:课堂教学是检验教师心理环境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校要把课堂教学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来推进改革,来作为评价教师重要标准,来作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标尺,来作为反应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的主要指标。支持和鼓励教师把自己主要精力、把自己专业发展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因此,学校要以课堂教学为平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师们多展示自己、推介自己。通过展示和推介树立职业信念和理想,愉悦心情,进而反过来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4.发展环境优化工作效能提高 篇四

根据教育局的工作实际,建议采取以下五项措施深化干部作风教育整顿,助推我县教育发展环境的优化和工作效能的提高。

1、深入学习贯彻县委有关文件,不断增强干部职工效能意识。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大讨论活动和大调研活动,促使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效能等方面凝心聚力、自觉践行,促使教育事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2、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坚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整顿,促使教师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塑造良好行业形象。

3、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创先争优意识。在全县开展学理论、比师德,学政策、比业务,学先进、比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比”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创先争优意识,努力争教育发展之先、创和谐校园之优。

4、深入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干部自觉为民服务的意识。

5.2009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篇五

2009年,我们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优化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优化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精神和市优化办工作要点,加强优化工作领导和跟踪服务,完善优化工作责任制和考评办法,化解建设施工中的矛盾纠纷,严厉打击歪风邪气和“三强“等违法犯罪,为实现全镇经济发展和区域建设打造了优良的社会环境基础。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措施

(一)加强领导促优化。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招牌形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湄江镇党委政府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专门成立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组,由镇党委书记吕晓峰任组长,镇长刘坚、镇人大主席张惠平、副镇长肖志葵任副组长,成员由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财政所、信访办负责人担任。明确了村(居)支部书记、主任为单位优化工作第一责任人,治保主任为专干,加强了全镇优化工作的领导。对分管优化经济环境的镇、村(居)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制定了村(居)优化经济环境工作责任目标,村(居)分管优化工作的第一、二、三责任人向党委书记、镇 长签定了责任状。并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切实把优化环境工作抓紧、抓好。

(二)强化服务促优化。当前社会中,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服务。为推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深入开展,湄江镇紧紧抓住“优质服务”这个牛鼻子,不断提升环境建设的层次,增强环境的竞争力。

(三)教育整顿促优化。

优化发展环境,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优化发展环境,需要全民都参与,上下齐努力。因此,教育整顿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主线,积极开展了“文明村组、文明家庭、文明公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群众中开展讲文明、讲诚信、讲法制,关心环境,建设环境,维护环境的素质教育。

2、我们利用多渠道,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党训班、法律培训班,各级干部会议、户主会、广播、下发宣传资料、黑板报、标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学习上级组织有关优化环境的会议精神及专题文件,提高法制意识,提高对优化经济环境的工作认识,开展党员干部作风整顿,以行风评议活动为载体,通过学习教育、集中整顿、完善制度等措施加大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力度。达到了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的目的。

3、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为企业经营,为重点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由于我镇今年重点建设项目较多,利益冲突明显,矛盾多发,在重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利益之争,虽然平时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排除有个别村民思想觉悟跟不上社会发展要求的步伐,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曾出现过阻工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相关的职能部门,对有阻工苗头的对象进行警告性谈话。对非法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的对象进行警告性谈话,对情节恶劣的3人进行了治安拘留,有力的打击了歪风邪气,确保了全镇境内企业的正常生产,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5月份,全镇还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针对扰乱社会治安、影响大局稳定、破坏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

(四)树诚立信促优化。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全社会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塑造新村诚实守信的新形象,镇党委政府在全镇开展了“信用新村”建设工作。

1、开展信用政府建设。推行镇级政务公开、规范和提高各村政务公开,在镇直各单位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活动。

2、开展信用公民宣教活动,弘扬诚信美德,倡导诚信新风。

二、多管齐下,取得成效

(一)营造了氛围,树立了形象

通过一系列优化经济展环境的举措,全乡党员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第一竞争点”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新村形象”的理念正在树立;干部队伍中谋发展、抓项目、优环境的劲头在加大,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地区形象明显改善。

(二)加快了项目建设

优良的发展环境,为市重点招商的华润路管煤业等产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加快了重点项目建设速度,今年新开工的207线改造,安邵高速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湄江国家地质公园的招商引资工作迎来曙光,极大地鼓舞了湄江人的创业热情。

(三)促进了经济发展。

环境的优化集中体现在经济的发展,2009年湄江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各项经济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财政收入基本上摆脱了税源不足、结构欠佳的困境。

三、存在问题

1.对环境的认识还不到位,服务意识还不够强。个别干部群众对环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层次还比较低,对优越环境的认识还停留在不偷、不抢,不到企业滋事,不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层次上。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重招商,轻服务相象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对企业落地以后的服务工作还有缺陷。2.还存在小团体主义。部分干部群众还存在小团体主义,缺乏大局意识和牺牲精神。

3.社会治安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偷盗现象还时有发生。

4.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现实社会中利益之争将会更加激烈,实际工作中的矛盾问题将会大量产生,且工作难度会不断加大,还须创新应对措施和工作方法。

总之,过去的一年的工作有上级组织的正确指导,全镇干群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过去是属于历史,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继续努力工作,巩固优化成果,确保全镇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涟源市湄江镇人民政府

6.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篇六

赫山区着力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2月18日)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营造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对于实现‚赫山‘东进东接’的战略契机,全面建设小康赫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赫山区上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了园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最近,我办组织专人对园区经济发展环境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我区园区经济发展环境的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进一步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汇报如下:

一、赫山区园区经济发展环境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赫山园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服务引商、产业立园‛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全力以赴保增长、护民生、促和谐,着力打造实力园区、民本园区、生态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我区园区经济以龙岭工业园为主轴,以沧水铺包装工业园、衡龙桥塑编工业基地为两翼,推动全区园区经济的发展。

龙岭工业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品牌建设,人才建设和产业调整,2010年园区81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3.4亿元,创税收2.2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园区25公里的‚四纵六横‛交通路网基本建成,道路交通标识全面完工,绿化工作全面完成,并启动了10条约5公里长的街坊路建设,完成了华微电子、工大工程、钢材大市场、汉森二期、核设备制造等16个项目的土方平整,搬运土方500万方。大力推进南扩区建设。加工贸易园二期1.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4500平方米宿舍楼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新铺设自来水主管道2公里,燃气管道2公里,高压线路6.3公里。

沧水铺包装工业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硬环境。2010年,园区10家企业创税收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0%。另外,园区在建项目11家。完成剩余120亩工业用地的‚土地平整‛,实行‚空地招商‛。同时还硬化了兴业路、创业路两条道路,铺设两条电力线路,园内自来水拉通到每个企业。

衡龙桥塑编工业基地创办于2005年,到2010年投产企业七家,在建企业2家。基地企业年产值由2008年的1.0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4亿元,增长了2倍多;同时,基地企业所创税收由2008年的434万元增长到2010的1189万元,增长了1.74倍。基地近期规划600亩,已平整土地360亩。到2010年,硬化了基地内龙华大道及支道1600米,完成了国防光缆和通信光缆1600米的改迁工程,架设了10kv工业专线,修缮了基地内的下水道2800米,接通了益阳城区自来水,并在龙华大道两旁栽种绿化树木3000余株和草皮12亩。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搭建工业项目承接平台,吸引更多有前景的

好项目落户工业园区。

2010年底,园区投产企业共98家,其中外企2家;在建企业31家。2010,赫山区工业总产值198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22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1.6%;2010年全区完成税收收入7.01亿元,园区上交税收2.86亿元,园区上交税收占全区税收收入的40.7%,园区经济形势一片看好。

二、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举措

环境是一种资源,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生产力。优良的投资环境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是吸引项目落户的重要原因,也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区注重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对园区投资环境不断进行优化,园区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为确保我区园区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区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

(一)优化园区政务环境,提高园区办事效率

工业园区企业建设中涉及建设、环保等审批手续在区政务中心优先办理。龙岭工业园按事权移交后的管理体制,一律在工业园区办理,实行零收费管理,切实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管理服务。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加大项目手续办理力度,切实实行‚一站式‛服务,做到了园区内手续办理不出园,为项目加快落实、快速建设、迅速投产创造最优条件。

(二)整肃园区社会环境

按照省、市、区关于支持企业发展建设相关文件精神,严

禁各单位、部门来园区企业乱摊派、乱收费,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重拳整治项目建设环境,通过采取提前介入、协调维护与打击并重的方式,严厉整治破坏经济建设环境的不良行为。园区制定了经济建设环境考核办法,加强了村、资管委、社区优化经济建设环境的责任。去年先后召开项目联系会320多次,协调解决各类纠纷220起,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扰乱项目施工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17起,依法处理人员10人,其中对工大机械强揽工程、坐庄收费3万元违法事件给予了严厉打击,对实行敲诈勒索的天子坟村村民黎令民、黎冬辉、吴长林三人依法进行了刑事拘留,有力地净化了企业施工环境。

(三)真抓实干,把创优环境落实在强化领导上 每个园区建设成立了由该镇党委政府、工业园管委会班子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切实强化了领导。坚决贯彻了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实行‚定企业、定进度、定措施、定奖罚、包发展环境‛的‚四定一包‛制度。对每个重点产业明确一名区级领导联系调度,全方位跟踪服务。园区镇党委、工业园管委会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主动为企业排扰解难。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发生的问题,狠抓项目的落实,实现了可上的项目积极上、应保的投入力争保、能建的工程抓紧建的目标。园区‚一把手‛亲自组织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工作达60多次,有力地促进了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如12月6日至10日,龙岭工业园管委会书

记亲自牵头组织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经济合作局等单位对龙岭工业园辖区的33家规模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落实‚百人下企业,服务送上门‛活动。12月15日,又召开了班子成员专题会议,对各企业存在的近40个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融资、企业服务、社会事务、综合治理、拆违控违、重点项目建设七个方面)进行了归类、汇总,要求分管主任对各企业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核实,并逐一按相关政策限时解决。这些举措为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完善机制,把创优环境落实在规范行为上 赫山区健全了软环境建设情报、监督、协调和保障机制,设立了举报电话:4401315,明确专人接待、受理各种软环境问题的举报,及时处理企业各类投诉。对阻碍园区发展的人和事进行认真排查,从严查处破坏软环境建设的行为,坚决打击了一批‚地痞地霸‛。同时,组织力量化解企业与周边群众的矛盾,为企业发展提供‚绿色通道‛。如为规范园区内搬运市场,赫山区优办组织沧水铺镇政府制定了‚三统一‛模式规范了沧水铺包装工业园搬运装卸秩序。‚三统一‛模式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并在全区园区推广,促进了入园企业与搬运市场的良性发展。

(五)转变观念,把创优环境落实在作风建设上 彻底扭转区、镇、村干部的‚官本位‛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避免短期行为,把转变干部作风作为深化软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常抓不懈。对区、镇、村干部提出明

确要求,对企业的请办事项,按规定迅速办理,不讲条件,不摆困难,坚决杜绝变相吃、拿、卡、要,规范程序,公开标准,做到廉洁服务。同时,以创先争优活动和行政效能建设年为契机,不断提高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区、镇、村干部积极发挥表率作用,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普遍增强,全区园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六)设身处地,把创优环境落实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上 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区、镇党委政府出面组织银企对接会,实行一对一调度。2010年,组织企业参与了11次银企对接会,明确了分类对接的单位,确定了信贷额度。同时,我们还为企业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扶持。如协助湘衡塑业有限公司争取到企业技改资金45万元,就是其中一例。

优良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为我区招商引资增添了成功筹码,2010,我区引进21个项目,新开工项目16个,同时,招商引资工作的新成果又进一步提升了工业基地的品位和价值,我区呈现出了招商引资与园区建设彼此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2011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乘势而上,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披荆斩棘,为实现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三、当前影响园区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赫山区的园区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与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整体园区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

(一)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虽然各级各部门对园区经济的发展环境十分重视,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但由于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全局利益矛盾依然凸现,各级各部门单位更加重视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不高,影响企业的发展。如在衡龙桥镇塑编工业基地的益阳市得利编织包装有限公司已征地达4年之久,但企业还没有办理好相关手续,以致于企业不能到银行办理正常贷款,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制约了企业发展。

(三)职能部门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和乱处罚基本遏制,但个别现象依然存在,企业敢怒不敢言。

(四)个别村民依然存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行为,严重影响企业施工、生产经营。

(五)企业成本增加。如园区企业工业用电每度为0.74元,而全国工业用电统一价每度为0.58元,发达地区企业工业用电每度只有0.43元,这样一来,园区企业生产成本就提高一些。加上企业税收先征后返,返回税款时间长,无形中增加企业了成本。而且,循环经济企业税款返回率由2008年的100%,2009年的税款返回率下降到70%,2010年税款返回率只有50%,种种情形增长了企业生产成本,制约企业发展。

(六)园区企业发展不平衡,园区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品牌效率不佳,阻碍企业长远发展。

四、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与对策

如何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要按照‚人人都是赫山形象,处处都是投资环境,客商满意,群众欢迎‛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树立赫山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优化园区经济环境作出表率。为此,针对我区园区经济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努力进一步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开放意识,大力营造‚亲商‛的良好社会环境。‚抓投资环境就是抓机遇,优化投资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一要进一步加强全员宣传教育,营造‚亲商‛社会氛围。要在全区深入开展‚亲商、安商、富商‛理念的教育,努力形成共识。要在干部群众中就‚如何正确认识园区经济发展在我区经济发展所处的地位‛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使每位机关干部和市民都成为优化投资环境的积极参予者,自觉主动地为投资者排忧解难。建议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纳税人意识‛教育活动,使每位机关干部都深刻认识‚自己的工资来自税收,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税收‛,更好地成为优化投资环境的促进派。二要进一步开展信用赫山建设。建立包括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全区信用管理制度,严肃惩治失信行为。实施‚打造诚信赫山从区级党政部门做起‛的城市品牌战略工程,兑现政府招商承诺,不断提高政府和政令的公信度。

(二)政府政策上的扶持。政府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协调银行加大对企业贷款力度,搞活企业流动资金。

(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健全优化环境联动网络。人力资源部门,加强用工政策的宣传,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公安机关加强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的打击力度,为企业正常施工、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要形成不定期召开相关职能部门、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对搪塞应付、推诿扯皮、违反程序、失职渎职、吃拿卡要报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要加大效能过错责任推究力度,严肃处理。

(五)强化监督,严厉查办涉企‚三乱‛。‚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秩序,加重了企业额外负担,损害了政府良好形象,必须予以严厉打击。近年,我区注重从健全监督机制入手,对‚三乱‛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一是实行涉企行政行为月双报制度,由行政执法部门和企业每月上报《涉企行政行为登记表》,两表对照,检查职能部门是否有涉企‚三乱‛行为;二是实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从园区选聘20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对职能部门的涉企行为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向区优办反映;三是实行企业环境监测点制度,在园区重点企业中选出20家作为企业发展环境监测点,要求所有公务人员到企业监测点执行公务都要认真登记,自觉接受企业监督;四是实行行政审批办件回访制度,要求全区所有行政审批部门每月5日前报送上个月办件情况,区优办通过对申办人的回访,了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收费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办和通报;五是实行明察暗访制度,区优办不

定期组织人员到园区企业、乡村社区开展明察暗访,了解行政执法部门有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通过无处不在的行政监督,使‚三乱‛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六)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工业园管委会尽自身财力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为落户企业创造良好的平台。同时,园区要加强与省、市、区三级政府部门联系沟通,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从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七)环保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关爱企业员工,提高企业员工待遇,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如艾华电子有限公司分两批派企业技术人员人到日本、德国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技能的做法值得推广。

(八)区优办积极完善投诉举报网络,发布《效能问题投诉举报公告》,发放效能监督卡,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0737-4401315)和电子信箱(hsqyb315@163.com),方便企业和群众投诉。继续抓好投诉案件和转交办案件查处工作,受理一起,及时查处一起,绝不搁臵、推诿。

7.优化浙江商务发展环境思路研究 篇七

一.浙江商务环境发展现状分析

1.构建了国际化的制度环境

按WTO规则要求, 浙江不断完善地方性政策法规, 加大对各类扶持政策的“立、改、废”工作, 逐步完善了符合WTO规则的开放型经济政策扶持体系建设, 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面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形势, “十一五”期间就先后出台了十余项大的政策意见, 包括《扩大开放加快提升浙江经济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等, 加强了政策引导, 合力推进了浙江省商务的有序健康发展。

2.营造了较为高效的政务环境

通过加强宣传, 创新服务制度, 全省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 主动服务、高效服务的新观念得到了不断强化, 逐渐获得了企业和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全省通过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 各项行政审批工作多次提速, 办事效率大幅提升;通过“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系列活动, 进一步畅通了政企沟通渠道, 切实为企业解决了一批急需解决的问题;推出了“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重点项目跟踪协调”等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的举措, 建立了较为长效的政企沟通渠道, 服务企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3.搭建了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全省搭建了一批贸易投资促进平台, 浙江省的浙洽会、消博会、义博会、食品博览会等, 省委、省政府在日韩、欧洲、港澳台等地区举办的“浙江周”活动, 以及在境外举办重大经贸活动等, 已成为浙江省展示政府和企业形象、提升浙江企业和产品知名度的重要平台;每年联合市县政府部门合力举办农超对接会、工业品产销对接会等, 已成为企业与市场对接的重要渠道。同时, 浙江省建立了应对反倾销、反补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公共服务平台, 如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建立了65个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 进一步完善了“一体两翼”产业预警机制, 开展了对部分产品的产业损害预警监测, 提升预警监测质量, “十一五”期间就发起对外贸易救济调查15起。

4.推动了贸易投资平台的突破发展

截至2010年底, 全省共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74个, 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数达到8个, 与江苏并列第一;全省已有1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2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28个省级园区、55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境外贸易投资促进平台创新发展, 浙江省在澳门、印尼等设立了“浙江品牌产品贸易展示中心”。截至2012年4月底, 已有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示范区、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等四大国家战略平台。

5.形成了较为便捷的通关环境

区域通关深化推进, 对出口货物实施了“属地申报, 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省内海关合作加强, 省内货物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模式。浙江电子口岸建设突破发展, 已建设成涵盖商务厅、海关、商检、边防等9个涉外部门的信息服务大平台, 实现了“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身份认证、一站式”大通关信息服务, 并实现与中国电子口岸并网运行、实现与区域 (上海、宁波) 地方电子口岸互联互通。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 实行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新模式, 推动了长三角地区人流物流畅通便捷。

6.建成了较为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

营造了有利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 全省各地逐步建立了重商、亲商、惠商、富商、安商的良好发展氛围;文化、医疗、教育等服务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为商务发展提供了配套较为完备、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通过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等, 营造了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通过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 坚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 为商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营造了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通过每年选派管理和技术人员出国培训、每年聘请近2万多人次的外国专家、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等方式, 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国际化高级人才, 加快了浙江人才的国际化进程, 为商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浙江商务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1. 政策、服务长效性欠佳, 政府服务仍有待优化

改善商务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各部门的长期坚持, 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 不断地完善政策、强化服务才能切实提高商务环境的发展质量。但是, 少数相关部门仍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 急于求成的心态仍然存在, 使得一些政策的变动较为频繁, 政策延续性相对较差;提供的暂时性、短期服务相对较多, 长效服务机制相对较少。同时, 全社会重视商务环境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浙江少数部门和个人仍存在着对商务发展环境认识不足, 关注不够, 举措不足, 一些部门工作人员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依法行政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2. 城市国际化水平相对滞后, 商务生活配套服务仍有待完善

与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 浙江省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仍相对滞后, 国际化的生活配套不完善, 这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以及县级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医疗方面, 全省专业的涉外医院较少, 直接能用外语为外商诊疗的医院相对较少。在教育方面, 全省国际双语学校较少, 外商子女入学难。在生活方面, 住宿、消费、休闲等领域的国际化配套也不完善。

3. 资源要素瓶颈突出, 商务发展优势平台仍不足

浙江是资源小省, 随着全省经济总量的扩大, 土地、能源、人才等资源约束与商务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浙江地域面积狭小, 工业用地指标缺乏、地价高, 使得引进项目落地难, 也导致了一批本土民营企业的外迁。浙江百姓生活富裕, 劳动力成本相对于江苏、广东偏高, 企业用工成本高。另外, 与广东、江苏、上海相比, 浙江品牌开发区不足。2010年底, 浙江和江苏各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但浙江8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江苏的36.3%, 出口为江苏的18.8%, 税收为江苏的52.8%, 差距很大。

三、优化浙江商务发展环境的思路对策

1. 强化政策支撑, 建设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

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商务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建立与国际惯例相适应、内外对接、分工明确、监管有力的新型商务政策体系。加快商务领域法制建设, 完善商务法律体系,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业监管工作, 适时完善浙江省商务工作指导性政策意见和规范性法律文件。推进电子商务、甲醇汽油、会展业、典当业和应对出口反倾销等商务规章立法工作。以促进商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导向, 深化完善商务促进政策, 建立公共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商务促进政策体系。整合行政执法资源, 推动浙江省商务领域综合执法,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 提升商务服务, 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进一步改进商务系统工作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监察系统建设, 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 形成公开、透明、高效的商务行政运行体系。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规范审批程序, 简化审批手续, 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商务队伍素质建设, 建设一支服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继续完善“四体联动”的反倾销应对机制、反补贴联席会议制度等组织协调机制, 努力形成全省上下联动、区域协调、内外并重的大商务格局。完善商务考评体系建设, 突出质量考核, 推动商务结构调整。继续推行“开放型经济服务月”等活动, 建立政府、企业间通畅的沟通联络机制, 积极推广政府服务企业的长效服务机制。

3. 搭建服务平台, 完善优质商务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扩大监测样本、优化监测手段、做深监测研究, 做优对大宗商品、生活必需品等的运行监测, 强化分析、预测等功能, 营造稳定有序的国内市场环境。推动台州港、温州港、嘉兴港等港口国际化进程, 推动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义乌机场等空港口岸的国际化进程, 构建海陆空配套、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口岸大平台。积极推进省内、长三角区域以及浙江省与中西部地区的“大通关”建设, 切实使口岸通关提速增效。进一步做优义博会、浙洽会、消博会和西博会等省内展会, 积极探索更多的境外自主性国际展会, 建设多种形式的对外投资推介平台。进一步完善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出口市场的公平贸易预警点和监测点建设。积极发挥中介组织在公平贸易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和自律功能, 增强行业和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产业损害预警监测机制, 完善省内的产业救济和安全保障体系, 维护省内产业安全, 维护企业利益。

4. 构筑贸易投资平台, 构建良好的产业投资环境

加快推进产业集群的科技兴贸基地、产业集群科研基地平台建设, 做优区域产业特色和做强区域竞争优势, 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投资吸引力的贸易投资产业集聚平台。借助”四大”国家战略的实施, 积极申报一批贸易特殊监管区域, 打造一批推动贸易投资发展的优势平台。进一步做优做强现有开发区、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等各类贸易投资平台, 使其成为浙江省扩大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用足用好浙江省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做优做强一批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继续推动境外合作园区建设, 争取有更好更多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落成, 使之成为浙江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省内产业向外转移的重要基地和创新样板。加快推进境外浙江商品展示中心建设, 扩大浙江出口商品的境外宣传, 树立良好的浙江品牌形象。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促进网上市场和网上交易的快速发展, 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5. 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

8.优化幼儿园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篇八

一、环境应服务活动课程的需要

通过师幼、幼幼及幼儿与环境之间多方面的互动,将主题与领域等活动课程内容融入到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之中。比如,在小班“彩色世界”主题中,除了大环境给予幼儿一些明亮的色块外,小环境的创设则以一些简单的图案、图形为主,结合主题进程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建构屋内用不同形状的色块拼成一些简单的图案张贴在墙面上,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幼儿建构提供范例,另一方面可促使幼儿在游戏时互相讨论;操作区中用一些零碎的色块条,拼成五颜六色的小路,让幼儿在上面玩对应、比较、分类、数数等游戏……诸如此类的环境具有动态性、灵活性、教育性,能使幼儿在积极参与中获得自主发展。

二、环境应满足幼儿参与的需要

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交到幼儿的手中,让他们自主地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到墙面上,这既能让幼儿在操作中提升自己的已有经验,又能让他们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从而获得成功感。现以主题活动“蔬果娃娃”为例,来谈谈我园是如何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与布置的。

1.亲子海报。把主题开展前的预告用“海报”的形式体现,与幼儿共同商讨应该给爸爸妈妈写些什么内容。并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海报内容。这样,整张海报的内容就充满了童真童趣,既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又让家长感到亲切、自然,从而激发家长参与主题活动的兴趣。

2.涂鸦园。将班级墙面的一角开发成“涂鸦园”,让幼儿随时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主题进行中幼儿将自己熟悉、喜欢的蔬果用棉签等涂画在墙面上,并与同伴、家长交流自己画的是什么。这既能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又能让家长直观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与知识水平。

3.蔬果园。为幼儿创设蔬果园的背景,引导他们运用画、涂、剪、粘、撕以及印等手法,将废旧物品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蔬果——撕贴丝瓜、橡皮泥捏西红柿、用棉花做成的草莓、将纸筒连接起来做成的甘蔗……这一过程既满足了幼儿创作的需求,又使他们从创作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促进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环境应支持家园互动的需要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幼儿园环境的有效创设和布置有助于家园之间更好地联系与合作。

1.家园联系栏。通过调查以及与家长零距离的接触来了解他们的需求,抓住他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与话题来设置栏目,让每个家长各取所需。如“家园碰碰车”“爱心小站”等专门张贴一些家园育儿过程中出现的疑难话题:又如“亲亲宝贝”向家长介绍一些亲近孩子的小秘诀、小游戏:再如“温馨提示”根据天气或一些日常情况,适时地提醒家长育儿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而“主题花园”则主要展示一些有关班级主题开展的内容、方向及幼儿在课堂上的童言稚语,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班级主题活动的进程,等等。

9.国资委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方案 篇九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水平的意见》,结合我市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实际,现制定我委优化发展环境 XX 年工作实施方案。

建设幸福宏伟目标,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和改善国有资产监管,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努力保持国有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总要求,着力解决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能力平庸、执行不力,自由散漫、得过且过的问题;着力解决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的问题;着力解决办事效率低、推诿扯皮、服务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着力解决态度不端、形式主义、不守承诺、不按制度办事、损毁机关形象的问题。具体任务:

依法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水平和效能,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严格执行《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山东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忠于职守,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严格办结时限。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自收到提交的符合规定的全部资料后,10 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若不予办理,3 个工作日内回复,并说明原因;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核准,对符合要求、资料齐全的 20 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产权转让和产权无偿划转审批,15 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其中重大产权转让和无偿划转事项,30 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

制发《业务办理明白纸》。要在编制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编制和公开《业务办理明白纸》,明确办事流程和服务承诺,发放给相关企业和服务对象。

公开工作承诺。按照我委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服务事项,通过报纸、信息、宣传栏、政府站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认真解决企业和职工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企业和职工反映问题交办制度,实行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督办制度。继续通过政务热线、互联、广播电视、来信来访等多种渠道,了解企情民情,及时解决企业和职工反映的问题。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市政府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公开范围、主体和途径,公开国

有资产监管政策法规,公开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监督投诉电话等,做到公正透明及时。

全力做好企业维稳工作。继续强化维稳工作的领导,完善维稳机制,强化维稳措施,切实加强稳定督查工作。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信访案件牵头督办,责任单位分工承办的信访工作机制。同时开展主动下访、阳光信访,对职工信访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摸底排队,寻求解决办法,做到关口前移,防患未然。

加强机关建设,增强服务效能

1、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通过组织开展政治业务培训、“点评互评”和“换位体验”等活动,引导机关干部以更高的思想境界、更严的工作标准、更好的工作措施、更快地实践行动,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争先进位工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奖惩机制,确保企业和服务对象对我们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2、加强机关纪律建设。结合创建“五型”机关,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向企业吃、拿、卡、要,不以工作、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恪守职业道德,严守企业商业秘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文明行政,树立对外形象,做到仪表整洁、用语规范、待人礼貌、服务热情、解答耐心、办事认真、业务熟练、热情接待来访

者和办事群众,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3、落实效能制度。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行政效能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实现“服务标准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

4、遵守廉政规定。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日中午禁止饮酒的规定,认真落实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各项制度。

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领导,成立委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各科室要按照职责分工,具体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加强督导考核。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五型”科室、“五型”个人考评体系,述职述廉中要包含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科室或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取消科室及其负责人、相关责任人当年评先树优资格。

严格责任追究。领导干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情况,列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责任分工,违反优化发展环境相关制度规定,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的,将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诫勉谈话、通

10.街道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情况总结 篇十

今年来,***街道把提高机关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建设效能政府的重要举措,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推进机构改革,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加大效能督查力度,全面推行绩效评估,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政策落实更加到位,机关服务效能得到增强,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为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年初,街道制定下发了《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以增强机关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提高队伍素质、完善监督机制为重点,着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机关。通过强化思想教育,开展自查自纠,着力解决问题,健全制度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切实解决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依规、高效行政,公平、公正、廉洁执法。二是加强机关作风的明察暗访。街道纪工委联合党政办不定期地进行明察暗访,促进机关规章制度的落实,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了5次机关 1 作风明察暗访,对机关人员在岗履职、工作纪律和行政效能等情况进行督查,重点对上班迟到、早退、脱岗、串岗,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炒股票的机关人员实施效能告诫或其它处理,并责成作出书面检查,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整改。

二、强化效能督查,推进效能建设。各部门充分发挥效能督查作用,把效能督查作为执行政策、落实决策、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实行督查落实情况的跟踪、回访和通报制度,积极维护效能督查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组织效能监督员和新闻媒体参与舆论和社会监督,加大效能督查力度。一是对重大决策部署开展重点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加大对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力度,围绕发展壮大中心城区、做大做强经济、强化项目带动、培育服务业集群等重点,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进行定期督查,对重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督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围绕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围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阶段性、突击性专项工作,主动介入,开展专项督查。三是对机关服务效能开展常规督查。对机关作风、办 2 事窗口单位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及机关效能建设制度的情况,及政务公开、会风会纪等开展常规性的效能督查。截至目前,先后组织督查10余次,在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一是规范管理手段,推动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缩减各类事项办理时限,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程序简单的一般审批事项,实行直接办理;对涉及到二个部门以上审批的重大事项,实行联合办理;对涉及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由党工委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现场集中办理。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联审联办。不断探索创新,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立了沟通协调、跟踪督办等制度,形成了公开透明、运作规范、便民高效、监督有力的服务运行机制。对重大事项审批,实行部门联动服务,由党工委召开相关窗口单位联席会议会审联办,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办结;对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快速联审、跟踪督办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网上审批,推行电子政务。坚持服务载体创新,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内部信息交流全部采用电子传输,加快了服务信息流转速度,不断提升建设 和管理层次。为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建立了政务公开网站,实现了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点题内容网上互动, 咨询问题网上回复,网上办事透明高效,规范了部门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强化了政务公开监督,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树立了党和政府的新形象。

四、深化专项整治,优化发展环境。街道‚继续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经济的大发展‛,深入开展‚四乱两难‛专项整治。一是从作风建设、行政提速、绩效评估、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分解立项,明确目标要求、完成时限,落实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相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二是健全完善效能建设制度机制。督促和指导部门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等机关效能建设制度,并汇编成册;建立了纪委监察联系制度,制定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制度机制,以效能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三是加大效能投诉查处力度。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积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对重要投诉件坚持直查快办,强化跟踪督办,提高了投诉件办结率和办理质量。同时加强投诉件综合分析,及时对苗头性、倾向性、规律性 4 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四是开展主题宣传教育。借助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街道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措施和经验做法,播发宣传口号,在街道网站开设效能建设和书记、主任信箱,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机关效能建设和专项治理,各类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中梗阻‛现象明显减少。

对今年以来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肯定的同时,我们还深入查找存在问题,进行了汇总梳理,聚焦提炼,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努力方向,主要问题如下:

一、在机关作风方面,有待进一步转变。个别部门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一些部门制度不规范,办事拖拉、效率不高。服务支持、营造环境不够。民营企业数量不够多,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具体政策措施不多,许多企业在人才、资金、土地等方面受到一定制约,影响着企业发展壮大。

二、在改善民生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够完善。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障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不高,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还不到位;文化事业滞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在挖掘***传统文化,打造新时期***文化方面做的不够。

三、在社会管理方面,信访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历史遗留问题不断凸显,解决难度加大。应对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些信访积案还没有解决到位,对无序上访、缠访等现象应对措施不足。

为进一步优化***街道发展环境,培育综合竞争优势,按照高效优质原则、依法行政原则等原则,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高效政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科学的政策引导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坚持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政府简报等方式,将中长期规划、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产业发展导向、重点招标项目、投资指南和相关的法规政策向社会公布,强化政府的信息导向作用;推行标准化服务。在‚窗口‛部门配备精通自身业务并熟悉相关业务的工作人员,加强 6 公务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普及标准化服务,从服务程序、服务用语、业务知识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政府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完善和延伸‚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一站式‛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能体现人文关怀、功能完备的新服务大厅。

二、打造亲商、护商的创业环境。一是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投资者是上帝、公务员是公仆、损坏企业利益者是罪人‛的观念,不断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增强大局意识、开放意识、环境意识、形象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优化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服务。努力探索服务发展的新方法,拓宽服务发展的新途径,特别是在服务项目建设方面,坚持做到全程服务,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跟踪服务、一抓到底‛,努力创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项目建设服务环境。三是灵活运用政策。善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在不违背国家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到‚畅通急事、疏通难事、融通特事‛,把涉及企业发展、投资条件、投资者 7 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等有关政策放到相对宽松的程度,放到企业和纳税人最满意的程度。四是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倡导艰苦创业、和谐创业,鼓励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创事业,形成‚人人投身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完善创业激励政策、拓宽创业投资领域,以开放的平台、优惠的政策,吸引鼓励各类能人、各地能人,来***投资创办各类企业,促进街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1.2022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计划 篇十一

摘 要 中国职业化足球在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完善。本文主要通過对当前我国职业化足球的发展环境现状,以及优化我国职业化足球发展环境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职业化足球 发展环境 优化措施

近些年来由于中国足球在体制、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我国职业化足球的发展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对我国职业化足球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促进我国职业化足球的发展。

一、中国职业化足球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健全的体制是中国职业化足球发展的保障,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不仅不利于职业足球的发展,还会对职业足球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我国的职业化足球的管理是采用俱乐部与中国足协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致使在职业化足球的管理上,中国足协享有非常大的权力,不能对其形成有效的制约,造成中国足协管理的绝对权威,尤其是在赛事商务开发的许可或转让上。致使中国足协缺少权力的制约,在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问题,对职业足球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缺少专业的后备人员

很多人对于体育运动以及足球训练的认识缺少正确的认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足球对以后的发展没有用,而且还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致使我国足球的后备人员严重不足[1]。此外,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体育课都非常吝啬,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非常少,更不要说体育活动了,致使在学校中开展足球训练非常艰辛,同时也缩小了足球运动员的选择范围。这样的情况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非常不利于职业足球的发展。

(三)足球职业的商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化足球商业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职业足球的商业化可以为俱乐部获得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职业足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职业足球的商业化也对足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球员为个人利益,不顾球队的长远发展,进行恶性竞争,甚至为了赢球去造假等,对职业化足球的发展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二、中国职业化足球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足球管理体制,需要对中国足协的权利进行分割,给予俱乐部一定的自主权,形成二者权利的制衡,为职业化的足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政府需要对俱乐部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干预,促使其规范、职业地发展,同时加强中国足协的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提高其监督管理意识,提升中国足协的办事效率,促使足球管理机制的健全。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中国足协的办事执行力度,根据相关的政策条例,严格按要求办事,增强中国足协的公信力。

(二)做好后备人员的培养

促使职业化足球的发展,需要做好后备人员的培养,具体做法为:第一,培养对足球的兴趣。足球是一种户外运动,而大多数孩子都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对于足球会有一种亲切感,教练在训练孩子足球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培养,不要磨灭孩子对足球的喜爱,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足球训练;第二,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在训练球员前一定要培养其足球意识,进而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情况,制定培养方案。例如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学员,教练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训练,让学员在比赛中掌握足球知识与技巧,让学员适应赛场的紧张气氛,从而增强学员的心理素质,克服其紧张的情绪[2]。不仅如此,这种训练方法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学员的身体素质,对学员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及时发现,然后予以解决;第三,在培养后备人员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训练方法。如美国的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将学校作为足球后备学员的培养基地,这种训练方式不仅可以让学员掌握基础文化知识,还有助于学员足球技巧的学习,扩大足球后备人员的选择范围,从而为职业足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正确对待足球的商业化

对于足球商业化的问题,职业球员以及俱乐部等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因盲目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职业足球的整体发展。对于职业化足球的商业化现象要增加球员的自我约束力,降低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也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例如德国的足球管理模式,让足协与俱乐部和赞助商形成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这样的合作关系有助于保证足协的监管力度,减少赞助商为了短期利益而影响球队的发展,也让俱乐部更加重视职业化足球的未来发展,为职业化足球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其健康发展[3]。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职业化足球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做保障,对管理者的权利进行制衡,培养充足的后备人员作为发展的基础,并且要对职业足球商业化进行合理利用,保障职业化足球的利益,为中国职业化足球创设良好的环境,促使中国职业足球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东,赵禹,渠亮.中国职业化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2.3:33-36,43.

[2] 王炳南,王兴,陈立军,郭龙峰.中国职业化足球异化根源及其消解办法[J].内江科技.2012.10:175-176.

12.环境优化对人才发展作用摭谈 篇十二

1. 知识经济对人才环境建设的要求。

我国目前的状况是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在不断地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而人又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经济的本质又是人才经济。只有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可观、素质优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从容迎接知识经济,适时推进知识经济,成功发展知识经济。相对的,知识经济为建设人才环境提供了前提。知识经济是一种形态,是一种氛围,这种形态和氛围需要有识之士去营造、去推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这为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导向明确了方向,为进一步大力构建人才环境奠定基础。

2.“全球化”对人才环境建设的要求。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在人才、智力资源竞相开发、人才竞争更加激烈,谁拥有人才,谁就有发展的优势;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占据市场竞争的主动;谁拥有人才,谁就能确保不断发展壮大的驱动力。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就意味更广泛的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国际交往也与日俱增。这些都不断推动着我国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交流和互动。出入自由是人才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其主要的特征是竟争加剧,流动加速,能力素质面临严峻挑战。而这些因素为我国的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新挑战。人才争夺愈演愈烈,对我国人才资源保有量提出了挑战,人才资源占有上的马太效应有可能更加凸显;人才流动进一步加快,对我国人才队伍的稳定提出了挑战,如何留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愈发凸显。总之,如何利用“全球化”这一契机,不断构建和完善人才环境体系,将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上升为关乎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环境建设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意味着人们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而且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这将推动着人的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就需要建设一支以执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人才队伍作支撑。从而给人才环境建设带来一系列问题:人才需求数量倍增与总量不足、流失严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矛盾;人才需求档次提高与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的矛盾;人才需求类型扩大与传统人才概念的矛盾。因此,人才环境建设要从体制、政策、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树立“大环境”观,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二、努力建设促使人才能力发挥的社会环境

1. 建设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人才辈出的波峰时期,需要安定团结社会政治环境做基础。一是要有正确的方针政策。政策是带有决定性影响的一种社会力量,正确的政策来源于对现实的正确认识,而正确的政策一旦确定,又会对这些现实内容产生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人才的成长,需要个人和集体的刻苦努力和共同奋斗,更需要国家制定政策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二是给予人才必要的政治地位。人才是兴国之基,应给这些人才特殊待遇,这样就更能激发他们的才智,促进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美国曾在1952年和1965年先后两次修订移民法,优先批准各类专门人才入境,这种积极的人才政策使美国吸引了全世界的大批优秀人才,从而产生人才共生效应,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人才快速发展。三是要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在“文革”期间,政治上动荡,经济停滞,社会体系受到严重破坏,贻误了一代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2. 建设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被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就从宏观领域指明了人才成长与成功摆脱不了一定的物质关系。人首先要生存,才能谈发展。社会物质条件对人才的制约作用是明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国内经济拮据,正处于战后恢复中,科研经费严重不足。而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项的科研补助金大幅提高,在这种形势下,他们才首次获得诺贝尔试验物理奖。因此,经济的腾飞对于人才群来说是最大的机遇期,为各类人才展示其聪明才干提供了机会,而且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为使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效力,就必须积极改善国内经济环境,包括设立专项基金,为优秀回国人员提供相配套的科研经费,提供良好的经济待遇和社会保障,提高人才的期望效应。

3. 建设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社会舆论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对人才的成长影响很大。古人赞美出淤泥而不染的品德,但是出淤泥而不染毕竟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从社会风气建设、人民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以及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等方面形成利于人才成长的强大舆论氛围。

三、切实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软环境”

1. 优化人才成长的使用环境。

培养、考察、识别人才的目的在于用人。人才用得好,事半功倍;使用得不好,必定降低效率,甚至影响人才的积极性,造成不安定因素。在知人、选人、用人、育人诸问题中,用人是核心问题。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常言说:用人如用器,取其所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就要尽可能地考虑员工的志趣、特长、气质、能力等,以求合理使用,用其所好,发挥优势,以造成有利人才成长的环境条件。同时不仅要因事设人,量才任职,而且要明责授权,用人不疑。要充分信任他们,授给他们一定的职权,做到有职、有权、有责,使其放手工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实现预定的目标。除此之外,要做到爱护人才,用养并举。要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的高度,进一步倡导用人观念的创新和发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人才理念,打造适合人才发展的有利环境。切实使良好的用人环境成为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使事业蒸蒸日上的平台。

2. 优化人才成长的竞争环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既是竞争的普遍规律,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正如列宁所说:“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养进取心、毅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适度的、积极向上的单位竞争环境使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既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又给人才以良好的成才氛围。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吸引、留住、用好人才机制的竞争。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领域是加速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激发人才积极向上的催化剂。只有坚持竞争,优化竞争,才能在竞争中涌现大量的人才,吸引外部的人才。要坚决抵制当前社会上保守僵化的文化传统,嫉贤妒能的社会心理,论资排辈的习惯势力和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等弊病,真正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用人机制,坚定不移的贯彻平等、竞争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方法,为人才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会促使优化整个人才的生态环境,形成更容易产生人才的共生效应,从而推动相应领域的人才大量出现。

3. 优化人才成长的激励环境。

人类行为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个人的内在因素,“出淤泥而不染”说明在相同的环境下,由于个人的内在因素不同,其行为可以不同;二是外部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则说的是人的行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激励环境的作用原理是,在满足人才的某种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激发人才对高目标的追求,从而提高人才的志向水平,调动其内在的向上奋进的行为动力,使人才的聪明才智得到有效的发挥,迅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首先,从思想上,要着重强调使个人的成长与远大的理想信念紧密结合起来,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用崇高的精神鼓励人,使人才能够充分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豪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其次,从物质上,对任何人来说物质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人才提供较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

摘要: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总是处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为使人才得到更好的发展, 使人才更具竞争力, 必须优化人才成长的各种环境。文章从优化环境的必要性和如何创建适应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软环境”方面入手, 阐述了优化人才环境是发展人才资源和实现新世纪人才战略的关键环节和迫切要求。

关键词:人才,环境,发展

参考文献

[1]山东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456.

13.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篇十三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需要全民参与,上下努力。半年来,我镇按照标本兼治的要求,把思想教育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把强化意识、跟踪服务、处理矛盾与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以“创建优良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群众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有的放矢地解决好了群众的思想问题。一是加强政策法规教育,增强干部群众和企业的法律意识,深化干部群众对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强权力观教育,增强宗旨观念,强化干部群众的服务意识,在全镇干部群众中树立起了“发展是硬道理,环境是生产力”、“环境建设、人人有责”的理念和尊重投资者、尊重纳税人的意识。三是加强诚信教育,从思想教育着手,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的诚信意识,努力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亲商重才的社会环境,着力打造“诚信鲁塘”。

二、优服务,人文关怀。

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优质服务是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推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深入开展,我镇紧紧抓住“优质服务”这个牛鼻子不放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营造重商、爱商、亲商、护商的浓厚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镇在年初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罗少文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相关班子成员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健全了《定期研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效能投诉受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切实转变了政府职能,并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骨干重点企业制度,实行一个企业一套班子一帮到底的“三个一”制度,领导包项目包企业,对项目和企业实行蹲点服务,驻地指导,提供贴身、贴心服务。我镇还制定了不抽老板烟、不吃老板饭、不收老板礼的“三不”制度。三是重点帮扶企业。根据年初分工,要求每名班子成员必须定期到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活动,通过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企业现状,听取企业呼声,解决企业困难,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人性化,及时、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辟政府与企业联系与交流的绿色通道。镇党委书记罗少文、镇长刘咏波都十分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一有时间就深入企业调查走访,为企业排忧解难,今年来共为企业解决疑难问题10余个。

三、强保护,重拳打击。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把保护和打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半年来,我镇坚持优化经济环境与处理遗留问题、优化经济环境与打击犯罪活动相结合,全面净化优化环境的软环境,制定出台了《企业周边村组村民六不准》,规范村民行为。近年来,由于企业用地、通路、用电、运输等问题而产生的工农矛盾层出不穷。少数地方少数群众为了个人利益,无视国家法律政策的尊严,怂恿部分群众暴力干扰企业生产,严重破坏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给企业造成了较大损失。为了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坚持以说服为先,教育为主,劝戒旗帜鲜明,打击绝不手软的方针,通过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使企业周边环境得到了净化。

四、促规范,着力整改。

半年来,我镇经常性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自查,一旦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限时进行整改。今年,我镇在要求教育、国土、计生、农机、公安、水利、林业、畜牧等有关部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还组织了力量对全镇范围内的收费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清查是否具备行政许可,有无乱收费、乱罚款、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重复收费、以收代罚的问题;二是清查是否规范收费,有无按最低标准收费,票据使用是否规范的行为;三是清查是否有效服务,有无只收费不服务,收受企业或企业主的钱物,有无办事程序不公开、办事拖沓、态度生硬、索拿卡要、粗暴执法等问题。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单位,责令相关责任人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使大家对收费行为的监督更公开、更透明、更有效。

总之,半年来,我镇通过一系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强力举措,营造了较好的经济发展氛围,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逐步转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截止目前,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已新上项目4个,预计投资7500万元。这得益于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劳动,得益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更得益于上级的精心指导。总结半年来的工作,我们既有令人欣喜令人鼓舞的成绩,也有让人清醒让人警觉的问题和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局意识错位。个别单位片面以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党委政府的事,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不顾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只要涉及到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便斤斤计较,寸步不让。有的受部门利益驱动,挖空心思寻找“生财之道”,巧立名目乱收费。同时,部分地区和群众还存在小团体主义,排外思想较重,缺乏大局意识和长远的发展意识。

二是服务意识缺位。个别部门办证手续繁,办事效率低,有个别单位办事人员素质较差,刁难设卡。

14.2022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计划 篇十四

2005-12-16 10:24 文章来源:邯郸县商务网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其它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我县实际,就2005年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民主测评和严明工作措施等活动,着力从源头上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

二、工作重点及内容

(一)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去年我县在各乡(镇)、社区和县直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和单位开展以“行政提速、服务提质”活动的基础上,今年以开展“双提深化年”活动,努力使全县党政机关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节奏明显加快,服务效率明显提高。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强化效能意识,创新服务理念。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牛玉儒、任长霞、梁雨润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全面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活动,不断增强机关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坚定性。坚决反对并自觉纠正办事难、行为不规范、文山会海、迎来往送、素质不高、作风不实、效率低下等七个方面的问题。在全县营造一种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创效能的浓厚氛围,推进效能革命深入开展。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清理机关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利于效能建设的要予以废止。逐步建立和完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考学制、试用期制、岗位聘任制、交流轮岗制、竞争上岗制、责任追究制、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探索建立机关公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实行离岗培训制度和辞退制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政务公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逐步形成使行政不作为或效率低下者无法存身的长效管理制度约束机制。三是加强监督检查,规范行政行为。以《行政许可法》、县委、县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和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决定情况的监督检查为重点,运用专项检查、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机关效监督检查力度。实行奖励举报制度,举报内容一经查实,给予举报者一定数额的资奖金,以鼓励群众对干扰破坏发展环境行为的举报。四是开展“创优评差”活动,严明奖惩。把效能建设情况作为今年民主评议的主要内容,开展“创优评差”活动,评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奖励和表彰。对各级效能监察对象在实施管理、处理事务、执收执罚等政务活动中,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或者不按规定程序、规定权限、规定时限和服务承诺正确履行职责,或者违反相关制度规定,贻误工作,或者损害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包括实行“一次查实下岗”、“一票否决”和效能告诫制度等。

(二)不断深化纠风和民主评议工作

把解决影响我县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作为今年纠风和民主评议工作的重点内容,突出抓好五个强化。一是强化宣传,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纠风和民主评议工作的积极性。在电视、报纸上开辟专栏,加大对纠风和民主评议工作宣传力度,扩大纠风和民主评议工作影响面,使其真正成为部门与群众联系的桥梁;组织参评部门通过集中宣传、开展阳光服务、评议代表走访座谈等形式,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度。二是强化监督,深入扎实开展评议。在普遍评议的基础上,重点对教育、卫生、公安、交通、国土资源、建设等承担纠风专项治理任务的行业主管部门和群众反映总是比较集中的部门进行监督和服务。在加大纠正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公路“三乱”等专项治理工作监督检查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主评议对纠风专项治理工作的促进作用,探索用改革的思路解决不正之风的有效办法和措施。在县、乡、村三级建立监督员队伍,对重点单位实施经常性、多角度、大范围明察暗访、实地调查,面对面与重点单位进行阶段性讲评,帮助查找问题,制定措施,扎实整改,提高民主评议工作成效。三是强化整改,扎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实行督办制度,对通过评议等渠道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跟踪督导,定期调度,全力抓好落实。对边评边犯、边纠边犯、顶风违纪的从严处理,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组织有关部门针对整改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建章立制,逐步铲除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四是强化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建立具有部门特色、符合行业特点,能够长期运行、促进部门政风行风建设的自我运行机制,实现各乡(镇)、社区和各部门的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五是强化创新,积极探索深化纠风和民主评议工作的新途径。对近年来纠风和民主评议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升华,推动纠风和民主评议工作上水平、上层次;把纠风和民主评议工作作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与政府部门专门监督、人大政协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监督形式有机结合,切实增强纠风和民主评议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工作措施

今年在优化环境工作上要出台新的制度和奖惩措施,创优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打造成“企业家最满意的福地”。一是制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考核细则和奖惩措施;二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把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具体经办人毫不保留的全部上墙和上网公示,同时要搞网上审批,规定办结时限,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未按规定时限办结的,查实一次,就要下岗,职务一撤到底,工作开除原单位;三是项目建设上。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标准,以后项目统一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县里不再审批,哪个部门接到业主要求上项目要求,按流程向下传,在规定时限内给业主满意答复,哪个部门认为手续不全,谁就要主动补充到底;四是转变执法方式和态度,进企业检查,首先通知企业,并到县优化办填写进企业检查登记表,同时严格控制检查人数和次数,搞人性化服务;五是严肃治理人为故意设置障碍,巧立名目乱收费和“吃、拿、卡、要、报”等行为,查实一例,下岗一例。

四、组织领导

上一篇:初中元旦晚会策划方案下一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