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精选15篇)
1.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一
孩子需要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
通过对两则案例的阅读,我对中美教育有了以下的思考:
(一)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而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美国基础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中国的基础教育重视扎实性,而美国教育重视多元性;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纵向的深度,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注重广度;美国的基础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立精神,中国的基础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优势的相互融合才是最优的。如今,美国的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弥补基础。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传统上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求同思维,而没有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我国的教育应该是在基础的基础上加大创新。
(三)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于中国现在的社会。因此,不同国家的教育比较必须基于社会文化背景的比较。正是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美国的教育传统是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同样,中国的教育传统也必然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如何探索出既能适应中国社会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华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的难点。总之,我们需要的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我们要站在面向21世纪高度,首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确立为学生发展而教的观念,坚决摒弃只照顾少数人的应试教育,全面推行以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
2.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二
一、长辈溺爱习惯差
开学两周来, 没有发生特殊的事件, 白雨果在课堂上坐立不安, 基本上是单腿或双腿跪在椅子上, 或者是站着听课。每次我都要提醒示意, 他才会坐好。不过, 一会儿就又忘了。他如同一个刚入校的孩子, 在没有听完所有指令之前就开始某项任务, 频繁地打断别人说话。因为作业总不完成或质量很差, 我在放学时找到了他的托管老师, 想了解他在托管班的学习情况。托管老师说这孩子他准备放弃了, 因为没有学会, 可以教会, 但是他在那儿不好好写, 也不听话, 生气了就蹬柜子蹬墙, 老师实在管不了。听到这种情况, 我拨通了白雨果爸爸的电话, 约父母来校见面。
父亲按照约定的时间来了, 他告诉我:爷爷奶奶在家中, 生活上对孩子甚是娇惯, 学习上, 又没有良好的辅导办法。为了白雨果, 准备把爷爷奶奶送回老家了, 自己带孩子, 以孩子为重。听到这些话, 我的心放了下来, 给他简单的交流了孩子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以及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希望家长在家中配合的几点要求。
随后, 我一边专心搞教学, 一边对这个孩子关注有加。课堂上, 我尽量给予他发言的机会;下课时, 对其作业单独辅导, 谈心。果然, 作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新的托管老师也夸他有所进步。
二、脾气倔强行为古怪
一个月后的一天中午, 我正在给孩子们打饭, 同学们都井然有序。突然一个声音喊道:“你插队!”我闻声看去, 原来是白雨果和杨立宵。只听白雨果反驳道:“我没有!”接着, 两人推推搡搡。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打饭, 我让他俩先回座位。我又继续低头打饭。不想, 听有人喊道:“老师!白雨果跑了!”
后来在男厕所的水池底下, 我发现他蜷缩着哭泣, 满脸委屈。我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回班, 可他不肯。我蹲下身子, 伸出手, 示意拉他出来。可他迟疑不肯, 我说:你先出来, 不管有任何委屈, 老师都会帮你。之后他才慢慢把手伸给了我。孩子从起初的畏惧、蜷缩, 到后来的信任、伸手, 这是我努力让他转变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三、倔劲儿上来瞪眼、握拳难控制
一次语文课练习写字, 白雨果拿着一支中性笔练写, 语文老师巡视过来看到后说不要用这种笔, 要用钢笔。等老师再次过来后发现他仍用中性笔, 就再次提醒换笔。这时, 他突然掀翻桌子大声吼道:“这就是钢笔!”全班同学和老师顿时惊呆了。语文老师一边安抚同学继续写字.一边让班长叫我到班中把孩子带了出去。
我把白雨果叫到身边, 握着他的手问道:“你认为钢笔是什么样子的?你手中的这支笔是钢笔吗?”“不是, 可是奶奶说是的。”他似乎也有些委屈。于是, 我耐着性子, 和他继续交谈:人人都可能犯错, 奶奶也是啊。当语文老师告诉你这不是钢笔的时候, 你可以告诉老师或经前后对比后再确定。刚才你选择的吼叫、掀桌子, 显然不合适。这样既扰乱课堂秩序, 又没能解决问题。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 可以在心中数数, 用平静的语言缓解你的不良情绪。白雨果答应我试试看。
后来, 学校的心理老师也专门为此事与白雨果本人交谈, 初步分析孩子的这种行为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于是, 我找来孩子的父亲, 希望了解这种暴力行为背后的原因?据他父亲讲, 在家中孩子就是这样的, 一边吼叫一边踢或扔东西。我们又问家长是如何处理的?他们基本都是以视而不见的方式, 等他闹够了, 就算过去了。
听到这些, 我明白了孩子的问题来自他的父母。我根据白雨果的情况, 转达了我校心理老师的建议, 即每周有父母陪同, 一起到心理咨询室谈话治疗, 发现并解决问题。
可是没过多久, 孩子的这种表现又一次发生了。白雨果上课喝水, 老师让他收起来。只见他坐在椅子上, 紧握双拳、咬牙切齿。我把他带出了教室。等他平静下来, 我问:“你这次有没有在心里默默地数数, 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说:“试了, 但是没忍住。”我赶忙说:“没关系!这次你没有推翻桌子, 不是比上次好多了吗?下次努力!”
所有事情的发生, 白雨果都认为老师和同学们对他有敌意, 然后进行不适当的反击。我不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我们白雨果这样一个倔强易怒的孩子还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因为一年来, 我与他之间的“较量”, 都是经过控制自我——肢体接触——谈话引导——给予方法来帮助他正确处理问题, 充分认识到攻击是不可接受的解决冲突的方法。我努力让他明白并理解老师和同学的各种行为有几种可能的解释, 并不一定是敌意的表现。思想意识有了转变, 我接着关注他的内在感受。当他生气时, 我教给他怎样用一种建构性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感, 同时告诉他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改善这种状况, 明确教会他推理和自制。
然而, 我们给予孩子的方法还不足以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因为他的家庭无视他的攻击行为,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典型的放任型父母。放任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倾向于依赖和喜怒无常, 而且他的社会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很低。
3.浅谈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三
有了一个好氛围的家庭环境还要有一个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每个家庭都会进行家规教育,但是在进行家规教育时父母很容易有专制的做法。其实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我的孩子十岁,我想把这10年为人母的感受和体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以。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作为家长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
平时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家长自己不妨先进行一下自我检查。在日常的具体生活中,家长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以实实在在的自身言行的巨大教育力量影响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家长自己首先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不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如果家长能始终如一地严于律己,就会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重。
2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交谈,培养耐心。
父母通过和孩子交谈可以帮助孩子认识问题,一般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活动和心态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父母要观察自己的孩子,鼓励他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问问他们是不是自己愿意做的,首先说学校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必须要做的事,学习之余想做什么?引导他们要尽可能完成他们自己选择的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不要认为和孩子交流没有意义,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让孩子深切感受到自己和父母是同等的、朋友式的,千万不能以命令式的、强迫的语气和孩子交谈,那样会令孩子对你产生反感。
3慢慢建立孩子时间观念,同时也可培养孩子的耐心。
一般孩子还没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因此学会耐心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房间,孩子却要出去玩,这个时候你不要说“等10分钟”。你要告诉他“等我把房间收拾完就出去。”孩子会看着你把房间收拾完,而不是缠着你要出去玩。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说“等到什么时候再说”之类的话,要说把正在做的某件事情做完才做别的事。
4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
健全的性格是一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有些孩子性格孤僻,有些孩子性格暴躁,有此孩子胆小怕见人,有些孩子比较自私一些孩子过于溺爱,吃饭怕噎着,喝开水怕烫着,跟小朋友玩怕碰着,活动下怕累着,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再加上有些家长不能够以身作则,把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性在孩子面前充分“展示”。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心里造成阴影,形成孤僻、胆小、暴躁、自私等不良性格。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孩子有孩子的空间,不要因为某种理由把孩子“禁闭”起来,对孩子的溺爱,其实是家长为孩子造成的一个无形的“牢房”,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发展,也滋生了种种不良习惯。
5不要吝啬你的赏识。
做父母最重要的是应该给予孩子力量,必须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不停地为他们鼓掌欢呼,为他们加油鼓劲。也许学会赏识,正是打开孩子潜能之门的金钥匙!为什么一个代表肯定的“行”字有这么大的魔力呢?因为它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要知道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首先要了解孩子最怕什么。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条件差,而怕丢了面子。就孩子的精神世界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我认为不会赏识孩子的家长是不称职的家长,因为他们没有满足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
6关心孩子的学习是每一位家长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
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创造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家庭气氛。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家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和孩子的兴趣订阅一些报纸杂志,茶余饭后父母与孩子翻看翻看,一方面自己拓宽知识面以便有与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用书中的某些内容为话题与孩子进行讨論与交流,这对促进孩子学习、促进亲子情感交流、防止“代沟”的产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教育孩子的问题 篇四
母爱适度:单身母亲往往将儿子视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把全部的爱和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结果使孩子产生“恋母情结”,甚至会产生变态心理和行为。
有些单身母亲在以往的婚姻生活或性经历中受到的创伤使她们对婚姻、异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见,并且将这种偏见灌输给孩子。例如,告诉孩子是爸爸不要他们了,男人都很坏,自己是如何不幸等等,使孩子对人产生敌意、不信任感,同时也有不安全和被抛弃感。还有的母亲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对孩子说:“我这么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如果没有你,我就好过多了。”她们以为这样说,孩子就不会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实际上却造成了孩子忧郁、多愁善感、自卑、自责的心理,给未来的生活投下了沉重的阴影。
单亲妈妈别忽略儿子男性角色的培养。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模仿的榜样,如果想培养孩子果断、自信、大胆、心胸坦荡等性格,妈妈就要有意识地对男孩子采取内细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征,而不要培养“脂粉气”。创造适当的交往环境。有的单身母亲喜欢帮孩子选择朋友,这样会使孩子在成年之后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使他们只对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对另一些人表现出胆小、退缩和敏感。 母亲应该定期给自己安排时间,用来处理私人事情,包括同异性的交往,使孩子明白,母亲是爱他的,但他不能占有母亲所有的感情空间。否则孩子会变得放荡不羁,不服管教,或向母亲滥施命令,自私地反对母亲再婚等等。母亲给自己时间的同时,也就给了孩子成熟的机会。让孩子接受健全的婚姻观。 有些单身母亲在以往的婚姻生活或性经历中受到的创伤使她们对婚姻、异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见,并且将这种偏见灌输给孩子。例如,告诉孩子是爸爸不要他们了,男人都很坏,自己是如何不幸等等,使孩子对人产生敌意、不信任感,同时也有不安全和被抛弃感。还有的母亲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对孩子说:我这么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如果没有你,我就好过多了。
单亲母亲在孩子教育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单亲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比正常家庭的父母存在着更大的困难,一方面要承担生活与工作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要承担孩子教育方面的压力,那么单亲母亲在孩子教育方面应该怎么样做呢?下面来说说单亲母亲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需要注意的几点:
1、作为单亲母亲,对于孩子的父亲,可能有着复杂的情感,但请不要在孩子面前强调父母离婚的原因,更不能一味地在孩子面前诋毁孩子父亲的形象,任何孩子都希望有一个好父亲,通常情况下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即使不在一起生活也有同样的心理,让孩子去恨他曾经挚爱的父亲,这只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学会仇恨,这是非常残酷的,也不利于孩子将来在社会上跟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孩子的父亲道德水平确实不怎么样,例如:不负责任、抛弃家庭只顾寻欢作乐,又或者有着好吃懒做好赌等恶习,也最好给孩子一个更容易接受的解释,作为单亲母亲,尽量不要让孩子因为有一个糟糕的父亲而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2、不要忘记告诉孩子,虽然父母彼此不再相爱,但并不影响你们对孩子的爱,他她永远是父母最爱的宝贝,这一点是永远都不会变的。多跟孩子的父亲沟通,想办法向孩子证明,他的父亲是非常爱他的,帮助孩子走出父母离婚造成的阴影。
3、孩子需要父爱,要让孩子经常与父亲在一起。孩子应该接受来自父亲的男性性别教育。父亲可以教给孩子勇敢、机智,也可以避免孩子因长期与母亲居住、相处造成的恋母情节。这是所有单亲母亲应该注意的。同样是单亲母亲的香港影星钟丽缇说“我对离婚夫妇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因为感情破裂,就完全断绝孩子与另一半的往来。我女儿每星期都与她爸爸见面。”如果单亲母亲能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可以把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点。
4、如果孩子的父亲因种种原因不能同孩子见面或有效地履行父亲的职责,作为单亲母亲的你,要尽量为孩子创造多接触比较正面的男性的机会,最好有一位男性的亲戚或朋友,能帮助和教育孩子,例如:叔叔、舅舅等,竖立成年男性在孩子心目中可亲可敬的形象。
在为孩子选择教师教练时,也应该尽量选择男性教师,通过跟成年男性的正常接触,使孩子的心理能正常发展,即使他不一定天天来,但有时来,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看电视聊天,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使他有另外一种性别的成人榜样来学习,毕竟孩子需要在有两性家长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是所有单亲母亲都应该注意的的问题。
5、对孩子的关注要适度。有的单亲母亲觉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怜爱,便无原则地给予孩子过度的关爱与保护,甚至有的单亲母亲把孩子的成长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完全迷失了自我。这不仅不容易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进取的形象,以激励孩子进步,而且会因为自己的过分关爱造成孩子从小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和唯我独尊的性格。
6、还有,单亲母亲值得注意的重要的一点是,关于父母双方离婚的事情上,在孩子基本懂事后,不要回避自己的婚姻问题,尽量客观地向孩子解释父母为什么离婚。关键是要让孩子明白,在人生的路上,是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只要在选择自己人生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未尽的责任,只要勇于承担,勇于面对,就不失为一个好的父亲/母亲。
5.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五
学号88 李惠云 手机*** 工作单位 乐昌市乐城一小幼儿园
邮箱272240504@qq.com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也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小孩也经历着从幸福的家庭得到父母的关爱锐变到缺少父爱或母爱的不幸过程,他们有的和父亲生活,有的和母亲生活,或者在重组家庭中生活,甚至父母在外工作,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成为留守儿童。另外,单亲家庭小孩还和‘正常’家庭中的小孩一起生活、学习,但他们得到的关爱却不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无疑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阴影。由此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心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在这2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常常碰到过类似的案例。
我们学校大三班和大四班是紧挨着的,所以楠楠经常和大三班的小朋友们玩在一起。平时看到小朋友们手里拿些漂亮的文具之类,总爱凑上前去问个究竟,并想得到它。而小朋友们则说,这是我爸爸或妈妈买的,你要你爸爸妈妈也买给你嘛,楠楠听了只能不甘心地回到课室。于是回到家就叫奶奶也给她买本漂亮的笔记本,而奶奶却没有买给她,可楠楠的虚荣心又强,不愿输给同伴,于是就想到了偷。
记得那天我和姚老师值班,我们正在检查睡室情况。有两个小朋友爬起来说要上厕所,于是我让她们去了。可是过了好一会儿,也没见她们俩回来,觉得奇怪,我便出去找她们,可找遍了楼上楼下的所有厕所也没见到她们的踪影,又跑到课室去找,还是没看到她们,觉得纳闷,正准备回睡室,隐约听见大三班的课室里有声音,我便进去看看怎么回事,结果在桌子底下发现了她们。她们正在翻书包里的东西,神情有些紧张,动作有些慌乱。于是我问她们:“你们不是上厕所吗?怎么跑到课室里来了呢,这是你们的课室吗?”一个叫楠楠的回答说:“是”。我看见她们手上拿着一个漂亮的粉红色文具盒,和许多漂亮的笔,还能闻到从笔盒里发出的香味。就问:“那你们不睡觉,跑课室来干嘛?这是你们的东西吗?”楠楠抢着回答:“这是我的书包,这也是我的笔盒。”另一个叫玲玲的却用胆怯的声音回答说:“我是大四班的。是她叫我来的。”觉得不对劲,心想,回去得向姚老师问个究竟,因为她是大三班的班主任。于是我对她们说:“那你们先跟我回睡室吧。”然后把这些东西放在老师抽屉里,领着她们准备回睡室。刚出课室门口,楠楠突然冒出一句:“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听到这句话,觉得更不对劲。便对她们说:“哦,老师知道了,我们还是到睡室再说吧。”
到了睡室,从姚老师那里得知,她们都是大四班的孩子,并不是她们班的。于是姚老师领着她们到大四班检查她们的书包,结果从她俩书包里找出了本子上还写着大三班某某名字的漂亮的笔记本、梳子、笔等。而放在抽屉里的文具盒和 1 笔又是她们班另一小朋友的。
回到睡室,我们小声地教育了她们,告诉她们这种行为是属于偷窃。小时养成这种小偷小摸的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的话长大了就要被警察抓去坐牢的。并给她俩讲了“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的成语故事,还告诉她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应该要,更不应对老师说谎,希望她们以此为戒,下不为例。
楠楠是我们幼儿园的学生,在大四班学习,三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法院把孩子判给了父亲,而父亲常年在外打工,难得回来一次,母亲则和他人重组家庭,基本上不见楠楠。所以,楠楠一直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楠楠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倔强、好强、还爱撒谎。特别是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父母亲买给他们的东西时,而自己却没有,心理就会产生失衡,于是就会产生偷的念头。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大。”类似楠楠这种家庭情况引发的各类问题,如不及时引起重视,对家庭,小孩本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一起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其茁壮成长。总结这几年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家庭方面:
我曾经给一位家长写过一封信,信里写了这样一句:“我是孩子的山,我是孩子的天,只要我不倒,山就永远在;只要我不倒,天就永远在”。意思就是说,父母是孩子最有力的坚强后盾,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小孩,父母应该给他们更多关爱。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应多发时间陪陪小孩,还要发挥言传身教的力量,教小孩如何说话,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等,要懂得“幼儿勤教,渐长勤启迪”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在幼年时侯,不容易明白事理,最为柔顺,最听父母的话,什么事都以父母为榜样,生活要以父母为重心,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最好能根据此一特点,言传身教,把生活必备的习惯,教导给他们,并引导他们做到。
2,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或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以利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都是必不可少的,单亲家庭要努力去满足孩子对这两种爱的渴望。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
3,加强坚毅、勇敢、自信等意志品质方面的培养
由于单亲家庭小孩生长在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中,情感意志方面显得很脆弱,容易受周边环境刺激,影响身心健康,不利小孩正常发展。故父母亲应多发时间陪孩子进行各项有意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爬山,障碍练习以及亲子练习等。
二:学校教师方面
教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教育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一句话,单亲子女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懈的努力,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1.建立单亲子女档案。
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2.给单亲家庭孩子更多关爱。
教师应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 2 消其自卑和孤独心理。
3.班主任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
班主任老师应定期进行家访,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情理,往往是因为家庭的具体原因忽视了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对子女放任自流,认为有学校教育,家里就可以不管了,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向家长讲清,教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密切关系。
4.严格管理,合理教育,培养其自立精神。
首先,让他们清楚知道,克服自身弱点,是自强、自立的基础,其次,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再次逐步培养他们自立精神,使他们能自觉自愿的在老师的严格管理和真挚关怀下成长进步,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最后,老师在言行方面有讲究,触及父母亲时最好分开来讲。如通知家长开家长会时,叫小孩通知其亲人:父亲、母亲或奶奶、爷爷等,使小孩感觉到没有被亲人遗弃。
三:社会方面
呼吁社会各界更多关注单亲家庭子女,消除歧视。如,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选派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市妇联可以进行各项有益于单亲家庭发展的各项活动,举行《牵手单亲家庭儿童,共享人间真情》,关爱孩子身心发展,由妇联或是民政部门牵头,针对单身父母举办“联谊会”、“鹊桥会”、“相亲会”等,为他们提供平台,创造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残缺问题等的活动。
总之,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某个家庭的问题,也不是学校单方面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承担,各尽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这个充满爱的社会中茁壮成长,最后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参考资料:1.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或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以利孩子的成长。(网络资源)
2.严格管理,合理教育,培养其自立精神。(网络资源)3.建立单亲子女档案。(网络资源)
6.就孩子教育问题的一些看法 篇六
ID:yangzhouboyi转眼间,我已经是一个四个月的孩子的爸爸了,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一直在思考,该任何应对这棘手的问题。
我先讲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你看这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回答:“给我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满脸泪水,清晰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上所有的人”。这位主持人是一个善于倾听者,由于他的细腻,让大家听到了一个幼小躯体里高尚灵魂的独白,也让那些当初急于评定孩子的人感到惭愧。这个故事目的是:我们该常常光顾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拔苗助长似的牵引,总急于把孩子引向成人的世界。
教育孩子时,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做得实些”。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处事原则,家长应该尊重他们,给他们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觉得父、母是最可靠的,什么话都可以给家长说,让他们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认为都要善于“蹲下身子”,能够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能够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和益友,能够象朋友那样平等的进行交流,能够让孩子认为老师和家长是他们身后的支撑,而不是什么压力。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学生,倾听学生,向学生学习,要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家长,也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孩子,倾听孩子,向孩子学习,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觉得,“蹲下身子”是优秀老师成熟的标志;“蹲下身子”是聪明家长睿智的标志。你只有蹲下身子,你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真正感受到孩子的心是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在学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要为学生师表;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要为孩子师表。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迟到,他肯定迟到;你撒谎,他肯定撒谎;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你不认真填反馈表,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你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你。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握手,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握手;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打招呼。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好:“字写得不好,不能怪纸笔;孩子没教育好,不能怪孩子”。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起孩子三点:一是正确的写字姿势,二是课前课后的善于预习和复习,三是认真的作业完成后的检查习惯。从目前小学教育看,与以前我们那时的.教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认为这三点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小学教育中最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是今后可以影响到孩子初中、高中、大学学习成绩的最直接的因素。正确的写字姿势可以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和良好的书写字体;课前、课后的善于预习和复习可以保证孩子自觉的学习精神;课后作业检查可以养成孩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结合我自己对于孩子这三点习惯的培养,主要做了几个方面的和孩子的互动。一是时刻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一旦发现不对就及时进行纠正,时间一长久可以做到习惯成自然了;二是不管作业是多是少,都要求孩子在完成作业后必须对今天的功课进行复习,发现孩子有不懂的知识及时进行讲解。在复习完成后再要求孩子对明天要上的功课进行预习,鼓励孩子提问题,多思考,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经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能够加深孩子对重要知识点认识的加深和巩固;三是要求孩子在作业完成后要进行检查,能够自己发现错题并进行改正,遇到不会而做错的题目给孩子进行详细讲解,这样既能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也能及时发现孩子知识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练习和巩固。
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巩固,是需要老师和家长长期的指导和督促。对于孩子目前阶段不要给他们什么压力,也不要去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重点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要经常鼓励他们,信任他们。其实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那些因为老师的相信和信任,那些因为老师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改变孩子人生轨迹的事情比比皆是。在小学阶段老师的话语力量是远远大于家长的,老师的一次表扬、一次鼓励孩子都要回家讲给家长听,老师不光是孩子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他们力量的给予者。家长要认真配合好老师的工作,要监督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可以说家长就是学校老师的补充,是孩子在学校之外的老师。
总结以上所写,教育孩子就是四句话,第一句话:教育孩子要以人为本。不管你学了多少先进教育知识,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孩子身上。
第二句话:教育孩子要蹲下身子。孩子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倾听孩子,不能用大人眼光来看孩子。
第三句话: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孩子是家长的镜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
第四句话:教育孩子要从细节做起。谁关注孩子细节越多,孩子进步越大。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包含了多少人的付出和希望,我们家长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付出,也真心希望老师们家庭幸福。
7.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七
关键词:城郊结合部,特殊群体,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我校是一所处在城郊结合部的学校, 学生来自三个方面: (1) 土生土长具有城镇户口的城市学生; (2) 城市扩张后的“农转非”的城市学生; (3) 进城务工子女。三种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的学生纠缠在一起, 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呈现, 给学校的管理、家庭教育、社会公德带来了诸多不利。正如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臭味”相投的学生纠集在一起, 就会形成所谓“特殊的群体学生”。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加快, 社会群体的群体特征基本呈现稳定状态, 但是群体组成动态发展, 特殊群体孩子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呈现时代性、阶段性。本文主要探讨城郊结合部特殊群体孩子的心理问题与教育策略。
一、城郊结合部特殊群体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个班集体中, 由于“生存环境的影响、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不正当的认知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的影响”存在一群这样特殊的孩子, 他们性格大多体现任性自私、孤僻自我, 情绪情感上脆弱迷惘、自卑、悲观叛逆等特征, 他们的自控能力和对外界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弱, 对生活和学习缺乏热情, 逆反心理重, 容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所影响, 甚至可能做出违法违纪之事。
1. 性格方面的问题。
总的来说, 与完整家庭培养的孩子相比, 特殊群体孩子的性格具有其任性、孤僻、冷漠、攻击、胆怯、被动、神经质和社会性低等特征。这和他们大都寄放在单亲、祖辈或亲戚等身边抚养,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监管不无关系。大部分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有限, 知识文化水平和管教能力较差, 为了与孩子保持较为亲近的关系, 他们总是对所监护孩子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的对孩子过于溺爱和过度保护, 有的则不管不顾, 几乎与孩子零交流。
2. 情绪情感问题。
(1) 脆弱和迷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学生常以父母的行为为效仿对象, 一旦失去父母双方的共同呵护与陪伴, 学生的安全感平衡被打破, 会产生诸如“父母都不要我了, 同学们还会跟我玩吗?”、“如果遇到问题, 我该找谁帮忙?”等想法, 情感处于脆弱和迷惘状态, 外在表达突出表现为沉默寡言、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与此同时,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阶段的学生, 为了弥补心理上的情感空缺, 更容易盲目追求异性的爱并导致“早恋”, 这也是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较为头疼的问题。
(2) 自卑:在与其他同学的相处交流过程中, 特殊群体孩子常常会感觉自己不如家庭完整孩子生活优越, 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常将原因归于家庭的不完整, 产生自卑和自我怀疑的不良情绪。尤其是面对不公正待遇或者是遭遇他人的嘲笑时, 自卑心理凸显。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 将影响其个性发展, 造成人格不健全, 由此引发的可能是悲观厌世, 逃学厌学, 甚至自闭, 拒绝与人相处和人际关系障碍等问题。
(3) 悲观和叛逆:由于受不完整家庭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特殊群体孩子待人处事方面易出现悲观消极心理和逆反现象, 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他们在学校打架斗殴, 课堂上打游戏睡觉, 有的消极度日, 过一天算一天, 不思进取, 浪费青春年华;有的追求通过奇装异服展示自己的特立独行, 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冷漠消极的态度, 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 表现出毫无理由地拒绝他人的要求, 甚至无故指责、顶撞老师、仇恨同学的冷酷态度, 打架成了家常便饭。
二、城郊结合部特殊群体孩子的教育对策
城郊结合部是我国城市发展所出现的一种非常特殊的地理区域,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认知水平等原因。因此, 教师应根据特殊群体孩子的心理问题特点,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我在教育特殊群体学生的具体做法。
1. 温暖感化, 交流沟通。
教师面对特殊群体的学生不要简单地限制和否定, 更应该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学生受伤的心, 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空间, 进而正确指导他们克服自卑、猜疑的心理, 让学生有安全感。教师还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了解孩子所想所需, 要多跟他们交流、沟通, 要避免唠叨。如:2011年的小顾同学, 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父亲在饭店做厨师, 母亲干推销工作, 平时很少和孩子交流。初进校园, 就发现他很好动, 眼神不定, 进入课堂后感觉他更特殊:上课一分钟也定不住神, 总在座位下捣乱, 严重干扰课堂, 有时甚至让课堂教学无法进行, 对老师的批评根本不予理睬, 更不能接受, 无法与其交流。课后欺负同学, 故意破坏别人的东西;不讲卫生, 习惯很不好, 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耐心交谈是我采用的基本策略, 我像一位唠叨的母亲一样去时刻关注他, 时常提醒他注意个人卫生, 定期找他谈心, 利用空余时间与他一起阅读一些励志的书籍, 并让他说说哪些地方值得自己感动……渐渐地, 他能接受我的“建议”, 一点点地改正缺点。只要有点滴小进步, 我都会对他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 让他感到在老师眼里不是“另类”。正如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暧”。只要让学生感到温暖, 相信老师, 并乐意与老师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没有了障碍。在学生眼里, 我是非常急切也非常努力帮助他们的, 学生心理就不会有孤立无援的感觉, 就不会因此心烦。
2. 平等对待, 心理辅导。
要充分改变特殊群体孩子孤僻、压抑、自我封闭的不良心理状态, 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 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 让他们与同学交友, 做知己, 感受班集体关爱, 建立友谊, 消除自卑感。开展相应活动, 如把优秀学生与特殊群体孩子编在同一组或同桌, 开展“手拉手”结对子, 或开展爱好、特长展示活动等, 让全体同学都紧紧地团结在集体之中, 让其切实感到集体的关爱。教师在对等特殊群体学生时既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一员, 没有特殊性, 地位平等。当他们违反班规时, 与其他同学一样会受到处罚。教师只有建立起班集体有效平等地位, 才能让特殊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感情得到淡化或抑制。
3. 有效监管, 正确引导。
由于特殊群体孩子父母忙于工作, 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不少特殊群体孩子在学校寄宿。因此, 教师除了要在学习上给他们多一份关注外, 还应跟踪照顾特殊群体孩子的日常起居和身心发展, 教师不能担当“说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 教师可从三个方面来建立有效的监管来正确引导特殊群体的学生:一要经常到孩子们住宿去指导他们生活方面的相关事宜。经常召开会议,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二要建立相互监督机制, 形成有效的制约链。要让这些学生形成一种“荣辱与共”观念;三要设“暗探”, 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避免学生“共犯”现象的出现;四要构建系统的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和治疗等多方面渠道, 适时帮他们排忧解难, 引导学生学会自助, 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变被动为主动。具体情况如下图:
8.单亲孩子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 篇八
关键词:辅导;关爱;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有调查表明,我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也逐年增多,由于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极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据调查研究表明,四分之一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离婚的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里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愤怒和羞愧;近三分之一的孩子变得冷漠,凡事无动于衷;近半数常出现为一点小事而烦躁、哭闹等不良行为反应,有的甚至对他人怀有敌意或具有攻击性。
孩子的情绪由他们周围亲密关系的品质所决定。父母的分居或离婚,影响的是孩子。身為一名家长,家人间相互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看法、情绪调整及待人处事的能力。
父母间的冲突与离婚易使孩子将来在发展的轨道上出现严重的偏差。如缺乏人际间友好交往的技巧,有侵略行为等,可能在童年的早期就开始表现出来,引起同伴的排斥。父母由于被自己的问题所困扰,放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较少,孩子缺少家庭温情和关爱,易被一些比较出轨的同辈团体诱惑。
如何根据单亲家庭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是我们面临重要课题。
二、单亲家庭的教育策略
1.给孩子以情绪辅导
有许多夫妻离异后,父或母要不对孩子隐瞒真相,要不就轻描淡写。从没想过和孩子谈谈有关他的感受,孩子幼小的心灵已盛不下太多的烦恼和恐惧,他害怕自己在某方面存在问题,他不确定自己害怕些什么,他只知道有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了,而他对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而感到焦虑。家长可利用时间与孩子谈论他对家庭里发生变化的反应。鼓励孩子谈论他感受到的有关忧伤、恐惧或愤怒的情绪,发挥同情心理倾听他的谈话并帮助他分析。与孩子谈论他们对婚姻冲突的感受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却是一条有效疏通孩子沮丧情绪的途径。
2.孩子不等于武器
或许因为家长知道与孩子之间关系的珍贵,因此,愤怒的配偶有时企图利用这种关系互相折腾。离婚的夫妻可能企图限制另一个人看望孩子的权利,他或她会觉得这是他们在婚姻关系中唯一剩余的影响力。这类企图将孩子有意地与他的另一位家长隔离,是单亲父母对孩子做的最有害的事情。
3.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角色模仿对象。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要十分注意自身对孩子行为方式、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征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良的习性。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做示范吧!据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常带孩子去看书画展、听音乐会、做游戏等,为孩子营造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尽快地从家庭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4.让孩子学习承担家庭责任
许多单亲父亲或母亲会觉得孩子失去了母爱或父爱,我应该加倍地疼爱、娇惯他,在生活上对孩子百依百顺,包办代替。这样的孩子往往依赖性强,娇气、任性、自私自利,家长应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时,要多鼓励,树立他的自信心,培养他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使他们长大成人后能自觉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5.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
针对单亲孩子性格暴躁内向和孤僻等特点,父母对孩子的朋友和活动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多为孩子创设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参加集会、拜访等,鼓励孩子多和同龄孩子交朋友并有力地帮助指导。
总之,单亲孩子的父母要尽量给孩子更多的时间,与他们交流。尽量减少孩子在单亲家庭中的种种不适,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焦晓玲.试析丹青家庭对孩子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
9.孩子的教育是个大问题 篇九
前天晚上和朋友吃饭,他们带着儿子,我们带着女儿,两个孩子从小玩到大的,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吃饭聊天,他们就在玩手机做游戏。
等到酒足饭饱要散场了,女儿想跟着人家回家,一开始我们还以为她在开玩笑,后来强行把她拖上了车,她很生气大喊:妈妈我讨厌你!LG气不打一处来,对着她大吼:你给我闭嘴!今晚不许开口说话!
女儿害怕了,一路没有开口,连哭都不敢哭了。LG就跟我发牢骚,说女生外向,也不用以后送到国外去了,干脆就培养儿子好了,女儿就让她尽早就业,自己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得了。
其实我也觉得慢心凉的,养了五年的女儿,比不上玩了一晚的小朋友。等下了车,LG先上楼了,我就跟女儿说:爸爸妈妈是不是也可以不要你,反正你也不要爸爸妈妈,今晚你就自己找地方去吧!说完我就往家走,以为女儿会跟着我,一回头发现她不见了,赶紧跑出去看,发现她朝着爷爷奶奶家的方向跑去了,还跑的挺快,当时都晚上10点了,估计她也心里害怕吧。
我赶紧在后面撵,总算撵上了,我跟她说:爷爷奶奶都睡了,你往这里走干什么,跟我回家!她就乖乖的跟我走了。我拉着她的手,就止不住流泪了,心里挺难过的。
等回了家,LG赶她上床睡觉,本来她都要我陪的,现在也不敢说了,后来我进去,问她:别的小朋友都知道晚上跟爸爸妈妈回家,为什么你就要跟别人回家?你就可以不要爸爸妈妈了?你为什么要跟别人回家?如果爸爸妈妈看见别的小朋友好,是不是也可以不要你了,把别的小朋友领回来?
教育了半天,她总算说以后不再跟别人走了,又说了一句:你家太乱了。我堵了一下,跟她解释,我们现在不是打算搬家吗?现在正在收拾东西,当然会乱的。再说你自己的水彩笔,用完了酒扔在外面,也不收拾,你怎么不会自己干活?
后来我出来跟LG说了说,LG说,也可能女儿这样是对的,古人云,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都是指的`男孩,女孩本来就是要娇养的,谁家穷,就是不能跟他走,我猜她也是因为嫌咱家现在太乱了,嫌贫爱富也没什么不对,以后找对象就应该这样!
10.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十
在孩子们排队时,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喜欢抢着当第一位,孩子们认为这是一种荣耀。为什么呢?因为老师会牵着第一位小朋友的手!于是,每天乐此不彼的争抢着第一位。
这个问题,已经提醒了好多次了,任然一到排队就变得闹哄哄的。
今天,也不外乎如此。“ 小朋友们请起立,出来排队吧...”话音刚落,立马传来了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当第一,我先来的!”“不行,我是第一,我都好久没当第一了!”原来,是王皓阳和熊明鑫为了争当第一争得面红耳赤。只见阳阳两只手地抓着门栏,不让其他小朋友跑到他前面去,而此刻的`明鑫呢?在一旁使劲儿地往前面挤,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谁也不让谁!看着看着,我萌发了看看他们会如何解决问题的想法。
于是,我站在了不远处观察。不一会儿,方烁洁这小家伙忍不住了:“哎呀,你们别争了,一人当一次不就好了吗?我们还要下楼玩呢!快点,不然淘气堡就没得玩了!!”这时,熊明鑫也想出了办法:“阳阳,要不今天你先当第一,明天给我当第一,好不好?” 事情就这么解决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孩子之间也难免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恰恰就是这些小小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给了孩子们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
11.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审美系统,是人文的沉淀,是美的升华。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师生审美情感,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重视个体心灵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有效途径实施审美教育,就能使学生在参与性的双边教学活动中,发展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拟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特征出发,阐述审美教育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而教师作为引导者更是活动的主体。教学的中介是教材,评价是导向,学生是教育对象。所以探讨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从教师、教材和教学活动、评价、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1.教师观念模糊、滞后。
在诗歌、散文的教学中教师都能以审美的态度教学,都能引领学生欣赏诗歌、散文中的美,即审美范畴中的“优美”。而其他的美学范畴如“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荒诞”在语文教学中却很少提及。美育的目标有“审美趣味”的形成,趣味是一种偏爱和理想,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这种判断是个性化的,自由的,是在对比中产生的。审美教育是“在更广阔的界面上使人领略了经济、文化、道德、风俗等因素,在更深刻地层次上使人看到了人性、本原与人生,它将人的视野引向广阔的大千世界,它引导了对人类、自然、宇宙萌生出一种大关怀。”然而,由于不少教师知识单一,缺乏文化、精神和审美素养,尽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却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文本教书”上,无法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起到一种自觉而自然的引领。因此,我们在中学生的语文教学中看到是清一色的华丽细腻,僵化单调审美趣味,缺少一种真正的深度和力度。
2.教材篇目纷繁、复杂。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应以语文教材的自身美作为审美对象,并把语文教学作为审美活动,以引导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在对大量作品艺术的鉴赏、玩味中得到美的体验与感悟,从而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和崇高的审美理想,并自觉加入审美活动,培养审美能力,按美的规律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然而,语言文学包含社会的方方面面,选择篇目时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为了照顾各个方面,以前的语文课本篇目杂乱、多样、非常零散。现在初中语文教材的文学性追求日见加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家名篇,文化性、人文性的份量加重了,这是可喜的。尽管在经典性,系统性方面有待加强,但是作为美育的载体,还是可以胜任的。人们更多地是从感性形态着眼进行审美,而语文教学是以教材为主要依据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从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应该具有审美感性,由此可见,教材的选定至关重要。
3.教学内容、目标盲目。
以往的教学,内容是以语言知识为主,目标在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正确道德情操。而在现代审美教育中,必然要求教学内容和目标与审美具有很大的联系。可是因为理论和实践的不健全,审美教学内容、目标都处于一种自发、盲目状态。我们教师在教育方式上强调“教无定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情感体验。这看似解放了想象力,其实是一种破除了旧体系后的无根状态,大多数老师并没有明确的长期系统教学目标。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学生是减少了负担,想象力得到了锻炼,可是终究还是什么也没有学到,只是在体验中感受体验。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有独立的自主审美判断,所以知识的教育是绝对必要的。因此,真正的审美教学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工具手段,通过丰富的知识性与体验性相结合而取得。
4.评价标准杂乱。
在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试教育把语文当作工具,以功利性为目的进行教学,遏制了审美冲动;而在教法上重理性分析,“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不顾文学作品和语文教学的固有特性和规律,用抽象的概念代替培养美的感情,用推理代替想象,用纯逻辑的枯燥乏味的分析或繁复零碎的训练代替对作品的美的感悟,形成了僵化的教学模式,其结果直接导致审美教育的缺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老师主张学生的审美理解、判断应该有统一的模式,于是又陷入僵化理解的泥潭之中,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于是有的老师主张学生的审美理解、判断可以天马行空,甚至可以偏离审美客体的基调。但实际上作品各有特点,千变万化,评判标准不能忽略美的客观性、独特性、共同性。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审美的个性化与审美标准的统一性。
5.学生审美能力匮乏。
目前学生一方面受教育维度单一化的影响,审美理解陷入一种僵化之中,另一方面受读物快餐化、庸俗化和网络等审美环境的影响,只一味地读快乐的书、搞笑的书,审美能力日渐匮乏,可以说他们对文学的隔膜与浅近功利的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学缺乏症已经到了令人忧虑的程度。虽然大部分初中学生能区分美丑,但是他们对“美与真、善”关系的理解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与误读。他们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审美心理结构,但是他们的审美偏爱是非艺术鉴赏水平上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极其简单、肤浅,审美理想主要是从自我的需要出发加以考虑,而且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情境性很大”,审美评价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审美心理结构不能与"真、善、美"统一起来。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年龄偏小,经验少,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还处于较低级的水平,完全需要家长、社会、学校以及教师的引导与矫正。
二、实施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途径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美无处不在,因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语文审美教育贯穿人的塑造过程的始终。不限于课堂之内,跳出了书本之外。应该说,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源头活水。由于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此,仅以教师、教材、学生三元素为主,探讨审美式语文教育教学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充分利用作家作品蕴涵的审美信息进行审美教育。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包罗万象,作家众多,作品纷呈,是一座待开发的“美的富矿”。文学性、美学性、科学性洋溢于字里行间,这些都是审美元素,是美的载体,学生读后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引发审美想象力。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捕捉这些美的元素并深入开展审美活动呢?首先,应该突出朗读的地位,在教学中采用富有感情的范读和朗读,让学生充分体味其中的韵律美。其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和点睛之笔,作为理解全篇结构脉络或者作品主旨的切入点。第三,通过教师的情感激发、诱导,情境的创设、展开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实现以情动人,以情怡人,以情化人。
2.深入挖掘语文教师自身的审美元素进行审美教育。
如果说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树立美的形象。教师本人的审美情趣直接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影响,甚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教师的行为举止中,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模仿的实体对象,教师对美的追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美心理。语文教师自身渊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美学修养、很强的语言表现力、高明的教学艺术、高尚的人格等,在学生眼中,都是美的元素。另外,教师的心理状况、精神面貌、言行举止以及工作态度与方式,对审美氛围的创造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必须美言美行,力求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心目中美的化身。
3.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
在审美活动中,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组织起来的物质,具有既能实践又能思维的能力,初中学生作为现实存在的人,乃是躯体和心灵的结合,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复杂综合,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首先,要紧密结合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地激发学生寻觅美、发现美的兴趣。其次,初中学生记忆力强,这就为初中生理解并接受美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三,初中学生想象丰富,往往会化身为作者,想象自己身临其境的样子。第四,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4.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审美载体进行审美教育。
首先,要创造引人入胜的导语,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视听和心神,引导学生拉开审美序幕。其次,要创设美的环境氛围,如利用教学媒体提供震撼的视听盛宴,让学生领略动人的审美情韵。第三,教师应着重以美的眼光从不同的层面上拈出美的亮点,通过赏析课文,深入挖掘美的内涵。第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的教学情境,以美育人。第五,通过内移,把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入到语文课堂审美教学中来;通过外移,把美的体验延伸到生活中去。
三、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是通过升华学生的感性认识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审美教育,把语文审美教育渗透于语言文字和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实现表层语言感知和深层文化意蕴的统一、审美素质和语文综合素质的统一,赋予语文教育教学以生命活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充满语言之趣、文学之美、人性之光的审美课堂,变语文教育教学为美化心灵、活化思维、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促进发展的教育。因此,审美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强化审美意识,并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人生的思考,建立起健康独立的人格,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朗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萧钦文.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M].2004.
12.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十二
一、家长对德育不重视,家庭伦理缺失
古代家庭教育重视道德教育, “孝道”一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到了今天,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家庭伦理都有缺失。重智轻德的价值取向,使孩子越来越多美好的天性逐渐消失,变得冷漠、自私,缺乏公德心。
1. 重智轻德
在这个 “考试定乾坤” 的教育时代下,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倾其所有为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却忽略了孩子的德行的培养与塑造。要知道良好的品行、品性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等道德品质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人生的基本走向。
2. 孝道错位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本是最为基本的家庭伦理,然而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孝道错位,伦理纲常缺失,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将孩子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位, “小祖宗”这样的称呼不绝于耳,有悖传统家庭伦理。
3. 公德缺失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秉持 “独善其身”的教育理念,使得孩子在公共利益中表现得过于自私和冷漠。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公德心,使其体现出作为一个公民该有的社会公德。
二、爱的尺度存在偏差,家长 “恃爱行凶”
家长们以爱之名, “恃爱行凶。”“我是为了你好” 像一个美丽的幌子,左右着孩子的兴趣、爱好、甚至人生选择。当前几种典型的 “恃爱行凶” 的例子如下:
1. 隔代教养衍生的溺爱问题
隔代教养即孩子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成长。隔代教养衍生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溺爱。研究显示,溺爱家庭的孩子表现出盲目的自信和盲目的优越感,且自我意识强烈。如果孩子一切顺遂尚可,如若遭遇挫折对这类孩子的打击是致命的。
2. 最好的爱应该是陪伴
冷漠型家长常常认为,因忙碌工作而对孩子的忽略不应视为一种冷漠,有的家长甚至理直气壮地说: “自己如此辛苦工作,正是为孩子打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经济基础。” 但对于孩子而言,给什么都不如给时间,给孩子最好的爱应该是陪伴。
3. 家长陪读现象严重
有的家长以爱之名,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发展,专职陪伴孩子的成长,陪读在无形中造成孩子的压力,使孩子依赖性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变弱。
三、家庭教育价值观扭曲:世俗化、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下,家庭教育越来越呈现世俗化、功利化的倾向。只重视学业成就,不关心孩子道德的养成; 只关注经济的投入,而忽略孩子心理世界的疏导。
1. 家长只给钱,不给时间
家长应调整自己的观念,经济上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是情感上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2. 家庭教育攀比成风
家长们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同龄的孩子相对比,从智力发展水平到学业成绩,在对孩子教育的经济投入上也盲目攀比。这样的攀比重物质轻精神,不利于孩子发展。
13.接孩子时应注意的问题教育心得 篇十三
不宜“饮料等待”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每天都带上甜饮料去接孩子。其实在幼儿园,老师每天都会定时提醒孩子喝水,绝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都能养成喝足量白开水的良好习惯。家长如果带饮料给孩子,反而会干扰孩子养成喝白开水的好习惯。
不宜“零食补偿”
由于担心幼儿园的饭菜不合孩子胃口,孩子会吃不饱,许多家长会给孩子准备一大堆零食,任其挑选。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促使孩子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知道每天有零食补充,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时也会留有余地。
不宜“迁就放纵”
孩子刚上幼儿园,有些不适应、不愉快,发点小脾气也是正常的,此时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而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情绪好转,或者帮助孩子正确地看待所遇到的事情,排解掉孩子心中的不快。
不宜“刨根问底”
孩子离家一整天,家人难免惦念,但接到孩子后,不要围着孩子问“老师对你好不好”“有没有人欺负你”之类的话。孩子的情绪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家长的紧张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不仅会使孩子厌烦,也会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并强化孩子对幼儿园的`反感。
不宜“偏听偏信”
由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常常会把想象和现实混淆,他们有时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比如当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先通过老师侧面了解情况,而不要直接对孩子说:“这还得了,我去找老师。”此外,孩子还经常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比如家长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会回答:“尿裤子了。”家长问:“你吃没吃饱?”孩子会回答:“没吃饱。”因此,建议家长注意问话方式,并多与老师沟通,客观地了解孩子的在园状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 父母教育孩子时,这8种方法可要不得!
★ 谈教育孩子时请改掉你威胁的语气
★ 家长教育孩子时必须遵循无批评的原则
★ 大学生择业应避免的几种心理
★ 面试时避免的事项和应使用的敬语
★ 教您应怎样避免阳光灼晒二
★ 教育孩子应该要赏罚分明
★ 避免近义词
★ 7个简历格式介绍
14.母亲教育孩子应注意哪些问题 篇十四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往往担当者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有一部分妈妈觉得教育孩子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犯了禁忌,你知道母亲教育孩子应注意哪些问题?才不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教育好孩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母亲教育孩子应注意哪些问题,父母不妨来学一学。
一、管教是在一件事情发生以前就把原则告诉孩子,惩罚则是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予以追究。以原则管教孩子的父母即使在进行惩戒时也心平气和,充满爱心,让孩子明白父母这样做是为了帮助他,相反,看到错事就惩罚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把怒气或挫败感发泄在孩子身上。
二、接纳你的弱点自己的不足我幡然醒悟,决心从此再也不利用孩子的内疚或恐惧让他们听话了。
三、面对孩子的“缺陷”一定要控制住情绪,不要过分焦虑、急于求成。做妈妈的首先要接纳他,然后用富有创意的方式引导他,问题就可以解决。
四、享受过程,现代社会是个结果导向的社会,人们总是更看重奋斗的最终结果,却忘记奋斗的过程往往比目标本身更让人愉悦。我认为快乐的秘诀就是享受劳作过程本身,而不是只盯着最终目的`。
五、大多数的孩子都不是“超人”,我们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接纳自己,允许自己平凡,给自己失败的自由,这样就不需要用孩子的成就来肯定自己,给自己“打分”。
六、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品行优秀的人,让他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对自己的生命和价值有尊严感和自豪感,也不把人按其工作划分级别。我们不需要抱怨命运和社会的不公平,而需要省察自己的内心和行为。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养成面对世界的正确态度。除了言传,更要身教。
七、有些家长在成长中受到伤害,因而想尽心尽力保护孩子,不让他受一点挫折、委屈。可是因为自己缺乏耐心,一旦被孩子激怒就会冲他发火,等怒气消了又觉得内疚,再向孩子认错,却没有真正纠正孩子的错误。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因为父母的喜怒无常迫使他们不得不察言观色。
八、妈妈在家庭以外的生活越丰富,就越容易带着满足的心情对待家人,也会有更多的信息、心得可以彼此分享。如果把家人当成全部,妈妈的生活就会日益狭窄。所有的心理需求都要家人来满足时,对他们过高的期望最终也会让妈妈伤心难过。自我照顾,是我们做妈妈的必修课。我们只有在智力、体力、情感、社交几方面都照顾好自己,才有可能让家里舒适温馨、其乐融融。
九、教导孩子不需要我们时刻唠叨,只要求我们身体力行。逆商像所有其他好品格一样,都是从家长身上传递的。
十、激情比才智更重要,因为激情不仅能够给人动力,还能医治人的心灵。在让孩子奔跑于各个“兴趣班”的过程中,如果有幸遇到了有激情的老师,能够感染孩子的老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大好机会让孩子继续被感染。我们家长追求的不应是别人给孩子或自己的掌声和认可,而是孩子的灵魂因为他的兴趣而丰盈,性格更富有毅力。这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奖赏了。
十一、孩子总是对什么都好奇,凡事喜欢追根究底。作为妈妈,就要创造这些“惊喜时间”,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十二、母亲的威力是巨大的,她可以让家成为温暖的避风港,也可以让家里布满压力和焦虑的乌云。她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的重要责任是努力了解孩子,无论他们多么平凡,都接纳他们,欣赏他们,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无论别人如何评价我们的孩子,他们在我们心中都是“最最亲爱的孩子”。
15.论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五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当前正处于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 它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 有别于传统需要安坐于教室的教学模式。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 通常是业余进修者, 他们往往工作比较忙, 但又需要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而远程教育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和时间, 这就为所有求学者提供了难得的平等的学习机会。
同时, 现代远程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学习途径是多样化的, 但这种学习大都是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自主进行学习的, 而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教育模式, 这也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另外, 现代远程教育整合了各种优质教育资源, 实现了学习者的资源共享。它打破了传统的名师、名校崇拜的风气, 实现了学生的跨校、跨国学习, 弥补了大学间的教学资源的差距, 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正是因为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这么多的优势, 所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远程教育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目前参加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建成2000多个校外学习中心, 通过远程教育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超过130万人。
虽然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兴未艾, 但不可否认,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也制约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表现在:
首先, 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 又是“跨越式”地发展, 所以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在远程教育中, 师生在时空上分离, 完全通过网络或多媒体光盘进行授课。所以, 远程教育中学生基本以自学为主, 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与教师、同学是分离的, 缺少课堂交流的氛围。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 一般无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也不利于在学习上的进一步钻研。同时, 由于缺少外在的监督, 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其次, 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来源广泛, 这是远程教育的优点, 但恰恰也是它的弊端。在远程教育中, 接受教育的对象都是群体性的, 很少有针对个体学生的情境性教学。其实说到底, 当下的远程教育忽视了教学之中的情感因素, 不关注老师与学生的情感。虽然远程教育可以通过屏幕面对面的交谈, 但是老师对学生情感的把握很难做到细致入微。但现在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价值观的培养, 如果教学中忽视了情感教学, 那它只是机械化、程序化的传送知识。同时, 学生间存在种种的个体差异, 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分道, 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既有其个性, 也有共性, 本文中可以看到, 蒙族学生在人际关系、恐怖与敌对三个维度与汉族学生有显著的差异, 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很多种, 比如, 蒙族学生成长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因为现在还有很多蒙族的学生生活在牧区, 那里还不是很发达, 无论是在交通还是在生活上, 都与汉族有着显著的差异, 而蒙族的高职生大多数都是刚结束中学的生活, 离开土生土长的熟悉环境, 面临陌生的环境和集体生活, 不仅会经历衣食住行, 汉语掌握, 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适应过程, 更重要的是背离了本民族文化背景, 去学习新的文化, 即汉族文化, 所以会有很多问题产生, 这里面比较主要的是人际关系敏感方面, 在本问卷的十大症状排行中也会发现, 在人际关系敏感的关注度是最高的, 可见, 对于蒙层教学, 而不是完全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最后, 由于缺少对远程教育的深层次研究, 使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链接的还不够充分。当今社会, 全球化、信息化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我们的学习方式也在迅速改变着。但是, 面对这种瞬息万变的社会, 远程教育却大多视而不见,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大致沿袭传统校园做法。比如教材, 远程教学大多采用高校网络教育的文本教材或者直接使用校园教材, 甚至有的搬用自学考试的教材。从中不难看出, 远程教育显然还没有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之路, 很多情况下只是把学校教育照搬到了网络上而已。
针对以上问题, 在今后远程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 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首先, 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压缩“讲”的时间, 利用现代信息、通讯、媒体等技术, 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趣味性。转变“填鸭式”教学, 创造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式、协作式和探讨式”的学习环境。其次, 远程学习要求学习者应始终保持自发的学习动力。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成人, 他们的学习动机各式各样, 但大都不能一贯认真坚持下去。所以, 学习者要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 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真正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第二, 要重视远程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和差异化教学。杜威说:“科学和技术都不是非人格的宇宙的力量。它们只能在人类欲望、预见、目的和努力的媒介中起着作用。”远程教育如果忽视了人的需要, 忽视教育中情景中人的情感, 这种教育也就失去了教育教学的根基。所以, 在远程教育中, 教师要和自己的学生多沟通, 真正的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 可以优化教学资源, 建立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 记录学生的个人资料, 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 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 要创新教育模式, 开发教学资源。由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工作要在宽带网络平台上进行, 所以现代远程教育绝对不是简单依赖技术手段的创新将学校课堂和教学模式搬家。它要求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等方面工作研究, 全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要, 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 要注重教学内容要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开发先进的、丰富的、可操作的、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的课件资源。
总之, 现代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大有可为, 只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资源, 创新教学技术, 就一定能为更多的求知者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
族学生来说, 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是很重要的。
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有相当比例高职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并表现出内部差异和不同的问题。同时, 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总体较差, 亟待提升。笔者认为可通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机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等途径加以实践和探索, 从而增强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2) :31-36.
【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推荐阅读: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现代文教学反思08-08
幼儿教育笔记:如何面对孩子说谎的问题12-18
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09-08
毕业论文《浅析现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08
孩子说脏话的问题随笔10-11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11-05
现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12-18
生孩子前后孕妇需要注意的问题09-15
家长 孩子的心理问题你知道多少10-01
现代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由来与发展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