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关键教案(共15篇)
1.创新是关键教案 篇一
几年前读到深圳金威啤酒一大区经理营销创新总结,有点感慨颇深:“如果市场投入再大一点,如果促销人员再多一点,如果天气再热一点,如果组织工作安排得更好一点,我们就可以..........”
是啊,营销工作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可惜,市场不相信“如果”,只注重结果,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衡量结果的唯一标准是:目标任务又没有达成?促销费用是不是更省?品种结构是不是更优?市场占有率是不是更高?
“只有主观的理由、没有客观的借口”早已是每位营销人员耳熟能详的语句。但是,如果把这种观念落实到营销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把这种观念化为实际的执行力具体落实到行动中,如何把这种观念贯穿营销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是每个营销人员应该思索的问题。
执行力不到位,强调客观困难等问题,重抓执行力、关注细节才是营销营销创新的最佳举措,暂总结为“十个等于零”。
一、有工作没努力等于零。
对于每位营销人来说一定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金融危机下营销人更应该珍惜当前的机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才会笑到最后,有了工作如果不加以珍惜,金饭碗也会变成泥饭碗。
二、有能力没表现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知晓自己的长处并通过实践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他人认同,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自认为是匹千里马,请先日行千里路,在展现自己能力的同时,伯乐也会出现。千万记住:潜在优势只有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优势,否则就会变成包袱。
三、有计划没行动等于零。
计划只是执行的前提,而行动才是执行的真谛,如果计划不能通过行动去实践与总结,任何完美的计划都只能是一个永不能实现的童话。所以说,营销创新的关键不是制定多么完美的方案,而是即刻行动。
四、有机会没争取等于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份薪水,工作中,市场上涌现的种种机会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良机,争取机会、把握机会只需要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五、有布置没监督等于零。
工作要有布置、有落实、还要有监督,他们不能代替监督,只有通过监督总结、才可能从监督总结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可能在最后把工作开展得更好。在这一点上,PDCA循环系统是每个营销人员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六、有进步没持续等于零。
每个人都积极谋求进步,团队才能进步,持续的进步将是团队不断成长,“无功就是过,功小也是过”,如果进步没有持续、或有一点小进步就原地不动,最终的命运只能是末位淘汰。
七、有发现没处理等于零。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任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小小的疏忽而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所以,除了完美的计划、细节的把握及时地实施外,还需要对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小问题进行处理、弥补,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八、有操作不灵活等于零。
营销重在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切忌生搬硬套,经验主义,任何流程操作、操作,面对灵活易变的市场,才可能无差异致胜。
九、有价值没利用等于零。
营销人必须是一个会算账的好管理者: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是价值,甚至公司价值也是价值,只有合理利用价值、充分发挥每个人、每件物品没一分钱的价值、甚至从无价值中挖出价值来,才算是合格的营销人员。
十、有销量没利润等于零。
如果说销量是衡量业务人员业绩的标杆,那么利润就是标杆上的标尺,仅仅完成销量任务是不够的,只有实现利润基础上的销量才能算真正的销量,只有既能完成利润又能保证销量的营销人员才能算优秀的营销人员。
营销创新的关键在于把每一个细节执行到位。执行是基础,细节是关键。
2.创新是关键教案 篇二
一、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现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学问学问, 有学就有问,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问题就没有认识上的进步。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的问题、书本的问题代替了学生的问题, 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动力不足, 效果不佳, 不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 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几乎所有的人都熟视无睹, 而只有牛顿从中发现并提出“为什么苹果向下落而不向上飞”的问题, 进一步又提出“月亮为什么不落下来”的问题, 从而最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说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也是一个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
其次, 帮助学习消除懒得问问题, 怕问问题的思想, 激发学生想问问题的欲望, 锻炼学生敢问问题的勇气。对学生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 不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 都不挖苦讽刺, 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 不使学生扫兴, 而是以问题为突破口, 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 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使学生思想中产生的微弱易逝的创新火苗得以燃烧和发展, 推动他们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如做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后, 当大部分同学还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 有一学生产生疑问:如何测定细胞液浓度, 并知道它一定小于30%的蔗糖溶液?此时教师就应适时引导, 组织讨论, 帮助学生归纳出: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结论。并让学生分组重做实验并上报实验结果, 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二、给学生创造问问题的机会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不爱问问题, 或者没有问问题的习惯, 其实是教学中几乎没有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 只能使学生被老师牵着走, 何来创新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一方面通过设疑形成问题空间, 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 为问题而问, 为问题而学, 为问题而创, 从而学会怎样问问题。另一方面, 坚持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讲, 让学生自学, 凡是学生能学会的, 不教。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凡是学生有困惑时, 不急于讲解, 把学生置于“愤”、“悱”的状态, 置于问题的情境中, 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再组织讨论, 适时点拨, 引导他们去探索, 使他们成为知识形成的参与者和发现者。如在让学生自学“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过程”时, 其中提到噬菌体把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面, 而把DNA注入到细菌细胞里面, 学生就产生疑问, 谁留在外面, 谁进入里面, 是靠电子显微镜看见的吗?我告诉学生电子显微镜看不见, 接着问那科学家又是如何证明的呢? (学生沉默不语) 稍停片刻又问:当确定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O2是来源于水的时候, 是如何看见的?引导学生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验证方法。
三、适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如果不给予解答, 就有可能挫伤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 当然解答问题不是以教师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 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教材, 去思考、讨论, 从而自行解决问题。如讲有氧呼吸反应式时, 学生认为与光合作用是可逆反应, 我就引导学生从酶的专一性、物质可逆而能量不可逆、反应场所等方面去思考, 从而经学生主动思考、讨论, 得出结论, 就较好地理解了这一难点。当学生提出不正确或不完善的问题时, 就根据学生错误之所在, 提出补充问题, 激起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学生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也必须在课后及时查找资料, 尽快给学生一个满意答案, 才能激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我感到只有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使学生满意, 并定期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 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才能进一步调动问问题的积极性, 才有帮助学生从敢于问问题向善于问问题的转变, 才能不断强化学生问问题习惯, 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3.刘勘:金融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篇三
事实上,温家宝总理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即已从八个方面对金融改革及创新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包括金融市场协调发展、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等。此次温州、深圳等地率先试行金融改革,正是对温总理年初讲话的具体回应。
不过,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谢丹阳及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改革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流于形式,应适度借鉴美国经验,制定具体的细节。日前,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刘勘亦对本刊表述了类似观点,刘勘表示,由于各地经济结构及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因此金融改革的重点应有所区别,但金融创新势在必行,并且应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广。刘勘同时指出,到目前为止,针对温州民间资本等问题,除了践行金融创新之外,尚无更好的应对和解决办法,而金融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刘勘对记者表示,近两年来,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屡屡加码,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而民间资本亦无其他投资渠道,因此,大量民间资本涌入实体经济,地下金融现象不绝如缕。尤其是民间资本相对活跃的温州及周边的长三角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尽管管理层深知地下金融对实体经济破坏较大,但由于短期内难以出台可及时应对的法律法规,致使民间金融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之下,将温州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深圳,刘勘表示,经过30余年的发展,深圳的特区地位实际上有所削弱,历年的积弊也不容小觑,深圳一季度普遍下滑的经济数据就足以说明该问题。如何在现有基础之上让深圳再度提速,特别是尽快创造深港一体化的双赢格局则是深圳当前的任务。而深圳作为南中国金融中心,并不缺乏资金,也不缺乏制度,更不缺乏改革的勇气,因此借温州金融改革之机进行金融创新在深圳是理所当然的事。
刘勘指出,所谓金融创新,是以金融手段对当前的虚拟经济领域予以改革,并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之所以要创新,是因为目前的金融环境已经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改革,经济将停滞不前。基于此,金融创新势在必行,并且应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适时推广。
刘勘同时提醒,金融创新应忌盲目无序,在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实施金融创新会适得其反。部分地区资金匮乏,制度欠缺,金融环境不佳,根本就没有创新的土壤,只有当前述条件具备时,金融创新才有成功的可能性。武汉和天津据称也将进行金融创新,前者是中部最大城市,而后者是环渤海地区的主要经济体,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区域影响力,均具备改革的条件。事实上,长三角及珠三角的很多城市也有参与金融创新的软实力。
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目前温州及深圳的金融创新如火如荼,刘勘表示,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是制度的创新,若无配套制度,则金融创新最终将停留在纸面上。
所谓制度,刘勘表示,中央及实施金融改革的地方政府除了要制定金融创新的框架之外,更应详细的制定出金融创新的细则。当前国内缺乏的其实是细节、技术和落实,由于没有制度的监管,因此很多创新大多流于形式,有些甚至还最终流产。
刘勘表示,从中央此次在温州及深圳试行改革来看,中央对金融创新的决心还是比较大的。不过除了订立金融改革的细则之外,还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金融创新保驾护航,若无法律的保护,金融创新将名不正言不顺,会遭受诸多利益集团的阻挠。在金融改革之初,是自上而下的,金融改革深入推进之后,地方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而在分工方面,中央主要是立法,而地方政府是订立细则。
刘勘最后指出,温州的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解决的程度,而深圳历来敢于创新,因此这两个地区金融创新成功的概率极高。一旦成功,则中国的金融创新将进入暂新的阶段。
4.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篇四
■庞丽娟
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发展目标,2011-2013年国家实施了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地政府普遍重视,投入大,成效显著。各地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入园率提升快,三年在园幼儿增长了918万人,相当于过去10年中增量的总和,使“入园难”问题在一些地区初步缓解,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但是,因为长期的底子薄、历史欠账严重,过去三年间各地政府普遍重在投钱盖园、数量扩大、规模扩张。
而长期影响和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发展,特别是阻碍农村、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普遍未能顾得上研究、解决。特别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和投入主体重心太低;投入和运行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绝大多数地区城乡幼儿园的教师工资和运行主要依靠收费,因此不少城里和农村幼儿园运转困难;办园体制不顺,缺乏对普惠性民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和集体办园等公办性质园的支持政策;教师队伍数量短缺严重、工资待遇低、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这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在不长的三年内有效解决广大城乡人民群众进入具有一定质量的公办园难、入普惠性民办园难、就近入园难的突出矛盾,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需在继续重视、加大投入,切实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努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开展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应着力在体制机制突破创新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上。
特别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改革与完善管理体制,在“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省级统筹、以县为主”。加大省级政府对省域内学前教育的统筹领导责任和县级政府对县域内学前教育的管理指导责任,提升学前教育管理责任主体重心和财政保障重心,保障行政管理与领导能力,保障财政来源与投入能力。
二是抓紧研究与建立学前教育投入和保障机制,构建保障城乡学前教育正常有效运行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组织专门力量,研析国内一些先试先行的探索、借鉴国际经验,研究与明确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生均拨款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城乡不同的生均拨款标准,及政府、家庭等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把“国十条”中关于加大与保障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五有”原则(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转变为具体化、可操作和可实施的政策制度。
三是建立与完善适于我国国情的公办为主、公民办混合所有制园并举、共荣共促的办园体制。要想促进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快速增加,加大力度解决好“入园难”问题,必须按照三中全会精神,打破唯公思维,而唯“普惠”、“规范”与“质量”——大力支持与推进普惠、具有较高质量的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和混合所有制幼儿园的发展,不拘一格,灵活积极、有效地扩大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放与管必须同时,因此有关政府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对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评价与监督规范。
5.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篇五
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为原则,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而传统工业经济则是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为代价的,其应用技术与循环经济发展是相悖的.笔者认为,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开发新的实用技术.
作 者:王圣宏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150080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4)分类号:F0关键词:
6.创新是关键教案 篇六
我国具悠久编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地方志工作曾经几起几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地方志工作得到恢复,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地方志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要确保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使方志工作紧跟时代,走出“边缘化”的困境,开拓创新是最关键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当前方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地方志工作的恢复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现在又处于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资源共享化以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地方志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能把事业引入死胡同,只有充分认识当前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推进方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志记述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地方志工作恢复时,正是处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时期,修志工作一切都从头开始,记述的对象较为单纯。而当前正值社会全面转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如泉州市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泉州人以“爱拼敢赢”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大泉州发展战略的实施,创造出泉州经验和晋江模式。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新问题、新情况,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状况、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也日趋多样化,在这种新情况下,方志工作记述的对象显得更加复杂化,要准确、翔实、有效地反映这段历史情况,就要改变那种埋头修志的工作方式,走出书斋,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实际中,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办事,把握时代脉搏。
(二)方志资料的来源发生了变化。以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包揽一切,无所不统,通过政府部门基本上可以为方志提供所需的有效资料。而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主体的活动变幻莫测,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已逐步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管理手段从直接转向间接,管理方式从审批转向服务,经济运行方式由计划走向市场,如泉州市,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达60%以上,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90%以上,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活跃的地区,政府行政部门已不可能全面掌握企事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方志资料来源也已经不可能全部由政府机构提供。因此,过去“坐、等、靠”的被动搜集资料方式,将使方志事业日渐枯萎,只有主动地采取多渠道、全方位,走出去、送进来,直接地、间接地搜集有效资料,才能推动方志事业不断发展。
(三)志鉴的读者群体发生了变化。志鉴书籍不同于新闻报刊,也不同于文学杂志,它是以查阅资料为主的地情读物,读者群体较小,面较窄,过去主要是各级党政群机关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读者群体已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局限在这部分人中,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的人士在生产、生活、娱乐等活动中,会逐步地进行志鉴的阅读和查询,从中寻找有益于自己的地情资料。同时,当前的读者群体对志鉴是用一种更现实的理念去审视。因此,方志机构在编纂志鉴时,不能因循守旧,做官样文章,要紧跟时代,从框架结构、内容、出版等方面都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和广大读者的需求。
(四)志鉴的编纂手段发生了变化。过去志鉴编纂全靠手工操作,“钢笔浆糊小剪刀”,编纂手段单一,编写人员工作量大,笔误新错时有发生,费工费时又费钱。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旧有的编纂手段、方式,手工作坊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与成果来武装地方志工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五)方志的队伍发生了变化。上轮修志任务完成后,各级的方志机构有的解散、有的转入编纂年鉴,有的从事整理史志资料,几年来参与首轮修志的老同志大部分陆续退休,新进人员既未修过志书,多数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修志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变化快,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记述内容复杂,要修好新一轮志书,需要更为丰富的新知识,以往有些知识和经验都显得陈旧。因此,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求方志队伍中的老同志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新同志要以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和提高业务素质,尽快解决“青黄不接”的断层局面,才能修出经世致用的佳志来。
二、正确看待方志工作面临的困难
方志工作恢复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但还是在旧体制下运行,以至在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方志系统的诸多困难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困扰着方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地方志管理体制开始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二十多年来,各级政府机构改革虽已进行了几次,职能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但地方志的管理仍然沿用旧的管理体制。从纵向看,中指组、省方志委主要是从事方志的业务指导,搞方志学术研究,缺乏权威性的规定,上下工作联系不够密切,规划指导不够有力,督促检查不够经常,加之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能、任务没有正确界定,导致各地对地方志工作不够重视,使上下级之间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从横向看,市、县、区一级的地方志工作管理体制也不统一,很多地市、县一级是实行委员会的管理体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兼任,编纂工作是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从事地方志工作的松散性虚体组织,从事日常工作事务的地方志办公室是事业单位,缺乏行政职能,难于组织、指导和协调具有行政职能部门(单位)的方志工作。从隶属关系看,地方志工作归口管理不一,有的归属政府,有的归属党委,有的归属社科院,有的与档案部门合并,有的与党史研究机构合署,这种归属不利于地方志系统的统一管理;从内部设置看,大部分方志机构人员编制少,内设科室少,领导职数少,不利于工作开展。
(二)职能性质不统一。方志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能应是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各类地方志鉴和地情文献的编纂整理、研究利用等一系列工作,具有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双重职能,但目前大多数地方志机构只是从事志书编纂,首轮修志结束后,如何转变职能,发挥应有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的作用,措施不多。当方志界的专家学者还在理论方志是“历史说”、“资料书说”、“科学文献说”还是“特殊史书说”时,基层的方志机构大多数已没有什么任务,工作处于半停滞状态,正因为这样,方志机构也逐步被“边缘化”。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机构改革中,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来理顺机构性质,使整个系统职能不清,性质不明,大部分方志机构是事业编制,少部分是参照公务员管理,造成队伍人心不稳,特别是《公务员法》出台后,全国事业单位将进行一次大改革,没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方志机构和相关法规保障的方志工作,难于开展。
(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就泉州市方志队伍而言,首轮修志结束后,从事修志的老同志大部分已退休,后续队伍建设还没跟上,全面系统的方志理论和业务培训刚刚起步,造成专业人员严重匮乏、行政人员过多的局面。就目前的队伍状况看,还谈不上是修志专业队伍,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才能推进志鉴的编纂进程和提高志鉴的成果质量。
(四)重视程度还要加强。江泽民同志指出:“修志工作是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确实是这样的,各地方、各部门对方志工作的重视不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有的地方把这一工作当成可有可无的工作;有的地方把方志工作视为临时任务,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修志、编鉴聘用临时人员,任务完成后就撤;有的地方把方志机构当成解决就业和安排人员“疗养院”。由于对方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方志业务经费严重不足,人才严重匮乏,资料难于收集,工作缺乏深入,使方志这一需要代代相济、连绵不断的工作难于持续进行。
三、认清形势,正视困难,加大方志事业创新力度
历史是发展的,时代是进步的,地方志事业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新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认清形势,正视困难,在继承传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的形势、新的发展起点上,把方志事业推向新的台阶。
(一)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由浅入深,逐步升华。
1.树立大方志长远观念。长期以来修志积淀下来的旧观念要及时创新,方志工作不仅仅是编修几部书,更主要的是方志工作者要有超前意识,着眼未来,把握全局,要跳出方志看方志,跳出修志看修志,要站在新时代新形势的高度,把方志工作放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环境、大背景、大局势中去认识、去思考,树立“大方志”、“大事业”的长远观念,以编修经世致用佳志为目标,以推动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为重任,上下一盘棋,同心协力,统筹考虑方志工作的定位定向问题。
2.破除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要摒弃传统观念中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旧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步伐相适应的新的方志理念,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旧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使方志事业的发展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修志要倡导以人为本,强化以事系人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只要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应在志鉴中占有一席之地。考虑到去世人物和在世人物应有所区别,可在志书中增设“人物录”章,在年鉴中增设“人物简介”目,将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收录其中。
3.倡导“修用并重”的新观念。李铁映同志说过,修志的目的在于应用,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以往修志“重修轻用”,为修志而修志,轻视读志用志,使编纂的志书适应不了新时代要求。要转变这种“重修轻用”的旧观念,树立“修志为用,用而修志”的新观念,把修志和用志统一起来,把志鉴中静态的资料变为生活中有用的动态信息,把志鉴中潜在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使用价值,以增强方志工作的动力、活力和吸引力,提升地方志的文化质量、学术品位和工作地位。
(二)职能创新。方志工作不是“一支笔编书”,“出一本书”的“青灯黄卷”式的书斋案头工作,不是“突击一阵子”,“出了一本书”就“曲终人散”了。方志工作是代代相济、连绵不断的工作,因此,要创新方志职能,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己任,及时反映变化着的规律,主动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局。
1.强化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能。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方志工作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要按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落实工作措施,组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编纂志书和提供相关的资料,贯彻落实上级的精神,指导协调下级的工作,组织地方志工作的交流经验和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二是要发挥协调作用,由于修志是一项颇为复杂的文化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参与单位人员较多、内容丰富,在修志工作的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及时给予协调解决。三是加强方志工作的管理,要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督促检查和验收各级各部门的修志工作,负责方志日常的事务工作。
2.注重实录、收集和入库职能。一是注重实录,要改变过去事后被动地记录和搜集资料的做法,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社会生活的活动中,及时记录当年当天当地所发生的大事要事,以减少事后漏记、错记和误记。二是要注重收集,除了收集文献、图片、实物等资料外,特别要注意及时地收集老同志、老领导的口碑、笔记和民谣、民歌、民谚、传说、遗闻逸事等资料,因为这些宝贵资料一旦失传是不可再生的。三是注重入库,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地方的“人物库”、“著作库”、“图书库”、“图片库”、“地情资料库”等,收集地方各类有效资料,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3.创新编撰开发利用和研究职能。一是要改变过去以稿改稿、以资料编资料的编纂方法,打破资料汇集的修志方式,用创新的理念、现代的眼光来编纂志鉴,提高志书的学术品位。二是开发利用志书的资源,充分发挥志书记载上及天文,下达地理,通古融今,内容涉及自然、经济、地理、人口、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科技、人物等的优势,为各地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的资料,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要利用志书中的历史资料,充实地情历史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乡土历史,培养爱国爱乡的感情;要以志书为纽带,联系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要以志书史实为背景,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等。三是要搞好方志理论研究,用“学、研、用”相结合的新方法来发挥地方志学会的作用。用新方法新形式来活跃读志用志的活动载体。
(三)体制创新。建立健全领导有力、运作协调、上下合作的地方志新体制,是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管理体制。可实行委员制下的日常行政工作和业务工作分离的新型管理体制。即各级政府设立地方志工作委员会(不叫编纂委员会,因为方志工作不仅仅是编纂工作),属松散型的非常设机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属各级政府常设的直属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建立各级方志馆,为地方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直属事业单位。
2.工作体制。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委员会组织、方志办实施、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专家修志”的工作体制,这样才能确保方志工作的顺利进展。
3.职能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将方志工作的管理、指导、协调、组织等行政职能赋予地方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将地情资料的整理、开发、利用、编纂、存档等事业职能赋予方志馆,实行事业化管理。
4.人事制度。根据方志工作的特点,人员结构较为复杂,有在职、借调、聘用、兼职等,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实行聘任制、合同制、项目负责制和主编负责制等不同的管理办法,做到权、责、利相统一。
(四)工作创新。工作的创新是方志的生命力所在,是方志的价值所在,因循守旧只有死路一条。
1.创新编纂内容。首轮修志大部分志书对改革开放的内容反映不够系统,编修新一轮志书虽然作为首轮志书的延续,要充实这方面的内容。因此,第二轮志书的上限可以从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这是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起点,下限到党的十六大或全国人大十届会议召开,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改革开放发展过程。在编写的内容上,要以发展是硬道理为主线,体现改革是发展的原动力,不改革就难于发展,不发展就难于稳定的辩证关系,全面记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彰显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年鉴编纂方面,内容不求“小而全”,应求“实、特、详、新、人、用”。“实”就是资料反映的情况要客观翔实;“特”就是突出最有地方特色的东西;“详”就是对当地内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事情要详细记录;“新”就是内容要新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服务群众;“人”就是要以人为本,内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都要收录其中;“用”就是讲究实用,方便查阅。
2.拓宽搜集资料渠道。当今,组稿已成为制约志鉴编纂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拓宽工作领域,延伸工作触角,改变过去“坐、等、靠”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资料搜集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在各级机关、部门、社团组织等建立一支有专(兼)职的通讯员网络;二是方志工作人员要自觉地深入单位、基层进行采编;三是要与部门、专家、学者等联合开展专题调查;四是通过媒体和网络搜集有效资料;五是要与各地的行业协会、商会、联谊会、同乡会等建立供稿网络;六是向各行各业的专家能人约稿;七是在行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的跟踪调查;八是及时行动收录当地离退休老同志、老领导的口碑资料,收录当地历届领导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评述。
3.更新修志工作手段。随着信息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方志工作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因此方志工作手段也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收集资料中,要逐步向扫描输入、语音输入、数码摄像、网上传递、电脑整理、光盘贮存等方向发展;在编纂工作上,撰写、修改、编辑、加工、校对等要逐步由纸上操作向电脑操作转移,逐步实现办公无纸化、修志网络化、志鉴数字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用信息化带动地方志事业的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适应新时期方志工作的需要。
4.改革修志运作方式。新一轮修志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修志运作方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要改变首轮“众手修志”为“专家修志”的运作方式,实行项目招标和主编承包负责制。
项目招标就是把续修志书分为一、二级项目,即总志、专志,按市场规律去操作,政府出资金,实行项目招标制,促进社会各界有偿尽修志义务。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地依靠行政性手段效果十分有限,免费收集资料也难以做到了,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才能奏效,要通过市场化公开招标形式,让社会力量承包资料收集和编写任务。如芜湖市在续修《芜湖市志》时,拟补修“文化大革命在芜湖”专志,就是登报招标由安徽师范大学一位教授中标承包编写。
主编承包就是把修志一级项目的编纂业务实行主编承包负责制,实行“政府出资招标、主编承包、多方审稿”的运作方式。专志招标属于二级项目管理,不能称为主编承包,但可以由专家承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条目内容、完稿时间、资料费、编辑费、审稿费、质量标准、法律责任等等。
(五)能力创新。要把志书编写成经世致用的资料性著述就必须组建一支专家型的修志队伍。这是由修志工作的本身性质和国家对新世纪修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当前要把造就一支政治强、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方志队伍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1.在政治思想方面。要弘扬方志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精神。
2.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专职修志队伍为主,专、兼职修志队伍结合”的形式,在队伍训练上可采取到上级方志委跟班、有造诣的老同志带班、参加专业培训班、举行专题研讨班、开展专项讲座班等形式,加快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专职地方志工作者;要选聘一批熟悉地方情况的老同志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直接参与修志工作,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趋于合理的修志队伍。
7.制度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篇七
一、制度与生产力的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由劳动资料 (以生产工具为主) 、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生产力尤其是生产工具的发展反映的是人类的进步与文明的水平。但是生产力诸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的存在, 并且只有通过一定的制度才能组合在一起, 从而发挥作用。
制度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但基本上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范畴, 比如说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等就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就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制度是社会生产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和社会环境。而本研究所指的制度是指大的方面的制度, 即社会制度和某一社会制度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因此本研究所指的制度创新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体制的变革, 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矛盾运动中和谐发展。制度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 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 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 开辟道路。因此, 要发展生产力, 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 从体制上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二、制度创新是西方国家崛起和繁荣的重要保障
近代, 当英、法、美、日等国家开始建立新的更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后, 这些国家的生产力便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也促成了三次工业革命, 综合国力的迅猛增长, 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无论是在经济实力, 还是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 都超过了那些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制度的国家。也正是制度的持续创新, 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使这些国家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一, 制度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 使英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号强国, 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与欧洲大陆隔着英吉利海峡, 成为其与欧洲社会的天然屏障, 阻碍彼此之间的交流, 而且英国自身的自然条件不优越, 因此封建时代的英国并不突出。然而, 1644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88年的“光荣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并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 限制国王的权利, 约束国王的行为, 逐渐建立典型的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 率先迈出近代化的关键性第一步。有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前提条件, 英国率先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 迈出近代化的关键性第二步。完成工业革命20年后, 1865年英国的帝国地位到达顶峰:“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 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 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 成为日不落帝国。由此可见, 英国是从小国成就大业的典范, 生产力能得到不断提高, 从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化先行者, 再跃升为殖民帝国和“世界工厂”, 依靠的就是社会制度的创新, 率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并通过议会制度、政党制度的不断巩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 美国的持久强大靠的也是制度创新。美国以制度创新起步, 并贯穿崛起的全过程。独立后的美国面临着内外交困的窘境, 为此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 第一个把三权分立学说运用到实践当中, 制定了有效均衡权力的制度, 并用制度的形式, 鼓励竞争, 提倡创新、冒险, 实现了国家制度的创新。根据三权分立学说,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 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三权分立, 严格的平衡制约机制, 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是美国成为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键因素。在现代, 1929—1933年爆发世界性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自由资本主义遭到质疑。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 首先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转化, 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强势。“总之,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这个国家体制的内部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可见, 制度创新是美国实力不断增强, 从一个殖民地区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巨无霸的关键。
第三, 制度创新使日本逐步走上强国之路, 其中的“明治维新”是典范。19世纪中叶的日本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随时准备学习别国先进技术的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一场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改革运动。通过明治维新,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走上工业化道路, 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当时的东方大国中国, 初步显示了它的成效。并且通过中日《马关条约》获得的巨额赔款大大充实了它发展近现代经济实力的资本, 并于1911年彻底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逐渐跻身资本主义世界强国之列。由此可见, 日本是从被侵略国家成就世界大国的典范, 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日本制度的创新, 让它具备了腾飞的条件。
从英、美、日崛起和繁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崛起中的大国, 都是因为它内部的国家制度的健全”。国家制度的创新是西方国家崛起和繁荣的重要保障,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制度创新是推动改革的前提条件
先进生产力, 归根结底是当代人的创造力, 而发展生产力和发挥人的创造力的根本途径在于制度创新。邓小平同志指出, 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上就是解放和发展人的创造力, 进行制度创新。也就是说, 制度创新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提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都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工业化建设起步,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是, 这种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这种体制不改革, 制度不创新, 社会生产力就得不到解放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不断冲破教条主义的限制,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勇敢地、适时地进行制度创新, 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农村, 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主要形式是股份制公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农村、城市经济体制不断进行创新, 逐步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生产力发展,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可以说, 制度的创新是推动我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 没有制度的不断创新, 就没有今天我国的经济成就和社会成就。
制度创新是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制度创新要遵循几个原则:超前性、创造性、系统性、渐进性, 通过理论创新、现存制度批判、新制度设计、论证与优选、试点试行、推广与监控评估等几个步骤, 实现我国制度的创新实践, 从而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983年, 著名未来学家、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阿尔文·托夫勒的代表作《第三次浪潮》在我国出版了, 这是国门初开的中国第一本西方思想的流行作品, 在中国销售量达1 000万册之多, 曾给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人带来极度的思想震撼。托夫勒从历史和世界的时空, 介绍了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但他在结束语中说道:“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时代浪潮的形成, 关键不在于科技, 不在于人, 而在于制度。” 可见, 先进技术是生产能力长期提高的基础, 而先进技术所需要的制度则是基础的基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并不仅仅在资料、技术、劳动力上的差异, 最基本的差异是制度。总结历史, 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之源、发展之本。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制度的研究和创新, 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文献
[1]何星明.制度创新也是生产力[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3, (2) .
[2]肖前, 李秀林.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3]林剑.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J].江海学刊, 2005, (6) .
[4]韩云川.制度不是生产力——与邹东涛同志商榷[J].生产力研究, 2002, (1) .
[5]廖北文.制度创新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J].价值工程, 2005, (7) .
[6]徐纪敏.论制度是第一生产力[J].华东经济管理, 2002, (5) .
[7]王晓荣.浅谈教学立意与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 2012, (3) .
[8]王加丰, 陈勇, 高岱, 等.强国之鉴[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9]李建民.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源泉[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4, (5) .
[10]谭忠真.制度: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和关键[J].计划与市场, 2000, (3) .
[11]陈朝宗.制度创新规律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1) .
8.华纺:持续创新是成败关键 篇八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严峻的市场形势,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在董事长王力民的带领下,面料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以追求市场占有率、优化产品结构为目标,对应市场环境变化,重新规划市场方向,致力开发环保、功能新产品。生产车间努力降低营运成本,强化管理,挖掘潜力,提质降耗,提升生产效率,产能与效能得到全面强化。
近年来,华纺家纺市场业务高歌猛进全面开花。2400平方米的家纺展厅为公司增添了“亮点”,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园智能立体仓库将于今年4月份建成投入使用。
华纺家纺公司全员凝心聚力,不断加强团队建设,分别与华纺所属的上海英侬公司、美国公司、经贸公司加强合作,及时获得市场最新信息,扩大市场占有率,努力抢占市场份额。2015年9月29日,公司与恒大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广州签署了知名品牌家居联盟战略合作协议,体现出公司品牌的影响力。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在跨界合作领域为终端市场与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这种“强强联合”模式,可以为合作各方拓展出共同的发展空间,也是企业未来的选择方向和发展趋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能否持续有效创新已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华纺公司将进一步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资源整合与产业结构升级。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通过创新设计和品牌建设,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依托公司现有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印染产品开发基地等优势,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借助电子商务,大力打造B2B、O2O商务平台,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9.创新是关键教案 篇九
(钢茂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2012年三季度钢铁行业整体盈利情况继续下滑,三季度钢价、矿价均大幅下滑,钢材盈利情况再度走低。面对利润率持续创下新低,钢铁企业将如何寻求利润突破点,走出目前的困境?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选对B2B平台尤为重要
现在国内钢材的主要交易模式还停留在简单的“一买一卖”上,在这种交易模式下,钢铁产品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客观上造成了钢铁产能结构不合理,进而导致供需市场难以有效对接,企业往往要花费大量物力、人力,才能发现有效客户。最后,不仅利润微薄,而且交易周期长,库存积压严重,占用大量资金。而B2B模式不仅可以创造新的市场和销售渠道,还可以省掉将存货层层转运至下游的步骤,精简流通环节,降低经营成本,有效地促进了供求双方在信息上的共享而取得更好的沟通与理解,从而降低流通领域中的各种费用。因此选择一个专业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对现在盈利每况愈下的钢铁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华诚金属在线作为一个以钢铁产业为主体的国际B2B电子商务平台,全球范围内有一万多家经过认证的会员,每年促成的交易额大约为80多亿美元。
B2B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是关键
能不能创造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服务模式,这个是B2B平台的核心问题。在B2B领域,需要针对每一类客户提供一套线上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满足其对信息、客户质量等环节的把控。HME通过20多年的钢铁和金属产品的国际贸易经验,针对国际市场的中小型买家率先推出独家委托采购服务,方便买家快速、高效、便捷地搜索中国供应商,达成在华采购目标。同时帮助国内中小钢铁企业快速启动出口贸易,打开国际市场。
10.定位是核心,满意是关键 篇十
我们通常说,战略是方向,战术是手段;也有人说,战略是核心,战术是关键,但问题是,我们只有在产品设计、价格设计、渠道设计、消费者诉求、品牌推广等这诸多元素中,分清哪些营销决胜的核心和关键,我们才能搞清楚什么是战略应该做的事,什么是战术应该做的事,我们才能分清这些营销元素的轻重,有的放失的做营销。
从营销的角度,我们经常这样描述:战略就是定位,战术就是卖货。结合“ 战略是核心,战术是关键 ”,我们可以说: 定位就是营销决胜的核心,卖货就是营销决胜的关键。
如此推理下去,我们就很容易从 产品设计、价格设计、渠道设计、消费者诉求、品牌推广等这诸多元素中,找到营销决胜的核心和关键。
实际工作中,定位就是解决 “卖什么、卖给谁、卖多少钱、卖出怎样一个目标”四个问题,也就是说 产品设计和价格设计是营销决胜的核心。
卖货就是解决“在哪里卖和怎么卖”的两个问题――即:渠道怎么卖,消费者怎么卖?渠道和消费者对厂家而言,都是客户,前者是大客户,后者是小客户。无论是对渠道,还是消费者,厂家成功的关键就是要让客户满意。
渠道不满意,他不会代理你的产品;消费者不满意,他不会消费你的产品。只有渠道和消费者都满意了,你的产品才能畅销。也就说, 渠道和消费者满意是营销决胜的关键。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就能将西方的4P或4C理论进行简化,从而帮助企业快速掌握营销决胜的本质,即: 产品设计和价格设计是营销决胜的核心,渠道和消费者满意是营销决胜的关键。
但是,定位的本质和满意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很多人可能会问上面这个问题,这是必要的。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做定位,如何做客户满意,也是白忙活。
纵观近来中国企业界的沉浮,尤其是品质一流的中华老字号的集体溃败,笔者深刻的体会到: 品质最好的不一定卖的最好,卖的最好的一定是投市场所好的,投市场所好的就是投消费者所好的 ,
因此,笔者认为定位(产品设计和价格设计)的本质:投市场所好。分解开来就是, 产品设计不是做最好,而是做不同,投消费者需求所好;价格设计不是要最便宜或最贵,而是要竞争力最小、渠道吸引力最大,投渠道需求所好。 简单的说, 产品设计是投消费者所好,价格设计是投渠道所好。
接着我们再看客户满意的本质是什么。
前面分析过,渠道和消费者都满意,是产品畅销的充分必要条件。渠道要满意,除了价格设计的有利可图外,就是你的销售设计可以持续不断的卖货。消费者要满意,除了你的产品设计投消费者所好外(动眼),就是你的销售设计让消费者动心和动情。(注: 销售设计包括:渠道分销模式、打破动销的手段、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可信度的手段、让消费者对产品放心并建立好感的手段 。)
由此可见,让 渠道和消费者满意的本质,就是能够卖货的销售设计 。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再去考虑什么4P或4C理论,而是根据产品卖向市场的过程, 将营销系统简化分为三种设计:产品设计、价格设计和销售设计 。产品设计就是可以自己卖自己的命名和包装,价格设计就是竞争最小且渠道各环节相对利润更高的价格体系,销售设计包括牢不可破的渠道分销模式、突破“动销”的手段、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可信度的手段、让消费者对品牌放心并建立好感的手段等。
经过上面的梳理, 营销不再像理论上描绘的那么神秘,其核心就是定位,其关键就是客户满意。营销的任务就是做好三个设计:产品设计、价格设计和销售设计。营销的本质就是:产品设计不是做最好,而是做不同,投消费者所好;价格设计就是竞争力最小、渠道吸引力最大,投渠道所好;销售设计就是围绕让消费者动心和动情而展开。 这样一来,即使不懂营销专业的人,也可以快速弄懂营销的门道。
回归营销原点,去发现营销的本质。
11.道康宁:创新是实现增长的关键 篇十一
多年来,道康宁始终坚持将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硅树脂的能力与基于硅的特殊化工产品方面的领先性相结合。遵循这一发展思路,道康宁在江苏省的张家港市建造了一个新的大型有机硅综合生产基地,作为对道康宁在美国和英国大型工厂的补充。同样,在多晶硅方面,Hemlock半导体集团正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克拉克斯维尔建设新工厂,以保持其在产能和成本方面的领先地位。
目前,道康宁公司的销售和收益轨迹都出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这种加速部分要归因于中国等发展中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而道康宁的低成本制造基地使其在满足这一需求方面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但是,道康宁也并非只是搭顺风车,相反,它大力推进创新,重新设计新产品开发方法,与此同时,还成为了化工行业业务模式创新的领军企业。
2002年,在网络泡沫破灭的时候,道康宁大胆冒险,推出了新业务模式Xiameter。它集在线管理和低成本于一身,为其商品硅树脂提供了朴实无华的销售渠道,为希望大批量购买且不需要研发或技术支持的客户提供了富有竞争力的价格。尽管许多其他化工企业也涉足了电子商务,但却没有一家能够接受把其产品有效地分为两个品牌的业务模式,道康宁却采用了这种模式,将自身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传统的道康宁,为客户提供有技术和研发支持的专业硅树脂;另一个就是Xiameter。
2009年,道康宁确认了新业务模式的成功,并宣布,通过Xiamerer提供的产品数量出现了5倍的增长。与此同时,基于新产品创新的销售也持续加速增长。
12.创新发展强实力练好内功是关键 篇十二
我现在是冀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实际上这个公司的的母公司是沧运集团, 以一个地方客运集团兼并省级客运公司, 我想在全国这样的先例也是不多的吧。
河北沧运在适应当前行业竞争形势, 怎样做强做大, 怎样由传统运输业向现代运输业转型过程当中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我想在今天的会议上和大家一起分享。目前冀运集团总资产有10个亿, 多年来我们在行业的微利状况中艰难经营, 积累到现在, 企业有了一定的收益, 去年我们对地方税的贡献就达到了5000万。
微利不是客运的方向
道路运输行业受市场竞争的影响, 已经进入微利时代, 这对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我们在想:在这样一种微利状况中, 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企业能从微利状况中走出来, 进入“中利”状况。我想我们的同行中还没有一个人想过“中利”是什么概念?我们现在的营收利润是10%左右, 如果达到15%以上, 我们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一点, 也就是“中利”状况了。
部里要求道路运输企业由传统运输业向现代运输业转型, 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型。我们的落实措施就是:立足本地, 跳出区域发展的经营思路。基本战略是这样的:立足本行业, 又要跳出本行业;立足本身的产业, 又要跳出本身产业的束缚。
清醒认识行业地位
我认为行业的地位决定了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 这是我自己从从事政府工作到主政企业23年的体会。就是你所处行业的地位, 决定了政府怎么支持你。企业绝不是你想得到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道路运输从客货运运量上看, 是绝对排在航空、铁路、水运前面的, 但是从受到的政策优惠上看, 不一定能排在前面。所以一定要清晰认识自己的行业地位, 尽量争取政府的支持。当然企业单单依靠政府支持也是不现实的, 要自立自强, 要苦练内功, 要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 要主动适应当前的环境, 也要有应对复杂环境挑战的准备。
正如流感来了身体要有免疫力一样, 高铁一冲击, 你道路运输就垮了?国家政策一调整你就晃悠起来了?这肯定不行。我们运输企业应该要适应行业形势的变化, 无论是你的运作模式还是发展理念, 还是工作方式、员工团队, 各个方面都要适应, 不适应就会被冲垮。
苦练内功谋发展
冀运集团按照“面向环渤海, 融入国际”的基本理念, 也在苦练内功。
我们首先要立足自己的行业。因为道路运输行业本身有很多优势, 进入这个行业也不容易, 一定要坚守本行。同时, 为了做大做强企业, 在做好传统主业的同时, 冀运也进入了旅游业、城市公交、出租车和房地产等行业, 目前已初步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冀运在今年成立了房地产公司, 以商业开发为主。建站场则采取多元投资, 降低建站成本和企业资金压力。同时, 以车站为主体, 进行产业联营。现在, 我们还通过银企合作, 投资商业银行, 冀运每年可以从银行获得几百万的分红。为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冀运还兼并了河北快运通。
同时, 我们也在积极谋划企业的上市。现在我们集团旗下的河北沧运物流股份公司已经在“天交所”上市, 不是创业板、不是中小板, 而是先在天交所这里孵化一段时间后转到创业板上市。“天交所”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天津滨海新区先试先行试点”, 完全是按照上市规程操作的, 但是门槛比较低, 可以持续融资。我们有些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在资本运作的方面, 到目前为止, 我觉得我们还是很有作为的。
再一个, 我们要利用国家行业发展的机遇。“高铁时代”来了, 航空也要加速发展, 我们的高速公路这一块业务很可能会被取代或者是被严重冲击, 因此我们也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去年4月28日, 河北高客在省政府的提议下, 重组为冀运集团。自挂牌以来, 冀运就向综合交通运输企业转向。一年多来, 我们不仅发展了公交出租, 还紧紧抓住河北航空发展的机遇, 与其展开合作, 目前已经开通了正定国际机场到全省6个市的班车, 共有班车30多辆, 通境车60多辆。这是应对当前复杂局面所做的工作。可以说, 经过30年的努力, 河北高客 (即冀运集团) 再被冲垮是不可能的, 企业现在的经营格局基本稳定。
另外, 今年我们还组建了房地产公司, 在某县投资几千万进行商品房开发。我们的运能在向农村延伸, 为城乡一体化作出贡献。现在在沧州, 我们的客运从市到县到乡镇再到村, 运输网络不断向下深度延伸。目前在沧州14个县市区中, 已有6个县市政府批准沧运的进入。
运输企业现代化很重要
关于运输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我想关键是企业家的理念现代化。你是老传统老观念就不可能领导企业进入现代化, 所以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你得具有现代化的知识。我在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中应该算是老大哥了, 我是1945年出生的, 今年65岁了。我觉得, 新人要有新理念, 老的也要学习, 要跟上形势的发展, 要跟得上时代。其次, 要有良好的战略。企业没有战略是不行的。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的奋斗目标, 这个时期企业要奔着哪些方向走?要干哪些事?战略思想要定下来。既要有实际的战略规划, 也要有现代化的设计。第三, 企业的体制机制、管理必须适应现代化。没有良好的体制机制, 企业不可能走向现代化, 因为企业自己的决策没办法决定, 想干什么还得请示政府。现在政府对改制企业还存在一些误解, 说改制企业是国有资产流失。实际不然。资产流失到哪里去了呢?税收增加了, 职工福利增加了, 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就业岗位, 上交的地税也在成倍的增加, 有时候我们还担负着公益的责任。所以说对改制企业要有正确的态度。第四, 管理方式要现代化。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都要跟上。现在的运输企业有一部分是精细管理的, 多数还是粗放的。我们必须要从松散、粗放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 要使自己的管理方式尽可能现代化。
希望我们的道路运输企业无论如何要在“做强、做大、做优、做久”上下功夫, 要有持续发展的力度、力量和能力。这里我也要呼吁, 公路运输的地位现在确实是很低, 这其中既有行业优势减弱的因素, 也有龙头企业未能主动作为的因素。道路运输占据全国绝大部分的客货运周转量, 却迄今没能形成一家全国性的现代化龙头企业。所以我觉得我们客货运企业应该联手打造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真正大型运输集团。也可以建设专业化的集团公司, 比如以客运集团为基础, 将产业延伸到旅游、房产等行业。
物流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议
现代物流是一个涉及到多个产业管理部门的高端服务业, 但是交通运输在物流的运输层面还是有其重要地位的, 如果要组织区域性或者是全国性的物流联盟, 像我们这样的客运企业目前还是没有领导力的, 谁来牵头?我想应该是政府, 这是一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 政府应该为行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现在我们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努力挣扎, 我们也要琢磨一些办法出来, 呼吁政府出台一些行业扶持政策, 支持客运企业做大做强, 以促进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现在, 公交和长途客运发展的矛盾在河北比较突出。我们认为, 有的地方错误的理解了公交优先战略。对于公交优先, 我曾提过一个方案, 就是公交外延要延伸到各个县去, 结果有的政府不同意, 说你不能随便延伸, 说你应该在你那个圈里发展。现在公交搞城乡一体化, 有好几种形式, 包括给补贴的和不给补贴的。有的县也允许你建站拓线路, 但说县里财政比较紧张, 经费问题你自己解决;或者县里不愿意给你补贴, 那就是没有补贴你也要运营。城乡公交通行的线路有的是从地级市开始, 市、县、乡都通了, 有的是从乡镇开始、从县开始, 县到乡到村叫“城乡一体化”, 总之是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好多种。因此我建议, 这方面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13.关键是抓好落实 篇十三
永兴县教育局
曹晓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各项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抓好工作落实。现在,不少事情不是没有部署,不是没有要求,主要是落实不够。落实才是尽职,落实才算本领,落实才能发展,落实就必须重视掌握好落实的基本要素。
端正指导思想抓落实。工作指导思想是抓好落实的前提和保证。指导思想端正,抓落实效果就好,各项建设就发展进步。否则,就容易使偏劲,就会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影响全面建设。端正指导思想就要强化思想领先意识。凡事只有认识正确、深刻,行动才能更加自觉,工作才能更有成效。端正指导思想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一名干部,应该多干虽然出不了名、挂不上号,但基层需要、群众欢迎的事,多干虽然周期长、费劲大,但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干虽然困难大、矛盾多,但能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的事,带出一个好风气,使全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端正指导思想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很难的事。有些事从局部看是实际,从全局中看可能就不是实际;今天看是实际,明天看可能就不是实际;从具体情况看是实际,从政策规定上看可能就不是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还会受到程度不同的干扰和影响。如果没有很强的党性原则和辨别是非、排除干扰的能力,缺乏较真碰硬的精神和勇气,就很难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兼顾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才能防止政出多门、打乱仗,促进工作落实。要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安全和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发展中有安全,安全中有发展,不能只讲安全不讲发展,也不能只讲发展不讲安全。讲安全发展,就要把安全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把全面发展作为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可靠保证。克服和防止“宁弱机关不弱基层”的片面性。有些同志抓工作很辛苦,但效果不佳,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抓不住重点,平均用力,甚至把主要精力用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要学会弹钢琴。一个时期围绕一个重点来开展和带动其他工作,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有条不紊地抓落实,精益求精地抓落实,雷厉风行地抓落实。
贯彻民主集中制抓落实。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很多事已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组织行为,必须按党性原则办事,不能个人说了算。要充分发扬民主。团结出风气、出政绩、出干部。团结就是力量。不团结不仅干不好工作,还会出邪事、怪事、大事。一个班子的同志经历、能力和个性都是有差别的。要学会与不同的人共事,学会在不同的岗位上干事,学会在不同环境下办事,做到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能斤斤计较。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道重,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反对老好人、一团和气,在坚强的党性原则基础上求团结谋发展,团结起来干事业,同心同德抓落实。
重心放在基层抓落实。基层建设是党委和领导的一面镜子,能照出是真抓基层还是假抓基层。事实说明,只有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把检验的标准放在基层,把谋发展的平台放在基层,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基层。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只有把事情搞清楚了,研究透了,落实起来针对性才强,效果才好。
提高能力素质抓落实。提高能力素质不是手段,是根本目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在加强学习中提高能力素质;在岗位实践中提高能力素质;在认真总结思考中提高能力素质。
盯着问题抓落实。要大力倡导发现问题是能力、揭露问题是党性、正视问题是素质、解决问题是政绩的良好风气,敢于揭短亮丑,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很多事并不在于问题的本身,而在于对待问题的态度。如果对发生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弄虚作假、隐情不报,就会使一个问题变成两个问题,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使当前可以解决的问题变成遗留问题,不但会败坏风气,还可能埋下隐患。如果态度正确,敢于正视问题,勇于揭露矛盾,措施得力,解决得好,就能使坏事变好事,教训变财富,就能使问题变成推动各项建设前进发展的动力。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要亲自出面做工作,亲自解决问题,亲自化解矛盾,不能推托,更不能把矛盾上交。
14.机遇是成功关键小结 篇十四
3成功,即达成所设定的有价值的目标。另外,它不单是指一种结果,也是一个过程。
精神成功: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精神胜利法,这让我不尽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唯心主义的悲哀就在于他们一直没有理解什么事客观。只有机遇没有实力的成功我方也有,比如买彩票,但是我方今天为什么没有将这种极端特殊的例子拿出来讨论呢?是因为我们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高度,探讨一种价值取向。
实力的重要:我方今天反复降调,我们并不不否认实力的重要,但我们说实力积累的过成中同样受到机遇的影响。良师益友,重点高中。
唯一:对方辩友狭隘的把证明决定性因素定义为只有一点,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按照对方辩友的立场,您是在对我们国家发展战略提出质疑吗?水和空气阳光比较不出谁更重要。实力更关键:请对方辩友看我们的辩题,我们需要比较出谁更关键吗?我方一辩已经明确提出,自身的积累和机遇共同决定着成功是否能够实现。
内因外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外因辩证统一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机遇有客观存在,也有主观创造。
马列主义唯物世界观得出的。我们说客观条件决定人的主观意识.实力是机遇的前提:我们说实力和机遇同时存在,机遇为实力的积累也提供了平台,有了实力才能抓住机遇,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们不讨论也讨论不出来,对方辩友强调实力是前提也不能证明机遇不是关键。
只等机遇:我方今天已经在理论中说明,只有实力没有机遇的成功和只有机遇没有实力的成功我方今天不讨论,我们要放在同一高度来比较。对方辩友为什么要扣掉一个关键去论证另外一个是关键呢?
机遇是外部条件:对方辩友忽略了客观环境的存在
留给又准备的人:我方一再强调,准备过成中也需要机遇,良师益友!有机遇一定会成功?:有机遇不一定会成功,但没有机遇一定不会成功 积攒实力抓机遇:那你抓的还是一个关键呀。
古代没成功现代成功了:考虑被时代背景,当时怀才不遇没有成功,现在被人发现,是现在的人发现肯定了作品的价值,这也是一种机遇。
对方辩友狭隘的把机遇对成功的影响局限的定义在成功这一结果上,殊不知,机遇贯穿于成功的整个过程中。
15.创新是关键教案 篇十五
1 方法
1.1 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1) 全院弹性排班。根据病人动态, 护理部进行全院弹性调配, 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 忙而不乱。
(2) 护士调换科室。护理部每半年对护士进行转科, 因岗设人, 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岗位要求及科室护士长的招聘, 将护士调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 发挥最大的潜能。
1.2 实施量化管理
(1) 制定护士绩效考评的方案和内容科室的奖金根据职称和学历系数及工作量进行二次分配, 护理日常工作按积分制管理, 公平合理, 多劳多得, 同龄同职称、同龄不同职称的护士月奖金拉开一定的距离。原则是:既讲究分工, 更重要的是合作, 将护长考评的内容和服务的质量纳入绩效考评的范畴。
(2) 优化岗位职责, 实施NPA排班和护士层管理。
1.3 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实施护理管理
(1) 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护理部主任是医院护理的领头人, 管理上有较强的组织、指挥和协调救护的能力;业务上能利用较强的护理临床理论知识和技能, 解决独立本专业范围内急、危、重症病例和较复杂病例疑难的护理问题;职称上积极晋升;情绪上乐观和稳定。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功能。
(2) 赋予护士长权力。护理部制定规章制度、奖罚制度、护理工作计划, 让护长有章可循, 确立护长的主导地位, 充分发扬护长当家作主的精神, 强化自己设置的任务自己完成的意识。
(3) 适当施加压力。制定护长岗位考核标准和护理质量综合考评标准, 护理部深入科室检查护长各环节的管理, 指导护长有效的管理技巧, 使护长真正起到管理的效能。但压力过大, 会使护长精神过度紧张,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所以工作太繁忙要适当放松和减压, 增强凝聚力。
(4) 给予强大的动力。有动力才有压力, 对护长所做的成绩和付出的劳动给予肯定和奖赏, 促进护长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护长职称晋升, 善于发现护长的“亮点”, 多奖少罚, 加大对论文、科研的奖励力度, 鼓舞护长的创新意识[2]。
2 评价标准
2.1 根据护理部每月护理质量考评和科室质控综合评分:优:95分以上;合格:94分以下。
2.2 满意度调查
满意:满意率95%以上;不满意:满意率94%以下。
3 结果 (表1)
4 讨论
4.1 表1可见:
2008年全院护理质量综合评分优秀率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率明显高于2007年, 经χ2检验, 有显著性的差异 (P<0.01) 。结论:所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合理的量化考核, 适当的激励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4.2 重视人, 调动人的积极性, 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观点, 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是主要的资本。
通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合理使用人才, 充分发挥护长的聪明才智, 让护长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注:χ2=8.22, P<0.01;χ2=10.74, P<0.01
4.3 在实行量化考核中, 严格按职上岗, 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和劳务补贴, 发挥护理组在工作中的连续作用, 因岗设人, 强化了临床岗位传、帮、带的作用, 护士们纷纷参加了学历和职称的考试, 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降低临床风险。
4.4 激励理论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 诱导人的行为, 使其发挥内在潜力, 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3]。领导的行为影响好坏, 直接关系到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意志和能动性[4]。实施护长岗位考评与职务补贴挂钩, 使护长感受到强大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 调动了护长的工作积极性, 激发护长的工作热情, 增加了护长的工作责任心, 有效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曹松美.医院引用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时建立护理文件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 2003, 3 (4) :60~62.
[2]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229~230.
[3]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135~137.
【创新是关键教案】推荐阅读:
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关键07-12
销售的最关键是什么06-15
关键是要有“精气神”07-09
解决“走教”问题的关键是住房07-13
改变父母是成功教育的关键09-28
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10-25
发展生产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范文07-04
老师是让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07-11
新媒体广告赚钱的关键是什么09-29
面试技巧:什么是外国企业面试的关键?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