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源的选购和安装(共9篇)
1.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源的选购和安装 篇一
1 虚拟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组装和维修的可行性
从本质上来讲虚拟技术是计算机成像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综合作用, 其效果的呈现依赖于高精度的模型数据提取、高代入感的可视化操作以及高性能的虚拟化控制技术。如何在真实感、可视化和互动效果上进行有效的展现才是虚拟技术需要关注的焦点。计算机组装是一门需要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结构基础的操作性专业, 需要学习者具备极强的计算机硬件检测能力和软件安装能力, 在硬件上需要对计算机硬盘分区、bios设置、硬盘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注册表格式化和修改、系统还原和备份等等用户难以自行操作的环节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但那是在实际的计算机组装和计算机维修教学过程中, 一旦以真正的计算机作为试验样机, 就很难进行全流程的破坏性教学实验, 这样学生的操作就很难真正达到实效, 甚至会造成在实际的计算机组装和计算机维修过程中的漏装、误修等情况, 给顾客造成严重的损失。通过虚拟技术建立高仿真度的计算机组装和计算机维修演练平台, 以视频演示和视频教学的形式可以极大的提高计算机组装和计算机维修的教学效果, 更可以为学生进行重复操作演练提供可能, 这样可以在极少的成本代价下实现全套计算机维修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的学习。从这点来看,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组装和计算机维修的教学实践上具备极好的应用前景。
2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组装和计算机维修上的应用分析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组装和计算机维修上的应用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和实践练习上, 因此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组装和计算机维修上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 构建计算机组装和计算机维修的虚拟现实系统平台。为了适应当前普遍适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可以选用系统兼容性极强的虚拟机作为虚拟系统的工作平台, 该虚拟机通过模拟计算机的硬件构成和软件安装操作过程, 可以为操作提供各种硬件安装、拆卸、组装、重构、DIY处理等, 在软件操作上可以真实的还原系统安装、系统重装、系统备份还原、硬盘分区格式化、网络设置、软件安装卸载、系统漏洞检查、病毒扫描等等, 操作者就像真正对一台能够具备任意硬件设施的计算机进行任意安装和维修操作, 与此同时该虚拟系统还支持二次开发功能, 用户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性能开发, 以适应实际的教学需求。实际过程中, 进行计算机组装和计算机维修教学的相关院校需要购买性能出色的PC或者台式机, 通过搭载专业的虚拟机软件如VMware Workstation等进行虚拟环境的构建, 通过软件内部自带的计算机安装模块和计算机维修模块, 对现有的计算机类型、计算机维修业务进行针对性的虚拟环境的平台搭建, 并且形成模块化操作。装设视频教学设备, 以专业的虚拟机操作人员的教学过程为教学演示和教学视频资料, 在教学系统内进行普及和应用。
2) 虚拟环境的设置和计算机虚拟安装流程。通常来说虚拟机赋予了虚拟操作完全类似于实体计算机操作的流程, 因此必须为虚拟机进行相应的光驱安装和运行分区, 否则会使得运行出现故障。由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频繁的使用DOS启动盘、硬盘初始化工具盘、操作系统安装光盘等, 如果使用真实机的光驱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因此, 必须安装虚拟光驱设备或者相应的软件, 以减少硬盘和光驱的消耗;但是在进行虚拟计算机安装时, 在选择计算机硬件类型, 包括计算机硬盘、主机、cpu、显卡、声卡、机箱类型、附件等, 要进行硬件匹配分析, 避免虚拟化操作与实际计算机安装过程的巨大差异, 这一点是当前虚拟软件所无法实现和避免的, 要重视这一人工遴选和匹配的过程, 这样能够极大的加强计算机安装人员对于计算机硬件性能的理解程度, 提高计算机安装的整体顾客满意度。
3) 虚拟计算机维修过程。虚拟计算机维修的实质是对预先设定的故障类型进行人工排查, 这就需要教学团队对实际的计算机故障进行归纳总结, 并且能够真实的还原实际的故障现象, 对于故障诱因和常见的故障检修方法进行简化讲述, 并且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虚拟环境的平台, 鼓励学生进行故障创造和新型维修方案的研究, 最大限度的提高计算机维修的整体工作效率。其次是要重视计算机软件故障维修, 当前的计算机用户安装的软件类型众多, 且大多数用户缺乏计算机安全管理意识, 这就给病毒入侵和个人隐私泄漏提供了机会, 因此, 在实际的计算机软件维修中, 要注意此类故障的排查, 一旦发现就要及时为顾客进行安全漏洞消除, 保障客户的计算机使用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3 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并开始在各个工业领域得到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组装和维修是计算机后勤保障中的重要技术环节, 随着计算机集成化和微型化的快速发展, 如何提高其组装和维修的可视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 成为提高计算机组装和维修效率的关键, 虚拟现实技术立足于高精度的计算机数字模型, 能够为计算机组装和维修提供有效的辅助。
参考文献
[1]全金华.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09 (5) .
2.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源的选购和安装 篇二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重点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维修知识,是作为一名现代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另外,广大从事计算机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有关计算机配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故障检测与排除等问题,因此,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开设的。
笔者所在的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方向,要求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并获得相关技能证书。而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选购方法,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组装、维修、调试以及日常维护等。笔者根据多年的相关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下:
一、课程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在理论教学中,重点是介绍计算机各个组成部件以及讲授计算机硬件维护常识;在实践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装、软件安装、计算机软件维护、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等内容。由于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所以本课程的最大难点是,教材内容及实验设备无法紧跟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
二、课程的学时分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硬件技术不断创新,新的教材也不断地更新以适应教学需要。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和要求,新的教材往往是以当前的主流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编写的,其中包括了计算机硬件知识、软件知识以及计算机故障排除三大方面的内容。根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以及各学校基础设施的不同,制订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学时分配表是非常重要的。
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对实践教育环节的高度重视是大多数教授这门课的教师的理念,以下为笔者在本课程教学的数年中经过不断总结和改进后所采用的学时分配表: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滞后性
从计算机诞生到现在短短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虽然学校在选择教材时都注重教材的适用性,但出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故教材中介绍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往往还是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导致滞后于市场的主流产品,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学期初要在教材的内容基础上,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增添一些当前主流产品的介绍,使教学内容符合当前流行的市场趋势。
2.教材内容的取舍
很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材上,对计算机组件的概念、工作原理等知识作重点介绍,把装配技术、工具的使用以及日常维护等一笔带过,而这些恰恰是计算机日常使用过程中实用的知识。因此,对于CPU的种类、性能、搭配等诸如此类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应做重点讲解,而将概念、结构、原理等内容少讲甚至可以不讲。
四、教学过程
1.理论教学环节
要对计算机进行组装和维护,就必须要对计算机中的每个部件有详细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理论课的时间,为学生介绍计算机中这些部件的种类、性能,同时利用实物、多媒体、网络等让学生从直观上看到这些部件,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例如在介绍显示器时,教师应该着重介绍当前市场上的流行产品——液晶显示器。品牌、价格、屏幕尺寸、亮度、分辨率等都是显示器购买、使用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技术指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视频、图片、市场调查表等进行详细介绍。
教材在介绍计算机各部件的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专业术语,要学好这门课程,就必须学好这些专业术语。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这些术语的举例解释,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和措辞讲解。
由于计算机的日常维护部分内容较多,情况也较复杂且难以讲解全面,因此很多教师往往对于这一节的内容略过或安排学生自学,这是不可取的。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如何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成了广大使用者最迫切希望了解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把维护这部分知识穿插在介绍计算机各部件的过程中,并且对其作重点介绍,多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如何维护计算机的方法和手段,少讲空洞无实际用途的维护理论。
2.实践教学环节
经常有已毕业的学生说:在学校的三年所学的知识,还不如顶岗实习三个月学的多。这显然反映了在学校教学的实践性课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欠缺。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恰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本课程来说是就显得非常至关重要。但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又是非常繁多,计算机组装、软件安装与日常维护、硬件安装与日常维护、故障分析与排除等,其中无论任何一点拿出来都有各种各样不同情况,甚至可以编写成为一本综合大手册。
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即在堂課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如组装一台计算机或解决一个问题等。但很多教师又往往片面的认为把学生关进实验室,给他们一套实验设备,交代一个任务,再在过程中指导两句完成这个任务就是实践课了。如果这样,你这堂课的内容是完成了,学生学会了处理你这堂课所提出的问题。但这只是计算机维护知识中一个小小的知识,学生以后遇到不同的问题就不知如何入手去解决问题。那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对这些知识学习得全面而透彻,就需要我们教师对重点的把握做到准确、精练而无遗漏。
首先是维修工具的使用。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过程,操作者会使用到各式各样的工具,比如螺丝刀、尖嘴钳、万用表、小毛刷等等,而笔者在数年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一些维修工具都比较陌生,甚至出现个别学生连螺丝刀都不知道有哪几种。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立不同的情况,以使用到不同的维修工具,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诀窍。
其次是计算机故障类型的诊断。要对一台计算机进行维修,就必须判断出哪个部件出了问题。不同的部件出现不同的故障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从这些现象中去诊断故障部件的方法,学生才能够动手去处理这些故障。常用的诊断方法有:
①观察法:主要通过听、闻、看、摸等手法来判断计算机故障的部位;
②最小系统法:保留系统能运行的最小环境,把其他的部件和输入输出接口从系统扩展槽中拔出,加电观察是否正常运行。
③替换法:将同型号、功能相同的硬件进行交换,根据故障变化现象来判断故障所在,如果发现某个部件被替换后故障消失,说明被换掉的即为故障部件。
④比较法:将两台配置相同的计算机执行相同的操作,比较分析故障现象。
⑤插拔法:关机后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一块就开机观察运行状态,一旦拔除某块板块后主板运行正常,说明故障原因可能是由该插件板或I/O总线插槽或者电路引起的。
⑥清洁法:用毛刷清洁计算机的外设灰尘,以及清洁各板卡插脚表面的氧化层。
⑦程序测试法:随机诊断程序,对程序进行分析。
第三是日常维护操作。计算机出现故障往往是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或缺少保养引起的,如果一台计算机能够得到良好的操作、得当的保养,既能延长其寿命,又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减少故障的发生。因此,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习惯,掌握对计算机硬件、软件进行日常保养方法等也是本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最后是常用维护与维修软件。一个优秀的日常维护或维修的软件工具,能够帮助用户更合理而有效地管理计算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软件,让学生掌握这类软件的使用方法与诀窍。同时,网络在当今的生活中成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介绍一些硬件网站的域名,能够让学生在课后了解最新硬件知识与动态。
五、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把握教学重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既能够让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让学生正确而快速地掌握所授知识。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一门知识点繁多,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实用性强的学科。正确把握这门学科的重点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市场,为学生将来走出校门顺利、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作好良好铺垫,达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国光.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6.
[2]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模式,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5:(165).
[3]孙中胜,高长宝.微机组装升级与维护.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王皖陵,陈小平.计算机组装实习的教学与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
[5]张晶等.全校性选修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革.科教文汇,2008,15.
3.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源的选购和安装 篇三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 应注重素质、技能培养
信息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中职教育应面对社会, 围绕需要开展教学, 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具有实际操作技能。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术能的人才,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变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这需要老师因势利导。就目前来看, 全靠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灌输方式, 学生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 只会因枯燥而感到厌烦。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硬件知识、计算机软件安装过程等, 这些对于来自农村、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来说, 仅凭教师口述, 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 我总结得出“任务驱动”和其它教学方法 (比如:演示法、讨论法、协作法等) 相结合, 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较容易接受并掌握本课堂专业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2. 配备硬件设备, 注重实训。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需要将计算机硬件进行组装, 安装系统软件、驱动程序、应用软件等, 注重的是实用性、操作性。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对于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指标、技术参数型号等更易于牢记和掌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操作技能, 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配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专用实验室, 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更新。让学生在亲自操作实践中了解、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组装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动手操作中增强对计算机会出现的各种故障的判断力和维修能力, 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高技能、实用创新型人才。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生有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不够, 还应具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将来才能立足社会。职校教学重点是“服务、技能、就业”,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 利用情境创设、任务驱动、问题探究、协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将来才能真正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立足于社会。
二、软硬结合, 正确组装使用计算机
我校使用的中职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对实际操作步骤进行了分解, 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硬件组装、软件安装与使用、网络组建与使用、操作系统管理与维护、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计算机组装与使用这部分主要通过软硬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讲述并演示了计算机的组装过程。下面我介绍一下计算机操作及系统安装的过程。
1. 正确认识组装计算机硬件。
重点从计算机的硬件入手, 认识计算机的硬件, 了解每个计算机硬件的不同功能, 能够将计算机硬件组装在一起构成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参差不齐, 多数学生成绩偏差, 不爱学习理论知识, 喜好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实践中, 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熟悉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避免因操作失误对设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在教学时常采用的“观察—模仿—超越”的教学方式, 即先演示让学生观察, 在演示过程中讲述硬件的型号品牌、功能、技术指标、参数、安装巧和注意事项等, 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着去做。我巡视指导, 再通过组装比赛或着任务驱动等方式让学生超越自我。学生在掌握了组装技巧的同时, 还领会了理论知识, 同时又增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1) 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2) 动手拆解计算机
(3) 动手组装计算机 (要了解有关组装前的准备与基本步骤等)
(4) 检测计算机
(5) 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6) 如何解除常见故障
2. 计算机软件安装与使用。
计算机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 即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对于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硬件系统, 如何将其变为能够满足用户需要的多媒体计算机, 是组装计算机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对该部分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台微型计算机硬件组装完成后, 安装操作系统需要经过硬盘分区—硬盘格式化—安装系统等步骤。
(1) 硬盘分区
一块硬盘可分成若干区, 新硬盘经分区、格式化后才能使用。现在的硬盘容量都比较大, 有些文件系统不支持, 例如:.FAT32格式只支持32GB空间, 要想使用大于32GB的空间, 就必须单独分区。此外, 划分多个分区也便于管理。分区可以使用DOS命令也可以使用专门的软件。用FDISK分区, 用系统安装光盘引导系统后, 在提示符A:》后输入FDISK, 按回车键。屏幕出现英文提示, 输入“Y”后按回车键会出现FDISK的主画面, 在FDISK主菜单中有五个选项:
(1) Create DOS Partition or Logical DOS Drive (建立DOS分或逻辑分区)
(2) Set active partition (激活引导分区)
(3) Deletepartitionor Logical DOSDrive (删除分区或逻辑分区)
(4) Display partition information (显示当前分区信息)
(5) Change current fixed disk drive (选择其他的硬盘, 注:挂双硬盘才有此选项)
硬盘分区按“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驱动器”的次序进行。主分区以外的硬盘空间为扩展分区;逻辑驱动器是对扩展分区再划分而得到的。依次为:创建主分区、创建扩展分区、创建逻辑驱动盘、设置活动分区。
如果是对一块已分区的硬盘重新分区必须先删除旧分区。用FDISK命令分区有很大的局限性, 现在市场上为大硬盘分区提供了很多种功能多且分区速度快捷的分区软件, 如:Disk Manager, Partition Magic等。
(2) 如何从CD-ROM引导系统
确认计算机支持光盘启动, 在BIOS中设置为光驱启动。进入CMOS菜单, 将光标移到Advanced Bios Features项按回车键进行设置第一、二、三 (1st/2nd/3rd Boot Device) 启动设备, 包括Floppy、CD-ROM、HDD-1等。此时把第一启动设备即Firs Boot Device设置成CD-ROM即可。
(3) 从光盘引导安装程序
(1) 检测硬件组装, 开启电源
(2) 设置第一驱动为从CD-ROM引导系统, 并插入安装盘
(3) 按提示进入Windows XP的安装界面, 指定安装分区及格式
(4) 按提示进行个性化设置、信息注册等内容
(5) 安装结束后进入XP桌面
3. 驱动程序安装。
计算机硬件在没有相应程序的“驱动”下将无法正常工作, 所以说安装驱动程序是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安装驱动程序常用到以下三种方法:使用驱动软件自带的安装程序、手动安装驱动程序、半自动安装。手动与半自动安装方法从不同程度上依赖于“硬件更新向导”。
正确安装驱动程序使其能正常工作,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如何判断设备的驱动型号 (从芯片认识常用设备的驱动)
(2) 如何更改已安装好的设备驱动
(3) 如何清除无法正常工作的设备
(4) 设备驱动安装调试
4. 应用程序安装。
软件只有安装后才能使用, 市面上的软件产品种类繁多, 安装方法各不相同, 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普通软件的安装步骤。
(1) 欢迎界面
(2) 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3) 选择安装路径
(4) 输入用户名和注册码
(5) 安装类型选择
(6) 添加程序组
(7) 确认安装
(8) 文件类型关联
(9) 快捷方式
(10) 结束界面
针对上述各部分的教学, 我们应从最基本知识和最基础的实际操作入手, 将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并运用形象、生动、通俗的教学语言再加上教师的娴熟的操作演示, 把学生带入计算机这门新兴学科的知识殿堂, 在电子计算机系统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在实际教学实践中, 可以让学生从最基础的计算机硬件入手, 并在实际操作中认知理解掌握计算机硬件的有关参数、功能等, 让学生组装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微型计算机。我们应通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 使学生全面接触, 整体认识计算机硬件知识及系统软件的安装与调试, 完成职业中学专业教学, 培养有文化、有技术、能操作的实用型人才。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职业教育应面对社会需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要注重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动手能力,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丛书编委会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第二版) .
4.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源的选购和安装 篇四
【关键词】项目;项目教学法;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这门课程具有内容跨度大、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知识和技能。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和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特点,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教学低效的结果。为此,我们开展了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变化。
一、项目教学法及其要素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作为一项研究课题交予学生独立完成,如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直到完成后的评价等都由学生具体操作和负责;教师只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进行,就能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具体环节及其基本要求以及整个过程的重点和难点。
项目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和教师具有四个中心计划:一是在课堂上引入新的授课方式;二是由教师准备项目计划;三是班级一起协调实施步骤;四是通过修正使整个项目更趋完善。项目教学法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调的工作能力,锻炼学生掌握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项目教学法包含项目的整体规划、项目的内容设计、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的整体规划要求确定参与的具体人员,完成该项目要采用何种方法或技术,并且要能够事先判断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并且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解决对策。项目的内容设计要紧扣项目的整体规划,在内容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哪些是基础的项目,哪些为较为复杂的项目,综合性的项目又是什么,举一反三的项目、特定要求的项目、不久将来的项目、创新发展的项目分别又将会是什么问题。项目的具体实施还应该考虑采用何种方法、技术,项目进度的安排等。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项目中包含了教材哪些知识内容和专业技能;第二,项目能将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第三,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地在规定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遇到困难如何处理;第四,如何制定项目评价标准,如何对最终的成果进行评价。在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后,按照项目教学法要求,按照以下四个教学阶段进行实施。
1、确定项目任务。这是项目教学法的导向阶段,也就是立项,要注意项目的可行性。通常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项目任务,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在立项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是项目的目标性,所选项目应实现教学计划内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及提升学生技能的目标,这样才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保证学生掌握应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其次是项目的完整性,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成品作为项目的成果,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我们选择计算机组装这个项目给学生做,就是充分考虑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理解的具体情况而提出的。因为之前的内容我们已经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已经完全地讲述完毕了,因此,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再将计算机组装作为一个项目交给学生完成,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选择一个项目来实施并要求有个别困难的同学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完成该项目。
2、制定项目计划,此阶段包括下面三个步骤:
(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一台整机组成这个整体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让每个学生负责完成其中的小项目;最后小组合作完成整台计算机的组装,可以锻炼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协作能力。我们将这个完整的项目命名为项目A,将主板安装这个小项目命名为项目A1,将硬盘、光驱、软驱、网卡、显卡、声卡等硬件的安装这些集合成小项目A2,将操作系统的安装命名为项目A3,将主办驱动、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命名为项目A4,互联网联通命名为项目A5,整机的测试命名为项目A6。
(2)每个小组成员通过分析项目的要求,查找资料,实施项目开发。因为我们还没有讲述计算机应该如何组装,所以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小组的行动计划,安排进度表。在这个环节,学生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以及对某部分知识掌握的程度来制定小组工作计划,再综合整体水平,制定出项目进度表。
3、组织项目实施。此阶段中,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指导尤其重要,对项目实施的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材料也要及时给出。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是什么,还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既可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同时也能够避免学生对硬件不必要的损坏。
4、检查评估反馈。在项目完成后,我们组织了全体学生在一起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先由每个学生对自己所完成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小组负责成员对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总结评估,然后由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通过对所有小组工作结果的评估后,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发现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项目的完成学到的知识比以前更扎实,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明显的提高。通过项目的教学把理性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使得学习目标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5.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源的选购和安装 篇五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当今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计算机维修行业市场缺口较大。所以让学生学好“维修”,从就业的角度看,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增强就业竞争力,在社会上立足。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硬件设备的限制,所教授的内容大多是纸上谈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经常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只有对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顺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新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实用人才。
第一阶段:从实际出发,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首先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什么样的知识最能提起学生学习劲头呢?毫无疑问,就是现实的案例,而不是课本上抽象的概念。例如,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专门带一台坏的计算机到教室说要进行多媒体展示,当上课时学生发现计算机开不机,从而引出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如果你掌握了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遇到这种问题,能不能想办法解决;再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组装实验室。当面对如此繁多的零部件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注重实际操作,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识别硬件。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根据教材和学生现状,将理论教学为主变为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这也符合现在提倡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化教学。根据教材开发出与各项内容相适应的实验项目,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展示台、网络教室和学生的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示范,讲清涉及到的CPU、内存、主板、外围设备等等,要求学生达到基本理解的程度。而对所讲的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用各种部件验证。这样就把理论上空洞深奥的东西变成看得见、摸得着、想得通的实际东西,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与学生设计和探讨计算机配置方案,通过第二阶段的学习后,可适当安排学生走出校园,到本地的电脑市场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最新的发展状况、了解市场主流产品的信息,并按不同的需求和价位做好配置单,带到班上讨论,对配置单做出说明,评出较好的配置单,以鼓励学生,从而树立起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第四阶段:与学生共同探讨安装方案,通过前三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于计算机各组件都掌握较好,接下来学生关心的问题是计算机各部件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实践是检验想法的最好手段。因计算机组装过程中细节方面较多,采用了分步骤分组的方法,第一步现场拆解和组装了一台计算机,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到计算机组装的过程,再通过视频播放解读计算机组装与拆解过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第二步带学生到组装实训室以两个人为一组,完整的拆卸和组装一台计算机,教师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于组装计算机硬件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作用。
第五阶段:底层基本调试及软件安装。在组装完成之后,学生开始关心后续的操作。BIOS参数的设置、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的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方案进行设置,在设置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发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总结会上集中做出详细解释。系统软件安装包括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的安装、网络配置、应用软件安装设置等。
第六阶段:故障的检测定位及排除。硬件故障的排除以硬件故障的检测定位为主,只做板卡级。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硬件故障检测定位方法,掌握常用的故障检测定位仪器、工具、仪表的使用技术,了解先进的检测仪器仪表工具和软件的功能。软件故障以软件的故障预防为主。学习常用的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硬盘分区表的备份与恢复、注册表的备份与恢复、系统的镜像与克隆等等。
总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就业要求。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
[3]吕峰.《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教学探讨.山东省商贸学校.2008.12
[4]耿学工.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初探.南京卫生学校.2007.5
6.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源的选购和安装 篇六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学内容以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为主体, 兼顾软硬件的调试、维护以及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由计算机硬件的识别、选购、安装,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 计算机软硬件的调试、维护以及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内容组成。大致可分亩四类主要的知识块:硬件组装、故障检测、软件安装及软件测试。
1.1 硬件组装
组装计算机要从外观上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能够识别主机内的各种硬件, 如硬盘、光驱、CPU、主板、内存、电源、显卡、声卡等。组装计算机时, 了解计算机配置原理和方法, 能够正确选择和设置各种部件, 如主板、CPU、硬盘、光驱等。计算机组装按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顺序进行, 掌握计算机各个部件的组装方法。
1.2 故障检测
故障检测包括硬故障和软故障的检测, 硬故障是指计算机硬件出现的问题, 软故障是指软件运行出现的问题。故障检测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直接观察, 该方法就是通过看、听、摸、闻等方式检查比较典型或比较明显的故障;二是交换法, 该方法是把相同的插件或器件互相交换, 观察故障变化的情况, 帮助判断、寻找故障原因的一种方法;三是插拔法, 该方法是通过将插件或芯片“插入”或“拔出”来寻找故障原因的方法。
1.3 软件安装
软件安装包括系统软件安装和应用软件安装, 以及多操作系统安装。安装软件要了解安装的软件背景知识, 包括软件的开发商、版本的演化、最新版本的功能等。了解安装步骤、注意事项、关键参数等, 以及安装过程中涉及到的新概念。
1.4 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就是用软件对硬件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目的是观察或比较不同品牌的组件的性能表现。软件测试包括两类任务:一是匹配性测试;一是系统优化测试。教学中可以选择某一类任务或两类任务组合进行。如不同品牌主板、内存与硬盘之间匹配性测试;同一块主板选用ATIRADEONX1300显卡或选用nVIDIA7300显卡的性能表现测试。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要求较高、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黑箱方法
黑箱方法, 可以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 特别是在学习某种硬件的使用方法时, 可以把深层次的系统视为黑箱, 只知其输入和输出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 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 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 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 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 推断系统的行为。比如初学者组装、配置一台电脑时, 应首先要明确电脑的主要用途。首先学会根据用途选配电脑, 完全没有必要全面了解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知识, 更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发展史以及数制转换等知识。
2.2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进行“行为导向”的现代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法中, 学生对任务有直接感受, 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师生能够相互交流, 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 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设计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设计任务, 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任务驱动法使我们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 在某个学习阶段, 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 了解相关的知识和兴趣, 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 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 便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2.3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 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是指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 以实际的项目来驱动学生的学习。老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和设备的安全问题之后, 把项目直接下达给他们, 项目的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等各个环节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中途有疑问的, 老师给他们提供若干学习途径:实习报告、网络、老师的辅导、小组间的互助等。老师在巡视过程中, 不断记录存在的问题或及时更正一些不当的做法, 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做适当点评, 最后由学生根据老师的点评继续完善项目, 应用已有知识和掌握新知识, 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2.4 模拟微机组装实训法
模拟微机组装利用虚拟环境实现微机组装, 将种类繁多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虚拟化, 以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 多角度、多方位展示繁多的硬件设备。虚拟设备储存在动态的设备数据库中, 并及时更新虚拟实训室的硬件设备, 学生可以按品牌或型号组装微机, 将实训环境虚拟化、网络化实现多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实现装机操作, 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有效辅助教学方式。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有效利用课后时间学习。模拟微机组装实训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实训内容, 节省实训室建设成本, 弥补现阶段实训室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学生不用在实训室就可以随时实现计算机组装的模拟操作, 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 结语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结合很强的专业课, 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教学内容与实训操作联系起来做到环环相扣, 处理好理论与具体案例的关系,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 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综合运用黑箱方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模拟微机组装实训法等教学方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和软、硬件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 如何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人才,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志峰.计算机组装教法初探——如何在实训课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J].魅力中国, 2010 (9) .
7.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源的选购和安装 篇七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目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一般开设在第三学年。其特点是教学内容丰富, 教学手段多样, 操作复杂, 对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当前, 如何培养本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是每一个高校教师所面临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 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
二、专业定位
本课程根据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 同时面向电脑营销公司、专业计算机硬件评测室和计算机硬件维修公司等相关企业的岗位, 通过对电脑配件销售、电脑系统安装、电脑维护维修等多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优化教学内容, 构建学习情境。在课程定位上,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维护及系统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职业能力。
1.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适合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时间安排:第3学年第1学期●计划课时:60
2. 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能分析、阅读设计仟务书, 细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各项的功能和技术要求;能识别电脑各种配件;
能对电脑软硬件进行维护和简单维修。●方法能力目标:能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使用各种信息媒体, 独立收集资料;能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 能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能主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和协商。
三、课程现状分析
在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时, 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学习与实验设备陈旧。
许多院校实训条件和硬件设备不足.而且已有设备大多数比较陈旧.缺乏市场上比较先进的设备, 不能保证学生学习与实训要求。与此同时, 也缺乏较为配套的教学资源与教学题库,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
2. 授课教师本身具备的能力不足。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仅仅具备课程教学或理论性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很少从事实际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实践活动, 或者缺乏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维护经验.那么, 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就相当困难了。
3. 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不当。
课程内容设计不当是该课程的最大问题。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极强, 并与市场发展同步。但是目前很多院校只是将本门课程设计为单一的计算机组装, 而缺乏与市场需要的深入研究, 导致学生掌握的与市场脱节。虽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但是忽略了整个职业素质的培养, 没有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导致不能举一反三, 在学生毕业后, 也不能马上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造成老师教得多, 学生学的少得被动局面。
四、课程建设的思路及教学方法改革实现
1. 课程建设思路。
在课程建设中, 应该参照职业资格标准, 以工作过程为核心进行授课, 从而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课程建设小组对多家等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多次深入、系统的分析, 以及对实际的市场需求的参照, 依据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组装维修岗位群→提炼工作任务→分析实际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思路, 将课程内容的教学与实际的工作操作练习起来, 通过任务教学加深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一个任务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任务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解决“怎么做 (经验) ”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思路) ”的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并将考试内容分解到各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 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认知水平, 由浅入深的安排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安排整体上采用递进式编排模式。如:先认识计算机的组成的单个部件, 再对单个设备进行整体安装, 再对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进行安装, 然后对系统进行测试及设置, 最后是对系统整体维护。在每一个教学中, 设计的课程标准都包含了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 其中以技能的掌握为重点。
2. 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在教学中, 所大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和讨论教学法。比如在整机配置的课堂上, 可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 如下图所示:
首先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 指定组长。课堂讨论前先让学生明确讨论目的, 布置讨论题目, 要求每组学生在课前根据讨论题目查阅相关资料、自学与讨论课题相关的内容, 写出发言提纲;在课堂上轮流发言, 讨论时采用重点发言, 随机提问、教师启发引导等多种方式活跃讨论气氛, 如果课堂讨论时间不够用, 可将讨论延伸至课后, 讨论完后每组写一分讨论总结报告.如使用角色扮演法的时候, 可以由一组学生当顾客。另一组学生当销售员。销售员根据顾客的要求, 给出实际的配置方案, 然后再由顾客认可, 一组结束后进行交换。通过角色的扮演, 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微机销售员的实际工作, 了解顾客的购机心里, 从而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 也加深了对微机硬件的不断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 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更可以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参与。
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学模式所作出教改探索, 我们体会到只有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不断加起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知识的应用, 才能使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 不断改革的课程的课程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应当与市场的需求相一致。在明确课程定位基础上, 通过分析需要的职业能力, 并由此提出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职业能力,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8.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源的选购和安装 篇八
【关键词】虚拟现实;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平台;Unity 3D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必不可缺。该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的硬件性能指标、选购策略、硬件组装、故障排除、系统优化和日常维护等,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强调实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经常面临教学设备缺乏,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等问题; 实践操作时,频繁的拆装练习更容易对计算机部件造成损坏,导致学生只能“观看”实验,动手实践能力受到限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
欧美国家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面较为领先,特别是在工业、商业、教育等领域的发展较快。在工业设计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应用于产品外形设计、虚拟装配、产品仿真、设备管理等。在商业领域,则主要应用于产品的展示与推销。
在教育领域,由于虚拟现实技术能构建逼真的虚拟环境,能解决学习中的情景化及交互性的问题,因此虚拟实验室、远程教育、虚拟教学等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但是,这些虚拟实验室、虚拟教学等主要应用于大学,在高职院校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则比较少,而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能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的研究更是稀少。
因此本课题将研究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高职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硬件三维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生成虚拟环境,从而实现具体的虚拟三维学习平台。
2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组装与维修课程学习中,学生在实践课程初始阶段操作时发生硬件损坏的情况较易出现。由于操作不熟练,导致CPU损坏、内存条损坏、电源报废等情况都会发生,直接损失可达到上千元。通过三维虚拟工作平台仿真实验环境,可以避免这些损失,而学生又实际掌握了相关的实践技术。
在传统的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影响和硬件设备的限制,教学环节通常是先介绍主要硬件设备的型号品牌、技术指标、组装方法等,而这些设备的展示往往滞后于当前市场的主流产品,再利用学校已有的落后的甚至接近淘汰的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组装练习。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下,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大大受到限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实验设备,可以根据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方便地进行扩充和删减相关硬件设备,保持课程的先进性。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从3D交互的角度进行教学,能突破学校教学中组装与维修实验室资源的瓶颈,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动手,使知识更形象化、直观化、易于理解。学习者在虚拟场景中的进行交互学习,具有一定的沉浸感和实时交互性,学生可以投入到由计算机创建的虚拟场景中,身临其境,与真实环境感受相同,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创设的教学环境相较其它教学媒体创建的学习情境更有真实性、独特性、和优越性。
3 三维虚拟学习平台的设计原则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三维虚拟学习平台时,要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规律,以及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行,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实践内容。
3.1 科学性
科学性是设计虚拟三维学习平台的最基本原则。设计与开发过程,不仅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原理,还要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标准,对于实验场景中涉及的计算机零件都要遵循真实的实物属性,整个实验过程设计还应符合学生职业技能形成规律。
3.2 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三维虚拟学习平台是一种新的实验模式,具有较高的仿真特性,学生能很快地融入虚拟的实验情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但进行平台开发时,仍要考虑三维学习平台在界面设计、内容设计及交互方式等方面的趣味性,比如将每一个计算机部件的组装实验设计成进阶游戏形式,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引发学习动机。
3.3 开放性
开放性是一方面指设计的三维虚拟学习平台能让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灵活的空间进行学习和实验;另一方面是指对虚拟实验内容的选择设置开放性,能让学习者按其所需自主安排、自主选择实验内容。
3.4 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是指设计开发的三维虚拟学习平台要保持实验中计算机零件的不斷更新,可以根据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方便地进行扩充和删减计算机硬件设备,从而保持《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先进性。
4 三维虚拟学习平台的实现
4.1 整体架构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开发相应的三维虚拟学习平台,具有硬件组装演示、实践组装练习、帮助文档、平台更新等功能,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技能,并了解最新的硬件发展技术,通过虚拟情境的设置使学习过程变得直观生动。三维虚拟学习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如图1。
4.2 平台具体实现
在整合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三维虚拟学习平台交互界面,创建课程所需的硬件设备三维模型库,再采用Unity 3D技术实现虚拟平台的交互,最后进行测试、打包,形成完善的三维虚拟学习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模型库,保持课程先进性。
4.2.1 三维建模
三维模型创建的逼真与否是三维虚拟学习平台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将影响到实验场景的显示质量。如果模型创建不完好,将影响到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感知状态。
创建三维模型,主要可以采用3ds Max软件。使用3ds Max 建模的一般流程为创建模型、设置材质与灯光、进行场景渲染等。建模时,要考虑到系统资源的分配,对于细小的但看不见的面可以利用重复贴图等方法,降低系统资源的占用,进而提高三维虚拟学习平台的运行效率。
4.2.2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实现三维虚拟学习平台最关键的环节。目前,对三维虚拟学习平台的开发与设计主要是基于桌面的应用系统,交互方式通过键盘和鼠标实现,Unity 3D技术是比较理想的实现方式。Unity3D多应用于创建三维视频游戏、建筑漫游、实时三维动画演示等综合型互动设计。 Unity3D支持主流的三维建模软件,其贴图技术、渲染系统符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对模型仿真性的要求;用其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发布在Windows平台,也可以支持Windows网页浏览。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三维虚拟学习平台需要设计和实现的交互功能主要包括:
(1)实验入口的交互:三维虚拟学习平台提供教师登录或学生登录两种方式,学生登录后可以进行计算机配置和计算机组装功能的学习,教师登录后则可以设置实验环境及根据当前实际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扩充和删减等。
(2)实验工具选择的交互: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时涉及很多拆卸及安装工具的选择,完成虚拟组装及维修功能主要是能实现三大操作:拾取模型、操作模型和释放模型,而具体操作的细节则是对模型进行移动、旋转和缩放,这些功能主要是利用鼠标和键盘实现,从而实现三维虚拟学习平台的工具交互功能。
(3)实验实时帮助的交互:学生可以查找相关的帮助文档,以便实验时操作方便,并能快速响应操作,返回操作结果;学生还可以根据各部件视频演示教学,方便地学习配置组装。
(4)实验正确性检测的交互:能对学生组装实验中计算机各部件间连接的正确性进行检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得到正确的引导。能对学生的实验结果提供连通性检验功能,使学生对最后的实验结果进行评定。
4.2.3 碰撞检测
使用Unity 3D技术实现虚拟学习平台还需要注意碰撞检测。现实中计算机的零件与拆装工具均为实体部件,在组装与维修中会遇到各种碰撞,如果不加以检测,会导致计算机的零件、工具之间相互穿透,使实验过程失去逼真性。要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利用Unity 3D的两种碰撞检测方式:碰撞器检测和触发器检测,从而实现碰撞检测功能,使计算机零件、工具之间不能相互穿透。
4.2.4 平台的发布
应用Unity 3D技术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发布在Windows平台,也可以支持Windows网页浏览,因此在三维虚拟学习平台发布可以考虑其使用范围来设置发布方式。学习平台实现的初级阶段可以仅发布成Windows平台,在学校机房中提供虚拟实验环境,一方面操控快捷方便,一方面便于对学习平台进行测试与改进。当学习平台的使用趋于成熟时,可以发布成网页浏览方式,不再受限于学校这单一的虚拟实验环境,脱离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5 结语
总之,开发《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三维虚拟学习平台,能打破学生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减少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损耗,为学校节约了教育成本;这一新的学习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快速提高职业技能。但时,虚拟学习平台不能完全替代实践操作,两者需要相辅相成,起到合力作用。
参考文献
[1]华艳.基于Virtools的虚拟仿真客户培训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4,12:61-63.
[2]李晓静,成艳真.三维虚拟工作平台应用于高职组装与維护课程教学的研究[J]. 电脑学习,2011,02:65-66.
[3]柴群,梁剑波.基于Virtools的虚拟装配实验室的设计——以计算机组装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8:4522-4524.
[4]百度百科. Unity3D. http://baike.baidu.com/view/2299410.htm?fr=aladdin,2014.
作者简介
华艳(1976-),女,江苏省无锡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多媒体计算机应用。
作者单位
9.计算机电源的检测与维修 篇九
1 软件测量
这类软件种类繁多, 大部分系统监测软件都有这个功能, 我们常用的Everest ultimate是一个测试软硬件系统信息的工具, 它可以详细地显示出PC每个方面的信息。进入Everest ultimate界面就能看到电源的输出电压了。一般来说, 电源的电压的波动范围在-5%~+5%之间, 而负电压的波动范围在-10%~+10%之间。
2 仪表测量
首先要有一个万用表。在动手测量之前, 我们先看一看现在常用24pin电源的各个针脚所对应的意义, 做到心中有数。
电源各色线的含义:
红色:代表+5V电源线 (主板、硬盘、光驱等硬件上的芯片工作电压) 。
黄色:代表+12V电源线 (硬盘、光驱、风扇等硬件上的工作电压, 和-12V同时向串口提供EIA电源) 。
橙色:代表+3.3V电源线 (直接向DIMM、AGP插槽供电) 。
灰色:代表P.G信号线 (电源状态信息线, 它是其他电源线通过一定电路计算所得到的结果, 当按下PC开头键后, 这个信号表示电源良好可以开机无信号说明有故障主板自动监测) 。
蓝色:代表-12V电源线 (向串口提供EIA电源) 。
白色:代表-5V电源线 (软驱锁相式数据分离电路) 。
紫色:代表+5V Stand By电源线 (关机后为主板的一小部分电路提供动力, 以检测各种开机命令) 。
绿色:代表PS-ON信号线 (主板电源开/关的信号线, 未接通时有一定电压) 。
黑色:系统电路的地线。
我们一般是首先量电源空载时的输出电压, 再量加载时的电压, 对比以下, 数值变化不大的电源比较正常, 如果变化比较大, 那就说明你的电源有点问题了。那么怎样让电源空载运行呢?首先关闭电源开关, 打开机箱, 拔下与电源连接的所有部件。找来一根曲别针, 把24pin插头的第16pin绿色线和第17PIN黑色的地线短路连接, 再打开开关, 电源就空载运行了。
电源通电后, 我们先量一下+12V电压对应的是黄色线。把万用表的档位调到20V的直流电压档, 把万用表的黑表笔插到黑色线的地线孔里, 接着把红笔表插到+12V所对应的黄色线孔里, 就能测量到+12V的空载输出电压了。用同样的方法, 我们可以测出+5V、+3.3V的空载输出电压。
我们看是否在电源标称电压值的正常范围内, 如果偏差太大, 就可确认电源工作不正常。接下来, 我们测量电源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首先要把机箱内的配件和电源都正常连接好, 然后开机, 在机器正常运行后就可测量电源的输出电压了。我们还是先量+12V的电压, 方法和刚才差不多, 电源工作基本正常。用同样的步骤, 我们可以很快地测量出+5V、+3.3V的加载输出电压, 如果都偏差不大的话, 说明电源工作正常。
在这二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检测电源简单情况, 加以利用。
上边我们说了电源检测, 现在来说下电源的故障维修:
首先, 我们要知道PC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电源先将高电压交流电 (220V) 通过全桥二极管整流以后成为高电压的脉冲直流电, 再经过电容滤波以后成为高压直流此时, 控制电路控制大功率开关三极管将高压直流电按照一定的高频频率分批送到高频变压器的初级。接着, 把从次级线圈输出的降压后的高频低压交流电通过整流滤波转换为能使电脑工作的低电压强电流的直流电。其中, 控制电路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有效的监控输出端的电压值, 并向功率开关三极管发出信号控制电压上下调整的幅度。在PC开关电源中, 由于电源输入部分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的状态下, 故障率最高;其次输出直流部分的整流二极管、保护二极管、大功率开关三极管较易损坏;再就是脉宽调制器TL494的4脚电压是保护电路的关键测试点。通过对多台电源的维修, 总结出了电源常见故障
⑴在断电情况下。由于检修电源要接触到220V高压电, 人体一旦接触36V以上的电压就有生命危险。用万用表测量AC电源线两端的正反向电阻及电容器充电情况, 如果电阻值过低, 说明电源内部存在短路, 正常时其阻值应能达到100千欧以上;电容器应能够充放电, 如果损坏, 则表现为AC电源线两端阻值低, 呈短路状态, 否则可能是开关三极管VT1、VT2击穿。
然后检查直流输出部分。脱开负载, 分别测量各组输出端的对地电阻, 正常时, 表针应有电容器充放电摆动, 最后指示的应为该路的泄放电阻的阻值。否则多数是整流二极管反向击穿所致。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源的选购和安装】推荐阅读: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论文06-13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试题06-14
计算机组装与组网实训08-15
计算机硬件组装报告07-07
计算机组装计划书08-28
计算机组装分章试题07-05
计算机硬件安装个人简历07-05
日常计算机启动故障维修心得07-27
计算机维护维修之心得体会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