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2024-09-27

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精选15篇)

1.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ERP项目静态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刘 鹤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6期

[摘要]ERP系统的实施效果评价是ERP项目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企业认识本组织ERP应用水平。确定未来的改善目标和步骤,促进ERP应用过程不断完善。促进企业经营活动和效益的持续改善。然而现存的总体评估和经济效益评估大多数偏重于定性评估,不利于量度和及时纠偏;除此之外现存的项目评价理论极少考虑某一行业特点。据此开发面向行业特征的总体评价体系将可能对特定行业的ERP项目实施产生可以预期的影响。文章结合在四川茂县电力公司ERP实施实践,提出县级电力公司ERP项目总体评价体系。这将对县级电力公司ERP项目持续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其他项目行业的ERP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ll);业务流程再造(BPR);财务管理(FM);办公自动化(OA);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8)06-0079-0002

2.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二

一、我国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目标与意义

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是指财务管理部门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标准, 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高校开展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的主要目标有以下五点: (1) 评价预算编制合理性, 防止随意编制预算造成的预算明细与预算执行偏离较大; (2) 监管科研经费执行情况, 督促并指导科研经费合规合理使用, 当经费支出偏离预算较大时及时纠偏、调整预算, 确保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为项目经费决算与审计等工作提供客观可信的信息支持, 同时依据最终的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确定科研团队的信用度等级, 为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资源再分配提供参考; (4) 激励科研人员高效利用科研经费, 合理安排使用结余经费; (5) 促进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程序化与科学化。

对科研项目实施财务绩效评价的过程也是进行财务监管与分析的过程。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已成为各高校和科研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高校财务管理者即将面临的新课题。从高校财务管理方面看, 实行财务绩效评价管理方式改进了以往过于简单的财务管理办法, 有利于实现经费使用的跟踪问效, 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 是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有益的探索;从科研项目主管部门来看, 可提升科研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优化财政科研投入, 并为政府对科研再投入提供科学的指导方向和基础数据。

二、我国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原则

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是面向特定的评价对象, 属于微观层面的评价, 具有特殊性。除了需遵循绩效评价的一般原则, 如客观公正原则、系统性原则、适度原则等, 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规范原则。

绩效评价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 如《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教育法》、《会计法》、《预算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 以及由各高校制定的有关科研经费使用及管理办法。绩效评价需具有科学规范的程序流程, 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指标综合评判方法。

2. 按科研项目学科特点分类评价原则。

高校科研项目大体上分为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的条件也具有差别:自然科学研究主要依托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要依托调研与信息资料分析。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既具有共性点, 如资料费、差旅费、办公费等, 也具有差异性, 如设备与原材料购置费用所占的比例。只有细化出各学科相对应的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 才能打破只用“一把尺子”衡量、评价所有科研项目的局面。

3. 简单操作性原则。

评价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并且高校的科研项目数量繁多, 人力资源有限, 要求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 评价结果简单易得。

4. 动态评价原则。

财务绩效评价应贯穿科研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和项目跟踪整个过程, 并随着评价制度的逐步完善, 从实际和发展变化出发, 不断改进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

三、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虽然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已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 但我国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形成, 特别是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仅包括研究项目经费总额、经费支出、人均科技经费等几个简单的指标, 这些指标不能反映微观层面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也就无法对项目经费的使用作出科学、准确的绩效评价。

一般而言, 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数量越多, 评价结果的差异性越明显, 同时指标确定难度也越大, 评价指标设计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全面分析信息的基础上, 经过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 反复综合归纳才可确定。

指标体系主要包含预算编制指标、预算执行指标、验收评价指标、跟踪评价指标。预算编制指标考查各项支出明细占总预算的合理性;预算执行指标考查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及预算调整情况;验收评价指标考查经费支出总额与总预算偏差是否较大, 各类经费支出与预算编制明细偏差是否较大, 经费使用的效率及效益, 资产验收情况;跟踪评价指标考查项目结余资金是否按照管理制度使用, 支出资料是否完整, 信息是否真实。

四、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组织结构与评价过程

合理的管理组织架构与管理流程是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由于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受限, 应会同科研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分工协作共同管理, 形成责权明确、灵活管理的组织单位。具体评价过程依次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 项目立项阶段。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申请书中的预算编制进行评价, 确定是否送审该项目。

第二, 项目实施阶段。根据项目特点确定N个评价节点, 科研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对各时段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该阶段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对项目预算明细申请变更, 由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定。

第三, 项目验收阶段。科研管理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结项申请书及所购买的设备、材料清单进行核对, 核对无误后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验收并进行评价, 财务部门负责项目决算书的评价。

第四, 项目跟踪阶段。科研管理部门审查批准项目结余资金使用申请报告, 财务部门根据该申请报告对结余资金进行管理。

此评价流程具有五个突出特点: (1) 评价工作从提交预算编制即已开始。 (2) 为实现项目财务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加强了节点控制, 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设置适当数量的监管与评价时间节点 (依据项目申请书起始间隔时间设置节点个数, 可以每半年设置一时间节点) 。 (3) 使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与终止变为可行, 项目过程中经费使用的变更必须经过规范的程序, 严密的考核与论证。 (4) 多方参与评估工作, 评价结果更加公正。 (5) 体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指标综合评判方法, 各阶段性的评价结果通过多元指标获得, 综合形成最终的财务绩效评价结果, 即财务信用度等级。

五、我国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 如同行评议法、德尔菲法、AHP法、经济评价法等, 还有一些衍生的新方法, 如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集成评价法等。目前, 同行评议法是我国进行评价工作应用最多、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但单一采用该方法容易由于专家的知识结构、人情关系、专家的“马太效应”等因素影响评价结果。当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时, 数学领域常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模型。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逻辑简单, 适应性和操作性强, 其通过引入隶属度的方式表征数据点属于某评价等级 (如优良中差) 的程度。如将该算法借鉴引入到财务绩效评价当中, 则可体现现代管理的“柔性管理”思想, 但此方法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设置各个指标的初始聚类中心wi和初始隶属度ui, 具有很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同行评议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综合使用, 既可避免因算法初始值随意设置引起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计算结果不准确现象, 又符合当前评价方法向多种方法综合集成的发展趋势。首先, 同行评议可采用评分卡的形式确定出每项指标分数, 再据此计算出wi和uij, 初始值计算出来之后, 便可利用计算机语言根据模糊C均值聚类的数学算法编辑程序, 并计算出评价对象附属于各评价等级的实际隶属度。

这里以某高校X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过程为例, 分析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参考模型及计算步骤。假设X项目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有s个, 共有n个专家参与评价全过程, 第个专家给第i个评价指标评出的分数为xiq (i=1, 2, …, s) , (q=1, 2, …, n) , 最终的财务信用度等级有l个, uij为指标xi对于等级j的隶属度 (j=1, 2, …, l) , 模糊C均值算法的聚类的过程就是最小化目标函数J的过程。实际计算过程如下:

步骤一:初始聚类中心wi (0) 的计算方法:

式中, ciq为第q号专家对第i项指标评分权重系数。

步骤二:初始隶属度ui (0) 的计算方法:

式中:uij实质为一概率;bij为专家评判第i项指标隶属于评价等级j的总次数。

步骤三:计算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聚类准则函数为:

式中:m为模糊指数;m∈ (1, ∞) 通常取2。

步骤四:不断修正wi和uij, 直到满足计算结束条件为止, wi和uij的修正方法为:

式中, (k=0, 1, 2, 3…) 。

步骤五:计算误差e。

如果e

步骤六:样本归类。算法结束后, 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便可得到每项指标隶属于等级j的个数, 其中对应数量最多的等级作为最终的评价结果, 即信用度等级。

综上所述, 建立规范化、结构完整的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长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实际管理中需不断地探索更好的评价模式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以实现我国高校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有序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德生.高校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问题思考.财会月刊, 2013;10

[2] .周文泳, 尤建新等.政府投入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3] .吴刚.高校科研项目资助绩效评价及其对策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2012

[4] .孟祥芳, 夏来保.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研管理, 2009;3

[5] .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 2011-04-02

[6]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豫财教[2012]178号, 2013-01-04

3.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三

[关键词] 风险投资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风险投资是对风险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对所投资企业加以培育和辅导,待其发育成长到相对成熟后即退出投资,以实现资本增值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投资行为。它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由于风险投资的对象大多为处于创立初期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企业缺乏经营经验,整个过程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且比一般项目投资风险高。风险投资项目的高风险性另外一个原因是严重的信息非对称性。风险企业家掌握着申请项目的详细信息,为追求自身的利益,甚至有时会发出虚假、错误信息,所以占据了绝对的信息优势。因此,风险投资家对风险投资项口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审时,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做到从源头防范和减少决策失误。据此本文对投资项目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模糊综合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与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特点相符的决策模型。

一、投资项目风险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为使评价指标体系能从不同层面上完整、全面、系统地反映投资项目中的风险,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如下:一是科学性原则,该指标体系应能正确的反映评价对象各价值构成要素的因果、主附、隶属关系,以及客观机制。二是系统性原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反映对象的结构、要素,以及各种因素的逻辑关系,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系统分析。三是全面性原则,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根本目的是考核投资项目中风险的总体状况,通过考核来确定项目的风险大小,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影响投资项目中风险的各种要素。四是简约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在保证科学、客观、可行的前提下,力求简约。各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问题应真正有代表性,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不应有交叉、重复,指标的内涵准确,指标之间界定明晰。这样可保证用最小的指标,准确、科学、合理的反映所要评价的问题,确保评价的质量水准。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数据收集条件的限制,目前还难以建立理想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现有的统计制度和数据的基础上,只能较多地关注可操作性,从而构建一套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于是,评价作为一个过程,只能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和相对的科学性。

二、投资项目风险的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我们在全面、系统地分析影响投资项目风险的五个因素为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设立了十二个二级指标,从而建立起投资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1.市场前景

好的产品构想能否有良好的市场需求,这关系到开发、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也即能否在市场上获得回报。风险投资家十分重视对市场前景的评价和分析,重要的指标有:

(1)增长潜力。选择处于高速增长的产业与不断扩容的市场中的项目与企业,是评价投资机会的重要原则。投资公司应从技术、产品、产业、消费趋势,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角度来评估项目产品未来的市场增长潜力。

(2)竞争优势。是指分析市场主要对手的产品和资源优劣势、市场进入壁垒及替代产品的威胁等。风险投资公司应评估投资项目的核心资源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并判断经营团体提出的竞争策略是否能有效地创造市场优势。

2.企业家才能

风险企业面临复杂的环境,不确定性高且难以评估。因此,企业家才能是一项很重要的投资指标,它决定着风险企业未来的命运。企业家才能包括:

(1)企业家人格特质。作为风险企业的关键人物,投资公司对企业家的人格特质会有高标准的要求。在我国社会诚信水平较差、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投资公司尤其要把忠诚正直的人格特质作为项目评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风险投资家还应从各个角度去考察企业家是否具有敏锐的行业洞察力,是否掌握市场前景并懂得如何开拓市场,是否懂得利用各种渠道融通资金,是否有比较强的综合能力等。

(2)团队专长与经营理念。企业家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包括技术开发、企业管理、财务运作及市场营销等各种专业特长且具丰富经验的人士,并且能够合理分工和有效配合。由经营理念可以看出经营团体对于企业经营的态度,以及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与组织运作方式。

3.投资获利性

风险投资家甘冒风险大胆投资,就是为了获得百倍、千倍的高额回报。对于占我国目前风险投资机构而言,虽然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引导投资方向是其主要目的,但盈利又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也应对该指标有所考虑。通过分析评估各项财务资料来考察项目的获利性。评价时应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预期投资报酬率。中国的创业家为吸引资金,往往高估投资回报率,所以投资者需要十分慎重地分析、评估各项财务资料,并以较保守的态度估计可能实现的投资报酬率。

(2)投资回收速度。由于风险企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资金回收速度越快风险越小。因此,投资者必须正确衡量投资回收期,过短或过长的投资回收期都是不合适的。

4.技术与产品特征

产品的技术是产品的灵魂,也是其价值的所在,技术是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风险投资家十分重视对技术的考察。主要的指标有:

(1)技术是否具有创造性和革命性。创造性和革命性的技术往往可以孕育一个巨大的产业。革命性的技术往往可以形成垄断地位,技术垄断就可以提高竞争者进人的门槛,风险企业就可以长期获得超额利润。

(2)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这一点十分关键,一个好的技术构想能不能成为现实,关系到技术开发投资能否得到回报。技术的创新是有巨大风险的,它与许多客观因素有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要认真考查其可行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此外,技术的适用性也不可忽视,技术的适用性是指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在未来使用方面的难度。

5.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主动承担和驾驭风险的投资动机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顺畅的资金变现渠道,可以说,策划退出是风险投资家自始至终都在考虑的问题。然而,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不完备,没有建立起产权交易市场,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风险资本退出渠道不畅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1)退出难易程度。我国风险投资专家认为最合适的风险资本退出时机是在风险企业成熟期。由于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在风险资本退出时机的选择上比发达国家较为保守和谨慎,所以,投资公司应选择能及时变现的项目,根据经济形势和项目进展情况随时退出,以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2)退出方式选择。退出方式一般有三种:公开上市、出售(包括并购和回购)及清算。不同的退出方式將影响投资风险的最终结果与获利水平,其中,公开上市是理想的退出方式。我国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的二板市场,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从而使得风险资本的循环运作存在较大的障碍,无疑加大了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应把获利的目标时刻铭记在心,必须根据风险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分析判断风险企业可采取的最现实的退出方式。

三、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1.指标评分方法的选择

一些具有模糊概念的系统,在进行评价时很难给出确切的表达,这时可以用模糊评价的方法。例如采用隶属度的概念,假设评语分为 5级,如{优、良、中、可、劣}或者{90、80、70、60、50}等,隶属度函数的构造可以用连续的,也可以用百分比来表示。经过分析比较,我们确定了以①低风险,②较低风险,③一般风险,④较高风险,⑤高风险,以上五个评价等级元素构成评价等级集合。

2.指标值的获得

我们可以通过德尔菲法向有关的专家、学者、中介机构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人员发出咨询函,填写各个指标所处的等级,并将其整理成模糊矩阵,以便进入下一步。

3.指标间权重分配方法的选择

目前流行的确定指标权重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强制确定法。其中层次分析法有助于决策的客观性和统一性,其数学基础并不高深,计算也很简单,因此被公认为是一种能较好的处理目标值难以定量描述的、多目标系统的复杂决策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本模型中我们选择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间的权重。

4.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1)划分因素集U.

设因素集为U={u1,u2,…,un},抉择评语集为V={v1,v2,…,vm}。

对因素集U作划分,即U={U1,U2,…UN}

式中即Ui中含有ki个因素,并且满足下列条件:

(2)初级评判

对每个Ui的ki个因素,按初始模型作综合评判。设Ui的因素重要程度模糊子集为Ai,Ui的ki个因素的总的评价矩阵为Ri,于是得到:

(3)多级评判

设的因素重要程度模糊子集为A,U的总的评价矩阵R为

则得出总的综合评判结果:

这也是因素集U={u1,u2…,un}的综合评判结果。上述的综合评判模型称为二级模型。如果因素集U的元素非常多,可对它作多级划分,并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评判。

四、结束语

风险投资评估在我国起步较晚,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项目评估方法。本文旨在对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作一些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希望本文能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常大勇张丽丽:经济管理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2]王俊峰:风险投资实务与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汤京华王玉珍: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

[4]徐宪平: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与控制.中国管理科学,2001

[5]胡艳: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内容体系的设计,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

4.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四

由于电网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和项目影响的广泛性,使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形成了以下特点:①评价范围广。电网建设项目的社会影响因素是较多的,既包括直接影响,如税收、就业效益等,也涵盖间接影响,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足见社会评价范围的广泛性;②评价内容多。社会评价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互适性、区域经济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和谐性等,内容的广泛性远远高于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③评价指标难以量化。从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内容来看,很多是难以用具体的数字和实物来表现的,评价指标难以量化。我们知道常用的社会评价方法有逻辑框架法、前后对比分析法、利益群体分析法、有无对比分析法、综合分析法。考虑到电网建设项目涉及的社会影响范围较广,社会评价内容多等特点,为全面的分析电网建设项目带来的各种影响和效益,不适合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易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旅游投资项目财务评价 篇五

具体来说,这些旅游投资项目的财务相关数据必须尽可能做到全面且准确。

这是因为旅游投资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准确估算出准确的发展周期。

因此,我们就需要把旅游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周期来做一个界定。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其限定为一个单体旅游投资项目的开发时长或者一组旅游投资项目的开发时长。

只有当我们在对旅游投资项目周期进行了一定的界定之后,我们才可以让针对其的财务评价工作在特定的时间内开展起来。

这样,旅游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数据才能够较为实用,我们可以依据此数据来对当前旅游投资项目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从而为投资项目确定一个更为合理科学的投资方向,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而导致财务数据的不真实与不可靠,能够大大降低旅游投资项目的潜在财务风险。

因此,旅游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工作必须要在有效评估一定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开展,这样才能够真正增强旅游投资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并在遇到风险的时候做出及时且高效的应对;

(2)旅游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还应该基于各个评价指标来对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进行合适的评估。

应该来说,旅游投资项目开发与建设以及运营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一旦旅游投资项目遇到所在地自然以及人文景观的变化,它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要做出一定的改变。

这就是说,旅游投资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资源的开发适宜程度,并且还要综合考虑到旅游投资项目周边的服务情况等。

鉴于此,我们对旅游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工作要结合运用意愿评估法来计算出当地人对于他们所处自然人文环境改变的态度,要估算出他们最大的支付意愿和最小的补偿意愿。

当我们正式进行旅游投资项目开发与建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此种财务评价方法来计算出当地居民的最大货币补偿量,并把它纳入到旅游投资项目的开发成本当中去。

6.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六

学术水平(分值22)

围绕本学科文献整理与研究、内涵与外延的确定及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开展研究的工作情况,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处的水平和地位,其学术创新与特色,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学术交流开展的情况。

学科队伍(分值16)

学科队伍结构状况和发展潜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的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学科队伍人才的培养措施和效果。

人才培养(分值16)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规模和水平;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课程建设水平。

科学研究(分值18)

承担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数量;科研成果的水平及国际国内对其的评价;科技成果、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显示度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条件建设(分值18)

仪器设备的数量、水平和管理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状况;部(局、省、区、直辖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图书信息、情报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情况;后勤保障的力度;学科自身建文史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管理水平(分值10)

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组织、运行、经费管理的状况与效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分值及内涵解释

一、指标体系分值

1.学术水平(22)

研究方向(3)学科水平(4)*创新与特色(6)学术影响(6)学术交流(3)

2.队伍建设(16)

队伍结构(4)

*学科带头人水平(4)学术带头人水平(3)

后备学术带头人水平(2)培养机制(3)

3.人才培养(16)

*高层次人才培养(8)课程建设(8)

4.科学研究(18)

*科研课题(6)

*科研成果与转化(7)论文及论著(5)

5.条件建设(18)

*基地建设(8)公共辅助体系(3)经费筹措能力(3)

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4)

6.管理水平(10)

*目标管理(3)

组织管理(2)运行管理(3)经费管理(2)

二、指标体系内涵解释

按A、B、C、D级打分,共100分。

A级:满分 B级:80%A C级:60%A D级:0分

1.学术水平(22)

研究方向(3)

A级:有3-5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有系列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高级别科研课题及成果作为支撑。

C级:有3-5个研究方向,但仅有1个方向明确而稳定,有系列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高级别科研课题及成果作为支撑。

学科水平(4)

A级:①完成了本学科文献的基础性整理和研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名词术语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工作,促进了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②研究生学位点建设健康发展;③学科水平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C级:①完成了较少部分本学科文献的基础性整理和研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名词术语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工作,对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贡献较少;②研究生学位点建设有所进步;③学科水平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

创新与特色(6)

A级:在中医药理论或实践或方法学方面有较多创新点,并在医、教、研领域创出特色,优势及成绩突出。

C级:在中医药理论或实践成方法学方面创新点较少,在医、教、研领域特色优势及成绩不明显。

学术影响(6)

A级:①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有较大贡献;②对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及实际运用有较大贡献(基础类学科在解决重大理论问题方面优势突出;临床类学科在业务工作量、质量与效益综合评价上优势突出;药学类学科中具有产业化能力的学科其产学研结合优势突出)。

C级:①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贡献较小;②对临床中医药水平提高与实际运用贡献较小(基础类学科在解决重大理论问题方面优势较小;临床类学科农业务工作量、质量与效益综合评价上优势较小;药学类学科具有产业化能力的学科其产学研结合优势较小。

学术交流(3)A级:①有完善的学术活动机制;②积极开展完全满足学科建设需要的国内外学术交流。C级:学术活动机制不健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较少,某些带头人或骨干人员在建设周期中从未外出参加过学术交流或学习。

2.队伍建设(16)

队伍结构(4)

A级:①学科人员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②45岁以下副高以上职称队伍整齐,在医、教、研方面具有较强能力。

C级:①学科人员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中有2-3种结构不合理;②45岁以下到副高以上职称队伍不齐。在医、教、研方面能力较弱。

*学科带头人水平(4)

A级:①具有高级的的职称、学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学术团体任职;②具有很高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培养指导能力。

C级:③具有较高的职称、学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学术团体任职;②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一般,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培养指导能力。

学术带头人水平(3)

A级:①具有高级的的职称、学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学术团体任职;②具有很高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具有很强的指导能力。

C级:③具有较高的职称、学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学术团体任职;②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一般,指导能力一般。

后备学术带头人水平(2)

A级:①具有较高的的职称和学历;②具有较高学术能力、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较强参与协作能力。

C级:①职称或学历较高;②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和参与协作能力。培养机制(3)

A级:①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健全;②制度得以有效落实;③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水平提高较快。

C级:①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不完善;②制度落实不充分;③人才结构改善较慢,人水平提高较慢。

3.人才培养(16)

*高层次人才培养(8)A级:①积极探索本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健全制度和档案;②制度得以有效落实;③导师队伍强大,培养高层次人才师均数量合理;④人才培养质量很高。

C级:①各类制度和档案不够完善;②制度落实不充分;③导师队伍建设进步较慢,培养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少;④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课程建设(8)A级:①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取得成绩,开展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改革;②重视教材和教参的层次和特色建设,重视新成果进教材工作;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满足教学的需要;④制定完善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

C级:在以上四大项内容中虽均有所建设,但取得的成绩不明显,或在以上四项内容中有二项缺如。

4.科学研究(18)

科研课题(6)A级:①科研水平较高,研究思路和方法较新;②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或承担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③科研经费充足,满足科研需要。

C级:①有一定的科研水平;②未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但承担有一定数量的省部级普通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③科研经费不充足,部分满足科研需要。

*科研成果与转化(7)

A级:①高级别、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丰硕;②至少有一项国家级成果或两项省部级二等科研成果;③科研投入与成果产出合理而效益明显;④成果具有较强的转化能力,较好地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中医药临床,属应用学科者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C级:①高级别、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较少;②无一项国家级成果;仅有一项省部级二等科研成果;③科研投入与成果产出合理;④成果具有一定的转化能力,能够间接服务于中医药临床,属应用学科者取得经济效益较少。

论文及论著(5)A级:①学科内骨干以上人员每年人均公开发表论文三篇,其中包括在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一篇;②被SCI、EI或ISTP收录一定数量的论文;③出版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的、代表学科学术及发展水平的学术专著。

C级:三项内容两项未达标。

5.条件建设(18)

*基地建设(8)

A 级:①拥有支撑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室或科研基地或工程中心或专科专病基地;②基地建设达到国家相关基地建设标准;③基地能够提供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或医疗保健的开方服务,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C级:①有研究室或科研基地或工程中心或专科专病基地,但建设相对滞后,未充分支撑本学科建设与发展;②基地能够提供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或医疗保健的开放服务,但社会和经济效益较少。

公共辅助体系(3)

A级:①拥有保证本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先进的图书、资料、网络及后勤保障辅助体系;②公共辅助体系的管理与运行完全满足本学科的需要。

C级:①学校的图书、资料、网络及后勤保障辅助体系部分保证本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②公共辅助体系的管理与运行部分满足本学科的需要。

经费筹措能力(3)

A级:①具有较强的经费筹措能力,渠道多;②开放服务民创收经费回投学科建设的比例大;③筹措经费充足,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自我发展的需要。

C级:①具有一定经费筹措能力,但渠道单一;②开放服务创收经费回投学科建设的比例低;③筹措经费部分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自我发展的需要。

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4)A级:①仪器设备根据建设需要能够及时更新和添置;②拥有满足本学科建设需要的基本仪器设备;③本学科仪器设备运转使用充分;④所在单位大型精密仪器的开放、管理与运行完全满足本学科建设的需要。

C级:四项内容二项未达标。

6.管理水平(10)

*目标管理(3)

A级:①制定出严谨、科学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②规划中阶段性和中长期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书于对性强,能够突出本学科特色和解决本学科的关键问题;③实现目标的分解与任务分工工作落实。

C级:①制定有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②规划中阶段性和中长期的目标和任务较明确,对本学科特色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把握不足;③实现目标的分解与任务分工工作部分落实。或以上三大项内容中有二项缺如。

组织管理(2)A级:①学科建设领导组织健全;②领导小组积极发挥作用,倡导学术民主;③带头人、学术骨干团结协作;④学科带头人在第一线组织学科建设。

C级:以上四大项内容中有二项缺如。运行管理(3)A级:①在不同的组织管理层面均有完善的重点学科的管理规范;②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落实,运行协调有效;③实现围绕学科建设的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财务工作的多位一体;④落实协作建设单位的协作建设制度。

C级:在以上四大项内容中有二项未达要求。经费管理(2)

A级:③制订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制度;②落实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制度;③落实经费的投资与配套;④经费投入的重点突出。效益明显。

7.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七

风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始终存在的客观现象。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 对风险定义的描述是不尽相同的, 但目前较为通用的有两种观点:第一, 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即风险由不确定性和损失两个要素构成。第二, 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 某一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 风险越大;反之, 则越小。无论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 都阐明了风险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去认识基本建设项目的风险, 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通过各种风险应对措施、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 采取主动行动, 创造条件, 尽量扩大风险形成的有利结果, 妥善地处理风险造成的不利后果, 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顺利地实现基本建设项目的总目标。

目前我国关于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问题, 还处在不完善阶段, 基本建设项目施工前全面的项目风险预测、评价和分析, 以及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价体系等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因此不能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 导致项目损失和浪费仍然很大, 项目延时完工情况非常普遍, 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结合当代先进的项目风险管理知识, 站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设立科学的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对各类风险进行程度大小的评价奠定基础, 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重视程度提供参考。总之, 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化、合理化, 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识别并确定基本建设项目潜在的各种风险

识别并确定基本建设项目潜在的各种风险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首要目标。因为只有首先确定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 才能够进一步分析这些风险的性质和后果, 为进一步建立充分的评价指标体系打好基础。所以在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识别工作中首先要全面分析项目发展与变化中的各种可能性和风险, 从而识别出基本建设项目潜在的各种风险。

本文结合基本建设项目的特点, 从风险产生的原因角度将基本建设项目风险分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 经济方面的风险

(1) 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招标的主要依据, 特别是投标者须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着潜在的经济风险, 必须仔细分析研究。

(2) 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 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 特别是价格的上涨, 直接影响着项目建设的价格。

(3) 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 也影响着项目的经济效益。

(4) 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 都会给建设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

其次, 技术方面的风险

(1) 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 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 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 造成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2) 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 由于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 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 会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3) 施工技术协调。包括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 各专业间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

再次, 安全方面的风险

(1) 行为风险。由于个人或组织的过失、疏忽、侥幸、恶意等不当行为造成财产损坏、人员伤亡的风险。

(2) 现场安全管理风险。内部的风险管理流程是否完善、有针对性, 风险教育、管理措施是否到位、外部施工队是否进行风险教育, 是否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等。

最后, 管理及外部环境方面的风险

(1) 关键人物的责任心。项目管理人员由于对合同、技术、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关键点未能及时做出反应, 或由于个人为谋私利而做出的有损项目建设的行为。

(2) 各种文件的备案是否完备。各种技术文件、设计变更、会议记要、工作联系单、风险管理的备案等, 这些文件是项目建设结算的依据。

(3) 水文气象条件。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 如暴风雨、雪、洪水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 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4) 施工准备。由于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一平”准备工作不足, 导致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2.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为了客观地反映基本建设项目风险情况, 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应当满足内容全面、科学实用、客观公正、可操作性强及适应性强等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应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相适应, 从而能够获得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

(2) 重点性原则

衡量基本建设项目风险时应突出重点, 对影响基本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风险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2) 通用性原则。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建设项目, 其风险评价指标应该不尽相同, 但有些指标对绝大多数建设项目来说是通用的, 这些指标应该重点考虑。

3.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是进行评价研究的基础和关键, 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精度和结果。根据《建筑施工风险检查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在对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考虑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建立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三、结论

基本建设项目的风险来源、风险的形成过程、风险潜在的破坏机制、风险的影响范围以及风险的破坏力错综复杂, 单一的管理技术或者单一的工程、技术、财务、组织、教育和程序措施都有局限性, 都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 由于基本建设项目具有科技含量高、系统复杂、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协调单位多等特点, 其内外部制约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 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正确的风险评价、有效的风险防范, 才能系统、动态、深刻地认识和控制各种隐患, 降低风险, 以最少的成本将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 从而保障基本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

本文对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是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展开的, 较之已有的对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的研究更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科学性。对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本研究领域比较科学、合理。这样对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站在较高的起点上, 为进一步进行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以及建设项目风险防范措施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单纯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评价更加客观、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邱苑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卢岚, 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6 (9)

[3]吴小刚, 张土乔.建筑工程的风险识别及评价方法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4 (8)

8.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八

关键词:校本项目课程;评价体系;评价模式;构建

从其以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角度来讲,职业学校的校本项目课程是一类以经验知识学习为主的课程。项目课程作为承载工作过程经验知识的课程,其评价体系既有各类课程的共性,又有其个性。

1.校本项目课程评价的目标

一般的教育理论,把课程评价定义为“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计划、活动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并追求和促进课程发展的过程。” 职业学校校本项目课程的评价基本上适用此定义,但要加入体现项目课程个性的内容,我们可以将之定义为“依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对项目课程的目标、项目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教学环境布置、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进行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和增值探索的过程。”

校本项目课程评价的功能目标可定位为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和增值探索。

(1)客观描述。

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系统收集和分析校本项目课程前期调研、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于实施、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信息资料,对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进行质和量两方面的描述,为其后工作奠定基础。

(2)价值判断。

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对照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对项目课程价值和作用进行判断,主要体现在:

①需求判断。判断项目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企业的需求,是否符合课程计划的需求。

②课程诊断。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的指导下,明确项目课程课程目标、开发与实施过程、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中的优点及缺点,并提供修改建议。

③课程比较与选择。对相同专业领域内容相近的项目课程,通过比较其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明确其优劣,从而做出选择,对优秀课程写出书面推荐意见,向学生推荐。

(3)增值探索。

校本项目课程评价致力于课程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促进课程间的交流,使项目课程通过评价得到优化,更符合企业生产实际、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增值探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①激励功能。通过评价反馈,对开发相对成功的项目课程的教师团队形成激励作用;对不太成功的项目课程,则通过指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等促使教师去完善项目课程。

②导向功能。教师本人参加课程评价,也得到评价结果反馈,这些能促进教师更熟悉新课程理念、熟悉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路径,对今后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③交流功能。校本项目课程评价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反馈——调节系统”,是广大教师共同研究和交流的过程,有助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校本项目课程评价的指标

职业学校校本项目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由开发团队自评、学生代表评、企业代表评、家长代表评、教师代表评、课程专家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评等组成。

校本项目课程的评价指标可由以下内容组成:

(1)课程开发团队人员构成。

分别考察项目课程开发团队成员整体素质、团队负责人的水平能力、团队创新能力及成长情况。

(2)课程目标及组织框架。

①课程目标。

主要考察项目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的要求,是否体现典型工作任务,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状况,是否和职业鉴定标准挂钩等。

②课程框架与内容。

以课程框架、内容设计、教学进度安排等为指标,要求项目课程具有地域及校本特色;体现能力本位、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项目课程理念;任务具有典型产品特点;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关系处理得当;课程内容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衔接处理得当;教学进度安排符合学生学习状况。

③教材开发。

以教材开发与建设成果为指标,要求自编教学讲义学术水平较高,以生产实践为主线,体例规范完整,脉络清晰;教材形式多元,以课例、活页讲义、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音像制品、教具等多种形式呈现;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

(3)教学模式改革。

①教学设计。

要求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教学,融知识教学、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培养于一体;课内外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合理,体现模块化教学特点。

②教学方法。

要求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分层教学得以贯彻;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合理使用行业软件。

③成果展示与教学评价。

要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造性、合作性、自主性等学习品质为重点的多元评价、过程评价。教学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可以是产品展示,可以是研究报告,可以是技能操作展示等。

(4)教学条件。

①教学环境。

该项是项目课程评价具有个性特征的评价指标之一。因此,对项目课程的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使用,应成为项目课程评价权重较大的一个指标。教学环境以真实或模拟的企业生产场景为要求,开发团队能对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建议。

②教具开发。

教师使用的教具尤其是自主开发的示范产品性能高、外观精致无瑕疵。

③教学资源外延拓展。

在校园网上建立相应网络教学资源,并能经常保持更新,能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利用网络等渠道和企业、兄弟学校进行沟通。

(5)教学效果。

①学生学习效果。

要求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学生技能、知识、态度等学习效果好,学生大部分能胜任该典型产品的生产;为学习其它课程奠定了一定基础。

②在企业的适用性。

该项也是项目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以项目课程内容、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企业专家及教师同行的认可为要求。

③经验共享与推广。

以课程开发团队开发与实施课程的经验在本专业内部、学校及更高层面推广为评价标准。

3.运用CSE评价模式进行校本项目课程评价

CSE模式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制出的课程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需求评定、选择方案、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在众多的课程评价模式中,笔者认为该评价模式比较适合以生产经验学习为载体的项目课程评价。

(1)需求评定。

评价课程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生产需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否体现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经验的统一。该评价过程以听取企业代表、学生代表的看法为主。

(2)选择方案。

评价课程开发团队的行动方案的可行性,对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性和开发成功的可行性作出评价,包括对资金使用、实训设施、人员配置等情况进行研究。该评价过程以听取课程专家、教师代表、企业专家、学生代表等的看法为主。

(3)形成性评价。

本过程重点在于发现课程开发团队在开发与实施项目课程的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可以借鉴项目管理中“检查点”“基线”“里程碑”的等概念,进行该过程评价。

检查点,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对项目进行检查,比较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差异进行调整。开发与实施一门项目课程的周期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可以选择每个月检查一次项目开发团队的工作进展情况并进行评价,每个月的某一固定时间即是检查点。

里程碑,完成阶段性工作的标志。我们可将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一些阶段性工作定义为里程碑,如课程开发调研报告、职业能力体系表编制、项目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环境的布置、各个教学单元的结束、学习成果展示等,在这些工作阶段性完成后,可组织相应人员对开发团队的工作进行评价并反馈,以及时修正偏离目标的地方,保证课程开发目标的实现。

基线,指一个(或一组)配置项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基线其实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其相关环节要通过正式评审并作为后续工作的基准和出发点。在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课改调研报告、项目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活页)、产品展示、开发与实施反思等可作为基线,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在这些环节实施完毕后进行及时评价,并给出正式反馈。

(4)总结性评价。

在上述三个评价过程的基础上,对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相应的判断,并及时向开发团队反馈。该过程由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综合开发团队自身、学生、教师、企业、家长等各方面意见,对开发团队的工作进行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及增值探索,使项目课程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

[2][3]顾书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系统论[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209-210

[4]吴晓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制定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06.

[5]肖化移,熊蕾.论工作本位学习中职业能力的习得[J].职教通讯,2007.

[6]顾书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系统论[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9.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九

7.自由现金流占净资产比率。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维持和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它是公司发展的根本保证。该指标越大,表明支持公司发展的资金越充足,因为公司的发展不仅要以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为基础,更要有持续有效的现金流入作为保障。计算公式为:

自由现金流占净资产比率=(经营净现金流-全部资本支出)/净资产

现金流指标的检验

本文将传统财务指标与现金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选取了几家典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暴露前后的财务状况(见表1和表2),财务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

10.化工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篇十

化工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根据化工项目的特点,对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识别,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化工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作 者:池红卫 王为民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刊 名: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年,卷(期):2004 27(1) 分类号:F407.7 关键词:化工项目   投资风险   风险模糊评价模型  

11.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十一

公共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指建设项目从社会公共需求识别、评估选项、设计、采购、施工到竣工验收、投产运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全过程,反映了项目实施程序的内在客观运动规律。

项目生命周期的主要特点,首先表现为周期性。无论什么公共投资项目,都必须完整而严格的划分为若干阶段。项目建设不能跳跃其中某一阶段,否则就会违背客观规律;其次表现为时限性。公共投资项目建设时间的长短和建设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后表现为综合性。公共投资项目生命周期的运转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方的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根据各个具体阶段的特征,将公共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按照实施先后顺序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立项阶段、建设阶段、竣工阶段和运行阶段。

立项阶段是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包括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公共需求进行识别,以及经过全面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和多方案比较确定项目的建设方案。建设阶段是项目由立项规划转变为建筑实体性操作阶段,包括方案设计、人力与物质生产要素采购,以及建设施工等重要内容。竣工验收是工程完成建设目标的标志,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检查其是否能按设计标准投入生产和发挥效益的重要步骤。运行阶段是项目产出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的阶段。

从项目效益的形式来看,立项阶段和建设阶段的本质是项目管理活动,是项目效益的形成过程;竣工阶段和运行阶段的本质则是取得项目产出和发挥项目效果,是项目效益的具体实现。从与“3E”的关系来看,立项阶段和运行阶段的核心是项目运作的效果性,而建设阶段和竣工阶段的核心则是经济性和效率性。

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目标是对项目运作过程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由此,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3E”与项目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形成了有机的映射关系。

二、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各阶段评价内容

(一)立项阶段的评价内容

1.项目建议书阶段是提出并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的阶段。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需求和目标作出科学的决断。因此,要实现项目效益,必须要保证项目建设目标的合理性。

2.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是选择和决定建设方案的过程。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从而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并作出判断。在建设的前提下,优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合理地估计和计算项目工程造价,从而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的控制项目成本和产出等方面,实现项目目标。

(二)建设阶段的评价内容

1.设计质量管理。设计是设计者根据已批准的设计任务书,为具体实现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要求,拟定建筑、安装及设备制造等所需的规划、图纸、数据等技术文件的工作,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选择是要选择设计能力强、经验丰富、收费合理的单位来承担项目的设计工作。

设计方案选择是公共投资项目由计划变为现实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公共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占75%以上。公共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能否保证进度、保证质量和节约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质量的高低。项目投入运营后,能否获得满意的效益,除了投资决策外,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合理的设计还可以有效地节约项目运营成本。由此可见,选择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做出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对于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

2.承包人选择和合同管理。项目招投标阶段是对项目建设所需人力资源的采购,也是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目标顺利实施的前提。在招投标阶段,不仅要选择和确定承包人,而且还要选择和确定采用的合同类型及其计价方式。不论是承包人选择还是合同计价方式,都会对公共投资项目的建设阶段产生重要影响。

3.材料与设备采购管理。建设准备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项目工程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进行采购。工程材料与设备的采购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工期和质量。良好的采购管理,能够确保以最优的成本在恰当的时机采购恰当种类、质量和数量的材料和设备。

4.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实施阶段是将项目采购的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转化为项目实体的过程。工程施工管理过程就是对上述资源的维护和使用,以实现项目产出。它对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工程施工管理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施工方法管理、施工环境管理、工序质量管理、施工顺序管理、成品保护管理,以及施工进度管理等。

(三)竣工阶段的评价内容

竣工阶段的评价内容是工程的实际成本、质量和工期。实际成本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花费的全部成本,即竣工决算总额;实际质量是指竣工项目符合设计、标准、规范等有关质量标准的程度,包括使用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重要部分;实际工期是指通过实际开工实践和实际完工时间所确定的工程进度,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共同反映出项目的产出水平。

竣工验收是项目完成建设目标的标志,是全面综合考核项目成本、工期和质量的最终阶段。在项目实际投入的条件下,将项目成本和项目产出分别于项目投入相比较,从而可以得出对经济性和效率性的结果评价。

(四)运行阶段的评价内容

运行阶段的评价内容是项目产出的使用情况和外部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投产运行之后,其产品和服务被公众所使用,并发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对运行阶段的评价体现为对效果性的评价。将项目效果与项目目标进行对比,从而判断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

三、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

当审计人员采取各种审计方法获取审计证据,计量评价指标的时候,已经获得了“项目效益是什么样”的结论。接下来,审计人员需要将效益评价指标的计量结果与适当的评价指标“项目效益应该是什么样”相比较,判断“项目效益好或不好”。评价指标如果偏离了评价标准,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标准是用以评价公共投资项目运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合理的、可达到的效益标准,即衡量和考核有关效益评价指标的准绳和尺度。它们反映了针对公共投资项目运作的合理化期望,代表了理性并具备相关信息的人对“事情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在这里需要明确一点,评价标准不应该是理想化的难以企及的完美状态,根据这样的标准得出的审计结论不仅被审计单位难以接受,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也会认为结论有失公允。

在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整个过程中,评价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随着审计人员获得信息量的增加而需要不断修改。审计人员在建立评价标准的时候,还需要与项目管理部门、承包人、施工单位讨论协商。这样,被审单位才能理解标准、赞同标准,并接受依据标准得出的审计结论。

(一)评价标准的特点

合适的评价标准对审计结论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其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有用性:审计人员通过将效益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比较,可以得出满足审计报告使用者需要的审计发现和审计结论;

2.可靠性:对于同一个公共投资项目,不同审计人员运用项目的评价标准能够得出高度一致的审计结论;

3.客观性:评价标准不受审计人员主观偏见的影响;

4.可理解性:评价标准内容清晰,不会导致大相径庭的理解;

5.可比性:评价标准与其他类似项目的效益审计中运用的标准一致,而且与以前开展的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所应用的标准相一致;

6.完整性:审计人员要确立适合于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评价的所有指标评价标准体系;

7.可接受性:审计报告使用者同意认可的标准。评价标准的可接受性越高,效益审计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二)评价标准的确立

评价标准的确立,需要审计人员充分考虑评价指标的性质、项目的特征以及审计的目标,并与被审单位及有关专家沟通交流。一般情况下,评价标准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得:

1.审计小组以前审计公共投资项目采用过的标准;

2.类型相似或相同地区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表现;

3.公共投资项目管理部门运作的法律和规定;

4.行政机关针对公共投资项目的专设标准;

5.公共投资项目涉及行业的行业标准;

6.权威机构或专家的建议;

7.外国类似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表现;

8.公共投资项目前期指定的项目目标;

9.相关效益审计准则提及的评价标准等。

评价标准可以来源于上述一项数据,或者是多项数据的加权平均值,或者是某项数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的修正值。总的来说,评价标准的确立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审计人员需要以各类标准的特点为根据,结合公共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确立合适的评价标准。

(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厅)

12.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十二

关键词: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风险评价

1.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指标的概述

1.1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指标的定义

在评价过程中,人们要对被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或各个要素进行评价,而指向这些方面或要素的概念就是评价指标,一般包括四个构成要素:(1)指标名称;(2)指标定义;(3)标志;(4)标度。

1.2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指标的分类

(1)硬指标。所谓硬指标是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评价信息。(2)软指标。是以评价人的主观判断作为主要考评信息,先定性判断再定量化,直接打分或做出模糊评判。(3)硬指标与软指标的结合。软硬结合考评是同时以统计数据和专家的判断作为评价信息对风险进行评价。

1.3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指标的设计方法

(1)图示法;(2)问卷调查法;(3)工作分析法;(4)经验总结法。

2.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1)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原则。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体系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全部风险因素进行考虑。同时,科学合理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并提高风险防控的效率。

(2)指标体系的灵活性原则。工程项目具有唯一性的特点,由于各个项目的类型、状况存在差异等原因,对该工程项目进行评估的指标设置也是不一样的。要从需要评价的工程项目为出发点,进行详细地分析验证,对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要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首先在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上,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使得风险评价体系具有普遍性;其次在对评价指标的设置上要具有唯一性和可理解性,使得全体人员对指标的理解不发生偏差,确保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4)指标体系的层次性、逻辑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若干个子系统,所以构建的指标体系要具有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的特点。

(5)指标体系的定量、定性相结合原则。为了克服主观评价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指标体系应尽可能量化。对那些不易量化、但意义重大的指标,也可以采用定性指标进行描述。

3.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指标的提取步骤

笔者在研读大量参考文献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参考不同学者各种见解认识,从体系性的角度出发,结合火电建设项目的特点,并通过专家调查和火电工程项目实地的调研,提出了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指标的提取步骤。

第一,检索查阅相关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影响因素和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并将文献已论证的有关项目风险影响因素与机理,以及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等进行归纳总结,吸纳与本文相关的思想,形成初步辨识火电工程项目中潜在风险因素的整体研究思路。

第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风险指标进行深度的考察和调研,访谈对象是火电工程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及经理,了解火电工程项目的概况以及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会遇到的风险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以达到征询被访谈者对此项目的意见,并逐步形成与项目相匹配的初始调查问卷。

第三,征求专家的意见,运用访谈及调查问卷的方式征询相关专家对火电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的若干意见,并根据调查意见或建议修订指标体系。

第四,对修改后的火电工程项目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试,验证指标设置的合理性。根据预测试中被测试者的反馈或建议,对火电工程项目中不合理的指标进行修改。

4.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4.1施工现场风险指标

(1)施工电源。工程建设中所需电源由项目法人提供,公司负责在指定位置接线,低压侧出线及用电设备和配套设施由投标人架设与安装,用电手续由投标人办理,施工用电按变压器低压侧计量。用电量由招标人按市场价与投标人结算,分项计量电表由投标人负责安装、维护和管理并按月计量向招标人交纳电费。(2)施工用地。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施工时必须做到文明生产,各类废弃物必须运至指定地点。竣工时必须工完、料尽、场地清,所有临时建筑必须无条件拆除清理并恢复原状。(3)仓库和堆料场。公司应负责本工程施工所需的各项材料、设备仓库的设计、修建、管理和维护,各种露天的砂石骨料及其它材料均应按施工总布置规划的场地进行布置设计。(4)施工设备。公司负责设计、施工、采购、安装、管理和维修其工程所有施工作业区、办公区和生活区以及道路在内的施工区各类设备与设施。

4.2施工合同风险指标

(1)合同是否公平。火电工程项目建设市场是买方市场,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就规定了一些对承包商不利的条款。(2)施工合同是否完备。火电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外部环境变化大,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多。一是人的理性有限,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无法完全预测;二是即使人们能够预见所有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但是要预先了解和制定针对所有这些可能的措施,其成本是相当高的。(3)火电工程项目的系统错综复杂。工程项目系统构成要素多,包含许多子项目,难以用明确清晰的合同语言将参建各方的权利义务界定清楚。(4)合同双方的沟通程度。在合同履行中发包人一般起主导作用,表现在行动中优先决策,合同双方的沟通是否畅通也决定着合同中规定的内容能否兑现。

4.3施工进度风险指标

施工进度风险指由于施工延误而造成损失、伤害、不利或失败的可能性。由于在工程项目的实践活动中,各种突发状况的出现,都会导致工期延误。

4.4施工人员风险指标

(1)关键人员流失。关键人员是指承包商经营或管理骨干。这些人员的辞职、调离、死亡或丧失能力可能导致其安全质量管理松懈、效益滑坡等,致使项目风险加大,给承包商带来较大的损失。(2)项目人员特别是关键人员对项目不忠带来的风险。例如,建筑材料采购人员收受回扣和购进质次价高的材料,使企业蒙受损失等。

4.5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本文遵循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采用施工现场风险、施工合同风险、施工进度风险、施工人员风险作为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评价指标,并构建了如下图的火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粟柏霖.火电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0.

[2]付钢.火电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09.

[3]王培植.火电厂建设工程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8.

13.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十三

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的动态灰色模糊评价

摘要: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影响因素众多,而且在项目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针对单纯采用灰色评价或模糊评价方法都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项目总体融资风险,并且难以体现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动态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它应用于某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的评价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充分利用专家的.丰富经验,又有效减小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体现了融资风险因素的动态特性,从而使项目投资者能够根据项目发展各阶段的风险评价值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监控.适用于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风险综合评价. 作者: 王雪青喻刚王佳冰 Author: WANG Xue-qingYU GangWANG Jia-bing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期 刊: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ISTICEIPKU 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 年,卷(期): ,30(5) 分类号: F287.3 关键词: 高速公路项目 融资风险 灰色模糊评判 风险评价 机标分类号: X82 N94 机标关键词: 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模糊评价方法风险因素动态特性综合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综合评价主观因素项目发展评价项目阶段灰色评价灰色模糊投资者评价值专家预防应用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十四

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之科研项目种类的复杂性,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困难重重。财政部 年印发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 年出台的《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对绩效管理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却没有更多地提到具体可行的评价指标。从山西省省直部门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现状来看,部分单位逐步进行了关于绩效指标的探索,但其应用范围还很小。另外,科研项目种类很多,往往不同的项目都有不同的资金管理办法,绩效管理实施起来较复杂。按照国家规定,科研项目分为基础类、公益类、市场导向类和重大项目类。各类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如基础类项目突出创新导向,公益类项目突出重大需求,市场导向类项目突出企业主体,重点项目类突出目标导向。在绩效管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指标、轻个性指标”的问题,绩效管理可执行性差,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往往流于形式。绩效管理粗糙,容易造成大量资金沉淀。有内部人士曾提到:“很多项目设置随意,需要花多少钱也很随意。有些项目财政部门把钱砍掉一半,要钱的部门还是很高兴地认可了。”

2 绩效管理与平衡计分卡

15.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十五

一、我国财务风险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对财务风险体系的认识

我国的财务风险体系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操作, 都处于起步的阶段, 企业管理者普遍忽视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对眼前的利益更加看重, 忽视企业长期的发展。当企业在进行负债的时候, 企业管理层往往只看到短期负债的带来的杠杆收益和经营成本的减少, 忽视负债率的合理性, 往往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了无数的隐患。同时, 由于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忽视, 也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忽视了对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有效分析, 从内部来说, 企业对财务管理以及运行的状况分析不够, 既没有配置相应的人员,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 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误判都使企业无法清楚判断企业将要面临的经营风险, 更加无法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从外部来说, 缺乏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和综合分析, 忽视市场的复杂多变的特性, 对市场风险的分析不足, 对市场中竞争对手的了解不足, 使得企业风险体系的强化建设不尽人意, 企业经营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二) 没有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不同的行业特性都会使得企业的发展有不同的需求, 实施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也需要区别的选择。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 财务风险体系的实施多是被动的接受, 而不是主观的甄别接受。目前我国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缺乏个性化的建设, 并未分门别类的对企业所处的不用行业等具体的情况进行建设, 所有的行业和企业都采用相同的一套评价体系。不管是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区别, 还是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 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 显然不可能用到同样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方法,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不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并且, 我国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也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注重定量, 而忽视定性分析, 只用企业单纯数字反映的财务报表等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判定, 忽视企业经营市场的变化, 并且通过对企业单一变量研究所得出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采用传统的计算公式和模式, 进行书本化和理论化的研究, 摒弃了诸多变量的重要实际作用, 难以真正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经营中。

(三) 缺乏专业团队和人才

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建设和人才的选拔,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要有效的运行和发挥作用, 离不开专业的团队和人才。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缺乏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 社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外部环境的建设, 企业内部更加对财务风险重视不够, 在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配置上也不重视, 即使在有了一定认识的企业, 对财务风险评价管理上也配备了专门的人员, 但这些人员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院校或者相关专业毕业, 并没有系统和完善的学习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大多都只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 只是对财务风险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主要对企业会计上实际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 对于财务管理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风险无法提供专业全面的评估, 也就无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构建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对策

(一) 加强对财务风险体系的认识

从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实施来说, 管理层不应该只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经营, 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整个市场, 乃至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不可阻止的, 企业必将面临世界的竞争, 市场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 只有充分融入世界市场, “知己知彼”, 了解其他竞争对手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评价体系的应用, 取长补短, 更好地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在对外部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之后, 加强对企业内部的分析。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例如生产型企业, 必须对产品有一个绝对的了解, 产品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预期的收益是多少, 考虑未来的各种因素之后, 又能带来多大的收益, 要实现收益, 需要付出多少的成本, 应该构建一个怎样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保证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当然, 决策始终需要有效的执行, 这就需要企业的员工要坚守岗位职责, 认识到财务风险不仅仅是企业的事, 也是关系自身的大事。

(二)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科学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重中之重, 符合企业自身行业发展特性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又是其中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上的应用, 建立网络化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实现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评价的同时运行, 对财务信息进行统一的披露和管理, 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财务管理的相关部门, 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 获取更为全面的财务信息。企业管理层则可以通过这些财务信息的汇总, 进行企业的财务决策, 而财务管理部门则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财务信息的分享和交换, 这样对财务信息的获取和对财务的管理都能够更加的及时和准确。同时, 可以依靠这个平台, 搭建一个风险管理的系统, 根据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预测财务风险的产生, 从而做出积极的应对, 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 加强专业团结和人员的建设

任何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专业团队和人员。因此, 对于企业来说, 要有效地实施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首先就应该任用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 同时, 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人员, 也要加强其财务风险管理的培训, 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企业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为专业人才提高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 对于专业人才的岗位安排要多加考虑, 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团队的建设提供人员保障。在人员和团队的建设同时, 关注外部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适时改变人员岗位以及专业分工, 保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时效性。

三、结语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 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和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 只有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使企业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J].黑龙江科学, 2014 (9) .

[2]彭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J].财务管理, 2014 (31) .

上一篇:社会保险概述下一篇:学校反传销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