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简介(精选11篇)
1.考研之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简介 篇一
考研之福州大学中文系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文应用型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较强的文字与语言表达、教学组织和初步科研的能力,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中外企事业单位、学校从事写作、编辑、传媒、文秘、公关、策划、教学等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高级文员、教师等相关专门人才。知识结构为语言、文学和中文信息处理、秘书实务,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和应用技能;能阅读一般古典文献;能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主干课程有:语言学概论、汉语修辞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文献学基础、文学概论、美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考研频道。
2.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之我见 篇二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1.文明行为习惯的缺失。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知识分子”,理应懂得文明行为习惯的内涵与意义,理应是社会文明的“代言人”,但素有“天之骄子”之称的某些大学生在某些时候却缺乏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让人颇感失望。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校园内文明行为丧失,如校园里面“请勿践踏草坪”的标牌形同虚设,恶意毁坏学校公共物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图书馆里大声喧哗的情形也屡见不鲜;二是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中,基本的礼仪规范得不到尊重,人际交往中社会公德所要求的个人的仪表整洁、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等视为不和时宜,而出语粗野、举止轻浮则被认为潇洒。三是不注意在公众场所的形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上车不排队等现象也多次见诸报端。
2.诚实守信意识的缺失。俗话说:“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道德,如果人与人的交往不以诚信为前提,人与人的交往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然而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考试中的诚信缺失;经济上的诚信缺失;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等。这些缺失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求职、升学等方面遇到挫折。
3.集体主义意识的缺失。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泛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由于新一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养成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只知索取,不讲奉献;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集体主义观念薄弱,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现象不在少数。
上述现象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而且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在社会上造成了消极影响。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1.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养成氛围。一个人要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意识,和周围的环境氛围分不开的。积极向上、文明礼貌的社会氛围,是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的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正气,为社会公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扬善惩恶的社会伦理机制,利用道德的约束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第三,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以此促进和保障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2.加强社会公德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舆论氛围。一方面要加大社会公德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塑造有利于社会公德形成的环境。学校也要开设相应的社会公德教育课程,把社会公德纳入对学生的考核中,同时开设一些实践课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习惯,使大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社会舆论在大学生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要积极倡导公德意识,推崇先进模范,宣传优良的公德事迹,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鞭挞丑恶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
3.重视实践教育,注重知行统一,把社会公德意识外化为自己的行动。当前,大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不知而是不能践行、不愿践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更不能忽视学生的自我实践活动。因为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基本都有相对全面的社会公德观念。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思想不成熟,情绪波动大。因此,要想养成良好的道德,就必须把所学到的社会公德规范,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有意识地不断实践,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学校、团委、学生会应当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把内在的道德观念外化为外在的良好行为。
4.建立大学生思想品德档案,完善大学生思想品德奖惩机制。当前对学生奖惩的主要标准是依赖分数,造成了不少学生“只注重高分数、而不注重公德修养”的现象。完善大学生思想品德奖惩机制应该构建一个以道德行为为主要标准的素质评价体系。把学生道德素质纳入对学生的考评范围内,确定其在总体评价中相应的权重和分值,使之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于对道德践行尤其在公德方面做得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在道德践行方面表现不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从而产生一定的警戒效应。其次、要建立大学生操行评定档案,将其道德践行情况作为今后职业道德评定和商业信用评定的依据,提高其不道德行为的社会信誉的成本。
相信随着整个社会的重视,学校教育的加强以及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会越来越强,他们定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流砥柱”。
3.考研之南昌大学中文系简介 篇三
中文系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一级学科,覆盖了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全日制本科专业有 “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和“对外汉语”三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被列为南昌大学八大强势学科之一。
中文系含有全省唯一的文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赣学”子项目“赣客方言研究”,三个省级高校重点学科即“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客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并设有赣文化与古籍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中文系图书资料室拥有10万册藏书,拥有与重点学科相配套的应用语言学中心实验室、普通话语音室,实验设施已达到同类高校文科一流水平。
中文系现有5门省级优质课程,即: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世界华文文学。 其中“现代汉语”课程于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在本科教学中,中文系一向注重广博与专深、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出了“双基五个一工程”,即:阅读一百部名著,练就一手过硬的文章,一手漂亮的书法,一手熟练的电脑操作技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中文系学生综合素质好,一次性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中文系是江西省高教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秘书学”的主考单位,培养了数万名中文专业自考人才。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五个硕士点还承担了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培养工作。,南昌大学成立普通话测试站,挂靠中文系,承担了全校师生以及周围一些单位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
4.考研之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简介 篇四
学院概况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诞生于2012年3月29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与清华大学合作,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设而成,是清华大学第十七个学院。
学院以“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为使命,遵循国际最先进的金融学科和商学院高等教育模式办学,锐意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和金融学术、政策研究平台。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搭建起学界与业界的沟通桥梁,为学院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引领与契合行业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端咨询机构“学术顾问委员会”和“战略咨询委员会”汇聚学界与业界的智慧和资源,为学院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术研究等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与建议。
学院依托先进的办学模式、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开设金融学博士、金融专业硕士、本科辅修、双学位金融MBA、金融EMBA、全球金融GFD以及高管教育等项目,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的金融人才。
学院延揽国际一流全职教师,巩固业界兼职师资优势。一批享有国际声望的知名教授陆续加盟或来院讲学,鼎力构筑学院雄厚的教学基础和科研实力。学院继承和发扬导师外聘、紧贴金融实务的传统,聘请更多政府和业界资深人士担任兼职导师和授课教师。截至2015年8月,全职师资数量达到13名,兼职教授数量达到20名,兼职硕士生导师133名。
学院搭建学术平台,引领金融研究的中国实践。学院联合“一行三会”筹建的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宣告成立,旨在为金融改革、发展提供基础研究,为金融决策与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分析与咨询,打造一流金融智库。依托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建设的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创业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中国家族财富研究中心、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鑫苑房地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均已启动工作。此外,根植于本土案例研究的中国金融案例中心、《清华金融评论》学术期刊相继创立,为金融学界前沿与业界需求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平台。
学院独树一帜,寻求学术与业界的有效互动。海内外名家云集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通过全球财经领袖和全球金融学者间的高层对话,探讨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与中国金融改革,为世界和中国经济金融的未来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思想和可能的途径。清华五道口金融家大讲堂、新祥旭www.xxxedu.net
清华五道口全球名师大讲堂,邀请国内外央行及监管机构高层管理人员、金融领域知名学者、金融业界领袖人物,共同探讨前沿问题,研讨金融政策,分享业界观点。
学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办多种教育项目。打造“中国创业者训练营”和FIN100创业加速器,激发全民族的创业意识,提升广大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开设“金融媒体奖学金培训项目”,提升财经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财经媒体与金融业界的良性互动。建立“紫荆在线”教育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创业企业把握商业机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学院融汇清华百年的文化积淀与学术优势,汲取“五道口”沟通业界、引领实践的优良传统,正朝着建设一流金融学科和商学院的方向不断努力。
发展历程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领域改革方兴未艾。1981年9月,为适应金融体制改革对高素质金融应用型 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正式成立(后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同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批准,研究生部开始面 向社会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博士生的培养工作。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为了我国金融系统第一所专门培养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由于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人们便亲切地简称其为“五道口”。
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第一所专门培养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研究生部在成立之初,便力邀陈岱孙、胡代光、厉以宁、黄达四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担纲学术顾问并亲自授课;又聘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次评定的八大研究员刘鸿儒、尚明、丁鹄、周林、杨培新、甘培根、林志琦、虞关涛,组成核心教师队伍;还大量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导师,坚持从国内外聘请教授、学者及专家来校讲学。三十年来,这些老师治学严谨、团结协作、辛苦耕耘,将学生熔炼成有用之才。
截至2015年7月,已有1954名金融学硕士、229名金融学博士从这里迈入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当局、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从1984年合肥举行的中国金融学年会上提出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索提纲》,到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的首任总经理,再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的首任总经理等等,都留下了研究生部学生投身于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经受锻炼的足迹。“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成为了五道口人独特的品格。
三十年来,五道口积极开拓、锐意进取,逐渐发展为中国金融教育领域最优秀的高等金融
新祥旭www.xxxedu.net
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也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者和推动我国金融体制发展变化的身体力行者。
为了实现加快现代金融学科建设,培养高端金融人才,促进金融界与金融教育界的联系,提高金融研究水平,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201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清华大学签订框架协议,决定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设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12年3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
5.考研之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简介 篇五
对于2015年要考山东大学的考生来说,及早了解清楚山东大学研究生远的具体情况是必须要做的一项准备工作。乐学山大考研网总结了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的以下几个方面详情,供考生们了解参考。
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实力雄厚。是全国最早一批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高校,也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拥有博士点219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9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310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本科专业112个,形成了完整的学历人才培养体系。
山东大学坐落于湖光山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并在风景优美的海滨城市威海设有校区。现任校长为著名法学家徐显明。长期以来,山东大学汲取齐鲁文化的营养,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注重人文精神、崇尚科学理念、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思想。严谨淳朴的优良学风薪火相传,厚重博大的人文底蕴独具魅力。一批批名家大师如璀璨的群星,为百年山大增添了熠熠风采。一百多年来,山东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难以计数的栋梁之才,他们当中不少人已成长为学界名师、政界名流、医科圣手、商业巨子、社会活动家„„
几十年来,山东大学已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研究生,为教育、科研和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山东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历来以学识广博、作风朴实、素质良好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山东大学现有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和兴隆山校区6个校园,并在“最适宜人居”的海滨城市威海设有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5355亩。现有42个教学学院(含威海校区11个院系),6所附属医院(含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实习医院,并设有研究生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军事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
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在近4000名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31人(其中双聘院士2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泰山学者”19人;教授959人,博士生导师732人。
6.考研之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简介 篇六
周远斌,男,1969年11月生,文学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在《文学评论》(3篇)、《光明日报》(6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篇)、《文史哲》、《齐鲁学刊》、《云梦学刊》、《杜甫研究学刊》、《阴山学刊》、《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延边大学学报》、《聊城大学学报》、《理论研究》、《蒲松龄研究》、《北方论丛》、《南都学坛》、《重庆社会科学》、《上海文学》、《文论报》、《作家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观点摘要;出版《论语校释辨正》、《红楼梦人物百家言——薛宝钗》、《儒家伦理与〈春秋〉叙事》等专著11部;主持承担国家社科项目、省部级项目5项;获省社科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徐良,男,1963年生,1985年—1988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美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青岛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历年来在《美学》、《艺术界》、《人文杂志》、《社会科学辑刊》等国内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20多项学术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等重要文献二次转载,十多次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重要著作有《20世纪西方美学精神》,合著《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企业美学纲要》等。重要研究课题有《西方美学的后现代转折》、《荒诞派戏剧的美学精神》,近年来转入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主要课题有《中国哲学美学》、《中国美学与现代文化》等。主要开设课程有“美学原理”、“中国古典美学”等。
张伟,女,1961年12月生,199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中西蓝领文化研究以及视像时代的美学研究,承担国家教育部项目。研究方向:西方美学与当代文化,主要科研成果:专著《走向现实的美学——巴黎手稿美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西蓝领文化》,项目来源国家教育部2005 12-2008 12(05JA720013),论文(1)“对马克思美学劳动范畴的新审视”《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3期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2002年10期全文转载(2)“马克思主义与中西方蓝领文化”《东方论坛》2002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 2003年4期 全文转载(3)“反全球化与詹姆逊的左翼美学”《学习与探索》2004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2期全文转载(4)“社会转型与中国的蓝领文学”《学海》2008年5期。
赵建章,1969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论。科研成果:《王国维的美的本质观》,烟台大学学报;《论方苞的义法说》,常德师范学院学报;《以文论诗――方东树诗学的理论特征》,中文学刊;《刘大櫆古文理论的诗论化》,中文自学指导;《古代文论教学刍议》,载《新型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从诗品鲍照条看钟嵘的审美理想》,载《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姚鼐以妙悟论文》,文学前沿《后期桐城派的文道观》,时代文学;《古诗名家诵读本杜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桐城派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孙顺华,1980—198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87 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任教,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及青岛历史文化的研究。主持或参与教育部、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出版《基督教传播与近代青岛社会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中国广告史》等著作多部,在《文史哲》、《孔子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种科研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及SCD源期刊引用。获山东省教委、青岛市科研二等奖多项。主要讲授中华文化与传播、中国文化史、中外广告史等课程。
孙盛涛,1966年生,山东牟平人,文学博士,2006年晋升教授。现任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青岛市第六届兼职督学。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美学与美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被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收录,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译文被《最新西方文论选》收录或由《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政治与美学的变奏——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问题研究》,参编《美育学》《美学概论》等教材4部。获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科研奖项。获青岛大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汉语言文字学
戚晓杰,女,山东威海人,1960年出生。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直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修辞。已在《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报》《语言科学》《语言文字应用》《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语文建设通讯》(香港)《澳门语言学刊》等国内外有影响的语言学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出版著作数部,多次获得青岛市、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朱葆华,男,1963年出生,山东昌邑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和书法,现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字学方向和汉字与书法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出版著作多部,论文30多篇。尤其在汉字书体演变史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史冠新,男,1963年出生。汉语言文字学方向博士,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现代汉语语法。主要科研成果:1986 临淄话单音形容词的重叠用法,中国语文; 1989 语气词“吧”,中国语文;1996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2001 方言语法调查手册;2006 普方古视角下的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2006 普方古视角下的“了1”“了2”“了3”研究;对外汉语句式教学研究;感受中国;2008 现代汉语语气词界说。专著多项,获奖众多。
窦秀艳 女,吉林白城人,蒙古族。1988至1995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到青岛大学中文系工作。2000至2003年,在山东大学古籍所(现为儒学高等研究院)师从冯浩菲先生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至2006年,在韩国国立庆尚大学讲学。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汉语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讲授古代汉语、训诂学、音韵学、雅学研究等课程。学术研究方向为汉语史、文献学、传统文化。承担国家、省市社科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雅学史》《青岛历代著述考》《雅学文献学研究》《崂山文化名人考略》四部,获得省市社科奖多项。
周翠英,女,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至今在青岛大学师范学
院和文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现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和师范学院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青岛市语言学学会理事。曾任青岛大学--韩国世翰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校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20多篇。
于建松,男,1968年出生,山东即墨人。2003年6月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6月于苏州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在各类刊物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承担各类社科项目,获的省级市级多项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中国古代文学
刘怀荣,男,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到青岛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二级岗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文学院院长,山东省强化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汉语言文学教指委委员,山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讲“唐诗宋词专题研究”、“中国早期文化与唐诗研究”、“中国神话与诗歌研究”等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中国诗歌与诗学、中国早期文化与诗歌等。主持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门、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重点项目1项。首位获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5次获山东省优秀学士、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 项、教育部项目4 项、山东省社科重点项目1 项、山东省教学研究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各1 项。已出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唐诗宋词名篇导读》学术著作2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有4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等重要文摘刊物转载。上述成果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第三)、全国优秀
社科普及作品奖及其它奖励多项。
王凯,1957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文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和中国古代诗学,曾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代表性学术著作有《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等。在《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的诗性智慧》,参与国家、省部、大学科研和教研项目多项。
范嘉晨,男,1961年生,吉林人。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9-2004年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明清文学方向)。曾荣获首届青岛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及青岛大学“师德标兵”、“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主要著述有《元杂剧包公戏评注》、《晚明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研究》、《国文读本》及《红楼梦》和《金瓶梅》等研究论文多篇。其中《元杂剧包公戏评注》获得第二十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有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红楼梦导读》、青岛大学校级精品课程《金瓶梅导读》等,并多次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研究成果奖。主要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国小说史专题》和选修课《红楼梦研究》;现主要从事明清小说研究。研究特点是侧重从文化、历史和哲学等方面对作品文本进行解读,研究作家的创作心态、作品的文化精神、人物性格的冲突以及对人性、人生、个人与社会等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同时注重作品现代性的阐发。社会兼职: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瓶梅学会会员,山东省金瓶梅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青岛市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海燕,女,1967年出生,2000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主攻明清小说。近年来在全国主要报刊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主编、参编教材数部,出版《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唐诗宋词名家名篇导读》等多篇专著;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红楼梦与中国诗性精神》等,参与国家、省、市和校级科研和教学项目多项 ;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二等奖、山东省科普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04年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教师。
赵伟,男,1993年-1997年在山东师范大学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7年-2000年,在南开大学读硕士研究生。2000年-2001年,在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工作。2001年-2004年,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今,在青岛大学文学院工作,教授,中文系副主任,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宗教与文学、明代文学、宗教与中国思想史。科研方面,已出版《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陆九渊门人》等4部专著。在《文学遗产》、《南开学报》、《宗教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天津社会科学》、台湾《普门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诗法禅机,悟同而道别—谢臻与佛教》等论文20余篇。201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佛教与明代文学研究”,2008年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明代心学、禅学与文学思想研究”,2013年主持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崂山宗教研究”,2009年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项目“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2010年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第二位),2010年参加撰写教育部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获奖方面,《陆九渊门人》2010年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诗法禅机,悟同而道别”—谢榛与佛教》2011年分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育厅人文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获山东省社科三等奖,《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2013年获青岛市社科二等奖,《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2013年获得山东省社科三等奖。教学方面承担“道教与中国文学研究”硕士研究生课程。
王今晖,男,1969年出生,黑龙江人,1988年—1995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2001年—2004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从张可礼教授,主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魏晋南北朝文学方向博士学位。2006-2008年以交换教授身份,赴韩国国立庆尚大学校中文系执教,为该系博士、硕士研究生开设《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汉魏诗歌研究》、《六朝诗歌研究》、《诗品研究》等课程,并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现为山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大韩中国学会会员,青岛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岛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魏晋文化与文学、汉魏六朝诗学与诗歌、韩国汉诗等领域的研究。科研方面,出版《魏晋五言诗研究》、《青岛高等教育史》等学术著作2部,在《中国文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东方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1项、青岛大学社科项目1项,主持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2项。著作《魏晋五言诗研究》,获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青岛高等教育史》,获2009年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获青岛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汉魏六朝诗歌研究》课程。本人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7人毕业,其中5人的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
宫泉久,男,文学博士,教授。1990年研究生毕业,分配至《军工报》社工作,2000年转到青岛新闻出版局,曾分别担任主编、总编助理等职务。2001年调入青岛大学工作。发表新闻作品100余万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各类新闻奖20余项。出版《清初山左诗歌研究》、《盛世变徵-清代诗人赵执信研究》、《清代高密派诗学研究》、《崂山诗词精选评注》等著作,获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青岛市第二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明清文学。
杨宝春,男,1965年生,文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要担任研究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元明清戏剧专题、中国戏剧史专题、审美体验文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出版《琵琶记的场上演变》等著作,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了省、部级等多项课题研究,获得第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一等奖等多项奖励。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戏剧史论、文化生态学等。
翟景运,男,山东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国学研究院,文学博士。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教学科研。出版著作两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四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两项,市厅级科研奖励三项。主讲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研究》、《中国古文名篇导读》、《中国文学经典》等,主讲研究生课程《骈文散文专题研究》。
陈龙,男,汉族,1976年出生于山西忻州。2009年6月毕业于西北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佛教与文学,先后主讲《中国文学史》、《宗教与中古文学》、《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项目1项,学院专题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现为青岛大学校外导师。
中国现当代文学(重点学科)
姜振昌,青岛大学一层次特聘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兼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社联、文联委员。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经典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杂文史论》等6部,编著、参著4部。独立承担、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7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等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新华文摘》转载6篇)。独立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7次,其中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另有两项成果分别于2006年、2009年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研究方向:一是“鲁迅与中国新文学”,旨在系统梳理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及深层内涵;二是中国现代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周海波,1958年生,青岛大学特聘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文化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传播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参加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的理性精神》、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现代传媒与1920年代文学生态》等。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传媒时代的文学》等十余部,在《文学评论》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获得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高校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魏韶华,1963年生,文学博士,现任青岛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副院长,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强化建设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国学学会副会长、青岛市老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子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和校级科研课题多项。与人合作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发表论文5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中国现代文学史论》学术著作5部。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优秀科研奖3项,市厅级优秀科研奖10项。
李玉明,1961年11月出生,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兼任青岛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讲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作品研究、鲁迅研究、《野草》研究等课程;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先后出版学术专著《拷问灵魂》、《嬗变与建构》、《<野草>与鲁迅意识特征研究》等3部,主编著作1部,撰写、参编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等各类文章近百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等报刊全文转载、摘要;多部(篇)论著获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厅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2项;主持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2项;主持、参与省级、校级教学改革和研究课题3项。
黄乔生,男,1964年1月生。文学硕士。现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研究室主任、《鲁迅研究月刊》副主编、研究馆员。兼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著有《周氏三兄弟》、《西方文化及现代中国妇女观》、《鲁迅与胡风》等多部著作和学术论文论文十多篇。
姜异新,女,1972年生。文学博士。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编辑,兼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曾获第4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奖。著有《走读胡适》、《互为方法的启蒙与文学》等著作。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等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鲁迅、胡适及五四新文化研究。
王金胜,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当代文学思潮;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在《文艺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著有《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等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和省社科项目3项。获得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就3项。
贾丽萍,女,1976年生,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近年来在《天津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小说评论》等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出版学术专著《20世纪末叶的中国小说》一部、参著多部。独立承担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参与省市研究课题多项。曾获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项。
佘小杰,女,1967年出生,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个人专著《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研究》1部、参著著作和教材多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被人大中文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曾获得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与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
韩琛,1973年生,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与华语电影。曾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山东省和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获得山东省艺术科学成果奖、青岛市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山东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刘新,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现任青岛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青岛市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和高校管理工作,主要致力于青岛文化(文学)和民俗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主持并承担多项管理性研究项目,参与山东省及青岛市文化研究重大项目,出版专著《时尚青岛》、主编并撰写青岛旅游文化丛书一套。
任银睦,男,1965年生,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员,现任青岛史志办副主任,兼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历史文化(文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侯传文,生于1959年1月,文学博士,教授,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等。长期从事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东方文学与文化的总体研究、印度文学与佛教文学、比较诗学等。出版了《 东方文化通论》、《佛经的文学性解读》、《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东方现代文学》、《寂园飞鸟——泰戈尔传》、《泰戈尔诗选导读》、《佛教文学的开拓者——马鸣大师传》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当代亚太》、《南亚研究》、《东方丛刊》 等核心期刊和重要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 余篇。
陈秋红,1960年9月生于青岛。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在读。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19世纪英美小说和中西文学比较研究。1998年赴日本讲学一年,2001年赴美国讲学一年,2003年冬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短期讲学。1997年以来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人文杂志》、《东方论坛》等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5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或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参加撰写了《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外国文学史新编》和《20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等教材多部。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山东省教委的社科基金项目《亨利?詹姆斯研究》和青岛大学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迁徙及其张力: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的文化批评》。
隋旭升,1968年4月生,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欧美文学,俄罗斯文学。参编《20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在《外国文学评论》、《当代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东方论坛》等杂志发表过《<黑暗的心脏>中库尔兹和马洛的象征意蕴》、《解放者的命运——亚历山大二世的另一面》、《历史的回眸与反思》、《浅议语音中心主义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东方论坛》),《反恐,一个新的阅读视角》等论文。
7.考研复试口语之大学介绍英文 篇七
(一)**********University is the oldest one in the province.It was founded in *******and covers an area of over******* mu.The building area is ************square meters.It
develops into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with efforts of generations, especiall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It takes the lead among the *********universities with nic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The library has a storage of *******books.Various research institutes are set up including 52 research centers.There are teaching research
experimental bases, for example, the computer center, analyzing-test center, modern education technical center and so on。
8.湖南大学考研之院校发展介绍 篇八
湖南大学考研之院校发展介绍
湖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位于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她不仅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现任党委书记刘克利教授,校长赵跃宇教授。
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为新中国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究中心、1个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部省级工程中心、14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17个湖南省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近十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1000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8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
学校还建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长沙高新区麓谷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56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与32 个省(市,自治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目前,学校已与世界上14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聘请的长短期外国专家达300多人次,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1000余人。与韩国湖南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了孔子学院,成为湖南省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3.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3.33万平方米。拥有藏书620余万册,其中中外文数字资源本地镜像76TB。全网支持下一代互联网IPv6,万兆骨干地面有线网已覆盖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无线校园网已同步覆盖,校园网联网计算机达3万多台,出口带宽4.5G,结合移动技术实现多渠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及服务,数字化校园已初见雏形。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正在筹建之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刘少奇、华国锋、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等领导同志来到学校视察,留下了“湘楚人才的摇篮”、“惟楚有才,今斯更盛”、“千年学府,百年名校”等赞誉。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历经千年沧桑的湖南大学,将继承和发扬岳麓书院优秀的教育和文化传统,遵循现代大学办学规律,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改革创新,强化特色,为创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校标识
校徽
中国农业大学校徽的色彩是植物的绿色,体现农业特点,象征生机勃勃蓄势待发。盾形代表坚固、稳重和持久;锹和犁的形态体现培养人才的治学理念。且从整体上表现“顶天立地”,上部象征进取和开放,下部表现面向社会的办学主旨。以手绘农科大校门和“1905”表示学校始源。以托举状的麦穗寓意托举农业未来的重任;麦穗和齿轮代表农科和工科;书本图案代表传播知识、培育英才,还象征翱翔的海鸥。
校歌
《金色的希望》
石顺义词、张伟曲
确定时间2005年7月
歌词:
(女)戴上我们的校徽,就怀揣一片绿色的向往。
(男)走进我们的课堂,就走进田野金色的希望。
(女)翻开我们的书本,就闻到五谷淡淡的清香。
(男)走出我们的校门,就担起天下饱暖和安康。
(合)啊,燕山脚下,书声琅琅。啊,桃李满园,天高地广。
今天我们在这里奋发向上,2页共2页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明天我们从这里铺开那万里春光。
校风
团结、朴实、求是、创新
释意:
“团结”原意主旨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的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这里主要是指学校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就是要通过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凝聚广大师生员工信念,在学校中形成自由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
“朴实”原意主旨为质朴诚实、纯真朴实。这里是寄寓中国农业大学学子继承民族优秀品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作到朴实无华,体现出农大百年积淀的精神。
“求是”一语,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曾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所谓“实事求是”就是指人们在占有大量、全面、系统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进而发现其中包含的客观规律性。“求是”就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尊重事实,真正把握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
“创新”是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它被称作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教育的灵魂。
校训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释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民生之多艰”是中国的农情,也是中国的国情,中国农业大学以农立校,国富民殷、强农为本,是中国农业大学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以“解”代“哀”,以此为己任的大气取代了原句中的悲戚之气,恰切地表现了中国农业大学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性。
社团活动
9.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之考研复试心得 篇九
我是调剂到杭电的。师兄给我说,我的分数没问题,能否拿到杭电的复试通知是至关重要的!有些高分的同学,结果没能去杭电,就因为没有收到复试通知。所以成绩出来,打算调剂杭电的,一定要尽早填写调剂申请!其实今年杭电的调剂系统只开通一天半时间(据我了解,是这样。去年好像是开通一天就关了)。之后再申请的,都没有再发通知。因为杭电生源太火了,一天半时间收到的申请数已经远远超出要招的调剂生数量。即便后面的分数再高,老师不往后看,一点用都没有。杭电网站上也说明了,“请尽早填写申请”。我是系统开通后四个小时填的`,因为师兄千叮咛万嘱咐要我早填。在这里,我要感谢给我指导和帮助的师兄。谢谢你们!收到复试通知,我心里已经有六成把握去杭电了。接下来,联系导师,发邮件、打电话都是必须的。这里给大家说一个窍门:假如你已经给导师通过两三次邮件,这时你可以尝试着给导师要手机号。其实要手机号是其次,主要目的是在试探老师是否对你感兴趣。如果导师给你了,说明他对你有意思,可能会要你;不给你,你也不损失什么。当时,我要了,导师给我了。现在他就是我的导师。这方法,你们可以试试。注意,别第一次发邮件就要手机号码,没人会给你的。
联系好导师,就安心准备复试。闲时骚扰一下导师,发个邮件或是打个电话。
复试提前去,最好提前见一下导师。导师一般愿意提前见学生,所以杭电复试前一周,院里人流量比较大。我去的比较晚,是周五去的。周末老师休息,下周一就开始复试了。赶了个末班车。
复试时,就好好复试。笔试时,把能写的都写上,哪怕是只写个大致思路也行(师兄教我的)。别空白交卷,否则神仙也救不了你!面试时,知道啥说啥,不会就说不知道!我就有个不知道的,就说“这个,我不清楚”。
10.考研之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简介 篇十
2018厦门大学考研攻略之住宿篇
厦门大学周边备研生存手册之食宿篇
与厦大为邻
很多在厦大附近租房的考研人,多是为了依傍厦大优秀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更好的复习。一定意义上讲,他们也算是厦大的邻居。然而在这个人才济济的黄金地段,究竟要花多少银子方可租到一处安身之所呢?别烦忧,接下来我帮您解开心结。
首先您可以通过网络、实地考察、中介服务等方式寻找房源。
1、网络方式。您可以上网查一查众所周知的站台网、口碑王、赶集网等搜房快捷网站。或者您干脆登录厦门大学BBS 论坛,更加快捷的查询目标线索;
2、实地考查。最把握的方式不过实地考查房源了。一般来说,那些要出租的房墙上或者门口会挂出“出租”字样的牌子。但是,这种方法执行的前提是您首先得肯花功夫。
3、中介服务。如果上述的方法在您那都不生效,看来只有找中介公司帮忙了。
另外,我再给您一条建议,您还可以写出一些求租的字条贴在报刊栏等人流量大的区域,这样一旦有人想租房就很可能通知您,因为除了民房出租,还有部分学生因各种情况转租房子。总之,方式多多,想与厦大为邻不成问题。
11.考研之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简介 篇十一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博仁考研
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教育学考研院校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因其优质的教学质量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在考研时一直为广大学子所青睐,那么华南师范大学到底是一所怎么样的学校呢?博仁考研老师通过收集相关信息为大家整理了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教育学考研院校简介,供2018年教育学考研同学参考。
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设教育学系、学前教育系、课程与教学系、特殊教育系、高等教育研究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育史研究所、教育管理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共10个系、所、中心。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梯队完整、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已形成了由著名学者带头、知名学者为中坚力量的学术团队。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教授29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4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4人。
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报名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在复试时必须提交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的5门以上本科专业课主干课程成绩单。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方向
040101教育学原理 01(全日制)教育基本理论
第1页 博仁十周年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博仁考研 02(全日制)德育理论与实践 03(全日制)教育研究方法 04(全日制)教育的文化研究
05(全日制)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 06(全日制)教育社会学 07(全日制)教育政治学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全日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02(全日制)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03(全日制)学习论
040103教育史
01(全日制)中国现代教育研究
02(全日制)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研究
040104比较教育学
01(全日制)比较课程与教学
02(全日制)比较教育管理与政策
03(全日制)国别与国际教育研究
04(全日制)港澳台与东南亚教育研究 040105学前教育学
01(全日制)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02(全日制)学前教育课程研究 03(全日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04(全日制)学前家庭教育研究 05(全日制)学前音乐艺术教育 040106高等教育学 01(全日制)高等教育管理 02(全日制)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论 03(全日制)国际高等教育 040107成人教育学
01(全日制)成人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
第2页
博仁十周年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博仁考研 02(全日制)成人与职业教育管理研究 03(全日制)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01(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 02(全日制)比较职业教育 040109特殊教育学
01(全日制)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02(全日制)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研究 03(全日制)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研究 04(全日制)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研究
四、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制和学费
学术型:学制3年 学费:每生每年8000元
以上就是博仁考研老师为大家总结的华南师范大学2018教育学考研简介相关情况,报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的同学记得收藏哦。了解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院校简介是复习准备的前提,随着考研时间的临近,那应该如何看参考书呢?如何找资料?什么时候做真题好呢、不要让这些问题成为你复习的障碍博仁考研给你帮助。让你考研事伴功倍。
【考研之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简介】推荐阅读:
南开大学考研备考生存手册之出行篇11-30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考研倾向调查07-11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考研复试流程及经验09-20
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考研参考书目12-21
考研经验总结之考研资料及复习安排07-18
考研复试之联系导师06-10
考研经验 跨专业考研也能绽放成功之花12-29
考研经典短文背诵之教育类08-04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简介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