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基础要点总结

2025-01-29

软件测试基础要点总结(精选4篇)

1.软件测试基础要点总结 篇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论

一、会计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一)1、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2、会计核算的五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三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选择或是简答)(1)设置会计科目。(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狭义: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广义: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

(二)1、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一)、会计的对象概念(基本职能、判断):

①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

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

③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的退出等过程。

(二)、资金运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①资金的投入:包括接受企业所有者投资和接受债权人投资两部分。②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工业企业资金运用分为供应过程(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③资金退出:企业实现的利润a、按规定应以税金的形式上交一部分给国家。b、还要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偿还各项债务。c、还要按照企业章程或董事会决议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和利润。

·随着劳动力的消耗,企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判断)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是企业或单位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人。(能够进行独立核算)

二、持续经营: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地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在我国会计期间分为(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的报告期间,半年(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季度(一年四个)和月度(公历每个月份)均属于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我国大陆境内的单位,会计核算通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要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第三节 会计基础

·核算制度: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基本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又称现收现付制,它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依据,进而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制度。·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财政全额拨款)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要求: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要求:应与账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三、明晰性要求:清晰明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四、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交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交易,应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质量重于形式要求:

六、重要性要求:对提供的会计信息重要与否加以判断。

七、谨慎性要求:不应该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八、及时性要求: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第五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一)会计要素概念: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现代企业将会计的对象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前三项表现了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后三项表现了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六类,称为企业会计的六要素。(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刚分为五类: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包括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因定资产),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①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前二项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②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无形资产(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2、负债: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在已经存在)(1)负债的分类: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①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和其它应付款等。

②非流动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付款负债“选择题”)、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捐赠)、盈余公积(利润未分盈利所留)和未分配利润。☆(多选)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有些交易或事项虽然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不属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所以其流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而是利得,如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现的利得,以及企业接受的资产捐赠实现的利得等。

收入的分类,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以及建造合同收入。①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②工业企业的材料销售、外购商品销售、周转材料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对外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

2、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企业的对外捐赠和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也使经济利益流出,但属于企业偶然发生的事项,不属于费用。

费用的构成:分为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以工业企业为例,其构成如下: ①生产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一定各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即产品的制造成本,也可称为生产费用,其内容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生产领用原材料)、直接人工成本(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工资+福利)和制造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②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A、销售费用包括: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企业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费用。

B、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职工薪酬、折旧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等。

C、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短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总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等。

·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两种,其中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应冲减当期利润,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则不对企业当期利润构成影响。

3、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减去有关的成本与费用的差额。(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账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保监会变动收益(如: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P34)

三、会计要素的计量

(一)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选择题):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示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告)时,应当按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以确定会计要素的相关金额。包括:

1、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2、重置成本(现行成本)。

3、可变现净值(减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考点: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保证根据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四、企业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内容: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称为第一会计等式,资产与权益的关系(资产=权益)。是企业或其它单位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二)会计等式的应用:无论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的资金发生何种形式的增减变动,都不会影响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

(1)某个会计要素内部两项一增一减。(2)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增加。(3)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减少。(4)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要素一增一减。以上四种情况均等式恒等。

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概念

一、会计核算的含义: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具体管理活动。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之一)、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单选)款项:指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此两种也是一种资产,流动性最强的两类(变现能力强)。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企业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资产要素中的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

债务:指同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债务一般包括负债要素中的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

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某种劳务相联系,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期末计价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8、单位会计核算的应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9、会计核算以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二、对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要求

公司、企业不重虚列或者隐藏收入、推迟或是提前确认收入。第五节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一、企业准则:第一层为基本准则;第二层为具体准则。

·新准则;2006年2月15日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旅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于2004年4月27日发布,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分类。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对象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照会计对象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科目将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六类。

·共同类:即可核算资产也可核算负债增减变化的。资产和负债两个项目双重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

(二)按照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交税费”、“库存商品”等,总账科目一般由财政部门统一设置。

2、明细分类科目:补充和说明作用。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的原则:

1、合法性。

2、相关性。

3、实用性。

4、完整性。

5、稳定性。

6、准确性。

(二)常用会计科目:

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如附表P79)。

2、《小企业会计制度》由财政部制定,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进行。第二节 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账户的分类:

(一)按照其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详细程度分类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1、总分类账户: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

2、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日期;凭证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账户中“借方”、“贷方”为记账符号。·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

1、两者的联系: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2、两者的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第四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和单式记账相比,特点:

1、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2、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第二节 借货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借货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不同类别账户的借货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不同的,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决定。

(一)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增加额)-货方本期发生额(减少额)

(二)权益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统称为权益类账户。

权益类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增加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减少额)

(三)收入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同权益类相同,且一般期末无余额。

(四)费用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同资产类相同,且期末余额转销后一般无余额,如有刚在借方。

三、借货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四、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和验证所有的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二)余额试算平衡法: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第三节 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又称记账公式或简称分录。它是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即包括三要素:会计名称;记账方向的符号;记录的金额。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简单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和复合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

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账户。

2、确定所涉及到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

3、确定哪个(或哪些)账户记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记贷方。

4、编制会计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一)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

(二)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三)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其要点包括:

1、依据相同;

2、借贷方向相同;

3、会计期间相同;

4、金额相等。

★ 第五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业务的核算

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所有者投入的资金(投入资本);通过各种形式举借债务(负债)。第二节 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一、核算内容与账户设置:

(一)核算内容: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购买一定品种与数量的材料。在采购材料时,企业要支付购买材料的各种费用,并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第三节 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开设和运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库存商品等帐户。第四节 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开设和运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销售费用等。·收入增加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第五节 账务成果的核算

净利润(或净亏损)=利润总额(亏损总额)-所得税费用

一、营业费用与账务费用的核算:需要设置帐户:管理费用、账务费用、应付利息。

二、营业外收支: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与利润分配的核算:需要设置帐户: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应付股利。

第六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各类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是记录经济事项发生或完全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意义: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会计工作。其意义:

(一)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二)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三)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通常按填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据,它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是登记会计账簿的原始依据。

2、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直接依据。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概念:又称单据,是以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是会计资料中最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证明文件。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一)按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1、外来原始凭证: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一次性凭证)

2、自制原始凭证: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权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二)按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1、一次凭证: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次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它是一次有效的凭证,一经填写完毕就不能再次填写使用。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自制原始凭证绝大鑁是一次凭证。

2、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间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特点是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累计凭证是多次有效的自制原始凭证。

3、汇总凭证: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EX:材料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销售日报等。

(三)按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1、通用凭证: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专用凭证:指由单位内部自行印制的、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的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的内容(含数量、单价和金额);

5、填制单位及填制人姓名;

6、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

7、凭证附件。

四、(一)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判断)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

★(判断)一式几连的原始凭证,应当注明各联的用途,只能以一联为报销凭证。一式几联的发票,必须用双面复写纸套写,并连续编号。作废时应当加盖“作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撕毁。(①存根②客户③账务④记账)·职工外出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收回贷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者退还借款副本,不得奶还原借款收据。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记录要真实;

2、内容要完整;

3、手续要完备;

4、书写要清楚、规范(①币种符号与阿拉柏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②有角无分的,分位应当写“0”,不得用符号“-”代替);

5、编写要连续;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7、填制要及时。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六、原始凭证错误的更正: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第三节 记账凭证

一、★(判断)记账凭证的概念: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记账凭证包括会计分录)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一)按使用范围分为通用记账凭证和专用记账凭证。

1、通用记账凭证:指使用统一的格式,能够记录所有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小、经济业务数量不多、收付款业务较少的单位,采用通用的记账凭证。

2、专用记账凭证: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1)收款凭证:指用以记录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2)付款凭证:指用以记录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3)转账凭证:指用以记录不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二)按填制方法分为复式凭证、单式凭证。

1、复式凭证:又称多项记账凭证,指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记账凭证。

2、单式凭证:又称单项记账凭证,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

三、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记账方向;

6、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应借应贷金额;

7、记账标记(凭证表中的√);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有关人员的签章。

四、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一)记账凭证编制的基本要求: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要准确、手续要完备、以保证其正确完整。

2、填制时,应当对记账凭证连续编号(不等序号)。

3、记账凭证的书写要规范,即字迹要清晰、工整,其具体要求与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相同。

4、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5、除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6、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几个单位共同负担的,应当将其他单位负担的部分,开给对方原始凭证分割单(集团公司有子公司每个公司内有法人)。

7、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

8、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二)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1、专用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①、收款凭证的编制要求。②、★(必考)付款凭证的编制要求:对于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如将库存现金存入银行或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了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③略

五、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1、内容是否真实。

2、项目是否齐全。

3、科目是否正确。

4、金额是否正确。

5、书写是否正确。此外: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避免重收重付。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指会计凭证从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的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每一种凭证的传递程序和方法。会计凭证的传递,要求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会计凭证的传递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指会计凭证登记入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

(一)对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

1、装订会计凭证。

2、对于数量过多的原始凭证,可以单独装订保管,在封面上注明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种类,同时在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和原始凭证名称及编号。

3、各种经济合同、存出保证金收据以及涉外文件等重要原始凭证,应当另编目录,单独登记保管。

4、会计凭证不得外借,如有特殊原因,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不能折本)。

5、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火车、轮船、飞机票等凭证,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6、每年装订完成的会计凭证,在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的保管期限为15年,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调节表的保管期限为5年。

(三)会计凭证的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凭证,可按规定程序销毁。但保管期满而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成时为止。

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和意义:概念: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大纲)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可以记载、储存会计信息;分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二、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个别账户中完成的。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账簿与账户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三、会计账簿的内容

(一)按用途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1、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在我国大多数单位一般只设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属特种日记账)。

2、分类账簿:是对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总账、明细账)。

3、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如:登记那些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此账簿与前两种不同之处:一是登记依据可能不需要记账凭证,二是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不同,备查账簿的主要栏目不记录金额,它更注重用文字来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二)按账页格式分为两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和多栏式账簿。

1、两栏式账簿:只有借方和贷方两栏。普通日记账和转账日记账一般采用此类。(我国无)

2、三栏式账簿: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一般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只需要反映价值指标的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又分为设对方科目和不设对方科目的)

3、多栏式账簿:一般适用于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利润分配明细账。

4、数量金额式账簿:一般适用于具有实物形态的账产物资明细账。(低值易耗)

(三)按外形特征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

1、订本账:指在启用前就把一定数量的账页固定装订成册,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手工记账的企业,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账。

2、活页账:各种明细账多采用活页账形式。

3、卡片账:单位一般只对固定资产明细账采用卡片账形式。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1、封面(名称)、2、扉页(使用信息)、3、账页:是会计马蹄铁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会计账簿由若干账页组成,每一账页应包括:①账户名称。②登记账户的日期栏。③作为记账依据的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号数栏。④摘要栏。⑤金额栏。⑥总页次和分页次。

二、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基本要求):

1、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

2、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盖章,并在记账凭证的“过账”档内注明账簿页数和画对勾。

3、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应紧靠底线书写,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4、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5、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③在三栏式账页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登记负数余额。④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其他会计记录。(会计中的红字表示负数)

6、各种账簿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盖章。

7、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8、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承前页”字样。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同现金收付有关的记账凭证,按时间顺序逐日逐笔(序时账簿)进行登记,即根据现金收款凭证和与现金有关的银行存款付付款凭证(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登记现金收入,根据现金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支出;并根据“上日余额+本日收入—本日支出=本日余额”的公式。

·借贷方分设的多栏式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是:①先根据有关现金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收入日记账,根据有关现金支出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支出日记账。②每日营业终了,根据现金支出日记账结计的支出合计数,一笔转入现金收入日记账的“支出合计”栏中,并结出当日余额。③④⑤⑥

二、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总分类账的格式: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金额栏目。

三、明细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或称平行式)等。第四节 对账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指会计人员对账簿、账户记录进行的核对工作。会计对账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账证核对: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二、账账核对: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三、账实核对: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主要内容有: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至少一月核对一次)。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第五节 错账更正方法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下列方法更正:

一、划线更正法:又称红线更正法。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如数字错了全划掉,文字错了可只划错字)

二、红字更正法:又叫红字冲账法,指用红字冲销原有错误的账户记录或凭证记录,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通常有两种情况:

1、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从而引起的记账错误(红字填写冲销,再蓝字填写补记)。

2、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红字将多记的金额填写冲销)

三、补充登记法(又称补充更正法):是在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的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的一种更正方法。(将少记的金额用蓝字填写补记)第六节 结账

·结账:指在会计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将本期内所有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计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包括两方面内容:

1、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

2、结清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余额。

一、结账的程序:

1、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页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包括: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的调整;收入分摊和成本分摊的调整。

3、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4、结转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金额,并结转下期。

二、结账的种类:根据结账时间不同,可分为月结、季结和年结三种。

三、结账的方法:

1、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如各项应收应付款明细账和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等,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下面通栏划单红线,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分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5、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

第七节 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一、会计账簿的更换:通常在新会计建账时进行,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

二、会计账簿的保管:终了,各种账户在结转下年、建立新账后,一般都要把旧账送交总账会计集中统一管理。会计账簿暂由本单位账务会计部门保管1年,期满之后,由账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簿的保管期限为15年,现金和银行日记账保管期限为25年,固定资产卡片账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第八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会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各类:我国主要的账务处理程序有: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第二节 不同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步骤: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此种为最基本的处理程序)一般步骤是: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材料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销售日报)

2、根据1编制记账凭证。后略。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的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缺点: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对于经济业务较多、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过于繁重。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二)一般步骤:第5条不同:根据各记账凭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

(三)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可以克服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登记总分类账工作量过大的缺点,大大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同时由于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许多记账凭证,按照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进行归类、汇总编制的,在总分类账中也注明了对方科目,因而在汇总记账凭证和总分类账中,可以清晰地反映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查对和分析账目,从而克服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所存在的缺点。

·缺点: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为记账凭证汇总账务处理程序)

(一)一般程序:第5条不同: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和使用较为简单,易学易做,根据科目汇总表一次或分次登记总分类账,可以大大减少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而且科目汇总表还可以起到谋算平衡的作用,从而保证总账登记的正确性。

·缺点: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因而不便于根据账簿记录进行检查和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对账目。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第九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概念: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以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加强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适用于:①企业在编制账务会计报告前。②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③开展全面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活动。④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前。

2、局部清查:

·清查内容:

1、库存现金。出纳人员应于每日业务终了时清点核对。

2、银行存款。出纳人员每月至少同银行进行核对一次。

3、贵重物品每月盘点一次,库存商品、原材料、周转材料等,年内应有计划、有重点的抽查。

4、债权债务每年至少应同对方核对1-2次。

(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不定期清查:其中一种:发生自然灾害或意外损失,为了查明损失情况,要对受损财产物资进行清查。

其中一种:进行临时清产核资,对某些要求清查的资产进行清查。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准备阶段、清查阶段和总结阶段。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一)库存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检查是否存在挪用现金、白条抵库、超限额留存现金(日常3-5日用量)等。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常在月末进行。

·未达账项是银行与本单位之间,由于结算凭证传递时间上的差异,而造成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接到结算凭证而未登记入账的款项。一般有四种情况:

1、本单位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2、本单位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

3、银行已收款入账,本单位尚未收款入账。

4、银行已付款入账,本单位尚未付款入账。

余额调节法公式: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3-4=银行对账单余额+1-2(数字表示以上四种情况)

·银行存款双方余额调节相符后,对未达账项一般暂不作账务处理,必须在收到银行转来的有关原始凭证后方可入账。

二、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指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2、技术推算法: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适用于煤炭、砂石等笨重、大堆,难以逐一点数、量尺、过磅等大宗物资的清查。此方法盘点数字不够准确,但工作量较小。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处理步骤,分为两步:

1、审批之前的处理。

2、审批之后的处理。(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是资产类账户)

(二)库存现金清查结果处理步(EX:账面余额多出67元,属营业外收入;账面短缺90元,其中50元为出纳责任,另40元无法查明原因,固前50元记入其他应收款――出纳;后40元记入管理费用)

(三)存货清查结果处理步骤(EX:材料盘盈,处理后属管理费用;自然灾害导致盘亏,属于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四)固定资产清查结果处理步骤

1、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①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确认盘盈固定资产时,不使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核算,而应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并按其重置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损益调整”科目。②固定资产盘亏的账务处理。③④⑤⑥

第十章 账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 账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账务会计报告的概念: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1、月度财务会计报告(月份终了后6日内出报告)

2、季度报告(季终了后15天内出报告)

3、半年报告(半年终了后60天内出报告)

4、报告(终了后4个月内出报告)·四大基本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静态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此三种为动态表)。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略)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意义

(一)利润表的概念:又称损益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二、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

(一)利润表的格式:由表头、表身和表尾等部分组成。其中表身部分为利润表的主体和核心。格式可分为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一般采用多步式利润表格式。★利润表如331页表10-2

第十一章 会计档案

第一节 会计档案的概念和内容

一、会计档案的概念: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二、会计档案的内容:

1、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3、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4、其他会计资料类: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二节 会计档案的归档

·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由财务会计部门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或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可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1年。期满后,原则上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未设立档案部门的,应当在财务会计部门指定专人保管。·档案部门接收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应当会同原财务会计部门和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三节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两类。永久档案即长期保管,不可以销毁的档案;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第四节 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和销毁

三、会计档案的销毁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和审查,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单位负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以及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各单位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档案部门和会计部门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还应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各级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由同级审计机关派员参加监销。销毁后,应当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2.软件测试基础要点总结 篇二

31.便秘: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灌肠法(enema)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解除便秘、肠胀气。-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一般为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用4℃。注意:为肝昏迷患者灌肠时,禁用肥皂水。小量不保留灌肠法“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甘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80ml。溶液温度为38℃保留灌肠注意: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部位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部位多为回盲部,取右侧卧位。

32.给药途径的吸收顺序-除动、静脉注射药液外,其他:吸入>舌下含化>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注意: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催眠药在睡前服,驱虫药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服用;某些磺胺类药物服药后要多饮水;服强心甙类药物需加强对心率节律的监测;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药。

3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急救措施】1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4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将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6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复苏抢救。7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等病情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34.静脉输液的目的: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供给营养物质;输入药物,治疗疾病。输液时间(小时)=﹙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

溶液不滴;针头滑出血管外-另选血管重新穿刺;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位置或

3.软件测试基础要点总结 篇三

201.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体现在竞争主体能够平等地取得生产要素;竞争主体能机会均等地进入市场,并进行自主决策和经营;竞争主体能平等地承担税赋和其他方面的负担;竞争主体在法律和经济往来中处于平等地位

202.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购买、货币供应量、转移支付

203.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204.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企业

205.公务员定期增资的途径有:晋升职务、晋升级别、增加工龄、工资标准提高

206.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为做出原处理决定的机关、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行政监察机关

207.国家公务员的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地区津贴;岗位津贴构成。

208.下列情形下,公务员不得辞职涉及重要机密不满解密期;正在接受审查;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未满五年

209.政务公开是公开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职能、职责;公开工作纪律;公开办事规则、程序、时限和结果;用人、财务和分配公开

210.传统经验决策的特点是过程简单、随意性大

211.法的规范作用是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212.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产生,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消灭

213.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214.可以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

215.可以成为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有法律允许的生产资料、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林木、文物、图书等

216.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滥用国家权力

217.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218.行政合同与其他合同比,有以下特征当事人一方必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219.行政确认的主要特征有是要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

220.行政行为的特征包括主体特征,即它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职能特征,即它是国家管理活动;法律特征,即它是法律行为

221.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22.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223.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224.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225.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226.《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227.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228.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229.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230.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231.公文处理精简原则的内容包括在保证有效的前提下努简化公文的格式与语言表达;简化公文处理的程序、手续与方法;反对形式主义与文牍主义

232.文件的签发主要有代签、会签、核签、正签

23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234.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否定是自我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否定是“扬弃”

235.大兴安岭火灾区用人工降雨获得成功,对扑灭大火起了重要作用。这一事实表明:人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服从规律、人们完全可以能动地利用规律

236.事物自我完善的哲学依据是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事物的自我扬弃

237.社会意识包括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

238.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

239.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不大大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4.监狱基础理论要点 篇四

2、我国监狱对罪犯教育改造的原则:①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原则②以文化教育为基础③以技术教育为

重点

3、我国监狱罪犯构成的现实状况:①重刑犯和判刑两次以上的罪犯增多②智能型罪犯增多③涉黑型罪

犯增多④毒品型罪犯增多⑤财产型罪犯增多⑥淫欲型罪犯相对减少⑦其他类型罪犯相对减少。

4、我国监狱行刑的目的:①惩罚罪犯②改造罪犯③预防和减少犯罪。

5、我国监狱工作方针基本内容:①三个为了的方针②两个结合的方针③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④

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

6、我国监狱的基本特征:①监狱设置具有法定性②行刑对象具有特定性③改造职能具有特定性④行为

规范具有严肃性。

7、监狱罪犯权利和义务的特点:⑴权利特点;①罪犯权利的广泛性②真实性③保障性④不完整性⑵义

务特点;①履行义务的强制性②履行义务的局限性

8、分类制度在监狱管理中的作用:①防止罪犯之间的交叉感染和深度感染②有利于对罪犯采取有针对

性的矫治措施③有利于体现区别对待④有利于充分调动改造罪犯的积极性

9、监狱的功能:(1)惩罚功能,指监狱使受刑人的身心置于刑罚的条件下,限制其精神和物质生活而

产生的心理痛苦效应的总和。具有:①使罪犯感到痛苦②安抚被害人③预防再犯罪(2)改造功能,指监狱依据刑罚目的转变罪犯的犯罪思想,培养其成为遵纪守法公民的教育效应的总和。具有:①转化犯罪思想②减少重新犯罪③使罪犯再社会化(3)防卫功能,指监狱通过对罪犯执行刑罚防止其再犯罪,同时警戒、威慑、教育社会上其他可能犯罪的人,使他们不至于走上犯罪道路的效应总和。具有:①特殊预防及其表现;Ⅰ、严格的监管,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失去再犯罪的条件。Ⅱ、对罪犯进行积极有效地改造。②一般预防及其表现;Ⅰ、罪刑相应,罚当其罪,使社会上其他不法分子产生恐惧心理。Ⅱ、罪犯承受刑罚的亲身感受影响其周围的人。监狱的三大功能构成了监狱职能的有机整体。惩罚功能是监狱存在的前提,是监狱固有的属性;改造功能是监狱的中心内容,是监狱完成的任务;防卫功能是社会发展的保障,是监狱存在的基础。无论哪一种功能,都是监狱不可缺少的内容,必须有效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10、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⑴政治素质,是指监狱人民警察所应当具备的政治立场、思想

上一篇:哭泣的骆驼下一篇:爬山收获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