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选择题(共10篇)(共10篇)
1.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选择题 篇一
2011年广东省《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中由特定人员所承担的一项或多项职责的集合叫做(B)A、任务
B、岗位
C、责任
D、职责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C)
A、人力资源规划
B、绩效考核
C、工作分析
D、员工招聘
3、设计问卷时,调查问卷中提问次序的安排,应遵循(D)问题放在前面的原则 A、与岗位相关性很强的问题
B、不想回答的问题
C、难以回答的问题
D、易于回答的问题
4、将以工作为中心的要素和以人为中心的要素结合在一起的工作分析方法是(B)
A、海氏计划
B、职业分析清单法
C、任务清单分析系统
D、工作要素清单法
5、对特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的时候,往往采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是(D)A、面谈法
B、问卷法
C、工作导向型分析系统
D、人员导向型分析系统
6、最容易接受工作分析活动的群体是(B)
A、高层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工作分析人员
D、员工
7、当我们把人视作经纪人的时候,往往采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是(c)
A、面谈法
B、问卷法
C、工作导向型分析系统
D、人员导向型分析系统
8、工作分析的结果常常表现为有关工作流程与行为的(D)A、工作调查
B、工作评价
C、工作任务
D、工作描述
9、将科学管理与人际关系方法结合起来的工作设计方法是(E)
A、双因素理论
B、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C、跨学科理论
D、工作特征理论
10、组织中上级主管人员能够直接的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被称为(C)A、有效配合 B、关系协调
C、有效管理宽度
D、最低岗位数量
11、企业内各种辅助生产或服务性部门适合采用的方法是(D)定编定员 A、按设备
B、按岗位
C、按工作效率
D、按比例
12、针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设计应遵循的理念是(A)
A、以能为本
B、以知为本
C、以价为本
D、以物为本
13、最早采用自我管理团队的公司是(A)
A、沃尔沃汽车公司
B、克莱斯勒公司
C、通用汽车公司
D、电话电报公司
14、在工作评价中,适用于结构稳定、规模较小的企业的方法是(C)A、评分法
B、分类法
C、排列法
D、因素比较法
15、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称(C)A、工作实例
B、应会
C、应知
D、工作原理
16、下来不属于工作描述的项目是(B)A、工作名称的分析
B、对员工必备条件的分析
C、工作关系的分析
D、工作职责的分析
17、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对任职者身体的影响是(C)
A、工作责任
B、工作技能
C、劳动强度
D、工作环境
18、岗位分类的结构一般应呈(C)分布
A、十字形
B、丁字形
C、金字塔形
D、三角形
19、在管理岗位招聘的实践中,(D)方法比较有效 A、认知能力测试
B、身体能力测试
C、业务知识能力测试
D、工作样本测试
20、绩效评估的方式由(c)决定
A、任职者特点
B、绩效评估标准
C、岗位特点
D、绩效评估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工作者完成工作职能通常必须具备的技能包括(ABD)
A、通用技能
B、特定技能
C、概念性技能
D、适应性技能
E、知识技能
22、工作信息的来源主要有(ABCE)
A、书面资料
B、任职者的报告
C、同事的报告 D、任职者主管的报告
E、直接观察
23、工作说明书的格式通常包括(AC)
A、叙述形式
B、正规格式
C、表格形式
D、非正规格式
E、口头形式
24、定编定员的目的是(ABE)A、精简结构
B、提高工作效率
C、增加劳动强度
D、延长劳动时间
E、改进生产组织
25、工作设计的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ABCE)
A、管理层的意见
B、员工的态度和反映
C、员工的工作绩效
D、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E、企业的产品
26、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主要有(BDE)
A、工作过程容易监控
B、工作具有创造性
C、工作成果容易衡量
D、工作过程难以监控
E、工作成果很难衡量
27、因素比较法的主要优点有(ACE)
A、评定结果比较公正
B、操作简单
C、耗费时间少
D、各影响因素所占比例主观判断少
E、减少了工作量
28、按岗位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一般可将企业岗位分为(ABCD)A、生产物流类
B、工程技术类
C、行政管理类
D、后勤服务类
E、科研开发类
29、在员工选拔的岗位胜任特征分析中,关键胜任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ACDE)A、技术技能
B、作业分析
C、认知能力
D、人际技能
E、工作风格 30、了解受训者情况是通过了解员工在他们的工作任务中(BCE)
A、哪些人需要培训
B、哪些知识、技能已经老化
C、哪些态度不利于工作业绩的实现
D、培训经费是多少
E、哪些方面的改变能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三、简答题(30分)
1、工作分析的内容(6分)答:(1)工作职责分析(2)工作流程分析:(3)工作权限分析;(4)工作关系分析(5)工作环境条件分析;(6)任职资格条件分析。
2、选择工作分析系统的要素(6分)(1)工作的结构性;
(2)产业的类型;
(3)工作结果和过程特征;
(4)企业价值观;
(5)研究的对象。
3、设计工作分析问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1)要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确定需要获得的岗位信息,将要收集的信息转换为问卷中的具体问题;
(2)问题应有针对性,语言应清晰、简洁、易懂,必要时可附加说明;
(3)问卷的具体项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内容可简可繁;
(4)易于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而难以回答的开放式问题放在后面;
(5)问题的排列要有一定逻辑次序,如按时间先后、按从外部到内部、按从上级到下级 等顺序排列;
(6)采用不同形式提问,有助于引起回答者的兴趣。
4、简述科学编写工作说明书应注意的问题(5分)(1)高层的支持和认可;(2)员工的参与和配合;(3)逐步分层实施;
(4)使用规范用语;(5)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5、培训需求分析的步骤(4分)(1)记录绩效表现中存在的问题;(2)对绩效问题进行调查;(3)制定培训需求分析计划;
(4)选择分析工具;(5)实施分析;(6)整理分析数据;(7)撰写分析报告。
6、工作分析与绩效管理的关系(4分)(1)工作描述是影响绩效的最直接因素;(2)岗位特点决定了绩效评估方式;
(3)工作岗位描述是设定绩效指标的基础。
四、案例分析(10分)(案例内容略)
1、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点(1)自主意识强;
(2)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3)藐视行政权力;
(4)流动性大。
2、如何为知识型员工进行工作设计
基于知识型员工及其工作的特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设计应以激励理论为指导。结
合工作特征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
工作内容本身及个体在工作中的自我价值 的实现程度等因素,对知识型员工能起最大的激励效果,针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设
计应遵循“以能为本“的理念。
”以能为本“就是要以人的能力为中心,把最大限
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⑴、授权,是指将职责和权力委派给下属。
①实现决策权与知识的匹配
②增强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动力
⑵、重视工作任务特征。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进行设计,应重视工作目标、绩效反馈、工作自主性等工作任务特征
⑶、围绕工作团队进行工作设计。在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企业中,管理人员应该放弃以个体为组织基本单位的观念,而应把团
队作为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应围绕团队进行工作设计
五、论述题(20分)
1、试述工作分析的概念及其功能(10分)
工作分析是指将企业中所有工作,按其性质(如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分类比较,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人事管理文件,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归类,以作为招聘、考核、培训、晋升、确定报酬的基本依据。(1)使人力资源规划更准确;(2)使工作职责更为明确;(3)使工作设计更为合理;(4)使人员招聘更为流畅;(5)使薪酬体系更为公平;(6)使绩效考核更为客观;(7)使员工培训更为有效。
2、试述岗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区别(10分)(1)研究对象不同;(2)实施性质不同;(3)实施范围不同;(4)实施的难度不同。
2.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选择题 篇二
1.1 采煤方法
窑街煤电集团公司三矿5721-3工作面为原5721和5722两个工作面合并而成, 平均走向长度281m, 工作面平均长度77.3m, 最长处为104m, 煤层倾角55°~80°, 采用水平分层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 分层平均采放高度为11.2m, 进风巷布置在煤层顶板侧, 回风巷布置在煤层底板侧。工作面巷道布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 顶底板特征及支护方式
5721-3工作面采用ZF4800/17/31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工作面上、下端头采用DZ系列单体支柱配合4m长的π型花边梁 (沿走向布置) 和3.4m长的π型花边梁 (沿倾向布置) 组成四对八梁走向迈步抬棚支护顶板。两道超前支护采用DZ—2500型、DZ—2800型单体支柱配合2.8m或3.4m花边钢梁托棚支护顶板, 或采用DZ—3150型单体支柱带帽点柱支护顶板, 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工作面皮带巷和回风巷均为全煤巷道, 皮带巷净宽为4.3m, 断面为12.6m2, 回风巷净宽为3.6m, 断面为11.2m2, 施工巷断面为10m2。断面形状均为三心拱形, 采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 锚杆间排距为700mm×900mm, 锚杆均匀分布, 锚索间距为3000mm。巷道破顶底板或煤层松软破碎段采用锚网、锚索和12#工字钢棚联合支护。
1.3 旋转角度
5721-3工作面皮带巷和回风巷由于受煤层走向影响, 两道布置如图1所示, 在整个回采过程中, 工作面皮带巷需旋转87°23'39″, 其中皮带巷第一个拐点处工作面需调斜41°5'19″, 皮带巷第二个拐点处工作面需调斜39°20'7″, 还有一个小角度6°58'13″。
2 工作面调斜理论
2.1 工作面下滑量计算
在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 工作面溜子会出现上窜下滑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刮板输送机机头和机尾的推进度不一样造成的。一般有经验的工人会根据现场条件进行调整, 如果溜子下滑, 刮板输送机机头处会多割一刀煤, 反之, 溜子上窜, 机尾则会多割一刀煤。但这些基本上是经验之谈, 根据对实践进行总结, 对工作面溜子的上窜下滑量进行量化分析, 得出小下滑量的计算公式 (1) , 工作面下滑如图2所示。
式中:x———工作面下滑量, m;
s———工作面推进度, m;
b———工作面机尾推进度, m;
a———工作面机头推进度, m;
L———工作面长度, m。
2.2 工作面旋转过程中的下滑量计算
若综采工作面以实中心调斜时, 工作面不存在刮板输送机下滑的现象, 但当工作面以虚中心的方式调斜或旋转时, 工作面的下滑如图3所示。将每一个调斜循环角度所产生的下滑量累加起来, 得到公式 (2) 。
式中:B———采煤机截深, m;
α'———调斜循环角度, °;
α———调斜角度, °;
n———调斜α角度的扇形块所需的循环数, n=α/α'。
在这里引入极坐标的概念, 运用极坐标分析综采工作面的调斜过程, 计算就会变得简单,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机头至调斜虚中心的距离ρ和工作面皮带巷内帮至虚中心的距离l可以表示成以虚中心O为中点的极坐标函数, 如下公式:
式中:θ———工作面以虚中心O旋转过的角度;
R1———虚中心至皮带巷内帮距离, m。
工作面的调斜是一刀一刀进行的, 因此θ不是一个连续的值, 它是每个循环角度α'的整数倍, 上式可变化为:
2.3 工作面调斜方法
工作面调斜及旋转的实质是控制工作面不同部位每次采煤的进度, 逐次调斜工作位置和推进方向。其具体实施方法是按照设计的调斜比例, 通过割煤时的通刀和短刀配合, 每次转过循环调斜角度α', 经过若干个α'角度的调斜, 最终使工作面完成整个α角度的旋转。工作面调斜方法如图4所示。
2.3.1 调斜比例的确定
选取合适的调斜比例 (机头和机尾推进度) 是根据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允许弯曲的最大角度来确定的。调斜比例和每循环调斜角度的关系如下式, 工作面调斜过程如图5所示。
每调斜循环角度α', 可由下式求得
式中:N———每调斜循环宽段的割煤刀数;
L———工作面长度;
B———采煤机截深;
[α]———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允许弯曲的最大角度, 一般为2°。
通常, 工作面的调斜比例不宜过大, 调斜比例太大, 相应每调斜循环角度也会变大, 工作面就可以快速调斜, 短时间内转过拐点, 但若调斜循环角度大于刮板输送机允许弯曲的最大角度, 就会损坏设备, 不利于安全生产, 且每循环工序变多, 不利于现场管理。
2.3.2 确定虚中心调斜时的中心端前移量S
虚中心调斜时需确定中心端前移量S, 可根据顶板稳定性、调斜角度α、工作面长度及每循环调斜角度α'等因素确定, 一般每循环至少完成一个通刀, 即
式中:n———调斜一个α角度的扇形块所需的循环数, n=α/α';
f———每调斜α'角度的小扇形块采煤机所割的通刀 (长刀) 数, 通常取f=1~2。
通刀就是沿工作面全长割煤, 短刀就是采煤机割煤距离短于工作面长度的割煤。
2.3.3 下滑量验算
将前两步计算得到的参数, 按下式进行验算:
式中:W———巷道净宽, m;
c———转载机或平巷溜子宽度, m;
0.8———人行道宽度。
3 工作面调斜设计
5721-3工作面采用的是综采放顶煤工艺, 两道采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方式。由于顶煤较厚, 工作面若采用实中心的调斜方式, 即以下端头机头处为调斜中心, 这样会对下端头顶板造成反复支撑, 难以维护, 且工作面支架容易出现“挤、咬”现象, 因此, 5721-3工作面采用虚中心的方式进行调斜。
3.1 确定摆采比例
工作面自开切眼沿走向推进97m时, 遇到皮带巷第一个转弯, 工作面需转过41°5'19″, 考虑到摆采的角度较大, 采用1∶6的比例摆采, 即机头端进1刀, 机尾进6刀, 工作长度为99m, 截深取0.5m, 由公式 (4) 可得每调斜循环角度α', 可由下式求得
3.2 中心端前移量S计算
由公式 (5) 计算得, n=41°5'19″/1°27'=28, S=28×1×0.5=14m。
3.3 确定下滑和上窜量
下滑量可由公式 (3) 求得:
再按公式 (6) 进行验算
由计算可知, 如果采用1∶6的调斜比例 (机头1刀, 机尾6刀) , 提前14m调斜, 工作面的下滑量将达到5.4m, 到外帮的垂线距离为4.07m, 显然, 以上调斜方式是不合理的。
3.4 分段调斜
由以上计算可知, 一次调斜转过41°5'19″是不合理的, 因此采用分2次调斜的办法, 一次先转α/2, 如图6所示。
工作面先以1∶6的比例调斜20°32'39″, 即提前拐点7m以1∶6的比例调斜, 机头下滑量为1.35m, 1.35×cos20°32'39″=1.26<2.87m。这样, 工作面就能顺利通过拐点。
4 实践应用
综采工作面的调斜在实际操作中是通过推移输送机, 使其弯曲段逐次位于工作面不同位置处, 采煤机滚筒沿刮板输送机不同弯曲段割入煤壁来实现的。相邻两刀煤的错距可由下式确定, 且应大于输送机容许的最小弯曲段长度。5721-3工作面弯曲段进刀如图7所示。
式中:m———相邻两刀煤的错距, m;
L———工作面长度, m;
Nk———宽段割煤刀数;
Nd———窄段割煤刀数, 通常取1~2。
在5721-3工作面整个旋转摆采过程始终以工作面输送机机头与进风巷输送机合理搭接为基准来控制工作面支架及前、后部溜子上窜下滑, 在摆采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定的比例和拐点提前量实行循环工艺, 并由生产技术部准确掌握日推进度并进行现场检查, 发现工作面推进度不符合要求时, 及时进行调整。
工作面在摆采过程中必须保证液压支架垂直前部溜子与煤帮, 支架歪斜不得大于5° (0.2m) , 否则必须进行调架。每循环摆采完后, 必须做到煤帮、刮板输送机、支架都成直线。这里是相当重要的, 若每循环结束后, 支架不垂直于煤壁, 则达不到预期的下滑量, 工作面将很难转过转弯, 且支架一直处于受力状态, 推溜杆对其阻力越来越大, 对设备损坏较大。
工作面机头沿走向推进到进风巷拐点时, 由于巷道变方位, 下端头架设的走向“四对八根”托棚挤在一起, 将导致下端头所架设的四米长“四对八根”π型花边钢梁无法架设。为确保端头支护安全可靠, 采用3.4m×φ0.2m或2.7m×φ0.2m的半圆木配单体支柱一梁三柱替换4m长π型花边钢梁, 半圆木棚至少保持“两对四根”, 并且要首尾相接。
工作面摆采时, 容易出现上架压下架的咬架情况, 调整时, 用单体支柱往机尾方向调整上架尾部或往机头方向调整下一架支架前部的方法进行调整。用单体液压支柱调整支架时, 可用调整支架前梁或尾梁的方法进行, 调整支架前梁时用上邻支架为支点向下 (机头方向) 调整支架前梁, 调整支架尾梁时用下邻支架为支点向上 (机尾方向) 调整尾梁。当调整幅度不大且支架导向杆没有紧靠导向槽上边缘时可用支架侧护板进行调整, 调整时, 收回被调支架顶梁侧护板, 伸出支架尾梁侧护板进行调整。用单体支柱调整支架时, 需用14#铁丝或尼龙绳将单体支柱栓绑牢固, 防止支柱弹起伤人。操作人员将注液枪在单体支柱上固定好后, 在安全区域进行操作, 支柱两头必须垫上木质垫板, 以增加支柱的稳定性。摆采时, 由于支架尾梁出现间隙, 为防止调架中架间漏煤压住后部溜子, 调架时后部溜子必须停止运转, 并用板皮或废旧皮带将架间蓬严。工作面液压支架调整如图8所示。
5 结论
5721-3工作面的旋转开采的成功, 用实践证明了以上理论的合理性, 并且具有指导现场安全生产的作用。通过运用上述计算方法, 选取合理的调斜比例, 计算出工作面的下滑情况, 实现现场的精细化管理, 确保工作面正常旋转开采。并且为下分层的旋转开采积累了宝贵经验。
3.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选择题 篇三
【摘要】“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会接受周围环境的暗示;在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运用“破窗理论”指导我们如何预防“第一扇破窗”、及时“补破窗”,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
【关键词】破窗理论 临床护理 分析
Analysis of "Broken Window Theory" O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In University
WanLingLing the Hospital of 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 ,Hubei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 the "broken window theory tells us that the behavior of people will accep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e can use the" broken window theory "to guide us how to prevent it appearing and repair the broken windows in time o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in university, which provides a safe and orderly environment for patients.
【keyword】 Broken Window Theory Clinical Nursing Analysis
1、“破窗理论”的起源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1]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2]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个建筑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和蔓延。当然,“破窗理论”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威尔逊和凯林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没有及时修复”。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理论”才会应验。在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大量护理薄弱环节、安全漏洞,如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会严重干扰护理工作,甚至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应用“破窗理论”来指导护理安全工作,规避防范风险,能有效完善护理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的目的。
2、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破窗现象
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破窗现象亦即护理不足、薄弱环节、安全漏洞;包括:硬环境不足和软环境不足。
2.1 硬环境不足
硬环境不足包括高校医院建筑布局不合理,医疗救护设备缺乏,医用材料及药品单一、不齐全。目前我国高校医院大多归纳为后勤管理,属后勤保障系统,地位低,多不被领导重视,医疗设备简陋,医疗资源匮乏。
2.2 软环境不足
软环境不足包括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医院文化落后、规章制度落实不全、工作流程实施不到位等。
2.2.1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医院人员构成中家属较多,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没有大医院临床培训,没有经历抢救过程,没有或很少参加进修等继续教育,在职有经验医生配备少,护士多是聘任制,流动性大,且在大医院工作经历少。
2.2.2 医院文化落后
目前高校医院文化發展普遍滞后,与社会综合医院有相当大的差距;医院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落后,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不到位,“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思想观念薄弱,缺少主人翁精神。创新和发展及重视人才氛围不足,医院管理体制落后。
2.2.3 规章制度落实不全
部分高校医院医疗制度不健全,与上级医疗部门沟通少,导致上级医疗文件精神落实不到位;
2.2.4 工作流程实施不到位
高校护理工作流程不到位包括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和护理操作不规范;比如:医师与护士的记录不一致、漏记、病史采集不全、医师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及判断结果不一致、护理记录涂改现象严重、护理记录缺乏重点性、连续性;无菌护理操作不到位、不规范。
3、“破窗理论”的应用实践
“破窗理论”指导我们如何预防“第一扇破窗”、及时“补破窗”,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
3.1 硬件环境的改进
“破窗理论”强调创建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首先积极与上级医院和高校院领导沟通,争取支持改善硬环境;其次我们对病区护士站、处置室、库房等进行重新布局.使布局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减少护理人员不必要的走动和体力消耗;病区药品分类定点摆放,利于管理;病区所有物品分类放置,标识清晰,便于护理人员取放。
3.2 软件环境的改进
3.2.1 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医院文化发展
医院文化是医院支配一切管理活动的灵魂,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构建医院文化体系和培育医院精神,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事业心等,将医院各种力量统一于既发展医院又发展个人的共同方向上,培养医院的共同价值和医务人员的共同情感,形成医院自身的文化。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高校医院的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能有效防范“破窗现象”的出现。成立培训管理组织,组成导师制教学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及分管教学的科护士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病区护士长为成员,制定入选条件及职责。以“破窗理论”的警示意义为指导,严格制订并落实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各个环节。护理部统一制订培训计划,并作为培训项目进行管理,严格落实。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针对不同资历的护理人员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定期考核。严格护士的考核及录用,杜绝“破窗”的出现,根据年轻护士的实际工作及学习情况,培训期为3个月~6个月或更长。每个培训周期结束后,护理部组织年轻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考试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通过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科知识培训等方法,提高科室整体护理水平及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
3.2.2 加强和完善医院制度建设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依法维权意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护理文件的规范化要求,让每位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举证时必不可少的资料,是关系到护士自身是否受法律保护的有利证据。认真、准确、及时的书写护理文件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措施。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讲解医疗纠纷案例,而增强护士的法制意识,更新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观念。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包括工作职责、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应急预案等。
3.2.3 护理工作流程完善
“破窗”理论提示我们:一些重大问题的发生可能只源于不为人所注意的小事件,细枝末节问题的处理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防微杜渐作用。据资料分析,大部分医疗事故的发生,都起因于细节的疏忽[3]。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漏洞,都可能导致“破窗”的出现.
首先,规范化书写护理文书;对全院护士按职称高低进行护理文件书写的强化培训,并不定期进行抽查考试,做到人人考到,个个过关。可采用演示法教學,学习各系统的体检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提高。其次,正确执行医嘱;正确执行医嘱是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医嘱执行分为3个步骤:即处理医嘱、摆药或配药、注射或发药。制定医嘱执行过程图表,强调每个步骤的查对重点,特别是配伍药物及过敏药物,需配伍的药物应查配伍表,如属新药,应单独使用;使用药物前询问患者过敏史。避免定势心理。每项用药操作必须携执行单,每日执行单应整合在一起,装订好统一保存。加强班次查对,杜绝隐患[4]。再次,规范化护理操作;严格执行定期护理操作培训,定期考核。护理工作由无数的细节组成,不重视细节,就无法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以“破窗理论”为指导,强调从细节人手,防微杜渐。年轻护士进入临床,必须掌握每项操作的规范和要求,并严格执行,导师及临床带教教师通过认真监督及指导,避免年轻护士由于知识缺乏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出现行为或操作中的“破窗”。
“破窗理论”亦称“破窗效应”.是指一种心理暗示造成的某种效应。其显示,人的行为和环境均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对于不良行为和环境.我们必须抱有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窗”的积极警觉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不良的破窗行为,一旦开了头,没有及时的制止、管理,甚至是批评和处分,就是对这种风气和行为的纵容,则会诱发更多类似行为的发生,形成恶性的循环[5]。因此,“破窗”的负面警示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引起高校护理工作管理者极大重视。管理工作要做到“绒手套、铁拳头”相结合,对于指示行为采用“铁拳头”,要“硬”,施行刚性的规章制度,不能掺杂任何的人情因素,否则会丧失制度的威严和执行力;对于关系行为采用“绒手套”,要“软”,时刻关心自己的员工,支持护士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个人成长进步的机会,给予及时的赞美和鼓励[6]。其次,模范带头作用的正面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护理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的表率作用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护理队伍素质的优劣。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敢于管理。并善于管理。护士长要了解全科护士的工作质量,熟知每个护士的具体工作能力,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要精心培养护理骨干,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依靠一只护理主力军带动全科护理人员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氛围。管理中重视质量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实行区域化管理,让人人参与护理管理,提升护士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将“破窗”及时修补,使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增强,对提高临床护理的安全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益,陈红光,何梅,陈斌,李小玉。破窗理论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1):510-511.
[2] 章立早.心理实验的启示[J].中外期刊文萃,2003,11:42。
[3] 许勤,王荣.加强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的意义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
理,2007,7(3):65.
[4] 沈春玲,任志芳,吕霄丽.破窗理论在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21):24-25。
[5] 孙曦 周志恩 张子安 董磊。 “破窗”的负面警示与模范的正面引导,促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110-111.
4.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选择题 篇四
A、各项业务记录于会计的正确的会计期间
B、实际存在或发生的金额均已记录或列报
C、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经过正确的计量
D、各项记录或列报经过恰当的分类和描述
2、财务审计项目的一般审计目标中,真实性指的是:
A、记录或列报的金额是实际存在或发生的B、实际存在或发生的金额均已记录或列报
C、各类业务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D、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确属于本单位所有或所欠
3、下列工作中,属于国家审计在实施阶段的工作是:
A、内部控制测试
B、对账户余额进行实质性审查
C、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
D、组成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
4、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国家审计的基础目标是()。
A、真实性
B、合法性
C、效益性
D、客观性
5、检查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经过正确的计量、计算与分摊可以实现的审计具体目标是()。
A、估价
B、截止期
C、披露
D、计价正确性
6、下列关于审计目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B、审计目标决定了采取什么样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C、审计目标决定了采取什么样的审计证据
D、审计目标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
7、下列有关审计目标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结果
B、审计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相同的C、审计目标体系包括审计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D、审计总目标由审计具体目标组成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分析性复核方法的是:
A.比较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趋势分析法
D.内容分析法
9.下列各项中,可以选作审计标准的是:
A.国家审计准则
B.社会审计准则
C.内部审计准则
D.企业会计准则
10.被审计单位编制的工薪结算表属于下列各类审计证据中的:
A.亲历证据
B.外部证据
C.内部证据
5.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选择题 篇五
1自动控制技简介
自动控制技术从技术革命中诞生,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理论不断更新与完善。不是寥寥数语可以概括的。这里主要是深入浅出的介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基础原理。它诞生于《技术革命,创控制论》这一著作诞生后,自动控制学科被认同由此产生。早期的控制理论是实现输入与输出问题的研究。研究方式是利用函数、轨迹等方法。作用是让机器能够进行稳定的生产工作。现代的理论,是为了解决多项输入输出,非线性变换的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利用到了大量的高等数学中的理论知识。自动控制还历经了第三代的革新过程。服务对象更多,服务不再局限于数学算法进行数据模型的构造后的应用。而是对控制器研究投入精力,采用人工智能的思想。目的是解决一些具备不确定性、模糊性的高端控制工作。自动化技术发展到今天,理论与原理已经细化,分支话。它服务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但是不能说自动化控制理论已经趋于成熟。它还有很远的路可走,还有探索的空间。对于非线性的操作与控制,针对时变的特性的研究才只能说刚刚起步。
从深入浅出生活与工作角度,来理解自动化控制。就是利用该技术,替代人类的部分工作。让人们避免危险、从高危以及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中走出来。它所以能实现自动的.控制操作,是因为通过人们生产中总结的经验,对生产标准具有数据要求。而我们利用自动化技术,让它在不断生产中始终接近这个我们希望得到的数值。(也就是符合我们需求的标准)。它的实现方法是通过某些具体的设备,我们来调控设置数据。设备在这种控制下进行成产工作。
2自动控制中的重要工具:Matlab
提到自动控制技术,Matlab这种仿真工程软件就不得不为大家介绍。无论是从自动化控制的教学还是从自动化技术的实验探索,它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初为矩阵实验室的含义,起源这里就不再赘述。它主要能够实现数值以及符合的计算,对于矩阵的多种操作实现便捷。能够进行多种复杂的线性计算。在编程方面,它有自己的编程语言。它的编程语言更加适用于自动化控制的应用。更加容易理解,可以不断的跨平台使用。但是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就是程序执行效率不高。最令人称赞的是它的图形功能和可视化功能。利用可以轻而易举地绘制二维、三维曲线,三维曲面,并可进行图形和坐标的标识、坐标控制、图形的迭绘、视角和光照设计、色彩精细控制等等。另外还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动111的绘制工作。
3自动控制原理
工作原理角度:自动控制要完成工作,需要形成有效的控制系统。一般情况下此系统由自动控制的相关装备和加工设翻宏观为被控对象)两者构成。前者起到主动调节作用,包含元器件、调节器等部件。后者包含交换器、反应器等。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中需要控制的那个参数叫被控参数。被控参数要求保持的那个规定值,成为给定值。凡影响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各种因素,统称为干扰。最基木的一种就是基于反馈控制原理的反馈控制系统。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装置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和控制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量进行控制的仟务,这就是反馈控制的原理。
4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6.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选择题 篇六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制度是地方产业集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支持对象主要包括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项目、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项目、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产业集群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关键词: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政策 专项资金 支持对象 监管
产业集群(简称“集群”)作为一种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热点。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现有各项财政专项资金要向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和龙头企业倾斜,有条件的地区可创设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建设。部分省市在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制度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如: 2007年,江苏省出台《江苏省产业集聚区创新服务专项资金资助暂行办法》,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2008年,江西省出台《江西省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湖北省出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宁夏出台《关于促进“五优一新”产业集群发展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此外,山东、湖南、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将产业集群发展纳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尽管自2001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产业集群政策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但多侧重于国外产业集群政策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的评述、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和政策建议探讨,而关于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的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就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对象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地方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的界定
一般而言,产业集群是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选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虽然产业集群是高度市场化的产物,但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仍离不开政府的适当干预,因此,政府制定、实施产业集群政策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从欧美发达国家产业集群政策的实践来看,科学合理的产业集群政策不仅能弥补市场以及集群自身的缺陷,还能产生巨大的效益,促进产业集群的有序发展。制定和实施包含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制度在内的地方产业集群政策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市场失灵理论、系统失灵理论、政府产业政策失灵理论。
运用“属+种差”的定义方法,可将“地方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界定为:地方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是从地方政府按照地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目标,由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和引导当地产业集群发展项目的专项资金。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的来源一般是一种财政专项资金,其扶持方式主要有信贷担保、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无偿资助等,其中,以贷款贴息和无偿资助两种方式最为常见。
地方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对象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项目
产业链是现实经济活动中的若干相关产业部门基于经济活动内在的技术经济联系,客观形成的环环相扣、首尾相接的链条式产业关联关系。产业链的本质和基础是价值链。产业链延伸指通过对产业部门追加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投入,使产业链的后续产业环节得以增加,或是得以增生扩张以获取追加收益的过程。它通常受一定经济目标驱动,如追求劳动力吸纳量最大化、产业资金追加量极大化、产业技术含量极大化和产业附加价值最大化等经济偏好(龚勤林,2004)。
产业链反映了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而这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空间关系。生产从上一链环进行到下一链环体现的是产业链的时间次序;产业链上各个产业部门在特定地域空间内的分布则体现了产业链的空间关系。在宏观经济视野里,链条基本是环环相扣而完整的,而从区域经济视角看,链条未必就是完整的,特定经济区域可能具有一条完整链条,也可能只具有一条完整链条中的部分产业部门。正是由于产业链这种时空顺序,尤其是产业链的优区位指向客观要求产业链环节被配置到合理的经济区域,表现为产业链的区域间延伸。
产业集群具有产业特性和地域特性。产业特性是指产业集群通常围绕区域内主导产业的生产及服务展开,基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通过产业链或其他竞合关系联结,共享产业要素,塑造产业整体竞争优势,构成产业生态系统。地域特性是指产业集群成员在地域上相互邻近,共同“锁定”特定区域,具有显著的地域空间集聚特性。产业集群是基于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企业集聚,产业链是产业集群中的主导关系(冉庆国,2009)。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特定产业区域,当集群内的产业链不完整时,需要采取措施延伸产业链,使得围绕主导产业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实现地理上的集中。产业链中大量企业集聚在特定区域所形成的技术替代与配套、市场竞争与结盟关系,能有效增强产业集群的抗风险能力,降低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充分发挥集群的竞争优势。同时,产业链的延伸也有利于原有价值链移向新的价值更高的价值链,从而有利于产业集群升级。
(二)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项目
产学研联合的本质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风险投资基金等参与创新的各种组织机构形成的紧密联系、互相合作和协调的网络,包括产学研合作网络、企业之间形成的战略技术联盟、供方与用户之间的网络等(方松,2007)。目前,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企业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帮助其攻克技术难题;企业资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中心;企业在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提供科研场所和资源,吸引科技人才参与或加盟企业科研攻关活动。
目前,国内大部分产业集群自身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结构处于国际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低端,集群发展“大而不强”,这种趋势长此以往将导致集群的衰退。集群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而这一转变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对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势单力薄,无力独自完成高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借助外力,整合各领域的人才、技术和成果,开发新产品。企业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虽然科研硕果累累,但因为与企业需求脱节,许多技术成果未能转化为生产力,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产学研合作是以企业为主体,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途径。
对于整个产业集群而言,产业共性技术是产业集群实现技术升级和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产业共性技术具有准公共品性质,研发产业共性技术存在很高的成本以及风险,单个企业没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独自承担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因此,产业共性技术的创新需要集群内部相关主体之间的合作或者集群内外有关组织和机构的合作。
由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和产业集群的区域性,地方政府在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产业共性技术的外部性和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及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需求,集群内企业没有动力或没有能力去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高校和科研院所具备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优势,但其研发活动容易导致共性技术的市场化导向不强、共性技术的开发转化率不高。因此,仅仅依靠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任何一种组织的力量单独进行产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实力均显薄弱。联合地方政府、集群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集群主体的力量,优势互补、高效整合各方技术资源,构建基于集群网络结构的官产学研联盟则是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张聪群,2008)。
(三)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是指以面向产业集群提供营销网络、市场开拓、技术服务以及集群企业协调管理等集群共性需求的企业组织与机构团体为载体,而形成的专业系统化的服务体系。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涉及的平台类型和范围比较宽泛。但作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主要有市场交易平台、行业自组织平台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三大支撑体系。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三大支撑体系的关系如图1所示。
市场交易平台。产业集群市场交易平台是指为产业集群企业提供整体的产品展示与销售、市场开拓和营销渠道的服务载体,产业集群市场交易平台的具体实现形式就是与产业集群紧密结合的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专业市场聚集了大量经营相同类别商品的集群厂商,为产业集群提供公共的营销网络,减少了集群个体企业的营销成本,实现了产业集群的生产环节和流动环节的有机结合。
行业自组织平台。产业集群行业自组织平台是指以行业为基本特征,基于共同的利益目标,由集群企业形成的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提供集群共同需求服务产品的组织机构,代表性机构是行业协会或同业商会。行业协会作为产业集群的代表,以集群中的会员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会员企业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帮助会员企业提高自身能力,以此来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行业协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企业服务,包括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企业指导、组织培训以及企业协调等内容;行业自律,包括制定行业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行业代表,包括破除市场壁垒、反倾销维权、与政府沟通、中介桥梁等;资源整合,包括打造区域品牌,引导合作创新。
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指依托产业集群或优势产业,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开发、试验、推广以及产品研制、设计、加工、检测等公共技术支持服务的机构或实体(周继仓等,2007)。共性技术是属于公共物品的一种,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因此在完全市场条件下个体组织(特别是企业),自愿投资开发的可能性很小,从而导致供给不足。而集群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可以产业集群提供共性技术层面的服务,促进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扩散,加大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在市场、行业和技术三个层面为产业集群提供服务,可以极大地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产业集群园区基础设施项目
工业园区是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定一块规划区域,通过实施优惠政策,聚集各种生产要素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配置,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工业园区建设既要借助行政力量进行规划和整合,又要体现产业
经济集群发展的内生特性(陈文华等,2010)。
虽然工业园区中的企业邻近与产业集群不能混为一谈,但两者存在着密切关系。工业园区可以向集群方向转化,工业园区是基于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建设工业园区是促进产业集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发展战略。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地域空间集聚特性,要求集群成员在地域上相互邻近,共同“锁定”特定区域。从这一角度而言,以集群为导向的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存在的最佳空间载体。
集群企业在工业园区内的聚集,将产生外部经济效应。集群企业可以通过共用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共享知识和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等无形资产、联合大批量购买原材料、建立集中物流中心等方式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降低运输、库存等生产成本。
集群园区是产业聚集的公共经济区域,包含着很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市政基础设施、商业配套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等。集群园区的公共品性质决定了其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应当由政府财政承担。政府应该对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园区提供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互联网、城建等设施)并高效运作,使园区能够真正服务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五)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龙头企业是指那些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中,规模比较大的少数企业,其在产品设计、工艺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和其他中小企业比起来有着很大的优势。这些龙头企业一般自身只从事少量的生产或根本不从事生产,它们把生产任务外包给集群内的其他企业,而自身只负责原材料的供应、产品样式和工艺的提供及市场营销,从而在龙头企业周围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经营网络(许庆瑞等,2003)。龙头企业位于供应商和客户大网络的中心,在市场上占有牢固位置并起着领导者作用(贾生华等,2007)。
在产业关联度高的集群中,龙头企业通常被看作是集群发展的发动机和促进企业分工的直接推动力,对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和集群的不断演进起到提升与促进的作用。与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相比,龙头企业资金雄厚,实力较强,从技术创新活动中获得的收益更大,因此更有能力和意愿来主导集群中的重大技术创新活动。它们一方面作为创新的发动机,通过更好的技术资源和能力创造内生的新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治理和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提高集群对新信息的吸收能力,并推动这些信息在集群内部的扩散(杨菊萍,2008)。龙头企业通过与其它企业的交流合作,实现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转移和扩散,并带动其他企业的创新活动。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两大方面:
第一,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带动效应。产业集群中聚集着很多相似和关联度很高的企业,一旦有新产品或新的生产工艺出现,将刺激其他企业参与创新。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中起关键作用的龙头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或交易过程中,由于地理邻近、信任和外包安排的驱动,促使集群内其他相似企业进行创新以应对市场竞争,促使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进行创新以适应新产品新工艺的需要。可以说,龙头企业的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和激励着整个集群企业的创新活动。
第二,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知识溢出指的是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企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和成果会被迅速地共享和仿效。由于地理邻近,在平时的合作和交易过程中,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会产生溢出效应。特别对于参与龙头企业创新活动或者与龙头企业合作密切的企业,这种溢出效应更为明显。知识溢出主要通过人员流动、企业衍生、产品模仿、信息共享等方式。
因此,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并发挥在集群中的领导作用,有利于在整个集群内营造创新氛围,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地方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对象的案例实证
目前,各地方政府出台的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都明确规定了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或对象。部分地方政府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援助对象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俞培果.集群策动•集群政府与政府行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郑健壮,叶峥.基于资源观的产业集群政策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7
3.龚勤林.区域产业链研究[D].四川大学,2004
4.龚勤林.论产业链的延伸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J].理论探讨,2004(3)
5.冉庆国.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的关系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3)
6.方松.产学研结合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J].决策管理,2007(15)
7.张聪群.基于集群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载体:管产学研联盟[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3)
8.周继仓,刘方华.加快主导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J].浙江经济,2007(1)
9.陈文华,关小燕,胡大立.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集群战略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10
(2)
10.许庆瑞,毛凯军.论企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网络和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
(4)
11.贾生华,杨菊萍.产业集群演进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研究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07(1)
7.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选择题 篇七
在文献[1]中, 主要研究 “上—越—下”传播模式, 天线采用数百米长的单极天线, 实际矿井隧道等地下环境中空间有限且接收天线置于地面, 并不需要向下透入地层, 这种情况下长的单极天线并不适合。在文献[2]中, 把整个传输信道看作是无限大半导电媒质, 忽略了地下腔体及穿出地层时折射衰减的影响, 与实际不符。因此, 本文分析了磁偶极子在地下通信中的电磁波传播模式以及影响通信的各个因素, 以达到在给定条件下选择最佳工作频率使通信最优化, 对于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1电磁波传播模型
1.1传播模型建立
为了分析方便起见, 将地下空间理想成一个球形腔体。由于腔体的半径a通常都远小于波长λ, 因此环形天线是最小的, 相当一个磁偶极子。下面推导设置在地下腔体中磁偶极子 (即电小环形天线) 电磁场各分量的表达式。
取如图1所示的球坐标系统。令球形腔体的球心与球坐标的原点重合, 腔体半径为a, 环天线置于腔体正中, 环面积为S, 电流为I, 环面法线与极轴方向一致。 腔体内为 “1”区, 其电参数为μ0, ε1, σ1=0, 腔体外为“2”区, 其电参数为μ2=μ0, ε2, σ2。 计算电磁场的步骤如下:1将磁偶极子场的各个分量用电矢量位来表示, 并求出“1”区和“2”区电矢量位解的形式, 这些解中包含了未定常数;2利用边界条件确定未定常数, 从而求出电磁场各分量的表达式[1]。
按照图1的结构可以看出, 磁偶极子的磁流矩为方向, 所产生的电场只有E分量。由于Er=0, 故其电磁场可用一仅含有r分量的电矢量位来表示, 即电场方向垂直的。此外由于天线系统与z轴对称, , 于是场的其他分量为[3]
式中, k2m=ω2μm (εm-jσm/ω) , 下标m取1或2分别代表“1”或“2”区。
根据在无限大半导电媒质中磁偶极子的场, 令其电参数ε=ε1, σ1=0, 即得腔体中的磁偶极子产生的初级场
根据初级场和腔体边界条件确定ψ1与ψ2, 具体推导过程这里不再叙述, 可参考文献[1]。考虑腔体影响后腔体内电磁场与式已经不同, 腔体内电磁场是导电媒质与腔体共同作用结果。由于接收天线在腔体外场中, 这里只给出腔体外场的表达式为
称为转换系数, 其中j k2a=β。
和空气中环天线辐射场比较可以看出, 两者场的表达式形式相同, 腔体的作用只是将电流与环面积的乘积由IS转换成 (IS) e而已。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大地-空气界面的影响。
考虑到电波越过大地空气界面时发生折射[4,5], 折射衰减因子, λ 为波长, 则在地面上接收点处的电磁场的场强为
到此建立了完整的环天线在地下岩层的传播模型。到达接收点的电磁场是发射天线能量扩散、穿透衰减及折射衰减共同作用结果。
最后利用积分乌莫夫矢量的方法, 计算通过r=a的球面的复功率求出天线送到周围半导电媒质的有功功率
因而天线的辐射电阻Rm由式 (15) 解出:
这里给出环天线损耗电阻为
上面讨论的小环天线是单匝的。如果是N匝, 则只需将场的表达式都乘以N。相应地, 功率Pm和辐射电阻Rm则应乘以N2。从这里可以看出, 空气中辐射理论在地下通信中已经不再适用。辐射电阻与腔体大小及岩层电参数等有关。
1.2腔体对电磁场影响
在中频段电磁波在地层中的传输以传导电流为主[4], σ2>>ωε2, 于是
腔体对辐射场影响可通过对转化系数分析得到, 如图2~图4所示分别为转换系数随岩层导电率、腔体半径及频率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转换系数与岩层导电率、腔体半径及频率成正相关, 但幅值变化范围很小。转换系数越大, 表明腔体对腔体外的场的影响越变大。
2通信最优化选择
当通信条件及要求给定时, 需要综合考虑与地下通信系统有关的各个因素, 并根据这些因素建立数学模型, 然后对整个地下通信信道进行分析计算, 得到实现地下通信需要的功率, 以及在发信机输出功率给定的条件下, 通信保障的距离。这需要选择合适工作频段, 以达到通信最优化。它与岩层的厚度、岩层的电参数、传播条件等因素有关。
2.1天线选择
在地下通信中, 由于地层对电波的吸收很严重, 接收点的信号往往十分微弱。对发信天线最主要的要求是:当接受点所要达到的场强给定时, 需要的天线的输入功率尽可能小。下面, 就从这一要求出发, 来比较电性天线与磁性天线的性能。
一个环面积为S磁偶极子在半导电媒质中建立给定场强所需要功率Pm (W) , 长度为的电偶极子在接受点建立相同场强所需要功率Pe (W) 分别为[6]
如图5所示频率为100kHz~1MHz时所需功率比较。
经过以上分析比较, 在地下空间有限时磁性天线比电性天线更有效。
2.2所需功率计算
功率计算需要考虑通信的具体给定条件及要求。本实验课题中, 通信种类为人工报, 接收带宽为3 000 Hz, 听觉接收时要求信噪比为S0/N0= -4dB, 要求时间利用率在一个时区内为90% (即90%时间能够达到要求, 这和大气噪声统计特性有关) 。通信条件:夏季, 20∶00~24∶00;西安34°N, 108°E;频率为500kHz;发信天线为环天线, 环面积S =1m2, 圈数N =20, 采用半径a′=1mm的铜线绕成;绝缘腔体半径a=2m ;岩层厚度h =150 m ;岩层导电率σ2=10-3S/m。以下计算中场强单位dB是相对于1μV/m的比值。
首先计算大气噪声参数。查阅CCIR (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 第322号报告得噪声参数[7]
式 (21) 中, Fa为噪声系数, Fa=Fam+Du, Fam是某一时段Fa在一个季度的平均值, 实际的Fa值是围绕其平均值起伏变化的, 其起伏幅度的概率分布接近正态分布。Du为Fa上十分值, 即只有10%的时间Fa能超过的值与Fam的差值。b为信号带宽, f为信号频率。频率为500kHz时Fam=85dB, Du=9 dB, Fa=94dB, 平均90%的时间大气噪声将不会超过此电平, 则可保证90%的时间利用率。根据式 (21) 可得大气噪声参数En=94+10lg3 000+20lg0.5-95.5=27.25 (dB) 。
必需的信号场强为Es=En+S/N=23.25dB (14.53μV/m) 。
计算必需的发信功率 (即发信机输出的有功功率) 。为便于计算, 先按发信功率为1 W来计算接收点的场强Ez。由于接收点场强的平方与发信功率成正比, 故可按下式求出必需的发信功率Pt
根据式 (15) 和式 (16) 求出天线输入电阻, 进而求得输入电流, 根据式 (13) 求出接收点场强Ez= 8.35μV/m, 则所需发射功率
到此计算出给定条件和要求时所需的发射功率, 在给定条件下所需发射功率为3 W。
2.3最佳工作频率
在相同的通信条件下, 若使用不同的频率, 则所需发信功率也不同。这是因为如果频率用得过高, 电波穿过岩层时所引入的衰减就会很大, 这就需要很大的发信功率才能维持所需的信噪比。反之, 如果频率用得过低, 不仅天线的效率会很低、电波在地面折射时所引人的衰减很大, 而且大气噪声电平很高, 这时也需要很大的发信功率才能维持所需的信噪比。因此, 频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通信, 只有某一合适的频率才能使所需的发信功率最小。表1列出了不同频率下大气噪声参数、所需信号场强及功率。
按上述功率计算方法, 在只改变频率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计算, 可得Pt-f的关系曲线, 如图6所示。由图可见, 当f =0.4 MHz时, 所需发信功率最小。所需发信功率最小的频率称为最佳频率, 用f0表示。
最佳频率和许多因素有关, 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些因素主要有:岩层厚度h及其导电率σ2和天线结构。它们对f0的影响如下:
(1) h越厚, 电波的“穿透衰减”就越严重。为降低“穿透衰减”, 应降低工作频率。这时f0将变低, 可比较图6、图7中曲线, 图7中通信条件h =80 m, 其他如图6中。
(2) σ2越高, 电波的“穿透衰减”也越严重。为降低“穿透衰减”, 也应降低工作频率。可比较图6、 图8中曲线, 图8中通信条件σ2=0.8×10-3S/m, 其他如图6中。
天线效率和天线圈数、环面积及所用材料有关, 频率越低, 天线效率越低, 为提高天线效率应使用较高的频率。可比较图6、图9中曲线, 图9中通信条件天线10圈、面积2m2, 其他如图6中所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 相同的通信条件下, 若使用不同的频率, 则所需发信功率也不同。在给定条件下需要选择合适工作频率来使发射功率最小或发射距离最远, 从而达到通信最优化目标。
3总结
本文对置于地下腔体中的环天线辐射场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辐射场的表达式及辐射电阻, 通过分析比较在地下通信中环天线更有效;基于传输模型计算了达到通信要求所需功率, 为了使通信最优化分析了影响通信的各个因素, 并给出了最佳工作频率。 从计算中可以看出在大气噪声对通信影响较大, 在未来研究中接收机采用弱信号接收技术及噪音抵消技术则可显著提高信噪比及通信距离。
摘要:针对无线地下通信信道复杂、难以预测的问题, 建立了环形天线地下通信电磁波传播模型, 比较了磁性天线与电性天线性能, 分析了在给定条下所需发射功率及影响通信的各个因素, 从而选择最佳工作频率使通信最优化, 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下通信,环形天线,电磁场,发射功率,最佳工作频率
参考文献
[1] 司徒梦天.军事无线电地下通信原理.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5
[2] 向新, 罗奕, 易克初, 等.穿透岩层地下通信信道分析.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 (4) :77—79
[3] 王家礼, 等.电磁场与电磁波.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4] 陶晋宜.穿透地层的矿井地下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探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0;31 (1) :39—44
[5] 陈鹏.透地通信的电磁场仿真及其并行算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8
[6] Austin B A.Medium frequency body loop antenna for use underground electrically small antennas, IEE Colloquium on 1990
8.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选择题 篇八
关键词:数字;地图制图;理论
一、数字地图制图基本理论
数字地图若简单理解即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地图测绘工作。地理地图的绘制基本理论与方法作为主要依据,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空间进行准确定位与信息数据的具体分析,以对地图绘制效率与绘制工作的精准度起到提高作用。对于地图绘制来说是一个大的突破,也是未来地图绘制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二,数字地图制图的一般流程。
(1)编辑准备。准备阶段与传统制图的准备工作基本相同,首先要目标编图资料进行收集、分析评估并加以确定,按照编图要求确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等,并按自动制图的要求做相应的编辑准备工作。
(2)数据输入。数据输入即将信息数字化的过程,即将所模拟的图形和地理信息属性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符号,数字化又可分为扫描数字化和有手扶跟蹤。
(3)数据编辑和符号化。该工作属于数字制图的主要部分,地理信息数字化要进行两方面的编辑:首要要对原始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检查、纠正的规范化处理,生成规范化的数字文件,进行特征码转换,统一地理信息坐标原点,变换目标比例尺,对不同类型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归类编辑等;同时还要实施地图信息数据的编制处理,包括建立地图信息的数学逻辑,变换地图投影,选取和概括所需地图信息数据,绘制处理相应的地图符号和图形。
(4)图形输出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编辑好的地图信息数据进行图形转换,便于屏幕显示、磁盘贮存和纸质输出。第三,制图的技术基础。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包括处理地图信息的图形转换的计算机图形技术,用于地图数据管理和检索的数据库技术,对图形进行抽象、表示和变化及其他图形处理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处理计算机地图信息的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第四,数字地图制图的系统组成。制图系统一般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图数据和制图人员有机组合而成。
二、數字地图与传统地图的关系
第一,数字与传统地图的对比。
(1)载体不同。传统地图主要是一般以布、纸张亦或或其他现实中真实物体,地图内容和信息在客观载体上,而数字地图,是将计算机软盘、硬盘或磁带为介质,通过符号形式的数字把地图内容呈现出来;是不同的使用方式;传统地图是经过目视直接阅读,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特点需要计算分析得出,但数字地图则可自动计算和分析。
(2)不同的信息量。数字地图的磁介质相比传统地图纸介质有更大的信息量,并且可以外接名称、分类、数量和质量等的描述数据等属性数据库,便于查询和显示;由于传统地图有局限,数字地图就能在本来基础对三维信息和时态信息进一步展示,而灵活的数字地图比例尺,可使地图信息实现远程共享。
(3)不同的使用时间和条件。传统地图与数字地图相比阅读的使用时间比较快,并且受设备和操作不能对其造成影响,传统地图的更新效果数字地图较长,数字地图可以随意改变比例尺、地图范围和形式,构成新图。
第二,常规制图与数字地图对比关系。
(1)历史联系。地图制图经历了自手工至计算机制图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常规制图的发展时间最长,数字地图制图的理论源自传统制图,但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已远远超过传统地图制图。
(2)制图联系。常规制图分为地图设计-编绘-出版与制版印刷等步骤。数字地图制图则根据地图学原理,以数字化展现地图信息,用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将地图空间、变换、存贮、处理、识别、最终分析和图形输出信息的获取方式,模拟常规制图原理,将设计与编绘工作完成。数字地图制图流程是;验收数据、资料整理、工艺方案的制定、对设计进行评审,直至数字化输入。数字化制图需要计算机与人机互相编辑完成工作。地图信息输出或建库,待地图信息输出后建成地图电子数据库,之后经过图形的处理完成制版、晒版与印版,或者数字化图形也可存放在计算机磁盘数据库中。数字制图硬件系统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由计算机系统、扫描仪、数字化仪、绘图机及打印机;软件系统一般要完成所有数字地图制图步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扩大运用以及制图软件越来越大众化,数字地图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三、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应用
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主要应用有:各图件的制作与印刷以及为各类系统创建地图信息数据库。通过数字地图与数据库的结合,在数字地图上以直观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将地图信息的显示、输入、统计、管理与打印等功能通过数据库完成。并将此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环保管理、公安管理和工农矿业管理等地图数字化工程中运行。例如城市规划中,城市图形库可通过地图数字化建成,将电子图输入、接边和校准等处理,将城市地图做完整,对城市要素管理分析和评估时也要通过外连数据。同时,使用城市地形库,与用地现状、社会经济比例、人口数量、地质条件,并通过SQL查询、组合查询等,服务于城市规划决策。此外商业、银行、保险和营销等领域也可使用地图。
结束语:总而言之,数字地图制度实现了地图制图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成为地学时空分析、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数据挖掘与发现知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力果.地图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徐庆荣等.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3]龙毅等.数字地图制图向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若干问题分析[J].地图,2001.
[4]杜清运.数字环境下地图学发展的若干问题[D].第三届两岸测绘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0.
9.工作分析的工具及其选择策略 篇九
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急剧变化与发展对工作的`性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以工作性质的变迁为背景,结合文献深入探讨了工作分析诸工具的特点和效能,并就工作分析工具的选择问题提出了考虑信息的最终用途、考虑选定方法的成本效益、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与可接受性、定期回顾与适时更新以及综合应用与扬长避短等5项建议.
作 者:杨杰 方俐洛 凌文辁 李耀章 苏家文 YANG Jie FANG Li-luo LING Wen-quan LI Yao-zhang SU Jia-wen 作者单位:杨杰,方俐洛,YANG Jie,FANG Li-luo(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凌文辁,LING Wen-quan(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广州,510632)
李耀章,LI Yao-zhang(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苏家文,SU Jia-wen(海南师范学院体育系,海口,571158)
10.教育理论试题 选择题2 篇十
2.班主任的工作是从(C)开始的。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3.2007年1 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A)A.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B.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C.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D.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5.“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下列哪个选项的意义?(C)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发展智力、能力 D.加强“双基”教学
6.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B)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阶段
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8.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B)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讲的尖子生
10.教师将以往教学监控的过程和方式恰当地运用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这表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D)A.由他控发展到白控 B.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C.敏感性逐渐增强 9 ID.迁移性逐渐提高 11.“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c)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12.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13,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B)A.女优于男 B.大致相等
C.男优于女 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14.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D)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C)A.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1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8.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D)很高。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9.“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的特祉。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20.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A)A.形成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
2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B)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22.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D)A.远距离感觉 B.外部感觉 C.近距离感觉 D.内部感觉
23.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 D.少先队
24.公民对教育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依照(C)提起公诉。A.民法 B.刑法
C.行政诉讼法 D.教育法
25.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B)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26.欲盖弥彰,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D)A.投射 B.文饰 C.否认 D.反向
27.按认知与期待理论,(A)A.动机力量=效价X期待 B.动机力量=抱负X期待 C.动机力量=效价X目标 D.动机力量=抱负X目标
28.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C)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29.对流浪乞讨或者(A)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负责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A.离家出走 B.小偷小摸 C.逃学旷课 D.打架骂人
30.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D)A.抽象逻辑思维 B.聚合思维 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
31.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2.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晨和晚上所受到的干扰是(C)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33.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D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
34.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D)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
35.情绪所反映的是(D)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6.实验室实验法具有较高的(B)A.信度 B.内部效度 C.区分度 D.外部效度
37.青春前期的最初标志之一就是反思能力的出现,反思能力是什么意思?(C、A.退回到自我中心的思维 B.主动性的发展
C.对自己心智过程进行思考的能力 D.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与他人合作
38.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B)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刻板印象
39.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C)A.耶克斯和多德森 B.苛勒 C.韦纳 D.多伊奇
4O.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D)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强化 41.下列哪个概念属于维果茨基的理论观点?(D)A.图式,B.自我同一性 C.力比多 D.最近发展区
4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D)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43.(、)是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44.对于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45.属于成长需要的是()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需要D.认知需要
4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 B.负相关 C.倒U关系 D.无关系
47.MURDER策略中M指的是()A.心境 B.理解 C.回忆 D.复习
48.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A.皮亚杰 B.艾利克森 C.柯尔伯格 D.罗杰斯
49.()是美国最早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A.华生 B.赫尔 C.斯金纳 D.桑代克
50.对()的探讨,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A.教师的教学 B.教师的课堂管理 C.学生的学习活动 D.教师的心理
5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操作性条件作用 B.经典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5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3-52 参考答案 BADAA CDCAC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微剑。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7.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8.发生在1 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的实质是关于()的论争。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9.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0,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2.陶仃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发展能力 D.教书育人
1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5.“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6.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17.启发性原则的提出要符合()A.教学的目的 B.教学任务
C.知识本身的特点 D.学生的认识规律
18.教师的表率作用的主要表现是()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19.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 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20.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1-20 参考答案:AADBD DCADA DBDBB CDADB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I).个別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IO.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的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1-13答案:CDCBC ADDCB AD
1.下列哪一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 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2.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采取了()手段。A.统计分析 B.测验 C.调查研究 D.口语报告
3.在()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A.可控制的 B.白日梦 C.自动化的 D.睡眠
4.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A.假性失眠 B.情境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5.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6.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
7产生咸仟的第一步是(;)A.转换 B.收集信息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
8.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9.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保持和提取。A.编码 B.回忆 C.再认 D.遗忘
10.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A.语义记忆 B.感觉记忆 C.工作记忆 D.情绪记忆 1.下面哪一点说的不是思维的特点?()A.直观性 B.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C,间接性 D.概括性 2.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3.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A.例证 B.外延 C.名称 D.属性
14.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水平。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5.一般说来,以下哪一类能力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A.人际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 C.言语能力 D.运算能力
16.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不变
17.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A,水 B.饥渴
C.寻求水源 D.喝水
18.人格除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功能性的本质特征外,还包括下面哪一特征?()A.两极性 B.动力性 C.统合性 D.遗传性
19.健康的概念是指(。)A.身体健康 B.生理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20.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为该行为的()A.关键期或敏感期 B.行为学习期 C.习得期 D.发展期
1-20参考答案:ADADA DBCAB ADBDD ABCDA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A.自然科子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A.1-2 B.20-40 C.60—70 D.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X X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A.增强 B.变化 C.成熟 1,.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0参考答案:BCADA BBCCC BBBBA BBBBC
1.2007年1 2月1日,面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实施,将原有的“五一”7天假期缩短为3天,增设的三个假期是()A.冬至节、端午节、七夕节 B.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C.清明节、元宵节、重阳节 D.祭灶节、母亲节、父亲节
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3.2008年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火炬接力的口号是()A.“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B.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C.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D占燃火炬传递文明
4.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5.“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下列哪个选项的意义?()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发展智力、能力 D.加强“双基”教学
6.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7.作为一门学科规范教育学,通常以赫尔巴特的()为标志。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尔》
8.“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学记》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9.“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O.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 B.社会实践 C科学探究 D.课外活动 1.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D.心理差异
12.2007年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A.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B.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C.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D.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3.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承担责任。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1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A.2006.9.1 B.2007.1.1 C.2007.9.1 D.2006.1.1 15.《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1-15答案:BABDC ACAAA CBBAB
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他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 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A.1 4周岁以下 B.1 4周岁以上不满1 6周岁 C.1 6周岁以上不满1 7周岁 . D.18周岁以下
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 D.文字解释 6,“学校应当于每年的教师节组织教师宣誓活动。”这是()的规定。A.《教育法》 B.《山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C.《教师法》 D.《青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川、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1-10参考答案:CBDAA DCBBB
1.近代教育史上,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子相长这一提法()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 D.教日子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 D.社会主义 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1-13参考答案:BDABB CBCCA BBA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A.延展 [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IO.“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1-13 参考答案:DABCD CDCBC DBD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A.《爱弥尔》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思力开师,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厂班缴」-作IT XIJ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1-10参考答案:DABAB CBDCD)20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选择题】推荐阅读:
工作分析与薪酬管理10-29
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分析07-28
培训工作总结与分析10-31
幼儿园小班工作分析与工作计划09-15
基层法院保密工作调查分析与思考06-08
德州市农机推广工作的调查与分析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