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金融学说

2024-11-02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共4篇)

1.现代货币金融学说 篇一

{最新}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成性考核册全部试题及答案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作业1 1,萨伊定律:萨伊认为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只在于能用以购买商品,所以卖出商品得到货币不应该长期保存而是用以购买他物,因此,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

2,信用创造论:信用创造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超过其所接受的存款进行放款,且能用放款的办法创造存款。所以,银行的资产业务优先于负债业务并前者决定后者。银行通过信用的创造,能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资本就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3,有效需求: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价格就是全体资本家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预期总收入,它等于正常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和;总需求价格是指全体资本家提供一定就业量时,预期社会上购买他们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4,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

5,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至一定的低水平时,因利息收入太低,致使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利率无法控制。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货币需求就脱离了利率的递减函数这一轨迹,流动偏好的绝对性使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失去了利率弹性,此时就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6,社会政策:由新剑桥学派提出,是一种改造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使之合理化和均等化的政策,用以治理通货膨胀。

7,半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之前,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8,自然利率:借贷资本之需求于储蓄的供给恰恰相一致时的利率,从而大致相当于新形成的资本之预期收益率的利率。9,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

10,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二,单选题

1、在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当中,费雪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A)。A.货币的数量 B.货币的流通速度 C.存款通货的数量 D.存款通货的流通速度

2、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B)问题为中心。A.需求 B.就业 C.货币 D.价格

3、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的生产弹性具有以下特征(B)。A.为正 B.为零 C.为负 D.不可确定

4、凯恩斯认为(A)是变动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方法。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 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财政透支

5、凯恩斯认为货币交易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A.收入 B.财富 C.利率 D.心理

6、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储蓄与投资的主要关系是(A)。

A.储蓄与投资一致 B.储蓄大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不确定

7、文特劳布认为当货币向金融性流通转移时影响的是(B)。A.物价 B.利率 C.货币量 D.汇率

8、新剑桥学派认为借贷资金供给曲线与利率呈(A)变动关系。A.同向 B.反向 C.不规则 D.不相关

9、新剑桥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主要的传送带是(A)。A.货币工资率 B.失业率 C.利率 D.信贷量

10、新剑桥学派在诸多经济政策中把(A)放在首要地位。

A.收入政策 B.金融政策 C.财政政策 D.社会政策

11、信用媒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马歇尔 B.亚当·斯密 C.费雪 D.李嘉图

12、信用创造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A.马歇尔 B.亚当·斯密 C.费雪 D.约翰·劳

13、凯恩斯以前的传统经济学的核心是(D)。

A.自由经营 B.自由竞争 C.自动调节 D.自动均衡

14、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中心是(A)。

A.膨胀性的财政政策 B.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C.管制工资的收入政策 D.改善结构性失业的劳工政策

15、凯恩斯认为要使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的前提条件是(B)。A.相对于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大于1 B.相对于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等于1 C.相对于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小于1 D.相对于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小于0

16、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C)。

A.货币政策和工资政策降低利率具有同样的效果 B.货币政策伸缩比工资政策更难 C.货币政策伸缩比工资政策更容易 D.用弹性工资政策膨胀性货币政策同时降低利率

17、按凯恩斯的理论,除了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主要靠(C)支持赤字财政政策。A.向中央银行借款 B.增加税收 C.发行公债 D.减少补贴

18、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由(C)决定。

A.实物因素 B.货币因素 C.实物因素和货币因素 D.以上皆不正确

19、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治理通货膨胀的首要措施是(D)。

A.收入政策 B.金融政策 C.财政政策 D.社会政策

三,多选题

1、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主要取决于(ABDE)。

A.消费倾向 B.资本边际效率 C.利率 D.流动偏好 E.货币数量

2、凯恩斯认为在(CD)等因素的作用下,投资需求不足。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边际储蓄倾向递减 C.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D.流动偏好

3、按持有动机不同,凯恩斯将流通货币划分为(ACD)。

A.所得货币 B.存款货币 C.业务货币 D.储蓄货币 E.投机货币

4、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具有以下特征(BE)。

A.货币的生产弹性为正 B.货币的生产弹性为零 C.货币的生产弹性为负 D.货币的替换弹性为无穷大 E.货币的替换弹性近似零

6、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主要受(DE)影响。

A.货币数量 B.物价水平C.经济发展状况 D.收入水平E.个人财富

7、凯恩斯认为刺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AC)。

A.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B.稳健的货币政策 C.赤字财政政策 D.弹性的工资政策 E.汇率政策

8、均衡利息论认为利息率由(CD)的均衡决定。

A.资本的需求 B.资本的供给 C.货币的需求 D.货币的供给 E.经济

9、凯恩斯认为可能引起货币量-物价传导机制栓塞的因素主要有(AC)。A.流动性陷阱 B.投资乘数 C.投资的利率弹性 D.投资的替代弹性 E.生产资源的供给弹性

10、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中属于商业性动机的有(ACE)。

A.产出流量动机 B.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 C.金融流量动机 D.预防和投机动机 E.货币—工资动机

11、新剑桥学派认为采用紧缩货币、压低就业量的政策的结果是(ABC)。A.提高了利率 B.减少了投资 C.压低了就业 D.降低了物价 E.刺激了经济增长

12、关于费雪方程式,下列正确的是(AD)。

A.物价与货币流通数量成正比 B.物价与货币流通数量成反比 C.物价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D.物价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E.物价与商品量成反比

13、按剑桥方程式,下列正确的是(BD)。

A.现金余额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就加快 B.现金余额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就减慢 C.现金余额增加,物价下跌 D.现金余额增加,物价上涨 E.现金余额增加,物价是否变化取决于货币数量是否变化

14、按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利息论,下列正确的是(ADE)。A.储蓄与利率是正函数关系 B.储蓄与利率是反函数关系 C.投资与利率是正函数关系 D.投资与利率是反函数关系 E.利率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平衡 F.任何政府的干预都是多余的

15、关于凯恩斯理论产生的影响,下列正确的是(ACDE)。A.奠定了货币经济学的基础 B.开创了微观经济学

C.成为二战以后一段时期内的官方经济学 D.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繁荣 E.引起了滞胀

16、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ADE)。

A.流动偏好不变时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下降 B.流动偏好不变时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上升 C.流动偏好增加会导致利率下降 D.流动偏好增加会导致利率上升 E.利率的决定取决于货币供求

流动性陷阱 E.17、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ABCDE)。

A.收入增加,消费增加 B.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收入增加,储蓄增加 D.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E.从个人角度看,储蓄的增加是抑制消费的结果

18、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ABE)。

A.投资规模扩大会引起就业增加 B.就业增加会引起货币工资上升 C.就业增加会引起货币工资下降 D.产量增加会引起供给价格下降 E.产量增加会引起供给价格上升

19、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分为(CD)两派。

A.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B.新古典学派 C.新古典综合派 D.新剑桥学派 E.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

20、新剑桥学派认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有限,因为(BCD)。A.中央银行不独立于政府 B.银行体系会想方设法逃避中央银行控制

C.票据流通可增加货币供应 D.存在非银行金融机构 E.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

四,判断题

1、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区分了通货和货币两个概念。(√)

2、庇古的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

3、凯恩斯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货币需求三动机原理。(×)

4、凯恩斯认为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为投资。(×)

5、凯恩斯认为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的特征,但保藏费用过高。(×)

6、凯恩斯认为凡是预计未来利率下降的人都会抛出债券买进货币。(×)

7、凯恩斯认为储蓄和贮钱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8、凯恩斯认为如果每个人增加储蓄,则全社会财富增加。(×)

9、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10、货币金属观认为生产只是创造财富的前提,流通才是财富的直接来源。(√)

11、“节欲论”把利息看成是货币所有者为积累资本放弃当前消费而节欲的报酬。(√)

12、“时差利息论”把利息看成是对商品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评价而产生的价值差异。(√)

13、新剑桥学派提出因所有制和历史因素造成的国民收入在社会上各阶级之间的分配失调是资本主义的病根所在。(√)

14、文特劳布认为权力性货币需求形成财政性货币流通。(×)

15、新剑桥学派认为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形成当前储蓄。(×)

16、按资金借贷论的观点,市场利率与I=S决定的自然利率通常一致。(×)

17、新剑桥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主要是国民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结果。(√)

18、新剑桥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力量强大的集团。(√)

19、新剑桥学派认为应用紧缩货币、压低就业的办法来制止通货膨胀。(×)

20、新剑桥学派认为在实施社会政策的手段上,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同等重要。(×)

五,简答题

1,凯恩斯货币供应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1)公开市场业务是变动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办法。(2)变动货币供应量所产生的直接效果是利率的波动。2,简述凯恩斯理论模式中的货币量变动对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答:(1)货币量变动后引起利率的变动。货币数量变动的实质是增减货币供应量.(2)利率变动后引起投资规模的变化。其规模变化的大小主要视资本边际效率而言.(3)投资规模变动后引起就业、产量和收入的变化。这个投资效果变化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因为消费倾向决定投资乘数.(4)就业、产量和收入变动后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就业的增加提高了工人讨价还价的能力,引起货币工资上升,而产量的增加会引起供给价格的上涨,两方面作用的合力造成生产成本的上升.(5)生产成本的变动引起物价的变动。3,文特劳布的公共权力动机货币需求的特点是什么?

答:因为政府干预经济时需要一定的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需求称之为公共权力动机。(1)形成独立的货币流通范围(2)主要取决于政府的经济政策(3)对经济的影响及其波及是不固定的

4、试分析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及其原因?

答: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1)利率不足以控制有效需求。(2)利率的调节作用比不能使物价保持稳定。因为物价主要取决于生产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3)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受国际影响。六,论述题:

1、凯恩斯认为储蓄对于经济有何影响? 答:储蓄对经济的影响:a、当投资不依赖于收入时,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不大。b、当投资依赖于收入时,储蓄增加会减少国民收入。c、在利率提高的情况下再增加储蓄,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收缩性影响是很大的。d、凯恩斯认为储蓄是否有利于主要取决于是否影响投资。

2、凯恩斯为什么主张用通货膨胀的办法刺激资本主义经济?

答:(1)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2)货币量变动通过利率的变动进而引起物价的变动。(3)有失业存在时,就业量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充分就业一经达到后,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这样不会带来真正通货膨胀的恶果,而是能够刺激经济发展。

3、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与凯恩斯的三动机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①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金融流量动机;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政府需求扩张动机。②凯恩斯的货币需求三动机:交易动机;投资动机;预防动机。③联系:七动机是在三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包括了凯恩斯的三个货币需求动机。④区别:一是论述的角度不同,七动机说从现实经济中经常存在的现象入手进行分析,更为关注货币需求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关系;二是七动机提出了凯恩斯没有提出的政府货币需求动机。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作业2 1,菜单成本:曼昆认为,经济中的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策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企业调整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曼昆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并将其定义为调整价格的成本。2,风险升水:由违约风险产生的利率差额叫风险升水,其含义是指人们为持有某种风险债券所需要获得的额外利息。

3,流动性抑制:如果借贷市场不完善和个人未来收入不确定,就会使人们的消费计划受到流动性抑制。表现在限制家庭借钱超前消费,其结果是推迟消费并增加了储蓄。

4,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难以统筹兼顾时,需要对其进行主次排位,即根据经济形势来判断哪一个问题最为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据此决定将哪个最终目标放在首位,其他目标只要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就应该暂时服从于这个目标,这种选择就叫相机抉择。

5,通货膨胀缺口:一旦总需求超出了由劳动力、资本及资源所构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时,总供给无法再增加,这就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通货膨胀缺口,使物价上涨。

6,流动性升水:由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利率差额。

7,粘性:指工资和价格在外部冲击下不是不能调整,而是调整十分缓慢,要耗费相当时日。

8,中立货币:货币的中立性是指货币通过自身的均衡,保持对于经济过程的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使经济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仍由实物因素决定其均衡。二,单选题

1、乘数的概念最早由(C)提出。A.汉森 B.索洛C.卡恩 D.凯恩斯

2、托宾认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B)关系。A.同向变动 B.反向变动C.相等 D.不确定

3、平方根定律认为当利率上升时,现金存货余额(C)。A.上升 B.不变C.下降 D.不确定

4、立方根定律货币预防动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B)关系。A.同向变动 B.反向变动C.相等 D.不确定

5、关于IS-LM模型中IS曲线正确的是(D)。A.储蓄是收入的负函数B.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 C.投资是收入的正函数D.投资是利率的负函数

6、在IS-LM模型的古典区域,货币投机需求(B)。A.为正 B.等于零C.为负 D.不确定

7、当资本边际效率上升时,关于IS-LM模型中IS曲线正确的是(B)。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8、当货币需求增加时,关于IS-LM模型中LM曲线正确的是(C)。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9、当增加政府税收时,关于IS-LM模型中IS曲线正确的是(C)。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10、在凯恩斯区域,政府主要通过(B)达到目标。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C.收入政策 D.物价政策

11、债券的违约风险与利率是(A)变动的。A.同方向 B.反方向C.同步 D.不确定

12、根据纯预期理论、流动性理论,下列正确的是(C)。A.在预期利率上升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斜率更小 B.在预期利率不变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更向下倾斜 C.在预期利率下降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平坦些 D.在预期利率不确定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变动幅度更小

13、根据储蓄生命周期论,储蓄主要取决于(D)。A.利率 B.收入C.当前收入 D.终生收入

14、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与原凯恩斯主义学派在理论上的共同点是(A)。A.承认实际产量和就业量的经常波动B.否认劳动市场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C.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D.从微观角度阐明宏观经济政策

15、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C)弥补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A.从宏观角度说明微观主体行为B.从宏观角度解释宏观经济政策 C.从微观角度说明宏观经济政策D.从微观角度解释微观主体行为

16、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通常是在(B)的作用下达到均衡。A.利率 B.利率和配给

C.利率和政府干预 D.政府干预

17、被新奥国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弗莱堡学派推为代表人物的经济学家是(A)。A.哈耶克 B.萨缪尔森C.弗里德曼 D.凯恩斯

18、关于中立货币的条件,下列正确的是(A)。

A.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 B.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 C.哈耶克与维克塞尔在这方面是一致的

D.哈耶克:变动货币供应量若对一般物价没有影响则对商品相对价格没有影响

19、哈耶克认为货币制度改革的最好办法是(D)。

A.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B.统一区域货币C.金本位D.由私人银行发行货币 20、哈耶克认为根治通货膨胀的措施是(D)。A.放任不管直到经济瓦解B.对工资和物价加以管制 C.促进出口D.停止货币数量增长 二,多选题

1、“新古典综合”主要是(CD)的结合。

A.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B.新剑桥学派理论C.新古典学派的微观理论 D.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E.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理论

2、惠伦认为决定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是(BDE)。

A.人们的心理 B.持币成本C.社会保障体系 D.收入状况E.支出状况

3、新古典综合派的复杂货币乘数模型里(ABCDE)对货币供应量起决定性作用。A.中央银行政策B.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C.公众对各种金融资产的偏好程度 D.利率的变化E.收入水平的变化

4、以下属于托宾等人关于货币供给理论的“新观点”的是(ACDE)。

A.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创造信用功能B.定期存款也是决定存款货币扩张形式之一C.金融机构创造存款货币能力实际上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D.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不是控制货币扩张唯一措施E.宏观金融控制的目标和手段应该改变

5、立方根定律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与(ABDE)等因素有关。

A.持币的机会成本 B.转换现金的手续费C.转换现金的时间 D.转换现金的可能次数E.收入和支出的状况

6、预期理论主要有(ACD)等几种形式。

A.纯预期理论 B.稳定预期理论C.流动性理论 D.偏好习性理论E.期限结构理论

7、根据储蓄生命周期论,储蓄(CD)。

A.始终为正数 B.在未成年期为正C.在未成年期为负 D.在成年期为正E.在老年期为正

8、根据储蓄生命周期论,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因素(ABCDE)。A.个人收入的生命周期B.家庭规模C.工作期和退休期的长短 D.流动性抑制E.对将来的考虑

9、根据托宾的货币增长理论,下列正确的是(CE)。A.储蓄能全部转化为投资B.只有现金储蓄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C.只有实物储蓄对经济有促进作用D.货币经济中人均投资高于实物经济 E.实物经济中人均投资高于货币经济

10、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成本推动说所涉及的成本有(ABCE)推动。A.工资成本 B.间接成本C.垄断价格 D.出口成本E.进口成本

11、萨缪尔森等人认为滞胀的原因主要有(ACD)。A.部门供给说 B.货币过多说C.财政支出说 D.市场结构说E.市场疲软说

12、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主要有(ABDE)。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C.汇率政策 D.收入政策E.人力政策

13、关于托宾的货币政策的资产传导论,下列正确的是(ABCD)。A.各经济主体的实际资产结构取决于当期各种资产的利率结构 B.各经济主体的实际资产结构取决于当期各种资产的价格水平C.各经济主体的实际资产结构取决于当期各种资产的预期因素 D.货币是非中性的,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E.银行增加贷款会使股权资产价格下跌

14、属于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是(BD)。

A.古典学派 B.新古典综合派C.瑞典学派 D.新剑桥学派E.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15、按交错合同论,下列正确的是(ABE)。

A.一个社会中所有的定货合同交错签订B.一个社会中所有的劳动合同交错签订

C.中央银行调整货币量时所有工人的工资都要调整D.中央银行调整货币量会影响所有的实际工资E.交错合同使货币非中性

16、按新凯恩斯学派利率理论,下列正确的是(B)。

A.均衡利率即为银行最优利率B.当资金求大于供,市场利率高于银行最优利率C.当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利率低于银行最优利率D.当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利率等于银行最优利率E.理性的银行一定按市场利率贷款

17、关于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主张,下列正确的是(BCD)。A.政府不应干涉信贷市场,而是通过信贷配给达到市场均衡 B.政府应该干预信贷市场,以实现市场效率最优 C.政府可以提供小额信贷补贴,以降低市场利率 D.在政府担保的情况下,市场利率变为无风险利率 E.社会效益高、风险大的项目也可以凭借市场力量实现

18、哈耶克认为静态的均衡经济是以下比例的相等(ABE)。A.用于购买消费品的货币量和购买资本品的货币量的比例 B.消费品需求量和资本品需求量的比例 C.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的比例 D.投资和储蓄的比例

E.周期内所生产的消费品量与资本量的比例

19、关于经济危机,下列正确的是(ACE)。A.凯恩斯认为原因在于需求不足 B.哈耶克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供给不足

C.凯恩斯认为解决办法是采用膨胀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D.哈耶克认为解决办法是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E.哈耶克认为在危机阶段也要无为而治 四,判断题

1、鲍莫尔:企业最适度现金余额的决定中,有着规模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

2、鲍莫尔认为国际储备应与国际贸易量成同一比例增减。(×)

3、惠伦认为非流动性成本比较高。(×)

4、传统的货币供给理论认为只有商业银行才能创造存款货币。(√)

5、凯恩斯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基本不受利率的影响。(√)

6、资产组合理论认为风险和收益是同方向变化、同步消长的。(√)

7、IS-LM模型中货币市场中的货币供给是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变量。(√)

8、IS-LM模型具有稳定均衡的特征。(√)

9、在其他情况不变时,资本边际效率与国民收入、利率水平同方向变动。(√)

10、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IS-LM模型表明收入的变化量少于乘数效应的理论值。(√)

11、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必须是同方向的。(×)

12、当利率和收入水平都很低时,货币政策效果不大。(√)

13、纯预期理论把当前对未来利率的预期作为决定未来利率期限结构的关键因素。(×)

14、市场分割理论与预期理论有关不同期限债券是否可以完全替代的假定正好相反。(√)

15、根据储蓄生命周期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完全与它的人均收入无关。(√)

16、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心不应唯一定位在利率指标上。(√)

17、哈耶克同意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基础上提出的单一规则。(×)

18、哈耶克不同意弗莱堡学派主张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19、在人们处于强迫性节约的状态下,经济不能维持均衡。(×)20、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设想只会是一种幻想。(√)五,简答题 1,惠伦模型的结论是什么?

答:(1)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的变化与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呈立方根关系。(2)假定一种净支出的正态分布确定后,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将随着收入和支出的平均额的立方根的变化而变化。(3)持币的机会成本取决于市场利率。2,IS—LM模型中政府干预的区域性效果是什么?

答:(1)凯恩斯区域的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小,财政政策的效力大。(2)古典区域的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效力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小。(3)中间区域的政策效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一定的效力。总之,在不同的区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于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各不相同。3,储蓄生命周期说的政策意义是什么?

答:(1)必须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储蓄。(2)财政政策方面,将对本期收入征税改为对消费征税;在财政预算上必须坚持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原则;采用周期平衡预算。(3)必须采取许多政策措施的配合。4,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银行信贷配给说的的主要观点和政策意义?

答:当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相抵消时的利率是银行的最优利率,这时银行收益达到最大化.银行最优利率通常不等于信贷市场出清时的均衡利率,此时的信贷市场将出现配给效应.当信贷市场中对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出清的利率会提高.市场利率高于银行最优化利率.在这情况下, 若银行按市场利率贷款会增加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使借款者的还款概率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加大,收益下降.所以银行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以低于市场利率的最优利率贷款, 同时以配给方式部分满足市场对贷款的需求,利率机制与配给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因此,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通常是在这两个机制的双重作用下达到均衡的.只有在偶然的情况下,市场的均衡利率才与银行最优利率相吻合,信贷市场在利率的单独作用下处于唯一的均衡状态.意义:可见,信贷市场出现配给,是自由信贷市场中银行依据利率的激励效应和选择效应,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理性行事的结果,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心唯一地定位在利率指标上便有其不合理的一面,信贷配给应该成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另一渠道.六,论述题

1,“新古典综合”的内生货币供应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体系内部诸多变量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

主要理由:(1)由金融机构业务活动决定的信贷及其创造的存款货币是货币供应的发源地;(2)通过金融创新可以相对地扩大货币供应量;(3)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通过扩大信用规模推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由于以上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得出结论,认为货币供应量不完全是中央银行可以操纵的外生变量,除了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外,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公众对金融资产的偏好程度等也对货币供应量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一个受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人生变量。也就是说,认为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经济决定的,而不是主要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因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就不可能是绝对的,而只能是相对的。2,简述资产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资产选择理论即新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主张以适度的自由放任代替过度的政府干预;以企业的自主经营代替政府的垄断控制;以刺激供给代替刺激需求;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代替控制利率;以浮动汇率代替固定汇率;以消除通货膨胀为经济政策中心代替以解决失业为政策中心;主张实行新的自由放任政策,强化市场机智,注重微观分析,提倡自由竞争.3,利率的激励效应与选择效应的影响是什么?

答:(1)利率的激励效应是指利率的高低能改变借款这对待风险的态度。它使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银行在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必然要考虑利率水平的高低借款者行为的影响。(2)利率的选择具有正反两个方向。当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超过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时,银行收益随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反之,银行的收益将随利率的提高而下降。4,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的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政府垄断货币发行的弊端。

(2)私营银行发行货币的可行性和益处。

(3)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a、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并不会形成货币种类的无限增加。b、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将会从根本上引起商业银行业务政策的重大改变。c、实行货币非国家化的首要步骤是向公众进行自由货币的宣传。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作业3 1,人民股票:是指能够吸引全体人民都能够购买的小面额股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本企业职工和低收入者给予优先和优惠,以充分体现该股票的“人民性”。

2,货币目标公布制:是指中央银行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向公众下一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控制指标,作为下一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准绳。3,伦巴德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指定证券为担保的短期贷款。

4,区间论:区间论就是指由于受技术上所能达到的精确度的限制,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应增长率时,从一个具体数值变为一个特定范围,目的是为对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提供一个“缓冲”地带。

5,北欧模型:由瑞典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的,用以研究经济开放型小国的通货膨胀问题的模型,该模型强调的是结构因素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着重分析的是一个开放型经济的小国如何受到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问题。

6,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指在国家保护和维持的社会经济秩序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全部有机效能,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与个人自由达到完全协调一致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7,永恒收入:它是弗里德曼提出的一个概念,表示一个人所拥有的各种财富在相当长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流量,相当于观察到的过去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8,单一规则:所谓“单一规则”,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二,单选题,1、弗莱堡学派认为,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最优的筹资方式是(C)A.发行债券 B.银行贷款 C.发行人民股票 D.增发货币

2弗莱堡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总原则是(B)A.促进经济增长 B.保证币值稳定 C.平衡国际收支 D.稳定物价

3、弗莱堡学派认为,最适合作为中央银行货币供应控制指标是(D)。A.现金 B.M1 C.M2 D.M3

4、据弗莱堡学派的观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C)。A.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 C.稳定货币 D.国际收支平衡

5弗莱堡学派认为,进行金融控制的首要任务是(B)A.防范金融风险 B.实现公布的货币供应目标

C.规范金融业的竞争 D.增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6、货币政策方面,弗莱堡学派与货币学派最大的区别在于(A)。

A.弗莱堡学派认为货币供应不应该一成不变,要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货币学派则提出了货币供应的“单一规则”; B.弗莱堡学派认为应该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而货币学派认为应该使货币供应量; C.弗莱堡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是促进经济增长,货币学派则认为应该是稳定币值;

D.弗莱堡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与财政政策搭配使用,货币学派则认为应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7、瑞典学派认为,政府为增加公共开支筹资的最佳渠道是(D)A.增加税收 B.发行货币 C.通货膨胀 D.发行国债

8、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派当中,主张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学派是(B)。A.合理预期学派 B.瑞典学派 C.供给学派 D.弗莱堡学派

9、北欧学派关于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的研究着重考察的是(D)因素。A.需求方面 B.供给方面 C.货币方面 D.结构方面

10、瑞典学派针对开放型经济小国通货膨胀的特征,提出的主要治理对策是(D)。A.限制收入增长 B.实行单一规则 C.扩大生产规模 D.实行全盘指数化

11、北欧模型中,不直接影响开放型经济小国通货膨胀率的因素是(A)。A.非开放部门通货膨胀率 B.世界市场通货膨胀率

C.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D.非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12、瑞典学派货币金融学说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A.开放经济的小型国家 B.封闭经济的小型国家 C.开放经济的大型国家 D.封闭经济的大型国家

13、关于瑞典学派利率理论的论述,错误的是(D)A.利率是货币政策的重点;

B.利率理论是瑞典学派理论的核心;

C.物价的波动不是直接与货币量相连,而是与利率的变化紧密相关;

D.利率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的输出输入上面,对进出口的影响则较小。

14、弗里德曼认为,在选择合适的货币层次来充当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最优的选择应该是(C)。A.M0 B.M1 C.M2 D.M3

15、货币主义认为(A)

A.在货币供给与它对经济的影响之间有一较长而且可变的时滞; B.货币流动速度不稳定;

C.货币政策目标是在稳定币值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 D.货币供给是内生的,中央银行对它的控制较弱。

16、货币学派认为,影响货币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B)。A.流动性偏好 B.利率和收入 C.只有利率 D.只有收入

17、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D)A.Md=L1(y)+L2(i)B.PT/V=Md C.M′d'=n'+p'+v'

D.Md/P=f(Yp,W;rm,rb,re,1/p*dp/dt;U)

18、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B)A.人力资本的影响 B.永恒收入的影响 C.利率的主导作用 D.汇率的主导作用

19、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是(D)A.利率 B.汇率

C.基础货币 D.货币供应量

20、货币学派由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推导出,货币政策应该是(C)A.适度从紧 B.相机抉择 C.单一规则 D.适度从宽

三、多选题

1、弗莱堡学派认为,在社会市场经济秩序下,可取的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ABCDE)。A.通过银行信贷筹集资金 B.提高物价的方法筹集资金 C.政府增发货币 D.政府增加税收 E.发行有价证券筹集资金

2、在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当中,中央银行货币量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控制指标,它包括(AD)。A.非银行部门的现金总量 B.现金总量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法定存款准备金 E.银行持有的短期国债

3、弗莱堡学派认为,金融控制的重点应该在货币供应上,包括(BD)。A.金融资产总规模 B.货币供应量 C.通货 D.信贷总额 E.利率水平

4、根据弗莱堡学派,金融控制中利率手段的主要对象是(ACE)。A.再贴现率 B.贷款利率

C.短期放款利率 D.同业拆借利率 E.证券回购协议利率

5、弗莱堡学派金融控制的流动性手段主要包括(ABE)A.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B.改变再贴现的最高限额 C.直接信用控制 D.调整证券回购协议利率 E.公开市场操作

6、关于融控制与金融体制,弗莱堡学派认为(BCE)

A.金融体制特指由一国金融法令和规章制度所组成的法规体系; B.金融体制是金融控制的基础; C.金融控制是维护金融体制的保证;

D.金融控制和金融体制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E.金融体制通常包括金融体系和法规体系两个组成部分。

7、根据北欧模型,决定经济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因素有(ABCE)A.世界通货膨胀率

B.本国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C.本国非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D.本国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

E.本国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之间的结构

8、根据瑞典学派的理论,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途径主要有(ABCDE)A.价格传递 B.需求传递 C.预期传递 D.部门传递 E.货币传递

9、根据瑞典学派的利率理论,金融机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主要体现在下面哪些方面(ABD)A.流动性反应 B.资产调整反应 C.财富反应 D.期待反应 E.替代反应

10、瑞典学派认为,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出售政府债券,导致利率上升时,金融机构将(AC)。A.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 B.增加对企业贷款的规模; C.削减一部分企业贷款; D.减少政府债券的持有量; E.不对此做出明显的反应。

11、下面关于北欧模型的论述,正确的是(ABCE)。A.它强调结构性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B.根据该模型,本国两大经济部门各自的通货膨胀率对本国总体通货膨胀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C.该模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经济开放性小国;

D.根据该模型,鼓励非开放部门经济的发展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E.在该模型中,开放经济部门面临的商品需求和供给函数具有无限弹性。

12、强调利率在货币政策中重要作用的经济学派有(AE)A.凯恩斯学派 B.合理预期学派 C.弗莱堡学派 D.货币学派 E.瑞典学派

13、弗莱堡学派的货币目标公布制的优点在于(ABCDE)A.可以表明中央银行防止通货膨胀的坚定决心; B.可以消除公众对通货膨胀不适当的预期;

C.为各经济单位安排下一的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D.把中央银行的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E.有利于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关系。

14、下面关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论述,正确的是(CD)。A.它对货币需求的分析,采取的是消费者选择理论; B.它主要分析的是人们的名义货币需求; C.该货币需求函数的主要特征是函数的稳定性; D.收入和利率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两个最主要因素; E.收入和货币需求成反比,利率和货币需求成正比。

15、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成正比的有(ABE)A.流动性效用的大小 B.永恒收入

C.债券利率 D.预期的非固定收益的报酬率 E.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16、弗里德曼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中,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主要有(ABE)。A.高能货币 B.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备金之比 C.信贷总量 D.短期国债

E.商业银行存款与公众持有的通货之比

17、根据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与货币供应量成反比的变量是(CE)A.高能货币 B.存款准备金

C.通货比率(通货与存款之比)D.货币乘数 E.准备金——存款比率

18、弗里德曼认为,政府通过通货膨胀获得利益的途径主要有(ABD)。A.增加税收收入;

B.扩大货币供应量直接增加政府的收入; C.降低政府债务的利息负担;

D.减少尚未偿还的国家债务的实际数值; E.政府发行国债的更为便利。

19、弗里德曼认为,导致货币量过多的直接原因有(BCE)。A.国民生产总值下降; B.政府开支增加;

C.政府推行充分就业的政策; D.货币需求下降;

E.中央银行实行错误的货币政策。

20、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在货币传导机制上的主要分歧有(BCDE)A.前者认为货币即便在短期也是中性的,不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B.货币学派认为传导可以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进行,凯恩斯认为传导渠道主要是货币市场; C.货币学派认为传导的最终效果是物价的普遍上涨,凯恩斯认为最终能实现产出的真实增加;

D.货币学派认为传导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收入支出,凯恩斯则强调利率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核心作用; E.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在长期也是非中性的。

四、判断

1、相对于哈耶克,弗莱堡学派的经济学家更相信政府应该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中央银行货币量是国内所有部门持有的现金量加上按不变准备金率计算的各银行机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总额。(×)

3、运行良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应该是政府对经济运行干预最小的。(×)

4、在弗莱堡学派看来,只有稳定币值才能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稳定经济,所以要稳定币值就应该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其控制在最低限度。(×)

5、“商品货币本位制”作为弗莱堡学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其现实应用性为所有的弗莱堡学派经济学家所认同。(×)

6、弗莱堡学派认为,在确定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时,应当以当年可能的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率为主要依据。(×)

7、为了克服经济周期的影响,弗莱堡学派认为,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往往在经济衰退时期略高于潜在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率。(√)

8、瑞典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利率的调节上,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

9、同凯恩斯学派一样,瑞典学派认为,居民的储蓄主要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而与利率水平的高低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10、瑞典学派认为,利率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的输出输入上,而它对进出口的影响则不那么明显。(×)

11、瑞典学派认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有价格传递、部门传递、需求传递、货币传递和预期传递等五种主要的途径。(√)

12、在瑞典学派的利率理论中,说明金融机构利率弹性的出发点是政府债券利率和企业贷款利率之间的不一致性。(√)

13、货币学派认为,M2最适合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指标。(√)

14、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而且弗里德曼认为近代货币数量说的两种理论——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中,前者更为可取。(×)

15、作为与凯恩斯学派针锋相对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全盘否定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16、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把货币流通速度看成是极不稳定的是错误的,认为它应该是个稳定的常数。(√)

17、货币面纱观是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

18、货币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中,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

19、卡甘方程式表明,货币供应量与准备金——存款比率成正比。(×)20、货币学派政策建议的理论基础和分析依据是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五,简答题:

1,弗莱堡学派认为货币目标公布制的优越性有哪些? 答:(1)表明中央银行防止通货膨胀的坚定决心。

(2)有效防止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有利于巩固社会伙伴关系。(3)有利于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关系。(4)为各经济单位安排下一的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5)把中央银行的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2,人民股票筹资方式的优越性有哪些? 答:通过发行人民股票来筹资,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都是最优选择,而且还有利于维护和稳定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第一,对个人来说,购买人民股票是最优的储蓄形式,也是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第二,对于企业来说,由于股票筹资的成本较低,还可以作为企业的长期资本,是一种理想的筹资方式,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发行人民股票可以改善劳资关系,真正牢固了社会伙伴关系,从而建立具有内在稳定性的社会伙伴关系,是巩固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第三,对于国家来说,通过发行人民股票,可以获得双重效果.一是能顺利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和财富的公平分配.二是能有效地筹集国家资金.2,简述瑞典学派的理论中利率对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其条件?

答:(1)利率对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有:a、利率通过影响人们的收入及其分配,从购买力上影响物价;b、利率通过影响生产资源的再配置和商品的供给,从实物的数量和结构上影响物价;林达尔强调指出,利率对于物价的影响不是迅速的,其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一个调整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最初的影响和最终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

(2)利率对物价影响的条件:a、人们预期的滞后性和不完全性; b、存在着闲置或同质的生产资源; c、货币流量不变。由于上述三个条件在不同时期具备的程度不一,利率对物价影响的力度也会不等,因此,利率对物价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4,货币学派货币政策“单一规则”的要点有哪些? 答:(1)所谓“单一规则”,就是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它的内涵主要有:(2)公开宣布,其目的是告示于众,减轻人们心理上的不安定感,同时也将货币当局的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3)长期采用,其意图在于消除频繁的相机抉择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决策给经济造成的扰乱,并可以消除时滞效应中不同时期的不同反映。(4)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以利于加强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以其自身的稳定性抵御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扰。六,论述题:

1,论述弗莱堡学派关于金融控制的重点和手段.答:金融控制的主要和首要任务是贯彻货币政策,实现公布的货币供应目标,稳定和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的货币环境.因此,金融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货币供应上,包括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额.由于以中央银行货币量表示的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变化牵制着信贷总额,所以,金融控制的关键在于货币供应增长率.手段:第一,利率手段.最为重要的三种利率为:再贴利率;短期放款利率;证券回购协议利率.这三种利率都是中央银行可以自行决定的,变动它们就可以间接影响社会的信贷总额,进而控制货币量.第二,流动性政策手段.其最主要的有(1)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制约银行信贷扩张的能力.(2)通过改变再贴现的最高限额,限制银行贴现贷款的业务.(3)通过公布市场业务操作,影响银行的资产流动性比率,银行就会随之减少其贴现贷款的数量.3,论述北欧学派的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理论以及经济开放型小国对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主要对策?

答:(1)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主要途径:1,价格传递,是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对国内商品价格变动的传递.2,部门传递3,需求传递,其他国家若存在过度需求,就回刺激本国出口部门的繁荣和出口量的上升,经过外贸乘数的作用,使国内收入增加,需求扩大,导致国内价格水平上涨4,货币传递,当对外贸易出现顺差时,国内货币和资产将流入国内,增加了国内货币量.5,预期传递,国际市场上工资和价格发生波动,会对人们的预期产生影响,使通货膨胀传递到国内来.(2)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都不知用于瑞典这样的开放型经济小国。凯恩斯学派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政策就是限制工资增长率的收入政策,这对于对外贸易在CNP中所占比重很小的美国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于经济开放型小国来说,其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很高,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外生变量决定的,阻止工资增长并不能阻挡世界通货膨胀的输入,结构性通货膨胀仍会发生,况且这种限制工资增长的收入政策与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的主旨不符,也要遇到瑞典强大工会的抵制,因而是行不能的。

货币学派提出的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即“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也不是瑞典这种开放型小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良策,稳定本国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并不能防止世界通货膨胀的冲击,也不能对部门间工人互相攀比货币工资增长率的行为发生作用。

瑞典学派根据本国政治经济的历史特点和现有经济结构的特点提出,防止国外通货膨胀影响的主要对策应该是:

1、实行全盘指数化经济政策;

2、重视人力;

3、限制非开放部门的发展,鼓励开放性部门的发展加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加强对外经济政策在决定和实施上的灵活性,特别是应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市场的具体发问灵活变动汇率。4,论述货币学派的货币供应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答:(1)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M/H=(C+D)/(C+R);式中M表示货币存量,H表示高能货币,R表示商业银行的全部存款准备金,C表示银行部门公众持有的通货,D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分析了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决定因素:首先,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高能货币的变化主要由中央银行决定.其次,存款-准备金碧绿D/R在法定存款准备金不变时,重要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行决定的超额准备金.第三,存款-通货比率D/C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预期和行为.货币供应的决定实际上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三部门共同行为的结果,因此,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控制高能货币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因此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2)卡甘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M=H/(C/M+R/D-C/M*R/D)在式中,货币供应量M又高能货币H和货币乘数1/(C/M+R/D-C/M*R/D)的乘积所决定,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高能货币成正比,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成反比。因为中央银行操纵高能货币的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具有支配性的作用,同时由于货币乘数中的各行为参数在短期内变化不大,由此推断货币成熟关系明确,性质稳定,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可以绝对控制的外生变量.(3)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外生性和可控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重大的政策含义.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作业4 1,拉弗曲线:供给学派用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当税率从零开始升高时,税收也随之上升;当税率超过某个临界点时,由于过高的税率对税基造成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税收总额不升反降,最终在税率达到100%时税收额降为零。

2,储蓄结构配置:在现代经济中,人们进行储蓄的形式可以有手持现金、银行存款、购买长、短期金融证券等多种,人们的储蓄在各种形式之间的分布就叫储蓄结构配置。

3,合理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利用的信息,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判断,形成切合未来实际的预期。

4,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不对经济生活中的就业量、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唯一能影响的只是名义变量。

5,渠道效应:在发展中国家,货币与实际资本之间在相当范围内是同方向增减的。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相辅品。正是这种互补性,使货币成为投资的一种渠道,资本积累就可以通过这条渠道而发生,当货币需求增加时,实质资本生产率也会相应提高。货币与实际资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被称为渠道效应。

6,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7,金融作用力:它主要是指金融对整体经济运作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力,一般通过对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总量的影响及其作用程度体现出来。8,心理预期:心理预期是预期理论的一种,它的主要参数是人们的心理因素,例如根据人们的嗜好、兴趣、习惯来预期未来的变化。它是一种无规律无理性的预期。二,单选题

1、供给学派认为,在所有刺激投资的因素中,最为重要、最为有效因素的是(D)。A.利率 B.资本品价格 C.预期受益 D.税率

2、根据合理预期理论,最优的货币政策将是(C)。A.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B.单一货币政策

C.与实际经济增长相适应的货币政策 D.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

3、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合理预期学派又被人们称为(D)。A.新古典综合派 B.新凯恩斯学派C.新剑桥学派 D.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4、在合理预期的条件下,当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将要出现的情况有(A)。A.物价不变,实际利率下降;B.物价上升,实际利率也下降; C.名义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不变;D.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下降。

5、供给学派认为,要实行货币限制,从理论上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B)。A.采用“单一规则”B.恢复金本位制

C.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D.明确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6、供给学派理论最大的特点是(C)

A.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B.强调经济当中的供给因素; C.将减税作为其政策主张的中心;D.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7、在供给学派看来,控制通货膨胀的治方之本在于(C)。A.降低税率 B.限制货币发行

C.增加生产和供给 D.削减政府开支,平衡预算

8、通常来说,用(A)来衡量一国货币化程度的高低。A.货币存量与名义收入之比B.货币存量与实际收入之比

C.金融资产总量与名义收入之比D.金融资产总量与实际收入之比

9、下面陈述中,不属于供给学派政策主张的有(D)。

A.减税政策存在着时滞效应,其有利于储蓄和投资的反应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非常显著,需要耐心的等待;B.控制通货膨胀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同时入手;C.高税率是导致美国陷入“滞胀”泥潭的重要因素;D.“单一规则”是进行货币限制的有效手段。

10、合理预期学派货币金融理论的核心和基点是(A)

A.合理预期理论 B.货币中性论C.萨伊定律 D.菲力普斯曲线

11、戈德史密斯认为“作为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主要和唯一的特点”是(B)。A.新发行金融工具比率 B.经济货币化率C.金融相关比率 D.经济金融化率

12、合理预期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最大的特点是(B)

A.强调供给方面的因素;B.提出了预期通货膨胀论;C.赞同通货膨胀促进论; D.提出了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由货币因素造成的。

13、合理预期学派与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主张方面最主要的分歧在于(B)。A.货币政策最终目标;B.最优货币供应量的确定; C.货币政策中介指标;D.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14、当中央银行采取将短期利率从现在的4%持续上升到8%的政策,而同时人们对未来经 济预期的并为发生显著改变,则(B)A.短期利率上升,长期利率没有明显变化; B.短期利率上升,长期利率也有明显上升; C.短期利率不变,长期利率显著上升; D.短期利率不变,长期利率不变。

15、合理预期学派认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应该是(C)A.利率 B.汇率C.货币供应量 D.超额储备

16、奠定了金融结构理论的研究基础的经济学家是(D)。A.戈德史密斯 B.弗里德曼C.米什金 D.麦金农

17、下面不属于金融业务创新的是(B)。

A.创新金融工具不断涌现;B.创设新型金融机构; C.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D.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

18、在各种对金融创新成因的解说中,认为金融创新的实质是对科技进步导致的交易成本 下降的反映的理论是(A)。

A.技术发展说 B.回避管制说C.制度因素说 D.交易成本说

19、主张从货币因素来解释现代金融创新的经济学家是(C)。A.诺斯 B.凯恩C.弗里德曼 D.米什金

20、下列金融工具当中,属于第二性证券的是(B)。A.国库券 B.银行存款C.企业债券 D.股票

三、多选题

1、供给学派认为税率对储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A.可支配收入 B.储蓄率C.总收入 D.投资收益率E.储蓄形式

2、合理预期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主要分歧有(ACE)。A.合理预期学派认为货币在短期也是中性的,而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在短期是非中性的; B.合理预期学派认为利率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货币学派则认为可以; C.合理预期学派的预期理论是合理预期,货币学派的预期理论是适应性预期; D.合理预期学派反对政府的选择性货币政策,货币学派则赞同;

E.合理预期学派认为菲力普斯曲线无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都是垂直的,货币学派则认为该曲线只是在长期是垂直的。

3、合理预期学派与货币学派的理论共同点有(BC)。A.都认为菲力普斯曲线无论在长期和短期都不存在; B.全都反对政府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 C.在长期,货币幻觉不存在;

D.都认为货币在短期是重要的,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E.都主张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4、根据供给学派的理论,下列各组的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呈反向变动的有(ACD)。A.税率和储蓄总量 B.税率和税收总额 C.税率和储蓄率 D.税率和投资收益率 E.税率和通货膨胀率

5、下面的经济学派当中,主张“通货膨胀促退论”的有(AD)。

A.供给学派 B.凯恩斯学派C.新古典综合派 D.弗莱堡学派E.理性预期学派

6、供给学派认为,要通过减税来达到增加供给,治理通货膨胀的目的,其必要条件是(BE)A.扩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通过财政手段筹集建设资金; B.削减政府开支,消灭赤字; C.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

D.保证国际收支平衡,避免外部因素干扰; E.限制货币发行,稳定货币。

7、下面关于新发行金融工具比率计算式的表述,正确的是(BCE)。A.该式的分母是国民财富总额; B.该式的分母是国民生产总值;

C.该式的分子包括了本国的国内非金融机构、国内金融机构以及对外部门这三大部门新金融工具发行总量; D.该式是反映金融结构的存量指标;

E.该比率越高,表明金融工具的分布越广,金融发展的程度越高。

8、一般而言,影响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有(AC)A.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 B.国民经济的规模 C.金融的作用程度 D.货币存量的多少 E.产业结构

9、麦金农认为,发达国家的投资理论是建立在下面哪些条件之上的。(BDE)A.投资具有递增的规模效应; B.有健全的市场机制并能正常运行; C.投资主要依赖内源型融资; D.投资具有不变的规模报酬;

E.投资主要依赖发行债券或股票等外源型融资。

10、供给学派反对货币学派的“单一规则”的主要依据有(ABC)。A.在当前信用货币制度下,很难对什么是货币做出清楚的界定; B.货币当局无法确定出恰当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C.中央银行往往会迫于多方面的压力而随意提高货币供应增长率; D.按照“单一规则”制定的货币政策往往存在过分僵硬的缺陷;

E.“单一规则”导致中央银行无法有效利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11、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的特征主要有(ABCD)A.货币化程度低;

B.政府对金融实行严格管理;

C.金融制度呈二元结构,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D.金融市场落后

E.政府无力对金融实行强有力的管制。

12、衡量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程度的标准有(ACDE)A.汇率是否可以自由浮动; B.政府对金融的管制能力; C.利率弹性的大小; D.货币化程度高低

E.对外债和外援的依赖程度。

13、为改变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压制现象,应该采取的对策措施有(ABCDE)A.强化政府动员储蓄的能力;

B.着力于发掘本国资本,减少对国外资金的依赖性; C.政府应该放弃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 D.减少对金融业的干预

E.政府取消对存放款利率的硬性规定。

14、合理预期理论的核心命题是(ABCDE)。

A.在当代信息社会中,人们可以而且能够作出合理预期

B.人们在看到现实即将发生变化时就倾向于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合理的明智反应;

C.公众根据合理预期指导自己的行为,能使市场机制发挥最充分的作用,从而保持市场出清; D.人们做出的合理明智的反应能够使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E.公众的预期比政府更合理、更灵敏、更准确。

15、合理预期学派认为(ABCE)A.实际利率是由非货币因素决定的;

B.真正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不是货币政策本身,而是公众的预期; C.货币不会对实际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D.在货币是否是中性的问题上,货币学派是正确的; E.公众预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16、关于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关系,正确的是(BD)A.任何金融结构的变化就是金融发展;

B.一般而言,金融结构越复杂,金融发展的程度就越高; C.金融结构的变化与金融发展的关系是线性的; D.金融结构的不同,体现了金融发展的不同程度; E.实现金融发展充分必要条件就是促进金融结构的变化。

17、下面关于金融创新的论述中,错误的有(D)

A.只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金融创新才在发达国家的金融业中出现;

B.金融创新的实质使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C.对于金融创新带来的种种弊端,西方金融理论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即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完善监管和宏观调控来对它的弊端予以克服; D.金融创新主要指的是大量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的出现; E.在金融创新的成因解说上面,西方经济学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8、下面关于经济货币化的论述错误的有(AB)。

A.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中的货币化程度有着一定的趋同性;

B.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完成了经济货币化进程,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已经没有了非货币化经济部门; C.经济货币化程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进程最重要的指标; D.经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是两个联系密切,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E.戈德史密斯认为,经济货币化率与利率水平呈反向变动关系。

19、现代金融创新的共有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CDE)A.新型化 B.制度化C.电子化 D.多样化E.持续化

20、现代金融创新提升金融作用力的作用主要体现的方面有(BCDE)。A.增强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 B.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配置效率; C.加大了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D.增强了货币作用效率;

E.社会投融资的满足度和便利度上升。

四、判断

1、供给学派强调,减税政策之所以有效,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减税的政策效果能够与政策的实施同步产生。(×)

2、供给学派认为,除了收入和利率,税率也是影响储蓄和投资的主要因素。(√)

3、合理预期学派认为,由于合理预期的存在,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但是在短期会影响利率、产出等实际变量。(×)

4、货币数量论是合理预期学派货币金融理论的核心和基点。(×)

5、在合理预期学派看来,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力普斯曲线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不存在。(√)

6、根据拉弗曲线,由于税率过高会影响税基的大小,所以税率应当尽量降低。(√)

7、根据金融压制论,要改变发展中国普遍存在的金融压制现象,政府应该放弃一切对金融部门的干预及影响。(×)

8、由于货币学派与合理预期学派都认为应该尽量减少货币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干扰,因此它们都是持货币中性的观点,即货币不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9、根据合理预期理论,松的货币政策无效,只能造成通货膨胀,但是紧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10、当出现货币不稳和税率上升的情况下,根据供给学派的观点,会出现人们的储蓄向短期金融证券转移,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11、合理预期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关键在于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就不应该更改,而将主要精力放在货币供应增长率究竟应该是多少是徒劳无益的。(√)

12、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高低仅仅对货币政策有重要的意义,而对财政政策没有明显的影响。(×)

13、根据金融压制论,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在资产选择中,把非货币性的金融资产作为主要的保值形式。(×)

14、一般来说,金融结构越复杂,金融发展的程度就越高,经济就越发达。(√)

15、金融中介率是指所有的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16、20世纪初至今工业化国家金融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导致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下降。(√)

17、金融相关比率是用以衡量金融上层结构规模最主要的尺度,它与货币化比率、外部融资比率等正相关,而与资本形成比率和资本产出比率是负相关的。(√)

18、麦金农认为货币与实质资本之间的渠道效应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货币的实际受益率要低于实质资本的收益率。(×)

19、戈德史密斯认为,与金融活动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对应,金融工具也可分为第一性证券和第二性证券。其中第一性证券与间接融资相关,第二性证券与直接融资相关。(×)

五,简答题:

1,供给学派的理论要点有哪些?答:(1)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2)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3)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4)重视智力投资,反对过多的社会福利。(5)主要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2,供给学派为什么把减税作为其政策主张的中心?答:(1)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供给重点,有效的政策应该是增加供给的政策。(2)供给的大小取决于产量的多少,产量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结果,而生产要素的投入取决于各种刺激.例如通过税收,规章制度等就可以变更各种刺激,从而改变人们的活动,提高储蓄率,投资率,鼓励企业家冒险和创业,达到增加供给的目的.供给学派认为,在所有的刺激中,税率的变动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因素.因为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虽然是收益,但他所关系的不是收入总额,而是纳税后可支配的收入净额,因此税率,特别是编辑税率是关键因素.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不仅能将国民收入更多地积累在企业和个人手里,用以扩大储蓄与铜子,增加供给,而且也不会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3)税率变动能改变储蓄和投资的数量,从而增加供给水平。因为决定税收总额的因素不仅是税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课税基数的大小.高税率不一定使税收额增加,却常因压抑经济主体的活动而缩减了课税基数.。(4)税率变动能改变储蓄和投资的结构配置,提高供给效率。

3,西方经济学种的预期理论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答:(1)简单预期:简单预期又称静态预期,它是指那种仅以即期的某一变量为参数决定下期的活动。(2)外推预期:这种预期是以过去经济变量的水平为基础,根据其变化方向的有关信息做出推断。(3)心理预期:这种预期的主要参数是人们的心理因素,例如根据人们的嗜好、兴趣、习惯等来预期未来的变化。(4)调整预期:这种预期是在信息不充分时,根据过去预期的偏离程度,凭自己的经验或记忆,结合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修正对未来的预期,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经济形式。它又被称为适应性预期。(5)合理预期:这种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利用的信息,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判断,形成切合未来世纪的预期。它是预期的最高形式。

4,合理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可以产生合理预期的依据有哪些?答:(1)在当代信息社会中,人们可以而且能够作出合理预期。(2)公众根据合理预期指导自己的行为,能使市场机制发挥最充分的作用。(3)公众的预期比政府更合理、更灵敏、更准确。(4)公众的预期行为和预防措施可以抵消政府的政策效果。六,论述题:

1,论述供给学派关于税率对储蓄和投资影响的分析.答:税率对储蓄的影响有两方面:第一,税率对储蓄数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产生的.高税率直接减少可支配收入,将削弱人们的储蓄能力,缩小了储蓄基数,从而减少了储蓄的数量.反之则增大,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税率变化与储蓄数量的变化成反比.第二,税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储蓄率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影响储蓄率变化的因素很多,有社会的,经济的等,在经济因数中,影响储蓄率变化的主要是消费倾向的大小和储蓄收益的多少,由于各种资本收益都要征收所得税,因此,税率越高.不仅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下降.在消费额不变时会加大消费倾向,而人民的以各种资产方式进行的储蓄收益中个人可支配收益就越下.,导致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下降,加大消费倾向,因此,在其他情况不变时,税率与储蓄也是成反比的.对于投资来说,虽然利率是重要的因素,投资收益不仅受利率的影响,税率对投资收益也有重要影响的,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只要降低税率,同样具有提高投资的作用.供给学派认为,在货币稳定的情况下,减税不仅从总量上有利于储蓄和投资,而且在结构上有利于储蓄和投资的有效配置.货币不稳定和高税率,不仅减少了储蓄数量,而且造成了储蓄结构的错误配置,同时造成了有形资产收益相对提高,刺激人们把储蓄的很大部分用于购买有形资产而不愿用于投资,导致投资障碍,金融市场失横.减税能够增加储蓄量并提高其配置效果,鼓励投资并为之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这种效果不是与减税的实施同步产生的,从减税实施到效果显现之间存在着时滞.2,对比分析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以及合理预期学派在货币中性问题上的异同点。

答: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之所以重要,货币政策之所以能对经济发生重大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存在着无理性的心理预期,容易受“货币幻觉”的愚弄,这样政府就可以利用人们的这一弱点,由货币当局采用“逆经济风向行事”政策,在经济过热时减少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量和降低利率,就可以影响投资、产量和就业量等真实变量,调节经济,所以凯恩斯认为倾向是非中性的。

货币学派认为在经济中,货币对于经济具有实质性重大作用,货币政策将对经济运行发挥实际的调节功能,因此,“货币——一般地不是中性的。弗里德曼认为,公众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和相关知识,或缺乏缜密的思考和理性判断,很难做出合理预期,但他们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会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经过一段时间就能适应现实,因此,货币幻觉只存在于短期而非长期,在经济运行中如果出现人为干扰,货币在短期会失去中性,但在长期则将恢复中性,从而使各种政策措施在短期和长期内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效果。

合理预期学派恰恰对这两派的共同点发展了迥异的观点。在合理预期假说中,货币被认为是中性的,它不可能对经济生活中的就业量、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货币惟一能够影响的只是名义变量。卢卡斯认为,由于公众的合理预期和预防性对策,名义变量的变动将对实际变量不发生作用只有当货币数量突然而剧烈地变动,才可能使人们的预期出现误差,但公众很快就能从各种信息中觉察出来,并迅速地调整预期,一旦人们作出合理预期,这种短暂的影响也随之消失。可见,只要存在合理预期,货币就不会对经济发生实质性的作用,因此从根本上看,货币是中性的。3,试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派对通货膨胀问题的不同看法?

答:凯恩斯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后,在充分就业这个最后分界点的前后,其膨胀效果的程度不一。一般有两种情况:

1、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以前,货币量增加后,就业量随有效需求的增加而增加。此时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2、当达到充分就业点以后,货币量增加产生了显著的膨胀性效果。

在凯恩斯的理论模式里,充分就业是一种例外,而小于充分就业才是常态。因此实际上他认为,增加货币数量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而不会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这成为他提倡膨胀性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弗里德曼他将通货膨胀定义为:通货膨胀是引起物价长期普通上涨的一种货币现象。他认为,货币量过多的直接原因有三个:第一,是政府开支增加;第二,是政府推行充分就业的政策;第三,是中央银行实行错误的货币政策。

综上所述,他认为,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在于货币供应增长率大于经济增长率,而货币量过多的原因都是出自于政府的错误政策和行为。是他们一手造成了通货膨胀。弗里德曼相信,制止通货膨胀的办法只有一个,出路只有一条,即减少货币增长。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由于合理预期的存在,菲力普斯曲线甚至在短期内也是不存在的。因为通货膨胀一旦被人们所预期,雇员在提出工资增长率时就会加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而雇主也知道通货膨胀将产品的价格将与通货膨胀率按比例地上涨。通货膨胀发生后实际工资并不降低,雇主就不会增雇工人,充会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实际量不产生任何影响。

合理预期学派提出了预期通货膨胀论,出现预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因为公众预期行为的提前性所致。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本身就成为通货膨胀的成因。存在合理预期的情况下,最明智的货币政策就是公开宣布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长期坚持实行,取信于民,在这种方式下逐渐下降的通货膨胀率,不会伴随失业率的上升和生产的下降。

2.货币金融学 篇二

《货币金融学》内容简介:本书是货币金融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由于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与中央银行的运作模式,因此,《经济科学译丛:货币金融学(第9版)》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几乎全部进行了改写。此外,围绕次贷危机,《经济科学译丛:货币金融学(第9版)》适时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应用和专栏。虽然本版较前一版做了较大的改动,但依然保留了其作为最畅销货币金融学教材的基本优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经济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结构、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本书适用于货币金融学课程,同时,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它也可以作为很多渴望了解货币金融知识的人的学习用书和参考读物。

货币金融学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首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绝不仅是金融学的一些知识和理论,而是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看似枯燥的理论是如何通过生动的事例得以体现的,可以学习如何方便、高效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如何利用工具对五花八门的经济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及如何培养我们的金融学思维,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来认识和剖析我们周围的世界。其次,这本教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加深了我们对实际金融体系的了解。米什金教授长期供职于美联储,对美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机制了如指掌,在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国金融风情画卷的同时,米什金教授还对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由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米什金教授在最近几版中特别增加了对中国情况的介绍,其中有些内容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却能够启发我们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

货币金融学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看样子是教科书.作为一个初次经济学的人,我读起这本砖头来并不费力.行文通俗易懂,而且揭示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读完700多页用了我3个多星期的业余时间.收获很多.对利率,汇率,通货膨胀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3.货币银行学金融监管 篇三

从1948年12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一直行使着国家银行职能,集中力量研究和实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总量的控制和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调节,以保持货币稳定作为基本职责。当时没有监管当局,没有监管对象,也没有监管法律法规,因此,这期间我国基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监管。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履行从国家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过渡。

1984年1月1日,随着中国工商银行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此,中国的中央银行体制开始确立并不断发展。大致来说,我国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4年开始,中国形成中央银行、专业银行的二元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履行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综合监管。中央银行以金融调控为主要目标,围绕稳定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开展工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成为最主要工具,支持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成为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从1992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多,证券市场的发育、信托机构等的存在,银行和保险业的竞争,尤其是宏观金融失控和金融秩序混乱的状况,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对金融监管是否一定要隶属于中央银行开始产生争议。1992年8月,国务院决定成立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将证券业的部分监管职能从人行分离出来。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首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明确其基本职责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并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阶段:从1998年开始,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局势和中国经济金融实际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我国金融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其标志性的改革是建立跨省区的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实施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保监会的分业监管。1998年,在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与所办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经济实体彻底脱钩,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实现分业经营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又做了进一步调整。先是于1998年6月将对证券机构的监管职能移交给证监会,后又于11月将对保险业务、保险机构和保险市场的监管职能分离出去,移交同年成立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至此,银行、证券、保险实现了分业监管。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的监管是按照银行的产权性质分设监管部门(依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信用合作社、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来分别设立)。

第四阶段:2003年,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确定中国银监会履行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审批、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等监管职责及相关职责。4月28日,中国银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正式对外挂牌。至此,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互相协调的金融监管体制在我国形成。

金融监管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自然发轫

这一阶段金融监管的特点具有自发性、初始性、单一性和滞后性,对金融监管的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不足,处于金融监管的初级阶段。

后果:自由经营银行业务造成的投机之风盛行,多次金融危机给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严格监管,安全优先

这一阶段金融监管的主要特点是全面而严格的限制性,主要表现在对金融机构具体业务活动的限制,对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限制以及对利率的限制等方面。

影响:强有力的金融监管维护了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健康发展,恢复了公众的投资信心,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复苏与繁荣。并且,金融监管的领域也由国内扩展到国外,开始形成各自不同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3.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金融自由化,效率优先

这一时期金融监管的主要特点便是放松管制,效率优先。

客观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加大了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过程中的汇率风险;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资本出现了相对过剩,银行经营日益国际化,全球性的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金融的全球化、自由化及其创新浪潮使建立于30年代的金融监管体系失灵。理论背景: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新自由主义学派从多个方面向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挑战,尊崇效率优先的金融自由化理论也对30年代以后的金融监管理论提出了挑战。

4.20世纪90年代至今——安全与效率并重

90年代以来的金融监管最主要的特征是安全与效率并重。

背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金融创新与自由化带来的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并具有国际传染性。有效的金融监管要求政府在安全与效率之间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

二、《巴塞尔协议》与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金融风险的全球传染性加之各国监管方式上的差异,使有效监管跨国金融机构并非易事,这要求国与国之间的合作。1974年成立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及其颁布的一系列有关国际金融监管的重要协议,约束、引导着各国金融监管行为。

(一)《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演变路径

《巴塞尔资本协议》作为国际银行业监管的“神圣公约”,从其诞生至今已有三个版本。每一次演变都体现了金融风险的变化,蕴涵着金融监管的新方向。

1.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即《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是以跨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占风险总资产的比重为8%)、以信用风险控制为约束重点的单一资本充足协议。

主要内容:界定了银行资本的组成,规定核心资本要占全部资本的50%,附属资本不应超过资本总额的50%。同时,对不同资产分别给予不同的风险权数,换算为风险资产,银行资本(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最低为8%,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例不低于4%。

意义:1988年版本使国际银行业监管有了可以共同遵循的统一标准。实践证明,资本充足率这“一条铁律”适用于全世界所有银行,深入人心。

2.1997年《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产生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十分活跃,银行业深深介入其中,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对银行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仅仅强调8% 这“一条铁律”很容易导致银行过分注重资本充足率,从而忽视银行业的赢利性及其他风险。

主要内容: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全面风险管理思路,强调从银行申请设立到破产倒闭的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的风险监管,将源于银行的外汇、交易债券、股票、商品与期权头寸中的市场风险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

3.2001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产生背景: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许多金融机构濒临破产,其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等单一的风险。

主要内容:将“一条铁律”扩充为“三道天条”,首次将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和市场约束并列为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利用市场机制压缩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突出特点之一:强调市场约束(market discipline)的作用——市场具有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地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的作用,稳健的、经营良好的银行可以以更为有利的价格和条件从投资者、债权人、存款人及其它交易对手那里获得资金;而风险程度高的银行在市场中则处于不利地位,它们必须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提供额外的担保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突出特点之二:注重借用银行内部的力量加强风险防范——除继续保留外部评级方式外,更强调银行自己以市场为基础衡量风险状况,建立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对于信用风险,新协议提供了三种循序渐进的方案供银行选择:由监管当局利用外部评级结果确定资本水平的标准化方案、初级和高级内部评级法。

意义:新协议决定了国际银行业监管新的发展方向,各国的监管理念将由单一的严厉政府管制走向与监管对象协调和配合的协同监管,注重让市场的力量来促使银行稳健、高效的经营。

2007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折射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严重漏洞,金融监管改革迫在眉睫。

并表监管是指对银行集团在并表基础上的审慎监管,即在单一法人监管的基础上,对银行集团的资本、财务以及风险进行全面和持续的监管,识别、计量、监控和评估银行集团的总体风险状况。目前,并表监管已经成为巴塞尔委员会以及各国监管当局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并纳入到各国监管实践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议程,不断得到探索和完善。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加拿大、香港等监管当局均已实施了较为成熟的并表监管,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泰国等已于近年出台了并表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并表监管不仅是各国监管日益注重的基础建设,母国的并表监管能力也成为许多国家审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之一。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趋势对银行业监管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跨业跨境经营带来的资本计量、内部交易风险、大额风险暴露等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风险传染、风险转嫁等等为我国的监管实践提出一系列需要研究的问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将为每一家外资法人机构和外国银行建立一份完整的综合监管信息档案。

4.金融学(货币银行)作业3 篇四

一、清楚我国银行改革为何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

国有银行股权是否被贱卖?银行改革要不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两个问题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对前一个问题,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专家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谈了很多。

“外引”有助于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推进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要建立多种股权互相制约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使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金融主体,完善金融运行与金融发展的微观机制。而仅仅引进国内投资者,是难以完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理很简单:作为国有银行股东,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资本,在现实条件下都很难有效避免行政干预和其他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并没有使治理结构和经营效率发生质的变化,就是一个实际例证。

从另一个角度看,银行的经营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经验,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国有银行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大多是国际上有影响的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更具备抵御行政干预的天然优势。

“外引”是以开放促改革的需要

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投资前通过尽职调查,充分了解了国有银行的经营状况、投资价值及潜在的投资风险,提高了国有银行的信息披露程度和公信力,增进了市场对国有银行的了解,有助于国有银行在公开募股过程中的股票营销。由于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具有很高的市场声誉,其入股增强了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信心,客观上对国有银行起到了信用增级的作用,提升了国有银行的市场形象,这为国有银行获得较理想的新股发行定价并顺利实现境外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明年“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银行业将对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中资银行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的强烈冲击。而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国有银行必须学习发达国家银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信贷文化、风险控制技术以及资金、产品定价技术。而“外引”就是向国外银行业学习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可以大大降低学习成本,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

金融开放和金融改革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动力,对后者具有异乎寻常的推动作用。从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看,金融对外开放这一外部因素对金融改革的推动力,往往要大于内部因素。我国的金融改革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条件下依靠中资金融机构自身的机制转换来完成,必须有包括外资在内的外部力量来推动。

“外引”不会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有人担心“外引”会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在金融开放的条件下,一国的金融安全取决于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取决于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和控制,取决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水平,而与银行的股权结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全部由国家出资的国有银行,如因不良资产比率过高或其他原因出现流动性严重不足,在国家信用无力补充或国家信用失去信任的时候,也会出现金融危机。境外投资者入股的国有银行在国内办理业务,主要为国内客户服务,要接受国内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从持股比例看,外资也不会超过中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有些外向型经济比重大地区的“三资”企业数量甚至超过了中资企业。数量庞大的“三资”企业,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了吗?恰恰相反,三资企业成了这些地区经济高增长的持续推动力和重要引擎。

也不能过分夸大“外引”的作用。有人说,外资机构不是洋雷锋,外资投资国有银行是为了赚钱。此言不错。别说外资机构,中资机构入股银行大抵也是为了赚钱。作为一种商业投资行为,中资和外资投资银行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只有被投资的银行业绩好了,得到发展了,境外投资者才能赚钱。

由于对境外投资者所持股票有锁定期,其不能在国有银行股票上市后马上变现走人,这就要求境外投资者关心和促进国有银行的发展。“你赚钱,我发展”,这有什么不好?

当然,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外引”的作用。银行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多方面入手,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过是改革的路径之一,不能奢望这种引进会解决国有银行的所有问题。但廓清在引进战略投资者问题上的种种迷雾,给“外引”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则不仅为顺利推进“外引”所必需,也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

我国银行业一个颇为突出的问题在于缺乏核心竞争力,更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不是简单的业务、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差距问题,而是理念和功能的差异问题。如果仅是业务、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差距,那么在竞争过程中,通过学习、借鉴甚至是模仿,差距很容易缩小甚至消除,问题在于有无缩小这些差距的理念和动力。竞争理念的淡薄和竞争机制的缺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缩小差距的理念和动力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拓展与创新理念的差异,二是银行功能的差异。体制问题表现在治理结构方面。中资银行目前大多数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股权制度大致以国有控股为主。在组织构架方面,尽管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但董事、监事以自身非为银行的股东者为主,几近于荣誉性或福利性的兼职。如此,使代表所有者利益、或者是银行整体利益的董事和监事缺乏对银行高管层监管的主动性,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形成了董事长为事实上的行长、行长则为事实上的常务副行长的领导层格局。因此,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领导层自身利益和银行利益相分离,形成特有的“领导文化”,从而使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求稳意识强于发展意识,创新与开拓的原动力不足。在这种体制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银行的竞争动力必然弱化,创新能力必然不足。银行整体利益和经营管理人员个人利益上的“错位”,是我国银行业缺乏竞争和创新机制的重要原因。银行业的正常业务经营活动、以致创新与开拓,都必须通过银行经营管理人员来具体实施的。就商业银行整体而言,其期望通过业务活动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其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资产受损、支付发生困难;就银行经营管理人员而言,其期望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收入,其所面临的风险是降职、免职、甚至失业。如果在体制上不能保持银行利益与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相统一,保证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与责任相对称,就会产生银行的整体利益与风险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与风险的不统一问题,并由此而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商业银行的利益和风险,都必然与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工作直接相关:银行通过业务经营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的经营目标,需经过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主观努力来实现。而剔除本人违法犯罪因素外,风险本身存在于创造业绩的工作之中。银行经营管理人员在实现利益目标的工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因工作失误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如果仅有强硬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而缺乏与之相对等的利益激励机制,就会造成银行整体利益与经营管理人员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情况,结果因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而使银行的整体利益受损。可见,由于缺乏激励与约束相兼容的机制,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与风险的不相统一,从而使基层人员的安全意识强于发展意识,缺乏创新与开拓的主动性,更缺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和机制。

从功能上看,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在于业务结构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资银行还带有很大的行业性垄断或地域性垄断的惯性,竞争机制先天不足。特别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是由原专业银行转化过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1985年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划分资金”方式等,确定了四大国有银行在各自领域中的信用业务垄断地位。以后尽管几经改革,这一状况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加之为在资源约束下的短缺型经济背景下高速度发展经济,通过以间接融资为主体、银行信用为主导的投融资体制来解决资金严重短缺问题,更是助长了商业银行的垄断性,银行成为向国有企业供给资金的部门,银行与企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长期的行业垄断,银行信用为主导的投融资体制的惯性,使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与网点分布、人员的技术素质、所拥有的客户群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行业特色或优势,从而也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方面具有浓厚的管理型银行特征,固守着“信用中介”这一基本功能,以存、贷款和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为主,提供金融服务性中间业务的功能很弱。而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利率的市场化以后,利用资金价格的竞争将成为银行业的核心竞争手段之一。而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以利差为主要收益来源的经营模式,利用利率手段的空间很小,竞争能力就相对比较弱。而同时,进入市场的外资银行大部分已从传统银行业务转向现代化银行业务,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金融服务性中间业务已成为他们主要的利润来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非信用性金融服务的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益中所占比重一般在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中间业务收入具有高收益、高附加值、低成本、不存在信贷风险和稳定性强的特点。因此,外资银行在传统业务竞争激烈、利差收益收缩的环境下,纷纷注重优先发展中间业务,将其作为竞争战略和功能创新的重点。相比较而言,中资银行的收益结构中,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较小,仅在0.3%~0.7%之间,反映了国内中间业务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效益不高。如果说,将来的利率竞争是银行间市场竞争的主要形

式,那么争夺提供非信用性金融服务的中间业务市场将成为焦点。或者说,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的强弱将决定其核心竞争力强弱。因此,我国银行业加强竞争和创新势在必行,这是迎接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解释何谓“贱卖”?可自己给出一个定义,然后依据这一定义进行解析

针对中资银行遭“贱卖”的传闻,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昨日上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境外的战略投资者投机获利的机会很少,他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我们做到长期合作、互利共赢,因此在价格方面自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也要考虑到他的风险成本。从目前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的价位来看,都高于他的账面净值,所以“并不存在着贱卖的情况”。刘明康强调,选择战略投资人是有严格标准的:他在中资银行当中投资占股的比例不低于5%;最短的股权持有期必须是在三年以上;作为战略投资人必须要派出董事,并鼓励向中资银行派出高级管理人才,参与银行的运营管理等。刘明康进一步解释说,建行股份的每股发行价格是2.35元港币,相当于建设银行2005年财务重组以后比较好的状况之下市净率1.96倍,处于五年来我们大型国企境外上市定价的较高水平,也是2000年以来亚太新兴市场所有银行上市股值当中比较高的。

A、165亿美元外资参股17家中资银行

截至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B、8.6%不良贷款率首次降到一位数

截至9月末,全部商业银行(包括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了5502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到8.6%,首次下降到一位数。资本充足率达到8%要求的商业银行已达35家,其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8.1%。

C、892人前三季度处理银行涉案人今年1到3季度,银行业的发案894件,其中自查发现的有613件,占整个案件数接近70%。共处理涉案人员892人

四、从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绩效比较方面分析

发达国家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多采用混业经营(即全能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而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则采用专业银行体制。分业经营增加了成本,阻碍了竞争,最终影响了绩效水平。按照标杆管理的原理,我们选取全球范围内一级资本排名前5名的全能银行(花旗集团、美洲银行、汇丰控股、摩根大通、法国农业信贷集团)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比较,从不同角度考察四大国有商行与国际最高水平银行的绩效差距。

1.盈利能力。5家全能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平均为22.34%,资产回报率平均为1.254%。而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资本回报率平均为4.325%,资产回报率平均仅为0.19%。可见,这5家全能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分别是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5倍、6.5倍。这说明我国银行的盈利能力比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

2.资本状况。商业银行作为高财务杠杆率的金融企业,充足的资本和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维护公众对银行信心的基本需要,也是银行自身承受各种损失和风险的“缓冲器”。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2001年新资本协议强调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充足资本储备是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支柱,包括信用、市场、操作风险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8%。国外5家全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超过资本协议的最低要求,平均水平为12.126%,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54%、8.15%、6.91%,只有中国银行达到巴塞尔协议的最低要求。

3.资产质量。银行资产质量好坏直接反映银行经营的安全程度,并影响银行盈利的多少、资本损失的大小、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强弱及银行信誉的高低。5家全能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平均仅为2.51%,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为22.49%、25.69%、30.07%、15.78%。

五、结合建行、中行等上市银行目前的状况深入讨论

(一)从国内银行的同业分析角度来看,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不良贷款的准备情况最好,甚至在目前达到了美国银行业的水平,但其他方面比较起来,基本处于行业平均水平;浦发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最好,主要得益于其注重银行传统业务的稳健发展和良好的内部管理能力,但其存贷款的期限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也最为突出;招商银行已初步利用其技术优势形成了较为特殊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其非利息收入水平一枝

独秀以及资产运用渠道的相对多元化,但是其资产质量情况以及在资本充足率状况方面的技术处理,使其稳健经营的形象打了折扣;深发展主营的存贷款业务特别突出,票据业务也是其强项,但是资产的质量问题和盈利能力成为其持续发展的羁绊。

(二)通过与美国银行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国内上市银行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三点上:1.不良资产的包袱较重,盈利资产的占比偏低。同时,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水平还显不足;2.资产的营运和管理能力较低,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渠道都相对狭窄,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远远低于美国银行;3.资本充足率水平令人担忧。资产质量不高,盈利水平偏低,加上片面追求规模增长,导致未来持续的资本需求压力。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内上市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和收入利润率已经基本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银行,表明国内银行在控制费用支出、增进资本盈利能力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能力。

上一篇: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下一篇:安全带计量单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