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精选9篇)
1.现代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篇一
质量管理学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
1、变化的领域:1.政治领域 2.经济领域 3.技术领域 4.社会文化领域
2、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的分类:1.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 2.心理方面的特性 3.时间方面的特性4.安全方面的特性 5.社会方面的特性
4、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5、产品:即过程的结果。
6、产品的类型:1.服务 2.软件 3.硬件 4.流程性材料
7、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8、供方:是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9、不良:是指损害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
10、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11、顾客不满:是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
12、狩野纪昭三种主要类型的质量特性:1.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2.必须特性:是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3.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13、促使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1.各国政府对质量的管制 2.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3.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14、质量管理三部曲(朱兰三部曲):1.质量计划 2.质量控制 3.质量改进
15、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6、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7、研究质量成本的目的:1.定量阐明质量问题的规模以明确改进的必要性2.引导改进活动的方向 3.追踪改进活动的进展情况
18、质量成本的分类:
1.内部故障成本 2.外部故障成本 3.鉴定成本 4.预防成本
19、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20、内部故障成本的构成:1.废品损失 2.返工费 3.复检和筛选费4.停工损失 5.不合格品处理费 6.其他
21、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
22、外部故障成本的构成:1.保修费 2.索赔费 3.诉讼费4.退货费 5.降价费 6.其他
23、鉴定成本:是为了确定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的程度而发生的成本。
24、鉴定成本的构成:1.进货测试费 2.工序和成品检验费 3.在库物资复检费4.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 5.质量评审费 6.其他
25、预防成本:是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
26、预防成本的构成:
1.质量计划编制费 2.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 3.工序控制费4.产品评审费 5.质量信息费 6.质量管理实施费7.其他
27、研究质量成本对质量改进的促进作用:1.确认某一单个问题造成的最大损失和需要消除的具体成本 2.为有关项目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测量的尺度3.评估公司的整体质量状况并确定未来的改进项目
28、现代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二、质量管理理念与框架
1、三大质量奖:1.日本戴明奖 2.美国马尔科姆 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3.欧洲质量奖
2、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及其之间的关系: 1.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4.ISO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9000是一个说明性的标准,ISO9001主要用于体系的认证,ISO9004则主要用于组织的绩效改进。
3、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顾客期望。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的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三、以顾客为中心
1、外部顾客:是指那些在组织之外的组织或个人。
2、内部顾客:指组织边界之内某个过程中的个人或团体。
3、顾客的需要:是指顾客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
4、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5、顾客满意度:是由顾客感知质量、顾客期望和顾客感知价值这三个因素所决定的,不同的满意程度可以导致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两种结果。
6、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对于某种品牌的产品或某个企业做出的长期购买的承诺。(顾客忠诚=吸引力*满意度*参与度)
7、顾客满意度数据分析的类型:1.基本数据分析 2.数据语义分析3.图形化的报告 4.高级分析
8、顾客满意度测量中存在的问题:1.满意度测量设计不当 2.未能识别适宜的质量维度3.对于各个质量维度的加权不当 4.缺乏与竞争对手的比较5.未能测量潜在的和曾经的顾客6.混淆了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这两个有着明显差别的概念
9、顾客关系管(CRM):是企业为了获得顾客满意、留住顾客、挖掘潜在顾客、实现顾客忠诚并最终获得顾客长期价值而致力于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活动和管理举措。
10、CRM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技术包括:1.数据仓库(DW)2.数据挖掘(DM)技术 3.关系技术(RT)4.顾客互动中心(CIC)
四、领导与战略计划
1、组织使命:反映了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它回答的是“我是谁”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2、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组织所拥护的和信奉的东西,是一个组织的最重要的和永恒的信条,是一小部分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原则。
3、愿景:是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
4、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5、实施战略计划活动的益处:1.将组织资源集中在能够真正提高顾客满意、降低成本以及增加股东价值的活动上2.建立起一个高效、灵活的计划和实施系统3.使改进成为长期实施的常规性活动4.促进跨部门的合作5.通过赋予实施所计划活动的职权激发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首创精神6.消除不在计划内的不必要的和浪费性的活动7.消除各种计划中的可能冲突 8.集中资源确保财务计划的实现
6、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7、标高分析: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果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8、标高分析的作用:
1.设定目标 2.改进绩效 3.促进组织的变革
9、标高分析的步骤:
1.确定实施标高分析活动的领域或对象 2.明确自身的现状3.确定谁是最佳者,也就是选择标高分析的标杆4.明确标杆组织是怎样做的 5.确定并实施改进方案
五、基于TQM的人力资源管理
1、职位分析:是对某种特定的职位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2、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
3、绩效的特点:1.多因性 2.多维性 3.动态性
4、绩效考核的功能1.控制功能 2.激励功能 3.标准功能4.发展功能 5.沟通功能
5、考核制度必须满足的要求:1.考核的指标必须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 2.绩效指标必须具有完整性3.考核指标还必须具有可控性
6、激励:就是通过对人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满足或限制的方法,来改变某些行为的动机,从而影响其行为的过程。
7、激励的作用:1.激励可以强化一个人的动机,从而强化其行为,使其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2.激励可以充分调动组织内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在能力3.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组织所需要的人才吸引过来,并长期为组织服务
8、团队:是指组织内的一群人,其成员相互依存,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在行为上相互作用,为达到某种目标而结合起来。
9、团队的类型:1.问题解决团队 2.自我管理团队 3.跨职能团队
10、高效团队的特征:1.清晰的目标 2.相关的技能 3.相互的信任4.一致的承诺 5.良好的沟通 6.谈判技能7.恰当的领导 8.内部支持和外部支持
六、过程管理与系统管理
1、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2、过程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关键业务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识别改进质量和运营绩效的机会,达到高水平的过程绩效,最终达到顾客满意。
3、过程质量衡量的三个尺度:1.效果 2.效率 3.适应性
4、戴明对系统的认识:
在出现的产品或服务问题中,85%以上的问题归结为管理体系本身所致,只有15%是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提供者造成的,戴明将其概况为系统驱动行为。
5、产品设计的步骤:1.产品构思阶段 2.总体方案设计阶段 3.初步设计阶段4.详细设计与试制 5.小批试生产阶段 6.小批生产阶段
6、设计评审:是为了评价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从而对设计所做出的综合的、系统的并形成文件的检查。
7、设计评审的过程:1.初期评审 2.中期评审 3.终期评审4.销售准备状态评审 5.设计再鉴定 6.设计更改控制
8、服务的要素:
1.实物设施、过程和方法 2.员工的行为 3.员工的职业判断
9、质量机能展(QFD):是用一系列矩阵把顾客需要转换成产品技术需要、过程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的过程方法。
10、质量机能展开的过程(步骤):1.识别顾客需要 2.识别技术要求3.把顾客需要和技术要求结合起来 4.评价产品和服务5.评价技术要求并提出目标6.确定在生产提供过程中要展开的技术要求
七、质量改进
1、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着重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能力的那些质量管理活动。
2、质量改进的特点:1 质量改进不同于质量控制 2 质量改进是以项目的方式实施的3 质量改进是普遍适用的 4质量改进是无止境的5 质量改进是有成本的6 质量改进的成果主要来自于关键的少数项目
3、质量改进的意义:1 质量改进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保证2 质量改进是企业不断满足顾客要求的需要3 质量改进是消除慢性浪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4、质量改进阻力的类型(来源):1 错误认识 2 既得利益集团 3习惯和惰性
5、高层管理者在质量改进中的角色:1参加质量委员会 2 批准质量愿景和质量方针 3 批准主要的质量目标4 建立质量改进的基本框架 5 提供资源 6 评审进展情况7 表彰认可 8 修改薪酬制度
6、最高质量委员会的职责:1 确立质量方针 2 确立质量改进的目标 3 对主要情况的估计4 制定选择项目的程序 5 制定实施项目的程序 6 为项目团队提供支持7 建立衡量进展情况的方法 8 进行评审 9 对团队进行褒奖10.修改薪酬制度以反映出持续的质量改进所必需的变化
7、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的关键原则:1高层管理者的承诺2与公司当前的工作重点、战略以及绩效测评体系进行整合3过程思维 4确保收益5多层次的、深入现场的领导 6培训7不断强化和奖励
12、实施六西格玛的支持性工具:1基础统计工具 2高级统计工具 3产品设计和可靠性4测量 5过程控制 6过程改进7实施和团队
8、朱兰质量改进程序:
1提出证据 2项目认可 3建立突破的组织4诊断过程 5治疗过程 6保持成果
9、克劳斯比质量改进程序:1管理承诺 2质量改进团队 3质量测量4质量成本的评价 5质量意识 6纠正措施7建立零缺陷项目的特别委员会.8管理者培训9零缺陷目 10设定目标 11消除错误的原因12认可 13质量委员会 14重新开始
八、绩效测量与信息管理
1、测量:是对产品、服务、过程以及其他业务活动等的特性与结果的量化,通常用测量指标表示测量活动所产生的数量信息。
2、数据和信息的特征:1可用性 2完整性 3及时性4可靠性 5安全性 6准确性7保密性
3、测量规程:即有关数据的收集、存储及分析的“对象、时间、场所、方法、频次、责任人”等内容的文件。
九、供应商关系管理
1、供应商关系管理:是指在采购活动中为实现供给双方合作共赢所进行的计划、控制和改进等活动过程。
2、供应商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认识到采购职能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的、高增值的职能,必须配备以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
2采购部门的领导要把权力委授给那些富于想象并注重成果的人员,他们应得到公司高层的全力支持,同时也能够得到经营单位的信任
3与经营单位的战略协调一致的采购战略
4经营单位的管理层对于供应战略的成功实施负有责任 5承担采购职能的管理层对供应过程的绩效和持续改进负责 6组建跨职能的团队来管理货品和服务的采购
7保持跨职能团队持续的关注整个供应链的绩效,包括总占用成本、增值机会的识别以及竞争优势的辨识和实现
8通过尽可能的跨越战略经营单位的边界来合并和分配采购活动来实现采购战略的制定、实施和管理
9与最终用户及在最终用户之间保持公开、诚实和经常的沟通
10采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建立在经营单位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以事实为依据的决策过程以及一个测量系统的基础之上。
3、制定供应商关系控制的过程(步骤):1创建一个跨职能的团队 2确定关键的绩效测量指标3确定最起码的绩效标准 4减少供应商的基数5评价供应商的绩效
4、供应商关系改进的五个合作层次:1组成联合团队 2降低成本 3提升价值4信息共享 5资源共享
十、统计思想及其应用
1、数据的类型:1计量数据 2计数数据
2、总体:是指在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要对它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的一部分个体。
4、管理者可能会犯的两个根本性错误:1针对所有的实际上是由一般原因引起的瑕疵、抱怨、差错、故障、事故或短缺等质量问题,像特殊原因那样处理。2针对所有的实际上是由特殊原因引起的瑕疵、抱怨、差错、故障、事故或短缺等质量问题原因归因于一般原因。
5、统计思想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领域:1组织层次 2过程层次 3单体或个人层次
6、描述性统计:是有效的收集、组织和描述数据的统计方法。
7、统计推断:是一个过程,它根据从总体中抽取的数据、获得关于总体未知特征的结论。
8、参数估计:即根据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估计总体分布中包含的未知参数的方法。
9、预测性统计:即基于过去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统计过程。
10、随机抽样:即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使每个个体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选入样本,从而使根据样本所做出的结论对总体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11、随机抽样的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随机抽样3等距随机抽样 5整群随机抽样
12、抽样检验: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案,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并由此判定该批产品是接受还是拒收的验收方法。
13、抽样检验的特点(优缺点):优点:1节约了检验费用 2适用于破坏性测试 3所需要的检验人员较少4由于拒收的是整批产品,而不是仅仅退回不合格品,因此能更有力的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缺点:1存在接受“劣质”批和拒收“优质”批的风险2增加了计划的工作量3样本所提供的产品信息一般少于全数检验
14、抽样检验的类型:1计数抽样检验 2计量抽样检验
15、过程能力指数:CP=T/6σ≈T/6ST:产品规范确定的容差范围
σ:过程标准偏差 S:样本标准偏差
16、控制图的用途:1确立统计控制状态 2监视过程并在过程超出控制限时提供报警信号3确定过程能力
十一、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十二、可靠性管理(十—、十二章应用)
十三、标准化、认证制度、质量监督
1、标准化: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2、标准: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
3、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1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实现最大社会和经济效益2为科学管理奠定基础3推动质量改进循环,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4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5促进贸易的发展6保证人类安全、健康和保护环境
4、标准化的形式:1简化 2统一化 3通用化 4组合化 5系列化
5、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一定的秩序,使企业的各部门相互提供的条件符合各自的要求,使各个生产环节的活动协调一致,使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遵循共同的准则,使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简单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高效、准确、连续不断的进行。
6、我国认证制度的总体架构(四个层次):1第一个层次是授权机构或管理机构 2第二个层次是认可机构3第三个层次是从事认证实践的机构和人员4.第四个层次是企业
7实行质量认证制度的作用:1帮助消费者选购商品,维护消费者利益2推动先进标准的贯彻执行,实现扶优限劣的政策3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4促进国家计量水平5减少社会的重复检验和试验,节约大量的试验费用6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7增强企业信誉和经济利益 8实现国家对产品质量的宏观管理 9降低承担产品责任的风险
8、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由国家和政府以及顾客或第三方对企业产品或质量体系等的状况进行持续的监督和验证,并对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的记录进行分析的宏观管理方式。
9、质量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贯彻产品技术标准和有关质量法规
3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4有利于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素质和质量管理水平
2.现代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篇二
高职生是中国未来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的中流砥柱, 他们在世界观形成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还是与他人和社会沟通障碍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良性处理将决定他们未来适应社会的效率, 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高校是他们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集训营。如何用现代管理学中的沟通理论来解决高职生沟通能力的问题, 用企业管理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并尝试用现代管理学理论导入解决这些问题, 以利我们的大学生向未来的准职业人过渡更加顺利。
笔者在本文中导入相关思考以供相关教育者参考。
根据下图反映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所分布的百分比, 在ABCD四部分的咨询内容中无论是人际交往问题 (占20%) 、情绪问题 (13%) 、适应问题 (12%) 还是恋爱问题 (11%) 都覆盖了沟通能力的问题, 所占比例高达56%。
沟通是指借助一定的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感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和认同来使个人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以提高沟通主体方和受体方社会角色体验的快乐感和幸福感。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交往障碍、矛盾误会、冲撞诋毁等问题导致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渐远, 都是由于缺乏及时、有效、坦诚的沟通。如果高职生的沟通行为是顺畅的, 依主体方的设想趋势发展被受体方接纳, 这种沟通体验是愉悦而成功的, 反之就会给主体方带来挫败感, 沟通出现障碍。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沟通存在的因素涵盖了语言、情感、思想、心态、观点、心理因素、交往动机等因素,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有效沟通的障碍。
1. 自我认知问题。
现在在校的高职生以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生的学生为多, 世界观正在形成中, 他们性格中掺杂相对矛盾的性格, 有时骄娇二气上扬, 有时又妄自菲薄, 轻易自我否定;以自我为中心、封闭心扉、压抑情感表达;交往能力不对称进一步产生心理落差, 而每个人的气质、性格、态度、情绪、认知、价值观和人生理念等差别, 导致对所接收或是表达信息意义的不准确互通。
2. 主观接纳问题。
高职生通常从主观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想听符合主观判断要求的、感情上能够接纳的沟通内容;主观臆断或者情感因素会干扰沟通过程的客观性, 会造成高职生拒绝或者片面地接受与他们的期望值出现偏差的信息, 高职生彼此感情、性格、气质相近即使较少的沟通, 沟通过程中彼此也较能理解、接纳和信任。
3. 信任心态因素。
沟通主体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会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 例如辅导员、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 学生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度不够时, 考虑问题不周时、触及敏感问题沟通时, 因为彼此信任缺失客观存在, 学生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或是畏惧感也会造成障碍导致错误的信息判断。
4. 心理认同问题。
沟通是双方或是多方协调信息和情感给与收的过程, 信息传递不是个人行为, 沟通双方的真诚和相互信任非常重要, 任何主观的猜测只会增加抵触情绪, 减少坦率交流的机会, 造成信任危机, 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接收沟通信息一方如果认为对方和自己接近, 较易接收意见达成共识, 如果沟通一方视对方为异己, 那么信息的传递将产生障碍, 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获得对方认同以及积极地认同对方, 如何给学生予以适度的心理疏导, 有如增加对不信任沟通行为的免疫力一样。
5. 可靠性因素。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由沟通行为中的四个因素所决定:客观性、诚实度、能力值、热情度, 有时信息来源并不同时具备这四个因素, 但只要信息接收者认为具有即可达成有效沟通, 作为企业来说员工对于上级是否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对上级可靠性的评价, 可靠性比较大的工作单位和部门比较能公开、准确和经常性地进行沟通, 工作成就也相应地较为出色。所以, 如何增加高职生人际交往中的主体和客体可靠性四因素的含金量, 将决定高职生沟通效率的高低。沟通过程中投入热情度的状态和我们素质教育体系中情商、逆境商的培养是一脉相承的;沟通信息的客观性取决与大学生对于实事求是态度的认知, 包括减低主观评价加入客观信息的意愿;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实际上是由接受者主观决定的, 所以可靠性四因素的接收方感知度是需要我们因人而异来达成顺利沟通行为的。高职生诚信度培养需要时间和持续性沟通的效果来建立信任和评价体系。
6. 结构因素。
主要是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空间约束三方面, 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频率、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地位悬殊越大, 信息越趋向于从地位高的流向地位低的, 地位差别是沟通中的一个重要障碍, 犹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亲其师信其道, 心理距离近了, 师生间沟通的距离也更近了, 提高沟通的效率;组织规模的大小和沟通空间的差异往往影响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 组织规模越大, 中间层次越多, 信息传递链条越长, 对沟通能力值的要求就越高, 以宿舍、班级、系部、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沟通的信息链条, 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由短及长的沟通通道, 通过适当的班级活动、课外调研、素质拓展来适应沟通距离感产生的畏惧沟通的心理, 达到脱敏的效果。
7. 技术因素。
很多时候沟通的准确性取决于沟通者表达语中字词的含义, 由于字词是符号系统, 本身没有含义, 每个人描述的内容由当事人的经历、目的、需求、背景、心态和个人修养等决定, 所以语言性沟通极少对发送者和接收者双方都具有相同的含义, 相同的表达却会激发出各种各样的感情, 可能会更进一步歪曲信息的含义, 技术因素包括如何激活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接收双方信息确认度的提高, 而其他的非语言暗示、肢体语言的表达、沟通媒介的有效性选择和筛除沟通中信息过量的问题, 实现删繁就简的核心表达, 需要我们的教师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和思政课堂里给予很实际的指导和训练, 以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实现有效沟通。
8. 文化因素。
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经济和历史发展状况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和成就价值取向不同、也会造成沟通障碍, 而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文化背景相近的群体沟通相对容易, 文化背景差异较大, 沟通相对困难,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消除文化因素在沟通中的障碍也是大学生参与未来全球制造业活动的中国高职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何正视这些因素出现的问题, 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 让这些因素系统地指导沟通问题, 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 缩减沟通双方的表达障碍, 减少沟通盲点出现, 通过现代管理学理论中有效沟通的7C原则来整合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有效沟通的7C原则
1. 内容 (content) 。
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表达信息的内容时必须考虑对接收者具有意义, 表达实事求是, 少掺杂个人情绪和主观评价, 目的性明确, 遵循客观性原则。正面的、积极的、鼓励的、事实的沟通可以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和与内容匹配的空间去沟通;反之批评的、负面的、猜测的、主观臆断的信息减少沟通并考虑接受者所处的环境, 尤其是批评性的话语尽量在非公开场合表达, 注意表达客观而委婉。通常我们都愿接收那些能给我们带来更大回赠和肯定内容的信息, 因为信息的内容决定了公众的态度, 会给当事人造成压力或是动力。
2. 渠道 (channels) 。
高职生沟通应该充分利用校园中各级已经存在的信息传送渠道, 学院辅导员和教育工作者应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应这些沟通渠道的途径, 因为参与沟通渠道越多的学生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的表现差距很多, 就业单位更容易倾向与善于表达和沟通的学生, 比如参与学生会组织的学生就业效率要比没加入学生会组织的学生高, 参与并适应企业文化的速度和向职业人角色过渡的周期都大大缩短。犹如不同的企业和组织类型设置不同的沟通渠道, 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渠道, 在下行、上行、平行和斜向和非正式沟通类型中适应不同的员工和部门, 我们可以建立企业模拟沟通环境给予高职生实地沟通能力训练提供平台。
3. 可依赖性 (credibility) 。
引导高职生的沟通应建立在彼此信任前提下开始的沟通, 2011年5月26日在我院召开的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改革研讨会中, 由笔者主讲的《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公开课上, 系统地将素质拓展内容引入思政教育课堂的沟通环节中, 将彼此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内容从个人和他人建立彼此信任开始, 很多时候一个真心的微笑、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当面或者背后在群体中的赞许、一个感恩的行动就能轻松的创造这种气氛, 要求全体同学在课堂环境参与沟通, 提升主观沟通意识, 打破交往界限, 提倡给予学生全新的沟通体验并要求高职生将这样的沟通主观主动的意识无限延伸到需要沟通的各个角落。沟通者主体、沟通者所在的组织包括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共同创造这样的环境, 这种信任关系的完善反映了是否具有真诚地满足被沟通者愿望的要求, 被沟通者应该相信沟通传递的信息并相信沟通者在解决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方面有足够的能力, 需要我们的学生包括教育者不断实践, 探索更多途径消除障碍。
4. 一致性 (context) 。
在高职生与外界和组织的沟通中还能体现的团队协作能力要求, 当高职生个人的沟通计划与环境要求不一致, 首先应对环境和组织的目标要求进行了解, 当个体和团队或是组织环境相矛盾时, 个人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目标, 与团队大体上达成一致, 团体也要尽量尊重个人的个性和保护好沟通的积极性, 提供尽量多的机会给高职生, 参与校园、班级、社会、志愿者等活动, 并尽量挖掘高职生个体的特色为团体服务, 产生沟通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只有在沟通整体上保持一致性才能使团队的力量团结起来, 并达成目标。校园、班级和宿舍能更有效地践行一致性原则, 反复在这些环境下参与的活动中强调一致性原则会强化未来的团队协作精神。
5. 明确性 (clarity) 。
明确性原则需要沟通双方共同努力, 首先克服情感障碍;其次要求我们的学生增强听的艺术, 要积极倾听, 沟通是双方互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沟通双方或多方能够认真倾听沟通中各方提出的问题和意见, 将减少许多由于不够认真聆听导致的误解, 有如学生上课的听课状态, 同样老师授课但是不同学生在此互动过程中信息接收结果不尽相同。要求学生在沟通中树立积极倾听的要点是:要表现出兴趣;全神贯注;该沉默时必须沉默;选择安静的地方;留适当的时间用于辩论;注意非语言暗示;当你没有听清楚时, 请以疑问的方式重复一遍, 不要臆测对方语言中的潜含义, 当你发觉遗漏时, 直截了当地问信息。会获得更高质量的沟通效果;再次, 沟通主体必须用简明的语言表述, 所用词汇对沟通者和被沟通者来说都代表同一含义, 信息需要传递的环节愈多, 则越应该简单明确, 对公众传递信息的口径要一致。
6. 持续性与连贯性 (continuity and consistency) 。
沟通是一个循环不断, 没有终点的过程, 要达到渗透的目的必须对信息进行重复, 直至接受者确认或是产生共鸣, 但又必须在重复中增添新的内容, 否则会降低沟通接收方的接受意愿, 导致对方抵触的情绪。这对于高职生沟通主体来说是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能力的过程, 交往意愿不断提升的前提是沟通活动带来主体的愉悦感和被接纳认同感, 包括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过程, 需要全体教育者给予更多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和肯定, 引导开战针对性的主题班会, 笔者带的08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班和09汽车营销班就针对专业沟通和个体在群体中的有效沟通开展了多次主题班会, 活跃了全班沟通氛围, 班风团结向上, 学风也积极发展, 重点是一个不落, 全体参与, 需要老师有针对性地找个别人交流, 或者安排班委团体交流。
7. 被沟通者的接收能力 (capability of audience) 。
沟通必须考虑被沟通者的接收能力, 当沟通材料对被沟通者能力 (接收信息的习惯、阅读能力与知识水平) 要求越小时, 沟通信息容易被沟通者接收, 沟通成功性就大;要考虑信息接收者的需要;信息适用, 无论短期或在较远的未来, 沟通内容对于接收者都要有价值;比如学生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学习、班级管理或者职业生涯规划、全班主题活动计划 (针对不同学期学生发展情况制定) 、宿舍亲和力计划 (温暖之家活动等) 。要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来介入, 要注意感情沟通, 引导我们的学生提高对他人的认同度, 同时按大学生行为规范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不断提高对方对自己的认同度。涉及沟通中的感情问题时以恕己之心恕人, 责人之心责己, 换位思考, 感情在人际沟通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营造激励高职生为共同组织目标而工作的同时, 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
遵循有效沟通的7C准则, 采取适当的行动方式将上述那些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消除, 就能实现管理的有效沟通。改善人际环境, 创造和谐氛围: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个人、宿舍、班级、校园环境, 提高沟通的信心, 以利于高职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企业实践取得更为积极的体验, 在充分体验沟通中获得更和谐的信任感。本文是基于现代企业管理学原理和高职生存在的沟通问题的一次结合性、尝试性探讨, 后续将进一步搭建高职生沟通模拟平台, 将参考国内外企业的沟通模式进一步作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尝试, 为继续提升我院高职生沟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作出有益的尝试和贡献。
参考文献
[1].臧有良, 暴丽艳.管理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吕建国.大学生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3].徐涌金.大学生素质教育教程.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3.现代管理学问答题 篇三
1、简述目标管理的特点
答:(1)注重管理实效,是一种成果管理
(2)实行参与制度,是一种民主管理
(3)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管理
2、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答:(1)一分为二,区别对待
(2)坚持无害支持原则
(3)目标结合(4)为我所用
3、简述职位分类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答:(1)职位分类作为人事选拔的依据,有利于克服人事选拔中存在的主观性、盲目性
(2)职位分类增强了人事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助于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职位分类促进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有利于组织成员的相互监督、制约,也为社会监督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4、简述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答:(1)人的需要有低级到高级的区别,其目的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义。
(2)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更好地适应环境
(3)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来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一种威胁,造成不良后果
(4)个人的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一致的5、简述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 答:(1)计划的要求
(2)组织结构
(3)关键控制点
(4)未来趋势
(5)主管人员的个性
6、简述查乐斯。巴贝奇管理思想的主要贡献
答:(1)关于工作方法的研究: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
(2)关于报酬制度的研究:特别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从而调动劳动者的工作性
8、简述理性决策模式的内容 答:(1)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
(2)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3)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
(4)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10、简述人事培训的特点
答:(1)对象复杂性
(2)内容实用性
(3)形式多样性
(4)方法艺术性
11、简述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1)法定权力为基础
(2)严格的等级制度
(3)职业化原则
(4)专业化原则
(5)照章办事原则
(6)任命制与由职择人原则
(7)公私分明原则
12、简述协调的原则
答:(1)以人为本
(2)客观公正
(3)灵活机动
(4)注重整体
13、简述决策与预测的关系
答:(1)预测为决策服务。
(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3)预测和决策是有区别的。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科学选择,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领导艺术,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13、简述方案前提分析法的步骤 答:(1)分析方案,找出各种方案的前提假设
(2)将前提假设提交会议全体人员讨论
(3)决策中心对种种不同意见进行综合、集思广益,作出选择。
14、试述人事选聘中从外部招聘人员的优势与局限性。答:(1)外部招聘的优势:可以发挥外来优势,利于缓和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
(2)外部招聘的局限性:人员进入角色较慢,存在一定的风险,内部人员失去了晋升机会,影响士气。
15、简述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答:(1)工作场所的分散程度、工作的相似性
(2)业务活动的复杂性与标准化程度
(3)通信与监控手段的有效性、下属人员的素质
16、简述领导四分图理论
答:(1)领导四分图进论是由斯托格弟和沙特乐教授提出来的
(2)该理论将领导者的行为分为“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
(3)该理论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种:低组织低关心,低组织高关心,高组织低关心,高组织高关心
17、简述程序控制的原则
答:(1)将程序视为一个系统
(2)将程序减至最少
(3)保证程序的计划性
(4)要关注程序运行费用
(5)控制程序运行
(6)使程序具有权威性
18、试述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内容
答: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四个方面的内容:(1)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是全面的,即所指的质量是广义的质量。(2)全面质量管理范围是全面的,即实现生产全过程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的参加人员是“全面的”,即全员性参与。(4)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9、试述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答:格林纳的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组织像任何有机体一样有其生命周期。组织成长发展有五个必经阶段,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组织战略和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以维护组织的稳定成发展。(1)创业阶段
这是组织的幼年期。在组织诞生初期,其阶段的特征是:规模小、机构简单。权力统一,一切由创业者决策指挥。“成长经由创造力”。管理者一般属技术型或业务型,不重视管理。在创业阶段后期,组织内管理问题频发,领导都无能为力,组织陷于“领导危机”(2)聚合阶段
这是组织的青年期。该阶段的特征是:组织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成长经由命令”。在聚合阶段后期,组织内上下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组织陷于“自主性危机”。(3)规范化阶段
这是组织的中年期,该阶段的特征是:组织已有相当规模,生产经营扩大。“成长经由授权”。规范化阶段后期,本位主义盛行,过分分权与自主管理使组织陷于“失控危机”
(4)成熟阶段
为克服“失控危机”,保证政令统一,组织必须采集集权管理,将已下放给中下层管理权重新收回以集中行使。成熟阶段后期,组织机构臃肿,组织陷于“官僚主义危机”或“硬化危机”
(5)再发展或衰退阶段
此阶段组织的发展前景既可以通过组织变革与创新重新获得再发展,也可以趋向于更成熟、更稳定,也可能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走向衰退。为确保组织的活力与生机,一方面必须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应采取系统的变革措施。
13、论述定量决策方法的优缺点 答:定量决策方法建立在严格的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相对于定性决策方法,其优点:
(1)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最优性和可靠性。数学工具、数学模型的运用,避免了决策的主观性,使决策更加精确
(2)使领导者把注意力专门集中在重大复杂的战略决策方面,从而提高领导者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定量决策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1)在许多决策问题中,有些变量根本无法量化,导致无法运用数学手段来解决(2)数学手段较为深奥,决策人员掌握起来不容易
(3)由于运用数学手段或计算机,花费大,定量决策方法的应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重大项目或具有全局意义的决策问题
14、试述需求层次理论的内容 答:(1)人类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按重要程度和产生顺序,依次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需求层次系统的基础,处于最低层,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2)人类需要层次之间的递进关系。
马斯洛认为,有的需要构成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梯,处于低层的生理与安全需要属于物质需求,处于高层的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精神需要。人们首先追求较低层次的需要,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一般都是按照需要的层次关系逐级追求、逐级满足。并且,越是低层次的需要越容易得到满足,越是高层次的需要满足的难度越大。
(3)人类需要的动态性、发展性与个体差异性
人类需要具有动态性、发展性。个体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需要。人类需要的个体差异还表现在对高层需要,尤其是对自我实现需要的认识不同。
判断说明题
1、从相关的方向看,相关关系可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判断:错误
说明:从相关的方向看,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从相关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2、管理过程学派是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判断:错误
说明:管理过程学派是在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学派首先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管理职能逐项进行研究,寻求管理的一般规律
3、渐近决策模式认为,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判断:正确
说明:渐进决策模式认为,决策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牵涉到一个领域与多个领域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可量化的可变的因素。面对如此庞杂的决策内容和复杂的客观环境,决策很难一步到位或一蹴而就。决策必须按照既定的程序,一步接着一步地逐步进行
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
判断:错误
说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着眼未来,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
5、领导行为理论认为,天资聪明的人应当成为领导者 判断:错误
说明:领导行为认国,那些天资聪明的人不一定成为领导者,真正决定一个人成为领导者的因素是他的行为。
1、简述蓝海战略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钱*金和莫博涅创立的蓝海战略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
1、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红海是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蓝海是指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这一市场中的客户需求与传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因此获得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蓝海战略是新型的战略,使企业有可能重构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潜在的市场需求,从而摆脱红海。
2、提出了制定和执行蓝海战略的原则,包括重建市场边界、注重全局而非数字、超越现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克服关键组织障碍、寓执行于战略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制定与实施系统。
3、论述领导权变理论
答:领导权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权变即是行为主体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而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1、领导权变理论的概念。所谓领导权弯理论是指领导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何选择领导方式,以期达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2、领导权变理论的观点。领导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达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某一特定目标的行为,因此其领导的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环境的条件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领导者必须要选择相应的领导方式,适应环境的需要,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的理论有:
1、菲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型理论
2、目标-路径理论
3、科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的贡献:1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色彩
2、使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
3、沟通在协调中的所起的作用
答沟通是协调的前提,协调是沟通的结果,沟通在协调中的作用表现在:
1、沟通可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实现协调创造基本前提
2、沟通可以实施对管理目标、管理政策及管理方式方法上的共识,为协调创造直接前提。
3、沟通可以克服阻力,实现协调
4、沟通是管理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实现内外协调的前提之一
简述网络计划方法的作用
答:1有助于区分各个执行者的职责,并能有效避免遗漏那些为完成整个计划所必须完成的工作
2、节省工作人员的精力,使其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工作上
3、能够合理地安排计划中的各项工作,从而以最少的投入完成计划任务
4、有利于使计划自始至终都处于人们的监督和控制之中
5、能够有效地使用电子计算机,从而大大提高制定计划的效率
简述信息技术发展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答: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领域的影响是深刻而又全面的,主要表现在:
1、管理者直接参与管理信息系统
2、提高决策能力
3、改变着组织的结构
4、改变着组织内部的权力关系
5、引起组织交流方式的变革
简述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答: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在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管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科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4、管理学一门软科学
5、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简述绘制网络图的步骤
答:1确定目标
2、收集、研究编制网络图所需的资料
3、划分工序项目
4、确定每一个工序的时间定额或劳动定额
5、确定工序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确定该工序的紧前工序,紧后工序和平行工序等
6、绘制网络图。可分五步:第一步,勾画草图;第二步,检查调整;第三步,给节点编号;第四步,进行综合平衡,选择最优方案;第五步,按最优方案绘制执行网络图
简述决策树法的优缺点
答:优点:
1、决策树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法,更直观的信息,便于决策者做出最佳的选择
2、能直观地显示整个决策问题在决策顺序上不同阶段的决策过程更为理性
3、便于决策机构集体研究,可以周密地考虑多种因素,有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 缺点:
1、使用范围有限
2、使用时主观因素较大
简述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答:
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的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新闻编辑学:名词解释 篇四
2.日班新闻编辑:编辑部组织日常报道的编辑人员,其主要工作包括,策划报道,布置采访,联系作者,处理,修改和提供新闻稿件等。夜班新闻编辑:负责每天报纸最后发排工作的编辑。其主要职能是处理日班编辑送来的稿件,确定当天报纸的内容,对版面内容进行配置,修改标题设计版面等,并必须在规定的付印时间之前完成。内务编辑:负责编辑部内部业务事宜的工作人员。其主要工作是搜集,研究和整理内部情况,汇集和编写各种材料,出版内部新闻业务交流刊物,培训通讯员骨干等。
3.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的目标受众,是在对媒介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媒介产品市场占位做出决策。
功能定位:指确定,媒介所要担负的职能和所要发挥的作用,是立足于受众需求和传播目对媒介产品的决策。功能定位是媒介实现传播效益的指向。
4.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做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和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必须遵循的准则。
5.媒介外部信息:构成媒介生存环境的、与新闻产品发展直接有关的信息,包括:受众信息、媒介控制者信息、媒介竞争者信息、媒介相关产业信息。媒介内部信息:即构成媒介内部环境的、与新闻产品发展直接有关的信息,包括:资产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管理信息。
6.独立型报道策划:是指报道策划独立存在,和其他策划活动无关。连动型报道策划:是指报道策划与其他策划有关联,并相互发生作用。
7.集中式报道:指在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版面或时段,形成较大声势,具有强烈、醒目效果。
受众参与式报道:指吸引并组织受众参与报道活动。
媒介介入式报道:指新闻媒介直接参与报道客体,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媒介联动式报道:指新闻媒介相互合作,;联手展开某一报道。
8.强迫性选择:编辑因受到版面局限不可能刊登全部稿件,因而不得不舍弃其中的一部分 需要性选择:出于报纸传播的需要,对新闻稿所进行的选择是一种需要性选择。
9.更正:在办报实践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在已经发表的新闻报道中出现差错,报纸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同题集中:将内容有关联的稿件放在同一标题下集中发表
集纳:将几篇有联系的稿件联系在一起,使之或相互补充,或相互映衬、比较 专栏组合:以集纳性的专栏集中主题相关联的稿件。
11.社论:直接代表报纸发言,讨论的是方向性,根本性,重大性的问题 短评:直接代表报纸发言,篇幅较小
编者按:最简短的评论,代表编辑部而非代表个人发言,具有一定权威性,又具有灵活性 编后:介于编者按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有无题目均可。
12.排列式版面布局:稿件以规律的矩形一篇一篇整齐地排放在版面上。
.穿插式版面布局:稿件以多边形互相交错结合在一起
13.绝对性修改:稿件在思想内容,基本事实或材料运用、文字表达等方面有某些欠缺,必须经过修改后才能发表。
相对性修改:稿件本身在思想、事实、辞章等方面灭有什么问题,只是鉴于报纸的某些特定要求,做适当修改
14.原生差错:原稿件中错误已经存在,编辑修改时没有发现。
后生差错:原稿件中有差错,编辑修改时以错改错或原稿件没有错误,编辑修改不当产生错误。
5.国际投资学名词解释 篇五
复习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殖的经济行为。
2.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3.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1.内部化内部化是指厂商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2.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依次经历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周期变化过程。
3.资本化率资本化率是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K=C/I,这里K为资本化率,C为资产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
4.有效边界有效边界是马柯维茨证券组合可行集左上方边界的曲线,又称有效集或有效组合,位于该边界上的证券组合与可行集内部的证券组合相比,在各种风险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水平下,提供最小风险。
5.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以无风险对冲概念为基础,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商品在内的新兴衍生金融市场的各种以市价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它已成为金融研究成果中对金融市场实践最有影响的理论,不仅应用于金融交易实践,还广泛应用于企业债务定价和企业投资决策分析。名词解释
1.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2.价值链价值链是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链结总和。
3.职能一体化战略职能一体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4.跨国经营指数跨国经营指数(Transnationlity Index,简称TNI),这是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几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是衡量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TNI=(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总销售+国外雇员/雇员总数)/3 5.网络分布指数网络分布指数是用以反映公司经营所涉及的东道国数量的指标,是公司国外分支机构所在的国家数与公司有可能建立国外分支机构的国家数之比,也是反映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6.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取消不同国家之间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并相应建立不同程度、不同地理范围的国际联系,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名词解释
1.政府贷款政府贷款是一国政府使用财政金融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性贷款,是有官方发展援助的性质,因而又是一种软贷款,通常需大于25%的赠与成分。2.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又称对外贸易中长期贷款,是出口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加强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所采取的对本国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中长期贷款。
3.赠与成分赠与成分是贷款中的赠送部分,是根据贷款的利率、偿还期限、宽限期和收益率等数据,计算出的衡量贷款优惠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4.资金动员率资金动员率是国际金融公司对项目每投入一美元所带动其他私人投资之间的比例。名词解释
1.绿地投资 绿地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立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2.横向购并 横向购并是指当购并与被购并公司处于同一行业,产品处于同一市场时的购并方式。
3.混合购并 混合购并是指若购并与被购并公司分别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市场,且这些产业部门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时的购并方式。
4.国际租赁国际租赁是指出租人和承租人不属同一国家的一种现代租赁形式,是非股权参与下实物资产运营的一种重要方式。
5.许可证安排 许可证安排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以许可证合同的形式向国外其他企业出售转让。
6.国际合作开发 国际合作开发是指资源国通过招标方式与中标的一家或几家外国投资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明确各方的权、责、利,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资源国石油等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非股权参与国际技术转让方式。名词解释
1国际债券:是指各种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企事业法人遵照一定的程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外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务融资凭证。
2外国债券:是发行人在外国发行的,以发行地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全球债券:是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新型金融工具,指在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同步发行,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际债券。欧洲债券:是欧洲货币出现之后的产物,指筹资人在债券面值货币的发行国以外的第三国或离岸金融市场上发行的国际债券。
存托凭证:是国际股票的一种创新形式,是由本国银行开出的外国公司股票的保管凭证。欧洲股权: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欧洲的特殊的国际股票形式,指在面值货币所属国以外的国家或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并流通的股票。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是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在资本市场完全开放之前,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证券市场开放模式。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是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与QFII制度一样,是在外汇管制下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权宜之计,即指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允许本国投资者通过特许的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一种制度。
红筹股:是指注册地在中国境外,但主要业务、资产在中国内地的公司在香港发行上市的股票。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国际投资的东道国对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是东道国的自然、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体。
硬环境:是指与投资直接相关的物质条件,如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软环境:是指各种非物质形态的社会人文方面的条件,如政策法规、教育水平、办事效率等。法律公正性:是指法律执行时能公正的、无歧视性的以同一标准对待每一个诉讼主体。国际投资环境评价:是国际投资者根据国际投资的具体需要对东道国投资环境所作的系统评估,它是国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菱投资环境评估法:是通过对各国的经济条件、地理条件、劳工条件和奖励制度等四项因素的比较评估,评定各国投资环境的优劣,并根据各因素对投资的重要性而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得出各国投资环境的有限顺序的投资环境评估方法。投资环境冷热比较法:是以“冷”、“热”因素来表述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价方法,即把各个因素和资料加以分析,得出“冷”、“热”差别的评价。
罗氏等级评分法:是将一国投资环境的一些主要因素,按对投资者重要性大小,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再按各种因素对投资者的利害程度,确定具体评分等级,然后将分数相加,作为对该国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总分的高低反映其投资环境的优劣程度,便于在各国间进行投资环境的综合比较。
1、国际资本流动
是指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输出或输入,也就是资本的跨国界流动,即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2、国际资本输出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或私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和对外扩张而就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
2.混合兼并:指兼并与被兼并公司分别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市场且这些产业部门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
3.法律公正性:指法律执行时能公正地,无歧视地,以同一标准对待每一个诉讼主体。
4.存托凭证:是国际股票的一种创新形式,是由本国银行开具的外国公司股票的保管凭证。
5.税收管辖权:指国家税收领域中的主权,即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的使用管理能力。
6.国际股票:指世界各国大型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国际证券市场发行和参加市场交易的股票。
7.金融衍生工具:是从传统金融工具中衍生而来的新型工具,也称金融衍生产品。
8.平行贷款:两个不同母国的跨国企业之间分别向对付的子公司提供当地货币贷款。
9.法律公正性:指法律执行时能公正的、无歧视型的以同一标准对待每一个诉讼主体。
10.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
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12.远期合约:交易双方确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确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项资产的协议。
13.出口信贷:又称对外贸易中长期贷款,是出口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加强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所采取的对本国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中长期贷款方式。
14.折算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使分支公司和母公司的资产价值在进行会计结算时可能发生的损益。
15.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但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16.政府贷款:一国政府利用财政金融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贷款。
17.经济活力:一国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和潜力。
18.资本化率:是指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序,用公式表示为K=C/I,其中,K为资本化率,C为资本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19.共同基金:是指通过信贷契约或公司形式,通过公开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零散社会闲置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 产,由专业人员进行投资操作,并按出资比例分担损益的投资机构。
20.买壳上市:是指通过收购另一家已在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即空壳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取得对上市公司实际的管辖权,然后注入本公司资产和业务以达到上市的目的。
21.知识产品市场机制失败:产品知识,产品价格及产权知识传播价格不能有效确定,产品知识仿效者可以以产权知识的创造者较低的成本获得和应用该知识。
22.国际财团银行制:是由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以参股合资或合作的方式组成一个机构或团体来从事特定国际银行业务的组织方式。
23.绿地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立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24.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国际投资的东道国对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是东道国的自然、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体。
25.国际投资基金:从一国募集资金而将其投资于别国或地区的市场的投资资金。
第一章
国际投资概述
一、填空题
1.国际投资除具有国内投资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投资主体 多元化
,投资客体
多样化
,蕴含资产的 跨国运营过程,等方面的特征。
2.国际投资客体主要包括 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等三类资产。
3.根据投资主体类型,国际投资可分为 官方投资
和
海外私人投资。
4.当今国际投资的流动主要集中在、和
这“大三角”之间。
5.中国
是当今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二、选择题(单选)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视为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股权比例一般是 B
? A 10% B 25% C 35% D 50%
2.区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根本原则是
C。A 股权比例 B 有效控制 C 持久利益 D 战略关系
3.1914年以前,在全球国际投资中最大输出国是 D
。A 法国 B 美国 C 德国 D 英国
4.近年来,国际投资发扎最快的产业部门
C。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制造业 5.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投资是以
A 为主。
A 证券投资 B 实业投资 C 直接投资 D 私人投资 是非题
1.国际投资一般而言较国内投资风险更大。(T)
6.现代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篇六
1. 简洁但内涵丰富的语句
它们也许已经死去, 年复一年的风沙, 折断了树枝, 剥开了树皮, 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 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 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答案: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 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 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小结:解题思路
第一步:理解分析句子, 找关键词语;第二步:结合语境巧分析;第三步:按点组织答案。
2. 结构 (层次) 比较复杂的句子
想当初, 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 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 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 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 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 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 没有了空间, 没有了去路:而后面, 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
答案: (1) 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 (2) 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 (3) 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小结:解题思路
第一步:分析句子, 理清结构 (几个句子间的关系) ;第二步:结合语境对每个分句一一分析;第三步:按次序组织答案。
3. 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
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 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 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答案: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 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小结:解题思路
第一步:分析句子, 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还原”修辞手法, 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第三步:组织答案、答出作用+情感。
总结:解题思路
第一步:分析句子、找关键词语、理清结构、看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语境一一对应解释;第三步:组织答案、全面作答不漏点 (分点作答) 作用+情感。
注意:
(1) 对语句的理解也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理解之上, 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2) 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 因而, 我们在做题目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在对句子的理解过程中, 我们不能忽略作者这样写可能会表达什么情感, 或者表现什么主旨, 所以, 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地成为答案的一部分。
7.审计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篇七
沙工
陆亚平
审计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
1.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账项基础审计,又称为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第二类为制度基础审计、第三类为风险导向审计三类。2.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分为哪几类?
答: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二类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三类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五类,第一类为独立、客观、公正,其中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第二类为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其中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第三类为保密,保密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保密的基础上。第四类为职业行为,职业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和同行的责任。第五类为技术准则,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遵照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应当遵守的技术准则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与执业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
4.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什么?
答:(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判断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六方面因素: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审计证据质量、总体规模与特征。(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只有既相关又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审计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
沙工
陆亚平
5.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中属于鉴证业务准则的是哪些?
答:(1)鉴证业务基本准则。(2)审计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业务。(3)审阅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阅业务。(4)其他鉴证业务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根据鉴证业务的性质和业务约定的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6.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必备条款包括哪些内容?
答:(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4)审计范围(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9)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10)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12)审计收费。(13)违约责任。(14)解决争议的方法。(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
7.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哪些内容?
答:(1)适当的职责分离。适当的职责分离有助于防止各种有意或无意的错误。(2)正确的授权审批。(3)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只有具备充分记录手续,才有可能实现其他各项控制目标。(4)凭证的预先编号,旨在防止销售以后忘记向顾客开具账单或登记入账,也可防止重复开具账单或重复记账。(5)按月寄出对账单。由不负责现金出纳和销售以及应收账款记账的人员按月向顾客寄发对账单,能促使顾客在发现应付账款余额不正确后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因而这是一项有用的控制。(6)内部核查程序。由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独立人员核查销售交易的处理和记录,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所不可缺少的一项控制措施。8.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当中,可以单独运用哪些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答:(1)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2)检查有形资产。检查有形资产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3)观察。观察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4)询问。询问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5)函证。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6)重新计算。重新计算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7)重新执行。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9.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体系包括哪些?
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适用于所有职业会计师。第二部分适用于执行公共业务的职业会计师。第三部分适用于受雇的职业会计师,审计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
沙工
陆亚平
适当时也可适用于执行公共业务的职业会计师。第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规范,主要由职业道德原则、行为规则、行为规则解释和道德裁决四部分。第三,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试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
10.销售循环所涉及的利润表项目主要包括哪些?
答:(1)营业收入,营业收入项目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以及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2)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由于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及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3)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11.评价被审计单位有一个良好的银行存款内部控制时,企业应该做到什么?
答:良好的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下术内容:(1)职责分工。(2)授权批准。(3)凭证和记录。(4)定期盘点与核对。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一般包括: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实施分析性程序;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抽查大额银行存款收支的原始凭证;检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检查外币银行存款的折算是否正确;确定银行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12.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哪些?
答:(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2)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评估过程的作用是:识别、评估和管理影响被审计单位实现经营目标能力的各种风险。(3)信息系统与沟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用以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履行经营管理责任的程序和记录。(4)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5)对控制的监督。对控制的监督是指被审计单位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13.外部证据的有哪些?
答:外部证据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1)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并由其直接递交给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据。(2)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但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注册会计师的书面证据。(3)由注册会计师为证明某个事项而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或自行观察获取的证据。14.应付账款审计目标的是什么?
答:应付账款审计目标一般包括:(1)确定应付账款的真实性;(2)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3)确定应付账款是否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4)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5)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
沙工
陆亚平
15.对固定资产增加的审查,应注意哪些?
答:固定资产的增加有购置、自制自建、投资者投入、更新改造增加、债务人抵债增加等多种途径,审计时应注意检查原始凭证,确认固定资产增加的真实性,检查固定资产不同取得方式下确定的入账价值的合理性,同时还应该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凭证。16.将凭证预先编号的目的是什么?
答:对凭证预先进行编号,旨在防止销售以后忘记向顾客开具账单或登记入账,也可防止重复开具账单或重复记账。
17.注册会计师刘某正在起草一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考虑什么?
答:(1)标题。审计报告的标题应当统一规范为“审计报告”。(2)收件人。(3)引言段。(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应当说明以下内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相信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其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6)审计意见段。(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9)报告日期。
18.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主要具有哪些作用?
答:(1)鉴证作用。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不同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2)保护作用。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序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3)证明作用。审计报告是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作的总结,它可以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19.属于筹资业务的账户有哪些?
答:属于筹资业务的账户有银行存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股本等。20.对存货的审查,主要是通过哪些?
答:对存货的审查,主要是通过审查存货余额和存货主要账户的审计等。其中对存货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一般采用如下程序:核对和各存货项目明细账与总账、报表数是否相符;存货的分析性复核;存货监盘;存货的计价测试;审查存货所有权。而对存货主要账户的审计内容包括:获取或编制存货各具体账户明细表,核对账账、账表是否相符;审查存货的会计记录是否合规;审查存货跌价准备;审查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1.经营审计是指什么?
审计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
沙工
陆亚平
答: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22.内部审计是指什么?
答: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23.政府审计是指什么?
答: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4.独立性是指什么?
答: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的精髓,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注: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25.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什么?
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26.审计目标是指什么?
答: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27.认定是指什么?
答: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28.或有收费是指什么?
答: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29.审计准则是指什么?
答: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30.审计工作底稿是指什么?
审计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
沙工
陆亚平
答: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31.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什么?
答:专业胜任能力既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又要求其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可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一是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二是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32.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什么?
答: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33.重要性是指什么?
答: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34.审计证据是指什么?
答: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35.特别风险是指什么?
答: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些风险通常简称为特别风险。36.实质性程序是指什么?
答: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37.外部证据是指什么?
答:外部证据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38.内部控制是指什么?
答: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39.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什么?
审计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
沙工
陆亚平
答: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40.推断误差
答:推断误差也称“可能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41.审计职能的定义及其内容。
答: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是指有制约力的单位或机构监察和督促其他经济单位,使其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按照预定的方向合理运行。其中经济监督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经济效益是优、是劣,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经济鉴证职能。经济鉴证职能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及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和验证后,取得确凿的证据,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结论,并出具可以依赖的审计报告,从而取得审计委托人或受权人的信任。
42.在确定收费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哪些?
答:在确定收费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这样四个因素,以客观反映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价值:第一,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第三,每一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第四,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43.请列举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适用于所有职业会计师。第二部分适用于执行公共业务的职业会计师。第三部分适用于受雇的职业会计师,适当时也可适用于执行公共业务的职业会计师。第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规范,主要由职业道德原则、行为规则、行为规则解释和道德裁决四部分。第三,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试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
44.简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五方面的内容,第一,为独立、客观、公正,其中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审计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
沙工
陆亚平
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第二,为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其中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第三,为保密,保密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保密的基础上。第四,为职业行为,职业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和同行的责任。第五,为技术准则,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遵照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应当遵守的技术准则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与执业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
45.独立性是指什么?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包括哪些内容?
答: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精髓,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包括(1)经济利益,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有六个方面:第一,与鉴证客户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第二,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第三,过分担心失去某项业务。第四,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第五,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第六,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2)自我评价,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有三个方面:第一,鉴证小组成员曾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第二,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服务。第三,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3)关联关系,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与鉴证小组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第二,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高级管理人员。第三,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与鉴证客户长期交往。第四,接受鉴证客户或其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的贵重礼品或超出社会礼仪的款待。(4)外界压力,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重大会计、审计问题上,与鉴证客户存在意见分歧而受到解聘威胁。第二,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恰当的干预。第三,受到鉴证客户降低收费的压力而不恰当地缩小工作范围。46.鉴证业务包括哪些要素?
答:共包括五个要素,(1)三方关系,三方关系分别是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2)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如责任方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标准)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而形成的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3)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4)证据,注册会计师从事鉴证 47.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有哪些内容?
答:(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了该目标。(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审计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
沙工
陆亚平
48.简述注册会计师执行准则的作用?
答:(1)可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使审计工作规范化。(2)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3)可以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4)可以促进国际间审计经验的交流。49.简述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答: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有很多,其中,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最重要的。(1)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包括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和经营失败(2)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根本原因是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违约、过失与欺诈行为。50.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包括哪些?
答:(1)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51.简述审计的作用?
答:(1)制约作用。审计的制约作用,就是通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经营管理活动的审核检查,进行经济监督和鉴证,揭发贪污舞弊、弄虚作假、损失浪费的不良行为,保证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贯彻执行,保证被审计单位报出的各种信息资料正确、可靠,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制约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向歧途发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转。(2)促进作用。审计的促进作用,就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核检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合理的方面,继续实施和推广,对于不合理的方面,提出意见和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证明作用。证明作用是指通过审计,证明被审计单位报出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2.注册会计师鉴证客户内部防范措施有哪些?
答:鉴证客户内部防范措施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在鉴证客户的管理层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时,由管理层以外的人员批准或同意这一委托。第二,鉴证客户内部有能够胜任管理决策的员工。第三,强调鉴证客户对财务报告公允性的承诺的政策和程序。第四,能够确保在对非鉴证业务进行委托时作出客观选择的内部程序。第五,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提供适当监督与沟通的公司治理结构,例如审计委员会。53.什么是总体审计策略?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哪些主要事项?
答: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主要事项:(1)审计范围,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制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的分布等,以界定审计范围。
审计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
沙工
陆亚平
(2)报告目标,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包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3)审计方向,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重要的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4)总体审计策略中包括的内容。总体审计策略应能恰当地反映注册会计师考虑审计范围、报告目标和审计方向的结果。
54.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而确定的总体应对措施包括哪些? 答:(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55.注册会计师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需遵循哪些原则?
答:(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审计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
沙工
8.现代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篇八
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土壤具有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生命力。)
2.土壤生产力:是指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土壤能生产某种或某系列植 3.腐殖质:是有机物质经微生物分解再合成的一类褐色或暗褐色的特殊的高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不能用机械方法与土壤分离。)4.矿质化:有机肥料施入土壤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
5.腐殖质:土壤、堆肥或江河湖海等水体淤泥中有机物质转变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在一定pH值(pH=7)时,每千克土壤胶粒能吸附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单位为cmol(+)/kg。实际上是土壤所带的负电荷数量。)7.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8.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活性酸度:指土壤溶液中游离H+所引起的酸度,通常用pH值(实际/有效酸度)表示。潜性酸度:指土壤胶体所吸附的致酸离子所造成的酸度,通常用[cmol(+)/kg]表示。是土壤酸度的容量指标。
9.土壤缓冲性:土壤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性能。
10.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的干土质量,单位 g/cm3或 t/m3。恒小于土壤密度值。大体在 1.00~1.80 g/cm3。
11.土壤孔性和孔度:土壤孔性:指土壤孔隙的多少、大小和比例,也常称土壤孔隙状况。土壤孔度:单位体积自然状态的土壤中,所有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
12.土壤结构性:指土壤中结构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性状。
13.土壤结持性:土壤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所表现的不同物理性质。包括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胀缩性(影响植物生长)等。结持性强,耕性差。
14.萎蔫系数: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最高含水量。15.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含水量。
16.土壤水势: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 系统移到温度和它完全相同的纯水池时所做的功。(表示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中所具有的能态。)
17.土壤墒情:土壤中含水分多少称为土壤熵情。18.土壤热容量: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土壤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9.风化作用:指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20.成土母质:是指经各种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21.土体构型: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
22.潜育化和潴育化:潜育化是指土壤长期受积滞水浸渍,使土壤中发生的还原过程;潴育化是指地下水位周期性升降,土壤干湿交替明显,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复交替的过程。
23.土壤区域性:土壤区域性:是指土壤纬度带内,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其土壤类型各异,有别于地带性土类,显示出土壤的区域性。24.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25.土壤沙化:广义: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生态退化过程。狭义: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带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高强度土地利用等因素,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
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26.土壤侵蚀:是指地球表面的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外来作用下,发生的各种破坏、迁移和沉积的过程,也称土壤流失。
27.土壤质量:是指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28.土壤环境背景值:
(1)理论定义:是指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2)实践定义:是指严格按照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方法所获得的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
29.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30.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土壤的净化能力从而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正常功能失调甚至某些功能丧失的现象。
31.土壤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经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自动地被逐渐分解、转化或排出土体,从而使土壤表现出净化污染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32.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特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吸收
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的工程技术。33.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直接利用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及与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或降低环境污染物的一项新兴技术。
34.土壤资源:是指承担农、林、牧业生产和再生产的各类土壤的总称。35.低产土壤:通常是指以当地大面积近三年平均单产为基准,低于平均单产20%以下为低产田土壤,处于平均单产20%以内的为中产田土壤。
36.根外营养:植物通过茎叶吸收养分营养自己的现象。(辅助性施肥措施,不能完全替代土壤施肥)
37.植物营养期:植物营养期:是指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38.杜南平衡:一种特殊的靠扩散作用积累离子的现象。即某离子逆化学浓度梯度向细胞内扩散;扩散的结果,膜两侧的这种离子的浓度不相等,但也达到平衡。
39.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某种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比例失调,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显著不良作用,以后再施肥也不能挽救的时期。
9.现代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篇九
一直以来, 学术界对“N+上”结构的研究大多围绕“上/下”反义词的不平衡性展开。 就“N+上”这一结构来说, 有周前方 (1990) 的《“N+上”结构小议》, 其针对这一结构的语义特征和构成条件做了比较完整的论述[1]。 储泽祥 (1995) 在《现代汉语名词的潜形态--关于名词后添加方位词情况的考察》一文中提及到了方位词对名词的限定作用, 以12个的单纯方位词为基础, 考察方位词对名词的要求[2]。 白丽芳在《“名词+上/下”语义结构的对称与不对称性 》中明确列出了“具体方位名词、 物品名词”“身体器官名词”“抽象名词”三类, 来考察其后加上/下时语义结构的对称和不对称性[3]。 很多硕士学位论文, 也对诸如“人体名词+上/下”, “抽象名词+上/下”做了研究。 本文参考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看法, 着重分析“N+上”结构中的名词的特征, 包括不能进入这一结构的名词的特点。
2.名词的分类
既然要探析“N+上”结构中名词的条件与要求, 那么, 就要清楚名词的分类。 关于名词子类的划分, 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没有达成统一, 基本上, 学者们对名词子类的划分依据有二:按照与量词的搭配关系, 即语法功能划分;按照意义划分。 朱德熙按照名词与量词关系将名词分成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五个小类[4]。 同样按照名词。
与量词的搭配关系,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 将名词划分为有量名词和无量名词两大类, 有量名词再具体下分, 分为个体名词、物质名词、可分集合名词、不可分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过程名词, 与无量名词共分为9类[5]。 早期的《马氏文通》《中国现代语法》《中国文法要略》等都是根据意义的不同把名词进行再分类。 包括黄伯荣、 廖序东的《现代汉语》 (增订四版) , 也是按照表义, 把名词分为, 表示人和事物, 表示时间, 表示处所, 表示方位四个方面, 具体细分为个体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物质名词, 时间名词, 处所名词、兼属专有名词和处所名词, 方位词8类。无论是按意义, 还是与量词的搭配上, 共认的有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一般名词、专有名词、具体名词、抽象名词这几类。 本文拟选用《现代汉语》 (增订四版) 中对名词的分类, 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名词做出再分类。
3.“上”的语义特征
对“上”的语义解释, 《说文解字》中释义:“上, 高也”。 白丽芳就“上”的位置关系, 给出了四种情况, 一是被描述对象是位于参照物的表面, 两者的关系是直接接触;二是被描述对象与参照物处在同一平面, 被描述对象是参照物的一部分, 也可以说被描述对象是在二维空间中镶嵌在参照物中的;三是被描述对象在参照物的上方, 两者之间是有空间存在的, 不直接接触;第四即为三维立体空间中, 一个物体的上端, 被描述物也是参照物的一部分, 只是位置是在参照物本身的上方[3]。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具体阐释“上”的基本意义是:位置在高处的 (与“下”相对) 。 并特提出了用在名词后面时, “上”的四个意义:表示某一物体的表面, 表示某一物体的范围内, 表示在中间, 表示方面[6]。
4.进入“N+上”结构的名词
我们知道, 名词有较强的组合能力, 除了大部分不能受副词修饰, 几乎可以与任何词类结合, 与方位词“上”的结合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在现代白话文著作中, 我们就不难发现“N+上”这一结构的广泛存在, 如:
(1) 车站上, 大街上, 汽车上, 全花红柳绿的贴着避暑的广告。
(2) 伊牧师虽然六十多岁了, 腰板还挺得笔直。 头发不多, 可是全白了。 没留胡子, 腮上刮得晶亮。
(3) 个个干净抹腻, 脸上永远是笑着, 头发剪得正好露出青青的头皮儿。
(4) 事实上! 感情上咱们离着很远很远, 比由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还远!
(5) 如步军统领衙门几年前还是个很有势力的, 现在已经是历史上的材料了!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 处所名词 (车站、大街) , 抽象名词 (感情、历史、事实) 及个体名词中表示身体部位的名词 (腮、脸) 基本上都可以进入这一构式, 个体名词中表物品类名词 (汽车) 也满足这一条件。 那么, 具体分析这些名词的特征如下:
(一) “物品类名词+上”的语义特征分析
我们知道名词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7]。 也即为名词表达的是事物的某种性质和状态, 也就是说名词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命名, 而物品类名词顾名思义就是命名一些现实的、存在的事物的名称, 表达其存在的状态。 所以, 物品类名词可以算是典型名词。
(6) 他的小笔记本上已写了不少, 关于护国寺庙会上大姑娘如何坐在短凳上喝豆汁, 土地庙内卖估衣的怎样一起一落的唱着价钱。
(7 ) 我把这本杂志上的一段翻成中国话, 你逐句给我改。
根据例 (1) 、 (6) 、 (7) , 可以看出, 个体名词中表事物的名词与上的结合, 表达的是十分具体的方位。 在“物品类名词+上”中, 物品类名词和“上”都承担着短语的意思, 而且表达的都是他们的本意。如果缺少“汽车”“小笔记本”“庙会”“短凳”等名词作为依托, 就显示不出“上”的参照物, 同样的, 如果没有物品类名词, “上”就没有具体意思。因此, 是表物品类名词的具体性和可参照性, 使“上”的依附有了具体的意义, 也使整个短语在语义上表达的更加清晰明了。
阅读例 (6) 和例 (7) 的句子, “小笔记本上”和“杂志上”的表义是清楚、无歧义的。 如果把例 (6) 和例 (7) 中“小笔记本上”和“杂志上”单列出来, 可以发现, 它们其实可以表达两重意思, 一是“小笔记本”和“杂志”的上面, 描述对象是与“小笔记本”“杂志”的位置关系是接触的, 在上方的;还有一种意思是, 描述对象是属于“小笔记本”“杂志”平面上的一部分, 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因此, 我们说“小笔记本”“杂志”和他们所修饰的中心语有一个相对的位置关系, 也就是说, 物品类名词是具有空间性的。 也正是具有空间性, 表物品类名词还可以与其他方位词构成方位短语, 如“桌子下”“笔记本中”“杂志里”等表达。
(二) “体表名词+上”的语义特征分析
在《现代汉语/人体名词十‘上’/‘下’结构研究及其认知解释》中, 赵可红将人体部位名词归纳为体表名词, 包括五官、肢体、体表附属物、人体器官的具体组成部分等[8]。 综合文学著作中的实例:
(8) 王德身上不颤了, 脸上红的和树上的红杏一样。
(9) 老张从地上爬起来, 掸身上的土。
(10) 把天下所有的坏事全加在资本家的身上,
可以看出, 体表名词与上的结合, 在表达的是一个清晰的、具体的位置。结构中, 体表名词和“上”表达的依然是它们各自的本意。
同时, 也可以看出, 例 (8) (9) (10) 中, 都包含“身上”这一说法, 但“身上”所指, 在三个例句中却各不相同。例 (8) 中, 这句里的“身上不颤了”就是它本意上的身体;而在例 (9) 中, 很显然不是指自己的身体, 而是指与身体贴近的衣服上, 掸掉的是衣服上的土;到了例 (10) , 很显然, 句中的“身上”已经不能解释为身体, 或贴近身体的衣服等, 而是成为了“资本家”这类人的一个代称, 一种精神上所想的与资本家有关的事物。 所以, 组成“体表名词+上”这一结构中, 在体表名词在表义上, 不仅可以指具体的、存在的, 还可以是精神上的, 虚化的。
在实际的写作与交流中, 体表名词与方位词的组合几乎只限于“上”, 我们说“脸上”“手上”“身上”, 却没有人说“脸下”“脸中”。 虽然, 存在“耳朵里”“脚下”等说法, 但都是极少数的。 分析体表名词的特点, 可以发现, 我们没有把这体表名词当作是有生命义特征的词, 而是把它的重点放在“表”, 表面, 它可以是作为一个参照平面的。 而相对于人体内部的一些器官, 我们总会用“心里”“血液里”这样的表达, 这也和人选取参照物时的视角有关, 内部的是看不见的, 而体表是可以看见的, 现实的, 更易于参照。
(三) “处所名词+上”的语义特征分析
单从处所名词的命名上, 就知道它本身就是表示位置, 范围的。 如:
(11) 高高的桅杆顶上, 一些小红旗迎风招展。
(12) 绿草地上和细沙垫的便道上, 都一圈儿一圈儿的站满了人。
(13) 街上静极了, 只有远远的火车和轮船的笛儿, 还一阵阵的响, 什么别的声音也听不见了。
从以上例句中看, “处所名词+上”重在表示范围, 被描述对象是在处所名词这个范围内的, 而且, 被描述对象发生在处所名词的具体方向和位置上[9], 这个具体, 可大可小, 可以将具体到某一点, 也可以是某个平面。
“桅杆顶”“便道”“草地”“街” 都可以用于这一结构, “教室”“仓库”“亚洲”“中国”也属于处所名词, 但“教室上”“仓库上”“亚洲上”“中国上”不仅文学著作中鲜有出现, 而且口语交际中也很少有人去说。 比较“草地”“街”和“仓库”“亚洲”, 我们明显发现, 诸如“房间”“教室”“仓库”等处所名词, 虽然其本身表示的也是一个范围, 但这个范围是一个封闭的空间, 相比于“草地”“街”, “仓库”“教室”独自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一个封闭区间, 不能给被修饰对象一个参照的平面, 没有了所谓的相对位置。 也就是说, 这种名词必须是具有空间性的, 而且在空间这个范围中有一个明确的位置, 可以是一个面, 一条线, 甚至是一个点, 但却不能是一个整体。显然, 提到“房间”“教室”的时候, 我们想到的是被圈定的一个整体空间, 而不是一个面, 一条线或者一个点。
然而, 提到“一圈儿一圈儿的站满了人”和“绿草地”“便道”时, 想到的一定是站在“绿草地”上, “便道”上, 这个平面上, 而不可能是“便道里”“便道中”。所以说, 这类处所名词的平面可参照性, 让“上”指示的位置和方向更加清楚。
(四) “抽象名词+上”的语义特征分析
名词是用来指称事物的, 这种事物也是显性的, 存在的。而“理想”“想法”这样的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也无法描绘它的样子。 参考例句:
(14) 在法律上他与她是应当受罚的, 在感情上他们有可原谅的地方。
(15) 从理想与事实上说, 赵姑父不会喝的超过二两或完全二两。
(16) 他正在兴头上。
(17) 凡事经小筛子一筛, 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
(18) “府上是找书记?”
从语义表达上说, “抽象名词+上”表达的就是比较模糊不定的事物, 因为找不到实际物。 我们把“府上”也归结到了抽象名词的范围, 并不是说, “府”不存在, 而是在例句中“府上”已经虚化, 不是指的现实中存在的住宅, 而是指代这座府里的人。 实际上“抽象名词+上”是给出了一种条件, 为了给后面的叙述确定一个范围, 使表达在这个范围内更准确。 如“极端上”“理想上”“情感上”。 例 (16) 中, “兴头上”表示的是一个时间点, 可以直接换成“……时候”, 是一种情况。
也就是说, 抽象名词并不是没有量性的特征。 赖慧玲提出“名词具有的量性特征表现为‘可计数性’特征和‘可量度性’特征”[10]。抽象名词是不可计数的, 但是它是可以量度的。观察例 (14) 、例 (15) 和例 (16) 会发现, “抽象名词+上”的结构, 大都是从“在…上, 从…上”这些句型发展而来的。 从“在…上”“从…上”句型上看, 很明显表达的是一种空间的相对位置, 虽然这个空间也是抽象的。 再来观察“抽象名词+上”, “感情上”“极端上”指的就是“感情”“极端”这个空间, 在这个范围上, 表达意思。 而且, 被描述物的参照对象就是这个抽象的点、线、面。 所以“抽象名词+上”中的抽象名词也具备空间性和参照性的。
而且, 在“抽象名词+上”结构中, 不仅抽象名词的意义模糊, 方位词“上”的意义也虚化了。 也即为, “上”的意义基本不存在, 我们可以说 “凡事经小筛子一筛, 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 ”也可以去掉“上”说“凡事经小筛子一筛, 永不会走到极端去。 ”在“抽象名词+上”结构中, 主要突出的是抽象名词的意义, 可参照性比较弱, 只要表达抽象名词这个范围就好。
5.小结
上述可以进入“N+上”结构的名词, 无论是“物品类名词”“体表名词”“处所名词”还是“抽象名词”其语义特征都包含[+空间性, +可参照, +强状态]。 而且除了抽象名词之外, 其他名词都是可供人使用的, 语义角色上充当受事、工具、处所。
而且, 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能进入“N+上”结构, 我们知道, 个体名词表人、动物的, 集合名词, 兼属专有名词和处所名词性质的, 时间名词, 物质名词基本上都不能与“上”结合。分析这些名词时会发现, “学生”“自己”“我们”“狗”这类名词在语义角色方面都可以做施事, 都具有生命义。 “雪”“风”“雨” 等物质名词则体现出了较强的性质, “中国”“河南”“一点钟”“星期天”这类名词自身就可以构成一个整体, 与被描述对象没有相对位置而言。
因此, 结合不能进入这一结构的名词的特征, 我们说, “N+上”结构中名词的特征除了具有空间性, 可参照性, 强状态, 还需要满足[-有生命, -强性质]。 此外, 方位词“上”前面的名词, 表义越明确, 意义越典型[1], “上”的意义就越明确, 这一结构的意义就越清晰;相反, 如果名词的意义越模糊, 或者意义不存在时。 “上”的意思也就越模糊, 整体表义就比较虚化。 也即“抽象名词+上”不能代表典型的“N+上”结构, 因此, 它的一切语义特征也相对比较微弱。
摘要:“N+上”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位短语, 但是,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 并不是所有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都能进入这一结构。那么, 哪些名词可以与“上”结合构成这一方位短语?这些名词又具有哪些特征?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进入这一结构的名词的特征:1.名词的子类划分;2.方位词“上”的语义分析;3.“N+上”结构中名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力求使“N+上”这一结构更加清楚。
关键词:N+上,名词,语义特征
参考文献
[1]周前方.“N+上”结构小议[J].逻辑与语言学习, 1990, (05) :40-42.
[2]储泽祥.现代汉语名词的潜形态--关于名词后添加方位词情况的考察[J].古汉语研究, 1995, (增刊) :48-53.
[3]白丽芳.“名词+上/下”语义结构的对称与不对称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 (04) :58-64.
[4]俞士汶, 朱学锋, 王惠等.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5]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41.
[6]李葆嘉, 唐志超.实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4, 3 (02) :1005.
[7]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四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6 (19) :8.
[8]赵可红.现代汉语/人体名词十‘上’/‘下’.结构研究及其认知解释[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4.
[9]储泽祥.现代汉语的命名性处所词[J].中国语文.1997, 260 (05) :332.
[10]赖慧玲.名词的量性特征和“有+名词”结构[J].苏州大学学报, 2009 (03) :20.
【现代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推荐阅读: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08-22
“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助推石门现代农业发展09-20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d12-09
现代物流学教学大纲08-25
现代物流学案例分析12-29
现代推销学复习思考题01-04
管理现代管理理念07-30
现代物流管理11-28
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