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分类目录(精选10篇)
1.中国国家标准分类目录 篇一
01-----经营管理类----- 0101 总裁/总经理/CEO 0102 行政总监
0103 技术总监CTO/总工 0104 人力资源总监
0105 财务总监CFO/总会计师 0106 首席信息官CIO 0107 首席运营官/COO 0108 市场/营销总监 0109 联盟经理
02-----公关/市场营销类----- 0201 公关经理 0202 公关专员
0211 市场经理/营销经理 0212 渠道经理
0213 产品/品牌经理 0214 市场助理/专员
0215 市场营销/推广/合作 0216 客户代表/营销代表 0217 市场策划
0218 市场分析/调研 0221 CI设计与策划
0222 广告文案/媒体策划/设计
03-----贸易/销售/业务类---- 0301 国内贸易
0302 国外贸易/涉外业务 0303 跟单员 0304 报关员
0311 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商务经理 0312 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 0313 销售助理/业务员
0314 商务代表/商务助理/业务助理 04-----财务类----- 0401 财务经理/主任 0402 会计主管 0411 注册会计师 0412 会计 0413 出纳
0421 审计经理/主管/专员 0422 注册审计师 0431 统计 0432 计划 0433 稽核 0434 财务分析
0435 成本分析/核算
05-----行政/人力资源管理类--- 0501 行政经理/主管
0502 行政专员/行政秘书/助理 0503 办公室主任
0511 人力资源经理/专员/助理 0512 培训经理/专员/助理 0513 招聘经理/专员/助理 0514 薪酬福利经理/专员/助理 0515 绩效考核经理/专员/助理 06-----文职类----- 0601 图书情报/资料/文档管理 0602 文秘/高级文员
0603 资料/文档撰写/编辑
0611 计算机操作员/打字员/文员/校对 0612 前台/接待员/礼仪 0613 收发员/话务员/后勤 0621 英语翻译 0622 日语翻译 0623 法语翻译 0624 德语翻译 0625 韩语翻译 0626 其它语种
07-----客户服务类----- 0701 客户服务经理
0702 技术支持/客户培训 0703 售前/售后服务 0704 热线咨询 0705 客户关系处理 0706 客户分析 0707 投诉处理
08-----工厂类----- 0801 厂长/副厂长 0802 厂务管理
0803 车间主任/拉长 0811 产品开发 0812 品质管理 0813 采购管理 0814 仓储管理 0815 物料管理 0816 设备管理 0817 安全管理 0821 配色美工
0822 计划/调度/协调员 0823 PMC/SMT技术员 0824 生产控制文员
09---计算机/互联网类---- 0901 技术主管/项目经理
0902 信息经理/内容主管/栏目主持 0911 程序员/软件工程师 0912 系统集成/支持 0913 系统分析员
0914 硬件开发工程师/硬件工程师 0921 软件测试工程师 0922 硬件测试工程师 0931 网站/电子商务开发 0932 网络工程师 0933 网站策划
0934 网页设计与制作 0935 网站美工/电脑美工 0936 网站编辑
0941 数据库开发与管理 0942 系统/网络管理及维护 0943 系统/网络/信息安全 0951 多媒体设计与开发 095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 10--电子/通讯类-- 1001 技术主管/项目经理 1011 电子工程师 1012 无线电工程师 1013 电子元器件工程师
1014 电路设计/电子测试/半导体技术1015 单片机/DSL/DSP/底层软件开发 1016 广播视听设备工程师 1017 电子/电器维修工程师 1018 电子测试工程师 1019 电子技术员 1021 工艺工程师
1021 仪器/仪表/测量工程师 1022 绘图工程师
1031 通讯/通信工程师 11―――机械类―――
1101 机械工程师/模具设计 1102 机械制图工程师 1103 机械制造工程师 1104 机电工程师 1105 结构工程师
1106 注塑/电镀工程师 1111 机电技术员
12-―规划/建筑/建材类―― 1201 城镇规划设计
120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1203 园艺工程师 1211 建筑设计
1212 土木建筑/工民建 1213 绘图/建筑制图 1214 结构工程师 1215 测绘工程师 1221 施工管理 1222 工程监理 1223 工程预决算
1231 装饰/安装工程师 1232 道桥设计与施工
1233 港口与航道设计与施工 1234 水电/管道工程师 1235 给排水工程师 1236 制冷暖通工程师 1237 智能楼宇设计与施工 1238 岩土工程师/地下工程 1241 安全注册主任 1242 安全员 1251 建材
13―――房地产/物业管理类―――― 1301 房地产开发/策划 1302 房地产经纪
1303 房地产评估/交易 1304 房地产销售
1311 物业管理经理/主管/主任 1312 物业管理员/助理
14――――金融/经济―――― 1401 银行会计 1402 储蓄员
1403 信贷/信贷风险控制 1404 银行国际业务 1405 投资银行 1406 外汇 1407 建筑审计 1411 证券经纪人 1412 证券投资顾问 1413 操盘手/交易员 1414 行业分析 1415 股评
1416 期货/股票经纪 1421 投资管理/顾问 1422 资产评估 1423 融资
1431 保险经纪人/保险业务员 1441 拍卖师
15―――设计类――― 1501平面设计 1502 动画设计
1511 产品外观设计
1512 装璜美术设计/室内外设计 1513 服装设计 1514 广告设计 1515 珠宝设计 1516 展览设计 1517 家具设计 1518 工艺品设计 1521 形象设计
16―――法律类――― 1601 律师 1602 法律顾问 1603 法律助理
17-----酒店/餐饮类----- 1701 酒店经理/餐馆经理 1702 大堂副理/楼面经理 1711 领班 1712 厨师 1721 服务员 1722 咨客
18-----物流/交通运输类----- 1801 物流经理/主管 1802 货运仓储经理/主管 1811 船务
1821 运输管理/调度
19―――――商场类――――― 1901 商场经理/主管 1902 业务经理/主任 1911 店面设计/陈列 1912 店长
1913 营业员/导购员/店员 1914 收银员 1915 促销员 1921 物价员
20―――电气/电力类――― 2001 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 2002 电机与电器
2003 电力工程师/电气 2011 电路布线设计
2012 智能大厦/综合布线/弱电
2013 灯饰研发工程师 2014 光源/照明
2015 变压器/磁电工程师 2021 家用电器研发 2022 家用电器维修
21―――咨询/顾问类――― 2101 企业管理咨询 2102 企业管理顾问 2103 信息咨询/中介 2104 培训师
22―――化工/生物类――― 2201 化工生产工程师 2202 精细化工工程师 2203 高分子材料工程师 2204 化工制药
2211 化验员/检验员 2212 化工生产技术员 2221 生物工程
23―――文化/教育/体育类/艺术类――― 2301 图书情报/资料/文档管理 2311 高等教育 2312 中等教育
2313 小学教育/幼儿教育/保育员 2314 职业教育/培训/家教 2321 体育教练/健美教练 2331 模特 2332 舞蹈 2333 声乐 2334 器乐
24―――医疗卫生/护理/保健类――― 2401 西医 2402 中医 2403 心理医生
2404 兽医/宠物医生
2405 医疗技术/医学检验师 2406 药剂师 2407 麻醉师
2411 护理人员/护士 2421 卫生防疫 2422 妇幼保健 2423 针灸推拿
25―――新闻/出版/传媒类――― 2501 总编/主编 2502 文字编辑
2503 美术编辑/美工
2511 记者/新闻采编 2512 摄影录制
2521 节目主持/DJ/播音 2522 演员
2523 影视策划/制作 2524 音效师
26―――公众服务类――― 2601 保安/消防员 2602 快递员 2611 旅游/导游 2612 声讯
2621 按摩师/美容/美发 2622 家政 2623 裁缝 2624 环卫工
27―――印刷/染织类――― 2701 印刷主管 2702 印刷技工
2703 版房制版师傅 2704 晒版师 2711 染织类
28―――技工类―――
2801 机器冷加工/车、铣、刨、磨、镗、锯等
2802 机器热加工/铸、锻、冲压、焊、金属热处理、注塑等 2803 装配工 2804 叉车工 2805 汽车修理工 2811 司机
2821 水/木/漆工 2822 电工
2823 空调工/电梯工/锅炉工 29―――其他专业类―――― 2901 食品类 2902 造纸类
2903 家具制造类
2904 农林牧渔/水利类 2905 地质/矿产类
2906 环境保护/监测/治理类
2.中国国家标准分类目录 篇二
关键词:天然气,应用分类,互换性,标准
1 我国天然气分类的现状
我国在天然气产品技术要求和分类方面的标准主要有2个:GB 17820-2012《天然气》和GB/T13611-2006《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此外还有与之相关联的天然气组成测试和物性计算标准:GB/T 11062-1998《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GB/T 13610-2003《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 17820-2012《天然气》规定了天然气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适用于经过处理的通过管道输送的商品天然气, 共限定5项气质指标:高位发热量、总硫、硫化氢、二氧化碳含量和水露点[1]。GB 17820-2012根据高位发热量、硫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将我国商品天然气分为三类, 同时要求民用天然气应符合一类和二类的技术指标, 三类可作为工业燃料。1999版的标准规定了高位发热量下限值为31.4MJ/m3, 低于GB/T 13611-2006的12T天然气脱火限 (EN437-1994《试验气、试验压力和器具分类》G23试验气的发热量) [2,3]。主要是考虑了当时我国天然气生产状况制定的。考虑到天然气是矿产资源的特殊属性, 在满足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等标准的前提下, 对于3个类别之外的天然气, 供需双方可用合同或协议来确定其具体要求。
根据处理后我国天然气气质现状, 2012年最新修定的标准中将一类气的指标全面提升, 高位发热量下限值从31.4MJ/m3上调至36.0MJ/m3、总硫含量从100mg/m3下调至60mg/m3、二氧化碳含量从3%下调至2%, 见表1。
当然, 新版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气质标准还有一些差距, 特别是与EASEE-gas提出的天然气气质指标来看 (表2) , GB 17820-2012缺乏对硫醇、烃露点、粉尘、氧、沃泊指数和臭味强度的定量控制要求。这也与我国天然气气质本身的状况以及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现状密切相关, 从标准的层面也不可能短时间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但总体上都遵循了ISO 13686的原则, 即对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参数、与安全环境卫生密切相关的参数、涉及管道安全运行的参数必须加以严格的控制。
GB/T 13611-2006《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的燃气分类是借用了欧洲对燃具适用类别的分类标准 (EN 437:1994《试验气、试验压力和器具分类》和EN 30-1-1:1999《家用燃气灶具》) , 给出了适用于不同燃气种类燃具的基准和各种极限条件下测试的试验气 (15℃, 101.325k Pa, 干) , 与EN437的规定相一致[2,3]。然而EN 437只是针对燃具分类测试而言,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燃气分类和互换性标准。该标准按照燃气类别及燃烧特性指标 (沃泊指数W和燃烧势CP) 分类, 并应控制其波动范围, 其中天然气作为燃气分成了5类:3T、4T、6T、10T、12T, 具体分类情况见表3。
对于常规天然气 (除大量掺混空气和氮气的天然气外) , 包括绝大部分气化LNG, 均可归类于12T天然气。对于用12T的基准气 (纯甲烷) 作为天然气互换性的基准, 将其沃泊指数的上下限作为天然气互换性的范围, 这种简单化做法可能导致问题, 是不妥当的[4]。因此从真正意义上来讲, 我国缺乏天然气互换性标准。
2 国际相关天然气分类及互换性标准及研究动态
国际上这方面研究具代表性的是美国、英国和欧洲。美国天然气的应用历史很长, 关于互换性的研究也很深入。美国的互换性标准问题主要是指管道气和LNG的互换性, 由于美国天然气市场各行业之间自由竞争激烈且势均力敌, 若有利益冲突, 则很难调和。由此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 (FERC) 倡议, 由美国国家天然气委员会 (NGC) 牵头, 联合LNG、天然气管道、城市燃气、发电、化工、燃气设备生产、天然气处理等行业的近百家企业以及部分政府和科研机构组成工作组 (简称NGC+) , 开展了燃气可互换性的研究, 评估范围包括美国26个城市、16个天然气管输公司、7 000多个气样, 于2005年2月发布了《天然气可互换性及非燃烧应用白皮书》, 作为2~3年过渡期内暂行天然气标准指导原则。白皮书对美国近几年天然气行业对气质规格及互换性要求起到了很好指导作用, 但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特别是对各类燃具天然气组分波动适应性充分数据的掌握。白皮书发表后, 美国的权威燃气研究机构 (如GTI、BRNL、NETL、ENVIRON) 、燃烧设备协会 (如AHRI) 、动力设备和发动机公司 (如SDGE、Siemens) 和天然气及LNG公司 (如So Cal、WGL、NWP、BP、Chevron Texaco) 又持续地进行了大量测试和评估。
英国著名燃气研究机构Advantica公司对英国的燃气及燃具做了大量的试验和测定 (主要依据欧洲燃具测试标准和达顿图) , 并对燃气轮机和内燃发动机的燃气质量波动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估, 对英国燃气安全管理规范 (GS (M) R) 根据国内天然气管输系统制定标准提供依据, 在英国乃至欧洲标准的制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和英国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 沃泊指数仍然是表征互换性的最佳判据。CO排放是限制高沃泊指数的主要因素, 美国和英国标准都是据此提出对沃泊指数的上限要求。同时指出对高沃泊指数燃气中掺混2%~4%的氮气可有效地降低和控制燃烧的CO排放量。对于一般燃具 (家用和商用燃具、大部分工业燃烧器、老式燃气轮机和内燃机) 对燃气规格 (天然气组分) 波动不敏感 (允许沃泊指数波动±10%) 。低排放燃烧设备 (如DLN燃气轮机和高效精控工业燃烧器) 厂商技术指标对沃泊指数或修正沃泊指数有较严格的要求, 但从技术角度看DLN燃气轮机和各种低NOx燃烧器都应能实现对沃泊指数波动具有较大适应性 (如±5%) 。
欧洲地区天然气管网之间气质规格有较大差异, 欧洲燃具分类测试标准EN437为进一步研究制定燃气规格及互换性标准提供了基础。欧洲天然气行业发展要求跨境联网, 欧洲合理能源交易协会 (EASEE-gas) , 以协调各方利益, 促进天然气贸易和交接的和谐化为出发点, 基于已有的天然气管网和进口LNG情况, 于2005年提出能够为欧洲各国接受的较宽泛的CBP2005-001/01《气体质量公共商务准则》。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白皮书和欧洲质量标准都是过渡性的, 试行期2~3年,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标准, 然而迄今都在指导实践。2008年EASEE-gas经微小修订, 继续认可实施《气体质量公共商务准则》。美国白皮书迄今也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修订, 仍是美国天然气管网和LNG接收站运营以及相互间交易的基本依据。
实际上正常运营的管网气质波动范围都远远小于控制域的范围, 地方燃气用户希望能维持原有的低波动性, 往往坚持严格的互换性指数要求, 而国际天然气和LNG供应商则希望能对大多数产品兼容, 指出历史上许多管网都经历较大波动而并未造成应用问题, 这样构成了博弈的双方。虽然美国的互换性标准已经极大程度的考虑了美国各个行业的利益, 但还是遭到各方质疑, 博弈仍在进行之中。
3 中国天然气应用分类及互换性标准建立原则
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迅速, 市场巨大, 气源范围广, 类似欧洲, 应借鉴国际的研究经验, 建立适应我国的天然气应用分类及互换性标准。建立的基本原则应充分考虑当前和未来天然气市场发展的需求和产业预期, 以及气质波动的范围和速度对终端用户燃具可能产生的影响, 确定天然气质量规格及互换性要求, 保证商品天然气应用安全[5]。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2012~2013年度标准科研项目“天然气互换性技术和标准研究”。通过现场取样、实验室分析测试以及发函调研等形式对我国的天然气气质现状进行大量的计算统计, 基本掌握了我国天然气气质的现状。
国内天然气供应已经形成多气源、多种类供应的环境 (图1、图2) 。从气源方面看, 既有我国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东海盆地以及松辽盆地等地区的国产气田气 (陆上油气田和海上油气田) , 也有来自中亚 (土库曼斯坦) 的进口天然气, 还有从世界各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 同时俄罗斯、缅甸等国天然气也将成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的来源。从天然气种类看, 我国已经形成国产常规气田气、非常规的煤层气、煤制气、页岩气以及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的多种类天然气混输的环境。
从气源互换盒子图可看出, 国内整体天然气相对稳定, 主要差异是由海上天然气引起, 常规天然气、进口管道天然气、进口LNG、国产LNG以及非常规天然气基本稳定在国际互换盒子, 对比巴西、印度、西班牙、英国、欧洲以及NGC+, 我国天然气沃泊指数以及高位发热量基本落在欧洲互换盒子里 (图3) 。
从进入我国长输管线互换盒子图来看, 虽然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众多, 但整体进入管网混输后的气质还是比较稳定, 变化幅度不大 (图4) 。
造成气源互换盒子与长输管线互换盒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3点:首先我国长输管线的主力气源气质本身比较稳定 (“西一线”、“西二线”尤为稳定) , 气质变化较大的川渝环线沃泊指数为47.36~51.01MJ/m3, 高位发热量为36.2~39.9MJ/m3, WI波动范围也只有3%左右, 远低于国际普遍规定的10%;其次气源中HHV、WI较高的进口LNG主要用于调峰, 并非长输管线的主力气源, HHV、WI较低的国产LNG量少、且基本不进入长输管线, 销售方式比较灵活分散。最后互换盒子中差异最大的为海上气, 但这部分气基本都是就近进入当地的城市管网, 所以对我国的长输管网没有影响。
4 探讨
中国天然气分类及互换性研究到底是依据不同类型的燃气具对气质的适应性来规定我国天然气的气质规格和分类, 还是根据我国天然气气质的实际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分类从而指导燃气具生产商对于燃气具气质适应性的调整呢?
假设按照第一种情况分类, 笔者认为可以将我国的天然气分为5大类: (1) 一般民用天然气; (2) 工业用天然气; (3) 特殊用天然气; (4) 天然气发电用天然气; (5) 内燃机用天然气。
一般民用天然气主要包括家用灶具、热水器, 这些燃气具对天然气气质适应性强, 中国石油天然气研究院委托国家燃气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家用燃气具进行了互换性的测试, 根据国家标准GB/T13611规定, 及严格的燃气互换性测试实验验证, 确定一般民用用户的气质互换性技术条件为:沃泊指数允许波动范围不大于10%。工业用天然气主要包括工业用大锅炉、大灶具等用天然气, 虽然对气质要求不高, 但也应给出一定的互换性区域, 第三类为特殊用户, 如玻璃、陶瓷等精细化工用天然气, 对天然气气质要求高、气质波动敏感性强, 互换性要求最高;天然气发电用大型燃气轮机也属于对天然气气质高敏感度的燃气具, 但由于不同厂家设计不同, 对气质的要求也不一样, 见表4。内燃机用天然气主要包括:天然气汽车、天然气用增压机, 这类设备对天然气气质的要求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一般天然气汽车要求甲烷含量大于80%, 而我国的天然气增压机大部分要求甲烷含量大于93%。
然而中国天然气的供气格局已经从最早的单一国内气田气区域供应转变成目前的多气源联网整体调度供应, 同时从长输管道供应的天然气在进入城市管网时还可能会与城市自主开发的各类天然气及天然气代用品进行混输, 最终输送到城市终端的天然气气质波动情况较上游输送时要大。如图5、6所示, 西一线终端出现了波动较大的情况, 沃泊指数最大波动为9.2%, 高位发热量最大波动为12.7%。这样大幅度的气质波动不能满足部分终端用户, 比如:天然气发电用燃气轮机、精细化工用燃烧器等对天然气气质的适应性。
假设根据我国天然气目前的气质现状来分类, 笔者设想是否可以参考国际燃气联盟 (IGU) 的分类方法, 将天然气按照沃伯指数的不同来分类, 见表5。
按照该方法, 我国天然气应该分为几类, 各自沃伯指数的范围是多少?从图7~图10沃泊指数与高位发热量以及相对密度构成的互换性区域可以看出, 国内整体天然气相对稳定, 主要差异是由于海上天然气引起, 常规天然气、进口管道天然气、进口LNG、国产LNG以及非常规天然气基本稳定在国际互换盒子, 对比巴西、印度、西班牙、英国、欧洲以及NGC+, 我国天然气沃泊指数基本落在欧洲互换盒子里。从密度修正碳氢比-沃泊指数图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 我国天然气气源气质整体数据呈现出上下两大部分的差异, 可以把国内整体天然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沃泊指数为46.5~51.5MJ/Nm3, 密度修正碳氢比为0.324~0.337, 另一部类是沃泊指数48.2~50.9MJ/Nm3, 密度修正碳氢比为0.295~0.309。同样, 也可以由燃烧势与沃泊指数构成的区域将我国的天然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沃泊指数为46.5~51.5MJ/Nm3, 燃烧势为38.4~41.9, 另一类是沃泊指数48.2~50.9MJ/Nm3, 燃烧势为36.1~37.5。
5 结论
1) 按照不同燃气设备对气质的适应性不同对天然气进行分类, 虽然针对性很强, 但很明显, 作为天然气长输管道的供气方很难根据不同燃气具的用户要求针对性的供气, 可操作性不高, 然而不排除未来天然气供应方式多样化、小型化后, 可以避开天然气管道直接供气, 而是通过压缩天然气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进行针对性的供气, 从而满足对不同燃气设备的要求。
2) 按照国际燃气联盟 (IGU) 的分类方法对我国天然气分类, 结合我国天然气气质的实际情况看, 可以将我国天然气分为两类, 但分类的技术参数除了沃伯指数外还需增加一个参数 (燃烧势或密度修正碳氢比) 才能完成分类和限定。
3) 如果只考虑沃伯指数, 我国天然气现有气源的沃伯指数整体的变化范围是42.8~53.6MJ/m3, 目前天然气长输管线内天然气沃伯指数的现状为46.5~51.5MJ/m3。总体来看, 我国上游天然气的气质波动不大 (除部分海上气和石油伴生气) , 而且品质较高。
参考文献
[1]GB 17820-2012天然气[S].
[2]GB/T 13611-2006城市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S].
[3]BS EN 437-2003+A1-2009 Test Gases—Test Pressure—Appliance Categories[S].
[4]李猷嘉, 正确处理天然气质量中的燃气互换性问题[J].城市燃气, 2008 (3) :6-10.
3.中国国家标准分类目录 篇三
此次“分类目录”涉及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为“利用公共互联网向计算机用户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目录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为“四大类”,共计17个细分类别。从“自制”到“转载”,从“时政”到“文娱”,从“官方发布”到“网民上传”,类别划分相当精细。
同时,目录还规定了各类服务业务的界定标准。比如,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首发服务,是指采访、制作或定制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类视听节目,首先供公众在网上点播的服务。“定制”指委托其他机构为本机构制作节目并供其播出的行为。
另外,按照此目录,IP电视(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的集成播控、内容服务属于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的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广电总局表示,IP电视(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的集成播控、内容服务和传输、分发服务的业务分类目录另行制定。
4.生产安全隐患分类目录(参考) 篇四
一、基础管理类
(一)资质证照类
1.缺少资质证照:
(1)未取得营业执照;
(2)未取得消防验收(备案)文件;(3)未取得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文件;(4)未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
(5)新、改、扩项目未取得职业健康安全设施“三同时”批复文件或备案。2.资质证照未合法有效:
(1)营业执照内容与实际不符;(2)营业执照已失效;
(3)未按期开展安全评价,取得职业健康安全设施批复文件或备案。
(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1.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缺陷:
(1)未建立设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未以文件形式发布生效;
(2)未设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未以文件形式进行设置或任命,配备的人员不符合规定;
(3)未按规定和企业实际,设立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或职业健康安全生产领导机构;
(4)未定期召开职业健康安全专题会,无会议记录,有未完成项且无整改措施。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缺陷:(1)未按规定配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
(2)配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缺陷:
(1)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不明确;(2)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与岗位工作实际不相符,没有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3)未定期进行适宜性评审,无评审记录,评审、更新频次不符合制度规定。
2.安全管理制度缺陷:
(1)未建立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未以文件形式发布,缺少环节内容;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全,制度内容不符合规定或与实际不符,无制度执行记录;(3)未发放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缺少培训和考核记录。
3.安全操作规程缺陷:(1)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规程不全、不适用,内容没有基于特定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
(2)未发放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有岗位少发,缺少培训和考核记录等资料;(3)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4.制度(文件)管理缺陷:
(1)未建立规章制度修订或更新的管理制度,未以文件形式发布,缺少环节内容;(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检查、评估存在缺陷;
(3)未及时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无修订的计划和记录资料;
(4)未建立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度,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修订等存在缺陷;
(5)未实行档案管理;(6)档案管理不规范;(7)档案内容不全。
(四)安全教育培训
1.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育不足:
(1)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不合格就上岗;(2)培训内容不符合要求;
(3)培训合格后没有再定期进行培训教育或培训教育学时、内容不够等。
2.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不足:(1)无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书上岗作业;(2)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配备不合理,证书过期未及时审核,档案资料不全。
3.一般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不足:
(1)未经培训,培训考核不合格就上岗作业;
(2)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无针对性或流于形式,新入厂人员上岗前未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3)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未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4)未按规定对转(并)岗和返岗者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就上岗。
4.其他:
(1)未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未以文件形式发布生效,制度不全;
(2)未明确主管部门,未定期识别需求,识别不充分,无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不全;(3)未按计划进行培训,记录不全,未进行效果评估,未作出改进,培训档案资料不完整齐全。
(五)安全投入 1.安全投入不足:
(1)未按国家相关规定提取安全投入资金,安全生产投入不足。2.安全投入使用缺陷:
(1)安全投入使用范围或使用金额不符合要求等;(2)无财务专项科目或报表中无安全生产费用归类统计,无安全费用使用台账,台账不全;(3)未制定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计划内容缺失,未按计划实施,有超规定范围使用;(4)未建立员工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管理制度,未以文件形式发布生效;(5)未缴纳工伤保险费、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无缴费相关资料;
(6)有关保险评估、年费、返回资料、赔偿等资料不全,缺少伤残等级鉴定,赔偿不到位。
(六)应急管理
1.应急组织机构和队伍缺陷:
(1)没有建立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专人能力不能满足要求;(2)未建立队伍或指定专兼职人员,队伍或人员不能满足要求;
(3)对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无训练计划和记录,未定期训练,未按计划进行训练;(4)训练科目不全,救援人员不清楚职能或不熟悉救援装备使用。
2.应急预案制定及管理缺陷:
(1)无完整预案,应急预案的格式和内容不符合有关规定;
(2)无重点作业岗位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未在重点作业岗位公布,有关人员不熟悉;(3)未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4)未进行备案,未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5)未定期评审或无有关记录,未及时修订,修订后未正式发布或培训。
3.应急演练实施及评估总结缺陷:(1)未进行应急演练,无方案和记录,方案简单或缺乏执行性,高层管理人员未参加演练;(2)无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未总结问题或提出改进措施,未及时修订预案或应急处置措施。
4.应急设施、装备、物资设置配备、维修保养和管理缺陷:(1)未建立应急设施,未配备应急装备、物资;
(2)无检查、维护、保养记录,缺少记录,记录不完好;(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未保持有效、可靠。
5.其他:
(1)未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未达到预案要求;
(2)无应急救援报告,未全面总结分析应急救援工作。
(七)职业健康管理 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缺陷:
(1)未按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内容不全;
(2)无申报回执(备案);
(3)未申请变更,缺少变更申请。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缺陷:
(1)未按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检测评价因素不全等;
(2)对封闭性的放射源,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未根据危害性质配置必要的监测仪表;(3)维护和检修放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器和设备的人员未配备个人专用防护器具;(4)放射源可能丢失;可能受到射线危害的有关人员未配带检测仪表,未检测和统计、建档。
3.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缺陷:
(1)未书面告知,告知内容不全,未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含未签合同的),写明内容不全;(2)无培训、宣传,培训、宣传无针对性或缺失内容,员工及相关方不清楚;
(3)缺少标志,标志内容(含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不全。
4.职业健康检查缺陷:
(1)未按规定建立职业健康档案,未开展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结果未通知劳动者等;(2)未及时给予职业病患者治疗、疗养,缺少治疗、疗养,没有及时调整职业禁忌症患者。
5.其他:
(1)无职业健康的管理制度,制度与有关法规规定不一致;(2)建设项目未按要求开展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工作。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 1.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缺陷:
(1)未建立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制度不完善;
(2)未进行辨识、评价、分类、分级,未按制度规定严格进行,辨识和评估不充分、准确等。
2.登记建档备案缺陷:
(1)无危险源档案资料,档案资料不全;(2)未备案,备案资料不全;
(3)未办理放射物品使用许可证,许可证不全。
3.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缺陷:
(1)未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监控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不全,有重大隐患或带病运行;
(2)无安全警示标志,内容不全,警示标志污损或不明显;
(3)未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未签字,检查结果与实际状态不符。
4.其他:
(1)未按规定建设应急指挥平台。
(九)个体防护装备 1.个体防护装备配备不足:
(1)作业过程中存在职业性危害因素时,作业人员未佩戴个体防护装备;(2)降低防护装备的发放范围和标准,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3)未按个体防护装备的分类、分级及使用范围进行适宜性配备。
2.个体防护装备管理缺陷:
(1)未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2)未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3)未按要求进行培训;
(4)未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使用情况检查。
(十)隐患排查治理 1.事故隐患排查不足:(1)隐患排查范围不全;
(2)隐患排查方式不全;
(3)缺少各类检查,检查表无人签字或签字不全;(4)检查记录内容不全。
2.事故隐患治理不足:
(1)隐患治理方案内容不全,每项隐患整改措施针对性不强,隐患治理工作未形成闭路循环;
(2)对治理情况未进行验证或评估;
(3)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无统计分析表,未及时报送。
3.事故隐患上报不足:
(1)未按规定,在网上对事故隐患进行上报。
4.其他:
(1)未建立安全预警指数系统,未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纳入预警系统,未每月进行风险分析和网上报送。
(十一)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1.事故报告缺陷:
(1)无事故的管理制度,制度与有关规定不符,制度不全;
(2)主要负责人或其代理人未到现场组织抢救,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扩大;(3)未及时报告,未有效保护现场及有关证据,报告的事故信息内容和形式与规定不相符;(4)对事故无登记记录,登记管理不规范。
2.事故调查和处理缺陷:
(1)对事故无调查报告或内容不全,未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文件资料未整理归档;(2)事故发生后,未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不符合规定;未向领导层汇报结果;(3)对有关事故未进行回顾,有关人员对原因和防范措施不清楚。
3.其他:
(1)不支持、配合事故抢险救援,拒绝、阻碍或者干涉事故调查。
(十二)相关方基础管理 1.相关方资质缺陷:
(1)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资质不全或无效;(2)相关方名录和档案资料不全;
(3)未对相关方有关安全资质和能力确认,发包给无相应资质的相关方。
2.安全职责约定缺陷:
(1)未按规定与相关方签订安全协议,相关方的工作内容、任务、职责等不明确。
3.安全教育、监督管理缺陷:
(1)未按规定对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监督管理等;(2)无纳入甲方统一安全管理的记录资料。
(十三)其他基础管理
二、现场管理类
(一)作业场所
1.选址缺陷:
(1)作业场所未按规定选择在常年主导风上风或侧风风向;(2)地质条件不良;
(3)企业内新建构筑物、装置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不足。2.设计、施工缺陷:
(1)建构筑物的防火等级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2)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不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3)建构筑物防雷设施的设置和施工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4)建构筑物抗震等级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5)工业企业工作场所、辅助用室的卫生学要求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6)防洪设计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3.平面布局缺陷:
(1)住宿场所与加工、生产、仓储、经营等场所在同一建筑内混合设置;
(2)建筑物内的功能分区、防火间距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3)建筑物内防振要求较高的仪器、设备防振间距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4)人体触及机械设备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5)建筑物内的,当应采用置于伸臂范围之外的电击防护安全措施时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6)建筑物内的防爆措施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7)建筑物内的各项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4.场地狭窄杂乱:
(1)作业场所狭窄难以操作;(2)工具、材料放置混乱;(3)作业环境不整洁。
5.地面开口缺陷:
(1)坑、沟、池、井等开口有不安全状况。
6.安全逃生缺陷:
(1)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2)厂房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走道、门的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3)不满足机械制造企业仓库安全通道要求;(4)仓库的安全出口设置不符合要求;
(5)不满足机械制造企业车间环境车行道、安全通道等的要求。
7.交通线路的配置缺陷:
(1)道路(含消防通道)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2)铁路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3)不满足机械制造企业厂区、工业建筑物等处的要求。
8.安全标志缺陷:
(1)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2)变电站、配电室等电气设施和使用场所的安全标志的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3)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4)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等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5)各类管道的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6)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未设置警戒区域和安全标志;(7)检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未设置围栏和警示灯;(8)在危险作业地点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9.其他:
(1)钢直梯的设置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2)钢斜梯的设置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平台或通道的防护栏杆或设置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4)建筑照明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6)受腐蚀性介质作用的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7)工业建筑应进行可靠性鉴定的而相关规范的要求;(8)现场文明卫生和物品摆放不符合定置管理有关规定。
(二)设备设施 1.工艺流程缺陷:
(1)工艺、作业和施工过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2.通用设备设施缺陷:
(1)通用设备及其零部件的性能不满足相关规范等的要求;(2)通用设备的安全距离存在的缺陷;(3)通用设备的防护装置存在的缺陷;
(4)金属切削机床存在的缺陷;(5)冲、剪、压机械存在的缺陷;
(6)厂内机动车辆(含工程机械)存在的缺陷;
(7)木工机械(含可发性聚苯乙烯加工机械)存在的缺陷;(8)注塑机存在的缺陷;
(9)工业机器人(含机械手)存在的缺陷;
(10)风动工具存在的缺陷;(11)砂轮机存在的缺陷。
3.专用设备设施缺陷:
(1)射线探伤设备存在的缺陷;(2)自有专用机械设备存在的缺陷;(3)锻造机械存在的缺陷;
(4)铸造机械存在缺陷;(5)铸造熔炼炉存在的缺陷;(6)工业炉窑存在的缺陷;
(7)酸、碱、油槽及电镀槽存在的缺陷;(8)炊事机械存在的缺陷;(9)输送机械存在的缺陷;
(10)工业梯存在的缺陷;(11)移动平台存在的缺陷;(12)空压机存在的缺陷;(13)工业管道存在的缺陷;
(14)涂装作业存在的缺陷。
4.特种设备缺陷:(1)锅炉存在缺陷;(2)压力容器存在缺陷;(3)压力管道存在缺陷;(4)电梯存在缺陷;(5)起重机械存在缺陷;
(6)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存在缺陷;(7)气瓶存在缺陷;
(8)其他特种设备设施存在缺陷。
5.消防设备设施缺陷:
(1)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2)自动灭火系统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3)细水雾灭火系统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4)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等泡沫灭火系统的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5)灭火器的配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6)建筑的防烟与排烟设施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8)消防车道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
6.电气设备缺陷:
(1)变配电系统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2)固定电气线路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3)临时低压电气线路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
(4)动力(照明)配电箱(柜、板)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5)电网接地系统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6)雷电防护系统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7)电焊设备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8)手持电动工具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9)移动电气设备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
(10)电气试验站(台、室)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11)电气线路、设备、照明等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12)电气保护装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13)移动式设备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14)防爆电气装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15)电气设备防雷装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16)电气设备防静电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17)电气设备电磁防护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18)电气设备的检测检验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7.有较大危险因素设备设施缺陷:
(1)未按规定对有较大危险因素的设施设备进行安全防护;(2)未按规定对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
8.安全监控设备缺陷:
(1)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设施不符合要求;(2)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控制不符要求;
(3)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重点监控工艺参数、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采用的控制方式不符合其要求;
(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测监控体系,控制措施不符合要求;
(5)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未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未作好记录,未由有关人员签字。
9.其他。
(三)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装备
1.无防护:
(1)对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未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2)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装置;(3)生产设备未按规定配置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装置;
(4)布置具有潜在危险的设备时,未根据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措施;(5)有发生坠落危险的操作岗位时未按规定设置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扶梯、平台、围栏等附属设施。
2.防护装置、设施缺陷:
(1)设备的防护、净化、减振、消音、保险、联锁、信号、监测等可靠的安全、卫生装置不可靠;
(2)对有突然超压或瞬间爆炸危险的设备,不设置泄压、防爆等安全装置;
(3)防护屏、防护罩、各类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带防护装置的联锁装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4)平台和栏杆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3.防护不当:
(1)未按规定配置、使用合格的安全防护装置。
4.其他。
(四)原辅物料、产品
1.一般物品处置不当:
(1)仓储设施的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2)物品储存仓库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2.危险化学品处置不当:
(1)危险化学品储存不符合法规要求;
(2)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3)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使用条件和管理不符合法规要求;
(4)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未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
(5)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包装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6)气瓶运输、储存、使用等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3.其他。
(五)职业病危害
1.职业病危害超标:
(1)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不符合要求;
(2)工作场所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浓度不符合要求;
(3)工作场所粉尘容许浓度不符合要求;
(4)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不满足要求。
2.职业病危害因素标识不清:
(1)作业场所缺少防护设施;
(2)作业场所缺少公告栏;
(3)作业场所缺少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和文字等警示标识。
3.其他:
(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六)相关方作业
1.相关方作业缺陷:
(1)相关方未按规定办理动火、动土、用电等手续;
(2)相关方进入不应进入场所等涉及相关方现场管理方面的缺陷。2.其他。
(七)安全技能
1.违章指挥:
(1)安排或指挥职工违反规定进行作业。2.操作错误:
(1)操作方式、流程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以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忘记关闭设备;(4)拆除安全装置,造成安全装置失效等。
3.使用不安全设备、工具:
(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使用已停用或报废的设备等。
4.工具使用错误:
(1)使用不合适的工具,或没有按要求进行使用等。
5.冒险作业:
(1)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或在危险场所冒险停留、冒险作业。
6.其他:
(1)包括脱岗、超负荷作业等其他操作错误、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八)个体防护
1.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缺陷:
(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2.不安全装束:
(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着肥大服装、操纵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等;
(2)在生产现场,围巾外露,长头发未罩入安全帽内,穿长大衣、短裤、裙子、紧身裤等不利于工作和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服装。(3)穿拖鞋、凉鞋、高跟鞋(靴)等不利于工作和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鞋子进入生产现场。
3.其他。
(九)作业许可
1.作业前未办理许可手续:
(1)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大型吊装作业、高空作业、临时用电、粉尘作业等作业前未按规定办理手续。
2.安全措施落实缺陷:
(1)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2)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不足;
5.2014事业单位改革分类目录 篇五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指将现有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2014年事业单位改革分类的目录内容。
一、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1、完全或主要承担行政职能,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等行政职权;
2、承担的行政职能,必须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中央有关政策规定的依据;
3、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必须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明确授权(即明确指向事业单位)。
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海事和航运管理(港口管理),公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管理,动物卫生监督,移民管理,文物管理。
二、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一)公益一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认定为公益一类:
1、面向社会提供基本公益服务,或仅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
2、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
3、不从事经营活动,其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规范由国家确定。
(1)教育类: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公益性宣教机构(党员电化教育、讲师团等),考试机构等。
(2)科研类:基础研究或社会公益性科研等。
(3)文体类: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美术馆,科技馆,群艺馆(文化馆),文物考古保护,文献情报,广电信号传输和技术监测,出版物审读,体育运动项目管理等。
(4)卫生类:疾病(疫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计划生育服务,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5)社会保障类: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经办和公积金管理,优抚安置,法律援助,婚姻登记,公共就业服务,社会福利机构,公益性残疾人康复机构,老龄妇幼工作机构,学生资助管理,离退休干部服务等。
(6)公共安全类:人工影响天气,防汛抗旱防火,应急救援指挥,无线电监测,人防指挥保障,信息安全保障,重要或应急物资储备等。
(7)社会经济服务类:基础测绘和公益性地质调查,农机安全监理,经济社会调查与统计,渔业船舶检验,植物检疫,地震监测,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工程标准定额,自然资源保护,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流域河道管理,园区管理服务,水文(水资源)监测,价格监测,价格认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生态公益型林场,公共资源交易,土地整理储备,实行无偿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乡镇(街道)综合为民服务等。
(8)行政辅助类:质量稽查,食品药品稽查,国土监察,环境监察,安全生产监察,劳动保障监察,交通运输监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城市综合执法,农业监察,林业监察,水利监察,财政监察,节能监察,旅游监察,卫生监督,知识产权管理,档案管理,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散装水泥管理,政策研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政府投资和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评审支付,政府资金和项目管理,举报投诉维权,电子政务,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金融协调与服务,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驻外省市联络机构等。
(二)公益二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认定为公益二类:
1、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主要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可面向社会提供与主业相关的服务,依法获得服务收益;
2、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
(1)教育类:普通高中,普通高校,技工技师和职业院校,电大函授及远程教育,老年大学,幼儿园等。
(2)科研类:基础应用科研等。
(3)文体类:需要重点扶持的文艺院团,文化宫,公园,体育场馆,体育训练基地,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
(4)卫生类:非营利性医疗保健,职业病疗养等。
(5)社会经济服务类:人才交流服务,人防工程管护,对外交流服务,种苗良种培育,混合经营型林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公益性地质勘查,实行有偿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等。
(三)公益三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认定为公益三类:
1、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
2、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时政类报刊,广播电视,彩票发行,公益性规划设计,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公益性培训机构,公证,重要涉密文印机构,经济仲裁,殡葬服务等。
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认定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1、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营利为目的;
2、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益服务范围;
3、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且应当通过市场获得。
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苗圃和经营性林场等农业养殖(种植)机构,技术开发类科研,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商业性地质勘查,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部门文印机构,投融资,担保,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新闻媒体的印刷广告发行传输等经营部分,电影制片厂及其他各类公司(厂)等。
6.中国国家标准分类目录 篇六
一、单选题
1.(A)2.(B)3.(B)4.(A)5.(B)
6.(A)7.(C)8.(B)9.(D)10.(B)
11.(C)12.(D)13.(A)14.(B)15.(A)
二、多选题
1.(ABCDE)2.(ABCE)3.(ABCDE)4.(ABCDE)5.(ABCDE)
6.(ABCDE)7.(ABE)8.(AC)9.(ABCDE)10.(ABCDE)
三、判断题(A为正确,B为不正确)
7.中国国家标准分类目录 篇七
关键词:先唐典籍,分类学,目录书,类书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 欲尽观之, 实属螳臂当车, 若要知其大体, 厘清脉络, 则必赖典籍分类之学, 故古之言典籍整理者, 皆以分类为紧要之事。南宋郑樵《通志·校雠略》云:“学之不专者, 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 为类例之不分也。”又云:“类例既分, 学术自明。”清代章学诚《校雠通义》云:“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可见古代典籍分类学之重要作用。
在古代典籍分类学中, 最常用的两大方法是事物分类法和学术分类法。前者之主要载体为中国特有之类书, 如《皇览》、《艺文类聚》、《古今图书集成》等, 后者之主要载体则为古代众多的目录书, 如《七略》、《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先唐时期是古代典籍分类学从起源、发展逐渐走向定型的关键时期, 在典籍分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先唐时期典籍分类述略
姚名达先生在《中国目录学史》中说道:“分类之应用, 始于事物, 中于学术, 终于图书。”由此可知, 中国古代之分类观念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曰事物分类, 即先民对自然界之不同事物进行最初步的归类, 是人类原始思维中分类观念的起步阶段, 《尔雅》、《释名》中的分类即其例。
二曰学术分类, 发端于“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东周时期, 学术从王官进入民间, 诸子百家各执一端进行辩难, 原本统一于朝廷的学术产生分化。《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和《韩非子·显学》等篇均已涉及学术分类之思想, 至西汉初,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始以史家之眼光对前代学术进行分类, 学术分类思想逐渐成熟。
三曰典籍分类, 亦称图书分类。因为典籍分类观念之产生晚于事物分类与学术分类, 所以典籍分类学之指导思想直接来源于前两者, 事物分类法与学术分类法成为指导典籍分类学的两大方法。
至西汉时, 刘向、刘歆父子运用学术分类法指导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典籍整理活动, 《别录》、《七略》先后成书, 目录书之分类体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魏晋之时, 事物分类法指导下的典籍分类学发生新变, 类书产生, 从此, 学术分类法与事物分类法之间的较量转化为目录书与类书两种载体形式之间的交锋。南北朝时期, 目录书与类书在交锋的同时, 也促进了各自的进一步发展。交锋之结果是走向定型, 随着隋唐大一统政权的来临, 目录书与类书均找准各自的定位, 分开职能, 双轨发展, 于是典籍分类学最终完成了定型。
由此可知, 在典籍分类学发展史上, 学术分类法与事物分类法经历了“分别起源→相互交锋→最终定型”的发展历程, 它们共同推进了典籍分类学的发展。目录书和类书作为先唐时期典籍分类学的两个主要载体, 它们各自的发展状况概述如下:
目录书方面, 在《别录》之基础上, 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目录书《七略》产生。之后, 魏有郑默之《中经》、晋有荀勖之《晋中经簿》, 南北朝时期更有大量目录书出现。目录书的编纂者从当时学术分类角度出发, 力图探索科学完善的典籍分类体系, 对《七略》之传统“六分法”进行不断改造, 并逐步孕育出新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在探索过程中, 出现了“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等不同的典籍分类体系, 说明当时目录书对典籍分类体系探索的进步。至唐初《隋书·经籍志》成书时, 目录书最终定型, “四部分类法”主导地位确立, 宣告目录书在先唐时期典籍分类学中探索的结束。
类书方面, 自魏初《皇览》始, 至唐初《艺文类聚》出现, 这之间的一段时期, 类书代有问世, 它们从事物分类法角度指导典籍分类学进行了有益尝试, 分类体系逐步完善。先唐时期之类书大部分已经亡佚, 但是我们尚可从他书之记载或出土之残篇管窥其分类体系, 探究其如何反映当时之典籍分类状况。
先唐时期典籍分类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学术分类法与事物分类法两条线索, 也有了目录书与类书两种载体, 为后世典籍分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目录书与类书关照下的典籍分类研究状况
由于目录书与类书在先唐时期典籍分类学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先唐时期典籍分类学, 大致有两个考察角度:一是从中国古代目录书之角度考察, 二是从中国古代类书之角度考察。
在目录书角度方面, 姚名达先生提到的“分类之应用, 始于事物, 中于学术, 终于图书”之语言简意赅地表明了对分类学所持的观点。姚氏又提到传统目录学的研究范围仅是分类目录, 倘若将我国类书删去繁杂、保存目录, 则为一部主题目录, 可谓远见卓识。此外, 又有余嘉锡先生的《目录学发微》、王重民先生的《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程千帆先生的《校雠广义·目录编》等, 皆对古代目录书中之典籍分类状况有所探讨。袁学良先生的《古代书目分类与文学典籍崖略》讲到古代目录书中反映的典籍分类状况, 从上古典籍分类之萌芽, 一直到“四部分类法”的集大成之作《四库全书总目》的问世, 论述较详。
对于先唐时期目录学的断代研究, 唐明元先生的《魏晋南北朝目录学研究》首开其先, 书中设专章分别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目录”和“魏晋南北朝宗教目录”, 对该时期综合典籍分类学之研究亦有补充意义。另外, 王国强先生的《明代目录学研究》虽不关涉先唐典籍, 但其断代为学的研究方法有参考价值。
文学目录与宗教目录研究方面, 谢灼华先生的《中国文学目录学》系统讲述了中国文学目录的产生、种类、功用和意义, 其中“古代书目对文学书籍的记载”部分涉及文学典籍分类体系的研究。陈垣先生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是佛经目录研究方面之力作, 其中对佛经目录之分类体系颇多嘉许, 并认为方外佛经专科目录之发达在诸多方面已超越方内之综合目录。
在类书角度方面, 类书发展史的研究不容忽视。张涤华先生的《类书流别》从溯源到嬗变线条式地描述了类书之发展史, 书后附有《中国类书存佚表》, 极便学者研究之用。夏南强先生的《类书通论》是对类书进行综合研究之作, 其中对类书分类体系的整体演变过程进行了论述, 但对唐前类书源流之阐述显得不够充分。此外, 胡道静先生的《中国古代的类书》、刘叶秋先生的《类书简说》等, 均从类书发展史角度对历代典籍分类学进行了研究。
类书的断代研究方面, 唐光荣先生的《唐代类书与文学》是对唐代类书进行断代研究的一部著作, 其中“唐代类书的类目”部分系统论述了在唐代典籍分类学成熟之后人们的认识, 是对先唐时期典籍分类学的一个整体总结。除此书之外, 涉及先唐时期类书之断代研究的著作尚少, 只在单篇论文中有所涉及。这当与该时期大部分类书已佚, 所存类书多与残卷有关。
类书之分类思想研究方面, 如刘刚的《隋唐时期类书的编纂及分类思想研究》, 该文详细论述了隋唐时期类书之分类观念。又如吴福秀的《<法苑珠林>分类思想研究》, 其研究对象为佛经类书, 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分类法交锋之时佛经类书分类法的独到之处。
在出土类书和域外中国类书研究方面, 王三庆先生的《敦煌类书》是对敦煌出土类书兼整理与研究于一体的力作, 书末附有图版, 真实再现了敦煌出土类书之原貌, 对研究者极为方便。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先生纂辑《和刻本类书集成》共六辑, 收录了从唐至清的和刻本类书共21种。虽然此书所收最早一部为唐韩锷所编之《岁华纪丽》, 对先唐类书并无收录, 但所收类书皆系漂洋过海、广泛传播之书, 其分类体系也具有一定特色, 故对先唐类书分类体系之研究亦有所帮助。
三、对先唐典籍分类学研究的建议
当前学界对目录书与类书关照下的先唐时期典籍分类学之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 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我们应力图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 目录书与类书综合研究
目录书与类书同为典籍分类学之载体, 两者之分类体系共同推进了典籍分类学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 对目录书与类书分类体系之研究, 不应各自独立考察, 而宜综合研究。当前图书馆学界之做法值得参考, 即将学术分类目录与主题分类目录二者综合起来, 使其优势互补, 并致力于“分类主题一体化”的建设。实际上, 古今图书分类学彼此相通, 所以对古代目录书和类书之研究, 亦可打通书籍形制之界限, 致力于整体的典籍分类学之研究。
(二) 南朝与北朝分开考察
在先唐时期典籍分类学中, 南北朝时期是两种分类法交锋的关键时期。但当前研究多把南朝作为该时期之代表进行考察, 概括该时期典籍分类学的基本状况, 而对北朝的重视程度则远远不够。南朝与北朝同时并存, 其文化传统迥异, 导致南北两朝的典籍分类状况也有所不同, 其特征可概括为:南朝延续传统, 目录书与类书繁华竞逐;北朝讲求实用, 类书之编纂胜过目录书。因此, 南北朝应该分开考察, 而不能“重南轻北”, 更不能“以南代北”。
(三) 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
传世的先唐时期目录书以《汉书·艺文志》为最早。其后, 汉唐之间虽纂有大量目录书, 然多数亡佚, 所存者亦多为残篇, 如阮孝绪之《七录》便仅存其序。后人辑佚所得, 亦非全本, 如《七略》之各种辑本, 虽多至十余种, 然所拾零之文字十不足一。原始文献不足, 我们只能根据史书之记载考察各目录书之分类体系, 如《隋书·经籍志·序》载荀勖《中经新簿》之类目为:“一曰甲部, 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 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 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 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如此之类, 虽寥寥数语, 但皆有助于典籍分类学源流之考索。
传世的先唐时期类书, 杜公瞻之《编珠》只余两卷, 虞世南之《北堂书钞》亦非全本。后人辑佚所得, 如清代王谟、孙冯翼、黄奭三家皆有《皇览》辑本, 但均为一卷, 相比“凡千余篇”的《皇览》原本, 真是九牛一毛。我们要考察先唐时期类书之分类源流, 只能通过这些残篇进行, 如对《皇览》类目之考察, 综观三种辑本, 因《太平御览·礼仪部》引《皇览·冢墓记》达二十余条, 又《水经注》引《皇览》十三条, 大部分亦在说冢墓, 由此便可确定“冢墓”即为《皇览》四十余部中之一部。如此之类, 虽残玑断璧, 但弥足珍贵。
既然传世文献如此稀少, 我们更要认真对待出土文献之价值, 综合运用“二重证据法”考察典籍分类学之源流。敦煌出土文献中有一部分类书, 其中最著名者当属《修文殿御览》残卷, 该残卷系唐人手抄本, 存二百五十九行。罗振玉先生考订为北齐之《修文殿御览》, 洪业先生复考订为梁代之《华林遍略》, 之后持两种说法者均有其人。不管这桩公案将来会以何种结果论定, 此残卷当为南北朝时期古类书无疑, 其在中国类书史上之重要地位永远不会改变。
(四) 方内典籍与方外典籍相参证
综合性目录书与类书固然重要, 但大量专科目录书与类书之分类体系为典籍分类学之发展作出了贡献, 其中佛经典籍之分类体系尤为重要。佛经典籍中, 既有按照学术分类法编纂的佛经目录, 如释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僧祐的《出三藏记集》等, 又有按照事物分类法编纂的佛经类书, 如释宝唱的《经律异相》、萧纲的《法宝联璧》等。它们作为华夏文化与印度文化双重影响下之产物, 其分类体系与方内典籍互有同异, 堪称独特。因此, 方内典籍与方外典籍相参证, 对我们综合考察先唐时期典籍分类学之源流当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2]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岳麓书社, 2010.
[3]张涤华.类书流别.商务印书馆, 1985.
[4]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中华书局, 2005.
[5]夏南强.类书通论.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
8.中国国家标准分类目录 篇八
培训工种目录有所增加
2014年,新的培训工种目录共涉及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设、服务、交通、印刷、商业、采矿10个行业、177个培训工种。对比2013年的目录,2014年新增了混凝土制品模具工、安装起重工、快递业务员、歙砚制作、母婴护理、病患陪护、社区照料服务等培训工种。
补贴标准相应提高
对比2013年的就业技能培训补贴,2014年的补贴标准有了适当提高,部分工种提高100~200元,最高涨幅的工种为涂装工,由过去的500元提高至1000元。
具体就业技能培训工种及补贴,可登录http://www.ah.hrss.gov.cn/Root/web/templet/siteColumnContent.jsp?siteColumnContentId=95990查询。
技能培训补贴怎么领
根据《就业技能培训实施办法》,企业新录用技能岗位人员培训,实行资金直补企业的办法。培训时间不少于规定学时的,按不低于人均3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实行资金直补个人办法。培训对象自主选择定点培训机构、工种(项目),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个人先行付费,培训合格后,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经办机构,或指定的培训补贴经办窗口按规定申领培训补贴。
城乡初、高中毕业生接受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毕业时给予一次性经费补贴。就读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的城乡初、高中毕业生,所学专业为安徽省企业紧缺专业(工种)的,毕业时每人按2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培训补助(不含免费学生)。培训补助由学校集中向所在地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审核后,将补助资金打入学生个人账户。
(安徽 邓宣文)
9.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 篇九
(1)合理用于医疗目的、用以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就是药品,反之,滥用的就是毒品。麻醉性镇痛剂与部分精神药品就属此种情况,如吗啡针剂、阿片片、复方桔梗散、可卡因、杜冷丁、盐酸二氢埃托啡等。(2)药品是出于医疗的需要,具有医疗价值;而毒品本身不具有药用价值,不是出于医疗目的而生产或使用。如海洛因、大麻、冰毒及摇头丸等,它们在临床上不具有任何药用价值,仅有毒品单一的属性。(3)“药品”和“毒品”具有双重性质,违背法律规定生产、使用的药品就是毒品,法律规定范围之内的就是药品。
毒品的特性:
(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毒品的危害性:
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毒品的分类:
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1)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
(3)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麻醉剂、抑制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4)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软性毒品和硬性毒品。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
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
第一类
1.1-苯基-2-丙酮
2.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
3.胡椒醛
4.黄樟素
5.黄樟油
6.异黄樟素
7.N-乙酰邻氨基苯酸
8.邻氨基苯甲酸
9.麦角酸*
10.麦角胺*
11.麦角新碱*
12.麻黄素、伪麻黄素、消旋麻黄素、去甲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麻黄素类物质*
第二类
1.苯乙酸 2.醋酸酐 3.三氯甲烷 4.乙醚 5.哌啶
第三类
1.甲苯
2.丙酮
3.甲基乙基酮
4.高锰酸钾
5.硫酸
6.盐酸
说明:
一、第一类、第二类所列物质可能存在的盐类,也纳入管制。
10.中国国家标准分类目录 篇十
(自然科学类)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EI收录,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A辑,力学学报,力学进展,信息与控制,系统工程学报,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化学学报,化学进展,微生物学 报,生物工程学报,无机材料学报,材料研究学报,矿物学报,金属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学报,计量学报,仪器仪表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子学 报,半导体学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化工学报,化工进展,建筑学报,土木工程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地质 论评,地质学报,药学学报
二类期刊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学报,数学进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计算力学学报,工程力学,系统仿真学报,控制与决策,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控制理论与应用,声学学报,光学学报,发光学报,化学物理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高分子学报,应用化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非金属矿,中国矿业,有色金属,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冶金分析,粉末冶金技术,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光学精密工程,工程图学学报,摩擦学学报,电源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国激光A,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中国图像图形学报.A,工程塑料应用,硅酸盐学报,精细化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工业科技,城市规划,岩土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中国给水排水,生态学报,环境科学,遥感学报,中国环境科学,地震,地震地质,中国地震,空间科学学报,岩石学报,沉积学报,矿床地质,地质科学,中国药学杂志,药物分析杂志
三类期刊
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
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
四类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实验技术与管理,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江西科学,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甘肃科学学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技通报(理、工、农医双月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河南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ACTA MATHEMATICA SINICA,APPROX.THEORY AND ITS APPLS.,ACTA MATHEMATICA SCI.,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东北数学,数学季刊(英文版),J.PARTIAL DIFF.EQS.,工科数学(改名为:大学数学),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教育学报,ACTA MECHANICA SINICA,爆炸与冲击,空气动力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水动力学研究与发展,航空学报,CHIN.PHYS.LETT.,CHIN.PHYS.,COMMUN.THEORY PHYS.,物理测试,核技术,大学物理,人工晶体学报,高分子通报,分析科学学报,感光科学与光化学,分子科学学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HIN.J.OF POLYMER SCIENCE,细胞生物学报,激光生物学报,工业微生物,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氨基酸和生物资源,生命科学研究,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植物学报,生物物理学报,生理学报,生物工程进展(改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古脊椎动物学报,微体古生物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金属功能材料,建筑材料学报,绝缘材料,贵金属,磁性材料及器件,J.RARE EARTHS,航空材料学报,材料开发与应用,J.MATER.SCI.& TECH,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包装工程,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矿产与地质,勘察科学技术,矿山综合利用,中国锰业,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有色金属(矿山部分),建井技术,煤矿安全,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矿业安全与环保,中国煤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煤炭工程,煤矿机械,选煤技术,西安科技学院学报,化工矿物与加工,洁净煤技术,TRANS.NONFERROUS MET.SOC.CHIN.,ACTA METALLURGICA SINICA,钢铁研究,上海金属,轧钢,矿冶,钢铁钒钛,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特种结构,南方冶金学院学报,轻金属,炼铁,烧结球团,炼钢,特殊钢,有色冶炼,黄金,焊接技术,腐蚀与防护,轻合金加工技术,塑性工程学报,中国表面工程,电加工与模具,中国惯性技术学报,微细加工技术,电焊机,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模具技术,工程爆破,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重型机械,现代铸铁,机械与电子,锻压机械,深冷技术,现代制造工程,压缩机技术,新技术新工艺,金属成型工艺,风机技术,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工程设计(改名为:工程设计学报),水泵技术,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现代仪器,计量技术,光学仪器,自动化仪表,现代科学仪器,分析仪器,电测与仪表,机电一体化,工业炉,工业锅炉,工业加热,电瓷避雷器,照明工程学报,现代电力,湖北电力,四川水力发电,蓄电池,遥感技术与应用,电子显微学报,电子产品世界,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移动通信,真空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声技术,遥测遥控,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电子测量技术,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无线通信技术,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微处理机,激光与红外,电信科学,电视技术,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电路与系统学报,光通信研究,广播与电视技术,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物探化探计算技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工程与科学,计算机辅助工程,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微型电脑应用,微计算机应用,微计算机信息,传感器技术,微型计算机,J.COMPUT.SCI.& TECH.,中国胶粘剂,印染助剂,热固性树脂,电镀与精饰,炭素技术,炭素,人体晶体学报,粘接,林产化学与工业,纯碱工业,香料香精化妆品,CHIN.J.CHEM.ENGI.,化学工业与工程,化工机械,煤化工,玻璃与搪瓷,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化肥工业,化工自动化及仪表,燃料与化工,硫酸工业,氯碱工业,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石油化工,化学世界,现代塑料加工应用,精细石油化工,塑料科技,化工新型材料,中国造纸学报,粮食储藏,纺织科学研究,中国甜菜糖业,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纺织器材,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木材工业,纸和造纸,中华纸业,烟草科技,工业微生物,产业用纺织品,毛纺科技,针织工业,上海纺织科技,食品工业,中国调味品,茶叶科技,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科技,食品与机械,中国酿造,煤气与热力,建筑电气,工程抗震,中国园林,结构工程师,时代建筑,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粉煤灰综合利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水泥,地下空间,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新建筑,水泥技术,建筑机械化,低温建筑技术,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世界建筑,世界地震工程,混凝土,新型建筑材料,空间结构,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上海环境科学,电镀与环保,重庆环境科学,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工业用水与废水,环境保护科学,四川环境,J.OF.ENVIRONMENTAL SCIENCES,环境保护,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检测管理与技术,自然灾害学报,水资源保护,测绘学报,古脊椎动物学报,自然灾害学报,微体古生物学报,内陆地震,地壳形变与地震,遥感信息,测绘通报,世界地震工程,国土资源遥感,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测绘工程,物探与化探,灾害学,华北地震科学,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华南地震,水文,古地理学报,岩矿测试,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西北地质,极地研究,热带地理,工程地质学报,石油实验地质,地质力学学报,新疆地质,沉积与特提斯地质,铀矿地质,地质通报,火山地质与矿产,地质找矿论丛,华东地质学院学报,地质地球化学,中国区域地质(并入:中国地质),经济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地域研究与开发,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湖泊科学,中国药理学报,中国海洋药物,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国药物化学杂志,解放军药学学报,广东药学院学报,西南国防医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五类期刊
【中国国家标准分类目录】推荐阅读:
中国周边国家局势07-19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11-14
中国古代国家政策12-11
中国会议行业国家政策12-26
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10-10
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06-27
《中国与世界上的国家》的教学反思06-23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09-06
中国信保:危机后的国家风险分析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