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教学

2024-09-20

典型案例教学(共12篇)

1.典型案例教学 篇一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

上传: 2011jxjalby 更新时间:2011-10-20 阅读: 1596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案例二】

杨帆同学是一个安安静静、其貌不扬的小姑娘,在班里不显山不显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这个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强。

在一节英语课上学完新单词后,我照例请同学带读生词卡片的词(我习惯于让同学们将单词抄在卡片上,以便于随时记忆)。我在班里巡视着。忽然发现杨帆手里空空的,我以为她没带,就让她和同桌合看一本,她却从位子里拿出了生词卡片。我问她为什么不看,她说已经背下来了。我还真有些不相信,生词卡片的词很多,也没什么顺序,前后加一块才读几遍呀,没想到她还真的很流利的背了下来。我和同学们都很吃惊,问她是不是提前背的,她否认了。同学们为她热烈鼓掌,我也在班里特别表扬她不仅聪明,而且会学习,小小年纪,就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学习知识,值得大家学习。

她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掌声和夸奖,非常高兴。下了课,我把她叫过来,接着和她聊天,她高兴得告诉我,她特别喜欢背东西,广告里的广告词她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还当场给我们表演了几个片段,她再一次得到了掌声。我的脑子里当时就想到了“多元智能”这四个字,她就是在语言的记忆力方面有着出色的才能。处理事例的方法:

1.家长报喜:我把整个的经过以及我发现良材的喜悦心情和我的一些建议郑重地写在记事本上向家长报喜。

2.授人以渔:指导她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学习。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和她谈心,让她感到老师非常欣赏她的才能。同时给她指出:再好的天赋如果不用也会荒废的,应该好好利用这个优势。3.提供各种展示机会:我为她提供各种展示她才华的机会,并不失时机地以恰当的言语适时表扬,增强她的自信心,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效果:

1.扬了长避了短:她现在已经是班里最受欢迎的女同学,公认的“小才女”。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充满了自信。特别是她的作业书写、课上发言比原来上了一个大台阶。

2.带动了全班同学:她的才华激起了同学们和她比试的欲望,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理论依据:

美国哈佛大学家扥阿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启示: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理论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尊重学生,以爱育爱,给每个学生以表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就要真正做到“深入学习新课标,行为上将它落实到实处,这必将会是实现成功教育的重要途径。

【案例三】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四】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五】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六】

王林同学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案例七】

一班的刘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刘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王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王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请问:刘、王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刘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而王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王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案例八】

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上初中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这则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分析: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该案例恰恰违背了这一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点:

①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②重教书轻育人。它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③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

④传统的教学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重视那些被认定为是“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

【案例九】

吉安市某中学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复的知识或问题。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

分析: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

【案例十】

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

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分析: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①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

②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学校开放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放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

③该案例面向每一位生动活泼、发展、有尊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

2.典型案例教学 篇二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 儿科学的学习以基础课、专业课、见习及实习后毕业的形式进行[1]。随着社会发展, 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基础上, 增加了幻灯片制作, 通过多媒体, 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 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但其专业理论教学仍采取以教师为主导, 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容易脱节, 学生自我思考的机会极少, 只能被动地、填鸭式地跟从教师的思路去理解, 使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但现实中医生最为重要的技能恰恰就是独立自主的分析病因, 从而采取对应的治疗手段。随着儿童患者及其监护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 医学生在儿科见习、实习期间个人或者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发减少, 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医学院校的教学形式比较灵活、科学, 典型案例教学法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学校纷纷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采用和推广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和丰富,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归纳和总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预选一些本专业的典型案例, 在理论课结束后即给予学生, 并开出相关参考书目,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仔细地分析研究这些典型案例, 结合理论教学和相关的参考书目, 重点解决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问题, 自我归纳、总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将更多时间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 教师不再完全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 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分析病例。最后对讨论案例进行概括和总结, 分析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以更为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消化书本知识。

儿科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基础, 以案例为先导。模拟现实场景, 化无形为有形, 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紧地联系起来, 重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典型的临床案例充满探索趣味,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日后良好的临床工作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典型案例的教学方式,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由配角转为课堂的主角,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加强, 扩展了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此, 国内部分学者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试验, 通过采用传统教学法与典型案例教学法对照试验。在学期末, 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数据, 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试成绩还是病案分析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2,3]。发现典型案例教学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临床思维、锻炼分析能力、理论与临床联系和对重点及难点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等方面很有帮助, 对于广大的医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应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的教学中, 应注意: (1) 典型案例教学法一般需要较多的时间, 对教师和学员的要求也比较高, 因此在案例选择中, 应有较为完善的总体规划, 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 在保持案例的真实性、针对性、趣味性的同时, 能准确地表达课程的理论知识, 满足教学的需要, 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 讨论题要准确, 富有启发性[4]。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引导, 起到一种“导演”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病案复杂的材料中, 运用儿科学中相关理论知识、原理和方法对病案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便获得疾病的处理知识, 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及掌握儿科学书本的理论知识。

而在案例的选择上尤其要注意: (1) 要将儿科学的医学科学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医生是一个有着广泛兴趣和真实感受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人, 他不是一架医疗机器, 只有这样, 他才能不把坐在他面前的病人当做有生理上或心理上疾病的人, 而是一个完整的人。 (2) 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儿科学的任务是保障儿童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 内容复杂,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 治疗对象情况也比较复杂, 所以, 教师必须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 精心挑选、整理出代表性较强的儿科教学临床案例。这样将儿科学理论与临床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 才能使同学们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 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3) 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和高科技辅助工具的医学广泛应用, 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 儿科疾病从病种和诊疗方式上较之过去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因此案例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典型案例,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多方面、不同角度地去分析判断, 选取不同的诊疗手段, 再加以教师的分析。这样, 通过案例教学, 就能从典型案例中, 抓住相关疾病诊疗的要点。 (4) 针对性要强。典型案例应有意识地选取具体生动和形象的典型案例,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主动地去调查研究病史和分析评价病因, 这样也更有利于对选取案例中的重点、难点环节的认识和掌握。 (5) 选取的案例需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中国医改和现实经济情况, 国外的一些典型案例未必适合中国的国情, 国外的处理病情的手段也未必适合在国内采用。因此, 在选取相关典型案例的同时, 要适当地对案例进行修改, 同时, 要多选取国内发生的典型案例。

在今后儿科学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临床医学意识、临床医学思维、临床医学的判断能力与疾病处理能力, 将医学科学与人文关怀紧密地结合起来[5], 以更好地适应日后的临床工作。

摘要:典型案例教学方法通过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 让教师与学生在案例讨论与分析处理中充分的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兴趣, 激发学习主动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笔者探索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应用, 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临床医学思维。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丁宗一.儿科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 3 ) : 161—165.

[2]王宏, 符勤怀, 李君, 等.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 2 ) : 72—73.

[3]王晓红, 李晓红.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19 ( 9 ) : 1115—1116.

[4]刘百祥.病案分析法在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探讨[J].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3, 9 ( 4 ) : 96—97.

3.典型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案例;医院;鼻饲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13-01

一、背景描述:

王某,73岁,男性,因脑出血入院,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患者意识清醒,但患者体质较弱,仍不能说话及正常吞咽。医嘱要求给予鼻饲,补充营养。请判断这位病人是否适合鼻饲。

二、教学原理: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现状,本项目具备实施条件。本节内容运用案例教学的优势,能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并最终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概述鼻饲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能熟练掌握鼻饲术的操作过程和要点;能正确实施对昏迷病人的鼻饲术;准确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保持清洁和病人安全。

3、情感目标:操作过程中通过护士的解释,病人能主动配合护士操作;培养学生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鼻饲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使操作过程更加人性化。

五、实施条件:

1、要求具有模拟临床环境的实验中心和操作用物。

2、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特别是决策和评价过程,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之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策略

1、学生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已经经过了临床基础课的学习,已掌握了相关的解剖生理知识,对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的方法已有一定的概念,掌握了医院感染防护技术的重要性,原则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医院饮食和病人的一般饮食护理的要求。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护理教学,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设计,尝试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教学评价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贴近临床,能更快的使学生适应今后的临床工作。

七、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和学生共同复习消化系统解剖知识。

2、讲授新课 为一位清醒病人进行鼻饲,演示整个操作流程。

3、课堂练习 创设情境,提供案例给学生,学生分组,每组4-5人,教师参与到学习小组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教师可以提出以下要求: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给病人做鼻饲,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步骤严谨,注意清洁,病人安全,操作过程中体现人性化护理,注意与病人多沟通,多次反复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4、课堂提问 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如何判断病人适不适合做鼻饲?鼻饲时病人采用什么体位比较合适?胃管插入的长度是多少?如何证明胃管插入胃内?插管时发生特殊情况如何解决?给病人注入鼻饲液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操作完后要做哪些终末处理?

5、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进一步突出重点知识。

八、评价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按照“工学结合”的精神,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自评,是否完成了教师的要求,各小组根据操作评分标准,组长进行打分并点评,小组互评,总结本次课的所得和感悟,比较本组与其他组的练习效果,教师了解各小组的互评情况,师生评价,教师对本次课进行总结,修正学生练习中的细节,提出修正意见,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进行改正。

九、结论

经过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实施,构建了基础护理学的课程体系,精心选择并组织进医院以真实的病人为载体的教学,采取现场演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基础操作有了生动、直观、全面的认知。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操作,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与医院的零距离对接;而且还节省了医院的二次培训,因此使得护理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翟风平 张梅.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3(1)

[2] 孟青.换位思考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13)

4.教学案例分析(案例) 篇四

—五年级“因数与倍数”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红星小学 代继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构建上线一定教学的指导策略,学校数学课题组组织同年级数学阅读教学研讨。本学期我听了刘老师上“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一课时,有下面的教学内容。

教学片段一:采用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学生汇报:1×12=12,2×6=12,3×4=1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

简析:教师注重在课堂中指导从理解因数和倍数入手,将阅读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之中。

教学片段二:教师在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后,再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一13的内容:

(1)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1×12=12,2×6=12的关系。(2)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

(3)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要求学生打上着重符号,阅读两篇。)

3..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5,12,15,36。

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汇报。(要求学生回答完整。)

师:2和12是36的因数,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36的所有因数。出示要求:

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③写出36的所有因数。

④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几种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2)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完成板书:描述式、集合式。(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

简析:教师在学生对因数、倍数有了理解之后,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果教师能长期对学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片段三:在学生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后,指导学生阅读:

(1)3的倍数有:,(怎样 有序地找,有多少个?)

找一个数的倍数,用1,2,3,4„„分别乘这个数。(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算算。)

(2)练一练:6的倍数有:——,40以内6的倍数有:——。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让学生阅读三遍并勾画: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师生共同总结,学生阅读 :

(1)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2)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应有序思考。

简析:教师在学生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后,抓住“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这个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学片段四:在找36的因数时,学生的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教师的提问:

1.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2.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师:对于他们的方法,想不想说点什么?

学生就会明白:从小到大,有规律去找就不会出错了。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简析:三位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教材有关内容理解性阅读几篇,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大大提高。

5.典型案例教学 篇五

化学教师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基于案例教学的化学教学案例库建设进行探讨。

1.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意义

教学活动是具有活动的动态性、主体的独特性、教学情境的多变性等特点的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作为教师需要将学科理论、教育学等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结合,发生相互的作用与反作用,才能使得“教”与“学”的活动真正合成为整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实践性知识极好地将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了起来。对于教师而言,“理论的实践化”固然重要,“实践性理论”或是“实践的理论化”更是必须⑴。只有在更多的实践场景中的实践、思考、解决问题,及更多同伴之间的相互补充、印证等的活动中,才能够形成坚实的实践性知识,才能有更广泛的迁移。

卡耐基教学专业工作组在《一个国家的准备:21世纪的教师》中提出,应把案例作为教学的主要关注点。从那时起,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案例教学,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人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不难看出,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论完全吻合。

案例是案例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是根本性保障。舒尔曼认为,“将某些事物称之为案例,就是做出了一种理论诉求。这种观点认为,在广义上,故事、事件或者课文都是属于同类范畴的事例。李忠如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案例的构成包括:①有一个材料,②这个材料隐含着若干问题和方法,③通过讨论又可引申出不同的意义。

2.化学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内容类型

化学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内容类型主要有2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根据化学教学案例的内容进行分类,一种是按照化学教学案例的来源进行分类。

2.1根据化学教学案例的内容的分类

根据化学教学案例的内容来分,化学教学案例包括有关教学内容、有关化学实验教学、有关化学教与学的方法、有关化学课程资源。具体内容见表

2.2根据化学教学案例的来源的分类

根据化学教学案例的来源来分,化学教学案例包括来自化学教学一线案例、来自文字材料和影像材料、来自化学教师教育的教与学活动。具体内容见表2。

3.教学案例选择与案例库建设的基本途径

在化学教师教育的案例教学中,只有精选案例和建设具有化学教学特质的案例库,才能确实实现案例的正效应和高效率作用。案例的选择和案例库的建设,在如上所述的化学教学案例分类中巳经有所反映。

3.1选择成熟的课例

案例的选择与建设的最直接的途径,也是大量的来源是成熟的课例。它可以是完整的课例、也可以是某一课例中的一个环节。例如,在某中学有这样一次化学实验课:实验内容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及其性质的实验。当中学生用老师提供的石灰石粉末与稀盐酸混合制二氧化碳时,容器中充满夹杂着固体粉末的气泡,将容器盖顶开并溢漫在实验台上。后将石灰石固体替换成粉末,实验如预期,顺利进行了。

3.2编制教学案例

教学中的案例其实也可以是一个问题包。只要它具有引导讨论的事件或话题,并能够引申出若干个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去思考的问题,并且问题并不只是简单的平行的问题,而是或发散或递进的问题。还可以从化学教学的材料中发现问题,编制案例。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下册,编者写了一篇“结束语”。其中用了“见微知著”和“见著知微”2句古话,成功地再次引领刚刚学了一年化学的九年级学生从微观和宏观2种角度去理解化学的特质,明确如何才能学好化学。同时,也提醒了教师们的教学视角和教学策略。

3.3利用生成性案例

案例也可以是即时性的。即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事件。这种案例的产生和利用,是最考验教师教育者的教育学修养、教学机智和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体验和进步。重要的是,由此带给学生体验如何反思教学实际和自己的行为,感受课堂学习与中学教学之间发生联系的实在性。例如,某高校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一次教学活动中,在分析、讨论关于“爱护水资源”这一课时,师范生们都认为该课的教学应利用更多的课程资源,而不仅仅是教材中提供的材料,才能引导并形成中学生爱护水资源、爱护大自然的情怀。典型的`事件是:学生甲,用了在网络上查到的世界水资源面临的难题。学生乙,用了由于开采铅锌矿及其冶炼而造成他家乡的一条河流被污染的事实。有趣的是,大家对甲乙2位都给予了肯定。由此又引发了另一轮的讨论。而结论却不是唯一的,唯一共同的是,大家都获得了收益。

课堂教学中案例的呈现与讨论也完全可以是短小精悍的“小品”,也可以是即时生成的。可以解决一两个及比较少的理论问题,也可以解决实践问题。而且更具有理论学习中的即时应用性和即时理解性的特点。提高理论学习和实践智慧学习的效率。

4.结束语

6.典型案例教学 篇六

活动主题:给自己颁奖

活动目标:教育学生学会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课。

看黑板,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奖状),上面还是空白的,这节课就需要咱们自己给自己颁奖。

二、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1、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精神,我想送大家一首歌,听一听歌里唱得什么意思。(师唱:一个人一个样,周围的伙伴都很棒,与人相处看长处,快乐成长,快乐成长。)那谁来说一说。(生说),(对,我们都有各自的长处,都很棒,谁能说出一个同学的优势或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是是谁?说的好,猜的准,就可以自己给自己一个小贴画。

2、一生说,指名猜。

三、活动二:游戏“击鼓传花”

1、过度语:同学们猜的还真准,下面咱们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停,花落谁手,请介绍自己的一个优点。

(1)师击鼓、生传花。

(2)花落谁手,谁介绍自己的一个优点。(3)多传几组。

2、游戏到此为止,同学们优点太多了,下面同桌两个(或小组内)说一说之间的优点,认为自己说的好的,奖给自己一个小贴画。

四、活动三:填写“闪光卡”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缺点,下面把你的不足之处写在一张空白纸片上。

2、生自由写,师巡视。

3、写完后,请小组长验收。

4、师小结:你们这些不足暂存在我这里,下课后我把他放到缺点回收站,没有了不足,我们只剩下了优点,是不是感觉到很轻松。咱们一起说:“我很棒,我很优秀”。现在请你将自己的优点填写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优点闪光卡”上。

5、生写,师巡视。

6、写完的同学把闪光卡贴在黑板前面的奖状上。

7、小结:一张空的奖状,同学们自己为自己颁奖,我们的奖状就丰富多彩了,闪闪发光了。那我们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

五、活动四:别人眼中的我

1、同桌俩互相说说对方的优点,说完奖给对方一张小贴画。

2、指名说同桌的优点。

3、听到表扬后,你有什么感想?(高兴)能把才艺展示一下吗?

4、继续给自己颁奖。

5、家长眼中孩子所有的优点,学生读给大家听。

6、老师眼中的学生。

请班主任介绍几个典型孩子的事例。

六、活动五:总结升华。

看到自己给自己颁奖,你的心情怎么样?今后有什么打算?让我们一起说:“我很棒,我能行”。《给自己颁奖》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在这儿讲课,实在是班门弄斧,讲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下面我就从两方面谈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个人体验。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文本。《给自己颁奖》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成长的足迹”中的第一课,目的在于领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这一课又包括三个主题:优点与特长在哪里、照镜子、自信从这里开始。需用两课时完成,所以这一课我主要让学生找优点,找长处,让学生从这节课开始迈开自信的步伐。

二、活动过程

《品社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其中特别关注的是儿童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串。

课始导课,我用一张空白的大奖状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课中“猜猜他是谁”“击鼓传花”“填写闪光卡”等一系列的活动,加强学生对自我优点的认识。小学三年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优点,能够看到一些,有时会过分突出某一方面的优点。但他们在这方面的认识不很全面,也并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于是,我组织了“别人眼中的我”这一活动。通过同学看我、家长写来的卡片、班主任眼中的我等不同角度,让学生来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全面性。

7.典型案例教学 篇七

1 案例教学法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适应性

1.1 适应成教学员重实际的求学心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

大都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典型事例, 成教学员从生产中来, 大多注重技能学习和实际的能力培养, 对空洞的理论讲解抵触心理一般都较强。

1.2 适应成人学员乐于交流的优势案例教学法多采用双向交

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 学到多少要考试时才见分晓。在案例教学中, 学员先要进行消化, 然后查阅资料, 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 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 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1.3 适应成人学员差异性大的特点差异性是成人教育的一个

显著特点, 他们在年龄、阅历、工作岗位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这给老师的传统的备课教学带来不小的难度, 无论老师怎样尽心尽力, 也很难使学员都满意。而采用案例教学时, 学员们都表现出了少有的兴趣, 积极参与和配合老师授课, 老师从中也受益匪浅, 能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 成人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及其作用

2.1 有利于调动成人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

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如何激励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员积极参与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2.2 有利于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拓

性思维教学法, 在一定案例背景下, 成人学员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案例背景,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选择一些学员熟悉并迫切希望解决的案例, 进行教学意图的对接处理, 学员就会顺其自然,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 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由于成人学员有丰富的实践经

验, 对于有些案例背景、过程熟悉程度可能高于教师。如果教师对案例没有精心的准备, 案例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样, 就会迫使教师花出更多的精力、时间去准备课堂案例, 从而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成人案例教学法中案例选择的原则

3.1 具体性原则由于成教学员大都有具体工作经验, 对于实践

问题非常熟悉, 但若用理论来解释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 教师在选择和加工案例时一定要具体、明确。

3.2 针对性原则案例选择应针对具体课程、具体知识点、具体

对象, 因为对成人学员而言, 一般实践经验丰富而往往结合理论很难, 对没有针对性的案例, 他们就可能没有明晰的思路, 找不到方向, 有的学员就可能将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复述一遍了事, 这就有悖于案例教学的目的。

3.3 熟悉性原则由于案例教学法为各高校、各个层次、各专业

所广泛采用, 因而, 各种各样的案例集也大量被编写, 教师对案例随意选取, 特别是那些大型的、成功企业的案例被广为采用, 学员会感到是空中楼阁, 你我相隔较远, 让他们分析起来也只会人云亦云。所以, 在成人案例教学中, 应选择那些成教学员身边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应用。

4 认真做好教学案例的组织与选择

4.1 要亲手选择尽可能多的本土化案例由于采取案例教学的

主体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 因而, 教师在选择课堂案例时应尽量立足本土化。在具体选择中应注意放弃那些规模大的、大众化的、离我们较远的案例, 而亲手选择成教学员所在企业的成败案例, 就更会形成明显的个体特色。

4.2 重视案例格式的规范化教师采集选择的案例, 不论是具备

本土化特色的, 还是其他渠道的引用案例, 在进行具体的案例编写时, 都应做到案例格式的规范化。这样可使每一个案例都具备相同的质量水准,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案例选择的良莠不齐。

4.3 重视对课堂案例分类选择、穿插使用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

内容及进程的需要, 分类选择整理一些不同型式的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 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3.1 专题型案例专题型案例是案例分析的最低层次, 即只针

对某一问题、某一具体方面、某一因素进行剖析。这一类型的案例分析最大优点是目标集中, 涉及的问题具体明确, 有利于学员分析时把握案例重点, 直接入题, 比较适合于初学者。

4.3.2 综合型案例综合型案例所涉及的背景材料、理论问题相

对比较全面系统, 常交叉运用多种理论依据, 反映了完整而多元化的运作顺序。案例来源一般是间接引用, 若是教师自己动手编写, 则难度较多, 可能涉及到一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或多门专业课程的相关理论汇集,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对待, 慎重选择。

4.3.3 讨论型案例这是案例分析的最高层次, 这种案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 学员积极配合, 案例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学术探讨性。

4.4 案例的选择要进行动态更新目前的案例教学法中的教学

案例选择的静态化倾向较为明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部分教师在使用案例时, 一般都是采用一些既成事实的静态案例资料。二是有的教师一次选择好某个知识点的案例后, 就用它几年或几届, 一成不变, 内容从不考虑与时俱进, 学员也感觉乏味, 使案例教学黯然失色。因此, 教学案例选择必须经常性的进行动态更新, 使之成为源头活水, 不断焕发应有的光彩。

总之, 成人高等教育案例教学法对成人学员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要最大发挥作用, 体现效果, 很重要的就是要针对成人特点, 认真选择组织有实在价值的教学案例, 并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实施, 唯其如此, 才能真正体现出案例教学魅力, 以期全面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洪才.大众高等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8.

[2]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0) .

8.高中地理典型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29-01

一、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高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与抽象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案例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广泛的重视与应用。教学案例在设计过程中,其质量是尤为关键的,是决定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的直接因素。所以,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

本文在实践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为例进行案例设计,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重点对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流程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教学实验检验的方式对所设计的流程的可行性进行有效的检验,有效加强案例在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

二、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理论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主要对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与人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区域性和综合性是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求学习者通过教学过程中所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于地理知识原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对具体的地理问题的学习方法、手段进行有效的掌握。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基本需要。但是,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选取适当的案例为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支撑。所以,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有效的依据课程内容,对教学案例进行有效的设计,针对学生的基本需求,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综合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高中地理必修1中教学案例的设计,需要促使学生对地理原理和地理知识的基本规律进行有效的掌握与应用。比如说,在进行轮船航行直布罗陀海峡设计的过程中,教学案例的设计需要对密度流表层海水的流向以及对航行方面的影响为学生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解释,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直观性的理解与掌握;在对高中地理必修2中的教学案例设计的过程中没需要促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全面的掌握。比如说,在教学案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所在区域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对教学案例进行综合性的设计,科学有效的对城市化特征及其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设计与分析;高中地理必修3中教学案例的设计目标是,全面性的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对具体分析进行全面性的分析与解决,例如:对某地区水土流失方面进行教学案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该视出发,有效的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分析出水土流失问题的具体解决对策。本文在主要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为例进行案例设计,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重点对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流程进行探究。

三、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设计

(一)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基本设计流程。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流程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即:其一,需要对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案例主题进行明确,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将教学案例与高中地理学科发展进行有效关联;其二,依据教学案例的主题对案例实施的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与分析;其三,教师在进行案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对具体素材进行有效的搜集与整理,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对案例素材的典型性、严谨性、真实性进行全面的重视。在此基础上,需要将所搜集到的教学案例素材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分析、筛选、加工、重组,结合教学目标的需要对案例进行有效的设计,将所设计的案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恰当的地方进行适当的修改;其四,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过程,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性的思考,适当的将构思的教学过程与案例进行串联。

(二)教学案例设计。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必修3中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设计,其中,以关中平原地区为例,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案例设计。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某个区域为例进行分析与设计,比如说以关中平原地区为例,对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特征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深入化的分析探究,并对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进行总结。

通过本案例的设计与应用,促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科技对于该地区农业发展据具有重要性的影响,并积极的指引学习者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作用进行明确,并有效的加强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对农业生产及自然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对自然、社会经济、该地区发展变化等方面对于农业方面的影响进行掌握,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理念,指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区位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案例学习的方式形成科学性的农业区位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炳连.高中地理课程必修2的案例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2] 宋洪位.如何开发高中地理教学案例[J].地理教学,2013 (10).

9.第三章 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 篇九

一、组织教学过程

1、教师向学生介绍案例及问题的目的和意义;

2、将课后的材料分析及思考题布置给学生,让其利用课外时间做准备;

3、进一步确认学生事先的分组情况,并分派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将讨论和分析的结果以PPT 的形式呈现,每组的发言时间为5-8分钟;班级较大的则没有进行分组,也没有要求具体的呈现形式;

4、各小组分别派代表上台发言,每位代表发言结束后,可以有几个提问机会;较大的班级则由学生自愿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质疑,并展开讨论。

5、教师讲评与总结,肯定有价值的见解,纠正不正确的分析,指出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教学目的与意义

1、通过本案例讨论,使学生理解或掌握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的概念、优点、内容等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

4、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后总结

1、学生评价

2、教师评价

4.12(星期五)第3—4节,学生应到34人,实到33人,由于事先进行了任务布置,因此本次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在课外,课堂上主要由各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分析内容以PPT的形式进行讲解。每个小组在台上对照PPT的讲解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老师的总结评价时间为15分钟,共占时45分钟。

由于事先给学生安排好了任务,因此学生在课外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准备,从呈现出来的的内容来看,每一组准备的内容都很全面、详细,从背景资料到概念阐释、从原因到做法等,紧紧围绕企业退休员工的社会化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全面的分析。

存在的问题各组具有共性:对于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问题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仅仅局限于材料中企业退休员工的社会化管理,从微观层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而对于应该从哪些宏观层面加强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的问题没有做很好的回答。教师对此问题以列举案例的形式进行了补充和阐释。

4月15日(星期一)地1—2节,应到64人,实到64人。

本次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在课外,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不适合分组进行,因此采用个人自由发言的形式。在老师的鼓励下有6位学生自愿发言,包括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对别人观点的质疑和补充,每位同学平均发言时间大约4分钟,老师总结评价20分钟。

10.典型案例教学 篇十

青龙县木头凳高级中学 丁成功

[背景描述]

近年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因此我选择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与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关系密切的《地理图表的阅读》作为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题。

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增加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自我反思等对话教学的实现,从而实现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历年高考试题作为材料背景,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图表的分类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分析,分析归纳,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及时指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

(一):

导入:电脑屏幕中打出课题名称:《地理图表的阅读》。老师设问:为什么要专题复习地理图表的阅读呢?多媒体课件展示高考考试说明。近几年图表阅读分值占高考地理分值比例情况如何呢?列表统计展示,2002年占58.2%,2003年占95%,2004年占88%。

学生:看到这个表格数据非常惊讶。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突破作好心理准备。

近年高考已经考过哪些图表呢?用课件展示2001年--2004年不同类型的高考已经考过的部分图表试题。

课件展示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题:①审设问②审标题③审内容④审附注⑤审联系 第二步作答:①直接从图例或表格中寻找答案。②对提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计算而得出。

③答题时一定要针对图中提供信息,不能受思维定势影响。这样归纳出学生答题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准确获取图表相关信息的一般步骤,从而更有效地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和解读,同时完成正确解答。

教学片段

(二):

师:刚才大家看过各种各样的近年高考考过的地理图表,可以说出有哪几类吗?

生:等值线图、柱状图、景观图等„„ 师归纳并课件展示:

等值线图的阅读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地理景图的阅读地理示意图的阅: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合作探究)

生:(讨论)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演示地球仪——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 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读等。

师:前几节课我们已对等值线图作了专题复习,下面哪位来分析一下(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等盐度线图题目,作为对等值线图阅读的复习。

课件展示题目:学生站起来很快答出选择题的正确答案,老师做出肯定的评价后,学生马上坐下。

师:慢,你的回答完全正确,你可以分析一下是怎么判断的吗?(其他学生笑了)

生:分析(略)

师:欧雯雯同学不但回答完全正确,分析得也非常到位。看来等值线的判读方法掌握的不错啊。今天我们继续重点复习,统计图表的阅读和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这样引导学生自己论证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对话,理清思路,进行表述,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训练。

教学片段

(三):

叠加图的判读,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等高线与潜水位线的叠加图,思考不同地点打水井深浅问题。然后再课件展示:让学生分析2001年广东高考一道地理试题,天山的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后回答。

学生精彩回答后,老师用课件动态演示,如何对叠加图采取“分而治之”进行解答。学生感觉学得比较轻松。

前后采用难度不同试题进行分析,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运用课件展示分解,可以起到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效果。

[教后反思]

1、专题复习课板块化:用高考题引入,然后分析高考题,再用高考题检测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高考题来说明观点,指导学生获取有 效信息,解读信息。课中运用例题绝大多数引用高考题,比较典型,更有说服力。

2、注重引导学生论证:如学生回答2002年高考题等值线图问题后,及时追问学生如何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展示学生自我对话,发展思维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3、将多媒体教学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课堂容量大,有利于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如引用大量高考图表。学生讨论中,下课铃声响了,原先备的课没有完成。但是下课后我却觉得特别激动,因为在课堂中学生全然没有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语言是那样的美妙,讨论是那样的激烈。如果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根本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始终关注“学生”(心里始终有学生),关注“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发展),关注“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出评析。始终把学生作为主角的地位,这样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4、我们究竟应怎样看待一节课,是不是教师备的教案都完成了,学生都懂了,提不出问题了才算是一节好课呢?通过这节公开课使我真正懂得了学生不仅仅是老师教学的对象,还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如果说书本知识是“静态资源”的话,那么师生互动中产生的资源则是“活性的资源”,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活性资源”的意识,并能重视它、挖掘它,那么对我们老师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我们不能把心思仅仅放在教材、教案上,而更多的应是放在学生身上,更多的去研究学生、发现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意义,更加生动,真正的从“备教案”转为“备学生”,真正的体现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说”。

本课教学实践中,以下几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如何做到增多学生之间的对话,如何让学生自我反思还需进一步加强。

评析高考试题时,致错原因分析比较少,这样引发学生思考的空间可能不够广。

11.典型案例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教学 中学生 问题意识 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83-01

在汉代王充的《论衡·实知篇》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学之乃知,不问不识”,意思是人只有不耻下问才能懂得世间的道理。这句话强调的就是“问”,同样的在《论语》中也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教诲。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打破砂锅问到底”也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执着。但是,在现在的中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却没有问题意识,习惯于等待老师和教材给出的“标准答案”,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和现象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问题意识又被称为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能够促使个体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因此,无论是个体的思维过程,还是教学、科研活动中,问题意识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问题往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升华点,问题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可以说,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问题中实现的。

(二)作用

第一,问题是学生认知的起点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贵有思。因为只有有了疑问,学习者才会思考,进而有所新领悟,所以问题是学生认知的基本起点。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关于问题意识也有相当多的精彩论述。比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风趣的说明了“问”是人类认知提升的基本途径。许多实验研究同样表明,问题就是产生学习意识的根本原因。因此,如果教师不会问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学生没有问题,那么同样会失去学习的动力,达不到提高认知层次的目的。

第二,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础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创新能力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优秀技能。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是基础。因为有了问题,才会进行思考和探索,最后才有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创造。学生只有具有了问题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无疑到有疑,简单到复杂的认知提升。

第三,问题意识是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体现

在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却对这种“自由式”的模式感到不适应。这种情况下,首要的就是要学生树立教学主体思想,而问题意识就是这种思想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掌控课堂,将课堂变成展现自我的平台。由此,学生才有可能摆脱惰性思维,重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主体地位。

第四,问题能增进师生、生生的教学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依托问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和学生进行良性的互动,提升教学效率。此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针对教学问题进行观点讨论,实现不同思维的激烈碰撞。因此,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都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二、化学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依托生活,创造问题情境

化学虽然是一门实践科学,但是在中学化学的课堂上,还是有一部分理论教学。而这些化学理论,常常因为抽象难懂,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依托生活,结合教学知识,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时,某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述了一则“二氧化碳湖”致人死亡的新闻:“2014年7月,安徽祁门县某村庄的一对夫妻进山挖野生姜一夜未归。第二天,三位村民前去寻找也离奇失踪。最后,当地警方发现在一处山沟中发现了五位失踪的村民,并且五人都已经死亡。村民意外死亡事件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对村民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和鉴定。”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请大胆推测造成村民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学生了解信息过少,不可能知道村民的真实死因。所以该老师给出了几个答案进行提示,答案分别为:山坡坠落、野兽袭击、致命气体。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们开始进行分析,并依据排除法排除山坡坠落和野兽袭击,得出村民死亡原因是致命气体。这时老师又提出问题“致命气体具体是哪一种?”随后,引出二氧化碳的知识主题。

(二)依据认知矛盾,创造问题情境

学生在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之前,也有自己的一套认知系统。但是在他们的认知体系中,有一些并不是科学准确的,所以在系统学习时,新旧知识会发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比如燃烧与灭火一课中,对于燃烧条件的教学时,某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在水下是否能够产生燃烧”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学生依据“水能灭火”的生活常识,一致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该老师却告诉学生其实在满足燃烧条件的情况下,水下也能够产生燃烧现象。这一结论显然和学生脑海中的常识大相径庭,于是产生强烈的认知欲望。随后老师演示实验:给在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之后,白磷发生燃烧。学生根据这个实验,不仅完善了自己的认知体系,而且对本课的知识重点燃烧的条件有了一个更充分的认识。

(三)依据具体实验,创造问题情境

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来说,既是检验真理,也是实践真理。除此之外,化学教材中许多的枯燥的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验变成直观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解性问题时,因为二氧化碳是气体,如果不进行实验论证很难直观的了解到其是否溶解于水,所以教师提出要设计了一个论证二氧化碳是否溶解于水的模拟实验。学生给出的方案是:准备一个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并装满二氧化碳,然后向塑料品种倒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水,并立即拧紧瓶盖进行摇晃震荡使气体和水充分接触。这时塑料瓶如果变瘪,根据压强原理,瓶内的气体减少,造成压强减小,由此说明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通过具体实验,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的变化,增强对知识点的认识。

三、结束语

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只要学生在学习中常怀疑问,那么必将做到学中有思,进而取得新的突破。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实际、学生心理和化学实验,创造出契合教学主题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张荣娟.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3,18:50.

12.典型案例教学 篇十二

一、案例教学法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并且将一个个具体的管理场景搬进讲堂, 学生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进入角色, 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 不承担任何风险, 不付出任何代价, 又能及时得到教师、同学的帮助,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塑造性。

2.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弥补了课堂讲授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已学的基本知识。课堂讲授在传授知识方面是必要的, 能够达到时间短、见效快的目的, 但学生基本上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 对所学知识如不加以巩固, 很容易遗忘。案例教学把现实生活中企业碰到的真实问题带进讲堂, 从而使学生在不离开教室的情况下, 大大扩展他们的视野和经历, 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分析、争论, 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

3.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且尤其适用于培养管理者。通过分析案例, 可以帮助未来的管理者学习如何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 以及如何运用他们的知识、智慧进行科学的决策。案例教学使学生有机会试验他们的主意和想法, 有机会彻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机会和别人交流思想、分享思维成果, 从而得到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

二、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责任中心。一个是教师, 他们有责任选择案例教学形式和案例教学教材, 引导学生开展激烈的讨论, 创造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环境;另一个责任中心是学生, 学生拿到教师发给的案例或特定材料后, 必须据此作出真实生活中的决策, 并从中得出现实的有用的结论。

(一)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教”

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主要不是讲授, 关键在于启发、诱导, 具体工作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工作主要有: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拟定思考题, 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

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或编写案例时要围绕教学目标, 由浅入深, 要注意案例内容与强化所学知识有关, 案例难易程度与学习知识的深浅程度有关, 案例篇幅与案例教学时间相适应。一般来说, 一个好的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

描述了管理过程中一个有趣的、真实的故事;

与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要求相关;

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和较多的主要人物的直接引语;

引人深思, 有争论余地和启发作用;

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理论与技能的使用价值。

准备好案例后, 教师再反复钻研案情, 结合学生理论学习深度和实践经验, 看哪些地方需要提示或需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

拟定思考题或讨论题。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案例内容确定思考题、拟定的思考题要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诱导性和可争辩性。

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讨论范围的大小, 要根据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生人数、教学环境等确定案例的组织形式。如个人发言为主的小型分析讨论会;管理形式的模拟或角色扮演;分组集体讨论 (4~8人不等) , 各组织代表上台发言;大型辩论会等等。

2. 主持案例课

教师利用案例教学前几分钟, 介绍案情或相关的背景材料, 然后提请学生思考拟定的讨论题。学生利用一定时间, 对照讨论题, 反复思考, 推敲案情, 待学生基本熟悉案情, 得出案情基本结论时, 再组织讨论。

教师在主持案例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当“导航”“导游”“导演”, 倾听学生发言, 适时地引导学生, 或提示、或反问、或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充当争论反角, 引起争论, 使讨论不断深入, 要引导大多数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充当上述“三导”角色时, 切忌充当“三员” (忌当“演说员”, 不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忌当“评论员”, 对学生的发言品头论足, 发表见解;忌当“仲裁员”, 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 。

3. 讨论后总结

每次讨论结束, 教师一般都要做简短的总结。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主要总结学生讨论发言积极与否、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问题是否透彻、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等等;二是对案例本身的讨论总结。学生讨论结束后, 教师应作简明总结, 明确哪些方案不可行及原因, 通过讨论受到哪些启发, 哪些属于新颖的见解, 以及案例讨论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教师对总结材料, 要加以整理, 做好记录, 作为案例教学资料的积累。

(二)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学”

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 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讨论前, 学生对案例讨论内容准备如何是关系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一环。教师介绍案情, 提出思考题 (讨论题) 后, 要求学生:

(1) 联系实际、仔细阅读、把握全貌。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仅靠教师介绍案情是不够的, 学生必须带着问题认真、仔细阅读案例。有些案例实在理解不了, 可以跟周围的同学交流、磋商, 从案例情节的细微处去捕捉线索, 在错综复杂的描述中梳理头绪, 把握案情全貌。

(2) 根据问题找原因、提措施。在把握案情总体面貌的基础上, 学生要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 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主要原因, 提出各种可能措施, 再根据企业内部、外部环境条件, 切实分析每一条措施的可能性。

(3) 在综合分析基础上, 拟定发言提纲。学生在联系实际, 认真阅读, 把握全貌, 找到措施以后, 要将自己的思路加以整理, 写好讨论发言提纲。

2. 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言

进行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 部分同学发言不积极, 怕自己的看法不成熟, 被人嘲笑。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也应把讨论发言当作提高自己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素质的机会和场所, 只有通过发言、辩论才能使案例问题逐渐明朗化, 才能深化和巩固自己所学知识。

3. 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 教师作了必要的总结以后, 学生要总结自己在阅读案例、发言准备、案例讨论中存在什么问题;在知识的巩固、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在这一案例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等等。

三、案例教学成绩评定

教学活动要有成绩记载。在案例讨论时学生成绩的评价不能用一个框框去套, 主要看学生准备是否充分、发言是否积极、说理是否透彻、论据是否有力、观点是否新颖、有创意, 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等等。案例分析书面报告成绩评定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对于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案例, 应主要看定性分析, 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定量计算的案例, 应着重看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其次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对于有几种可行方案的案例, 应着重看其选择方案的理由, 而不单是选择方案本身;

4.评价一个案例的答案, 固然要参考答案标准, 但框框不能过死, 尤其要注意答案中的独到之处与新颖简介;

5.评价一个案例的分析及答案正确与否, 不应看重评论案例本身价值高低或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多少, 而应着重看学生是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决策的能力;

6.案例允许多解, 并不要求唯一解, 因此, 评价案例主要是案例分析的思路与结论是否呼应, 是否系统的应用了所学的知识。

上一篇:库存管理可行性分析下一篇:园林绿化工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