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2024-08-04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精选16篇)

1.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篇一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使数字传媒技术和人们的生活更加密不可分。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都使得我国广播电视工程得到了创新性突破。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因而对外部信息的获取更加迫切。而广播电视工程则是人们获得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所以只有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需要在技术上不断的创新,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广播电视工程不断的前进。文章主要针对接地技术的含义以及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接地技术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意义,解决我国当前广播电视工程所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期间,第二次科技革命爆发并横扫整个欧洲以及美洲地区,并伴随着殖民运动的扩张蔓延到了亚洲、南美大陆、非洲地区。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还改变了信息技术以及传媒的发展,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来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交流更为明显。伴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广播电视工程也在不断地自我革新,进一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小了,能够更快地接受外部的信息资源。而且随着我国对广播电视工程重视程度的增加,当前广播电视工程已经走进了校园,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为了促进广播电视工程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把接地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工程中,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什么是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如何被应用的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接地的概念

接地技术最先应用于电力系统,后来接地技术才延伸应用到弱电系统中,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说的“接地”就是指在系统与某个电位基准之间建立低电阻通路,相同接地点之间的连线被称为地线。通常电子设备的“地”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接“大地”即以地球的电位为基准,由于大地的电容非常大,一般认为大地的电势为零,以大地作为零电位,把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电路基准点与大地相连,有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的作用,如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通常称之为“安全地”。另一种是“系统基准地”,在弱电系统中的接地不一定是指真实意义上与地球相连的接地,有提高系统稳定性、屏蔽保护性以增强系统电磁兼容性的作用,在必要时也可做接“大地”处理,通常称之为“信号地”。在接地技术产生之后,最先被使用到电力系统当中,然后慢慢地被应用到弱电系统中,如果接地技术的使用。

2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广播电视工程中涉及到的系统十分复杂,在安装和调试这些系统时,由于有些设备属于大功率设备,会出现比较大的磁场干扰,使这些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电源和导线之间出现的干扰。而把接地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工程中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系统通过接地就能够建立和地面之间的连接,使广播电视工程设备能够有效地抵抗这些电磁干扰并正常工作。但是在具体安装调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要注意音频和视频设备的连接次序

广播电视工程中会有很多音频和视频设备,在对这些设备进行接地处理时应该注意系统信号地和其他接地的连接次序,对于安全地要求接地电阻可以小一些,而信号地来说则要求接地电阻大一些,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就可能造成设备处理信号出现麻烦。当前,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些设备本身就存在着模拟地和数字地,针对这种设备需要分别接地再汇聚,接地时尽可能地靠近母线接地处。各种设备都需要进行设备外壳接地和机柜外壳接地,在接地时需要注意接地的次序,一旦次序弄错就会影响接地的效果,甚至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

2.2要注意机房数字设备接地的规范性

由于当前我国广播电视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多,特别是数字设备,这就使得模拟地线、信号地线、机柜外壳地线等越来越多,在进行接地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数字设备接地的规范性,保证每种地线接地的准确性。所以,工作人员可以在机柜内设置几条并行的系统外壳绝缘的接地母线,这样不同设备的接地线就可以就近连接到相应的接地母线上,同时设备内部的屏蔽地就可以就近连接到机柜外壳地母线上。此外,这样也可以使机柜内部设备的各种线排列的更加规整,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注意的是由于母线要连接很多地线,所以必须保证母线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而且电阻要小。

2.3要注意使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保持零电位

当前使用三相四线电源供电的过程中,因为所负载的电量是不同的,而且用电的`时间段也不同,所以可能会造成三相不平衡。如果中性线接地状态不符合相关的规定,就会造成三相四线电源中的中性线位置出现偏移,使得供电设备因为电压不稳定而不能够正常工作,甚至是损坏整个供电设备。所以必须做好电源中中性点接地工作,提高中性点接地的可靠性。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电缆作为机柜内的工作接地线,尽量不要使用没有绝缘的金属编织管,因为如果使用金属管的话则不会实现地线绝缘。值得注意的是必须保证保护接地线和工作接地线之间是分开的,不得使用金属编织管作为接地体,在埋设的时候应该把接地体打入到规定的深度并倒入盐水,然后在地线周围撒上一些炭粉并实埋,能够进一步增强电源的导电性。总之,工作人员应该保证三相电源中的中性点电位应该保持在零电位。

2.4接地注意屏蔽与保护

在广播电视工程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为电源接地措施没做好,导致电源受到电磁干扰,干扰会顺着电源线传到设备,影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电磁感应过强也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所以工作人员应该做好设备的屏蔽工作,铺设电缆时应该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铺设方式。为了保证广播电视工程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电阻、防雷接地等,减少外界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接地技术的概念以及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接地技术应该注意的事项。接地技术的运用,能够进一步保证广播电视工程的用电安全和持久性,并能够对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设备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人们能够正常的接受到广播电视信息。不过接地技术使用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而且该项技术的运用也十分复杂,需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经济形势的改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都要求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这门技术,作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在学习这项技术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创新,促进我国广播电视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与时俱进的服务大众,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便捷。

参考文献

2.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篇二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应用

广播电视工程包含的范围非常广, 其中包括无线信号的发射技术、食品图像的传输技术、音频信号的传输技术等, 每项技术在调试、安装和维修的过程中, 设备接地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接地系统功能的质量决定了广播电视系统的工作质量和安全作业情况。

1 广播电视接地技术的介绍

在接地技术当中, “地”指的是地面, 也可以说是系统基准地。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 是指系统和某个电位基准点相互连接, 从而建立的低电阻通路, 把相同接地点的连线称之为“地线”。在广播电视工程中运用接地技术, 将能够更好地对信号进行调试, 确保整个系统的运营安全。在该系统中, 不论基准地, 还是地面, 都是以导体存在的。地面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导体, 通过与地面相互连接, 将导电功能发挥到最大。在进行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 接地技术将广电的信号塔、相关设备与地面相互连接, 从而出现极端情况, 进而对设备进行保护, 减少破坏率。由于地面自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导体, 它能和地面相互连接, 使电流在传导的过程中逐渐由强变弱, 在这种情况下, 强电流在通过地面进行传导后, 达到人体时的电流已经非常弱了, 这个电流强度在人体承受的范围之内, 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将安全事故降到最低。避雷针产生的效果和防雷接地技术的效果基本相同。因此, 在施工的设施上安装避雷针。一旦遇到了雷雨天气, 设备就会因雨水的冲刷而出现故障, 如漏电, 这就会在无形中增加施工人员的危险。

2 接地技术的工作原理

地面本身就是一个大型导体, 有着非常大的容量, 本身的电阻非常小, 当受到强大电流的流经过后, 仍然能够保持电位稳定。利用接地技术能够将电子设备和大地相互连接, 电子设备流出的多余电流, 在电磁的干扰下, 直接流入进大地, 这样不仅能够使电子设备稳定的运行, 还能避免施工人员出现触电的危险。

3 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的应用

3.1 保护接地技术

电气设备的外面有一层保护的绝缘壳, 确保其不带负荷电流。如果绝缘外壳一旦出遭到破坏, 电气设备极容易出现故障, 甚至有可能出现漏电的危险, 这种情况下, 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运行, 还会给工作人员带来生命危险。广播电视工程的接地技术能够很好地避免这种事件的发生, 在接地技术中有两种接地方法, 分别是接零保护和接地保护, 由于这两种保护方式的使用范围不同, 因此,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哪种保护方式。

3.2 工作接地技术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 接地技术能够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运行。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 当电流有高压系统流经低压系统时, 会在瞬间产生高电压, 造成安全事故, 而接地技术就是将多余的电压分流到地面上, 进而保护电气设备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利用工作接地, 能够有效的保证基准电位和大地准确连接, 从而有效避免电磁的干扰, 保证设备稳定的运行。

3.3 屏蔽接地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是为了确保电气设备不受电磁波的干扰, 经常利用屏蔽接地技术。屏蔽接地技术是利用金属外壳和电气设备相互连接, 避免电磁干扰的一种接地技术。屏蔽接地分为静电电场屏蔽和交变电场屏蔽。静电电场屏蔽主要是利用金属外壳, 将金属外壳包裹在设备上, 让电气设备和外界相互隔绝。交变电场屏蔽是将金属屏蔽器放入到电气设备和电干扰源中间, 该金属屏蔽器能够使电气设备受到干扰程度最低, 通过这种方式确保设备能够安全运行。

4 广播电视工程系统接地技术的要求

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稳定, 与信号的稳定息息相关, 也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确保接地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要求:第一, 建筑物基地和接地装置的位置要保持在5 m以上;第二, 接地装置要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第三, 保护地线的横截面积要大于25 m以上, 将接零线和接地线分开, 能够有效避免干扰;第四,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电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第五, 防雷保护接地的电阻也要保护在某个特殊值范围内;第六, 在发射系统中, 要对一些重要的设备采用隔离操作, 避免其受到干扰, 使发射设备能够安全的运行。

5 结语

广播电视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接地技术关系着广播电视信号能否正常传递、设备能否安全的运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通过分析接地技术的应用, 确保在安装的过程中, 注意各种要求, 确保电气设备接地良好。不断完善接地技术, 确保信号的稳定性, 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森, 陈涛, 邵淑萍.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消费电子, 2014 (18) .

3.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项目;接地技术;类型;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由于现代广播电视的设备大多数属于弱电设备,对其进行零线的连接、防雷、接地等措施,一般是有专门的建设部门或者政府主管来完成。但是实际情况是,部分部门或者机房的人员,不顾安全规范等,私自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地线,使得整个系统电路电压失去平衡,或者没有充分掌握设备的性能及状态等情况,将不同类型及接地要求差异较大的设备连接至相同的地面,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规范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活动,才能使得其运行质量更高,更稳定。因此对该类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接地的基本类型

(一)防雷接地。天气的状况对高大建筑物等设施的安全会造成一定的威胁,较为典型的为雷击,因此人们会在高大的建筑物或者高地上设置避雷设施,避免受到雷击,保护建筑物、设备及人们的安全。现代广播电视工程中,一般使用的是全固态发射机,其抗干扰性能不足,不耐高压,因此在广播电视工程中,需要采用有效的防雷接地方式,保障发射机的安全及运行稳定,也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二)保护接地。各类电器设备在使用时,其绝缘外壳会不断受到磨损,使得其设备表面带电,该现象直接影响到设施的正常工作,也会使得人员在使用中受到电流的威胁。因此需要将电器设备接地,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即为保护接地。一般的保护接地是把电器设备的导线金属外壳和大地连接起来,如果电器设备绝缘物损坏,可以切断电源,保护电路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三)工作接地。某些系统电路的正常工作需要一个基准点位,需要进行接地,即为工作接地,其能够保障系统工作的电位较为稳定。在低压系统中,如果出现高压流入低压的现场,也能够减少其危险性。根据电路的不同性质,结合接地是否会对直流电位产生影响,可以把电路接地分为直流接地、交流接地两种;电路处理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数字地接、模拟地接两种。另外,广播电视工程地接技术的屏蔽地接,还包括静电屏蔽还是交变电场屏蔽,其均能够有效的阻挡外界的电磁干扰,保护电气的正常运行。

二、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的应用

(一)一般设备接地。在进行一般的设备接地时,并不仅仅是将设备的外壳连接到接地基准,还需要特别注意系统信号地及其他接地实施接地的顺序。在实践的接地过程中,信号地的接地电阻需要超过安全地及功率地的接地电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在设备的接地方式上,不同类型的设备其接地方式也有了较大的区别,接地技术更加精细化,部分数字设备具有单独的数字地及模拟地,其接地时需要选择有公共接地母线位置,信号设备外壳接地时,需要使用设备外壳地线,并与机柜外壳连接起来,而机柜外壳的接地需要使用机柜外壳地线,并和系统外壳连接起来。

(二)三相电源接地。由于三相电源性质较为特殊,其具备相对特性,各个负载用电量、输电时间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会出现三相电源不平衡的现象。该现象会使得三相电源中性线电位出现偏移,单项供电设备电压不稳定,使之无法正常运行,情况严重时甚至会损害到设备,需要其中性点保持在零电位的状态,才能保障三相电源中性线接地的可靠性,设备运行更加安全、稳定。机柜内部的工作接地线需要使用铜芯绝缘导线或者电缆,由于不绝缘的扁铁、扁铜带或金属丝编织管等材料,无法达到底线之间相互绝缘的目的,因此禁止使用该类材料。工作接地线、保护接地线应各自独立,在施工时需要先把接地极置入地表层,达到一定程度后,向其内部灌入盐水,并在底线的周边埋设碳粉,强化其导电性,禁止使用金属丝编织管等材料直接埋设接地。

(三)机房数字设备接地。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 ,且技术复杂,机房的数字设备也较多。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该类数字设备的接地线往往集中在同一个空间,使得接地工作十分繁杂,容易出现失误,影响接地的可靠性,需要规范接地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相互平行的半环形接地母线,其数量根据数字设备的情况来确定,还需要与系统外壳绝缘。其中一条设置为信号地母线,并另外设置屏蔽地母线、机柜外壳地母线等。对数字设备的分为位置进行分析,遵循就近接地的原则,合理安排接地的布局,将系统内的屏蔽地需要、机柜外壳地需要和屏蔽地、机柜外壳母线连接在一起。最后在将接地母线汇集,并和相应的接地螺栓连接到一起,实现有序的接地。

三、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接地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形式更加丰富,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广播电视工程中也需要运用到接地技术保障其各项设备运行的安全,提高广播电视工作的质量及安全性,因此做好该项工作对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接地技术,并说明了其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实际的运用中,还需要技术人员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接地方案,使其质量达到相关的标准,保障广播电视工程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廖华冲,朱文兵,赵国玉.实用接地技术在电装中的应用分析[J].兵工自动化,2011(02):82-84.

[2]李家峰,秦建国,王滨.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121.

4.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与应用 篇四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主要由图像发射及半音发射两部分组成,而且根据其一般特性的叙述内容可分为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在具体工作中,输入特性多以视频和音频信号输入为主,内容较为简单,但输出特性内容则较多,涵盖的`范围较广。

3.2 单通道合一方式的传输特点

5.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篇五

关键词:数字音频;嵌入技术;广播电视

数字音频及其嵌入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要储存及处理模式。

1广播电视工程数字音频及其特征

数字音频是将音频文件转化成为电平信号,采用数字化二进制数据保存,数字音频通过0和1的形式存取。数字音频早期经过晶体管音频和集成电路音频阶段,上述阶段对音频的音质造成极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数字音频已经具备极高的处理效率与精确度,有效降低音频处理的成本,其精确度已经高达1/64000[1]。数字音频的优势在于储存成本较低、便捷性较高、储存和传输中音频保真水平较高、音频编辑直观化等方面。尤其在MP3播放器普及之后,数字音频技术实现高速发展,成为当前音频处理技术最为重要的方法。在数字音频技术与设备相对完善的今天,通过数字音频及其嵌入技术能够极大满足广播电视节目批量化处理需求,保障广播电视节目前、后期制作效率。当前数字音频技术与设备和传统模拟音频技术与设备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化特征,传统模拟音频技术与设备仅仅能够进行音频信号的传输,采用传入和传出的方式实现有音频数据信息的传输。而数字音频技术与设备不仅满足传输音频信号的需求,同时也能使其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促使音频数据信号在传播中减少损失,同时达到音频音质保真的目标,极大满足广播电视受众的听觉实际需求。另外,数字音频在编辑、合成、储存、传输等方面的便捷化程度较高[2],因此,电台及电视台应重视数字音频的重要作用。

2广播电视工程数字音频的基本原理

6.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 篇六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就其基本构成来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和环节,以有效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在接收环节的优化和提升,并且为广电工程在天线参数设置和具体的设计环节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使其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广播电视技术;发射天线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5-0098-01

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无线电视和广播是人们进行信息资源获取的常用途径。而这个进行信息获取的过程通常涉及到信号的接收问题,但通常无线信号的接收一般是通过电视天线来完成的,就我国的当前实际来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在具体的应用中所采取的是一种全新科学设计的发射装置,同传统性的发射天线相较而言,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升级改造下,能够在具体的应用中实现高质量、低消耗、少问题的建设目的。在这样的设备应用中,标志着广播发射技术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迈入数字化的建设时代,使得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成为全新型的传播技术。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工作原理

广播与电视机构的发射端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信号发射之后,接收端通过接收装置对相关信号进行系统性的处理和转换,再通过不同的接收设备来接收不同的、清晰优秀的图像和声音。这样的过程就是广播电视的具体工作过程[1]。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创设中,进行信号电磁波的发射是天线的主要功能,通过先进化设备的支持,在相对简单的处理过程中实现对信号的转换和传播。由此可见,天线的工作原理体现在将接收环节的短信号波转换为电磁波的形式并通过介质的支持实现有效的传播。广播电视发射技术

2.1 广播发射技术

就我国当前的基本应用来看,立体声调频是在调频广播机构的发射端所较常使用的发射装置,在具体应用中,其发射装置具有多样性的发射功能。通过有效的立体声实现相应的调频管理,并且能够在单声道立体的调频应用中实现对多种节目的管理,使得在具体的应用中能够使有广播机构发射端发射的信号更加稳定,并且在具体的应用中功率更高且应用噪音更小[2]。

2.2 电视发射技术

电视发射端进行系统性的装置应用中最为频繁的是电视发射机,此外,还包含着具体应用中的检测调节设备和控制设备等。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电视发电机在整体性的处于低电平的状态下,将电视装置设备调制到中频状态,并通过变频器的应用将大功率的射频信号波进行挑选,并将这些信号通过馈线的传输作用发送至电视接收天线,由天线的作用之后进行一定程度的接收和转换,最后以电磁波的方式传输到信号传播的制定规划区域,然后在区域内的接收装置设置,有效的通过音频和图像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体的介质得以呈现。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的生活应用中,电视和广播已经是我们进行信息获取的有效渠道,所以,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人们对于具体应用环节的广播电视发射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要求。

3.1 应用现状分析

在相关部门在对广播电视行业内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大中型城市应用中,在具体的生活建设中,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得到了广泛且大量的应用,并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以及行业的发展建设中朝着小城市的方向发展和蔓延,并不断的推广和应用。于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具体应用使得其在应用范围中的建设不断的拓展和增强,并且在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下,实现了传统发展技术和信号传输方式的变革和推广,并对相关的接收信号进行合理的优化处理,以确保整体运行中信号的接收质量和传输画面的质量高效性[3]。

在基本的应用发展中,在整体运行和发展环境推动下,技术革命和材料革命的有效开展使得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支持和管理,使得在具体信号传输中的频道传输更加的广泛,进而也确保了整体通讯容量的拓展性,并且在基本的传输建设过程中,使得信号间的信号干扰不断减少,这也就确保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保证最后传输的整体质量。

3.2 缝隙天线

在具体应用表现方面,缝隙天线有广泛的应用,在基本的应用中,缝隙天线是通过导体体面的分裂而形成,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又称为开槽天线。就具体的表现来看,矩形状是缝隙天线最常见的表现状态和形式,其长度一般为整体波长的1/2。跨接形式是缝隙天线的有效传播方式,能够在窄边馈电的方式下实现信号的合理有效传播,在微波波段的通信雷达和电子对抗以及导航设备,甚至是高速运行的飞行器设计方面实现有效的应用。另外,因为缝隙天线在基本构造方面相对简单化,所以在对一些口径场的具体分布的控制也相对方便快捷,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3 蝙蝠翼天线

通常而言,蝙蝠翼天线又称为正交振子天线,是具体应用中相当普遍的形式,主要通过两个正交对称却又无差别的半波进行振子对的构成和组合,同理而言,可以实现对电流的激励控制。蝙蝠翼天线在具体的平面处理工作中,通过圆极化同法线的整体方向相一致,而线极化在一般情况下则处于辐射场之外。在具体的应用中,处于水平对称状态的振子会因为对称面的面积偏大,能够保证整体过程中同步频道状态下信号的优良匹配性。这样的基本工作运行原理确保了电波在通过电视的介质传播时对电视的屏幕画面不会出现重影的现象,进而使得广播和电视信号在接收过程和具体展现时的效果更加的理想和有效[4]。

在具体的应用中,蝙蝠翼体现在整体表现上有驻波系数较小而同频带宽较大的特点,所以,在具体的应用中,没有实现具体介质的绝缘子保护,也能有效确保振子和整体天线之间信号传输和应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以,在现今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需求而言,蝙蝠翼的应用在不断的推广和完善。结论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推广变革下实现了具体发展中的机遇建设,并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更新换代下推动着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更新和前进,实现行业内的整体完善和提升,以及各个层面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推动,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和强化,使得具体应用技术也在更新和完善,以确保信号在通过介质的传播之后确保播放环节的稳定性和质量性,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具体生活实际的服务有效性,确保服务质量的合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7.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篇七

1) 接地技术的分类。 (1) 保护接地。通常情况下, 电气设备的绝缘外壳处于不带电的状态, 但是如果其外部的绝缘外壳由于外部因素的破坏而发生破损, 将会使原本不带电的设备由于故障的原因而带电, 必然会影响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接地技术就可以有效阻止此类安全隐患的出现。保护接地主要分为接地和接零保护两种类型, 其保护的原理和适用的范围都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操作不规范, 将会直接影响其保护性能以及供电的稳定性。因此, 在选择保护方式时, 必须依据具体的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过去的电力系统一般会采用三相四线的供电系统, 运用接零方式, 设备以及零线通过导体进行连接。运用到广播电视系统中, 像空调以及不同种类的配电开关也是采用接零保护的方式。 (2) 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接地, 无论是电气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或是出现故障的情况都可以保证其能够稳定的运行。当高压流入低压系统, 便会出现电压瞬间过大的情况, 直接会造成事故, 通过采用工作接地就可以将一部分电压导入大地, 从而有效保证设备以及人身安全。然而, 如果工作接地出现不合理安放的问题, 也会使设备出现故障或是不稳定的情况, 究其原因, 基准电位必须和大地保持正常连接, 不然将会造成外界磁场产生的电磁干扰使其发生故障, 最终导致设备出现不稳定的问题。 (3) 屏蔽接地。屏蔽接地是借助金属壳阻挡电磁干扰, 然后再产生电气连接, 从而有效防止电磁对电气设备产生的干扰, 其属于一个较为复杂的接地系统, 主要分为静电屏蔽和交变电场屏蔽两种类型。静电屏蔽利用金属屏障罩对设备进行全部覆盖, 从而阻挡设备和外界发生接触, 有效防止外部电磁的干扰, 同时罩外的电磁场可以进行正常运行。交变电场屏蔽是在电磁干扰源和带电设备之间安装屏蔽器, 从而有效降低带电设备周围的干扰电压, 保证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屏蔽和接地同时进行, 将会产生更好的屏蔽效果。 (4)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在出现雷击的情况下, 通过使用避雷针等反隔离保护设备将所产生的累雷击电流导入大地, 有效保证电气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在广播电视系统中, 所使用的全固态发射机, 其耐压性能非常差, 要想保证发射机的正常运行, 必须采用防雷接地。防雷接地实质上有两层含义:第一、防雷。使用防雷装置来有效防止雷击所引发的故障;第二、接地。有效避免接地干扰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2) 广播电视发射系统设备的接地要求。在广播电视系统工程中, 在使用各类不同的电子设备和仪器的过程中, 由于带电设备形式多样, 很容易受到电子磁场和干扰, 最终影响广播电视系统中各类设备无法安全有效的运行, 因此不得不借助不同的接地技术来有效避免这些电磁干扰, 不同的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都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 如果接地技术出现问题, 将会严重威胁到整个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稳定。第一, 接地技术如果失效, 将会直接导致不同电子设备和干扰源所产生的电磁信号互相混淆, 从而使机房设备出现信号不稳定的情况。第二,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存在多种带电设备和电子设备, 如果出现接地技术失效, 强大的雷击电流将会严重威胁到机房设备的安全, 增大触电事故发生的几率。要想保证接地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就必须严格按照下面的要求规范操作。

(1) 保证广播电视系统内所有的接地保护都是安全有效的, 严格做好安全检查、检修工作, 保证接地系统的安全、稳定、有序的运行。

(2) 设置接地设备时, 必须保证其处于一个有效的安全区域内, 根据研究发现, 5m以外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范围。

(3) 在对防雷保护接地接地电阻大小的选择时, 必须保证其在5Ω以下, 才能有效保证防雷接地工作的安全有序运行。

(4)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对于电压的要求不高, 通常情况下在选择电阻大小时, 应该保证其在4Ω以下。

(5) 如果保护电线的截面超过20m, 就要及时分离接地和接零, 防止两者出现相互干扰的问题。

(6) 为了保证重点设备不会受电磁和电流的干扰, 应该保证接地和接零安全隔离, 保证设备不会出现相互干扰。

2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 应注意系统信号地和其他接地的连接次序。在广播电视系统中, 其音频设备和视频设备必须要注意系统信号地和其他接地的连接次序, 相比于安全地和功率地接地电阻, 信号地的接地电阻应该较大。在数字技术逐渐普及的背景下, 很多数字设备拥有独立的模拟地和数字地, 先对其分别接地, 再汇聚, 选择在越靠近公共接地母线的位置处是最佳的。信号设备的外壳是通过设备外壳和机柜外壳实现相连, 机柜外壳采用机柜地线和系统外壳相连, 在系统的金属外壳上设置系统的安全接地螺栓。

2) 应注意机房数字设备接地的规范性。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 数字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需要接地的设备逐渐增多, 为了使机柜内的设备都能够满足接地的问题, 分别敷设信号地母线和屏蔽地及机柜外壳地母线, 这两条母线相互平行且成半环形和系统外壳绝缘, 在接地上将系统内各信号地和屏蔽地及机柜外壳地分别接到两条母线上, 然后将这些母线分别接到信号地螺栓和安全接地螺栓上, 两条母线的中部靠近安全接地螺栓, 保证母线的电阻尽可能小。

3) 应注意使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保持零电位。在三相四线制电源供电系统中, 由于电气设备的用电量和用电时间各不相同, 所以出现三相不平衡的状况, 必须要保证中性线接地良好, 否则将会造成设备严重损坏。

3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应用

广播电视工程想要稳定有序地运行, 就必须要使用到不同的电气设备, 这些电气设备使用的功率都较大, 并且在运行的过程中, 会发生电磁干扰, 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其中耦合干扰就是非常容易引发的状况, 因为电源和导线之间经过相互影响, 就必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耦合干扰, 这里所指的干扰主要有3类, 分别是电磁场、电容性和电感性干扰。因此,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 通过接地技术和系统工程发生连接, 从而有效避免电磁干扰、耦合干扰以及外部系统对设备和人员造成的损坏和伤害, 不仅可以有效保证电气设备的产品能够稳定有序的进行, 同时也可以为操作人员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4 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普及和应用, 其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质量, 同时还能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以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因此, 我们还需要对接地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加强接地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 规范操作, 不断积累经验, 坚决避免任何事故的发生, 保证广播电视系统安全有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叶如剑.浅谈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及其使用价值[J].江西建材, 2015 (11) :72, 75.

[2]王芳.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4) :161-162.

[3]肖建伟.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及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 2015 (8) :68, 67.

8.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数字音频技术;优势;应用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水平逐渐走向成熟。与此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广播电视领域人士的关注。因而,对于数字音频技术优势及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广播电视工程领域虽然对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以及应用有了一定的研究,并且在实际的数字音频技术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广播电视领域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对数字音频技术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广播电视领域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中,要加强对数字音频技术的重视和研究,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水平。

一、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数字音频技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其应用更加完善,同时也以其自身多个方面的优势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其优势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技术能够运用多轨数字硬盘进行录音。在当下的广播电视领域,就音频方面的补录等工作都是在该技术的支撑下完成的。第二,数字音频技术具有精密性极高的数字编辑能力。这一点主要是由于该技术运用图像波形的方法来进行电视节目的剪辑,进而精确性十分高。第三,数字音频技术较之于其他的技术而言,信号接收以及处理的能力要更强,并且存储能力也比较高。第四,也是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一个优势,即数字音频广播系统。该系统对于当下广播电视工程的有效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系统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重要技术。首先就是数字音频信号进行压缩解码的技术,该技术相比于广播电视系统的其他技术而言其研究更富有人性化的设计,这主要是由于该技术是根据人类耳朵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因而其声音更适合于人类的听觉。另外两个技术分别为高速数据信号传输技术和运用组网技术,同样这两个技术几科学性、合理性以精确性为一体,因而也是广播电视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两种技术。

二、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无论是在数字编辑能力上,还是在存储能力上都有很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广播电视工程领域要想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就必须要加强对数字音频技术应用的研究,进而充分的利用该技术的优势,来促进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和进步。笔者在此对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仅供参考。

(一)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

1.数字调音台的应用

数字音频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应用的方面很多,数字调音台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技术应用。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数字调音台不仅具备了以往应该具备的一些功能,同时还新添加了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数字切换矩阵功能。也就是说,数字调音台可以充分的利用不同的形式来对节目进行制作和编辑。

2.数字音频嵌入技术的应用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的嵌入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其嵌入技术主要体现在对电视的信号进行转换的时候。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广播电视中模拟信号的构成是不同的,因而在转换后其传输方式也会发生改变。而利用数字音频嵌入技术能够在公共部位的相同点的基础上,来完成数据与音频的转换。与此同时,该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有效的减少矩阵层面、提高接受信号的清晰度。

3. 音频AES/EBU的接口协议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

音频接口AES/EBU是美国和欧洲录音师协会制定的一种高级的专业数字音频数据格式,插口硬件主要为卡侬口,目前用于一些高级专业器材,如专业DAT、大型数字调音台、专业音频工作站等。从其运行原理来看,AES/EBU传输数字音频的数据的传送协议是使用单根的绞合线来传送的。

(二)数字音频技术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数字音频技术本身就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所以,在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方面也就比较复杂。因而,在其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其比较重要、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注意。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系统信号地与其他接地之间在顺序上的链接。其顺序的连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数字音频技术应用的效果。其次,要对机房的数字设备接地的规范加以重视,接地规范是经过长期经验与研究的基础之上而确立的规范,对于接地方面有着很强的指导性。

(三)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

数字音频技术是广播电视工程中的重要技术,虽然至今为止,该技术已经为广播电视的编制、制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绝不仅仅与此。与此同时,在数字音频技术等技术的支撑下,我国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也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数字化技术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因而,我们相信,通过广播电视领域人士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得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优势以及应用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所以,对于数字音频技术的研究就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而以上仅仅只是笔者对于数字音频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再加之笔者在该技术方面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提高数字音频技术应用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数字音频技术优势以及应用的研究还需要广播电视工程领域的相关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技术优势与应用的研究对于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以及壮大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数字音频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研究,再加之我国广播电视领域对于数字音频技术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入程度,因而不利于实际数字音频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中,要加强对数字音频技术优势以及应用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广播电视工程的多个角度,从数字音频技术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有效的数字音频技术应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佟壮.浅析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J].科技风,2012,07:82.

[2]鲁琦.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2013,15:85.

9.光技术在电视传媒的应用 篇九

全省广播电视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现阶段以蓝光盘为代表的最新光记录技术,以全波光纤和密集波分技术为代表的光传输技术,以及光记录技术和光传输技术在相关电视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和优劣,并且设想了以光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电视台媒体资产业务网络。

关键词: 蓝光盘 密集波分复用

随着蓝光盘摄像机和录像机的出现,电视传媒行业从传统磁带记录走向了光盘记录。虽然这是光技术在广电领域应用的一小步,却是广电科技与时俱进的一大步。

大约40年前,人类已经拥有第一根海底光缆。光通讯,在电信高端领域,方兴未艾。时至今日,在实验室,日本NEC和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分别实现了总容量为10.9Tb/s(273x40Gb/s)和总容量为10.2Tb/s(256x40Gb/s)的传输容量最新世界记录。而单模光纤的无中继传输已经达到4000KM。从技术上看,再有5年左右的时间,实用化的最大传输链路容量有可能达到5-10Tb/s。简言之,网络容量将不会受限于传输链路。

以下我们分别对光存储和光传输方面做以详细阐述。

一 光存储

资讯对储存容量需求日增,光存储技术在记录密度、容量、数据传输率、寻址时间等关键技术上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业界一直在积极开发更高容量的各种储存技术。蓝紫色激光存储技术(Blue-Violet Laser)、磁光盘存储技术、做为硬盘(HDD)技术和磁光盘技术的结合的近场光盘技术超解析度储存技术(Super RENS)、3D立体储存技术(Multi Layers;Multi Level)以及荧光多层光盘技术FDM(Fluorescent Multilayer Disc)等相继问世。

传统CD和DVD上有一层薄薄的反射层,和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凹凸,它包含二进制信息。为了从这些盘片上读出数据,由一个半导体激光发生器产生特定波长的激光束,射向旋转中的光盘片,然后反射光通过棱镜和透镜构成的组镜机构再射向接收数据的光电装置,而这个光电装置连接的电路能够辩识出激光所反射回来的数据。在光盘上,数据是凹槽(pits)及平面(lands)的型式来加以编码,而光电装置的电路能辩识出激光射中的平面及射中凹槽的所走距离差这就称为相位提升(Phase Shift),而这个技术就是在光盘中资料储存与读取的基础。经由光电读取装置,反射回到的凹槽与平面的变化将会转换成1与0的数位讯号,从而构成数据流特征。DVD之所以容量比CD大,无非是在同样面积的盘片上凹凸更多罢了。若要有效地缩小记录点大小以提升记录密度,必须使用短波长的光源;或者使用高折射系数的介质;或者提升透镜的NA(数值孔径)值。显然在一个存储容量巨大的盘片上,红色激光根本无法辨识那么多更密集的凹凸了。因此索尼及其它公司纷纷转向蓝色激光的研究。蓝色激光的波长较短,因此驱动器可以辨识出更小半径的凹凸,盘片的容量就可以做的更大。现在的蓝光盘技术不管是日欧韩9家AV产品制造商联合制定的新一代光盘规格“蓝光光盘”,还是东芝和NEC向DVD论坛提出的“AOD(高级光盘,暂定名)”规格,只不过是商家为自己谋求更高的商业利润而制定的不同的标准罢了。就核心技术上而言,没有太大的区别。让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蓝光盘和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

1、蓝光盘技术

蓝光盘技术属于相变光盘(Phase Change Disk)技术,它与传统光盘记录不同,传统光盘的记录和读出原理是利用磁技术和光技术相结合来记录和读出信息,而相变光盘的记录和读出原理只是用光技术来记录和读出信息。相变光盘利用激光使记录介质在结晶态和非结晶态之间的可逆相变结构来实现信息的记录和擦除。在写操作时,聚焦激光束加热记录介质的目的是改变相变记录介质晶体状态,用结晶状态和非结晶状态来区分0和1;读操作时,利用结晶状态和非结晶状态具有不同反射率这个特性来检测0和1信号。

实际的蓝光盘应用蓝紫色激光技术,能在直径12公分的盘片上,储存两小时的高清晰度视音频信号,在2月发布的初期版本中,透过使用405nm的蓝紫色电射半导体,NA(数值孔径)值为0.85的读取头、以及0.1mm的光学透射保护层架构,蓝光盘可以将12公分的单面光盘片资料储存容量提升到27GB。它可以记录两小时的高清晰度视音频信号,以及超过13小时的标准电视信号。

在资料转换率方面,蓝光盘可以将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以36Mbps的速度从摄像机转换到播放媒体上,并能维持节目品质。另外,它还具有任意影像捕捉,以及重覆播放等功能。

在兼容性方面,由于蓝光盘采用MPEG2码流压缩技术,因此它同时适用于数字广播系统,可执行电视台多种视频记录与播放。

另外,在资料安全性部分,蓝光盘也采用了一种独特的ID写入模式,可确保资料安全,并为盗版问题提出一套保护版权的解决方案。

2、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

(1)采用近场光学原理设计超分辨率的光学系统,使数值孔径超过1.0,相当于探测器进入介质的辐射场,从而能够得到超精细结构信息,突破衍射极限,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可使经典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两个数量级,面密度提高4个数量级。

(2)以光量子效应代替目前的光热效应实现数据的写入与读出,从原理上将存储密度提高到分子量级甚至原子量级,而且由于量子效应没有热学过程,其反应速度可达到皮秒量级(1O-12秒),另外,由于记录介质的反应与其吸收的光子数有关,可以使记录方式从目前的二存储变成多值存储,使存储容量提高许多倍。

(3)三维多重体全息存储,利用某些光学晶体的光折变效应记录全息图形图像,包括二值的或有灰阶的图像信息,由于全息图像对空间位置的敏感性,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极高的存储容量,并基于光栅空间相位的变化,三维多重体全息存储器还有可能进行选择性擦除及重写。

(4)利用当代物理学的其它成就,包括光子回波时域相干光子存储原理、光子俘获存储原理、共振荧光、超荧光和光学双稳态效应、光子诱发光致变色的光化学效应、双光子三维体相光致变色效应,以及借助许多新的工具和技术,诸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学集成技术及微光纤阵列技术等,提高存储密度和构成多层、多重、多灰阶、高速、并行读写海量存储系统。

3、新型光盘技术的应用

大量的信息要求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光存储驱动器和几种光储存媒体均将呈现出足够快的增长趋向。光存储市场的发展,将改变声音图象及其它数据的存储方式及传播方式。光存储产品可以利用自动换盘系统,组成光盘库、光盘塔、光盘阵列,实现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数据传输率及多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如果将光盘库、光盘塔及光盘阵列与自动换盘系统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容量、数据传输率和显著改善存储数据的可靠性。

在技术上,磁带已经基本上没有潜力了,而且与非线性的编辑系统存在明显的矛盾;专业光盘虽然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取代磁带,但其非线性、高密度、低成本、高传输速度的优势已经带来了良好的开端。Sony公司不失时机的推出光盘专业摄录像器材,这些设备使用基于蓝紫色激光技术的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充分发挥非线性记录方式带来的灵活性。例如:PDW-3000 专业蓝光盘编辑录像机(演播室机型),它可记录和重放IMX/DVCAM格式,具有完善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包括传统视音频和网络接口。它的双光头设计可实现高速文件读出。它具有快速图像搜索,图像索引功能和光盘的随机访问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到所需图像。它具有场景选择随机存取能力,使得任意定位素材段成为可能,跳过不必要的素材。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种录像机可以将高低分辨率素材同时记录在光盘上,高分辨率素材用于高质量节目的制作和输出,低分辨率素材可用于编辑,浏览等等,低分辨率素材还可以为互联网播出等用途提供数据。

二 光传输

让我们再来看看光传输,现在各省市有线电视台网络中在主干线多使用光缆传输信号,在电视台内部的新闻网或制作网也使用光纤代替电缆传送素材文件。众所周知,光纤传输比传统电缆传输有频带宽、容量大、损耗低、保真度高、抗干扰等优点。而随着光电子器件的持续发展,光纤工艺的提高,以及光纤技术和IT技术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光传输技术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这对电视台通信架构的改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下是对满足电视台需求的光传输技术的具体阐述。

1 、光纤技术的介绍

(1)单波长技术

对于业务量和距离长度要求不大时,普通的单波长技术就已能满足需求。几年前单波光纤的数据传输就已能达到10 Gbps。目前在单波长上进行数据传输已经能够做到40G的带宽,虽然这已经是单波长所能够传输的极限,并且实用的传输容量也没有这么大,但相对电视台内部网近距离的视音频传输要求已经够用。

单波技术基于电时分复用(ETDM)技术,但由于微电子技术和光纤色散的限制,微电子技术难以支持电时分复用有新的突破。光纤上的色散是10 Gbps及其以上速率系统传输距离的主要制约因素,且随着比特率越高而影响越大。

(2)密集波分复用

对于传输量更大,传输距离更远的要求,仅靠提高单信道系统的速率已没有空间,另一种途径就是使用复用技术。光复用的方式有很多种,目前比较成熟并已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的是光波分复用,尤其是DWDM--密集波分复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DWDM技术简单地说是在一根光纤上接入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使传输容量比单波长传输容量增加几倍甚至上百倍。提到DWDM,不能不提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EDFA的出现使得DWDM得以实用。EDFA是一种全光放大器,它的使用取代了原来光-电-光的中继再生方式,突破了光电、电光转换的速度瓶颈,使长距离、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纤通信成为可能,是DWDM系统及未来高速系统、全光网络不可缺少的重要器件。EDFA工作窗口在1530-1565nm,对波分复用中的每个波长补充功率,并经过若干个EDFA再用再生器来消除色散的影响。

使用DWDM ,可以大大提高光缆传输容量,节省光纤,降低传输成本。DWDM目前可商用的水平,我国的传输容量为80 Gbps,国外如朗讯公司的传输容量为400 Gbps,实验室的水平则已超过Tbps。

(3)新型G.655光纤

(4)全波光纤

使用全波光纤,增加传输频带。在未来的电视台光纤网中,除了传输多路的视音频数据以外,还会传输大量的管理数据。充分地拓展可用频带已成为关键。而在光纤的另一个低损窗口1.31um,虽然石英光纤在此波段时的色度色散为零,但由于1385nm附近存在着一个OH-离子吸收峰,对光纤传输能产生较大的衰减。而由此诞生的全波光纤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工艺,几乎可以完全消除由OH-峰引起的负面影响,并且使用与普通的G.652匹配包层光纤一样的标准。

由于开放了这一低损窗口,全波光纤的可用波长范围增加了100nm,使光纤的全部可用波长范围由大约200nm增加到300nm,可复用的波长数大大增加,而且在上述波长范围内,光纤的色散仅为1550nm波长区的一半,因而,容易实现高比特率长距离传输。同时,由于波长范围大大扩展,一方面可以将不同的波长分配不同的数据流,从而改进网络管理;另一方面,允许使用波长间隔较宽、波长精度和稳定度要求较低的光源、合波器、分波器和其它元件,使元器件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

此外掺镨光纤放大器(PDFA)的研制成功也解决了1310nm波长光的中继问题。掺镨光纤放大器工作在1300nm波长窗口,以掺镨光纤作为增益介质。在实用过程中,可分别使用PDFA和EDFA对1310nm和1550nm波长的光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和补偿衰耗。

无论是工作在1550nm的G.655光纤,还是使用1310nm的全波光纤,最新的光纤技术带来的是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大的传输容量,这为电视台使用光纤传输多种数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突破了传输瓶颈,在传输视音频信号的同时还可传输大量的管理信息,包括文件的元数据以及其他SNMP数据流。这也为建立基于IP的视频管理网络铺平了道路。

2、因特网技术和光纤技术的结合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快速发展,ATM、SDH、IP等技术不断融入到光成域网的建设中。目前代表发展方向的是IP over WDM技术,其中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是GE Over DWDM(GE:千兆以太网)。GE Over DWDM对于有线电视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在原有光纤网络基础上平滑、连续性的网络升级,同时可以和原有的.10Mb/s、100Mb/s以太网无缝连接,能降低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保护广电系统的投资。

IP over DWDM通俗的说法就是让IP数据包直接在光路上传送,减少网络层之间的冗余部分,能够省去网络运营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用户使用通信业务的费用。GE over DWDM是IP over DWDM的一种廉价方式,适用于广电系统城域IP骨干网的建设。

千兆以太网(GE)技术是目前技术成熟的最快速以太网技术,它可以提供1Gbps的带宽,由于采用和传统10Mb/s、100Mb/s以太网同样的帧格式和帧长,因此GE可以在原有低速以太网基础上实现平滑过渡。目前GE Over DWDM使用光放大器后的传输距离已可达到640公里。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基础上,使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经济意义。可以预见,GE Over DWDM技术将成为广电网络中城域网的理想方案。

随着各种光传输技术不断地投入使用,整个电视台的网络架构将会发生巨大改变,而全光网和光接入网的建设和发展,使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 光应用

由以上光记录和光传输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光技术已经逐渐渗透至专业视频领域。以下为笔者设想的以光技术为基础构建的新型电视台IT制作网。相对于传统电视台制作网它将具备以下特性:

1. 首先是高效的资源共享能力。可以实现快速的数据存取、迁徙及交换。

2. 由于光盘录像机的出现,文件化的素材交换方式得以实现,解决了传统电视台制作网素材上下载消耗时间的瓶颈。

3. 具有智能化的网络监控管理功能。

4. 整个网络具备可扩展性,强容错性,高兼容性以及与其他网络的互换性。

我们可以设想以下的以光技术为基础的全光业务网,当然这里的全光目前不会是完全的光技术,也包含节点转换上使用的一些光电和电光设备。前期节目素材由光盘摄像机采集,光盘摄像机可以是高端的SONY的PDW蓝光盘摄像机,它的记录文件格式是MPEG2 4:2:2P@ML IMX或者是DVCAM格式;也可以是低端的东芝的家用DVD光盘录像机,它的记录格式是MPEG2 TS流。以上文件格式的素材在摄像机内部被刻录到蓝光盘或普通的DVD碟片上。通过相应的光盘录像机或专用的光盘驱动器由光纤实时传输并存储到后期编辑制作单元。制作单元为现有的电视台制作工作站,由后期编辑制作单元来进行原始素材的编辑及后期处理工作,各种特效、字幕、配音、片头等在此处完成。制作完的节目由光纤无损地送入中央存储部分的光盘库中,一方面用于播出。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节目的存储和归档或者利用光盘录像机下载,便于以后的索引和节目调用。基于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技术的系统监控单元通过与各单元交换信息,实时监测系统在节点光交换设备和传输通路上的光纤状况。采用光纤作为工作站点连通的物理方式,用于数据的迁徙,设备和业务运营管理等控制信息的传递。采用光盘库作为中央存储单元,其管理软件可以区分短期存储的播出节目和长期存储以供后用的节目。短期存储的节目存储在一级光盘库,节目播出后定时删除。长期存储节目编目后放至二级光盘库,作为媒体资源有原则的开放,不同级别的用户通过光纤有偿或免费获取媒体资源。一级光盘库为在线存储体,容量以电视台内部人员充分使用即可,它是提供给电视台内部用户使用的高速媒体资源共享体,满足包括播出,节目制作,节目下载的宿求。二级光盘库为近线存储体,为海量存储,它的媒体资源存储主要为节目的再利用和再加工服务,另外为电视台以外的用户提供VOD或者媒体资源再利用和交换的宿求。

以上设想的网络比较现今的网络,由于光技术的使用,可以突显出高速共享的精神,达到用户所见所得的需求。真正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的实时的信息交换。

总 结

10.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篇十

网络电视(IPTV)技术在××地的应用

论文题目:网络电视(IPTV)技术在××地的应用选题建议:题目内容为本人目前所从事工作;本人有从事题目相关内容的经历;本人有参与题目方向的实习条件。设计内容:一、网络电视(IPTV)技术综述二、用户需求分析1、××地区通信网中业务应用现状2、进行该项设计的重要性三、设计原则包括技术性能要求四、××地区IPTV网络电视设计方案1、媒体内容、存储及分发网络的功能与结构要画出详细的系统结构图,图上应标出设备所在具体地名,并有组网说明。要写出媒体内容的分发过程。2、硬件设备选型(可选)设备选型要写明选型过程,对可选设备进行必要的对比分析,并给出选型结果(包括所用设备的厂家、型号、功能特点)。3、网络工作协议(可选)4、编码、调制和IPTV业务的传输方案的选择(可选)5、网络流量的计算6、IP地址分配及VLAN的划分要求写出具体的IP地址字段,并说明是如何使用的?VLAN划分方法及在本方案中的实现过程。7、路由策略(可选)要求写出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并说明具体的规划应用方案。8、IPTV业务的种类及其接入控制过程9、网络安全说明所设计的网络使用了何种安全措施?如何实施的?10、保持多媒体信息同步的措施(可选)五、性能分析

任务书使用注意事项:学生必须将任务书中××改为具体地名;上述可选内容,需至少选择2项内容;根据所设计的具体内容,可自行调整任务书细目;任务书设计内容中本人具体设计内容是论文中的重点,将来写论文时一定要写详细;主要参考文献请学生根据情况自己填写。

11.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篇十一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电视与广播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电视手段和广播水平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要求。现在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可以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更加快捷,使信息的传播为失去时效性。可以讲,未来的广播与电视工程需要和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的技术相融合,走一条更加有活力和技术要求的发展道路。

计算机先进技术在电视与广播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广播与电视工程所传输的就是一种音频信号,在音频信号传播的过程中,其音频信号的保真度以及传播速率是制约广播与电视工程发展的关键[1]。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的电视信号的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可以使信号的传播速度更快、质量更高,所以计算机先进技术在电视与广播工程中应用有着重要性。

具体来说,计算机技术在广播与电视工程中应用的一个还总要的体现是可以使传输的质量更高。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在广播与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解决了一些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还增强了信号传播的堵盖范围。为此,计算机的先进技术是未来广播与电视工程在技术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一种先进技术的支持。

广播与电视工程中使用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情况

数字信号的应用提升了节目质量。在传统的电视工作中,电视台主要是利用音频和视频模拟信号来进行信息的传输,但是,这两种模拟信号的传输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这样就会发生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丢失的现象,造成了图像失真和声音卡顿的问题[2]。这个问题也是之前电视工作者所头疼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发展,电视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数字信号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在完善节目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信息的传输速度。

数字化的储存可以使资料保存更加久远。以往电视台外出采访都是使用磁带,回到电视台进行数据采集后便将重要的磁带进行卡死保存。磁带本身就存在很多弊端,如容易丢失、使用寿命不长、磁带受损导致信息不全等问题。现在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可以建立媒体资源管理库,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的管理。

数字化的管理不仅取代了磁带管理的弊端还可以分类建立素材管理库,这样可以大大方便资源的查找。因媒体资源管理库的建立,可以使节目素材的保存手段和检索方式更加数字化,还可以更好的规范素材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数字化的管理可以使主要资源、图片、文字信息、视频资源的管理更加安全,这是因为数字化的管理可以设置权限,根据权限的不同,检索人员查找的资源内容就不同,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重要资源的外泄。同时,数字化的管理还可以设立多级信息检索,使查找的信息更加精准。

非编软件可以使节目效果更加丰富。要想完成一期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前期的采访和摄像固然重要,但是后期的制作更加重要,后期制作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每期电视节目的时长要精准到每一秒,这就要求后期制作的人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整合好的画面加上特技进行处理。以往的后期制作人员要一帧一阵的查看节目的画面,认真查看是否存在不好的画面或是跳帧的现象,这样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一期节目的制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有些时候一些节目的时效性就变得很低甚至失去了原有的时效性,节目质量就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当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视节目的受其制作中,节目的制作时间得到减少,节目后期制作的质量得到提升。目前,大部分的电视台在后期处理上使用非编软件,对前面录制的内容进行剪辑,极大的提高了节目质量。非编软件在处理节目的过程中,筛选和剪辑的功能非常强大,同时可以提供几套方案让制作人员进行选择,同时非编软件的问题和图像处理功能很多,可以快速的制作一期内容丰富、较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计算机先进技术在广播与电视工程中取得的进步效果

近几年,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在广播和电视的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广泛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实际的效果,不但使传统的传输方式得到改善,提高了传输的效率[3]。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还促进广播与电视工程新型的技术的开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升了广播与电视工程的技术质量。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广播与电视工程中应用革新了原有的媒体传播方式。第二,改善了以往电视节目的传输方式。以往的电视节目在数字信号的应用后,改变了原有模拟信号的不足,提升了传输的速率,优化了后期制作,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第三,他提升了广播与电视工程的技术融合力。广播与电视工程在计算机这一技术平台上可以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使其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广播与电视工程的发展应该紧随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步伐,未来的广播与电视工程需要和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的技术相融合,走一条更加有活力和技术要求的发展道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加快了广播与电视工程革新的历程,同时为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2.刍议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 篇十二

大地是一个电阻非常低且电容量非常大的导体,有很强的吸收无限电荷的能力,并在吸收大量电荷后仍能保持电位不变,不影响其原有电位,因而适合作为电气系统中的参考电位体。接地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导电连接,简单来说是人们利用导电设备将电路或电气连接到打底或者连接到能够代替打底的一种较大导电体,以此达到保障电气设备的目的。其中运用的将导体经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极的过程成为“接地”。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接地技术分类

目前,随着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不断完善,接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与电力相关的其他领域。目前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按照电器设备分类,接地技术主要分为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工作接地三种。

1.保护接地

通常,人们在电器设备的试用过程中会损坏其绝缘外壳,导致电器设备表面带电,这样不但影响电器的正常运转,也会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我们通常会把电器设备接地。而本文所说的保护接地是指将电器设备的导线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作用当电器设备的绝缘物损坏时,切断电源,保护电路,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防雷接地

通常人们为了防止雷击,会在高大建筑物或者高地设置避雷针,以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目前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大多都使用抗干扰能力弱,耐压较低的全固态发射机防雷,因此建议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我们要运用河里的防雷接地方式来保护固态从发射机的安全和人身安全。

3.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为电路正常工作提供的一个基准电位,为了保证系统工作是的电位稳定,以降低低压系统由高压流入低压过程中的危险系数。其次,按照电路的性质可将电路内部工作接地按接地是否会影响直流电位分为直流接地和交流接地;按照电路的处理模拟信号或是数字信号分为数字地接和模拟地接。最后,广播电视工程的地接技术的屏蔽接地。在广播电视工程地接技术的屏蔽地接中还可以分为用金属屏蔽体包围带电导体的静电屏蔽和用金属屏蔽体包围带电导体并将金属屏蔽体接地的交变电场屏蔽。无论是静电屏蔽还是交变电场屏蔽,二者都是防止外界电磁干扰电气,并在干扰源和电子设备间进行的电气连接。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注意事项

1.保证接地连接次序的正确性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时,应保证视频、音频设备信号地与其他接地按照一定的次序正确连接,而且信号地接地电阻阻值可适当大于功率地和安全地接地电阻的阻值。另外,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了较多的数字设备。因为这些设备一般都会拥有独立的数字接地和模拟接地,所以在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时应该在接地母线的附近分别处理其接地。同时还要运用电气设备的外壳地线将电气设备外壳与机柜的外壳连接在一起,利用机柜外壳地线将其与系统外壳连接在一起,并将系统的接地螺栓设置在系统金属外壳上。

2.要保证数字设备接地的规范性

目前随着我国广播电视工程中对数字设备的运营越来越多,同时也为了保证数字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人员可以分别设置机柜外壳、屏蔽地和信号地母线,同时还要确保各母线之间的相互平行,然后再连接到安全接地和信号接地螺栓上,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要使母线中部位置尽量接近安全接地螺栓,还要做好母线与系统外壳绝缘的工作。接地时将外壳、屏蔽地和信号地与母线相连。

3.保证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为零电位

在三相四线制电源供电系统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事项很多,但尤其要注意的是因负载电量不同导致的电位不平衡,三相不平衡而影响正常工作,甚至受到损坏。因此,要保证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为零,从而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4.要注意数字音频设备的接地

电视与广播节目的输出工作是一项兼具复杂性与系统性的工作。机房内的大型设备很多,特别是数字设备近期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在数字设备中各种地线,如数字地线、模拟地线、功率地线、机柜外壳地线、信号地线等都是集结在一处的,这就使得接地工作时会出现杂乱无序的情况,因此在广播电视工程接地的工作中会出现疏忽和纰漏。根据这种情况,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工作人员可以敷设几条互相并行并和系统外壳绝缘的半环型接地母线,一条为信号地母线,另一条为屏蔽地及机柜外壳地母线。

总结

13.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篇十三

如今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如果还是继续保守的发展方式不创新,则很难实现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是对整个行业的一种整合,那么对于如今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的主体,组建国家级的广播电视技术,积极的参与‘三网融合’市场的主体。带动国内的全部广播电视平台的技术发展、完善、升级,从而实现我国广播电视的统筹发展,包括技术、运营及管理,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当下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进行融合,并且需要融合‘三网融合’中的优势,才能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实现长久发展。

2.2促进广播电视技术双向发展

对于网络的升级、改造,是在如今的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需要进行的工作,未来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不断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且要更加注重广播电视的高质量与功能使用性。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双向化发展是其重要的`发展内容。构建网络信息技术的承载力,做好双向化的建造,建设好NGB的全程性网络,满足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更高需求。同时也满足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类媒体终端人们的观看需求。为谋求新的发展提供基础的条件,对媒体系统进行建设,整合分散的系统。

2.3广播电视技术的服务化发展趋势

在三网融合的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逐渐的体现出人性化的趋势。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商品质量、价格逐渐升级到人性化的服务之上,对于售后服务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因此,人性化的服务必然会成为观众们的首选理由之一。在三网结合之前,广播电视相对于三大网络运营商有较大的弱势,无论是服务能力还是技术水平。在当前的广播电视网络服务上依旧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导致计算体系杂乱,各个地区的收费标准不同。因此,需要广播电视的不断改革、完善。广播电视拥有庞大的群众基数,其播出的视频受到群众的肯定,若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发展的方案及服务方式,则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体验。其自身的发展也更加稳定。

2.4广播电视技术运营理念的发展趋势

运营理念决定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服务质量,都与运营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运营理念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所以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广播电视技术不仅要将技术与业务整合,还要在新形势之下改变、提升运营理念,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服务类型。对客户进行人性化的服务,调整网络设备与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投资成本。

2.5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广播电视的信息传输的新渠道。同时扩大覆盖力、提升影响力、增加创新力等。广播电视技术相对于当前的通讯技术还相对处于一个传统的地位,其中的应用功能、特点也较为普通,增加亮点,通过应用的亮点与特色,提高自身面对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提速,人们对于网络互联视频节目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而这正是广播电视部门的优势。同时还要时刻的对市场保持着关注,努力引导观众树立全新的观看模式。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三网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发展。通过将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系统的优化处理,为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同时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来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挖掘新型的信息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全面的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天,彭泌溢.试论媒介融合中的“加减之道”——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世纪婚姻”终结对我国“三网融合”的启示[J].新闻记者,(7):61-65.

[2]张群,三网融合下手机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3]傅雪鹏,彭洁颍,任天铮.三网融合下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J].广播与电视技术,,37(8):22.

[4]毛英健,浅析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的技术和未来[J].科技致富向导,2011(9):396.

[5]李新民,以我为主推进三网融合——关于广播电视参加三网融合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6):25.

[6]宋迪.‘三网融合’,广电机遇与挑战并存[J].中国传媒科技,2010(8):48-51.

[7]石长顺,石婧.三网融合下的传媒新业态与监管[J].现代传播,2010(8):1-4.

[8]黄理俊.三网融合下广电运行模式的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37(2):46.

14.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篇十四

(1) 纳米Si O2是较早被应用于提高混凝土性能的.研究中的。纳米Si O2具有更强的凝硬性, 纳米Si O2与氢氧化钙晶体发生反应, 在骨料—水泥界面过渡区形成C—S—H凝胶, 有效的降低了氢氧化钙晶体的数量和大小, 由此可以提高早期的水泥混凝土的强度, 并可以提高31%~57%的抗折强度。混凝土中加入纳米Si O2, 较之以前, 结构更加紧密。均匀, 有效提高了水泥混凝土的水渗透性。

(2) 纳米Ti O2作用于水泥混凝土中可以发生光化学反应, 起到催化作用。在道路工程中, 可以起到吸收汽车尾气的作用。使用纳米材料Ti O2颗粒, 制备具有光催化自净作用的混凝土, 可以吸收城市污染物, 且在被雨水冲刷过程中可直接进入回收处理系统。纳米Ti O2加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 能配制出机械强度更高、耐久性更好的混凝土, 其原理是颗粒更小, 比表面积更大, 反应速度加快, 其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实纳米粒子的尺寸。

(3) 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碳纳米管经常被用来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承载性。纳米成像证实, 增强水泥浆的微观机构的稳定性, 是碳纳米管通过桥接纳米孔实现的;纳米压痕实验结果证实, 碳纳米管通过减少孔隙度并增加C-S-H的量来使水泥浆的纳米结构增强。碳纳米管也是智能混凝土的原材料之一, 本身就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根据此特性, 可以将碳纳米管应用到水泥质的材料中去, 合成的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应变灵敏度和信噪比的压阻和应变感测特性, 利用此特性, 可以制造自感纳米复合水泥将, 可以实现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健康监测。还可以实现自感混凝土的制备等。

(4) 纳米粘土的主要成分是Si O2和Al2O3, 掺入混凝土中, 致使水泥水化的早期速度加快, 增多水化产物的量;与没有加入纳米材料的水泥混凝土相比, 加入以后的水泥混凝土水化的孔结构改善, 大孔数量减少, 小孔数量增多, 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加入纳米粘土材料后, 增强减水作用, 促使晶核发生反应, 密实性更好, 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试验证明, 在相同流动度的条件下, 加入水泥质量的0.75%的量的纳米粘土材料, 可以将水泥净浆和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10%左右。将纳米粘土材料加入混凝土后, 可将混凝土3d、7d、28d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20%、15%和10%;加入纳米粘土材料后, 对于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也有很明显的改善。在纳米黏土材料的填充、减水和晶核的多重作用下, 水泥的水化速度和程度显着加快, 由于水泥石的孔结构和密实性的改善, 致使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都有相对的提高。通过XRD、DSC-TG、SEM分析等可以认为纳米粘土掺入混凝土中能起到减水、填充和晶核3个作用, 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2]。

(5) 纳米Zr O2由于其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在高性能陶瓷中被广泛应用。由于纳米Zr O2粉体具有相变效应和纳米颗粒相应, 所以可以提高陶瓷的致密性。有学者认为将纳米Zr O2掺入水泥材料中, 可以制备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Mcolm研究小组在水泥基裁量中加入纳米Zr O2, 水泥石的断裂强度可以提升到44Pa, 水泥石的断裂韧性提高了将近4倍[3]。

3 结语

混凝土通过加入纳米材料改性后, 强度、任性、耐久性等各方面的性能都有显着的提高。所以对于建筑材料来说, 纳米矿粉将成为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材料。另外, 我们可以将特殊的纳米材料加入混凝土中国, 制备不同具有不能性能的混凝土。但是纳米材料的价格是其运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最大阻碍, 要从纳米材料的制备入手, 降低成本, 同时还需要展开大量的试验和机理研究, 对纳米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引入进行定量分析, 以提高利用率, 降低成本。目前的研究成果较少, 纳米材料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不具有普适性。需要开展系统性的试验研究, 形成指导性规范。

参考文献

[1]李君尉.纳米技术在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建材发展导向, , 15 (20) :37-39.

[2]许耀群, 李曙光, 王娟, 等.纳米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和功能性影响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 2017, 48 (09) :208-215.

15.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篇十五

1 接地技术的原理和方式分析

1.1 接地技术的概念

接地技术原来应用在电力系统中, 后来应用在弱电系统中, 现在比较广泛的应用在电子设备中, 所谓接地, 指的是在系统和某一个电位基准之间构建低电阻通路, 同一个接地点之间的连线叫做地线。

1.2 接地技术的原理

大地本身作为一个大型导体, 电容量较大、电阻较低, 能够吸引外界的电荷, 并且在吸收足够多的电荷后依然保证自身电位不发生概念, 进而将其作为电位体的参考对象。接地技术主要将相关的电路、电气设备和大地或者类似大地的大型导电体互相连接, 将部分无用的噪音干扰和电流干扰输进导电体中, 最大限度的确保在雷电天气或者电流短路情况下不会导致设备出现损坏现象, 并防止出现人员事故出现伤亡现象。

1.3 接地技术的方式

接地技术主要包括接地保护、防雷接地、安全接地、屏蔽接地以及工作接地等。

1.3.1 接地保护

电气设备中的配电设施和金属外壳中的构架绝缘出现破坏情况容易导致设备带电, 进而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因此, 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力度, 需要运用接地技术进行保护。接地保护主要包括接零保护和接地保护。保护方式的选择要根据供电系统运用的配电系统类型来确定。通常情况下, 对于三相四线的供电系统而言, 运用接零方式, 能够将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在导体的作用下实现和零线的相接, 注意不能将外壳和大地进行直接连接。对于广播电视工程来说, 其大型的耗电设备、发射机设备、中央空调设备以及配电系统的开关等均需要运用接零保护模式。另外, 在具体的保护接地中, 要严格运用公式Re≤Ue/le进行实现, 其中Ue指的是容许设备对地的电压;Le指的是系统单项接地短路电流。

1.3.2 防雷接地

为了将雷电保护装置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 并在雷电天气的袭击下将大量的电流放到大地中, 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 减少电压给电气设备带来的危害。目前, 在广播电视工程系统中主要运用全固态发射机, 该类设备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耐压低、易被击穿以及抗干扰性能低等。因此, 运用防雷接地技术要选择安全可靠性高的固态发射机, 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机房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1.3.3 安全接地

所谓安全接地, 指的是实现电气设备的外壳与大地之间互相连接的一种方式。如果设备出现绝缘损坏现象或者机壳带电现象, 采用切断电源的方式, 进行电源电路的保护工作, 并有效的确保工作人员人身的安全。

1.3.4 屏蔽接地

屏蔽接地方式主要以保证电气设备在不受到外接电磁干扰的前提下, 实现电气设备和干扰源之间的电气连接为目的。屏蔽接地方式具有复杂特点, 主要分为电场屏蔽和静电屏蔽。静电屏蔽指的是对带电设备周围所设置的空腔金属屏蔽体进行保卫, 不仅能够保证屏蔽范围中的仪器设备不受到外界干扰, 而且还能够给外部设备带来影响。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由于屏蔽区域比较大, 所以适宜运用金属屏蔽网。

1.3.5 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指的是为了确保电路能够正常工作而提供基准电位的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基准电位的设置为零。基准电位指的是电气设备系统中的一个点、一个段或者一块。在基准电位与大地不相接的情况下, 叫做零电位。零电位稳定性不高, 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导致电气设备不稳定。在基准电位与大地互相连接的情况下, 其不会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2 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接地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注意系统信号地与其他接地之间的连接顺序

在广播电视工程系统中的视频、音频设备, 对系统信号地和其他接地之间的连接顺序进行考虑, 通过对功率和安全地进行对比, 信号地中的接地电阻比较大。目前,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大部分的信息设备均配置了独立的数字地和模拟地, 对于这类情况要做好接地工作, 进行汇聚, 实现其与公共接地母线相靠近。此外, 信号设备的外壳要和保证设备外壳地线与机柜外壳相连接, 机柜外壳使用机柜地线连接系统外壳, 然后在系统的金属外壳上安装系统安全接地螺栓。

2.2 确保机房数字设备接地的规范

如果机房柜中的设备比较多, 特别是随着广播电视机房中的数字设备的不断增多, 数字地线、信号地线、机柜外壳地线以及功率地线等也在不断的增多。因此, 可以通过敷设几条相互并行、与系统外壳绝缘半环型接地母线, 其中, 一条作为信号地母线, 另一条作为屏蔽地及机柜外壳地母线。当系统内的各信号地接近于信号地母线时, 系统内的各个屏蔽地和机柜外壳地就近接到屏蔽地或者机柜外壳的地母线上。两条半环型的接地母线中部要接近安全接地螺栓, 屏蔽地以及机柜外壳地母线要与安全接地螺栓相连接;信号地母线要确保接到信号地的螺栓上;另外, 要确保母线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 电阻尽量较小。

2.3 保证三相电源中的性点电位是零电位

三相四线制电源在供电时, 各负载用电量和用电不同时进行, 进而导致三相具有不平衡性。中性线接地不好, 三相电源中性线电位容易发生偏移情况, 进而给单相供电的电压产生影响, 轻则使其电压偏高或者偏低, 不能稳定、正常的工作, 重则会导致设备损坏。因此, 保证三相电源中的性点电位为零电位对于电源中性线接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 注意不能使用绝缘性不高或者不具有绝缘性的金属丝编织管、扁铁、扁铜等金属, 其不能实现接地线之间的绝缘。除此之外, 还要将工作接地线和保护接地箱互相分开。

3 结论

总而言之,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应用质量的高低对于广播电视信号的稳定传输、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以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总结, 对接地技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解, 有效的保障电气设备的良好接地、提高接地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利根.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防雷系统的研究与成功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 2012, 3 (11) :77-78.

[2]田洪国.接地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 2010, 10 (35) :55-56.

16.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 篇十六

DVD作为21世纪电影、电视、消费领域的新宠,它提供了比录像带、VCD及LD等传统媒体更为优良的画质及音质。PAL制的DVD提供的影像分辨率为720×576和D1/DV格式的PAL制的电视信号指标相同,其多声道的音频部分采用了48KHZ的采样频率,由此可以获得比采样频率为44.1KHZ的传统音乐CD更好的音质。

19xx年9月,DVD联盟(DVDConsortium)成立并公布了DVD的统一标准,在1995年底将DVD正式定名为“DigitalVersatileDisc”,即“数字通用光盘”,并且DVD最终也不再只是为电影行业所服务,而是一种能够存储高质量视频、音频信号和超大容量数据的新一代光盘媒体介质,可以看作是CD/LD/VCD的后继产品。它集机械技术、光学记录技术和影视制作技术为一体,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大存储容量、高性能存储媒体的需求。虽然DVD盘片的外观看起来与传统的CD、VCD光盘相差无几,但却包含了传统光盘7-26倍的数据信息。这就意味着DVD可使电影、音乐、多媒体和交互式软件在质量和容量上达到了更高、更新的水平。

DVD具有高品质视频、超大容量、高品质多声道环绕声音频、高兼容性、高可靠性、多字幕、多角度、

变形宽银幕、多功能动态菜单、花絮和彩蛋等众多特点,因而,在电影电视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高质量的DVD制作工具层出不穷,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onicScenaristProfessional和AdobeEncoreDVD。这些高质量DVD编著系统的出现,使得我们将DVD制作技术,应用到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中,逐渐变为现实。

下面从两个方面对DVD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应用作简要的分析。

一、将高品质DVD影片的片段作为素材应用到节目制作中

1.高品质视频影像的应用

根据前面的介绍,存储在DVD盘片上的活动视频影像的解析度可达720×576(PAL)或720×480(NTSC),在视频指标上与PAL或NTSC制广播级电视信号的要求相同,因此完全可以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中的素材。其中最常用的是一些高质量的科教或风光片,如BBS的《蓝色星球》、《再造新人类》、《梦与鸟飞行》等。

将DVD光盘上的视频数据转换成电视后期制作系统中可以使用的格式有多种工具和多种方法,下面简要介绍一种比较经典和常用的方法。

对于一般的DVD,可以采用直接复制的方法,将光盘中VIDEO_TS文件夹下相应的VOB文件复制到硬盘上,无法直接复制时也可以通过SmartRipper等软件将其复制到硬盘上。然后启动DVD2AVI软件,使用File->Open命令打开硬盘上的VOB文件,这时就可以拖动浏览该VOB文件的画面内容了,接下来对视频和音频进行相应的设置以获得最佳的转换效果。下面是大家经常使用的设置方式,实践表明,这样的设置可以获得最佳的视频素材。

Video菜单下的相应设置:

·iDCTAlgorithm项选择64-bitFloatingPoint

·FieldOperation项选择None

·ColorSpace项选择YUV4:2:2

·YUV->RGB项选择PCScale

Audio菜单下的相应设置:

·TrackNumber项一般选择Track1

·OutputMethod选择DemuxAllTracks

·DolbyDigitalDecode->DynamicRangeControl项一般先Nomal

·DolbyDigitalDeocde->DolbySurroundDownmix一般可不勾选

·48->44.1转换项一般选Off

作好以上的设置后,再通过界面中的“[“、与”]”按钮设置要转换的起点和终点,再选择File->SaveAVI命令,打开保存文件对话框为新素材命名,确定后,弹出视频编码选择对话框,一般选择DivX或Xvid视频编码器。下面以Xvid编码器为例说明编码器的主要设置:

·EncodingMode项选择1Pass-Quality

·Quality面设置为100

·Motionsearchprecision项选6-UltraHigh

·Quantizationtype项选择MPEG

·FourCCMode选择Xvid

·MaximumI-FrameInterval项设置为25

其他参数不变,这样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视频素材了。

2.截取DVD光盘上的高品质素材

由于DVD音轨的采样频率为48KHz,高于传统音乐CD的44.1KHZ的采样频率,因此,可以得到比传统音乐CD更好的音质。而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设备中,音频的采样频率也通常是48KHZ,因此从DVD上得到的音频可以更大限度的保证素材的音质。CD音乐光盘上的音频素材如果要到后期制作时,还要经过44.1KHZ->48KHZ的转换。

目前,在DVD上存放的音轨主要有常见的DolbyDigital(AC-3)、DTS等多声道环绕声音轨,还有传统的LPCM音轨,LPCM音轨一般用来保存影片的OST(OriginalSoundTrack),即所谓的原声碟。

通常,要把存放在DVD影片上的音轨抓取下来应用到电视节目制作中,需要使用一些专用的DVD音轨抓取工具。这类的工具目前也有很多,其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有SmartRipper、DVDAudioRipper、DVDAudioExtractor等,使用这些工具抓取DVD中的AC-3、DTS、LPCM的大同小异,过程也基本相同。

3.利用DVD影片制作高品质的DTS音乐CD

所谓DTS音轨,采用的是经由DTS(DigitalaterSystems)编码后的5.1声道标准音轨。DTS的最大编码流量与LPCM相同,也就是每秒48000×16×2=1536000bps=1536kbps。相对而言,这远远高于另一种流行的多声道编码系统DolbyDigital(AC-3)所提供的448kbps来得大,换句话说,也就是DTS在多声道音品的压缩过程中失真小得多。这一特点使得DTS在多声道编码系统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与DTS相关的音像制品和设备也在市场上日渐受到消费者特别是众多发烧友的青睐。

至于DTSCD,顾名思义就是DTS音轨的音频Audio-CD。其存储方式与一般的音乐CD相同,都是44.1KHZ采样频率与16位量化,只是DTSCD中纪录的实际并不是普通CD的PCM采样信号,而是经过DTS编码的音轨信号。由于DTSCD文件记录形式与普通CD兼容,因此它也就与音乐CD一样可以用普通的方法制作和播放。并且,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带有数字输出功能的DVD播放器和CD播放器都支持直接输出DTS数字信号,加上多数音响爱好者或器材商店都已经有的DTS解码设备,更使得欣赏DTSCD可以随心所欲,异常方便。

要把DVD上的5.1声道音轨制作成DTSCD,就需要先要把DVD中的数字音频信号复制到机的硬盘上。这是因为DTS编码和烧录CD的工作都要在电脑上完成,把数字信息复制到硬盘是完成DTSCD制作的最基本条件。所以,我们也就要对DVD的数据结构有一些最基本的了解。如果我们用DVD-ROM打开一张DVD影碟,就会看到一个命名为“VIDEO_TS”的文件夹,DVD影碟中的主要视频、音频,字幕数据、时间码、段落分割信息等等,都存储在这个“VIDEO_TS”目录下的各个VOB文件中,DVD影碟中的多声道AC3音轨就包含这些VOB文件之中。

分离VOB中所包含的各种音轨并不复杂,目前很多软件都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前面提到SmartRipper、DVDAudioRipper、DVDAudioExtractor都可以实现。

把所需要的音轨都抓取为5.1声道的AC-3格式文件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把数字音频文件中的每一个声道单独分离出来用于再编码。有一系列专业或业余的软件可以用来剪辑并分离AC3音频文件中的声道。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由SonicFoundry专业音频编辑软件开发公司推出的功能强大的DoblyDigtalAC3编辑软件SonicFoundrySoftEncode。它可以完成对AC3音频数据进行解码、编码等。而我们正是需要利用它来对AC3文件进行解码的功能,输出DTS编码软件可以识别的以PCM格式纪录的WAV音频文件。当然PCM-WAV本身并不支持5.1的多声道模式,DTS编码软件也不可能识别5.1声道的AC-3文件。所以,我们就必须将AC3文件中的每一个声道单独的分离为WAV文件。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并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将AC-3音频数据中的“左前”、“右前”、“中置”、“左后”、“右后”、“超重低音”等各声道分别保分离出来。

DTS编码的软件并不多见,普通使用者可以利用的可能只有Minnetonka公司的SurCode系列。在SurCode系列中有一款“SurCodeCDProDTS”,是专门为制作DTS-CD而设计的。使用者只要把各声道的WAV文件提供给该软件,SurCodeCDProDTS就可以轻松将它们组合、编码成为可用于DTS-CD刻录的44.1KHZ的.DTS格式的WAV音频文件。

SurCodeCDProDTS的界面也非常简单直观,我们只要在“Destination(目标)”处填入输出文件名,再把刚刚自AC3中分离出来的各个PCM音轨声道文件按照界面上的提示逐个定位选择,然后点击“Encode”按钮就可以开始DTS编码了。SurCodeCDProDTS可以直接输出能够被大多数刻录软件识别的DTS-WAV格式的音频数据,再使用Nero等常用刻录软件就可以把刚刚做好的音频数据制作成DTSCD了。

二、充分利用DVD的特点和相关制作技术为电视节目制作服务

1.将制作好的新闻、专题、动画等各类电视节目制作成高品质的DVD影片

由于DVD在视频、音频的指标上都已经达到了目前广播级电视节目信号的要求,因此完全可以把已经制作好的各类电视节目再制作成高品质的DVD影片光盘,用于保存或交流,这在实际的节目制作中是非常实用的。

要将制作好的节目制作成DVD影像光盘,就要用到DVD编著软件。近年来,此类的软件层出不穷,其中PC平台上最具代表性的是SonicScenarist和AdobeEncoreDVD,MAC平台上最具代表性的是DVDStudioPRO。如果要进行出版级的DVD制作,PC平台上最好使用SonicScenarist,而如果仅仅是将制作好的电视节目制作成DVD的话,用AdobeEncoreDVD就足够了。

EncoreDVD是著名的图形图像软件,是美国Adobe公司于才推出的一款专门用于DVD制作的软件系统。它可以将源文件自动导入或转换为MPEG-2视频和DolbyDigital音频。还可以创建和编辑AdobePhotoshop格式的菜单。将项目输出至所有可刻录的DVD格式,也可使播放的兼容性得到扩大。

2.利用DVD保存高品质的音乐素材

电视节目制作中要用到的音乐素材一般是48KHZ采样、16位量化、双声道立体声的素材,传统的保存方式是使用音乐CD或录像带。保存到音乐CD中时要把采样频率降低为44.1KHZ,对音乐的品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若保存到录像带上时,频繁使用后也会造成音质的降低。

由于DVD的音频格式是48KHZ采样的多声道音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将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各种音频素材无损的保存到DVD中。要实现这一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音频素材制作成目前炙手可热的DVD-Audio格式,另一种是将音频素材保存到DVD-Video光盘的音轨中,同时还可以配以简单画面对音频素材加以简单的说明。

3.灵活使用DVD制作中的多音轨功能

普通DVD影片中的多音轨功能一般用来实现多语言或导演解说。在把制作好的电视节目制作成DVD时,就可以灵活的使用这一功能,将制作人员在制作此节目时的一些感受或想法录制成独立的音轨,以多音轨的方式加入到所制作的DVD中。

目前,几乎所有的DVD编著工具都支持多音轨功能,实现起来也非常容易,与传统的非线性编辑过程的音轨合成相似。

4.灵活使用DVD制作中的多字幕功能

普通DVD影片中的多字幕功能一般用来实现多语言字幕,使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观众也能根据字幕看懂原始配音的影片。在把制作好的电视节目制作成DVD时,就可以灵活使用这一功能,将制作人员在制作此节目时的一些感受或想法制作成一轨字幕,加入到所制作的DVD中,这样在以后观看时就可以随时打开字幕,了解当时制作节目时的情况。

5.灵活使用DVD制作中的多角度功能

在影片《ABugsLift(虫虫特攻队)》影片的花絮中,利用DVD的多角度,放置了一段制作花絮,在同一段音频下,对应四段不同的视频,分别是原始故事板、场景草图、无材质场景和最终场景,在播放时可以随时更改所观看的场景角度,这样整个片子的制作流程就一目了然了。

把制作好的电视节目制作成DVD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将节目制作的不同阶段以不同角度的方式放置在一起,在观看DVD时,就能对节目拍摄的过程有更加详细的了解了。

上一篇:镇人代会选举主持词下一篇:太平天国运动教案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