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课比赛获奖(精选13篇)
1.初中语文说课比赛获奖 篇一
北海市高中、初中语文说课比赛近日揭晓
10月23、24日下午,北海市高中、初中语文说课比赛分别在北海二中、北海九中举行,活动按照预定方案有序展开。全市(含合浦)高一语文教师,市直初中七、八年级语文教师都参加了本次活动,人数达220人。从活动的全过程来看,本次活动由于得到全市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老师们从参赛者的说课及答辩中获得了新的启迪,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这无疑将有力推进我市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本次说课比赛共有24人参加,其中2人获得特等奖(将代表北海市参加自治区比赛),11获得一等奖,11人获得二等奖。
附获奖名单:
特等奖
庞晶晶(北海八中)龙宇婷(北海二中)
一等奖
高中组:
阳云(北海中学)梁冰冰(北海五中)吴尚琼(廉州中学)
卢红玲(北海九中)
初中组:
陈邦珍(北海一中)邓志红(北海三中)吴祖健(北海九中)
唐樱(福成一中)王小燕(北海五中)
二等奖
高中组
陈悦(北海一中)黎银萍(北海七中)罗家欢(合浦一中)
吴敏玲(南康中学)
初中组
张晓婷(闸口中学)文桂莲(实验学校)钟朝(北海五中)
陈媛(山口中学)邓绍美(营盘镇中)王婷(廉州中学)陈瑞英(闸口中学)赵志娟(合浦一中)谭丽(北海五中)
2.初中语文说课比赛获奖 篇二
为繁荣和推动中国音乐创作, 积累和丰富中国音乐经典文献, 探索和追求中国音乐艺术, 传承与演绎中国音乐艺术精神, 传播与弘扬中国音乐文化, 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造时代新声, 由中国音乐学院设计并主办了“‘中国之声’作曲比赛”。赛事的主题和宗旨是“立足传统、创造未来;基于民族, 面向世界”。第二届“中国之声”于2013年秋季启动, 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港台及国外作曲家的参赛作品114部。组委会聘请了各大艺术院校的专家、教授担任评委, 最终17部作品获奖。笔者从个人的艺术审美视角出发, 对每部获奖作品简明扼要的作出中肯点评。
一、作曲家组获奖作品评析
西洋管弦乐器作曲家组获奖作品有两部——《水母》《暮光》。
《水母》 (萨克斯四重奏) ,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家杨新民创作, 作曲家设计了一副古老的海洋腔肠浮游动物——水母的交响音画, 水母透明的扇状体型, 彩虹般的光晕, 富有节律而优美的漂浮运动形态, 引发并映射出作曲家对于海洋空间环境音响的多重联想……, 作曲家在曲终的部分设计了萨克斯管的呜咽与哀鸣, 旨在唤起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暮光》由星海音乐学院教师陈思昂创作, 该作品是一首音乐风格单纯静谧、情感真挚、乐器组合十分简单的室内乐。单簧管和小提琴的深情细腻, 峰回路转, 钢琴的闲情挥洒、晶莹剔透, 再加上低音提琴的自在悠然, 交织出一副昼夜交替, 暮色瞬息转换的景象, 作曲家摆脱了装饰华丽和激情澎湃的音乐语言, 但其富有渗透性的和声像涟漪一般, 连绵扩散、回荡不止。
中国民族管弦乐器作曲家组获奖作品有三部——《风之涣》《山色无中》《孩提梦境》。
《风之涣》由中国音乐学院张姣创作, 该作品为笛、中阮、扬琴、大提琴与打击乐而作, 创作于2013年末。该作品以萨克斯族民歌《燕子》的曲调为素材, 融入了多利亚调式的特征音程。在节奏组合方面收到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十二木卡姆中《乌夏克木卡姆》的一些启发。作曲家借物换星移、流转千年的大漠, 抒发一种逝去与弥留的情感, 音乐风卷云舒、黄沙漫天, 如风般消逝、如风般涣释, 如风般变幻莫测。《山色无中》, 四川音乐学院教师景徐创作。该作品旨在表达作曲家“远山在望, ‘应倚平山栏槛, 是醉翁饮处, 江雨霏霏’, 此处山色尽无形, 然山有形色”的独到的哲学理念。作曲家将音符化为薄雾微光掩山盖色, 层层逼入, 将诗情伸入臆想的情态之中, 并以独特的音乐语言阐述了其情感层次的无限形态。《孩提梦境》由四川音乐学院作曲家宋名筑创作, 作品采用了我国西南汉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摇儿歌”——“在摇篮中, 还是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晚风飒飒、月光轻柔, 伴着那孩提的梦境……”, 并以两个对置的“三全音根音关系”纯五度音程为基础, 建立起强调色彩对比变幻的民族调式。
中西管弦乐器混合作曲家组获奖作品有三部——《清歌一阙》《San Joo》《烟雨楼兰》。
《清歌一阙》由澳门理工学院莫健儿创作, 作品的部分动机取材于笙乐曲《湘江春歌》, 该动机以变奏的形式首先出现在乐曲的第二段, 之后又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直至乐曲结束。该作品延续了中西融合的创作风格, 在保持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特色的同时, 又利用西洋乐器营造一个现代的声响环境, 使中西的音乐素材在新环境中透过拼贴与并置等不同的互动方式产生新的听觉效果。《San Joo》由中央音乐学院方权一创作, San Joo原本是一种古老的朝鲜族民间器乐曲形式, 通常又一件独奏乐器演奏。而作曲家借用San Joo之名为自己的作品命名, 并借用了其结构形式, 作品《San Joo》以自由的散调开始, 通过不同长短节奏的组合发展主题材料, 采用西洋乐器与中国民族乐器的重奏组合方式, 力图探索对San Joo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新理解与表现方式。《烟雨楼兰》由延边大学林璐馨创作, 全曲共分五个部分, 作品以楼兰古城为创作线索作为这首作品的音乐意象, 试图在多部并列结构中通过音色、节奏、空间组织与控制手段的有机结合来表现楼兰古城所蕴含的神秘意境。并通过箫、竹笛与古筝三种民族乐器充分体现了极具浓郁的民族风情, 而小提琴与大提琴的衬托则给乐曲增添了朦胧虚幻的色彩。不同乐器的组合及演奏方式是整部作品蕴藏生机、犹如涅槃。
二、学生组获奖作品评析
西洋管弦乐器学生组获奖作品有三部——《云山》《沉寂的启示》《水墨二帧》。
《云山》由中央音乐学院汪司玢创作, 该作品创作灵感来自于张养浩的元曲《雁儿落带得胜令·隐退》——“云来山更佳, 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阴, 云共山高下。”作品以钢琴低音区的八度旋律演奏进入第一主题, 后有高音区的下行主题, 一高一低体现了云与山的对比。之后进入大提琴主题, 即全曲主要主题, 并以此充分发展变化。用用一主题材料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用大提琴与钢琴的不用音色在用一音区带来云与山不用的感觉。作曲家借用大提琴与钢琴的音色, 意在描绘“山”与“云”浑然一体的梦幻景象。《沉寂的启示》由中国音乐学院刚妍创作, 该作品深沉而不喧, 寂静而不闹, 运用“留白”“虚实相生”赋予弦乐四重奏生命力, 即使无笔墨中也隐藏着深厚的情感。其结构像一个生长的植物, 由种子开始, 生根—破土—发芽—蔓枝—孕蕾, 直至放蕾, 随即消失……。《水墨二帧》由中央音乐学院陈迅创作, 作品分两个乐章。第一乐章有感于沈周的代表作之一《落花诗意图》, 这是一副描绘暮春景色的小品, 作曲家在创作技术上, 注重于用音乐营造中国文人画的写意与神韵, 钢琴模仿古琴、古筝等中国弹拨乐器音色, 单簧管使用点状音型与大气息的bibrato以模仿埙、箫等中国吹管乐器音色, 中提琴演奏的线型旋律与一系列特殊演奏法模仿中国拉弦乐器音色, 三件乐器的结合意为表现中国画的“点”“线”和水墨之“浓”“淡”色彩。这个乐章的主题由G、F、C、D四音 (七度与二度) 构成, 呼应了画中花、枝、叶的严密与舒展结构。落花的失意与伤感情绪贯穿整个乐章。第二乐章有感于近现代画家齐白石的《婴戏图》, 作品使用京胡曲牌《老戏迷》中的核心音调加以变化发展来表现儿童在嬉戏中稚拙可爱的模样, 其京味儿十足, 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截然不用, 其音乐律动感较强, 带有谐谑气质。
中国民族管弦乐器学生组获奖作品有三部——《临安意象》《变脸II—小变脸》《即入》。
《临安意象》由上海音乐学院孔志轩创作, 作品创作于2013年, 为笙、中西打击乐与古筝而作。全曲分为两个乐章——《断桥残雪》和《八月潮汐》, 标题分别取自杭州的两个著名景观——西湖断桥和钱塘潮, 作品试图在不同情景之中传达作者内心与世界诗意对话的立意。《变脸Ⅱ-小变脸》由中国音乐学院田佳慧创作, 田佳慧认为“一个地域文化, 必有其别于其它地域文化的独特象征, 四川方言和川剧便是蜀地文化有别于其它地域文化的符号。变脸这一川剧表现形式是川剧艺术中, 用于塑造人物内心情感的一种特技, 是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作品以极具突破性的创作手法, 将传统川剧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 用过笙、琵琶、马林巴等乐器, 模仿浓郁的蜀地强调, 依法度而又不拘泥于法度, 表现了变脸表演者纷繁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小变脸瞬息万变的局部妆容, 展现了浓郁的巴蜀气息。《即入》由中央音乐学院常思淼创作, 作品标题的“即入”指的是华严宗教交易之一的相即相入。相即, 如波水相收, 彼即是此, 是曰万物同体。相入, 如二镜互照。彼依此有,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缺一而不可存。作品织体写法体现了“即入”的部分意义。三件乐器声部相互交织, 你静我动、联系紧密, 用不同的音色汇成一条线。整首作品的动机主要由二度和三度构成, 出现的和弦在一个小节中也基本能够用二度音阶排列出来, 当然也有意外的音出现。
中西管弦乐器混合学生组获奖作品有三部——《塔林萨籁》《空·际》《月夜·影》。
《塔林萨籁》由中央音乐学院宋杨创作, 塔林萨籁为蒙古语, 直译为“草原的风”。宋杨谈到“在记忆中, 微风、清风、暴风, 无论哪一种形容词都不足以描述她。只有身处草原之中, 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她经过时的共鸣, 以及草原万物的阵阵回音。”作品描写草原上的风一路向前, 没有大山的阻碍, 没有大海的牵绊, 最终奔向了她那自由自在的归宿。《月夜·影》由中央音乐学院石峰创作, 石峰谈到该作品“在夜里, 事物与在光亮世界中的表现是那么迥然相异。”作品把在月夜里, 自然界中事物的表现, 从黑暗世界中的萌动到显露出月光的魅力影像, 再到后来的月色与月色下的光影的遥相呼应, 对月夜光影世界的淡淡的一丝留恋之情, 进行了音画式的描写和抽象思维的理解。作品不是用传统的旋律、和声构成, 琵琶乐器作为音乐的中心轴, 把整部作品有机结合, 五件乐器不分畛域, 此起彼伏, 别有一番风味。《空·际》由中央音乐学院邹睿创作, 作品取意于“大地空茫, 边水无际, 其境悠然也。”, 作品借用中国哲学观中的“空”与“际”, 力图展现不同的中西艺术哲学思维。
三、结语
本届“中国之声”作曲比赛获奖作品体彩多样、题材丰富、风格迥异, 作曲家们运用各不相同的独特音乐语言来展现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体现出他们广博的创作视野与鲜明的创作个性。比赛评审结束, 组委会还专门针对本次比赛作品, 举行了一场关于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学术研讨会。评委们各抒己见, 表达了对于中国当代音乐发展和教学的一些个人观点。中国音乐学院赵塔里木院长强调:“‘中国之声’作曲比赛打造以创作‘中国音乐风格’为鲜明特色的国际化平台, 繁荣和推动中国音乐创作, 传播与弘扬中国音乐艺术精神, 向世界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经典作品为宗旨,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作曲家的光荣使命, 也是我们中国音乐学院应肩负的责任。”中国音乐学院拟于2016年举办的“中国之声” (第三届) 作曲比赛, 届时将面向全世界的作曲家及在校学生征集中文艺术歌曲。通过举办这类国际性的赛事, 大力夯实和提升了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影响力, 推动了音乐艺术发展与国际交流。
摘要:第二届“中国之声”作曲比赛于2014年12月11日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圆满落幕。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港台及国外作曲家的参赛作品114部。最终17部作品获奖, 笔者从个人的艺术审美视角出发, 对每部获奖作品简明扼要的作出中肯点评。
3.演讲比赛获奖 篇三
漫长的暑假之旅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练习发音,为了评委和观众都能听清我们读的每一个字;我们练习动作,这让我们的节目生动;我们练习表达情感,让我们的表演有形有情,带动台下所有观众的感情,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我们表演的“真谛”。
说着容易,做起来可难。我们经过几十次练习,消磨近一月的时间,在烈日下流了数不清的汗水。某一次彩排,我甚至想放弃了,想着:“每天就这么重复地练习,没完没了地练习同一个环节,真是枯燥无味。”可心里又蹦出一个相反的念头:“我们练习了这么久,要是在这时放弃了,那不是白费了这么多的努力么?我可不能放弃,必须坚持下去,不能让自己在小学留下遗憾。”
连续一个暑假,我都在语言艺术社团的培训中度过,有时为了使一个动作更完美,我会对着大镜子固定着那个动作,坚持站半个小时不动,力求把动作做标准,让自己在舞台上做得更到位。有时会受到指导老师的批评,心里有一种辣辣的感觉,虽然老师只是提醒我们要集中精神,但在几十个同学面前,我开小差影响了他们的进度,心中比挨打挨骂更难受。
经过辛苦的排练,我们终于登上东莞电视台的“诵经典华章,唱中国梦想”的比赛舞台,一展风采,我们的艰辛没有白费。练了这么久,冠军不属于我们,还会属于谁?
结果出来了,当广播念到我们学校得了东莞市第18届推普周“诵经典华章,唱中国梦想”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特等奖时,“耶!耶!耶!”一阵阵欢呼从我耳边飞过,震耳欲聋,我们拥抱,我们欢呼,我们舞蹈,我们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4.初中语文说课比赛获奖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蜗牛的奖杯》讲的是善飞的蜗牛得到飞行角逐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迷恋,不思朝上前进,效果党羽退化,丧失了飞行本领的事,报告我们在荣誉眼前自满得意就会拦阻本身前进的原理。文本语言生动鲜活,是训练门生朗读、造就门生情绪、态度、代价观的好课本。课文的两幅插图给门生以富厚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门生对寓意的感悟。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明白重点词语。
(二)历程与要领:借助多媒体课件,资助门生明白难明的词语,引导门生有情感的朗读课文;借助看图,引导想象,紧扣重点文句重复品读,在充实的诵读中意会文章寓意,熬炼多种本领。
(三)情绪、态度和代价观:使门生明白在荣誉眼前自满得意就会拦阻本身前进的原理。
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再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叠。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寓意,体会“唯恐”和“生怕”两词的异同
二、学情、学法与教法
1、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领悟了发现文本背后寓意的方法,但二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整体语文素养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时仍更多地关注于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忽视形象的寓意和文本的内涵。
2、学法指导
针对这一学情,在教学时我将指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反复朗读等多种手段领悟文章内涵。
3、教法分析
在教法上我会充分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创设多种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抓住课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自由交流,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课件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接着指名学生选取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大意。此处复习既巩固了上节课认识的词语,又培养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前后对比,引出问题
(出示由翅膀的蜗牛图和带有硬壳的蜗牛图)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使其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说说两幅图中蜗牛的不同样子。这一过程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引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出示两幅图以及相应的语句)
【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找出描写蜗牛夺冠前后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并凸显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语反复朗读体会蜗牛前后的变化,形成更为具体鲜明的对比,即得冠军前的翅膀有力,善于飞行,和得冠军后的翅膀退化,缓慢爬行。】
(三)精读感悟,探究原因
第二自然段(出示飞行比赛现场图和可随意移动的蜗牛图)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飞行比赛现场图,蜗牛的竞争对手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贴图画的方式,请学生来摆摆蜗牛此时的飞行位置,让学生直观准确地理解“遥遥领先、甩下、所有”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蜗牛高超的飞行本领和捧走奖杯的喜悦心情。】
(出示采访图)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赛后采访图,为学生创设说话情境。请学生扮演夺冠的蜗牛发表感想(夺冠感言,今后做法等),使学生化身蜗牛,身临其境,为理解下文蜗牛的想法和做法做铺垫。】
第三自然段(出示蜗牛背奖杯和睡奖杯图)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蜗牛夺冠后成天背着奖杯图和夜晚睡在奖杯里的图,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蜗牛赛后得意洋洋的心情。接着以“得意洋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找描写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反复诵读,相互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凸显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抓住“成天、唯恐、生怕”等关键词深入体会蜗牛的得意洋洋,再引导学生想象蜗牛会怎样四处炫耀,从而体会到蜗牛从此不思进取,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让学生将又大又重的奖杯与柔弱的蜗牛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到奖杯的`沉重以及蜗牛飞不起来的原因。】
(四)感悟结尾,理解因果
(出示文章的结尾,凸显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读,组织学生交流感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天长日久、退化、勉强”等词语。感悟蜗牛现在的可怜是它自己得意洋洋、不思进取的后果,进而为课文主旨的揭示作好铺垫】
(五)创设情境,理解寓意
(蜗牛以前和现在样子的图片)
【设计意图: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再次出示蜗牛以前和现在样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观察想象蜗牛现在的心情。接着出示文章结尾的插图,创设情境:此时,如果你是这只蜗牛,面对自己的孩子会说些什么呢?看着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通过这一番说话练习提高了认识,理解了文章寓意。】
(出示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出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相关名言警句,让学生齐读,进一步明白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四、整合点的诊断与解决方法
1、运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层次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5.初中说课比赛活动总结 篇五
为了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并为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于8月20日开展2021年“英语、历史、生物、化学说课大赛”。
本次说课大赛活动得到了各校教师的大力支持,教师们把本次活动作为一次展示教学技能和创新教学模式的机会,积极参与,踊跃参加。本次活动共有106人参赛,由@@@@教育咨询评价中心邀请@@优秀的英语、历史、生物、化学学科专家,对参赛教师的说课视频进行评审并打分,评分细则由学科专家仔细研究后制定。评审结束后,由参与评审的学科专家对参赛教师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评。
经过学科评委组的紧张评审,2021年“英语、历史、生物、化学说课大赛”现在已圆满结束。各学科评委组依据活动教案评分标准,对106名参赛教师的作品进行了评审及复查,按照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的获奖比例,评出了英语学科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0名;历史学科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生物学科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化学学科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详细名单见《关于2021年@@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英语、历史、生物、化学说课大赛”的结果公示》。
学科评审组的四位专家于2021年10月29日早上10:00对参赛教师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评,以下是说课大赛学科讲评日程安排:
@@@@教育咨询评价中心邀请4位专家坐镇讲评,内容涉及4学科教案讲评,有@@
14所学校参与讲座。首次课程直播观看总计152次,点赞数达到213次,教师观看积极性高,各学科课程都备受好评。
6.《勇气》获奖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篇六
二、教学重点
理清情节结构,品味学习语言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导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动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勇气》,就是写的在“二战”后期,盟军由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
(一)整体感悟 1.速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求每人说的与别人不同。3.同学们说的内容可能有:
①这是一个写法国女人救美国士兵的故事。②这是一个赞颂法国女人高贵品质的故事。③这是一个表现美国士兵机智勇敢的故事。④这是一个表现人类对和平信仰和追求的故事。„„
4.教师小结。
(二)积累词语
1.学生大声读课文,找出文中优美的词语。①双音节词
拘谨颀长健谈拘束陷落熹微发落悉意 ②四字短语
孔武有力单枪匹马寥寥可数干净利落毫不犹豫 2.弄清重点词语的意义。①拘谨:(言语、生动)过于谨慎;拘束。②颀长:身量高。③熹微:日光微明。④悉意:全心全意。
⑤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
⑥单枪匹马:一个人单身上阵。比喻单独行动,没人帮助。⑦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3.学生识记。
(三)理清情节 1.复习提问。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情节、环境)
②小说情节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情节结构。
开端:从“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到“那是为应付这种紧急状况而教给他的”。发展:从“听到敲门声”到“把门闩了”。
高潮:从“棚屋后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到“哦,当然啦。快!”。
结局:从“她毫不迟疑地把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到“她毫不犹豫地给了他第二次机会”。3.归纳小说情节的特点。(故事情节曲折动人)
(四)品味语言
1.含义丰富的外貌神态描写。①“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是善良而镇定的。”她“不是笑容满面”,说明了什么?
(说明法国人在德国人的殖民统治下过着痛苦的生活)
②“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写出了“她”当时的什么心情?(写出了“她”失去丈夫以后,悲伤、悲痛的心情)2.生动准确的动作描写。
“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挤”、“奔”有什么表达效果?(“挤”写出了窗口很小。“奔”写出伞兵动作很快)3.简短明快的语言描写。“哦,当然啦。”刻画出了“她”的什么品质?(在生与死的面前,为了救那个伞兵,“她”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这句话,表现了“她”为了和平,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4.意味深长的议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那么,“她”信仰的是什么呢?(对和平的信仰,为了捍卫它,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五)、学习句式
1.教师举文中的一个句子,学生分析其特点。
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是善良而镇定的——开了门。2.学生讨论、发言。3.教师总结。
这种句式的特点是先总写、概述,然后围绕这一句或句中的中心词再展开写,进行更加细腻、更加深入的描写。
4.学生在文中找有此特点的句子。
①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②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5.进行句式运用练习——教师说“总写、概述”,学生接着说“具体描写”。
①(师)我掀开帘子,看到一个小姑娘——(生)„„正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电话。②(师)上课铃响了,我们的语文老师——(生)„„走进教室。③(师)那年,我第一次看见大海——(生)„„真是太美了。
④(师)街上,人们伸长脖子在看一只鸟——(生)„„那只鸟怪可怜的。6.学生自己仿写句子。
(六)课堂总结
7.初中语文说课比赛获奖 篇七
《华商报》张宏伟 摄
2010年4月17日,在结古镇扎西大通路西侧的山坡上,20岁的贡嘎正在安慰哭泣的妻子卓嘎,卓嘎的姨娘在“4·14”地震中遇难,按照当地习俗,卓嘎姨娘的遗体连同遇难者遗体火化。
评委点评:这张照片很吸引人,让人不禁想去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思考这两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它是典型的用影像表现内涵的照片,看了就让人想了解更深的背景。(管洋志)
日常生活类单幅金奖《Gilli要食物》
法新社 贝赫鲁兹·迈赫里 (BEHROUZ MEHRI) 摄
年2月24日,在巴基斯坦卡拉奇,Edhi中心的巴基斯坦精神病人Gilli在讨要食物。Edhi中心是巴基斯坦最大的福利机构。
评委点评:这张照片的强烈对比引得我对人的尊严产生无尽思考。这个男孩是个精神病人,脚被绳子绑起来,没有食物,眼睁睁地看着对面的人在享用饭食,这些足以让这幅照片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效果,这从新闻摄影角度上来说,是非常有力的照片,它体现了人因为食物所受到的束缚。而且这张照片的构图也很好地表现了这一主题,看到它你就会有所思考。(纳迪亚·班查拉尔)
战争灾难等突发事件类新闻单幅金奖《求救》
路透社 阿德里斯·拉蒂夫(Adrees Latif)摄
2010年8月7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受灾民众试图抓住分发救援食品的军方直升机。2010年7月下旬始,巴基斯坦部分地区遭遇特大洪涝灾害。
评委点评:这也是我最爱的一张照片。图中这些身体呈现出的状态和这些人的表情都能引发我的联想,让我思考发生了什么,这些人的生活状态是什么。而且,这张照片的抓拍瞬间很好。世界上发生的灾难还有很多,这张照片具有典型意义。(茹拉·哈拉瓦尼)
战争灾难等突发事件类单幅银奖《红衫军示威》
路透社 阿德里斯·拉蒂夫(Adrees Latif)摄
2010年5月19日,泰国曼谷中央世界商厦前因骚乱破损的国旗和雕像。“红衫军”2010年3月至5月在曼谷举行大规模集会,要求阿披实政府提前解散议会并举行大选。
评委点评:我非常喜欢这张照片,我喜欢图中那个直视我的塑像,好像在告诉发生了什么,好像在说,这场事件只有它和前面的这面旗帜幸存了下来。虽然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心的情况不常出现,但这张照片拿捏得恰到好处。(茹拉·哈拉瓦尼)
文化艺术类单幅金奖《金沙萨交响乐》
Panos图片社 安德鲁·麦克科耐尔(Andrew McConnell) 摄
2010年7月23日,在刚果金沙萨,37岁的Joesphine Mpongo在练习大提琴。Kimbanguiste交响乐团的成员每周有5天在这里练习演奏。
评委点评:这张照片中的妇女在闹中取静,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求艺术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这张照片可以让我们看到艺术与人们生活紧密的关系,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它的构图也非常完美,中间的围栅将画面分开,一边是孤独,一边是喧嚣;一边是艺术,一边是日常生活,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纳迪亚·班查拉尔)
新闻人物与肖像单幅铜奖《硫酸受害者》
盖蒂图片社 葆拉·布龙斯坦(Paula Bronstein)摄
这是2010年7月29日拍摄的36岁的硫酸受害者Sokreun Mean。
评委点评:阴影是这张照片的亮点,似乎映射了这个女性心里的阴影。(阿兰·戴维·希克尔)
日常生活类组照铜奖《黄金价格》(选登)
Panos图片社 罗宾·哈蒙德(Robin Hammond)摄
为了逃离政治与饥饿,成千上万的津巴布韦人逃到莫桑比克边境,在极为危险的环境中寻找金子成为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有的人找到了足够的金子,但是大多数人面临失望和悲惨的命运。
评委点评:这组照片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画面表现也很出色,土地的颜色很真实生动。(茹拉·哈拉瓦尼)
战争灾难等突发事件类新闻组照金奖
《默拉皮火山爆发》(选登)
Panos图片社 凯莫儿·朱夫利(Kemal Jufri)摄
评委点评:摄影师没有只记录火山爆发的动感场面,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四周,还记录了灾难带来的伤害。拍摄视角的变换激起了我一张一张看完这个故事的兴趣。这组照片包括了从广角镜头的场景记录到人物特写,让我看到摄影师没有停留在一个地方拍摄,而是深入到了灾难现场,探寻更深层的讲述方法。我觉得这组照片成功了。(茹拉·哈拉瓦尼)
体育类组照银奖《广州亚运会沙滩排球比赛》(选登)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魏征 摄
2010年11月17日,广州亚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在亚运城进行。
8.教学比赛获奖的获奖感言 篇八
。感动教研组的同事们,他们对我的说课方案,逐条的分析,找出缺点与不足,再增加新的想法;为了一个课堂小律动,我们反复修改了十几次,只为能将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
可以说,最后呈现出的每一个巧妙独特的`教学设计,每一张美观适宜的幻灯片,每一句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都是我们体育教研组一次次讨论研究,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激发出的教学设计灵感,是我们教研组集体力量的成果。也要感谢天宁区教育文体局,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这个磨砺自身、提高自我、展现素质的舞台,让我们在个舞台上尽情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展示自己。
现在,我认为得什么奖已经并不重要了,作为教育生命的教师,我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以此来不断鞭策自己,反省自己,赶紧找到自己的欠缺,用最精彩、最完美的自己呈现给每天出现在我面前的生命!
9.初中语文说课稿 篇九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目标
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⑵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⑶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掌握文章通过描写(以景物描写、动作描写为主)增强语句表现力、文章感染力。
(3)理解文章写作顺序的特点和利用对比方法突出中心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运用多种手法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四、说教法
1、情景引导法。
2、提问法。
3、设置环节法。
五、说学法
1、收集资料法。让学生收集关于作品和作者的资料,对于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情景设置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乐园,和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鸣。
3、阅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重点语段,让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品读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寻疑、品味、成诵等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合作探究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重点部分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形成初步印象,引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游乐园,最喜爱的游乐园是哪里呢?在游乐园里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呢?
今天我给大家再介绍一个游乐园,不过这个游乐园和我们往常看到的游乐园不一样,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游乐园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部分:介绍作者,走近鲁迅
在课前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收集鲁迅的资料,为这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上课前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说说自己眼中的鲁迅。不足之处由教师补充。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照片,让学生多方面了解作者。
第三部分:听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一遍课文,给生字注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听录音,理清文章思路,给课文分段,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3、课题,从···到···可知课文按这个顺序写,思考这个“从xx到xx”的介词结构表示了什么?它与全文在结构上的关系是什么?
4、讨论分段结果: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第四部分: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从“乐园”两字入手,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作者会把这里成为乐园,这个乐园里有些什么。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2、小组派代表说说自己的观点,全班讨论归纳这部分的内容,写了三方面对百草园内动物、静物的描写,美女蛇的故事和赤练蛇的传说,“捕鸟”片段。
3、对于动植物的描写,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些句子,说理由。
4、给学生看教室制作的ppt配乐,让学生说说教师制作的符不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
5、找出两个句式,说说有什么效果。增加自己想象的百草园的景物仿写句子。
6、说说这部分描写景物的顺序从植物到动物,从下到上,由静到动,有视觉,有听觉,有味觉,有触觉,也可以说是有形、有色、有声、有味。
7、请一位同学阅读“美女蛇”部分,其他同学思考写了充满乐趣得大自然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这部分。并得出结论为百草园蒙上神秘色彩,令小鲁迅又害怕又向往,符合儿童的心理。
8、请学生默读一遍“捕鸟”的部分,然后请几组同座上台表演。一人朗读,一人表演,做一下评比,看看哪组最优秀。
9、请表演的最好的那组同学说说,哪些词让自己的表演生动,并说说自己怎么体会作者此时的感受。
10、请学生圈出七个动词,说说这几个动词使用的好处。并仿写一段,用3-5个动词。
11、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用几个词来概括你眼中的百草园。概括为色美音美状美味美。找找这部分的修辞方法。
第五部分:过渡段分析
1、默读过渡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
第六部分: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请几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一部分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说了那几件事。有疑问而老师拒答、学习内容深涩难懂、只能偷偷去后园玩,在老师读书投入时才能偷偷在下面画画。
2、四人小组讨论,通过这部分内容,你能得出一个怎么样的老师,又得出一位怎么样的小鲁迅。
3、全班讨论,为什么鲁迅把这两部分的内容写在一起,有什么用意。
第六部分:写作特点分析
1、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写的特别好,为什么。
2、把学生说的部分总结归纳,针对这几部分分析写作特点。
第七部分:延伸
10.初中语文《信客》说课稿 篇十
《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本单元阅读教学,旨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要能从人物的描写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本单元的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信客》讲述的是民国时两代信客的命运,并主要通过年轻信客的经历,着力表现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的品性,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对于当今宣扬诚信、讲求奉献的社会而言极具教育意义,对学生更是一次极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验机会。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知识与能力:了解信客这种职业的特点,体会信客的为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揣摩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信客诚信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而且语言通俗畅达,并没有什么艰深晦涩的语句,阅读障碍不打,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重点:感悟信客的品格和精神,关爱、敬重和学习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教学难点:揣摩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外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信客的崇高品质。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有自我的认识与体验,通过自己的圈点勾画来探究人物形象与语言特点。
三、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八个环节。
(一)导入
本节课我利用《信客》原文第一部分中对信客介绍的一些句子并配以一些信客艰辛工作的图片,让学生对信客有一个初步了解。
(二)、了解作者
由于没有提前布置预习,并且书下注释也没有给出对作者的介绍,因而我用大屏幕直接给出并让学生进行积累。
在这一环节中特别对《文化苦旅》加以介绍,让学生了解《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这样为学生体会文章语言奠定基础。
(三)、正音:
投影给出,这些字词都是书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因而我的要求是让学生依次读出来,然后齐读,在正音基础上进行巩固。
(四)、走近《信客》理解文题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目的是从总体上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并且明确文章重点写第二个信客后向学生提出下一环节的要求,即把第二位信客作为主语来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学生不至于另起角度。
1、你怎样理解题目“信客”二字?
2、文中写了几个信客?重点写哪一个?
(五)、听读《信客》理清脉络
教师范读,学生任务: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之所以由教师范读,是因为课文较长,一节课所容纳的内容太多,教师范读速度快一些,而且也容易把情感表现出来,便于学生体会;而且,在备课时,我发现本课有不少多音字,而读一读、写一写中没有给出,因而我想借助教师的范读来进一步正音。
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主要故事情节。
(六)、跳读《信客》感知人物
1、学生任务:在书上圈点勾画,用“‘信客’是一种(一个字)的职业,表现在”句式说话。
2、信客自己是如何评价这一职业的?他为什么这样评价?
3、其实余秋雨的《信客》在选入课本时有一段文字被删去了,这一段文字就交代了信客的种种苦处。
4、作者为什么对这样的小人物倾注了这么大的热情呢?
5、浏览课文,用“信客具有的品质,体现在”句式说话。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客的职业特点,把握信客的品质,并由此体会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七)、品读《信客》赏析语言
本文写信客,题材特点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而作者是学者,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除此之外,本文还具有警辟而畅达的特点。警辟表现在比喻句上,畅达则表现在容量大、一气合成的排比句上。
信客是一个多么朴实感人的形象,阅读中你们一定也遇到了震颤你心灵,令你感动的语句和片段,让我们带着对“信客”的敬慕心情,再次跳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用下列的句式简要说出它的美感。用“我认为……这个句子美,美在……”句式说话。
文章的语言不难理解,但是文章的这些特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并没有涉及到,所以我将这两个特点直接给出并进行解释,让学生对这两个特点有所了解,然后用文章中的句子进行印证,从而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
(八)、回望《信客》情感升华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碑上的文字。
提示:对他的生平事迹或品质加以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11.说课(获奖) 篇十一
说课模板(获奖)
本文由guohaixinshuai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说课
电气工程系
殷忠敏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说教学任务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内容 *说教学方案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说教学任务
课程性质: 电气自动化技术” ☆ 课程性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 主干专业课。☆ 前导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 前导课程有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 与电气控制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
☆后续课程有:交流调速、自动控制原 后续课程有 交流调速、课程 理及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理及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2008-11-02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说教学任务
☆课程教学任务: 课程教学任务: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选择电力电子器 件,正确分析各变流电路的原理,阅读变流电 正确分析各变流电路的原理,路控制系统图,具有对一般变流装置设计、计 路控制系统图,具有对一般变流装置设计、算的能力以及具有对设备进行调试、使用、算的能力以及具有对设备进行调试、使用、维 护与保养的能力。护与保养的能力。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说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能力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 教育目标 教育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单相和三相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波形分析与计算; 理、波形分析与计算;
3、了解有源 逆变的工作原理; 逆变的工作原理;、4、了解可关断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可关断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可控整流电路的相关参数的计算和、保护; 保护;
2008-11-02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能力教学目标
有熟练阅读分析电路图的基本能力;
1、有熟练阅读分析电路图的基本能力;
2、具有维护系统运行和一定的维修能力; 具有维护系统运行和一定的维修能力;
3、初步具有一般设备的设计和计算能力; 初步具有一般设备的设计和计算能力;
4、具有本专业知识再学习的能力; 具有本专业知识再学习的能力;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素质教育目标
1.养成负责地执行技术规程的习惯,形成严谨、养成负责地执行技术规程的习惯,形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2.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 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举一反
三、职业能力。职业能力。3.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 .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说教学内容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有九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章
教材结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部分 全书的基础
第二部分 全书的主体 第4章 整流电路
第三部分 全书的深入
第1、2章 电力电子器件
第7章 逆变电路 第6章 斩波电路
第9章 应用电路
第8章 交流电力 控制电路 第3章 驱动电路
2008-11-02
第5章 触发电路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教学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学时分配如下:
内
晶闸管 可控整流电路 逆变电路 斩波电路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 驱动电路 触发电路 合计
2008-11-02
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8 6 6 6 8 54 8 4 4 6 4 28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说教学方案 主讲内容为:晶闸管及其组成的半波整流电 路 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间为:50分钟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属电气控制中的入门内容,是学生学习变流电路的基础,对学习后继关于桥 式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等有着致关重要 的作用。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说教学方案
* 教材处理 * 教学目标 * * 教学重点难点 * * * * 教学方法 * * * * * 教具准备 * * * * * 教学设计 ** *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说教学方案 教材处理: * 教材处理:
教材以分析电路的基本原理为主,而教学要 求是要掌握变流装置设计运行的整个过程,在教学中就要将控制原理贯彻在控制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变流电路的的过程控制作重点讲 授。书本中的图片是都是静止的,对于动作过程 及电流的流向要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学生 演示,使学生从感性上加深理解。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说教学方案 * 教学重点、难点: * *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晶闸管的导通关断条件
2、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3、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计算和波形分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波形分析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2008-11-02
说教学方案
*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知识目标
1、掌握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计算和波形 分析方法。
3、掌握不同不同触发角,三相半波整流电 路的变化。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能力目标
1、能独立绘制单、三相半波整流电 路原理图和波形图。
2、能分析电路工作过程,并基本 具备按图接线的能力。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情感目标
1、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指 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巩固所学的 重点内容,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 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 神。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说教学方案 *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 *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类比教学法
讲演练结合法、引导问题教学法、引导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 * 教具准备: * *
PPT教学课件、动画课件、实验用的各种 材料和器件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2008-11-02
1.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 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 思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使学 生既能理解知识又能开发智力的一种讲解方 法。⊙晶闸管的导通关断条件 ⊙三相半波导通条件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2.讲演练结合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同学们边练习的一种方法
单相半波电路的连接和调试
2008-11-02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3、项目教学法
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 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 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 能力。
1、项目: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 结束的时间工作。规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到 的产品。
2、项目教学法:一个由学员组成的小组有一项确定的 工作,他们自己计划并且完成工作。结束时应当有一个 正确的结果。
⊙学生自行连接三相整流电路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半控型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全控型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4、引导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的就是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是 学习的主人,自然问题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 过程,那么问题由学生发现,由学生提出,由学 生探讨并由学生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起引导、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织的作用。
⊙触发、变压器、示波器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5、类比教学法
以学生熟悉的概念和物体来讲解一个新的概 念、原理、原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晶闸管的导通关 断条件以门的开 关做类比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逆变电路是把直流电变为幅值和频率连续 调节的交流电
变频空调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中频融化炉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整流电路是将固定的交流电变为幅值可以 连续调节的直流电的电路。
直流调速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晶闸管整流弧焊机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稳压电源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交流调压电路是将大小固定的交流电变 为大小连续调节的交流电。
日光灯的调节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直流斩波电路是将大小固定的直流电变 为大小连续调节的直流电。
无轨电车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电动车斩波调速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 ** ** *
引入新课的过程不仅使同学熟悉了晶闸管的导 通过项目教学法和引导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应抓住关 1.巩固所学的内容。在实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验和图形讲解的基础上,利用动画进行分析归纳,在实验和图形讲解的基础上,利用动画进行分析归纳 键词——“触发”、“导通”、“关断”,通过自己动手实验,通关断条件,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研究半波整流提 培,2.通过教学和练习,总结用晶闸管组成的电路特点。使学 对所学内容的检测、反馈与及时补充不足。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探索性学生实验寻找规律。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探索性学生实验寻找规律 从而总结出“半波整流的波形和计算规律” 从而总结出“半波整流的波形和计算规律”。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可控整流的特点。生能熟练掌握整流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供了依据。,分析能力。3.思考题的设计为下一节的作辅垫。养学生探索能力,养学生探索能力 分析能力。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休息一下
谢谢大家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2008-11-0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12.最新初中语文说课稿 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是人教版语文__年级下册第__单元第__课,是一篇___的文章,本单元是_______单元,要求__(这个单元的文章或者展示__或者表达__)。这篇课文讲了__表现了__教育学生__。依据这些内容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__;2.过程与方法__;3.情感态度价值观__ 这样设置三维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__,难点是__。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 “____________ ____?”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1、细读悟理
(1)整体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 A、提供自学材料;B、个人尝试练习;C、小组交流反馈。
(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惑悟情。这部分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导读、交流、自学)
2、精读悟情
抓住本课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分析,谈谈你认为他写得好在哪里?可进行遣词造句的锤练。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利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师这节课教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你觉得还没有讲清楚?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13.初中语文、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十三
一、开头语
各位评委老师()午好,(鞠躬)。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速 度 放 慢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介绍
这是一篇(),通过()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三、教材分析(说教材): 1.对教材的分析处理:(1)本课内容所选教材
《 》是人教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年级()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课文以()为主题展开。(本单元各篇课文题目,内容。)(2)本节内容在全书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所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内在练习如何?这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哪些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以及将来学习有何影响?
本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地位,前后知识联系密切。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2.教育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以及本单元的要求是(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学生的实际
初中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为思维的具体性、行为的模仿性、兴趣的广泛性和学习的依赖性。一般说来,少年期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起主要作用。这个时期的学生模仿性极强,喜欢模仿教师、家长、社会名流特别是影视明星的语言、行为等,接受好的影响快,接受坏的影响也快。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兴趣广泛而不稳定。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获得的东西多,但往往对老师、家长的依赖性强,语文活动中缺乏自制力。
高中是一个人的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走向生活的准备时期,因而心理上包含了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表现在语文学习上的心理特点,为思维的抽象性、思想的社会性、情趣的分化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等。因为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已接近成人,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均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尤其是理解记忆占了优势,其思维的抽象性加强了,且抽象思维已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3)教学目标(各目标解释一下原因)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B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研读鉴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本文所传达的感情和思想观点。分段概括段意。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C过程与方法目标(语文学习能力方面的目标,与下面“学习方法”相对照)
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规律、特点。/通过关注学习过程、方式、手段、途径掌握学习策略。/初步了解本文文体的特点。基本的自学能力。
D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能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品位感受文本的语言和哲理的审美过程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修养。3.重点,难点:(也可结合到上面教学目标中)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四、教学策略(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秉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阅读、对话、实践、自学、研究、电教/语感教学法、思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导读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2.学习方法:
达尔文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个人认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法是抓住两点,一是读,二是悟。做好这两点就等于抓住了语文学习的关键。结合本篇课文,学生需要训练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朗读法、联想法、感悟法、短文写作法)
五、教学程序:
本篇课文共分()课时完成,三课时的教学目标分别是一,();二,()。
今天我要说的是第()课时,共分以下()步完成。1.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
(2)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信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2.导言揭题
好的导言是成功的一半,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的导入方式是()导入法。
(导 语)3.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借着学生对课文的好奇,我继续将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作简略交代,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的了解,形成一个大体的情感轮廓和价值评判。4.排查生字词。
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如()。这为写一步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举例,如XX字。)
5.通读课文,划分段落
大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6.研读课文,理解文意并赏析文章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首先针对每一部分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各段进行精读。深刻理解每一大段的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此处插入学法指导,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比如本篇课文的第()段。第一环节,提出两个问题:A,(),B,()。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本段,讨论并回答问题。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允许学生对课文有不同见解,只要能大胆创新,自圆其说都提出表扬。利用多媒体,挂图、PPT等。
第二环节,分析理解关键语句。(此处重点分析)第三环节,回归整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让学生用其喜欢的方法表达对此段课文的感受,教师略作点评。
第四环节,全班齐声朗读此段,使学生再一次在整体感知本段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利用文章思想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之后利用学生注意力分散期插入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活动。如讲解与作者有关的逸闻趣事、课文背景常识等。)
总之,结合每一段的特点进行教学,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突出朗读、加深体验的原则,努力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起来,自然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7.拓展延伸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推荐相关文章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8.板书设计(分散体现在教学程序之中)9.为下一课时留下悬念/布置作业
六、结余
以上就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设计,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七、鞠躬 擦黑板 离开
注意:说课时抓住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文体特点。
附件(全部来自网络)
议论文文体特点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如《反对自由主义》论点是“反对自由主义”。②开篇 如《谈骨气》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③中间 如《拿来主义》论点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④结尾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③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④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例如《谈骨气》一课中,作者所举的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穷人不受“嗟来之食”,闻一多“拍案而起”,怒斥国民党反动派的例子都是紧扣论点来写的,而且所举的事例各说明论点的一个侧面,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互不雷同。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例如:《师说》第二段用了三组逐层深入的对比论证。d、引证法,论证方法还有引申论证、因果论证,等等。
三、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写议论文必须注意逻辑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一方面要依靠语句表达出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突出逻辑关系。
一个语段的内部之间也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严密的逻辑关系必须反映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注意议论文中的“但”“但是”等转折连词的作用,俗语有“‘但’字后面有文章”的说法,它的后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标明了文段或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论点更醒目、更突出。
说明文文体特点 说明文概念及分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一、说明对象
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在首段中找 B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三、说明方法
类型
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四、说明顺序
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五、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
5、指示代词的含义
六、概括信息
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2抽象说明,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七、中心句
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记叙文文体特点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
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6、点题
7、前后照应
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
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概括段意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散文文体特点
散文最主要的文体特征是“形散神不散”。1.较强的纪实性(“大实小虚”)。2.取材的广泛性。3.形式的灵活性。①结构多种多样;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③语言运用自如。
4.诗意浓郁。
5.语言优美。①讲究文采。②灵活疏放。③注重节奏。
6.短小精悍。
散文的“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形”之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文章的主旨。
散文要做到“形散神不散”的关键在于“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情节发展或情感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情感,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⒈散文有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一般主张“大实小虚”。散文是文学作品,虚构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手法,但这种虚构又不能破坏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⒉取材的广泛性。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大千世界,无不可写。“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言》)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骆文《我的散文观》)正因如此,有人讲散文作者“触目闻声,随处可感。鲁迅目阅白雪纷飞而抒怀,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拔而命笔,致成《白杨礼赞》;巴金观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吴伯萧忆纺车声韵而挥毫,写下名篇《记一辆纺车》;杨朔赏茶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茶花赋》。”(汉基《关于散文取材种种》)
在取材领域上,小说、戏剧、诗歌都不能与散文相比。小说的题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戏剧的题材,要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诗歌的题材,要有深郁的情韵。而散文却没有这些限制。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取材的广泛性,但也不是“挖到篮里就是菜”。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灵活性。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结构多种多样。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既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郁达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构中心,如《茶花赋》。其次,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
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③语言运用自如。散文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文言语辞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用歌谣谚语的如:朱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郦道元《巫峡》中“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⒋诗意浓郁。散文不象小说、戏剧靠虚构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而是靠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毫无诗意的散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寻求诗意,并使自己的作品富有诗意。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a、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b、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议论性散文中,说理也往往借助形象,将情与理交融起来,使之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
⒌语言优美。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①讲究文采。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和华美的辞藻、变幻的句式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如朱自清先生《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再如《赤壁赋》中写箫声一段:“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灵活疏放。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③注重节奏。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如袁鹰《青山翠竹》中的一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子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坎了,还有深埋于地下的竹根。” 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
⒍(篇幅)短小精悍。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现代散文序跋选》)秦牧说:“像苏州的园林,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天地开阔。(《笔谈散文》)
三、散文的常见结构特点
散文结构主要体现在文章材料组织的顺寻、线索的安排、文段的起承转合和文句的前呼后应等方面;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理顺文章思路、划分文章层次、理解材料安排效果。
文章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关系等方面。散文结构通常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
散文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那么散文是如何组织写作材料的呢? 首先,它得有一个“结构中心”。这个结构中心可以是“人”、是“物”、是“景”、是“情”、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如《藤野先生》、《茶花赋》、《故都的秋》、《土地》、《背影》。
其次,它得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理、情感,还可以是时间、空间。“线索”和“结构中心”有时候是重合的。
散文组织材料的方式就是散文的结构形式。一般有如下六种方式: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小说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初中语文说课比赛获奖】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获奖说课稿08-19
初中语文《春》说课课件07-23
初中语文《绿色蝈蝈》说课稿10-14
初中教材语文说课范文07-18
初中语文说课稿推荐09-14
初中语文说课稿《斑羚飞渡》09-27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观潮》说课稿08-04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说课稿08-19
全国小学语文说课获奖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