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剧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2024-12-08

肥皂剧的由来和历史发展(精选8篇)

1.肥皂剧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篇一

上古时代:岁起摄提纪元法,即干支纪元法,寅月为正月,立春为岁首。简化后的天干地支,十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曰: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元法。(摄提纪元,今称干支历、甲子历、节气历;归为阳历类别,又称中国阳历)。

夏商周:夏朝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阴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冬季十月为正月。(阴历)

汉朝初期沿用秦历(颛顼历)。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并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一日为岁首恢复为以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

汉朝以后,曾有几名皇帝进行过改历改岁首。王莽篡汉后,规定十二月朔为岁首,是为殷正。魏明帝曹睿也一度改为殷正。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采用周正。此后历代又改用夏正,以一月一日为岁首。

经历代发展,后人在早期历法基础上逐渐完善为当今使用的夏历。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直至今。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阴历,又称阴阳合历))。

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属阳历的一种,又称格里高利历)。后来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鉴于夏历一月一日恰在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的“立春”节气前后,因此便把夏历(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197月(民国二年),当时北京(民国)政府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中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因当时是“五族共和”,端午等汉族节日列为全国节日不妥),同意春节例行放假,19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

春节由来传说故事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2.肥皂剧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篇二

关键词:肇迹于隋;显唐封宋; 漂洋过海;影响深远; 弘扬文化;觅本寻根

三山国王祖庙,位于揭西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玉峰(又称大庙山)东北麓。三山指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和东面的巾山。河婆在清代属揭西县霖田都,该地三山神发祥地的庙宇因此被称为霖田祖庙。清代以前称明贶庙,或大庙、祖庙。据《明贶庙记》所述,此庙建于隋,现在的庙宇,乃是宋朝改建,是揭西县最古老的庙宇,后此庙于1958年被拆毁,但石桥、石门,墙基犹存。1984年当地人士捐资重建,恢复一座三进建筑,庙宇宏大,庙前有花岗岩建筑高大雄伟的三山门,庙前广场新建三山祖庙剧场,石拱桥、放生池、焚香塔。正门上刻“三山古庙”四大金字,大门前竖立二支旗杆石和一对石狮,大门内塑有两尊高大的守门将军,旁塑两匹白马,高约丈馀,威严雄伟。中殿奉祀三尊主神塑像,栩栩如生,望之令人肃穆敬畏,就是“三山国王”。三山国王是粤东本地神中最古老、最有影响的一个。

一、三山神“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

关于三山神起源的传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神明说”和“英灵说”两种说法。一是据元朝刘希孟的《明贶庙记》所述的“神明说”:“世传当隋时,失其甲子,于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界石,庙食于此地”。二是河婆当地民间传说,也就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区流传的“英灵说”:传说三位神人原是南朝宋人,异姓兄弟,老大连杰,老二赵轩,老三乔俊,他们三人协助隋朝杨坚完成帝业,受封为开国驾前三大将军,然而,三人不恋荣华富贵,挂印退隐,修成正果。受万人尊为神后,又显灵助唐扶宋,庇护黎庶。如:韩愈刺潮,淫雨害稼,命人致祭后就老天放晴,蚕谷丰收。据《广东通志》载:唐代武则天称帝时的垂拱年间,(公元685——688年),名将陈元光祖孙三代,曾在揭岭一带驻军、用兵,并留下《祀潮州三山神题壁》诗三首,一千三百多年前,潮州三山神已受到当时朝廷命官的关注了。《明贶庙记》载:宋太祖开基,因刘鋹拒命,王师南讨。潮守侍监王某诉求于神,即风雷相助,鋹兵败北,南海以平。后因宋太宗征太原到城下,忽观金甲神人挥戈驰马突阵,师遂大捷,刘继元以降。凯旋之夕,见于城上云中,有“潮州三山神也”字样。乃昭封明山为清化盛德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弘应丰国王。即“三山国王”,赐庙额曰“明贶”,命本部扩大庙宇、岁时合祭。明道中,复加封“广灵”二字。

二、漂洋过海 影响深远

“人同根、神同源”,历代崇奉三山国王的地域和信众不断扩展,六百多年前的元代,在刘希孟的《庙记》中记载说“潮之三邑(潮阳、揭阳、海阳),梅惠两州,在在有祠。” 现粤东地区各地已知的三山国王庙已超过200座。其中,汕头65座,揭阳60座,潮州25座,梅州45座,汕尾19座。经过重新整修、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有揭西霖田祖庙(始建于隋,至今有1400年历史,成立有庙理事会),饶平鸿埕大庙(始建于宋,至今有800多年历史),潮阳棉城蛇脐古庙(始建于明,有500多年历史,相传是当时全潮阳最大的三山国王庙),澄海银砂古庙(始建于明,有600多年历史,1996年重建)。此外,汕头市区已发现三山国王庙有30多座,龙湖区官埭国王庙(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有508多年历史,是汕头市区现存最古老的三山国王庙)、金平区浮陇三山国王庙(始建于清乾隆甲午年,有240年历史,占地7.5亩,是汕头市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三山国王庙) 。由此,前述不完全统计,粤东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是十分保守的。明清以来,随着粤东移民足迹所及,已将三山国王的香火,带往邻近省市,另筑宫庙奉祀,后来又漂洋过海,远播台湾宝岛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侨居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外有三山国王庙6000多座。近年前来祖庙进香的台湾同胞称,台湾是三山国王庙和信众都比较多的地区,现有奉祀三山国王或奉作主神的庙宇有410多座,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148座,信众达700多万人,还成立了“三山国王宫庙联合会”。马来西亚等地亦有健全的理事机构,常为当地乡亲襄理婚丧喜庆,排忧解难,融洽乡情,办理公益事业等。他们遵行由祖居地传去的祀神习俗,崇本遵源,怀着对故土山川风物的无限眷恋,对古代英雄义士深切崇敬之情,不断地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悠久文化的传承或加以发展创造。近年来两岸民间传播、弘扬三山国王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共同研究包括三山国王祭典在内的三山国王文化。近20年来,已接待臺湾“三山国王庙”寻根问祖团及散客就达到近10万人次,仅2006年,台湾及海外就有25个团体前来观光交流或寻根问祖。多次大型组团前来进香朝拜的台湾云林、彰化、高雄等,每次组团都达三四百人。去年10月,广东三山国王祖庙会香祈福交流团77人赴台,参加“朝圣大典”绕境会香等一系列的三山国王文化交流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弘扬文化 觅本寻根

三山祖庙经历千年愈盛,是各地三山国王庙、信众的“根”,有其深邃的历史文化渊源,它牵涉到岭东移民史、民族史、华侨史、考古学和民俗学等诸多领域,已引起学术界浑厚的研究兴趣。其“护国庇民、国泰民安”的精神被历代民众所尊崇,因而庙祀千年不衰、香火鼎盛。每年前来拜谒祈福的各地分庙理事组织、周边村落代表、民众不计其数,历经千百年,形成了一套古老而又独特的祭典仪式。许多侨胞远道而来,是为消灾祈福,淬励图强,而更可喜的是为觅本寻根,景仰先贤。三山国王祭典是传播、弘扬三山国王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历史时代,还承负着促进海内外华人和海峡两岸文化认同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祭祀三山神的最高典礼,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或由各分庙理事组织的进香团进香祭典,俗称“猪羊祭”,在古代称“少牢之奠”。参加人员可达数百人,有一套完整的祭典仪规,庄重严肃。2007年,三山祖庙管委会参照历史资料和民俗祭仪,制定了《三山国王祖庙祭典》,使三山国王祖庙祭典仪式更规范、更具形式美。祭典在鸣炮、响号、击鼓、鸣金、敲钟、奏乐中开始,参与的信众身着盛装各就各位。先由庙祝请神,庙祝、主祭、陪祭、特邀代表跪着受香。接着恭诵经文,全体向三山诸神行鞠躬礼。然后是献礼仪式,献礼分为献香礼、献花礼、献牲礼、献酒礼、献果礼和献财礼。献礼时,除染红背脊的全猪、全羊预先摆放在供桌上,其它祭品一般用托盘覆上红色或黄色绸布,先后放上点燃的香支、包装精美的鲜花等祭品。由负责礼仪者按顺序端出来,交给主祭和陪祭人。献礼之后,是诵读祝文,祭典文告一般用黄纸书写,内容是歌颂神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众安居乐业。最后“焚祝、化帛”,在香烟缭绕、钟鼓齐鸣、炮声震天中礼成。2007年,三山国王祭典被省政府批准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揭西县于1992年10月,召开了首届三山祖庙学术研讨会,会上收到专家、学者、教授们的数十篇论文,。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揭西三山祖庙管理委员会,联合编印出版了《三山祖庙学术研讨会文集》,并列入《潮汕文库》一百本书之一。1999年,联合出版一本《三山国王丛谈》,(由贝闻喜、杨方笙主编),扩大了三山国王在海内外的影响,也引起当地的重视,加快对三山祖庙的修复并扩大建筑规模,现已修筑一条直通庙前的水泥大道,揭西县各个度假村、星级宾馆也相继建成,以适应海内外游客旅游观光和进香寻根问祖的需要。为两岸同胞的信仰崇拜、经济贸易、友好往来,架起一道通向幸福祥和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揭西县三山祖庙管理委员会编印《三山祖庙》

[2]《揭西县文物志》

[3]《潮汕三山国王崇拜》 贝闻喜著

3.东昌府区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故事 篇三

聊城也称“凤凰城”,因为聊城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状若凤凰,故素有“凤凰城”之称。

对此,还有一个传说:传说,聊城一带原是一片梧桐林,住着一对凤凰,统率着林中百鸟,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年发大水,东海一条恶龙来到此地,驱走了凤凰,使这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地方官见湖波荡漾,周围林茂花繁、景色优美,便想在湖边建城,但工匠们感到工程艰难,均不敢承担。这时,来了两个人,一个叫王东,一个叫王昌,他们自告奋勇,愿意承建。原来这两人就是被恶龙赶走的那对凤凰所生的儿子。王东、王昌建城,凤凰率百鸟送来木石用料,不长时间,一座雄伟的湖城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凤凰在建城中的功绩,便将该城起名为凤凰城。后来,东海恶龙又兴风作浪,企图摧毁新城。此时,王东、王昌即力战恶龙。恶龙逃往东海,扒出一条水道,引海水来灌城。为救凤凰城的百姓,王东、王昌兄弟二人钻入水下,用身子堵住了水道。人们为感谢两兄弟献身保城救众的高尚品德,便将凤凰城又改名叫东昌。

开封府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威名驰誉天下,包龙图扶正驱邪、刚正不阿的美名传于古今。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引起人们几多遐思神往。

重建的“开封府”位于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占地60余倾,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应,同碧波荡漾的包公湖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宝馆等五十余座大小店堂。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大体分为九个区:

一、以名冤鼓、戒石、大堂等为主体的府衙文化区;

二、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为主体的包拯传说文化区;

三、以太极八卦台、三清殿为主体的道教文化区;

四、以典狱房、牢狱为主体的刑狱文化区;

五、以拱奎楼、桂籍堂为主体的教育科举文化区;

六、英武楼、校场为主体的游艺文化区;

七、以清心楼历任府尹事迹为主体的府尹人文文化区;

八、以潜龙宫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的事迹为主体的帝王文化区;

九、以范公厅、曲桥、湖、山、石为主体的休闲文化区。

济南府始于北宋徽宗政和六年即公元1116年

宋开国后,济南沿用唐代名称齐州。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为府,齐州遂为济南府。

明清以来,济南府一直为山东的治所所在地。

泰安名称由来与城区变迁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

最早建置在泰山附近的城镇,是春秋时的博邑,其城址在今泰城东南15公里的旧县村。该城曾先后为鲁、齐两国所统属,秦统一后,在此设立博阳县,同时作为济北郡的郡治。汉初在这里设立博阳郡(汉武帝时改称泰山郡)。自春秋至西汉武帝前的四百年中,博城是泰山南麓的政治、文化中心。

西汉时武帝八次东封泰山,带动了泰山附近村镇的发展,由于当时由东谷入山,泰山东麓日渐兴盛。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下令在泰山以东设立新县,以奉祀泰山,故名奉高。奉高城址即今泰安城东25公里的故县村。后来泰山郡治便设在奉高城中,直至北朝,历时六百年。

隋唐时期,泰山以南的博城由于泰山登山路线自东路向中路转移,再次繁兴。公元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后,将博城县更名乾封县,乾封县城(今旧县村)自此代成为泰山附近重要的城镇。

唐中后期及五代,泰山进香活动兴盛,以东岳庙(即今岱庙)为中心的地段由此迅速繁荣。唐末在此设岱岳镇,五代时并建寨墙,置有岱岳镇使及岱岳镇都虞侯等官以掌镇事,今泰安城区的雏形由此而始。宋代建立后,宋太祖下诏将乾封县城由旧县迁至岱岳镇,今泰安城区首次成为泰山地区的行政中心。

宋真宗封禅泰山时,将县名改为奉符,并在县城西南另筑新城,其城址即为今市区南郊的旧镇村。

北宋末年,泰山沦陷于金,金朝所属刘齐政权在奉符县境新设立泰安军(军是当时地方行政区划名称,与府州同级),泰安之名从此启用。根据后人的诠释,泰安之名取自《周易》“履而泰,然后安”之语,寓意泰山安则天下皆安、“国泰民安”。

刘齐被废后,泰安军为金所辖。

金世宗将军治由新城迁回岱岳镇旧城,改置为州。

元明沿袭州置,清代升州为府,州、府治所均在今之泰安城区内。

泰安建城至今已历千年,是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名府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为发展大名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三国魏阳平郡,北周魏州,唐为天雄军治,五代唐曰兴唐付,晋曰广晋府,又为天雄军,汉改为大名府,周因之,宋仍为大名府,建为北京,金曰大名府路,元曰大名路,明仍为大名府,清因之,属直隶省,民国废,故治即今

河北大名县。

.远古时期,大禹治水,改堵为疏,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冀、兖、青、徐、梁、扬、雍、豫、荆),青州即为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中有“海岱惟青州”、“潍淄其道”的记载。意思是说,青州的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泰山,书中记载:“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解释为,青州的地理位置位于最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所以被称之为青州,又因为是第一个可以看到太阳升起的州,故又被誉为“东方第一州”。

.保定的由来,与战事有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约燕、齐灭中山。燕赵重新划定疆域,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以南为赵国地。据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记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俗称空城,为放牧战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由上可见,保定最初出现城镇,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

保定是一座军事重镇,历为兵家必争。春秋战国时期,保定为燕、晋、中山、齐、赵等国角逐的战场。战国后期,中山国灭亡后,燕赵重新划分疆界,今保定市区重新归属燕国,成为燕国南部的边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国石”,俗称“保定府的大裂瓜”,即为燕南赵北的分界石。

顺天府学是明清两代礼部直接管辖的部门,教育局直属,凡是想要去国子监的学生,必须要经由顺天府学的学习,国子监就是封建高考的最高学府,其实顺天府学更多的是寓意通往最高学府的毕竟之路。

府学小学的同学一定知道,府学的正门有一块牌子,写的就是顺天府学

4.职业生涯规划的由来和发展 篇四

早期的职业指导,以19帕森斯提出“职业指导”但当时的社会由于职业的形态比较稳定,工作机会与选择范围比较狭窄,个人对职业的观念大多倾向于谋生的手段。职业生活主要以工作为核心,因此,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重点是“人职匹配”。所谓“职业指导”,其意义即在于协助个人作职业的选择。

萨波(1951)根据自我心理学的观点,赋予职业指导以新的含义: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完整而适当的自我形象,同时也发展并接受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角色形象,从而在现实世界中加以检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行为,以满足个人的需要,同时也造福社会。 这一思想以个人的发展为着眼点,将自我职业、个人与社会融为一体,即考虑个人发展才能的机会,同时也兼顾社会的需要和利益。这一思想把职业指导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从个体发展和整体生活的高度来考察个人与职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不只是局部的人?职匹配关系,把树立个人自我形象与职业角色形象作为职业指导的目标,为现代职业指导指出了新方向。

无论是职业指导,还是职业生涯规划,它的一个基础的理念就是“人职匹配”,而做到人职匹配的前提就是,

一、了解职业,职位对人的需要,

5.我和妈妈一起做肥皂:送肥皂 篇五

我的妈妈和我想一起做肥皂送给小朋友和老师们,我和妈妈拿到了做肥皂的工具开始做,一开始要先倒一点牛奶,然后要放一些肥皂条,再滴两滴基础油,开始我们看说明书上说要放在烫水里焐。可是这样很浪费时间,所以我们要给全班40个小朋友,就把肥皂水放在微波炉里,试过之后感觉可以就把它拿出来滴三滴色素让她可以有五彩缤纷的颜色。然后我和妈妈把它倒在磨具里,第一次的时候做得肥皂太难干了,原来是牛奶放多了。第二次我把牛奶放的少了点,这次做得很好。过了五天把40个肥皂做完了,我把这些肥皂带到学校,送给小朋友们和老师们,让他们多洗手。

我把肥皂送给了大家,小朋友和老师称赞了我,我的心里很开心。

一句话点评:

题材有新鲜感。最长的句子漏了几个标点?

6.奥运奖牌和会歌的由来 篇六

第2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时,竞赛规程规定要颁发“特别富有艺术意义”的奖品,结果给每位奥运会参加者发了一枚长方形的纪念章,图案是勇士手执橄榄枝。

随后几届奥运会上,奖章图案没有形成固定的形式。直到1928年,第9届奥运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奖章由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家朱塞佩·卡西奥里教授设计,图案是象征友爱、和睦、团结的手抱橄榄枝的女塑像。自此以后,各届奥运会奖章正面的图案保持不变,只把举办地名与届数做相应变更。

1896年4月6日,一曲优美庄严的古典管弦乐曲响起在第1届奥运会开幕式上,这支乐曲就是由希腊人塞玛拉斯作曲、派勒玛作词,当时被人们称为“奥林匹克圣歌”的曲子。

1950年后,有人建议另作新曲,但几经尝试都不如原有的好。于是,1958年国际奥委会在东京召开会议时,确认这支曲子为永久的奥林匹克会歌。

7.肥皂剧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篇七

【关键词】社会发展;发展哲学;历史起点;逻辑起点

马克思主义同以往传统哲学进行比较,以往传统哲学中应用的是对象性思维方式,而马克思主义中应用的是反思性思维方式。从现实的人、社会与世界如何生成以及发展等问题出发,可以得出实践性方式不仅是人类自我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有效方式,还是人的现实世界存在与生成的重要方式,并可以有效的推动人类社会重塑、建构与发展。社会发展主要是一种人作为主体来促使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是实践方式的优化、实践内涵的丰富以及实践范围的扩大,还是人类从社会与自然中得到解放,且追求自由,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一、发展哲学:本体论分析

所有的哲学论均存在本体论的承诺,此本体论承诺一般是用来构建理论体系、解释世界与诠释经验事实的基本原则、依据、逻辑起点与前提。发展哲学作为一种对社会发展的现实实践与历史进程实施反思具体的理论体系,其还需具备自身的本体论,并存在着自身独有的诠释事实以及观照视角。如果想要使此种根据与视角得到确立,有效的对哲学本体论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是至关重要的。

在设定哲学本体论的过程中,现代哲学和传统哲学中所应用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以往传统哲学中应用的是对象性思维方式,主要是离开人的现实活动与世界,来对本体的实质进行追问,也就是对作为万物之本质、本原、始基与基础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以及现实世界的对象性本体。而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则表明,本体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其能够让我们进行把握与认识,通过此本体而展开的相关本体论则被称作为真实的世界描述以及真理性体系。但是科学合理的手段很难对单义性本体理论进行体现,也不能合理有效的对本体存在与否进行论证,而发展哲学也并不存在掌握本体的可以超越科学手段更好的方法。

二、社会发展中的发展哲学

(一)发展哲学的实质

发展哲学作为对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进行体现哲学学说,还是使现实人的关怀以及现实关注得到完全统一的一种学说,以及对主体的科学发展与持续发展进行支撑与关注的哲学学说。此类发展哲学视野下的发展,主要是指发展主体为了更加顺利的实现发展目标,努力的克服困难,使生存境界得到有效提升的实践活动。此种类型的发展才可以变成现实人的变化多端、真切本质与内涵丰富的存在方式,并形成人类的真实存在,从而形成真正的富有生命力的理论研究哲学对象。此外,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研究对象是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发展客体和发展主体以及生存现实和发展理想的非常现实的矛盾运动。此运动主要把发展客体和发展主体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当作主线与基础,把主体自身发展当作基本价值,把科学发展理论当作基本指导,把生存现实和主体发展理想间的矛盾当作基本动力,并把主体现实发展当作基本价值标准与理论旨趣。

发展的本质在于其主体内在价值的不断提升、实现、创造与更新,还是其客体外在价值更为内在化以及主体内在价值更为外在化的统一,此本质直接决定着发展哲学,而价值诉求的以人为本则是发展哲学的灵魂与基本。发展哲学自身则为现实人的哲学,并真正的对人的自觉进行启发与关注的发展哲学。

(二)发展哲学替换实践哲学的意义

发展哲学的重要核心则是社会发展。发展哲学比较重视主体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现实环境,重视主体的团队建设、创造力、素质、凝聚力、智慧与能力等,重视市场竞争的持续性、公平性与正当性,以及更加重视市场对于主体的正当保护以及有效激励。所以说科学的发展主体在发展哲学的过程中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实践哲学比较注重必然、事实与规律,而忽略了偶然、人为与价值。但不断从实践中发掘与成长起来的社会发展范畴很好的对实践概念所具备的优势进行了继承,并不断的把实践概念所具备的局限进行了超越,从而对主体的完整存在进行统摄,并对主体生命进程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支撑。

(三)发展哲学和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其主要通过马克思现实辩证法进行体现。发展哲学有效的对马克思辩证法进行了继承,把其从我国一直被抑制的实践哲学中成功的拯救出来,则形成了伟大的辩证法,从而使其变成主体发展过程中的鲜活动力。发展哲学在充分对当今社会发展进行体现的过程中,还确切的对社会发展背景下马克思辩证进行了统摄。就发展哲学而言,人不仅是生产力,其还是生产力根源;其主要目的不是生产力自身以及发生的变化,而是对人的内在价值进行扩展,对人的外部现实以及内在本质的扩张性努力进行统一,从而形成统一世界的现实性的强大的力量。

结语:

总之,社会发展中所囊括的发展哲学借鉴与吸收了诸多的人类文明成果,主要包含了国外理论成果与国内传统文化理论成果,并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等领域,且以严密内在逻辑以及丰富思想内涵形成了更为系统化的科学理论,还是一种在实践中日趋发展进步中更加开放式的科学理论。所以说社会发展主要是一种人作为主体来促使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是实践方式的优化、实践内涵的丰富以及实践范围的扩大,还是人类从社会与自然中得到解放,同时也是追求自由,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建毅.共产主义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解与探讨[J].甘肃理论学刊,2002(04).

[2]刘怀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解释若干途径的批评与反思——“移心式”的重建,还是“溯源式”的开新[J].江海学刊,2002.

[3]何干强.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的根本指导方针[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06).

[4]张迪.交往实践: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理论的再认识[J].云南社会科学,2001(S1).

8.浅析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和发展 篇八

[关键词]:电力历史高速发展改革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53-02

中国电力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新中国成立60年来,是电力工业发展最快、成就辉煌的崭新时期。60年来,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从解放初的只有35千伏及以上送电线路(含20千伏)6475千米,发展到2008年底的117万千米,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电网,以最广泛的布局、最细致的触角、最大范围的延伸,履行了电力普遍服务的崇高责任。

一、电力的高速发展

电力工业经历了由引进国外技术、装备发展到引进国外资金,由引进国外贷款又扩展到利用国外直接投资,从引进技术装备发展到借鉴国外管理模式;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发展到去国外当技术顾问;由承担中小型电力工程的对外援助,逐步发展到进入国际开发市场;资料显示,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我国成型的大电网仅有两个:东北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154千伏、220千伏超高压电网,网内发电设备容量64.6万千瓦;京津唐地区形成了77千伏电网,发电设备容量25.9万千瓦。建国初期当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国内为了满足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开始利用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政府贷款和易货贸易,进口了一批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主要是由前苏联、东欧国家方面负责配套,并对电站设计、施工安装进行技术指导,类似交钥匙工程。该易货贸易使国内电力工业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1,6%,满足了当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1979年-1990年这个时期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中国电力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也是进口电力设备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利用国家外汇、国外贷款、易货贸易等多种方式,从前苏联、东欧等国进口了24台机组,816万千瓦发电设备,并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了一批发电设备,总容量2000多万千瓦。中国最大的火电站之一的淄博热电厂就用罐头从俄罗斯进口了两台65兆瓦的高温高压机组。满足了当时城区及周边800多万平方米的供热。年发电量达到26亿千瓦时,正为我们的经济建设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省、区电力供应日趋紧张。俄罗斯电力供应充足,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电力有大量富余。1988年6月,在国家有关部门及黑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时的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同阿穆尔州电力部门签署了供电意向性协议,明确以“边贸易货”的方式向中国供电,长期合作20年。1988年月11月,双方又正式签订了《关于苏方向中方供电、进行经济贸易合作的技术交流等问题的协议》,并很快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1992年7月,1日,中俄间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布黑线”。1996年7月30日,中俄间第二条跨国输电线路“锡十线"JE式投运送电。2006年,俄罗斯已通过“布黑线”向中国供电1.55亿千瓦时。60年春秋,弹指一挥间,而我国电网却已如同一条条交错的经线纬线遍布城乡,纵横在中华大地上,走过了从局部、薄弱、孤立到覆盖全国,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省级电网、区域电网互相联接的伟大历程,走进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新时代。

这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深刻变革:一个庞大的电力巨人,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到一个市场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新格局的重大转变。无论是规模速度的迅猛增长,还是深刻的体制之变,都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电力工业所实现的巨大跨越,不仅创造了自身的发展奇迹,更成为中国30年非凡巨变的一个缩影。

二、电力行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无疑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回顾电力工业30年走过的改革路径,大致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等几个关键步骤。可以说,每一步改革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都激发了行业的活力。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电力行业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单一,运行机制僵化,投资不足,效率低下。

在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同时,电力工业按照“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思路,逐步推进政企分开等各项改革,电力企业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此轮改革的标志是撤销电力部,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组建国家电力公司,并按照公司化要求,开始自主经营。同时,电力市场建设试点工作也有序展开。

从2002年底起,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体制、构建政府监督下的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为目标的新一轮改革再次拉开序幕,我国电力工业开始实施厂网分开,并重组国有电力资产。

此轮改革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新组建的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正式登场。这一竞争格局,进一步提升和发挥了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使得电力行业迎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以五大发电集团中的国电集团为例,2002年集团组建初装机规模为2213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151亿千瓦时,而目前装机规模已经达到634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28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了近两倍和一倍。也是在此轮改革的初期,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再次出现的新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但是五年后,改革成果再次显现。到2007年下半年,全国缺电局面得到扭转,电力供需再一次实现了基本平衡。

三、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体制改革是为了解决电力工业更好、更快发展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按照市场化的取向,在体制方面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跨越。

1、第一次跨越式实施集资办电,打破了政府独家办电的格局,走出一条多方面、多渠道扩宽电力建设资金的道路。

1981年开工的山东龙口电厂是我国第一个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兴建的电厂,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依靠中央政府一家办电的格局;1984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云南鲁布革电站正式签署贷款协议,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外资兴建的电力项目;1985年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成立,成为专门利用外资建设电力工程的独立发电公司。国务院逐步形成并在1987年提出了“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省、因网制宜”的方针,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办电的积极性,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集资办电的

局面,开拓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加速电力工业发展,从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电力旺盛需求的新路。

2、政企分开,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大大提高了电力工业发展水平

90年代后期,电力工业根据“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取向和“电网国家管、电厂大家办”的原则,在实行政企分开、推进股份制改造、实行业主负责制、建立资本金制度、完善电力法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及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公平调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改革准备工作。

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经过一年多的双轨制运行和平稳过渡,电力部于1998年2月撤销,实现了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性转折。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电力工业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行业管理职能移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力公司行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按国家授权和公司制规范运作。

国家电力公司成立5年来,逐步实现了从行政性公司向实体性公司的转变,已经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主体和电力发展主力军。2000年,公司首次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名列第八十三位;2001年,公司再次进人世界企业500强,名列第七十七位。主营业务年收入从2500亿元增加到3477亿元,年均增长8.6%。

实践证明,电力工业政企分开的改革符合中国电力工业的基本国情,加速了电力工业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进程和电力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将进一步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对电力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电力行业属于自然垄断性行业。自然垄断的特点决定了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输配电环节必须实行垄断经营。但对不需要垄断经营的环节,应当探索引入竞争机制的办法,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特别是通过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逐步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性的发电市场。国家电力公司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1999年,国家电力公司在浙江、山东、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等6省市进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试点。目前,浙江、山东、上海的发电市场竞价上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改革成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经验。

2002年3月,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从国情出发,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电力企业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力体制”。与此相适应,“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能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四、电力工业的谋略发展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发展也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2007年人均生活用电量为300—705kW·h:上海为705,7kW·h/人,福建为455,4kW·h/人,浙江为452,6kW·h/人,广东436,6kW·h/人,江苏为334,9kW·h/人。北京2007年人均生活用电量为653,3kW·h/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后期,即将完成其工业化阶段。此时,其经济增长模式是以消费为主。其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为跨入发达地区做好准备。该时期的电气化水平将会大幅提高,人均用电量、人均生活用电量、第三产业用电比重将会上升较快。

当前我国中部地区人均生活用电量约为200-300kW·h/,人,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其经济增长模式是以投资为主,需要大力发展工业,带动三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部地区可以积极接受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外资,担当中国工业基地的角色,以二产或投资为其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时期人均用电量、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2007年西部地区人均生活用电量约为100—200kW·h/人,属于工业化起飞阶段。其经济增长模式是以投资为主,需要加强基础建设,为中东部地区提供资源保障。根据我国资源分布特点及“西电东送”的战略,今后西部地区的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东、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及不同的增长模式,今后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条件下。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这也要求我国电力工业保持适度超前发展,保持较高的技术装备水平,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新一轮改革的实施必将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系,促进电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在未来几年,电力工业不仅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清洁能源在发电构成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合电网,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力发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年。

[2]《中国近现代电力技术发展史》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

[3]中国电力新闻网。

[4]《中国电力教育》,黄小平刘郎来源:工业技术/电工技术。

上一篇:商业资料2011年国家公务员时间表下一篇:小学300字演讲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