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化论文

2024-06-29

三秦文化论文(8篇)

1.三秦文化论文 篇一

三秦饮食文化探究

摘要:饮食是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 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三秦饮食 文化源远流长,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下孕育,具有非常 的内涵和外延。本文将介绍三秦饮食文化的发展概况,熟悉三秦关中、陕南、陕 北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特色,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三秦饮食文化。

关键字:三秦 饮食文化 地域特色

前言:陕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古代被称为中原腹地,分数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有关中北山和秦岭分隔为三大自然区域,横跨三个气候带,形成了肥沃的平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素有鱼米水乡的美誉。陕西的饮食文化,传承精辟的亨饪 技艺,给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三秦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饮食文化

先秦时期,三秦饮食文化发展到第一个高峰,早在三千多年前,周王朝宫廷 中就已经出现“西周八珍”和各种名目繁多的筵席、宴会,如“游猎宴、庆功宴、朝会宴、大射礼宴、乡饮酒宴、宾之初宴等。其用料广泛,选料严格,讲究刀工,注重火候,使用多种调料和烹饪技法。形成了鲜、香、酸、辣、甜等多种单

一、复合味型俱全的风味特色。周朝时“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路有饮食;三十里 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侯官有积”《周礼·地官·遗(人》。烹饪机构的严密组织和科学分工、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医同源的药膳食疗、)筵席的聚餐格式化、进食礼仪、歌舞伴食、营养饮食的研究与制作等,都对后世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明中国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根据周原遗 址考古证明,“三千年前周人食肉多多”。

(二)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

秦汉时期,三秦饮食文化发展到第二个高峰。由秦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 秋·本味》全面总结了先秦时期的烹饪成就,从选料、加工到调味、火候等对烹 饪做了系统而科学的论述,一直指导着中国烹饪的实践,其中许多观点直到现在 还是非常科学的。例如,“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 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 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 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智不能喻”(《吕 氏春秋·本味》)。在谈到调和味道时,“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糇”。在凤翔县姚家岗秦国 雍城宫殿群发现的“凌阴”遗址是储冰用的冰窖,冬天将冰储藏于窖内,供夏季 消暑降温、防止食品腐烂之用。根据体积计算,此窖就可藏冰块一百九多立方米。两汉时,宫廷内经常举办盛大宴会。著名学者翦伯赞在考证秦汉史时指出,“当宴请宫廷群臣之时,则庭实千品,旨酒万钟,班玉觞,御以嘉珍,飨以太牢。管弦钟鼓,异音齐鸣,九功八佾,同时并舞”就是民间乡饮酒和结婚宴席。《盐 铁论·散不足》中记述了“今民间酒食,肴旅重叠,燔炙满案,臑鳖脍鲤,麑卵鹑鷃 橙枸,鲐鳢醢醯,众物杂味”。此时已引进了“胡食”。《续汉书》曰“灵帝好胡 服胡饭,京师贵戚皆竟为之”。《物原·食原第十》中记有“汉高祖作汉饼,金 日殚作胡饼。”红案、白案、炉灶有了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汉书·百官公 卿表》记述了掌管帝王、后妃饮食生活和宫廷内的一般膳食,在少府中设有太官 令、汤官令、胞人长。他们的责任分工是:太官令主膳食,汤官令主饼饵,导官 令主粮食,胞人长主宰割。《翰林志》记载:“汉制,尚书郎主作文起草„„汤 官供饼饵。”三原县高渠乡的汤官村,就是因为在西汉时除了一名管理宫廷饮食 的官员而得名。秦汉时在烹调方面也有所发展,如《盐铁论》中记载的膳食就有 十多种。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交流有 了进一步的发展。由西域引进的胡瓜、西瓜、黄瓜、胡萝卜、胡豆、胡葱、胡椒、菠菜、胡桃等也首先在关中试种成功,进一步丰富了饮食原料。中国的饮食文化 和烹饪技术也迅速向国外传播,促进了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隋唐至清末饮食文化 2 隋唐时期,三秦饮食文化发展到第三个高峰。那是的京城长安几经发展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不但茶楼酒肆鳞次栉比,而且经营规模很大,以至于 “

三、五百人之撰”可以“立办”(《国史补)。烹饪原料已是“水陆罗八珍”(白居 易:《清肥》),美馔佳肴不胜枚举,仅韦巨源一席“烧尾宴”就有名菜、美点 五十八款。“诗圣”曰:“三月三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紫驼之峰出 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杜甫《丽人行》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的宫廷膳食和餐具十分 精美。他还对一次家宴做了这样的高度赞美: “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兼求富豪且割鲜,密沽斗酒谐终宴。”(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画家、诗 人王维绘制的著名《辋

川图》,被一位女僧人创制成花色冷拼,能够用腊肉、炖 肉、肉脯、肉茸、酱瓜、蔬菜等原料,用二十个盘子组合拼制出的精美的“辋川 小样 ”,在京城曾轰动一时。“诗仙”李白在《少年行》中又吟道:“清歌弦古 曲,美酒沽新丰。快意且为乐,列宴坐群公.”李白在《少年行》中又吟道:“新 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在宴会上不但有热菜、面点、丰盛,而且还有“冷饮”。例如,唐玄宗起凉 殿,拾遗陈知节上疏极谏,时暑毒方甚,上在凉殿„„赐“冰屑麻节饮”。《唐 六典》中还有“凡朝会宴飨,九品以上并供膳食。并注明夏月加冷淘粉粥”。当 时已经有了“槐叶冷淘”等冷食。此时的药膳、食养、食疗理论更加系统化,主 要著作有名医孙思貌的《千金食治》、三原县尉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等。晚唐 以后由于战争频繁,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渐次南移;元、明、清三代均定都北 京,陕西和西安的政治地位已不如过去。但作为一方重镇,豪绅富贵仍聚于此。三秦饮食文化也随之缓慢的发展着。

(四)近现代时期饮食文化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三秦大地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饮食业也更加繁 荣。抗日战争时期,陕西饮食文化发展到第四个高峰。京、津、鲁、豫、晋、川、湘、粤、鄂、淮扬、苏锡以及西餐等菜系的餐馆纷纷进入西安、咸阳、宝鸡、汉 中等地。尤其是西安,仅大中型饭店、餐馆就达一百多家,使三秦菜肴得以注入 新鲜血液,继承和发扬周、秦、汉、唐的炒、炖、酿、烤、烩、蒸、煮、扒、塌、涮、煎、爆等烹饪技法,形成了技术全面、质感丰富、味型多、适应面广的独特 风格。二、三秦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

(一)关中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

关中饮食文化是以西安市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三原、铜川、渭南、大 荔、杨凌在内的关中道饮食及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是三秦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关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曾有十三个封建王朝建都于此,全 国各地的山珍海味、农副特产作为贡品源源输入,历来饮食业发达,烹饪原料应 有尽有,山珍海味、禽畜水产无所不用;名厨云集,美食荟萃。关中菜肴制作擅 长炒、炖、煨、烩、炝、酿、蒸。关中饮食文化属于粟文化地带,是组成历史悠 久,光辉灿烂的黄河中有文化的最主要的一部分。因境内有泾、渭两条河流,故 也有人称其为“泾渭文化”,是陕西饮食民俗文化的代表。群众最喜欢麦面、小 米,口味偏爱酸辣,旧事农家几乎家家都会做醋。对关中人来说,“一天不吃面

就像没吃饭”。女孩从小就学擀面。陕西不只有“面条像裤带”那种又长又宽的 面,也有“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挑在筷上面不断,吸溜吸溜一大 碗的”精细面。这种面条即使不调味,吃起来也是香的。关中面食不下几十种。小米米饭(稠粥)则是关中人冬天的美食,后来大多改为稠玉米糁了。日常饮食 以面食为主,往往面菜合一,肉、蛋为辅。关中由于历史也是回民聚集区,清真 饮食在民间影响甚大。关中饮食是陕西饮食的代表,在取料上以猪肉、羊肉为主,具有料重味浓、香肥酥烂的特点,而取料单

一、滋味醇正有事陕菜的独特风格。注明的关中菜点有“葫芦鸡”、“鸡米海参”、“清汁蝴蝶鱼”、“温拌腰丝”、“桃仁口磨汆双脆”、“奶汤锅子鱼”、“烤羊腿”、“酿金钱发菜”、“肉夹 馍”、“米面皮”、“水煎包子”、“酥油饼”、“灌汤包子”、“大肉锅贴”、“泡馍、煮馍”系列小吃及宴席等。

(二)陕北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

陕北饮食文化是包括榆林、延安、绥德、黄陵在内的饮食文化范围,是三秦 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东隔黄河和山西相望,西和甘肃、宁夏接壤,北 与内蒙古毗邻,南与关中链接,地域广阔,包括榆林、延安两个地区,属草原文 化过渡带,菜肴带有满蒙风味。烹饪原料以禽,畜为主,特别是羊馔,几乎家家 善烹,擅长炒、炖、烧、烤、炸、煮、烩,以鲜香、酥烂为特色。秦汉时期为陕 北的鼎盛时期,《史记·货殖列传》云:其地“西有关中之利,北有戎狄之畜,畜牧为天下饶”。直到隋唐,这里仍是一个发达的地区。而宋代以后,由于植被 破坏,气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干旱少雨,环境日益恶劣,陕北渐渐变为贫瘠 之地。旧时北部地区生活贫困,广大群众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日常饮食 以小米、糜谷、豆类为主,代表性的副食是红枣、白菜、南瓜、马铃薯。榆林城 民谣所说的“穿得漂,走得快,肚肚装的酸酸菜”就是一个形象的写照。陕北饮 食则以滚、烂著称。所谓“滚”,即热可炙口。取料多以肉为主,而以羊肉、猪 肉合烹为多。在烹饪方法上采取蒸、烩兼制,肉菜和烹,展现了半农半牧的乡俗 文化特色。粗粗细细的陕北民间饮食,其饮食文化自成体系,而且能够纯正地保 留下来,粗粮细做就是陕北饮食文化的主流之一。陕北饮食中就有用荞麦面做的 剁荞面、凉粉、煎饼,陕北的饮食基本上都是这样精雕细刻做出来的,像热腾腾 的油糕、黄灿灿的油馍馍等。它是以粗为基础,以细为结果,以杂为数量,以巧 为质量;多以营养为出发

点,以壮筋骨为落脚处,先天地吻合了现代营养学的观 点,后天地巧夺了现代饮食学的天工。人们返璞归真,专门追寻山野农村日常所 食,开发出一种叫作大烩菜“名吃”。洋芋切大块,猪肉大块切,捞一颗缸里发 酵的盐酸菜,大把捏碎;先炒然后烩再煮,就成“一锅烩”,这些菜以粗粝为美。陕北著名的菜点有“满汉宴席”、“全羊宴席”、“豆腐宴席”、“饺子宴席”、“金钱海参”、“八仙过海”、“虎头鸡”、“麻辣驴肉”、“手抓羊肉”、“全 羊背子”、“羊肉冻豆腐”、“糖醋鱼卷”、“鱼酿子”、“马蹄酥”、“肉菜 盒子”、“洋芋杈杈”、“陕北米酒”、“轩辕酒”等。由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水产资源丰富,以鱼入馔越来越多。

(三)陕南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

陕南饮食文化是包括汉中、商洛、安康在内的长江流域民俗风情,是三秦饮 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南与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省市接壤,汉江,丹 江,嘉陵江纵贯陕南,饮食文化受到川、鄂、豫的一定影响,但又有所不同。陕 南山地,亦称秦巴山地,属稻作文化过渡地带,具有鲜明的长江文化的特点:一 是爱吃米;二是爱吃酸;三是爱吃肉。越是山区,“爱吃酸”越甚。巴山人有“三 天不吃酸,腿杆打闪闪”的俗语。一年四季酸菜不离口。吃大肉是山区人的另一 种偏爱。群众有“三天不动荤,说话没精神”、“三天不喝油汤,心里燥得发慌” 的口头禅。初一、十五常常“打牙祭”,山里的腊肉、熏肉常年皆备。吃肉时,肉块要切得厚而大,大的肉片要担在碗边,这种“过桥肉”每块足有二两重。陕 南饮食以汉中为代表,菜味多辛辣,具有辣鲜的特点。汉中,自古为陕南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地理非常重要,属于亚热带气候,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基地,也是陕西省的二线蔬菜基地。数千年来,汉中菜肴、面点、小吃等,是由民间菜、王府菜、市肆菜、民族菜、引进菜所组成的。这里 不但是汉王刘邦开创大汉王朝的发祥地,也曾经是三国时曹魏和蜀汉争夺的战场,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必经之地和后方;同时,还有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封地,如博 望侯张骞、龙庭侯蔡伦、定远侯班超、武侯诸葛亮和张良的隐居地。一六二七年,明朝在汉中城修建“瑞王府”,落成后,瑞王朱常浩携带家人、御厨前来居住,为显其权势,笼络人心,“常设厨膳,宴请汉中各界名流食之”。宴后还没人分 送一包宴席上的食品。御厨的烹饪技艺也随之传播。至今,汉中民间流行的“夹 包”就始于此。“夹包”食品,既有油炸

面食,也有干炸荤、素菜的冷盘,一般 是 4 个品种,较隆重的宴席,“夹包”多到 8 种。明末清初,经过多年战乱,川、陕两省赤地千里、人烟稀少,朝廷便从湖广等地将人民大量迁往川、陕、这就是 有名的“湖广填四川、四川填陕西”。湖、广、川大量移民来汉中后,他们的饮 食习惯、烹调技艺,使汉中菜点有增添了新的内容。经济繁荣昌盛和对外交往的 发展,更加丰富了汉中的饮食文化。总之,陕南饮食文化有六大特点:第一,历 史悠久,几乎与中华饮食文化同步;第二,历史上南北移民对陕南的开发和饮食 文化的影响;第三;南北交汇的特殊地域位置,使这里物种兼南北,饮食原料种 类繁多,水稻饮食文化与麦粟饮食文化在这里兼种并华;第四,秦巴山区种类丰 富的山珍野味的优势;第五,无污染的天然绿色健康食品;第六,这里是天然的 “药材宝库,有治病疗疾的众多药膳。这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与伦比的。从总体上看,陕西民间日常饮食虽有地区差异,但比较单一。常以主食为主,食菜合一,肉菜为辅。最能体现民间饮食习俗的还是节庆礼仪、婚礼喜庆宴席。这叫“穷过日子,富待客”、“宁穷一冬,不穷一年”。菜肴相对丰盛,而且不 论南、北、中,各地都有自己隆重的盛宴。

三、结语

透视三秦大地的饮食文化,它与其他地区的饮食传统一样,饮食文化不是孤 立的,其特点的形成、发展、演变,是与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物产等特点、生 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众多因素 的发展变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三秦饮食文化博大精 深、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明显,在三秦民众的生活动占有非常重 要的地位,深刻地影响了三秦文化的方方面面。三秦民众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饮食文化,留下了非常丰富的饮食文化传统和遗迹。我们要继 承和发扬三秦优秀的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三秦饮食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力推动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参考文献: [1]吴国栋.陕西烹饪大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2]董宪民.陕西导游新编[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3]聂石樵,李炳海.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秦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聂石樵,李炳海.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M].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褚斌杰.中国文学史纲要.一,先秦、秦汉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王季生,刘志远.三秦文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8

2.三秦文化论文 篇二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聚集之地,在三秦文化传承方面能起到独特的作用。高校以三秦文化涵养大学生必须遵循“知情意行”育人规律,奠定大学生对三秦文化“认知”的事实基础,强化大学生对三秦文化“情感”的价值体验,增强大学生对三秦文化“意志”的品质凝炼,培育大学生对三秦文化“行为”的主动自觉。

【关键词】三秦文化;涵养;人文素质;知情意行规律

【中图分类号】J632

一、引言

楚汉相争时,项羽为“拒塞汉王”而三分秦地,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黄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三人皆为秦降将,故曰三秦。文化学者肖云儒指出,三秦大地是中华文化的“硬盘”和精神母体,又是中华文化的“芯片”和脱氧核糖核酸。因此,通过三秦文化涵养大学生人文素质,要遵循“知情意行”的育人規律,奠定大学生对三秦文化“认知”的事实基础,强化大学生对三秦文化“情感”的价值体验,增强大学生对三秦文化“意志”的品质凝炼,培育大学生对三秦文化“行为”的主动自觉。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以及“知情意行”育人规律略论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文”应是大学生自觉的、应然的、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以内在方式实现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分子基本目标的关键环节。“素质”是大学生生理稳定性与生成动态性的统一,这种统一必然会通过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替代、相互促进等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则要通过养成人文知识、彰显人文精神、坚定人文意志和外化人文行为途径实现。“知”是认知,是对行为目的和结果的认识,即知道怎么做及做的目的;“情”是情感,是对行为及行为环境、行为条件的态度体验,即行为的心理环境;“意”是意志,是对行为的意图(决定)与对行为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决心),即决定做与决心做。知道怎么做与做的目的,具备做的心理环境,同时又愿意做,且能克服做的各种困难,人的行为就能开始并持续进行。认知、情感与意志是人的三种基本心理活动,分别映射了三种基本的客观事物,即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其结果直接导致人的行为活动。

三、三秦文化涵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知情意行”途径

1.晓之以理,奠定大学生对三秦文化“认知”事实基础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道理。晓之以理,就要使大学生透彻认识三秦文化的基本内容。认知是人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是行为的前提。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严密组织、特色活动、影像等方法对大学生宣传三秦文化基本内容,奠定大学生的认识基础。三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儒家、道家、法家诸子百家无不与三秦大地息息相关,这为大学生有效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文化武器,更是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价值支点。

2.动之以情,强化大学生对三秦文化“情感”价值体验

情感深厚才能长久存在。高校强化大学生对三秦文化“情感”的价值体验,引导大学生明白三秦文化对个人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情感是人对社会思想和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引起的情感体验,行为总是伴随着情感。培养大学生对三秦文化的情感,高校必须不断强化大学生对三秦文化的价值认同,使大学生寄予核心价值观深情、充分认同。一是要找准三秦文化与大学生情感的契合点,正面引导,用张震“四知”典故、“毕生穷力杀倭寇,一代名将姓字香”的关麟征等真实故事的方式宣传三秦大地典型,教育大学生。二是要抓住三秦文化与大学生情感的着力点,拓展宣传渠道,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介的优势,利用微博、微信和论坛等自媒体宣传交流平台,让三秦文化布满校园内外、网上网下各个角落。三是选好三秦文化与大学生情感的支撑点。高校要通过大学生理想信念、“三观”等教育,让大学生勇于担当历史重任,自觉践行三秦文化。

3.笃之以意,增强大学生对三秦文化“意志”品质凝炼

坚强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力量。增强大学生对三秦文化“意志”的品质凝练,促使大学生增强三秦文化修养的意识和自觉性。意志是人在强大的信念支持下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是精神、信念的动力之源。一是在强化大学生身份意识中凝练意志。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时刻提醒大学生不忘大学生身份,在日常行为、课堂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始终坚持三秦文化的文化特质。二是在品德修养中凝练意志。激励遵循三秦文化的要求,找准道德标杆,划出思想红线,明确行为底线。三是在学习先进典型中凝练意志。开展三秦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宣传常态化,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将三秦文化的情绪、情感升华为信仰、信念。

4.导之以行,培育大学生对三秦文化“行为”主动自觉

3.学三秦楷模心得体会实用模版 篇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在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奋力追赶超越的生动实践中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为进一步宣传“三秦楷模”先进事迹,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激励和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坚定“四个自信”,2018年5月,我们医学系学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开展向“三秦楷模”学习的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学习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品格,始终信念如铁、忠贞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学习他们热爱事业、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立足岗位奉献,忠诚事业创造,恪尽职守担当,扎实干好本职工作。学习他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扎根基层、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造福群众。学习他们勤勉勤俭、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严于律己,专心做事、宽厚待人,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楷模是旗帜楷模是标杆楷模是引领我们瞄定时代精神的准星和航向。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他们的事迹动人心弦,感人肺腑,令人敬佩,值得学习。要把学习陈士橹、柯小海、刘永生同志先进事迹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设计载体、搭建平台,增强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大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从陈士橹、柯小海、刘永生三名“三秦楷模”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热爱事业、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立足岗位奉献、恪尽职守担当的务实作风;勤勉勤俭、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学习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

4.三秦文化论文 篇四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帮助他们摆脱家庭经济条件带来的心理影响,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了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生活动。我帮扶的是七年级5班xxx,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进一步加强对对贫学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实现“不让一个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一个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落伍,不让一个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掉队”的教育目标,为贫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通过我的大力支持和贫困生自己的努力,促进贫学困生健康成长,有一个快乐幸福快乐的小学时光。

二、帮扶方式

1、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及其困难;

2、定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物质上的帮扶。

3、进行心理、学习上的帮扶。

三、帮扶内容

1、思想上解惑鉴于贫困生的家庭特殊,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许多贫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里,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

2、生活上资助

贫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适当的资助,帮助其购买学习用品及课外读物使他渡过难关,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为了避免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让贫困生的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要从学习上,生活上去帮助,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学好功课,帮助他掌握学习方法,使他学会学习。

5.三秦媒体聚焦黛博兰 篇五

记者:请谈谈黛博兰品牌在陕西市场的发展情况。

张雁:虽然我是西安人,但说实话,我以前对陕西市场不是很了解,一直是交给代理商具体负责。相对来说,我对陕西市场今年的:发展才有了深入了解和发言权。因为2008年4月,黛博兰在西安组建了分公司,直接操作终端市场,以更好地服务西部终端客户。从整个西部战略位置来看,陕西是个化妆品的集散地。如今,化妆品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品牌同质化很严重,所以黛博兰在陕西市场的主要任务是做服务、做教育。今年,仅陕西分公司的销售额就比同期翻了一番,网络区域也增加了不少,原来只是汉中地区,现在已扩大到了榆林、安康、陕北地区。事实证明,黛博兰的品牌非常适合陕西市场,像我们这种具有,品牌文化、历史背景的优秀,品牌、在陕西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我相信,在两三年之内我们肯定能做到该区域市场前三智。

记者:作为黛博兰的代理商,如何评价黛博兰品牌?

杨斌:我们与黛博兰的合作是非常愉快的。张总为人爽快,生意上互帮互助,使我们受益良多。从市场来说,黛博兰产品的品质是不容置疑的,不论是美容院还是终端客户都有口皆:碑。因为品质稳定,纳客也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在同类产品中很有优势。特别是在客户服务方面更加人情化,积极协助代理商各项工作开展,让我们轻松了许多,没有太多的压力。简单概括而言,就是厂商联手,互相帮助,执行到位。同时,在我们与黛博兰合作的8年时间里,我也看到了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把黛博兰的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所。同时,也希望广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亲切一些,在产品的发展方向上更加多元化。今年,黛博兰正在避行全面的品牌升级,升级项目包括内调外治等,产品类别比较全面,这些产品满足了各个美容院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我相信黛博兰在张总的带领下能够在全国市场做好、做深。

记者:代理商为什么选择和黛博兰合作?

崔艳丽:每个人做事业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黛博兰,张总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平台,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好的品牌。作为代理商,这是最大的欣喜。因此,我也看到了未来的前景和希望。张总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有一种风范,让我们这些客户很敬佩:这是我选择黛博兰合作最重要的一前、因素。如今美容市场上品牌多如牛毛,但真正品质好、服务好的却不多,而黛博兰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记者:从代理商的角度来看,厂商合作怎样才能双赢?

6.期待三秦母亲河展开花样笑脸 篇六

渭河从我家门前静静流过!我为能在渭河水边长大而骄傲!这条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全长818公里的黄河最大支流,弯弯曲曲像天上飘落的仙带,东流横穿陕西省关中平原,在潼关注入黄河。她以肥美的天上之水供养了三秦儿女,也浇灌出了我们同州闻名遐迩的“108”(黄花菜、红枣、落花生)和沙苑瓜果,使同州大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关中粮仓”、棉花基地、秦川牛基地和现代化设施农业基地!

渭河从我家门前静静流过!1978年大荔县段家乡大荔猿人化石被发现,表明在30万年前的蛮荒时代,我们的先祖就在她的怀抱里逐水草而居,踩着柔软的沙滩,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欢快祥和地一路走来!于是,龙山文化诞生了!踩着祖先们蹒跚的脚印,趟过祖先们涉足的清河,喝着祖先们喝过的渭水,我们也一路走来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渭河以她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黎明,以她月出秦岭、微波荡漾的夜色,以她沙滩飞鸟、鱼虾畅游的快乐写满了逝去的岁月!

渭河从我家门前静静流过!回眸历史,渭河流泻的是血,是乳汁,是一部华夏民族悠远的历史。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古代,肥美的渭河水哺育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辉煌与强盛。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在渭河岸边(长安、咸阳)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渭河不仅造就了中华古代最发达的农业经济,也孕育了中华文化灿烂辉煌的一页。当民工们在遥远的风尘中汗流浃背地修建阿房宫、汉家陵、唐城墙的时候,嘴里喝的是渭河水,砖坯里浸的是渭河水;当伐木的先民们劳累歇息的时候,是清幽幽的渭河水启发他们唱出了“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的调子;当文人雅士们出入长安皇城的时候,是滔滔东逝的渭河水激发了他们的情怀,便由衷吟出了“灞陵伤别”和“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

渭河从我家门前静静流过!然而,在工业化飞速猛进的今天,我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河秀美的容颜,喝不到母亲河甘甜的水了!一条黑糊糊的河在默无声息地流淌着,愁容满面,病态恹恹,似乎在呜咽,似乎在泣诉……

是的,工业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贪婪的攫取,却造成了环境的极大污染,导致了人与自然的极度不和谐。一位记者朋友让我知道了一个触目惊心也令人痛心疾首的现实:渭河的污染源主要是三个方面,即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工业废水、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水污染。在工业废水中,主要是造纸业、果汁、化工、化肥、印染等类企业。污染已经使渭河丧失了基本的生态功能,给陕西尤其是关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由于缺乏生态水,枯水期的渭河水基本是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污染浓度高,水质黑臭。飞鸟稀少了,鱼虾消失了,百姓不敢灌溉,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各种恶性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就连自古奇观“泾渭分明”的真实景象也已成传说和历史,替而代之的是渭河入黄口的“黑黄分明”!我们呼唤葱茏满目的绿色,呼唤秀美珍贵的生命,呼唤科学发展的循环经济!

渭河从我家门前静静流过!“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我期待着听到母亲河浑厚淳朴笑声,期待着再见她安康慈祥的容颜,期待着一片山、水、人绿色和谐的美!

7.张骞故里城古酒 香飘三秦美名扬 篇七

在总经理办公室,董事长兼总经理冯光敏热情地向笔者介绍,从1967年本地出土的商代酒器爵、觚、尊等证实,早在37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城固就有酿酒业,刘邦封汉王在汉中屯兵养马时,城古酒已很有名气,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屯兵汉中犒赏三军,大将赵云兵驻城固皆喜用城古酒。唐宋明清年间,城固已是“酒肆玉液飘香、农家自酿常醉”。历代文人墨客纷沓而至,大文学家苏东坡曾与好友文同同饮城古酒、文同欣然提笔作下“饮罢丰乐酒、不思巴蜀烧”的赞美诗句,城古酒素有“城古佳酿味甘美、醉倒东西南北客”之誉。城古酒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了创新和发展。

城酒人弘扬张骞勇于探索精神,取汉江□水交融之地下水,集人杰物华之灵气,醅古往今来之精华,发掘传统酿造工艺,博名家之长,精工细作、科学酿造了上乘的浓香型白酒风格城古牌城古特曲、城古醇系列酒。意味着灵秀洒脱、凝聚着数千年的中国酒文化……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赞誉和青睐。我国著名酿酒专家周恒刚先生曾专程莅临参观考察,对酿造的丰乐桥酒十分偏爱,品尝后赞不绝口,乘酒兴挥毫留下一幅墨迹:“城固酒添豪士兴,丰乐桥带美人风”。周先生的评价非常精辟、超凡脱俗。原汉中地区行署专员杨吉荣对城古醇情有独钟,写下“绵柔适口城古醇、秦风秦韵秦人魂”的美妙诗句。充分展示酒的风格个性。说着冯总从酒柜内取出一瓶最新生产的城古特曲万家宴斟满杯让笔者品尝。我端起酒杯,闻:酒香扑鼻;看,酒体丰满,晶莹透明;尝,窖香浓郁柔绵醇厚、回味悠长。尝罢,我情不自禁地赞道:“好酒,果真名不虚传!”

在琳琅满目的产品展览室,笔者领略了城古酒灿烂的酒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对城古酒的昨天和今天都有细致的了解。城古特曲系列、城古醇系列、丰乐桥系列酒历年荣获的奖牌和奖杯摆满了产品陈列柜。有6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不同规格、不同风格的城古系列酒。中国公认名牌产品,城古牌45度张骞礼酒被省酿酒工业协会评为珍品白酒,企业获得“陕西省质量管理奖、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以及陕西经济明星企业称号,金奖牌在灯光照射下更加耀眼夺目。面对这一项项荣誉,激发起对城酒人敬意之情油然而生。

在宽敞的基酒库,酒库主任刘德武指着一个个排列整齐,体积宠大的酒罐向笔者说:“这些大酒罐高6.5米、直径3.5米,都盛满了120多吨纯粮基础酒、共有56个”,随后酒库刘主任又带领大家来到摆满大大小小酒坛的另一酒库,面对这大小不一上千个酒坛,刘主任说这些基酒均选用优质东北高梁为原料、小麦制曲、科学配方、精酿而成。有15天发酵和30天发酵基础酒,分不同发酵期、不同质量装在不同酒坛贮存。贮存时间越长、酒质越好。

为了城固酒业公司今后的发展,今年公司投资100多万元,进行五粮发酵制取优质白酒新技术试验,在派员到四川五粮液酒业集团等厂家学习先进经验基础上,与四川五粮液酒业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在城固酒业公司进行五粮发酵制取优质酒。改单菌种发酵为多菌种发酵、改单粮制曲为多粮制曲,改单粮发酵为五粮发酵制取优质白酒。目前,城固酒业公司在进行窖池改造及优质窖泥培养,并对现有设备进一步改造完善。五粮多菌种发酵制取优质白酒方案已通过上级有关领导及技术权威人士多次论证,预计五月中旬投粮生产。五粮发酵优质酒技术实施后基酒质量和档次将产生一个新的飞跃,酒香成分、乙酸乙酯增加,窖香浓郁、入口醇和、口味协调纯正,回味悠长、各种有益成份比例协调,品质与四川五粮液酒相媲美。

在机器轰鸣、热汽腾腾的成品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在按步就班,辛勤地忙碌着。自动灌装流水线把晶莹的酒液,一个个注入酒瓶,通过自动传输带,再送到下一道工序,工人们加盖、封口、贴标、装箱、一丝不苟,质检人员跟班作业,通过微机,色谱仪等先进现代化质检仪器对生产的城古酒内在质量认真检查。做到不合格的半成品白酒不准装瓶、不合格的成品酒不准装箱入库,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达100%。

城固酒业公司党委书记孙刚在回答笔者采访时说:“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逐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运行机制,公司进行了“三定方案改革”,公司编制进行科学拟定,岗位进行合理设置,中层领导及管理人员岗位实行公开、公平竞聘,择优录用。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精干高效的运行质量。”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首季开门红。

城固酒业公司当前正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实干图发展,艰苦奋斗、二次创业,再造城固酒业辉煌。

8.三秦文化论文 篇八

2015年12月20日,来自陕西省米脂县李站乡窝窝圪塔村的小伙杜朋朋第一次在省会西安的舞台上一展歌喉。音乐会上,杜朋朋为观众带来了《一对对鸳鸯水上漂》《走西口》《黄河船夫曲》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并与新生代陕北民歌手王二妮合唱了经典曲目《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有专家指出,继王二妮之后,杜朋朋这位从米脂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以嘹亮的嗓音唱出了陕北人的秉性,唱出了三秦大地的神韵。

艰辛的学艺之路

“唱陕北民歌正是让我感到欣慰和喜爱的事业,每当站在舞台上唱起陕北民歌,我就会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全力以赴将陕北民歌发扬光大、代代传承,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了解陕北民歌。”杜朋朋说。

与其说杜朋朋幸运,不如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出生于农村家庭的杜朋朋,父母皆靠种地为生,由于家中姊妹较多,上学都成了负担。无奈之下,十二岁的杜朋朋被送到榆林一所民办艺校去上学,在那里,勤奋的他每学期都名列前茅。

2002年从艺校毕业后,杜朋朋进入了绥德县晋剧团,三年艰苦的基层生活令他难以忘怀:“正是在绥德县晋剧团的这三年时间,为我今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基础。”

一次偶然的机会,杜朋朋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伯乐——启蒙老师雒胜军。雒胜军发现杜朋朋的声音非常独特,尤其适合演唱陕北民歌。在雒胜军的鼓励下,杜朋朋参加了延安市首届艺术节陕北民歌大赛并荣获一等奖,之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延安文化艺术中心。从此,只要是民歌比赛就能见到他的身影,他一路高歌,陆续唱到了瑞士、柏林、捷克等欧洲国家,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说到学艺经历,杜朋朋说:“我当时一个月挣三十元,团里效益不好,有时候三四个月发不出工资。没吃的,就到雒老师家吃;没住的,就到他家住,雒老师从不收取任何费用,有时还问我有没有零花钱。那时我在米脂县租房子上高中,十几年来,其实我深知父母为我受的苦。”

春晚演绎《黄河船夫曲》

2014年,杜朋朋应邀参加全国政协迎新春茶话会演出,奉上一首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同年,杜朋朋和“陕北歌王”王向荣又以同一首歌登上了春晚舞台。

2015年9月3日是杜朋朋艺术和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有三十多名国内外元首参加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上,杜朋朋与王二妮共同演唱了一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赢得了全场阵阵掌声。

在多数人赞扬杜朋朋载誉而归时,他的两位老师雒胜军、张胜宝却泼起了冷水,告诫他不要被成名所累,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把纯正的陕北民歌传承下去。

雒胜军也是陕北民歌的高手,他说陕北民歌是农民在田间地头因情所感随意喊出来的,陕北民歌有个特点是“咋说咋唱”,也就是平时怎么说话,唱歌时就怎么发音。如果演唱时刻意压着嗓子往外“挤”,歌声就失去了陕北人率直的天性,也就不是真正的陕北民歌。他还告诉我,地道的陕北民歌高手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第二,必须有来自陕北田间地头的生活经验;第三,必须要能得到陕北当地人民的认可。

在老师的鞭策下,杜朋朋考到了西安音乐学院,继续学习声乐系统知识,积淀自己。成名后的杜朋朋依旧保持着陕北人质朴的品格,他对我说:“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上一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总结下一篇:村支两委会议记录本(页数不够自己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