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2024-10-27

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精选8篇)

1.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篇一

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在内容、形式、质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下:

(1)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文字格式错误。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有严格标准。然而在现实中,许多报告存在着文字方面的錯用、滥用,格式方面的不标准。审计报告牵涉利益广,文字、格式方面的错误会影响审计结论的方向和内容。

第二,适用法律不当。一是审计报告在列示法律法规时要不只列出应用的法律规定,无具体的条款,说服力减弱;要不把所有条款全列上,难以分清重点和要点。二是我国法律法规每年都有修改,但许多审计工作仍旧原样引用。这对审计结论的正确性造成动摇。

第三,缺乏可操作性。审计报告是查找问题,帮助被审单位完善工作。然而,针对行业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非被审单位其本身可以纠正和处理的,该建议缺乏可操作性。还有对被审单位了解不足,给出的建议不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会遭到被审单位的抗拒。

(2)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形式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风险要求不严谨。当前审计工作已经从全方位的审计转变为以查找风险和为被审计单位堵塞漏洞为主。此种情况下,审计报告中无专门章节要求披露在审计过程中察觉到的风险,而仅仅是以结论呈现,则风险呈现就不可能完整和立体,分析就难以足够有力。

第二,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衔接无法呈现。许多企业会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更换,在账目上短期无法理清。一旦审计员对前者的工作不了解而发表不正确的审计意见,在报告中追究当年注册会计师责任的情况时,对其是一种不公平。

第三,整合审计体现不明显。审计报告主要有两种: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两种审计报告都着重于对风险的识别和判断,但侧重点不同,工作内容又有交叉,故就有了整合审计。但目前两种审计报告互相关注度较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通常不包含内控审计内容,做出的审计结论就可能由于形式上的缺失而产生偏差。

(3)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专业性不足。许多报告质量上存在专业性不足问题。审计员的能力距客观形势有一定的差距,审计的功能和作用体现的不完善。给出的报告能够为企业解决的问题较少、或者没有找准问题所在。

第二,对应承担责任采取回避态度。在实践中,审计单位习惯于将责任怪罪于体制,甚至归责于客观形势的变化。这显出了会计所和被审单位两家一家亲的和合之气,实则是放弃了审计工作的根本原则,是对被审单位的不负责,放任问题的继续萌生和扩展。

2.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篇二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规范和准则。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基础性

为了对单位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及披露, 会计标准的设计, 会计政策的制定, 会计估计的选择, 都必须遵守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这些要求实施的保证是要有比较完善的会计制度和法规, 当然, 后者的合理化实施的基础是具有职业操守的财务人员。

2. 广泛性

会计不仅为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 而且还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大众服务。因为会计的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 提供的会计信息又是公共产品, 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必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二、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意义

1. 会计法律制度的补充

会计法律规范是会计职业道德最低的要求,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它的作用是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若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态度和热情, 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 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要求。

2. 规范会计行为的前提

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要求, 例如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等, 引导、约束、规劝会计人员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遵守职业道德要求, 进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 实现会计目标的保证

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是其能否为服务对象及时提供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关键。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者非故意地提供不可靠、不充分的会计信息, 将会背离会计目标,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使服务对象决策失误。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首要保证。

4. 培养会计人员素质的基础

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 提倡会计职业道德,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结合会计职业活动, 促进会计职业者加强自我修养, 提高专业能力, 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在为所服务的会计主体提供会计核算和监督过程中, 大部分财务人员能够按照会计规范的要求进行, 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 会计造假

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不能遵守职业规范, 不能坚持原则, 直接或间接参与伪造、变造、篡改、隐匿、毁损会计资料, 编造虚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 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指标, 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 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

2. 违法乱纪

某些会计人员抵挡不住金钱诱惑, 采取收入不记账、虚报冒领、伪造、变造支出单据等违法行为, 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 或利用职务之便利, 贪污、挪用公款, 以权谋私, 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3. 违背执业准则。

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人员, 不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 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欺骗广大投资者。

四、造成问题的原因

1. 内因分析

(1)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一些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 责任心不强, 工作上缺乏进取精神、不求上进, 不能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 影响单位的财务水平。还有一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缺少职业道德教育, 工作中不能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办理相关事务, 为了私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极少数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 监守自盗, 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 屈服于上级领导压力。在当今经济社会中, 单位的领导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拥有绝对的管理权和领导权,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单位领导的道德水平密切相关。一些单位的领导为了一己之私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 一些会计人员迫于压力, 只能迎合领导违背职业道德。

(3) 会计人员较差的自我约束。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自我约束能力, 否则很可能抵挡不住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就目前为止, 利用职务之便追求私利, 监守自盗, 挪用公款的案例已不在少数。因此, 在会计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 如何抑制住自己的欲望是会计人员应当好好考虑的问题。

2. 外因分析

(1) 社会变革对价值观念的冲击。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大众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社会成分、分配方式、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逐渐多样化, 人们的利益格局也变得复杂化和多样化, 而这种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 必然会引起道德的冲突, 在会计领域也将同样遇到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困惑。由于利益驱动, 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 违背会计职业道德, 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2)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尚不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备程度是指形成和维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机制的完善程度。当面, 我国仅有适用于注册会计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并无适用于其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一些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是散见于各种相关的法规制度中,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也尚无足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3) 缺乏良好的从业环境。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在会计领域, 也在社会环境中,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难以避免地受到各种不良环境的影响。例如有些单位在招聘时要求应聘人员“熟悉相关税法, 能为单位谋取最大利益”;还有一些领导为了政绩指使、强迫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 若违背领导的旨意就要面临下岗的问题。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从业环境, 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较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4) 会计监督有待加强。 (1) 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等违法行为有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规定, 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 监管、执法的主体和手段不够明确。 (2) 政府管理企业的错位机制仍然存在。由于政府的行为规则还未完全达到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要求, 少数地方的政府还是直接管理企业, 直接导致虚假会计报表的存在。 (3) 单位缺乏会计监督的自觉性。当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行为与会计的法律法规发生抵触时, 企业会强调搞活经营, 放松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能过多地参与经营决策, 以防工作被领导误解, 通常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 对企业违纪违规的活动视而不见。

(5) 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成功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完善、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但是, 大众对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仍未把它列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提上日程。对于如何建设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缺乏深刻的认识与有效的措施。

五、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 优化会计教育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 促使其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职业行为, 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下, 会计人员身负客观、公正地处理多方利益的职责。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的根本。只有加强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才能使会计人员树立诚信等职业道德观念, 从心理上对职业道德规范有正确的认识。只有从整体上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可靠。教育方式可采取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 可以通过有关培训单位对会计人员进行以职业责任、职业义务为核心内容的正面灌输, 同时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 选择一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另一方面, 要大力提倡和引导会计人员加强自我教育, 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 提升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

(1)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会计人员应该热爱自己的岗位, 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只有这样, 会计人员才会努力钻研业务技术, 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胜任工作的需要。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发挥自身才能, 做出一番工作成绩, 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2) 提高业务水平。会计人员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 既要学习会计专业知识, 还要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 如合同法、公司法、税法、证券管理法、诉讼法、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知识。

(3) 廉洁自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按职业道德的规范约束自己。会计人员应不定期的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标尺度量自己的言行, 自我批评与检查, 在不断的思想斗争中提高自身的自律能力, 逐渐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4) 客观公正、坚持原则。作为会计人员, 应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充分认识到“诚信, 不做假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及“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切实增强法律意识, 彻底摒弃侥幸心理, 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处理会计事务中, 做到客观公正, 廉洁自律, 秉公理财。

(5) 参与管理、搞好服务。会计人员应当深入生产一线, 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 积极应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方法, 进行会计预测, 提供会计决策, 进行经济分析, 为提高经济效益当好参谋, 为企业管理当好管家。

3. 完善实施机制

(1) 从职业道德内容到法律制度的融合。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拥有相同的目标、共同的对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在内容上, 两者应相互吸收、相互转化并且相互渗透。优良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它离不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法律法规, 也离不开良好的工作秩序和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

(2) 建立他律机制。通过建立一个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 以及各单位的会计工作信用档案, 并将全部会计人员从业情况与信用档案实施计算机联网, 实现各地信息互通。及时在网络和新闻媒体上将会计人员流动、晋升、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表彰奖励, 甚至是对违法违纪处罚、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信息公布。通过这种网上公布奖励与惩处的方式, 促使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从而引导和规范会计职业行为。

(3) 完善奖惩机制。奖惩机制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奖励、褒扬, 另一方面是惩处、贬抑。奖惩机制涵盖多个方面, 例如法律、行政、经济和道德, 是通过将荣誉、资格、晋升、金钱等社会资源给予或剥夺的方式, 对人的行为加以控制和驱使。通过建立奖惩制度, 制定严格考核标准, 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惩戒与处罚结合起来, 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和社会环境, 为执业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提供一个良好的从业氛围。

(4) 构建多方共同管理的监督机制。建设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根据《会计法》的规定, 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会计工作。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 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财政部门应当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把建设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

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会计执业环境的净化, 离不开社会舆论的监督。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 是形成诚实守信社会氛围的重要保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参加、相互配合、各尽其责地把职业道德建设的工作紧抓起来, 将其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 制定合理的规划, 完善实施措施, 扎实稳步推进, 就能促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 使会计人员自觉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准则的品德, 认真地履行职业义务, 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王茜.会计职业道德环境建设研究分析[J].知识分析, 2012, (18) .

[2]刘伟军.会计人员的从属特性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J].生产力研究, 2012, (10) .

[3]王海萍.构建新时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客观监督体系[J].企业技术开发, 2012, (25) .

3.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会计教育;职业道德;有效途径

我国著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过:做人是做会计的根本,所以会计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决定了更应强调对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与深厚的道德修养,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为他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是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做出规定,但不能对其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

(二)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动机是行为的先导,会计行为是由职业信念来支配的,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三)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会计目标就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及时提供可靠的信息,取决于会计人员履行职业行为准则的态度。如果其故意提供不充分、不可靠的信息,会背离会计目标,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从业者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国家教委提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具体教学计划都将会计理论及实务能力作为重点,而忽略了道德教育。

(一)教学计划中缺少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

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而涉及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伦理等却很少有学校开设,即使开设也被列为学时很少的选修课。

(二)教师队伍中缺少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

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讲授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偏重于技能的传授,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很难从深层次上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务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政治课老师的事情,与自身无关。

(三)教学方法单一

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从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靠教师在会计课的讲授中或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职业道德要求,讲多讲少完全由老师决定,并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种简单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了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的情况。

三、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途径

(一)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高校会计专业应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列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向学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 “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教师只有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同时,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发挥道德的引领作用。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在讲授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结合实际需要增加职业道德内容,也可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剖析产生违规会计行为的原因及危害,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二)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

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现有教学内容的缺乏,需要教师及时将杂志、报纸、网站等所报道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践知识的不足,增强学生识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起到强化职业道德理念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

(三)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育,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走上讲台,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在职业道德教学中显得说服力不够。基于这种不足,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教育,达到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四)集中组织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的集中实习,各高校采取学生个人联系或教师推荐的方式分散到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变成了“寻工求职”的时间,使学生失去了向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学习的机会,更无法从全局上理解会计工作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各高校必须扭转学生毕业前实习流于形式的不负责任的做法,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要集中组织学生的实习活动,教师要深入一线督促学生向恪守职业道德的老会计学习,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职业操守。

参考文献:

[1]梁水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分析与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

[2]杨敏.高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设计及途径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2).

4.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篇四

一、会计职业道德缺失有哪些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会计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3.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有的注册会计师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和故意造假的行为,却不予指明,并加以虚假的陈述,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1.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近年来,造假账、虚列资产权益等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出现了贪污、漏税等严重问题,这都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2.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会计的目的就是真实公允地反映经济经营状况,而国家宏观调控便依赖于报表等会计成果,认为其反映的经营与资产列报是合理的,并做出宏观的经济决策。但是,在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条件下,会计结论的可信度受到威胁,更何谈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呢? 3.侵害投资者利益

此种危害在上市公司中更为明显。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会使得会计工作丧失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企业及上市公司提供虚假的会计报告与验资报告,从而欺骗投资者,侵害其利益。

三、造成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随着经济改革向纵深进展,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际社会关系大大的复杂化,从而使不少人在物质财富中失去方向,导致一些贪污舞弊,滥用职权,行贿受贿等等行为的泛滥。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2.法规滞后内控制度不健全 会计制度只是个别条款涉及到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缺乏系统全面的职业道德规范来引导和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难以形成防范会计造假的自我约束机制;而有的单位财务部门内部职责不明确,内控制度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有章不循,循章不严,重查轻处,不能实现有效的相互牵制和制约,使得监督制约弱化。3.工作地位“服从命令”作用

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带来其职业道德行为上的从属性。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下进行,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会计人员只有通过单位任命才能上岗。由于这种从属性往往使会计人员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单位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处在两难境地。在工作中,会计人员经常会遇到领导的意图与财经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度、规定相抵触的情况,有时,会计人员虽提出合理建议,但单位领导仍坚持其做法,最终导致会计行为失范。

四、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1.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建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评价指标应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会计科学的发展、有利于财务会计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与人民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方式主要有社会方式、制度方式和自我方式等。2.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我国会计的职业道德处于放纵阶段向顺从阶段的过渡时期,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仍是一个需要常抓不懈的问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一是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二是要提高会计的道德境界。不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还是提高会计的道德境界,均离不开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所以要加强高等院校中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3.坚持法制与德治相结合

在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和十七大精神实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制定与会计“道德立法”相配套的道德规范,发挥其具体的协调约束作用。

4.吸取东西方职业道德精华 我国的传统道德文化,重视人伦价值,追求精神境界,推崇诚信无欺、信誉至上、取财有道、公而忘私的职业道德准则。国外学者对会计职业道德也做了许多研究,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与资料。我们应当从中国历史中充分吸取有价值的思想营养,并借鉴和融合西方会计职业道德的价值目标、体系结构和精神内涵,充实和发展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总之,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的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参考文献:

5.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篇五

论文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全球经济互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于争取国际社会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该文 从会计职业道德概念出发,剖析我国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原因,提出会 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和建设途径。

关键词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原因分析,解决方案

宜顺论文网

目 录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4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4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4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4

(一)法制观念不强„„„„„„„„„„„„„„„„„„„„„„ 4

(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4

(三)追求私利,监守自盗„„„„„„„„„„„„„„„„„„„„5

(四)违背准则,弄虚作假„„„„„„„„„„„„„„„„„„„„5 三.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5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 5

(二)利益驱动及会计职业的从属性令职业道德滑坡„„„„„„„„„5

(三)会计人员理论水平低业务能力欠缺„„„„„„„„„„„„„„6

(四)监督机制缺乏„„„„„„„„„„„„„„„„„„„„„„„6 四.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6

(一)将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吸收到会计法律制度中„„„„„„„„6

(二)从机制上制度上加强建设„„„„„„„„„„„„„„„„„„7

(三)会计从业人员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律能力„„„„„„„„„„7

(四)多渠道宣传会计职业道德,营造良好氛围„„„„„„„„„„„8 五.结论„„„„„„„„„„„„„„„„„„„„„„„„„„„„„„8

六、参考文献„„„„„„„„„„„„„„„„„„„„„„„„„„„„8

宜顺论文网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在会计行业里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最备受争议的,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和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

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虽然解决会计造假不能仅仅靠会计个人力量。但是会计造假主要发生在会计工作中,主要是会计行为,在解决会计造假中,会计人员必然是主要力量。因此在目前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

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具备“德、能、勤、绩、公、廉、俭”等七个方面的素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管理工作好坏的关键。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作风严谨、艰苦朴素、大公无私,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

由于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驱动、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数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贪污腐化、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严重损害了会计形象,降低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使得会计行业的发展遇到很大困难。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行业才会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对会计行业的看法才能改变,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行业良好发展的根本。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如今的会计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案件也越来越多。

比如麦科特上市事件,2000年8月7日,一只新股在上海股市走得很火,那就是麦科特。麦科特通过伪造进出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币。就是这么一家“虚构”的公司,竟然顺利出炉了,竟然招摇上市了。在麦科特发 3

宜顺论文网

行上市的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华鹏会计师事务所知情不报还参与造假,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利益的诱惑。①古代文人虽然穷酸,但是却不为五斗米折腰,现代“经济警察”虽然高雅却为了金钱就能把自己给卖了,真是悲哀。过好“金钱”关,保证会计师队伍的廉洁性,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公信力。作为经济社会的成员,除了薪金收入外,会计人员也可以得到法律许可的其他收入,如合法投资的收入、继承遗产收入、稿费收入等。但不能获得影响会计职业行为的非法法收入。否则,必然影响到守法、执法的公正性。有人以会计师严格执法失去客户之由,为不法的会计行为开脱,这是没有理由的。正如人们不能原谅家贫而去偷盗的行为一样,更何况较社会各阶层收入水平,会计师行业是公认的高收入行业。高报酬,意味着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会计人员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职业道德规范。

陕西省延安市公路管理局李渠收费站原财务人员李进军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截留不上缴的手段,将收费站收取的车辆通行费570余万元转移后存入自己的银行卡里,用于互联网赌博,结果输得一干二净(来源:检察日报)。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类似这样的案件主要表现出会计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法制观念不强、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弄虚作假、追求私利等。

1.法制观念不强。近年来,我国虽已颁布了《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财会法规制度,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大量的会计法规得不到切实执行。从2001年《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和社会调查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来看,知法违法的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制观念有待提高,会计法制意识有待强化。

2.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面临职业冲突的选择,往往不顾职业道德,按领导意志行事。

3.追求私利,监守自盗。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有的注册会计师明 ① 参见李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与公司治理难点问题透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1月12日

宜顺论文网

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和故意造假的行为,却不予指明,并加以虚假的陈述,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三.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1.法律制度不健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内心法制观念的加强,人们越来越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切身权益,但是随着各种各样的事件发生也发现很多法律并不健全,尤其有些会计领域现在还无法规,有些会计领域虽然有法规、制度,但是执行起来相对较难或者不执行,有些会计政策不是很完善,执行起来可“变通”,很容易有漏洞可钻。有些会计法规制度已过时,需要修订,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会导致会计造假者有机可乘。

2.利益驱动及会计职业的从属性令职业道德滑坡

利益驱动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直接诱因。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受到很大的限制和禁锢,商品经济的发展很不充分。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承认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合法性,而且以经济利益为驱动,鼓励有条件的个人和地区先富起来,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以达到最后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在整个社会商品意识活跃起来的同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伦理迷失和思想混乱,滋生了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不少企业经营者错误地认为:讲效益就是唯利是图,讲竞争就可以不要规则,讲发展就是要不择手段。很多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走入缺德经营、违法经营的误区,干起了损人利己的勾当。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难免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意识很容易产生偏差。

3.会计人员理论水平低业务能力欠缺

会计是和钱财物打交道,所以一般情况下,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是领导信任指定的人,很少去关注受过的教育程度。现在很多一线工作的人员很少有大专文凭,也很少是专业会计学出身的,这种情况决定很多会计人员缺少足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加上有些单位的业务量不大,会计从业人员更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4.监督机制缺乏

当下因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许多因素和市场经济不能相互适应。因会计监督者独立性的缺失常常导致内部监督仅仅流于形式。外部监督受“任务重、点多、面广”的影响又加之注册会计师体制恢复创设太短、以及知识老化等,皆和所要承担的任务与所需要实现的目标无法相适应,无法由外部监督上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宜顺论文网

四.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将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吸收到会计法律制度中

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立法的权威性和惩戒性,将对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产生强大的法律威慑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程度上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与会计从业靠“经纪人”的道德来约束自身的行为是不够的,必须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次。将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写入相关法律法规是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重要的一步,其中,关键是如何来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明确 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任何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都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才能起到相应的威慑作用。如果会计立法不能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或虽有笼统的责任,但不具备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就会降低立法的效果。所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立法必须注重可操作性和相应的责任追究,注意细化各类会计行为的制度和规定,做到条例分明。

2.从机制上制度上加强建设,建立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工程。主要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惩戒规范构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活动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和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通过开展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和对违法会计行为典型案例的讨论和剖析,给会计人员以启发和警示,从而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会计人员辨别是非的能力。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自身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选、自我锻炼、自我提高,从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指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善恶评判,以此来检测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状况。通过检测发现社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水平,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社会道德教育方法,促进其向深层次发展。会计职业道德惩戒规范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惩戒规范构只有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才能建立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3.会计从业人员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律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财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从业人员想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要遵守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除了之外,会计人员还应控制好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提高自律能力。

宜顺论文网

美国学者考尔伯格曾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放纵,即仅关心眼前利益,力求获得外部奖赏而不受惩罚;(2),顺从,即承认并遵从社会或有影响的团体所界定的品行标准;(3)开悟,即自觉按照高水准的道德规范选择自己的行为。自律时期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以会计职业良心为核心的一种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调节功能,常常不是通过诉诸国家机器和惩罚手段(尽管有时也是必要的),而主要诉诸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等,尤其注重于唤起人们的职业知耻心,培养人们的职业道义、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其调节方式主要通过道义的力量去感化,去教育。会计人员自觉、自律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会计道德约束力和监督力是市场法则和法律法则所不能替代的,其作用无法估量。而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欠佳,因此重整会计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人员的自律能力将成为我国会计职业界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每个会计从业人员都应该正视的头等大事。①

4.多渠道宣传会计职业道德,营造良好氛围

多渠道地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通过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使其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深处,从而达到净化内心世界,改善认知标准,确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要求会计领域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会计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全体会计人员的表率;在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会计岗位中选择先进典型进行示范,组织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对先进人物进行表彰,通过互相学习、互相感染、特别是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水准较高的模范人物的传、帮、带,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五.结论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马克思曾说过“欺诈不会产生财富”。“不做假账”是会计工作者的精神底线,是会计工作实践的理性坐标,假账林立,信息失真的后果不仅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更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和信用链条的断裂。

会计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按章办事,将诚信作为自身工作的根本,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地向“文明、进步、统一、和谐”发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培育良好环境、健全法制规章等几方面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显效,营造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和谐环境。

六、参考文献

1.作者:陈虹《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及解决方案》刊名:旅游纵览(下半月)出版日期:2012 期号:第10期

2.作者:尹延艳 《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刊名:商业经济 出版日期:2013 期号:第6期

3.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12 ① 参见晏玉珍《关于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第4期

宜顺论文网

4.陈亚民.会计规范论.中国财经出版社,1991 5.作者:陈瑜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刊名:现代经

济信息 出版日期:2013 期号:第13期 6.作者:黄明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及对策》刊名:商情 出版日期:2012 期号:第19期

7.杨良超.试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 8.作者:王燕《浅议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刊名:科教导刊(中旬刊)出版日期:2011 期号:第11期

9.作者:陈冬婷,陈曦,陈莉,陈丹丹 《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刊名:数字化用户 出版日期:2013 期号:第13期 10.于增彪:《重新审视美国会计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影响》,《会计研究》,2004年,第3期:7-15;

6.探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篇六

探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职业领域里,存在着一些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甚至犯罪的行为,这都属于会计人员非职业道德的.行为.对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几点建议.

作 者:卢志娥 作者单位: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066000刊 名:企业导报英文刊名:GUIDE TO BUSINESS年,卷(期):2010“”(7)分类号:关键词:职业道德 失范 原因 建议

7.对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篇七

1. 会计政策

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分析, 先要明确会计政策的涵义。关于会计政策, 广义上可以分为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会计政策两个层次。宏观会计政策是由一国或一地区有权制定会计政策的机构所制定的, 通常以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等形式体现。微观会计政策则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从可选择的方法、规则中选择的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 (APB) 将会计政策定义为“报告主体所依据的会计原则以及应用这些原则的方法。”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A S C) 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所选定并一贯遵循的, 适合于企业实际情况, 最能公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基础”。而我国则将其定义为“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2. 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政策在层次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应地, 会计政策选择也不例外。广义的会计政策选择包括有权做出规定的机构所做出的选择 (它要求企业按某一特定的方法提供报告, 或者从反面规定禁止采用被认为是不适当的方法——属于会计规范体系) 和个别企业主体做出的选择。狭义的会计政策选择仅指后者。本文认为,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特定主体的具体环境, 为达到一定的目标, 在会计处理时依据既定规范 (此规范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组成) , 对可供选用的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后, 拟定决策并加以执行的过程。它是企业主体在会计准则等规范的约束下选择会计政策的行为, 其本质是为目标服务。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 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将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 而它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绝不是抽象的数字, 而是代表着一定的经济意义, 是上市公司与其各相关利益者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政策选择动机上, 存在着机会主义倾向, 有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权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动机

适度的会计政策选择可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但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在进行政策选择时, 存在着机会主义倾向, 如为了规避管制、降低税负、粉饰业绩、操纵股价等目的而进行的政策选择。有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时间差, 安排了一种在不同会计期间合法地调节利润的可能。这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也无法使资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2. 政策选择行为上, 随意性大

许多上市公司在政策选择时, 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选择程序, 会计政策选择的随意性较大, 造成部分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随意确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 随意伸缩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随意改变长期投资的计价方法等。造成部分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政策选择的信息披露中, 很多企业没能充分披露会计政策选择的信息, 使得信息透明度不高。

3. 会计政策选择形式上, 选用过于单一, 有选择权利用不足的倾向

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在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和所得税核算方法等进行选择中,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采用了简便易行的直线折旧法、加权平均计价法和应付税款法。政策选择单一, 使得在一定空间内的选择权流于形式, 管理者当局只是为了披露而披露, 从业人员没有真正从企业自身出发, 有时仅注重备选方法操作简单, 而未考虑备选方法在真实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是否具有优越性。管理当局图简便省事而放弃选择权, 有选择权利用不足的倾向。

4. 政策选择效果上, 没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企业会计政策是一个系统, 各项会计政策均应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总目标。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所适合采用的会计政策应该有所不同, 但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往往从单一动机进行会计政策选择, 不注重会计政策组合的整体优化, 会计政策选择不合理, 使得企业没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这就部分抵消了会计政策选择的作用。另外, 政策目标与所选择的方法程序没有内在一致性, 从而根本无法评估政策的效用。

5. 政策选择的可行性上, 部分会计政策表现出超前性, 目前情况下可操作性差

会计政策可选择空间的确定是一个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践的具体过程。作为一种理论, 应当具有一定的适度超前性, 它不仅应该能够解释会计实务, 而且还要能预测未来的趋势。我国会计准则的超前性表现在对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长期工程合同的规定以及对所得税核算方法的规定上。委托贷款这种投资形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并不多见,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仍然采用应付税款法, 国外的大部分企业采用的则是纳税影响会计法, 这些政策的规定表现出极大的前瞻性, 在实务中的可操作性比较差。

三、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主要对策

针对我国当前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立足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强化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下, 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通过特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程序, 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普遍过高, 这样就难以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 而主管部门的介入, 则无法消除政府对企业决策的行政干预。因此, 增加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董事, 特别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且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独立董事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经理层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

2.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

从世界范围看, 各国准则都强调企业既有适当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也有进行充分披露的义务。这就使得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透明度增加, 将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而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提高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因此, 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和惩处力度。

3. 进一步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应既体现国际趋同, 又要与自身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 同时应尽量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要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新情况, 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的、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 使制度和准则能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使在理论上具有适度超前的优越性,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对未来将出现的经济现象做出规定, 从而减少在新经济现象出现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出现真空地带的可能性, 同时又要符合中国现实经济状况, 增加会计政策的可操作性。

4. 规范会计政策选择披露, 扩大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变更披露的范围

尽快制定会计政策披露规则, 对会计政策披露的内容、方式、时间、格式、范例等予以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要求企业在财务情况说明表中披露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以便能够集中、系统、详细地揭示本企业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便于增进对会计报表信息的理解和利用。

5. 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确保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和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 让他们充分认识会计政策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确保会计人员做到既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积极的创新意识、敏锐的职业眼光和充分的主观判断能力, 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 熟知现行的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 以便在工作中结合企业实际、恪守职业道德。

摘要:会计政策选择是西方国家会计以及资本市场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对其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 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以期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有所裨益。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昀,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动机, 《财会月刊》 (综合) , 2005年第10期

[2]、杨成文, 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及股票市场的关系探讨, 《商业研究》,

[3]、彭爱群、孔玉生,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考, 《特区经济》。2005年第10期

[4]、张艳纯, 会计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 《集团经济研究》, 2005年第1期

[5]、王运传, 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及其评析 (下) , 《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6年第3期

8.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篇八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相比之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则尚有较大的完善空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这就使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已不能适应事业单位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改革。笔者就事业单位会计处理的讨论热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一起商榷。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现行会计核算基础存在不足

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然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主要核算基础,存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不配比的情况。如事业单位的房屋修缮费用并非每年都会发生,在发生修缮费用年度,造成当年支出增大,结余减少,使得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结余就不具备可比性,尤其是实行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采购环节和付款环节相分离,使得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在采购与支付间隔跨年度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账实不符,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经济业务。

(二)不完整、不真实的资产反应

1.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而在其使用期内不计提折旧,也不做减值测试,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更新。这种核算方法存在着一定弊端。一是价值背离,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净值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越来越大;二是虚增净资产,以账面原值核算固定基金,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净资产的实际情况,虚增了净资产。

2.无形资产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没有规定摊销的具体时间,一般而言,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摊销有以下两种方法:

(1)在无形资产购入或自行开发成功时予以摊销。这样在整个受益期内,单位所购入的无形资产情况在账面上无法得到反映,这与单位存在并且正在使用无形资产的实际情况显然不相符。(2)在无形资产受益期满时予以摊销,这种方法在受益期内单位购入无形资产在账面上得到了反映,但随着无形资产使用年限的增加,这种反映越来越不真实,同时,购入无形资产时支付了款项却没有相应地列支,从而造成了年底预算结余资金(事业结余)的虚增。

(三)会计科目设计不全面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有资产类、负债类、支出类及净资产类五大类,但这些会计科目中都没有“在建工程”科目。在实际中,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业务中有很多种情况可以用“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如事业单位购入需安装的设备、通过多渠道筹资进行基建等都需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在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中,有很多物品可通过“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大量的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的电话机、藤椅、简易办公家具等资产也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然而这类资产使用频率高,很容易损坏,更换较为频繁,不适宜列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通过“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更合适些。

(四)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缺陷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组成。其报表有两个最大的不足:一是从会计报表体系上看,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不能动态反映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二是从报表的具体结构看,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编制基础,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静态的财务信息。其中收入支出类项目反映一定时期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果,是动态信息,把两者放在同一张报表上反映有些混乱,混淆了时点和时期会计信息的性质,并且事业单位还要另行编制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这样设置与收入支出表显然有些重复。

(五)会计核算中其他方面的不足

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接受固定资产捐赠和非限定用途财物捐赠业务的处理不统一;在对外投资核算中无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分,无投资收回的会计处理,对外投资只规定了成本法核算而没有规定权益法的核算内容;在所得税的处理中,将其作为收益的分配而非确认为一项支出也是不妥当的

净资产属于剩余权益,归法人所有。但其中的专用基金包括:固定资产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从职工三大福利基金的性质看,是一种专门用于职工福利、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社保基金,而不是留于事业单位的剩余权益,即不属于净资产,将其列入净资产核算是不合适的;同时提取修购基金的规定使得固定资产价值两次被列入支出:在购置固定资产环节,其价值一次性列入了支出;在计提修购基金环节,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的修购基金又一次被列入支出,使固定资产两次计入支出类科目,人为扩大了实际支出。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之建议

(一)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实行统一的权责发生制

由于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可比性和全面性,难以对事业单位的产出进行费用核算,不能适应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需要。因此,笔者建议事业单位采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以更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运行效率,同时也更接近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便于实际会计核算的统一和可比性,为事业单位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更多的、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完善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体系

1.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折旧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的净值。购置固定资产时,可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这样的会计处理既简捷又清晰。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可采取直线法或工作量法对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2.无形资产的核算引入净资产类科目

“无形基金”科目。事业单位购入无形资产时,借:无形资产,贷:无形基金;同时,借: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年末,按无形资产的实际损耗数(无形资产的原入账价值除以实际受益年限),借:无形基金,贷:无形资产。这种方法在账面上能够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情况。

3.建议增加“在建工程”和“低值易耗品”科目。当事业单位购置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建造工程或多渠道进行基建筹资时,先在“在建工程”科目中归集相应的成本和支出,待安装完毕或工程达到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增加“低值易耗品”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中价值较低、不适合作为固定资产的物品,同时建议提高对固定资产价值的规定。

4.对外投资的核算,建议取消“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基于建立折旧制度的设想,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改为: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按借贷双方差额借记或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三)净资产结构问题的改进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节余等。其中,事业基金包括了历年的滚存资金和对外投资基金,滚存节余资金不仅仅指事业单位创造的资本增值,还包含了单位成立时的资本金。资本金相当于“开办费”,原则上不能动用,由于账面没有对该资金予以单独反映,造成会计信息的阅读和使用不便。笔者建议将资本金从“事业基金”中分离,建立类似企业会计的“实收资本”科目,在净资产中单独反映。

如上所述,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职工的“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三项基金,属于负债,因此,建议将该三项基金从净资产中分离,列入负债类科目,可在“其它应付款”科目下按社保类别分别设置明细科目。

(四)改进接受捐赠的核算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接受非限定用途财务捐赠时,借记“银行存款/材料”科目,贷记“其它收入”科目。同样是接受捐赠业务,会计处理方法却存在差异,前者是将接受的捐赠计入净资产,而后者则计入收入。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不够严密,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不论是限定用途的财物还是非限定用途的财物都是增加了单位的净资产,因此将接受的非限定用途的财物计入“事业基金”科目,同样,将限定用途的财物捐赠计入“专用基金”科目。这样更好的统一了相同会计业务的核算,有助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范化。

(五)对修购基金的建议

如前所述,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得固定资产价值两次被列入支出,因此建议将计提的修购基金列入结余分配中。同时在“结余分配”总账下的“提取专用基金”明细科目中,再设两个三级明细科目,一是“福利基金”,二是“修购基金”。提取修购基金,实质是将经常性资金转换为一般专用基金,使事业单位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护的资金来源。因此通过“结余分配”账户提取修购基金,有利于避免现行会计核算中的弊病。在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使用修购基金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六)将交纳所得税作为一项支出而不是节余的分配

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结余分配内容除计提专用基金外,有经营活动取得收入的事业单位须计算应交所得税。虽然事业单位开展经营活动的目标不完全等同于企业,但取得收益后作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不应有事业和企业之分,因此,事业单位应改变所得税作为结余分配的会计处理方式,而将其作为一种费用,而且这种所得税费用观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也更接近于国际上的处理方式。即:增设“所得税”科目,年终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七)变革会计报表形式,增加现金流量表和附注披露

将现金流量表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以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这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同时建议,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项目删除,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以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维护债权人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此外,如没有附注披露,那么财务报表是不完整的。由于会计计量的局限性,许多有用的信息无法进入财务预算报表的主表,但通过附注可以披露出来,从而增加会计报表的信息含量。

三、结语

上一篇:济东中学-永远的母校下一篇:我喜欢的动物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