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国家财政学案

2024-12-09

经济生活国家财政学案(精选9篇)

1.经济生活国家财政学案 篇一

第八课 :第一框

国家财政

石春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 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 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 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 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 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 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 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二)能力目标

○ 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 初步掌握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实践能力。○ 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初步知道如何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 辩证地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二是财政的作用。难点: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

三、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宜万铁路堪称世界上最难修的铁路,它起于湖北宜昌,经恩施巴东,过利川,止于重庆万州,全长376.99公里,大家都是生活在这一地带的孩子,知道这些地区山有多高壁有多陡,也能理解建设条件之艰、之难、之险。在全线近377公里的线路中,隧道占总线长的74%,很多路段都是桥隧相连,宜万铁路这样艰险的建设条件在世界山区铁路建设史上都少见。施工条件的艰难,也使得宜万铁路的造价奇高,总投资达225.7亿元,平均每公里约5987万元,每米约59870元,造价是青藏铁路的两倍多。但是,建设宜万铁路意义却是重大的,它对于长江流域国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完善和优化铁路路网结构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问题探究:修建宜万铁路需要大量资金,依靠个人出资能兴建吗?那么宜万铁路主要依靠谁的投入来修建呢?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宜万铁路耗资巨大,成本收回周期长,个人不愿投资,只能由国家出资兴办,国家要出资,首先必须有一定的收入,因此,国家必须参与社会分配。国家如何取得收入以满足各方面支出需要的呢?这就涉及到国家财政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国家财政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即一方面国家参与社会总财富分配,得到收入.另一方面,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的行业或地区进行支出.总起来,称为财政,所以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1)目的: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

(2)本质: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师:请大家想一想,国家在财政实施之前需要做什么工作? 生:制定收入、支出计划。师:政府在实施财政收入和支出前都会制定一个计划,然后让这个计划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这就叫做国家预算。而对于上一国家预算执行结果怎样,也会有一个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1)国家预算——收支计划,即为下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制定一个计划(2)国家决算——上一国家预算的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二、财政的巨大作用

师:(过渡)刚才我们所提到的宜万铁路这类耗资巨大建设工期长,所以个人企业投资少,因而只能由国家投资,实际上,从区域上看,我国中西部地区相对发展缓慢,经济相对落后,如果,你是一个企业老板,你愿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和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吗?

生:表示出: 不愿意

师:由于基础设施属于公有性质的行业,盈利空间小,企业家不会投资这类建设,另外企业家在利益的驱使下也倾向于在资源丰富、较发达的地区投资,因而很少到西部地区投资。

所以这就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如果完全由市场调节的话,会导致投入某些地区、行业的资源严重不足,国家还必须通过财政来支持这些行业和地区的发展,使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这体现了财政支出的一个方向,也体现了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作用。

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也就是说国家对人、财、物等资源的流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控制调节。问题1:你能举出财政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其他例子吗?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北煤南运)

材料二:最近,一些调侃农副产品涨价的词汇很流行,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棉花掌、油你涨,这些诙谐调侃背后,反映出人们最关注最担心的话题——物价上涨。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创25月来新高,物价上涨直接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

对此,国务院出台了稳定价格“十六条”,其中包括: 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湖北省物价局11月22日(这个星期一)也发布了“鄂九条”以推进物价平稳。下面我对其中两条跟大家一起解读一下。

其一,完善相关补贴制度。要尽快完善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的实施办法。在联动机制建立之前,要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其二,全省范围内,装载运输鲜活农副产品的车辆一律免收车辆通行费;

师:这里的价格补贴及车辆通行费由谁承担了呢? 生:政府

师:这也是财政支出的一方面,这一类支出的特点是更加贴近老百姓,贴近低收入群,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财政这方面的作用是国家通过再分配实现的,通过再分配,“调高”“扩中”“提低”,国家可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也成为收入的再分配作用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问2:你能举出财政发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作用的其他例子吗?(取消农业税、义务教育免费、新农村合作医疗等)

师:不管是当前的物价上涨还是前两年的金融危机,都给居民的生活和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及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但是政府也都能在这些关键时刻及时出台相关财政货币政策,促使经济社会走向正轨。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避免出现整个经济社会大起大落,这就是财政的第三大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师:我们在讲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关知识的时候讲过,不管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平衡,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师:目前,物价上涨,已经有了通胀预期,此时,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生: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师:既然是需求大于了供给,要使得二者达到平衡,国家应该实施怎样的财政政策呢?下面给同学们介绍财政政策的三种基本类型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手段是增加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暂时性的减少对经济建设的投入,减少居民收入,从而达到抑制需求的效果。当前,社会经济出现增长过热、物价上涨、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降低通货膨胀率,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维持基本平衡,以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当企业开工不足,工人失业增加,经济发展缓慢,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增长,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维持基本平衡,以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稳健性的财政政策指介于二者之间,中性的政策,在国民经济发展较平稳的时期,国家可以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坚持适度原则,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态势。

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一句话,逆风向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向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和总供给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在国民经济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

注意:不要以为经济过热时就必须和应该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过冷时就必须和应该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并不是非用不可的。在一些国家,如果经济出现问题,就不大用财政政策,而喜欢用货币政策。因此,要注意教材“可以运用”四个字。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材料三: 2010年10月份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860.31亿元,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18.5%,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6.7%,营业税同比增长16.6%,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8.6%,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2.4%,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增长35.3%,关税同比增长31.9%,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长44.1%,出口退税同比增长59.2%、相应减少财政收入。

10月份,全国财政支出6488.3亿元,全国财政支出主要项目:教育支出8415.1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35.49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398.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898.02亿元,增长15.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987.24亿元,增长25%;交通运输支出3941.77亿元,增长43.4%;公共安全支出3760.75亿元,增长15.1%;医疗卫生支出2977.69亿元,增长32.1%;科学技术支出2465.23亿元,增长52.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134.61亿元,增长18.3%;住房保障支出1477.49亿元,增长21.4%。

师:通过这则材料,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及财政支出的方向,从数据上看,在财政收入中,税收是主要的来源,其实,除了在税收方面的财政收入以外,国家财政收入还包括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及收费罚款收入等,简称为:税利债费。在支出方面包括经济建设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等。

1、财政收入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渠道和形式: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2、财政支出

国家对筹集的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主要支出项目:经济建设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等。(过渡)在各方面的财政支出必须使国家掌握大量的资金,想一下,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公式:财政收入总量=社会财富总量X分配比例

从这个公式大家就可以看出,财政收入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1)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社会财富才能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2)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一定的情况下,对国家分配的比例越高,分配的财富就越多。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问题3:这个分配比例是不是越大越好,国家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

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收入是有一定限度的。财政收入过多,会影响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收入过少,会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建设,影响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要和企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一致。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1)财政收支平衡:不等于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略有盈余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3)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国家应该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给平衡。

板书设计: 国家财政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及其本质(1)含义:财政收入和支出

(2)本质: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预算和决算

(1)国家预算——收支计划

(2)国家决算------计划的执行结果

3、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1、财政支出:所筹集资金的使用

2、财政收入:筹集的资金

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分配政策

3、二者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2.经济生活国家财政学案 篇二

“购买江西某品牌的收割机有优惠, 一下子便宜1.8万元!”2014年7月, 宁波高塘岛不少农民得到一个好消息。但是, 很快就有人发现这个优惠背后有猫腻。当年7月4日, 高塘边防派出所就接到实名举报, 有人通过对农用收割机贴牌的方式骗取国家补助, 接案后, 高塘边防派出所迅速开展调查工作。

民警很快找到了蒋某等4名新购买收割机的农民了解情况。台州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郑某将收割机降价1.8万元卖给他们, 但前提是要统一口径, 对外称购买的是江西某机械公司生产的收割机。

2015年元旦, 郑某落网。据郑某交代其背后的老板是台州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某。根据当时的国家便民政策, 购买江西某机械公司的收割机, 政府会补贴消费者1.8万元, 但台州这家公司生产的收割机未纳入国家补贴范围。杨某便指使郑某将本公司生产的收割机贴牌成江西某机械公司的收割机予以销售, 并在销售地申报补贴。郑某也同江西的这家机械公司达成协议, 凡是从台州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收割机, 一律打上江西某机械公司的标签, 后者提供出货单、发票等一系列商品买卖手续, 前者则给予后者经济好处。

2012年至2013年, 台州的这家公司已将400余台农用收割机“包装”后出售至国内6个省份, 骗取国家补贴高达800多万元。

此后, 侦查人员多次奔赴江西调查取证,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 找到了多名关键证人, 拿到了两家公司对收割机进行贴牌、开具发票、领取国家补助的证据。在台州杨某公司的办公场所, 警方查到了该公司近年来销售收割机的账本, 账本中清晰记录了400余台收割机销往湖北、江西等6个省份的详细情况。

3.经济生活国家财政学案 篇三

4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04年六大农资坑农案件,即:

一、湖南省质监局查处的祁东磷肥厂等三家企业生产劣质肥案

《焦点访谈》节目结束不到一个小时,永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即带领15名执法人员赶到永州市芝城化工厂,现场查封了库存的“竹城”牌过磷酸钙15.6吨、散装过磷酸钙800吨、原材料1000吨,对产品进行抽样并连夜组织检测,封存了生产设备,对该化工厂“竹城”牌过磷酸钙实施了有效控制。4月2日上午,湖南省质监局赶赴祁东县了解祁东县磷肥厂、祁东县湘祁企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生产劣质磷肥经过,指导和督促市、县质监局查处工作,与县政府领导商定了停产整顿、追缴已售出磷肥方案。

目前,涉案的两名嫌疑人已由公安部门刑事拘留。

二、新疆崔光顺等人销售假冒伪劣化肥案

2004年3月,新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在乌苏市、博乐市等地查处了系列假冒劣质化肥案件,涉案化肥500余吨,销售货值110余万元。涉案人员崔光顺等4人已分别被当地公安部门刑事拘留。质监部门及时收回已销售化肥,并进一步追查伪劣化肥源头。

三、郑州诺华化工有限公司非法农药生产案

2004年3月10日凌晨1时30分,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位于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西岗村的郑州诺华化工有限公司进行突击执法检查。现场查获该公司当日非法生产的假冒海南江海农药化工厂、加拿大龙灯集团(天津)化工有限公司、河南省科利化学实业公司等单位生产的假农药722件,货值金额10万多元,原药(油)65桶,价值近39万元。目前,此案已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四、宁夏灵武市经销假冒化肥案

2004年2月10日,宁夏灵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灵武农资市场查封假冒美国产“中化”“嘉吉”牌的磷酸二铵173.8吨,货值金额40多万元;2月20日,又在灵武市四个不同地点追查、查封标志假冒美国“嘉吉”牌磷酸二铵化肥90吨。此案共查获涉案假冒美国“中化”“嘉吉”牌磷酸二铵263.8吨,货值金额65.95万元。目前,此案已依法移交灵武市公安局。

五、吉林化肥重金属超标案

2004年3月10日,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总队根据群众举报,对富阳市常安西安化工厂扶余分厂生产的“增收”牌多元素硫酸锌依法进行抽样检验。经检验,该产品中不仅含有铅、镉、砷等金属和有毒成分,而且镉含量远远超过了HG3277-2000标准中的规定。铅、镉、砷等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及人身健康。经查证,富阳市常安西安化工厂扶余分厂此批产品共生产200吨,货值18.4万元,售出55.28吨,现已对未售出产品进行扣押。目前,此案正在处理中。

六、山西文水县销售假冒伪劣磷肥案

2004年3月,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分局执法人员在山西省文水县查获一起销售劣质磷肥案件,查获劣质磷肥50余吨。执法人员检查发现,文水荣发农资公司二门市部销售的标志为湖北省宜城市群友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群友”牌颗粒过磷酸钙,文水县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农资三公司销售的标志为湖北放马山磷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放马山”牌氨化颗粒过磷酸钙,有效含量均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执法人员当场对库存的50吨劣质肥予以封存。

面对如此众多的农资坑农案,为了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农业部强调要加强对高毒、剧毒农药复配制剂,蔬菜水果茶叶用农药产品质量的抽检及农药标签抽查,并继续开展农药残留监控工作。

据了解,农业部规定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认真依法全面履行农药管理职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药鉴定机构,要切实做好农药登记管理、质量检测、生物测定、残留监测及农药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农药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凡从事农药管理的机构,均不得从事农药经营活动。

三是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针对目前农药市场部分产品质量不高和标签问题较多的情况,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药检定机构要加强高、剧毒农药复配制剂、蔬菜水果茶叶用农药标签抽查工作。

4.经济生活国家财政学案 篇四

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通知

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财政局、经信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省国资委、省直属高等院校、省属科研院(所):

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通知》(财办建[2010]25号)文件精神,请你们联合组织推荐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产业化条件,市场前景广阔并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二)属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海洋工程、航空航天,以及国家确定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涉及领域的项目。

(三)2005年至2010年4月底,已在上述领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尚未完全实现产业化且未获得财政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

二、项目组织与申报

(一)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推荐的项目,由市(州)、扩权试点县(市)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行文向省财政厅和省经信委申报。同时,请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财政部门登陆四川省财政经济建设专项管理服务系统(http://10.72.1.114)查看本通知电子文档并进行网上申报。在网上申报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反馈省财政厅经建处。

(二)省国资委所属企业集团、省直属高等院校、省属科研院(所)推荐的项目,由有关单位直接向省财政厅和省经信委申报。

(三)承担符合本通知要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中央企业集团、中央直属高等院校、中科院所所属科研机构,参照上述规定,直接向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项目。

中央直属高等院校、中科院所属科研机构以其持有的科技成果与地方单位合作而共同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照属地原则由项目承担单位市(州)、扩权试点县(市)财政局、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向省财政厅和省经信委申报。

三、申报材料主要内容

1.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及省属有关单位申报文件及《2010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计划汇总表》(附件1)。

2.《2010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申请表》(附件2)。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3)。

四、资金补助标准

(一)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4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0万元;对获得国家技术

发明奖一等奖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3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8000万元;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2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4000万元。

(二)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4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0万元;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3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8000万元;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2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三)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2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对于跨年度项目,每年补助金额根据项目实施年限及投资进度审核确定。

五、项目审核与资金下达

(一)省财政厅、省经信委将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核筛选后,上报国家财政部和工信部,由财政部和工信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复核。

(二)财政部根据当年预算规模,于6月底前下达专项资金预算指标,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预算指标的15个工作日内,按预算资金拨付程序及时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三)对通过国家组织的专家评审、复核后,列入国家项目库的跨年度项目,其第二、三年的补助金额由市(州)、扩权试点县(市)和

省属有关单位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和省经信委确认和核定,并经财政部核查无误的,由财政部直接下达预算指标。

六、其他要求

(一)请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组织推荐工作,并对推荐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如有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肃处理。

(二)项目推荐材料纸质文稿,A4纸张规格,双面打印,按规定顺序简装,并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报送齐全,不得中途追加或修改。超过规定时限将不予受理。

(三)项目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5月5日,项目材料暂报一式2份,其中省财政厅经建处1份,省经信委技术创新处1份。

5.迎接国家检查组接待方案 篇五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对吉安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行验收的通知》(旅办发字[2007]54号)精神,10月30日-11月3日国家旅游局将对我市“创优”工作进行验收检查,为做好“创优”国家验收检查工作,特制定接待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一)陪检组:

1、现场陪检组:

陪同市领导:黄建盛(市委书记)

周 萌(市政府市长)

吴 敏(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李庐琦(市政府副市长)

陪检人员: 程以金(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

刘 伟(市政府办副主任)

黄小春(市旅游局局长)

肖尚烈(市规划建设局局长)

王润初(市城管局局长)

彭家珉(市交通局局长)

张万安(市交警支队队长)

李建国(吉州区区长)

徐 明(青原区区长)

杨 丹(吉安县县长)

职 责:迎送检查组,陪同检查组对资料的审查和现场检查工作。

2、抽样陪检组:

陪同市领导:杨群宝(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韩晓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陪检人员: 罗云龙(市旅游局副局长)

龙 新(青原区副区长)

职责:配合抽样调查人员开展抽样调查工作。

3、资料审查组:

陪同市领导:燕 爽(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王伴青(市政协副主席)

陪检人员: 龙自然(市旅游局副局长)

洪国仁(市财政局副局长)

刘源泉(市统计局副局长)

检查地点:华拓大酒店二楼会议厅1号

(二)接待组

组 长:顾元红(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接待处处长)

成 员:曾 毅(市委市政府接待处副处长)

曾志强(市旅游局副局长)

刘永华(市交警支队纪委书记)

卢秋如(吉州区副区长)

龙 新(青原区副区长)

尹子安(吉安县县长助理)

职 责:检查组人员的食宿安排、汇报会、检查情况反馈会的会场准备、检查活动车辆安排(接待车为市委市政府接待专用车二台,市旅游局商务车一辆,交警派二辆前导车,现场检查组用市委接待处中巴接待车,抽样调查组用市政府接待中巴车,资料组用旅游局商务车),制作接待手册,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行程及工作安排

(一)10月30日安排

1、接站安排

下午1:00国检组抵南昌昌北机场(CA1511),市领导赴昌迎接。

(1)迎接路线:

昌北机场→赣粤高速→由城南下高速→迎宾大道→赣江大桥→转青原大道→华拓大酒店

(2)赴昌迎接人员:

市政府李庐琦副市长、市政府刘伟副主任、市旅游局黄小春局长、市“创优”办、接待处一名干部。

(3)迎候人员:

市委黄建盛书记、市政府周萌市长、吴敏常务副市长、韩晓方副主任、王伴青副主任及市委刘连根秘书长、市政府龙波舟秘书长、市委顾元红副秘书长在华拓大酒店大厅迎候。

2、住宿安排

检查组组长住豪华套间,副厅领导住套间,其它人员住单间或标间。

3、有关工作

(1)市委接待处负责准备礼仪小姐5名在华拓大酒店迎候,献花。

(2)市委接待处安排一辆中巴车,市交警支队安排一辆前导车前往昌北机场接站。

4、吉安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验收检查汇报会

(1)时 间:10月30日17:10-18:10

(2)地 点:华拓大酒店三楼会议室

(3)参会领导:黄建盛书记、周萌市长、吴敏常务副市长、韩晓方副主任、李庐琦副市长、王伴青副主席。

参会人员:市委刘连根秘书长、市政府龙波舟秘书长、市委顾元红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刘伟副主任、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井冈山大学、市总工会、市文明办、市妇联、团市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市教育局、市编委办、市规划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广电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环保局、市公路局、市统计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市城管局、市房管局、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人民银行、市质监局、市海事局、井冈山报社、市交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市供电公司、市石油公司、市电信公司、井冈山机场、吉安火车站主要负责人、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井冈山管理局分管领导。

(4)议 程:市领导主持会议

①介绍检查组嘉宾

②介绍到会的市领导

③检查组组长讲话

④播放“创优”汇报片

⑤市主要领导汇报“创优”工作

5、欢迎宴会

(1)时 间:10月30日晚6:30

(2)地 点:华拓大酒店三楼歌舞餐厅

(3)陪餐领导:黄建盛书记、市政府周萌市长、吴敏常务副市长、韩晓方副主任、李庐琦副市长、王伴青副主席。

(4)陪餐人员:市委刘连根秘书长、市政府龙波舟秘书长、市委程以金副秘书长、市委顾元红副秘书

长、市政府办刘伟副主任,市旅游局、市城管局、市规划建设局、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主要负责人。检查组9人,共计25人。

歌舞晚会7:00开始。

6、夜间项目检查

(1)时间:晚8:00-9:30

(2)线路:华拓大酒店→沿青原大道→火车站广场(彩灯、音乐喷泉等)→沿吉安大桥→沿江路(特色餐饮一条街)→白鹭洲公园(观看“创优”群众性演出)→滨江公园(旅游公园夜景)→转韶山东路→北门街→文山步行街北口→文山步行街(夜景、雕塑、喷泉、国光超市和步步高超市、旅游购物专区、意大利风情西餐厅、肯德基)→文山步行街南口→阳明东路→金钱宝娱乐中心→阳明路→天地人和→吉安大桥→返华拓大酒店休息。

(二)10月31日安排

7:30:早餐

1、实地检查:分三个组进行检查

(1)现场检查组行程

上午:

8:30开始:华拓大酒店→吉安火车站(游客咨询中心、旅游交通图、公共信息符号)→文天祥大道→吉安大桥→沿江路(滨江榕树)→吉安市游客服务中心(观光巴士、旅游专线车、公交车、一日游线路、井冈山青年旅行社)→天马旅行社→沿中山东路→后河东路→澳门豆捞(适应主要客源地口味餐饮)→人民路→永叔路→沿江路→白鹭洲书院(书院文化与修学旅游主题公园)→白鹭洲公园(旅游公厕)→迪欧西餐厅(休息二十分钟)→转大桥西路→星港澳园社区(“创优”进社区情况)→沿江路→韶山东路→井冈山大道→吉安国际旅行社→中心汽车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交通图、公共信息符号)→文山国际大酒店(宾馆服务功能、青山寨特产店、民航售票点等)→文山国际大酒店13楼中餐

下午:

14:30:华拓大酒店→青原大道→吉安赣江大桥→迎宾大道→吉敦公路→(15:00)文天祥纪念馆(参观展厅、旅游公厕、旅游纪念品销售点等)→庐陵文化广场→沿敦永公路→高塘上赣粤高速→转泰井高速→(17:40)抵井冈山,下榻井冈山迎宾馆

(2)抽样调查组行程

上午8:30:华拓宾馆→青原大道→青东公路→渼陂古村(民俗表演、景区功能、游客问卷调查等)→青东公路→青原山景区(净居寺、景区功能、旅游公厕)→青原大道→吉安大桥→阳明东路→文山国际大酒店(用中餐)

下午行程同现场组

(3)资料审查组行程

上午:在华拓大酒店看资料

11:40:乘车前往文山国际大酒店用中餐。

下午:2:30:前往井冈山大学商学院旅游专业检查。

3:00:离开井冈山大学→前往井冈山迎宾馆

2、中餐:

时 间:12:00

地 点:文山国际大酒店13楼

陪餐领导:吴敏常务副市长、杨群宝副市长、燕爽副市长、韩晓方副主任、李庐琦副市长、王伴青副主席

陪餐人员:程以金副秘书长、刘伟副主任、旅游局、规划建设局、交警等部门领导

餐后返华拓大酒店午休

陪同上井冈山领导:周萌市长、李庐琦副市长

陪同上井冈山人员:程以金副秘书长、刘伟副主任、黄小春局长、市委接待处、交警支队领导

3、晚餐(井冈山管理局,井冈山市委、市政府宴请)

时间:晚6:00

地点:井冈山迎宾馆

陪餐领导:周萌市长、王晓峰局长、李庐琦副市长

陪餐人员:市委副秘书长程以金、市政府办副主任刘伟、市旅游局黄小春、市交警支队领导、井冈山领导。

4、晚8:00检查茨坪夜景和旅游购物街(天街)

(三)11月1日行程安排

上午:

7:30:早餐

8:00:乘车出发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8:10-9:00: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并参观检查

9:00:前往大井景区

9:20-9:40:在大井景区参观检查

9:40:前往水口景区

9:50-11:40:参观检查水口景区、井冈湖(游船公司)、五指峰景点

11:40:离开五指峰景区

12:00:返抵迎宾馆用中餐

下午:

2:00:乘车出发前往龙潭景区

2:20-3:10:参观检查龙潭景区(乘缆车至仙女潭,再乘缆车返回)

3:10:前往黄洋界景区

3:40-4:10:参观检查黄洋界景区

4:10:乘车离开黄洋界景区→沿八面山→至荆竹山景区

5:00:在荆竹山景区用农家餐

晚上:

检查晚间旅游娱乐活动

(四)11月2日行程安排

1、上午行程:

7:30:早餐

8:00:乘车离开井冈山前往吉安

线路:泰井高速→井冈山火车站(火车站广场,接待大厅等服务设施)→井冈山机场(旅游咨询中心、旅游交通图等)→吉安南出口处→迎宾大道→吉安赣江大桥→青原大道→渼陂西路→华拓大酒店10:20:抵吉安华拓大酒店

10:30-11:50:检查组汇总情况

12:00:中餐(沿江路滨江渔村)

2、吉安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验收检查情况反馈会

时 间:下午4:00

地 点:白鹭宾馆四楼多功能厅

参会领导:黄建盛书记、周萌市长、蒋斌副书记、吴敏常务副市长、韩晓方副主任、李庐琦副市长、王伴青副主席。

参加人员:市委刘连根秘书长、市政府龙波舟秘书长、市委顾元红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刘伟副主任、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井冈山大学、市总工会、市文明办、市妇联、团市委、市发改委、市财政

局、市旅游局、市教育局、市编委办、市规划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广电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环保局、市公路局、市统计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市城管局、市房管局、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人民银行、市质监局、市海事局、井冈山报社、市交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市供电公司、市石油公司、市电信公司、井冈山机场、吉安火车站主要负责人、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井冈山管理局分管领导。

3、答谢宴会

时间:下午5:30

地点:白鹭宾馆13楼牡丹厅

陪餐领导:黄建盛书记、周萌市长、蒋斌副书记、吴敏常务副市长、韩晓方副主任、李庐琦副市长、王伴青副主席

陪餐人员:刘连根秘书长、龙波舟秘书长、程以金秘书长、顾元红副秘书长、刘伟副主任、市旅游局主要领导。

(五)11月3日行程安排

7:30:早餐

8:00:检查验收组离开华拓大酒店

线路:华拓大酒店→渼陂西路→青原大道→井冈山大桥→大桥西路→北迎宾大道→吉安北出口→大广高速→宜春。

送行人员:市领导及其它人员。李庐琦副市长、刘伟副主任、黄小春局长送至宜春。

送行地点:华拓大酒店大厅

6.国家财政说课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第八课“国家财政”。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课后总结反思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国家财政》这一框承接了上一课个人收入分配这部分内容,是对国民收入的延展和深入。同时又引出了下框税收,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本框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可以为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注入新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

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平常生活中是较少关注的。另外,财政知识是较为宏观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也较难。这需要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在情境中构建知识、情感升华,以达到知情融合。本人根据以上新课标、本课的地位及学情,结合高一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生活,确定本课时需达成三个目标: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的含义,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能力目标:联系国家财政政策的材料,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点,才能理解和掌握财政及为以后《税收》打下基础。教学难点:财政的作用

难点的依据:对于财政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理论性比较强,牵涉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二、教法、学法分析:

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节课我打算:在教法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学生辩论、分组讨论、事例分析、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自体验、由理论到实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

通过让学生回忆不平凡的200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家都投入了巨大资金,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投资都是来源于国家财政的结论,从而引入新课。

回首过去的2008年,它带给了人们无限的感伤和无限的快乐,在这一年中,真的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让人难以忘怀,不知在咱们同学的心目中,08年的哪些事情让你至今仍记忆犹新呢?(学生发言)多媒体展示:

①08年雨雪冰冻灾害,国家投入抗灾重建资金360亿元

②国家抗震救灾总投资644.1亿元,09年在投入1000亿进行灾后重建恢复工作 ③神七研制总投资300多亿元 ④奥运场馆总造价为205亿元人民币,奥运会总投资4500多亿元 ⑤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计划总投资达40000亿元

问题:国家投入的大量的资金从哪里来的?从而引入国家财政的话题。(板书)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回答问题)

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64页的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什么是国家财政? ②财政的目的是什么? ③财政的本质是什么?(板书)

在学生对财政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后,我通过一段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财政汇报材料引出本课的第二部分理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含义便呼之欲出。活动二:(阅读材料,小组讨论)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61316.9亿元,完成预算的104.8%。全国财政支出62427.03%亿元,完成预算的101.7%。预计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5720亿,比2008年增长8%,财政支出预算总额将达到7.6万亿元。

提出问题分组讨论:①在材料中出现的数字61316.9与数字62427.03说明的是我国的什么情况?而数字65720和数字7.6万亿又说明我国的什么情况?

②材料中数字61316.9和数字65720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而数字62427.03和数字7.6万亿共同代表的是什么? 通过第一个问题,得出结论:说明的分别是国家决算和国家预算,并由学生找出含义

通过第二个问题,得出结论:共同代表的分别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然后指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它们的含义,完成定义的教学。通过具体的数字,既便于学生理解,又形象直观,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板书)

在定义教学完成后,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分析08年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情况,从而引入财政收支关系的教学。活动三:(对比分析,展开辩论)

通过小组讨论,正确得出财政收支关系:①支出>收入→财政赤字②收入>支出→财政盈余③财政收支平衡 然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论题为:财政出现赤字好不好?辩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指出如何正确的看待财政赤字。(板书)

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后,引导学生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支出的分类 活动四:(分组讨论,角色扮演)

情境分析: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获得收入?你又如何分配这些收入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上台进行自我演讲。得出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分类,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最后的总结,得出结论。(板书)

随后引导学生通过观看08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构成结构图片加深学生印象。在对财政的来源和支出分类做到详细的了解后,我会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财政的作用 活动五:(材料展示,分组讨论)

在这个板块中我会用多媒体展示三段材料,通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财政的三个主要的作用。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2006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是536亿元,全国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

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

2008年:我国从2008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此外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的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家电下乡,种粮补贴等惠民活动火热进行中。

探究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财政有什么作用?

得出结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板书)材料二:南水北调总投资343多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339多亿元 西电东送总投资700多亿元,西气东输总投资940多亿元

这些都属于基础建设行业,利国利民,但是却存在着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利润不高的特点 探究问题:这类项目个人愿不愿意去投资?没人投资行不行?国家的投资说明财政有什么作用? 得出结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板书)

材料三:目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正逐步显现,为此国家拿出4万亿的财政支出,目的是为了刺激国内的需求,保持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探究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板书)

四、课堂小结和反馈练习:

在课堂小结中我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做到自我的反思和总结,这样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反馈练习:

1、在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中(B)

A、利润收入是所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交给国家的部分 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稳定可靠的形式

C、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的形式从国外取得的。D、利润收入是财政收入中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形式。

2、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是(D)A、税、利、债、费 B、国家政治权力 C、国家的分配政策 D、经济发展水平

3、财政赤字意味着(C)

A、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 B、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C、财政支出主要依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国家财政收入计划未能完成。

五、板书设计

含义 目的 本质

国家财政 财政的作用

实现 形式 分 类

国家预算 财政收入 主要来源

国家决算 财政支出 支出分类

支出>收入 财政收支关系 收入>支出

7.经济生活国家财政学案 篇七

一、当前我国人大财政监督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人大财经监督是指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对财政部门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情况和政府预算编制、执行的情况实施监督的一种国家管理活动, 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 是属于最高层次的、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监督。完善和强化人大财政监督能促进合理有效地支配财政支出, 维护国家的财政秩序, 严肃财经法纪, 规范财政收支行为, 有利于实现财政预算的民主化、科学化, 防止或减少政府重大经济决策的失误。因此, 完善和强化人大财政预算监督对于规范政府行为具有约束功能, 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具有宏观调控功能。

然而近年来“审计风暴”透视出来的是让人触目惊心的巨额资金黑洞。仅2005年就有4000多亿中央补助脱离人大监督, 而2006年的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也指出, 截止2006年底, 有174亿财政资金脱离人大监督。审计结果显示, 多个部委结余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或上缴中央财政。审计发现, 一些部门单位的项目预算编制不实、结余过大, 甚至虚报多领、高估冒算预算资金, 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些不仅造成了巨额财政资金流失, 而且损害了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度。由此可见, 我国当前的人大财政监督还不同程度地停留在流于形式的监督上, 实际效果不如人意, 政府支出随意性大, 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明显不足, 完善和强化人大财政监督已成为当务之急。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的财政监督成功经验对于完善和强化地方人大财政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达国家财政监督的成功经验分析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不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而且在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运行, 充分行使财政管理以及财政监督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一) 具有较为健全和完备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发达国家的财政监督都是由法律来保障的, 而且立法层次高, 法律对于财政监督的规定非常详尽具体。许多国家都在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中对财政活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例如日本、瑞士、德国、意大利以及新加坡等国都在《宪法》中对财政活动包括预算、税收、国库、审计等列有专门的条款, 有些国家还制定了诸如《国有资产管理法》、《计划法》、《社会保障法》等专门的财经法规与财政法规相配套。正因为有强有力的法律做保障, 发达国家财政监督的权威性都比较强。

(二) 具有较为严密、健全的财政监督机构。发达国家均设有比较严密和完善的财政监督体系。在德国, 设有专门的财政监督机构———联邦和州审计院, 州审计院下设审计局, 专门负责国家财政支出的监督检查。同时, 议会中设有审查委员会, 该委员会除对国家预算进行审查外, 还对审计院的监督检查工作质量进行审查。另外, 负责税务纠纷案件的特别法院———税务法院也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在法国则形成了以议会宏观监督、财政部门日常业务监督、审计法院事后监督的分工明确、协调互补的财政监督体系。

(三) 具有科学合理、系统全面、责权明确、运作规范的财政监督机制。在美国, 国会对财政的监督贯穿于对预算形成的决定和监督、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和监督的全过程。法国的财政监督遵循对纳税人负责、全方位监督、确保严格实施以及决策与执行者相分离的原则, 重视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并完全寓于财政管理之中, 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作为财政监督的重点;同时还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再监督, 法对财政监督职能人员再监督的硬性规定以及具体做法, 形成了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 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德国的财政监督覆盖项目的全过程, 分资金分配阶段的监督、资金使用阶段的监督、资金使用效果监督三个阶段。

(四) 注重加强社会监督。在发达国家, 财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重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是加强财政监督的重要举措。一是重视新闻媒体的监督。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条件, 使新闻媒体对发达国家财政资金运用的监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众不仅能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各项财政收支信息, 也能即使表达自己的意见, 从而促进政府预算和财政支出综合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增加透明度。二是重视中介机构的监督。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其最大特点就是客观、公正, 它们在接受相关单位的审计要求的时候, 也用查问题的眼光去发现其中有无违法违纪现象。

(五) 重视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在法国, 实行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 注重高层次法律专家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同时对人员的需求不仅仅重视学历, 更注重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强调在职学习、岗位培训, 这些高素质人才的配备为法国高效率地开展财政监督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德国, 实行严格的审计人员准入制度,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需要选入不同素质的人员, 同时非常重视再教育, 所有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 都要定期培训、不断充电、补充知识, 这些有利于审计人员能力水平的提高, 也在客观上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

三、基于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 建立与完善我国人大财政监督的地方性法规

针对我国地方当前存在的财政预算草案审议时间过短、预算草案审议缺乏辩论程序、预算草案报告通过程序及法律效力不明确、人大否决预算、决算案法律后果无规定等问题, 加强人大财政监督, 当务之急是完善人大财政监督和审批程序, 对财政监督的范围、内容与实施程序和操作方法进行规范, 增强其可操作性, 使人大财政监督规范化、制度化, 以提高审查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其次, 明确在财政监督实施过程中的预算、决算案遭到否决的法律后果, 增强人大财政监督的刚性。

(二) 加强地方人大监督的组织建设

第一, 增设人大财政监督专门机构。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成立隶属于人大的专门的监督机构—预算审查委员会, 适当充实人员, 实现委员专职化;二是将审计机构从政府部门分立出来, 并入人大, 实行对人大负责。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后一种方法更有利于人大行使开展财政监督职能。人大通过批准财政预算、决算进行宏观上的监督, 后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实施具体的经济监督, 有利于把人大对政府的财政监督推向专业化、科学化、综合化的轨道, 真正落实人大的财政监督权。

第二, 加大对人大财政监督人员的选拔培训。一是注重人才选拔。财经监督工作所涉层面广, 内容宽泛, 工作量大且繁杂, 这就要求监督者必须有深刻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人大常委会的财经委作为财政预算的专门监督机构, 除了要增加预算审批监督的编制外, 还要重视充实熟悉财政工作的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 以建立和完善地方人大财政监督的专业队伍。二是重视在岗学习、后续教育, 无论是对专门监督机构的人员, 还是对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都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活动, 以提高监督主体的业务素质, 切实增强驾驭人大财政监督的能力, 确保提高地方人大财经监督质量。

(三) 构建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的地方人大财政监督运行机制

第一, 提前介入项目概念阶段。在现有的人大财政监督中, 往往是由职能部门牵头开展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人大的财政监督是在预算的审批开始后才介入, 不利于人大监督机构对项目可行性的审议。所以, 人大财经工委应在项目的概念阶段提前介入, 参与项目机会研究, 为常委会的审议提供有力论据。

第二, 在项目规划阶段, 细化项目预算编制, 严格审批程序。一是细化、规范项目预算编制。项目主管部门在申报预算编制时, 要科学规范, 要向审查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为尽可能全面比较和综合分析准备条件, 对特别重大的项目, 还要向社会公布计划和预算草案, 广泛征求意见等;二是严格预算审查程序。项目主管部门要在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前的一个法定时期内向人大财经委及人大代表提交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 防止审查前几天内匆忙提交草案、仓促审查完毕立即表决, 为充分审查提供时间保证。

第三, 在项目实施阶段, 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 深化监督实效。实现由人大财政监督从静态到动态、由结果到过程的转变, 逐步建立起对财政资金从申报、拨付到使用全过程的日常有效监控机制, 实现事前监督、事后监督与过程监督相结合。同时, 对项目中的某一重要环节, 还要开展专项监督工作, 以增强人大对财政监督的实效性。

第四, 在项目收尾阶段, 健全人大决算评价及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人大财政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在项目主管部门汇编成工程决算并作出必要说明的基础上, 人大预算审查委员会及审计机构应当依法对预算执行的决算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审计评价,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与奖惩建议, 并向人大常委会提出报告。同时, 应完善预算责任追究制度, 保证预算审批监督的权威性。

(四) 改善有利于实施人大财政监督的配套制度建设

第一,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如防洪抢险、民政救灾、应急扶贫、动植物疫病防治、突发事件等各类不可预测因素, 可能对项目的进展出现不利影响, 建立财政应急管理机制,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 把人大财政监督与政府财政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人大财政监督只是国家财政监督体系的一部分, 其效果的发挥有赖于与其他监督方式的有机结合, 才能发挥财政监督的整体功能。首先, 人大财政监督要与政府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人大对预算的监督, 还只是整体的宏观的监督;审计监督对预算执情况的审查比较具体, 能够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所以, 通人大财政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结合, 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人大政监督的作用。其次, 在实践中, 还要结合其他监督方式的各自特点以挥财政监督的整体作用。通过强化人大财政监督事前与事后监督功能, 突出财政监督的内部监督与过程监督的优势, 发挥审计监督的业务优势, 形成有效的财政监督体系。

第三, 增加预算透明度, 建立公开监督制度。除涉及国家安全必须保密的以外, 预算、决算应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同时, 应开辟必要的渠道倾听和接受广大群众对预算的建议, 从而更好地促进预算的民主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阐明我国人大财政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财政监督成功经验, 提出加强我国地方人大财政监督工作的建议。

8.经济生活国家财政学案 篇八

摘 要:本文总结了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年来研制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践与思考,提出研制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应坚持“处理好专业基本要求与各校特色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立足教育现实与引导深化改革的关系”、“处理好坚持中国特色与吸收国际经验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学门类共性要求与财政学个性要求的关系”和“处理好本科专业标准与硕士培养标准的关系”五个基本原则,并对培养目标、学制、总学分及其结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原则;焦点问题

一、研制“标准”的初步实践

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自2013年5月成立以来,按照教育部部署,在研制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研制、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中,研制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重中之重。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财政学教指委秘书处组织了一系列调研活动。第一,开展专题研究。教指委秘书处组织部分委员和专业教师完成了“中国财政学的发展历程”、“台湾地区高校财税类学系设置及专业建设情况的报告”、“日本的财政学研究与本科教学”、“从国际比较的视野看财政类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社会需求基础”和“我国财政学类专业本科教育改革难点问题研究”等5个相关报告,为“标准”制订提供了背景式参照。第二,组织问卷调查。面向国内举办财政学类专业的121所高校和部分用人单位,我们设计和发放了“财政学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状况调查问卷(高校卷)”和“财政学类专业建设与发展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卷)”,共回收问卷70余份,并形成了“我国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状况的分析报告——基于56个专业点的问卷调查”,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财政学类专业的办学状况、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为“标准”制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三,进行实地调查。我们针对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以往掌握信息不够充分的问题,委托教指委委员对5所独立学院的财税专业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收集了一手资料,也对制订“标准”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我们组成“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学习参考了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等教指委提供的“标准”初稿,开展了“标准”研制和起草工作,几易其稿,形成了正式讨论稿。2014年5月中旬,财政学教指委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专门研讨国内外专业建设动态、“标准”制定的理论问题和讨论稿中的焦点问题。目前,“标准”讨论二稿已经完成,正在广泛征求意见之中。我们计划暑期加强与经济学类其他教指委的协调,再行修改,9月中旬召开由财政学教指委委员、办学院系负责人、用人单位代表等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听取意见,继续完善,10月份完成交稿。

二、研制“标准”的基本原则

我们认为,要研制出质量较高的“标准”,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下述五种关系。

1. 处理好专业基本要求与各校特色发展的关系

这一关系的实质是规范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一方面要充分体现统一性。“标准”的定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合格标准;其用途是“成为专业进入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和专业评价标准”,至少满足前两项要求。因此,研制“标准”就是要找出不同类型高校中财政学类专业本科培养质量的“最大公约数”,尤其要凝练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基本要求,使研制出的专业“标准”具有通用性,适用于举办财政学类专业的各类高校。易言之,无论是什么类型高校举办财政学类专业,都应该达到专业基本要求。但另一方面,专业“标准”应具有一定弹性。财政学类专业是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历史的高校中举办的,各校的办学传统、学科优势、办学资源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制“标准”应在坚持统一性的前提下,使“标准”要素富有弹性,留有余地,鼓励高校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提高质量。而且,要明确“校标高于国标”,鼓励各高校高于国家“标准”办学。财政学类专业“标准”中的弹性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类型、总学分及其结构、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新兴交叉课程、毕业论文形式、专业教学质量报告等内容。

2. 处理好立足教育现实与引导深化改革的关系

这一关系的实质是现实性、可行性与前瞻性、引领性的关系。一方面,研制“标准”不能脱离国内财政学类专业的办学现实。首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去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影响着人才培养的师资水平、财力物力投入及社会实践条件。其次,我国财政学专业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办,历经七十余年的建设发展,有着较好的办学基础和人才培养质量,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尽管不应简单地把目前专业办学的“底线”或“均值”作为“标准”,但全面了解我国财政学类专业的办学现状,认真总结办学经验,充分认识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应该成为研制“标准”的认识起点和工作起点。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方式,面向全国财政学税收学专业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调研,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在研制过程中,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核心课程、师资要求、办学硬件、实习基地等等也较充分地考虑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另一方面,研制“标准”应面向未来,适应教育发展趋势,引导教育教学改革。财政学类专业“标准”中的引领改革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1)适度控制总学分;(2)积极推行通识教育;(3)用好网络课程资源;(4)加强实践教学。既有学分学时保障,又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创新创业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中深化知识学习,锻炼多种能力,提升个人品格;(5)顺应国际化趋势,鼓励高校创造条件,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6)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努力增加学生海外学习经历、国内访学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

3. 处理好坚持中国特色与吸收国际经验的关系

这一关系的实质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研制财政学类专业“标准”,正确处理中国特色与国际经验的关系尤为重要。较为普遍地举办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是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特色。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等国基本不设财政学类本科专业,但大多数经济学院系、公共管理院系或社会科学学院都开设财政学课程,且在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尤其是MPA和MPP的教学中,与财政相关的各类课程更是不可或缺,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在商学院系或法学院系大都不设税收专业,但设有税收类课程或项目,在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中更是普遍开设税收课程或项目。我国台湾地区目前有12所高校设有财政学专业并授予学士学位,其中,台湾政治大学、台北大学、逢甲大学、岭东科技大学和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等5校设有硕士班,仅有政治大学设有博士班,可授予博士学位。台湾高校重视通识教育(大都设有核心通识课程和一般/进阶通识课程)、税收课程细分、专业选修课程丰富、开设学校特色课程等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有鉴于此,认真总结我国几十年来财政学类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坚持中国特色,对于财政学类专业“标准”研制十分必要。

4. 处理好经济学门类共性要求与财政学个性要求的关系

这一关系的实质是专业大类与专业类“标准”的衔接问题。我国目前本科目录中的财政学类包括财政学、税收学两个专业,与经济学类、金融学类和经济与贸易类并列,都从属于经济学门类。因此,一方面,财政学类专业“标准”与其他经济学类别一样有一些一般规定性。譬如,“标准”的制定依据、定位及用途、学制与学位、课程分类、教学规范、质量保障、教学效果等应该大致相同,实践教学形式、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应该基本相近。这些相同或相近的内容需要大类内各教指委间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研究,协调形成内容和形式上必要的一致。另一方面,财政学类专业“标准”又有一些特殊规定性。这主要体现在专业性质、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总学分及其结构、各类课程的内容、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要求、毕业论文形式及指导等方面。这些特殊内容需要专业教指委根据本专业特点深入研究和反复讨论确定。

5. 处理好本科专业标准与硕士培养标准的关系

这是一个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标准的关系问题。在硕士研究生结构向增加应用型专业硕士倾斜、大部分财政学学术型硕士转为税务专业硕士的新形势下,关键是找准财政学类专业本科与税务专业硕士“标准”的各自定位。两者的共同点是,一是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二级学科口径,二是培养目标中都含有“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规定;两者的联系在于课程内容和深度的内在联系,社会实践的深度差异等。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三:(1)培养目标的差异。由于专业硕士职业导向明确,学制较短,因此更强调应用型和创新型。本科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初始阶段,学制较长,学生未来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应该更加注重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强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持续发展力,因此,定为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可能更符合本科专业的要求。当然,不同类型高校可根据校情选定本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2)培养规格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硕士要求较高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科专业要求更宽的知识面和更全面的基本素质。应避免对本科生的培养规格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3)实践教学的差异。专业硕士更注重专业实习,学时多周期长,为培养专业从业人员而做准备。本科专业社会实践更具有基础性,注重把育人和培才结合,实验、专业实习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结合。

三、研制“标准”的焦点问题

1. 培养目标

我们认为,财政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经济学和财政税收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财税政策法规、了解我国财经运行状况,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经济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此,我们主要强调三个要点;(1)培养人才的类型。拮取不同类型高校培养财政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共性,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层层递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其中,“应用型”是最基本定位,这既符合财政学类专业的性质,也区别于更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定位;“复合型”定位主要是依据我国目前财政学类专业的经济学属性和实质上的综合性、跨学科特点,考虑到学生就业去向主要为工商企业(财务部门)、金融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和政府部门,应奠定较为宽厚的知识能力基础,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创新型”定位则是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持续发展力。(2)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定位于“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经济问题能力”,突出本专业的学习研究领域主要是公共经济问题,比较准确和恰当。(3)学生素质和品德的要求。一方面,考虑各专业学生品德的共性要求,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概括表达;另一方面,从财政学专业的性质和知识能力要求出发,突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学制问题

对于“基本学制4年”能够达成共识。关于“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考虑到实施学分制的改革背景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对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应允许在政策上“开天窗”。但考虑到各环节的实践教学在育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使课堂教学可以以集约方式完成,实践教学时间一般不宜压缩,因此,最低修业年限也不能更短。对此绝大多数参与讨论者也可以形成共识。但是否应该设置修业年限的上限(如6年)。我们主张不应规定上限。设置修业最高年限固然利于教学管理,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尽可能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但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应该是符合教育规律,而不是便于教学管理。第一,我们讨论这一问题的前提是,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实行学分制,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我们的制度设计应容纳所有的学生。第二,我国现在及未来大学生来源日益多元,入大学已不设年龄限制。大学生来源可分为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进入大学的人员、退出工作后进入大学的老者,不同个体学习能力差异很大。制度设计应尊重教育主体的个体差异。第三,随着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国内国际学生在学程中因身心健康、创新创业、服兵役等原因休学一段时间成为常态,制度设计必须适应这一现实。因此,我们统一规定修业最高年限恐不符合教育规律,难以满足当代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至于便于教学管理的方面,随着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个性管理带来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增加会大大降低,不足以成为设置修业年限的上限的依据。

3. 总学分及其结构

总学分是研制“标准”中一个突出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在各种研讨会上和征求意见过程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高校财政学类专业的总学分数差异很大,但大都偏高。对全国高校财政学类专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财政学类专业的平均总学分为165.5。我们认为,针对这一状况,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的交叉复合培养,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大成长空间,减少总学分和压缩课内学时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标准”中应明确体现这一方向。当然,我们也要立足于我国高校间差异较大的现实,不简单地搞“一刀切”,设有一定弹性,给予部分高校适当缓冲。此外,学分结构是否科学合理也是研制“标准”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考虑到我国目前财政学类专业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专业课程,轻通识课程”的倾向,我们主张,“实践教学累计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5%、通识课程学分应占总学分的40%左右”,以使人才培养效果与 “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吻合。

4.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前者又可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于理论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我们认为应结合前述研制“标准”的五项基本原则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设置专业基础课。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已经将经济学这一学科门类分为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和经济与贸易类四类专业,考虑到经济学门类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共性要求,我们将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和管理学设为专业基础课,这既体现了经济学专业大类共性要求,也体现了财政学类专业的个性需要。将专业基础课一一列出,用意还在于表明,能否满足专业基础课开课需求是判断能否举办财政学类专业的一个门槛。(2)选定专业核心课。对于财政学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基于专业基本要求,我们建议,“核心课程不得少于5门”,但对每个专业只分别统一规定了3门课程,给学校留有自设余地,以满足各校特色发展和吸收国际经验的需要。(3)鼓励用好网络课程。引导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自主学习机会;鼓励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鼓励学术水平较高的高校开设财税史学类课程。

5.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知识理解和运用、综合素养提高和独立人格养成都有益处,这一点并不因体制变革、就业去向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对财政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的特质,更是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因此,“标准”在实践教学的基地、经费、时间、形式等方面应有明确的“门槛”。财政学类专业的“标准”除规定“实践教学累计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5%”之外,还提出了“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或环节,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专业实习时间不少于8周”、“专业实习基地应不少于3个”、社会实践应采取“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创新创业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且“社会实践累计时间应不少于4周”等有关实践教学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其目的是推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也是教育部开展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精神的体现。

6.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也是“标准”研制过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根据教育部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高校设置专业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但怎样的教师队伍才算能够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规模、结构和质量有何具体要求,并没有统一标准。我们考虑:(1)尽量参照教育部已有的各种制度文件中的相关规定或信息来提出标准。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等规范性文件对师资队伍的生师比、学科带头人、师资结构、专业背景与水平等都有相应要求或传递了有关信息,可以作为“标准”研制的参考依据。(2)尊重高等教育办学规律,考虑各校办学现实条件,顺应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多方听取专家学者意见设置门槛。据此,我们对财政学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标准提出了诸如“各专业应配备7名及以上专任教师”、“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应配备1至2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5年以上本学科专业教育或研究背景”、“有条件的高校,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具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与知识更新能力,并能将科研成果和更新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等一些符合规范准入、指导建设、评价质量“三合一”精神的具体标准。

[本文是财政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得到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上海财经大学教改项目的资助]

9.国家财政教学设计介绍 篇九

学校:临清三中 学科:政治 编写人:郭兰震 审稿人:赵金福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 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3财政的作用

4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5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 6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 2 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财政收入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3、财政的巨大作用 难点:4、财政政策

四、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常识有较强的兴趣。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自主探究,从而获得知识。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

1、搜集近年来我国在建或已完工的基础工程。

2、搜集有关我国扩大内需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中国高铁的五年跨跃”,议论其中提出的三个问题:靠个人出资能兴建高铁吗?修建高铁应该由谁来办?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

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地铁耗资巨大,只能有国家出资兴办,国家必须有一定的收入,才能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施。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问题1: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神七”发射、扩大内需等,都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投入,你能答出什么结论?

生:思考回答 师:教师点评:(略)

一、财政 1.含义、本质

探究问题2:中央政府的这些资金投入是怎么实现的?国务院总理确定的吗? 生:思考回答

师:是通过国家预算和决算来实现的。2.实现

展示图片: 全国人大会议上财政部长作预决算报告

国家根据预算投入资金,发挥了财政的巨大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结合前面盘点的2008国家生活大事,探究第三个问题:

展示字幕:探究问题3:中央政府上述的资金投入体现了财政哪些作用? 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学生代表发言、小组成员补充发言。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同学们善于动脑,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大体可以分为归结为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财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第二,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第三财政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师:先看第一个方面的作用。

二、财政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抗震救灾主要体现社会保障、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作用。其实,国家财政这方面的作用,体现了很多方面。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吗? 生:积极思考,教师点评

展示字幕:

二、财政作用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请同学们思考如下三个问题:

探点(1):从经济学意义上看,这些大事和基础设施行业建设有什么特点? 生:思考回答。

师: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神七”发射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行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

展示字幕: 探点(2):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生:思考回答。

师:不同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东部资源相对匮乏,西部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从西到东呈阶梯状地递进发展。

展示字幕: 探点(3):假如你是一个企业老板,你愿意并有这个能力,投资这些基础设施行业,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吗?

生:思考回答。

过渡:国家通过财政支持基础设施行业的建设,调节资源配置,从宏观上讲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这也是财政的第三个作用。

3、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师: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怎样算是平稳呢?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最终要通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反映出来。

展示名词点击并介绍: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请同学们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探点(1):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平稳运行会导致什么后果? 生:思考回答。师:(略)

今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请看视频: 播放:我国经济形势及扩大内需举措

师:看完视频,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一个问题:

探点(2):我国目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国家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 生:分组探究回答。师:(略)

师:过渡:财政在我们经济生活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就要科学发挥好财政的作用。下面进入第二板块:科学发挥财政作用,建设美好新生活。

板块二:科学发挥财政作用,建设美好新生活

师:科学发挥财政的作用,就是要恰当处理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关系。那么什么是财政收入呢?财政收入就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1)含义

师:那么,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呢?请同学们结合开发区2007年财政收入状况思考如下问题:

探究问题4:财政收入有哪些渠道?最重要的来源是什么? 生:回答。

(2)渠道:税、利、债、其他

探究问题5:当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是否会影响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

生:回答。

师:总结发言。把握这个问题,应从如下几点思考:①当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属于分配政策调整,从一段时间看,会直接减少财政收入;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从实施的目的和较长时间分析,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刚才这个问题的分析,实际上就是探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的问题。请同学们从刚才的分析看,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呢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探究问题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 生:回答。

师:总结发言。

师:过渡:科学发挥财政的作用,还要恰当进行财政支出。那么什么是财政支出呢?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财政支出(1)含义(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1)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师:对于财政赤字,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存在财政赤字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你是怎么看的?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发言:

师:科学发挥财政作用,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而科学发挥财政财政收入,就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能够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景。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是通过财政预算和国家决算参与社会分配的,知道了财政收支的具体途径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等常识。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国家财政”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征税和纳税”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九、板书设计

一、国家财政 1.含义、本质 2.实现

二、财政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1)含义

(2)渠道:税、利、债、其他(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支出(1)含义(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1)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2)要求

十、教学反思

财政问题与国家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障。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新时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有更深的体会,培养学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鲜活的事例和图表,向学生展示有关内容,采取启发思考、讨论的方法,拉近学生与财政的距离。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调控,否则时间会比较紧

【导学案】

学校:临清三中 学科:政治 编写人:郭兰震 审稿人:赵金福

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 知道财政的含义及本质;了解预算和决算的含义;理解财政的作用。

2.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途径;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二、预习内容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及实质

(2)实质:财政是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其实质是。

2、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

【点拨】正确认识财政:从财政的内容看,它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从财政的实现途径看,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从财政的实质看,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

3、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

(3)国家财政具有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1)含义:

,就是财政收入

(2)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2、财政支出

(1)含义:,就是财政支出

(2)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1)财政是国家的(2)国家财政具有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

、、②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财政盈余是指

财政赤字是指

③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

促进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财政的含义及本质;了解预算和决算的含义;理解财政的作用。

2.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途径;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1:结合课本64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仅靠个人出资能修建地铁吗?应该由谁来办?

(2)你还知道哪些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

自主探究2:国家财政收支计划审查批准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合作探究1;国家财政是怎样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

合作探究2:结合课本65页材料,谈谈应该怎样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远行?

自主探究3:你知道税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吗?

合作探究3: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4:在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什么样的分配政策是合理的分配政策?为什么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根据2008年中央与地方财政预算方案,2008年中央和地方将安排财政收入58486亿元;全国安排支出60786亿元,增加11220亿元。回答1~5题。

1.财政是

A.税收收入 B.国家的支出 C.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D.债务收和税收收入 2.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

A.债务收入 B.税收收入 C.利润收入 D.行政性收费 3.财政支出是国家

A.对社会总财富进行分配的过程 B.筹集资金平衡预算的过程

C.发行债券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 D.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4.国家财政收入过少

①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②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④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

①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 ②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③努力搞好税收工作 ④扩大积累,抑制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说明

①要给经济降温 ②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③目的在于抑制总需求 ④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A.财政收入完全等于支出 B.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C.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D.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8.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在财税方面,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继续增收超过三成,为更好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据此,有人认为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课后练习与提高

自 1988 年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至今,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猛。特别是 1998 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包括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 4000 公里。回答1~2题。

1.国家之所以加大包括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从财政的作用来看是因为 A.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风险

B.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取得较高利润 C.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D.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国家投入包括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属于

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迅猛发展,这得益于该地区自身的优势和国家财政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而占国土面积一半的西部则相对落后得多,鉴于此,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财政)向西部地区倾斜,重点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项目。这说明

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整资源配置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财政在平衡地区差异方面有重要作用 ④财政可以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来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7月10日,中央财政投入应急抢险救灾资金又增加近30亿元,达到236.96亿元。回答9~10题。

4.中央财政投入的应急抢险救灾资金属于

A.国防支出 B.债务支出 C.行政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5.中央财政拨款拨物对受灾居民进行安置,表明

A.国家财政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B.国家财政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国家财政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具体体现 为应对成品油等价格调整对城乡低保家庭基本生活的影响,2008年6月20日中央财政再次宣布下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37.8亿元,其中城市低保为18.5亿元,农村低保为19.3亿元。回答6~8题。

6.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财政支出的

A.债务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经济建设支出

7.中央财政加大“低保”投入,目的是

A.调节资源配置 B.实现国家职能

C.调节社会分配,促进社会和谐 D.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8.根据价格上涨情况,国家适当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加强了对城乡困难居民的临时救助。这说明财政

A.是解决物价周期性波动的物质基础 B.是实现收入完全公平分配的物质保证

C.能够从根本上遏制物价上涨造成的不利影响

D.具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2008年3月6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说,2008年我国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全年安排中央财政赤字1800亿元,比上年实际赤字减少200亿元,比上年预算赤字减少650亿元;安排国债投资300亿元,减少200亿元。回答16~19题。

9.下面关于财政赤字的正确认识是

A.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 B.不需要对财政赤字加以控制

C.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D.必须向中央银行透支来弥补财政赤字 10.关于发行国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发行国债属于财政支出 B.发行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之一 C.国债是国家财政部门在国外向老百姓借的钱 D.国债发行量过多,会直接引发对外债务危机 11.为了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某市财政局在2008年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在财政预算支出方面,重点向“三农”以及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倾斜,着力解决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贫困家庭取暖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按照具体的用途指出财政支出的类型。

12.材料一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304.03亿元,同比增长32.4%。2007年全年税收收入49449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11813亿元,增长31.4%。

材料二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要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加对薄弱环节、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出,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支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学案:

1——7 CBDDC CD 8.①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②但是,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③财政收入的增加,从根本上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必须在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增加财政收入。

课后练习与提高

1——1O DACDB BCDCB 11.①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②材料中用于“三农”的支出属于经济建设支出,用于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属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用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贫困家庭取暖等方面的支出属于社会保障支出。12.(1)材料一反映了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2007年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材料二反映了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材料二表明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数量的控制,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量平衡及结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作用。2008年我国财政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支出,有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改善人民生活,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教学设计】

学校:临清三中 学科:政治 编写人:郭兰震 审稿人:赵金福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中的第二框《征税与纳税》一框内容。主要介绍税收的含义、特征、种类及作为纳税人要依法纳税的相关知识,它是对财政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因为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3.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构建知识。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以问题带动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资料,预习阅读征税和纳税的内容;认识税收的种类。2.教师收集有关征税和纳税的时政材料;课前预习熟悉本节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请大家回忆财政收入的组成,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税收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68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教师点拨: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2.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不能)

教师点评: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要求。(3)固定性。税收是无偿的、强制的,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国家征税之前必须依法律形式,规定好征税对象和税收数额之间的比例,不能随意变动、征收。当然,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税收政策。

税收的这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教师点评:无偿性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具有固定性。

【2】.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具体税收项目?

总结: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关税等等。根据税收的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的税收分为五大类,共20多种。请大家看教材69页“名词点击”,了解一下五大类税收的特点,看看它们都是针对什么对象征收的。

教师:在这些税收种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一下这两种税收。1.增值税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其基本税率是17%

计税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知识扩展)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请大家看教材“相关链接”及有关图表,了解个人所得税有关征税项目、发展情况和计税办法。

教师总结: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发展迅速,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与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税办法,就是个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个人收入越多,缴纳个人所得税越多。

教师点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办法是分段计算的,个人收入1600元以内不计税,多余16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税率分段计税。请同学们计算教材所列题目。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点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点拨: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1)偷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如伪造、销毁、涂改帐本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等。

(2)欠税

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教师:请同学看教材72页“相关链接”了解欠税行为的特点和法律处罚规定。(3)骗税

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教师:请同学看教材72页“相关链接”了解骗税行为的特点和法律处罚规定。(4)抗税

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教师:请同学看教材72页“相关链接”了解抗税行为的特点和法律处罚规定。3.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

教师:请同学看教材73页“相关链接”思考公民如何维护国家税收工作?

教师总结:公民是国家税收的最终负税人,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关注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税收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税收的特点和种类,重点介绍了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知道了它们的征税对象和计税方法。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意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依法纳税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和应受到的法律制裁。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认识我国税收的性质和意义,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抵制违法行为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指导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征税和纳税”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课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九、板书设计

二、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1、含义:主体、目的、凭借、依据、地位

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种类: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3.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多,相对于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税收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能够从自己实践中去理解,从而把握国家财政的实质,把握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义。本课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并穿插学生各种活动在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活动的热情,效果比较好。

【导学案】

学校:临清三中 学科:政治 编写人:郭兰震 审稿人:赵金福

第八课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2.知道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二、预习内容

一、纳税人和负税人

1、国家的税收收入是从纳税人那里征收的,一个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要看其是否______________,是否_______________。

2、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_______ 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__________ 的单位和个人。

3、在我国,税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和__________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_____,自觉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3.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4.运用税收知识,联系实例,说明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二、学习过程

【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税收

请同学阅读教材68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2.税收的特点

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

【2】.我国税收的种类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具体税收项目?

1.增值税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

2.个人所得税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意义呢?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3.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

请同学看教材73页“相关链接”思考公民如何维护国家税收工作?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这表明()A.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基本特征 B.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C.国家和政府是赋税制度的产物 D.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

2.某机械厂从钢铁厂购进一批钢材价格30万元,加工成机器后售价45万元。这批机器应缴纳的增值税是()

A.5.1万元 B.7.65万元 C.2.55万元 D.无法计算 3.下列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对调节个人收入有重要作用 B.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交个人所得税 C.公民的个人所得都在纳税范围 D.实行累进税率不利于社会公平4.下列属于偷税行为的是()(1)伪造、涂改帐本和票据

(2)威胁、围攻税务人员

(3)隐瞒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

(4)虚报出口货物数量、价格骗取出口退税款

A.(1)(3)B.(1)(4)C.(2)(3)D.(2)(4)5.下列对公民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必要性的认识正确地有()

(1)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3)是国家向公民提供服务的前提和保证(4)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5)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

A.(1)(2)(3)(4)B.(1)(3)(4)(5)

C.(1)(2)(3)(4)(5)D.(1)(2)(4)(5)6.(辨析题)税收的固定性要求其强制性。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这句话指出了税收具有()A.指令性 B.广泛性 C.固定性 D.无偿性 2.征收个人所得税()

①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② 不利于贯彻效率优先分配原则 ③ 其实质是维护一定程度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④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主要因为()

A.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 B.税收的增长主要靠经济的发展 C.人民群众自觉纳税 D.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4.某服装厂从纺织厂购进一批布料,付出9945元,其中布料销售价为8500元。纺织厂销售这批布料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445元,这笔增值税纺织厂在为服装厂购买布料开据的发票已明示。服装厂将这批布料加工成服装售给百货商场,服装的销售价为15000元。服装厂应交纳的增值税是(增值税税率为17%)()

A.1105元 B.2550元 C.2500元 D.859.35元

5.“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对“有国就有税”的理解正确的是()A.国家和税收同时产生

B.任何国家的税收性质都是一致的

C.任何国家都把税收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为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D.国家和税收是一回事,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6.对上题材料中“有税必有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先有税,后有法

B.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 C.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D.税收是国家制定税法的前提和基础

7.《人民日报》报道,今年5月14 日,安徽省市公安局以安徽生源医药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对其立案侦查,并查出,从1月至4月30日,生源公司共收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额为2500多万元,开出普通发票数额近2500万元。生源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的行为是()

A.偷税行为 B.欠税行为 C.抗税行为 D.骗税行为 8.上题材料中生源公司的做法()

① 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② 给人民群众带来安全隐患

③ 造成国家大量的税款流失 ④ 促进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江南时报》报道,南京市国税举报中心受理举报范围包括偷税、骗税、逃避追缴欠税以及抗税、虚开、伪造发票,非法出售、购买发票,非法提供、取得发票等行为。针对偷税、骗税、欠款、抗税等行为()

① 税务机关应追缴其税款 ② 应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 ③ 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④ 应没收其全部财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依据上题材料,加强保护自己作为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就要求公民()① 对税收怎样使用有知情权 ② 对税收的使用具有直接决定权 ③ 对税收的使用有事后监督权 ④ 有权参与纳税税率的决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问答题)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在着偷税、漏税的行为,国家将加大打击的力度,坚决惩治违反税法的行为。请谈谈国家为什么要坚决惩治违反税法的行为?

第八课第二框《征税和纳税》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学案:

1-------5

DCAAC 6.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要求税收具有固定性,而不是固定性要求其强制性。因为税收以国家权力无偿参与社会分配取得物质财富,必须要有符合国家统治阶级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征税标准,否则将会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国家的正常发展。

课后练习与提高

1-----10 DCDAC

CAAAC 1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国家要实现职能,发挥管理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必然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任何国家的公民都要纳税,为国家存在发挥作用提供起码的物质条件。偷税、漏税在任何国家都是违法行为。

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保证税收的稳步增长,国家才能富强,人民生活才能不断提高。

上一篇:八一建军节朋友圈祝福语文案下一篇: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