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2024-09-20

对学校工作的设想(精选11篇)

1.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一

2015年春季学校工作设想

一、实行级长和科组长工作责任制,学校工作待班子决定后具体由分管领导和级科组长抓落实。下期起拨付科组活动经费和级组活动经费。

二、下放请假登记权利,教师请假两天内(含两天)跟级长请假并由级长登记,调整教师顶课并做好登记,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后将情况上交给赖子中主任统计。

三、实行级组考勤登记,教师的考勤由级长负责发放签到表,一日三签,不允许补签(除特殊情况说明外),因公出差、婚丧、病假、有事请假、调课请假由级长直接在签名处说明,坚决杜绝调课请假后补签、旷工补签等现象发生。

四、落实级组和科组活动计划,学校规定每单周星期一下午4:30至5:30分为科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由科组长在学期初工作计划中拟定,每双周星期一下午4:30至5:30分为级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由级长在学期初工作计划中拟定。除特殊情况学校需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或放假外,活动不得取消。

五、扎实推进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活动。每学期各科组(含体育科组)必须进行二次(含二次)以上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要有内容,有针对性(需要解决哪个具体问题),每位老师每一次都要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并提交到教导处评比。每学期进行两次同课异构活动(同级组),每次活动要先定好内容,安排好时间并写进级组工作计划中,活动过后要写教学反思并提交到教导处。

六、积极推进备课共享工作,寒假期间根据级组分配完成好2015年春备课任务。2015年2月28日统一交到教导处复印分享。

七、学生知识竞赛常规化,积极开展作业展览、语文常识竞赛、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数学基础知识比赛、口算比赛、计算比赛、应用题比赛、英语单词比赛、英语朗诵比赛(安排到工作行事历),通过活动促学习。

八、常规教学检查经常化,学校班子成员要经常到办公室检查教师批改情况并做好登记。

九、实施领导班子成员跟岗学习制度,德育干部到河源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干部到顺德市目标小学。

十、计划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外出学习。

十一、务实德育实效管理,狠抓安全、校园秩序、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营造和谐校园环境。着力开展以下活动:

1、三月进行“学雷锋”活动,开展植树活动。

2、三月中旬开展三至六年级捐出零用钱购书活动,并在各班开展写读书笔记竞赛活动。学校在六月中旬进行三至六年级学生写读书心得比赛。

3、三月底进行全校学生背诵《新守则》比赛。

4、四月份(第八周)全校各班召开家长会。

5、五月份筹备六一文艺晚会。

十二、着手开展校本课程:乒乓球(具体由教导处、体育科组)。

十三、多方努力,争取将一至四年级教室课桌更换并促成教师宿舍楼项目建设。

2.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二

1 开展学校卫生监测的重要意义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研究目的和任务主要包括:研究儿童少年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 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环境综合因素, 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适宜的卫生措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减少和控制消极因素, 预防疾病, 增强体质, 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为儿童少年实现社会化, 提高身心发育和健康水平, 维持终身良好的生命质量, 奠定坚实的基础[1]。而完成上述各项研究任务都需要从学校卫生监测工作中获取相应研究信息的支持。

近百年来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学科发展和学校卫生工作发展历程表明, 学校卫生监测是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健康及发展规律的重要渠道, 是发现影响学生健康发育的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的重要渠道, 是制定防病措施的技术基础, 是评价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的科学依据, 也是重要的防病手段。

2 我国学校卫生监测工作的发展历史

2.1 1949年以前学校卫生工作状况

我国最早的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 在北京及沿海的一些城市, 相继由一些医学院校的医师和护士在中小学校开展了一些以健康检查、缺陷 (缺点) 矫治和预防接种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卫生工作。其中的健康检查和缺陷筛查工作是最早的学生健康信息的收集渠道, 但当时的工作只是在个别学校自发开展的, 不具有主观监测动机, 同时中小城市、农村地区的学校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工作[2]。因此, 1949年以前我国没有开展具实质意义的学校卫生监测。

2.2 1949-1985年学校卫生监测工作状况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的决定》, 从日常学习生活管理、课业负担、学生保健、膳食管理、体育文娱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列要求和方法, 规定了学校卫生医务人员的职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因病缺勤登记工作成为学校卫生的常规性工作;各省市、地区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 在生长发育、疾病、学校环境卫生、卫生行为等方面开展了规模不等的专项调查[2,3,4,5,6,7]。虽然这些常规性调查工作还不具备监测性质, 但对当地学校的卫生状况改善和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因病缺勤登记工作, 已经初步形成覆盖全面的监测网络, 对各级政府掌握学校传染病发生信息, 制定实施相应控制策略和措施, 减少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1985年至今运行的学校卫生监测体系运行情况

1985年首次开展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7], 调研内容涵盖生长发育、素质机能、疾病、体育活动等。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对我国学生健康状况的系统的监测工作。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每5 a开展一次, 至今已进行6次, 是第一个由国家政府统一协调、系统性的学生健康监测体系, 也是至今运行最顺利、最成熟的学生健康监测体系, 该监测体系对于推动学校卫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 1985年和1991年的调研结果有力地推动了1992年《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的出台, 2005年的调研结果推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办[2007]7号) 》的下发。但是体质调研也存在着周期长、样本量少、部分省市样本代表性欠佳、问题反映及时性差等问题。

1991年卫生部开始执行学校卫生年报表工作[8], 监测范围涵盖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卫生、学生生长发育、学生常见病防治、因病缺勤、因病休退学和死亡情况等内容, 1991-2000年每年监测一次, 是目前为止覆盖面最广、监测最为全面的学校卫生监测体系。但是, 随着2001年公共卫生机构改革, 学校卫生监督报表由各级卫生监督所组织填报, 学生预防保健报表和学生疾病发生情况报表由各级疾控中心组织填报, 两部门报表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虽然2002年卫生部对学校卫生年报表进行了调整, 但是到2004年学校卫生年报表到期后没有新报表出台, 绝大多数省市学校卫生年报表工作停滞。2010年卫生部下发了新的《全国卫生监督调查制度》[9], 其中学校卫生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和学校卫生监督案件查处信息卡是学校卫生监督的2张报表, 但没有相关监测内容的信息。而《全国疾病控制调查表》27张报表没有学校卫生报表, 至此2004年以后全国7 a没有学校卫生监测信息汇总。

学生健康体检是获得学生健康数据的最重要渠道。2008年前, 各省市根据各省具体情况确定体检计划、体检内容、体检频次以及收费标准。2008年以后 , 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 学校每年要为学生组织一次免费健康体检, 免费体检覆盖所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 体检内容包括生长发育、学生常见疾病、部分慢性病指标、部分传染病指标等[10]。但近年来免费健康体检政策执行情况欠佳, 部分省市由于未出台相关政策或政策不合理, 存在体检项目不全、体检覆盖人群不达标、体检信息不反馈或反馈不及时等现象, 甚至有些省市、地区因为经费等原因, 学生体检工作停滞。学生健康体检信息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汇总和利用。

1991-2000年各省市借助学校卫生年报表制度的实施, 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测全面开展, 各级监测数据完整。但2001年以后, 随着公共卫生机构改革和报表调整, 绝大多数省市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停滞, 各地虽有一些专项调查, 但全国性数据缺失。近年来, 随着卫生部监督局传染病与学校卫生处的成立和各项工作要求的下发, 各省市学校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有所改善[11,12,13,14,15]。卫生部也初步建立起教学环境监测数据库。

学校传染病监测是开始最早、坚持最好的监测工作之一。各学校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需要, 结合考勤制度开展传染病监测和晨午检工作, 各省市的中小学校基本能做到有制度、有职责、有措施、有记录。2003年以后传染病疫情报告逐步实现网络直报。但是目前各级监测机构对学校传染病监测数据缺乏常规的管理和分析;监测结果多为按学期汇总, 及时性差, 没有起到预警作用;疾病分类不精细, 不能反映真实情况。2008年以后部分省市开始尝试在学校中开展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工作, 为完善学校传染病监测和防控体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我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是在引进美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监测网络的基础上, 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试点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成的。1996年,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首次在中国引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 (YRBSS) 的理论框架和模式, 并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 合作, 在部分省市开展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此后, 安徽、上海、辽宁、北京、天津、广东、云南等地也先后开展了针对大、中、小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调研。2005年卫生部首次组织开展18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获得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青少年饮食、运动、伤害、物质成瘾、精神成瘾、性行为等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数据, 并于2007年出版报告。2008 年卫生部组织首次覆盖全国所有省市的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 , 并预期每3 a开展一次, 形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监测体系。但是2008年调查报告至今未出版, 2011 年的调查工作因经费问题未能展开, 目前我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监测体系尚待实现。

3 目前我国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监测体系不健全

目前, 除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工作外, 学校卫生监测工作缺乏组织领导, 没有全国统一的工作要求, 各地区仅根据自己的经费和需求开展监测工作, 多数省市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目前只有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体系较为完整, 多数省市学生常见病、慢性病、教学生活环境卫生、行为健康、心理健康、学校卫生工作状况等内容的监测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监测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状况。另外, 学校卫生监测工作还存在监测结果报送渠道不通畅、没有形成监督检查评估机制等问题, 监测工作不成网络, 无法全面掌握我国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状况。

3.2 监测体系建设缺乏规划性

由于学校卫生整体工作缺乏规划性, 职责任务不明确, 造成监测工作落实不到位。同时, 由于学生防病工作缺乏中长期目标, 所以监测体系建设未能很好围绕防病工作建立。另外, 没有全国统一的学校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各省市开展监测工作缺乏依据。还有部分从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领导和从事相关专业技术研究的人员, 没有分清监测与调查的区别, 经常以一次性调查代替监测, 从而消弱或延缓了学校卫生监测体系的建立健全。

3.3 各地区发展不均衡

各省市、地区间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源于各地领导对学校卫生工作认识的差异, 各地教育、卫生等有关行政部门建立的学校卫生工作政策基础上的差异, 各地区学校卫生工作机制上的差异, 各地区经济基础的不同以及学校卫生队伍力量和技术能力上的差异。目前, 我国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政策保障、经费投入、队伍力量和技术储备较好的地区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开展较为顺利, 并且能够定期公布监测数据,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16,17,18,19,20]。

3.4 监测数据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挖掘

国家因为不能及时获得全面的学生健康问题有关信息, 往往只能以个例代表全部, 工作经常出于救急的无序状态, 相关政策的出台、措施的推进缺乏数据支持, 工作被动。同时, 因为监测数据的不统一, 各省市学生健康状况、环境卫生情况、学校卫生工作情况可比性欠佳, 导致政策、措施效果的评估工作严重滞后。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我国各地区还普遍存在疾病预防控制、学校卫生监测与监督工作脱节的现象。多数省市因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经费不足或职责不清, 学校卫生工作中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与监督部门的协调不足, 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衔接, 监测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未能有效促进学校卫生工作。

4 十二五期间学校卫生监测体系建设发展策略

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上述问题的途径, 就是尽快出台学校卫生工作规划, 明确学校卫生工作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同时将学校卫生监测工作纳入规划并出台技术规范。

学校卫生监测体系建设应建立在相关政策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发挥各级管理与技术部门的优势, 利用先进的网络化信息技术, 从监测组织架构建设开始, 统一监测内容和技术标准, 规范信息交换程序, 在试点的基础上, 从有条件的地区开始逐步实现监测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学校卫生监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依照中央7号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的有关政策和目标要求, 尽快出台学校卫生纲领性规划, 指引监测体系建设;充分依靠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均等化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学校卫生监测工作的组织框架, 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监测经费和人员技术问题;充分依靠卫生、教育两部门的学校卫生队伍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搭建学校卫生监测的工作网络, 重点解决政府与社会的关注重点;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 尤其是充分发挥卫生部的业务管理职责和教育部的行业管理职责, 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加强督导检查与跟进;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社会、家庭对学生健康的关注, 定期发布监测结果, 从而促进学校卫生监测体系的全面发展。

3.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三

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简而言之,现代学校制度是促进教师更好地教与学生更好地学的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应体现以下特征:

传承性。新的制度都是在传统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改造、变革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单要借鉴国外教育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做法,还要在立足传统教育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际,通过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与研究中不断汲取传统制度上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使之不断健全完善。

发展性。制度必须有利于学校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教育目标。学校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有利于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规范教学秩序、促进教育公平和有效地促进人的充分、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学校制度建设中,要特别注意人的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性。

操作性。现代学校制度不是单纯逻辑上的制度,而是在实践中能改进学校工作的与时俱进的好的制度,它不仅存在于理论或逻辑中,而且也存在于现实操作中,永恒不变的现代学校制度和教育理念是不存在的。就是说这种制度是现实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是适合学校发展意愿的。

法理性。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就是通过理论、政策的研究,制定出现代教育管理的规章、条例、制度、形成区域性现代学校法律体系。使政府、学校、社会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营造法治化教育环境。这种“法理性”原则,既是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设计的依据,又能保障构建的新制度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执行力。

包容性。现代学校制度不单包括学校内部要素的关系,同时还包括学校与政府、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等关系问题。如果将学校制度孤立于社会这个统一体之外,这种制度绝不是一种现代的制度。只有注重现代学校制度的包容性,才能充分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与变化的趋势。

体系性。现代学校制度是建立在学校法人基础上的制度体系,具有法定组织机构及由此而构成的学校管理及其运作规程。这种制度保证了学校教育改革,并能促进学校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使学校在面向社会和市场的依法自主办学的过程中,主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教育的需求。

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意义

一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的需要。依法治校既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实行依法自主办学,就是要树立牢固的法治意识,按照法律的原则和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要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二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问题。校长和教师对培养目标的理解、培养方式方法及保障措施的采用都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容。学校内涵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环境,需要打破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内外束缚。从外部来看,要尊重学校的主体地位,把办学自主权还给校长和教师;从内部来看,要健全完善一套学校规章制度,为内涵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校内涵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才能依靠制度和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广大教职工的聪明才智,不断学习先进理论,正确把握办学目标,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注重质量和内涵式发展上来,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品位。

三是学校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学校发展要进入规范化管理和文化引领阶段,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超越旧有的经验管理模式,建立起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充满创新活力、提高学校效能的制度体系,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进而推动学校尽快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人治走向法治、从立足当前走向可持续发展,大幅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四是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学校效能的需要。效益优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我国教育资源与应受教育人口相比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最大效能,实现效益优化就成为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学校制度是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的、能够引导学校持续地提高学校效能的、敦促并保障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最优发展的应运而生的制度。

五是加快校长和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教师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师来源的多元化使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与学科教育职能水平相比明显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对教师掌握教育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校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校长和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有力地推动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三、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设想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体系,一般而言,由课程、教师、管理、革新四大基本要素及其框架层次构成,其中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师是实施课程的关键,管理是教师实施课程的保证,革新则是前三个要素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1.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载体。学校教育最终能否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核心问题是课程。显然,课程也就成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首要问题。目前,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去探索现代学校课程。

第一,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学校教育活动必须具有课程性,这是学校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重要特征。所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就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按课程的要素进行设计,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整合,实现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整合。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和个性特长,努力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一套适合其和谐发展的课程。endprint

第二,组织基于课程的教学。学校课程体系必须在实施中加以完善。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通常称之为课堂教学。要使新课程能真正进入课堂,应树立基于课程的新的课堂教学观,以问题的提出到问题探究为逻辑线索,构建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实施—评价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使课堂教学由以教材为中心,研究书本、组织书本知识教学转向以人为本,研究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功能突破。

2.教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应积极构建与之适应的教师制度,促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发展。政府而言,要从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晋级考核、专业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师制度。学校而言,要着力构建一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其中有两个制度极为重要:一是激励制度。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尊重、理解、支持教师,努力为每一位教师的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创造机会和条件,主动为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搭建舞台。二是校本培训、教研制度。所谓校本培训与教研,是基于教育实践中问题的培训、教研,是更加开放的培训与教研。这种以问题为导向、从发现问题到问题解决的逻辑思路,是校本培训与教研的基本路径与特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管理。合理而有效的管理对于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管理制度要在先进的管理理念支配下去思考。学校应成为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场所,其管理的目的在于自主,而非控制。实现自我超越应成为学校每一个成员的价值追求,学校应据此确立学校发展与个体发展相一致的共同目标,要确保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不断地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而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是组织团队学习、从目标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出发,要求每一个成员主动参与学习、讨论、研究,一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另一方面提高每一个成员系统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校每一个成员都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感到学校办学目标实现之时也是自身价值体现之时。

4.革新。革新是现代学校的重要特质。课程、管理和教师诸要素是否具有活力,有赖于革新,取决于信息能否实现有机交互与转换的革新结构与功能。从封闭保守走向革新开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是政府支持。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的职能将重新明确与划定,将把属于学校的职能还给学校,使学校真正确定自主办学的地位。当然,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将进行变革,政府与学校建立新型的互动关系,即由命令式的行政领导与管理制度转向建立法律的、行政的、学术的、咨询的、听证的、问责的等一整套支持与保障制度,为学校的主动发展构建革新的体制环境。

二是资源共享。学校除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外,还应特别注重教育资源相互共享。首先,引进外来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其次,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再次,提炼无形教育资源,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最后,发挥行政部门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

三是校际交流。要彻底改变学校之间不相往来的现象,主动进行区域内的学校交流。每一所学校在办学中都有优势与弱势,都有经验与问题,只有通过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以及切磋,才会有比较与借鉴,不断丰富办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应积极开展超区域间的校际交流,进一步开阔办学视野,优化办学思路,形成办学特色。

四是多方合作。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教育日益成为社会的共同事业。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增强合作共赢意识与能力。一方面要积极寻求其他部门与行业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主动为其他部门与行业提供服务。在不断丰富合作内容与方式的同时,还应努力构建合作制度,以保证合作的可持续性。

五是校长信访。校长作为管理团队的法人代表,要善于经常倾听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切实改进学校工作。建立校长信访制度,既是学校民主管理的要求,又是学校民主管理的体现。不但能保证师生参与学校管理,而且能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进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与效能。

六是家长参与。目前,尽管家长关心学校教育的氛围基本形成,但仍缺少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机制。学校应着力构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制度,充分体现并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问责权等。只有这样,学校才会真正获得家长的关心与支持,才能实现家校联动,共同创造更适合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依法规范办学的重要依据,是构建和谐学校正常运行秩序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人本”管理、“文化”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研究和探索,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构建开放性、发展性的制度环境,创新完善现代教育制度,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4.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四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以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在上级教育部门和镇教办领导的关心和精心指导下,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突出重点,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组织引导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参与研讨、交流、撰写教育随笔,以了解最新的课改动态,内化教育经典,积淀发展底蕴。同时利用听专家对新课标进行诠释,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课程观和教育评价观。合理利用好学校网站宣传教育教学信息结合教育教学热点和敏感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深入研讨,探讨出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2、优化教学过程。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课标的具体要求为依据,着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备课预设,使教学设计更趋合理,更符合学生实际,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设计更多“自主探究、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负责进行引领,使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释放出人性智慧的光芒。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不让自己“重复昨天的故事”,努力发觉教学智慧的增长点。

二、注重实效,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门课程均属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思维及素质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因此,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各学科教师要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把握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抓好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组织重温教学常规,落实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制度,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情和学情,并及时将评价情况反馈给教师,督促其改进工作。迈开考试、考查、奖励制度改革的步子。增强教师的质量责任制意识。

3、加强教研组管理。教研活动重在正常开展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要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做到有计划、有记载、有检查、有落实。每次活动做到定主题、定主讲、定时间、定地点,内容要形成专题化、系列化。同时要使用好“各种活动记录”,做好资料积累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力求形成特色。校领导成员将随机深入各教研组进行服务和督导

三、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保障学生和谐发展。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些很容易困扰和影响学生。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时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1、将德育工作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各月份的具体安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坚持做好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涂鸦壁、展示台等及时补充信息,为学生成长铺平道路。

2、各班主任根据学校安排,精心组织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落实专题教育,抓好常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增强了学生的道德体验。

四、关注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每个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体现,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在社会的声誉和形象。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作为我们学校中心工作来抓。

1、课堂上教师能抓住重点、难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还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提倡“双自主”的学习模式,夯实基础。本学期校内研究课都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为主题,在教研组内开展“一人一课”为主要方式,研究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把教材做深,做透,教研结合。加大随堂听课力度,校领导除了积极组织参加教科研活动,听取教师的各类公开课外,听课后要及时与上课者交流,反馈信息,认真评课、指导。

2、重视特殊学生的辅导,加大辅导过程的管理力度。努力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发展得更快,提高学科竞赛的质量。重点做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重视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工作,对留守儿童、贫困生和单亲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并健全档案,制订帮扶计划,提出帮扶措施,定期进行动态分析,切实做好帮扶工作。特别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

3、建立质量监控制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将根据调查检测情况每月都将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部分班级进行跟踪监控。同时,加强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4、组织好对学生的习惯培养工作。制定学生习惯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分阶段严格实施。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素质全面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五、新学年教学工作设想、教育教学的建议

1、加强教学管理,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

(1)学期初组织教师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并加以落实,及时分析、反馈学科教学情况,提出学科教学改进的意见。

(2)加大调研力度。学期中对各年级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调研。课堂教学质量调研主要采用听、看、查、问等形式进行。“听”即听随堂课,“看”晨读,上课到位情况;“查”即查教师的备课、作业;“问”即问卷调查,包括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及教学质量调研卷。每一次调研学校将与教师反馈教学调研情况,与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加强随堂听课。学期中,教导处将组织对部分问题学科、青年教师进行随堂听课、跟踪听课,督促教师重视并切实落实好平时的课堂教学,且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有更大的收益。

2、加强质量管理,做到有落实、有实效、有质量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核心是加强质量管理,主要是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和作业的有效性。坚持“减负增效”的方针,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加强作业管理。三是做好质量测评。要通过集体备课、群体教研来优化备课;要用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来优化上课;作业要精选,要控制总量,提高实效。作业管理要坚持“四个必须”(即布置的作业必须纳入教案,必须自己做过,必须及时批改,必须及时评讲),特别是要注重作业的批改质量。要有组织地进行阶段性测试,对存在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3、加强活动、实践性课程,做到有特色、有效果、有成绩

(1)根据我校实际,广泛开展音、体、美、科技等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艺术、科技的基本素养,培养有特长的学生。(2)上好校本课程。加强执教者与教材编写者的交流与沟通。做好与课程配套的各种实践活动。4、全力推进课改工作,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培训,培养研究型教师,校本教研三个层次进行,务求实效。教研活动中全面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丰富经验,解决课改进行中的各类难题。

(1)、加强学习和培训。本学期要强化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继续进行校本培训,争取“请进来,走出去”,拓宽教师实施课程视野,逐渐成为学习型,反思型教师。

(2)、进一步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

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三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广播操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规定指标。(3)、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在上级领导和学校教师们的配合下,学校取得了点滴成绩,然而成绩只代表着过去,新学年我们必须着眼未来,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南邵小学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南邵小学

5.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五

我这次要竞选的职务是体育部部长。如果在这次竞选中可以当上体育部部长一职,我将继续努力,认真培养干事,为体育部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体育部以后的发展,我有以下的工作设想:

一、自我要求:

1,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2,以身作则,为新干事做好榜样。

3,加强沟通,与部门每个人建立良好关系。4,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部门内部工作:①招纳新成员,选拔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的部员。并且在那新工作结束之前拟定体育部管理条例及考核标准。拟定做到科学、合理。在管理条例面前人人平等。②由于跑早操问题是学校领导一直比较重视的问题,所以我们体育部的一个重点的工作就是检查与监督大一新生出早操的情况。在这一块,我们会全面的把工作分配给各位干事,要求干事严格检查。同时培养干事的组织领导能力。③体育部除了常规工作检查早操之外,其他的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且工作量比较大,涉及的范围大,所以工作开展难度相对较难。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明确的计划和详细的分工,而且在每次活动之后要注重总结,这样才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更好地承办活动奠定基础。④开拓新项目。为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上学期举办的乒羽比赛我们这学期将继续发扬,而且会尽量开展趣味运动会,包括拔河等集体运动。而且我发现校内还是很多同学热爱足球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希望也可以举办一场足球比赛。

三、部门对外工作:① 加强部门自身的礼貌礼仪,要对外建立一个“文明有礼体育部”的形象。从基本做起,要求见到师兄师姐要主动打招呼,见到部门兄弟需要帮忙要主动帮忙。②与团委学生会各部联手,建立友好的交流平台,可以在学习他人之长的同时补己之短,并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获得帮助。平时生活中可以举行一些联谊活动,增进部门间的感情与沟通。③和其他学院保持紧密联系,加强交流,让我们从别人身上可以看出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也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好好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

以上是我的工作设想,或者存在着不足,但我会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理念,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努力做好团学的每一个任务,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可以不断地给我意见和建议,让我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努力完善自己。

6.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六

每一项工作随着环境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都需要进行调整或进化。目前,狭义上的外观设计已不符合我公司现状的发展需要,同时整个设计系统的前景有日益疲软的迹象。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在本职工作中尽最大的努力,能对环境有所改善,能产生良好的效益。作为受雇员工,在雇用期间,第一考虑是如何和公司结合寻求共同发展的途径。基于公司资源,我对自身在设计工作可以拓展的三个方向进行了考虑。希望可以和公司达成良好的共识。

一: 从事狭义上的外观设计工作,完成公司项目的设计和配合,完成和客户及外部设计公司的对接和改善工作。

工作效益:

1:保持客户对我们创意设计的认可度。

2:保证设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工作范围:外观造型

工作前景估计:

从设计工作的市场发展估计,如果我们综合设计能力按照现有状态缓慢或停滞发展,在车灯行业设计没有形成主流影响力,以后自主设计会逐渐减为零,设计工作如果没有量的推动,很难保持高效的进化。

如果按照现在惯性进行,以后我们设计部门的主要工作,预计会发展如下:

xx

——外观设计,我们承接自主设计车灯在3—5款,大部分由其他知名设计公司完成概念造型。

——结构设计,15—20款。

——配光设计,20余款

xx

——外观设计,我们承接自主设计车灯0—1款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逐步转变为结构可行性分析,设计公司和主机厂肯定会加强结构设计的人力资源。以减少设计配合缺陷和外包设计成本。他们将完成大部分的结构设计,我们做可行性分析

——配光设计,LED技术逐渐成熟,成本开始满足量产化需要。因造型的需要,一半以上的灯具将涉及使用LED,配光难度大大降低,配光开始适于普及学习。

xx

——外观设计,工作岗位取消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工作再次转变,主要从事技术能力符合性分析:结构设计人员将我们公司的制造技术能力反馈设计公司或主机厂,经过双方的沟通协商,他们调整技术能力要求,调整完数模后交付我们进行生产。

——配光设计,光源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的细分领域,光源、光学元件以及配光部件开始整体设计为小体积的标准光学组件,暂如目前的透镜组,预计以后的光学组件将以很小体积的LED包形式出现,直接满足各功能灯的照度光形需要。我们配光设计的主要工作是:选择何种光学标准件最适合我们的性价比要求。

xx

——设计部门基本边缘化。主要从事设计对接和局部的修改调整工作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专业的灯具塑料件制造和灯具的组装。

作为一个技术设计人员,这样的前景是我们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也是我深为担忧的。没事可做比不没钱可拿更没前途。

二: 从单纯的外观设计转向概念设计,由最富有理解力和前瞻性的设计师带领团队

概念设计的理解:

对产品所要表现的造型风格、功能需求、主要技术参数,以及目标群体的特性要求进行主格局的整合设计。

概念设计师的主要作用

1、准确的发现并引导目标群体的需求,将需求熟练的转化成产品控制过程。

2、将专业的行业技术转化成非专业群体可理解、使用、并向往的产品。

概念设计师身份合成如下:

30﹪艺术能力+30﹪技术能力+15﹪意图理解能力+10﹪各专业工具的使用能力+10﹪沟通销售能力+5﹪管理能力

工作效益:

1:向主流设计势力靠近,能部分争取灯具设计行业的言语权。

2:保持设计的开拓精神,在专业灯具设计行业,综合设计能力或设计发展速度能够高于国内设计公司和主机厂。

工作范围:

1、培养2位外观设计人员,从事一般项目的设计,配合外部设计公司完成对接和局部改善工作。规范控制设计过程。保证正常的设计项目开发。

2、概念设计工作分为两块:

A、建立概念设计方案储备库,将尽可能多的造型设计元素进行归纳,针对各种外形的灯具作风格展开。在系列风格下再展开造型变异,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设计库。目地是将创新工作简化成一种可快速借鉴和生成的流水线生产模式。按照设计库的设计指导,可以将对个人的创新能力要求降到最低,一般的设计人员也可作出良好的设计方案。

B、主要从事前瞻性设计,把握灯具设计的方向,开拓新的设计元素,保持设计活力,逐步向主流设计势力靠近。目的一是提高设计创新实力。逐步争取灯具设计行业的言语权,目的二,为公司提前储备设计案例。

3、共同从事新材料应用和新结构研究,这是一项团队的联合工作,初期,小团队由概念设计、材料应用、结构设计、Rp制作四个涉及频率最多的工种组成。团队共四到六人,现阶段由公司内部各岗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具体事务的执行者,将想法转化成可执行的操作方式是对每个人的要求。这种简单的组合主要考虑避免策划过程的拖延,以精干的人员和务实精神来保证快捷高效的沟通和执行。

xx目标:

——完成3项材料及表面材质处理新方式,课题举例:彩色镀铝

实现途径:依托材料公司的研究成果,围绕我们设想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技术进行试验。

——设计5项有普及意义的有效新结构。

课题举例:利用张力和受力角度的巧妙转化,两个塑件在不穿透的状态下和无连接辅助件的情况下,完成紧固配合安装。

实现途径:1,购置先进灯具拆解,模仿

2,从其它行业产品中模仿,尤其是学习一些精密塑件产品结构,此途径的创新空间很大。

——根据新材质和新结构,进行概念设计整合,尝试设计由工程衍生造型的完美匹配案例。

课题举例:全透明灯具(包括装饰框和部分灯体),反映结构美感、空间和谐构造的幽深感。在视觉形式上作出新的拓展。

实现途径:灯具前沿设计借鉴

跨行业吸收

保持长期的创意思考

在试运行一年后,如果有比较良好的效果,再加入有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艺及工程实施人员。形成综合性比较完整的前瞻性设计研发队伍。

4、技术交流和普及

A、每个成员必须保持研究精神,长期关注和收集各自领域的发展动态、信息资料。为团队提供共享。形成共同关注和讨论的氛围。

B、每季度,面向公司举行汇报交流会,将了解和掌握的信息技术为集体共享。

C、办纯技术性质的《灯具前沿技术双月刊》让各部门客观的了解灯具的发展情况,促成一种关注技术的氛围,建立一个从车间操作人员到总经理都有言语权的技术讨论平台。

工作价值:

成立概念设计团队最主要的意义是启动了我们公司对研发的追求。

客观的说我们的技术至少停滞了四五年,对于这种现象,从我个人理解主要有以下原因:

1,没有设定明确目标,日常研发工作主要是解决现有的工程事务,系统的前瞻性和储备性的研发目标暂时没有设定。没有目标,肯定没有投入和收益。

2,公司高层在意识上关注技术的发展,但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执行方案,让各个层级的相关人员,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努力。有很多消极因素在影响领导的决心:目标期望太高、效益产生周期太长、人员的技术能力缺陷,资源不足、利益分割隐患、执行途径无效、情绪因素。客观的说,在我们公司这已经是一种习惯,这些消极因素,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和基础去一下子全面解决。

3,危机感被分解,正常的研发工作主要着眼于解决以后将发生的技术问题,我们多年以来的所谓研发实际是在做技术应用工作,正是这种性质决定了在当时情况下,第一选择肯定是解决当下事务,当下事务会不断地产生和延续,研发工作就不自觉地后推。只有在技术落后非常明显时,危机感会重新建立。开始长征之路

前瞻性和储备性的研发是迟早要做的工作,迟做不如早做。在目前情况下,要构架一个完整高素质的组织机构去从事这项工作,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两年以后。所以寻找一种可操作,并可快速执行的研发方式,是当务之急。在目前情况下,组成这样一个上述的小团队是对资源需求最小的一种方案。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追求前沿技术就像商人追求利润一样是一种本能行为,每一次创新作业的完成都会刺激着从事者的成就感,这不需要过多外力的推动,只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不人为刻意干扰的环境。目前我们的技术是落后的,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简单的设计改进也能很快看到效益。对于团队,我估计最保守的效益创造值不低于500万/年。这是一项在前景上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拓展的双赢行为。

成立概念设计团队对公司目前的意义,就相当于雪球中心一个小核的作用。我认为追求前沿技术是技术人员的一种本能行为,它的活动过程,会引起其它相关技术部门的关注,并产生刺激反应。会自然的以非人为的方式改善疲软的技术设计环境。

三:成立开放性的灯具概念设计工作室。

工作效益:

1,理想目标是成为国内灯具设计的主流品牌之一

2,成为天翀集团一个新的赢利机构,同时提升整个天翀集团的品牌价值。

工作范围:

1,提供汽车灯具概念设计咨询,建立基于行业的讨论沟通平台。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客观现象,随着信息业的发展,“世界是平的”这一言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论证了其客观性,各行业的基础技术已经没有保密的可能性和保密的必要性,同时基础技术也不断地刷新并公开,我认为暂时的技术优势,不是一种保证地位的直接手段,而是说,拥有暂时的技术优势,就拥有比别人更高效率进行研发的基础资源。竞争的展开领域最终会集中在效率比较上。换句话说,我们要解决是怎么能跑得更快,不必纠缠于如何让对方没鞋穿,所以我认为应该和外界共享一些基础数据,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获得影响力和赢得尊敬比保守基础数据更值得争取。最主要是可以集众所长,和行业保持同步。

设计行业两项工作很重要,一、满足或超过一般人期望的设计实力,能够提供指导性的解决方案。

二、形成良好的行业口碑,能够使人产生首先首位联想的品牌效应。比如美国NBA之于篮球运动,在品牌的认知度建设上,建立专业的车灯设计网站是个可以考虑的办法,在现在商业行为中,人们习惯了以网上搜索来完成第一手信息资料收集,网站相当于机构的名片,是种非常有效的宣传媒介。

设计网站要形成影响力,需要解决两个基础:

一、浏览者的各种需求是否能快速满足,二、浏览者是否愿意和网站机构形成信任亲和关系,产生良好的互动。

如果建立设计网站,我们将面临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人气点击指数、2会员涉及广度、3基础设计资料的准备和更新、4前沿技术的讨论和解读能力、5各板块的支持资源、这些工作在短期内预计无法顺利运行,我觉得在初期阶段,与目前的车灯门户网站联合运行,是个良好的过渡选择。

2,承接汽车灯具的设计业务

车灯有很大的市场,我们份额还不到5%,专业的车灯设计组织则相对更少,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竞争的状态,主机厂、整车设计公司、灯具厂家、改装市场,都可以发展为客户,关键是谁能提供最合适的整体解决方案。在灯具设计上,我们拥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一般的设计公司相比,属于领先起跑。但在跨行业设计比较上我们属于末流水平。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利用开放的市场平台,补充我们在设计理解上和技能上的不足,以客观的市场竞争来完善设计。通过大量的业务作业,完成一种高效创新的进化。

3,分阶段展开灯具的综合研发,对于车灯设计,我一直这样定义: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车灯在造型、结构、材料、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和装饰上新的品质和资格。显然这是一项以创意为途径,以技术资源为核心,以成本为前提的整合过程。

——创意环节,创意环节我们有了多年的实践。目前可以进行同步竞争,展开原创性设计

——技术资源

技术资源环节是最急需提高的。计划如下:

2007要求学会模仿,过渡期一年。

同时对数据库进行整理,公司成立近十年,还没基本的数据库,这是个大玩笑,数据库对公司影响深远,可以知己所长及所缺。设计工作不整理相当于丢失一半的技术价值。最主要是造成后续乏力。

2008—2009 ,要求能够展开借鉴性的创新。

2010要求展开原创性设计,设计能力达到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程度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我们设计部门长期以来关注较少,缺少一种科学的方法去控制的一项工作。

2007可以完成针对产品设计的直接成本控制。这不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

2008—2009尝试设计管理的成本控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目标的准确性、过程的科学性、效率指数、个人的热情度和潜力的发挥程度。这是一项需要进一步思考并很有难度的工作,现在只能说可能会有良好的解决方案。

2010 尝试资源的成本控制 当一项活动需要和外界发生互动的时候,成本就不再是孤立的,我觉得应该用回报率来衡量。实效合作可能是以后降低资源成本的常用方式。

——设计理论积累。

设计做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考虑学习总结设计的规律和理论,并在本领域尝试对理论进行发展。这是一项困难漫长的累积。是设计人的发展追求。设计工作是一项服务性质的行业,设计成果服务于企业,设计理论服务于行业和社会。在专业灯具设计的范畴内,我们需要考虑概念设计能在什么程度上对整个设计过程起到作用、需要什么技能、需要怎样的过程控制方式。如何进行分工和合作,存在的意义。

4,向研究性的专业机构转化

经过积累,逐步从工作室机构性质向研究性的综合专业机构转化。侧重于市场关注和实效性研究。最终的价值以回馈行业和社会为目的。

在我的理解中设计是一项值得终生从事的职业,革新、担当、良知、忠诚 是我对设计人的理解。

我想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作为一个设计机构,要形成一种成熟的、让人尊敬的品牌,怎样是最好的选择?品牌包含认知度和认可度,认知度可以通过各种策划技巧完成,认可度是个严肃的课题,人们对品牌的认可,实际上是对从事这一品牌的团体人和品牌身份所表现的精神、人格认可的衍生,服务、独立、安全是每个受人尊敬品牌都具有的共性,这些共性虽属于情绪范畴,但非常重要。我谨慎的考虑,如果集团公司保持单品牌提升的道路,设计机构可以相对弱化一点,如果愿意走多品牌的道路,最好让设计机构成为独立品牌,这会消除大部分的行业壁垒,对设计机构自身的发展很有利。设计机构对集团公司的回报体现在技术支持和增加新盈利模式上。

7.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些设想 篇七

一、要深刻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地发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服务的各个具体环节之中,从而极大地提高教育效益和教育教学水平。

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点。

从教育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 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从发展历程上看,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已经有机地融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且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掌握时代脉搏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良好融入社会的人。

从政策上看,近年来,国家的三通两平台、校校通等工程开始快速普及,即将到来的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等更令人期待。借此契机,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教育进程。

二、全力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三大应用系统

教育信息化就我个人看来应分为, 建立完善的办公系统(OA);建立完善的学生学习系统;建立完善的学生测试系统。基于以上三个系统初步实现学生学习指导与学习评价系统。

(1)完善的办公系统(OA)。已有多家公司推出了比较成熟的教育办公系统,其中包括了备课排课、政务管理、后勤管理等诸多方面。虽然各个学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方法,但有些稍加完善即可投入使用。

(2)建立完善的学生学习系统。系统目前较为成熟,开发的公司也多,但针对不同学校实际性强的较少,一般为一些名校推出的优生课堂。但许多薄弱学校实际情况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视野不够开阔,学习途径相对闭锁。很多较为先进的教育方法用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适应。

为能够及时地针对学生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学校应组建信息研究组。专门针对各科特点对相应的PPT、 Flash、微课等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做出调整。

为达到较好效果,多媒体研究组应包括如下人员,各科任课教师,PPT、Flash、视频、图片处理人员,素材收集保管人员,课件资源管理人员。工作流程为,教师在平时教学或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提出新的疑问,反馈到信息研究组,由相关科目老师做出专业的解答,并提出加入学习资源的可能性,如有必要加入, 即做出资源改进意见提交相关处理人员。改进意见应包括展示方法,即用PPT、Flash、视频、图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展示所需工具、材料等。处理人员处理完成后再交科目老师审核评估,交管理员入库并发布资源。

至于数字仿真实验室这类新鲜事物也可以考虑引进,但此类软件在大学等高层次的应用中效果明显,对初中生来讲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所以在甄选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是否有利于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2是否能让学生对实验中会出现的各种危险得到重视。3是否能清晰明了地让学生了解实验到底是什么。

数字仿真实验室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练习,无需专人协助,安全、高效。

(3)建立完善的学生测试系统。学生测试种类很多,有老师的当堂测试、有单元的巩固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还有学生的自主测试。学生每次测试都将被记录到学生的个人数据统计中,并给出相应的权重以协助完成学生学习指导与学习评价系统的分析与推送。

其中学生的自主测试为作业型测试,学生在考试题库中选定题目的范围、 类型等,通过翻阅资料来解决问题,属于了解范畴,所以权重应较轻。期中测试 、期末测试为考试类型,学生在答题时不能翻阅任何资料,属于应用范畴,权重应较重。通过学生平时对某学科的某类型问题的答题正确率做出学生应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巩固参考结果,并推送给相关人员。也就是学生学习指导与学习评价系统是通过学生测试系统统计出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分析数据反馈给每一个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及家长。让他们实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作出相应调整 。

教育信息化建设从目前来说,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主要包括网络建设、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其中网络建设有计算机校园网、闭路电视网、通信网、无线广播网络等(虽闭路电视网、通信网、无线广播网络都能基于校园网,但功能不同)。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有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综合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图书馆阅览室等;软件方面主要包括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其中资源建设有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学校网站、师生交流平台、管理软件等。队伍建设有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等。制度建设有人事制度、评价考核制度、激励机制、教学管理、设备管理等。 可以说能促进教育发展的一切新技术、 新观念、新资源、新方法等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内容。

由于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全基于WEB加数据库模式,对服务器的要求将比较高,服务器将处于7*24小时运行模式,为防止断电等事件丢失数据,故可组建计算机集群并配备不间断电源 (UPS)等相关设备,需投资数万或十万不等。人员培训内容包括PPT、Flash、PS、 AE、PM、SQL、ED等诸多软件,培训周期预计5至8个月。

8.对农村教师进行岗位轮训的设想 篇八

关键词:农村教师;岗位轮训;培训思路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17-02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力度,今后的基础教育如何发展,也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注。就我省而言,近几年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普九”工作的推动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带动全省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以及教育教学质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要保持教育事业的可持续、高速度发展,就必须做好教育的整体发展规划,突出重点、政策倾斜、狠抓薄弱环节,促进整体发展。目前,教育的薄弱环节仍在农村,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较城市国办学校有较大差距,但最突出的是师资水平问题,教师专业水平普遍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要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均衡教育,迅速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岗位水平就成了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再培训已经迫在眉睫。

一、农村教师现状分析

目前,农村学校教师配备不尽合理,仍有人浮于事,人力资源浪费现象;教师学历大都合格,特别是年轻教师学历已大部分达到高一层次;专业岗位能力不强,尤其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落后,亟待培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少,难以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教研活动层次低,成效差;农村学校资金紧张,教师培训经费不能落实,信息闭塞、经验匮乏、交流不畅。

这些正是制约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扭转这种局面,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千方百计制定各种培训提高措施。现提出教师顶岗培训的具体设想与大家商榷。

二、培训思路

以县(市、区)为单位,以城区国办中小学为基地,从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中分期选派部分年轻教师到城区国办校任教,进行顶岗培训,充分发挥国办校的综合资源优势,指定教研组和骨干教师专门负责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岗位指导培训。

三、具体实施

1.每年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城区国办中小学任教,进行在岗培训。

2.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担任一定课程的同时,由培训基地指定教研组和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

3.指导教师须是基地学校的骨干教师。基地校要将指导培训工作列入骨干教师年度工作考核中。

4.选派参训的教师年龄控制在35周岁(或40周岁)以下,有一定的可塑性。培训结果要作为参训教师继续教育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5.培训周期一至二年。五年内,将农村所有年轻教师轮训一遍。

6.基地学校要与农村学校一起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制度。培训结束后写出总结与鉴定。

7.坚持哪来哪去的原则,培训结束后,回原单位任教。

8.此项工作由教育局人事和教研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人事部门负责培训的过程管理,教研部门负责培训质量。

四、培训优势

1.参训教师能够在专业岗位上得到专业的辅导,有利于迅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全程参加国办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拓宽参训教师视野,有利于提高理论水平和教研水平。

3.充分接触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参训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4.边教课边学习,在实践中培训,强化了课堂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参训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5.培训方和被培训方均无经费支出,充分发挥了国办学校教科研的优势,将国办学校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成果转化到了农村学校的课堂上。廉价、互补、实效,农村教师免费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岗位培训,国办校也免费缓解了人员编制紧张带来的压力,可谓优势互补,一举双赢。

6.培训后的教师回到原单位,定会起到极大的带动、辐射作用。进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9.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九

1、创设氛围,在校园内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的学习与宣传,搞一些标语或者口号之类的,做好校园墙壁文化的宣传

2、搞一个创建的启动仪式,让媒体报道一下

3、以说普通话和写规范汉字的课堂作为载体,(语文老师搞一些三笔字和普通话的竞赛),以书法教学的成果展示为特色(像金海一样,校园处处是书香),保存好老师学生的习字本,再编一些小册子

4、举办一些教师书法讲座,请书协的人到学校给老师培训。

5、学生搞一些普通话故事演讲比赛或自编的课本剧故事表演

6、利用红色节日开展一些红色经典诗文的诵读,或利用地球日、节水日、环境日等搞一些绿色诗文的创作、诵读活动

7、以地方文化“三绝碑” 为突破口的,彰显地域特色。挖掘内涵,可以带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到现场进行宣讲

8、开展一些含有语言类活动的夏令营、秋令营

9、百米书画长卷的现场表演,邀请相关领导、家长参加

10、创建书香校园,班班都有图书角或图书架(统一做),若书的数量不够可以请学生,家长捐献

11、搞一些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12、搞一些热爱中华文化的专题讲座,如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13、搞一些搜集广告、招牌中的错别字(以学生拍下的图片为依据)比赛

14、书法(写字)教师的团队培训

15、做一个专门的PPT(像 我们这次学习结束一样)或专门的光碟作为总结汇报的东西

注:

一、事先思考一下问题

1、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可不可以做?

从校长到老师的办学理念必须要上升到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做这一件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特别是校长的意志和决心,(李再湘不是说过吗?一流的教师教文化。)

2、该如何去做?

3、预见结果会怎样?

10.对学校工作的设想 篇十

摘 要:本文论述了技工学校汽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概念以及优点,并重点阐述了汽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汽修专业 工学一体化教学 概念 优点 实施 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企业转型升级,而企业转型升级则需要大量多层次的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技工学校,大多还在采用课堂教学或理实一体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用人的要求。因此,技工学校需要找到一种能够培养出多层次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企业用人的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想。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工学一体化教学实际就是一种任务驱动式教学,即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将学习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任务是从企业实际中来的。这样就实现了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

二、工学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对技校学生来说,在学校选择某一专业进行学习,是为今后从事某一事业做准备。他们希望通过一到三年的在校学习与生活,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工学一体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职场竞争力,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首先,它可以使学生明晰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它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抓住自身发展的机会,如在校期间为自己创造到企业实习锻炼的机会,为自己创造尽量多的了解专业发展的机会;它可以使学生尽早深入行业、企业,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则,并能够自如应用。

其次,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比任何时代都快,所以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往往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更实用。而工学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是在学习任务驱动下的自我学习,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较快。

再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沟通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得到培养。

三、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1.制订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1)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①行业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领域。行业和人才需求分析指收集汽车修理行业领域经济发展数据,对该行业的职业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形成本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报告,确定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行业情况分析内容包括该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发展和岗位对员工能力的需求、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现有课程实施后的反馈信息以及毕业生就业状况等。

②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不同等级的人才目标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技工学校主要培养对象是中级工,中级工的培养目标是能规范操作、熟悉工作流程、查阅信息资料、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

(2)邀请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共同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选择合适的企业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分析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代表性工作任务,提取本行业的工作任务。引导实践专家,按照“生手到高手”的职业发展阶段,将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同类项合并,整理、筛选、汇总代表性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一般情况下一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10~20个。如初中毕业生三年制的汽修中级工,典型工作任务有新车检查、汽车维护、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底盘维修、汽车电气维修、汽车配件库管理等。

然后,对每一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主线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学校召集企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与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学科带头人,召开课程开发研讨会,对典型工作进行评审,对评审通过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分析,详细描述工作过程,进行工作内容分析。

接着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育教学分析,判断典型工作任务是否有教学价值和教学的可执行性,主要从教学的角度、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和实践专家为辅,开发课程,确定学生学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掌握什么方法,明确学校需要准备什么样的教育环境、配备什么样师资以及购买哪些设备、工具和资料,需要怎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师生比是多少、教学管理如何构建等。

(3)确定一体化课程框架。

①制定任务描述表。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实际教学要求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制定出任务描述表,即工学一体化课程(部分)大纲。这是指导设计开发学习任务、编写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策划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②开发相应的学习任务,编写学习任务设计方案。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征、学校或合作企业的设备特点,以及师生的具体情况,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实践专家,设计开发相应的学习任务,编写学习任务设计方案。

③根据当年的实际办学情况,按照教学管理规定,制订各专业指导性计划表。

④组织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建设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学校主管部门人员、课程开发专家、一线教师等评审一体化课程标准。

(4)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

①编制学习任务设计(教学大纲)。由于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就是设计开发一个或若干个学习任务,因此,一体化课程方案的组织实施其实是学习任务的组织实施。为了做好学习任务的教学实施,在一体化课程描述的基础上要编制学习任务的设计方案作为教学大纲。

②编制教学活动计划表(教案)。教学活动策划方案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设计。要对每一个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进行细致策划,并完成教学活动策划表。

2.开发符合汽修专业学生培养特点的学材

学材是指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即指学生为了完成各类学习任务能够从外界获取的各类资料,包括网络资料、专业资源库资料、作业指导书、设备说明书、设备维修手册、设备使用手册、传统教材及引导学生学习的工作页。在原有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教材是一个重要载体,而在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传统教材主要起到参考和辅助的作用。

(1)课题训练的学材。课题训练就是职业资格要求的每个技能项目的训练,可以单独编写成学材,配合汽车修理工艺指导书共同完成教学,当然也可融入综合型学材中一起授课。学生可以通过学材中的引导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创新的学习,对比传统教科书,学材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综合型学材。综合型学材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开展教学的可操作方案,是工学结合课程和行动导向教学的直接材料,应构建在课程方案的基础上,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对教学内容采用行动体系序化方式组织。只有综合型的教材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材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基本常识,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但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所选内容必须有用、实用、够用。如汽车发电机转子轴及转子线圈的修复,基本知识只需要学习发电机转子轴及转子线圈的结构,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牌号和发电机转子的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方法与步骤等。专业知识应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围绕综合性专业问题组织内容。如发电机总成修复这个学习任务,可以设计明确任务、工作准备、装配、修复、评价反馈、成果演示等教学活动,对每个学习活动中所必需的知识点、技能点一一剖析,融入其中。

(3)学材的版面应生动活泼,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可以用文字、图形、漫画、表格等形式,化抽象内容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知识层次按职业等级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融入关键能力的培养。比如安全知识的学习,可以图文并茂提出引导问题,如让学生抄写安全规程、绘制场地安全通道、设计安全标识等等,从而达到学习目标。成果演示可以让学生实物观看修复后的发电性能指标以及相关仪表指示灯的工作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选用适合的教学模式

汽车修理是技能工种,技能水平、安全意识、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要求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理论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形成简单封闭的学习链,把真正的岗位工作任务剥离出来,有可能会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修车的“工具”或职业能力不全的人。要想完成职业资格所必需的课题训练,实现学习与工作一体化,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适合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在每个工作任务中把必需的技能穿插进来,再加上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其中,技能训练按职业资格的技能要求进行,可以采用三阶段(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等)和引导课文法配合教学,使学生尽快掌握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安全规范工作的意识。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任务可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真实的产品任务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任务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应让学生有独立进行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让他们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学习结束时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而且教师再辅以场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如模拟生产现场,学生按照岗位需求以安全员、检验员、班组长、仓库保管员、机修工、电器修理工等角色出现,体验职业岗位,通过行动学习学会处理实际问题。

4.建设一体化课程资源

一体化课程资源需依据一体化课程方案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条件和支撑。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包括企业工作能力和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需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材建设指建设一切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包括工作页、作业指导书、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学习环境建设需体现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特征,融工作与学习于一体。

5.学生及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学生评价及课程评价机制也是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

四、工学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师资队伍不能马上适应工学一体化教学需要;二是开发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页有一定的困难;三是现有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不能满足工学一体化教学需要;四是工学一体化教学经验有待不断积累。

总而言之,工学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工学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实用、综合职业能力也更强,更能适应社会的要求。而技工学校要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还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这就需要学校、教师、用人企业共同努力,构建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出适合现代企业需要的多层次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1.对引航员接送船艇的设计设想 篇十一

每一个港口都认为有适合自己水文气象条件的引航船艇。风平浪静时,这些引航船艇都能完成引航员接送任务,但是有风浪、天气恶劣时,它们的区别则是明显的。一艘适合当地水域的引航船艇,其要求不外乎:能够在恶劣的海况中尽可能减少引航员登离船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又有一定的接送效率。本文分析了引航员接送过程中的风险,根据笔者、詹海东和吴建文所收集的国内外引航船艇资料,探讨不同船型引航船艇的接送效能,进而对引航船艇的设计提出设想。假如全国各个港口的引航机构能总结已有引航船艇的优点和不足,集思广益专门讨论接送引航员的引航船艇专业化和国产化,适时建造船型、颜色等基本统一的引航船艇(现在中国海事已经有基本统一的海巡艇),对保障引航员登离船的安全和引航船艇的安全、改善中国引航的形象、提高引航员的接送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外汇支出等是有帮助的。

一、引航员接送过程中的风险或隐患

1.引航船艇的驾驶员在接送引航员时,能否看清楚引航员登离船的整个过程?如果驾驶员看不清楚,就无法掌握引航员登离船的过程与实际情况。从经验得知,海上风险瞬间万变,欲依靠水手或其他船员的提醒,往往会丧失化解风险的短暂黄金时机,从而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

2.引航船艇的甲板是否上浪或者引航员在登离船时从引航船艇出发的位置处是否上浪?如果这些关键位置上浪,肯定影响引航员的登离船安全。

3.引航船艇在接送引航员的过程中可能会剧烈颠簸,是否有扶手、立柱和栏杆等让引航员紧紧抓牢?如果引航员登离船点和行进的沿途通道没有扶手、立柱和栏杆等,引航员可能会因船体摇晃致站立不稳或跌倒等,照看引航员的船员也面临同样的危险。

4.引航船艇在接送引航员的过程中,其上层建筑是否会与组合梯中的舷梯碰撞?SOLAS公约中对组合梯中的舷梯是有要求的,即舷梯的下平台离海面至少5m以上。引航船艇驾驶员必须谨慎地估计舷梯高度,一旦认为高度不足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或要船方仅仅放引航梯,不应强行接靠,以免发生危险。

5.引航员攀爬引航员软梯的登离船过程中有发生坠落的风险,万一发生落海事故,引航船艇的船员能否快速找到引航员并把引航员救起来?

6.引航船艇靠在被引船的引航员软梯附近,引航船艇的颠簸是否会挤压到引航员软梯?引航船艇挤压到引航员软梯可能造成软梯损坏或者拉扯断裂,危及引航员的登离船安全。

7.引航员从引航船艇的舱室到引航员登离船处的引航梯附近或者相反的通道是否顺畅?如果不顺畅,可能有受伤的风险,因此该通道必须防滑、够宽并且无障碍,还有照明等。

8.由于被引船可能存在晚上的灯光照射引航梯不清楚或者照明强度不足问题,故引航船艇应该设置可以转动的探照灯,弥补被引船的照明强度不足问题。

二、符合上述要求的引航船艇设计设想

1.引航船艇驾驶室必须靠后(如图1~6)。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1/3引航船艇的驾驶室靠前,2/3引航船艇的驾驶室居中或靠后。驾驶室靠前肯定影响驾驶员向后的视野,即看不清楚引航员登离船的过程,因此驾驶室居中或靠后有助于驾驶员观察清楚引航员登离船的过程。如果驾驶室周围的玻璃窗比较大、顶部有天窗,那么视野将更加开阔。

2.引航船艇的左右舷都布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高度的引航员登离船点(如图7~15),适应不同的风浪,以减少甲板上浪对引航员登离船的影响(似乎每一艘香港的引航艇都可以在驾驶室顶部登离船)。

3.引航船艇设有较多的扶手、立柱和栏杆等(如图16~18),特别是在登离船区域,便于引航员登离船过程中随时随地都能抓牢这些固定设施。

4.引航船艇水面以上高度不宜太高,主要是桅杆、VHF天线、GPS天线、雷达天线等尽可能降低设计高度,在引航员登离船区域最好离水面在5m以下,避免其与组合梯中的舷梯碰撞。

5.引航船艇的船尾应设置下沉式甲板(如图19),便于船员通过下沉式甲板,快速地把坠海的引航员救起来。引航船艇也应备有一个自亮灯的救生圈,便于必要时抛给引航员使用。

6.引航船艇靠在被引船边时,肯定会有前后移动和上下颠簸;部分被引船的引航员软梯可能被引航船艇挤压,会造成引航员软梯损坏或者拉扯断裂。如果采用充气式、连续贯通的靠把,或者在引航员经常登离船位置的舷侧采用部分内凹的设计(如图20),可以减少此类风险。

7.引航员从引航船艇的舱室到引航员软梯附近的登轮点或者相反的通道应防滑、顺畅,尽可能减少台阶的存在;有台阶处必须有显示台阶存在的照明。

8.引航船艇应该设置可以转动的探照灯,一方面可以帮助引航员看清楚引航员软梯和登离船的位置,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引航船艇的驾驶员在晚上看清楚引航员登离船的过程。

三、对拖船兼作引航船艇的要求

进出港船舶不是很多,引航员登离船点离港口不是很远,一些港口又没有专门的引航船艇,那么通常是用拖船来兼作引航员接送工作。还有一些港口,由于风浪大的原因,当引航船艇不能进行正常的引航员接送时,采用拖船来代替引航船艇进行引航员接送。因为拖船毕竟不是专业的引航船艇,所以对拖船有下列要求。

1.拖船的船首必须临时插2~6个倒U型栏杆或在通常接送引航员的位置临时插一些扶手、栏杆(如图21)。一般拖船的船首是没有栏杆的,大多数拖船接送引航员时是用船首接近引航员软梯的,因此需要插一些倒U型栏杆,既方便拖船的船员抓牢,又可用于引航员登离船时抓牢。

2.拖船的船首到拖船生活区左右各拉一根扶手绳,便于引航员安全地在拖船上进出。

3. 日本一些港口的拖船上,在船首到二层甲板之间设置一条走廊(如图22~23),这样既可避免主甲板上浪对引航员登离船的影响,又方便引航员的通行。

4.当拖船临时作为引航船艇使用时,拖船应该有相应的标识,如信号旗和信号灯,保持VHF守听等。

四、对引航员接送船艇的设计设想

据说,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引航员接送方式是德国的双体小水面船(SWATH)作为母船(长60m、宽25m),再配上抗风能力较强的双体小水面引航艇(长21m、宽14m)和单体引航小艇,但需要0.6亿欧元左右,价格昂贵,如图24。上面介绍的二十艘不同的引航船艇,它们都是各有所长,本人的设计设想是采用图5的船形,加图12的铁架(在欧洲的丹麦、瑞典、德国、法国和芬兰等国家的引航机构拥有大量这样或类似的引航艇),还有图19的下沉式甲板和图20的引航员经常登离船区域凹进去一部分等,如图25,这样可以减少引航员登离船过程中的风险或者隐患。这个设想纯粹是纸上谈兵,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上一篇:大雪节气祝福语短信下一篇:写给妈妈的信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