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诗歌_致橡树

2024-08-03

爱情诗歌_致橡树(精选4篇)

1.爱情诗歌_致橡树 篇一

致橡树诗歌赏析教案

一、谈话引入新课;

有人说:爱情、婚姻、家庭是人生的三部曲,这三部曲怎么唱,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你想收获幸福吗?那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砚、价值观和爱情观吧!今天我们学习的《致橡树》,诗人会给你一些有益的启迪。

二、师生谈舒婷:

师问:你了解舒婷吗?谈谈你了解的舒婷。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但基本上是教材192页注(1)的内容。

师再问:除了脚注外,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有的说是朦胧诗人,有的说其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

三、诵读、理解、鉴赏。

1、抽生朗诵全文,放录音《梁祝》。其他同学边听音乐,边听朗读,边划出诗中具体的物象,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情,领会这些具体事物与生活中的哪些人类似,它们有何特点。

师点评:王琼同学的配乐朗诵声情并茂,真棒!从她的成功中,老师也看到了希望,找到了自信。前半部分,她吐出了积压在女性心头几千年的抑愤与不平,如决堤之江水,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后半部分读得缠绵悱恻,如潺潺流水,娓娓道出心中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大家掌声鼓励)

2、师问:诗人用了哪些具体形象来含蓄地表情达意?

生: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肯定一边板书)

师:诗人对凌霄花是什么态度?凌霄花有什么特点?

生:绝不学,鄙夷的态度。读的时候这三个字要重读;凌霄花攀援,是一味地攀附,完全依靠橡树。

师: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对象,她要找哪些人?

生:(齐声)有钱的、有权有势的,可以供她享乐的

师:痴情的鸟儿有什么特点?诗人对她持什么态度?

生: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绝不学----完全否定,瞧不起。

师:泉源和险峰有什么特点,诗人又怎么看?

生: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献,不求索取;险峰增加橡树的高度,衬托橡树的威仪,是把自己作为橡树的陪衬,二者并不平等。

师:如果说泉源、险峰象征生活中一味奉献的女性,那么,日光、春雨又象征哪类女人呢?诗人又持什么态度?

生:日光慷慨地燃烧自己,献出无尽的光和热;春雨也用无声的甘露滋润橡树,她们甘愿牺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诗人认为这种单向的奉献乃至牺牲都还不够好!

师:诗人连用六个否定句,无论是凌霄花的攀援、痴情鸟儿的单向痴恋,还是泉源、险峰的无私奉献、甘愿陪衬,甚至日光、春雨的自我牺牲而成就他人,在情感的天平上,她们与橡树的关系怎样?

生:缺乏独立、平等、自强的精神。

师:好!前半部分排山倒海般的贬斥与否定,为的是突出一句话,是哪一句?

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师:好,你是树,我也必须是树,这说明了什么?

生:平等、独立!

师:好!请找出木棉和橡树关系亲密的句子。

生:(齐读)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师:这表现两人亲密到什么程度?

生:互补、互助;相知、相依。

师:找出两人有共同语言的句子。

生:每一阵风过听懂我们的言语

师:这说明他们的心怎样?

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心有灵犀

师:诗中表现男性美的句子是?

生:你有你也像载;

师:男性美在何处?

生:阳刚之美,有棱有角,有个性

师:女性之美在何处?

生:我有我火炬。

师:女性美有什么共性?

生:温柔、柔情似水、阴柔的美,西施、黛玉一般的美。

师:那些站在大街上叉着两手骂老娘的女人美不美?母夜叉孙二娘呢?

(生大笑)

师:木棉和橡树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呢?

生:我们分担;我们共享。

师:这说明他们怎样面对甘苦沉浮?

生: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师:纵观全诗,诗人追求一种怎样的爱情观?

生:相互独立、平等,又紧密结合、互相依存的新型爱情观。

生:边听《梁祝》,边朗诵全诗,加深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对比阅读

《我愿意是激流》,体会裴多菲追求的爱情观与舒婷有何不同。

1、师:放轻音乐《春江花月夜》,多媒体展示裴诗《我愿意是激流》。

生:边欣赏古筝曲,边诵读裴诗。

2、抽生朗诵裴诗。

3、抽问,本诗中表达的爱情观与《致橡树》中的哪类相似?

生:泉源、险峰和日光、春雨。

五、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对中学生早恋这一问题的看法,要实话实说,分析其表现及心理、危害等。题目自拟,800字左右(课外完成);也可以以《如果我爱你》为题,写一篇读后感,(文体不限,勾勒一下你所憧憬的伟大的爱情。

1、学生自由讨论。(五分钟左右)

2、抽生谈感想及其构思。

3、课外练笔,进行思想教育。

2.爱情诗歌_致橡树 篇二

舒婷的《致橡树》诞生在一个及其特殊的年代, 一个政治凌驾于一切的年代。爱情被放在一个极低的位置, 甚至常常作为政治任务以及身份背景的附属品的存在。爱情作为考验社会自由度与宽容度的量衣, 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时代的奢侈品, 太多的只是合乎条件的婚姻, 超越世俗的爱情只是沧海一粟。或许说不仅在当时的年代,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 受传统被政治化了的儒家思想影响的国人, 有着一贯的男尊女卑的潜意识, 而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作为不平等爱情的精神助力, 让女性在爱情中常常被迫预设为附属地位, 因此婚姻也往往只是作为门当户对的结合。所谓的爱情背后附着了太多东西, 太多本不属于爱情的枷锁, 地位权势金钱财富攀龙附凤夫荣妻贵,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即使被褒扬的爱情也常常是女性以小鸟依人的附属形式存在的。而那些寥寥可数的想要冲破世俗的爱情宣言, 如梁祝化蝶, 又如陆唐的“犹吊遗踪一泫然!”, 却不过多为悲歌!

在舒婷的《致橡树》中, 诗人以“绝不像”开篇, 即否定了三种看似符合旧俗的理想模式, 并勇敢地提出自己所向往的平等而独立的“木棉”意象, 可以说以“木棉”作为本诗意象是诗人首创, 这样明亮隽美的意象本身就是本诗一大亮点。从此诗坛亦多了一个独立自爱, 敢于冲破世俗追求平等爱情的木棉女子形象。诗人笔下的“木棉”是一种各自独立无所依附也无所丧失的完整, 是一种相知相惜彼此尊重人格平等的心灵默契, 是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终身相依的不朽陪伴, 是一种不被外界干扰, 不受世俗羁绊, 执着于内心真爱的执着与纯粹。在当时爱情常处于附属地位, 充满世俗意味的年代, 《致橡树》中人的价值尊严的发现, 自我情感与理想人格的确立以及描绘的平等独立的爱情模式, 足以承载撼动一个时代的理想爱情宣言的意义, 这也是本文意在阐述的纵向的第一层意义。

眼观现在, 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程度大大上升, 我们本有足够的条件去追寻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爱情, 可是诗人诗中所述的理想爱情模式似乎仍是寥寥。比起勇敢平等独立地去遇见去追寻真爱, 更多的似乎充斥的是为金钱权利所累为家庭地域所阻的追求不劳而获的将就而物质的爱情观。我们大多都疲于为理想镜像中那个“你”而自我完善, 我们失去了“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动力, 我们少了太多“分担寒潮, 风雷, 霹雳”的决心。门当户对的古老寓言一定仍然根深蒂固, 只是这一次阻挠我们的更多的不是外界的“门户”, 而是内心的“门户”。作为树的形象相依太累, 只想当一株小草, 就近依靠在树底下, 而或者, 木棉的平等不足以衬托橡树的伟岸, 更沉迷于那种被阿谀的缠绕与被需要。可若如此, 根, 又如何紧握在地下, 叶, 又如何相触在云里? 倘若有风雨, 又如何共抗风雷?所以我想这恰恰是《致橡树》带给我们现代社会不老的意义, 一种愿意为镜像中理想爱情形象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动力, 一种相互平等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尊重相互彼此陪伴的存在。这种平等独立的爱情理想仍是现代社会所向往和借鉴的, 这也是本文所述的第二层意义。

以上就是本文所述的《致橡树》的双重意义。舒婷《致橡树》中的”木棉”形象, 不仅在那个年代喊出了男女之间的新的爱情观, 在现代生活中仍是极具借鉴意义的理想爱情模式。古往今来, 爱情的形式或许不同, 但其中平等独立自我完善的精神内涵作为一种理想爱情模式的必备内核, 必定是不老的存在。

参考文献

[1]舒婷《致橡树》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10.

[2]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17~1997.

3.遇见致爱情诗歌 篇三

记得那一天,

人海中偶然的.遇见,

便注定了,

必会一眼万年。

曾一直觉得,

你的目光温柔如禅;

清澈似水星眸闪炫,

更像天边月一弯。

回首前尘初见,

秋风亦悲过画扇;

戒不了的一段尘缘,

沉醉牵挂于红尘彼岸。

时光的荆棘之路,

也曾辛苦跋涉了千年;

蓦然回首心事纠缠,

也知道水滴石穿。

旧年灿若桃花的笑脸,

伴着三生石畔的誓言;

奈何桥上无奈何,

泪眼凄迷了忘川。

两生花开出了火焰,

那是谁凋谢了欢颜;

梨花带雨处,

只为博得君怜。

曾泣潇湘紫竹泪,

4.《致橡树》教案(推荐)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欣赏感受作品所抒发的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爱情观。

2.使学生了解这首诗象征的表现手法并欣赏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浓厚的抒情氛围。

重点难点

诗歌象征的表现方法和通过精妙的修辞手法所体现的抒情氛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欣赏《梅花三弄》片段:“红尘自有痴情者,莫道痴情太痴狂„„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 提问:歌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一句中“情”的含义是什么?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的学习要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来关注社会现象。今天我们就以严肃的态度来关注爱情这种社会现象。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爱情是什么?其实每个人对爱情的感悟、理解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今天,我们欣赏当代女诗人舒婷一首《致橡树》,希望欣赏后能得到一些启发。(鼠标点按动画字幕)致像树 舒婷

二.作者简介

1、(鼠标点按超级链接)舒婷: 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厦门市人。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四月的黄昏》 《这也是一切》 《呵,母亲》 《思念》 《双桅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也许》

2、(鼠标点按超级链接)朦胧诗: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三.内容赏析

(一)整体把握、宏观欣赏 欣赏诗歌要品味诗人设置的意境,而品味又离不开朗读,请同学们首先欣赏配乐配画的诗朗诵。(鼠标点按《致橡树》诗朗读)(1)提问: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指谁? 这个题目是没有主语的,应如何补充完整?(2)从阅读提示中可知,本诗可以理解为表现诗人爱情观的,按这一理解分析,诗人一开始就正面表明了她的爱情观的吗?

(3)诗人开始对某些爱情观持否定态度,然后用意象来表现自己的爱情观,这自然 将诗分为两个诗节,分在何处?

(二)赏析第一诗节

1、请全体同学朗读第一诗节。请找出第一诗节的意象,它们依次是什么?

2、诗人通过六个意象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诗人的态度怎样,坚决吗?从哪里看出来?

3、诗人为什么反对这些爱情观?

[学生这些问题自由交流、讨论。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最后用口语组合表达出来,最后老师适当总结。]

(三)赏析第二诗节

1、诗人向往的是怎样的爱情?体现中心观点的诗句是哪两句?

2、联系标题,在第二诗节中诗人用了哪两个意象来表现爱情观的?

3、请找出只描写橡树和只描写木棉的诗句。

请将这些诗句集体朗读一至两遍。请说说这些诗句分别表现了橡树、木棉怎样的特点。

4、在阅读提示中提到,本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在爱情关系上,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橡树象征富有阳刚之美的男性,木棉象征富有柔韧之美的女性)

5、男性和女性虽然是两个有差异的群体,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请找出橡树、木棉相互联系的诗句。

学生朗读诗句,讨论:橡树、木棉的关系应是怎样的?

6、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男性和女性,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诗人希望追求的 爱情关系。而这种平等、独立、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就是伟大的爱情,这种爱情才会坚贞不渝,所以诗人最后总结出:“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如何理解这三行诗?

四、写作特点

诗歌的意象塑造借助语言,而语言的表达又讲究技巧,试分析本诗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技巧?

本诗除了运用象征表现手法外,还使用的很多修辞手法。我们先欣赏比喻,第一诗节的六个比喻有何作用?

如果没有比喻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鼠标点按超级链接)本诗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使诗歌增添韵律美。本诗中大量运用对偶句,或在字、音、义上严谨对应,或在义和行上宽泛地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体诗的自由奔放,使得诗歌的传统美和现代美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五.课堂小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的爱情。

请同学说说,你对爱情是怎么看的?

主题延伸(机动):“诗无达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是说对诗的理解往往角度不同,其感受也是不同的。那么本诗除了理解为爱情诗外,还有其他理解吗?

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如果将诗中的“爱”由男女之爱推而广之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本诗还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应该是单独的个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独立的,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应该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分析诗歌是怎样表现女性的自我完善的;并联系社会现实,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关于部门发言稿5则范文下一篇:卫生保健课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