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8篇)
1.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一
XX县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和建议
XX县地处赣中西部,全县国土面积2796平方公里,辖
7镇12乡,256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人口38万。分文铁路和武吉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县城距京九铁路和105国道60公里,距井冈山机场100公里,距赣粤高速50公理,距武吉高速11公理,交通极为便利。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农村生态建设先进县、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单位、全省首届绿色生态先进县等称号。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100个粮食生产大县之一。耕地面积45.3万亩,其中水田41.5万亩,旱地3.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
1.19亩,历来盛产粮食、油料、大豆、薯类,有“赣西粮仓”之称。安福县先后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县、国家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示范县、国家沼气生态项目县、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县、农业部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县。
XX县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培育壮大了粮食、肉牛、生猪、烤烟、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农业主导产业。2011年,XX农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11亿,比上年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52元,增长13.6%。全县呈现农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提速、农村富裕稳定的良好局面。
粮 食 生 产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XX县平均每年调出商品粮2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落实各项强农兴粮政策,强化多项举措,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呈现“四增一减一优”的特点。四增,即 “面积、总产、单产、种植大户”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从2004年的77.9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82.69万亩,增长6.2%;粮食总产由2004年的4.87亿斤增加到2011年的6.46亿斤,增长32.7%,实现了八连增;平增单产由2004年的312.9公斤增加到2011年的390.6公斤,增长24.8%;种植水稻面积在50亩以上的规模种粮大户也从2004年的1760户增加到2011年的2550户,增加44.9%。一减,即耕地抛荒面积逐年减少,从2004年的0.265万亩减少到2011年的0.086万亩。一优,即水稻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稻种植面积从2004年的50.5万亩上升到2011年的72.8万亩,增长44.2%,其中高档优质稻面积25.9万亩,增长31.6%,超级稻面积35.4万亩,增长56.2%,优质稻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2007-2011年连续五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二、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益走低。2008年以来,农资价格、机械作业价格、农村雇工价格大幅上涨,涨幅在25%-60%,而稻谷的价格涨幅只有10%左右。价格涨幅不一致,导致生产效益偏低,农民增收压力大。
2、农村劳动力减少,控制抛荒面积压力大。大量年青力壮的农村劳动力外流,留守劳动力的年龄偏大,不仅身体素质偏差,而且文化水平、科技素质、科技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相对偏低,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农田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我县现有耕地面积45.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36.5万亩,尚有8.8万亩耕地靠天吃饭,不能旱涝保收,农田基础设施存在工程老化失修,效益不断衰减等诸多问题,总体上基础设施薄弱,抗灾避灾能力较低。特别是山丘的耕地,自然条件差,田块依山开垦,零星分散、偏远,土壤贫瘠,产出率低,有可能出现抛荒现象。
4、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有待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担负着发展粮食生产和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职责,但由于各级财政投入经费有限,乡镇农技推广站的设施差,农技人员的待遇低;广大农技人员接受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少,专业素质降低,知识老化,推广手段落伍,推广方式单一,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政策建议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物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粮食产销和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的粮食安全状况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如果我国粮食不足,靠进口粮食,不仅运输问题难以解决,而且国际粮价也必然上涨。二三十年后,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将达到最高峰,预计将达到16亿。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水资源的紧缺、非耕地资源开发的巨大投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物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些都将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巨大压力,“30年后,谁来养活中国!”,“20年后、谁来种地?”等尖锐问题不断被提出。针对我县的基本情况,我们恳请国家上级部门对如何提高的粮食生产能力,予以高度关注,并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建议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在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坚决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有效改造中低产田,扶持发展区域优势好、抗灾能力强、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商品粮基地;要加大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要加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改进水利设施和排灌系统,综合治理洪、涝、旱,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不断优化粮食生产能力。
2、建议调整粮食直补方式,使种粮农民多受益。鼓励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以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粮食连片生产的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成员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应加
强补贴资金的监督,使补贴资金真正补到种粮农民手中。
3、建议加大农资价格控制力度,增加农资补贴幅度,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在惠农政策强有力地推动下,种粮效益有所提高,据测算,我县种植一亩双季稻加上补贴收益可达870元左右,但与外出务工和种植经济作物相比,效益差距依然较大,与瓜果蔬菜效益比为1:4,而且今年由于各项生产成本的上升,减少了粮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建议国家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4、尽已然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粮食生产。加快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大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对国家政策规定必须确保的各项公益性服务,抓紧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确保必要的经费。政府财政在预算安排农业基础建设资金时,统筹考虑乡镇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乡镇农技站站房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更新,安排相应推广经费用于当地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加大对农技人员及种田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
2.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二
关键词:林业,问题,建议,甘肃庆城
近年来,庆城县林业局紧密联系林业工作实际,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对林业的新要求、新课题,以科技为先,加强林业科技体系建设,推动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林业科技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林业管理更加科学精细,管理成效显著提高。但是,该县林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入实践可续发展观的理念,以“双联活动”为契机,推动全县林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现将该县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总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形势日趋严峻
随着林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林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尤其随着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产业开发,木材、果品、中药材等林产品和种子、苗木调运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大,林业有害生物侵入、传播、蔓延、成灾事件时有发生。
1.2 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对种苗管理及苗木质量的要求提高
当前种苗工作中执法管理松散;造林树种单纯,乡土树种开发利用不够,新优品种引进不力;造林苗木良莠不齐,造林苗木质量标准不严格,健康状况不查验,不能适应当前林业工作要求。
1.3 林业生产科技含量少,技术水平低
庆城县干旱少雨,土壤贫瘠,是一个林地多但林分少、造林多但存活少的干旱山区县,造林效益低,成林成本高。然而该县的造林技术和造林方式因循守旧,造林营林手段简单粗放,科技含量低,对抗旱造林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够重视,对抗旱造林新树种、新品种的引进缺乏信心。
1.4 林牧矛盾依然是制约造林幼苗存活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走访,人们均认为庆城县林地放羊仍是影响幼树存活的主要因素。养羊是群众的利益,造林也是群众的利益,更是生态社会利益,也更是千秋万代的长远利益,应处理好林牧之间的矛盾。
1.5 林业科技经费投入严重缺乏,常用仪器设备几为空白林业技术质量管理不仅没有物质基础,而且没有科学
可行的手段;林业科学科技指导不仅没有培训设备,而且缺乏培训资料。
2 发展建议
要牢固树立和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工作、科学生产,加速林业跨越式发展进程,实现林业现代化。
2.1 充分认识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做好林业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学技术是推进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林业发展离不开科技作支撑[1,2]。科学技术是提高行业自身实力、加快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树立科技兴林、人才强林的意识,把林业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从制度、措施等方面确保各项科技工作的落实[3,4]。针对庆城县实际,当前应把以下几方面作为突破口,推动林业科技发展[5,6]。
(1)积极落实国家和省上对林业科技经费投入的要求。在林业重点工程中,安排不少于3%的经费用于科技支撑,并持续稳定地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林业科技工作顺利开展。
(2)积极推广应用抗旱造林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树木生长,提高造林效益。可推广的技术主要包括:苗木全封闭造林技术、容器育苗造林技术、菌根菌育苗造林技术、吸水剂应用技术、固体水应用技术、ABT生根粉及根宝等制剂应用技术、卡式植树法应用技术、抗蒸腾剂应用技术、贮水渗膜袋应用技术、集水整地技术等。
现简单介绍其中的4种:一是卡式植树法应用技术。卡氏植树法是希腊卡利斯特托斯教授(Prof.G.Kallistratos)于20世纪80年代,在致力于干旱和沙漠地区植树研究时发明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已于1986年获德国专利,1991年获希腊专利。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干旱少雨、多石多沙、土壤贫瘠的地区。其主要技术特点是把有限的水肥集中在植物根系吸收范围内,并阻止水分的散失,从而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二是抗蒸腾剂应用技术。抗蒸腾剂主要含有高分子成膜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抗蒸腾剂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抗蒸腾、抗寒、抗旱、抗逆和防风等多种功能。抗蒸腾剂含有的高分子网状结构合成材料,使用后能在植物枝干及叶面表层形成保护膜,有效减缓外部环境对植物的伤害,大大降低水分蒸腾,可以起到防寒防风和保持水分的作用。抗蒸腾剂可以显著减少风力的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抗蒸腾剂含有枝叶表层可吸收的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营养物质,能提高植物的内在抗逆能力,有效缓解植物在非常时期的营养不足,从而综合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和恢复能力。三是贮水渗膜袋应用技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目前推出一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全新造林方法———蓄水渗膜造林技术。该技术能根据苗木的生长需要,直接在根部构筑缓释水源,利用缓释膜的科学、均衡、有效地渗水,满足苗木生长对土壤水分的需求,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节约造林成本,以达到水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可人为地设计膜材的渗水速度,使膜材的渗水科学、均衡、有效,保证植物的成活或存活。其渗水速度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环境湿度越大,其传导速度越慢,环境越干旱,传导速度越快,可保证苗木顺利度过无雨的干旱期。据试验,土壤湿度6%~40%时,蓄水渗膜释放水分子使土壤潮湿,有利于树根生长,当雨季土壤湿度超过40%时,该膜停止渗水,从而实现水有效利用,这样只要袋内有水,土壤湿度总保持在30%~40%,保证了植树造林的存活。四是集水整地技术。该技术适宜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丘陵区营建生态经济林和速生优质用材林时使用,方法是在整地时对预设的集水坡面或栽植后预设的植树带集水面进行铲平、压实拍光,然后用YJG系列高分子化合物材料、乳化沥青或中性水泥等防渗材料处理,以便把降雨径流引入树木的根系区。该技术可增加降雨的利用率,减少地表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2.2 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执法工作,建立健全检疫工作网络体系,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和安全
林业植物检疫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部门多、难度大,加之工作基础差、力量薄弱、行业地位低,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积极争取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投入的规定和要求。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内部各单位的职能优势,加强单位之间互联互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建设,共同推进林业植物检疫工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要与森林公安、林政管理、资源监测、木材检查站等单位联合开展检疫执法检查工作。要积极开展区域间的联防联治联检工作,建立和完善协作机制,统一行动,协同执法,联合防治,逐步构建起联防联治联检网络。乡镇林业工作站要设立兼职检疫员岗位,与县级林业站的检疫机构联动,形成检疫工作机构网络体系,以便有效便捷地开展工作,方便群众,堵塞漏洞。
2.3 充实种苗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种苗管理行政执法职能,提高质量监督与检验检测能力
要一手抓林木种苗质量监督,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管理,一手抓种苗基地建设,提高生产水平。以提高种苗质量为中心,以搞好良种繁育体系、质量管理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3个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苗木生产向现代化、基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林业生产提供数量充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的苗木。
2.4 着力解决林牧矛盾,坚决推行舍饲圈养,杜绝牛羊出圈进山
应改变传统养殖习惯,改传统散养放牧为棚舍科学圈养,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封山禁牧与科学养畜齐头并进,双管齐下,将禁牧保林与养畜增收有机结合,是破解长期以来困扰林牧发展的治本之策。要在引导和扶持上下功夫,帮助群众妥善解决养畜圈舍、贮草、资金、技术等实际问题,革除传统陋习,走出放牧误区,倡导科学圈养,禁止违规滥牧,通过推广暖棚建设、青贮饲草、畜种改良、疫病防治等技术,将封山禁牧与科学兴牧有机结合,实现林牧两者相依共生。
2.5 提高林业科技队伍素质和业务技能,保障科学发展的人力资源
林业科技队伍是林业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事关造林绿化、科教兴林、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一是创造条件,创造机会,抢抓机遇,鼓励支持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参观考察、学术交流、科学家年会等活动,使他们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积累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开拓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的才干;同时,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要担当起培训提高整个林业科技队伍的职责,把内部业务培训要日常化,常抓不懈,进而带动全县整个林业科技队伍素质的提高。二是积极引进吸纳适用实用人才,争取分配专业对口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林业科技队伍。
2.6 积极开发利用乡土树种,大力引进新优品种,改进造林树种结构
乡土树种是根据树种进化体系和自然区域演替而产生的树种,也是大自然通过自然竞争、优胜劣汰而产生的目的树种。作为乡土树种,在当地种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乡土树种的施用,不仅可以完善当地的生态系统、还可以尽可能地对地力及立地条件进行改善。庆城县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乡土树种有可营造用材林的楸树、臭椿、旱桐、小叶杨、辽东栎等;可营造水土保持林的黄刺玫、柽柳、山桃、狼牙刺等;可营造经济林的香椿、花椒、文冠果等。通过引种,可以增加林业生产需要的优良树种和品种,生产更多更好的木材和林、副产品,充分发挥森林的效益。目前庆城县引进极具推广价值的抗旱、抗寒、抗病虫优良新品种有杨类的欧美杨107、欧美杨108、丹红杨等;20世纪70年代杜仲在庆城县就有栽培,至今生长良好,目前可引种的适生品种有秦仲1号、秦仲2号、秦仲3号、秦仲4号等。另外银杏在园林绿化中大苗引种栽培已随处可见,表现良好,可引种试验抗旱抗寒的银杏适生品种用于育苗和营造丰产林或特用林。
参考文献
[1]马忠江.新形势下海原县林业发展之我见[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101-102.
[2]黄健翔,曾火根,赖仁财,等.吉水县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9):218-219.
[3]皮文胜,谌志华,苏明生.安化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230.
[4]罗淑琳.浅谈城市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22-23.
[5]尚旭东,康云海,陈方.云南林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0):14963-14969.
3.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三
关于对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汇报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各级各部门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民营企业得到了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公司也深刻感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关怀,现站在民营企业的层面上就全县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作如下汇报。
一、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资金紧张。
除少数几个大企业外,资金短缺仍是当前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最突出的问题。一些企业产品销售形势很好,发展前景也非常可观,但由于缺少资金,很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更谈不上扩大规模。也有的项目,因为资金困难建设工期一拖再拖,不能按时投产。
(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虽然忠县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且在乌杨开发了新的工业园区,但是园区承载平台建设滞后,加之地方一些钉子户不服从地方征地政策,存在征地难的现象,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的一些早已敲定的好的项目迟迟无法动工,不能按照规划稳定发展。
(三)民营企业不公平待遇仍然存在
在具体的立法和政策中还残留着不少对民营经济不公平的待遇,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市场准入方面,虽然放宽了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九大领域,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人、财、物等方面的实力不够,实际上仍被拒之门外,且部分行业仍然存在保护主义。在赋税方面,个人独资企业难以享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对民营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又向企业主征收个人所得税,双重税制不符合公平待遇。
(四)思想观念滞后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形态对非公有制经济有种片面认识,其次我县多数群众思想闭塞,对外界缺乏了解,缺乏信息,无门路或者根本不会干,这也是束缚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另外,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做不大,虽然有个别企业做得非常成功,达到了较大规模,但总体而言,民营企业无论是平均资产规模,还是平均销售收入总额,都是比较小的。民营企业做不大,虽然有多种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民营企业自身怕做大,民营企业家怕做大后有风险,这最终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民营企业缺少优秀的人力资源
一是我县处于两翼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活环境、个人成长空间、待遇等方面远不及沿海和重庆“一圈”等发达地区,加之多数企业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的用人留人机制,致使人员流动较大,难以引进和留住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二是民营企业初创时,主要依靠家族的凝聚力同舟共济,克服了重重困难,依靠自身优势使企业迅速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生产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任人唯亲的用人政策和粗放的管理,由于人们观念上的误区,也由于相当多的民营企业还不能为人才提供持续有保障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所以人才进入民营企业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三是普遍民营企业基层员工工资待遇不高,工作时间较长,普遍民企认为现在人口多,劳力资源多,人才就必然多,不少企业发展面临困难,劳动力素质不高,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企业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相对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四是普遍人员都觉得到企业工作都是打工的,是二等公民,虽然被撞得头破血流也要拼命往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国企的门槛挤,很多人也认为只有当公务员、在事业单位或者在国企工作才是有能力的表现,工作才稳定,才摆冠冕堂皇,老来才有一份保障,所以多数读书出来的年轻人第一选择也不会是民营企业。
(六)企业缺乏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
民营企业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十分落后,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目前我县民营企业除部分有一定的规模,大多数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部分企业厂房简陋、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工艺简单、管理粗糙、产品质量差、污染较重、资源浪费、市场竞争意识滞后。另外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品牌效应和意识不明显,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在经济竞争日趋热烈的情况下,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的民营企业在价值链的分配中处于极度不利的地位,只能靠压缩利润空间求生存,发展难以为继。
(七)民营企业融资难
民营企业之间有能相互拆借,且民营企业向个人借贷有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嫌。另外,虽然在成文的贷款政策方面,对于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基本上做到了一视同仁,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仍有相当的顾虑和限制。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也受限制,争取上市非常困难重重,为解资金紧张之急,往往采取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还贷压力较大。
二、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在资金方面
建议上级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作民营企业发展基金。
(二)基础设施方面
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职能,与当地居民积极协调,尽快排除障碍,完善基础设施,让企业项目更快入驻忠县工业园区。
(三)消除体制障碍,营造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竞争环境
在体制设置和政策制定上,进一步细化相关细则,真正建立起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等市场主体完全平等的格局,促进全县经济均衡发展。在市场准入上,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量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放宽经济管制,限制垄断,特别是行政垄断,允许民营企业自由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各个领域,切实消除“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现象,保护民营企业平等参与竞争,实行低成本扩张。在政策扶持上,建立全市民营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资本金补助等方式,在技术创新、新建项目、节能减排、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梯度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促进企业加快发展,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四)在思想观念方面
一要努力更新知识结构,使观念创新具备必要的基础和前提。二要敢闯敢冒险敢试,从企业不协调因素中发掘出新的东西。三要不怕冒险的压力。总起来说民营企业家一定冲破“ 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等传统思想观念,树立富而思进的新观念,增强干大事、创大业、做大贡献的胆识和气魄。
(五)在人力资源方面
1、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完善人才激励制度。要重视人才的引进。转变旧有的引进、培育人才观念,真正做到用人唯贤;
2、重视内部人才的培育。企业既有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要规范人才的选拔、考核、培训、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使企业留得住人。有效的激励机制,既可以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4、适当的提高员工待遇。马云曾经说过,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第一个就是钱没给到位;第二个原因就是心委屈了,现在企业留不住人才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普遍员工觉得待遇偏低了;
5、给员工以美好的发展前景。每一个人都是为未来而奋斗的,如果企业没有发展前景,员工在企业里就没有发展前途,再好的待遇也留不住好的员工和人才;
6、给员工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企业是一个大的舞台,舞台越大,员工施展各自能力空间就越大,员工的自我价值就越容易实现,他们也就愿意为企业服务。
(六)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方面
1、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据专家估算,现在新技术每年平均淘汰率达20%左右),企业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2加大投入,促进“产、学、研”结合。“企业在建设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还要以项目为主线来组织企业、院校、研究单位的力量进行公关,如果没有项目的依托,三方合作就缺乏一个平台和共同的目标,难以有效的组织到一起,有了基地,三方的合作就可以持续,可以进行一些带有长期性的重大项目的研究,也可以避免机会主义行为。”企业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重视“产”、“学”、“研”互动,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3、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民营企业发展时间短,除依靠先发优势发展起来的企业外,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严重短缺,加强企业间的互助、合作,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合作创新,可以弥补单个企业在人、财、物方面的局限性,具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特点,能缩短“产、学、研”周期,见效较快。民营企业在选择合作创新时,对于合作目标(或项目)、合作方式、具体分工、利益分配方式及风险分担方式等都应以合同的方式予以明确,以保证各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开展活动,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
(七)在融资方面
4.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四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教师政策发展呈现出政策变迁由调整恢复向全面深化逐步转变、政策取向从独立单一到综合灵活日趋完善、政策对象由隐性到显性渐渐凸显的特点。但是尚存在政策制定向乡村教师倾斜缓慢且实施操作泛而不精、政策措施缺乏延续性且顾此失彼未能整体推进、政策缺少追踪评估不利于适时调整等问题。现阶段,乡村教师政策处于重要调整转折期,要加大乡村教师政策倾斜力度,确保实施操作更为精准;保证乡村教师政策延续性,协同各项政策整体推进;完善政策追踪评估机制,促进政策适时改进;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乡村教师政策决策支持等,引导和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
乡村教育 乡村教师 教师政策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政策是保障。乡村教师政策直接影响着乡村教师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着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乡村是表述我国行政区域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精准定位政策对象、科学把握政策文本信息、明晰政策落实的方向和脉络。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国家政策文本还是实际统计应用,对乡村概念的界定和使用都存在混淆,未达成统一。为了较全面地把握乡村教师政策的历史脉络,本文界定的“乡村”教师政策范围较为宽泛,既包含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农村”教师相关政策,也包括不同历史阶段与教师相关的重要教育政策文本。
一、乡村教师政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1.政策变迁由调整恢复向全面深化逐步转变
政策环境变化是政策行动产生的根源,会影响和传输给整个政策系统。乡村教师政策的发展演变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阶段的影响。1978年至今,中小学乡村教师政策由最初的调整恢复逐步转变为现阶段的全面深化。文革后,中国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国家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1978)等文件,开始对整个教师教育及教师队伍的恢复和管理进行紧急恢复和调整。到80年代,伴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也紧随其后,该时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等,较为侧重教师基本政策体系的建立。21世纪初,遵循以人为本、教育公平的理念,各级部门关于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政策快速发展,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3)。现阶段,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乡村教师政策也随之不断深化,政策聚焦更为全面具体,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5)。
2.政策取向从独立单一到综合灵活日趋完善
与政策变迁阶段相对应,乡村教师政策整体取向表现为从独立单一向综合灵活日趋完善。自1978年始,每个阶段的乡村教师政策基本都有各自单一侧重点,从追求教师队伍稳定、学历合格发展到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素质。1981年,国家颁布《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中若干具体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文件,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等,补充教师数量,努力维持教师队伍稳定。1999年,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为标志,教师政策关注重点转变为推进继续教育,保证教师学历合格。2000年出台的《实施办法》以及随后颁布的《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引导教师资格认定,实施教师聘任制,将政策推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轨道。2006年至今,在极为强调教师质量提升的同时,乡村教师政策也更为注意进行全方位、宽领域的改革调整,采取城乡师资交流、扩大补充渠道、开展培养培训等措施,全面提高师资质量,如《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2006)、《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2010)等。
3.政策对象由隐性到显性渐渐凸显
纵观整个政策发展历程,乡村教师作为独立群体专门成为政策对象,经历了由“隐性”(隐含于农村教育、教师政策之中)到“显性”(专门制定乡村教师政策)的漫长过程,反映了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日益关注以及乡村教师地位的逐步提高。1994年国家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专门的、针对全体教师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世纪初,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城乡教师的差别化对待渐渐显现,如2001年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规定小学阶段教职工与学生比分别为:城市1∶
19、县镇1∶
21、农村1∶23。近十年,专门针对乡村教师的政策大量涌现,且分类多、覆盖面广,受关注度持续升温。政策不仅涉及源头培养、就业引导、交流支援三个师资补充环节,覆盖职前准入、职中培训、职后管理三层教师质量提升,还从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统一城乡编制、职称评聘倾斜等多角度、多措并举努力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二、乡村教师政策发展存在的问题
1.政策制定向乡村教师倾斜缓慢且实施操作泛而不精
首先,“乡村”和“农村”概念使用模糊不清,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执行。目前我国政策文本对城乡界定未能达成统一,如《中国统计年鉴》(1999)有9个部分43张表格涉及城乡内容,但其划分口径几乎各不相同,[1]因此,大多数教师政策文本中都不会涉及对乡村范围的准确定义,并由此影响了对乡村教师政策的准确解读和有效执行。此外,文革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政策主要是宏观方面的,关注整个教师队伍的恢复与建设,在较长时间内我国并没有专门制定乡村教师类政策。20世纪初,乡村教师问题才日益受到重视,最具代表性的要属2006年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出台,但此时政策文本还是使用“农村教师”一词。一直到2010年后,伴随“乡村教师”的明文使用,我国乡村教师政策对象才更加聚焦,如《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
其次,政策文本制定模糊不清,实施操作泛而不精。伴随2015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的出台,乡村教师看似迎来了春天,但是实际上政策内容在操作层面普遍泛而不精,大条框有,细则的制定落实要靠“地方”。这种决策模式是符合我国地域辽阔、区域之间差别大的实际国情的,即党和国家层面制定全国统一的、宏观性的政策,侧重把握“方向性”,而实施操作细节则交给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规定。在实际中,受各地实际情况和政策执行者素质等多方面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政策实施细则时,往往对政策执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考虑不全,未能充分评估政策实施环境、不利因素,预测实施效果等,导致政策实施走样。例如城乡交流政策在操作中就出现选派教师数量有限,难以辐射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差,个别学校将之作为贬抑教师手段;宣传不到位,被选派教师缺失动力等问题。[2]
2.政策措施缺乏延续性且顾此失彼未能整体推进
首先,政策缺乏系统性、延续性和科学性。纵观中小学乡村教师政策,各阶段政策杂乱繁多,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体系,多是从一时需要出发。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政绩、官员不定期调整等原因,乡村教师政策的延续性、科学性问题也相对突出。经验型政策制定造成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前后雷同”“不定期间断”“自动消失”等问题。以“前后雷同”为例,仅在1981、1983、1986年短短5年间,就下发了三个重复性很强的《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3]
其次,同一时期各类乡村教师政策有时顾此失彼,不能整体推进。教师政策受到政治、经济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每个历史阶段政策取向各有侧重点,这一定程度上符合新事物由无到有逐渐发展的规律,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各阶段政策间的断层。如20世纪80年代侧重补充教师数量,90年代主攻教师学历合格,进入21世纪更为强调提升教师质量。现阶段虽然强调从“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全方位打造优质乡村教师队伍,但教师政策以促进教师“下得去”和“教得好”为重点,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特岗计划”和“国培计划”,而对涉利多、操作难的“留得住”环节关注较少。
3.政策缺少追踪评估不利于适时调整
政策评估起步晚、发展不完善,尤其缺少第三方机构的客观追踪评估,造成政策问题频发,政策理想与现实激烈冲突,严重阻碍了政策的适时调整。我国政策评估起步较晚,自20世纪70年代才从西方“引入”,目前存在评估主体单
一、评估领域较局限、评估程序有待完善、评估方法不标准、评估结果应用范围也较为狭窄等多方面问题。[4]在实际中,因缺乏全面客观科学的政策评估而导致的政策问题状况百出,有的问题显而易见,如免费师范生政策,而有的问题则有待进一步论证,如国培计划的培训质量问题等等。在现行以政府评估为主导、第三方追踪评估缺乏的背景下,政策执行与政策结果反馈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等,不利于政策及时调整和改进,也无法适应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三、乡村教师政策发展的建议
1.加大乡村教师政策倾斜力度,确保实施操作更为精准
加大对乡村教师政策的倾斜力度,进一步明确权责、细化分工,确保实施操作有效可行,协同推进乡村教师政策的贯彻落实。考虑到我国地区、城乡、省际之间乡村教师队伍情况大不相同,国家政策难以制定统一具体规定,建议国家层面一方面以把握政策整体方向为主,密切关注政策实施动态,及时制定并适时调整政策方向,为地方政府落实乡村教师政策提供航标并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国家层面需要大力完善政策实施监管与问责制度,以督导地方制定并落实细则,从而有力确保乡村教师政策实施操作的执行力度。地方政府作为政策实施操作的主体,在中央指导、督查之下,总结以往乡村教师政策经验和问题,借鉴其他地方典型经验,克服敷衍制定政策的弊端。以“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抓手,制定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可行性的地方配套政策,在新时期着力从生活待遇、城乡编制、职称评聘等方面向乡村教师予以倾斜,进一步稳定优质乡村教师队伍。
2.保证乡村教师政策延续性,协同各项政策整体推进
为了保证乡村教师队伍的持续稳定建设与发展,政策作为改革发展的导向,应在非重复的基础上保持一定延续性,并在新时期改革过程中综合乡村教师各项政策整体推进,切忌政策间的断层。我国乡村教师政策从散落于教育类、教师类大政策到发展成为专门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虽取得一定进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往“单条腿”走路的政策方式,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有效缩小城乡师资差异,需要“多方齐抓共管”,才能促使乡村教师的贯彻落实更加全面、有效。例如,要从“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三个方面共同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教师补充渠道、完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地位,努力形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3.完善政策追踪评估机制,促进政策适时调整
政策评估是乡村教师政策发展完善的必要环节,是及时、有效促进政策调整改进的关键。第一,推动评估主体多样化。突破以往政府内部政策评估的自闭性和非正式性,增加第三方机构等进行专业、科学的外部政策评估,促进政策评估主体的多样化,集思广益为政策调整改进建言献策。第二,探索评估方法多元化。我国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政策评估方法,既重视事实描述又重视价值评估,关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研究并举,做到准确、规范,有效收集基层政策实施第一手资料,为改进政策提供可靠依据。第三,注重评估对象广泛性。以评估政策影响为主,辅以对政策产出的评估,特别关注乡村教师个体、团体等不同对象在该政策制定、执行中的“声音”,以及这些观点看法对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使政策改进更“接地气”。第四,确保评估过程全面性。从乡村教师相关政策颁布之初即开始进行研究跟进,对政策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长期追踪评估,改变以往评估只做事后评估的弊端,提高评估过程的规范性、合理性、全面性。
4.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乡村教师政策决策支持
大数据时代,应将基于大数据的预测、分析逐步融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和决策中。经过多年的试点监测,我国已于2015年正式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从而为基于大数据的乡村教师政策决策支持提供了有力支撑。应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探索和充分利用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技术、数据和结果,为乡村教师政策规划、制定和评估,提供专业、科学、有效的依据,完善政策环节,提升政策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5.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五
——加快XX县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怎样才能促进我县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针对这个问题,XX县政协于六月中旬组织了由政协主席邓诗琼牵头、有县政协常委、委员参加的专题调研组,兵分两路,历时半个多月时间,先后深入到10多个乡镇、县级部门与有代表性的30多位民企老板进行了座谈调研,听取了他们的要求和建议。总的说来,县委、县政府对省、市发展民营经济政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是落实的,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是到位的,发展民营经济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到去年底止,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5669户,私营企业364户,安置下岗职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000余人,创产值14.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向全力支撑县域经济的方向阔步迈进。
一、主要经验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XX县经济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头戏,千方百计创造宽松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经验是突出了“四个结合”。
1、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小集镇建设结合起来。
黄土、花荄、秀水等乡镇均属省、市小集镇建设的试点。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用好、用足小集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齐心协力抓发展,水、电、气、路配套多管齐下,为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鼓励、支持民企老板参与国企、乡镇企业改革转制,租赁、收购倒闭、破产乡镇企业,全县有40多位能人、民营企业收购倒闭乡镇集体企业,目前普遍运作良好,有的还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2、把发展民营经济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植龙头企业结合起来。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运用科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走大规模,精加工,大市场的路子,着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了粮油、丝绸、魔芋、畜牧四大支柱体系民营工业体系。
3、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开发旅游业结合起来。
为精心打造旅游大品牌,把旅游产业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多渠道投入对原有的白水湖、罗浮山等老景点进行深度开发,进一步完善吃、住、玩、乐配套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开发“千佛生态”、“罗浮温泉”、“地质公园”、“龙隐古镇”等新景点,引来一批外地客商前来参与开发,也带动了旅游沿线第三产业发展,为XX县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把发展民营经济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县委、县政府以亲商、重商、富商理念,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花荄、界牌等乡镇以新县城建设为契机,先后引进了制药、食品、电子等工业企业100多家,运行良好。
二、存在问题
XX县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成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企老板对企业管理不善,人才奇缺,家族似经营,观念陈旧。
由于许多个体私营企业的老板大都是“昨天当农民,今天办企业”,缺乏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人才奇缺,观念落后,家族式经营。跟着感觉走,在原材料购进、产品外销上缺乏经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是力不从心,难以抗御市场竞争的风险。
2、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缓慢。
据调查,全县民营企业科技含量高一点的企业极少,大部分仍然靠传统手工操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政府部门对民营经济发展投入资金极少。
一些民营企业主反映:政府在抓工业发展投入上,一手硬,一手软,即抓国营工业投入硬,抓民营工业投入软。就目前来看,全县除魔芋产业争得国家项目有投入外,其它项目几乎没有投入或投入极少,不利于调动民营工业扩规模,上档次的积极性。
4、职能部门因特别注重自身利益,不合理收费加重民营企业的负担。
在客观上,因新县城搬迁职能部门修建办公楼贷款和职工在新县城购住宅政策性补贴,为他们增加了经济压力;在主观上,为归还修建办公楼贷款和兑现职工购房补贴又不得不在行政管理和执法上尽量收取企业的费用。一些民企老板说:各行各业要致富,都在民营经济上找出路;各行各业讲效益,都在民营经济打主意。甚至在一些老板头脑中还产生了不怕市场竞争怕权力的想法。有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时,工作简单怕麻烦,对收取费用不出示有关文件政策,暗箱操作,业主交费后疑虑重重,一头雾水,弄不清所交费用合理还是不合理,但他们不怕县官怕现管,怕今后招惹麻烦,只好敢怒不敢言。有的民企老板反映:“XX县办证收费比其他地区都高,如此负担企业难于承受,长此以往,我们只好孔雀东南飞!”
5、对招商引资企业投产经营后的服务工作薄弱。
在调查中,一些“外来女婿”对企业投产经营后服务工作薄弱颇有微词。他们说:“招引我们满腔热情,投产服务不冷不热”。
他们迫切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多为他们提供服务,协调生产、经营、销售中的有关问题,让他们来之则安之,安之则发展,发展则辉煌。花荄丝绸厂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产品已顺利打入国际市场。2003年实现产值1063万元,上交利税80万元,实现出口创汇32万元。去年因材料短缺,仅实现产值830万元,上交利税40万元,出口创汇11万多元。企业老板向调查组反映:今年收茧更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停工待料时有出现,大量技工为谋生路另找门路,要求政府允许企业收购鲜茧,以保正常生产。安昌片区民企老板也反映:企业原料产品出厂不远就有永安路、成青路两个收费站,进出都得给钱,增大企业生产成本。还有一些民企老板反映:XX县交通运输管理太严,同样是一车产品进入XX县境内,在广汉、德阳、罗江畅通无阻,进入XX县就受到超载超重处罚,他们希望有关部门在搞好行政执法的同时,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6、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难。
其原因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过去一些民营企业在金融部门贷款久催不还,失去诚信;另一方面是金融部门近年来对贷款企业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升高了准入门槛,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难。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求金融部门要注重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服务,确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7、对发展民营经济有关方面的方针、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培训不够。
近年来,中央、省、市有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地方取消了许多减轻民营企业负担的收费项目以及职能部门出台的收费项目,由于没有向群众反复宣传,因而在具体工作中产生了一些误会,甚至引起了民营企业主和经营者的怀疑和误解,既挫伤了民营企业主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又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因此,民营企业主和经营者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有关政策收费项目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使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收费及政策性收费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作业”。
8、改制、转制企业遗留问题较为突出。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乡镇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转制、改制工作。先有县内县外一批能人租凭、收购乡镇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由于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影响了企业主的生产、经营,他们迫切要求县委、县政府解决好遗留问题,为他们扩张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XX县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在县域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努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这对全面建设小康、培育县域经济的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结合专题调研中提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XX县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努力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多种服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是政府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老板是司机,企业是汽车,政府是公路。路好车快,路差车慢。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建议县委、县府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XX县的实际,尽快出台一个《关于加快XX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并召开一个规模较大的民营经济工作大会,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把县委、县府支持民营经济的具体措施公诸于众,职能部门也要分别拿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案,把中央、省、市、县关于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落到实处。
2、抓好个体私营经济优化结构调整增效工作。
个体私营经济的结构调整实质上是一次产业革命,针对我县个体私营产业过分集中在第三产业的商贸、饮食,服务业的实际情况,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应重点放在“四个转变”上。一是由第三产业主导向一、二产业转化。要以农业产业化推进为机遇,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群体优势。二是由作坊、摊点型向实业型转化,即帮助民营企业主在一定的发展起点上适度集中财力、物力,选准前景项目向实业经营转化,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规模效益。三是由封闭型向外向型转化。在本地市场承受能力和消费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及时帮助,引导民营企业对其产品和服务实施方向调整和扩张,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是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要正确引导民营企业主搞多元化综合经营,适度扩大规模(包括实体规模和区域规模),推动效益增长。通过上述四个转变,逐步实现民营经济的经济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合理组合,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3、大力支持,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
结合科技兴县、科技兴镇(乡)工作,把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纳入科技兴企总体规划,有关部门要重点帮助发展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帮助民营企业学科学管理,不断增大科技含量,增加品牌意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走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规模化、集团化的路子。
4、要抓好招商引资企业投产后的服务工作。
来XX县投资办厂的企业,都是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经过千辛万苦招进来的。我们一定要本着“你发财,我发展”和“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招前、招后服务都要满腔热情,切忌前热后冷,决不要因为某个证件未办齐或部门利益而为难他们,造成“孔雀东南飞,前功毁一旦”。职能部门行政执法和收费,要从有利于“发展”观点出发,就低不就高,为他们创造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对他们在土地、税收以及其它费用的优惠政策,一是要取信于民,尽量兑现。对招商引资企业做到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让他们在XX县这片热土上,甘洒热血,铸造辉煌。
5、切实帮助中小型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一方面,建议金融部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励方式,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降低准贷门槛,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另一方面,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很好的地区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信用再担保机构,破解信贷难题,以助中小型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6、进一步抓好小集镇配套建设。
以小集镇建设带动优势产业,促进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在更高层次和更大效益上收到“办好一个市场,带动一批产业,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功效。特别是要加快优势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产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镇化。
7、要加大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县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先进典型和优质产品,大力宣传民营企业中致富不忘党恩,真情回报社会的先进事迹,从而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
8、要积极妥善解决好改制、转制企业的遗留问题。
为了加快乡镇集体企业、国营企业的改制、转制工作,县委县府鼓励县内县外一批能人租凭、收购改制、转制企业。由于遗留问题制约,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建议有关部门要深入转制、改制企业,解决好遗留问题,以巩固改制、转制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取得的成果,使他们成为全县民营经济的龙头骨干。
9、加强党建工作在民营企业中的核心作用。
6.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六
在新形势下,内陆农业大县**如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服务?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对全县民营经济进行调查,并就人事部门如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作了一些思考。一、正视现状,加强为民营经济提供人事服务的紧迫感
[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wmxz.cn,找范文请到本网网]“打造工业**、建设经济强县、构建和谐社会”,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将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一是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县650家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近6万,仅有初级技术人员1200人,中级169人,高级46人,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家只有2人,人才仅占企业总人数的2.4%。二是人才供给渠道狭窄。虽然我县在1993年就建立了湖南省首家县级人才市场,但由于资金和市场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因素,其作用的发挥与市场配置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三是人才管理尚不规范。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四是人才发展环境欠佳。民营企业的审批程序十分繁琐,关卡多收费多。既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也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
二、分析原因,增强为民营经济提供服务的针对性。
1、民营经济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经济实体,其业主对人才的作用缺乏认识。家族管理的企业多,现代管理的企业少。企业主年龄多在50岁左右,自身文化层次较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注重资金资本运作,忽视人才资本运作。
2、原有体制,制约了人事部门向民营经济提供服务。政府人事部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把民营企业的人事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只重视为行政事业单位配置干部,忽视为民营企业解决人才问题,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才职称评审以及奖励等方面也未能享受行政事业单位人才的同等待遇。
3、人才配置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人事部门难以为民营经济提供服务。由于受经济基础、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市场仍未发育成熟,人才配置市场化尚未完成,人才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各项配套改革不完善,人才在不同行业就业的差距明显。大多数民营企业未能按照现代企业的人事制度进行管理,缺乏吸引和激励人才的分配机制、保障制度和良好的成长、创业环境。
三、寻找对策,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人事工作理念。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树立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民有公有一视同仁、促进民营经济更快发展的.观念。
2、不断创新,着力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和网络。搭建民营企业服务网络,开设民营企业人才人事服务窗口,开通企业服务热线,利用人才信息网站,及时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人事服务咨询。
3、实事求是,全力争取和制定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定期向重点联系服务单位发布人事人才工作信息,通报人事人才工作的有关政策,凡正式下发的文件均发送重点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及时了解人事人才工作的最新动态。建议县委县政府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出台综合性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4、搭建平台,大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强化人才市场的人才资源配置功能,建立和完善企业需求信息库、各类人才求职和流动信息库以及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通过举办民营企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等形式,推动民企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大中专毕业生,在充分给与优惠待遇的条件下,鼓励到民营企业中大显身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农村实用人才,给与一定的经济援助或信贷优惠,激励其自主创业、兴办实体。灵活引进高层次企业人才。
7.当前我国广告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篇七
一、当前我国广告发展的特点
1、广告媒体多样化
当前广告的媒体除了已有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路牌、纸巾盒、橱窗、霓虹灯、网络外,一切可以承载信息的载体都几乎被广告业开发起来,气体广告、人体广告、虚拟广告等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媒体异彩纷呈的刺激着消费者的感官。关于人体广告,它就是在人体上做广告。人体广告优点是投入成本少,在小范围如商场、社区内会引起轰动效应。有一次,我就在长春亚泰看到过人体广告,帅哥和美女们穿上了古装,分别扮演皇上和妃子们,纷纷带上金银首饰,吸引了很多顾客,这样的促销也提高了亚泰的销售额。
在此,我还想介绍一下植入式广告。《疯狂的石头》该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了大量的植入广告。前段时间很火的的《非诚勿扰》中也有大量的植入广告,甚至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宁浩(《疯狂的石头》总导演)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电影中植入广告是一种趋势,但导演也要捡合适的才能往里装。
2、广告手段新奇化
随着广告大战的不断升温,广告竞争的日趋激烈。广告表现手段花样翻新,奇思妙想创意无穷。轰动效应的产生,眼球经济的发展,广告起着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在无意间听到某电视广告中反复念着这样一句广告词:“唯有毒品,让我上瘾”,听了吓我一大跳,待仔细一看才知道是:“唯有独品,让我上瘾”,而其中的“独品”竟是一种洗发水。这样“新奇”的广告词,走在大街上随便就能看见。
今年年初在北京出现了一则“你有二房吗” 的房地产广告,以前也出现了诸如用成语谐音的“好色之涂”的颜料广告。
3、广告人物明星化
当今是名人崇拜的时代。特别是年轻人在名人崇拜的时候,关心名人的一切,甚至是模仿名人,追随名人的一切,为了名人而疯狂。当前,我国各领域明星纷纷加入到商品宣传行业之中。因此,广告人物明星化,就成了当前我国广告业的突出特点。比如说体育界的姚明、影视界的葛优、歌唱界的罗志祥等等。大多数产品的广告都通过明星代言来进行宣传,很多产品也借助明星的宣传效应来走进千家万户。
广告也比较娴熟的使用名人效应,从而达到说服消费者的目的。
巩俐的微微一笑成就了美的电器的品牌。耐克公司聘请乔丹做广告,虽然付出了数亿法郎,结果树立了鞋类第一的品牌形象,有无数的人穿上了耐克。
日本洋某丝织品公司产品大量积压,一年只卖了78件风衣。后来听说美国主演《黑色闪电》的泰勒要来日本,于是和泰勒洽谈广告合作事宜,大量宣传“泰勒的黑色是流行的时尚”的广告,结果不到一年就卖了40000多件。
4、广告传播高频化
我在看电视剧时,打开各个电视频道,最先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广告。最恼人的是,当你看电视节目正尽兴时,突然会跳出长达十来分钟的广告。1小时的电视节目,往往要插播一、二十分钟的广告。即使到深夜,广告也不会“休息”。由于广告过多,电视连续剧成了“断续剧”——只能断断续续地看。
5、广告制作高科技化
今天的广告创作,随着广告专业人员素养的提高,借助电子技术,各类专门制作软件的帮助,广告语言丰富多彩,广告画面绚烂纷呈,广告音乐活泼动听。高科技化使得广告更加吸引消费者,广告的传播更加明显。这一点,平时我们看广告时就能了解。
6、广告版面彩扩化
过去的黑白表现、单调形式已经渐渐成了旧时的回忆,怀旧之风俨然已经成了某种心理的情调需求。近年来,我国广告的版面不断增大,整版广告、几版连载广告、广告增刊形式已不再是新鲜的形式。无论哪种媒体,都在篇幅上想尽办法,以吸引消费者眼球。版面的彩扩化也成为我们广告的一大特点,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二、当前我国广告发展的问题
1、粗糙化
这一点在植入式广告中显示的淋漓尽致。上文我也提到了植入式广告,这是现代广告的一个特点。在电影《无间道》中,卧底警察梁朝伟一直戴着雷朋太阳镜,在导演眼中,它已经成为这个角色符号的构成部分。而在影片一开始,刘德华和梁朝伟坐在一家音像店里,共同试听由蔡琴演唱的老歌《被遗忘的时光》,将这套音响的品质做了全面描述。
所以,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认为,现在不是应不应该植入广告的问题,而是如何植入的问题,或者说是如何掌握好广告、观众接受和节目性质的关系和平衡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也认为,植入式广告意味着智慧与规划,绝不是简单的摆入和拼贴,“观众不是不能接受植入式广告,而是不能接受广告植得太粗糙。”
2、夸大化
PS成为常用广告手法,广告里的美女总是超美的。我在这举个例子,欧莱雅不是唯一一个使用“过度美化”手法的化妆品公司,各大品牌广告里所有的女星基本上看不到一条皱纹,更不要说眼袋、雀斑了,每个明星的肤色都被PS得又白又滑,脸型也仿佛一个模子裁出来的“锥子脸”。
不仅如此,就连快消品公司也走上了PS之路———牙膏广告里,每个人的牙齿都白得反光;沐浴露广告里,每个明星全身上下都没有一点疤痕;洗发水广告里,每一根头发都亮丽有弹性,甚至有某明星在自己短发上套上长假发为洗发水做广告。这样的广告夸大了它的作用,以至于让我们对大量的广告产生质疑。另外,很多电视广告一看一听就是假的,甭看吹得天花乱坠,像真的似的,可事实上一点也不可信,甚至假得不能再假了,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相信电视广告,一有广告就换频道。
3、庸俗化
有的电视广告格调十分低下,太过庸俗,简直不堪入耳。比如像“你泡了吗?”“你愿意包我吗?”这样的广告词就极具挑逗性。甚至可以说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侮辱和侵害。
4、繁琐化
在此,我想说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是关于电话广告的。我本来急着要办业务,电话接通了却要先听一大串的广告,转人工服务,还给我播上半天音乐,电话都拿酸了,才打通。如今,客服电话名目众多,各家银行的、通信公司的,还有燃气、电力、水务„„设立这些电话的目的原本是为了便民,可其中一些电话怎么反招人厌烦?
5、陈旧化
在重大的节日来临之际,成都春熙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商业重中心,却耸立着一块破旧不堪的大广告牌,的确碍眼,有损形象。很多游客建议有关部门是否该把此广告牌撤换,还人们一个繁荣,靓丽,清洁的春熙路。这样的情况在各大城市都有发生。时代在发展,哪些广告牌也应不断地跟新。
6、“洋”化
广告法中对有些内容做了规定,好多内容都不允许刊登发布,其中,第十四条 广告宣传要尊重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按规范要求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不应出现以下内容:语音港台化、洋化,对祖国语言文字有不良影响(第3点)
洋化广告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而产生的。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洋化广告在为商家带来利益和知名度的同时,也对中国的市场和文化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7、一般化
目前我个人觉得在日化行业这方面的广告太过一般化。也由于它的一般化,消费者在选择洗发水等日用品时也有很多的选择,比我说我们偶尔选择潘婷、又经常选择其他品牌等等。
8、雷同化
这个特点和一般化差不多。就是很多相同产品的广告在很大程度上选择了与竞争对手类似的手段,以至于没有给消费者留下很深刻的形象。比如蒙牛和伊利。
三、建议
8.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篇八
考
对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富裕县,而如今由于工业发展滞后,“农民富,财政穷”成了对的形象概括。在新形势下,如何抢抓机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使民营企业成为全县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富民强县”的奋斗目标,本文想就此问题,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谈点粗浅认识。
一、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至6月底,全县共有民营企业384户,从业人员6900余人,注册资金亿元。上半年,全县民营企业实现利税416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对gdp的贡献为4720万元,贡献率为%。384户民营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他们仅占全县经济比重的%,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县民营企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而且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注册资本普遍偏低,规模扩张难度很大。全县民营企业384家,注册资本总和为亿元,每户企业平均为万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企业7家,千万元以上的仅有3家。由于注册资本较少,一方面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抗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经不起大的坎坷;另一方面企业在经济交往活动中的信任度明显偏低,争取资金往来的信誉度较差,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384户企业中,多数为纸箱厂、砖厂、蜜枣加工厂、花生加工厂、面粉厂等,属于较为低级的粗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
几近于零,也谈不上传统产品或特色产品,更谈不上能够代表形象、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全国知名品牌。仅有冯村炊事机械厂在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但规模也不大、产值也不高。
3、企业家素质较低,家族式管理偏多。在现有的民营企业中,家族式管理占90%以上,作坊式生产占70%,企业负责人中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5%,初中以下占21%,大专以上文化仅有4%。同时,多数企业家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开拓精神不足、洞察市场走势的前瞻性预测能力欠缺。这些都从根本上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4、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企业家本身产品质量意识比较淡薄,企业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滞后,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因而在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和检验中很难达标,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5、民营企业外部发展环境较差。个别执法部门的“三乱”问题时有发生;企业在用地上受地方群众干扰太大,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虽经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但影响极坏,损害了县的整体形象。
6、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短缺。县域企业仅靠银行贷款,筹资渠道狭窄。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除农行外,工、中、建三行的企业贷款对县支行不予授权,而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县域,县支行无法提供信贷支持;另外,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企业准入制度,对达不到一定信用等级的企业,银行不予受理。近几年来工、中、建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为零,加之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这些因素造成了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坚持与时俱进,扫除思想障碍,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是实现“富民强县”奋斗
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为我们放手放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政治保障。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抢抓发展机遇,力促民营企业大发展。
2、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要按照“不禁止则允许”的思路,进一步放宽条件、降低门槛,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竞争、宽松发展的成长空间。支持民营企业向国有企业退出领域、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扩展。鼓励民营企业对现有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租赁等形式,实现资金、人才、技术、资产的优化配置。同时,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和软件环境建设,改变对外形象,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宽口径向外招商引资,只要有意来我们这里投资办厂,不问企业性质和类型,只要法律、法规未禁止,我们都热烈欢迎,努力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研的民
营企业格局。
3、在企业家队伍建设上要有新突破。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地企业的综合发展前景。所以,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领导人和现有各层次人员的培训力度,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时,在人才的引进、开发、培育上要有创新,对外地企业家及技术人才愿意到本地来的从事产业开发的,可从工资、住房、子女就业、交通工具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在职干部自愿领办、创办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可采取职务不变、工资待遇不变、工作单位不变等优惠政策,让干部放心地、大胆地在民营企业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4、创造高效优质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下大气力遏制“三乱”行为,完善并加强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和企业特派员制度,对企业的各项检查要严格实行纠风部门审核和税费公示制度,坚决杜绝重复检查、无章违规检查和对同一问题
执法主体多元化的现象;要大力开展信用环境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守信获誉、失信失利”的信用观念,努力打造“诚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5、对劳务输出工作赋予新的职能,在大批劳务输出人员中挑选并培养一批思想活跃、善于经营、有创新精神的有为青年,迅速将他们培植并成长为本地的企业经营主体。同时,政府应在强化服务中,积极引导劳务输出工作形成特色,输出前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让务工者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使他们在赚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经受市场的洗礼,完成最初的资本积累,返哺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6、大力培养文化素质高、有能力、善于研究经济的学习型、专业型、务实型的年轻优秀干部。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们的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储备、推选后备干部的标准也应该调整,重点培养懂经济、懂工业的年轻干部,迅速在全县
形成层层抓企业建设、促经济发展的专家型领导干部群体,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推荐阅读:
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09-02
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11-05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Microsoft Word 文档10-30
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07-24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06-29
丰城市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09-01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11-13
民营经济06-16
*市发展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工业强市步伐12-11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