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孩子的方法(共20篇)
1.怎样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一
怎样教育好动的孩子
认识好动的原因
大多数孩子都表现出非常多的探索欲望,他们借此来了解这个世界,了解他们尚未熟知的世界——甚至是熟知的事物也会不断的去探索。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行为受到阻止,内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则会通过不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表露,引发冲突。当然,即便是家长的恐吓、打骂都不会阻止孩子探索的内在需求,他们仍然会一如既往的去发展自己所需要的能力。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之后,他们开始有了自尊之后,恐吓打骂则会在他们的内心留下创伤,让他们被迫学会撒谎来逃避或者放弃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家长的心理建设
那么,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加听话一点,但是又不错失自我发展的机会呢?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是在了解这个世界,而非故意去捣乱。之所以被认定为捣乱,那是从成人已有的经验的角度来看待,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但并不知道它们存在的意义和形式——乃至有些物品的价格以及在家长心目中的重要价值。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状态,知道他们的现状,才不会用成人的水平去要求他们,冲突自然减少,理解和尊重必然产生,孩子的状态才会越来越好。
其次,需要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去做的,哪些物品是不能去碰的。在这个规则的框架下,孩子会积累更多丰富的经验。当然,他们并不是总能做到的,即便是因为错误的行为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对他们来说也是经验的构成。只是,这种后果不要是致命的后果就好。
最后,在孩子犯下错误之后,家长要尽可能的让孩子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不要在一件事情上纠结不清,甚至算老账——这些做法没有任何好的作用。让他们继续犯错的原因并不是被打、骂得不够,而是他们能力不致,或他们内心并不如此认为。错误不纠结强调,有进步马上表扬,孩子才会从积极的态度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教育好动调皮的孩子:
1、让孩子生活在希望当中,学会自尊自爱
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一见到孩子调皮,也不管人前人后,一味地责备,长期以往,孩子的脸皮就变“厚”了,不仅轻描淡写的话不起作用了,甚至批评、责骂也无所谓了,主观上再也不愿去努力了。那才是教育的失败,也是最可怕的。
要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让孩子在爱的期待中学会自尊自爱。所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管是多么调皮、多么好动的孩子,他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尤其是在公众面前的肯定和表扬。表扬、鼓励能使他们得到愉快和满足,这种自尊感和荣誉感往往才是孩子前进的内动力。
因此,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不断地按照大人的要求,不断地改进做得不够的地方,从而引导孩子不断地向前发展。
2、让孩子渐渐地习惯“微笑”教育
调皮的孩子从小到大听多了大声的呵斥,他们有些已经习惯了这种电闪雷鸣式的教育方式,对循循善诱的话语往往充耳不闻。还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要他端端正正地坐下来确实比较困难。
那就顺其自然,经常给孩子有秩序的动的机会,经常让孩子有节制地释放自己的情绪。例如,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孩子站起来表演,动一动;碰到高兴的地方,可以开怀大笑,甚至与孩子一起手舞足蹈。但是,这些放松是有限制的,笑过了动过了,该干什么还是要干什么。提醒孩子,一个劲地笑个不停、动来动去,就要变成小傻瓜了。
3、晓之以理,让孩子,“知其所以然”
调皮好动的孩子不安分,也比别的孩子更喜欢打闹。那么我们该怎么对待呢?就拿打闹这事说吧,先从安全的角度引导孩子认识为什么不能追逐打闹。让孩子自己想象:地面很硬,摔下来会骨折;追逐打闹会撞到别人,可能会发生事件。既然不让孩子打闹,那就要使他们懂得不打闹是保护自己的需要,不打闹是爱自己的表现,并不是大人们的无理要求。
4、有赏识,也要有惩罚
毋庸置疑,赏识教育应该是主旋律,它符合教育学的规律,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但是,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特别是理想与现实有了差距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孩子说“不”。
如何惩罚?可以先民主后集中。光是让他们懂了道理还不够,还得让他们知道违反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如果孩子真的违反了就按照约定的惩罚来办,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
怎么奖赏?如果孩子遵守规则,没有违反纪律,可以给予孩子奖赏。不一定是物质方面的奖励,与孩子约定到什么有趣的地方,例如到公园、草地去玩耍,与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既给孩子鼓励,又拉近了亲子的距离。前提是,与孩子的约定,家长自己也要遵守,不能违反。
5、家庭“统一战线”,全体配合教育
孩子调皮好动,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往往跟家长的生活态度、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家长可以想想,过去有没有助长孩子的调皮好动。孩子看书的时候,您有没有给他递水送吃的,有没有让他跑去开门拿东西什么的?小时候吃饭是不是家长追在后面喂?给孩子讲故事时他是不是边吃边听?
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不要急着让孩子像大人一样“多线程”做事,先让孩子“单进程”——限时做事,规规矩矩做事。比如说吃饭,不仅要限定好多长时间必须吃好,而且还要限定吃饭的这段时间内必须坐端正,一心一意的吃好饭。其他方面,如写字、看书、出去玩呀,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一定要做到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学就是学,玩就是玩,一定要学会安下心来做某件事。
家庭彼此配合,大家都不要打断孩子的“单进程”,在孩子分神的时候也予以提醒。更重要的是,家庭内部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如果有分歧,在孩子背后协商一致。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的影响,培养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好兴趣和习惯,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合作与配合。
2.怎样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二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生心理,家长责任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 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的同时, 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教育孩子需要多个环节共同努力, 除了学校和社会教育外,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是未来, 是希望。作为父母, 从孩子呱呱坠地, 就憧憬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为、出人头地, 似乎给一个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期望都寄托他们的分数上, 而对他们的做人的道理却更加忽视。作为家长除了要追逐分数的同时, 应更要注重对其心智的培养与教育。二者不能失衡, 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到: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在教育中必须从德, 绝不能舍本逐末。
面对现在的一些孩子身上嚣张跋扈、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经不起挫折等诸多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品德呢?
一、关爱他人
时代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的观念的转变。很多孩子习惯于索取, 相当一部分孩子不知道付出。在家以己为中心, 只要孩子需要, 父母总会千方百计满足其需求。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视为一种习惯。如今的“啃老族”让很多的父母百般无奈。长期以来, 他们很少为父母着想, 更不愿意为别人付出。在游乐场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一幕: 几个孩子为争一个玩具而引发家长间的争吵。其实, 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事情发生时, 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恰当时机。抓住这个时机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谦让。相信以后孩子会再遇到这种状况时, 他们一定会看一下家长的脸色行事。这种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需要家长的监督与标榜,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心智健康的成长。教育的启蒙阶段, 家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敢于担当
如今在各种溺爱的呵护下, 很多孩子在成长中心理发生了扭曲。如重庆的“摔童”事件, 当事情发生后大家都会关心被摔孩子会怎样, 谴责摔人的女孩品德有问题。却很少会有人沉下心来去探讨一下女孩为什么会这样, 导致她的这种行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分析她的心理有疾病。与其这样说, 倒不如说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当事情发生后除了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 关键时刻为孩子做出表率外。是不是还要第一时间去教育孩子? 让孩子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 还要知道要为错误的行为付出代价。
爱因斯坦说: “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 走过弯路, 犯过错误, 并不是坏事, 更不是什么耻辱, 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这样, 才能逐渐完善自我。里根的父亲在儿子成长中对他的教育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去学习。有一天8岁的里根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 邻居索赔12. 50美元。闯了祸的他向父亲认错后, 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 “我没钱赔给人家。”父亲说: “我先借给你, 一年后还我。”从此, 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 经过半年的努力, 他终于挣足了12. 50美元还给了父亲。当这个男孩成为美国总统后回忆这件事时说: “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 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一件普通的小事却成就了一个伟人高尚的人格。
这种敢于承担责任的教育恰恰是我们的教育中忽略的一个方面。没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就没有这种处事的态度。久而久之, 孩子就缺乏了一种责任心和爱心。当他们长大后就会变得逃避责任, 对他人及社会冷漠。
三、勇于受挫
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让孩子学会坚强。这种能力并非天生具有, 这需要适时让孩子受到一定的挫折, 在挫折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成长中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来说, 这时他们最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鼓励孩子积极的面对问题, 不能逃避, 更不能气馁。挫折就像生活中的绊脚石, 想法把它搬开, 前面就是平坦大道。一高中女生因被怀疑她在服装店偷窃, 店主将监控视频截图发至微博求人肉搜索。很快, 她的个人隐私信息曝光后因承受不了别人对其指指点点从桥上跃下身亡。这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吗? 让孩子们冬天穿短裤行走, 这就是一种锻炼的方式。所以, 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孩子一点挫折, 让他们吃点苦头, 让其受到锻炼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3.“421”家庭怎样教育孩子 篇三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的一项调查表明,69.3%的儿童存在着注意力缺陷、性格偏异、精神活动障碍等症状。另一项调查则显示,失足学生中,因父母对孩子溺爱造成的约占80%。此外,不久前,青年“啃老族”的调查显示,起码有90%以上的人是由于童年时父母、祖辈的溺爱所导致。
父母、长辈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这是子女心理健康、快乐成长的源泉。但过了头的爱,只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损害孩子的个性,使他们的心灵停滞在幼稚阶段,导致人格上的缺陷。所以,对子女施爱要恰如其分,要以培养责任心为爱的原则。尤其应从童年开始。
教育要做到:
满足孩子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要适当,要有延迟。如果父母一味超前满足孩子的需求,在他们还不需要时,就预先准备好,甚至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都有求必应,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应该延迟满足他的一切需求,尤其是物质上的,让他知道来之不易,这样才会珍惜。不合理的要求决不妥协,否则他们抓住父母情感上的弱点,以后就会要挟父母。
关爱但不溺爱。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必需的关心,从婴幼儿起,就要尽量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包办代替。
平等但不放任。从小在家中就不能给他独特的地位。孩子有了缺点、错误,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谅解,但也要该管则管,决不护短、放任。如果处处庇护、娇宠、姑息、迁就,会使孩子变得骄横任性,不求进取。
关注但不过分。现在的父母和祖辈,几双眼睛都紧盯住孩子,几双无形的手无时无刻不在用爱包裹着孩子。这样就会压抑孩子的独立能力。应该让他从小对自己的事做决定,培养独立自主意识。
学会爱父母,爱他人。要鼓励孩子和同龄人多交往,让他们学会爱同学、爱生活、爱社会。
4.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篇四
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爱孩子,抽时间参与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心。常常与孩子一起学习,游玩,给孩子循循善诱的开导,小小的礼物,信任的微笑等,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但是爱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过分宠爱,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比如吃零食,孩子并不能约束自己,我经常给他讲解利弊;孩子天性爱玩,现在上学,我就给他预定一些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就可以玩。再如孩子的书包是自己整理的,我有时会检查一下,看是否整齐,学习用品是否齐全,如果没带,我会给他放进去。事后我会提醒他注意。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会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他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别人。再有要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后,我们就各自看书看报或者做做家务,不打扰孩子做作业,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有时作业完成了,我帮助他检查对错,或者复习课本知识。最后期望值不能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但我不会强迫他学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只要有耐心,持之以恒,相信孩子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
5.叛逆的孩子应该怎样教育 篇五
故事一:
毛豆是一个叛逆少年,她在学校自认为很“潇洒”地保持着我行我素的作风:学校不允许男生留长发更不允许烫发,可他就偏这样做;学校规定穿校服,他就偏穿其他的衣服。他不介意他人怎么看自己,也不听家长和老师教育,他认为那些所谓的校规之类的东西是用来约束好学生的,而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尽管上次毛豆因为在校外打架被学校记了一次大过,他也觉得无所谓。他觉得自己是在坚持“做自己”,她觉得这样很帅,会有很多人崇拜他。令毛豆暗自得意的是,学校里还有一些自己的“粉丝”,都称自己为“大哥”,这让他更加坚持和学校作对。
故事二:
俊俊是一个性格倔强并且十分要强的孩子,在一次糟糕的数学考试之后,俊俊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从此,这个少年变得极其敏感,处处与数学老师作对。妈妈从来没有想过,一直很有礼貌的孩子会明目张胆地顶撞老师。现在明明屡次在学校闯下祸端,妈妈一时间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教育孩子。
故事三:
菩萨的恩赐
有两个在沙漠中的旅人,已经疲惫极了,又渴又饿的他们此时多么想点起一堆篝火,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正在两个人不断哀叹的时候,菩萨突然出现了。
菩萨对两个人说:“我这里有满满一筐鱼,还有一个永远不会断的渔竿,但是你们两个人只能各自从我这里得到一样东西。”
两个人听到之后,略微思索便做出了决定。甲要了那一大筐鱼,在他看来,只要有了这些鱼,就能让自己天天吃到鲜美的食物,而不用再担心被饿死了。乙要了那根永远都不会断的渔竿,在他看来,只要有了渔竿,想钓多少鱼就能钓多少鱼,自己以后就会有一辈子也吃不完的美味了。
拿到了各自需要的东西之后,他们便分道扬镳,各自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了。
然而,分开后不久,乙就饿死在了沙漠中。原来,他空有一个钓鱼竿,却在沙漠中找不到钓鱼的地方,结果还是被饿死了。
又过了几天,甲也饿死在了沙漠中。刚开始的时候,他可以每一顿都吃到美味的鱼,但一天天过去了,他的鱼很快就吃完了,却依旧没有走出沙漠,他看到了一个小湖,可是他没有鱼竿,水又很深,所以他也死了。
后来,两个人的灵魂都来到了天堂,他们再一次见到了菩萨。菩萨对他们说:“如果你们当初齐心合作的话,就可能走出沙漠寻到绿洲。从此,你们就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好日子了。可是你们两人都太过于自我,不懂得去肯定别人以及与别人合作,最后只能得到这样的下场。”
启发孩子
叛逆一词,张扬着青春期孩子的生命激情,他们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对抗着权威,试图显示着自己的力量,显示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这种独特的青春期的现象不仅仅影响着孩子自身的成长,更成为众多家长心中难以释怀的苦痛。
一个人,若是只顾自己的利益,那么他只能得到短暂的欢愉。目标再高远的人,也应该首先要面对现实。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人,才能成为成功者。青春期的孩子有一点叛逆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但若是把这种不服输的性格当做是自己的标志和特征,从而看不惯社会上的一切,那么你就已经脱离了整体。就像是故事中不懂得合作的两个人一样,在自己偏执的路上走得越远,自己将来吃的亏也就越大。
6.作为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篇六
做教师的,背负的压力太大了,所以对孩子的期望更大。所以静下心来想想,对孩子要做到:
1、做孩子的朋友,不做孩子的老师。家长应将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与在生活中的角色分开,在家中做孩子的父母的同时也作孩子的朋友。不要将学校中的要求不自觉地运用到孩子身上。因为家庭不是学校,家庭中应当有家庭中的做法。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有话愿意同你讲,有活动愿意同小朋友玩、愿意同你玩。在共同的活动中,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当孩子有什么需要时及时合理地满足。
2、有耐心。很多教师在学校对别人的孩子即自己的学生极有耐心,但是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就失去了耐心。这样做对自己的孩子是不公平的。
3、不要拿学生出现的问题吓唬自己,怕自己的孩子也变成那样而对孩子过于严厉。这样做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位儿科专家的调查发现:很多患小儿抽动症的孩子的家长的职业是教师或者是会计,原因在于这两种人往往对所做事情的结果太追求完美。)
4、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发展其个性的权力。不要一味地为孩子设计好一切而令孩子失去选择的机会。
5、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尤其是从作家长角色出发的理论。按照教育理论教育孩子时,不忘因材施教。任何教育实例在有其共性的同时都有其不适性。不能往自己孩子身上生搬硬套。
6、时刻记住一句话:“孩子如果不犯错误,还要大人做什么?!”
7、“君子动口不动手”。多给孩子讲道理,多引导孩子。这样做孩子和家长的心情都好,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孩子,首先教育孩子有多种途径:
1、通过发生的事情教育,这是经常见到的,遇事把握正确的观点,要向正确方向引导,不要放纵。所有的事都要有个原则(那就是:是与非)。
2、身教胜于言教,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做好的榜样,通过自己带动孩子,不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要做。正确的事情带头做。例如:不骂人,讲文明,讲礼貌,不说谎话,走路不违章等等。
3、教育孩子问题很多:
例如:
责任教育:无论在家里要把家长交给的任务认真完成;在学校要把老师留下的作业认真完成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就是自己的责任。
劳动教育:教育孩子要勤快,爱劳动,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家务。亲情教育: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孝敬老人。
道德教育:教育孩子诚实,文明,礼貌。
法制教育,做好事不做坏事,爱护爱护公财产。
环保教育: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做人的教育:做人要文明礼貌、坦诚、宽容、豁达、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要乱动电线、开关、不要很穿马路,不要到危险的的地方去,如:水塘河流工地等等。
7.怎样让自己的孩子用功 篇七
如果您的孩子因为某门功课导致学习情绪低落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举例来说,让他尽量学习拿手的科目。不管任何人,对自己所喜爱的或拿手的事,就算他人不要求,自己也会兴致勃勃地去做,这个方法就是为了让孩子产生想用功读书的“念头”。当孩子已逐渐产生兴趣后,再让孩子接触原本造成他情绪低落的科目,孩子由拿手科目所产生的原动力,就会发生推动作用。如此一来,原本不想读的科目,会由于此种推动力,而顺利进行。
让孩子抽签决定先做哪一件事。相信您应该也知道一种经验:“一件工作一旦开始进行,就会兴致勃勃的继续做下去,而问题往往在开始之时没有行动,不能让自己进入状态。”很多母亲埋怨:“我的孩子根本不喜欢读书!”我想大部分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开始。话说“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抽签是一个促使孩子迅速开始并进入状态的方法。通过抽签的方式,可以消除孩子不知如何开始着手的犹豫,把签中的指示,当做是预先既定事实去实行。抽签并不只是单纯的做决定,这种带有游戏性质的行为,会让孩子产生参与意识,换句话说,在进入好好用功读书的主题之前,若能让孩子产生这种“参与”意识,对由抽签而决定的科目,就不会有抗拒感。同时,对于自己决定要学好的科目,也不敢马马虎虎地应付过去。只要孩子开始主动读书,就算成功一半了。
8.谈家长究竟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篇八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家长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如,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这样还不够,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说相互促进性。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有特点的人。这些素质表现在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劝家长们尽量放开手去,让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这样对小孩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二、多方面培养,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从孩子四岁起,我就让他学习拉丁舞蹈,目的不是让他长大成为一个舞蹈家,而是要培养他的气质。孩子从小爱图图画画,我们就给他准备好水彩笔、油画棒、彩铅和图画本,买了与绘画有关的书,并且给他报了美术绘画班。在他六岁的时候开始喜欢玩数字游戏,我就买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学校举办才艺大赛时他就报过三项,而且都获了奖,这让他越来越自信,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足。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三、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可忽视文字的力量
有一次,我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太过了,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以至于孩子有些伤心并抵触,当时,她写了一张纸片,递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看,纸片上写着“我后悔说过那句话” 。她的这个举动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过激了,于是,我把语气放低放软:“能告诉我,是哪句话吗?”她依然用小纸片回道:“就是母亲节卡片上的那句话”。我清楚地记得,母亲节那天,女儿亲手给我做了一张卡片,上面画了好多各种颜色的爱心图案,卡片上写着“妈妈,我爱你!”原来她后悔……想到这里,我的泪涌了出来。我把她写给我的纸片翻了过来,写道:“对不起,是妈妈错了!”而且,我还故意,把“妈”字右边的“马”写成了“鸟”,在母亲节的卡片中,我女儿就是这么写的,呵呵。女儿看了之后,随即捂嘴大笑,并批评起我来:“妈妈,你把‘妈妈两个字写错了,你是怎么当妈妈的?”看到女儿发现了“妈妈”两字的错误并破涕为笑,我也笑了,紧张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來。我对她说:“陈老师,麻烦你帮我纠正一下错误,可以吗?”女儿欣然应许。从这件事中,我得到的启发就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有时候用文字比用语言更方便有效。
四、多赞美、少批评
在教育、培养孩子时要多表扬少批评,不要过多的责备,要有爱心的鼓励,也许多几句关心鼓励的话,就会使孩子有很大的进步。
9.犹太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篇九
一、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兴趣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色列女作家戈迪默在谈到自己民族的家庭教育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家庭教育是民主的、开明的,父母在教育上首先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从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是的,戈迪默说得没错,在对待孩子的选择上,犹太人是比较民主、开明的,尤其是对待孩子的兴趣上。来看看毕加索的故事:毕加索讨厌课堂上老师教的那些枯燥的东西,他的眼睛总是盯着老师的挂钟,盼望那该死的指针能走快一些。
“先生,我要上厕所。”
“不是刚上课吗?”被打断讲课的老师不耐烦,“去吧!去吧!”毕加索走出教室,东瞅瞅西看看,实在无处可去,便又走回了教室,但没过一会,他又坐不住了。“先生,我能为你画像吗?”他脱口而出。“什么?你给我画像!”老师气坏了,瞪着他说:“去吧,去吧,上厕所去吧。”
毕加索在课堂上捣乱的事被父亲知道了,父亲并没有批评他,“孩子,你真的想画像?”毕加索说:“是的,我讨厌上课,只想画像!”父亲说:“好吧,我送你去学画像,但是,你要答应我除了学画像,其它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要拒绝学习。”父亲把毕加索送到了当地有名的美术学校。对于美术,毕加索所表现出的耐力是惊人的,他可以一连画几个小时不放画笔,与在课堂上的表现判若两人。看到孩子对美术所表现出来的热爱,父亲便决定让毕加索一直在美术学校学下去,不再把他送到他只想旷课的学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这是一种天性,说明孩子在某方面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潜力和优势。作为父母,应该支持孩子对他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如果孩子的兴趣在音乐上,你强迫孩子去学法律;孩子喜欢画画,你却认为学计算机有前途……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善待孩子的兴趣,结果会怎样呢?那些不感兴趣的东西,孩子没心情学,学不好,而孩子自身的潜力也被埋没了。我们缺少的不是毕加索,而是缺少毕加索的父母。
二、独立精神是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
犹太人比较推崇个人的独立精神,在他们看来,独立精神是一个人拥有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所以,在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是重中之重。巴拉尼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境不富裕,无法医治好,他的膝关节永久地僵硬了。尽管如此,巴拉尼的父母并没有对巴拉尼多一份“疼爱”。只要是巴拉尼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亲就在一旁“袖手旁观”,只是偶尔说上一句表扬的话而已。在巴拉尼15岁生日那天,在吃生日蛋糕之前,父亲对巴拉尼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子,我们从不把你当成一个残疾的孩子看待,我们不会给你特殊的呵护,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人能呵护你一辈子,除了你自己。只有当你养成自理的习惯,你才有自立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孩子,我们希望你能明白,我们也是
爱你的。”巴拉尼将父亲的这一番话永远记在了心里,虽然他只有15岁,但对于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已经能够理解。从18岁起,巴拉尼的父母就在经济上和巴拉尼断了联系,让巴拉尼真正独立起来,他们只是在背后默默地关注。巴拉尼后来的人生路充满了坎坷,但是,他从没有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他立志学医,在探索的道路上遭遇无数次失败,但是,巴拉尼从没有灰心。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使巴拉尼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于191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巴拉尼父母的做法,在我们看来虽有些残酷,但绝对是理智的。在犹太人看来,自立是掌握自己命运的第一步,只有自立才能自强,而自强不息是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犹太人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注重自理意识的培养。犹太人中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富翁,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巨子”摩根、“新闻大王”普利策等等,他们都有着巨额的财富,但是,他们的财富都给予了社会,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子女。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赢得一切,而不是成为“寄生虫”。
我们中国的父母现在虽然多数已经意识到了溺爱孩子是错误的,但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上还差得远呢。
三、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材生更重要
犹太人重视教育,把投资教育看成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教育中,决不是把知识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犹太教育学家巴维说过这样一句话:“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材生更重要。”这其实也是犹太人的一种教育理念。
青霉素的发明人弗莱明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有这样一句获奖感言:我是怀着为人类减少痛苦的愿望进行自己的研究的,尤其是为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
弗莱明的父亲是一位农夫,像其他犹太人一样,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最大的希望是孩子的人格先完善起来。他曾经在送给弗莱明的一个笔记本上写下这几个词:博爱、感恩、诚信、忍耐、乐观,而在几个词之后才写着“知识”,其意义不言自明。在犹太人的家庭中,没有父母会逼着孩子去走“上大学”这条路,他们认为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学到的东西远远比学校学得的丰富,对人格的完善也更有用。在犹太人中,很少有那种我们称之为“高分低能”的人,这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家庭教育中,把人格完善放在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我们中国的父母一心一意“望子成龙”的心态恰恰相反。想一想,如果孩子的人格不完善,学识再丰富,又有什么意义呢?
10.该怎样教育孩子 篇十
提到孩子的教育,每个为人父母的都会有许多话语,有的埋怨孩子太任性,有的会说孩子依赖性特别强,有的会说孩子不爱学习,贪玩,等等„„大多数家长都会皱着眉头,发出这样的慨叹:“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呀!”其实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学问,今天我就这一话题,和大家一起探讨父母应如何教育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宝,心头的肉,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精心呵护,盼望孩子能茁壮成长,所以父母时时刻刻关注着孩子,也自然成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为孩子勾画着美好的蓝图,每天看着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父母心中都会充满无比的喜悦和自豪,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孟母三迁的故事,曾子杀猪的故事,大家已耳熟能详。做父母的应如何检点自己的行为,在孩子面前保持完美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家长,因为心中充满对孩子的爱,适时做出一些牺牲是很值得的。同时爱孩子要有度,不要溺爱,在家庭生活中,把孩子当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员,这是一种尊重,不要因为孩子小,就不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要从小培养。
时间如白驹过隙,孩子就像春天的小树苗一样,转眼进入青春期,有时父母会发现,一向听话的孩子,第一次在父母面前说“不”,这时父母应知道,这就是青春期的信号。(青春期的叛逆)此时,父母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是有的,适当引导,孩子仍然会接受父母的正确建议。用爱和宽容去感召孩子迷惘的心,对孩子的教育,要用智慧,而不是简单粗暴,以暴制暴。
不知不觉间,孩子进入了初三的学习,竞争的残酷,每一位家长都会有压力,这毕竟是孩子人生中关键的一步,家长除了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工作之外,还要在精神给予支持,现在的学习竞争既是智力的较量,更是毅力的角逐。“天才在于勤奋”。面对一道道习题,一次次失败,孩子要挑战,要承受,熬夜,加班是经常的,这条路很辛苦,父母不可能完全代替孩子走,陪孩子一起经历磨练,在磨练中不断给孩子鼓励:失败之后的坚持不懈是一种美丽,向成功迈进的执着是令人感动的,战胜难题的欣喜会促使你向更高的阶梯挺进,让学习兴趣包围孩子的脚步,乐此不疲。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难题能适当的加以指导,这也是做父母的一种幸福。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一种本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呵护,孩子读书最艰苦的一年,各位家长又有什么理由可拒绝的呢?有时候,忙于应酬,忙于生计,这都是借口。是不负责任的一种推脱。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就应该为他的成人负责。力尽到了,也是无悔的。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莫过于自己的子孙能功成名就,学有所成,即使你个人如何辉煌,自己的子孙却一事无成,那也是你人生的失败。
光阴荏苒,又一个寒假即将来临,与孩子零接触的时间多了,掌控好孩子的学习,是家长的责任。放假了,孩子总会找些理由;如40多天的假期,先痛痛快快的玩几天,无节制的看电视,玩电脑等等„„孩子往日的紧张学习状态也许会在明日复明日中懈怠,家长要努力帮助孩子打消这一念头,否则可能会使你孩子的学习功归于溃的,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张弛有度,抓住假期中的黄金时间,帮孩子做好复习计划,按部就班进行知识的梳理、巩固、消化。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善于引导孩子把知识拓宽,拓深,让孩子既养足了精神,又增长了知识,充实而愉快的寒假会使你的孩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挑战中去,而立不败之地的。
11.孩子的气质类型决定教育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家庭教育;气质类型;方法
“虎妈”蔡美儿,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以其严厉的教育方式闻名美国。她骂女儿,不准女儿看电视,要求每科成绩必须拿A……在她的严厉管教下,她的两个女儿出类拔萃、成绩卓著。无独有偶,在中国,有一位叫萧百佐的商人,凭借严厉的教育方式将三个孩子培养成北大学子,被形象地称为“狼爸”。
“虎妈”“狼爸”的成功案例使万千家长为之羡慕,同时他们也开始效仿“虎妈”的做法,对其子女进行严厉的家庭教育。为孩子制订一个又一个学习计划,报各种各样的特长学习班。但这种严厉的教育热潮同时引起人们的争论,尤其是当一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并未表现出配合甚至出现逆反情绪时,家长开始反思“虎妈”式的教育是否真正可行。
与“虎妈”“狼爸”式教育形成对比的是,周弘的“赏识教育”采取了与他们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采取鼓励的态度,使之获得信心,取得成功。
为此,众多家长开始烦恼,他们不知道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不知道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孩子的潜能。
对此,笔者认为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的孩子采取不同方式的教育方法才是最明智有效的。
要因材施教,就要首先了解孩子属于什么样的类型。所谓类型,即气质类型,气质类型是表现人的情感、认知活动和言语行动中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心理学将气质类型划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的人具有热情开朗、精力充沛、动作敏捷有力、工作效率高的特点,但也有脾气暴躁、易冲动和感情用事的缺点。
——多血质的人具有活泼、热情及适应性强的一面,同时也具有变化无常、缺乏一贯性和坚持性等消极的一面。
——粘液质的人反应迟缓、对事冷淡、固执;但稳健、自制、有毅力是别的气质类型所不具备的。
——抑郁质的人生性多疑、孤僻、抑郁、怯懦;但有细腻、敏锐的特点。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存在着巨大差异,不同类型的孩子具有他们特有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盲目模仿个别成功家长的做法,可能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笔者的看法是,不论“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还是周弘的“赏识教育”都是正确的,但必须符合自己孩子气质类型的前提下才适用。
反观“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其子女制订一系列的规则,对他们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并采取严厉的措施监督他们,我们不妨称其为“规格教育”。此种方法适用于胆汁质、多血质的外向型孩子,尤其对缺乏毅力、变化无常的多血质类型的孩子更加适用。此类孩子大多性格活泼,适应性强,反应灵活,但不喜欢循规蹈矩,在学习中他们可以快速领略要点,一旦他们将知识掌握就不思进取,出现抵抗心理,不想被困在一个地方继续学习下去,这时家长的任务就是采取措施对子女进行有效的制约,“虎妈”式“规格教育”对此种情况尤为适用。父母的一系列要求和约束可以使孩子在某一领域坚持下去,对其更深入地学习带来帮助,并使他们出类拔萃,获得成功。
而周弘的“赏识教育”更适用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内向型孩子,因为此类孩子生性孤僻,缺乏信心,对其适当的鼓励会激励他们进取向上,克服心理障碍,从而实现自我肯定。粘液质和抑郁质型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反应相对迟缓,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慢,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智力低下,此种特点会使他们存在自卑感,家长若在对其教育时横加指责,要求严厉,不仅效果不明显,而且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若家长采取“赏识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耐心疏导,从其自身情况入手,为其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不可急功近利,对其取得的每一项小的成就都表现出赏识。其实,这一过程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深远影响,使得他们的自卑心理减小并最终获得自信,发掘潜力,获得成功。
值得指出的是,孩子的成长阶段生理和心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尤其心智不成熟,家长的教育会对其智能发展、个性塑造、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家长在选择教育方式时不能盲从,更不能一味采取棍棒措施,要通过孩子的气质类型确定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另外,笔者认为“规格教育”和“赏识教育”并不是对立的,二者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家长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调整教育方式,摸索适合自己孩子性格特点,符合其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法。
12.浅论怎样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篇十二
(一) 不同年龄的记忆有不同特点
1岁以内的孩子记忆力具有短暂性、吸收性, 记东西一两天就会忘记;1-3岁的孩子记忆时间较长, 开始大量吸收, 而且记忆更清晰, 具有思维逻辑性;3-6岁的孩子除了记忆时间较长外, 开始选择性地记忆, 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是否喜欢等作出选择性地记忆;孩子6岁后开始将知识、内容相结合起来记忆东西, 比如将标记与符号相结合或将物体与符号等相结合记忆, 6岁前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期。
(二) 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记忆力的特性进行针对性培养
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呢家长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记忆力的特性, 满足孩子不同阶段的认知需求。1岁以内的孩子对形状、光线、色彩、轮廓等比较敏感, 要多给予孩子物体、外界刺激, 形状类可以是圆的、正方形、长方形等物体, 光线类则选择亮丽、清晰的, 色彩类要选择鲜艳色彩。对于1-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变化的事物很感兴趣, 建议用变动的物体、形状有所变化的事物、色彩更多更鲜艳的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记忆习惯, 多给孩子解说事物的名称、用途、操作等, 还应多带孩子接触外界, 给孩子多讲故事, 把事物联系起来记忆。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记忆力更强, 而此时应该告知其事物的意义、用图形进行视觉识别、增加游戏等。6岁以后的孩子就应该在字义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让孩子多阅读书籍, 在孩子认知事物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孩子实际运用所认识的事物, 教孩子怎么运用, 怎么操作, 让其在尝试实践中使记忆力得到巩固提高。比如教孩子成语, 不仅要告诉孩子成语的意义, 还要结合案例、情景表演, 联系其他的事物。
二、影响孩子记忆力强弱的因素
(一) 环境
在培养孩子记忆力的过程中, 自然环境很重要, 选择公园、草地等优雅的环境, 更有利于孩子记忆力培养。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记忆力培养很重要, 凡是有暴力教育的家庭, 孩子的记忆力肯定不好。因为孩子在记忆力细胞发育时期受到打压, 记忆细胞会受到损伤, 导致孩子的记忆力下降。
(二) 情绪
孩子的情绪也会影响记忆力的发展。孩子在1岁后慢慢地形成自我意识, 随着年龄增长主观意识越来越强, 开始对事物作出选择性记忆, 情绪好坏使得孩子会作出愿意与不愿意记忆的选择。在培养孩子的记忆力的过程中, 要让孩子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家长特别要注意不要动不动指责孩子, 否则孩子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不愿意接触和记忆事物。孩子的一些貌似“破坏行为”, 家长如果不理解, 责骂孩子, 让孩子情绪低落, 不再愿意进行创造性地锻炼记忆, 孩子的记忆力就会下降。另外, 孩子在受到打压后, 心灵会有阴影, 会恐惧, 时常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不会被责骂, 想到的都是伤害的事情, 很难从健康、阳光方向思考。孩子从1岁开始, 对很多东西很好奇, 什么都想认识、知道。只要孩子的行为不伤害别人也不妨碍别人, 父母不要随便打压孩子, 给孩子营造宽松、健康、民主的环境成长, 有助于其记忆力提高更快。3-6岁是孩子人格敏感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思维空间发展期, 喜欢探索, 为了满足这方面需求, 孩子有的行为不合“规矩”, 家长要理解孩子, 认可孩子, 并对孩子进行品行、品德、社会公德等人格教育, 让孩子的言行符合社会公德, 而不是一味打压孩子。6-11岁的孩子开始渴望得到社会认可, 喜欢寻找朋友、同学分享自己的东西。若孩子有不好表现, 家长也不要指责孩子, 而是给予真爱, 多鼓励孩子, 让孩子在得到鼓励后, 在愉悦的心情中慢慢地改过来。
(三) 外界刺激
有的孩子记忆东西又快又好而且很长久, 而有的孩子则相反, 生活中丢三落四, 且记东西很容易遗忘。这与外界刺激时长、数量多少有关, 外界刺激时间越长越多, 孩子的记忆力越强。因此, 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外界事物, 让孩子不断地重复学习、记忆、实践。
(四) 智商
智商是孩子记忆力高低的基础, 孩子的早期教育在这方面就非常重要。有一个实验:将一群孩子分为两组, 一组由早教机构进行专业培养孩子记忆力, 另一组没有进行专业培养。结果, 经过专业培训的孩子, 记忆力明显比没有培训的孩子高。经过专业培训的孩子背一首诗, 只要读一两遍就可以记住, 学琴只要讲解一两遍就会了;没有进行专业培训的孩子背同样一首诗可能要读十几遍才能记住, 讲解琴谱很多遍还不熟练。因为, 孩子的认知水平等智商因素是影响孩子记忆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孩子的认知水平越高记忆得越好越长久。
(五) 实践是最好的培养记忆力的方式
要使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得又快又好, 让孩子参与到实践和运用中去是最好的方式。培训孩子文字方面的记忆力, 可以让孩子多阅读书籍, 多听故事, 多讲故事, 让书籍与故事结合起来。锻炼孩子对色彩、轮廓、审美的记忆, 可以让孩子多画画。增强孩子的听力、语言记忆, 可以让孩子多听音乐。此外, 探索游戏、情景表演也是很好的亲子记忆游戏, 如让孩子表演大灰狼、兔子等角色, 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和记忆事物。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中存在哪些问题家长容易对孩子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 只要求孩子对物品进行记忆, 要求孩子必须记住这个名词, 对孩子发出指令性记忆, 而没有把功能、用途等方面进行讲解, 使得孩子只记得这个事物意义、作用等, 却不会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去。一些家长盲目参加一些记忆培训, 将培训中所学到的方法生搬硬套运用在教育孩子身上, 不是真正了解孩子, 不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性进行针对性培养孩子记忆力。
此外, 有一些家长过分呵护孩子, 让孩子整天呆在家里, 这种做法对孩子的记忆力伤害也很大。过分呵护, 会导致孩子依赖, 对记忆东西产生怠倦之情, 久而久之记忆力就会下降。因此,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能独立吃饭、穿衣等时, 家长就不要担心孩子不行而为其代劳。
总之, 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记忆品质, 就要根据其生长特点, 利用多种方法对孩子进行培养。
摘要:为什么有的人具有超强的记忆力, 背东西看一两遍就能记住?而有的人记东西却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人的记忆力应该如何从小培养?培养记忆力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怎样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才更有效?这是家长必须重视的问题。
13.怎样教育孩子学习 篇十三
学生在学在学校,老师上课教的知识是一步一步入深的由浅深。老师在上课上只对所有的学生而讲。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所以就需要学生的家长需多留意学生在家里做作业的情况。如果孩子总在一道题上翻来覆去的做不出答案,就证明孩子上刻时没有听懂老师讲的课,懂也是一知半解,这就要家长来帮住孩子,让他想一想上课时老师是怎样讲的,最主要的是家长先看一看孩子做的题是什麽,书上有没有这样的例题,看看是不是有适应这题的定理,定意义,或是公式。如果没有,就鼓励孩子明天上学大胆的问老师或同学。要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要让他知道有问题问老师或同学不是不光彩的,而是件好事。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别人而懂了是有益的。
孩子在写作文时最大的问题是开头不知道怎麽写。就像人们说的万事开头难。其实不然,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只要弄懂作文题的内函和要表达的目地,就不难写了。写第一句话可以从任意一句写入,等写完一篇作文后,再从新组织语言。这样第一句有可能在中间,也有可能在最后。只要句子通顺,故事完整,或让人回味无穷,或给人以遐想。让孩子知道好文章是经过推敲和炼句得来的。做为孩子的家长,我从不想跟孩子说:你要拿第一,你要考名牌大学,你如何如何。在学习上要让他发自内心的去学。智商的高低对孩子有一定的限制,但要让孩子知道只要用心去做了,用最大精力去
14.怎样教育孩子 篇十四
人一生所受的教育依次分为三部分:1、家庭教育;2、社会教育;3、学校教育。一个人的平时所表现出的举止习惯可以看出他家庭环境对于他的影响。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会随着社会舆论、社会现象的影响而改变,学校教育的影子到最后往往只是体现在一种知识技能方面的运用。
其中家庭教育是最主要也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是决定孩子成长的关键部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人要学习终身的部分,而学校教育只是一段时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小,而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后期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很多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有的家长说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注重家庭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家长没有领会家庭教育的内涵。家庭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应该更加注重品德习惯的培养。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素质教育最好的实施环节,可惜很多家长没有把握好这个时机。现在教育的失败在于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忽略了家庭和社会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作为家长应该明确自己是孩子终身教育人,作为社会一份子要知道不仅为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同样为每一个观察你的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教师要做好这两个教育环节之间的衔接,让三个教育环节连成整体形成一个系统。
大家不要互相埋怨,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尊重教育者,只有这样他才会懂得知识在有什么样重要的地位。对传授者的尊重会让孩子感到对他人的尊重,知识的尊重,尊重任何一种职业,这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是必备的良好心态。将来自己工作后也会尊重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状,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变得严谨,不会出现那种随意视生命为儿戏的态度。
15.怎样培养孩子看图写话的能力 篇十五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看图写话, 顾名思义就是要用眼睛看, 看是基础。但是低年级的孩子, 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 还缺乏观察能力, 他们看到一幅图往往无目的、无顺序, 所以教师要教会孩子怎样看图。
1. 看图要有顺序。
孩子看图, 不能只看自己爱看的部分, 遗漏关键。引导孩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从上到下, 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从右到左;由近及远,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由局部到整体。让孩子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
2. 注重平时观察。
著名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如果要创作, 第一步是观察。”我们周围的环境, 无疑也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天真、求知欲强, 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多多观察大自然。在学完关于春天的课文之后, 我给孩子布置了一项实践性的作业:在家长的陪同下寻找春天, 并写一篇日记。同时通过校讯通给家长群发了短信:“现在是春暖花开的日子, 希望家长带孩子去户外学会细心观察周围的变化, 看看春天与刚刚过去的冬天有什么不一样, 并写下来。”下面是我班孩子L写的文章:“春天来了!你瞧, 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 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 它们全身嫩绿嫩绿, 远看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春风一吹, 它们就左右摇摆, 好像在给春风点头呢, 有趣极了。”这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 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二、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如果孩子只是就物写物, 就事论事, 那么写出来的写话也是平淡无奇的。所以培养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就显得更重要了。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有许多课文都是回味无穷的, 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 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文中, 售货员阿姨的女儿决定把自己心爱的小汽车送给小兵, 售货员阿姨天天盼着能再见到小兵, 把小汽车送给他。课文到此戛然而止, 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售货员阿姨再见到小兵, 会是怎样的场景呢?我给孩子留了续写的作业。结果续写很成功。下面是我班孩子Z写的文章:“一天过去了, 两天过去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 售货员阿姨终于看到了小男孩的妈妈带小男孩来买药了。买完药, 售货员阿姨连忙对小男孩说:‘今天我们这里搞活动, 如果消费满了150元就可以赠送一个小汽车了。今天, 你妈妈花了200多元钱呢, 所以, 赠你一辆小汽车。’小男孩双手接过小汽车, 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这时, 男孩的妈妈来了, 她懂了售货员阿姨的意思, 连忙说:‘谢谢您!谢谢您!’阿姨亲切地说:‘好孩子就是有好回报的!’小男孩拉着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走出了商场的大门。售货员阿姨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 满意地笑了。”习作为故事续个结尾, 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 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三、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孩子的表达往往缺乏条理, 说话有时前言不搭后语, 有时重复啰嗦。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地引导。在口语交际课上, 我经常会对孩子们说:“谁能和同学说说不一样的想法?”“谁能比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更具体些?”以此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孩子一旦有了说话的兴趣, 就会乐于表达, 久而不厌。可以先让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说, 然后大面积的展开, 最后让同桌互相说, 促使每个孩子都能说出流利的语句, 表达图意。
实践证明, 看图写话训练是小学低年级进行作文基础训练必不可少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想象能力,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16.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 篇十六
家长要做出榜样。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养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孩子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在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给孩子设置点障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要鼓励孩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并要争取完成好。当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家长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其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时孩子饿了马上给吃,渴了马上给喝,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给买,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此外,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种活动中。
合理应对孩子无耐心的坏脾气。有些孩子外表很可爱,但脾气却非常大,毫无耐心,如果有什么事情不顺他的心,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他者阿以闹个天翻地覆,让父母无所适从。造成孩子脾气暴躁、毫无耐心的原因很多,根据不同的情况,父母可以别对待。
孩子从小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得到家人各方面的百般照顾,使他养成了别人就应该依从我的心理。一旦不依从,他从心理上便无法自控。
父母平时不在孩子身边,短暂的相聚恨不得给孩子所有的补偿,即使孩子的一些过分要求也盲目地满足。因此,当孩子的欲望没能满足时,他常常没耐心地大发脾气。
孩子平时受到过分的宠爱,很少受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当他遇到批评或相反的意见,便无法忍受。
有些孩子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他大发脾气,大哭大闹后家长就屈服了,从此,他就发现发脾气的妙用,把发脾气作为要胁父母的手段。
由于父母情绪不好或脾气暴躁,经常使孩子莫名其妙地受责骂,或父母许诺了的事情又言而无信,孩子无法理解,导致心情压抑或不满并会用发脾气来发泄。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可以先冷处理,把他暂时搁置一边,因为这时的孩子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等他略微平静下来,你可以搂他在怀里,慢慢地问他:刚才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发脾气能解决什么问题吗?能和妈妈说说你的道理吗?一定要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要想改变孩子的坏脾气,家长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正当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父母及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当孩子没有道理地发脾气时,不能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父母应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绪变化,时而严厉,时而娇惯,使孩子因无所适从而爱发脾气。
17.怎样教育孩子 篇十七
邀请孩子小朋友来自家做客可以作为第一步,带着孩子热情地招待小伙伴,鼓励孩子把糖果、玩具拿出来和伙伴分享。家长应逐渐要求孩子自己找伙伴玩耍,还要教育孩子在与同伴接触中主动地招呼同伴,接近同伴,帮助同伴。当外出游玩时还要嘱咐孩子与同班小朋友结伴同行。
2、作出好榜样是很重要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用自己对邻居和周围同志的真诚感情影响孩子,还要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到邻居和朋友家去作客,使孩子体会到和别人交往是件愉快的事。
3、教育孩子学会分享,不怕吃亏。
家长要教育孩子把图书、玩具等给其他小朋友玩。当自己的孩子有拔尖的表现时,应该启发诱导、教育孩子多听听伙伴的意见、当自己的孩子和伙伴发生争吵时,不可偏袒自己的孩子,要进行调解;当自己的`孩子对伙伴表现出宽厚、谅解时,应该予以肯定表扬。总之,要使自己的孩子懂得和同伴应该处在平等的地位上。
这样,孩子会在学习生活中逐渐结交伙伴、学会独立生活能力、发展初步的社交能力,从而获得心理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萌芽。
怎样教孩子主动交朋友
在的大部分小孩子一般都是在城市生活,相对来说没有乡下那么自由!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就一定是很少接触到一些其它的小孩!自然就会让我们的小孩养成一些坏习惯,生活也自然而然地变得孤僻了!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啦!这样对小孩以后的成长,或长大成人也同样是没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当家长的一定要给孩子做好引导啦!
1、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给孩子一个完整、和谐、和睦、幸福的家!
现在的社会很开放,什么东西觉得都挺随便的!夫妻之间难免会有小吵闹,但我们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来吵!也不要相互之间提离婚、分居等,都是有孩子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一般吗?我们还要顾及我们的孩子的感受,小孩子的自尊心是特别的强的!当家长的之间要相互理解、包容、体谅,夫妻之间的事情处理好了,当然也会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健康、和谐、幸福、完整的家!
2、父母首先要当孩子的朋友!
有了小孩,那就代表多了一份责任!我们当父母的,有责任在小孩成年之前照顾好小孩,尽父母的抚养义务!不管工作怎么地忙,我们都要抽时间来照看我们的小孩,他需要你陪他玩玩、甚至自己也像个小孩一样和他们玩耍!工作是做不完的,小孩的美好童年失去了,就是挽救不回来的!不管小孩有多么的调皮,当家长的也不能打小孩,现在社会不支持暴力教育!中国有句古话:棍棒下出高徒,这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那只是望子不成龙拿孩子出气的方法!父母要严厉,但不一定要用打,教育小孩的方法有很多!和小孩像朋友一样的交往是很难得的,小孩把你当成他的朋友,那什么教育小孩的事也就不成难题了!
3、孩子交朋友应该先让孩子学会尊重其它小孩!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教会自己的小孩和朋友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尊重朋友!小孩尊重了自己的朋友,同样我们的小孩也会得到其它小孩的尊重!这个我觉得,当父母的首先要让小孩觉得父母会尊重他!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个老师,我们的一举一动,小孩都可能看到,并且很有可能模仿!
4、朋友之间应该有以礼相待,小孩也不例外!
为人父母就要做好表率,我们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前面说过,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我们也要一直待人诚实有礼!平时也要教小孩要有礼貌,见叔叔叫叔叔,见阿姨叫阿姨!我们可以教小孩一些礼貌常用语,比如:早上好、谢谢、不用客气、对不起等!
5、我们要教会小孩对待朋友一定诚实守信!
即使小孩也是一样,我们家长可以在平时对待小孩也要诚实守信!我觉得这方面还是父母的行为最为重要,我们怎么教都 好,如果父母本身对待小孩就已经是不诚实不守信,那么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6、在家庭里,要经常锻炼小孩的自信心!
在要认识新的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有信心,没有信心做不成任何事情!家长可以在平时家里有空的时候多点赞赞自己的小孩,让他们有点成就感!比如说:自己在看书的时候,突然间小孩有一个懂得的字,就装作不会,然后就去问小孩子!问他:明明,这个字怎么读啊?当然了,这个字他一定能答出来!然后他答出来了!然后就说:明明真聪明,我都不会的字,我们家的明明就会!他一定很高兴,自信当然也会有!我们不否认小孩会犯错,对于儿错我们也要严厉,不能因为说要培养小孩的自信心而忽略!
18.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的任性问题 篇十八
一、三个方法应对宝宝的小任性
1、暂时回避
孩子任性时所提出的要求多也不合理,这些要求不被满足,孩子就会无休止地纠缠父母。这时,家长可以回给宝宝一个冷淡的态度,纠缠、哭闹都没有用,因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理会。发现了这一招无效,孩子会很快收住自己的任性。等到事后,家长可以针对这一件事情和宝宝交流,告知不理会宝宝的原因。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任性行为出现时,父母可以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孩子坚持要在游乐场玩耍,但家长却有事情要尽快离开,这时妈妈可以对宝宝说:走吧,我们去坐公共汽车!宝宝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转移的,妈妈的提意会让宝宝产生新的兴趣,所以欣然答应。这样让宝宝愉快地消除了任性,是一个非常棒的.方法。
3、理解孩子的情绪,约束孩子的行为
比如说,今天的饭菜没有宝宝想吃的那一种,宝宝因此耍起了小脾气拒绝吃饭。家长这时一定不要去迁就孩子,去单独给宝宝做想吃的饭菜,而是应该向宝宝表明饭菜只有这些,不可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依然坚持,那就让他小尝一次挨饿的滋味吧,宝宝不会真让自己饿到的。
二、宝宝任性的危害
任性从心理学来讲,是一个人缺乏自我约束力的表现。这种情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宝宝一次任性家长放纵,那么今后宝宝任性的次数会越来越多,这极容易让宝宝成为个性偏执、意志薄弱的一类人,所以纠正宝宝的任性非常有必要。
任性不及时纠正,还容易影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变得固执、不讲道理,这样一来,宝宝正常的生活能力发展就会受限。在人际交往方面,任性的宝宝很难被他人所接受,所以这些宝宝常会感到孤独,经常会产生挫败感,如果任性持续到成年,那么任性就易发展为冲动,冲动之下,一些严重的错误与过失极容易发生。
19.怎样有效帮助孩子提高英语成绩 篇十九
一、爱学英语
爱学就是要重视培养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被人们常挂在嘴边的,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兴趣。一些家长经常进行的教育内容是“英语如何的重要”:对孩子大讲个人的前途, 甚至将来的收入等大道理;还有的, 讲自己过去怎样地努力但是家里孩子多家长不重视, 致使现在没有能考上大学, 即“生不逢时”的遗憾或是“抱恨终生”等。岂不知, 因为孩子还小, 他们想不到那么远, 他们不理解家长所说的;再加上一些家长往往采用的方法是“说教”和唠叨, 天天讲、老讲, 讲多了, 孩子就烦了, 时间一长,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做大人的, 如果换位思考, 就能想到孩子的处境了, 他们面对“唠叨”, 其实很痛苦。所以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去逃避学习, 这样一来, 还能谈什么提高成绩?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 大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学生学习主要靠内在的驱动力、内因, 那就是兴趣和目的。对于孩子来说, 就是首先要让他们觉得学英语挺好玩的、是有趣的。只有当他们不断地被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功吸引着时, 才能坚持学下去, 坚持学好, 坚持更好!要达到吸引, 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1、从具体可感的事物出发去引导孩子学习英语。
比如说, 学习色彩, 让孩子把彩色蜡笔拿来, 一只只地用, 那么很快的, 随着一幅色彩画的出炉, 关于颜色的单词也就记住了。或者让孩子们穿上他们最喜欢的衣服, 用他们学习过的单词描述衣服的颜色, 这样也是很好的方法。再比如, 学习关于动物的单词, 让孩子拿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模型, 几个小朋友在一起, 或者是家长跟他们在一起玩, 做游戏的同时, 不但是单词学会了, 而且一个很精彩的英语童话剧也编演了, 真是一举好几得啊!只是在这里, 我还要跟做家长的说, 你们一定要有耐心, 你们的坚持就是孩子成功的一半!古有孟子、欧阳修、苏轼等, 今有留学哈佛的数学天才安金鹏等, 他们的成功背后都有做父母的努力和坚持!
2、给孩子多创设表现的机会。
在课堂上多进行小组之间的竞赛, 孩子会很积极地参与和投入。因为现在的小孩子表现欲都很强, 他们都很希望自己的努力被大人认可。家长在家里, 也要想办法给孩子这样的机会。举例来说, 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时, 家长可以给孩子机会, 让他们用学过的英语去尽可能地说出自己想要吃什么, 不喜欢吃什么等等, 不管孩子说的好坏与否, 都要进行表扬。这样, 家长不仅给孩子创设了学习的机会, 还培养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因为——他们在其中得到了肯定!有的家长只把孩子推给辅导老师, 以为一周在老师那里学几个小时就能解决学习英语的困难, 这样想来就错了。老师的辅导固然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不能起全面的作用, 因为老师的辅导作用是引导。俗语不是这样说吗, 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所以, 做大人的一定要牢记, 学习是时时刻刻的, 尤其是英语的学习。应该说, 英语学习是轻松英语, 因为英语就在身边。机会多多, 孩子的表现也多多!带孩子参加亲戚朋友的宴会时, 事先让孩子准备英文歌曲, 或者准备简短的英文发言, 在宴会上表现, 这样不但使孩子出了“风头”, 也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这个辉煌, 又是一举好几得啊!
二、会学英语
会学英语, 不仅是要求孩子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也要求家长会配合, 这样双管齐下, 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英语学习者。
1、家长地鼓励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如在家居物品贴上英文标签, 全家人一道学;去公园、商店时, 复习有关词、句。
坚持鼓励, 少加批评, 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为此, 家长千万不要拿自己家孩子的缺点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 每个孩子的基础、爱好、特别是语言能力是不同的甚至是很不相同的, 随便去比只会降低他的学习兴趣。“乐学”, 这是现代教育所一再强调的。人的一生有很多条发展轨迹, 只要是喜欢的就一定能做好!所以, 大人不能逼着孩子去枯燥地学, 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英语的方式。做父母的, 可以再联系一下你们自己, 想想你们现在怎么能把英语学好, 你们小时候爱听家长怎样的鼓励?因为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你们遗传的!只有你才会了解你们的孩子。总之, 只要是对成绩有所提高的办法, 我们都要去试一试。鼓励+快乐=成绩!
2、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视听说能力的发展
培养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有多方面要求, 最重要的是“训练”。因为,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 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 才能形成。对此, 我们要有耐性, 要反复地、持之以恒地要求, 达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 还需要不断鼓励, 也叫“强化”, 正确的行为得到了及时的鼓励和强化, 能促使他想“再做”“下次还这样做”, 以致于形成了良好习惯。
20.今天怎样保护我们的孩子? 篇二十
别太担心!其实,这对他来说“危机四伏”的环境,是宝宝走向成人世界必经的“训练场”,只要你把握好安全要点,就能让他顺利过关,安全、快乐、健康地长大。
宝宝安全之父母策略
保护自己的宝宝,几乎是所有妈妈的本能。但是,什么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不是全力避免孩子受伤就足够了?有哪些细节需要父母特别注意?来看看父母和专家都怎么说。
面对可能伤害宝宝的危险,每个妈妈都会有自己的第一反应。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这样的反应是否能有效地保护好宝宝?
先来看一个调查,同时想象你自己在这些情况下会怎么做。
1 开车带孩子出去时给孩子系安全带
A这还用问!除了系安全带,我还会在旁边贴身防护。
B我们严格按宝宝的大小换安全座椅,而且每次都检查安全带是不是良好。
C孩子自己要系安全带、坐儿童座椅。
D应该系的吧,不过着急的时候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2 看到孩子正往窗台上爬
A高声喊叫着,甚至哭着把他从窗户上抓下来。
B虽然你们已经把家里的窗户全都装上了防护栏,已经很安全了,但你仍然要责备他的这种行为。
C详细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不能再做这样冒险的事。
D嘿,他又不傻,肯定不会跳下去的,不用担心!
3 你做饭的时候孩子钻进了厨房
A快出去,厨房不是孩子待的地方!
B没关系,让他坐在高椅子上就行,不会妨碍我干活的。
C告诉他厨房里的各种危险,提醒他注意。
D想帮我做家务?好事啊,为什么不让他进来呢?
4 看到孩子打开一瓶洗衣液正想尝尝
A天哪!他一刻都不能离开人!
B看来卫生间还得再加把锁。
C教孩子看瓶子上的文字和图案,告诉他不能喝,然后放到安全的地方。
D嘿,他很快就会知道那不好喝了。
5 你发现孩子正在玩火柴或打火机
A赶紧用一块湿毛巾扑在他身上,并马上抢下火柴或打火机。
B怎么回事?他哪儿来的火柴(打火机)?我不是已经把这些东西都锁起来了吗?
C给他读预防火灾的书,教给他一些基本的防火常识,告诉他哪些东西不能随便玩。
D我说呢,火柴哪去了,怎么找不着了!
网上的很多妈妈都参与了这个调查。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人类妈妈保护宝宝的方式和动物妈妈有不少相像之处,于是把妈妈保护宝宝的4种典型类型,用护仔方式类似的动物名称命名,分别是企鹅型、考拉型、猫型、青蛙型。
想知道你自己属于那种类型吗?和你同属一个类型的妈妈有多少?先看看你的选择。A、B、C、D四个选项,你选得最多的是哪一个?对照下面的说明找找看吧:
选A过半——过分保护的企鹅妈妈
企鹅妈妈会把小宝宝放在自己肚皮下保护起来,即便宝宝长大些了,也会让它待在自己身边,寸步不离。
和企鹅妈妈一样,你觉得在任何时候,周围的一切都有潜在的危险,所以你时刻盯着孩子,一丝一毫也不放松,是一个十分尽职尽责的妈妈。
孩子在你的密切监护下,估计很少会发生危险事故。不过,孩子也可能因此少了不少自由,他想做的很多事情都在你的明令禁止之列,可能随时都会接到你的“禁令”。因此,你可能会和孩子有不少冲突。
在你的严格管教之下,孩子可能会形成凡事小心的习惯,同时也可能会有些缩手缩脚。如果是个男孩,他长大一些以后,也许你又会为他少些男孩子的闯劲而发愁。
平时,因为时刻警惕,你的心态可能会比较紧张,这也可能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不知不觉地容易紧张。
选B过半——环境整治型的考拉妈妈
考拉妈妈会住在高高的树上,并且配有一套安全“装备”——适合抱紧树枝的爪子和神奇精妙的育儿袋,使自己和宝宝远离危险。
正像考拉妈妈,你十分细心和周到,会对家中的环境做细致的检查,提前排查安全隐患,并使用各种宝宝安全产品,把能想到的危险都提前做好防护。
你的宝宝会有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他可以在家里自由活动,所以情绪会比较放松,你和他的关系也会比较轻松。
不过,光是给了宝宝一个好的环境还是不够的,你不能保证别的地方也像你家里这么安全。所以,如果你还能逐步教给宝宝安全做事、玩耍的习惯,他到了其他的环境中,就会更容易适应。
选C过半——教育型的猫妈妈
猫妈妈会鼓励小猫摸爬滚打,教它们躲避天敌、捕捉猎物的本领,并且带着它们实战操演。
作为教育型的猫妈妈,你很有智慧,你对危险有清醒的认识,并且注意将安全的行为教给孩子。这是最有效的保护孩子安全的做法。
也许,在教给孩子安全行为和习惯的过程中,你会付出更多的精力,需要更大的耐心,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你的孩子会有更强的对环境的判断和适应能力,更懂得如何应对可能的危险。
选D过半——放任自流的青蛙妈妈
青蛙妈妈生下宝宝就自顾自地走了,留下宝宝们自己应对各种危险。
当然,虽然不一定像青蛙妈妈那么极端,但你应该是最大撒把的妈妈了。也许你很忙,也许你的性格就是大大咧咧的,这些都使你常常对潜在的危险疏于防范,甚至宝宝已经处于危险中了,你还懵然不知。
也许,你的宝宝在家中是十分自由的,也会因此“自学”到不少应对问题的方法,但他面临危险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一旦宝宝遭遇严重意外,就可能给他的身心留下难以治愈的伤痛。为了省去你和孩子的这类遗憾,你还是提高安全意识,从现在开始改变吧!
宝宝安全之专家观点
我们采访了几位专家,他们都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妈妈们保护宝宝的观念和做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和提醒,还介绍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国外妈妈的理念和做法。一起来听听。
不当处置,会使孩子二次受伤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们每天都接触到因为各种意外伤害来就诊的孩子,3岁以前的孩子受伤,多以烫伤、磕碰伤等室内伤为主,而3岁以上的孩子则以户外伤为主。看到孩子经受着痛苦,家长着急、心疼,我们也感到很痛心。其实,其中的一些伤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我们想给家长几点提醒:
要细心监护
孩子受伤,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和成人的监护不利有较大关系。有的家长其实知道某些东西对于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因为孩子想玩、想要,家长就一味地顺着孩子。昨天我们就收了一个急诊,孩子居然把一节7号电池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家长一定要细心监护,不要因为自己的粗心而给孩子造成伤害。
要有安全意识
还有的伤害是家长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比如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应该先放凉水再放热水,可有的家长却先放了热水,在转身拿凉水时,孩子已经把手伸到盆里去了!所以,家长一定要有安全意识,而且还要慢慢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出了事后不要随意处置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意外伤害,处置不当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还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比如孩子烫伤后,首先要用凉水冲洗,而不要用抹酱油、牙膏等偏方来处置,否则会给医生的处理带来麻烦。如果家长不知道怎么处置,最好是把孩子尽快送到就近的医院,如果伤害严重的话最好拨打急救电话。
孩子是风筝,安全防护是线,风筝一定要放飞,但线绝不能断。
儿童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
在欧美国家,人们认为孩子不仅是父母的,也是社会的,保障儿童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很多国家的法律有十分具体的规定,比如孩子骑自行车必须戴头盔,自行车前后都必须装照明灯和闪光警示灯,脚蹬必须装反光装置,监护人对此负有法律责任。这大大促进了家长的安全意识,家庭中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十分普遍,儿童安全防护成为社会传承的常规。
反过来,由于父母重视,安全隐患的发现也会迅速形成广泛的传播和讨论,促进相关法规的完善。比如,有一起婴儿车滑下坡道造成的事故,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导致一项强制规定出台,即婴儿车必须装有制动闭锁装置。可见社会和家庭对儿童安全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
面对危险,孩子需要亲身经历和学会应对
欧美的父母会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很少贴身看护,但他们会做好充分的安全保障。他们认为,自由的空间对孩子成长极为重要,而且,孩子需要亲身学习如何应对各种意外和危险,否则无法真正成长起来。
我曾亲眼看到一对西方父母带着一对孩子在海边游玩,孩子大的5岁,小的还不到两岁,他们追着海浪玩时被浪打倒了,小的吓哭了,被大的拉起,但他们发现海浪会退下去,没有那么危险,于是又开始追逐海浪。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始终在沙滩上看书,并悄悄地关注着孩子,但一直没有干涉。我理解,父母想通过这样的经历,让孩子懂得海浪的危险,同时也懂得在什么范围内、怎样玩耍才安全。
这正所谓:孩子是风筝,安全防护是线,风筝一定要放飞,但线绝不能断。
保护孩子,更要给他成长的空间
也许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的安全防范,就是保护好他别让他受到伤害。对于成人,也许这就够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则完全不同。孩子不同于成人的最大特点是,他正在不断地成长。如果为了不受伤害而损失他的成长,这样的安全防范是有很大问题的。
自由探索,成长的必需
我们常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其实,这种天性表达的也正是他发展的需要——他需要通过活动去发展感知觉、动作、思维,为以后形成更高级的能力打基础。
另外,孩子也是通过探索来了解世界的。很多大人们觉得不证自明的“公理”,孩子却需要通过探索来发现。很多在我们看来再简单、再普通不过的基本常识,孩子却要通过动手摆弄来亲身学习。
学会应对危险,是成长的重要内容
孩子生存所需要的能力,还包括应付环境中种种潜在危险的本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怕孩子在不平的路上摔跤,但是如何能让孩子不摔跤呢?要是怕他磕伤就总不让他走一定是不行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在床上、有地垫的地板等安全的环境中,多多摸爬滚打,积累经验。以后他如果遇到一个坎,就能够判断出自己能不能安全地过去、怎样过才不会摔跤。
其实,很多事情,对于有经验的孩子来说没有那么危险,而对于没有经验的孩子,则可能危机四伏。当孩子有了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知识,练就了灵活稳定的动作,具备了应对各种情况的技能技巧,他就能更自如、更安全地生活在这个环境中。这才是我们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安全感,让孩子全心全意地长大
保障宝宝安全还有一个意义,就是避免他受太大的惊吓,影响他对世界的感受和探索的勇气。受到过度惊吓的孩子,往往在以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会表现出胆怯、畏缩、情绪不稳定,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索受到影响。因此,虽然要放开孩子,让他有充分的活动、探索自由,但前提是,要消除孩子周围那些安全隐患,把他可能遭遇到的危险和伤害限制在他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宝宝安全之0~6岁速查手册
小新
从出生到6岁,每一天,宝宝可能都面对的是不同的危险,但只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做好基础功课,让环境对宝宝更安全,另一方面也培养他的安分习惯,你就会看到一个更自信、活跃的宝宝在成长。
0~1岁“不知深浅”的宝宝!
在人生的第一年里,从抬头、翻身、坐,再到爬、走,宝宝能移动自己的身体了!
也在这个时候,磕磕碰碰和跌倒随着多了起来。在八九个月前,宝宝对深度的判断还不是很准,对自己的动作还控制不住,所以他会显得“不知深浅”。
另外,与成人比,宝宝头部相对于全身的比例偏大。而且宝宝出生的第一年里,头部发育非常快,到周岁时脑重会增加2~3倍。因此,小宝宝相对重心偏高,当他把上身探出去时,更容易“倒栽葱”。这也是小宝宝更容易跌倒磕伤的原因之一。
你看,他翻滚到床边,没看出从床边到地板这几十厘米的高度差,却看到地板上掉落的玩具了,他勇往直前地去抓那个玩具,却一头栽倒在地上。
警示发布:跌伤、磕碰伤!
如果意外发生
宝宝从高处跌下,最需要警惕的就是头部。如果跌到头部后,宝宝马上大哭,一般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只进行外伤处理即可。
如果跌伤部位没有出血,但有小肿包,要立即冷敷。如果有血肿,切不可按揉,过12~24个小时后才能热敷。如果肿包较大或较红,应到医院就诊。
摔后一段时间内,尽量和宝宝说说话、逗逗他,不要抱着他睡觉。如果跌伤后宝宝很快就睡着了,要在1个小时内将他叫醒。2天内要尽量让宝宝多休息、少活动,并注意观察。如果宝宝精神一直很好,食欲正常,就可以放心了。
安全习惯养成计划:从爬到攀爬
平地爬
拿一个新鲜的玩具,或者宝宝喜欢的东西(包括小食品),在宝宝的正前方逗引他。开始时,要让宝宝稍微往前移动一下就可以够着,逐渐地增加距离。
当宝宝能比较熟练地爬之后,可以从不同的方向逗引宝宝,帮他学会向不同的方向爬。
爬“大山”
宝宝在平地爬得比较熟练后,可以让他练习攀爬。爸爸躺在床上当大山,手中拿一个玩具,吸引宝宝在爸爸身上爬上爬下。家里有楼梯的话,可以保护着宝宝手脚并用地爬楼梯。也可以将垫子挨个儿摞好,让宝宝一级级爬上去。
孩子可以发展的能力
通过爬行练习,宝宝对危险体位的觉察能力、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都会有明显的提高。再遇到小沟小坎,他就能够更好地应对了,摔倒、磕碰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1~2岁眼睛、鼻子会“说谎”!
成人是这个世界的“熟客”,能够轻而易举地识别出周围的常见物品是什么、该怎么用、有什么危险等等。但对孩子来说,情况显然不同。
宝宝仅仅通过摸、看、听、闻、尝,来了解一个东西究竟是怎么回事。因此常常会受到自己眼睛和鼻子的“欺骗”,做出我们意想不到却可能关乎他安全甚至生命的判断:
洗涤剂“饮料”:这个橘黄色的瓶子里装的香橙味的东西是橙汁吧。
肥皂“果冻”:这个东西看上去很像好吃的果冻哦。
肥皂水“牛奶”:盆子里面白白的水水,是牛奶吧。
牙膏“甜食”:牙膏香香甜甜的,可以吃的吧。
碗中“凉汤”:这汤不冒气了,不烫了吧。
……
警示发布:误食、烫伤!
安全防范策略
锁紧所有的柜子、抽屉,并保证所有清洁剂都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使用没有盖子的垃圾桶,并及时把垃圾处理掉。
把冰箱贴尽量放高一点,防止孩子轻易地抓到,然后塞进嘴里;各种调料也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高处。
燃气灶的旋钮用保护罩保护起来,以免孩子去开关;打火机、火柴也要锁起来。
把锅把朝内放置,远离灶台的边缘;烧水时不要让壶嘴朝外,以免热水沸腾溢出烫到孩子。
烤箱、电磁炉、微波炉等电器不用的时候,要确保旋钮指向关闭的位置,并拔掉插头。
餐桌上不要铺桌布;尽量将盛放热饮和热菜的容器远离桌子的边缘。
如果意外发生
误食紧急处置:用手或圆润的物品刺激咽部催吐,让宝宝吞服净水、低盐水或牛奶,再行催吐,如此反复几次。必要时可以进行洗胃,例如强酸中毒可用肥皂水中和,强碱中毒可用醋或果汁中和。我们平常喝的豆浆、牛奶或蛋清也有中和酸、碱及保护胃肠道黏膜的作用,浓茶可以沉淀某些毒物。这些措施一般在发生食物中毒6小时内进行。
烧烫伤紧急处置:尽快脱离热源。可用剪刀轻轻地将衣裤剪开,并迅速用冷水冲洗或浸泡10~30分钟。用无菌或洁净的毛巾、衣被等包扎伤口,保护创面,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千万不能帮孩子脱衣服,以免将烫伤的皮肤与衣服一起撕脱;也不能在烫伤表面涂酱油、牙膏、食盐、红药水、紫药水等,这样反而会加重创面的损伤。
安全习惯养成计划:认认物、试试水
能吃?不能吃?在宝宝洗手、洗澡、洗头的时候,教他认识肥皂、香皂、洗发液、洗手液、浴液等,告诉他它们的用途和用法。
如果担心宝宝偷喝那些香香的洗涤剂,不妨给他个机会,让他蘸一点点放在舌尖上试试,然后尽快吐出来,用凉开水漱口,这样应该能打消他品尝的兴趣。但是这要等孩子两三岁会漱口了,肠道也相对皮实些再做。最好用肥皂水给宝宝“品尝”,因为它相对安全。
凉的?热的?给宝宝洗澡时,每次放水和试水温都让他看着,并告诉他“妈妈试过了,水不冷不热”。对1岁宝宝,妈妈自己试好水温后,可以让他也来试试;宝宝能说话了,可以问他水温合不合适,甚至可以让水稍热些或凉些,让宝宝自己试出来。
可以教2岁宝宝认识饮水机的冷、热水开关,让他试着自己接凉水。教他摸杯壁的温度,判断要加热水还是凉水。
孩子可以发展的能力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和在其中生活的能力将会有很大的进步,增长生活技能,会使孩子所处的环境对他来说更安全,同时,他还能逐渐学会面对未知的事物时,该如何走出了解它的第一步。
2~3岁顾头不顾尾的小闯祸家
两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稳定,很容易被鲜明有趣的事物吸引,关注点离开他原来正在做的事情。另外,他有意识地同时注意几件事情的能力也比较差,经常会“顾头不顾尾”,这些特点,也成为孩子常常忽视危险,容易闯祸的重要原因。
比如他含着糖豆去追小猫,就可能一咕噜把糖豆吞下去,或者呛到气管里;如果他正好奇地在你的衣柜里“探宝”,你让他关上柜门不许乱翻,他可能会在做个鬼脸关上柜门时,忘记自己的小手正扶在柜门上……
警示发布:误吞异物、夹伤!
安全防范策略
书柜门要锁好,防止孩子开关时被夹到手,或者去拿书时被掉下来的书砸到。
给抽屉安上安全锁,或者安上防夹手的安全保护装置。
房门边要装上安全门夹,固定门扇,以防被风一吹突然关上,孩子被门撞伤或夹伤。
宝宝的玩具体积要足够大,使他不能塞入口;家中的小物件,比如扣子、纽扣电池等,也要锁好,防止宝宝拿到。
花生、青豆等零食容易噎住宝宝,要放到他够不到的地方,如果他要吃,可以研碎后再给他吃。
安全习惯养成计划:安全玩耍
吃东西的时候不玩玩具
从小让孩子知道,吃东西的时候不能玩玩具。孩子几个月时,喂饭前要把他手边的玩具都拿开。孩子1岁以后,可以自己走动了,每次吃饭或吃零食前,要教他把玩具放下或收起来,到餐桌边或茶几边吃;如果他一定要玩,就让他放下食物离开就餐的地方。
躺着的时候不玩玩具
宝宝能坐起来以后,就不要让他躺着玩玩具。因为这样容易使玩具掉到脸上,另外如果孩子喜欢把小玩具放到嘴里,躺着的姿势更容易导致玩具滑落进入气管,造成危险。
尽量不要让宝宝把玩具带到他的小床上,睡前和他一起检查小床,把落在枕头下、被子里、床单上的玩具拿走。
在合适的地方玩
从孩子会自己坐着玩开始,爸爸妈妈就要有意识地教给他拼图等安静游戏,可以在卧室或者儿童房等小空间里;玩车、玩球、踢毽子等大动作的游戏,就到客厅等宽敞些的地方,而且要挪开那些易倒、易碎的物品。当然,疯跑的游戏最好是到户外去玩。
孩子可以发展的能力
玩耍是孩子的“工作”。形成安全玩耍的习惯可以增强宝宝生活的规律性、条理性,使他成为一个懂规矩、守秩序的宝宝,同时,因为安全和舒适,他也会玩得更开心、更专注。
3~6岁想独立的小大人!
这个年龄的孩子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活动范围也在增大,求知欲强,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四处探索,像模像样地模仿大人干活,而且还总想摆脱大人自己干。
但是,孩子的神经抑制功能比较弱,一旦兴奋起来就不容易控制自己;再加上他们“干活”的经验还不丰富,动作不娴熟,容易误操作,发生碰撞、失控跌倒等事故,所以,这也是一个容易乐极生悲的年龄。
警示发布:锐器伤
安全防范策略
对付小大人有两种办法:
坚壁清野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里的工具箱、针线盒都要放在抽屉里并锁好。厨房用具也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用完水果刀、指甲刀后要马上放回原处,不然快手的孩子有可能马上拿起来。
教他使用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适当的年龄教会孩子安全使用工具。当他能正确自如地使用时,就不会为它们所伤害。
如果意外发生
孩子被扎伤后,要先用肥皂水冲洗扎伤的部位,然后用消过毒的尖头镊子小心地取出扎进皮肤的东西。如果无法取出,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如果伤口靠近关节处,尤其要注意。
如果孩子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明显被划伤,特别需要正确清洗和使用消炎膏。最好使用不含酒精的产品或者喷雾产品清洗伤口,并认真消毒,保持伤口部位干燥。包扎时要使伤口边缘整齐合拢,这样愈合后才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
安全习惯养成计划:从小懂得安全地“工作”
孩子对大人的用具都有天然的喜好,甚至比玩玩具还来劲。爸爸妈妈不妨根据孩子的年龄,循序渐进地教他使用生活中的各种小工具。
给他准备适合他年龄的用具
剪刀:两三岁可以开始学习用儿童安全剪刀,四五岁的时候,可以用平头的文具剪刀。
刀具:橡皮泥玩具,或者月饼、蛋糕等点心包装中会有小塑料刀,可以选圆头的留下来给两三岁的孩子当小刀用。四五岁时可以让孩子试着用切面包的小刀切水果、切面团。
教他把玩具和用具分开
给孩子准备一个专用的工具箱,放他自己的剪刀、小刀(塑料小刀或文具刀)等。告诉孩子,这些东西是他做事的工具,不是游戏的玩具,不要和玩具放在一起。
学习安全地递送和接过工具
递送剪刀、刀具、螺丝刀等带尖头的工具时,要手拿尖头的一端,将把手递给对方,尖头要指向自己身体以外,不要直接对着自己。接工具的动作也要轻、慢,拿稳了等对方松手再拿过来,以免抽回太快伤到对方。
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各种正式工具
螺丝刀、扳手、锤子等要由父母管理,孩子要在父母监护下才能使用。爸爸妈妈修理和安装家具、电器的时候,可以让三四岁的孩子帮忙递工具、拧螺丝,教他分辨各种螺丝刀。五六岁的孩子手臂力量和控制能力都有所发展,可以尝试使用轻便的锤子,学习钉钉子。
孩子可以发展的能力
【怎样教育孩子的方法】推荐阅读:
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01-05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感09-16
父亲怎样教育孩子01-04
家长怎样教育好孩子10-16
孩子怎样学英语最好方法是什么12-26
怎样享受教育的幸福01-17
怎样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07-08
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10-28
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07-10
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