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主管工作职责职能

2024-09-15

财务主管工作职责职能(精选12篇)

1.财务主管工作职责职能 篇一

1、负责团队所有公司日常销售财务报表及各项数据报表统计和整理;

2、核对往来账目和应收应付款管理;

3、负责团队公司发票税务相关事项;

4、对财务数据分析整理,为企业的经营提供财务方面的分析和决策依据;

5、各子公司运营财务监控,复核营业数据;

6、对公司运营成本核算,制定、维护、改进公司财务管理程序和政策,以满足风险控制的要求;

7、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核原始凭证单据与保管会计资料,每月按时做好各种内部会计报表;

2.财务主管工作职责职能 篇二

关键词:核算,管理,融合

一个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会抽象成为业务循环、管理循环和信息循环。我们把财务定位于信息循环, 通过三个主要信息过程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分别是记录业务活动数据 (会计核算) 、数据加工、报告管理所需的数据 (财务管理) 。

一、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传统会计核算即记账, 核算, 报税, 出报表, 是事后核算, 是数据的记录者, 游离于经营绩效之外。

财务管理是从各项数据中识别、收集、验证各种信息并分析数据, 对现状进行评估, 经过计划、执行、检查, 对计划进行回顾调整并不断改善, 推动企业不断优化业务流程, 支持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

2.联系。会计核算是基础, 财务管理是核心,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是对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以数据形式进行反映, 为财务管理服务。

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融合的前提

1.数据基础。财务核算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处理流程和操作规范, 保证所有的基础数据从产生的源头起就遵循统一的逻辑规则, 大大减少了数据加工过程中的数据转换和数据假设, 使报告和决策支持在数据层面得意裨益。

2.管理基础。“相同的标准”贯穿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这里相同的标准是指企业必须具备五个统一:即统一的会计政策、统一的会计科目、统一的信息系统、统一的核算流程和统一的数据标准。

3.组织基础。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融合需要将财务大量基础工作人员, 即核算类岗位人员与财务管理类岗位人员适当分离, 使管理类岗位人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业务支持和战略决策支持中, 真正实现财务融合变革。

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融合的过程

1.会计核算自动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要求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 如ERP、SAP系统等, 实现共享费用财务报账系统, 实现核算数据前端采集;通过ERP、SAP系统业务接口, 实现业务核算自动导入会计核算;通过定义财务标准核算规则, 实现总账核算自动化。

2.财务管理系统化。财务管理系统化是将企业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等与会计核算一体化, 实现全过程控制。

3.管理决策信息化。通过财务管理BI商务智能系统, 及时获取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信息, 为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实现管理决策全信息化。

四、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融合性运用

在信息系统建立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 要正确处理好财务核算与管理的关系, 以核算为基本, 以管理为重点, 推动公司全面数据化, 在数据的基础上预测生产, 精准营销, 支持决策。

1.全面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 企业对会计科目的设置、部门核算、项目等应按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财务明细账设置时, 必须考虑预算责任中心分类的需要, 并与预算口径一致。

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是预算编制的基础, 以预算执行的数据发现与目标的距离, 调整管理的方向, 以决算的数据作为次年预算编制的依据。同时, 当期会计核算信息是预算考核的主要依据。严格按照预算完成情况实施业绩考核, 会计核算真正演变为预算的一部分。

2.商务定价及项目收益。商务报价和合同评审管理是财务核算的数据应用。

在订单报价阶段, 在对现有同类产品成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测算目标收益值, 并以此作为对外报价的依据。在合同评审阶段, 和合同签订价格与既有成本进行比较, 其预测收益一方面可以了解合同实际签订价格与报价的差异及变化原因, 并作为合同评审中对价格部门的确认依据, 另一方面作为项目实施后的成本控制及收益预算目标。

在合同实施阶段, 对项目产品交付过程中的实际成本及收益进行归集分析, 实现会计核算数据的获取和应用。

在项目关闭阶段, 对项目进行实际收益分析, 找出偏离预算目标的影响因素, 特别是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因素分析, 并作为今后同类产品报价及收益预测的依据, 实现用会计核算数据指导财务管理。

3.成本管理。在采购环节, 推行应用信息化系统的供应链流程, 根据历史采购数据及现行生产计划, 考虑一定的安全库存, 排定主辅材的采购计划。

在存货管理环节, 根据企业存货特点, 建立不同的库存控制模型, 采用滚动的方式进行采购控制, 结合询价比价方式以降低采购及服务成本, 同时在定额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材料出库及消耗量。

在生产环节, 技术人员及时修订工艺BOM, 完善定额管理, 并将生产废品率严格与企业与员工个人绩效挂钩。

在销售环节, 通过ERP系统实现发货动态跟踪、运费跟踪考核以及货款结算催收。

五、结语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融合需要企业前端业务端支持。业务前端如果不有效整合, 将直接影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融合。财务部门应在分析内部管理和外部披露对信息需求的基础上, 提出对业务信息的需求, 并因此引导业务部门整合, 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尤英.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相关研究[J].经济视角 (中旬) , 2011, (10) .

[2]杨青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J].中外企业家, 2008, (07) .

[3]明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J].西南金融, 2006, (11) .

[4]王厉鸿.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与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3) .

[5]刘英辉,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中国商贸, 2013, (5) .

3.财务总监职能研究 篇三

关键词:财务总监;财务战略;财务职能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93-02

一、财务总监职能初探

财务总监,也可叫财务副总经理,或财务经理?熏或称首席财务官,英文叫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长久以来,在中国,财务总监名称叫法不一,职责定位还很模糊,没有专门的法规加以界定,理论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在实务中,似乎只是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在使用,即使进入企业管理层,也往往排在末位,其功能、地位、作用远未发挥应有的水平,大部分职责局限在会计核算和日常财务管理上,很少涉及业绩评价、信息系统建设和战略制定上。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类似财务总监的职位是总会计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会计师条例》规定了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地位及职责权限。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主管一个单位或一个单位重要方面的财务工作三年以上。总会计师的地位: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单位负责人工作,直接对单位负责人负责。总会计师职责权限: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的工作:(一)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二)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三)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四)总会计师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以及基本建设投资等问题作出决策。由总会计师协助单位负责人做好的工作:协助单位负责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以及基本建设投资问题做出决策。需总会计师参与的工作:总会计师参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科技研究、商品(劳务)价格和工资奖金等方案的制定;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审查。从上述规定不难看出,总会计师从属于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主要职责也局限于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经济核算,很少涉及企业的战略管理。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财务总监的职责作用已有所发展,不仅反映在会计核算、日常的财务管理上,还更多表现在主导企业信息系统、业绩评价以及参与公司治理和制定企业经营战略。

二、从财务业务转型看财务总监职能转变

财务是公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财务学家看来甚至起着核心或导向作用。近年来,种种迹象表明,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公司财务已不再是财务专家的专属,公司战略也不再是总经理的专区,战略与财务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第一,财务对企业整体战略的支持作用日益显现。价值分析,财务风险的控制,财务资源的有效获取和使用等,为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奠定基础。普华会计公司对300家跨国公司客户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各国国情有别,但CFO和财务职能重点转移的趋向一致,就是从业务处理和控制转为决策支持和全球战略发展,并认为CFO与CEO正日益成为战略伙伴关系而非传统的从属关系,CFO因参与所有的改进计划并在多项计划中处于领导位置而给予公司战略规划及其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亚新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执行官韩颖认为,一个CFO主要应做好三件事:为公司战略发展融资、管钱和沟通。第二,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向战略决策领域延伸。战略性决策不同于一般的计划或技术,它是由企业高层做出的、涉及整个企业的、长期性的决策。尽管日常财务事项的处理仍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与公司整体战略有关的长期财务决策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长期财务决策涉及与并购、国际化等资本运作有关的战略性资源配置。据国际数据供应商汤姆森金融统计,截至2006年12月18日,全球并购交易金额已达3.5万亿美元,较2005年2.7万亿美元增长近30%,并超过2000年3.38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第三,财务战略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它是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全局的、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主要内容包括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利润分配战略、成本战略。在学者们看来,财务战略可以定义为企业通过采用最适当的方式筹集资金并且有效管理这些资金的运用,包括企业所创盈利再投资或分配决策。财务战略主要关注的是公司战略决策的财务方面,因此与资本市场、企业现金流和资产管理紧密关联,在目标选择上主要与价值创造联系,具体包括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增加股东价值、搭配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四项主要目标。财务战略作为公司次级战略,与其他次级战略(如经营战略)一样,应该放在企业整体战略中才能评判其是否足够重要。

实际上,由于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不仅财务对企业整体战略的支持意义受到重视,财务战略本身的研究和实践也在扩展开来。时下,“价值链”的概念颇为流行,在普华设计的财务价值链中,财务战略(策划改进股东价值的过程)被置于起点的关键位置,对接下来的财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均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投资管理、融资管理、税务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等。普华的调查表明,CFO现在已经在上游环节(更多具有战略性活动)花费了大量精力,预计将来还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财务战略、投资管理和业绩评价上,而在下游环节所耗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尽管财务职能正呈现转移的趋向,但战略与财务间的联系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在我国,更为严重的是,对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战略几乎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财务人员所关注的重点,仍是诸如贷款、预算、记账、报表、现金收支、纳税申报、成本控制等日常财务事项的处理,未能有效地联系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即使是CFO也是如此。《首席执行官》杂志于2005年进行的中国CFO生存状况调查显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虽然在各方面都较以往有较大跨越,但在地位、职责、素养等方面离真正成为CEO的战略合作伙伴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部分CFO尚未进入核心管理层,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会计核算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上,无暇顾及长期战略规划、财务规划、重大投资项目等战略性决策。他们逼近权力核心却远未登堂入室,角色疏离且核心使命远未达成。

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有关理论研究取得突破进展和资本的国际流动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财务总监的职能地位,以及公司战略与财务的有效联结正日益受到重视。具有国际视野,具备会计学、财务学、金融学、市场学、法学、社会关系学等多学科知识背景,良好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对一个合格财务总监的基本要求。美国哈佛大学卡普兰教授的平衡记分卡为战略与财务预算结合提供了经典的工具。对于既定战略,首先分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增长四方面考虑,然后在每一方面都按照目的、指标、指标值和措施的顺序,逐渐将战略转化为年度可操作的业绩指标。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较早采用平衡记分卡进行综合业绩评价以及战略管理已取得巨大成功。目前,从国内企业情况来看,战略与包含业绩考核指标在内的预算指标相连接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青睐,很多企业正设法加以利用。尽管还缺乏这方面的操作经验,但是,相信随着对平衡记分卡研究的加深和经验的积累,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竞争能力将会随之大幅提升。无疑,财务总监在这个过程实施中,将与CEO一起共同主导和推动这一进程。

三、财务总监职能展望

4.强化风险管控优化财务职能 篇四

(一) 反映报告职能

利用专门核算方法要对各种物资收发、货币资金收支在有关账册和会计资料上进行连续、系统、全面记录和反映, 对赊销预付及商品存货的增、减、余额变化进行登记跟踪, 对企业定期进行清库清查, 对账账、账实定期进行核对, 检查是否相符, 对存在的风险在财务报告和其他内部报告中进行反映, 以发现问题堵塞漏洞, 使货币资金不致短缺, 各种财产物资不致毁损、浪费和丢失, 各项应收预付款不致长期被人占用, 存货不致长期积压。

(二) 监督控制职能

应用经济手段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资金运动及其结果进行监督和控制。通过发票收据控制、银行对账单控制、物料平衡控制、往来账核对控制, 确保资金的完整, 通过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职务牵制控制确保资金的安全;通过掌握收支进度, 发现问题, 查明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资金结算及财务清查, 保护国家资金和财产安全, 管好用好各种物资;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和一系列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维护财经纪律, 防范国家财产损毁或流失的风险。

(三) 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是现代财务的基本职能, 通过在企业内外控制并调整财务资源 (主要表现为资金) 的投向与投量, 实现资产组合的多样化、效益化, 在既定的收益条件下, 追求最小风险;在既定的风险条件下, 追求最大收益。集团公司控制分子公司的风险投资规模, 努力将财务资源配置到风险低收益高 (经济或社会效益) 的项目上, 制订适当的利润留成分配比例。资源配置的正确与否和好坏, 无疑对加强集团财务控制和风险管控具有重大影响。

(四) 组织计划职能

企业每年编制财务预算和财务工作计划, 对全年经营活动和财务目标进行筹划, 对资金和费用做好预算, 对重大财务问题和风险事项做好预防。预算管理和其他财务手段的组织计划职能在明确经营目标, 协调各职能部门和各环节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 控制日常经济、总体风险和评价工作业绩、评定风险管理责任等方面也有着特殊的作用。

二、风险管控中财务职能的优化

(一) 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拓展财务管理职能

受粮价波动和拓展辅储业务影响, 中储粮企业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创新,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一是更加强调以风险管控为中心的财务管理理念。二是更加强调资金安全管理。继续严格控制和管理现金交易, 大力推行资金集中管理, 尤其控制好赊销预付情况, 减少赊销款和商品存货占有, 加速资金回笼。三是强调财务必须参与经营, 将风险防控的触角触及业务全环节全方位, 财务部门由核算型职能向管理型职能转变, 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研究探索将财务管理职能前移, 参与到异地收购、异地粮管理、码头交易各个业务中, 规范财务审批程序, 加大业务尽职调查评估和绩效评价。四是加强融资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创造效益。测算筹划好资金使用额度和时间, 充分利用资金管理中心平台, 盘活各种闲置资金, 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创造好的经济效益。

(二) 创新财务管理手段, 推进财务信息化和网银建设

财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促进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会计管理不仅涉及供、产、销各个环节, 而且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财会人员通过核算对比分析等来检查考核生产经营情况和各个环节的效益水平, 通过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及资金来源、运用、周转、结存情况, 为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预测、决策、分析、控制做好服务。特别是财务工作在对资金运行事前的预测、分析和比较, 对如何降低成本减少费用, 避免不应有的损失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献计献策, 对领导决策和防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充分利用业务管理信息平台, 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加强成本效益分析、资金风险分析和存货分析。通过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加强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控制, 促进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自动实现等来提升风险管控的财务管理水平。还应积极创新优化各种财务管理手段, 包括利用网银管理解决粮食收购现金风险管理问题, 利用银企四方联控、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等管控风险。在信息化环境下, 适时调整财务会计的业务流程, 更新会计岗位职责, 将某些重要经济业务由原来的人工操作转化为流程自动执行, 努力实现财务基础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 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完善三级责任主体下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随着近年来中储粮的迅速发展, 各分、子公司在政策性业务不断扩大的同时, 纷纷拓展辅储贸易、粮食加工等相关产业领域, 总公司为了整合资源, 成立了油脂、物流等专业公司, 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的生产和经营, 同时加大了产销区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的交流轮岗力度, 对促进财务管理和加强风险管控起到重要作用。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分子公司、直属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风险管控, 建议对各级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在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方面, 可执行财务委派或总会计师委派制。根据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在内部设定二级机构, 作为“财务公司”的派出机构, “财务公司”对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 在行政上和业务上垂直管理, 包括人事任免、工资奖金发放、业务技能培训、考核及职称评定等。可先在分公司系统内试行, 由邻近几个库分片设置总会计师 (规模大的库可单设) , 由分公司委派, 专事风险管控及重大财务管理, 业绩单独考核, 工资单独发放 (工资总额可下到收储公司或中心库) , 总会计师参与粮库重大决策, 定期向分公司汇报重大财务风险事项和财务状况。目的就是努力建立起适合本行业及公司特点的财务管理机制, 加强财务能力建设。

(四)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 切实加强财务监管

财务部门应正确理解和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 准确地编制财务报表, 加强对会计数据的分析, 及时向经营者或管理者提出建议, 并全面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将财务分析事后报告转变为提供具有附加价值的营运分析, 提高以服务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务信息处理能力, 完善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机制, 完善财务风险分析、处理机制。为保证各项财务制度和财务预决算计划等得以贯彻执行, 判断经营责任考核指标完成是否真实, 是否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等, 必须履行严格的财务监督职能。财务部门要定期对经济运行和风险情况进行跟踪, 建立主要经济指标偏离预警报告制度, 并加强审计监督。

(五) 构建健全、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5.论企业财务主管委派制 篇五

【关键词】财务主管 委派制

一、财务主管委派制必要性

(一)當前市场竞争客观需要

为适应当前市场的激烈竞争,很多公司都不断向纵向与横向扩展和延伸,收购合并其他公司,以期达到产生规模效应,降低公司营运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乃至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涌现了大批的集团公司,以及其所控制掌握的下属子公司、分公司。比如,当前中国家具行业的佼佼者“红星美凯龙”在国内就有几百家分支机构。通过财务主管委派制,总公司通过对下属各个分支机构财务主管的严格管控,就能很好的了解并控制下属分支机构财务活动。

(二)集团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

集团总公司可以通过对自己委派的财务主管,很好的督促分、子公司与集团总部保持政策一致,严格执行总公司的财务方针与政策,极大的确保政策的执行力度。同时,通过委派的财务主管,可以及时的了解到下属机构生产、筹资、投资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免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有助于提高下属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

最近几年国家对税制改革加大了力度,2008年对企业所得税制进行了很大改革、2012年“营改增”改革,紧接着房产税以及个人所得税也马上要进行大变革。在这情况下,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需要具有能准确对企业财务资金情况进行准确核算的能力,还需要通有晓国家税法并合理运用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不违反国家税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达到降低企业税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的。在此,委派高素质、复合型财务主管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也是紧迫的事。

(四)企业改革的必要

通过使用财务主管委派制,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财务监督约束机制。在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能够参与企业财务活动,起到了发挥财务约束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责、权、利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二、财务主管委派弊端

(一)以目前情况来看,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财务主管委派制缺乏充分的依据,又缺乏统一管理制度

有关财务主管委派制的规定更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很难进行宏观的统一管理。被委派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缺乏统一规定,其考核制度、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的规范。

(二)财务主管委派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被委派人员身份定位不明确;工资福利待遇问题没得到妥善的处置,大大的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被委派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待加强,优秀的被委派人员应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通晓国家政策法规,还要掌握会计、审计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并且需要熟悉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但是,现有被委派人员对于上述知识的掌握是明显参差不齐,对其进行良好的后续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三、完善财务主管委派制

随着很多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财务主管施行委派制,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委派的财务主管滥用监督权力,不学无术业务素质低下,职业道德败坏等等。下面,结合笔者工作经历,提几条建议用于完善财务主管委派制。

(一)建立一套完善并确实可行的委派财务主管的权责制度

总公司委派的财务主管,一方面要接受总公司的领导,完成总公司布置的工作任务,监督下属分、子公司,也就是说类似于“钦差大臣”职位;另外一方面还要接受下属分、子公司单位负责人的领导,配合其他有关部门开展工作,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决策建议。在这个双重身份背景下,当这二者产生矛盾的时候,财务主管要如何抉择呢?所以,一定要从制度上对委派的财务主管权、责进行明确的规定,为其正名,使其不至于因为受下属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而不敢于对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上报,造成集团公司资产的损失。同样,也要对委派人员进行相应的权利限制,以免出现其滥用权利,恶意攻击他人,破坏同事间的团结。

(二)委派的财务主管人员的薪酬待遇一律由总部决定并发放,其薪酬决不能由分、子公司决定

假如委派财务主管工资薪酬由所在下属单位制定发放,那么其工作的独立性必定大打折扣,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财务主管和下属单位领导相互勾结,欺骗集团总部为自己牟取私利。

(三)把握好财务主管人员招聘关,坚持公平、公正原则选拔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员,委予重用

对那些道德败坏、业务素质低下的人员,一律不予录用,决不徇私。

(四)定期对各分支机构财务主管人员,展开全面技能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人才培养,争取早日打造出一支能打硬仗忠于公司的高效率团队

(五)提升集团总公司对下属分支机构财务信息的把控,使集团总部能及时知道分支机构真实财务信息,为集团公司提供抉择数据的支持

比如,目前我公司对于整个集团财务核算的软件全部统一使用用友U8软件,财务数据库服务器统一设置在集团总部。这样,总公司随时都能登录系统查看到各个分支机构的会计凭证、账表等财务信息,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同时也是对分支机构财务主管的一种很有效的监督方式。

(六)集团总公司定时、不定时的到下属分支机构进行实地财务检查,提供财务指导

这样,一方面能真实了解到各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能使当地财务主管,保持一颗上进高效的心,不至于工作拖拉效率低下。并且,对各分支机构当前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及时的纠正,以免出现更大的错误。

(七)制定财务主管委派人员奖惩机制

对于,工作认真,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加薪、升职甚至给予股权激励。相反,对于玩忽职守,工作消极甚至包藏祸心的人员,坚决给予通报批评、扣效益奖金乃至辞退。

(八)聘任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公司所属分、子公司进行内控审计以及专项审计

通过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够发现企业中的存在的各项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四、结束语

总之,集团公司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十分重要,这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并影响着企业的决策是否正确,甚至对企业未来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切实地推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并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财务主管委派制度。

参考文献

[1]李宏强,侯静怡.集团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博弈论分析[J].会计之友,2013,(8).

[2]蒋建清.关于集团企业推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的利和弊[J].交通财会,2006(3).

[3]陈静.推行集团企业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的探析[J].商业经济,2008(9).

6.生产主管工作职责职能 篇六

2.轮岗期间协助公司完成跨部门的相关项目,完成能力规划的训练和培养;

3.保证接受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定义个人责任和项目关键节点并保质保量项目目标;

5.通过轮岗,培训或实际锻炼保持领导能力和技术能力;

6.轮岗后根据自身意愿和公司需求定岗,深入发展和提升业务力;

7.积极参与安全工作,包括工作危害分析,安全审计和事故审查等;

7.关于强化油田财务稽核职能的思考 篇七

摘要:内部财务稽核是企业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油田财务稽核职能的强化手段,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油田;企业管理;财务稽核;内部管理

长期以来,石油一直是各行各业赖以生存的资源,随着能源局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全球各国都在积极研发新型绿色能源,但是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石油仍然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油田企业依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定要加强油田企业的内部管理,确保油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这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财务稽核的定义和职能

所谓财务稽核,主要是指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独立专职机构,由该机构对被稽核对象实施评价和监督,评价被稽核对象是否切实的履行经济责任,财务稽核是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种有效手段,财务稽核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加强企业内控,纠正企业内部的违规行为,降低企业的风险,而财务稽核的职能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以及服务职能。

首先,油田企业的财务稽核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主要是将财经法规以及相关制度作为评价依据,严格检查被稽核对象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是否合规、合法、合理,检查被稽核对象是否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检查被稽核对象是否存在损失浪费、违纪违法行为,如果被稽核对象存在违规行为,则根据检查结果,解除或者追究其经济责任,通过财务稽核的经济监督职能,可以促使被稽核单位遵纪守法,帮助企业防弊纠错,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保障作用。

其次,油田企业财务稽核具有经济评价职能,经济评价职能是在经济监督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主要是通过检查和审核,对被稽核对象的预算、计划、方案、决策进行评价,评价其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先进性,同时还要评价被稽核对象的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及决策来执行,评价被稽核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进而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善措施,以推动企业的良好的运营。

再次,油田企业的财务稽核具有服务职能,服务职能是将企业的发展目标最为核心,充分利用财务稽核机构的客观性、独立性、咨询性等特性,切实搞好评价与监督,并且要在此基础上搞好服务,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帮助。笔者认为,油田企业财务稽核的服务职能不容忽视,这不仅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财务稽核机构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

2.目前油田企业财务稽核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稽核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待提高。就眼下来看,在一些油田企业中,财务稽核部门是隶属于财务部的,财务部是财务稽核机构的上级,并非是在总经理直接领导,因此财务稽核机构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受到组织体制的干扰。另一方面,在一些油田企业中,财务稽核机构在人事任免等方面缺乏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导致财务稽核机构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也缺少独立性,总之在现阶段,油田企业财务稽核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待提高。

2.2财务稽核机构与政策制定部门的沟通不足。在油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财务稽核机构是企业内部中的重要监督部门,想要切实发挥财务稽核结构的作用,就应该对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政策具有深刻理解,同时财务稽核部门还应该针对政策制度提出建议,帮助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然而在目前的一些油田企业中,财务稽核机构并没有参与政策的制定,财务稽核机构无法及时掌握新政策,导致财务稽核工作时常陷入被动,这样一来,新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就会受到影响,更不利于财务稽核机构开展工作。

2.3存在“重监督、轻服务”现象。对于油田企业的财务稽核而言,“服务”可谓是“监督”的目的,而“监督评价”则是“服务”的一种手段,目前还需要认识到,在一些油田企业中,财务稽核机构通常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实施评估,之后对查出的违规行为提请处理。另外在个别油田企业中还存在下述问题:被稽核单位对财务稽核的认识不到位,把财务稽核当作是多余的一道手续,认识财务稽核是找麻烦,在这种情形下,财务稽核机构与被稽核对象不能够协调一致,被稽核对象往往只是消极被动的配合财务稽核机构的工作,甚至一些被稽核单位对财务稽核机构具有很强的反感。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财务稽核工作存在“重监督、轻服务”现象。

2.4财务稽核工作缺乏深度和广度。在眼下的很多油田企业中,财务稽核工作还在重复着老套的模式,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企业深层次的经营管理之上,例如在一些油田企业中,财务稽核机构没能对企业的成本预算编制、投资决策效益等情况实施监督稽核,这样一来,财务稽核工作无法实现事前监督,无法对企业的内控机制做出准确评估。

3.油田企业财务稽核问题的处理措施

3.1强化财务稽核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油田企业财务稽核工作想要取得实效,首先财务稽核机构必须要从财务部中脱离出来,不再让财务部来领导财务稽核机构,应该构建起总经理领导下的总稽核负责制,这样一来,财务稽核工作就可以免去组织体制的干扰,使财务稽核机构更加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创新稽核机制,要实现稽核审计、技术监控、监察处罚的三位一体,利用技术监控来找出企业运营中的潜在隐患,再利用现场稽核来找出隐患的根源,对违规行为进行合理处罚。同时油田企业财务稽核机构的人事任免一定要具有独立性,这样才能使财务稽核机构可以切实的履行职责。

3.2加强财务稽核机构与政策制定部门的沟通。如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油田企业财务稽核工作也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和设施,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设备为财务稽核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例如物资采购系统、财务软件、工程定额预算系统、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等等,应用信息化手段之后,财务稽核机构与政策制定部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能够加强各个机构之前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可以确保财务稽核机构能够及时掌握新政策,并且针对新政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只有加强财务稽核机构与政策制定部门的沟通,使财务稽核机构参与政策的制定,才能够更好的完善并落实新政策,同时保证财务稽核工作能够取得实效。

3.3树立服务意识。不管是监督还是管理,其实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油田企业财务稽核机构必须要认清工作性质和目标,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随时接受被稽核对象的咨询,及时向企业管理层通报被稽核对象的缺陷和隐患,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效益,帮助被稽核对象消除隐患。另一方面,只有财务稽核机构树立起服务意识,才能取得被稽核对象的认可,使被稽核对象积极配合财务稽核工作。

3.4抓住工作重点。油田企业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企业深层次的经营管理之上,工作重点不能仅仅停留在以会计账目为基础的经纪业务活动上,一定要对财务稽核工作进行延伸,对企业的成本预算编制、投资决策效益等情况进行稽核,这样就可以对企业各方面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总结

在油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需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财务稽核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评价和经济监督,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及时处理企业内部的违规行为,是企业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财务稽核的定义和职能,分析了目前油田企业财务稽核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田企业财务稽核问题的处理措施,希望文中观点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作者单位: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渤海钻井总公司)

参考文献:

[1]朱云霞.浅谈如何实现内控与财务稽核有机结合[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168+173.

[2]卞娅华.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稽核的作用与意义[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224.

[3]杨鸣.财务稽核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及应用[J].北方经贸,2014,04:95-96.

[4]徐俭宁,张艳军,王莉.关于强化企业财务稽核职能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4,05:38-39.

8.财务主管工作职责职能 篇八

1981年, 美国福特公司首次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共享服务的概念由此而生, 随后, 通用电气、杜邦、沃尔玛、IBM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的90%也陆续成立了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部分国内知名大型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人保财险、中广核、中兴通讯、华为、海尔、长虹等也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因此,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倍受全球企业青睐。

根据国际权威定义“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 以流程处理为核心, 以优化规范流程、组织结构、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 以客户为导向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其核心思想在于共享组织的成员和技术等资源, 以高质量、低成本的方式向各个业务单位与部门提供标准化的服务。那么, 适合电网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定义就应该是:将分子公司同质性、易于标准化的会计核算等业务, 通过流程再造与标准化, 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进行核算、记账, 从而达到提升工作效率、解放财务人员、改进服务质量、提升财务信息质量目的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国家电网在共享服务及人员结构方面的现状

(一) 电网企业在共享服务方面的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在“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 为顺应财务变革趋势, 完善财务治理结构, 可以探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进一步理清各级财务部门职责, 强化财务与业务融合, 支持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2013年以来, 国网总部也对未来集团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理论与模式进行了广泛调研, 探讨了分步式构建全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省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可行性。部分公司系统内的企业已逐步、分块探索共享服务的构建模式, 如国网许继集团正逐步建成适应于产业单位特点的现代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国网青海电力、国网福建电力等通过试点方式, 逐步探索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共享, 但在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网省公司主体中, 尚没有单位探索建立能够涵盖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一体化管控的共享服务模式。

(二) 电网企业财务人员结构现状

电网企业在各分子公司分散的财务核算模式下, 财务人员基本上包括两类:基础财务和专业财务。基础财务就是各分子公司基层财务人员, 主要职能是核算、记账等财务最基本的职能, 但是, 他们是整个财务管理系统的主力军, 人数比例达到整个财务系统的80%左右。专业财务就是公司本部的财务专责, 主要职能包括会计报表、预算、资金、财税、电价、资产管理等, 人数比例约为20%。电网企业财务人员的结构和中国许多大型国企的财务没有太大的差异, 基层财务人员虽在业务现场, 但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会计核算工作上, 财务人员的核心职能是核算, 也就是所谓的“事后算账”。所以缺乏足够的业务财务, 业务部门不能从财务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 也缺乏战略财务, 企业领导不能从财务那里得到更多的战略决策、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的支持。结果导致电网企业财务人员工作经常加班加点、辛苦枯燥, 但还得不到其他部门的认可。针对上述问题, 电网企业应调整财务人员结构, 实现财务职能转型, 建立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体系, 以满足电网企业精益化、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三、电网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一般作用

(一) 财务共享服务能够提高财务运行效率

一方面, 财务共享服务通过一致性的财务操作规范, 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专业化的精细分工, 提高财务处理效率;另一方面, 标准、高效的财务数据信息让信息沟通变得更为顺畅、快速, 传递变得更加及时、准确。

(二) 财务共享服务能够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大量同质性业务的集中处理, 业务流程、技术和数据口径可以高度统一, 促使财务流程的标准、规范和高效, 为企业内组织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 从而为战略决策和财务管理提供更准确和更为可比的数据支持。

(三) 财务共享服务能够改进财务服务质量

财务共享服务统一了财务操作规范, 便于业务部门理解财务管理的规范要求, 可以量化评价财务工作质量, 提升财务工作人员对其他部门的服务意识, 从而最终改进财务服务质量。

(四) 财务共享服务能够强化财务实时管控

第一, 财务共享服务能够通过对同质性的核算事项进行集中审核, 强化事前审核、事中监控, 将财务监控延伸到业务前端, 提高控制效果, 提升公司本部对各分子公司的财务管控;第二,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对各分子公司独立运作, 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客观性与独立性, 降低业务部门对财务合规管理的干扰;第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通过执行与考核标准化的政策与流程,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控性与透明性。

(五) 财务共享服务能够解放基层财务人员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 基层财务人员集中处理同质性业务, 就可以消除许多重复职能人员的岗位, 把基层大部分的财务人员从单一、分散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 使这些财务人员真正能实现财务的职能转型, 投入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业务支持、风险防控等工作中去。

四、电网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战略目标

不同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战略目标不同, 而且在建设的不同时期, 首要目标也各有不同。目前, 电网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战略目标很明确, 就是为了实现财务的职能转型。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以后, 财务人员结构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原来的财务人员结构为基础财务 (80%) 和专业财务 (20%) 转型为战略财务 (30%) 、专业财务 (40%) 和共享财务 (30%) , 详见下图。

(一) 电网企业业务财务的定义和职能

对于电网企业来说, 业务财务指让基层的财务人员向业务前端开展工作, 按三集五大的价值链体系建设、规划、检修、运行、营销等业务, 对口设立处室和岗位, 让其深入业务、融入业务, 让预算管控更贴近业务, 让成本管理更适应业务, 挖掘业务活动的潜在效益, 引导业务部门创造价值降低成本, 监督业务部门防控风险。业务财务对应财务职能中的控制层, 他们分布在各分子公司中, 深度参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成为经营决策团队的重要成员, 提供全价值链业务财务管理。具体职能包括:深入业务一线, 充分分析各分子公司业务的财务支持需要, 将财务管理融入三集五大的价值链各环节, 全面渗透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业务的经营过程, 提升经营能力;将公司战略和政策转化为财务指标向业务前端推进、落实;将共享服务提供的财务数据转化为有效的财务信息, 并及时将财务信息传递给相关的战略财务, 从而服务战略决策;具体执行战略财务制定的成本管理导向、预算配置原则、风险管理要求等;协调业务部门的财务运营, 承担本单位财务制度、财务报表合规性、现金流平衡等职能。

(二) 电网企业战略财务的定义及职能

战略财务是指“将企业的长期 (如10年和20年) 目标 (包括财务目标、客户目标、内部流程目标等) 和行动计划转换为财务预测模型, 在不同的经营、投资和筹资的预设条件下, 模拟和分析单个目标企业或集团的盈利、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的可能情况。并且根据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对企业和股东价值进行评估, 以便高层管理者分析判断不同战略对企业的长期财务影响, 最终选择对企业具有最佳财务效果的战略方案。”战略财务对应财务职能中的指导层, 他们相当于财务的大脑, 在专业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 参与战略的制定与推进、将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提供的信息转化为对公司战略决策有价值的运营信息分析, 支持战略决策的落地。具体职能包括:专业财务职能 (如资金、资产、财税、会计报表、电价、预算管理等) ;积极参与公司战略制定与资源管理;利用金融工具优化资本结构;评估潜在的投融资和增收机会;严格进行风险防控, 确保合法合规;积极创新实现公司的价值最大化。

(三) 电网企业共享财务的定义和职能

电网企业的共享财务是指将分子公司的财务人员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 按标准化流程对同质性业务进行核算、记账。共享财务对应财务职能的执行层, 以统一的流程、标准、信息系统, 集中进行账务处理, 涵盖同质性核算的业务。具体职能包括:财务核算:应付账款、费用报销、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业务;资金管理:全部银行的对账、收付指令的下达;财务数据中心:获取、加工、给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提供财务数据。

参考文献

[1]陈虎, 孙彦丛.财务共享服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

[2]陈虎, 陈东升.财务共享服务案例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

[3]曹仰锋.海尔转型.中信出版社, 2015.

9.财务主管工作职责职能 篇九

一、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认识

财务业务一体化,顾名思义,即企业财务数据管理与业务融合为一体。其基本思想是要求企业在IT环境下,积极利用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等,对企业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以及财务会计流程等有效融合,应用计算机对财务管理流程实施优化,构建相应的业务事件驱动为核心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模式[1]。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思想的引导下,在企业管理则需要以经营信息的使用动机作为标准,可将企业经营信息区分为几个不同的业务事件。在之中的一个事件出现之后,事件驱动也就能够详细将其记录下来,之后变会依照设定的业务和信息处理规则实施相应的处理,并将企业财务、业务和管理信息均集中于数据库之中。当需要信息时,有数据使用资格的人员则可以借助于报告工具得到所需信息。从这一点能够明显看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对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控制,并使企业数据更为自由的流通。

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发展现状

(一)编码的不同性

在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下,商品名称、供货商、商品分类等必须使用统一的编码,但是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本身之间也就具有独立性,各自使用不同的编码,如果无法对上述企业数据进行同步维护,就会导致出现数据冲突、计算结果不一致的问题。两个系统各行其是,势必会增大系统集成的难度。

(二)规则的区别性

业务流程是否通畅、操作是否便捷、经营成果计算是否及时是构建业务系统必须考虑的因素。在企业之中,存在在业务系统之中写上计算结果的问题,企业这么做虽然能够使财务与业务保持一致,但由于规则的区别性,导致系统自身的平衡也被打破,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对企业精细化管理进程十分不利,得不偿失[2]。

(三)监管的脱节性

业务系统能够动态反映经营成果是其及时掌握经营状况的前提,财务只有及时核对仓库、业务等数据才能保障业务数据准确。但是由于业务和财务对时点认同差异,财务不同及时与业务同步。另外,由于财务与业务是独立运行的,这就导致财务和业务很容易除险冲突。比如当业务发生错误时,由于财务核算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其结转入下一个月的日常运行,这就导致业务系统在当期无法进行调整和变更,如果财务仍采用事后核算,其对业务的监管就会因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速度迟缓而降低。

三、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的完善策略

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企业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首先,由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复杂性,企业在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时应对其可行性进行理性分析,不可急于求成,避免因操之过急为日后带来麻烦。其次,要做好风险控制,未雨绸缪[3]。鉴于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操作人员应做好预算工作,如库存、材料供应、客户信用等,适时规避风险,尽可能获得更大的效益。第三,建立动态会计平台。当发生某项经营业务时,该业务信息会通过会计平台自动生成实时凭证,该实时凭证由财务部门进行确认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显示在账簿、会计报表等相关文件上。通过此平台,前后台之间可以实现无缝连接,这就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第四,要适时重组业务流程。其有利于完善传递传统业务数据,提高财务部门和会计业务部门的协调度,对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

四、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相关探讨

随着当今财务管理的变化与发展以及整个企业所展现出来的规范化管理经营,企业财务业务无疑成为了其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同时,在企业提高业务能力和经营效益等方面,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科学高效的企业财务一体化管理经营模式早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高水平高品质的关键性参考内容。然而,放眼中国的企业领域和市场,不难发现,在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人治仍然同以往一样居于首位,这种浓重的人治色彩使得企业做出的决策基本都出自于企业的领导之手,与此同时,企业工作人员也在长期的工作历程中养成了听从领导命令与决策的习性。这种现象造成了在很多情况下,一旦活的人与死规定发生冲突,那么企业所设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就会由于其与实际的矛盾性而逐步流于形势,无人遵守[4]。由此看来,企业有一个标准、固定的规章制度会对企业行为和企业员工的工作提供更多更为具体的标准和其他重要内容。一个企业,若无严明规范有序的发展管理制度,那么就很难在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道路上成功完成转型。当今信息时代的企业发展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内容,时代瞬息万变,一体化标准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企业的发现呈现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和努力方向。在这些方面中,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信息的整合分析等始终都是我国传统企业的薄弱之处,这些企业所需面对的是时代给予的挑战。然而,若是我们换个眼光来看待问题,这个挑战未尝不是一个企业发展进程中的机遇,借此机遇将会使得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学到不同于以往的更为丰富翔实的知识。

同时对于财务人员来讲,目前普遍存在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低下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企业内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多一些培训机会和学习机会,这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关键。会计要适应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不能停滞不前,满足现状,在这种要求下不断更新自己的相关财务知识库,深入学习会计理论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方法和技巧,身为烟草企业的一员更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如鱼得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的整体素质,才能为企业的财务部门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做好会计工作,才能帮助企业做好正确的决策。企业要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参与财政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完善本公司的管理培训系统,加强对会计的日常培训,建立一支精干的会计队伍,促进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5]。目前由于基层企业的会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都处在两低的现状,导致人员的流动性很大,不断地更新人员不利于整个财务部门的稳定,要想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稳定财务队伍是很重要的,是其前提,一方面在缺人时可以吸纳新的人才进入以强大自己的财务部门的阵容和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那些思想和技术都不错的人员安排到财务的薄弱环节,使人才合理的流动,没有大规模的变化,确保整支队伍的强大和稳定[6]。

五、结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企业管理正在呈现由简单的财务信息化向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发展。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内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需要的是各个方面是齐心协力,不仅要注重团队理念的完善,企业管理经营水平的提升也至关重要,同时,还要着重发展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若是能够多管齐下,那么对于企业财务人员工作素质能力的提升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等方面都大有裨益。本文对财务业务一体化进行了简要概述,着重探讨了当前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彭贵华.浅谈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企业信息化环境下[J].中国商贸,2015,(1):56-57,60.

[2]潘小芬.浅析财务及相关业务的一体化在企业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2,(1):143-143,131.

[3]孙兆娣.浅谈财务业务一体化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J].财经界,2015,(9):161-161,166.

[4]印斌,朱雷.电力企业预算、业务、财务一体化设计及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2,10(1):56-60.

[5]谢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J].中外企业家,2015,(17):67-67.

10.财务主管工作职责职能 篇十

保险集中管理是近年来国内保险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先进的企业保险业务管理模式,一般是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其内部的财务金融平台将系统内分散的保险资源进行整合,变分散采购为统一采购,变分散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从而实现保险采购和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不仅满足了企业财务金融职能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而且有效的提高了下属各级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水平,更好的将生产安全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发挥专业优势,保障稳定发展。

企业保险业务管理就是综合运用商业保险产品转嫁企业风险、降低意外损失、保障持续生产的一种制度措施,是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新世纪全球经济市场化的发展,保险作为相对银行、证券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的产业,虽已为人所知,却未能深入人心,相当部分的企业仍然对保险存在片面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全国性、集团性的企业而言,下属企业数量众多、分布范围甚广、经营性质千差万别的特点,决定了其保险业务管理在原有分散操作的方式下难以实现有效的统一,降低了资金的效率,限制了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保险经纪人的出现,保险集中管理模式的引入,很好的适应了企业在新世纪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了财务管理与保险管理之间的协作问题。在保险集中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部门成为了组织负责机构,承担了整合内部资源、统一招标采购、规范日常管理、制定服务标准等职责,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职能,发挥了财务资源配置职能,加强了财务预决算管控职能,提升了企业全面风险管控能力,对未来企业财务职能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险集中管理模式介绍

(一)基本概念。保险集中管理模式,即以大型的企业集团为母公司,整合下属企业或分子公司的业务资源,形成整体规模优势,对保险业务进行集中的设计和规划,制定统一的保险服务标准,规范统一的保险业务流程,下属企业按照上级公司的要求,确定相应的保险资产范围和种类,并组织完成具体的投保、索赔等手续。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化程度,母公司会通过自设保险经纪公司或外聘保险经纪公司,协助下属企业组织实施保险集中管理。

保险业务集中和统一管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方式之一。通过发挥财务风险管理职能实施保险业务集中管理,可以母公司使最大程度的了解整体的资产风险管理状态,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有效提高分子公司的资金利用率,争取优惠的保险承保条件,帮助企业合理降低经营成本,实现以小的保险费用支出获得最大范围的保险保障。

(二)组织体系。一般情况下,保险集中管理模式的组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母公司财务部,作为保险集中管理专项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保险集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内部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工作、指导分子公司执行落实保险集中管理的各项要求,逐步完善财务金融服务内容,加强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2)母公司财务经办机构或保险经纪公司,作为母公司和分子公司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能够更好的将保险业务管理融合到自身经营体系中,集中优势资源为集团公司开展财产保险集中管理工作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协助下属单位完成投保、索赔等各项保险具体事务,引导各级财务部门发掘和发挥风险管理职能。(3)分子公司财务部门,作为保险集中管理的执行机构,是实现对风险与保险的统一管理重点环节,实施对企业内部保险工作的归口管理,从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集团公司的工作要求落实具体工作,合理安排自身保险业务,及时反馈操作意见。

(三)工作流程。一般情况下,保险集中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分为五个阶段:(1)课题研究论证阶段。主要是以母公司财务部为主,利用自身在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和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提出开展保险集中管理的设想,在母公司财务部的支持和指导下,财务经办机构将其列为重点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出具相应的论证报告。(2)立项前调研审批阶段。主要是在母公司财务部的领导下,为了提高财务与保险的结合程度,由母公司财务经办机构或保险经纪公司对重点下属企业或分子公司的现有保险业务情况进行摸底调研,调研形式可采取现场调研或问卷调研,了解日常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将调研汇总结果和统一管理操作设想整理上报母公司财务部,获得了立项审批。(3)立项后调研规划阶段。主要是以母公司财务部牵头设立的“保险集中管理项目工作小组”为主,组织面向了所有下属企业或分子公司的的资产与保险管理情况调研,详细准确统计各级企业资产情况、保险安排情况以及事故损失情况,为保险业务集中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4)集中招标采购阶段。主要是以保险集中管理项目工作小组为主,母公司财务经办机构或保险经纪公司组织专业人员确定实施集中管理的保险险种、设计保险条款、制定保险服务标准,之后组织面向保险公司进行集中采购,通过评审、谈判等操作选定合格的保险公司,作为保险服务供应商为母公司及其分子公司提供定制的保险服务。(5)日常服务组织实施阶段。主要是以母公司经办机构或保险经纪公司为主,指导下属企业或分子公司按照母公司保险集中管理的要求,结合自身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生产状况,合理安排保险业务,办理日常保险业务的投保、理赔等手续,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保险集中管理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保险集中管理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一)财务与保险的结合,完善了财务风险管理职能。财务的本质决定了财务的职能,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主要承担了对资金的筹集、调节、分配、监督职能,但是伴随着财务环境的变化、内涵的丰富和目标管理、价值管理等管理理论的发展,财务的职能也必然要进行创新,而财务的风险管理职能的发展正是创新的表现形式之一。

保险业务集中管理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识别和评价企业运营面临的风险,恰当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及强度,选用适合的商业保险产品转嫁或分散风险。财务部门作为掌握企业资产状况、具有金融专业知识的部门正是组织保险管理的最佳选择,能够通过完善自身风险管理职能加强风险防范,将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增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财务职能顺利完成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由生产管理转向风险管理、由面向过去转变为面向未来的转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与保险的结合,发挥了财务资源配置职能。财务资本运营和资源配置的职能在保险集中管理工作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显著的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财务对母公司内部保险资源的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了巨大的规模优势,并且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引入市场化的竞争策略,争取到了优惠的保险承保条件,使得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合理的控制了保险费成本的增加,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与集中管理实施之前的同等保险资产规模相比较,母公司整体保险费成本及费率水平会显著降低,实现了以较小的保险成本获得最优保险保障范围的目标,另一方面保费节约形成的资金沉淀,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用于其他优势资源的购置和使用,这样既扩大了保险覆盖范围,降低了保险费支出成本,又提高了资金效率,均衡了资源配置,有效维护了企业资产安全。

(三)财务与保险的结合,加强了财务预决算管控职能。财务工作基础的职能就是年度预算、决算的管控,而保险业务由财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使得母公司财务预决算管控职能更加明确、更加具有针对性。

事前阶段,财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资产状况和保险承保条件,准确的测算出年度保险费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合理安排成本支出;事中阶段,财务部门按照资产的变化情况又能准确预算出保险成本的变动趋势,跟踪相关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对年度预算进行调整,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事后阶段,财务部门能够准确的统计年度保险数据,评价年度保险工作,完善决算管理。

(四)财务与保险的结合,提升了企业风险管控能力。财务职能与保险集中管理的结合,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上而下的统一了保险承保条件,统一了保险服务标准,并且与保险公司设计了严格的业务操作流程,加强了对各环节的指导和监督,不仅年平均赔付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为今后争取更优惠的保险费率和保险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有效地规范了基层机构对保险业务的管理,为企业整个管理体系在风险管理方面填补了空白,堵塞了漏洞,提高了企业整体管理能力和水平。

四、总结建议

由母公司财务部门主导和推行的保险业务集中管理模式,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尝试,对未来财务职能的演变具有借鉴意义:

(一)企业要大胆突破传统财务职能的局限。财务职能的发展要紧紧跟随金融环境的复杂变化,满足未来不同金融业务的需求。财务部门时刻要大胆突破传统财务职能的局限,放宽眼界,认真学习和掌握银行、证券、保险先进的产品体系与操作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勇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自身业务相结合,助推企业稳定发展。

(二)企业要抓住机会拓展财务增值职能。在不断变化更新的市场环境中,经济主体越来越追求以最佳方法和最低廉的成本所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服务,财务部门当然也不例外。财务部门作为经济主体内部最重要的资金管理部门,应抓住一切机会努力拓展资本运营配置、分析预测、信息服务、风险管理等增值职能,健全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全方位发挥财务作用,促进经济主体的全面发展。

11.现场主管工作职责职能 篇十一

2、合理安排人员,根据计划进行合理排班;

3、根据实际需求,对人员及资源作出合理调配;

4、现场安全管理及隐患排查;

5、对员工工作作出指导及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6、协助仓库经理对员工进行职责梳理及绩效考核工作;

7、对部门会议作好记录并跟进落实情况;

8、库区消防设施检查,消防安全工作落实;

9、仓库设备使用维护检查、钥匙、扫描、对讲机等公用资产的妥善保管;

10、处理现场发生的各类异常情况,如不能解决,则及时上报;

12.财务管理中会计监督职能分析 篇十二

一、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会计监督职能一般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它能对经济活动的进行审核,对出现经济问题进行处理,是保证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是经济活动完成后不出现其他问题的保障。在财务管理中,正确地实施会计监督能给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了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信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维护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和其它利益集团的合法权益;能促进财务管理单位严格遵守法律及财经法规。正确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验管理,监督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有效地制止和防范违犯财经法规的行为,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护了国家和集体财产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监督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由于财务管理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执行会计监督的规章制度,会计人员素质差,并不提高学习,致使许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比如:记账不符合规定,不进行定期对账,记总账不记发生额,结账不符合要求,对科目理解不清晰等方面。这样会照成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这样的会计监督形同虚设。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直接导致财务管理中会计职能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进而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从这一点来看,财务管理中的会计监督职能要想得到贯彻和落实,就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

(二)内部缺乏约束力

会计监督机构和会计人员是企业领导人员选用的,会计人员的奖励、任免、升迁都是由企业领导决定了,首长负责制,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这样,会计人员在各自企业中不具有独立地位,受利益依附这所在企业领导,造成会计监督只起到部分监督作用,对企业领导人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力。这样,面对着有经济违法违纪问题,企业会计人员大都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消极态度,大幅度的削弱了内部会计监督职能,致使国家大量资金通过会计之手,流入不法渠道,是国家财产收益受到损害。在会计监督过程中,内部缺乏约束力是造成会计监督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原因。从这一角度来看,会计监督必须要加强内部约束, 并强调内部约束的作用,保证内部约束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会计监督的实际需要。

(三)会计人员定位不清

财务管理中会计人员一般是双重身份,既是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 又是监督管理人员,承担着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检查。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单位角度上处理单位经济活动,监督人员又站在国家立场来监督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所以一些会计人员定位不清,往往只在乎领导的看法,却忘记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会计监督职能是依靠会计人员而实现的,如果会计人员的定位不够清晰,将会直接导致会计监督职能无法得到实施和体现,进而影响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不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实现。所以,会计人员的定位必须要足够清晰。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较多,但是缺乏高端的会计人才,会计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造成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的现象。会计监督人员监督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不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自我约束力差,没有风险意识,帮助领导作假帐来蒙蔽监管人员,损失国家利益。目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是十分理想,优秀的会计人员数量较少,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成为了保证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关键。为此,只有重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才能为会计职能的发挥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失调

有的企业高管利用职务之便,强令或使唤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全然不顾国家财经法纪进行违章操作;有的企业经济内容伪造,原始凭证混乱,信息真假不辨,造成会计监督难于监管;有的单位缺乏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或有制度形同虚设,不去执行,造成会计执行混乱,不作为现象经常发生。在会计监督过程中,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但是从目前财务管理过程来看,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失调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成为困扰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原因。 为此,制度建设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六)会计监督外部监管不严

目前,我国经济审查管理部门对会计监督检查走形式严重,不能发现单位的经济问题,有的检查部门营私舞弊,明知企业有经济监督问题,不去制止,任由发展,造成经济犯罪。让人们感觉这些管理者与不法企业沆瀣一气,会计监督职能日益弱化,导致国家利益严重受损。会计监督是一个内外结合的过程,除了要重视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监管, 同时也要重视外部职能的监管。基于这一认识,在财务管理中,会计监督职能要想得到有效监管,就必须加强外部监管,保证整体监管效果满足实际需要。

三、对策思考

(一)有效实施“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制

《会计法》明确提出,建立单位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国家监督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全方位的监督,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保护企业经济资料完整、真实,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来看,“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制对推动会计监督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企事业单位的现实需要,我们应重点构建“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制,保证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有效发挥,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明确会计监督单位主题责任人

一是要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和职责,二是制定并严格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三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会计人员合法权益。

所以,只有明确了会计监督单位的主体责任人,才能达到明确责任,推动会计监督有效实施的目的。为此,在企事业单位,要构建责任明确的管理体系,为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实行财务管理过程控制

一是要着重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二是全面监控资金运动过程。 三是抓好财务管理的一系列相关环节。四是培养和提高高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监督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贯穿监督工作,使会计监督能够成为财务管理过程的重要监督手段,满足财务管理过程的监督需要,保证财务管理过程的监督取得积极效果。

(四)构建合理操作的会计管理

一是进行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作用。二是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三是建立健全会计处理程序。四是提供可靠的真实的会计信息。为此,在会计监督过程中,应重视会计管理的基本程序,保证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全面有效的发挥,达到满足会计监督需要的目的,促进会计监督职能的发展,推动会计监督的实行,保证会计监督职能达到预期目的。

(五)建立独立行使内部监督审计

一是规范审计行为,逐步建立内部审计审签制度。二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三是实施审计认定,做好后续审计。四是改进审计方法,提供内审效率。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进步必然要求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时间较晚,企业经营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会计监督职能就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完善监督职能对企业财务管理重要促进作用,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各部门职能,使企业真正能够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春华.分析会计监督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2012年14期

[2]王岩.对当前现代企业会计监管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0年23期

上一篇: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的实施方案下一篇:新调入教师代表发言稿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