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军训优秀作文(精选20篇)
1.体验军训优秀作文 篇一
葫芦山庄的三天军训生活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在那儿,我体验了军营生活,收获了欢乐,学习了知识,体会到了解放军叔叔那钢铁般的意志力……当我坐上了开往葫芦山庄的大巴时,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我想象着在那里与伙伴们在一起的美好情景。路边风景从车窗滑过,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老师带领我们去分配寝室。到了宿舍楼前,我们飞也似的奔向寝室,换上了迷彩服,因为一会儿要军训,穿上迷彩服的样子可神气了。
马上就要开始军训了 ,第一项是练习“放板凳”,这在平常是个很简单的动作,军训却要求可严哩!一个动作做好多次,搞得我差点没有耐心了,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看来这根本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轻松。军训的时间让人感觉过得有些慢,但一切却是新奇的。傍晚,期待已久的篝火晚会终于开始了,熊熊的篝火把场地照得通亮,我们欣赏着节目 ,天上繁星似乎也在跟随节奏摇摆…… 篝火晚会结束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回到寝室,我无论如何也没有睡意,似乎我的心留在了那个时刻。
同寝室的伙伴们也都很兴奋,没有睡意 ,伙伴们小声聊着天,后来屋里安静了下来,我猜大家都没有睡着,只是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就这样,又不知道过了多久才睡着。第二天早上,伴随着嘹亮的起床号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军训生活。课程安排得十分紧凑,操场上响亮的口号声那是我们新一天的挑战,新一天的欢乐,新一天的故事和新一天的知识。空中那灼热的骄阳散发着灿烂的光芒,豆大的汗珠湿透我们的衣衫,但我们仍然坚持,这才是锻炼我们意志力的最好舞台。军训完后我们又参观了博物馆、欢乐园,制作了火箭模型,好充实的一天啊!这天晚上我躺下就睡着了。 第三天天空不作美下起了雨,我们提前结束了行程,但还是制作了陶艺。两天多的葫芦山庄军训生活使我受益匪浅,第一次离开父母,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快乐是多的,回忆是多的。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克服苦难的勇气,这些都将是我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2.体验军训优秀作文 篇二
一.要感人, 先感动自己
要写出感人的文字, 首要的是先感动自己。试想, 一篇自己都没有感觉的文章, 能够让别人读出来感动吗?恐怕是只会倒了别人的胃口, 让人望而却步罢了。要做到感动自己, 其一是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 指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积累“动情点”,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留意自己身边发生的, 能触动自己灵感的, 也许在别人眼里根本就可以视而不见的事。要留住那极其短暂的情感的火花, 要及时记录下感人的事例、自己细微的感受和动情的氛围等。这些积累, 就是可以让文思喷涌不竭的源头活水。
二.要感人, 应尽显人性美
所谓“人性美”指天赋的人的求真、向善、爱美、进取、乐观的本性, 体现在人的生命的自然健康, 人的品格的淳朴高尚,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等。我们不要把“人性美”看得多么神秘和奥妙, 因为生活中处处事事都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如孩子的天真纯洁、乐学向上、助人为乐、喜爱动物、好奇探索等, 无不彰显着人性的美。美好的生活, 美丽的自然, 美妙的前景……我们就生活在“人性美”的环境中, 所以, 作文凸显“人性美”, 本来就是一件很随心的事
三.细节描写现真情
即对人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刻画, 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我的伯父》中的一段细节描写:“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 一个蹲着, 一个半跪着, 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 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 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四.第二人称吐真情
找准一个合适的激情倾诉对象, 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 以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如, 高考作文《我竟然是个“贼”?》就是以父亲为倾诉对象, 写的情真意切:
……我翻看着桌子上的日记本, 忽然发现有一页似被抹过, 我开始怀疑是你偷看我的秘密, 于是我对你大声吆喝。你无话可说, 你的背又开始弯驼, 当我哈哈大喜庆贺找到“真凶”时, 弟弟却说是自己翻过。我无言, 你无语, 失去的诚信成为了一道隔阂。而我却深知, 这不是你的错, 是我这个“贼”的本色。
今天我有被你送进了考场, 你依旧说:“儿子, 我相信你!”而这次我诚实地说:“我会尽力的。”于是我在这个“牢里”写下了一篇自白书, 一封检讨, 一章忏悔录。我只想找回失去的诚信, 去弥补我的过错, 我不想再是一个贼, 永远不想。……
作者以自责的方式, 对父亲倾诉, 找到了很好的情感宣泄之口, 表达了深深的懊悔之情。大量“你”“我”的出现, 使情感的交流更直接、更容易、更感人。
五.关注社会叙真情
符合时代要求还需要关注社会, 关注国家大事。只有把自己投身到大环境中, 才能陶冶好自己的情操, 开阔胸怀。有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 才会使自己达到君子心怀坦荡荡的精神境界。高考作文《奥运冠军访谈录》, 通过“访谈”的形式让奥运冠军李婷、孙甜甜、刘翔现身说法, 情真意切。
六.观点鲜明表真情
首先, 观点要正确, 必须是健康、积极的, 要能教育人、鼓舞人, 启迪人, 于人于己都有所裨益;其次, 对提出的观点要旗帜鲜明地肯定或否定, 不能是非不明, 含糊其辞。如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谭嗣同》内容观点鲜明:一百年前, 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沧海浮生、岁月如潮, 谭嗣同永远在时间里轮回, 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3.稳健作文 体验舒心 篇三
一.写作材料信手拈来
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曾指出:“作家身边应常备笔和纸,必须把他自己感到惊奇的事物记下来。从这样的素描中,画家创作了画,而作家则从中创造了作品中的场景;一切都应取之于生活,而不是用无谓的幻想臆造出来的。”写作材料从生活中信手拈来,为了做到这一点,在三年时间内我坚持做到了以下两点。首先,用心领会发现真实的生活。学生坚持每周写两次随笔,一两百字不少,七八百字不多。家庭生活,与友共处,上学路上,都会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发现,积少成多。学生学会从细微处去观察生活,用心体会,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次同学们展现有些生活中感人的发现或是细腻的感情述说,我们总要好好品味。每次到写作遇到瓶颈时候,同学们总会翻开自己的“写作宝典”,在自己的记忆宝库里寻找合适的材料。其次,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体验生活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讨,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它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根据这一提示,每月组织一次活动,提前计划,分小组进行,采用不同的形式,分工明确。
二.文章表达妙笔生花
在初一刚入学的时候我曾经安排过一系列写人的专题,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同学还停留在“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不大不小的嘴巴”的写作上,描写“他”和“他”之间,“她”和“她”之间的外貌并分不清楚。这样,即使拥有了真实的生活素材,却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了。针对这种情况,在写作表达上,我运用了以下办法。
(一)仿写。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仿写是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效果更加明显。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美国著名作家弗兰克林在谈及自己作文时说,他写作无非在于不断模仿。
仿写时以课本所学内容为主。如最近在教《变色龙》一课,学生仿写开头的环境描写:“我背着沉重的书包穿过这条熟悉的街道,形形色色的人不断从我身边闪过,西装革履提着公事包的,边跑边吃着早餐的,路边偶尔传来乞丐们高声的吆喝低声的呻吟,却被呼啸而来的汽车声盖住。”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文学作品品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与写作相辅,思维与语言共生。
在阅读课方面,每周专门开设一节,由老师或同学推荐文学作品。围绕该文学作品共同品析。对于学生来说,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的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阅读经典名著。每册教科书都要求学生读两到三本经典名著。在阅读安排方面,学生每月阅读一部,每部名著作五十处读书笔记,并附上一篇五百字左右的心得体会。然后用一节课时间针对同学感兴趣的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课本上的名著在学期内便可读完,在寒暑假时便可安排阅读另外的名著。在初中阶段,我们的学生基本能把四大名著读完,经典名著的阅读约有30部左右。“厚积而薄发”,这是千古至理名言,学生广泛阅读名著,大量积累沉淀,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习作时学生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再也不是提笔忘字,无话可说,或有话不会说。写作兴趣相当浓厚,而且创优意识特强,作文中敢于运用,敢于创新,善于吸收他人长处,弥补不足。
三.写作成品及时共享
批改作文总是语文老师的心头大石。每周的周记、随笔加上课堂作文训练,如果都做到眉批、横批、总评的话,老师的工作量陡然大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尝试过让学生互评互改,但效果不明显。
经过多次尝试渐渐发现,作文在评不在改。
我们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把批改放在心中,老师辛辛苦苦改出来的文章,他可能只是看一眼便塞到抽屉里,从此不见天日,学生似乎对于“无声的语言”不感兴趣。后来,我索性在作文训练完两天内把作文判上分数或等级,其他的批改都省略(当然错别字该挑出来)。把作文中出现的类似的问题进行归类,及时对作文进行评讲,找出典型范例,指出写作误区。有时也可出示例文,让学生评论作升格处理。然后重点欣赏优秀作文,可以在主题立意或结构布局或优美句子上进行欣赏指导。有了具体的任务,学生参与热情明显高涨,远比面对冰冷的评语印象深刻得多。尝试一段时间之后,老师批改轻松了,学生收获颇丰。
在评讲作文中,让学生学会欣赏并会修改,若能持之以恒,写作知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上策。
4.体验军训生活作文 篇四
这一天早上,我们收拾收拾床位,开家长会,下午我们见了见我们的教官,领了服装。第二天,我们的军训生活就正式开始了。暑假生活太枯燥无味,开始感觉军训还不错,但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
第一天早上5:00就起了床,5:30就到了操场上操,吃完饭还要在太阳的炙烤下站半个小时的军姿,心狠手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一个个如木头人,纹丝不动的站在阳光下,因为在家里过着安逸的生活,很少活动,刚开始还是有些不适应。许多同学坚持不下来就给教官打了报告。刚开始军训真的很累,有时我都怕自己头晕坚持不下来,再加上这个陌生的环境,但是随着军训天数一天天过去,同学也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后来我们班竟然一个请假打报告的同学都没有了。
军训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们的意志也越来越坚定,我们都坚强了,也都晒黑了,有的同学的脚上甚至都磨出了水泡,我们都变化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5.军训体验作文 篇五
第一件事情是内务整理。第一天晚上,教官在食堂里教我们整理内务。你瞧,教官正在教铺床单,叠被子,放枕头和摆放自己的物品呢!我们听得都很认真,一回到寝室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整理。看,我们正在叠被子呢!先把被子平均叠成三份,接着从“长方形”的两条“宽”向里折,中间留出了一部分,然后把空的那一部分突起来,就像一个小拱桥,再把它们对折起来,最后修整一下,一个“豆腐块”就完成啦。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寝室不一会儿就被整理得干干净净。
第二件事情是会操。经过了三天的艰苦训练,我们迎来了会操比赛。听,我们响亮又整齐的拍腿声。看,我们那自信的步伐。正是这三天的汗水所播种的结果!
第三件事情是颁奖,我们在会操表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优秀班级这个荣誉称号,不仅获得了荣誉证书,还有一个篮球和一个闪闪发光的奖杯呢!它沉甸甸的,里在装着一颗颗豆大豆大的汗水,也装着我们获奖时的喜悦!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6.军训体验作文 篇六
操场十分宽阔,两边是几个篮球场和一些健身器材,中间是深绿和浅绿相间的足球场,围着足球场的是圈红色塑胶跑道,跑道外侧是观众席以及屏障一样的大树。一阵风拂过,叶子便整齐地摇摆起来,好像有一个军官在指挥它们军训呢!风停了,叶子们又整齐地挂在树上,没有一丝空隙,让人看着十分舒服。
在这一天的训练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下午的训练。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也把同学们晒得满头大汗,头发简直要烧起来了,操场上像个大火炉。接近尾声的时候,领导过来检查,班主任也来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两只虫子飞到了我的脖子上,我心想:关键时刻千万要忍住,转转脖子虫子就走了。没想到虫子象涂了胶水一样紧紧贴在我的脖子上。“忍一忍吧,等领导走了再说。”我心里嘀咕道。可没想到领导对我们班感兴趣,停在了我们班的位置不动了。哎,我心里这时就好像有两个小人在吵架,一个小人说:“不行就打报告吧!”另一个又说:“这个时候打报告,可会给班级丢脸的”……
就在我犹豫不决时,虫子爬进了我的衣服里狠狠地咬了一口,好像在催我下决定。我一咬牙,丢脸就丢脸吧,大不了被批一顿。我大声喊道:“报告,有虫子爬进我的衣服里了!”“好,抓一抓吧!”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呼——还好,没给班里扣分!
7.激发作文情感,体验创作喜悦 篇七
一、启迪心灵, 诱发情感
鲁迅先生说的好, 即使一个伟大的天才, 他在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几乎和其他儿童没什么两样。除了个别的高智商以外, 人的智力开发关键靠后天的积累和发展。小学生开始作文时, 如幼儿学语, 关键在于启发和引导。通过开发智力-———启发心灵———开拓思维———诱发情感这样一个过程, 把学生们在儿童时期的一些生活和对事物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启发和诱发到文章上。所以, 我给小学生上作文课, 总是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通过观察事物, 激发他们进行思考, 又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从而达到启迪心灵和诱的目的发情感。
例如, 春天来了, 从农民播种、种子发芽、到地里长出小苗, 我多次地带领学生们到田间观察, 给他们讲解为什么种子会发芽, 能长出小苗, 小苗又为什么能结出果实打出粮食。青蛙繁殖后我把小蝌蚪和水装到一个小盆里, 天天让学生观察, 不多天, 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 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通过几次观察以后, 我让孩子们练习写心得体会, 学生们写到“一粒种子种到地里就会发芽长大, 我要像种子那样, 在老师的教育下茁壮成长”;“现在我们像蝌蚪一样自由地成长, 长大了我们就会变成一只大青蛙, 蹦得老高老高的”……孩子们的心灵打开了。
二、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发人?没有主动情感怎么能唤醒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作文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 可让学生始终被一种愉快的, 特殊的气氛所陶冶、感染, 因此而产生亲切感与积极的情趣, 造成悬念, 让儿童因好奇而抒情;或描绘画画, 呈现形象, 产生美感, 因爱美而抒情;或揭示实物, 以观察中引起思考, 因探究而抒情;或联系儿童的已有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 因贴近形成关注而抒情;或触及儿童的情绪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 因情感的驱动而抒情;或鼓励学生搞一些创作和实践, 因获得成功的喜悦而抒情……
在元旦来临之际, 我引导学生自制贺卡表达深情。作文课上, 我让学生一吐为快地介绍精美的贺卡和贺卡的制作过程后, 进一步引导悟性, 这是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情感活动过程。“你们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贺卡准备送给谁呢?”话音刚落,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了, 有的说要送给老师, 有的说要送给父母, 有的说要送给同学。“除了要给身边的人, 还有远处呢?”我启发道, 沉默了一会儿, 又有人举手了“我要送给福州的大姑”, “我要送给厦门的叔叔”……“除了亲朋好友外, 还有别人的吗?”我继续启发, 略停片刻, 有的同学又举起手来, “解放军在救灾中为人民立下了大功, 我要把贺卡送给他们。”“我要把贺卡送给参加奥运会的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们, 他们为祖国争了荣誉。”“我要把贺卡送给造火箭的科学家。”……真是情动而“辞发”。四十分钟, 师生都在良好的情感气氛中“自由地呼吸”, 既认识、完善了贺卡, 又激发了敬佩、思念感激之情, 课堂就成了师生积极的感情双向交流的乐园。在整个教学中, 我始终注意学生的愉快体验、情绪的把握和感情的投入, 让学生感到“情义就是眼前”, “我即在情义中”。
三、丰富情感, 以情激情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需要学生对写作对象产生情感体验, 必须以教师为中介。教师不仅要酝酿愉快的心境,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捕捉能产生的积极情感, 同时还要努力寻觅自己感情的立足点, 以教育对作文对象的挚爱之情感染学生, 唤起作文动机。
例如, 要指导学生完成《我的妈妈》习作, 可以先布置学生回忆母亲关心自己的一件难忘之事, 怀着对母亲的无限敬意走进课堂。上课时, 先引导学生回忆在课文中认识了哪些母亲的形象, 她们有什么共同的品质?让学生从《麻雀》中的母麻雀, 《春蚕》中的母亲, 《穷人》中的西蒙……这一个个高尚的慈母形象中认识母爱的内涵, 心中升腾起对母亲的爱。接着饱含深情地作出如下引导:“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 为了儿女母亲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甚至生命。老师的母亲也是如此, 那是我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寒冷的傍晚……我讲述母亲拆掉自己的毛衣, 熬夜给我编织毛衣的事。教育真情实感的流露, 深深感染了学生, 使学生始终置于一种深沉而热烈的爱的情绪状态。脑海中闪过一幕幕母亲忍辱负重、关心孩子的画面, 于是下笔有情, 妈妈的形象便跃然而上。
8.在体验中快乐作文 篇八
一、创设情境,唤醒体验
情感是写作中最积极,最有效的内在动力,正所谓“诗以言情”,“文以情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激活生活表象,提取生活素材尤其重要。
1.角色表演。小学生有天生的表演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扮演习作中的有关角色,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演绎,让学生获取相应的角色感受和角色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作文指导课《学歇后语,编童话故事》时,于老师和三名学生合作表演“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的情景剧,于老师扮演老母鸡,女学生扮演小公鸡,男生甲扮演黄鼠狼,男生乙扮演黑猫警长,师生戴着头饰,生动地再现了“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的情景,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丰富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面对活生生的画面,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语言生动贴切,充满情趣。
2.故事引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知为主,具体鲜活的事例可以让他们思绪万千。根据这一特点,指导写作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活中的故事来感染学生,诱导思路,鼓励学生“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如,在指导《感受亲情》时,南平武夷山实验小学杨丽莉老师,她没有急于指导学生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抛砖引玉”,动情地给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杨老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聆听亲情,感悟亲情,真切体验亲情无处不在。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回忆生活,还唤醒藏在学生心中的情感,并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不吐不快,正所谓“情动而辞发”。
3.媒体引路。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可以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媒体展现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如几张图片、一段故事,有条件的还可以制作一些专供作文使用的CIA课件。如,中年级作文《编童话故事,改不良习惯》,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他们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龙岩市实验小学陈晓芳老师,在作文指导时先播放CIA课件“生活中各种不良习惯”,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现了学生平时视而不见的生活画面。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写作信息,还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架起了学生生活和习作的桥梁,写作便成了一种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活动。
二、现场活动,亲历过程
爱玩,玩中找乐是人之天性。我们应尽可能开发富有童趣,有利于习作的资源,开展一些少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班队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童趣的活动中观察、感受、体验、思考,积极主动的获取写作素材,激活他们的写作热情。一节作文课上,周晓荣老师(宁德市霞浦县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前,周老师特别强调要按要求做。游戏开始了,学生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2分钟后,第一轮鼓声停止,周老师宣布:请你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将得到一份甜蜜的礼物。中奖学生获得一根七彩棒棒糖,一份精美礼品。同学们既惊讶又羡慕。接着,老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又一轮开始了……2分钟后,第二轮鼓声戛然而止,老师宣布:你将连累到你的前一位和后一位的两个同学,你们三个将一起接受严峻的考验。一时间,兴奋、后悔、难过……各种表情出现在学生们的脸上,他们个个要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亲历了游戏的全过程,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心理体验,感受了自己的情感跌宕起伏。在老师的引导下,《“逗”你没商量》这个极具创意的作文便轻松诞生了。
三、幽默话语,升华体验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作文指导课《学歇后语,编童话故事》时,用幽默风趣的开场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见到你们,非常高兴!同学们可真是‘雨后春笋—一一天一个样’!咱们的校长、老师那真是‘铁锤敲铜锣——响当当’,在爷爷奶奶眼里,同学们都是‘老寿星的脑袋——宝贝疙瘩’”。课伊始,于老师寓情感沟通于谈笑间,蕴教学内容于诙谐中,引得学生哈哈大笑。老师幽默的话语不仅让学生体悟到歇后语的风趣,更激起了他们运用歇后语的兴趣。兵法曰:“出奇而制胜。”于老师冲破框框,以“歇后语”引题,唤醒了学生思考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随后的演一演歇后语,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兴致盎然。编写童话故事更是水到渠成,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在写作,而只是急切地表达自己的生命需要。
9.军训体验作文 篇九
一到操场,刘教官就叫我们站军姿,还说就算“天上下雨下刀子”,也不能动,话都这么说了,那让我这种浑身痒的人怎么军训?一站居然还要至少十分钟一动不动,还要前倾20度。一开始,不是前倾过度差点摔倒,就是前倾不够,被教官说一顿。几经周折,大家终于也能练个有模有样。在练左右前后转时,有个别同学可能没反应过来,便转错了方向,跟别人脸对脸,导致尴尬的局面。在练习原地踏步的时候,上一秒和教官喊的拍子是一样的,左脚落在“1”上,右脚落在“2”上,可教官再喊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右脚落在“1”上,左脚落在“2”上,走反了。所以有不少的同学因为频率不一,而慌了手脚。
军训的过程是艰苦的。上午三小时,下午三小时,再加上太阳的暴晒,使军训的过程更加辛苦。有的同学脚酸了,有的同学脚麻了,有的同学不舒服,有的同学在抱怨,可是,我们都没有退缩,一直咬牙坚持着。
10.体验军训生活参考作文 篇十
这周是军训的一周,今天已经进行到了第二天。说起军训我们这一年级的人起码也是经历过两次了,所以对军训并不算陌生。无非就是站军姿、齐步走、跑步走、四面转发,但每年军训起来还是挺累的。
记得,初一时第一次军训让同学们倍感新鲜,对于军训时的辛苦早已被兴奋、新奇掩盖了,好像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时好像还有一张军训留念,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到哪里了。想起那时仍是记忆犹新。那个时候整个军训的`一周是阳光耀眼,地面反热,汗是一颗接着一颗,有组织有纪律地往下淌。仿佛是那时太小不懂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偷个懒,站得笔直,一动不动,就这样我也愣是没有被选上优秀标兵,不过在心里我早就是标兵了。
再看初二,那位教官真是整体能力很强,对我们挺好的,所以那一周我们过得还算轻松,最后得了一个二等奖,超出想象。倒是也有像现在遇上的下雨天,我们在教室里同样是学军歌,后来第二天训练我完毕之后,我们班还是一边唱着一边去食堂呢!同样也有一张纪念照片,上面除了班主任和教官外,同学们的变化可不算小,明显是更加成熟了一些,那张相片是我照相以来笑得最灿烂的一次,照片为证,确实很开心,那个时候。
现在是初三了,这回的军训最为坎坷,真正体现出训练的困难。不过想想看,我们现在的训练不过只是真正的军人训练的皮毛,在他们那里大概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吧。还有很多的高难度动作和难以想象的大量的拉练,我们大概是不能体会到了。如果站军姿30分钟都会晕倒的话,我想军人这个职业还是不太适合我们的。
11.体验生活,快乐作文 篇十一
一、具体目标
1.通过教学实验,使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充分认识到写作是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不断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产生写作的愿望和激情,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
2.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展开想象,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的态度,培养创新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
3.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独特感受、真切体验的文章,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养成好的写作习惯:能坚持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并积极投稿。
4.形成个性化、生活化、立诚化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和序列,实现体验作文校本化。
二、主要内容
探讨低年级体验式写话,中、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及其方式方法,构建体验式作文教学体系。具体是: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方法的研究。阅读和作文携手并肩,使学生达到会写、乐写。
2.体验校园学习生活的研究。学生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在校园,校园学习生活是学生作文巨大的素材储备库。主要采用以下策略:体验校园课间活动、体验校园人文环境、体验丰富的课外活动、体验实践性学习活动、体验课堂创设情境。
3.体验大自然的研究。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孩子们的乐园,蕴藏着无穷的写作资源。体验家庭亲情生活的研究。
4.搭建多种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研究,以下策略:开展作文竞赛活动;上台演讲;充分利用学校阵地资源,给他们一次次作文发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
三、教学模式
1.积蓄体验。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学,学生往往是在毫无思想,材料准备或体验零碎肤浅的情况下进行的.课堂上经常是优等生唱主角,其他学生一片茫然,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识,没有个性.体验性作文教学第一步就是课前提前数周告知学生作文的内容,范围,主题等,然后根据作文的要求,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动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层次有计划地认真观察,阅读相关书籍汲取知识.在实践中教师要适时,适机,适当地指导学生注意记录每一个实践环节,特别是一些细节,为习作积累具体的材料,要积累材料的同时,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积蓄充分的情感.这是作文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
2.激活体验。学生要写出生动具体,情真意切的作文,激活已积蓄的体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音乐,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激活学生已积蓄的体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分享体验的愿望。领学生走出校外,贴近生活,贴近写作对象,写游记,参观访问记,就带学生游山看水,带学生参观访问,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避免无病呻吟,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认真观摩。还可以让学生跟踪观察,预先确定写作对象,比如养一盆花,养一些蚕,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作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再交上一篇以此为内容的文章,这些都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3.表达体验。表达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实践中看到的,做过的,听到的,想到的有关内容以及由此萌发的情感有条理地与同伴分享并记叙下来.这个过程伴随着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深化认识,过滤,筛选实践中获得的有益成分并使之积淀下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单纯地累积材料,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体验,彰显自己的独特性。
4.升华体验。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创造现实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写作要点,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学生的各种体验,让他们不仅在各种情境中体验生活,而且创造生活,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他们作文“有内容可写,有情感”。
12.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 篇十二
那么, 如何丰富学生的体验呢?
一.在写作积累中丰富学生的体验
我们都强调素材的积累, 可是, 有不少学生埋怨:平时我们积累得不少, 可是一旦考试, 却不知如何使用。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学生的积累侧重事例, 缺少思想情感的积累, 于是脑袋里的素材结构不完整;二是在积累时只是作机械的摘录, 顶多也是生吞活剥地把它背下来, 缺少自己的认知体验, 于是名句还是他人的名句, 故事还是他人的故事, 思想还是他人的思想, 情感还是他人的情感。因此, 我们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由素材积累到素材与思想积累双管齐下的转变。积累方面, 我们要完善素材结构, 拓宽视野, 丰富情感和思想。平时, 我们可以采用主题式或专题式的积累方式, 比如, 围绕人物, 包括历史人物、生活中各类人物,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材料, 获得对相关人物事迹的了解;围绕生活中的某一个主题, 比如生命中的悲悯情怀、平凡、高贵、竞争与合作等等, 搜集相关的评论文章, 了解人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认识。
2.由机械摘录到自主体验的转变。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但如果机械照搬, 依样摘录, 那么积累的内容顶多是潭中死水, 了无生机。所以, 在积累的过程中, 我们要实现由机械摘录到自主体验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敞开心扉, 与阅读的材料、与生活、与自然亲密对话, 主动融入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情感, 细心体验、细心品味, 从而形成自己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认识。其实, 这一过程的体验, 就是消化反刍的过程。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 为了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又确保积累的有效性, 平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一句话的感言, 虽是一句话, 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毕竟融进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生活已内化为他们心智思维的一部分, 所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 其实比机械地抄写一大段文字效果要好。
3.在专题复习中积累。高三专题复习中的材料, 其实很多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比如古代诗文、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等等。因此, 复习中, 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又要引导学生积累, 做到读写一体。在阅读专题复习中, 我们可以精选篇章,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活, 感悟人生。比如, 在一次阅读题讲评中, 我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 材料———周国平 的《灵魂教育》进行拓展教学:
师:读了这篇文章,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语句?
生1:欣赏艺术, 欣赏大自然, 情感的经历和体验, 这些都很重要。周国平告诉我们丰富灵魂的途径, 这让我想起“忙”字, 大千世界中忙而忘心者应从中醒悟过来, 放慢脚步, 加入丰富心灵的活动。
生2:周国平说, 人应该留一点时间给自己, 什么事也别做, 什么人也不见, 和自己的灵魂在一起, 这叫独处。原来独处不仅是一个人独自呆着, 而且是独自与灵魂相处, 听听来自灵魂的声音, 拒绝生活中的种种噪音。
……
显然, 周国平关于如何丰富心灵的看法,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认识。在阅读中, 他们自然融进了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所以, 周国平的观点自然内化为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认知的一部分。
二.在作文训练中激活学生的体验
高三了, 增加作文训练的次数, 这无可非议。但是, 备考过程中我们常只追求训练的量, 忽视了质, 于是学生为了“写”而“写”, 而写后收获了什么?学生不甚明白。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 我们必须做好两点:
1.增强目标意识。高考作文能力考查点主要有四点:一是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及其创造性思维;二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三是围绕中心选材及谋篇的能力; 四是调动语言及知识积累的能力。其中的第一点显然是最核心的能力点, 因此,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过程就是表达你对生活、生命、自然等的认识和感受的过程。唯有让学生明确行动达成的目标, 才能使学生认清方向, 激发其内驱力。
2.增强对话意识。也许可以这么说, 考场作文的写作过程, 其实就是考生与命题者之间的深度对话, 命题者发问, 考生得依问作答。这里特别强调对话, 对话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考生不能把作文当作仅有唯一答案的数学题来解答, 而是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依照一定的篇章结构进行回答。我想, 强化学生在写作中的对话意识, 是扭转作文结构模式化、思想和材料单一化的局面的开始, 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开始。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作文片断:
例1:我们还依稀记得小学时的天真率性、稚嫩淘气, 初中时的张扬个性、青春叛逆, 而今却都本本分分、不吵不闹, 在教室里为高考埋头拼搏, 在这成长的十多年来, 伴随着时光的流逝, 我们一点一点长高长壮, 从轻浮到稳重, 从依赖父母到逐渐自主自立。感谢时光的流逝, 虽然我们走过的人生道路不长, 回想起来, 却是满满当当美好的回忆。一路走来, 欣喜于自己的变化和成长, 倘若时光在某一个人生阶段停下它的脚步, 那将是一件多么无趣和令人遗憾的事啊!
———余钰《幸甚!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例2:我的父亲常对我说, 若是以前敢出来创业, 不考大学, 如今他就能像他很多同学一样拥有自己的工厂、自己的员工、自己的创业梦, 就不用整天为他人打工;可是他的同学则羡慕他圆了大学梦, 有稳定的收入, 日子滋润。父亲与他的同学互相羡慕对方拥有的一切, 却忘了自己的当下位置以及当下位置所带来的幸福。当曾经的追求成为一场梦的时候, 他们选择沉浸在梦里, 却忘了现实的存在更有意义, 忘了自己拥有的一切更加真实可靠。我不由得作了一个有趣的假设, 假如对换他们的人生, 那么, 可能产生的结果仍然一样。
———王思蔓《当曾经的追求成了一个梦》
显然, 例1中学生结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对时间的体验, 与命题者进行对话, 自然地表述自己对时间的感受;例2中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也写出自己的感受。因为这样的文字源于个体的独特体验, 所以新鲜而容易引起共鸣, 文字的感染力强。
三.在作文讲评中强化学生的体验
时下, 我们的不少讲评课还停留在教师唱独角戏的层面, 优劣得失、字词句篇, 自讲一遍; 讲评一结束, 学生就把作文藏起来, 一次作文训练就这样结束了。其实, 讲评并非一次作文训练的终结。我们应让讲评与修改并行。在讲评中或者讲评后强化学生的体验, 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展开联想和想象, 设身处地, 推己及人地大胆书写。我们来看一个教学片段:
A.教师出示ppt:
请从材料详略处理、结构安排等方面修改下面文段。
上小学以后, 我开始读卡通书以外的书, 诸如《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 等, 这些课余阅读所学的知识, 让我初次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那天放学后, 我和几位小朋友在教室里等妈妈。突然, 一个小朋友打破了窗玻璃, 鲜血渗着玻璃滴出。我想起了《百科全书》里的介绍, 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止血, 于是帮他止血, 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 我们将他送到 医院 , 医生说 : “幸亏止血及时, 不然很容易导致休克。”
B.学生修改
C.教师出示学生修改片段:
那天放学后, 我和几位小朋友在教室里等妈妈。突然, 一个小朋友打破了窗玻璃, 手上还插了一块尖尖的玻璃碎片, 他痛得哇哇叫, 鲜血渗着玻璃滴出。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 我一开始也很害怕, 后来想起了《百科全书》里的话, 我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止血。我忙叫一个小朋友去通知老师, 然后拿出剪刀剪下窗帘布条, 绑在伤口的上部。我边帮他清理伤口边安慰他。在老师的帮助下, 我们将他送到医院, 医生说:“幸亏止血及时, 不然很容易导致休克。”老师微笑地看着我, 那眼神也流露出赞赏与肯定, 我心里充满了《百科全书》带给我的甜蜜。
D.师生点评:
修改后的片段, 表达效果更好。起初“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 我一开始也很害怕”, 后来得到老师的赞赏, “我”心里充满甜蜜。情感的变化使叙事显出波澜。可见, 除了能运用谋篇布局的技巧外, 学生还能自觉地调动生活积累, 站在“我”的角度, 展开联想和想象, 充实相关的生活细节。
13.军训的生活体验作文 篇十三
早晨六点,音乐响起,同学们都纷纷起床,早早的集合到一起。吃过早饭后,我们见到了我们班的教官,他姓周,所以我们都称他为周教官。九点多的时候,周教官带领着我们的班级来到了操场上,一开始,教官带领着我们学习最基础的动作,就是站军姿。首先教官讲了一些基础的动作,紧接着,又示范了几遍给我们看,然后,好就要到我们做了,一开始,我们还可以坚持住的,但是,过了一会,我就有一点站不住了,脚酸酸的,恨不得马上就可以结束训练,并且在加上太阳的炙烤,汗已经直直的往下流了,很快,教官说了一声“可以休息了。”而我们一听到这话,就瞬间坐了下来,松了一口气。下午,又到了军训的时候了,这一次,我们要学习走方阵,一开始,教官先把我们各个的位置给排好,接着,教官就开始叫我们如何走棋步,在我们都学会后,就要开始一排一排的走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同学们的脚就开始坚持不住了,而我也不例外,恨不多想立马左下来,直到最后教官说了休息,才坐了下来。
这一天虽然累,但是也体验到了那些天天训练的士兵的辛苦,我才训练了一天,就觉得累,而那些士兵呢们?他们天天都要训练,比我们还要辛苦的多。
14.军训体验作文450字 篇十四
每个人的人生当中都会有一件或几件不寻常又令人难忘的经历。他们就像天上的繁星点点,数不清有多少颗。但是,会有几颗星星发出最耀眼的光芒。又宛如播种在万亩田地中的种子,会有几株长得最茂盛,结出甜美的果实。今天是军训的第4天,我们又学会了一些本领,体会到了更深的军人气概。
一到操场,和往常一样,要站军姿。但是随着训练时间的增长,我们的站军姿时间由5分钟改为了10分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有很多时候,我想动,又为我太累了,脚后根很酸。但是,我想到了这样不但对自己不利,还会连累同学,我就放弃了这个念头。虽然站军姿时间加长了,但我知道,这是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再说了那些在军队里的军人呢?他们会在太阳底下站1个多小时,而且还不能动,即使被蚊子咬了也不行。比起我们呢,才10分钟就有人坚持不住了,这说明我们还不够强,要继续锻炼。
通过这几天连续的军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军人的生活,体会到了他们的辛苦,知道了保家卫国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在为期7天的军训以后,我也要坚持锻炼,我要是自己变强,腰酸背痛那算什么,比起可爱可敬的军人们,那更是不值一提!今后我要强身健体,让自己强壮起来!
15.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引导策略 篇十五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 培养发散思维
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导演“情境”, 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 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 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 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生活体验的灵感, 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捕捉时机,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 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视写作为一种快乐, 一种需要, 满腔热情地去写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 感受多层面的社会;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经常去发现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等等。比如, 一次作文课上, 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身边的一个人物。正好这节课刚上课的时候, 有一位学生家长来给孩子送课本, 我于是让学生先仔细回忆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想象如果自己是那个孩子, 会有哪些想法。学生畅所欲言, 有说自己会感动的, 有说自己会惭愧的, 有说自己会生气的等等, 进而了解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人物的不同表现。我又让学生想想自己是那个父亲, 又会有哪些想法。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想象之后, 对父亲的情感被充分点燃, 纷纷回忆起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 伤心的时候一句亲切的话语, 一个轻微的抚摸的动作, 一个关怀的眼神, 都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刻下深刻的印记。他们在写作中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就是平时最不爱写作文的学生也能感情真挚地写出父亲与自己相处的一件事。情境启发的亲身的体验给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和灵感。
书籍包蕴万物, 饱含间真情。未见高山便知其巍峨, 未见大海便知其深邃, 未见宇宙便知其渺远, 当学生在真正静心阅读时, 一段文字, 一个字句, 甚至一个词, 都会震撼着、感动着他们, 在他的心里泛起涟漪。无论是刹那间的顿悟还是永久的回味, 都是在诱发他们自己的体验。仍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例, 在写作之前, 先让学生充分回忆曾经学过的写人文章, 经典的人物形象, 谈这些形象给自己的震撼, 当思维打开后, 形形色色的人物被放到了我们的面前, 有教师, 有父母、朋友, 有送奶工, 也有快递员……学生在讨论中迸射火花, 发现这我们身边除了父母、亲人, 还有这么多值得关注的人和事, 作文素材得到了极大丰富。
二.迎击风浪, 培养再体验意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发散思维带动学生的个性体验不断涌现。例如, 以“幸福是”为题进行写作, 学生调动体验积累, 补充了幸福是浓浓的亲情, 幸福是帮助别人, 幸福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幸福是妈妈的一次温馨的送行, 幸福是妈妈关爱的唠叨, 幸福是回家时妈妈做好一顿香喷喷的米饭, 幸福是课堂上回答问题后老师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 幸福是阅读诗文名篇后获得的精神的愉悦之感……这些思考无不表明学生完全有能力写出表达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然而, “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 开发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是新课标对我们的写作教学的更高要求。如何让学生在千层巨浪中从容穿梭, 准确地在“弱水三千”中找到最适合写作的那“一瓢”呢?
有了下锅的米, 我们还要培养“巧妇”。在创设情境激发的各种体验中, 学生需要理性地去选择, 创造性地去表达, 准确地去评价。从实践也可以发现, 尽管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 下笔更为流畅了, 但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文章技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工和琢磨, 这就需要我们反复地体验、修改, 培养再体验意识, 即对选定的素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对完成的体验文章进行再评价。
首先, 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 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选定的素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让学生品读自己的文章, 试着去修改成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的美文。例如“陪伴”为题的习作中, 学生写到胆小的自己在同学的陪伴下爬树, 进而变得勇敢的故事, 故事叙述完整清晰, 但对于自己心理变化的描写总是显得粗糙, 不够细腻。我启发学生反复品读, 再次回忆爬树的经历, 从中捕捉与“陪伴”关联的一些生活形象, 在表达中去丰富意象。学生通过启发后, 发现原来陪伴和见证他和小伙伴的友谊的还有那棵树, 于是重新构思, 以“树”贯穿全文, 以“树”联系情感, 以“树”象征友谊, 写出了他自己的特色来。
其次, 教师可以搭建交流平台, 深入并丰富个体体验。由于学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个体情感体验各不相同, 对同一事、同一物、同一景, 不同的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 流露出不同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展开交流, 相互学习, 对所写题目进行再体验, 深入并丰富个体体验, 并激起学生参与体验生活的兴趣,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再者, 命题对于体验式作文教学来说特别重要。新课程标准建议“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命题如果能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 让学生有话要说, 不吐不快, 往往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以愉悦的情感进入写作。教师可以“改进作文命题方式, 提倡学生自主选题”。第一, 在命题作文中引导学生在其写作范围内自主选择符合内在需要的内容, 表现的主题;第二, 在半命题作文中引导学生积极补充, 选择新颖的素材, 增强思维的发散力;第三,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创作, 不限制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表达主题, 自由发挥, 选择感受最深、迫切表达的生活体验。学生的自主命题可以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的兴趣, 并进行理性地, 客观地思考, 这是学生写作能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基础。
最后, “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学习结果呈现的仅仅是过去的记录, 而不是将来的知识”, 一篇作文不应该是作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或终结。“体验性”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之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体验式作文的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批改方式, 多用鼓励和商榷的语气, 多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用宽容心态和独到眼光去发现作文中的亮点, 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刺激写作的激情。同时, 新课程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所以,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也试着做评价的主体, 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 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作文批改中的教师“一锤定音”, 让学生各抒己见, 在互评互改中要发现别人的作文中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6.职高作文体验式教学初探 篇十六
关键词:职高;作文;体验式教学
传统的职高写作教学重视知识与技法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写作情感体验,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写法指导,使教学方法凝固化、程式化,忽视了“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的基本理念。要抓好职高写作教学,就要呼唤学生主体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与自然和生活进行深入的对话和情感渲泄,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健全心理,完美个性,提升写作能力。
一、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所谓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在写作过程中,结合写作命题(选题)、材料(内容),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生活阅历体验、感悟,并以自认为合适的表达方式与语言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充分表现的一种作文教学方式。
1.基本思想
以激发情感和抒发生活体验为基础,让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创作、体验生命、发现自我、融入生活,把培养学生生存发展终身需要的人文精神、创作意识和健全人格作为职高写作教学的目标节点。
2.基本思路
写作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联,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个性与体验。在生活中积累体验,在选题中关注体验,在审题中激发体验,在指导中感悟体验,在行文中抒发体验,在修改中提升体验,在批阅中探究体验,在评价中深化体验。
二、职高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学生永远是活泼的,具有独特情感、体验和知识能力的个体,所以他们勇于接受却也容易怀疑新事物。职高语文写作教学要想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就必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只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时,才能给读者(教师)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而正因如此,我们才更为珍视体验式作文,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作文,在作文中感受生活体验,在情感体验中丰富人文素养。作文要成为学生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语用的结晶,凝聚着他们的文思和情结,涵盖着知识和技能,绝不只是作文技巧和文字材料的简单堆砌。所以,职高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解读生活、解读自己,进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运用能力。
1.在生活中丰富体验,注重人文关怀
(1)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文贵于情,而真情又来自生活的感受,有了真实而细腻的感受,才会写出真情。写作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写作得以成功的前提。脱离了学生写作主体实际的任何写作做法,必然带来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教师应相信学生主体内在的潜力,把写作主体定位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让他们自己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观察,学生会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学生会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这样,学生才会用自己的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真实的感觉与体验,学生的作文悟性才会不断提高。
(2)引导学生积累体验。良师益友、同学情谊、校园风波、日常琐事,都是写作的题材,严父慈母、邻里关系、街坊趣事、小巷轶闻都是作文的源泉,上学路上、走亲访友的途中都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正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生活的源泉是无穷的,只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文章篇篇放光彩。
2.在选题中关注体验,捕捉情感火花
命题或话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内心世界是异常丰富的,如果教师命题或提供话题时,从学生的喜怒哀乐中捕捉情感的火花,让他们写自己所知、所感、所想、所愿的事情,就能为其创设积极的作文氛围,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命题所规定的情境中去。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情绪的高低。心理学告诉我们,求新、求异是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他们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好的命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使之以愉悦的情感进入写作。反之,“大、深、旧、疏”的命题,不仅因直接违背学生心理特征而难以唤起写作的欲望,而且会使学生因无话可说而退避三舍,视若畏途。
(1)贴近学生。好的作文题目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源泉和知识经验,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我们本着作文选题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写作动力的原则,当学生刚升入职高时及时要求学生以“自信与理想”为话题,让学生把中考的失意、升入职高的迷茫、确定发展方向的心中感受和体会连缀成文,强调一定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积极向上。结果,那次作文出现了诸如《阳光总在风雨后》《挫折——人生的财富》等情辞并茂的好文章。文章中,学生再现了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既练了笔,又纠正了思想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7.体验军训优秀作文 篇十七
到了学校的时候,同学们已经训练了很久。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教官走去。“报告,教官,我迟到了!”他看了看我,“好了,到队伍里去!”“是!”说完,我进入到一个空着的位置里站好。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军训。
军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难以忘怀。军训开始时,教官和老师曾多次对我们说,军训的目的不只是要校正和教会我们走步、立正和稍息的姿势,更为主要的是要培养我们的自制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学习作风,树立我们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端端正正地走好人生旅途的每一步。这一点,我在军校受训时就很清楚。
虽然我曾经接受过一次为期七天的军校训练,但是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同样不轻松。就说立正吧,教官要求非常严格,身体的重心是双脚,不能随时换重心,所以,过了一会儿后,我感觉双脚就好像被火烧一样,火辣辣的。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后,终于可以休息了,我找到一块草地坐了下来,也许因为双脚承受不了身体的重力,我觉得身体像随时要散架似的,待我继续训练之后,我突然发现,现在的教官比以前在军校那时教官真的是松了很多,这里的训练和在少年军校的训练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这里犯“错误”的惩罚,根本算不上惩罚。在军校里,犯“错误”一次,你就会被罚做三十个掌上压,也许更多。
在接下来的三天训练,对我来说,都只是在复习军校间时的功课,因此我很快就学会了。但是,教官并不满意,他说:“这些训练注重的不是学会这些动作,而是保持这个动作的时间,只有这样,才真正达到军训的目的!”
在这些动作中,最难保持的莫过于蹲下了。这个动作难保持之处在于双脚张开不仅要保持60度,而且身体的重心要在右脚指上,所以这个动作看似轻松,却恰恰是最困难的。在练习这个动作的时候,因为教官命令我们要保持半个小时才行,这是标准,因此,尽管我经常觉得右脚指疼痛难忍,但是教官就在身边,就算再辛苦也得忍着,不然,我就会被教官毫不客气地揪出来,罚跑步米,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人的纪律性和意志力。
训练期间仅有十分钟休息,我总会一下子摊在地上。但是休息过后,我又不得不起来,继续开始那艰苦的训练。在教官监督下,我们硬撑着疲劳的身体,保持着教官要我们做的动作。更有甚者,我感到头昏脑胀,目之所及似乎正下着蒙蒙细雨,身体摇摇晃晃好像要倒下了,但我还是硬撑,因为我知道,如果犯错的话,我就会有难以承受的惩罚。
18.军训体验作文 篇十八
花落花开,在它凋零的同时,少年们也升入初中,用彩色画笔来继续谱写自己的人生。红色代表少年们的热情,橙色代表少年们的温暖,唯有棕色没有鲜艳的外表,却代表少年们的坚持。
在第一次军训中,所有人也不过是个毛头少年,对军训的内容一无所知,但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走进同一个教室,我们便是一个集体。一人犯错共同承担,更加坚定了我们的集体荣誉感。
太阳不知疲倦地向地面供应热能,这使站军姿、走正步的过程倍感煎熬。偶尔有人交头接耳就要加练几分钟,但任凭汗水打湿衣服也没有人喊累,因为谁也不愿做“逃兵”!纵使再累我们也不会放弃!因为这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19.在生活体验中堵住作文造假漏洞 篇十九
生活情节要真
叶圣陶先生曾提醒过我们:“写作系技能, 不宜视作知识, 宜于实践中练习, 自悟其法, 不能空讲知识。”于漪老师也说:“从事写作教学, 要引导学生读无字书———身入生活, 心入生活……”
一个初中生在写《一路上有你, 我会更努力》时有下面一段话:
记得我昨天晚上帮您洗脚时的情景了吗?您要把脚伸入水盆中时, 我立马坐在您面前, 把您的脚按住, 那两只脚起初像活蹦乱跳的小鲤鱼一样不停地闪躲, 后来那两脚乖巧得像只小绵羊一样, 我这才看清楚它, 脚底布满了老茧, 在脚缝之间还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瘤块, 大脚趾甲被砸下了一块深深的淤血, 我摸着那粗糙的大脚, 默默流下泪。
这段文字至少有三处值得质疑:一、脚趾甲是骨质的, 怎会有“淤血”?即使说成“大脚趾下”有“淤血”, 也要分两种情况, 如果是时间长了, 这种“淤血”会渐渐退去;如果是时间不长, 作为“能为爸爸洗脚的非常懂事的”儿子看到这种情况, 是否能够无动于衷呢?至少也要关切地问一下“是什么时候被砸的?是被什么东西砸的?现在疼不疼?”, 这样才有真实感吧!二、脚缝之间既然有“瘤块”, 儿子看了后至少也该先感到“惊讶”才是, 然后再去抚摸, “瘤块”有多大, 接下来, 也要追问爸爸:“何时才有的?有什么感觉?是否影响走路?要不要手术?”三四十岁左右的父亲“两只脚起初像活蹦乱跳的小鲤鱼一样不停地闪躲”会让人啼笑皆非 (如果是小孩子调皮怕水烫, 这样说还能理解) 。这就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该生并未替父亲洗过脚, 写作文时别无他法, 只有胡编乱造。对写作中的这种造假现象, 我们语文老师岂能坐视不管, 听之任之?造成学生作文造假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生活体验。唯一的办法是, 让学生去为爸爸洗过脚后再写作, 请看重写的片段:
当我的手碰到爸爸脚的一瞬间, 我惊讶了:我摸的是脚吗?那简直像甲鱼。
脚底鼓皮样硬, 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茧色微微发黄, 这也足见爸爸工作的辛苦。脚趾就像坚硬的竹节, 脚指头面部凸度参差不齐, 左脚的第四根脚趾上没了指甲。我关切地问:“爸, 这是怎么回事?”“没……没事。”爸爸支支吾吾地说。我两眼直直地盯着他, 他不敢正视我的双眼。“究竟怎么回事?”我又追问。“就是不小心砸的。”爸爸轻描淡写地回了我一句。我越发不放心, 恳求道:“爸, 您就告诉我吧!”爸爸没说什么, 只是弯下腰拿拖鞋。“是不是因为我?”“不, 不, 不, 不关你的事。”爸爸连忙说。这时, 妈妈从外面回来了, 听到我们的对话, 接着说:“还不是因为去给你买书时, 在路上被人给砸的。”
这样的描写才有真实感, 才能令人信服。叶圣陶说:“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 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 积聚得越多, 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 那时候去鉴赏作品, 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叶圣陶这里所强调的“从生活方面去体验”, 就是要堵住造假漏洞。体验生活, 就是要对症下药———先给他们布置一些生活作业, 然后再让他写作文, 这个办法很凑效。
有一次, 我看到一个女学生头梳得很漂亮, 我就给她布置生活作业:明天, 你妈妈为你梳头时, 你就坐在一面镜子前面, 仔细观察母亲为自己梳头时的动作神态, 如果产生感恩之情, 也可以为妈妈梳一次头, 然后写下整个过程、心理活动和感悟, 写得好, 我可以帮你发表。这一说, 她可来了劲。后来写了一篇《梳头》, 既写了妈妈为“我”梳头, 这是伟大的母爱;也写了我为妈妈梳头, 这是感恩的行动。因为写真事, 所以描写真切生动。这对那些喜欢胡编乱造的学生来说, 应该有所启迪。
所有的同学, 都可以以日常生活为题材, 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这也是现在语文学科强调要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所在。同学们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的《磨豆浆》和《捏泥人》等文章, 细节描写都很真实, 可作为写作题材的成功典范。
写景抒情要真
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道:
观赏冬雪, 因为她让我的视觉为之震憾。清晨一推开门, 一幅“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印入眼帘。散步于外, 偶见“孤舟蓑苙翁, 独钓寒江雪”的画面, 回首俯视“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人脚印’”的景象扑入视野。她用自己的洁白, 体现出山谷的独特韵味。雪———自然的宠儿, 她代表自然最朴素的大衣。
小作者在考场上为了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 就开始用堆砌古诗名句的方法造起假来, 所写画面让人啼笑皆非:因为现在的扬州根本没有山, 根本看不到唐代的“独钓寒江雪”的画面。再加上立意也不高, 达不到“像战鼓, 催人奋进;像明灯, 指点迷津;像玉液, 净化灵魂;像琼浆, 醍醐灌顶”的要求。打假时可引导学生作如下修改:
洁白的冬雪, 让我的视觉受到莫大的震撼。清晨一推开门, 一幅“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印入眼帘, 整个世界仿佛一尘不染,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散步于外, 偶见腊梅傲立雪中, 然而“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她们各有千秋, 互为补充, 人不更应该如此吗?
曾记得扬州一考生写了一篇满分作文《让的技巧》, 对人很有启发。
江水很是清澈, 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沙石, 我忍不住将手伸进水中, 鱼儿好奇地亲吻我的手指。忽然, 水流急了起来, 水中突起的岩石也多了起来。我赶紧收回了手, 颇有些紧张。可看那船夫仍是很轻松自在, 长长的篙左点一下, 右点一下, 在湍急的水流中如同在平地上走路一般平稳。看到我盯着他看, 他憨厚地一笑:“小心点, 水流急着呢, 小心掉下水去!”我也冲他一笑, 其实心里明白得很, 坐他的船哪会有什么危险?每碰到一块岩石, 眼看就要撞上了, 只见他忽然一让, 躲开了危险;每碰到一个漩涡, 我们心惊胆战之时, 却又是一让, 与漩涡巧妙地擦肩而过。
从选材来看, 真有“让的技巧”, 小作者让开了多数人容易选定的题材, 而选择了一次独特的旅游经历——浙西大峡谷中漂流, 这就避开了“选材撞车”的危险, 看来“行万里路”真的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了;其次, 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在心中拾起一片宁静, 寻找一条平和的人生之路, 平平稳稳地走下去”。
心理描写要真
有一个学生考场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亲情好似春天里的阵阵柔风, 丝丝细雨, 轻轻地呼唤我, 把我从长久的沉睡中叫醒。我竭尽全力钻出地面, 但坚硬的土地阻止了我的前进, 这时你来了, 你为我送来了那沁人心脾的细雨, 土地变软了, 我钻了出来, 并在你的滋润下, 茁壮成长, 突然, 一只只青青的虫子无情地吃着我, 我痛苦地挣扎, 但无济于事, 你看见了我的挣扎, 为我送来了那洁白无暇的雪花。它轻柔地盖住我的身躯, 好似一床厚厚的被褥, 让我在温暖中入冬。你那无微不至的照料, 让我的心温暖如春。
这段心理活动描写可谓生动具体, 可见该考生语言功底不错。然而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前面写了“春风”, 后面却写入冬。又是另一种虚假现象——这是前后脱节造成的虚假。如果把“春”改成“秋”, 把自己比喻成麦苗, 就能顺理成章。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 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一天上课, 我发现一个男生没来上课, 一问才知道, 是被班主作停课了。当时, 我还火冒三丈———是谁赋予班主任这么大的权利?下课到办公室一问才知道真相。看到面壁思过的学生, 我先让班主任消消气, 然后说, 不用再让他思过, 也不要让他写检查了, 我马上指导他写一篇作文, 写好后给班主任审阅, 一场激烈的师生矛盾, 就这样“化干戈为玉帛”了, 后来由于时间紧, 未能及时完成。很快月考了, 该生把这次受教育很深的事写进了考场作文《我想甩开谎言》
这样的作文就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有个性的作文, 是达到了“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和谐发展的作文。
如何让学生自觉抵制写作中的造假行为呢?我认为, 除了以上所说到的关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外, 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动员对写作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文学社。因为文学社成员有发表作文的园地———校园文学社刊, 有专门老师抓住校园各种活动指导学生写作, 如学校运动会, 文艺演出, 模拟法庭, 朗诵比赛, 综合实践, 旅游活动等等。这些活动, 有一定的时效性, 写作及时, 学生有生活体验, 写出来可读性强。
二是动员文学社成员参加小记者团。市一级的小记者可以利用双休日参加许多有益的活动, 如到农村———摘草莓、挖茨茹等, 体验农民丰收的快乐;到工厂———看造船, 制玉器等, 感受工人的聪明才智;走街巷———访古迹, 看管理, 抒写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精彩。这样的作文写出来, 因选材鲜活, 感悟真切, 见报的机率很高, 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快感, 有效地影响着他们身边同学的写作激情。
20.塑造高峰体验 用优秀文化育人 篇二十
摘要:文章阐述了大学的重要使命就是要用优秀文化培育人才,而塑造高峰体验是大学文化育人的有效契入点。为了落实这项具有高度战略性的工作,必须有完备的工作体制、持久的政策支持和充足的投入。文章还介绍了东南大学的实践情况。
关键词:优秀文化;人才培养;高峰体验
一、文化育人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特性
大学的人才培养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过程。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培养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的优秀人才,是时代赋予我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崇高使命。在现代社会中,大学具有教育与文化的双重特性。首先,现代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它承载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同时,大学又是一个文化机构,它承载着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使命。这种双重特性,决定了大学培育人才的方式必然是以文化育人。所谓以文化育人,就是大学在传承与创新文化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文化实力和文化氛围,使学生养成学识,发展智慧,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人生境界,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大学文化是包含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价值追求、大学制度和大学环境等在内的一切文化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有机联系组合,构成这所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态,潜移默化地化育身处其中的学子。我们认为,文化实力是大学实力的重要方面和基础力量,大学教育教学力量的强弱,最终取决于这所大学的文化实力。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态与大学生之间犹如水和鱼的关系,在健康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态中,优秀人才的培养无需刻意为之,而是可以自然养成。因而,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树立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实施文化兴校战略,实现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
大学以文化育人手段的特质决定,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的大学文化,必然而且必须是一种优秀文化。优秀的大学文化具备以下特点:首先,它是追求真理的文化。大学以传承、发展和创新知识为己任。大学发展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是探求未知世界、求证事物本质的过程,是历尽艰辛、追求真理的过程。其次,它是尊重科学的文化。它拒绝一切思想观念的禁锢与束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它始终强调人格与精神的独立,崇尚学术自由和理性思考,在开放的环境中探索新知,发展科学。再次,它是崇尚理性的文化。优秀的大学文化崇尚严谨、逻辑、理性、实证和脚踏实地,鄙视浅薄、浮躁、虚假、庸俗、急功近利和随波逐流。正是这种经得住历史和实践考验的优秀文化,使大学完成培育优秀人才这一重要使命成为可能。
在优秀人才的培育中,大学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牢牢把握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使优秀的人才在服务社会中引领社会前进。大学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培育,要从外在的科学知识传授向内在的科学精神培育转变,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大学还要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养成创新的勇气、实事求是的品格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大学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注重学生心灵境界的提升,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念,在创新和社会服务中实现、体验自身的价值。
大学以优秀文化育人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优秀的大学文化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育人才。优秀的大学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突出地位,把教育与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它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能够最有效地会聚优质教育资源,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调动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它能够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升华人的心灵境界,从而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第二,优秀的大学文化通过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文化格调培育优秀人才。优秀的大学文化是注重创新的校园文化,它能够在建设的内容、方式、机制上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文化整合资源,利用文化激励创新,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能够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格调,赋予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校园生活以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使大学更具有活力,更富于魅力,从而影响身处其中的学子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第三,优秀的大学文化通过发展大学特色影响学生养成独特的精神气质。大学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文化,文化是大学的软实力。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生态,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养成与校园文化相适配、相呼应的文化个性和精神气质。所以说,大学的文化特色造就了其学生的个性特质,大学个性化的文化生态养育成了学生独特的精、气、神,这就是大学文化育人的神奇之处。
二、塑造高峰体验是大学文化育人的有效契入点
塑造高峰体验,以优秀文化育人,是东南大学十余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探索出来的理念。我们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与中国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结合,运用于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态建设,以此带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和发展了学校人才培养“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的传统。
所谓高峰体验,就是在大学教育中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接触大师、接触优秀文化成果、参与创新性学术活动等实践中,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人与自我的和谐,获得心灵境界升华,激发创造潜能的一种情感体验。我们为学生塑造高峰体验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开展创新实践,创造性地探索新知,在体验成功的愉悦与失败的痛苦中树立信心、自强不息、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达到个人成长道路的相对高峰。二是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与学术大师接触和交流,深入经典,接触高深学问,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启迪智慧发展,获得高峰体验。
塑造高峰体验,其根本宗旨是为人才成长提供远大的目标。它一方面注重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锻炼和发展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在悟道式的高峰体验中树立远大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健全的人格。这种教育观念体现了“日新其学,日新其德;先成人,后成才”和培育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从而达到“先立其本,本立而道生;先提升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的教育效果。
塑造高峰体验,对大学的文化氛围、知识生态和文化载体建设提出了要求。
第一,塑造高峰体验,要求大学用优秀文化唤醒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感召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培养其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在大学文化的理性激情之中明辨是非。要求大学营造浓厚健康的学术气氛,来熏陶和感染大学生。要求大学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支持激励学生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他们的学术潜力。
第二,塑造高峰体验,要求大学为学生构建完善的
知识结构。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健全的人格是塑造高峰体验的先决条件。人类的全部知识是包涵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在内的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结构我们用“六理”即物理、法理、心理、伦理、艺理、哲理来概括。构建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就是使这“六理”统合。所谓“六理”统合,落实到教育教学,就是通过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法理等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经世致用、担当责任的人文精神;通过心理、伦理、艺理教育增强学生的内在修养,提升其审美和人生境界。最终通过哲理教育,使真、善、美合一,使学生的人格日臻完善。
第三,塑造高峰体验,要求大学不断会聚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塑造高峰体验的关键在于能否创造条件使学生立于文化高峰之上。这就对教育资源的品质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在当前学术大师、优势学科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塑造高峰体验的教育实践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有效的途径突破这种限制。“内合外联”是突破这种局限的有效方式,即通过内部整合、集成,使校内教育资源优化升级;通过对外引进、联合,吸引校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通过“内合外联”,大学不断会聚优秀文化资源,为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第四,塑造高峰体验,要求大学建设高水平的文化载体和实践平台。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必须借助各类创新和实践平台。我们认为,应侧重以科学技术实践、社会实践、人文与精神实践等三大类平台的建设来推动教育和教学创新。通过科学技术实践平台的构建,使学生养成超凡的学术目光、深刻的思维方法和独立的精神品格。通过社会活动与社会实践平台建设,使学生养成责任意识、济世情怀和博爱精神。通过加强高层次的精神和人文实践平台建设,鼓励学生涵养良知,扩展知识,提升境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个性获得和谐发展。
三、完备的工作体制和充足的投入是优秀文化育人的重要保障
(1)建设完备的工作机制,为优秀文化育人提供强大的文化合力。如果缺乏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支持,再优秀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思想也无异于空中楼阁。塑造高峰体验,以优秀文化育人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需要构建完备的工作体制予以保障。首先,领导机制的建设是关键因素。它负责学校优秀文化育人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学校高层领导对优秀文化育人领导机构的参与度体现了学校对优秀文化育人的重视程度,会关键性地影响到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会聚能力。其次,必须加强咨询机构的建设。视野的高度往往决定事业发展高度。咨询机构成员的学术境界、资历和教育见地,会对一所大学以优秀文化育人认识水平和高度起决定性影响。咨询机构的成员应该由校内外著名学者、教育家或学术大师担任,对优秀文化育人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建议和指导,并作理论总结和探索。再次,需要探索学校内部门和院系间的协调机制,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生态。以优秀文化育人,是涉及全校各相关部门和院系的综合文化工程。这要求学校在纵的方面形成教学线、学生线、管理线三线形成合力,横的方面院、系间资源共享、学科形成,使校内优秀文化育人的力量和谐共进,造成方向一致的文化影响力,从而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根本目标。
(2)持久的政策支持和充足的投入,为优秀文化育人提供坚实后盾。塑造高峰体验,以优秀文化育人是一个长期投入、高投入和长期回报、优质产出的过程,其教育效果无形,却又影响深远。这对优质教育资源、高水平的文化载体和实践平台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大学领导人而言,需要具备长远的教育眼光,对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以优秀文化育人,给予持久的政策支持、充足的经费保障和投入支持。落实到具体的措施上,就是要在政策制定上,从教学内容、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学生考核等多方面促进人文与科学的融合,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的会聚。在硬件上,加强对优秀文化育人的场地和设备支持以及经费投入,在工作体制、人员上随着事业发展的需要随之增加适配。只有这样,才能把以优秀文化育人作为事业来发展,才能通过高端教育平台来操作执行。才能收获以优秀文化育人的无用之大用和淡泊之大利。
(3)充实和完善专门机构的建设,为优秀文化育人提供核心基地。营造高峰体验,以优秀文化育人,必须有专门的机构承担。我国许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文化素质教育机构,或命名为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或为通识教育中心,在综合协调、会聚优质教育资源,以优秀的文化育人等方面存在着功能的一致性。以优秀文化育人,必须加强和完善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或通识教育中心的建设,为优秀文化育人提供有力的具体办事机构和协调优质资源的枢纽机构。并通过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对以优秀文化培养创新人才进行探索。这一机构要有效地沟通校内各部门与院系的联系,使优质文化教育资源有效会聚。要有效地将院系的优质文化资源集中和提升到全校层面,并将外来的优质文化教育资源的影响有效施之于基层院系的学生。要通过加强专职与兼职工作班子的建设和工作平台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学校的文化品位,实现以优秀文化育人的目标。
四、东南大学以优秀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
(1)构建了完备工作体系,推动以优秀文化育人。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构建了完备的工作体系,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规划部署,专家决策咨询,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各院系共同配合,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协调联络、具体实施,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高效的组织体系。颁布出台了《东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基地文化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协调校内各部门、各院系的合作,在相关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充分支持和保证。同时聘请校内外著名学者教授组成文化素质教育专家组,指导和推动基地的工作。成立专门的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为基地的具体办事机构。基地建立了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工作班子,并广泛吸收学生社团开展工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通过优秀课程体系建设塑造高峰体验。课程教学是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最重要的渠道。首先,学校坚持建设精品主干课程。通过集成学科和师资力量,组织、动员教学名师开设高质量课程,制作优质课件,编写优质教材,先后建设了包含“大学语文”,“唐宋诗词鉴赏”(国家级精品课程)、“文科物理”(省级精品课程)等在内的多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次是坚持建设精品人文选修课。学校积极鼓励本校著名学者,邀请校外著名专家学者给学生开设包含数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内的选修课,并将精品人文选修课全程摄像与录音编辑整理,结集出版。再次,学校积极推进经典教育,使学生接触经典文化,以丰富学养,开启智慧。学校开设了涉及文、史、哲、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原典导读”课程,
如“西方哲学原著导读”,“中国古典文学原著选读”、“论语导读”等,建立“原典、老师、学生”三者互动的经典导读模式,启发和激励学生在阅读原典中,直接进入高深学问的领域。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倡导实施经典阅读,并建设了“经典导读”网站,构建了广义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群,形成了结构合理、品质优越的文化教育资源系统。
(3)通过高端讲座文化建设塑造高峰体验。开设高水平讲座是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体验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邀请学术大师、著名学者来学校举办讲座,使学生与人类高端文化建立联系。为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学校首先加大了系统的高水平讲座平台建设,对演讲板块与系列进行了设计与开发,开设了华英文化、科学与人生、泰戈尔文学讲座、柳诒徵史学、宗白华艺术等系列讲座。合理的讲座板块设计有效,突破了学科结构的局限,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自1999年以来,学校开展高水平人文讲座1200余场,合计听众30万人次。费孝通、钱伟长、杨振宁、丁肇中、金耀基、许倬云等数百位名家大师登坛讲学,广大学生从大师身上了获得“高峰体验”,开阔了学术眼界,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学校对高水平的讲座进行价值开发和文化设计。学校专门建设了富有人文气息的讲座报告厅,设计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讲座礼仪,通过环境育人、氛围育人、细节育人,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水平讲座的价值和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校园讲座文化,对高峰体验的塑造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4)通过开展优秀的文化实践活动塑造高峰体验。文化实践活动是促使学生实现从知识向能力和素质转化的重要渠道。在文化活动方面,学校构建了以“文化名人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高层次大型活动”、“高层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高峰文化活动平台。以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重大的科技比赛引领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十余年来,学校坚持不懈地开展优秀校园文化活动,百余位文化名人走进校园,举办了数百场高雅艺术精品活动以及高品位大型文化活动。这些高端文化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在参与这些文化实践活动中,审美视野、精神品格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两次捧得“挑战杯”的高校之一。可以说,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学校持续不断地开展高端文化活动存在着必然关系。
在东南大学,通过塑造高峰体验、以优秀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带动了包含大学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等各个层面的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这种塑造高峰体验、以优秀文化培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将为我国大学教育尤其是文化素质教育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