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

2024-08-23

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共14篇)

1.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 篇一

即墨市德馨小学2013——2014学第二学期

六年级课题实验——课前三分钟

1.演讲稿——《绝不轻言放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作为即将迈入初中的学生,我们正前行在人生奋斗的征途中,万里长征,我们刚刚起步。就在这起步的阶段,我们获得过掌声,也遭遇过挫折。比赛后的几家欢乐几家愁,就是最好的证明。面对成绩,无疑要胜而不骄,再接再厉;而面对失败,我们则要坚定地说,切莫放弃。

林肯先生,24岁经商失败,26岁恋人死去,27岁精神崩溃,中年时代多次竞选参议员和副总统,均告失败。或许只有这些,才能算得上人生中真正的挫折。可面对这么多挫折,林肯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桑兰摔残了肢体,张海迪高位截瘫,海伦•凯勒的生命中没有光明与黑暗,可她们从未放弃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正是不轻言放弃,她们有了壮丽的人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如今的我们,将理想分成了几个小目标,一个一个地去奋斗、去努力。比如在每次发言中自信展示自己,比如在生活中进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倘若我们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轻易说放弃,那些目标又有什么意义?上苍赋予我们生命,就是要我们去不懈地拼搏啊。

同学们,决不轻言放弃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无法创造命运,但我们可以以实际行动改变命运,我们可以向命运中的艰难困苦挑战。不被困难所吓倒,不言放弃,终能历经风雨见彩虹,谱写精彩的人生。

谢谢大家!

2.演讲稿——《让自信散发光芒》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花儿无法选择自己的美丽,却尽情地开放;鸟儿无法选择自己的翅膀,却尽情

地翱翔;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过去,然而我们永远不能向命运说放弃,与理想说再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你一定会拥有风雨后的阳光。

当邰丽华七彩的世界被无声笼罩,当她再也无法用声音去感知世界的美妙,去聆听父母的关爱,去传递内心的情感,哪里有人会想到她会有丑小鸭变白天鹅的一天,哪里想到她能在爱琴海迈向世界,舞动中国的丰采。是什么支撑她从生命的谷底到达艺术的巅峰?是什么引领她从一个生命的弱者成长为一个生命的强者?是她对于自己的信心!她明白,只要自己肯坚持,就不会沉沦,就不会失败,就终会有成功的那一天。无数个日夜,她在汗水中度过,在歧视中走过,在疼痛中熬过。最终,她终于见到了风雨后的彩虹,终于让自己的微笑自信地在人生舞台上绽放。

当刘翔以12秒91的速度在雅典赛场上见证中国体育的腾飞,当他在领奖台上纵身一跃,当他含着泪水说“谁说亚洲人不能拿到短跑冠军”时,一个年轻人的自信不经意间张显无遗,我不禁为刘翔的胜利而欢呼,更为他的自信而感动。论资质,刘翔并非出类拔萃;凭智慧,刘翔并非聪明绝顶。然而正是他的自信,时时刻刻加速着他的成长,积蓄着他的力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刘翔像一匹骏马尽情地飞奔,让中国人几世的愿望在奥运赛场上实现。这一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新一代美丽绽放的自信。

自信不意味着自傲,自大,自信是一种积淀,是一种由内而发的气质,是一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勇气。行走于人生旅途,也许我们会彷徨,但请永远别自卑。脸上常挂微笑,我相信,我们的自信定会绽放夺目的光芒。

谢谢!

3.演讲稿——《让感恩馨香四溢》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在我们求学的路两旁布满了鲜花绿草。早晨,我欣喜地踏着一路芳香来到学校,香气弥漫,四处飘摇,我陶醉其中。其实在人生之路上,感恩也正是这种芳香,它因为你的欣喜和陶醉而馨香四溢。

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亮终出师,那是他对刘家的感恩。

龚自珍离京,留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名句,那是落花对泥土的感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是孟郊对老母亲的感恩。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这些不都是在提醒着我们去感恩吗?

父母劳累的身影回到家中,我们奉上一杯热茶,送上一句关心,带上一份祝愿,那是我们的感恩。感恩无需惊天动地的誓言,满载她的,是我们生活当中那些微小的动作。当我们在欣赏着流行音乐时,我们是否听见父母埋在心中关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声音?当我们在网吧中沉迷忘返时,我们是否感觉到那“滴答”的敲键的声音宛若父母炎炎烈日汗水的滴落?当我们在小卖部前驻足留连时,我们是否想到口袋中的钱凝结着父母的血与泪?

每每听见这样的话——“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养育父母”、“我将来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要等到以后呢?我们现在是没有经济实力,可我们现在能给他们精神上的安慰,可以为父母洗次脚,为父母捶次背,为父母刷次碗„„诸如此类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为什么不能以此来作为一份小小的感恩呢?

家中有父母,学校有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许是对老师最好的写照了。她用知识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她用人生阅历为我们送上一碗心灵鸡汤。“三尺讲台迎冬夏,一腔热血写春秋”。老师就像无声的细雨,滋润着我们,我们难道不应该感恩于她吗?

同样,我们也要感谢自然。是她让小草教会了我们顽强,是她让腊梅教会了我们斗争。丝丝惬意,是她在春日对我们的奖赏;习习凉风,是她在夏日给我们的礼品;累累硕果,是她在秋日对我们的回报;漫漫白雪,是她在冬日给我们的惊喜。她教诲着我们,为我们送上这人生的真谛,感恩于此,有为过乎?

感恩,远不是寥寥数笔能道尽的,她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或是那微微一笑,或是那一阵掌声,都是感恩的表现。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让感恩的馨香万里飘扬吧!

谢谢大家!

4.演讲稿——《做自己的伯乐》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小草看到苍松的伟岸,便立志发奋图强,可经历千辛万苦,还是一株普通的小草;蜩与学鸠看到扶摇直上的大鹏,便极希望自己也能鹏程万里,于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可临终也没有“若垂天之云”的双翼,更没有“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辉煌。

它们付出努力了,却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没有认清自己,没有把握好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个人若想得到成功女神的垂青,努力、奋斗虽必不可少,但认清自己的实力,把握好自己奋斗的方向显得犹为重要。

正是认清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缺陷,班超毅然投笔从戎,使自己不仅在军事方面取得较高的成就,而且也保卫了大汉江山的稳定与繁荣。杨振宁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认真分析原因,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最终,他卸下了“实验物理”的专业抱负,改修“理论物理学”,在理论方面,他驾轻就熟,一日千里,最终摘下“诺贝尔奖”的桂冠。

认清了自己的方向,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奋斗才会有结果,很难想象潘长江能够在NBA的赛场上抢篮板、抢断、扣篮„„也很难想象姚明穿着时尚的服装,站在舞台上将欢声笑语送进千家万户。

如果不能成为自己的伯乐,不能认清自己,努力方向与实际南辕北辙,那么再多的努力,再多的汗水也只能是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壮观的波澜,再多的付出也不会得到回报。现实中,我们每个人不一定都要轰轰烈烈,流芳百世,每一个人的事业不一定都要惊天动地,垂名千古,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认清自己奋斗的方向,把握自己,经过坚持不懈地奋斗,经过挫折的暴风雨,才会出现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

同学们,只有认请你的方向,走出失败的荆棘地,前面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谢谢大家!

5.演讲稿——《磨难也是一种财富》

同学们:大家好!

在高考中有位考生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经埋怨过,脚底发黄的布鞋,踏不出青春的活力,直到我发觉霍金转动的轮椅,嵌出深深的历史痕迹;我曾咒骂过,脸边黝黑的胎记,映不出美丽的脸庞,直到我看见全身黝黑的黑人,露出甜甜的美丽微笑„„

也许你曾抱怨过上帝是捉弄人的,他对你吝啬幸福,却让痛苦折磨着你,日日夜夜,疲惫不堪,换来的只是滚烫的泪珠。但苦尽甘来后,当你揭开那沉重的幕纱,你会看清,上帝是公平的,磨难也是一种财富。

曾经有人做了一个试验。他点清了一座山林中的红羊后,把山中的狼全部捕捉起来,让红羊没有敌人。照理说,红羊应该是悠闲自得、快乐地生活了,但事与愿违,红羊为了争夺一小片土地、甚至一棵青草而搏斗,由原来一支整齐的队伍变为一盘散沙。经过搏斗的红羊一只只疲惫不堪,过去那种矫健、奔跑如飞的红羊在这座山林中再未曾出现过,而且,红羊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人们捕获了狼,红羊没有了给它们造成生命威胁的动物,而自相残杀直至消亡,失去了危机,同时也失去了生机。可见,在生态环境中,没有磨难就不会有生态平衡的系统。

张海迪胸部以下失去知觉,但这些困难反而使她有了更为远大的目标,学习掌握了德语、日语、英语。她为什么能取得常人都不容易取得的成就呢?因为她在承受巨大挫折的同时,也将挫折化为了动力,让挫折成为自己的奴隶,再一次战胜了磨难。

人生如一块璞玉,这是上帝赐予你最大的财富,这块璞玉中有着酸甜苦辣,也许痛苦过后便是幸福,这是上帝给予你最大的机遇。只有自己努力来雕琢这块璞玉,才能使它成为完美无瑕的艺术品。

同学们,当你遇到挫折、困难时,不妨想想,上帝是公平的,有时磨难也是一种财富。

谢谢大家!

2.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 篇二

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的, 它既可以是课堂语文学习的延伸, 又可以是课外训练的开端。基于此, 我与学生一起研究了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内容、形式, 制订出了一套多层次、多环节、多内容、有深度、比较广泛的课前三分钟的活动方案。这样就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参与活动, 从喜爱语文开始, 踏上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之路。

周一、周二,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优秀习作盘点。学生首先将自己上周的优秀习作———可以是单元作文, 可以是随文练笔, 还可以是生活日记———进行盘点, 反思整理, 比较选择, 然后修改再创作, 内化积累, 在课前三分钟演讲。选文内容要求首先是鲜活的;其次是真切的;再则是有体验的、是自己经历过的;最后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是正在发生的、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东西。

学生在学会反思积累的同时, 逐步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增强习作的信心, 而且选材广、视角宽, 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 听者还要给予公正、公平、客观的评价, 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或者找到与自己的共鸣点。另外, 其他的同学也在听评价的同学的发言, 可以听到从不同角度作出的对同学文章以及同学阅读情况的分析的内容, 能听到弦外之音, 能听出其中的问题, 能产生共鸣。

周三, 以同伴的方式对语文教材进行积累盘点。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厚积薄发。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文质兼美, “回顾拓展”的“日积月累”中推荐了很多名言警句、古诗词语, 教师绝不能忽视教材, 忽视教材的编排意图。所以, 我们在周三的课前三分钟进行教材里的优秀段落篇章、“日积月累”的背诵积累, 引导学生在熟读精思、感受领悟的基础上, 背诵积累, 借鉴迁移。

周四, 以自由的方式进行即时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的表达, 是一项长期的训练。我们的课前三分钟口头作文训练, 力求体现“快”“准”“好”这三点。口头作文的内容多样, 一是根据学校活动出题, 如“今天我参加了合唱比赛”“读书汇报会”;二是根据生活节日出题, 如“老师, 节日快乐”“国庆阅兵”;三是根据教学内容出题, 如“废墟下的阿曼达”“我眼中的毛泽东”;还可以根据天气、季节出题, 如“雪”“好冷啊”。在教师出示题目的三分钟后进行口头习作。要求:一要“快”, 是说口头作文的表达要适应快速作文的表达要求, 张口就来, 而且言之成理、头头是道。二要“准”, 是说审题要准确, 材料要准确, 特别是语言要准确, 不能跑题。三要“好”, 是说口头作文的表达要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融理、情、趣于一体。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考虑表达中心, 选择材料, 安排顺序, 又要推敲词语, 思维活动是十分复杂、十分紧张的。但是长期的口头作文训练, 不仅有助于学生写好书面作文, 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周五, 以集体的方式进行中华古诗文诵读。诵读大量振奋精神、滋养生命的诗文, 将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一首首工整优美、寓意深刻的诗词, 宛如一只只短笛, 吹奏出诱人的曲调, 使人遐想, 让人感叹, 催人奋进。结合我校承担的“中华经典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实验, 保证周一至周五晨读为中华古诗文诵读时间, 在每周五的语文课前三分钟将一周背诵的中华古诗文进行温习、整理。仅中华古诗文这一项, 目前我班的学生已经将《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必背的篇目全部背诵完毕, 中学生必背的篇目已经积累到初二年级下册课外部分。从小让学生直面古诗文, 诵读古诗文, 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极为有意义的事。我们的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播撒传统文化种子的任务,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诵读对学生的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诵读好的学生, 表现出的是性格开朗、自信乐观, 同学间、师生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更和谐。

3.魅力语文,从课前三分钟开始 篇三

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说,必须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在这四种能力中,“说”则是一种最主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们以精妙绝伦的言语力破群雄的故事至今传颂不绝。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少学生面对一两个人会说,甚至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面对比较多的人或于大庭广众时,他们就“噤若寒蝉”,“三缄其口”了。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魅力、受欢迎的人,应该成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目标之一。而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一种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很好训练方式,它也是人类交流思想、阐述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对于演讲,初中阶段的教材中少有涉及,只是在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有一个演讲的主题。也只是就演讲提供了几个主题(微笑面对失败、善待他人、学会合作),对于写好演讲稿也只是短短两三百字的介绍,至于具体怎么演讲,则是一字未提。而在具体的课文设置上,很少有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的演讲稿,以前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也从初中教材中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遗憾。不过幸运的是,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里所说的“课程”不一定是某篇既定的“课文”,也不一定是某本特定的“教材”,它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师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创作者和开发者。在这种理论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自己开发课程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八条阶段性目标,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具体做法

1、确定演讲内容。课前三分钟演讲一般采取了即兴演讲和非即兴演讲相结合的形式。即兴演讲的内容由所有学生学期开始时讨论确定话题,然后形成话题库,演讲前由学生抽签决定演讲话题。非即兴演讲的内容则是在演讲前一个星期告之。演讲内容根据学段的不同而不同,如初一阶段推荐话题偏重于记叙性文体:“童年拾趣”、“我生命中最值得感谢的人”、“最令人感动的故事”、“推荐一本好书”等。初二年级偏向议论型、鉴赏型,如“答记者问”、“经典电影配音”、“原创作品品评”、“中外优秀诗会展播”、“心灵漫步”、“话题辩论”等。初三年级则会配合中考复习,如“诚信”、“成功与失败”、“挺起胸膛走路”、“讲究效率就是延长生命”、“享受每一天”、“换个角度看问题”等。为了让学生关注时事,加强对世界的了解,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还会安排一些专题性演讲。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抗震救灾的专题演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做好时间安排。想培养学生一种能力,没有一种天天坚持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我把“课前三分钟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使之与阅读、写作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在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里,“课前演讲”都有明确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演讲内容、开展形式。初一至初二年级四个学期每节课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进行课前演讲,初三年级主要进行专题性课前演讲,使演讲得到了充分保证。

3、搭建有效平台。说的能力能影响写作能力,但演讲毕竟不是写作,要想把演讲能力直接转化为写作能力,就必须给他们搭建一个有效转换的平台。先让每位要参加演讲的学生把演讲的内容事先写出来。然后教师对演讲内容进行面批,对演讲技巧进行面授。在经过教师的文字指导和演讲指导后再进入课堂,这样,效果就更好了。而每周的阅读摘记和随笔也为课前三分钟演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积累,往往同一个话题内容既读又写,并为说做了铺垫,读、写又是说的落实、巩固和延伸。这样的友情链接,既提高了说的能力,又培养了读的兴趣,更提高了写的能力,还提升了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扩展了分析问题的广度,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4、使活动走向深化

学生说话能力有了提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把课前演讲向高层次拓展,以展示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成果,形成一种动力,不断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开发说话潜能。

首先,演讲的当天请演讲人将演讲稿展示到学习园地栏内,和师生一起分享成果,并将优秀的演讲稿向相关的报刊、杂志投稿、发表,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初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的时候还把每个学生的优秀演讲稿汇编成册,让他们再次回味那些精彩瞬间。

其次,每次演讲都会请至少一位学生进行精心点评,说说如何围绕话题选择材料,如何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如何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来提高演讲的质量、增强演讲的魅力。

第三,为了调动全班演讲的积极性,每过一个阶段,请全体学生投票,评选出周冠军、月冠军,通过十进五、五进三最终评出学期总冠军。并赠上好书一本以资鼓励!适时地开展全年级或全校的演讲比赛,让“课前演讲”中的姣姣者在更大的舞台中得以锻炼。

5、注重教师指导

教师要对“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内容确定、话题提供、情景创设、组织安排、演讲方法上进行具体的指导,演讲过程中,还要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姿态气质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言传身教,自始至终应把握正确的指引方向,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不放任自流,任由学生随意地“演讲”,让演讲流于形式,从而锻炼学生的胆量、口才,发现和点燃学生进步思想的火花,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意识。

二、几点体会

1、引导学生享受愉悦的阅读。

陆游的诗句“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就是劝勉我们乐读书,博览群书,在读书中送走时光而其乐融融。为了创作好的演讲稿,学生常常为了找到自己最满意、最欣赏、同时又最精彩的名言警句、名人轶事、优美诗句或经典论据,广纳博采、不辞辛劳,广泛地搜集书刊报章,广泛地浏览、查阅,精心地摘取。学生们快乐地阅读着,有目标、有选择地阅读,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有的学生因为喜欢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大量地读苏轼的诗文,以及有关评价苏轼的文章;有的同学因为喜欢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大量地去翻阅杜甫的诗文以及评介杜甫的文章;有三读《草房子》的;有四读《边城》的;有多读《活着》的……更有关注司马迁的,偏爱张爱玲的,不忘莎士比亚的,敬畏鲁迅的……

我们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变换演讲的话题,切切实实地培养同学们对阅读的真正兴趣,并从语文课外获得知识。叩开思维的门扉,就能实现课内外衔接。

2、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没有创意就没有生命力,要想在众多的课前演讲中脱颖而出显然需要同学们多费一些苦功,要把同样意思的话表达得好、表达得妙,首先就必须用心地琢磨:从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风格样式,逐项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想方设法用最佳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效果,并赢得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的首肯。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写作训练。通过演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只有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思维连缀、情节补充、语言润色、内容改编、主题创新、艺术加工等,为“课前三分钟演讲”做好充分准备,打下坚实基础。

有创意的表达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语言的艺术。话说得巧、说得到位,能让人心悦诚服。语言表达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同样意思的话,这样说与那样说,效果有时会截然不同。当然,我们反对“满腹经纶不言语,胸无点墨却滔滔”,更反对“嘴尖皮厚腹中空,胡言乱语弄是非”的说话方式。

3、引导学生总结说话的艺术。

学生课前演讲,在台上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又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如何揣摩听众心理,调动听众注意力,如果心理紧张,又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位演讲者必须要面对的。如果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如何演讲,那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与人交涉还会有畏难情绪吗?

演讲归根结底就是一门说话的艺术,学好了,学生们就可以登上公众演讲的大雅之堂,一尝叱咤风云的滋味;踏入社会,凭三寸不烂之舌找一份人人眼热的工作自非难事;最不济,学个下乘,在日常生活中你亦可如鱼得水,仅靠动动嘴皮子也能把不少琐屑麻烦消弥于无形,真可谓功在课前,效在课内。

不过,一位演讲家曾说过:“永远不能漠视这样一个事实,演讲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思考。”教师可以教学生讲话的技巧、讲话的侧重点、讲话内容的选择,至于思考,便无能为力,只能赠学生一个忠告:修行如何,就得靠你自己了。

4、引导学生孕育美好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我认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过程应重于情感的诱发、激励,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并把一种美好的情感内化于心,而课前演讲就是这么一种有益的方式。

通过课前演讲,使学生在投入表达和悉心聆听中,受到思想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使孩子们的话语变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范文澜)使孩子们懂得了练笔的重要性;“孝心就是美”使孩子们明白了孝敬父母是我们做儿女的天职;“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使孩子们懂得了毅力于成功的重要;“不要埋怨苍天”使孩子们知晓了不需要去怨天尤人,全靠自己救自己,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当一个人体验到真正的爱时,他就会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巨大的道德力量。”(保·瓦西列夫)更使孩子们懂得了爱的伟大……美好的情感是课前演讲的源泉,在演讲的土壤中孕育着一道美丽的风景。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演讲是一个整体规划、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但能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而且可以通过“读──写──说──感”的有机结合,深深地激发学生自觉读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真正体味到学语文的愉悦。同时,使学生达到学习和做人的共同进步,真正成为一个有魅力、受欢迎的人,让教育真正走向全人教育。

4.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案例 篇四

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案例

课前三分钟演讲对于某些成绩优异,口语能力较强的同学是驾轻就熟的,但是刚开始进行课前三分钟的时候,有的学生把这当做负担,觉得这是一种负担。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不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开口,害怕说不好,害怕说错,害怕丢脸。于是在轮到自己演讲前的一段时间,就开始不安了,我们班的陈璐萍同学就属于这种学生。她平时的表达能力还是不错的,只是很害怕在公众场合、在人多的场合下表现自己,极度的缺乏自信,但是只有有人陪她一起,她又会变现得很好。在第一次论到她进行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时,她站上台满脸通红,说话断断续续。

在这种情况下,我首先告诉他口语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她、夸奖她,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她的自信心。我每次只给她提一个小要求,这次,老师希望你能在大家面前朗诵一段诗歌。由于是她比较熟悉的诗歌,她在准备之后,很流畅地完成了任务,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对她的进步进行了夸赞,并对她提出下一步的要求。第二步,上台演讲的内容是我帮她准备的,利用课余时间监督她学习背诵,训练表情和动作,这次的效果非常不错。她能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里比较流畅地说出我给她准备的内容,这次大家主动给了她掌声。每个学生都有一展风采、不甘落后的良好心愿,就像这种平时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一样,这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让他们准备充分,及时鼓励,树立自信,相信自己能演讲好。再经过一段时间我开始让她根据我给的主题自己准备内容。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她的进步非常大,不仅仅是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上,包括学习的积极性上面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而且和班上的同学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只要给孩子一个平台,教给她们一个路径,她们总是会还给我们一个个美丽的惊喜。

5.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古诗词) 篇五

那雨淅淅沥沥,似与芭蕉叶必行唱和,时而急雨嘈嘈,时而私语切切。

雨滴芭蕉声,声声入梦„„

此时,一阵料峭寒风却吹散了纳兰的一帘幽梦。纳兰起身,伫立窗前,幽窗冷雨一灯孤!灯火阑珊,伊人何在?

于是,有感而发,提手执笔而作,赋下此首《临江仙》。

词曰: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尤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爱妻已逝去多年,而此词正是纳兰性德内心真实的写照。

“芭蕉心欲碎”不知是芭蕉心碎,还是纳兰心碎。

“忆当初”短短三字便如一把利剑,讲纳兰与爱妻阴阳两隔!恐怕,在爱人逝去的日子里,纳兰唯有旧忆聊以回味吧!

所幸的是,过往甜蜜的日子并未消逝于流年,在那伊人留下的微微泛黄旧时书的“鸳鸯小字”上仍可略窥一二。

看尽旧时书,洒尽今生泪!当年的娇俏语长似乎仍萦绕耳畔,鸳鸯小字里,浓浓情意一目了然!

而那旧时书,页页翻过,旧日的一幕幕轮番涌上心头。“倦眼乍低缃帙乱”再看时,已泪眼婆娑,自然满目模糊。

三更夜,雨满床,溅湿鸳鸯被,孤人和衣睡。身旁却早已没了那人相偎。

罢了!罢了!罢了!一梦似千年!

如果说情是前生五百次的回眸,那么知音便是生生世世三生石畔日日夜夜的倾注,纳兰笃定今生情尽,只盼来世再续这为了之缘„„

6.浅谈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篇六

摘要:自《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更显得突出,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也成为初中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议题。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口语训练,采用讲述、演讲等方式,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在训练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将在本文中进行讨论。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语言是人们用来直接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之一。面对这个生活内容丰富、思想观念快速更新的变革时代,当代中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利用好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口语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在进入初中任教语文学科后,就马上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前三分钟说话的训练。到现在为止,已经实行了近一个学年,成果颇丰。学生从当初在台上的紧张无措,到现在的泰然自若、侃侃而谈。期间的变化与艰辛,让我感慨不已。现在,我就对“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认识和一年来实施的情况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理念和目标

1、口语交际的有关理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理念更明确了,那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对于现代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仅限于学校和家庭,在学校里除了下课,一般来说并无太多的交流时间,交流对象也很有限;到了家里后,往往又因为代沟问题,缺少与父母长辈的沟通,丧失了口语训练的机会。

2、口语交际的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的总目标设定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可以理解为说话,但是又不等同于说话,而是要“会说话”。怎样才算“会说话”呢?要会与人沟通,能理解别人的想法,更能把自己的想法合理、合适地传达给别人。

二、课前三分钟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和作用

1、可以使全体学生得到全方面的锻炼。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既然这样,语文课就不应该仅仅训练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也应该把眼光放在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上,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锻炼。

2、开展课前三分钟训练体现了“把时间充分还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开展课前三分钟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读和写的被动接受,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备课环节中。学生自己去搜寻要讲演的题目、文章,自己去安排表达的方式,自己去评价表演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实质的提高,事倍功半。

5、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好办法。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基础的“说”的能力,也通过让学生搜寻说话材料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做法和要求

从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实施第一天到现在为止,在实践过程中我渐渐积累了口语训练的一些做法和要求。在这其中我不断地斧正偏差的做法,发扬有效正确的手段。我在实际操作中采用“每课一讲,每天一位”的方式,按学号一个接一个轮流上台表演。

总的来说,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主要一下几种方式:阅读积累、讲述和演讲。难度也由易到难,逐步增加。

1、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就是利用课前让学生说一说在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优美的词语和

句子。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成语更有操作性。因为成语往往既有语言文字美,也有其故事性。在实行前,并不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好内容,只需通知轮到学生让其提前做好准备。

在刚开始阶段,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我就给出了一个大概的范围供学生选择,概括下来有以下几种,例如:一年四季的景色描写,天气冷热、阴晴的气候变化,花草树木的长势状态,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以及还有古诗、名言警句、成语故事、歇后语等等。接下来的材料搜寻和遴选,在网络的普及和学校图书室建设完善的促进下,现代的初一学生完全可以独自完成。

2、讲述

讲述就是让学生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提高每一位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弥补课内因时间仓促只能提问少数同学的不足。可以由学生就感兴趣的题材自由讲述。

讲述是在阅读积累一阶段后开始实施的方案,相比之于阅读积累,讲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是用自己的话把想表达的东西说出来,而非阅读积累那种类似于背诵的说话。

同样的,在开始实行阶段老师也可以规定范围,让学生更好的着手,例如:发生在身边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事;你参加的某项活动或某次旅游;讲述你在报纸或电视上所看到的新闻,并简单谈谈感受;甚至欣赏的一部电影等等。讲述的内容非常的宽泛,要求讲述时语言要通顺、流利,临末要加入自己简单的看法。

3、演讲

演讲就是以宣传鼓动为目的,是带有艺术性的严肃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演讲者面对观众,以有声语言为表达形式,以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演讲是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最终阶段,对于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有相当大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演讲的目的是使听众接受并认同自己的观点,落实到实处就要求演讲者不但要具有流畅的话语,更要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具体要求有:

1、演讲要讲究礼仪。

演讲者上台时服装要干净整洁,态度要大方自然,亮相要得体。演讲当中要注意用眼睛和听众交流,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手势,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演讲习惯。

2、演讲的内容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演讲之别于讲述,主要在于演讲要大量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流畅、有理的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是相当不易的,所以我采取这种措施,即

让学生选取有讨论意义、甚至有争议的文章或事件,先说出来让大家了解,然后再把发表自己对刚才讲述内容的看法、见解,也可以是感悟。一开始时可以以叙述为主,辅以简单的评论,随着学生逐渐的驾轻就熟,慢慢增加评论比重。理想境界是是叙述简单明了,控制在半分钟以内,剩余的时间由演讲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设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3、要加强对学生演讲的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针对演讲主题收集演讲的素材、构思演讲的结构、组织语言等。由于演讲的难度较大,所以初期学生很容易手足无措,这时老师的点拨就非常的重要了。

4、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

之前的“阅读积累”和“讲述”都较简单,一般学生提前一天准备,第二天上台时基本不会有问题了。但演讲就困难的多,所以要把演讲内容提前告诉学生,演讲前几天就让他们做好准备。普通话基础不好的学生先写出演讲稿,然后反复读,将字音读准,直到能背下来。当众演讲时把讲稿背出来就可以了。在多次当众背稿的过程中他自然能体会出演讲的感觉来,慢慢也就学会了演讲。

四、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相比之于传统教学,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可操作性更强,但也使操作难度大大提高,对老师把握课堂、把握学生心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做好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训练要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只有坚持才能见成效。语文课前的训练更犹为如此,只有不断积累每一节课的三分钟,三年坚持下来,进行课前口语训练的学生肯定比没有开展这项活动的学生在各方面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2、训练要循序渐进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心理和生理上都非常的幼稚。如果这个时候就让他们直接进行讲述或演讲训练,无异于揠苗助长,让他们惧难而退,最后只能无功而返。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降低要求,从最简单的阅读积累做起,时间也不必强求三分钟,要一步一步有耐心的辅导。

3、要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

课前三分钟的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应该从始至终参与,要专心倾听学生的讲话,同时始终要以尊重、鼓励、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所有发言的学生,哪怕学生讲得再什么差,都不要讽刺、挖苦,都要找出闪光点进行鼓励。坚持在赞扬、激励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完善、提高自我。

但是,尊重和赏识并不代表要一味的娇纵学生,评价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标

准。主要可落实在内容的评价、语言表达的评价、表情和仪表的评价上,并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对比,让表现较差者认识到差距和改正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有进步,而不是停留在老师的蜜罐中做一只井底之蛙。

实施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符合新课标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要求,有益于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增强,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我想,从初一做起,经过三年的说话训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写作水平也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到初三毕业,定能培养出有一个个综合素质优秀的合格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谌飞霞 《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尝试》 《宜春日报》 2008年5月23日

(3)申明月 《课前三分钟演讲—口语训练的新尝试》 《职业技能培训教学》

1998年02期

(4)蔡亚卿《课前三分钟演讲五阶段训练方法》《现代中小学教育》

7.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 篇七

农村孩子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情况更糟, 他们能从影视作品中获得的知识更少,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更差。新生开学第一天, 我让学生以《这就是我》为题上讲台自我介绍, 很多学生上台后, 几乎千篇一律的说:我叫某某, 今年十几岁, 家住什么地方。只有几个学生还加上自己的爱好等。多数学生作文不能表达顺畅, 更不要说文采了。部分学生甚至连一篇课文都不能流利的读下来。问到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故事, 多数学生摇头:“不知道, 没听说过, 没看过”。一次考试, 一道名著填空:《红楼梦》中最有才华的女子是———有学生答贾宝玉, 还有很多学生空着, 不会做。让老师们大跌眼镜。

针对以上情况, 如何消除学生对图像的过度依赖,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呢?在平常的教学中, 我除了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做读书笔记等, 我还利用每天的课前三分钟, 让一两个学生讲个小故事。起初, 学生们都不敢上台, 要么上台了声音也很小, 三言两语、结结巴巴。我就让学生每个星期提前准备好一个小故事, 采用轮流和随机点名的方法上台演讲, 讲得好的有奖励,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学生要讲好故事, 就促使他们每个星期必须要阅读课外书籍, 刚开始, 有的学生拿着书念, 我要求他们必须自己讲, 不能照书念。这样, 为了准备好故事, 很多学生把要讲的故事提前摘抄在一个小本子上, 每天读一读, 乃至背下来。一个学期下来, 学生听记的故事越来越多,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增长了他们的知识面。

(二) 锻炼了学生胆量, 培养了表达能力。

通过讲故事这种形式, 学生上台的机会多了, 胆子也渐渐大了, 能声音洪亮、生动形象的讲述。我班胡玉龙, 第一次上台演讲时, 涨红了脸, 紧张得不敢看同学, 一个故事, 讲了几句就吓的忘了。现在他不但经常举手发言, 讲故事时, 绘声绘色, 有时还加上一些表演动作, 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晚会上, 几个同学还把“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等名著故事和寓言故事编成情景剧, 在班上表演。现在许多故事同学们都能耳熟能详。

(三) 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课前三分钟讲故事这种形式,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所讲故事, 有成语故事, 有名著故事, 有寓言故事, 还有关于名人勤奋读书的励志故事等等。在每一个星期结束时安排好下一个星期的故事内容, 这样学生通过搜集故事,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层面, 积累了写作素材, 作文也就不再空洞无物了, 写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8.让语文课堂在课前三分钟绽放光彩 篇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在语文课开始的三分钟将课堂完全归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参与的方式,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前三分钟的内容形式多样,主要是:

(1)以积累成语或名言名句为主的内容

按照学生座位的顺序,每人每天在黑板上书写两个成语或一条名言,并在语文课上为大家领读,讲解。

(2)以积累作文素材为主的内容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天选出一个代表为大家朗读一篇小短文或一首诗歌,或给大家讲一个中外古今名人的故事,并给大家分析所选文章(诗歌)的意义或艺术特点。

(3)以培养观察能力、增长见闻、锻炼口才为主的内容

依然以小组为单位,每天选出一位代表为大家讲一些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或校园内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或生活中自己见闻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并对这些事情进行点评分析。

(4)以巩固课堂所学,夯实基础为主的内容

“重复是记忆之母”,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有计划地让学生在进行新课之前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巩固背诵和检查(可以是循环背诵,也可以是默写部分段落),既加大了学习力度,也时刻提醒学生背诵要熟练。这一点,十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5)以诗歌赏析为主的内容

安排学生进行“小诗推薦”,让学生每天一人在语文课前提前将自己所理解、喜欢的小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统一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通过诵读、鉴赏、评析的方式推荐给班上的同学。鉴赏的角度和深度根据个人情况来定,老师可参与点评和推荐。课下由同学整理或者补充所推荐的诗歌,积少成多,把诗歌鉴赏的功夫用在平时。

9.语文课课前三分钟励志演讲稿 篇九

大家好!今天的课前五分钟我准备的是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曲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意,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给我们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这不就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吗?从“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窗口上,我们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会是一幅多么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朦、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与白日艳阳照耀下的一切相比,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惬意。面对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让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无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强烈钟爱呢?你爱自然,自然也会同样地爱你--这就是诗的理趣所在吧!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象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渲泄。

这个被“装饰”了的梦对于它的主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奥秘的深切剖白,它再明白不过地显示了那被各种外部因素所压抑的单恋之情是多么地强烈灼人。而那桥上人之所以能由眼中人变为梦中人,不正因为他是意中人的缘故吗?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又是多么激人遐思无尽吗?

10.小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篇十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五年级六班的陈一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自有读书乐!

站在我的舞台,从一双双羡慕欣赏的眼睛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成功与成长,低头发现是书支撑了这个舞台。回首我每一个成长的足印,其中都有一个关于书的故事!

在我的心目中,书是神奇的,书是有生命的。她能给我带来欢乐,使我感到生活的充实与温馨。书,就像我的知心朋友,与其说读书,还不如说是一种默契的交流,她总能读懂我心,正如我明白她意。从她那里我得到了安慰、鼓励和帮助,她总是暗暗地激励起我对生活和学习的斗志,让曾经丧失自信的我重新振作起来。

有一次,我写完作业到四楼阅览室去读书。我随意拿起一本杨红樱的著作――《女生日记》,真有相见恨晚之感,我如鱼得水般地享受着畅游书海的愉悦。那淡淡的书香,如梦如幻,将我带进一个奇幻的世界……连下班后妈妈走到我的跟前很久,我竟一点儿都不知道。

在我看来,书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品,每当我看到一本好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爱不释手。每逢生日或者学习上取得一点点进步,妈妈都会问我要什么礼物,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说:“书!书!我要书!”

我的房间里摆放着一个大大的书柜,那里面全是书。从小小的、薄薄的《小学生必读》到大大的、厚厚的《狼图腾》、《论语》、《呼兰河传》等等,应有尽有。曾经有多少次抱着书入眠,也曾有多少次把自己关在家里,静静地沉浸于书的海洋,在那里遨游、徜徉。读到高兴处,我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读到悲伤处,我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流下同情的眼泪;读到幽默风趣处,我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真是妙不可言;读到深奥之处,我总是皱起眉头,冥思苦想;读到优美的词句,我会动笔摘录下来,细细品味。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启发我;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与我进行心与心的交谈。

此时此刻,我回味起那迷人的书香,心中的理想之灯更亮了,前进的`脚步也更坚定了。坐拥书城,谁与争锋?手捧一本好书,还有谁比我快乐?

11.课前三分钟训练 篇十一

怀想天空

透过一窗看世界,让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进入视野,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博览群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归纳、加工、表达能力。在此,学生对假冒产品慷慨激昂;对星球大战描绘得如痴如醉。有一位同学看了《焦点访谈》后说:“我们在课文中学了‘桥单元’,看到了许多有形的桥,我认为,看‘焦点访谈’也是一座‘桥’,我们从学校走上这座‘桥’,就可以走向生活,认识生活。”精辟的论述。

文章质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语),“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爱因斯坦)。我们通过这个栏目鼓励同学们发现文中有误之处,深层次地去研究课文,促使他们用心、用脑子读书,而不是仅仅用口“念”书。结果不少同学找出文中有病句,指出插图不准确之处。有的同学对文中的语句提出质疑,对段落的编排产生疑问,这种钻研、琢磨、领悟的精神,无疑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真理,真正成为提高语文能力的核动力。

文艺展示

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学生讲故事说笑话表演小品,不拘一格,在开心娱乐的同时更从工整凝练的语言中体会到对联的特点,从幽默大师那里体会到成语的妙用,从耐人寻味的歇后语、谚语、格言、名句中领略中国文字的精彩,从幽默含蓄的相声小品中感受到汉语语言的魅力。学生的精彩表演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家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说话能力,丰富了写作素材。

名篇赏析

好的作品生命力最强,那些短小精悍的佳作,更是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于是,这个栏目成了师生美文共欣赏的园地。如朱自清的《匆匆》、余光中的《乡愁》,甚至获奖的歌词《万事如意》、《常回家看看》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自选其最喜爱的作品来品评,分析文字的优美,构思的精巧,说出自己喜欢的道理,真诚的感情流露于朴素的语言之中。教师也以身示范,背诵自己欣赏的名家名篇,与学生一起去感受北国的大好风光,领略大漠孤烟直的壮阔,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和温馨。

公开日记

日记,它是学生心灵的展示,品格的显现,喜怒哀乐的披露。学生的大作将在这里找到第一批读者和听众。这里有发自内心的呼唤,这里有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这里有团结互爱的写照,这里是学生生活、学生心理的浓缩。像《我梦见自己飞上了太空》、《我害怕长大》、《我想对爸爸说说心里话》等佳作均博得同学们经久的掌声,后经修改参加了《语文报》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在这里,讲台成了交心台,学生的心声拓宽了校园生活的话题。

校园新闻

真、假、美、丑最快在这里披露,师生班级荣辱最早在这里发布,它不仅成了每天学校国旗下讲话的第一候选,也成了“班级的焦点访谈”。学生利用课间和周末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收集新闻焦点,例如“青山依旧在,夕阳再度红;携手共创文明校园,坚决杜绝非典;告别不文明行为,争做时代新人;关注伊拉克,维护世界和平”等。从大事到小事,从校园到世界,无不凝聚着每位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由此可让人深思,学生在此所听到的仅仅是一条新闻吗?

虽仅仅是课前短短的三分钟,师生却受到了极大的熏陶和感染,无论从知识还是到心灵,事半功倍,持之以恒,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第一,参加训练的学生显示出极大的活动兴趣和热情,而且均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第二,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三,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全班同学大都能仪表大方、神态自然地站在讲台上,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尽情发挥。第四,锻炼了学生听话的能力,对增进学生灵敏的听觉、快速反应均很有帮助。第五,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知识储备,积累了写作素材。每位学生都为了自己的台上表现积极准备,博览群书。最后,沟通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12.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 篇十二

一、巧用课前三分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前我也组织过“课前三分钟演讲”, 但我发现, 第一个学期搞这个活动, 学生的兴趣很浓, 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胆子也大了许多。但第二个学期还搞这个活动, 学生的兴致就没那么高了, 尤其是那些语文基础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也难怪, 短短的三分钟, 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而对那些语文基础和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 采用旧的方式, 是不容易刺激其大脑中的兴奋点的。

于是, 我将这“三分钟演讲”做了一个改进, 即改为“三分钟语文知识介绍”, 结果出乎意料,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前, 要上讲台的学生为了使自己介绍的语文知识更吸引人, 做了精心的准备:搜集平时同学们学习上的疑难点或疏忽了的知识点, 如“比喻与象征的区别”“‘对’和‘对于’的异同点”“长句改短句的方法”“变式句的类型”“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并非都是复句”“修辞手法与作文标题”“作文如何开头才更吸引人”“巧记外国文学常识”“‘干支’‘公元’巧推算”等等, 并反复修改讲稿, 构思采用与众不同的表达辅助手段, 如用图画、录音、录像、幻灯、投影, 甚至毛笔抄出的方式介绍知识要点。课堂上, 同学们为了补上这个知识缺漏, 都全神贯注地听着, 且不时记笔记。课后, 我要求介绍语文知识的同学将讲稿贴出。说实话, 有许多小知识点, 老师是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详讲的, 而对于不少的学生来说, 如果不是其他同学注意搜集并介绍出来, 有些知识就难以得到巩固, 而有些知识则可能会永远缺漏。期末, 我发现几乎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笔记本上都摘抄了近百个由同学在课堂上介绍的“语文知识”, 语文笔记本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翻阅的笔记本。而对于我, 最大的感受则是又一次领悟了“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 因为学生在介绍那些“语文知识”的同时, 也帮我弥补了不少知识漏洞!

二、巧用课前三分钟,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堂堂练, 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堂上练习方式。为了加强练, 许多教师都将练安排在课中或讲完课后, 由于练习频繁且形式单一, 不少学生感到厌烦。我将练习放到了“课前三分钟”的时候, 只是时间适当延长。练习的形式也作了改变, 题目不只是我出, 学生也参与出题, 比如A组的学生出题给B组的学生做。题目大多比较鲜活, 对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非常有效。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项活动, 积极性、参与度都很高。每次要出示题目时, 特别是组与组之间互出题目时, 学生们都会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急不可待的神情;答题时, 所有的学生都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做完后, 答对的雀跃欢呼, 似英雄一般, 尤其是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此时答对一条, 受到同学的称赞, 其学习的自信心往往会因此大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偷”。写诗如此, 写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其实, 作文看多了, 对作文的畏惧也就减少了。基于此, 我在高三开展了“课前三分钟介绍、简评一篇佳作”的活动。“介绍”, 就是课前选定一篇自己特别欣赏或是认为有可取之处的作文, 在课堂上读出来, 让大家共赏;“简评”, 就是顺带谈谈自己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可取。另外, 课后还要求学生将介绍的佳作和自己的简评工整地抄写出来并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这样, 就迫使要上讲台的学生扩大阅读面, 也使其他学生能够天天欣赏到一篇好的文章。一学期下来, 除了老师推荐给学生的范文, 学生还能够读到1 00多篇同学们自己精选的佳作, 其收益实在不小。

经过这样长期练习, 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都得到了提高。

三、巧用课前三分钟,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高三第二学期已是向高考冲刺的阶段, 还要不要坚持搞语文活动?我曾为此思考过不短的时间。结果是决定继续搞!高三第二学期, 学生一般是在强化训练中度过的, 天天练得头晕脑胀, 其辛苦自不待言。但是, 学生被动地练, 其收获到底有多大?其疑惑还有多少?学生的复习方法是否科学?学生的信心如何?如果老师能给学生一个将其说出来的机会, 那么, 老师的教就会更有针对性, 而学生也会学得更主动、更舒心。于是, 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至考前, 除了测试, 我还继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即每节课都安排一个学生, 或谈自己的复习计划, 或总结自己最近的一次测试, 或提出在复习中弄不明白的问题, 或分析一道多人做错的习题。由于这项活动较大程度地使学生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 对克服高考前学生心理上的焦虑、烦躁有一定作用。

“课前三分钟”无论在活动的形式上还是在活动的内容上还需要进一步丰富, 其对学生“协作、探究”的主动性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因此我希望“课前三分钟”今后能走出更宽广的路子来!

摘要:用好课前三分钟, 能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从而使课堂教学精彩有效。

13.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 篇十三

(一)】

大家好,我叫克热木,今年九岁了。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寓言故事——好心帮忙的笨熊。

有一位富人和一头熊交上了朋友。

一天,熊和富人出来散步。熊对富人说:“朋友,你到树荫下面休息吧。我会保证你的安全的。”

于是,富人安心地睡去了。这时,一只苍蝇落到了富人的鼻子上。熊找了一块大石头,对准苍蝇猛砸下去。

结果,苍蝇飞走了,富人却被砸死了。

这个故事说明:有时候,傻瓜的帮助比敌人更可怕。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小学生

(二)】

同学们:

大家好!

有个女孩,在月台上追赶一张被风吹飞了的纸。热心的人们看见她万分焦急的样子,以为那是一张对她十分重要的纸,便纷纷加入追赶的队伍,可那张纸仿佛要存心捉弄大家,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来,像附了魂一样。越是这样,女孩追它的决心就越大。

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那张纸乖乖地就范了。那个追到纸的人,得意地将战利品递给女孩。女孩优雅地向大家道谢,然后拿着纸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一个垃圾筒跟前,将它塞了进去,回过身,她微笑着对大家说:好了,现在它终于去了它该去的地方。

故事讲到这里,也许你会诧异于女孩的举动,也许你会怀疑于故事的真实。好了,先放下这些都不说,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想象: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身边,是否有垃圾从同学的手中滑落,成为路面上醒目的感叹号?是否有随手丢弃的塑料袋在风中“翩翩起舞”?是否会在厕所洁白的墙壁上看到几个刺眼的脚印?

同样的,在你的周围,是否有人大声叫嚷,让你的耳膜阵阵发聋?是否有人口出脏话,污言秽语,招来人们鄙视的目光?是否有人唏嘘起哄,吹口哨,叫人不可思议,令人费解?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小学生

(三)】

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今天是数学课。我也想说说数学。数学是中华民族国语的基础,是我们学会文字表达的工具,也是我们认识世界、面向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

我想起了鲁迅先生,他是上世纪初中国文化的旗手。面对贫穷落后的祖国,他立志报国,远渡东洋求医。学成回国后,他发现:中国落后的原因不是疾病,而是文化的落后,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发表很多杂文随感,抨击黑暗落后,唤醒了大众。

我想起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发表一首著名的诗篇:《沁园春.雪》,让蒋介石大怒,汇集很多诗人编诗,要抢占鳌头,却一败涂地。毛泽东以激昂文字,指点江山,夺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对数学的学习,也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开始我以为数学不用学,谁不会说中国话?在学习中,我开始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我在数学课中,不仅学到了写作、阅读、分析,好学到了很多道理。我爱数学课了!

同学们:让我们学好数学,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小学生

(四)】

感谢大家给我一个上台的机会!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一个人很有成就,不是别人给予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勤奋争取的。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是不可猜疑的.liuxue86.com

每一个人的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而来的。比如说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他从小就酷爱学习,一生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如果他没有从小的勤奋努力学习,他也不可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巨人。没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是不可能有成就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可以说每一位有成就的人都曾努力学习、努力探索过。

学习的关键在于“肯学”和“敢学”。如果你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有成就、有才能让人敬重的人物,但你又不肯,或不敢去学习最终还是会一事无成的。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证明镭的存,千辛万苦,冒着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经过他们的勤奋、努力最终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证实了镭的存在。这是一次多么让人惊叹的事实。正是居里夫人的肯做、敢做才证实了镭的存在。因此,要想成为有才能的人,就要从小“肯学”、“敢学”。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小学生

(五)】

今天是数学课。我也想说说数学。

数学是中华民族国语的基础,是我们学会文字表达的工具,也是我们认识世界、面向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

我想起了鲁迅先生,他是上世纪初中国文化的旗手。面对贫穷落后的祖国,他立志报国,远渡东洋求医。学成回国后,他发现:中国落后的原因不是疾病,而是文化的落后,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发表很多杂文随感,抨击黑暗落后,唤醒了大众。

我想起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发表一首著名的诗篇:《沁园春.雪》,让蒋介石大怒,汇集很多诗人编诗,要抢占鳌头,却一败涂地。毛泽东以激昂文字,指点江山,夺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对数学的学习,也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开始我以为数学不用学,谁不会说中国话?在学习中,我开始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我在数学课中,不仅学到了写作、阅读、分析,好学到了很多道理。我爱数学课了!

同学们:让我们学好本节课,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小学生

(六)】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前不久,我读了一则童话故事,它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巨人的花园》。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以后,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地幸福„„

王尔德的这个快乐故事,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个巨人,他两次的自私与冷酷给花园带来了冰雪寒冬,让孩子们失去欢乐的同时,他自己也同样孤单寂寞,更享受不到花园里明媚的景色!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快乐也一样,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我还记得这样几句名言:“把你的痛苦与人分享,你的痛苦将会减少一半;把你的快乐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将增加一倍。”是啊,分享快乐不会使自己损失什么,却能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情。相反,有了快乐,一个人独乐,最终也不会快乐。

与别人一起分享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快乐能够传染。其实很多时候,与别人分享快乐,既是给了别人一个机会,也是给了自己一个机会;既给了别人一个好心情,自己也留下了一份好心情。既然这样,那么请打开你的心灵,真诚地与别人分享吧——自己是一团火,就要想法把别人点亮;自己是一盆水,就要想法把别人洗净;自己是一粒米,就要想法长出更大的稻穗;自己是一弯月,就要想法给夜行人送去清辉„„与人共享快乐,你也会更加快乐!

谢谢大家!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小学生

(七)】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14.课前三分钟 篇十四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通过设计并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前三分钟训练,对语文教育教学有多方面的优化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和素质,例如:学生的收集资料和概括能力、观察发现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语文思考能力、良好的心里素质的培养教育„„,以达到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作用。【关键词】 课前三分钟 要求 设计 优化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了体现这些基本理念,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已不再允许单调而是力求用各种方式来使教学得以优化 :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各种教学媒体的辅助应用来优化教学等等。除此以外,我认为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亦是一种极好的优化教学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设计并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前三分钟训练,能使教育教学效果在无形之中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而且这种优化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和实践,也越来越必要,越来越重要了。

所谓课前三分钟训练指的是:在每一堂语文课上,利用起初3-5分钟的时间,让2-3个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要求轮流上讲台对着同学和老师就相关内容进行交流、发言,是教师用于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简单意义上说也可以叫做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或课前三分

钟演讲。这种训练的最显著特点有两点:一是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二是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这也是由“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以及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来决定的!

课前三分钟设计

一、设计方案

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计划,离不开事先的设计。教学更是如此,要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就必须首先设计好合理有效的课前三分钟训练方案。根据课前三分钟训练的上述两个显著特点,我对小学各年级的训练方法设计如下:

鉴于一年级学生刚刚进校,需要对他们进行各种常规教育,培养其良好习惯的开端,引导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基本适应学校生活;在教学上主要注重识字等最基本的知识性教学。这时的课前三分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训练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这一阶段,主要靠老师泛读一些经典笑话或者小故事,以此来慢慢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兴趣。当然,根据这一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发展和认识水平不同,也可以让一些认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尝试自己读给同学听。

二年级,这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但形象思维还占主导地位,也只能较直观、形象具体的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因此,这一阶段采用老师与学生合作的方式,老师首先选定一些有意义而又与教材有关联的课外读物,指定某段或部分让学生轮流上台读给别人

听,并做相应的具体要求;

三年级段采用“说事法”。上学期着重让学生说说身边发生的小事,下学期侧重于让学生说说学校或地区发生的新鲜事,要求说清楚并有一定的条理性。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三年级段学生正是好奇心极强的时段,老师利用这方法,一方面能正确引导学生兴趣爱好的正常健康发展;二是逐渐培养其对周围人、环境的关心和热爱之情;

四年级采用“收集介绍法”。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断发展,身边的小事、周围的新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信息的需求量。此时,老师应及时调整训练内容,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多种渠道收集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并在课前三分钟训练时间轮流介绍。学生可以不加任何自己的观点,但要求资料来源要准确,事件真实;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识和接受能力的特点,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已经不局限于别人的观点,而是能有自己的一定看法。这时,课前三分钟训练以“讨论分享法”较合适,即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当前一段时间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其相关评论,做些思考后在课前训练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或看法,与同学共同分享;

“讲述复述法”是六年级实施课前三分钟训练的好方法。这时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峰,有了一定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时,让学生在训练中介绍自己喜欢或看过的一本书,要求想办法吸引别人去看;也可以介绍一个完整的有吸引力的故事,其间可以适当加入个人的一些观点或评论。

这样的安排使得课前三分钟训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从听故事(或者笑话等)到课本知识到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再到纯课外阅读知识最后发展到自我创新出来的知识;吸取知识的途径和范围由课本到亲身体验到身边的小圈子再到自我和家庭所能涉及的社会圈,最终让学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想方设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培养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人才。这样也正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及其认识水平和接受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发展性特征。

当然,根据各地区学生发展的差异,三、四年级可以只进行“说事法”训练,五、六年级分别进行“收集介绍法”和“讨论分享法”训练,而把“讲述复述法”放到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训练中去。

二、实施过程的总体要求

以上设计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而循序渐进的,因此,在充分运用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实践必须坚持一贯性。不管对学生,还是于老师,课前三分钟训练应当作为一种正常的教育教学程序来实施。并且,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手段,他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它原本就是环环相扣的,不容割离的。

2、教师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应该做好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教师首先应该把好关,对每一年级的不同训练内容

作好充分部署,作好具体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明白;其次要把实践与评价有机结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具体评价,评价应以表扬、激励为主,以批评为辅,能不批评就不批评。坚持在赞扬、激励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完善;

3、学生在其间是实践的最忠实的参与者,应该按照老师的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个性,做好各种充分准备,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思考、进取。

三、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在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因种种原因遇到各种困难需要我们解决:

在山区,要收集国内外大事、新闻或热点问题的讨论显然是困难的,要读完整的一本书更难。为此,我们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难度,缩小收集资料的范围。如:可以把国内外大事、新闻和热点问题降为对身边的新闻、事件等等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用于与别人交流等。

当然,除了这两个突出困难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必然遇到很多困难,或大或小,这就只有靠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实际问题实际解决,克服困难,确保课前三分钟训练顺利完成,以最佳的结果展现其优化教学的力量。

优化教学

综合上述课前三分钟训练方法、特点,从整个过程折射出来的是课前三分钟训练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对语文教育教学的优化作用不容我们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三分钟是从课外学习到课堂教学的过渡,是学生课外生活在课堂上的检验手段。新课标提倡语文学习要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而实施课前三分钟训练正好可以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一定程度的反映学生的课外生活情况,他们是否关心别人、关注社会;是否进行过相应思考„„这些都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来得到证实。试想,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怎么对课外读物感兴趣,又怎么知道自己身边发生什么新事,更不用说国内外大事或热点关注问题,这样,课前三分钟他又拿什么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呢?——虽然这并不是那么客观全面,但这确属事实!同时,通过课前三分钟训练,老师可以轻松接过话题,接过主动权,顺利过渡到本堂课真正的教学内容,从而大

大降低了导课中要把学生的思维从大千世界一下子拉回课堂的难度;

2、课前三分钟训练能更好的体现“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我们以每周10节语文课来计算(实际上小学语文课每周一般不仅10节),一节课三分钟,一星期我们将近有一节课的时间是完全还给了学生,再加上平时每堂课中老师交给学生的时间可以看出:学生真正自主把握的时间比任何时候都多,这能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和思想;

3、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施语文课前三分钟训练之“收集介绍法”和“讨论分享法”中,我们都要求学生在充分查找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来开展训练。实际上,老师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语文材料的搜集、翻阅、筛选、归纳、运用等一系列过程和方式,从开始到最后,总是这么反复循环,长此以往,学生在无形中就已经实实在在的锻炼了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再如“说事法”的前提是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这循环过程中,逐渐把语文融入了生活里,不断获得了语文生活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整个过程正好是“三位一体”的语文课程总目标的体现。课前三分钟的利用过程包括:“收集(观察)、形成知识、表述自己的观点”等,这几个过程正好又含盖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体验三个因素:收集观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技

能,收集观察的结果是一些知识,用到课前三分钟训练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那又是一种情感、一种体验;

5、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可以优化语文各种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其目标有这么几点是我们课前三分钟训练所涉及到的: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而这些在课前三分钟训练中,我们处处都在无形中涉及到了:要说身边、周围的新鲜事,学生必须先学会观察,而首先要有关心,没有足够的关心哪来的观察?要说大事件,要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必先读书看报,养成习惯;而“讲述复述法”正是慢慢实现上述“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的目标。可见,课前三分钟训练让阅读教学的某些目标有了另一条实现的途径。

在优化口语教学目标中,从一开始到最后,课前三分钟训练都是在进行口语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总比仅只在口语交际课上训练的强,而且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也不止是一些独立的能力体现,而是以综合性能力体现,学生通过漫谈,交流了各自的资料增长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口语能力得到训练,在漫谈中学会倾听,学会整合,学会求异,学会和他人交换意见,这样看来,课前三分钟在优化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上也是不可忽略的;

课前三分钟训练对教学目标的优化作用还主要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实现上,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至少可以体现综合性学习目标中的几点:(1)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

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2)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像、图表、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课前三分钟训练中正好有相关的内容和要求,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三分钟,那么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

不少教育学者认为:“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状态中达到受教育的目的,这才是教育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效果才最大。”实行课前三分钟训练的整个过程似乎与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上述教育教学目标毫不相干,但却在无形中体现了教育学者们“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状态中达到受教育的目的”这一观点,难道你还要说课前三分钟训练不是一种优化教学目标的好手段吗?

6、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好办法。从语文课前三分钟训练的内容可以看出:虽然时间极短,但他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能力,“说事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收集介绍法”、“讨论分享法”正好是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而整个一整套训练都要求学生用口头表达,并且是站在讲台上面对的是全班同学和老师,刚开始学生一定会紧张或表述不清楚,但慢慢的,通过反复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提高了,同时提高的还有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后再让他们站在讲台上,谁也再不会感觉到害怕了。对于这一问题,春苑小学的曾岚老师深有体会,她告诉我:刚开始实践的时候很困难,有好多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站上讲台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有的甚至还没站上讲台就已经哭了,但她没有放弃,还是每一节课都坚持着,直到后来全班谁也不会再害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渐渐体现出来,坚持到小学毕业时,她带的那个班的语文是最优秀的,主要比别的班优秀在阅读、写作和分析理解上!可见,能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合理有效的训练,不仅有以上所提到的优点或者优化作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此外,进行课前三分钟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轻松了许多,这无疑为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极大的机会。再说,世界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教我们: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我看来,充分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恰好是减轻教师负担,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好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的作用不容忽视,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对语文教育教学的优化作用无可非议。如果能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设计合理有效的方案并认真实施,那么,这短短的三分钟,就不仅是语文教学中课堂内外的有效结合;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语文教学某些目标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从事人民教育事业的朋友们,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语文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更为了您的教育教学能顺利进行,行动起来吧!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通过您的努力,让您的学生不再虚度

这三分钟,让这短短的三分钟训练创造奇迹。也只有通过您的亲自实践,您才会发现其优化语文教育教学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岳 强:《小学语文实用几教学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6年版 [2] 唐 菲:《口语交际及教学策略》

上一篇:篮球基础知识课时教案下一篇:酒店商务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