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效学习(精选15篇)
1.小学有效学习 篇一
小学英语有效性教学学习心得
运用多样化的游戏,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儿童外语的时候,游戏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有效的、趣味化的游戏,可以提高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读本书的每一个章节时,每个教师都能有效的利用一些英语课堂游戏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练习。如在本书第二单元红紫相间的猫中赵老师就能够很好的利用学生所画的图画,进行链条传画游戏,让学生边传学生的作品边用所学的颜色的单词对这个图画进行描述。在本书第四单元从头到脚中林老师选取了一个读句子画外星人的游戏,趣味性强,而且有效的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这些老师所作的游戏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游戏中的语言具有重复性,而且可能会使用基本的语法结构。
(2)游戏中使用的语言目的性强。(3)游戏能在班级里创造亲切感。
在此呢,我从外研社的网站中,截取了一个英语课堂游戏教学实录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这是一个综合复习游戏,它很好的体现了我们选择课堂教学游戏的标准。那么我们在选择英语课堂游戏时应该符合以下标准(1)该游戏英语所学的语言知识相关。(2)游戏规则应该容易解释,布置简单,操作简便。(3)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游戏。(4)游戏应该能让学生开心愉快。
我想我们在进行英语课堂活动时,也应该遵循这些规则来有效的选择适合我们课堂教学的游戏。来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让我得到的另一个感悟就是书中的每一位老师都非常会利用自身、学生、及其他学科教师的资源为我们英语学科的教学服务。如在读本书第八单元季节与科学这一章中,陈老师在一位科学教师的帮助下,成功地将自己的英语教学同科学教育结合起来。在本书第五单元选班长这一章中,王老师巧妙利用报纸中报道的村委选举的报道,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了村委选举的过程,并为自己的教学服务。通过读书,我发现我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我的课堂教学来服务。因为我们学校有班班通,上网非常方便,而我又比较擅长计算机,因此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也较多地利用网络资源为我的教学服务,来提高我课堂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讲授颜色这一课时,我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个互动游戏,(展示游戏)让学生进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而且通过玩游戏,学生又拓展了一些新的知识。在教授学生学习月份时我也通过从网站上下载关于月份的歌曲让学生进行学唱(展示歌曲)。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小学有效学习 篇二
克服课堂喧哗
在听课和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频繁合作。在教学中,有时一节课教师要组织五六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有许多问题不加思考就可以完成,而教师却让学生反复地讨论;有时,有几个应用题就讨论几次,看似激烈讨论,其实没有实效性,导致讨论后也没有寻求到最佳效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意义。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敲得咚咚响,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或者当教师没有让某学生发表意见时,该生就觉得这些与自己无关,于是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其后果必然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这种情况下,教师需采取某些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首先,一定要让所有的活动都停下来,要保持安静,特别是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尊重别人,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也可以利用“拍掌两下”等来提醒大家。实验表明,课堂中最好的状态是,教师难以从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其次,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教师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让学生逐步明确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提高认识。
把握合作时机
有时,教师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要适当控制时间,因讨论问题而定,教师要及时观察,倾听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及讨论的结果如何,不能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刚进入角色时,就拍手叫停下来,急着作结论,如给学生出示几道数学思考题,“看思考题,讨论一下,看谁的想法最多,理解得最清楚。”,学生连题目都没看完教师就急切地说:“停下来,我请同学回答问题。”,学生只有边看题目,边想着说,讨论得牵强附会,这会使学生养成一种浮躁、敷衍的不良学习习惯,小组那种互助互补,借助小组合作积极探讨研究的作用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讨论的结果照常是个人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领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进行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学生的质疑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并且,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时刻注意抓住契机。
和谐小组内气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之间有时不能友好相处。这主要是由于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彼此是不一样的,他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都存在差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出指令如“下面请小组讨论讨论”“四人小组开始讨论”等,这突如其来的命令式的硬性的合作学习,学生表现得无所适从,经过细致观察,有的学生便不加思考地“积极”发言,有的在嬉闹,有的呆若木鸡。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根本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这一问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解决。刚开始,学生可能会对现有的分组不太满意,但当他们得到小组的第一次合作成果后,就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必须合作才能成功。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慢慢地他们就会和睦相处了。
教师监控到位
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监控。尤其是实施合作之初,他们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水平还较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监控,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要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防止过度依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帮助同伴。
消除误解。实践发现,对学习内容学生经常有误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以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
防止冷场。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另外,合作学习小组在讨论问题时,有时也可能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具体原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纠正离题。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向讨论的主题上来。
关注消极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消极学生,教师对这样的学生应予以关注,加强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问题预测:小组活动出现了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要把自己视为领导者,而应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命令———服从”关系,应逐渐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
保证合作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或者不到几分钟就叫“停”。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3.有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关键 篇三
克服课堂喧哗
在听课和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频繁合作。在教学中,有时一节课教师要组织五六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有许多问题不加思考就可以完成,而教师却让学生反复地讨论;有时,有几个应用题就讨论几次,看似激烈讨论,其实没有实效性,导致讨论后也没有寻求到最佳效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意义。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敲得咚咚响,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或者当教师没有让某学生发表意见时,该生就觉得这些与自己无关,于是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其后果必然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这种情况下,教师需采取某些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首先,一定要让所有的活动都停下来,要保持安静,特别是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尊重别人,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也可以利用“拍掌两下”等来提醒大家。实验表明,课堂中最好的状态是,教师难以从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其次,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教师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让学生逐步明确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提高认识。
把握合作时机
有时,教师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要适当控制时间,因讨论问题而定,教师要及时观察,倾听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及讨论的结果如何,不能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刚进入角色时,就拍手叫停下来,急着作结论,如给学生出示几道数学思考题,“看思考题,讨论一下,看谁的想法最多,理解得最清楚。”,学生连题目都没看完教师就急切地说:“停下来,我请同学回答问题。”,学生只有边看题目,边想着说,讨论得牵强附会,这会使学生养成一种浮躁、敷衍的不良学习习惯,小组那种互助互补,借助小组合作积极探讨研究的作用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讨论的结果照常是个人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领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进行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学生的质疑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并且,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时刻注意抓住契机。
和谐小组内气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之间有时不能友好相处。这主要是由于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彼此是不一样的,他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都存在差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出指令如“下面请小组讨论讨论” “四人小组开始讨论”等,这突如其来的命令式的硬性的合作学习,学生表现得无所适从,经过细致观察,有的学生便不加思考地“积极”发言,有的在嬉闹,有的呆若木鸡。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根本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这一问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解决。刚开始,学生可能会对现有的分组不太满意,但当他们得到小组的第一次合作成果后,就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必须合作才能成功。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慢慢地他们就会和睦相处了。
教师监控到位
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监控。尤其是实施合作之初,他们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水平还较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监控,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要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防止过度依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帮助同伴。
消除误解。实践发现,对学习内容学生经常有误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以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
防止冷场。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另外,合作学习小组在讨论问题时,有时也可能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具体原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纠正离题。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向讨论的主题上来。
关注消极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消极学生,教师对这样的学生应予以关注,加强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问题预测:小组活动出现了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促进者” “咨询者” “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要把自己视为领导者,而应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命令——服从”关系,应逐渐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
保证合作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或者不到几分钟就叫“停”。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有时,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教师给学生的合作时间不够。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使之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所以,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交流。
4.如何有效制定小学生学习计划 篇四
测试结果:3A
你是所有学生都渴望逆袭的目标,你的忧虑不应该是“如何逆袭”,而是“如何不被逆袭”。你过去的学习方法是可圈可点的,但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一定要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持续保持学习优势。
2、优质潜力型
测试结果:3B;2B+1A;1B+2A
你在综合成绩上表现比较突出,各科实力也相对平均,具备往更高水平冲刺的潜力。在制定新学习计划时,你可以在巩固当前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加大“求难”的比例,尝试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除了课本知识以外积极扩展知识面,冲刺高分。
3、基础薄弱型
测试结果:3C;3D;2C+1D;2D+1C
你的综合基础相对薄弱,且更多是由于基础知识的缺漏或掌握程度不佳导致,因此在制定新的学习计划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吸收,不盲目求难,同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状态进行分析诊断,及时调整改变不适应当前学习状态的方式,以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4、偏科型
测试结果:同时存在B级以上和B级以下科目
5.小学作文: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篇五
先当学生听别人讲,再当老师给别人讲,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指导我的学习,他今天忙里偷闲,和我一块复习《社会》这门功课。我先听爸爸讲了一次《多种多样的商业场所》。爸爸先讲了如何从题目推想内容,他说一看题目就应该知道里面讲的是商业场所,而商业场所又是多种多样的。接着爸爸给我分析了课文使用的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教材先总的说了我们周围有不少商业场所,然后又具体从百货商场、超级市场、便民店、专业店、农贸市场、集市说明市场是多种多样的。(我心中暗想:这种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学习呀!)爸爸还说,我们不仅要做到“打开书一看就会”,更要做到“合住书一说就对”。
爸爸讲完后,又要求我当一回小老师,让我把刚才复习的内容给妈妈讲一次,以加强记忆。在我给妈妈讲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对这些知识竟然大部分都掌握了,当然同时也发现仍然有一小部分需要进一步加强。
别人讲,使我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自己给别人讲,又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同时使我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
6.有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篇六
学语文不是为了应试,而是在学习一项终身受用的技能。很多家长抱怨越是到高年级孩子成绩越是难提高,四处上补习,却依然收效甚微。也许,你忽略了影响语文学习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方式:
大声朗读
请孩子大声朗读,这是最有效语文学习方法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发掘特洛伊城遗迹的德国人希泊来,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天才。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许多国家的语言,用的便是朗读的方法。他即使阅读相同的文章,也一遍一遍地大声朗读,一直念到深夜。听说,希泊来数次被房东赶出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结果,每一种外语,他仅用了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就都学会了。
我国家朱熹也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让你的家里每天都响起孩子的朗读声,会有以下奇效:
积累词汇、
扩大知识面、
增强语感、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提升写作能力
三年级语文学习之家长为孩子朗读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时间再久不如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这篇三年级语文学习之家长为孩子朗读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有效的教育秘诀是为孩子朗读,越早开始越好!为孩子朗读,这是美国教育专家Jim Trelease一直致力于宣扬的,他认为这是当今最有效的教育秘诀。如果你想孩子更聪明,那就为孩子大声朗读吧!
但是,大多数家长对这一秘诀都抱怀疑态度。原因是太简单,且不费什么力气。既然如此,则会办法能好到哪里去呢?
Jim Trelease劝告家长,不管多么忙碌也要抽空给孩子朗读,因为那是除搂抱以外父母能给子女的最好东西。他甚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论点:阅读已成为今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元素。你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越多,就越聪明;你越聪明,将来就赚钱越多;你赚钱越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会越好。
所以,如果你能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你不但是造福于他,也会惠及他的下一代。
Jim Trelease努力推广朗读,并不是因为他自己喜欢朗读,而是因为他曾从朗读中得益不浅。
他为两个孩子朗读的书本数量,几乎有孩子吃饭的次数那么多。他说:“我小时候,爸爸常常读给我听。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也领略到我童年时有过的美好感觉。”
7.小学数学学习素材的有效加工 篇七
一、给教材“增肥”, 让学习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教材是众多专家、学者深思熟虑后精心编排的。所以, 有的教师视它为“圣经”, 甘愿成为教材的忠实“粉丝”。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 教材上没有的不敢补充。其实, 教材只是一个案例而已, 难免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 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智慧、灵感、经验,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完善, 必要时还需适度“增肥”, 努力挖掘其内在价值, 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 我发现例题不利于学生自觉运用想象方法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 当抽象概括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就显得有点生拉硬拽的感觉。因为它给出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是无限制的, 有的学生还是停留在用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没有提升的需求。为了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解决产生的需求, 更好地突出数学实质, 我对教材进行了“增肥”。我给学生只提供10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请他们想办法知道下面长方形的面积。 (1) 长是5厘米, 宽是2厘米。 (2) 长是5厘米, 宽是4厘米。 (3) 长是7厘米, 宽是4厘米。摆第一个长方形时小正方形个数正好够用, 摆第二个时必须通过同桌合作才能够用, 摆第三个时即使同桌合作也不够用, 怎么办?这时, 引导学生通过能摆几排, 每排摆几个, 再加上想象补排才能解决。最后, 出示一个长和宽都未知的长方形, 问:怎样很快地知道它的面积?由于有前面通过在摆的过程中获得的表象和经验, 学生自然会想到要先量出长和宽的长度, 再想象每排摆几个, 摆几排就能很快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 再思考“试一试”中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交流各自的推想方法, 学生归纳出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处理教材, 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接近问题的本质, 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 这样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发展数学思考。
二、给教材“瘦身”, 让学习素材更加浅显易懂
教材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极目标,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发扬教材的优点, 摒弃不足。特别是对学生思维有干扰的学习素材要进行大胆“瘦身”。如教学“三角形的高”时, 教材上通过量生活中的“人字梁”的高, 引导学生初步联系生活现实感知三角形的高, 然后通过图示介绍三角形高的意义, 建立高的概念。当要求学生画出三角形变式高的时候, 问题出现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人为地加上地平线的现象, 画出的线段都和地平线垂直, 而不是和底垂直。我反思后得到症结, 原来都是生活中的高惹的祸。为了防止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 我把认识生活的高这个环节删掉了, 直接从本源性数学知识入手。先出示线段BC和线段BC外点A, 请学生画出点A到线段BC的最短的线段AD。连接AB、AC, 线段AB、AC、BC围成三角形ABC, 教师直接揭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A到对边BC的垂直线段AD是三角形的高, 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然后要求学生画出三角形中的变式高, 再也没有出现以上错误现象。实践证明, 经过对“瘦身”后的学习素材的教学, 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理解更深刻、准确, 没有受到生活中高的负面影响。
三、给教材“改头换面”, 让学习素材魅力无穷
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形式通常是问题系统的设计。有时把问题设计得过细过窄, 缺乏思维含量, 更缺乏对智慧的挑战。表面上看似非常严密, 实质却限制了学生的头脑, 即限制了思维方向, 规定了思维路线, 一步步把学生引向教师预设的思维圈套。因此, 教学时, 我们可以给教材“改头换面”, 把桎梏学生思维的学习素材改换成开放的, 利于探索、想象、建构的。
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 教材上的问题设计步子太小太碎, 没有挑战性, 无法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于是我从关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出发重新设计。第一, 创设超市情境, 呈现家电价格方面的信息。电视机1350元, 洗衣机965元, 饮水机98元, 电冰箱2150元。数码相机1230元, 电脑2125元。第二, 让学生自主编题, 主动探究。学生自主选择两种价格并进行比较, 接着把式子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分出不同的结果。根据位数相同和不同标准分成两类,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98<1230 965<2150, 965>98,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1230<1350, 2150>2125, 2150>1350……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两个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第三, 反思提升: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吗?是怎样发现的?这样,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通过构造题目和分类、比较和整理、讨论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在解决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问题的过程中, 获取数学知识, 同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特别是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 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8.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篇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而且还进一步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应该成为小学语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要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绝非易事,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组围坐在一起,也不是教师抛问题、学生讨论。如何杜绝浅层次、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呢?
一、优化组合,搭建团队
高效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建立凝聚力强高效的小组呢?首先要尊重自愿。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所以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必须在心理上不排斥,这样才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同时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来讲,组员的心理契合度影响着合作的层次。因此,在成员的组合上,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从而提升合作小组的向心力。其次要兼顾差异。一个团队的成员在性别、个性、成绩、能力等方面要有互补性,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尽量兼顾到,让每个人在学习小组内分担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保证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这样开展的合作学习才能实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再次要评价激励。小组合作学习要走向深入,全员参与、深度参与至关重要,因此,要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引导组内成员互评和自评,积极赶超。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展示和比赛,激发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不断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在学习小组内的认同感,从而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积极努力。
二、精心设计,激发动机
学生的参与度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内容要鲜活、形式要多样、设计要灵活,从而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和热情,保证小组合作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可以组织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一起研读课文,梳理叙述脉络,根据课文介绍的景物,发挥想象力配上插图;根据课文的描述顺序,编写一段导游词,在小组内模拟演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协作分工,在绘画、朗读、描述和写作等活动中深刻体会文章的意蕴,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已经超越了语文学习本身,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给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和展示个性的平台。再如学习了《将相和》一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兴趣盎然。剧本的创作、舞台的设计、服装的搭配等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展示舞台。学生有了积极表现的机会,势必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的合作参与面广、参与度深,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指导策略,深度合作
反思当下一些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围坐一圈,要么是“一人唱戏众人看”,要么是各说各话。究其原因,学生虽然有合作的意识,但是并没有掌握合作的方法。因此,在合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合作什么”“如何合作”。
以作文教学为例,在小组展示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如下的策略:①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顺序交换阅读,每个人在阅读后进行批注,提出修改意见,或者对之前的意见进行修正补充,传递一圈最后回到本人手中。②小组成员在组内逐一阅读自己的作文初稿,其余组员进行集体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在此期间可以进行商讨和辩论,最后形成修改意见。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学生分担了双重角色,既是写作者,又是评议者,从而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提升。
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教师组织小组交流时进行了如下的指导:从哪些细节,从哪些语段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把自己感受最深部分的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表述自己的体会。学生的合作就有了侧重点和方向,通过朗读对话,身临其境,抓住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从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架构具体的文字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深层次思考。
9.小学有效学习 篇九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课改的实施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重要环节。但是,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无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所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二)放任自由,缺乏有效监管和调控。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参与热情不高。
(四)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就开始合作学习了。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经过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
合作学习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合作的契机,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
1.选择学习策略时。学生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断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和认证,学习效果较好。
2.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批、互改、互评,从而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乎教师的意料,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真的会还给你一个精彩。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并按成绩编号。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气氛不浓,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二是分组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各组实力相当,还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三是各组间经常互换组长及同号组员,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进步和发展的机会。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和积分奖励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每节课评价方法如下:第一次由本组计分员对组内成员参加合作的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做评价;第二次在全班交流时由其他组进行互评;第三次教师做全班总评,对本次合作中纪律好,参与度高,分工合理,有创新的组及个人进行表扬,加分,最后一周一总结,表扬优秀组和进步组及进步最快的学生。给学生已不竭学习动力。
10.小学有效学习 篇十
题记:教师的成功人生,不是都当特级教师和校长,而是是否拥有丰富的教学思想。
一、“整合人的可爱素质,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
--《发现母亲》的观点
在聆听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老师的讲座中,第一从课程改革的角度为我们简要诠释了教学环节的基本内容,第二从行动跟进的角度为我们建议了教学环节的改进方向。讲座始终贯穿着一种浓厚的研究氛围和人文气息。任何事件放到它所处的社会背景中,对事件本身是顺应历史还是历史的倒退我们都能做出大致的判断,教育改革也不例外。在例观自洋务运动以来的多次教育改革,当下我国正在经历的是一个在以知识经济、全球数字一体化和终身学习为时代背景的教育改革,是一个从东方课堂文化和西方课堂文化借鉴而逐渐趋同,逐渐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为载体、“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和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开放课堂是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勇敢的实践,两位校长的发言无一例外的首先讲到,教育的本质是将教育的主体看做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帮助和引导这个生命成为一个有尊严、有思想、有差异的人,成为一个未来有无限可能的合格公民。这是一种应该渗透在教育的点点滴滴的一种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的内在追求。这和2012年9月《教师博览》文摘版中提到的“教育制度的制定‘预设’问题不谋而合。“你把教师看做不主动工作的人,制度就会倾向于强制和约束;你把教师看做富有创造性的主体,制度就会倾向于激励和开发。很多教育管理者习惯于管制,把严管置于激励之上,结果造就了‘集体性的平庸’。对于教书育人、塑造心灵的教师来说,要拒绝平庸,首先是要提高制度的‘底线’,赋予它唤醒、激励和开发的因子”。东庐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都是在激发师生内在追求而采取的策略,二者在操作过程中都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来驱动教学,而非制度、规定、成绩、名次,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良好互动、精心设计出能使学生有表现欲和成就感的教学环节以及以发展思维、提升智慧、鼓励合作创新的评价机制都为实现教育真正目标而摸索着,谨记我们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但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二、“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是看学生做了什么,而不是单纯地看教师做了什么。”
---注重设计学生体验学习经历过程的教学
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宾华老师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老师的讲座中,二人不约而同的都提到“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 “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学生动手实践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在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开放课堂的教学实施”的经验介绍中,大概能听出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轮廓,但真正的观摩是在官二中吴畏老师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新授课上,至今在脑海中还留有小组代表上白板展示建模成果的印象。在该节“问题探讨”中蕴含着丰富学科知识和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对此内容需要也值得组织学生探索,在交流和展示中实践着学习成效金字塔的第五种至第六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看、听、想、问、写等各种感官与技能被综合激发和调动,使学习体验丰富化、思维激活化、情感愉悦化,可以说整个过程师生学会、会学也乐学。而评价呢,从高二阶段性测试基本与高三阶段性测试成绩比对可看出学习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的教学活动是东方课堂文化和西方课堂文化的借鉴与融合,是从关注组织学习具体内容到关注设计学习经历,是在符合认知规律上关注动态的人的学力发展。
三、“讲知识,正确讲解知识已不是主要问题,为什么教,怎么教才是最难的问题”---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点滴实践改进是发展之路
反思自己十余载的课堂教学经历,第一种学习方式 “听讲”,是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其实一直为自己不厌其烦的讲,学生不难烦的听,不断训练习题但教学效果就是没有提升而苦恼着。如果从三位目标的有效真实达成;教得精、活、实到学得乐、快、好;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到乐于展现;教师不断激发、推动和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来描述一节好课的话,坦率的说,我的课堂好课数量极少,想到这真觉得惭愧。无论是前三位专家的教研成果还是后三位校长的经验交流都为我狠狠地敲了警钟,同时也为我指引了一条发展的方向。我认为教学设计的关注点首先是明确所授内容在整个教材编写体系中的地位,这样便于通览全局,从框架上建立知识的普遍联系。其次研究教学目的,从教什么,怎么教转变为学生应学到什么,怎么学,尤其高三复习课更多的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而非教师臆想的问题,学习思维的问题还是知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三,根据每个班具体的学情综合运用启发式、探讨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先进的课堂组织方式与传统讲授式有机结合,既注重共性也接纳差异并调整。第四,老师首先跳进题海畅游几十个来回才能引领学生跳出题海,在例题选择和课后作业巩固上才能精、活和有层次、有选择,从知识立意的巩固向能力立意的培养的变化。要做到以上四条,对备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单凭个人力量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周围环境实现不了真正的集体备课,那么只有自己积跬步,至千里了,点滴实践改进,相信这种正能量会吸引更多的同仁加入进来。
11.小学有效学习 篇十一
一、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关注生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各组员的搭配极为重要。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要做到:一要合理分组。教师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如在诗歌教学上可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强弱搭配,在作文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写作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后对组员合理搭配,尽量让组员们能够取长补短。二要分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仅是停留在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的表面形式上,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分工。如果不进行有效分工,体现不出个体在小组中的价值,不让每一个学生独立承担一定的责任,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情况往往是会被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代替或掩盖,不利于调动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也不利于组员之间的依赖与合作。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组成立之初,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受以往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起初学生们对小组合作学习不够适应。大部分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与小组内其他成员讨论和交流的意识。有些学习好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和他人交流,缺少与他人沟通的技能。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只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做好事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利用自己自行查找的资料和积累,与组员合作、探究,解决个人无法很明确掌握明白的内容,解答疑惑。通过小组内组员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智慧的火花一次次绽放,学生在助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助。在小组内学生的个人价值获得了肯定,组员的信心也渐渐提高。
三、恰当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时间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易于学生通过言语来交流,对一些值得争辩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合作竞赛的形式去解决。在公平竞争中,每个组员都想方设法为小组出力效劳,极大地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合作学习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课甚至几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争辩,真正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然,小学生的心智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深入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并将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明白语文其实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四、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地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失去了评价的良性制约,合作学习也将难以有效落实。语文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其学习结果也可以以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评价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用心发现每个学生观点的闪光之处,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他们会更愿意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小组“鞠躬尽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的有效合作方式,是对传统班级上课形式的超越,更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重建,是一种在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基础上的交流,更是一种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认真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其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显现,从而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激发活力。
12.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篇十二
一、把握好时机和时间
合作学习不是每一堂课都可以进行的, 也不一定贯穿整堂课, 老师要抓住时机开展小组互助学习, 让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热情。
(一) 在课的引入阶段, 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例如, 学习相遇问题的时候, 为了排除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障碍, 在上课开始的时候, 就可以创设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模拟“相遇、相距、相向、同时”四种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演示, 就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求。
(二) 当遇到难题的时候, 大家合力解决
如讲“统计”的时候, 播放一段机动车通过的录像, 让学生对各种车辆进行统计。当学生进行独立统计的时候, 认真进行观察和记录, 但还是不能准确地统计。这时候就会有学生提出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统计, 大家都会赞同。这样的情境创设, 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在合作的基础上顺利的完成任务。
(三) 意见不统一时, 进行合作学习
当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 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通过冷静地思考, 理智地分析, 更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如在学习“倒数”的时候, 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0有倒数吗?有的同学会说“0的倒数是0”, 有的同学说“0没有倒数”, 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可以在这个时候说:“你能说一下原因吗?可以分组进行讨论。”进行集体交流的时候, 可以从分数的意义进行解释:“0不能作为分母, 那么0就没有倒数。”也可以从倒数的意义进行说明:“找不到与0相乘等于1的数, 那么0就没有倒数。”这样,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数学知识加深了理解。
(四) 解答“开放型”的问题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
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的过程中要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会多种多样的, 我们就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结论, 可以让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
二、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
如果进行合作交流的时间太短了, 那么合作仅仅局限于形式。老师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 要有一定的预案, 了解学生目前掌握的知识, 了解合作的技巧。
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索以前, 要给学生独思考的时间, 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进行合作以前先思考。在上“圆的周长”这一课的时候, 当展示出圆形和正方形一段路的时候, 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认为哪段路程会更加长一点?怎么样算出路程呢?鼓励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还可以让学生都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学会倾听
合作交流的前提就是学会倾听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 不要随便打断其他人的发言, 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意见不相同的时候要学会倾听, 可以教会学生讨论问题的一些用语, 比如:“我感觉××同学回答得很全面……”, “我认为××同学的想法是对的。”在教学的过程中, 留出时间来进行这种训练, 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上升, 他们交际能力就会上升。要想表达要先会倾听, 倾听别人的意见, 可以补充自己的观点, 进而完善自己的观点。毕竟多人多思, 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取长补短, 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
四、学会讨论
为了把讨论的质量提高,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每个小组派一人来进行汇报, 其他人认真听, 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 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对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可以进行总结性的发言。例如, 上“圆的周长”这堂课的时候, 当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以后,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现有的资源, 想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再比较一下, 哪个小组有好的方法。学生都是好动的, 喜欢动手动脑, 抛出这个问题, 学生们就进行热烈的讨论, 气氛就会非常热烈, 在合作的时候, 每个小组都能想到绳测法和滚动法, 老师要在这时候给予学生表扬。
五、学会表达
合作学习要求每个成员都要清楚地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 了解到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老师在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的时候, 先进行自我示范。例如, 在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的时候, 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全班面前汇报成果的时候, 老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让其他的同学能够听懂这些见解。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 更是要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
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 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 抓住机会进行合作交流, 用适当的评价机制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间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 散发出课堂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马腾飞.对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J].学周刊, 2013 (23) .
13.提高小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有效策略 篇十三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进一步进行认识、记忆和思考等思维分析。现实教学中,一线的教师在小学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烦恼:
1、上课不专心听讲,课上小动作特别多,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因马虎大意而出错。
2、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结论。
3、不遵守规章秩序,不听老师的指示,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
4、拖沓,磨蹭。一心多用,有始无终,学习、做事质量低,效率不高„„这些现象都是学生注意能力不高的表现。
在课堂上,学生由于分心或走神,对课上学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节课下来,这些学生对课上内容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白白地浪费了几十分钟时间。注意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经验的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其是否处于注意状态,通过对学生的外部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内部世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态,从而有效的组织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提高小学生学习注意力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有一个研究课题。
一、小学生注意力的生理、心理特征。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注意力”的一些基本特征。
1、注意力的“年龄特征”
注意力具有年龄特征——从无意注意为主,逐步发展到以有意注意为主。
一般来讲,孩子刚刚入学的时候,热情很高,上课时往往能够集中注意。但是,过不了几天,他就坐不住了,外面的风吹草动、同学一举一动都能够引起他的注意,使他不能专心听讲。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老师教育的加强,他也慢慢能够有意识地听老师讲比较枯燥、比较抽象的内容了。
这个特点与小学生大脑的发育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大脑皮质中的额叶与有意注意有密切的关系,额叶受损的话,有意注意就会遭到破坏。前苏联著名的神经心理学家利亚的研究表明:额叶受伤的病人,甚至无法完成从屋里走出去的行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有意注意。
孩子额叶的发展比大脑中的其他部分要晚,一直要到6、7岁的时候,额叶才能开始加快发展,到11、12岁的时候,孩子的额叶可以达到基本的成熟。一般来说,5~6岁达12~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就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所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延长。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注意力的年龄特征。为了延长注意力的“时间”,我们需要在教学设计、问题情境创设等方面多花脑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其学习注意力的时间。
2、注意力的“兴趣条件”
兴趣与注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培养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有兴趣的事情,容易引起注意。这就是有些孩子对有趣的电视节目、书刊、新奇的游戏等则会全神贯注,甚至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原因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力量的源泉。
要激发注意力的“兴趣条件”,我们首先要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兴趣”,从而起到“爱屋及乌”的效果。其次,就是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先进技术,激发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3、注意力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的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与幼儿期的儿童一样,容易为一些新异刺激所激动从而兴奋起来。有经验的老也会发现,当小学生在课堂上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总是一动不动的表现出非常专注的样子,听到高兴处,就会露出笑脸。老师很容易通过孩子的表情判断出他是否在认真听讲,即便有的小家伙表面上想装成用心听讲的样子也装不象。
4、注意力的“培养之道”
注意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得来的。生活中常遇到上课思想开小差、写作业分心的学生,其实这一切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外在表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就应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二、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促进小学生注意力的提高。
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基本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策略以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
1、巧妙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上课时,小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由“课下”导入到“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等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巧妙地设疑提问,或者创设情境等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课的到来。
2、开展多种活动、设置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准备自已的发言,同时,注意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变换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方式,避免单调地、较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课堂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
3、明确学习目的,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的目的明确,学生就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保证课上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把注意的内容,如请注意听、请注意看黑板、请注意这个问题等等,具体明确地告诉学生,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组织自己的注意力,认真学习。
4、抽象具体直观化
小学生对直观的、具体的事物容易产生注意,而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不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学会把自己的注意集中到需要多加注意的抽象材料上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
三、巧用游戏策略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课前、课中、课外活动、班会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小游戏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1、激发学生兴奋点,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游戏策略——“大雨小雨”
这个游戏主要用于给学生提神、集中注意力。
方法:听老师口令做小雨、中雨、大雨、暴风骤雨的动作。
2、消除学生注意疲劳的游戏策略
小学生的注意力经过10-15分钟后,大脑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进入思维低谷。因而,每个教师都会面临着如何处理思维低谷的问题。通过教学游戏,能够使学生们大脑皮层出现疲劳的区域稍稍休息,而使其它区域稍微兴奋一下,这样就很容易帮助学生闯过这段“思维低谷”。例如,在一堂课中,当学生觉得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时,我们可给学生放一段节奏明快的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如歌曲:Clap your hands over your head„然后重复,直到音乐结束。这样,他们会在愉悦中恢复精神。
3、引导学生明白秩序影响注意力效果的游戏策略——“螳螂捕蝉”
此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讲秩序和注意力的集中。
方法:学生围成一圈,伸出双手,右手抓右侧同学的左手,左手躲避左侧同学的右手。找一篇文章,听到指定的词作动作,以捉到次数多,同时被抓住次数少为赢。
4、训练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游戏策略——速视速听(1)游戏“疏而不漏”
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在练习口算时,由教师说,学生抢答。应用题可以老师说题,学生听后抓信息。
再或者,教师可以短时间内呈现图片或文字等,让学生回顾所呈现信息的主要内容。
(2)游戏“轻微口令法
教师可采用极其微弱的、勉强能让学生听清得声音,故作神秘的表情发出命令,让他们执行,迫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方法持续运用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3分钟,也不宜在一节课中频繁出现。
(3)游戏“高老头”——有效口令和无效口令法
教师首先必须讲清有效口令与无效口令的区别所在。如:“高老头”游戏,口令是:“高老头-点点头”,学生就做点头的动作,口令中不含“高老头”的则不用按口令做动作。
5、统视,训练学生注意力广度的游戏策略——“尽收眼底” 睁大眼睛,但不要过分以至于让你觉得不适。注意力完全集中,注视正前方,观察要学生观察的图画、物体等,但眼珠不可以有一点的转动。坚持10秒钟后,回想所看到的东西,凭借你的记忆,将所能想起来的物体的名字写下来,不要凭借你已有的信息和猜测来作记录。
6、训练学生注意力稳定性的游戏策略
(1)游戏“照像”。“照相”时要求学生盯住老师的眼睛,当我用目光移动“照像”时,谁的目光和我的目光相遇了,谁的像就算照好了;谁没有看我,谁这次“照像”就没有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更说明注意力没有集中。当看到这种情景立刻伸出大拇指夸夸大家。
(2)复述游戏“我说你说”。可让学生复述前一名同学所说内容。也可以让学生看文章之后,复述一段或几段或整篇文章。、(3)游戏“明三暗三”。上完体育课时,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无法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所要上的课时可以做这个游戏。学生从1依次数,遇到有3的数,击掌,遇到3的倍数,拍腿。
这个游戏还可以转化成:从3开始,隔3就数,如3、6、9、12、15„„数到300;从300开始,隔三就数,数到3。也可选择从其它数字开始。不管怎样数,看用时是否缩短„„
7、训练学生注意力转移的游戏策略——大脑抽屉练习法 大脑抽屉练习法,即在一张纸上写下几个思考题,然后在四分钟内开始思考第一道题,过四分钟后,你停止思考第一道题,活动一下手脚,马上进入第二道题思考,就这样,你可以连续思考三至五个题目。每天进行这样的训练,能让你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并思维敏锐。
8、训练学生静心的游戏策略。
冥想法。此方法运用要求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另外,深呼吸、催眠术等方法,也可以使内心很快平静下来,从而集中注意力
在课堂进行注意力培养的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策略,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注意力自我培养。
除注意力训练方法外,教师平常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因为良习的学习习惯与高效的注意力是密不可分的。
14.小学有效学习 篇十四
普格县螺髻山镇铁道兵希望学校 罗如敏
【内容摘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利用目标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关键词】 课堂实效 校本培训 目标教学 三维目标
《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课堂有效性》研究以来,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新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经过深入推进,我们发现我校孩子的成绩不是进步了,而是有所后退。我们开始对课改历程进行回顾,对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质量关注,发现民族地区农村孩子由于环境所限,连基本的语言关都过不了,更缺少见识,我们由于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而忽视基本方法的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而忽视基本习惯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纪律性,缺乏勤奋刻苦等良好品质。由于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010年是普格教学质量年,我们于2010年3月开题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研究》“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0分钟要质量”。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三维目标”方面获得协调发展,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知识、能力、思想方向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课时目标,学懂知识、习的方法、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做人,即让学生每堂课能够学到一点东西,哪怕一课一得,日积月累使学生素养逐步提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给孩子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围绕教师能力我校开展了许多校本培训。首先,进行理论学习,全教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测试。我们课题组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师肢体语言的艺术》,经过学习,我茅塞顿开,原来自己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竟会给孩子一个误导,比如:教学生学生字,一边叫学生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自己的手插在裤兜里,自己都随意学生怎么会认真;又比如,用食指放在嘴前比大声叫安静有用。
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主导作用,向40分钟要质量,把三维目标落实下去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我县的科研成果“目标教学”为基础,采取
第一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先布置学生自学。我班学生预学有七件事,一是读通课文,二是勾出不认识的字词,三是勾出要认的字,并注音,四是标注自然段,五是写生字并给它组两个词,六是读课后词语,七是再读课文,在不会的地方进行批注。老师一说预习,孩子们形成了习惯,就知道要做七件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做上问题小泡泡,问题可以教师向学生提也可以学生向教师提,学生向学生提,允许发表不同见解。第二步:分组讨论,启发诱导。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三维目标的关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应不失时机得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开展辩论等活动。特别是口语交际、老师引导后学生先行思考,分小组讨论,相互提意见,再推荐代表上台汇报,效果自然好得多。教师最后充当节目主持人点破迷津,深化主题,如我在教学《太阳是大家的》,我引导太阳照到鲜花、小树、小朋友、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鲜花、小树也在盼望着可以看出太阳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太阳的孩子,应该友好相处。学生理解了主题,我又能接着提问,你跟随太阳到别的国家,见到小朋友,你会说什么?学生回答:我们要友好,我们要和平,不打仗,这样一来,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得到提升,达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步:及时检测,反馈评价。检测既是查漏补缺,巩固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产生心理满足获得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每堂课最后5-10分钟,一般都有教学目标达成练习,由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相互批语,对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先让学生评议,教师再启发点拨,让学生明白自己究竟错在何处,为什么错了,然后自我纠正。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可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第四步:讲课、说课、评课一体化,“教而不研则浅”。加强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上课时重视身边资源的应用,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多上示范课,每周必上远程教育课,重视说课,很多老师会上不会说。一次,一个老师说课只用了三十秒:“我这堂课有2个目标,一个是学生字,一个是关注事物的变化。没有了。”为此课题组带领大家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我们的老师到阳光小学应聘对方要求15分钟讲课许多老师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实这种讲课就是说课,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说教材: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关键。
2、说教法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等。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三维目标。
3、说学法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4、说教学程序:从教师的整个说课过程来说,应该是精华、高潮所在。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4)、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经过多次学习实践老师们的业务得到提高,其实说课就是一种教学反思,既思考在课堂教学中目标达成方法措施还思考因课前准备不充分而引起的尴尬。找准成败之处,分析成败原因,善于发现偏差,纠正误区,找准对策。做到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题组教师还组织观看了电影《小孩不笨》并写出心得体会。马乌子老师写道“孩子不好管,老师不好当,父母得用心,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感受。认真的华语老师,用自己的钱给学生买字典,抽出自己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但是还是不能教好学生。反而成为学生的眼中钉。让我在心底呐喊:怎样才算一位好老师,怎么才能教好学生。”我在观后感中写道:“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什么时候?上课多表扬一个学生读书大声,班上小声也会变大声;多看他们的优点,少看他们的缺点,他们都是可爱的孩子。
《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课堂有效性》研究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课题组成员对现代新的理论了解和实际操作还有一定距离,其次三维目标在各层次的学生身上体现不够,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探索和创新。
15.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篇十五
1.立足学科本质, 回归语文本真
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十多年课程改革后返璞归真, 语文综合性学习剔除了那些无效的、非本质的东西后, 也强调找回本真。简要地说,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有明晰的课程目标和操作性强的课时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学到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所以在每一堂综合性学习课后, 我们要问一问, 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能学会什么语文知识?习得什么语文学习方法? 例如, 《说名道姓》 两个课例有这样几个教学板块特点鲜明:听老师讲述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说说班内重名的烦恼, 读读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等古代名著经典片段, 写写李白雅号得名的原因, 等等。每个板块环环相扣, 无不关注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培养。
再说课时目标, 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短短40分钟, 只有在反复研课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分析、比较与调整, 关注学生的学情,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落脚点, 才能最终形成比较适切并且具备操作性的课时教学目标。如六年级在学习了 《青海高原一株柳》 后, 生成了 《探究柳文化》 这一课例。教学目标就围绕有关柳的资料收集整理和课堂合作讨论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切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 关注语文能力的培养, 可操作性强。
可以说, 只有立足学科本质, 在积极自主的语文学科活动中, 我们追求的综合性学习才能更加精彩。
2.把握生成性, 发挥资源优势
所谓“生成性教育资源”, 它贴近学生的生活, 随取随用, 每一点一滴都折射生活;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不断进步成长的学生来说处在动态发展中。
首先, 我们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切实关注了学生的需求。例如, 《说名道姓1》 中“说说重名的烦恼及应对办法”就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个问题的来源就是班里两个重名的同学。针对这样 “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 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 为重名商讨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
其次,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 师生的交流和思维碰撞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 《说名道姓1》 的课堂中就发生了这样一件趣事, 当教学进行到“读姓氏歌, 了解百家姓”这个环节时, 教师问学生:“如果排一排我们当今社会的百家姓, 哪个姓能排在第一位呢?”出乎教师的意料, 学生竟然回答:“习这个姓应该排在第一位, 因为我国主席是习近平, 习大大。” 学生充满创意的回答获得了教师的肯定, 并且当堂生成了一个研究小课题:“当今社会, 哪个姓可以排在第一位, 为什么?”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上完后, 教学过程看似结束了, 但是留给师生的影响或后续研究却是没有止境的。这就大大丰富了综合性学习的外延, 语文学习的内涵也更加深广了。
充分利用“生成性教育资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密切连接了这一优势资源, 将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并且引导学生用语文服务于生活。
3.利用综合性, 丰满学习过程
现在的语文课堂, 仍存在着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 如偏离本质的探讨、辩论, 空有其表的自主探究, 喧宾夺主的多媒体教学等。这样的课堂在留下短暂的感官刺激之后, 并没有给学生什么深层次的东西。
但是, 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却利用“综合性” 这一特质, 让学生动起来, 动手、动脑、动嘴, 亲历发现、思考、探究和创造的学习过程。教师精心设计层层推进式的活动, 使课堂不仅活力四射, 而且高效有趣。有时我们的综合性学习只有短短的5到10分钟, 或者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讲述生活见闻、成语故事, 或者结合实时动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或者开展背诵古诗词等系列竞赛……通过这样的综合, 意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提高他们关注生活的意识, 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时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贯穿了课堂的始终, 整节课融听、说、读、写于一体,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习作能力, 同时突出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 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可以说, 综合性学习是学习的桥梁, 是能力的展示台。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 而且更是一种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教师促进今后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有效学习】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06-30
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性10-28
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的有效方法07-05
有效地设计小学英语课07-10
读《小学语文有效学业评价》有感10-02
小学生习作有效互动的研究06-26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策略初探论文08-06
有效的小学英语特色作业随笔08-09
浅谈农村小学三生教育的有效实施07-22
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欣赏的策略研究08-22